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环境好的大学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宿舍环境好的大学(通用10篇)

宿舍环境好的大学 篇1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西澳大学留学可以选择的住宿方式有有3种,分别是学生公寓、homestay、租房。

住校:

住宿费:325澳币

电话费用:36-35澳币/周 文具书本费:A$300-$500

homestay:

住宿费:A$308 /每周(含每日两餐)

电话费用:36-35澳币/周 租房:

住宿费每周A$250-A$400,电,煤气费用:50-100澳币/周 交通费用:25澳币/周 2 西澳大学学生宿舍环境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大学有六个附属的学生公寓,交通方便,距校园步行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学校提供学生带家具的私人房间和一日三餐。更重要的是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导师和高年级学生可以提供关于学科和学习技能的帮助。每周价格为325澳元。

宿舍环境好的大学 篇2

一、宿舍文化小环境对学习风气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1) 学生文化意识形成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代处于一个信息爆发的时代, 传统的社交方式被现代化的社交方式所替代, 青年学生越来越青睐于虚拟社交方式, 面对面的交流圈越来越小, 在进入大学以后, 离开了以前共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群体, 致使虚拟社交扩大化和实际社交缩小化的状况进一步加剧, 宿舍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文化形成的源发地, 学生的文化意识形成环境也逐渐由以前的现实多圈层组合模式转化为虚拟多圈层和现实单圈层组合模式。宿舍作为现实单圈层文化建构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于学生的学习风气的形成来说, 宿舍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学生需要在这个环境中完成作业、体会技能、复习理论、思考问题, 因此宿舍文化小环境的学习状况会对整体学风的形成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 行为养成成为学生进步发展的关键要素。大学生在通过了小初高的学习之后智商水平基本相当, 从实质上来说学生的基本素质差别并不是很大, 但是往往在养成方面的差别造成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差距, 宿舍作为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对从生活点滴当中形成学习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态度, 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宿舍文化小环境对学习风气的形成的影响日益深刻。

(3) 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使宿舍成为最固定的集体。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原来固定教室、固定教室、固定学生的学习模式在逐渐被打破, 学院、年级、班级的界限也在逐步被打破, 原有的固定集体变得越来越松散, 传统集体逐渐被淡化和弱化, 这些集体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已经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而宿舍作为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已经成为学生们文化内涵形成的最主要场所, 因此宿舍文化小环境的作用日趋强大, 要建设良好的学风就必须从宿舍抓起。

(4) 宿舍学风建设是日常学风建设体系当中的薄弱环节。各大高校对于学习风气的良性发展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但往往都是从大处入手, 并未真正从小处着眼, 长期以来都以学院、班级为单位来抓学风建设, 对宿舍文化小环境对学习风气的影响关注并不多, 而且往往关注宿舍发展的重点都摆在安全、卫生等方面, 对学生宿舍学习环境、学习习惯、 学习行为的管理与引导并不是很重视, 于是宿舍文化小环境虽然对学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却被忽视了。

二、宿舍文化小环境对学习风气产生影响的途径分析

(1) 通过宿舍的物质环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气。一个宿舍的物质环境如果是利于学习的, 适宜学习的, 那么大家在求知的氛围里生活自然而然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如果一个宿舍的文化小环境当中的物质环境是无关学习的甚至是影响正常学习的, 那么在毫无学习氛围的物质环境包裹下也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 通过价值准则对学生学习风气产生影响。在宿舍文化的熏陶下会在这个稳固的集体当中形成宿舍文化背景下的基本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对宿舍成员学习的基本态度与观念、如何学习、真正学习的价值在哪里, 如何提升自身价值等问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弊等现象的滋生就与宿舍文化小环境的侵染有着重要的联系。

(3) 通过群体意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一个宿舍的成员当中主导性的成员是积极向上的并且大家都有对这种意识的认可, 那么这个宿舍的学习意识就会比较强, 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动力都会持续有力, 但是如果宿舍文化小环境是堕落倒退的, 那么这个宿舍要拥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就是比较困难的。宿舍文化小环境通过宿舍这个稳定的集体来传播它的群体意识, 对学习风气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 通过行为规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气。一个宿舍在结合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总有约定俗成的规则, 并在学生不断完成自我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形成宿舍的基本制度体系, 约束和规范着宿舍成员行为, 这些行为规范准则也会映射到学生的学习风气形成的过程中来, 对学生的宿舍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5) 通过公共行为来影响学习环境。宿舍是一个公共场所, 每个成员在宿舍的活动会影响到他人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在宿舍的公共行为会对整体的学习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一个宿舍当中如果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起主导作用的成员在看电影, 声音很大并不时的发出笑声和感叹, 那么其他成员也会受到影响开始一起观看电影了, 这时候整个学习环境就完全被破坏了。

(6) 通过生活习惯影响学习风气的形成。生活习惯的倾向性会对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行为习惯、公共行为等产生倾向性的影响。宿舍文化小环境决定着宿舍的生活习惯, 如果大家崇尚的是健康有序的生活文化, 那么良好的作息习惯就会给宿舍成员提供良好的健康条件, 同时也会给学习提供足够的精力, 在行为上也会相互帮助和谐共存, 整个环境质量就提升上来了;如果反之那么整个宿舍就会乌烟瘴气哪里还会有形成好的学习风气的条件呢?

