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专题片解说词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设工程专题片解说词(通用7篇)

建设工程专题片解说词 篇1

2006年,一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滚滚大潮,在神州大地澎湃展开。阿荣旗旗委、旗政府运筹帷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展现了新面貌、新民风、新民俗。

2012年,阿荣旗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要求顺应广大农民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迫切愿望,旗委、旗政府科学决策,启动实施了新农村示范工程,4月1日下发了《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实施意见》,4月5日召开了全旗农村工作既新农村建设再动员大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

阿荣旗新农村建设,由此赋予前所未有的深刻内涵,高点破题、全新开篇。

阿荣旗新农村建设,由些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磅礴动力,花放千村,果结万家。

新阿荣,新战略,新跨越。

新农村,新成效。

在山环水映间,在旖旎风光的簇拥下,阿荣旗干部群众正在万众一心,谱写着一曲曲更加辉煌的乐章。

【推出片名】

接力奋力奏新歌(暂定)——阿荣旗新农村建设走笔

离开喧嚣的都市,我们走进阿荣旗那吉镇的那吉村。

这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园农舍,沧海桑田,五千年以农立国的黑土地,发生了空前的巨变。

一幢幢房舍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栋栋温室大棚排列有序,高标准的休闲农业,生机勃勃的新兴产业,构织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全面科学统筹村屯规划,积极扶持培育村级主导产业,加大村级房屋及村屯道路建设力度,改善村级房屋及村屯道路附属设施建设,强化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延伸村级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村级干部和农民综合素质,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2012年,“统、扶、建、改、配、延、提、管”八大工程掀开了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旗委书记潘金生、政府旗长冯方祥明确要求,将新村建设作为全旗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推动“三农”工作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结合,多措并举,创新推进,务求实效。“总规专规”舞龙头,阿荣旗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龙头引领,遵循的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适度超前、功能齐全、彰显个性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安排各村的生产区、生活区、休闲区、服务区和景观区空间布局,突出乡村田园特色,融

入现代气息,做到规划有特色、建设有层次、村庄有新貌,努力打造一乡一特色、一村一风格的新型村庄。

在新农村建设中,阿荣旗以为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地域为背景,探索以“城镇-集镇-中心村”为柜架的农民住宅集聚新平台,努力实现三个集中:鼓励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中心镇集中、向中心村新建区集中。从2012年开始,围绕村屯建设规划,在50个样板村中,重点选取16个村作为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制定出台了《阿荣旗2012年新农村示范村房屋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7个配套实施方案,由旗委、旗政府把关定向,特邀专家悉心指导,各村屯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每个村规划一个重点自然屯,每村一个规划蓝本,每户一张施工图纸,依托自然环境,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布局村落,力促新农村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如果仅是为一个村庄换上一件或古典或现代的时尚外衣,只是将一间间民居化妆打扮,阿荣旗的农村确实会变得很漂亮。可如果仅满足于此,不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发展产业,找到致富的门路,那我们的新农村,说到底只能是一个空壳。阿荣旗的干部群众,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并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他们都在为着农民增收这个目标而努力。

向阳峪镇松塔沟村位于阿伦河西岸,距阿荣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不足10公里。全村有246户824人,该村结合实际,以农业为基础,以柞蚕业、蔬菜、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2010年借助那吉镇大西扩战略契机,阿荣旗将松塔沟

村定位为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00栋标准化暖棚拔地而起。针对市场需求,这些标准化暖棚以香瓜种植为主,以蔬菜、菌类、花卉为辅,采取现代化栽植技术,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让松塔沟村成为阿荣旗名副其实的现代设施农业典范,引领全旗乃至全市农民成为现代新型农民。

阿荣旗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全旗实际,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建设、富民产业发展新思路,研究制定了《阿荣旗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的实施意见》、《阿荣旗十大富民产业发展规划》和《阿荣旗“十二五”时期农民增收致富行动实施意见》,全力推进“乳、肉、米、豆、薯、鹅、蚕、瓜、果、药”十大富民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在培植特色产业上,阿荣旗各乡镇坚持立足本地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注重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精品农业,促进农民快速增收。复兴镇靠山村利用本地丰富的马铃薯资源,引导村民加工手工粉条粉丝。因为有特色,这个村的粉条粉丝不仅销售到国内各大超市,而且还远销到俄罗斯和韩国。全村目前有家庭作坊51户,年加工粉条粉丝100多万斤,创收200多万元。音河乡以种植白瓜籽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白瓜籽之乡”,2011年全乡种植白瓜籽12万亩,收获白瓜籽1000万公斤,仅此一项农民可增收1亿元。霍尔奇镇扶持农民利用荒山栽植沙果树,现已有果林2.1万亩,年产红沙果3000余万公斤,培育成了北方优质红沙果生产基地,全镇农民通过沙果产业年创收500余万元。

【同期声】村党支部书记

阿荣旗还另僻蹊径,走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企共建新农村的新机制。

后山根村位于霍尔奇镇北部,有4个村民小组,共445户。如今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正在建设的新农村移民公寓楼,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村子里,这里已经变成了集“鸟语花香的生态园、恬静雅致的居民区”于一身的现代化新农村,一派诗情画意的和谐美景。

后山根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专业合作社。该村成立的土地专业合作社,将全村集中连片的263户农民的15700亩土地,全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集中到合作社,由合作社来经营种植,经营中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全部实现现代化耕作方式,实现了‘农民种地不下田,项目支撑先得钱,打工还能挣份钱,秋后又能分到钱’的新型模式。

近年来,阿荣旗按照“创新体制、扎根三农、开放办社”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三条交通动脉为主干,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带”。在省际大通道两侧,建设了马铃薯、柞蚕、白瓜籽、奶牛、畜禽、农机服务等18个专业合作社;在301国道两侧,建设了食用菌、肉牛、大鹅、沙果、农机服务、油葵、奶牛、生猪等19个专业合作社;在111国道两侧,建设了甜菜、奶牛、大豆、白瓜籽、大扁杏、农机服务等27个专业合作社。截至今年7月末,全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8家,入社成员10630户,出资总额69416万元,带动农户54512户,助农增收9180万元。农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阿荣旗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致富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土地流转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关健。近年来,阿荣旗旗委、旗政府从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制定出台了《阿荣旗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方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

2010年,查巴奇乡猎民村流转土地5100亩,涉及农户30户,土地流转当年群众就增收200多万元,看到甜头的猎民村村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当中。2011年,猎民村土地实现了全村15551亩土地全部流转。向阳峪镇与河北省邯郸市一家万寿菊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10万亩万寿菊“互包式、零风险”的土地流转协议,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企业每亩土地支付流转费333元,同时农民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在自家的耕地里打工,年底按菊花产量每公斤0.5元计算酬劳,每亩可得劳务收入1250元,农民在每亩耕里的纯收入就达到了1583元。新发乡大有庄村以村企合作的方式流转了15000亩耕地,农民每亩耕地得到租金360元,同时到企业打工每人每年可以赚到1万多元的工资。

