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教育城域网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余市教育城域网(精选8篇)

新余市教育城域网 篇1

咸宁市教育局袁震

2005年5月28日,省教育厅职成教处根据路纲厅长的指示,组织市州职成教科长、校长兵分二路分别赴江西和四川学习考察职业教育。这两个地方都是全国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教育部分别在这两个地方召开过现场会,周济部长到场组织参观并在现场发表过重要讲话。全国各地不断组织学习考察团到二个地方学习考察,我们咸宁、黄冈、黄石、鄂州、孝感等市在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召慧带领下,来到江西新余市,对该市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习考察。新余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全市人口仅110万,面积仅3178平方公里,但该市教育发展呈现二个显著特点:一是职业教育特别红火。全市共拥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3个,在校生人数近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83%。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中职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65:35,在校生比例达59:41,在江西省率先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被教育部专家誉为“新余现象”。二是民办教育特别发达。民办教育在全国设区市级城市中办学规模最大、招生人数最多。目前,全市有民办教育机构198个,其中民办高校6所(含两所高职),中专21所,中小学20所,幼儿园138所,短训机构13个,在校生6万多人。今年,民办教育机构共招生3.3万余人,创历史新高。

一、“新余现象”的成因和质特

这次参观考察,我们亲身感受到新余市在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中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资、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职教发展新路。解读“新余现象”我们感觉到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与本质特征: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观念超前

新余市是一个1983年恢复建市的地级中等市。最近20年,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致力营造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氛围,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新余现象”的加快形成,充分体现了决策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超前意识和观念。

一是坚持把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途径来抓,变就业压力为发展动力,变人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20年来,新余职教累计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20余万人;全市每年新增约3000个就业岗位也直接得益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是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培养新型农民、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通过职业教育来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自主创业的能力,促进大批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政府设立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基金,规定每征用一亩土地增收1000元用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实行政府买单、招标培训,既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职业培训难题,又充分利用了市内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仅2004年,全市就有20个乡镇组织青年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并实现90%以上定向上岗。

三是把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宣传新余、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办法。市政府始终把职业教育作为新余市的特色和品牌来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职业教育城,并通过面向全国培训、输出合格人才,通过职业学校及其在校生的主动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新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新余的职业教育如今已经形成了“两头在外”(职业学校招生生源90%以上来自市外;学生毕业90%在市外就业)的良好局面,全市职业学校3800名教职员工中的70%也来自市外。

四是坚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招商引资密切结合起来。职业教育的优先和快速发展,优化了当地劳动力的技能结构,奠定了其强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新余,职业教育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日益凸现。

(二)突出政府主导、社会办学的发展方针,着力营造职业教育良好的办学环境

新余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20年中,全市上下形成了“抓经济建设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共识,坚持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列入新余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民办职业教育作为支撑新余经济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着力营造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良好的发展环境。考察团一行亲身感受到:新余的职业教育是以民办职业教育为龙头和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学习新余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学习其民办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经验。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扶持,为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早在1988年,新余市政府就出台了《新余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细则(暂行)》;1989年,新余市就在江西省率先成立了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机构,组建了由分管副市长挂帅的“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委员会”(1998年大量压缩非常设机构,不仅没有取消该机构,还在市教育局常设了“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心”),不断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和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995年4月,新余市教委制订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职高工作方案(草),提出了改革办学体制,打破职高单一办学的旧格局,走与行业、企事业各方面力量联合办学的路子;允许校内设校,校外设点办班,可以“一校两制”——公办和民办(个人承包所设分校)。该份工作方案得到了时任副市长赖世平同志的肯定,并做了专门批示。此后,该市先后建立健全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议教制度和党政主要领导联系学校等制度,定期组织督查评估,研究解决职教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表彰民办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市主要领导每学期都要深入民办学校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分管副市长每季度都要亲临职业学校视察指导。

二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为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资金支持上,市政府把每年20%的教育附加费足额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新余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在市教育局设立了“新余市民办教育发展信用担保基金”、“新余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专户,通过担保、贴息等办法,解决民办职校融资难问题。在学校用地支持上,对民办职校所需用地,实行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到目前,全市累计在城区划拨近4000亩土地用于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在学校收益管理上,允许民办职业学校比照公办学校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对职业学校所产生收益的地方所得部分,一律实行全额返还。在人才支持上,新余市积极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及具备资格的教师到民办职校就职任教,积极鼓励和支持退休的教育系统领导到民办职校任职。在职校任教任职的机关干部和教师,在原单位仍然保留其各项待遇,工资福利、职称评定、提拔不受影响。该市甚至派出机关党务工作者和公、检、法、司机关人员进驻学校,义务从事党务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先后有200多名离退休机关干部及600多名在职或离退休教师到民办职校就职任教。

