社会需要公平作文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需要公平作文(通用11篇)

社会需要公平作文 篇1

历史上,人们为追求公平正义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抗争,如南宋钟相、杨幺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民心,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还有武侠小说中大侠们“杀富济贫”等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名言也屡见不鲜,都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要求。还有一篇是古代韩国的,有一个叫申不害的宰相。国王问他怎样才能实行法制。他说,首先要赏罚公正分明,不能受那帮亲戚宠臣的请求,徇私枉法。但现实中,公平其实很难,人情大于法律,金钱权力交易屡见不鲜,大到升官发财,小到吃喝玩乐,没关系的被城管追得满街乱跑,有关系的当街占道,为霸一方。当我每次看到人们为各自目的走后门时,我就愤愤不平,想:那对其他人不公平,开后门的自己实力不强而被提升,比自己工作努力而被提升真是天壤之别。所以,我真希望世上没有后门。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天早上,我家的`汽车牌照被人偷了,还附了纸条留了联系电话,要我们汇钱过去,我要爸爸报警,爸爸说,没用的,如果报警,而小偷又抓不住,那他就会经常偷我们了。我无语。那时起我就想当一名警察。要制裁所有的坏蛋。

最近,我看了电影《东京审判》,虽然描述的是6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但犹如眼前,主人公梅汝璈法官和他的同伴们,坚持正义,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促成了正义的全面胜利。邪不压正,近年来,涌现了无数见义勇为、匡护正义的先进人物:平民英雄李学生、舍己救人孟祥斌、勇斗歹徒的洪岳文……

社会需要公平作文 篇2

1 树立公平理念

疾病风险是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基本风险。现代社会中,免除老百姓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做到病有所医,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因此,基本医疗服务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

实现病有所医,至少需要四个条件:医生、设施、药品和资金。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资金保障问题,这就是狭义的社会医疗保障,即政府通过一定的机制,保证病人看得起病。一般地说,社会医疗保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一是公共福利,即国家对于部分或几乎全部疾病实行免费医疗,经费由国家财政或其他公共资金支付。二是社会保险,即采用保险方式筹集医疗基金,按照一定规则,支付参保病人的相关医疗费用。三是社会救助,即政府或社会组织对于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一部分医疗费用。

从国际上看,有部分国家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也有部分国家主要采用社会救助的方式。由于疾病风险的射幸性,现代社会中,医疗保险是筹集医疗资金的重要方式。因此,许多国家有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但由于这项制度未必覆盖全体社会成员,也并不完全解决参保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这就需要医疗救助制度,需要商业保险、互助合作型保险等补充性医疗保险了。于是,在直接经办社会医疗保险的同时,政府还会制定规则,实施监管,规范市场行为,鼓励和支持民间各类补充性医疗保险的发展,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采用公共福利方式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国家,或者是以救助方式为主的国家,其社会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容易实现。而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主的国家,由于国情和制度安排不同,其社会医疗保障的公平性有所差异,但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较强的公平性。在这些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就是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人人公平地享有是其基本原则。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安排,在公平性方面是逊色的。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有三个: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三项制度的筹资水平和待遇水平都差距很大。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除了有基本医疗保险外,还有公务员医疗补助,而企业职工则单独设立补充性医疗保险。从这几年的情况看,这三类人群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筹资额度之比大约为——农民:城镇居民:企业职工:公务员=1:2:10:20。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制度,享受不同的待遇,形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来,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地方进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普遍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是,迄今为止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省市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尚未进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仍然执行公费医疗制度。群众对此反响强烈。

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但从根本上说,这是指导制度设计的基本理念要不断转变的问题。如果承认国民具有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权利,那么,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医疗保险就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如果承认每一个国民具有平等的权利,那么,政府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就不因民族、身份、职业、居住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在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政府所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必以实现社会公平为目标、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医疗需求为职责。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必须降低职业关联度和户籍关联度,应当从城市保险走向城乡保险,从职业保险走向国民保险,从人人享有走向人人公平地享有。

2 优化制度设计

我国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碎片化”,具体政策和待遇水平在人群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有时甚至相差悬殊。这就使得这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制度设计的种种缺陷,使得社会医疗保险各项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为此,必须优化制度设计,以增强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1 加快制度整合。

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按照人群分设,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引起了待遇攀比与群体矛盾,诱发了投机行为和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工作难度,还造成了资源浪费。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应当尽快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再积极创造条件,在适当时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形成全民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阶段的整合,都必须把保障待遇的逐步统一作为核心内容。