通过土地流转,为实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提供了必要保障。目前,阿荣旗已规范流转

土地200万亩,土地流转真正成为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阿荣旗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一条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同期声】乡镇党委书记

万丈高楼平地起,道路建设、村容整治、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体现一个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阿荣大地的人民们深深懂得,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阿荣旗的干部群众,正在埋头苦干,他们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深信不疑。

要致富,先修路,在老百姓那里,早已耳熟能详。在各级领导心中,更成了一种责任。修路,既是修筑通往一个个林荫深处的封闭山村的路,更是修筑一条条通向幽深心灵梦想的幸福之路。在阿荣旗的新农村建设中,修路,早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其中,凝聚了各地干部群众的无数心血。以前亚东镇艳阳村农产品无人上门收购,只能靠肩担手提,畜驮人抬才能换回钱。村子里的公路修通以后,大小机动车辆直接就能开到家门口,卖农产品省力又省事,而且价格卖的比以前还要高。

如今的阿荣旗,在交通方面,不仅有绥满高速公路和省际大通道贯穿境内,还开通了301国道和111国道,更有阿扎铁路使阿荣旗人民近百年来的建设铁路的梦想得以实现。目前,全旗累计完成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总投资8.8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408.7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65.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一个四通八达,立体式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阿荣旗封闭落后的历史已经结束。阿荣旗,正像一轮开上康庄大道的火车,一路向前,畅通无阻,光芒无限。

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也就更看重住宅的环境了。都希望自己的房屋宽敞漂亮,自己居住的村庄绿树掩映,清溪流淌。阿荣旗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把村容村貌的整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阿荣旗以村容村貌整治、产业发展为重点,从治理农村“脏、乱、差、散”等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路、改水、改电、改房、改厕”为整治内容,以交通沿线、中心村、旅游重点、经济条件好和产业发展强劲的村屯为重点,突出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农村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2012年全旗就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个,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6个、1.6亿元。示范村覆盖了全旗不同自然经济类型,并按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小康型、拓展示范效果好的富裕型、夯实发展基础的温饱型示范点进行布局。凡是纳入新农村总体规划范围内的村,农民一律在新村规划点建房,严格控制单家独户建房,鼓励建设联排住宅和多层公寓。同时,探索推行农村楼房化,在霍尔奇镇后山根村等人口集中、条件适宜的村建设楼房20栋、6.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859户、3436名农民住上楼房,过上城市生活。在向以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形式的新村建设中,房屋和村落建设在尽量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民俗风格的基础上,着力展现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阿荣旗移民文化元素。对农户新建70平方米以上住房旗级财政给予项目帮

扶补助每户资金2.5万元。旗财政每年补贴57.6万元,选聘保洁员240名,村屯环境卫生实现了常态化管理、经常化保洁。

【同期声】农民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一群人,他们起早贪黑,跋山涉水,深入村屯,关心民情,问寒问暖,他们让每一个大山里的山村,都有了春的暖意,他们,常常让那些朴实的百姓莫名地从心中涌起两个字——“感动。”

建好新农村,肯定得民心。今年,阿荣旗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立了16个示范村的旗级引领工作队,每个示范村由1名处级领导、1—2个重点企业、5个旗直部门引领帮建,形成了新农村建设整体合力。2012年,各引领工作队共为示范村谋划项目276个,总投资达5.18亿元。目前,项目已开工247个,完成投资1.8亿元。与此同时,创新非公企业服务农村发展的载体,选聘28名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31个村的经济主任,累计为派驻村投资1.07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5个,成立专业合作社6个,无偿帮扶款物101万元,举办科技培训班73期,培训农民14.7万人次,实现了企业带农村、企官带村官、村企互动双赢,强有力地推动了阿荣旗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快,阿荣更可爱。如今阿荣旗的农村,放眼望去,在大山大水之间,散落着一个个绿树摇曳、清溪环绕的美丽村庄,房屋错落有致,村路干净整洁,民风纯朴善良,生机一片,整个农村像是换了一片天地一样,让人常常恍惚,自己到底是在农村行走,还是置身

画中,陶醉得不知所然。

【同期声】政府旗长冯方祥

在巍巍大兴安南麓的阿荣旗,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大建设大变革正在展开,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就像群山之上的烈日一样,日益升温。争取资金、寻找项目、寻求外援、自力更生,翻新房屋、开通公路、发展产业、兴办教育、改善医疗,一切的一切,都在使这片黑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各项事业正日新月异,令人惊喜。这一切,充分彰显了阿荣旗人智慧、勤劳、奋进的天性,在阿荣大地上书写了一篇篇壮丽的华章。

【同期声】旗委书记 潘金生 磅礴阿荣,神奇阿荣。

今日之阿荣旗,一幅崭新的新农村风情画卷正徐徐展开,魅力无比,风光无限。

建设工程专题片解说词 篇2

一、案例分析的对象及其相关的背景

《话说长江》于1983年8月7日开始在央视热播, 其以创新的精神书写了专题片表现形式新的一页———史无前例地配以主持人, 通过主持人精妙的解说与精美画面的紧密结合, 将恢弘壮丽的长江全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创造了40%的收视奇迹。解说加画面呈现这一创新表现形式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其中, 解说词与解说员的作用功不可没, 正是在情感饱满、惟妙惟肖的解说中, 观众完成了一次长江之旅, 这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没能做到的事儿。跨过二十年到2004年, 长江又有了专属的记录片《再说长江》。其用令人震撼的镜头和动人故事, 在全面展示出今日长江风貌的同时, 带领观众探索了二十年来长江和中国的变化, “以发生的视角突出长江之新、以发现的视角突出长江之奇、以发展的视角突出长江之变, ……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带着大家去领略长江的魅力。”[2]

毫无疑问, 新的叙事逻辑、新的影像细节、新的技术应用等均是《再说长江》推陈出新的亮点。然而, 《再说长江》富有魅力的重点还是解说:画外解说以不愠不火、细腻客观的风格将长江固有的特点以及二十年来的变化更加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再说长江》的解说风格上与《话说长江》大异其趣, 一反原来的情感饱满、惟妙惟肖的解说为严谨、优雅的叙事。可以说, 这种新法的解说为《再说长江》带来了不同于《话说长江》的另一种魅力。为此, 笔者认为对两部片子解说词进行对比是进一步理解两部电视剧同特点的有效途径。

二、理解“境界说”

