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融资经营模式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养老融资经营模式(共10篇)

养老融资经营模式 篇1

在14日召开的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经验交流会上,大连市副市长刘俊文介绍了大连市的10种养老模式:

[转帖]十大养老模式有哪些?

(一)机构养老模式。即养老院养老。大连市在养老院中推行人性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根据设施、条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不同,形成一批以精神卫生、休闲康复、临终关怀、才艺特长等为特色的机构养老院。

(二)小型家庭养老院模式。这种模式利用自家闲置住房,将其装修成适合老年居住的场所,在照料自家老人的同时,招收社区附近的社会老人。床位设置一般为6-15张,主要由家庭成员为受养老人服务。这种“家门口的养老院”因兴办操作程序简单,资金投入少,家庭气氛浓厚,服务细腻周全受到老人喜爱,目前大连市已有这类养老院20多家。

(三)日托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街道或社区兴办,入托老人“朝至夕归”,被老百姓戏称为“老年人的幼儿园”。室内设置活动室、休息室、餐厅及老年大学课堂等。目前大连市已建成20多家托老所和8个日间康乐苑。

(四)居家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院,由经过培训的社区下岗失业女工,上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政府出资购买[转帖]十大养老模式有哪些?公益岗位,用于居家养老养护员补贴。大连市到2005年底已有2687户老年家庭采取这一模式。

(五)货币化养老模式。由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对特困老人进行补贴,老人可选择居家养老,也可去机构养老。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可得到政府每月发放的“代币券”,老人可凭券自主选择明码标价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可在全市范围内随意选择养老院,用养老金(低保金、房屋出租金等)作养老费,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和养老院减免。今年,大连市8125名享受低保的特困老人全部实行货币化养老补贴。

(六)暖巢管家养老模式。为空巢老人配“管家”,从老人退休开始,就有养老服务站把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身体健康监护、生活用品代购和配送、健康指导和咨询、休闲娱乐等承担下来,有专门的配送车辆和专业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目前大连市已有10个暖巢管家服务站。

(七)异地互动养老模式。在当地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登记,到外地养老机构养老。2005年,大连市成立了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开通了互动式异地养老网,为各地老人异地养老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大连市有二十多家养老[转帖]十大养老模式有哪些?机构与外地养老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开展异地养老服务。

养老融资经营模式 篇2

1 养老机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 现有养老机构在资源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目前, 我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万个, 养老床位120万余张, 仅占老龄人口的0.8%。也就是说1000位老人才拥有8张床位。而发达国家平均千名老人拥有50-70张养老床位。这表明养老事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社会化”势在必行。民营养老机构作为一种介于“政府”与“家庭”之间的新型养老形式, 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不足之处。

1.2 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国内城市的社会福利基本由国家和集体包办, 虽然近几年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事业有所发展,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资金投入不足。民营养老机构多以家庭或个人合股投资为主, 投资规模较小;民营养老机构以租地自建和租房改建为主, 难以形成长期投资;投资除了自有资金外, 主要是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规模较小, 且利率较高, 给民办营老服务机构造成了严重的债务负担。由于投入不足, 民营养老机构大多设施简陋, 缺乏必要的医疗设施和老人康复训练设施。

(2) 专业服务人员缺乏。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相似, 养老机构的管理、运作同样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养老机构由于不能提供正式编制, 专业人员很难引进, 养老机构的发展缺乏基本的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 即使引进了也非常不稳定。一些养老机构为降低运行成本, 主要使用一些下岗人员, 人员流动频繁, 整支队伍实际是由一批又一批的“新手”组成, 难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3) 管理不够规范。从目前情况看, 民营养老机构主要受民政部门和老龄委的双重管理, 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行业组织, 缺乏独立的行业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许多民营养老机构直接套用其他行业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 如“宾馆式”、“医院式”等, 这些服务与养老群体的养老需求并不适应, 不利于养老服务事业的总体发展。

(4) 市场定位混乱。随着社会福利事业扶持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 近几年我国各类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很快。从目前民营养老机构的功能看, 目标定位单一, 功能含混, 发展缺乏层次, 其收养的老人从完全自理型、半自理型到完全不能自理型, 甚至是“临终关怀”的老人, 并没有专养专护和一级护理的养老机构, 有些机构虽然按老人身体状况分为一级、二级及专门护理, 但在实际操作上, 入住老人完全处于混养状态, 并没有配备专门护理和一级护理的人员, 养老机构在硬件的配备、医疗设施及物资等方面并没有因功能的不同而加以区分。