2.2 维持适度保障水平。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基本保险,以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资金需求为基本职责,因此,必须维持适度的保障水平。客观地说,1998年改革时设定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相对较低,近几年各地都有一些提高,总体上说是正常的。但是,这几年也有一些关于较大幅度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待遇的建议,我们需要冷静分析。事实上,如果保障待遇过低,则起不到保障的作用;如果保障待遇过高,则将引发道德风险,造成资源浪费,并败坏社会风气。因此,必须研究社会医疗保险待遇的适度水平,并在病种目录、诊疗目录、药品目录以及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率中合理体现。

2.3 降低“系统老龄化”。

在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参保人群中,存在实际缴费人群相对减少、享受人群相对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显然与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关,但是这还与我们的制度设计和运行环境有关。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一现象不仅发生于社会养老保险中,而且也会出现在社会医疗保险之中。因为老年人群的医疗消费支出高于其他群体,而且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通常采用现收现付制的筹资模式,因而参保人群的年龄结构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之下,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还有一点,不少地方推行了提前退休的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保险的“系统老龄化”。因而,必须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最低缴费年限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完善退休制度,强化对提前退休的管理。

2.4 妥善处理历史债务。

社会保险制度转型,尤其是筹资模式的转换,必然导致历史债务的显性化。1998年开始,我国从劳保医疗制度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转型,并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使得社会医疗保险历史债务显性化了。这些年我们已经化解了一部分历史债务,实际上是政府向用人单位和个人转嫁了一部分责任。未来一个时期,这笔历史债务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需要给予准确地估算,并给出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案,否则将造成代际矛盾和社会冲突,并影响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

3 完善体制机制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持续健康运行并保持其公平性,不仅在于制度本身的设计,还需要有效的体制机制。

3.1 统一经办、调整管理部门。

前面所提出的关于社会医疗保险三项制度整合,必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职能的调整。目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行政管理部门是社会保险部门,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卫生部门。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实践中遇到众多的问题,影响着待遇的公平性和制度运行的绩效,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要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依法理顺社会医疗保险的行政管理体制。

3.2 健全筹资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须以稳定的资金来源为基础,因此,必须建立稳定而持久的筹资机制。对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需要改善筹资结构,均衡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负担,建立政府投入机制;对于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要加强政府的投入,建立筹资水平稳定增长的机制。待遇方面,要根据待遇差距逐步缩小的原则,稳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

3.3 完善费用结算机制。

社会医疗保险机构通过购买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流通企业的服务实现医疗保障的目标,因此,医药费用结算办法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健康运行至关重要。结算办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合起来,综合运用,并不断完善。

3.4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医疗服务机构布局和专业分工不合理,导致病人就医成本的增加,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负担加重。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配置,动员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将同民营医疗机构一起竞争,通过医疗服务的提供来吸引患者并获得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

3.5 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药价虚高,既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又增加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压力,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要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是:优化药品的流通体系,减少药品的批发环节;建立有效的药品物品配送系统,降低药品的流通费用;严厉惩治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及腐败行为。

4 提高服务水平

有了社会医疗保险之后,人们的需求会发生变化:一是要求有公平的保障待遇,二是要求有良好的服务。因此,提高服务水平是未来社会医疗保险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方便、快捷、优质、高效,这类词语过去主要用于竞争性领域,未来将是社会医疗保险领域的常用语。为此,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4.1 改进经办服务流程。

本着方便服务对象——参保人的原则,重新审视现行经办服务流程,不断改进优化。重点是参保、关系转移、异地就医结算、报销等环节。近几年,要根据社会保障卡、尤其是其中的医疗保险“一卡通”需要,做好制度整合或衔接的有关工作。

4.2 提高信息化水平。

社会医疗保险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息息相关。现阶段的重点,一是要规范、统一指标体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二是要逐步统一各类软件,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并降低成本。三是尽快改变各层级、各项目(险种)计算机管理系统分散且不一致的局面。四是加强对基层,尤其是县(市)、乡(镇、街道)两级经办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4.3 加强队伍建设。

为适应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办人员应以提供规范服务为目标,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因此,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科学制订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内容,应以优质、规范服务的技术标准为基本内容。

摘要: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正在由制度全覆盖走向人员全覆盖,下一个目标将是从“人人享有”走向“人人公平享有”。本文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四大问题:一是树立公平理念,逐步缩小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社会医疗保险待遇差别,保障社会成员基本医疗需求;二是优化制度设计,增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制度运行效率;三是完善体制机制,理顺经办和管理体制,健全筹资、待遇调整和结算机制,深化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四是提高服务水平,做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公平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

[2]何文炯.病有所医及其实现途径,光明日报[N].2008-11-17.