三是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实行无干扰保护措施和呵护式服务,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新余重视职业教育,重在无干扰外部保护和呵护式服务,重在逐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新余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初期,为促进民办职校快速发展,该市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亦称“先上车后买票”),放宽办学主体,放宽办学条件,放宽办学方式,只要符合基本办学要求,就允许其兴办职校,并率先在全国发放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各级、各部门对民办职业教育,普遍做到了不提意见、不说困难、不设障碍,实行全过程呵护式服务。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兴建教学楼,拟于春季开学前搬入使用,但“三通”问题没有解决。时值年关,市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放弃年假,加班加点,保证了教学大楼的如期交付使用。渝州高级职业学校在建设第三校园时,遇到许多问题,时任市长召集十多个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十分钟之内解决了全部问题。每年招生期间,全市范围内实行招生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火车站划出专门路段供各校接待新生,市教育局派出专人24小时在现场值班,维持秩序。

(三)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特色化的职教发展之路

在发展和壮大职业教育方面,新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了“资金投入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校管理企业化、教育教学特色化、就业推介市场化”的办学格局。

1、在投资主体社会化方面,新余突破了单一政府办学的格局,走出一条以合作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道路,通过不断吸收多方资本进入新余教育领域,形成“洼地效应”,建成了新余职业教育投资的“蓄水塘”,充分体现出“抓经济建设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在新余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市政府就十分注重发挥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路子,鼓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办学,鼓励市内各公办、民办学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不仅解决了职业学校发展中普通存在的资金难问题,减轻了财政负担,满足了青少年受完义务教育后继续深造的需求;而且为职业学校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实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了基础。在新余的中等职业教育中,民办教育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市共有中职教育机构53个、学生6.3万人,其中民办中职教育机构47个、学生4.7万人;2000年以来,全市民办职校就新增校园面积3000多亩。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新余全市民办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总额已达5.6亿元;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以每生人均年消费额8000元计算,仅这一项新余市一年从市外聚集资金可达4.6亿元,加上每年近2亿元的(职校)固定资产投资,有6.6亿元资金直接带动新余市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对新余市GDp的贡献率高达13%。

2、在办学形式多样化方面,新余市坚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指导方针,全市职业学校基本上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办学格局。市政府十分注重放活办学形式,创新办学模式。目前该市既有公民个人办学,又有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事业单位办学;既有国有民办,又有民办公助;既有集团办学,又有一校两制等办学形式,形成了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并举、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并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并行的多样化办学格局。市职业高中在公办职业高中内开设民办中专,实行公办学校、民办机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扭转了过去长时间招生不足、流生严重、声誉不佳、举步艰难的现象,一跃跻身于全省职高办学先进行列。分宜三中试办综合高中,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班,实行“二一分段,高三分流”,通过增加技术类课程和职业预备教育等方式,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为升入高职或直接就业打下基础。渝州、中山等职校实行“校外设校”,让学生在外地学习文化,一年后到新余学习专业技术,逐步形成了集团化办学的格局。

3、在学校管理企业化方面,新余市政府注重引导学校引入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的理念,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合作办学,注重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民办职校建立董事会,形成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全市的民办职业学校,在财务上实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人事上全面推行聘用制,在工资报酬上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做到高职低聘与低职高聘并行,建立健全“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的灵活管理体制。部分职校还推行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4、在教育教学特色化改革方面,坚持“贴市场、特色办学、质量立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已经成为新余职业教育真确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突出职教职业性的过程中,他们真正做到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新育人才”和“办学形式多样性,专业设置职业性,培养目标应用性,教学方法实践性”。渝州高级职业学校自创办之初,就坚持以电子工程专业为龙头,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从1998年至2003年连续六年夺得全省学生电子电脑大赛团体总分第一;赣西职校依托华丽服装厂,以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为龙头,形成了“厂校结合,产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以计算机专业为龙头,形成了以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技术为特色的学校。全市各职校都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专业。