宿舍环境好的大学 篇3

关键词:慕课 大学生 教育

【分类号】G645.5

一、慕课环境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为MOOC)。2008年由加拿大Dave Cormier和美国Bryan Alexander两位学者首次提出。其后,Gero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开设了《连通主义与连通知识》在线课程,实现了慕课的实际应用。慕课真正得到快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是在2011年秋天,斯坦福大学创办在线课程平台Udacity,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ng教授联合开出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引起其他大学的关注并迅速参与。2012年4月,推出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普林斯顿等近90所名校为合作伙伴的Coursera网站,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推出了edX。Coursera、edX和Udacity并称慕课教育的三驾马车,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过一百万人次注册三大慕课平台的免费在线课程。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

2013年,我国高校也纷纷加入慕课发展的大潮,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加盟edX,成为其首批亚洲高校成员;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北京大学启动了“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计划5年内建设100门慕课并先后与edX、Coursera签署了合作协议。同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先后加入Coursera平台。2014年4月有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发布。在教育部的推动下,2014年5月“爱课程网”设立“中国大学MOOC”频道,面向全国高校提供慕课课程平台。2015年1月,教育部下属机构“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38家教育机构共同成立了“MOOC中国”联盟并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慕课在中国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二、大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慕课的理念是教育與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共享,基本的特征是大规模、开放和在线平台。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获取信息便捷、方式多样,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与资源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有针对性、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1、热情与理性。

慕课是新生事物,是教育教学新的工具和手段,是教育资源也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变革。2012年起掀起慕课热,Coursera、edX和Udacity等慕课平台应运而生,国内也有许多高校和高校联盟建立中文慕课平台,上线课程和选课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高校教师、网络学习者和在校学生对慕课热情较高。一时间关于慕课的各种论述层出不穷,如:“慕课将会颠覆传统教育”、“云端上的大学来了,美国大学将消失一半"、“慕课是输不起的教育革命”、“慕课革命将造成的中国高校兼并与消亡”、“实体大学将随着慕课的发展消失”等众说纷纭,大有慕课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之势。也不不少学者提出不同见解,如:“慕课不是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全部”,“慕课算不上革命,自身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有很多不足”, “慕课的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开放化和资源重组,和当初教学引进PPT一样,只是教育模式的一次更新。说老师因此失业、大学因此倒闭有点言过其实”等等,还有学者反思了慕课带来的文化安全和政治问题,分析慕课的利弊之处,指出慕课并不一定是提升解决知识传播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等观点。同时,哈佛大学早在2013年就在进行慕课的改进形式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实验,这与慕课的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的理念截然不同。所以无论是高校还是大学生,面对新兴事物应保持冷静与理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才能扬长避短地使新生事物服务自身。

2、线上与线下。

线上接受慕课教育,线下应做好相应的预习复习,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效率也是大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慕课的授课面宽,上万人同时听一门慕课的情形很普遍,撇开教师授课水平的问题不谈,仅从受众面来讲,授课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同学知识结构、理解水平和速度,不可能有传统课堂即时的交流和反馈,所以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进度需要做大量的线下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听课的质量。

3、课内与课外。

这里的课内、课外是指:高校针对不同专业,会设置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在传统教育课堂上接受学校开设课程的教育为课内,课余时间为课外。大学生要处理好这个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处理好自己主修学校开设课程和接受慕课教育的关系。同时慕课教育对课堂纪律没有要求,也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迟到早退,对大学生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是一个挑战。把接受相应的慕课教育作为有益补充还是对在校所修课程取而代之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大学生与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冲突。所以,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是大学生选择慕课必须面对的问题,需要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不能盲目崇拜,随意取舍。

4、国内与国外。

2012年后美国大学推出了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慕课平台,诸多课程纷纷上线。随后,我国名校也纷纷加入慕课发展的大潮,学堂在线、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好大学在线、爱课程网、MOOC中国等平台和网站也相继推出了诸多优秀课程以供选修,在线课程应接不暇。但真正符合求学者知识结构、背景、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慕课并一定随处可见,诸多学子看到世界名校的大牌教授授课,则蜂拥而上,而中途感觉不不适应或各类原因退出者甚多,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也是慕课结课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选课前也要做好准备,提前了解开设课程老师的情况,包括科研情况、授课特色等等。同时对国内外的众多课程也要做好甄别,不可崇洋媚外、戴有色眼镜。国外开设慕课有其预设的受众群体,同时不剔除包含文化和政治安全冲击因素,不能简单地认为某些国外名校开设慕课的目的是把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同时对国外具体慕课课程的教学方法、习惯、课程进度和内容等也要做仔细的了解和甄别。endprint

5、广种与深耕。

针对具体的一门慕课,大学生要根据各人情况提前设定接受慕课教育的目的,是开拓知识面了解相关知识,还是打算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学习方法是区别很大的。如果是拓宽知识面和了解感兴趣的内容,则具有相关知识基础、跟上课程讲解进度,基本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要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进行深入研究,则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在所学课程同时要详细对比与自己以前了解内容和方法异同之处,才能加深理解,起到深入学习的作用。