[3]何文炯.从“制度全覆盖”走向“人员全覆盖”——社会医疗保险需要解决三大问题[J].中国医疗保险,2010,(1).

社会需要合作作文 篇3

“合作”这个词很简单,但要真正地进行合作也是非常困难的。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就能体现出合作的力量有多大,已不言而喻。合作可以治家,可以立业,可以保国:合作具有惊人的力量。

合作的力量处处都可见到,大如科学研究、战争……小如生活中各种琐事,它们的成功,莫不由合作而成。

古有廉颇,蔺相如文武合作,团结一致,外拒强秦,内建强大的赵国;今有我国南极考察队,队员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但能通力合作,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一心,仅用了四十五天就顺利建成中国南极长城站,谱写了一曲团结之歌,成就了一番大业,又如刘基云: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萨迪: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合作,比如同学之间共同攻克一道难题;所有同学一起绘制手抄报来美化班级面貌,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个事例:

对于一个人来说,绘制一副漂亮的手抄报是非常困难的。不但画得不够生动,而且精力也不够多,我们便五六个人一组,一起绘制一副生动的手抄报,各自分担一些任务,不但少了一些任务,而且做得还更有精神了,很快一张生机勃勃的手抄报就显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老师也表扬了我们的作品,说:“你们做得真棒。”

在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我也不例外。每到我遇到难题时,我第一个找的就是我们这一小组的几个同学,与这几个同学一起进行讨论,很快就会得到结果。使我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

在体育比赛中,如篮球、足球、拔河等,都需要合作精神,这些比赛中,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取得胜利,而是需要所有参与者来一起为赢得这场比赛而通力合作。

我们社会需要诚信作文 篇4

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创牌子的时候,产品质量做的很好,经过几年的努力名声在外,赢得了消费者对他的认可,去购买他的产品,他们也收到了很好的效益,如果他们坚持下去,保证质量以及消费者对他们的信认,他们的产品不是有更大的市场吗?然而很多企业都是虎头蛇尾,前面做的很好,后面就会乱搞,为了收获更大的利益,他们把诚信丢弃脑后,而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择手段谋取暴利,到最后失去了大家对他的信认,直至到他难以生存下去,而以失败告终,这中间就存在一个诚信度,利用消费者对你的信认而欺骗消费者的最终结果就是自取灭亡。

于个人来讲也同样,我们对某一个人的承诺,就应做到,因为答应了别人的事能做到才会应承,要是做不到也就不会答应别人,一旦承诺就要兑现,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彩票卖主第一时间把中奖消息告知托买人,他遵守了一个诚信原则,也是他的做人原则,金钱难买这样的诚信,他不但赢来了大家的赞誉,大家对他的人品也增加了信认度,今后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社会需要爱心作文600字 篇5

这位富翁,他白手起家,他真真实实的懂得在社会打拼的辛劳!在他成功之际,他没有一味追求贪欲,而是传承了我们大中国的美好品德,投身于慈善事业当中。

当你面临困境,有个人慷慨地对你伸出援助之手,拉你一把,帮助你看到生活的曙光,我想,你会很快乐的。但在感激的同时,我们需要做的是铭记这份帮助,而不是欣然接受就完事了!另外,我们也不要毅然拒绝,因为它的本质不是一种“施舍”,它是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为何我们要断然拒绝,而独自加深社会的冷漠。这份关爱,我们接受了,需要铭记着,因为我们要偿还,这份偿还,未必一定要偿还给对你伸援之人。因为这个富翁更想的是,你会像他那样,在社会上传递这份关爱。

钱是无情的,当我们拥有它,带给我们的只是物质上的需求,它的意义就在于满足我们个人的欲望。但,我们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就丰富了的钱的意义,让它变得有爱,有我们的关爱。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一位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年轻人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事后,年轻人毅然拿出金钱答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年轻人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许多年后的一天,年轻人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他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年轻人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当你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慷慨地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你会感到快乐。当你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你会感到世界竟是这么温暖。献出自己的一份关爱,让你的心灵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爱,让爱漫散在世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 篇6

关键词:教育公平,社会公平,起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是社会成员分享教育资源的一种状态。它隶属于社会公平, 是最基本也是最大的社会公平, 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 没有教育公平, 社会公平就失去了基础, 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社会公平是现代社会的本质要求, 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公平的内容不只是合理的财富分配, 还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 是社会的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因此, 全面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除了缩小收入差距, 扩大社会保障, 使人民群众享受基本的经济公平, 还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比较平等的享有教育、医疗、福利、工作就业、劳动创造、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以及受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权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系统中的延伸和体现,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分配合理性的一种主观体验,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公平。从教育公平中可以窥视到社会公平的状况以及社会的发展程度。促进教育公平对于促进社会公正,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源头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世纪之初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 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 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和谐社会就难以构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底线, 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社会公平, 从长远来看, 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均来自于教育不公平。