论考究文字与画面的艺术结合与互动, 拥有千年传统的中国诗词和相关的理论家和评论家们的言论, 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堪称世界一绝。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凭借着“境界”说将这一考究推上了另一个高峰, 拓展了人们的视域疆界。

“境界说”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他把艺术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之类诗词的意境是为“有我之境”。[3]文字所描写的意象无不染上作者的主观情感, 当这些主观的情感被贯注到一景、一物当中, 景和物便都有了情感并仿佛与作者产生了互动, 读者能够比较直观地品味出其间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不知不觉之间就被带入了文字的意境空间中。情感体验栩栩如生, 精神愉悦便从意象空间里的美好景象中产生出来———这是移情的过程, 其中反映出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的精妙之处。可以说, 正是通过巧妙地把物着上我之色彩, 文字的作者以情感为桥梁, 成功地将意念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呈现给了读者, 激活了读者丰富的情感体验。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之类则是“无我之境”。[4]通常是在娴静、优美事物的感染下, 作者以平静的心态体味空间世界里的景和物, 以客观超脱的姿态描绘物我相对之际的世界真实容颜。在这里, 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精致地刻画和描绘着真实世界里的一切和所发生的细节, 引导读者领略景和物的美好及其细节的逼真, 用细节的真实触发读者的直观体验, 撼动读者的心灵———“无我之境”的世界是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透明的, 所有的细节均可一览无遗, 读者能够体验到的是一种真实的生动、客观的感动。可以发现, 文字的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 借用意象空间中其他景物的映衬, 突出了主体的意象, 这就是“以物观物”的技法。它模糊了主体和客体的界限, 读来遂令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物、我两者浑然一体, 情景客观而真实。在这样的情境中, 人对物的感情是油然自生的, 景和物的意象便能如烙印般刻在读者的脑海里。

以上述王国维的“境界说”考察《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这两部纪录片的解说词, 可以发现它们与“境界说”观点高度契合, 先看《话说长江》。

三、解说词中的两种“境界”与声画关系

(一) 《话说长江》的“有我之境”

这部作品创造性地把主持人的角色引入到专题片中, 将长江的历史、人文及其自然的画卷以主持人“话说”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里, 凸显了以解说员为主体地位的情感引导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以“源远流长”为例, 在开头就可以明显体会得到:

您可能以为, 这是大海, 是汪洋吧?不, 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 这也是长江!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 可他还是这样年轻, 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 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5]

上述的解说词是抒情型解说词, 主创者通过解说员的借景抒情引导观众触景生情, 正符合王国维所说的“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特点。这类解说词在本片中大量地应用, 主持人陈铎和虹云饱含热情地解说使观众随着声音的召唤而把注意力集中到电视画面上, 顺着引导进行同步想象, 从而宛如身临其境, 获得了深刻体验。

然而, 在这里解说词所起的作用却不止是这样的简单, 主创者通过解说词创造出了一些影像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象, 无疑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如与“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这一句解说词同时呈现的画面, 如果没有解说词的引导, 长江的画面说不定也和一条曲折河流没什么两样。经过解说词的引导, 那些熟悉哈达的人马上就会展开联想, 由此认同长江和哈达具有同样圣洁、神秘的特质;不熟悉哈达的人也可以由飘带这个比喻而把长江和自己生活经验中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使得陌生的长江瞬间和人们的距离拉近了。

这种引人入境的解说词, 在《话说长江》中俯拾皆是, 如“巨川之源”中的一段:

水珠啊,

小小的水珠,

一滴、两滴、三滴,

无穷颗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

一路跳跃, 一路结伴,

越结越多, 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长江![6]

在陈铎的解说中, 观众仿佛可以看到他就站在冰川之下, 望着水滴兴趣盎然地数着“一滴、两滴、三滴……”, 解说精彩生动, 幻化出栩栩如生的情感体验, 愉悦而又美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运用解说词, 主创者成功地赋予了长江激情澎湃的时代情感。《话说长江》在展示祖国美好河山的同时, 凸显并倡扬了时代精神。赋予物以主观情感色彩, 这显然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技法所独有的功能,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话说长江》解说词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二) 《再说长江》的“无我之境”

然而, 事物总有两面性。《话说长江》的解说词也并不是就完美无缺的。还是就“源远流长”当中“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这一句解说词来分析。如果单就解说词本身来看, 除非是对哈达极为熟悉的观众, 要不他们是无论如何无法将长江和它联系起来的, 甚至有部分观众也不会将长江和飘带联系起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具有诗人和文学家浪漫的气质和丰富的想象的。然而, 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主创者功力不够而留下的瑕疵, 这是由于“有我之境”这种表现技法先天具有的缺陷所致。因为, 作为人类一员的主创者并不是万能的, 其本身的视角肯定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将主观引导、引人入境的创造和表现手法限定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 而为另外的表现手法留下的发挥的空间。以物观物、物我一体的表现手法就是其中一种用来补充上述不足的技法。《再说长江》就是运用这种技法, 揭示了长江的壮美以及长江二十年的巨变。

《再说长江》是以“纪实”的手法重新对长江进行了一次完整的解说。解说是以镜头代替人的眼睛, 将所有客观的事物细节详尽地记录下来然后有选择地呈现给观众。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叙述型解说词, 弱化了画外音, 淡化了解说中的情绪。很多场面用了同期声, 让普通的渔民、移民、市民用自己的声音, 来告诉观众他们自己的故事。正是这样的创作手法, 使得《再说长江》的解说词具有了以物观物、物我一体的表现手法的某些特征, 从而与影像语言一起构成了“无我之境”。

如说到重庆的时候, 解说词是这样说的:

“二十三年后, 这个长江上游的城市, 已是中国最新的直辖市, 如同当地传统戏剧中的绝技一样, 它在令人不可思议的高速中变脸。今天的重庆, 是另外三个直辖市总面积的2.4倍, 重庆版图的翻新, 已缩短到每个月一版。”[7]

配以影像的展示, 解说词以客观的描述视角真实地再现

2012年第1期 (总第89期) 东南传播160了重庆这个城市魔幻般脱胎换骨的发展进程, 给人以一种心灵的震撼, 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长江巨变和中国巨变。这里, 解说词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关于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想象空间, 已然令观众无法分清是电视片创设出来的, 还是自己亲眼看了重庆高速发展的事实之后从心里面升腾起来的。以物观物、物我一体, 浑然融为一体的真实意境, 已然是将观众完全征服了。

3.声画关系:由主声到主画

在《话说长江》所处的年代里, 解说词主要受到格里尔逊模式的影响, 在纪录片的声画关系上还是以声音为主导, “有我之境”贯彻始终, 讲故事的人如影随形。但是到了《再说长江》, 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开始逐渐过渡为由画面主导、声音配合、在声画互动中推进节目发展的表现路径。这种“无我之境”的手法让观众自己完成发现之旅, 让情感在自然中焕发出来。