6、低头与抬头。

在线学习使用的终端设备一般是电脑和手机,长时间使用这些终端学习,低头俯视时间长,常常会造成肩颈肌肉紧张、劳损,很容易诱发颈椎、腰椎等方面疾病,同时对视力还会造成危害。另一方面,沉浸于低头在线学习和交流,而忽视抬头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会产生网络依赖性社交和心理障碍以及情感冷漠化等情况。过度的使用网络,会对大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如何平衡低头与抬头之间的关系,也是大学生应该处理好的问题。

三、结语

教學活动与先进传播技术相融合使慕课自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慕课最明显的特征大规模、开放、在线,能够给大规模在线用户提供开放、优质的在线教育,可以极大的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劣势,如:慕课开设课程的局限性,目前具备一般推理性、讲述性较强的课程,诸多需要实验验证、具体操作以及即时交流的课程无法开设;课程学分考核认证,如何确定选课人员掌握知识并通过考核,不仅涉及到网络诚信问题更涉及诸多技术障碍;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教师教育教学、做人做事对学生的耳渲目染线上交流无法做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人格的感染,慕课为知识传播带来新的方式,但大学所包含的校园建筑、办学历史、人文情怀、校风学风、集体荣誉、师生感情等,是慕课永远无法替代大学的原因。所以,慕课不是解决所有教育困境的灵丹妙药,也不会颠覆传统教育使大学消亡。大学生应冷静理性的看待慕课这种新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教学手段,处理好上述几个关系,扬长避短利用好慕课工具,提高学习针对性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和文化完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2] 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3] 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12卷第1期。

[4] 吴敏、李慧,慕课研究综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12期。

[5] 王应解、冯策,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6月。

宿舍环境好的大学 篇4

温州大学(Wenzhou University),简称“温大”,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温州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1987年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简称“温大”,位于浙江温州,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荣获广州日报全国应用大学排行榜第一名,并且入围校友会全国非211高校百强榜单。

学校占地总面积2352亩,分茶山校区和学院路校区。茶山主校区位于温州高教园内,南眺罗山群峰,北蕴三垟湿地,山水灵秀与翰墨书香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绝佳所在。

学校建设

截至10月,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环境工程领域)2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支持学科,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支持学科。化学学科连续三年进入ESI全球1%,浙江省内化学学科排名第3。

截至月,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4个省级重点(建设)和优势、特色(国际化)专业;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3门省级精品课程,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1部省级重点教材,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8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

温州大学是几本

关于温州大学是几本?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这个问题是很多考生及家长共同存在的疑问,不得不说明的是,温州大学在不同省份的招生和录取批次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问这个问题前要根据自己的生源归属地去问。

招生地域 录取批次

河北本科 二批

黑龙江本科 二批A段

江苏本科 第二批

浙江 第一批

浙江 第二批

浙江体育 第一批

浙江艺术类 第二批

安徽 第二批本科

江西本科 二批

山东本科 二批

河南本科 二批

湖南本科 二批

重庆本科 第二批

甘肃本科 二批

通过上述表格,大家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温州大学在各省份的招生和录取批次情况,温州大学是几本?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这个问题,也已经有了答案,温州大学应该是二本院校。

温州大学宿舍

温州大学学生宿舍非常好,大部分四人间和六人间,有独卫、空调、热水器、阳台。

温州大学有几个校区?

温大分三个学区:步青学区(A区)、超豪学区(E区)、溯初学区(C区)

温州大学学生宿舍怎么样?几人间?

宿舍分为ACE三个区,大部分为四人寝和六人寝。

温州大学学生宿舍有独卫和空调吗?

全部上床下桌,空调可以租(4年1800元),有独立卫浴,有热水器,有阳台,寝室空间很大!

温州大学学生宿舍几点断网?

网络和电脑问题,新生可以带电脑,周日到周四晚10:30断网,早上8点来网,周五周六晚不断网。节假日是这样的,第二天有课,当晚断网,第二天没课,当晚不断网。没必要买不断网账号,因为一般用不上。

温州大学学生宿舍几点门禁?

寝室11点整关门,11点以后大部分楼栋刷卡可以进,但是有记录,a区,c区一般11点以后回来没什么大问题。

温州大学新生转专业要换寝室吗?

不一定,如果你原专业和现专业在一个学区,你可以选择换寝室或者不换,如果不在一个学区,必须换,确实相处了几个月的室友换掉很可惜。

温州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大学浙江211、985大学名单

环境慢慢变好的作文 篇5

我们的校园变美了,她穿上了绿色的衣服,显得像春天“年年”住在我们学校一样。跨入学校的大门,你就能看见一排排的花摆在门口,好像在

欢迎我们呢。向左走,校园的海洋角真美啊!一群鱼儿在“水”里玩耍。看!有两只小鱼儿在捉迷藏,一条小鱼已经藏在了山湖的后面,另一条小鱼在焦急的“寻找”,可它就是没找到。 看!楼梯开始“学习”了,每一个楼梯都有不同的标语。 往前走,走进舞蹈室,就看到了许多的舞蹈道具,我们的音乐老师,为了我校比赛能取得好成绩,花费了许多心思。 二楼和三楼更不用说,变化也非常大。二楼的心理室与科技室也“换”装了,换得更好看了。 看!三楼的电脑室里的电脑,都换成了液晶的,不是为我们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吗?咦?“春”常住操场。早晨一大早,照耀校门一开,必定会有清扫分担区的学生在清扫,看,他们干得多认真啊!他们就是操场的清洁工,“遇到垃圾,决不放过”是他们响亮的口号! 哎,我们就要离开母校,离开老师和同学了,我们这一别,即使能在相见啊