教育是社会个体的发展前提, 教育直接决定了个体在进入教育机构受教育后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教育公平首先是人的发展的机会公平。只有教育公平, 打破个体身份、地位、民族、性别、年龄、区域等限制, 赋予每个受教育者相同的受教育机会, 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释放。只有教育公平, 社会底部阶层才能通过努力和奋斗流动到经济、政治、社会地位更高的阶层, 享受到与其他社会阶层同等的待遇。社会各阶层有正常流动的可能, 全社会才能稳定团结、安定有序、公正合理。反之, 教育不公, 不仅会影响到人一生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命运, 而且会扩大阶层鸿沟, 加剧社会矛盾, 加深社会不公, 影响经济发展, 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可见, 教育公平, 从个人来讲, 是一个公平的发展机会;从社会来讲, 则是社会各阶层之间自由和公平的根本动力, 教育公平实为社会公平的基石。

三、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公平的重要支撑

教育不仅与一个人的利益、发展和命运紧密联系, 更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休戚相关, 是改变国运、家运的根本之道。教育公平不仅能给政府创造巨额的经济效益, 更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教育公平不仅是构筑社会公平的重要支撑, 更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独特的推动作用。

1. 教育公平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途径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竞争的实力是以能力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现代社会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收入、社会地位是呈正比例关系的。教育通过向劳动者传授知识和技术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自身素质, 提高其生产能力, 并增加收入。一个未受到基础教育的人, 很难参与现代化的生产过程, 很难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也很难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 最终导致相对的贫困。而我国贫富差距的核心问题是大量低收入群体的存在, 他们绝大多数是没有受过教育或受教育很少的人, 因此, 公正分配教育资源, 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 无疑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的现实途径。

2. 教育公平能够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在政治上必然是要求人民的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的实实在在的权利平等。但文盲是被排除在民主之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懂得并享受的政治民主权力是有一定正比关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教育公平意义重大。普及教育, 实现教育公平, 在提高了国民素质的同时, 也提高了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与政治民主建设的热情, 增强了他们的执政、参政、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杜绝了专权等不良政治现象的发生。教育公平符合国家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的需要, 对于实现社会公正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教育公平为社会公平提供智力支持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 对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公平有先导性作用。教育不但能够大量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 有智慧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而且有利于完成中国人口大国到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变, 更有利于促进中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教育公平不仅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 而且能够推进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 为实现社会公平, 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智力和文化基础。

4.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文明基础

社会公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文明诚信程度, 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公正、普及、完善的国民教育是提高人的自身素质, 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工程, 是通往社会公正, 构建和谐的重要桥梁。公平的教育环境, 能净化人的灵魂, 有利于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不公, 则会扭曲人的思想, 滋生错误的人生观, 价值观。因此, 通过公平教育, 倡导公平正义理念, 培育公平正义精神, 形成人人讲正义, 讲平等, 讲公德, 扶贫济困, 乐善好施, 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弘扬中华民族公平正义的传统美德, 不仅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也有利于形成社会公平的良好局面。

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教育通过其机制、结构、评价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分流等因素所具有的筛选功能, 将不同人才输送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增强人的社会能力, 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 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状态;通过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教育被视为“是人类追求自由和维持社会正义最珍贵的工具”。目前, 教育, 社会等方面的公平公正问题, 已成为我国社会现实中的重大困扰, 但社会公平的实现, 不仅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还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微观经济活动。相比之下, 教育公平的落实相对更便于操作, 因此, 在教育公平方面可以首先进行突破, 以此来带动整个社会公平、公正原则的落实。可见,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 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只有这个基石夯实, 才能给予每个社会成员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公平博弈的机会, 才能使各方面的社会关系配合协调, 才能维护和保证社会公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公平和和谐社会[J].教育研究.2005 (, 5) .

[2]陈乃圣, 陈燕, 陈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及推进途径[J].理论学刊.2007 (, 2) .

议论文作文社会需要正能量 篇7

也许你会认为当下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文明的,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不文明存在,而这种现象就需要正能量!

