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加减一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十几加减一位数(第88页的例6)
完成“做一做”第89页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8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
完成第89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数学游戏
第90 的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姓名 家长签字
口算关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口算有困难的孩子,开始的题目先让他们画出小棒图或计数器图帮助回忆和理解算理,再计算。
(1)(2)(3)(4)(5)(6)(7)12+6= 35+2= 36+3= 87+10= 78+10= 73+4= 63+3= 29-7= 33+2= 3+40= 15+4= 23+5= 37+1= 29-3= 38-3= 15-4= 18-2= 30+8= 43+1= 86+2= 70+3= 30-2= 72-2= 66-4= 39-2= 53+5= 39-4= 8+50= 6+40= 62+7= 89-5= 3+63= 34-2= 50-4= 11+2= 53-3= 80-7= 32+4= 26-5= 84+4= 35-10=18-4= 66+10=83-3= 71+5= 58+30= 28-7= 87-10= 95-4= 64+3= 98-4= 62-2= 83+5= 83+10= 10+8= 56+20= 65+3= 15-3= 32+6= 29-7= 35+2= 73+4= 25+4=
43+5= 39-3= 48-30= 95-40= 60+8= 39+10= 76+10= 70+30= 56-20= 58-10= 69-10= 78-4= 65-8= 99-9= 72-2= 96-2= 18-2= 38-8= 85+2= 59-4= 32+7= 49-5= 63+3= 84-2=
11+20= 45-3= 30+8= 25+4= 36-5= 84+4= 88-4= 76+0= 93-3= 56+20= 65+3= 15-3= 32+6= 29-7= 2+35= 4+25=
43+5= 87+10=39-3= 48-30= 95-40=
60+8= 39+10=76+10=72-2= 66-4= 39-2= 5+53= 35+2= 39-4= 8+50= 40+6= 62+7= 89-5= 34-2=
11+2=
53-3= 60+8=
32+4= 26-5=
84+4=
35-10=
12+6=
29-7= 33+2=
3+40= 15+4=
23+5=
37+1=
29-3=
38-3= 15-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 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五、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表述操作过程,弄清“退一作十”的道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例题情景图的课件(或挂图)。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教师:上面两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学生:第一排是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屏幕上出示第67页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教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了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学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在屏幕上出现例2玩具图下面的两个小朋友和她们的对话。
教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学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钱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
教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教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35-2、76-4、57-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面减去8根。
教师:减去8根后还剩多少根?
学生: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
让学生在算式36-8=的后面写上得数“28”。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学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去减8得8,最后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刚才我们用几种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在以后的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答案时指定1~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与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题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这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所用的计算方法的算理以及涉及的基础知识。
2.教师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1.以图书大厦购书为场景,选择小数位数相同的数提出相关问题。
2.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
3.计算时注意结果末尾有0要化简。
4.在具体的小数计算中发现计算法则,感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数加减法口算:
54+21= 120-17= 71+3= 98-35=
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
二、小数加减法研究:
出示图片:图书大厦购书场景,在幼儿图书部,几种图书的价格:
(1)小数位数相同的图书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2)根据它们的价格提出有关加减法的相关问题,先估算结果再独立列式解答。
(3)学生展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还可以怎样想?[目的:理解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可以以小数形式进行计算;也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以分为单位计算(名数转化的方法)。[目的:沟通整数相同数位对齐与小数相同数位对齐的联系]
6.62+2.75=9.37(元) 6.62-2.75=3.87(元)
(4)计算4.37+2.93 7.54-6.84 0.45+2.58
[对于小数加减法结果末尾有0的小数,要进行化简处理:如7.30=7.3。对于 7.54-6.84和754-684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讨论区别最高位上的0如何处理:整数加减法时最高位上0为什么不写,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写0?]
(5)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初步整理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口算:p37第1题。(起始课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0.4+0.3= 0.32+0.15= 2.6+1.2=
2.9-1.3= 0.58-0.23= 8.5-2.7=
0.52+0.24= 9.6-5.9= 0.47+0.25=
2.用竖式计算(最最基础的为主):
(1) 0.5+0.5= 0.01+0.99= 3.6+5.4=
1.6-0.9= 2.3+1.7= 2.9+3.7=
(2) 3.47+5.38= 4.54+2.79= 6.1-5.4=
2.25-1.95= 4.37+2.93= 7.54-6.84=
4.23+2.93= 0.45+2.58= 3.82+6.93=
3.改错: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P63—P64例1、例2,P65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将你最感兴趣的一次买东西的经历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3、请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买东西的经历。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演示彭远小朋友的自我介绍。
师:让我们看看彭远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课件演示:他用10元钱到超市买了1支钢笔,用了3元4角,一本笔记 本用了1元8角)
师:从刚才的动画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师: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彭远一共用了多少钱?
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多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本笔记本的多少倍?
师: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我 们会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 索怎样解决像问题3那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⑴师:彭远小朋友用10元钱买了一支3元4角的钢笔和一本1元8角的笔记 本,还剩多少钱呢?你能帮助彭远算算吗?可以自己独立想办法 解决,也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商量讨论解决,如果遇到困难,也 可以请老师参加讨论。
⑵学生独立探究或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交流探究成果
师板书:第一种:10元—3元4角=6元6角
6元6角—1元8角=4元8角
第二种:10元—1元8角=8元2角
8元2角—3元4角=4元8角
第三种:3元4角+1元8角=5元2角
10元—5元2角=4元8角
师: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 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可 是多种多样的!