描写环境好的作文200字 篇6

我单手端着满满一簸箕垃圾,懒得靠近垃圾箱,用力把簸箕一倒,啪的一下,一大半垃圾撒落在垃圾箱外。我刚要转身往回走,只听一个小妹妹说:大姐姐,你没有看见垃圾箱上钉者的那块宣传标牌吗?我把头一昂,不屑一顾地说:没看见又怎么了?正说着,一个清洁工人来扫垃圾来了。一看地面这情景,她把眉头一皱,生气地说:这谁呀,乱倒垃圾?这么没道德,真烦人!小妹妹连忙跑过来,指着我说:阿姨,是她。清洁工人一听,十分生气地质问我:小孩,你为什么要乱倒垃圾呢?我不耐烦的答到:我倒了又怎样?你管得着吗?你这小孩怎么这样不讲理呀?走!见你爸妈去!一看我如此态度,阿姨更生气了。就在这时,我的爸爸妈妈来了。他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这次就是你的不对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你想想,假设大家都像你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你用心去听,连垃圾箱也在哭泣了!这时,我看见路过的人也都把鼻子紧紧的捂住了,苍蝇也慢慢多起来了我的脸噗地红了。我低着头,对清洁阿姨小声地说:阿姨,对不起,我错了。阿姨笑了,爸爸妈妈笑了,小妹妹也笑了。

 

宿舍环境好的大学 篇7

一、宿舍“身兼数职”,舍友关系危机难免

当下的中国高校,住宿实行“统一管理”:宿舍为6人间或4人间,研究生为4人间或2人间。这种模式,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大学宿舍也就因此具有具备私人和公共空间的特性。”“私人和公共空间的特性”反映了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1.空间的二元性。当学生把宿舍作为私人空间,这方天地便集住宿、学习、娱乐、放松于一体,私人空间具有的无拘束性、强烈的排他性就会凸显出来,忽略了宿舍空间的公共属性。事实上,当至少2人要共处一室,公共空间的受约束性、较强的组织性或纪律性,就会对彼此的行为产生牵制和影响。一间10多平米的小屋,兼有私人和公共双重属性,必然将其构建成二元空间。空间上的矛盾,成为舍友人际关系容易产生危机的客观因素。

2.强烈的依赖性。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或时期,会让人对宿舍产生如此强烈的依赖。除去上课、用餐、自习等活动,全天大约一半的时间,需要在宿舍度过。宿舍的作用不只是休憩,还被异化,负有娱乐、放松、处理私人事务的功用。大学期间,偶尔可以翘课,唯独宿舍是不能脱离的,因为多数学校视夜不归宿为违纪或不良行为。有学生叹息:糟糕的宿舍关系,如同走向末日的婚姻。不幸的婚姻,可能导致家庭暴力,舍友关系危机导致恶性事件发生就不足为奇了。

3.生活的琐碎性。在大学课堂,接受的知识是系统的、宏观的。回到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却是具体、微观的。从《南方周末》对黄洋一案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林某作案的动机竟然是因为一张小小的水票。起因是“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争执以林“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回忆,3月31日前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一张价值10元的水票,成为舍友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在南航金城学院刺杀命案中,警方初步调查,当晚9时许,该校学生袁某在宿舍内玩电脑游戏,因同宿舍蒋某未带钥匙敲门而袁某未及时开门,因此双方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冲突过程中,袁某拿起书柜上的一把水果刀捅到蒋某胸部,蒋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一张小小的水票、一件开门的小事,导致两个年轻的生命终结。大学生宿舍里一些琐碎性的生活小事,极易成为舍友关系恶化或危机爆发的出口。

4.需要的复杂性。一间小小的宿舍,承载了过多的负荷,倾斜的危险时时都可能发生。当基本需求裹挟着宿舍的每个人,集体的需求就会遭受冲击,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复杂,时时都可能产生危机。

二、多方“各司其职”,舍友关系危机或可逆转

目前,几人同居一室的住宿格局,尚无更好的方式来取代。如何处理舍友关系,就成为大学期间的必修课。

1.个人。注意相处技巧。大学期间,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烈,同处一室,尤需注意相处的方式和技巧。(1)学业第一,志存高远。大学虽没有像中学阶段的高考压力,但也应把学习作为主要任务。围绕确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有序、系统的刻苦学习。唯如此,内心才能沉静下来,才能既预留私人空间,又把宿舍作为住宿的公共场所,使宿舍“住宿的”功用突显出来,人际关系或可变得更为简单。(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学是通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不妨给自己多一些要求,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磨炼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坦荡的人、宽容的人,能给朋友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也能使自己在愉悦的交往中赢得朋友的信任和尊重。(3)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孔子倡导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直至今天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对大学生相处依然有借鉴作用。生活空间的共同性,年龄的相近性,如能进行有效交往,不但很多方面能够趋同,而且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长进,甚至可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宿舍文化”。(4)提高修养,减少摩擦。大学期间,是一个形成自我形象的重要阶段,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自我的人格力量是任何别的事物都无法替代的。(5)遭遇危机,寻求干预。大学生交往没有角色的不同,没有礼仪的约束,会让人放松甚至麻痹。一旦遇到危机,出现矛盾,就要勇于面对,在自己无法处理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地寻求外界帮助。