大年三十,我和妈妈开车同去买东西。走到菜市场出口,车速忽然减慢了。本躺在座位上的我坐起来,才发现,路,很窄,人,很多。不过,大多数人都走在边上。唯独有那么成群结队的5个人,他们走在路中间,当“人民拦路”。因为他们着奇装异服,头发染了色,嘴里叼着烟,走路姿势有点拽,因此,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信不信前面这些人是小混混?”“恩。”有了妈妈的肯定,我的这个念头更坚定了。从小,我就害怕这种人。在我的印象里,只要是十五六岁,走路大摇大摆,成群结队,嘴里还叼着烟,这种人就是小混混。

由于他们五个人把路挡住了,妈妈便按喇叭“叭叭叭——”,其实右边的三个人不会挡住我们的路,而左边的两个人,只要让开,我们就能过去。妈妈一开始只按了一下喇叭,因为平常的人听到按了喇叭就会让开。但奇怪的是,他们毫无动静,只是大摇大摆地往前走。妈妈又摁了一下喇叭,“叭叭叭——”如此刺耳,他们不可能听不见。见他们还是没有动静,妈妈再次按喇叭,这次没有收敛,不停地按。“叭叭叭——”“叭叭叭——”有一个人也许是受不了这刺耳的喇叭声,走开了,和那三个人走在一起。而剩下的那一个人,怎么也不肯让开。喇叭仍发出刺耳的响声,他慢慢地走,我们也只能慢慢地跟在后面。这时我看清楚了,他穿着黑色的上衣,蓝色的裤子,黑色的皮鞋,黄色的头发,还弄了个造型,手里拿着罐装的啤酒,时不时地喝一口。

看到他这副德行,我从心底里深深地厌恶。妈妈的喇叭不知摁了多少次,他却无动于衷,仍站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丝毫不理会,好似没听见,好像根本没有看见我们一样。目中无人的那个样子,看着真的让人讨厌。我很想说他几句,但不敢。妈妈念叨了两句,被他听到了。“嘭——”他狠狠地把手中的啤酒罐丢在地上,出口大骂,我捂住耳朵,不想听,害怕听见了会被带坏。

由此可见,社会需要我们,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正义感,需要我们的正能量!

社会需要正能量2

一件平凡的小事,但它却能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也是我们对爱心产生温暖的一种感觉,也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人间的冷漠与轻视,是一种将心比心,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50岁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在他并不熟悉的网络世界里火了。社交网站上正在火速流传着这位的哥两天前的事情,尽管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拒收一位盲人的车费,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不少人表示,要“随手转发,传播正能量”。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现,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时刻铭记在心,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我们身边有张丽莉老师带给我们的感动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社会需要正能量,时代需要正能量。善行、爱心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然而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

社会需要正能量3

物理学名词“正能量”,早已不是简单的本意,它表达着我们扭转逆境的渴望,追求幸福的期待。正能量为社会之魂。和谐社会之美,消极则易瓦解,以正能量为魂,显其价值于真义。正能量是心之所需,更是社会前进的不懈动力。

正能量不但是个人不断成长的助推器,而且是我们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平凡的耿洪艺却做出不平凡的事,诠释了正能量的真谛 。勿以善小而不为,社会需要正能量。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 70岁的胡佩兰退休后一直坚持坐诊,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还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奉献比感恩更幸福。为伟大的事业献身的人,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纵览古今,伟人的正能量不断激发与传递,维持着这个社会的热度,维持着我们人心的温度……从袁隆平身上,我感受到了坚持这一正能量,它坚定了我追逐梦想的信念;从曼德拉身上,我接收到了宽容这一正能量,它告诉我如何让人际关系更和谐;从罗斯福身上,我获得了刚强这一正能量,它教会我更坚强地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能量场,跟随伟人的步伐,不要吝啬你的正能量,让它尽情释放吧!释放你我的正能量,生命之花开出更绚丽的色彩,让整个世界处处盛开美丽的花朵吧。

社会需要正能量。传递爱,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社会需要正能量4

如果这世界真如乌托邦小说中那样,没有颜色、天气的差别,每个人的生活都被安排得顺遂,那么也就无所谓欢乐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然而我们的世界却并非如此完美。但也正因我们的世界中存在着种.种不公和丑恶,每个人都有陷入种.种危机的可能,所以正能量这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与情感才得以突显,成为对抗不公和丑恶,化解危机的一方良药。

想要弄清正能量这方良药得以化解危机的机理,首先必须明白危机是如何产生的。但凡一个人,总希望自己能够得利而避害,能生活安逸。但现实却往往与我们的意志发生冲突,求利而得害,求安而得危。在这如泥潭一般危局之中,我们愈是向利害安危上用心挣扎,愈觉出意志与现实的差距之大,越陷越深,寸步难行。

