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共13篇)
一. 课题背景: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学习将起核心作用。因此,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
当今世界,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变,不仅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还视为高新技术的带动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理念,开展小学数学尝试教学实验与研究,以图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成绩,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 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打算在全校范围内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尝试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党 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在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和谐发展的同时,着力进行尝试、合作、创新学习的研究,探索尝试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使学生愿意并经过个人努力实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提倡以学生为主、练习为主、创新为主。达到互相学习,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有关教学原则
(一)、尝试指导原则
这是尝试教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有了它就能区别与其他教学理论。
这个原则包含着两个要素,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这两个方面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尝试为目标。
(二)、即时矫正原则
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从教育控制论的观点来看,学生在尝试前接受教师指导和自学课本是吸收信息,学生尝试练习是输出信息,教师从学生 尝试练习中得到反馈信息,判定尝试 结果的正误是评价信息。因此,在尝试教学中,即时反馈,即时矫正是十分重要的。
(三)、问题新颖原则
尝试教学过程中,设计好尝试问题极为重要。提出尝试问题,是向学生提出尝试任务,也就是尝试目标,这是关系到全局的重要一步。提出的问题力求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四)、准备铺垫原则
利用知识迁移规律,用“以旧引新”的办法,去解决尝试问题。因此,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事先必须做好准备铺垫工作,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五)、合作互补原则
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活动特点,是个体尝试在群体之中,强调个体的尝试与群体的合作。合作互补原则的含义,就是尝试过程中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不充。
(六)、民主和谐原则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保证。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民主和谐原则要求为学生尝试活动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在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可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尝试决心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教学理论的特征,可以归纳成两句话:“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进而可以概括成两个字;“先试”。“先试”就是“先让学生试一试”,这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精神。掌握了这个基本精神,就能灵活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就等于掌握了灵魂。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尝试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1. 尝试成功的因素。
2. 新课该、新教材与尝试教学。3. 尝试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4. 探索尝试教学模式。{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六、研究对象:
主式:冯兵(镇教研员)、刘中华(镇教研员)、姜德生(教导主任)、黄邦银(教研组长)、李明、韩邦正、高焕才、田娟、孙莉、张同玲(实验教师)。
被式:郭村小学二------六年级234名学生。
七、实验研究的预期成果(目标)
(一)、探索适应农村小学数学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
(二)、探索运用尝试教学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关系。
(三)、探索尝试能成功的因素。
(四)、探索尝试教学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一)、准备阶段(2004年9月-------10月)
确立实验课题,起草实验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成立课题组,落实和分解子课题。
(二)、试验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7月)
1、完善子课题研究方案,确立子课题负责人及研究成员,全面启动
个项实验。
2、实验小组认真总结实验经验,及时指导实验开展。
3、深入班级调研,开展研究与交流。
4、以课题为引领,对实验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业务培训。
5、请市、区教研室莅临指导。
(三)、总结阶段(2005年8月----9月)
1. 完成实验课题的研究报告及各子课题的实验报告。2. 表彰教改实验先进个人。3. 课堂教学成功展示。
九、主要参考文献: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养成预习习惯
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导学案”好比学生的指路灯, 引领着学生不断地前行。例如,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前, 我经过反复思考, 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学环节:
1. 基本练习……
2. 平行四边形面积研究, 我来试一试
(1) 我用的是剪拼法。把平行四边形延高剪成一个 () 形和 () 形, 在把它们拼成一个 () 形。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拼出的长方形的 () , 原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 () , 因为长方形面积= () × ()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 。
(2) 我还有其他的方法。
3. 尝试练习……
我提前把导学案作为家庭作业发给学生, 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到上课时在进行交流。汇报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 学生们完全能理解学案上的分析, 顺利完成。最为精彩的还是汇报自己的方法时, 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两边剪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来拼: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面积来算。整堂课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中结束, 从学生脸上, 我看到学习了成功的喜悦。尝到运用导学案的甜头, 在后来的教学中, 我根据内容的需要, 设计适用的导学案, 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养成了提前预习习惯, 学会了预习的方法。
二、巧用“自学提示”, 为学生的“尝试”指路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的条件。”学生的尝试学习, 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领。试想, 教学时, 教师只抛出:“你们自学”, 学生就会自学了吗?因此, 在让学生尝试学习之前,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 巧妙设计自学提示, 让学生围绕它进行自学, 避免自学时毫无目的地盲目学习。在教学《比的意义》时, 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1. 什么叫做比?
2. 通过预习, 你会读比、写比吗?