2 民营养老机构的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老人养老的模式仍然以家庭自养为主,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护理只能通过家人或找保姆的方式来解决, 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解决老人护理问题的途径。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使这种家庭护理社会化, 由国家和社会以社区为依托, 扩大兴办老人服务产业的力度, 更大范围的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社会养老服务。

根据民政部的调查, 有12%的老年人希望入住托老院, 而实际入住的只有0.78%。目前大多老年人仍然选择居家养老的主要原因, 一是观念问题, 中国人历来崇尚四代同堂、讲究父慈子孝, 养儿防老、含怡弄孙、乐享大伦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且不少子女也认为, 把父母送到养老院, 是不负责任和不孝之举, 会被看作是家庭失和的表现, 为了父母, 他们可以在单位、家庭、医院、药房间疲于奔命。并且, 现存的养老机构还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使得多数老人及其家人都不太放心或是不愿意住进养老机构。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 目前“空巢家庭”不断增加, 很多子女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 城市老年家庭所占比重较大。同时,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文明的进步, 不少老年人更加关心生活质量的提高, 也不再愿意和子女同住, 独老户的比重不断上升。老人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和经历, 一起住在养老机构, 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有效地减少与后代间的磨擦。而且, 老人在养老院能享受到比家里更专业的护理和照料, 生活也更丰富多彩。许多长年患病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病情缓解, 甚至康复。相反, 家庭赡养的老人, 特别是高龄、病残者, 由于子女忙于工作, 或者即使有保姆, 但护理不专业, 虽然身在家中, 但晚景惨淡。据调查, 我国7%的老人表示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 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可见, 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进福利机构托养, 社会化养老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 民营养老机构经营模式的探讨和建议

在发展养老机构的问题上, 应当充分利用不同城市自身的自然与人文优势, 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经营模式, 开设适合当地养老市场需求的、有特色的养老服务机构。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 可从以下几个方而考虑发展养老机构:

(1) 社区养老服务。

在各城区、街道以及已有的中、大型生活小区内,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 实行新建与改造相结合, 利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现有的设施, 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 主要以日托护理服务、上门护理服务、医疗保健、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经营内容。并将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一项必备设施规划进住宅小区的建设中。

(2) 敬老院。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 可以在一些较大的生活区内考虑设置中、小型专业养老院或康复中心, 为小区内及周边的不能自理和瘫痪的老人服务。一般情况下, 不能自理或瘫痪的老人, 有的仍然住在家里, 由家人和保姆照顾;有的被送到医院, 这样家人的负担很大, 老人也孤独。如果这些老人能就近入院, 不仅老人能得到较好的护理、减轻家人负担, 而且老人仍然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亲人和邻里可以常常前往探望。

(3) 老年公寓。

就目前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老年公寓、老年社区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的。可以在城市的周边近郊, 选择沿水靠山、相对僻静、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的位置进行老年公寓或老年社区建设。现阶段国内主要探索建设的是中型老年社区, 将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 根可以逐步向大型社区发展。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兴建现代化的老年社区, 建立以中档为主, 为老年人提供集养老、体闲、康复、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场所。

(4) 疗养院、安养中心。

在城市的风景区, 可适当建设小型的高档老年体闲中心、养生基地, 其中可以分设短、中、长期不同的居所。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老人公寓和福利院, 而是将服务对象定位在体闲、健康、快乐的老龄群体, 主要是吸引国外、境外及国内有较高需求的老龄人。体闲中心集旅游、度假、疗养、保健、娱乐、学习、交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提供较高档次的优质服务。

当然, 养老机构的建设必须要有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 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制度上有所突破。民营养老机构要在政府的指导、帮助和监督下, 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更好地为我国的老龄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登国.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

[2]相海泉.养老服务社会化[J].当代医学, 2008, (1) .

养老融资经营模式 篇3

一、政策框架下合作社专项担保的实践及创新

2013年8月由黑龙江省财政厅、省农委向省鑫正担保公司拨付2000万元专项担保资金,并确立了由黑龙江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省财政厅、省鑫正担保公司三方合作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的合作模式。

(一)在三方合作框架下,选取覆盖面广且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研。省财政厅、省农经总站共向省鑫正担保公司推荐农民专业合作社130户。省鑫正担保公司与130户合作社取得了联系,实地考察了114户合作社,涵盖的区域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黑河、大兴安岭、大庆、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鹤岗、双鸭山等12个地市,密山、虎林和饶河3个边境开放县市。在已考察的11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涵盖了种植、养殖、农机、瓜菜、果蔬、旅游采摘、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农业种植、农业服务等类型。