当此之时,有人向现实妥协,浑浑噩噩以度终日;有人一味批判现实,却不为解决问题而努力,这是另一种消极逃避。这两种态度都是负能量,于事无补。

而作为解药的正能量分为两种,一种叫做“义”,一种叫做“美”。

“义”为在利害安危上挣扎的人们开辟出另一条路径,它让人们不再在个人的得失上纠缠,凡事只问个该不该,义不义。虽眼前有万千利害得失纷纷扰扰,吾自有浩然正气,便可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古有屈原虽见疑被谤,仍正道直行,虽身处浊世,仍坚守自己的皓皓之白,众人皆醉我独醒。又有苏武被扣匈奴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威逼利诱,都夺不走他那挺立的汉节。这种在危难面前对个人品行的坚守和对国家的不渝的忠诚的背后,是个大写的“义”字。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老人倒地无人扶时,当人们对社会风气产生怀疑时,一个人出于简单的道德坚守,不顾自己可能被碰瓷的风险扶起老人的义举,又怎不是温暖人心一股正能量?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正是这样一种至大至刚的义气。它是一种刚性的正能量,让我们直面危机,勇往直前。

和“义”不同,“美”采取了另一种化解危机的思路。现实中满是丑恶,荆棘遍布,我们无可奈何时,我们不妨暂时超脱现实,在自然中,在艺术中,在生活的点滴中享受美的安慰,于是精神便富足充实,危机也就迎刃而解。欧阳修被贬滁州,却能醉于山水之美,于是山肴野蔌胜却山珍海味,泉声鸟鸣胜却丝竹管弦。苏子几起几落,晚年从海南北返,尝到太守为他烹制的蔬菜羹,高兴地说“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在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一点点蔬菜羹的鲜美便可让他欣喜,让他沉醉,那些富贵功名与之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今天的我们在疲于奔命之际,又何妨暂时停下来,或展美文一卷,或品香茗一盏,听首小曲,做个小菜,用美来滤去困扰和焦躁。

“美”是一种具有韧性的正能量,看似没有直面现实,却喂饱了我们的精神,为在现实中处理危机积蓄了强劲的动力。

所以说,正能量所包含的“义”与“美”均是化解危机的一方良药,但配合起来使用药效更佳——既有坚守道德的硬度,又有超脱现实享受美的韧性,可进可退,能屈能伸,又有什么危机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社会需要正能量5

所谓正能量,就是让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某种神奇的“精神”。它往往可以改变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的现状。

那么,从古至今,这种神奇的“东西”在生活中究竟缺不缺乏呢?

我相信,从不缺乏。

无论是古代的文景之治,仁宣盛世,还是现代的辛亥革命,改革开放,都代表着国家的繁荣,社会的昌盛,都是无比振奋人心,值得人们欢欣鼓舞的。

在这样富强的生活中,华夏儿女都被紧紧地团结成一股能量,一股共同奋斗,共同创造的能量,一股为建设祖国,人人都去付出的能量。

那么,如今究竟是否有这样的领军人物存在呢?

我相信,一定存在。

中华人民身上具有诚信、善良、谦虚、热情等高尚美德,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仍有彰显,放着熠熠光芒,领导着社会也积极进取着。

这样的人有很多,但我最钦佩的还是“诚信中学生”——徐砺寒。他撞碎了别人宝马车的后视镜,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逃跑,而是想着尽己所能赔偿车主。

其实当时,走或留只在他的一念之间。他完全可以掉头就跑,拒不承认,既可以不用赔偿,也能不损失时间,生活又能和往常一样恢复平静。但他没有。正是如此,他才显得与常人不同。诚然,遇事逃避是人之天性,但只要稳住那刹那的时光,便能够守住那一己私念,稳固本心。

那么,除了社会上的知名人士,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才呢?

我相信,绝对会有。

前几天,我的哥哥淼说好了今天给我送书的,但原本晴空万里的好天气,眨眼间便是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一片混乱。

我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窗外的雨景,不断叹气。

心里基本已经绝望了,这样的天气,想必他是无论无何也不会来了吧。

“砰砰砰”的敲门声响起了,拉开门之后,瞧见的是淼被淋成落汤鸡的狼狈样,怀里还揣着毫发未伤的书本。

终于,他还是来了,冒着风吹雨淋,仍是坚持完成了自己的许诺。

这就是我身边的诚信典范,也诠释着正能量的含义,告诉了我们正能量在我们的生活并不缺乏。

既有如此社会,又有如此人物。我们更要锻炼自己的内心,使自己也努力成为上述人物那样的榜样,传递积极的正能量,让我们这一代人成就一段佳话。

和谐社会需要宽容七年级作文 篇8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拥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这片土上扎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能浇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以与快乐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间,她可以让人间充满真情,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妙不可言。