如同样是描述金沙江的节目片段, 《话说长江》“金沙的江”和《再说长江》“金沙流韵”解说词的叙述角度和创设意境上有着较大的不同:

“这里, 就是一个举世罕见的峡谷, 名叫虎跳峡。我们在前面说过, 长江忽高忽低, 忽曲忽直, 忽宽忽细, 这一段就是最细不过的江面了, 总共不到一百米。

两岸陡壁耸天, 直插云天, 相距只有三十米。传说, 有人看到过一只猛虎, 从悬崖的顶端一跳过江, 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虎跳峡。其实, 如果没有百米长的跑道, 老虎的本事再大, 也难跳过三十米的江峡。除非它有翅膀, 连跳带滑翔。[8]

“金沙流韵”的解说词显然换了一个角度: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就是这一弯, 成就了长江东流的奇观。也就是这一弯, 金沙江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 切出了一条18千米长、拥有7道瀑布、18处险滩, 举世最深、最险的虎跳峡。[9]

同样是对“从长江第一弯到金沙江再到虎跳峡”的自然景观的描述, 《话说长江》运用了多次比喻, 解说词的语言表现力远远胜过画面的表现, 其引人入境的一贯技法表现的相当突出。这是典型的解说词主导画面。而《再说长江》的“金沙流韵”只用了73个字, 语句简短, 用壮观的画面来表现奇异的风景。

四、“境界”说的运用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发现这两部纪录片的解说词风格迥异, 各自呈现了不同的境界和意境。然而, 这两部纪录片中所有的解说词不一定全然属于“有我之境”或“无我之境”的。笔者的概括只是对两部作品所蕴含的境界理论的提炼。《再说长江》解说词中并非每时每刻都贯穿“无我之境”, 也时有介入主创者的主观情感。比如在“重上江源”这一集中, “以物观物”的视角就似乎被编导巧妙地偷天换日, 解说词在冷静客观中也不时透露出编导“以我观物”的蛛丝马迹, 在观众心中激起千重浪。如在表现摄制组与尕尔曲河“搏斗”的情景中, 有这样一段解说词:

车在挣扎, 水在急流, 人在奋争。挺进江源第一天的第一个危机让每一个人对今后的行程充满了忧虑, 却又有了足够的准备。一场人车与尕尔曲的拔河, 足足进行了6个小时, 刚以为适应过来的高原反应, 又回来了;淙淙的流水声, 却依旧在我们的耳边、在羌塘之上, 不断地回荡。[10]

结合画面, 我们看到了、感受到了, 在与尕尔曲河奋战了6个小时后, 他们心有余悸, 耳边响起的淙淙流水声仿佛在提醒他们今后的行程将更加的艰险, 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荡漾而出。

反过来, 《话说长江》中的解说词也不乏有冷静客观视角的例子, 于“以我观物”中渗透“以物观物”的技法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通常在介绍长江沿岸的名胜古迹的时候, 陈铎和虹云就是以客观的视角进行阐述, 如第四回“四川盆地”中, 在介绍都江堰时就有这样的解说词:

都江堰工程是由鱼咀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组成。鱼咀分水堤坝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呢是正流, 用来排泄洪水;内江呢, 引水灌溉农田。在正常的情况下, 内江进水60%, 碰到洪水到来的时候, 这个比例就自然地颠倒了过来。飞雁溢洪道, 是排泄洪水、泥沙和调节水量的, 在汉季, 它把岷江的水拦住, 全部流入内江。在大雨季节, 它又把内江容纳不了的水溢出, 自动流入外江。宝瓶引水口, 是内江的咽喉, 它是把玉垒山凿开缺口而成。都江堰的水都是通过这个口子流向各个灌溉渠的。[11]

片中不乏有像此类的解说词。“以物观物”情景客观而真实, 娓娓道来, 不夹杂过多主观思想。

综上所述, 当这两种表现技法在适合的场合加以灵活应用的时候, 可以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上述的两个案例就是在以一种解说技法为主推进画面的时候结合另外一种解说技法加以补充, 将电视节目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这就是一种创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技法的综合运用, 能够使得解说词在写意中写实、写实中写意, 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互动效果, 这是两种技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延伸和拓展, 也是其他类型节目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创作手法。

参考文献

[1]陈少波.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的审美选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7 (10) :54-61.

[2]《再说长江》:20年历史巨变的见证[J].广告大观 (综合版) , 2006 (8) :108-109.

[3][4]施议对译注:人间词话译注 (增订本) [M].长沙:岳麓书社, 2003.

[5[6][7][8][11]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摄制组编.《话说长江》解说词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创作有感 篇3

一.解说词和画面相互配合才能水到渠成

电视专题片画面是最直接可观的和可感的。但画面不可能包罗万象,不可能表达全部准确的信息,必须靠解说词作为补充和衬托,才能克服仅靠画面表达的单一性,从而深刻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我们都知道,有声电影和无声电影的差别,主要在于加入了语言、声音和音乐的魅力,才使之更具生命力。

笔者通过多年铁路行业专题片的创作实践,对如何创作出好的解说词深有体会。事实上,一部电视专题片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综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接受信息,没有主次之分。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亦如此。但很多经典专题片因其优美的解说词而让人们难以忘记,比如大家熟知的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的开篇解说词:

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

你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很显然,这里带给观众心灵震撼和审美满足的是解说词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如果没有解说词,也就不具有这么强的感染力了。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优美流畅的解说词,是专题片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话说长江》之所以家喻户晓,解说词功不可没。解说词和画面浑然一体,人的手和大自然的手和谐地握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让人浮想联翩的优美画卷。

电视专题片的画面和解说词缺一不可,在解说词创作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画面的存在,不能光靠解说词。如果一篇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首尾完整,不需画面就能完全将作者的意图“表达”出来,那么它也就失去了“电视”媒体的特殊优势。对于不同的题材,创作者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灵活驾驭语言,使解说词和画面、音乐完美结合。

二.解说词的目的就是对电视画面进行补充和说明,使表达更加完整

电视语言和纯文字的创作不同,画面已经一目了然了,不需要看图说话式的解说词,因此写解说词必须把画面时刻装在心里。解说词应该是画面的补充,它运行在画面的流动中;画面难于表达或者表达不深的东西,如人物的内心活动、人文地理渊源、常识背景等,只有依靠语言补充才能表达完整。

作为对画面的必要说明,解说词要具备准确性。要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信,不可以抒情代说明,必须把说明的东西交代清楚。再以《话说长江》的一段解说词为例: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解说词对长江干、支流的具体情况说明准确无误,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和可信性。