(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制约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合作化组织,在我省尽管数量上发展很快,但绝大多数合作社在发展模式及实际运营上并没有实现当初的设想,即:农民自愿带地入社,与合作社共担风险、共享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产生的效益这一基本形式。实际的运营模式是几个核心成员成立合作社,合作社从农民手中将已承包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一年一付租金,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绝大多数农民得到的就是土地的固定租金,享受不到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带来的增值效益。合作社为了实现规模化经营,需要大量的流转土地,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一方面需要支付大笔的土地流转金,同时,也导致了合作社对生产运营资金需求的增加,但由于合作社自身的因素制约其对外融资。一是基层农民合作组织经济基础薄弱,存在随时注销解散的风险;二是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拥有的核心资产——流转的土地流转经营权全部属于短期行为,权属界定处于探索阶段,出现风险难以实现再流转;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业为主,作为还款来源的预期收益受气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四是日常管理、核算不规范,实际经营及债务状况不易核实;五是合作社相关成员信用意识淡薄,违约风险较高;六是缺少能够被认可的抵(质)押资产,尽管其拥有场库棚等固定资产,但缺少法律认可的相关证件,难以实现抵押登记。农业项目自身的高风险性加之上述种种制约其融资的不利因素的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作为政策性调节手段,为体现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意图,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介入为合作社增信,为金融机构分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但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担保模式。为切实破解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省鑫正担保公司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对风险的论证,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政策,突破常规,对担保模式进行了创新。一是专门制定了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的管理办法,同时简化评审、审批流程。二是为破解农民合作社缺少合法抵押物的制约因素,省鑫正担保公司创新担保方式,轻抵押、重信用,轻形式、重实质。采取对于合作社现有的财产(如土地经营权、合作社经营场地、房产、库房、窖棚、畜舍、农机具、车辆、农作物产出物等)进行协议抵押,并由当地农经总站进行鉴证的模式,对合作社未来所有的财产及农作物产出物进行动产浮动抵押,合作社关键人员(理事、监事)和关联企业提供信用保证等多种手段。三是省鑫正担保公司依托政策背景,借助自身的资本实力、信用能力与省内农贷业务突出的两家金融机构(省农村信用联社、龙江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制定了9:1的风险分担机制。同时为了降低农民合作社融资成本,省鑫正担保公司借助自身担保能力,积极向合作银行为合作社贷款争取了优惠利率。省信用社最高贷款利率不超过8.1%,龙江银行最高贷款利率不超过8%,比正常信用社贷款低2个百分点。四是为提高效率,尽量使金融机构发放的担保贷款能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相吻合,省鑫正担保公司发挥地市参股担保机构、分公司、办事处的作用,零距离为合作社提供担保服务。

(四)取得的成效。经过模式创新,截至目前已为全省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贷款担保,担保总额度为6610万元,实现了专项资金3.305倍放大,真正实现了担保资金的杠杆效应,起到了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农民合作社增信、为承贷银行分险的作用。

二、政策框架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模式的实践及创新

2014年,借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的成功经验,通过担保模式的创新,省鑫正担保公司又以农业产业链、农场内控为依托,在全国产粮大县龙江县及嫩江农场开展农业创新主体的贷款担保业务。

(一)借力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专业定位,扩大合作金融机构的范围。为了克服金融机构相对集中、涉农业务品种有限的不利因素,省鑫正担保公司依托自身的资本实力,又联系了涉农业务相对比较突出的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涉农担保业务。

1.借助浦发银行 “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中心”落户黑龙江省的契机,及时与其签署了涉农业务专项合作协议,并实现了只担保本金,不担保利息的分险分担机制。

2.在农民合作社专项贷款担保的基础上,借助龙江银行在九三管局成立支行的契机,与其合作开展农场控制下的合作社贷款担保业务。

3.借助农垦建行与农垦系统的紧密关系,创新合作模式,及时与其签署了专项战略合作协议。

社会化养老机构经营现状个案研究 篇4

公共机构养老的载体是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其职能是提供专业的老年人生活照顾服务,服务对象包括完全能够自理的老人,别是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与参与观察法对呼和浩特市c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了考察。我市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首府,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聚居,人口约286万,全市共有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1.9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64%,这表明我市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目前我市有敬老院42家,数量居全省前列,从我市的养老保障基本情况来看,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老人比例高、空巢家庭日益增多,以及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等趋势增强。我组对c区的f养老院进行了走访与调查。C养老院拥有床位x张,入住老人约50人,护理人员仅有5人,且都是雇佣的,缺乏专业性。该院入住人员分为五保人员与社会闲散资源两类,政府对五保人员每年补贴3000元/人,五保人员每月缴纳740元/人,而对社会闲散人员,政府减免了诸如取暖费、服务费等费用,但没有其他任何补贴,每月需缴纳900元/人,其居住环境相对好一点。该院各项设施简陋,服务设施陈旧,各类老人混住,没有明确的界限,没有阅览室,室内仅有一个简单的娱乐中心,老人们最大的娱乐是聚集在一起看电影。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餐厅,老人用餐不能一次到位。院内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专门的医疗服务设施,老人们只能在每年固定的时间进行体检,为了应对某些突发状况,该养老院只是与周边的小诊所签订了协议,若遇到紧急病情完全没有保障。