和谐之美在于诚信。诚信是美奠基石,是和谐美的结晶。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众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谐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人间多一缕馨香。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社会公平 篇9

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公民对社会公平的要求,增加公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成为人大代表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许多人大代表都从不同角度把体现社会公平精神的内容写进了自己的议案。

来自天津的人大代表侯自新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他经过调研发现,占全国人口70以

上的农村现在得到的公共教育资源却远远低于这一比例,随着以前支撑农村教育的两大经费来源——农村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被停止征收,相当一部分县级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县级政府缺乏足够的财力,而转移支付所能提供的支持力度有限,难以填补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缺口,造成农民子女辍学。

人大代表侯自新:教育公平一个很重要的结果就是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教育,那么人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发展的机会也能更加平等这才有可能消除城乡,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各种差别。

因此,他在今年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议案中建议,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保证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另外,国家和贫困地区的上一级政府能够在再次分配中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来自河南的人大代表靳绥东认为构筑社会公平还体现在营造一个消除歧视的就业环境。

人大代表靳绥东:某些企业在招工过程中在没有必要限制的前提下,限制了性别、限制了学历、限制了年龄、限制了户口包括限制了人自身的包括容貌,包括不影响就业的疾病,减少了(他们)就业的机会,这些事情在我国的《劳动法》中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靳绥东代表建议应尽快起草操作性更强的《反就业歧视法》。安徽的程聚生代表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寻求社会公平,应该更多地关注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民工等困难群体。

人大代表程聚生: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使他们也能够充分感受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程聚生代表建议除了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专款外,还可以建立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捐助和个人自愿捐助相结合的民间援助长效机制。

大班社会 公平竞争 教案 篇10

授课时间:2013年6月5日 活动名称: 公平竞争 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愿意参加几种活动,感受公平竞争。活动准备: 连线图 抽签筒 PPT 夹豆子工具 活动过程:

一、提出游戏:数字连线,初步体验游戏前的机会公平。1.提出连线游戏,邀请小朋友来玩。

师:玩过连线游戏吗?像这样按数字顺序把点点连成线,就会画出一幅完整的图案。(课件演示)

师:我们要选两个小朋友来玩这个游戏,怎样决定选手才比较公平?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都想参加游戏时,我们可以用选举,轮流,抽签,石头剪刀布,或者手心手背的方法来决定,这样对大家才公平。

二、初次游戏,体验规则的公平。

1.教师出示两幅连线图,一幅简单,一幅难。幼儿抽签,选出两名选手。比赛开始。一幼儿先连完。

2.师提出问题:这位小朋友先连完,他获胜,同意吗? 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提出问题::为什么? 幼儿说出原因。

3.师:图案差别太大了,这场比赛不公平。我们怎么做才能让比赛比较公平呢?

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两幅图得一模一样。(师出示恐龙图)小结:小朋友真棒,不光学会了公平选选手,还发现制定一样的规则,比赛才公平。

三、再次比赛,体验比赛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做到公平竞争。

1.幼儿抽签,选好选手后,重新比赛。2.幼儿比赛。

3.师幼讨论比赛的输赢。

重点讨论在比赛过程中,选手是否有犯规的现象。

小结:每一次比赛都要公平,对选手要公平,规则要公平。而我们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也要遵守规则,不犯规,这样才公平。

四、游戏:夹豆子比赛。在游戏中体验公平竞争的快乐,知道胜不骄,败不馁。

1.提出比赛夹豆子。教师介绍规则:每人10颗黄豆,从盘子里夹到杯子里。如果豆子掉出来,要放到盘子里重夹。

2.幼儿两两一组,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了参加比赛,输了当评委。

3.幼儿比赛。

4.师幼讨论比赛是否公平。提出问题:怎么面对输和赢? 5.观看比赛中运动员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富有感情的解说。

小结:我们既然来参加比赛,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我们也要像刘翔哥哥,邓琳琳姐姐一样,赢了不要骄傲,输了也不要气馁。下次继续努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有没有信心?