3.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4. 比值可以怎样表示?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的?
这样的几个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展开, 但第2个问题却容易让学生的回答只停留在“会”与“不会”的层面上, 指向性不强。于是, 经过仔细推敲, 我把“通过预习, 你会读比、写比吗”改为“怎样读比、写比, 完成教材上的试一试”。这样, 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自学, 目的性更强。在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进行5分钟左右的自学后, 再根据自学提示一一交流, 并结合问题出示相应的练习, 讲练结合, 效果显著。
三、倡导“合作学习”, 组建学习团队
尝试教学课堂要注重“三看”, 即一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 二看学生“开口面”, 三看学生“练习面”。我也常以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自我审视。在短短的40分钟内, 怎样才能实现这三个方面的有效结合呢?经过长期的尝试, 我发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尝试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个性、成绩、男女搭配等方面分学习小组, 每组4—6人组成一个学习团队。在小组中评选流动小组长、记录员负责本组的合作学习。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质数、合数》时, 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后, 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小组内合作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要求快、准, 小组内要达成一致意见。只见学生迅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争辩、讲解与记录。我在巡视中, 发现一个小组正争论着“91”这个数。有3个学生都认为是质数, 只有一个学生认为是合数, 只见这个学生得意洋洋的说:“你们看, 91除了1和他本身两个因数以外, 还有因数7!”其他3位学生还是没有看出来。这个学生着急了, 说:“你们用91除以7来看一看!”其他学生恍然大悟:“不仅有7, 还有因数13, 91有4个因数。”这一小小的环节让我暗暗称赞着小组的力量。讨论的时间比我预计的要短, 学生很快完成。汇报时, 学生不多不少全找对了。有的小组代表还总结了找质数的规律, 除2以外, 在奇数中找, 排除个位是5的两位数, 排除3的倍数, 7的倍数49、91等数。这样,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 拓宽了学生参与面, 增加了学生开口面, 让学生相互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 比教师单一的讲授更容易接受。
四、精设“尝试题”, 当堂完成
尝试教学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当堂训练”。因此, 尝试练习的设计内容要精, 题量要适当。学生通过自学究竟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 达到程度如何, 都可以在尝试练习中得以反馈。教师设计尝试提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初次尝试题, 1—2道。内容可以和学生学习的例题相似, 通过尝试了解学生初次学习的情况反馈。2.再次尝试题3—5道, 题要紧扣学习目标。运用于自学交流, 教师讲解之后, 主要检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3.发展练习1—2道。前两种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尽量当堂订正, 后一种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时,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如“我来试一试”“我敢尝试”“尝试小先锋”等, 激发学生想试、敢试的想法。
(一)“先试后导”实现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
(二)“先练后讲”实现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它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远程教育资源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资源宝库。在语文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对创造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培训语文教师技能,转变思想观念
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对语文教师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借助其母语的优势,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转变,必须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并转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专题报告”栏目让我们聆听了专家学者对新课改的精彩评述;“培训教材”栏目中我们解读了语文新课程结构的调整,新课程资源的组成,明白教师角色的转变,评价方式的改革以及学习方法的优化,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课程整合”栏目中我们领略了语言的优美性,同时也进一步理解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也
是一门现代化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新课标的示范课”让我们学到优秀教师是“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全新的理念和崭新的角色走进新课程,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自主、合作地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培训教师,让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足不出户就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通过观看视频,身临其景的接受全国最优秀的教师、专家的培训。
2、远程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锻炼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便于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课堂的运用,IP资源中“教师发展”,为教师的“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培训教程”。对计算机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等知识、技能进行了媒体讲解,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如:PPT的制作,影视媒体设备的使用等,为教师把IP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知识、技能保证。同时也对广大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IP资源是我们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资源宝库,我们要为教师导而用,为学生学而用,而不能为用而用。二是要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只有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才能更有效地获取各种教育信息,熟练地将所获取信息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三是IP资源的实际运用必须与课堂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也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教学资源整合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教研论文”和“经验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的课堂整合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
量。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水平,操作能力不断增强。
二、调整语文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1、远程教学资源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语文课堂教学难点。对农村小学而言,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小学频道”,是具有针对性的栏目,它包括: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等。课程资源中每一课都有教案示例、媒体展示、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内容。这些资源有着丰富、高质以及适用的特征,这对于缺乏教学资源的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教案示例提供了一些示范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充分利用他们的设计,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用少量的时间设计出了高质量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媒体展示中课件的应用能充公发挥多种媒体的集成功能,增强教学活动的交互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声音、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气氛,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学生的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课堂注入活力。