5、在推介就业方面,新余的职业教育坚持“订单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根据职业岗位订单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学校负责全部推荐就业,实现了技能培训与高位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可以说是全国职业学校的普遍做法,然而,政府出面并亲自参与这项工作,恐怕就是新余市特有的做法。1992年,新余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教育局、市科协等部门负责人随同职校赴深圳考察毕业生就业情况;1997年该市教委主任同职校一道赴深圳特区跟踪调查已就业毕业生情况。正是这种上上下下都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观念和做法,造就出新余“所有职校都与沿海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与订单就业的校企合作关系,与企业签订长期用人合同,开通校企直通车”的喜人局面;同时还密切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实践与企业需求的关系。新余职校的实训教材全部参照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设置,根据企业要求量身施教,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上岗;部分职校专业课程由用人单位派专业人员教授,真正做到了“招得进、教得好、送得出”。深圳富士康公司10万员工中有6000多名来自新余职校;步步高集团5000名员工中有1000多名毕业于新余职校;中国百强企业之一的东莞金宝集团18名中层管理人员中有12名毕业于渝州职校。深圳的康佳、赛格、华强、锡威、中航等大型合资企业,都把新余职校列为人才培养储备基地。目前,该市职校毕业生一次性推介就业率已达98%以上。

二、“新余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

根据全省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省教育厅今年分配给咸宁中等职业学校15500人的招生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参观、学习了新余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后,考察团结合咸宁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以下观点,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根据周济部长的话讲,中等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而当前我市的职业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比较差,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还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尽快改变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

从“新余现象”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职业教育对城市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在咸宁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到“办好一所学校,繁荣一条街道”的现象。咸宁市城区目前大中专学校在校生约4万多人,按生均年消费8000元计算,源自大中专学生教育消费每年就可以聚集资金3.2亿元;如果今年咸宁职业学校实现15500人的总体招生规模,仅职校新生给咸宁带来的资金聚集就会超过1.24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进入咸宁,对我市城域经济的发展、对拉动咸宁的消费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强力作用。由此可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建设,而且周期短、见效快。

各级党委、政府对咸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站得高、看得远,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上下形成“抓经济建设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共识,克服重普轻职的倾向,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咸宁“科教兴市、兴工强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与咸宁普及和优化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科技兴农等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宣传“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决定财富”的观念和成功典型,引导社会各界、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公众认识、重视、认同、接受职业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科学、理智地规划职业未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创新思维,长远规划,合理构建咸宁职业教育体系,把咸宁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咸宁比邻九省通瞿的武汉市,交通便捷,地域环境优势明显;另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2005~2007年三年间,全市初中毕业生每年都将保持在55000~60000人之间。2004年,我市普高、中职招生人数分别为17497人和12068人,普、职招生协调比为59∶41。要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按83%计算),每年普、职招生规模必须保持在45650~49800人以上,按“到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中职年招生规模最少应达到22850人以上。而我市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已基本饱和,新建高中或扩大普通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太现实。因此,咸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着强大压力,必须创新思维,长远规划,果断决策,按照“四统筹、四侧重”(统筹普教与职教,侧重职教;统筹城、乡职教,侧重农村职教;统筹高职与中职,侧重中职;统筹公办与民办职教,侧重民办职教)思路,大力发展是中等职业教育。

1、整合职教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我市目前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管理体制上既有部门办学,又有政府直属,条块众多,各自为政,不便统一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出现重复建设,产生资源浪费,经常发生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我们建议象黄石市一样,根据温泉、咸安城区一体化发展需要,进一步统筹全市职教资源,对中职学校采取合、并、改等形式进行重组,抓住全省“325工程”(省教育厅决定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市州中职学校中,重点建设20所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以上的中职学校,教育部和教育厅将给予大力扶持)的机遇,力争建成1~2所符合“325工程”要求的中职学校。同时,结合这次资源重组,在市直全力打造3—4所办学规模较大、办学实力较强、办学特色鲜明的中职学校,并将所有中职学校统一归口管理。具体方案如下: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以工商、财经类专业为主要特色。将交通学校并入咸宁高级技工学校(咸宁市工业学校)以办好数控专业、模具设计、机械制造为主要特色的职业学校。将咸安职教中心和咸宁市商贸学校并入市生物机电工程学校,办好农类专业和机电类专业特色的中职学校。咸宁市卫生学校,办好以卫生类专业为主的特色学校。将市艺术学校和体育学校合并成一所具有体育艺术特色的中职学校。其他各县市全力办好一所职教中心。同时,调整中职学校中综合高中规模结构,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实现把我市职业教育做强做大的目标。