2.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今天的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停留在物质和学业的层面。而今天的大多数学生并不为吃不饱或穿不暖而发愁,碰到的心理问题却是他们的父辈未曾经历甚至无法想象的。(1)前期指导。家长应在学生入学前给予引导。提醒孩子,大学是小社会,学会与同学的相处,是大学生活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提出合理建议,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个准备。(2)日常关照。今天的大学生,与家人交流的物质通道是丰富的,可以通电话、发短信、发微信、视频聊天。但是,当年为何一封家书抵万金,读了一遍又一遍,今天父母与孩子却无话可说呢?把交流的重点放在情感和思想方面,孩子的心里话才情愿对你讲,家长才有干预的基础。(3)家庭和睦。家庭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和谐、平等、民主、轻松、愉悦的家庭关系,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并影响他的人际交往。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办法之一,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哪怕是上大学的孩子也不例外。

3.学校。学校管理有待优化。学校肩负着学生宿舍管理、化解舍友矛盾的重要职责,管理方式和化解矛盾的手段还有待提高。(1)少些宏观说教,多点微观辅导。各高校对可量化的、易查找的纪律问题关注较多,如上课的考勤、夜不归宿等,但对舍友之间的矛盾、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还比较少。如果能够采取定期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游艺活动、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助和干预,虽然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一些重大的恶性案件完全可能早期发现并给予干预。(2)增加辅导员数量,优化辅导的质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要求,高校150名大学生配备一位辅导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很多高校每个二级学院配备1~2名辅导员,而二级学院的学生人数少则六七百人,多则上千人,增加辅导员数量迫在眉睫。同时,辅导员的工作效能,也需顺应高校发展和学生现状,做积极的调整,不能将其工作范围固定在出勤率的统计和对违纪的界定上,让辅导员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深入心灵,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辅导员的工作重心由“外”转到“内”,由“管人”为主转化为“交心”为上。(3)紧跟学生成长的脚步,熟悉新型的交际工具。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者若能借助这一交流平台,熟悉并掌握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入学生的社交媒体,互联网的隐匿性更能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建立真挚感情的同时,获得一手的信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黄洋一案中,林某多次在网络空间中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际交往困惑,却未能在事发前引起关注,从而酿成了大祸。

4.社会。创造平等和谐的生活氛围。人际之间的很多矛盾是由“不公平”引发的。提高物质生产力水平,增加物质财富的积累,促进人际关系的平等是社会运行的总方向,也是减少宿舍恶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基础。当社会的物质财富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公平”就显得尤其重要,可谓“不患寡而患不公”。

一间小小的宿舍,不仅仅是就寝的去处,而且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驿站。它不但关乎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且与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形象塑造、社交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大学宿舍之倾斜,不仅是大学生的事,更关系到青年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大学宿舍逝去的年轻的生命,带给世人的警示远未消弭,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把大学宿舍建设成青年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什么是好的大学课程? 篇8

关键词:大学课程;知识;能力;悟道;制度保障

2014年8月26—29日,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经过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来自32个省市(包括新疆兵团)的96位选手,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应用学科三个小组,逐鹿于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笔者获得了人文社会科学小组第一名的佳绩。

而今,参赛时的紧张、兴奋早已褪去,但对教学的体悟与感触,却如潮水般奔涌激荡,久不能复。参赛之前凭着对教师职业的敬重与担当所累积的一些碎片化的教学经验,在赛事训练与赛后教学中,砥砺、升华,渐成一幅清晰的教学蓝图。

承载蓝图的主轴,就是教学理念。

一、授业、解惑,是否为大学课程的全部?

在省赛颁奖仪式上,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教授的一句话,可谓醍醐灌顶:“什么才是好的大学课程?”

这个问题,笔者此前从未清晰地向自己提出。虽然在以往的教学时光里,作为教师的自己,也曾无数次追问“你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一场行政法知识的盛宴?说来惭愧,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就连自己,也不敢宣称行政法知识的全面掌握,又如何能确保学生得到事无巨细的传授?更何况,从无法律人以熟记条文或教材见长于职场,优胜劣汰中,胜出的,永远是活用知识、妥善解决纠纷的法律职业群体。因此,笔者的行政法课程讲授,重在塑造行政法律思维、训练学生解析行政纠纷的能力,而不是围绕教材的刻板宣讲。教材不是课程资源的中心,它只是课堂学习材料的一部分。因为现代教学再不可能是单向的传输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文本互动生发出的多种意义的一种活动[1]。

为了实现这两项教学目标,整个行政法课程离不开三种教学方法:精致的规范分析、互动的案例讨论与专业的学理支撑。

规范分析是思考的起点与归宿。作为法学院的本科生,他/她必须首先围绕着现行法律制度展开分析,才能避免外学科知识与法学知识的篡位,并迅速地进入法律职业人的共同话语体系。2014年10月24日,台湾地区的民法学界泰斗王泽鉴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做报告时,曾经批评:“大陆学生上课都不带法条”,其所关切的即为规范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当然,大陆法学院学生不带法条已非普遍现象,至少在笔者任教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已成淘汰式。

案例讨论,强调开放与论证过程,以提问引发思考,以误区作为警戒,以论辩展现多元。本科生的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学习时容易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缺乏灵活运用能力。因此,课堂讲授应借助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领会法学作为实践科学的特性,在解决行政纠纷的过程中培养法感。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的重心,不在于以生动的事实描述抓人眼球,而在于反复训练法律适用的三段论思维。