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作为身在西部山区的孩子,“抬头是山,出门是山”。对于“大海”、“海岛”的理解只能是凭空想象。对这篇课文的描写景物难于理解。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知大海的波澜壮阔,海岛的明艳绚丽中,展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接着利用媒体录像放映,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象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从而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的真正含义。油然而生出对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再如,我在教学古诗《小池》第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取了情境教学法——播放了远程教育资源《小池》一课的视频图片,并伴有和谐动听的《春江花月夜》曲子,配以教师设计的解说词,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小池旁边——初夏,微风徐,诗人来到池塘边,只见细细泉水从泉眼暗里缓缓地流出来,一点声响也没有,好像泉水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出一点。树阴倒映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和的柔美的春光„情境的再现,不但使学生深切地感悟了诗词大意,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熏陶,陶醉在大自然美好的境界中。
2、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释疑解难,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程资源”还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资料,仿佛有了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于“‘人字形线路’、‘两端向中部凿进’和‘中部凿井法’”的理解,凭讲解、想象,再加上画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利用远教资源,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样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释疑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创新思维,以及他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再如教学《赵州桥》第一课时,全班同学都知道赵州桥的外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
学生又不能亲临现场去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运用远程教育学科教学资源库中的媒体素材,从视频节目单上查到赵州桥的外观图片,学生对赵州桥的近景,全貌有了真切的感受,大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3、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利用学生的班队会计划地播放“专题教育”里一些科普之窗、人物星空,历史大观等节目。“科普之窗”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的发展,体会到科学的力量,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诱发了孩子们的幻想和创新。“人物星空”中伟大人物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明白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戚戚相关,只有建设好祖国个人才有美好的未来。专题教育使学生饱览了祖国各地美丽风光、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位家长自豪地说:“我们山村学校的穷孩子们看到了与自己同龄的各地小朋友的生动的演讲,激烈的辩论,积极地参与,热情地合作,使这些山里娃也受到了启迪,他们从此也学会了课堂上怎样去参与,怎样去合作,怎样去表达,怎样地质疑问难。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了,他们的灵性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1、远程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它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方式传递信息,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思想,教师在这里始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2、远程教学应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相关课件。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探索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因素,在网络学习的环境中,课件界面的艺术性、独特性、生动性,丰富性、灵活性是让学生自始自终集中注意力参与整个交互活动过程,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3、远程教学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远程教学
模式还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但随着网络技术和教育需求,网络教学模式最终会成为与传统课堂教学并驾齐驱的教育模式。
万源市白沙实验小学校
王 强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小学实施的新课标语文中,每篇课文都有10到12个的识字任务,而现在的教学,特别是农村,普遍存在着重机械记忆、重重复训练、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兴趣不高的现状。学生不爱学,老师不愿教。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走进了农村学校的课堂,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还可以为他们展示汉字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而解放孩子们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识字效率。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多媒体
农村小学
低年级
识字
教学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当前小学实施的新课标语文中,每篇课文都有10到12个的识字任务,而现在的教学,特别是农村,普遍存在着重机械记忆、重重复训练、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兴趣不高的现状。调查发现,农村低年级学生百分之七十左右不喜欢学语文,而且有一半左右的老师也不喜欢教语文。可见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走进了农村学校的课堂,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还可以为他们展示汉字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而解放孩子们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识字效率。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春天来了》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春天美景。课时先播放一段视频,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春天 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让学生说画了什么?接着问:“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中的“飘”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再如:在教学 “蚁、鱼、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画: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如此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可爱的形象,充满人文的内容,学生一看,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画外音:“你们喜欢我们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学生喜欢哪个,就用鼠标一点,蚂蚁、乌龟、鱼儿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点着头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名字的书写。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无意注意就很容易地被唤醒,觉得学习汉字有趣、有情、有意,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相应图片或动画等,学习多种识字方法。
1、趣味识字
孩子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调动他们识字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地认识汉字,孩子们好观察、爱表达,我就引导他们从“看字”和“说字”做起,在学习“人、大、个”这三个字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三个字中的“人”字,不等我提问,已有小朋友高高兴兴地举起了小手要求发言,他们的发现让我欣喜万分:这三个字里都有“人”,“大”和“个”的“人”不一样,“大”的撇变短了。“老师,‘个’的‘人’跑到上半格去了。‘大’的撇变成了竖撇。”真没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会观察得这么细致,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经常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自主、愉快地识字。