2、创新办学模式和投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采用联合、连锁、集团化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转制、股份制和企业办学、企校联办,甚至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形式、多样化办学模式;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和保护民间资本投资职业教育,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职业教育投资机制。咸宁应该借鉴新余经验,大力引进和扶持民办职业教育,通过兴办民办职业教育,引进职教精英,培育职教龙头,培植竞争环境,创新竞争机制,并以此为起点,刺激和带动现有职业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我市已有几所中职学校通过改制、引进合作办学等方式进行探索性改革。咸宁电子科技学校主动与赤壁机电信息技术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引入“订单”培养办学模式;咸宁生物机电工程学校与湖北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3+2”直通式教学合作;咸宁市艺术学校与武汉市旅游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办旅游、空乘等热门专业;咸宁市商贸学校引进新加坡籍华人投资办学,开展涉外输出培训;赤壁市教育局对职教中心实行国有民办改制,引进浙江职教专家和资金办学;通城、嘉鱼、通山等县职教中心也在与本县劳动培训学校、乡镇成校和农村中学进行广泛合作,积极开展初中学生中途分流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与中职教育的对接工作。

3、建立扶持机制,创新职教环境。对《职教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进行政策性研究,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应该做到“扶优扶强”,提高职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例如可以设立职教融资信用保证基金、职业教育贷款贴息专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经费专户、政府投资建设职业学校公用实习、实训基地等),实现多种举措并举,多渠道共存,逐年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夯实职教发展基础。在职业学校融资、建校征地、招生政策、职校学生助学贷款、民办职校师生户籍管理、人事管理政策、教师职称评聘和毕业生安置服务、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政府要不断加大统筹和协调力度,出实招、出硬招、出新招,积极营造出咸宁优良的职教发展环境。

新余市教育城域网 篇2

1. 教育城域网的基本内涵

教育城域网以网络技术作为依托, 以多种信息设备作为支持, 以教育资源及软件作为基础, 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远程教育及在线管理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为目标, 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为实现各所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为本区域教育提供具有全方位应用功能的信息化环境解决方案。教育城域网一般都通过建立市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形成各学科资源库, 把软硬件资源集中于信息中心开展有效而相对集中的服务, 并适时增加服务的内容, 让各类应用服务与网络运行的任务朝网络信息中心迁移, 从而缓解各类学校资源建设与网络维护之压力, 以实现全市范围内教育行政管理及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并实现市、县教育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通过对各所学校的优秀资源进行整合, 从而形成教学资源之优化分布与配置, 实现教育与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进而实现全市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共享, 加强和国家、省级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相互衔接, 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起符合本校特色的信息资源库。

2. 教育城域网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是能解决校际联网与资源共享的问题。当前, 各中小学校的校园网没有联网, 使校园网的效益难以得到全面应用, 资源存在巨大浪费。各校园网彼此孤立, 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 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 更谈不上实现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资源共享与交流, 从而严重影响到教育效益之发挥。二是能解决本地区范围内各中小学校出现的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教育城域网建成之后, 只需由市电教馆统一购置一套完整的资源素材库, 以此来建设本地区的教育城域网资源中心, 就能达到各所学校的资源共享与实时调用。这样, 就将很好地降低资源的浪费, 优化网络资源的配置, 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能解决应试教育存在弊端的问题。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出如今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与素质型人才。通过教育城域网之建设, 有利于彻底地消除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诸多弊端, 从而真正实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四是能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平等与不平衡的问题。如今, 山区与城市、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 还存在中小学校受教育不平等与不平衡的问题。通过教育城域网建设, 将使贫困地区学校都能共享城市与发达地区的优质师资、教育资源, 以消除教育不平等与不平衡的问题。

3. 教育城域网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3.1 教育行政办公系统

教育局的行政管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教育局内部管理, 主要有内部公文的收发、归档与管理、活动安排、会议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档案、公共财产管理和公文报表等;其二是教育局对于下属学校的行政管理, 主要有教师与学生档案统计、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升学情况统计等查询、评比内容。

3.2 教育信息发布系统

这一系统能够帮助各级教育局轻松地构建起功能相当强大的网站, 以实现网站所具有的自动生成、发布与信息动态更新维护等功能, 系统可以提供多种主页模板, 预设了教科研天地、教育资源交流、教师园地、学生园地、教育机构、滚动新闻、名师名校、教育法规、招考信息等常用主页, 并有相当强的扩展功能。在主页生成之后, 各个频道的内容可以实现动态更新, 以方便学校与教育部门在网上发布相关信息。