学理探究,意在引导思考的深度与精度,并借助延伸阅读和课后思考,巧妙地联结教材与专著、拓展课内至课外。本科法学教育中,学生往往重技能而轻学理。殊不知,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不仅是进一步展开法学研究的基石,亦对个案处理技艺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比分析、理论分析,不断向学生展现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与行政纠纷个案处理的内在联系,不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更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与此同时,为配合上述教学方法,需要打破传统的期末定终局的测评方式,采取过程结果式评价模式──平时课堂的开放讨论占期末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一开始,总会遇到学生羞于发言的尴尬。对此,笔者摸索出了一个小窍门:尽量记住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努力回想起每一位同学曾经的回答。这对于教师并非易事,尤其遇到大班上课的情形。所以,笔者会在每次课前花十分钟复习学生名单,重温上次提问情形。尽管这加重了教学负担,但每当熟练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并有针对性地点评他(她)相较于前一次回答取得的进步时,学生的眼里流露出的是被尊重、被关注的惊喜目光,之后的课堂讨论也会更加主动和积极。至于课程期末考试,采用的是开卷的案例分析形式,学生可以携带任何法典、教材、论文,但必须在给定的两个小时时间内解决案例列出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虽不必对法律规范倒背如流,却需对行政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与基本安排驾轻就熟,更为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法律解释与漏洞填补的技能,分析个案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合法性或正当性判断。如此,就将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妥善地整合为一体,突破了传统知识灌输式教学的禁锢。

二、学生悟道,方是大学课程的真谛

然而,这是否是一门大学课程的全部任务?

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曾经说过,“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来浙大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面向学生的发问,在笔者看来,恰是对教师的明责:在授业、解惑之上,言传身教“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2],方是大学课程之真谛。就行政法学课程本身而言,若仅停留在要件提炼与个案适用,至多只能培养具有超群技艺的法律工匠;但一所一流大学法学院致力于塑造的,是具有法治反思能力的卓越法律人才。因此,如何将对法治的思考带进教学设计,启迪学生把脉中国法治建设的方向,成为隐藏于课程讲授背后的“道”。只有谙熟于此“道”中的人本关怀与正义价值,方能于“授业”、“解惑”上真正有所作为。而在悟“道”过程之中,自然会辨析正义之本质,探索公共之福祉,诘问自身之价值。如此种种,均将学生引向“什么是我的支点”的人生追问,从而使课堂不仅成为知的殿堂,更为德的指南。endprint

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古往今来备受推崇的教学最高境界,正是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课程,亦是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重要的评分标准。

按照本次竞赛的规则,参赛选手只有完成自己的参赛环节后,方能观摩其他选手的比赛。第十位的出场顺序,虽令笔者遗憾错失许多优秀选手的授课,却仍为笔者留出了领略十多位同仁风采的机缘。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赛事,每组32名参赛选手均顶着省赛第一名的光环,并肩负着展现本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重任。两相竞合之下,决定了本届赛事的才辩无双、精彩纷呈。当大多数选手的授课均如风行水上、自然酣畅之时,教学仪态与教学语言实则已秋色平分、轩轾难辨。但若认真揣摩授课过程,仍能于细微之处见仲伯:教学策略是平铺直叙还是奇势迭出?教学内容是一目了然还是辞简理博?教学思想是一定之论还是不拘一格?这看似教学技巧的差异,却彰显了大学课程的应有底蕴:破除陈规,追求创新;摒弃浅白,青睐博广;避免灌输,旨在启迪。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提到两位让笔者印象深刻的选手。一位是教外语的女老师。一上场,她便气定神闲,展现了其他选手难以匹敌的泰然自若;整个授课过程,更是一气呵成,几无磕绊。但她最终的分数却并不十分理想。另一位是讲授《史记》的男老师。尽管与之前的女老师相比,他的教姿教态略逊一筹,但他的课程既安排了对“司马迁欣赏司马相如吗?”这一问题的开放式讨论,亦给出了自己的三点论据。更为重要的是,他强调学术交流的平等性,欢迎同学质疑他的论证过程。最终他拔得当天上午的头筹。两位选手虽各有千秋,但最终的结果却让笔者不得不细细推敲评委老师的用意:那位女老师的授课虽安排了互动式提问,但所提问题,主要围绕着阅读材料的英文理解本身;而男老师的课堂,展现了具体观点背后的学术争鸣与开放的学术讨论氛围。相较之下,后者在知识传授之外,似乎更能引导学生活用史学研究方法,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

思量至此,笔者不禁感慨评委老师的良苦用心,并重新体会组委会评分规则的立意。大学是这样一处所在,在这里,凭着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一段特定的时光被专门腾出来尽最大可能地培养最清晰的自我意识。人们出于寻求真理的唯一目的而群居于此[3]。组委会旨在明晰,能够引导学生悟道的教学,才是好的大学课程。