2、想象识字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识字方法,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头脑中的资料。如:教学“闪”字时,巧用多媒体,先出现一个门框,然后一个小孩在门内一闪,最后由门框、小孩还原成一个汉字“闪”、结合构字原理所作的形象化演示,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学习后,要鼓励他们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识记汉字。如:见到“休”,会想到是一个人靠在树旁边休息,见到“采”会想到那是一只手在树上采摘。渐渐地,学生就会巧妙地把一个个字分 2 解成一个个部件、采用部件联系法来记字:口坐在贝上(员),木上开了几朵花(朵)等等。
3、巧辨形近字
对于那些相似难分的形近字,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图片帮助理解。可以把字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如“喝”和“渴”,老师出示喝水的图片或者动画,红色显示口字旁,突出“口”,这时可以出示“口”的图片,强化印象;学“渴”时,可以动画演示在太阳高照时,人的水分蒸发了,嘴唇干裂,需要“水”。蓝色或绿色的三点水旁代替红色口字旁,还可以配上儿童声音“我渴了,需要水”,“喝水时要用口”。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到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4、妙用辨别、分解法,学习新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巴”、“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演变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用动画移去形旁,使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巴”变出“爸、爬、把、吧”等字,“青”变出“请、清、晴、”等字。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5、游戏法进行识字
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把生活中的游戏制成课件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学习生字就会兴趣盎然。比如:(摘星星)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生动、趣味的画面,画面上有五彩的星星,根据学生的需求,点击星星,随即在星星里闪现出生字,学生只要读出,电脑里就出现表扬他的话:“恭喜你,你摘到星星了”。然后又是“啪啪啪”的掌声,拍的学生心花怒放。有学生读不出,屏幕上就会传出鼓励的话语:“继续努力,别灰心”。再比如:(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的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字,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重复利用,促进课堂高效。
多媒体课件具有可重复性和随时修改、调整的特点,可以随时复习所学过的生字词。因为低年级学生记忆事物,不是一记就牢,他们记忆很难持久,必须督促孩子们进行必要的复习,才能加深印象。而平时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只要保存好了,可随时重复使用,轻松,快捷,简便,效果好。课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时修改和调整,因此非常适合在复习生字词时使用。在复习时我根据所需随时调出平时做的课件,或者稍加修改,让学生认读和听写,巩固生字词,省时又省力。
奓山中心小学 金敏
摘 要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科学化、民主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知。而“研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是对陈旧的、传统的课堂结构的一种更新、一种优化。结合自己“研学后教”的实践体会,摸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研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研学后教 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于教育变革及学生个体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个体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社会意义是十分深远的。目前,自主学习已经被广大教师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也已经朝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转变,但是客观地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根深蒂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依然十分盛行。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低下,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不该学的大行其道,该学的没有真正学到手。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尝试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孩子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并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一、尝试教学法的内涵。
自从学校实施“尝试教学法”以来,我对它的理解就是“研学后教”。所谓的“研学”,我的理解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学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而“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研”上着力,“教”有突破,“研”“教”结合,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从而达到让学生自我创造、主动建构,师生互动提升,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研学后教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科学化、民主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知。而“研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是对陈旧的、传统的课堂结构的一种更新、一种优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结合自己“研学后教”的实践体会,摸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研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切实做好课前预习,以激发表达欲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我认为“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推进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指导重点要放在方法指导上,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的方法,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因此在新课之前我会设计一份合理的预习案,以供学生有方向,求实效的预习。如在教学《可爱的地球》第一课时,始终把预习的重点放在“字词的初步学习”和“主要内容的概括”等常规教学任务。其次是“地球的知识”“其他星球的介绍”及“破坏地球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搜集资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做了课前的准备,在课堂上,学生就有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课堂充满活力。综上所述,课前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预习案的引领下,预习有目标、有方法,预习的效果好,就会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熟练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学习技能有所加强,语文课堂也更加高效。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研学后教的精髓就在于有效合作,它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位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资源得到了共享,人格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认可和赞赏。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如:在教学《我的故乡在北京》时,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很适合朗读,可是要怎样读才能把文中的重点句子读出感情呢?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四人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在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范读给同学听,最后讨论总结谁读得最好,就采用了谁的读法。整个过程在想、说、读、讨论的协作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知。但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体现“合作”,而不能随意的走过场,所以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要虚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地深入。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发言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羞于启齿时,则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还可以通过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的方式,带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让学生共同进步。