该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养老院还处于亏损状态,对于养老院的各项设施不能及时更新,虽然政府每年都有拨款,但对于养老院的正常运行来说还远远不够。对于未来的养老趋势,该负责人也坦言,除机构集中养老外,也许我们还能探索到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他说,目前我市的居家养老正在逐步正规化,这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网2011-05-16

我市进一步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 【EB/OL】Http://www.huhhot.gov

养老院服务建设势在必行【EB/OL】www.xinhuanet,com 2011-05-11

养老融资经营模式 篇5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国职工养老保险投保单

电话:

保险基金缴费清单》

30%=

外方:

投保单位性质:合资、合作、外资、其他(以√表示)

元(实得工资总

备注:

说明1.本投保单由投保单位填列,一单位一单。“人数”指投保当月数,“实得工资总额”指第一次缴费时累计总额。2.本投保单经保险公司收到养老基金并签发正式保险凭证后方始生效。3.粗线框中内容由保险公司填写。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国职工养老保险保险单

%,投保时职工人

投保单位开列的被保险人名单和实得工资总额标准经审核符合规定,本公司同意承保。特制发本单为凭。

(被保险人名单另附。被保险人退休时另办养老金申领手续)

批注事项:

公司(盖章)

附:续订合同期限

1.甲方

乙方

2.甲方

乙方

3.甲方

乙方

4.甲方

乙方

备注:

如果双方有特殊要求,经公司同意后在合同上注明。

公司地址:

邮政编码:

公司电话:

此合同一式三份,分别交用户、服务员、公司各自存查。

养老融资经营模式 篇6

各融资性担保公司:

根据省金融办通知要求,为强化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加强社会监督,提升行业形象,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省金融办制定了《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现转发给你们。请各公司于12月15日前,将《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印刷并悬挂张贴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

附件: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五日

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

根据《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鲁金办发

[2010]9号)等政策规定,现承诺如下:

一、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合规经营,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

二、以融资性担保业务为主,以中小企业和“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

三、不虚假出资,不抽逃资本金,不超比例进行对外投资。

四、不吸收公众存款,不对外发放贷款,不受投资人委托对外发放贷款或对外投资。

五、不将资本金存入股东及关联账户,或运用股东资金进行理财,不超担保业务包办股东的投资行为。

六、不超出经营范围进行夸大宣传或虚假宣传。

七、不挪用客户保证金或用于向银行缴纳保证金,担保责任解除后及时将客户保证金退还客户。

八、如实向监管部门报告经营情况,提供信息资料和财务报表,不编报虚假数字,不造假账。

养老融资经营模式 篇7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 资本和劳动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小城镇大量转移,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 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的需要日益增加。实践证明,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 我国的土地确权试点工作为土地有序流转初步奠定了基础。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 截至2014年年底, 土地承包权确权颁证已在山东、四川、安徽3个省和其他省市的27个县进行了整体试点, 不少地方还结合实际扩大了试点范围。全国1988个县 (市、区) 开展了试点工作, 涉及1.3万个乡镇、19.5万个村, 试点覆盖面积3.3亿亩, 占全国耕地面积约六分之一。

目前, 作为土地使用权的购买方, 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 融资渠道有限制约了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 是制约土地有序流转的主要瓶颈之一。农民的可抵押融资的资产包括粮食、住宅和土地。粮食是动产, 抵押率低、成本高。农村住宅的价值较低, 难以大量融资。土地是构成农民资产的最大部分。我国目前耕地18亿亩, 按租金500元/亩年, 经营30年计算, 土地资产的价值高达27万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是促进土地流转的重要金融支持。我国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不能以农村土地所有权直接抵押, 加之受到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以及保护农民基本耕地权谨慎态度的影响, 我国农地抵押制度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借鉴国际成熟经验, 总结国内试点经验和教训, 能够为建立适合我国农村抵押物特点的抵押融资制度, 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奠定良好基础。