三、好的大学课程,离不开制度保障

带着这份感悟,笔者以参赛时精心准备的20次课件为基础,重新设计了本学期的“行政法”课程。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下来,笔者明显感觉到,课程的知识点讲授更为连贯,思维训练更加全面,思想启迪更为高远。赛前两个多月全身心的投入,收获的,是更多学生的蜕变与成长。许多学生写来邮件点赞。一位中国政法大学短期交换生的上课体会,更是深刻地诠释了升级后的教学理念可能产生的无穷影响:“有一句话这样说,总有一种人的存在,让你对你自己付出的努力与现状感到惭愧。而我觉得一个老师最大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在她的感染下,学生内心真实地生出一种想要变好的深切的渴望。我有过这种渴望,在你上上周的那次课中。”这封邮件,让笔者由衷地体会到作为教师的力量与幸福。

说来非常惭愧,若不是这场赛事,笔者不可能有完整的两个多月时间,全情投身于教学之中。放眼当下,全国高校在各种排名与指标考核的驱动之下,将发表高层次论文、获批高层级课题、荣膺高层面奖项作为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职称晋升的压力、业界评价的标准,逼迫着大多数青年教师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科研。

这确实有些反讽。本应以教书育人为主业的高校,曾几何时,疏离了她的本业?其实,教学上的付出,并不都是悄然无声息。只是,“教育是农业”,投入多、产出缓,以教师有限之精力,似乎只能科研先行。然而,科研与教学,就真的势如水火,难以两全?作为体制内的一员,笔者与许多老师一样,受到两年一评聘、三年一签约的科研考核压力;作为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浙江省政府立法专家库等团队成员,即便是个人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作品,也需接受来自实践的检验。最初,笔者也曾经困惑,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妥善处理三者关系?但对周边优秀师长的观察,很快打消了笔者的疑虑:实务本就是科研问题意识的来源;科研的产出若能指导实践,恰体现了法律学科的社会价值;而源于实务的科研,既具备易于学生理解的生活性,又能展现科研指导实践的魅力,可轻松激发学生学理探讨的热情,与此同时,以浅显之语言讲解深刻之理论,有助于梳理清晰的研究脉络,反哺科研。如此周而反复,就能形成教学、科研、实务的良性循环。教学科研协同的意义在于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当最新的科研进展激荡学生心灵,当最有效的科研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当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探究者,创新就成为对学习的最好诠释,人才培养的个人含义也就相当丰富了[4]。一如本次教学竞赛组委会于开幕式介绍评委席时的措词,此次评委席中的许多老师,就兼长于教学科研甚至行政工作。他们正是在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感悟心得,引导与鼓励一种教研相长、蕴藏深厚学理功底甚至人生态度的教学境界。

只是,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倡导的“悟道为上”的教学理念,若期待从参赛的96位选手推广至全国高校逾百万教师队伍,就不能仅依赖个体的经验复制。作为一位浙大人,笔者时常感怀,在笔者的身边,有那么多的同事,可以不计回报地主动组织学生读书评论、畅谈人生,无惧繁复地将学生的困惑与疏漏整理成专题共享研讨。但他们的付出,并没能化约为现实体制的绩效。是的,从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而言,要求绩效似乎有些世俗化了教师职业。但身为法律人,笔者深知,远离制度配套的师德宣扬,终难形成规模化的教学改革之势。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倘若高校评估体制与社会关注导向能更多地倾向于教学工作,必能引导更多的高校教师投身于志在让学生“悟道”的教育事业,才能早日让大学回归其本业!

参考文献:

[1] 陆国栋,周金期,金娟琴,留岚兰. 从“制器”到“成人”的系列核心课程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85-94.

[2] 梅贻琦. 大学一解[J]. 清华学报,(1941)1:1-12.

[3]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大学之理念[M]. 邱立波译.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4] 陆国栋. 构建“六个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8):52.

[本文的写作,得益于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陆国栋教授的启发,在此特别致谢!]

大连为韩国企业创造好的投资环境 篇9

(2008-03-30 10:54:03)

稿件来源:大连日报

我市代表团在韩国举办的“大连周”活动,引起韩国媒体的极大兴趣,连日来,韩国《中央日报》、《经济新闻》、《朝鲜日报》、《东亚日报》、《先驱经济报》、韩国文化广播公司、中华电视台和 M BC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的记者,先后在首尔和釜山对市长夏德仁进行了专访。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显现出韩国媒体对大连经济建设及今后韩国与大连合作交流的热切关注。夏德仁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中韩两国在地域上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在经济上是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中韩友好合作,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大连与韩国隔海相望,物流和人员往来非常方便,双方应该合作得更密切。我们期望通过在韩国举办的“大连周”活动,进一步向韩国企业宣传大连的发展优势,吸引更多的韩国企业到大连投资。夏德仁表示,大连将为韩国企业创造更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大连的投资环境已得到众多外资企业的认可,但是,韩国企业到大连投资会有什么样的便利条件呢?许多记者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夏德仁说,大连与韩国距离很近,而且有便捷的空中交通,现在大连与韩国每周有40多个往返航班;大连与韩国在产业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大连的一些大学开设了韩语、韩国经济专业,为双方交流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双方多年的合作,大连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这些都是大连与韩国合作的优势。