三.解说词的目的还在于提炼和表现主题、营造意境,使观众受到感染和教育

意境是一部电视作品带给观众的总体艺术感受。每一部电视专题片的創新,关键在于意境的创造,这也就使其成为电视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一幅画面、一段音乐都能将观众带入某种意境,但仅仅依靠画面和音乐还难以让观众明白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时候,画龙点睛的解说词就能起到提炼主题、更直接地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引导观众朝着作者希望的方向发挥想象力。

在《话说长江》中,画面尽情展示了长江这条世界第三大河的美丽,解说词更充满了想象:

长江美就美在她独特的自然气质,她有时温柔多姿,欢快跳跃,有时又汹涌澎湃,她的个性,就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结晶,也是历史文明和现实的完美体现……

显而易见,解说词能帮助观众完成综合的艺术想象,使画面的张力扩展,达到意蕴无穷的效果。配合画面的语言和人的感觉知觉相联系,也和人的理解力、情绪相联系,电视语言的使用有度就加深了这种意境。在这里,语言的繁简得当很重要。有些场景画面已经充分表达了思想内容,语言就应收缩,让位给画面,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语言繁简适当,画面配制合理、和谐有序,必能使声音和画面相得益彰,互相补益。

四.解说词不需要也不能独立成篇,它必须依附于画面

如果把一部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单独拿出来看,它一定是断断续续、不完整的,思维一定是跳跃式的。跟文学创作相比较,电视解说词应该更接近散文。它可以融汇诗歌、小说、音乐、绘画等多种表现技法,从而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来,并且通过优美、凝练、和谐的语言引领观众去欣赏一幅幅交织着情感与散文意境的画面。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能够把生命体验与生命激情的情感相互交融,把大自然与人生的各种画面相互交织,营造出一个能够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的特定艺术空间。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手法是丰富多样的,无论是情景交融,还是缘情叙事,“情”是首要的。只有情感的真实与独特的表现,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解说词,从而创作出打动人心和具有生命力的专题片。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电视台)

县户户通电工程纪实专题片解说词 篇4

户户通电“电视片解说词”

电,是人类希望的火炬;电,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今年5月以来,XX县电力公司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积极投入”户户通电“的伟大实践,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成就了山区群众有电以来的”百年梦想“,铸造了XX电力发展新的里程碑,谱写了一曲电力造福社会的”光明乐章“。

--XX县”户户通电“工程纪实

无电之苦煎熬着山民们的心灵;无电之苦阻碍着山区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进程;无电之苦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和电力企业职工的心。

XX县人民政府县长陈丰林(同期声):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户户通电“农电发展战略后,县政府明确将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作为一项先行工程来布置落实。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对加快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今年5月,XX县电力公司在”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户户通电“农电发展战略的召唤下,打响了消灭”无电户“的最后决战。

工程启动后,在全县上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心。县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XX县农村”户户通电“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深入工地查进度,调纠纷,现场办公,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迎刃而解。县直各部门主动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各乡镇在宣传发动、劳力组织、物资运输、纠纷调解等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省、市公司和县委、县政府领导时刻都牵挂着XX”户户通电“工程。省、市公司领导百忙中先后深入XX现场办公、进村入户察看工程质量,为贫困户献爱心;县委、县人大、县政府领导多次冒酷暑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慰问一线施工人员,现场解决占林、占地等相关矛盾与问题,确保了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供电人更是勇挑重担的”先行官“。县电力公司积极响应号召,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历史责任感,及时成立了”户户通电“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严格要求,严格考核,迅速将全县

”户户通电“工程推向深入。

XX县电力公司总经理赵开义(同期声):贫困村脱贫需要电,农民致富需要电,全县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电。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是山区人民的迫切希望,也是电力行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大责任。今年5月以来,我们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把这项工作当作继农村电网改造城区电网改造之后,统揽全局的中心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上下同心,奋力拼搏,连续奋战3个月,顺利完成了”户户通电“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国家电网公司倡导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理念,为建设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力量。

为了保证质量和工期,XX县电力公司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指导,真正把好事做到广大群众的心坎上。

XX县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张祥坤(同期声):为保障工程顺利安全有序地进行,确保在8月底圆满完成任务,我们一是确定了”先终端、后网络“的施工方案;二是整合技术力量,在各作业组之间开展对口帮扶;三是加大汇报和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四是打破常规,灵活组织物资供应;五是强化施工安全管理,认真落实”三防十要“反事故措施;六是逐级建立工作责任制,对”户户通电“工程进行督导和协调。七是与配网装置性违章整改相结合。七项措施既为工程建设赢得了时间,又让建设质量、安全有了足够的保证。

工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战斗。县电力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科室负责人组成7个督导组,包作业段,挂作业组,始终坚守在建设现场,公司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进农户调查摸底,驻工地督进度,到现场把安全、查质量……始终坚持在一线指挥,在一线工作,在一线调研,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与工人同甘共苦!参战人员倍受鼓舞,冒酷暑、战高温,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的精神,跋山涉水不叫苦,加班加点不叫累,全县14个施工工程队的300多名电力职工,脸晒黑了,人累瘦了,鞋跑破了,心操碎了。

施工队员(同期声):马蜂蛰呀,蚊虫咬呀,天气热呀,啥样的苦我们都经历过,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无电户早日用上电。

寺坪、马桥、城关三个施工工程队或工程任务相对轻松,或技术力量较为全面,或启动工作进展顺利,均提前完成了工程任务。工程竣工后,他们都没有歇一口气的打算,而是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开展对口帮扶,人不歇鞍、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战场。

寺坪供电所副主任张先波(同期声):我们一行20多人,从5月20日来到龙坪,接手了从两峪凉风垭到龙坪大水35公里1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一口

气奋战70多天,现在工程全部完成。

”服务新农村,一户不能少“,这是每一个电力人对农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朴实感情,也是他们始终坚守的底线。每一个施工队里面,每一个施工队员身上,都有许多鲜活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面,都渗透了XX电力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可贵的爱民情结。

后坪供电所外线班长李明强,妻子被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生命;一个儿子因医疗事故留下了终身残疾,生活难以自理;另一个儿子在高中读书。但”户户通电“工程启动后,他在工地整整奋战了3个多月,从没有请过一天假。

李明强(同期声):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知道无电户的艰难,这次”户户通电“工程的启动,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克服一切困难,为他们出力出汗,自己从内心里觉得就是解决自家的困难。

龙坪是XX县最为偏远的一个乡镇,供电所人员少,电力线路质量差,无电户比其它乡镇要多。外线工王德华白天在建设工地忙碌,晚上排除电网故障,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的体重下降了十几斤,但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龙坪供电所外线工王德华(同期声):给无电户送光明,是我们的责任;为用电户排故障,是我们的义务。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90天时间里我只有一个念头:即使把身体累垮,也绝不拖全公司的后腿。