3.教师适时点拨,提高质疑探究的能力。
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机会,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资源。“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则给孩子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质疑探究的空间。
学生研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要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标新立异”的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培植了学生不迷信、敢于标新立异、独立质疑的思想。如《空城计》这个故事,写诸葛亮笑的地方就有三处,学生围绕着研学问题:“你们说说,诸葛亮在笑谁?”,“他的三次笑有何不同?”议论十分踊跃:一是他在嘲笑笑司马懿果然中计;二是他为自己空城计成功而得意的笑;三是他在自作镇定,佯装假笑。教师这一于无疑处求疑,在“研学后教”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再适时点拨,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感悟。
一、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兴趣是学习英语最好的老师, 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来说, 最初的启蒙不是英语知识, 而是兴趣, 尤其对于师资条件落后的农村小学而言。
(一) 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2011年, 国家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条例提出: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并指出, 其目的是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 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奠定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每个学生都是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对故事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故事教学法顺应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在故事中学习。
(二) 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可知:儿童的智能中具有一种叙事性结构, 儿童在认知周围世界并获取不同信息的时候, 把周围的事物都联系起来, 从相互联系的方位去把握它们。儿童把周围环境看作是有生命, 有联系, 有故事的世界。当把故事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时,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 他们也轻松地学到了英语知识。
(三) 有利于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故事教学摒弃了学习英语的死记硬背, 而是让学生在听故事, 表演故事的过程中既学会了与其他人的合作, 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也提高了社交能力。
(四) 为师资条件落后的农村英语教育提供简单而有效的工具
对于师资条件落后的农村而言, 缺乏多媒体等电子设备, 小学生更是觉得英语枯燥乏味, 如果学校没有资金投资更好的教育, 故事教学可以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他们更好的将来奠定基础。
二、故事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 通过故事轻松有趣的学习英语新单词、新句型
新单词, 新句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头疼的问题, 枯燥无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好多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 他们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引入, 使他们们在聆听故事的同时, 自然而然也学会了英语单词,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在讲关于文具的单词时, 我们可以以ABC song开头, 接着引入小熊和松鼠的故事, 最后小组活动一起来唱:I have a ruler.Me too!I have a pencil.Me too!I have a crayon.Me too!I have an eraser.Me too!整个教学过程以小熊和松鼠的故事为背景, 再加上歌曲和押韵地诵读, 使得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感觉轻松愉快。
(二)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英语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 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技巧, 进行有效的语言运用,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学生为了获知故事, 就会认真聆听, 获得故事大意和捕捉故事细节,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境猜词能力。故事的改编, 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新型思维能力。通过表演故事, 不仅强化了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三)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要想真正学好英语, 必须要了解英美文化。下面以圣诞节为例, 了解一下故事教学法在文化意识当中的运用。通过查阅资料, 课堂上需要给学生将Christman Story.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Long, long ago a carpenter named Joseph and his wife, Mary, lived in the city of Nazareth.They had a small house, and they had a donkey, but they did not have any children.One day an angel appeared before Mary.It was the angel Gabriel.”God has chosen you to be the mother of his son, Jesus, ”the angel told Mary.One day Josepn and Mary had a rest in the stable.There were a cow, a lamb, a goat, and a dove.The animals were friendly.That night the baby was born.Mary wrapped him up to keep him warm.He was God, Jesus.Now every year at Christmas we celebrate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because he brought the good news of God’s love to the world.通过有趣的故事, 学生了解了圣诞节的由来, 增强了文化意识。
三、实施故事教学法的要求
故事教学法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在实施过程中有其要求。选取的故事要符合上课要求, 既不能太简单, 达不到教学目的, 又不能太难, 打击学生学习兴趣。故事内容要符合教学目的, 贴近现实生活, 能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四、结束语
故事教学法对于低年级学生, 尤其是师资落后的农村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故事的导入,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梁亚琳.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术研究, 2013 (11) .
[2]傅小平.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1) .
[3]李晓董.新课改下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09 (7)
关键词:课件;合理使用;适时介入;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确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使用教学课件早已不再是公开课的专利,它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普通教师的课堂,特别是PPT演示文稿,因其简单易学、实用易操作并且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而被很多一线教师所青睐。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使用课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材要新颖,应侧重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构思要精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认知矛盾而适时使用;演示要适度,既要演示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课件切实做到学生思维“方向标”的作用。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巧用课件“引入”,诱思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呢?