二、国内各省市农村土地抵押融资的主要经验

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试点总结经验,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已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自2007年开始,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家赋予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试点资格。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一) 创建良好政策环境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为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工作的有序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早在2009年, 四川成都市就出台了《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方案及相关管理办法》。2012年, 吉林省出台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暂行管理办法》, 这是东北地区第一个省级管理办法。2014年, 黑龙江和辽宁也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 东北的三个农业大省均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抵押标的、贷款主体、贷款流程、债权实现以及配套措施等内容。

注:本表由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 明晰抵押相关各方权利和义务

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涉及农业经营主体 (抵押人) 、金融机构 (抵押权人) 、评估机构和政府。如《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规定, 抵押人的义务为:贷款必须在规定用途内使用, 仅限于农业生产、畜牧养殖、农机购置、农业开发等农业生产经营用途。抵押权人的权利为:债务履行期届满, 抵押人无法偿还贷款的, 抵押权人可以抵押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再流转所得价款受偿。政府的义务为: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土地经营权抵押指导价格表。《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实施意见》还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全省所有乡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关于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方案及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了抵押时产权流转登记办理部门,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农村产权的流转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三) 降低农业经营主体抵押融资成本

农村合作社或农民的抵押成本过高是抑制农民抵押融资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利息或担保费用的方式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融资成本。例如, 重庆市黔江区《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和林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 (试行) 》明确对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给予借款农户年5%的贴息。重庆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意见》规定, 对于农户开展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 担保机构按不高于1%收取担保费的, 由市财政按担保金额的1%给予担保费补贴。

(四) 建立抵押融资风险处理机制

融资方在贷款期内失去偿还能力, 或者恶意违约都给抵押权人带来风险, 缺乏有效的抵押融资风险处理机制, 使金融机构 (抵押权人) 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难以形成抵押融资充分有效的供给。为此, 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文件涵盖风险处置的内容。例如, 重庆市《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和林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 依托市农业担保公司组建国有性质的农村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妥善处置农村抵押贷款产生的不良资产。农村抵押物在处置时应首先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转让, 如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无法处置, 农村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可以对有关抵押物进行收购或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只能流转) 。同时, 对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损失进行适当比例补偿。市、区县 (自治县) 两级财政出资设立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对经办银行因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而产生的损失进行补偿。补偿比例为35%, 其中市级承担20%、区县 (自治县) 承担15% (担保公司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担保业务可参照执行) 。

三、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融资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国家法律的保障

当前我国各地纷纷出台农村土地融资的相关政策, 但是国家立法层面尚未明确农村土地经营权流程的合法性。在多年改革实验的基础上, 需要积极总结经验, 推动全国人大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立法。考虑到从立法立项、法律形成、征求意见、获得通过需要数月或数年时间, 在此期间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均缺乏法律保障, 当前亟需加大力度推动立法。

(二) 缺少多层次的评估体系

当前各地方政府组建评估公司, 承担了土地质押中的土地价值评估的大量职能, 较少引入评估公司等市场主体。由此将产生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 政府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管者, 通过价值评估的方式间接参与市场, 而且以评估垄断者的身份参与市场, 无法完全承担评估结果过度偏离公允价值导致融资机构损失时的商业责任;另一方面, 部分地区评估机构设在市或县, 能够方便当地农民申请评估, 同时由于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的限制, 将难以吸引到足够的高水平专业评估人才进入评估机构, 评估机构的评估工作能力受到不利影响。

(三) 融资模式单一

当前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绝大多数集中在质押融资等间接融资方式上, 尚未进入直接融资方式, 也未实现质押资产的证券化。融资方式的单一导致农民缺少选择权, 也难以使不同融资模式形成竞争,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对各种融资模式实现优胜劣汰, 降低融资成本,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形成各地区不同金融生态环境下各具特色的最佳融资方式。

四、构建我国农村土地融资制度的建议

(一)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共建农村土地融资制度

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农地承包法》, 中国的农地承包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属于集体所有, 不能抵押。要确保土地抵押融资在法律框架下进行, 亟需完善配套法律体系, 加快推动重新修订《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 消除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的法律限制, 并延长土地承包期限或不规定承包具体期限。但是, 顶层设计应设立总体政策目标, 不应该用政策或法律下达土地质押融资指标, 强行推广某种具体模式的土地质押融资,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避免“一刀切”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在基层探索融资模式时, 政府简政放权, 实施土地流转方式创新的负面清单, 法无禁止即可为, 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农村合作社积极探索土地抵押融资的新模式。

(二) 构建公正专业的土地经营价值的评估体系

建立土地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资质要求,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自由进入。鼓励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已有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农村耕地抵押评估业务, 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专项评估基金, 培养专业的评估人才, 出台权威的价值评估标准, 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及流转提供科学的价值评估结果。