为无电户送光明,还得为他们送服务。在为无电户送上放心电的同时,供电部门坚持通电一户,送一份安全用电挂图,赠一份节约用电手册,讲一课安全用电常识,做到了户户通电、户户安全用电。

电力职工的奋力拼搏精神,深深感染了农民群众,他们纷纷自发加入施工队伍的行列,呈现出了群众主动帮助挖坑架线,全民参战的动人场景。

一支支队伍活跃在荆山南北。

一根根银线架上田野村头。

一盏盏电灯亮在农家庭园。

一般般暖流涌向老百姓的心头。

寺坪镇升石坪村二组83岁的耿德运老人平生第一次用上电灯,老人高兴得连连拉着开关试着灯,一个劲地对供电部门表示感谢。

黄堡镇砟峪村三组年过七旬的王志安老俩口看到电力部门专门为他们架设的线路和安装好的电灯,感动得连连抹泪。

王志安(同期声):我们老俩口都是七十多了,一直没用过电,感谢共产党,感谢电力部门给我们牵来了电,安好了灯,我们即使死了也闭眼了。

马良镇扁洞河村126户群众家中,因水电体制改革闲置数年的电灯重新亮了起来,电视屏幕重新有了图像,欢快的笑容重新回到了470多名群众的脸上。

马良镇扁洞河村三组李守贵(同期声):老早就听说要通电,大家欢喜得不得了,今后娃儿们打工回来,再也不跑一个多小时山路,到乡里为手机充电了。

马良镇扁洞河村三组李明忠(同期声):有了电,先买台磨面机,免得一家子三更半夜还在磨苞谷,还想买台大点儿的电视,买台电风扇。

马良镇扁洞河村干部马登秀(同期声):没有电,就没法建设新农村,贫困山区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面貌就无法改变。有了电,不仅解决了照明问题,更重要的是给我们这里贫困的农民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电通万户家家乐,光照山村处处新。从”户户通电“工程启动到工程实施的全过程,都充分体现了XX电力职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体现了他们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品格。通过实施这一工程,XX电力公司锻炼了队伍,完善了网络,奉献了爱心,达到了提升形象的预期目的。

建设工程专题片解说词 篇5

厚德载物文化兴院耀天平

闻名遐迩的童话边城布尔津位于阿尔泰山脉西南麓,风景秀丽,安静宜居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有一支以忠诚和坚韧践行着“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队伍,他们高挚公平正义之剑,捍卫着祖国边城的和谐与安宁,这就是布尔津县人民法院。

变迁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对司法队伍德行的培养与坚守。布尔津县人民法院深知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推动全院工作发展的重要性。始终从细节入手,从实际入手,努力营造团结拼搏、忠诚履职、敬业奉献的文化氛围,有力增强了队伍司法能力,弘扬了司法文明。满意司法已经成为各族群众心中一道永不改变的美丽风景。

明晰思路铸造品牌

打造成为“阿勒泰地区法院的一张名片”是布尔津县人民法院的一个目标。“崇法厚德,公正为民,清廉务实”的院训成为铸造这个品牌的基石。独具特色的法院标志由指北针图标、天平、月亮湾景色、五星红旗构成。月亮湾是嵌在喀纳斯湖上的一颗明珠,她似纯洁的司法铭刻人心。天平象征着公平、正义的司法天职,鲜红的国旗背景彰显出全体干警忠于祖国的决心。

文以润之内化于心

坚持养成教育是干警树立崇高品德的重要手段。针对全院队伍日趋年轻化的特点,通过专题学习、个人自学、召开报告会、警示性谈话、开展征文演讲等形式,对干警进行理 1

论和行为引导。购置法律、历史、文学类书籍1000余册,搭建起提高学识的平台。全院开展了“一当二品三比四学”活动:当好一名法官;牢固树立法官品位,增强法院品牌意识;与党员示范岗比奉献,与农民兄弟比苦累,与先进典型比差距;学习农民兄弟不怕苦、不怕累、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学习军人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学习法官行为、规范提升业务素质;学习先进人物司法为民情怀。

该院出台廉政措施,引导干警提高自觉抵御落后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司法礼仪规范》对法官们的言行举止有了明确限定,实行法官着装规定和挂牌上岗制度,去向指示牌制度。在显眼处设置院长信箱和群众投诉举报信箱,成立了法官干警违法违纪举报中心,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当事人来访群众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干警风采展览室,制作《法苑之声》、《工作动态》、《案件质量通报》等内部刊物,激发队伍的创造力。5年来,该院共有16人通过了司法考试。

文以濡之 外化于物

走进布尔津县法院审判法庭楼,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突显出庄严、肃穆、公正的审判内涵。醒目处“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题字,“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时刻提醒法官在心中保持着永不偏移的天平。

各楼层设立了不同内容的文化走廊,展示了古往今来国内外法制精髓,成为每月法院开放日观众法治教育必看内容。“荣誉史志室”展示了布尔津县人民法院一路走来所留下的闪闪发光的足迹,浓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宗旨,成为全院干警汲取力量、凝聚力量的源泉。

倾心打造舒心环境,使干警和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建设乒乓球馆、台球馆、综合健身房、法官休闲室等基础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司法环境,建成诉讼服务中心,成立“家”、“恕”、“诚”不同主题调解室,有效化解了婚姻家庭、权属、合同等类型案件纠纷。

文以养之规范执法

“在队伍的教育管理上,无论法律还是制度都有达不到的地方,文化却能起到全方位的作用。”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谈到文化建设时的论述。布尔津县法院深刻领会,加强文化在制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这本100余页的《规章制度汇编》,是通过多次修改、完善而形成的涵盖全院各项工作的总纲,成为规范全院干警职业行为的指南。以文化建设贯彻到各项制度中,注重强化程序意识,规范群体行为。抓司法作风,定期对工作人员日常文明用语、接待和庭审行为、仪容装束等进行检查,确保从细节上体现良好的司法形象;抓司法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监督,拓宽民意沟通渠道,不断提高司法活动的透明度。通过这些以人为本、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既实现了法院管理的规范化,又强调了教育树人的人性化,既发挥了硬性的纪律约束作用,又发挥了柔性的自我管理作用。

文以铸之民生品牌

坚守“司法为民”,让群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司法的威严,更是司法的亲和力。全院着力构建便民利民体系。在诉讼服务中心和信访接待大厅,该院设置了导诉台、电子滚动大屏和电子触摸屏,配备了诉讼指南,添置文书样板、电话座椅等设施,创造温馨的诉讼环境;以当事人无障碍参加审判进程为切入点,推行诉讼权利告知、类型案件指引等做法,强化法官的服务意识;实行执行全天候备勤制,随时提供执行