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采用故事导入,先演示课件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妈妈做的饼了。有一天,猴妈妈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哥哥一块;猴妹妹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妈妈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妹妹两块;猴弟弟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妈妈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给了猴弟弟三块。并把几个分数写在黑板的一边,接着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兴趣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
二、巧用课件“展开”,设疑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展开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揭示课题后,出示圆、熊猫、绳子图。提问:你能用手中的物体表示出■或其他分数吗?如果能,把你表示的过程说给你同桌听一下,如果有困难,可以同你旁边的同学研究一下。(课前分别发给学生表示一块饼的圆、表示一根绳子的线段图纸、表示六个熊猫的图纸)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折一折:拿出自己手中的纸动手折一下;算一算:还可以表示出几分之几?画一画:让学生用尺画一画、动手圈一圈;说一说:同桌可以讨论、交流。接着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表示过程和表示的几种结果,再让与课件中演示的结果都不一样的学生站起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成果,并说一说表示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答案不唯一,所以学生探究的热情都很高。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是把学生引入疑问—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了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三、巧用课件“演示”,化难为易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要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就比较困难。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甚至没有见过海的图片、画面的人,要理解“汪洋大海”一词是何等困难!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直观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理论或概念理解时比较困难。如果我们能恰当运用课件,就能为学生轻易扫除这一学习障碍。
总之,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的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课件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课件越多越好,形成课件演示“满堂灌”。我们只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适当地利用课件,并把课件的作用理性地定位于“服务课堂”,数学教学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愿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淑云.利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科学,2013(08).
[2]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3.
军王小学
齐省芬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完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除了有好的教材,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影响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也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教学法,其关键在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精讲多练。教师所设计的尝试练习必须根据本节知识特点精心设计,使学生学得轻松,练得灵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我数学组准备分一下几步去完成:
一、准备性尝试练习。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在系列相关的内容中,一般前面所学的知识是后面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必要基础,而后面要学的知识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引伸、发展和提高。因此,我在讲授新课知识前,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一些准备性练习,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坡度,降低了学习起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过渡,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
二、巩固性尝试练习。
每一节新课都有重点知识,为了巩固和强化这些新知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争取短时间高效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知识层次。抓住关键进行练习巩固,练习中既要有基本题,又要有发展延伸题,从有特点的掌握及变化发展的引伸中踏实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三、突出性尝试练习。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难以理解和模棱两可的问题,如果按常规训练,目的难以达到,但是只要选准突破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少走弯路。
四、操作性尝试练习。
手脑并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动一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对所获取的知识印象也特别深刻,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
通过参加第五周期小学继续教育培训,我在认真学习《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英语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做了一些尝试。形成性评价是伴随学习过程持续进行的评价,它关注学习过程,除评价知识、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以外,更适合于评价学习兴趣、态度、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内容。所以,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是开展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
1、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记录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英语学习情况,包括内容有:(1)每堂课前的日常交谈和对已学知识的检测。
(2)学生学习行为的记录。主要记录学生完成的课堂教学活动。如:答问、朗读、游戏、比赛、角色表演等活动中参与的次数与成绩。
(3)学生的英语实践作业
每单元结束后,我通常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学完《Welcome to my new home.》之后,鼓励学生写篇介绍自己家庭的小作文;学完《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一单元后,鼓励学生制作一张本班的课程表等等。鼓励学生将这些富有创意的,凝聚着自己智慧的实践作业带到课堂上来,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借鉴、取长补短。最后由学生们自己决定,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放入档案袋中。
(4)教师、家长、同学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
2、利用“英语角”宣传栏,开展评价活动。
“英语角”是各班开辟出的一块宣传栏,命名为“英语天地”,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小红旗。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开展红旗评价。学生的书面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每次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是否完成,是否清楚、工
整,是否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做作业,给予A、B、C三级评价。作业本上累计五个A,给予一G个小红旗的奖励,当学生手中积够五个小红旗时,可跟老师换取一个大红旗,贴在“英语天地”代表自己的“红旗”卡上。每月根据学生得到红旗的多少,评选“英语之星”,结果公布于班级宣传栏中。
3、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评价效果。利用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如:(1)你喜欢英语课吗? ①喜欢②不喜欢③一般
(2)你喜欢老师以哪种方式评价你?
①口头表扬②物质奖励③在家长、同学面前表扬你(3)你喜欢什么样的英语活动?