(三) 引入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土地经营权融资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资金融通, 相对于其他形式抵押贷款具有更加可靠的债权, 也更为安全的特点, 因此可以实行土地的债券化, 并由证券公司或商业银行负责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发挥专门机构在聚集资金与分散风险上独特而有效的功能。土地经营权债券化是新型业务, 需要上述机构的监管机构, 如证监会或银监会出台相关办法, 为开展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发放牌照, 并通过在机构评级中加分的方式,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相关业务。

(四) 建立抵押间接融资的新型商业模式

选择农村信用社作为开展农地金融业务的信用机构,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构建农地金融的组织体系, 在各级农村信用社内部设立独立的业务部门, 负责农地使用权贷款的审核、发放与回收的工作;同时, 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业务新型模式的研究开发工作, 例如引入保险公司对质押的土地经营权进行保险, 稳定土地收益, 减少农民因自然灾害无力偿还贷款导致的违约。

(五) 建立多层次土地质押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养老院违规经营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篇8

近日据媒体曝光,主推经营养老基地的怡养爱晚(北京)养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以为老年人提供所谓“零风险”的养老投资和“零费用”的养老服务为名,从1300多名老年人处募集资金上亿元人民币,而近日由于投机投资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些老人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被人卷走,损失巨大。根据媒体报道,民办养老院除了“怡养爱晚”的入会投资理财产品外,还有交纳高额医疗保障金、购买老年公寓25年使用权、回购房屋产权等吸金法宝。我们在期待相关部门尽快破案,为老人们挽回损失的同时,也不禁发问,这些社会上最孱弱人群为何常常因为养老问题被骗得血本无归?高端养老机构违规经营这种高风险的行为为何长期处于法律监管空白点?

根据《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养老机构应当依照其登记类型、经营性质、设施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护理等级等因素确定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但是在实际运营中,由于民办养老机构绝大多数注册成公益性质的民办非营利组织,不能赢利和分红,其要想从正常收费上赚钱也很困难,但是民营资本的天然逐利本性,多采取金融运作方式来运作,这种运作方式可能存在四大风险:一是通过高息回报、预订床位、预存费用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非法集资诈骗;二是养老机构收取高额押金,将押金用于其他用途,养老押金做不到专款专用;三是高额养老费用不能保障老人的专业化服务需求;四是房屋回购产权可能“人去楼空”。可以看出,虽然国家规定了养老机构应明码收费,但是对于上述押金的收取等问题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此外,对于民办养老院的资金监管范围是他们的运营资金费用,而押金的用途却处于监管“盲区”。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更为细致的规定,把已经出现的可能违法违规情况纳入监管。

对于出现问题最多的高额押金问题,民政部门应加强对养老机构押金部分的监管,一是对于押金的收取范围和标准应有清晰的行业标准;二是押金的使用应当签订协议,主要约定押金的用途为老人应急、医疗所需,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可以学习基金管理的方式,养老机构收取的押金应当由第三方银行进行托管,以有效保护老人的权益。当然民政部门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网络搜集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民办养老机构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但要解决民办养老机构的违规经营问题,还要通过给予其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这个根源出发。在国外,民办养老机构大多被认为是个利润微薄但长期回报稳定的行业;在我国,为了获取政策优惠,绝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都会注册成公益性质的民办非营利组织,但是多数却为挣快钱而来。因此,在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监管、规范其经营的同时,也应该正视民办养老机构合理的赢利冲动。为了防止乱收费、保障老人权益,国家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民办养老机构注册为非营利组织,反而导致很多民办养老机构走偏门,想方设法赚钱。因此,应从政策上让民办养老机构回归市场主体,允许其用正当收费、优质服务,获取较高利润,促进其进入良性循环,也从根本上清除违规经营的土壤。

此外,民政部门也要让民营养老机构真正享受到政策优惠。例如,《北京市给予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支持试点单位征集文件》中提到,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按照养老机构类型、建设方式给予不同标准的一次性建设资金支持。 老有所依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既要规范养老机构的经营行为,又要为养老机构松绑,为老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

养老融资经营模式 篇9

一、区域经济环境

2011年是宏观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一年。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达到6880.15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46.46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5.00亿元,同比增长20.1%。从一般预算收入看,城市维护建设税、专项收入、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增长较快。城市维护建设税37.34亿元,同比增长61.2%;专项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49.9%;企业所得税101.16亿元,同比增长34.2%;房产税17.08亿元,同比增长31.0%。从一般预算支出看,全市一般预算支出577.58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市区377.45亿元,同比增长20.6%。财政对民生支持力度较大,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的地方财政支出分别增长22.0%、23.7%、19.4%和26.6%。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9.18亿元,同比增长1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2.72亿元,同比增长17.3%。进出口总额724.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出口总额4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6%;城镇登记失业率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1。