夏德仁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万多名韩国朋友常驻大连,为了向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大连专门建立了韩国社区和韩国学校,最近,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规划建设韩国风情一条街,准备建立更多的具有韩国风格的餐饮、娱乐、购物网点等服务设施,满足这些韩国朋友的生活需求。随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我们将建设更多的设施,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为在连的韩国友人创造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大连希望与韩国企业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这是许多韩国记者关心的问题。夏德仁说,远亲不如近邻,合作才能双赢。实践证明,加强交流合作有利于中韩双方的发展,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目前,韩国在连投资企业达到2242家,实际投资24.6亿美元。2007年,双边贸易额实现33.5亿美元。大连不仅吸引了浦项、现代、SK、大宇、STX、斗山重工、东方精工、大洋商船等一批国际知名大公司,还吸引了众多韩国中小企业在大连投资发展。另外,还有19位韩国各界人士成为大连市荣誉公民,这充分说明进一步密切韩国与大连的合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连周”活动,同那些已在大连投资的韩国大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推进双方在装备制造业,特别是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汽车配套产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同韩国在电子信息、软件产业方面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韩国中小企业来连投资;扩大同韩国在旅游观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夏德仁告诉记者:“为了鼓励韩国企业前来投资,我们建立了韩国企业园区,大连市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首尔设立了服务窗口,为前往大连投资的韩国客商提供更多的服务。”

宿舍环境国旗下讲话稿 篇10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温馨寝室、你我共建》。宿舍是我们公共生活的场所,一个宿舍就是几个人共同的生活空间,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寝室环境卫生。比如说寝室的值日,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其重要的事情,却足以体现一个寝室的团结与好坏。寝室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个主要场所,一个良好的住宿环境是高质量学习、生活、休息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如果有一天,值日生既不整理内务也不倒垃圾,整个寝室会乱七八糟,兴许别人不会多说什么,但是他一定会不满意,久而久之整个寝室就变成了一个涣散的集体,环境卫生更加不用说是何等之差。又如晚就寝熄灯后有人嘀嘀咕咕说个不停,或许还在洗衣服等,虽然自己痛快了,但是这些行为却损害了大家的利益,尽管别人一再克制宽容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我行我素的一味做下去,而且,你的这些行为不仅给大家留下了一种不好的印象,还使自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我们先换一个角度,谈这样一问题,寝室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就寝纪律、内务整理和寝室卫生的扣分,那么,为什么而扣分,扣分又是为了谁,很显然,扣分只是规范我们寝室行为的一个常规方法,目的是改进我们一些不良的就寝习惯,促成我们形成良好的就寝文化氛围,,最终达到无分可扣。

同学们,当你住校后,你就要学会处理更多的不大不小的事情,诸如叠被子、扫地、摆放个人物品、遵守就寝纪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回浦人现在和以后走入社会的最基本生存方式。

对每一位住校生来说,高中三年,每年大约有十个月的时间呆在学校,而每天大约有八个多小时的时间呆在寝室,寝室是我们同学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中学阶段生活最值得回忆的一个部分,对我们学生来说,寝室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单元,他必然在见证我们的学业成长道路,因此,我们回浦的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必然属于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曾经说过:“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学生发表演说,而且学生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寝室文化正是如此。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素质培养上有其鲜明的特性。它具有感染性和倾向性。寝室成员能受寝室他人的精神、行为习惯的感染而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从而形成寝室统一的看法和行为。

现实中,不难发现我们个别寝室里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镜头:躲在被窝里看小说,玩手机,说小话,做小动作。美其名曰丰富个人课余生活、展现个性或者加班加点读书,其实,这些都不是理由,因为,寝室就是寝室,是我们生活的摇篮,他不是文化俱乐部,也不是通宵学习室,只有不断美化我们这个生活摇篮,才能更好的优化我们的成才环境。我们回浦的学生寝室应该是积极健康、卫生整洁、同学和睦、环境简洁,那是一种和谐大家庭的感觉。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寝室干净整洁、明亮舒心,寝室里的每一位室友友爱互助、和睦相处,周围的生活指导老师可亲可敬、能把关怀渗透到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我们的希望总是美好的,能把这个希望变成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一个寝室全体室友的共同努力。也就是说我们给我们的寝室带来了什么?这是一个只能在行动中得到印证的答案。

同学们,寝室是什么,她不是临时的家、不是睡觉的窝、不是漂泊的船、更不是被遗忘的角落,他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用我们的青春装点我们的寝室。因此,保持寝室的整洁和规范布置是我们每一个回浦学生的基本生活习惯,而不是经常被我们老师进行检查追逐的对象。

身为当代中学生,我们都应该懂得,凌云壮志需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连身边的小事都做不好何以成大事,寝室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学习、休息和互相交流的港湾,只有我们的每个同学能够从我做起,身体力行,为集体着想,宿舍成员团结共建,才能共同来营造一个洁净,舒适,温馨的宿舍环境,自己文明了也就是宿舍文明了;因此,创建文明寝室非常重要,在创建文明寝室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团结;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一个文明的寝室离不开寝室成员的团结一心,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遵守制度: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学生寝室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每位同学都要认真执行。

积极向上,寝室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向上,在竞争的同时也要注意合作,共同营造文明、优良的风气,共同进步。

时间观念感,苏格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我们同学经常抱怨晚就寝前洗漱时间太少,该做的事情做不完,然而我们有没有想一想我们熄灯前到底在做什么呢?串寝、打闹、聊天、甚至是距离熄灯还有一分钟我们同学才从教学区缓缓走来。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很宝贵,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每天有限的时间处理无限的事情。

上一篇:高考口号标语集下一篇:科普基地申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