①玩游戏②演对话③唱歌曲④竞赛评比⑤听磁带⑥看动画(4)你觉得评价是否反映了你的学习情况 ①是②否
(5)你在评价活动中,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他人吗? ①能②不能
(6)如果你觉得别人对你的评价不公正,怎么办? ①不理睬②和老师讲③发脾气④找原因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31-01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体系下,通过老师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打下良好语文功底,但是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它在学习的过程中形式比较的死板,缺少生动性和形象性,这样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意见很枯燥无味的事情。但是,自从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使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变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一、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立语文情境
对于身处农村的小学学生来说,他们对农村以外的事物接触的很少,所以学生对老师在课堂上所描述的新鲜事物不能很好的理解,导致学生对整个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对一些学生无法接触或者难以理解的情境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将图像、文字、声音等组织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动画演示达到快速理解和融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去,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2、通过信息化技术使语文课程更加的生动
对于小学年级较低的学生来说,因为学生的年龄很小,它们的头脑思维还处在初级的发育阶段,如果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那样学生对老师所描述的事物无法正确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把用语言描述的语文情境转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老师所表达的内容,还能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很高的热情。
二、农村小学对信息化技术的实际教学运用
1、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习环境更加轻松
根据小学语文的在新课改下的具体要求,语文的教学不应该是传统的死板型教学,而是应该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并且要适合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思想条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特点,例如:PPT课件、动漫、视频短片等等,通过这些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真实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再对语文的学习感到厌烦。比如在学习《刻舟求剑》一文时,首先通过信息化技术,让学生观看一段和文中情节相对应的动画短片之后,老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没有找到他的剑呢?通过这个既生动又直接的动画短片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的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在思维能力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信息化技术在小学生课文朗读中的运用
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的阅读水平包括每个字的正确发音、朗读课文是否有感情等等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朗诵效果,老师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很难做到一字不错并且都声情并茂,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收集一些和教学相关的材料,代替自己进行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准确的掌握每个字的发音和朗读的方法。
3、信息化技术在学生写作中的运用
对于小学语文的写作来说,它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因为农村的学生在接触新鲜的事物比较少,所以大部分的学生知识的积累量较少,这也给他们的写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慢慢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对外新鲜事物的认识量,从而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灵感和热情,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适度的加以运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更高效率的学习知识。
三、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主要是采用计算机网络的高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电脑、电视、投影仪等等,通过教学相应情境的创建,有针对性、有规律的实施教学方案,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一部分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有观念上的偏差、意识上的不足以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信息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不能更好的发挥出它的优势所在,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高消耗、低功效。信息化技术教学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其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多媒体这一载体,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是目前很多的农村教师普遍缺乏对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语言的表达以及图片信息的呈现上往往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还有的教师直接把原本的教材内容直接搬到幻灯片上,这样的多媒体教学非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还会影响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就出现了高消耗低功效的现象。
3、小学的语文课文大多都是读来朗朗上口的文章,其中很多的文章都是介绍祖国的地域风情或者大好河山的名篇,其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只局限于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展示,它更需要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使自己融入其中,去亲身感受和体验。要是老师只是单一的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电子板书上而忽略了在通过朗读所得到的感悟,这样以来反而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产生画蛇添足的不良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庆高.彰显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J].中小学电教,2011(1).
[2] 陈海桥.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思考与策略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4).
[3] 滕衍平.迈进习作教学的真境地[J].语文教学通讯,2011(3).
[4] 周美娟.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J].语文教学通讯,2012(6).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将来.定下心来, 老师们不断摸索探求补救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当然, 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 在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可以因材施教, 每班抽15名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数学兴趣学习小组 (分年级同步奥数) , 积极组织学习 (16届华杯赛考前培训教程) , 选派学生参加了华杯赛预 (决) 赛, 虽成绩不佳 (有6名学生获奖, 2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 , 但重在学习过程, 重在参与, 同学们兴趣盎然, 屡战屡败, 虽败犹荣.我是这样想的:对数学历史的了解, 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数学解题品质的培养更重要, 难题虽然搞不明白, 但动了脑筋, 开拓了思维, 产生了兴趣, 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一、奥数教学的指导思想
1. 奥数是在基本知识基础上的灵活应用
要让学生学习它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将它融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
2. 学习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
既要注意已有知识的练习, 又要注重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奥数应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上.
4. 奥数知识教学对学生要求不要一刀切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提高标准,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降低要求.
二、奥数教学的几点建议
1. 选好知识的切入点, 兴趣引入
学生刚刚接触奥数, 必定有一种好奇感, 也会有一种同比感.所谓的“同比感”就是指同普通课堂上的知识相比较难, 有可能是闯入他们头脑里的第一个词语.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 要适当选取好知识的切入点 (如:找规律填数、特殊的简算题、九宫图的填写、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统筹问题……) , 用以打消学生的这一“难”的预感.尽量做到让学生觉得有点难, 但不是不可及, 一旦发现了问题的实质, 解起题来很容易, 很有意思, 很有规律.