五、延伸部分:

游戏《赛龙舟》。

教师:再过几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在那几天,人们用赛龙舟的方式纪念诗人屈原。我们到户外进行赛龙舟的比赛吧。看看怎样比赛才公平。

推进个税改革促进社会公平 篇11

背景材料

2011年4月,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会议结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6月28日、29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两次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一见。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是必要的、适时的,同时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 500元。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次修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纳税期限由7日内改为15日内。

经济生活角度

1.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本次个税调整考虑到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的实际情况。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在保障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全面拉动内需。

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调节过高收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3.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体现了税收具有固定性,说明国家在征税之前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

4.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将会减少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这说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5.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与意义。对个税的起征点和税率结构的调整,体现了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纳税人所得越多,税率越高;所得越少,税率越低。这说明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6.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个税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政治生活角度

1.民主决策的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民主决策,这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进步。

2.政府的职能和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这说明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进行经济调节,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全国人大的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广泛征求民意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4.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是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审议过程广泛征求民意,这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生活与哲学角度

1.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费用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必要再度调整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所以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2)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结果,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无限性特征。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有必要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坚持了联系的多样性。

(4)将个人所得税之前施行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这是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的体现,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有利于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更好地维护社会总体的公平。

(5)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充分体现了“高收入者多缴税,中等收入者少缴税,低收入者不缴税”的原则,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个税体制改革,属于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7)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利于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个人所得税改革征求民意的原因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个税改革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广泛征求民意,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个税改革的顺利进行。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个税改革广泛征求民意,是党和国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具体表现。

2011年6月30日下午,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据此回答1~2题。

模拟训练

一、选择题

1.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个税工薪所得费用减除标准(即起征点)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这一调整的目的在于()

①扩大个税征税范围 ②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④促进社会公平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是()

A.立法权

B.表决权

C.审议权

D.决定权 3.2011年9月1日起实施新个税法,只要是9月1日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都会按照3500元的费用减除标准计征。新个税法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 B.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C.月收入超过3500元的所有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2011年4月,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了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并最终于6月3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体现了()①国务院坚持依法执政 ②人大坚持民主立法 ③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 ④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为保障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我国于2011年9月1日起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征税标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原来的2000元上升为3500元。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②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④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这说明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关系是()

A.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B.相互监督的关系

C.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

D.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7.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最终就是要实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充分发挥个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以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个税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从今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但部分地区8月份的工资在9月份发放时却按照2000元的起征点来征收。上述地区的做法()

A.有利于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B.采取灵活多变的征收方式,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C.违背了税收的强制性特征,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 D.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兼顾各方利益,构建和谐社会

9.2011年10月20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1-9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1292.18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1-9月,个人所得税收入完成4995.12亿元,同比增长34.4%。个人所得税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B.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C.公民自觉依法纳税意识增强 D.我国税收体制不断完善

10.全国人大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征集意见,征求意见数超过23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意见中85%都对3000元的起征点不满,个税免征扣除标准在提请人大常委会表决的最后关头提高到3 500元,舆论几乎众口一词地将其解读为“民意的胜利”。这说明()

①我国公民可以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国家立法的最终决策权在人民群众手中 ④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1.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安体富表示,应探索建立物价变动与个税免征额挂钩的机制。其他一些国家实行个税扣除额指数化,即物价上涨10%,扣除额也相应上涨10%。安教授认为,如果物价上涨,扣除额不提高的话,实际上是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坚持了实践的观点,认为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坚持了联系的观点,看到了物价与个税间的客观联系

C.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 D.遵循了客观规律,通过创造物价与个税间的规律为人类造福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决定,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

从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新个税法实施后,月收入低于3500元(扣除“三险一金”后)的工薪族不再缴纳个税。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由之前的28%下降到8%以下,从而使个税纳税人数由之前的约8400万锐减至约2400万。专家指出,从我国目前的个税减税来看,受益者主要是中低收入者。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所以,减税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拉动内需,尤其重要和必要,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材料三:个税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决定了个税调整的众口难调。“一刀切”的起征点,不考虑家庭负担的单一征税模式,使得个税调整一直饱受争议。从这个意义来说,此次上调个税起征点只能说是个税乃至税收改革的一小部分,在这之后,税改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改变个税的“工资税”质疑、让税收结构变得更为合理;如何减轻工薪阶层的税负、改变国人“挣得比美国人少物价比美国高”的不合理税收现状;如何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征管、完善税收信息,这些都需要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完善。因此,个税调整后的分配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积极意义。(3)根据材料三,从辩证法角度,为“个税调整后的分配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没有按原定计划对草案进行表决。4月25日,全国人大公布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专家、媒体、公众纷纷发表看法,近半月收到意见已接近20万条,公众参与热情超过以往,创人大立法网上征求意见数纪录。

材料二:某网友提出:调整收入分配是应该的,但一定要务实。只有先解决税收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公平。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是如何与决策机关“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的。

上一篇:建筑工程消防演练方案下一篇:市经贸委副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