三、内化加深,学会应用
师:彭远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非常高兴。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和 敬佩小朋友。
师:刚才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帮助彭远解决了问题。那么,这两个问 题你能解决吗?
㈠、学习例2
1、生独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结余。(指导理解“结余”的意思)
2、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学生上台板算。再集体订正。
㈡观察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小朋友要 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活动:
P65第1、2题。(生做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1、2、3题。
六、课堂小结:
新华区体育路小学 孙喜玲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0~81页。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 引入。
出示数字娃娃3、0、4、8。
谈话:小朋友们,这里有四个数字娃娃,你能用其中的三个数字娃娃组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吗?比一比,看谁写的多。学生试写,并组织交流。2. 激疑。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算式,如: 484 848 348 提问:你能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3. 揭题。
谈话:在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我们已经学过?像308、438。
启发:我们先来看308)3410 = 24,10 - 8 = 2,24 + 2 = 26)
(2)拆开1捆小棒和4根合在一起,是14根,先算14减8得6,再算20加6得26。(板书:14 - 8 = 6,20 + 6 = 26)(3)先算34减4得30,再算30减4得26。(板书:34 - 4 = 30,30 - 4 = 26)
(4)先算34减10得24,再算24加2得26。(板书:34 - 10 = 24,24 + 2 = 26)
提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引导: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348的结果,以促进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应用拓展 1.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练习,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对于249 = 1,再算14 + 1 = 15;也可以先算14-9 = 5,再算10 + 5 = 15。(2)“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练习,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从每组题中发现了什么,着重使学生体会算每组后三题,实际上都可以先算每组的第一题。2. 对比练习。
按要求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不退位减法:6□ - 4
- □(2)退位减法:6□ - 4
- □ 3.应用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题目中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列式、怎样算的?(2)“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4. 开放练习。想一想,()里能填几?
-()= 3□
提问:括号里可以怎样填?为什么? 再问:括号里最大可以填几?最小呢?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重点设计具有基础性、对比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更充分地感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认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们不能无视或低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心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在探索30-8与34-8的退位减法之前,让学生用数字娃娃写算式并进行比较,既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认知基础,又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在新知教学结束之后,又通过对比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2. 关注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教师对待这些不同的生命个体,应该做的是:(1)尊重。就计算方法的教学而言允许各种计算方法的存在,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2)鼓励。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发展求异思维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引导。在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和接受最基本的方法,自觉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地防止无价值的或思维含量低的方法的简单重复。
3.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缪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这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及多位数计算都打好基础。
这节课目标定位在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十位上的数不变,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并能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同时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是经历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目标定得比较到位。
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在导入部分,教师选择十以内的加减法入手进行复习巩固,为后面新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
(二)在探究新知这一快,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用计数器拨一拨,不同方式进行探究,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三)练习设计有趣,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综观这节课,缪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并解决问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在引导学生探索36-8这一道退位减法之前,我先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38-6,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教具准备:课件。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听说我们班同学平时非常节俭,存了不少的零花钱,能把你的钱数透露给老师吗?
2、你想用这些钱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学生回答。
3、说到买玩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一年级(1)班丽丽家开了一家玩具店,吸引了不少的小朋友,听说我们的好朋友小明和小红也来了,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看看货架上的物品,都有什么?价格又是多少?谁愿意当售货员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物品及价格)
看看小明想买什么?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课件2出示小明的话。)同学们这么聪明,你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1)、自学互动
(一)探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内容:35-2=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任务:
1、看图理解题意。
我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2元,还剩多少元?要想解决“还剩多少元”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汇报结果,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35-2=
2、分组操作,探究算法。
学生用小棒动手摆一摆,师巡回指导。
信息反馈,抽象算法。师生结合课件3演示和实际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摆3捆又5根小棒,表示35元,先从5根小棒中去掉2根小棒(表示每只小象2元钱),先算5-2,剩下的3根和3捆合起来就是33根,所以35-2=33。
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的说一说。先算5-2=3,再算3+30=33。(板书口算过程)
3、拓展练习
(一)①、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学案中的“算一算”第一题,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6-4= 9-5= 7-3= 8-2= 26-4= 49-5= 87-3= 38-2= 先自己做一做,再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问题
图书室有38本故事书,借出4本,还剩多少本故事书?怎样列式计算?()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再交流。
(2)、自学活动
(二)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35-20 学习方式:学生独自完成。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红想买什么?她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你能帮她解答这个问题吗?(课件4出示小红的话。)
1、看图理解题意。
我有20元钱,如果买一个布娃娃35元,还差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 ① 学生独自探究、解决问题。(摆小棒)② 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说算理。35-20=15
2、拓展练习
(二)①、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学案中的“算一算”第二题,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30-10= 50-20= 70-40= 60-50= 38-10= 57-20= 76-40= 69-50= 先自己做一做,再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问题
图书室有36本故事书,借出10本,还剩多少本故事书?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订正。
3、小结算法。
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两组计算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第二组是两位数减整十数。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上的数减一位数,再与整十数相加。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先从分成的整十数里减去减数,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三、测评训练。(课件呈现)
1、“找新家”(连线题)
2、小猴摘桃(囗算题)
3、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好在哪儿?
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3520=15 /\ /\
5 30 5
先算5-2=3 先算30-20=10
【十几加减一位数教案】推荐阅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05-23
十几减876教案11-04
十几减9的教案06-08
十几减九教案12-08
《多位数乘一位数》综合教案09-29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十几减09-29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01-0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01-09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07-27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