通过近年来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无锡已形成了以机械及汽车配套、电子信息及光电、精细化工及生物制药、特色冶金及金属制品、高档织物及服装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其私营个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总体来看,无锡市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各类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为公司担保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二、区域金融环境

2011年国家加大力度把好流动性闸门、防止信贷增长过快,2011年下半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受此影响,银行信贷规模明显有所萎缩。

2011年无锡市金融支撑作用加强。全市现有商业银行30余家,同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村镇银行、创投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蓬勃兴起,金融存贷款规模逐年扩大,深入开展银企对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全市银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新增912亿元、805亿元,实体经济新增贷款占比达86%。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银行表外、发债、上市等社会融资总量达1655亿元。科技金融建设深入推进,新设创投机构39家,新增基金规模122亿元,农银150亿元无锡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注册成立。科技支行、中小企业专营机构、科技小贷等作用逐步显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贷款53亿元。新增上市公司9家,融资78亿元。花旗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等一批境内外银行机构落户无锡,中外合资华英证券正式营业。总体来看,无锡市金融业态丰富,具有本地化特征的银行信贷政策为融资担保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为无锡地区担保机构创造了有利的经营环境。

三、担保行业环境

(一)目前现状

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融资担保机构104家,比上年净增6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163.77亿元,比去年底的121.24亿元增长35.07%。全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的90家担保机构全部参加了信用评级并取得了信用等级,同比增长44.26%。其中,AA级以上6家,A级及以上担保机构31家,分别同比增长50%和7%,BBB级企业38家,BBB-级企业9家,另有4家出示了信用评级调查报告。参评率达100%,居全省前列。担保机构贷款担保余额快速增长。

2011年无锡市共有10家担保机构共获得2960万元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支持,占全省争取到该专项资金总额的31.73%;共有24家担保机构获得了4237万元扶持资金支持,获得省财政资金总额名列全省第一。同时,无锡市获得国家工信部、国家税务总局免征营业税担保机构7家,占全省六分之一左右。

2011年末,全市担保机构担保贷款余额达475亿元,同比增长16%,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从监管系统上看,全市融资担保公司2011年发生代偿总额6229万元,按当年担保发生额比例为万分之9.36,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

(二)发展前景

2012年全市担保行业将继续以信用评级为手段,以银保合作为主线,以服务中小企业为目标,解决银保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担保机构发挥在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信用评级机构和辖内金融机构的配合下,发挥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积极作用,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了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2011受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面临的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形势下行的风险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给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国内各地屡见融资担保公司破产倒闭,老板跑路。尽管无锡市银保合作业务相对稳定,但担保机构管理粗放、担保和投资业务混合经营、内控管理不到位,担保潜在风险积聚的问题同样存在,去年也发生了担保机构大额代偿或主要负责人联系不上的风险事件。在当前比较艰难的形势下,全市各担保公司更加注重增强审慎经营意识,进一步规范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

四、监管外部环境

为引导、扶持和规范担保机构的发展,国家自2009年以来已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与政策,主要包括:

1、2007年12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2008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多个方面鼓励信用担保公司的发展。

2、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决定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由银监会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部门参加;明确由地方政府负责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监管。

3、2010年3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地方财政部门积极做好融资性担保业务相关管理工作的意见》(财金[2010]23号),要求地方政府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监督,提高财务管理规范性,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加强对政府出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高效运作等。

4、2010年3月8日,银监会、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和工商总局等部委联合发布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综合了以前发改委、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等政府部门对担保机构的管理规定,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担保行业监管法规。《办法》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主体属性、市场准入、业务资格、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和监管等方面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对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监控和化解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5、地方性的政策

根据江苏省政府2009年12月下发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119号),江苏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变更审批、关闭和日常监管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省金融办参与;由江苏银监局牵头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省级联席会议,拟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中的重大问题。

为引导、扶持和规范担保机构的发展,国家自2009年以来已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与政策,主要包括:

1、2010年4月,江苏省中小局下发《关于完善融资性担保机构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苏中小保[2010]4号),《通知》主要是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省内规范说明。其中,在设立条件方面规定,要求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金且不低于5000万元,法人股占注册资本的50%以上且出资比例最大发起人为法人;高管人员应具备三年以上从事金融、信贷、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职业经历;在资金业务的风险控制方面,要求不低于实收资本70%以上的货币资金用于存出保证金、银行存款及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等。