信息查询,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抓住重大节日等关键节点,通过建立“无诉社区”、“马背法庭”、妇女儿童维权热线,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便捷、明白的官司。

有生命力的文化建设凝聚成为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带动全院各项工作不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99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并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院”;2007年,院立案庭被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2012年,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俊荣同志被最高院授予“全国法院系统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该院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为“优秀法院”,并荣记集体二等功;2003年、2005年连续两次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为“优秀法院”,并荣记集体二等功;2007年,该院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为“十佳法院”,并荣记集体二等功;1997年,被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评为全疆“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 ;2008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荣获“自治区最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0年,院妇委会被自治区妇委会命名为“巾帼文明岗”;2004年,院政工科被授予自治区法院系统“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获自治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称号;2011年,院综合审判庭获自治区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5年,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扎尔禾木同志,被自治区高院荣记一等功;2006年,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俊荣同志,被自治区高院授予“十佳优秀女法官”称号;2003年至今,在地区法院系统综合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如今布尔津县人民法院向着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相信在上

专题片解说词 篇6

一一黄龙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纪实

美丽迷人、环境优美的黄龙县镶嵌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区位优势独特,自然山水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旅游人文资源丰富,民情民风纯朴,是一块充满潜力、活力、实力、魅力的热土。

黄龙自然山水秀丽,全境面积2752平方公里。辖4镇3乡3个社区服务中心,总人口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素有“绿色明珠”、“天然氧吧”之美称,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是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境内林草丰茂,森林覆盖率高达78%,是全省五大林区之一和重点水源涵养地。动植物种类繁多,现已发现的植物有645种,动物122种,尤以褐马鸡和金钱豹最负盛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特别是近年来,我县以打造旅游度假、生态观光、休闲养老、最适人居为目标,实施了“龙”文化景区、神道岭、无量山、瓦子街战役纪念地等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业效益初显。

县内居民来自全国24个省区、9个民族。多元的人口形成了独特的黄龙文化,孕育了勤劳勇敢、朴实厚道、诚信包容、热情好客的黄龙人。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信访“三无县”、“无退兵县”、“无毒县”、“双拥模范县”、“招商引资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安全感连年位居省、市前列。近年来,黄龙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生态强县、产业富民、项目带动、社会和谐”为发展战略,以争创全省文明县城为目标,按照“围绕发展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思路,以人为本,扎实工作,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卓越有成效,机关依法办案,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在黄龙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精神文明赞歌。

创新机制 活力黄龙

2011年黄龙县被授予“市级文明县城称号”后,县委、县政府坚持“创建无止境”的理念,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完善举措,强化保障,再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保持了创建工作的持续活力。在创建过程中,始终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当作改善民生的综合工程来抓,通过文明创建,不断改善社会环境,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委书记刘亚宁、县长贾珉明确提出,黄龙争创的目标和任务是要紧紧围绕“打造陕西魅力黄龙”,按照“现代山城风貌,生态化城市环境,个性化城市形象”的标准,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与省级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的创建相结合,努力 打造优美、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到亲自组织、亲自部署、亲自检查督促,经常深入机关、企业、农村和社区调查研究。与此同时,由县文明办会同县考评办、“三创”督查室,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明察暗访,组织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视察,在县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定期通报,强力督办,严格兑现奖惩,促进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参与文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带动 和谐黄龙

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中,黄龙县紧紧围绕“打造陕西魅力黄龙”奋斗目标,按照“现代山城风貌,生态化城市环境,个性化城市形象”的标准,坚持把城区当景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促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2012年,重点实施了黄龙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续建工程、黄龙县初级中学改扩建工程、黄龙县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曹店居住小区建设、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黄龙县中学标准化建设、长庆天然气集气站建设、城区道路绿化建设、石堡川重点段防洪工程、东绿门广场建设、北绿门公园建设、迎客松公园建设、廉租房(公租房)建设、中心街人行道铺设工程、城区旱厕改水厕等工程。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了市政基础设施的改善,美化了城市环境,优化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城 乡统筹发展,鼓舞了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建管并举 品牌黄龙

一年来,我县始终把市民的需求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专项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部门联动,分片管理,集中整治”的办法,由公安、交通、交警、工商、环卫、城市监察、卫生等单位联合行动,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老百姓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收到了明显效果,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参与和支持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从临街店面、道路路面、户外广告、市容秩序、园林绿化、农贸市场、机动车停放、建筑工地、闲置地块、村容村貌等方面入手,对城乡环境卫生集中进行了大整治、大清理。合理配置了垃圾桶、果皮箱,方便了市民,促进了市民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了保洁质量,全县净化、美化、绿化水平显著提升。

利用春季植树造林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城区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先后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12321”生态系统工程和城区兴龙路、河滨大道、省道304线黄龙段、背街小巷、公园广场、南山公园、门户节点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共栽植各类苗木37.3万株,草坪0.88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5.5万平方米。并完成了千里绿化长廊建设1700亩。强力推进了我县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省、市政府及省林业厅的肯定

集中开展了“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 4 治”、“城区交通秩序整治”、“酒后驾驶”、“车辆行人乱闯红灯”、“乱停乱放”等专项活动。建立了长效机制,由交警队牵头,团委参与,成立了以交警为主导,志愿者为主体的25人文明劝导队伍,制定了劝导员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分5个小分队在十字路口和校园门口执勤,实施文明劝导,促使我县由有序交通向文明交通转换。

深入推进“诚信经营示范一条街”创建活动。在全县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了以“文明诚信经营,绿色节约消费”为主题的文明餐桌创建活动。开展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提升了社会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落实了沿街店面及经营户 “门前四包,两禁止”责任制,查处机动车修理、清洗违章占用人行道、盲道行为。对市场零散摊点进行集中规划,规范经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各小区内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纠正与查处。通过集中整治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广大市民营造了规范整洁、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

文明创建 品牌黄龙

按照“以创建抓活动,以活动促创建”的思路,策划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营造了浓厚氛围。组织开展了万人签字、2000名志愿者在行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把为群众办实事、做实事、谋实利、解难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文明道德礼仪主题讲座,印发宣传资料,发送创建主题短信,在街道、公共场所、青兰高速、出租车设置公益广告等措施,营造了浓 厚的创建氛围;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征集提炼了“黄龙城市精神”,即“诚信包容、护绿兴业、自强奋进”。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宣讲,做到了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广泛开展了“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实施了百名科级干部进村、进社区、进机关宣讲,千名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开展了“同心争创文明城市,携手共建美好黄龙”演讲比赛,万民干群参加了“同心争创文明城市,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知识竞赛的“百千万工程”,充分利用典型事例,重大节假日,身边的好人,宣讲、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开展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共评出道德模范4名,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的好人”40名,为在全县树立一大批的典型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开展了“知荣辱,讲道德,讲卫生,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爱家乡,爱家园”、“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践行雷锋精神,投身志愿服务,建设和谐黄龙”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和市民素质教育活动;在全县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的主题征文活动和演讲活动;开展了“文明在我心中,礼仪伴我行”、“讲文明、树新风、喜迎党的十八大”和“用礼仪沟通心灵,让行动展现文明五大行动计划”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道德育人 文明黄龙