2. 驾驭好知识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
假设我们选取的知识切入点是试题简算.首先, 保证不能离基本简算知识太远, 要做到步步深入, 慢慢扩展,
示例:教师先出示421×75+421×25, 学生很快算出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解, 随后教师把本题改成421×7.5+421×2.5, 学生也能顺利地很好完成.教师口语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再把此题改成42.1×75+421×2.5, 让学生演算并讲解, 说出同上题的联系与不同, 学生做起来如果困难教师可适当点拨, 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再次把题改成42.1×75+421×2.5+421×90, 让学生讨论、演算, 把知识一步步推到高潮.
3. 师傅领进门, 修习在个人
奥数知识真可谓是茫茫的数学海洋里的一叶小舟, 每一部分知识有多广, 知识到哪为顶峰, 恐怕没人说得清.老师点到为止, 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 强调自学钻研, 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三、奥数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教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 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 现代数学的普及教育”其作用有三:
1. 提升小学生数学品质
首先, 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奥数题目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 帮助小学生积极探索解法, 而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 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其次, 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审美感.数学的美在许多的奥数题目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如构造、对应、逆推、区分、染色、对称、配对、特殊化、一般化、优化、假设、辅助图表……令人眼花缭乱这些解题技巧是一种高智力水平的艺术, 能带给小学生一种独立于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审美感受.最后, 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奥数题的求解更依赖的是整体全面的洞察力、敏锐的直觉和独创性的构思, 这些正是创造力构成的主要元素, 而这些也正是系统接受过奥数教学的小学生之所长.
2.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方面, 教师需要加强数学知识的继续学习, 加强解题能力的自我修炼.另一方面, 数学需要教师掌握科学、活泼的教学艺术.在奥数教学过程中, 由于通常面对的是智力超常的学生, 生硬、呆板、灌输、说教的教学方式无疑会与学生活泼的思维形式形成巨大的落差, 长此以往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为小学数学教学及课程开发探路
奥数教学作为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实际上也承担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试点的任务, 一些现代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内容经过奥数教学为广大师生普遍接受, 就可以稳妥地渗透、移植到小学数学课本中了.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来看, 广大数学教师改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借鉴奥数教学的成功经验, 开发校本特色数学课程, 满足小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热情, 尽早发现数学人才, 提升小学生学习的品质, 发展小学生和谐的个性, 这些任务应当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应尽职责.
四、数学 (奥数) 教学感言
小学奥数教学应向趣味数学简化, 教者要幽默﹑宽容, 寓教于乐, 听者才能轻松、愉悦、积极、深入, 造就出一种公正、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课堂气氛.从事一种职业的辛苦程度, 远大于局外人所能看到并感受到的.但当你全心投入并热爱你的职业时, 你会享受到其中不为人知的乐趣.面对学生专注的眼神和踊跃的参与, 激发了我的热情和责任感, 站在三尺讲台上, 我感到神圣, 任重而道远.
摘要:中专教师支教农村小学, 认识困惑城乡差距, 探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认为奥数教学是一种捷径, 可以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数学素质.但事实不容乐观, 老师不愿讲, 学生学不会, 奥数教学只能简化为趣味教学:了解数学历史, 认识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解题品质, 难题虽然搞不明白, 但动了脑筋, 开拓了思维, 这就是最大的收获.然后对奥数教学提了一些建议, 并对奥数教学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希望引起同仁的深思与共鸣.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加之教学作文的方法不当,所以上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无话可写,更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了。面对这种现状,我引导学生“说真话”,效果颇佳。
如,教完《课间十分钟》一文后,我刚给同学们分析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我马上让同学们观察“从上课铃响”到“教师开始上课”这大约1分钟的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下来。结果篇篇形象生动。其中一位同学下课时忘了上厕所,铃一响他着急了,我引导他把自己刚才的“经历”先说出来,而后稍给予指导,再让他写出来。他写道:“‘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糟糕!我还没上厕所呢,怎么办?我扭头就向厕所里冲刺。啊!正巧与往厕所外边跑的王刚撞个趔趄。也顾不上说声‘对不起’,赶紧往厕所里挤。等我解完手后,来不及系裤子。于是,一边跑一边系裤子。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门口喊‘报、报、报告’时,同学们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哄堂大笑。”
这种方法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还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尝试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07-05
尝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改中的探讨10-25
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12-14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反思12-06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10-21
浅谈互动式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6-15
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运用与实践09-13
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1-25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