2、2010年8月26日,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融资性担保行业清理整顿的通知》(苏经信担保〔2010〕734 号),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行为,防范和控制担保业务风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关于认真贯彻〈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对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对于规范整顿合格的担保

机构颁发行政许可证,对担保机构实现经营许可证管理。

3、2011年4月13日,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关于江苏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行政许可工作指引的通知》(苏经信担保〔2011〕261 号),进一步规范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变更、终止审批行政行为,明确工作程序和申报要求。

4、工作指引、行政许可、通知

2011年,江苏省经信委陆续出台和修订《江苏省融资担保机构行政许可指引》、《江苏省融资担保许可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对融资担保机构进行考核记分制,达不到标准的要限期整改,对考核得分较低的融资担保公司将设置更严格的行政许可条件和监管措施,甚至不予通过融资担保许可证年审,取消融资担保资格。

浅谈新型养老模式“搭伙养老” 篇10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据统计我国在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如何养老,如何建立一整套完善、灵活的养老模式,以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是我们必须慎重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搭伙养老”的含义

“搭伙养老”这个新名词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义,在网络社区中比较流行。2011年初,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帖《谁愿意和我奶奶“搭伙养老”?》。帖子称:“爷爷刚去世,剩奶奶一个人在家,我们很不放心,想在小区找一户邻居,最好也是老人一个人住的,我奶奶可以照顾她,也互相做个伴。”在“华侨路茶坊”一位网友发了这个“征互助养老”帖,引起网友热议。“搭伙养老”一词也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其实“搭伙养老”不仅仅是一个网络热词,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生命力,天津的“AA制”养老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据报载,天津市三位丧偶老人实行AA制在一起生活已有5年了。三位老人中,大姐87岁,小妹张韵琴也已79岁高龄。三位老人住在一起,生活实行AA制,不仅有了伴儿,也不再“折腾”子女了。如张韵琴有5子1女,虽个个孝顺,但他们生活工作都很忙。5年前,三位老人先后丧偶独居,因子女不在身边,在居委会的扶持下,他们组成了一个新家庭。每逢周末,三位老人就被各自的子女接回家。

由此可以看出“搭伙养老”实质是一种老年人之间的互助式养老,它解决了许多年轻人的烦恼,备受年轻人追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搭伙养老”的优越性

(一)充分有效利用了老年人力资源。

庞大的老年群体通常被人认为是脆弱的、依赖性强的群体,但实际上大多数老人是健康的、自立的,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据调查,城市老年人中认为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为9.9%,79岁以下的老年人中认为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占6.7%,而80岁以上则为33.1%;农村老年人中认为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为9.3%,79岁以下的老年人中认为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为7.5%,而80岁以上则占30.4%。高龄老人的需求较高。如此我们就可以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让“年轻”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这既缓解了子女照顾老人的压力,也满足了老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己虽然老了,但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还能照顾别人,增强老人的自信,使老人老有所为。

(二)有利于老人心理的健康发展。

人是群居性动物,一个人时容易产生孤独寂寞之感,老年人尤为严重,长期的压抑无处排遣,对老人的健康很不利。“搭伙养老”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两个或者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年人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庭,大家相互照应、相互倾诉,一起干着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其乐无穷,自然也就没了寂寞的感觉,老人老有所乐。

三、“搭伙养老”的可行性

首先,“搭伙养老”符合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得到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家庭是老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情感的主要寄托,在家颐养天年是大多数老人所希望的。对于老人来说,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养老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慰藉。留在家中还能维持原先的社会关系,便于得到他人的支持。对子女来说,由于平常工作繁忙,不能时常关心照顾老人,给老人找个伴搭伙养老,既能安心工作,也能对老人尽孝,一举两得。

其次,“搭伙养老”的成本相对低。如今,绝大部分老年人都有退休金和政府补贴,加上子女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老人搭伙费用实行AA制,基本能够维持体面的生活。这一方面减少了政府投入养老机构和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缓冲了当前情况下老人赡养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子女的照顾成本,不需要子女牺牲工作时间和雇佣人员给老人提供日常照顾。

再者,这种养老模式已经有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上述天津的AA制搭伙养老充分显示了其可操作性和优越性。国外也有与之相似的“互助养老”,德国很多老年人共同购买一栋别墅,分户而居,由相对年轻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瑞士也建立了很多“结伴而居”的“室友之家”;还有的地方安排了一些大学生和独居老人合住,由大学生照顾老人。

四、“搭伙养老”的实施困境

上一篇: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创业的讲话下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书(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