通过开展“四有公民”、争当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争创文明单位为内容的“双争一文明”、“优质文明服务”竞赛、“道德模范”评选和“争做文明小市民”等活动,使市民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今年新申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机关1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1个;市级文明单位2个;县级文明单位(村)10个。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开展了和谐楼院建设,深化了“五小”活动,即“小家教”以家庭美德为重点,促进和谐家庭的创建;“小讲座”以楼院为单元,突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建设,宣讲“三创”知识和规定;“小餐桌”突出食品安全、勤俭节约、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小义工”以弘扬志愿者精神,进行帮助他人等方面开展工作;“小活动”以同唱《我们同住一个楼院》之歌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以体现楼院的文化和特色品牌。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以争当尊师星、孝亲星、学习星、助人星、劳动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在学校,重点在社区,亮点在楼院,基础在村组”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全县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综合评价机制;净化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申报了瓦子街烈士陵园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建成 未成年人县级校外活动阵地10个;共建成“五好”关工组织16个,关教工作的重心向楼院延伸,示范家长学校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之中;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全县供水、供电、燃气、交通、卫生等23个公共服务窗口行业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和万名群众评窗口活动。按照“擦亮窗口,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要求,着力提升窗口服务形象,组织23个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和文明诚信窗口单位创评活动。县文明办、团县委组织开展“志愿者招募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活动。清明节组织了300名志愿者代表,赴瓦子街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对志愿者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发出了“投身志愿服务,建设幸福黄龙”的倡议。以推广使用文明用语,科普、卫生知识宣传,“低碳生活”宣传,进敬老院做义工,进社区、村镇帮扶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进行便民服务,到公共场所、旅游景点义务保洁等为重点开展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全县已组织各类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达21场次,服务者达2800人,服务项目18个;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事38件;参与环境治理,捡拾山体垃圾,帮民便民为民的志愿服务典型不断涌现。特别是供电分公司、团县委、县教育局组织的雷锋志愿服务队、青年学生志愿服务队、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石堡镇东、西社区的文明劝导志愿者,户外运动志愿者,典型示范的引领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动性和坚定性。

建设美丽黄龙、和谐黄龙、文明黄龙是每个黄龙人的共同心愿。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功在发展、德在惠民、意在和谐、志在长远。黄龙正和着一首创新发展的文明之歌,向新的目标迈进。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黄龙一定会建设成为优美、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陕西最美黄龙

建设工程专题片解说词 篇7

1) 要深入体验, 精心策划解说布局风格。电视专题片由画面和解说词构成。所以在准备撰写解说词之前, 创作者要跟随整个拍摄过程, 通过对拍摄过程和采访的深入了解, 才能充分挖掘出有意义的东西与素材匹配, 有了亲身经历和感受, 才能与观众引发情感共鸣。这是创作出让观众信服的解说词的第一步。同时, 要在完成前期所有拍摄内容之后, 挖掘素材内涵, 抓住细节, 然后确定主题, 从主题出发, 敲定解说的整体风格基调以及布局。注意画面未表现的内容, 未表现就要用解说词表现出来。也不排斥我们在拍摄之前就已经拟好了拍摄计划, 根据这个计划设计了一个初步的解说词。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 都要在有了整个节目之后才能有解说词的完整结构。也就是说, 专题片的整体安排和发展脉络是撰写解说词的根据, 解说词的创作脱离不了节目的目的和内容。

2) 要选择合适的解说风格, 饱含真情实感。开始撰写之前要考虑清楚所创作的专题片的风格和主题是什么。专题片的题材决定了解说词的风格。解说词在电视语言与电视风格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类型的电视专题片决定了解说词不同的风格, 解说词的风格要与电视专题片保持一致, 同时也参考专题片的结构而行。片子各自的风格不同, 所以解说风格就大不相同。有的解说词客观直白, 注重介绍背景和表现深意, 有的带有抒情的解说词通过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将编导的主观情感体验诗意的抒发出来。因此, 解说词与专题片的风格要保持一致性。通常来讲, 纪实类专题片的解说特点是朴实直白, 思辨类专题片的解说词表现出严肃庄重, 表现类专题片的解说词应该强调语言的文学性和意境的营造。所以说专题片的风格决定了解说词的风格。解说词撰写者应报以认真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在创作过程中, 创作者将自己带入片子, 通过对完整节目内容的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叙说出来, 并用解说词的形式将真实感受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撰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解说词, 并能感染观众。

3) 要挖掘画面深刻涵义, 向思想性靠拢。电视专题片同其它节目类型最大的不同点是电视专题片注重新闻性和纪实性。在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不仅表现画面内容, 更多是去表现暗含在画面中的深意。通过解说词与画面的结合向人们揭示本质现象和问题, 使观众不仅是从表面, 更多的从深层次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电视专题片最后的目的是通过内容传达一种观念, 这是编导赋予整部片子的灵魂。专题片的核心就是思想性的表达, 解说词就是要传递给观众一种思想观念。电视专题片的目的是达到一定的社教目的, 所以富有内涵的解说对观众的宣教有很好的效果。

4) 要处理好解说词与画面的比重关系。解说词是专题片的一个重要成分。这一属性决定了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要配合画面、音乐、同期声和剪辑手法等元素去表达节目内容和思想。解说词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片子的整体效果, 所以要处理好画面与解说词的比重, 权衡解说力度, 使得画面与解说的比例达到最优。在专题片中解说词并不只是传达信息, 也发挥着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我们因此要掌握解说词的创作技巧, 让这种功能发挥到尽善尽美。就此而言, 解说词要遵循画面, 按照专题片的需要而进行创作。视具体情况而定, 时而紧跟画面, 时而游离画面之外, 时而一言不发, 此时无声胜有声, 把表现交给画面, 让观众能自由思考。

5) 要使用生活化语言。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要表现当下社会中所发生的现实生活, 反映生活中带给人们的思考以及深刻的思辨。除思想性外, 还要注意解说词的生活化语言。因为解说词通过配音员配音作用到人的听觉, 所以要注意解说的听觉效果, 即注重生活化的通俗易懂。解说词应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专题片的解说词不是将华丽的词汇堆砌在一起, 更不是只进行无意义的说教。而是观众是否能够做到听懂并欣赏。

上一篇:建筑公司工程部员工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县财政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