3.3 教育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

教育资源库应当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将基础教育学科的教学应用资源作为中心, 涵盖了中小学校各个学科领域的全部教育资源, 主要有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应用软件库及通用素材库等各个部分, 可以适应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管理工作者备课及课堂教学、学科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学科教学活动之需。

3.4 城域网教学管理系统

城域网的教学部分主要包括了在线电子备课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及中心试题库等各项内容。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各所学校日程教学之监控与管理。各所学校可运用电子邮件或者网络直接上报本校信息、教务信息、学生信息及教师信息等, 从而真正地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3.5 远程教育系统

在城域宽带网的基础上建立的远程教育系统和原来的网校不仅有相似之处, 而且又有许多不同。他们所起到的作用均为运用网络开展信息化教育。但是, 因为宽带网的性能极为优越, 还可传送视频与多媒体信息, 这就为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手段。远程教育系统能够让各类学习者在相同的平台上实现零距离的学习。其功能主要通过教学、交流、答疑、考试、教研及娱乐等多种不同功能平台得以实现。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 教育城域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既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以长远的眼光, 从大局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布署, 从而做到稳步推进, 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崔明炎.教育城域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8) .

新余市教育城域网 篇3

狠抓教育,做到警钟长鸣。新余市教育局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及时传达全国、全省有关私自推销教辅资料问题的通报等。通过学习,增强了广大教师自觉抵制私自推销教辅资料歪风的坚定性。

抓制度建设,强刚性约束。为有效遏制教师个人向学生推销教辅问题,市教育局出台了《新余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暂行处理办法》,明确规定“擅自向学生或家长推销教辅资料和学生用品的,予以记大过处分”。今年1月,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春节寒假期间廉洁自律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十五个严禁”,其中“第十四个严禁”就是“严禁向学生或家长推销教辅资料和学习用品”。这些制度规定的出台,为遏制教辅资料散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城域网安全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XX教育城域网络系统的安全,促进全市网络系统的应用和发展,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教育部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所称的XX教育城域网,是指由XX市教育局主办,XX市教育技术中心承办,由XX市教育局机关、XX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各区、县(市)教育局及所属各级学校各接入点联接构成的网络;教育城域网网络系统,是指由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服务器及配套的网络线缆设施、各信息终端所构成的,为教育城域网络应用目标及规则服务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系统。凡XX教育城域网上的所有用户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管理制度所称的信息中心,是指XX市教育网络信息中心。本管理制度所称的子网站,是指XX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各区、县(市)教育局及所属各级学校所开设的网站。

第二章 网络安全保护

第四条 XX教育城域网所有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连网计算机从事危害本城域网及子网站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的活动。不得在网络上制作、发布、传播下列有害内容:

(一)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二)违反国家民族、宗教与教育政策的;

(三)煽动暴力,宣扬封建迷信、邪教、黄色淫秽,违反社会公德,以及赌博、诈骗和教唆犯罪的;

(四)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暴露个人隐私和攻击他人与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五)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鼓励聚众滋事的;

(六)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七)计算机病毒;

(八)法律和法规禁止的其他有害信息。

如发现上述有害信息内容,应及时向本城域网或各子网站信息中心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其扩散。

第五条 在网站上发现大量有害信息,以及遭到黑客攻击后,必须在12小时内向信息中心及公安机关报告,并协助查处。在保留有关上网信息和日志记录的前题下,及时删除有关信息。问题严重、情况紧急时,应关闭交换机或相关服务器。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域网及其连网的计算机上收阅下载传递有政治问题和淫秽色情内容的信息。

第七条 严禁在网络上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对于来历不明的可能引发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应使用公安部门推荐的杀毒软件检查、杀毒。

第八条 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监控、封堵、清除网上有害信息。为有效地防范网上非法活动、各子网站要加强出口管理和用户管理。重要网络设备必须保持日志记录,时间不少于60天。

第九条 上网信息管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对外发布信息,必须经市局机关或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才可发布(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考《XX教育城域网信息审核报送、审核与管理办法》)。

第十条 各子网站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机房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保证现有各种网络设备良好运行,充分发挥效率,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服务、为社会服务。

第三章 系统安全保护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信息中心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改变网络设备的设置。

第十二条 城域网络范围内从事施工、建设,不得危害网络系统的安全。

第十三条 子网站上的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必须事先向信息中心报告,并提请公安部门备案后,方可联网。

第十四条 城域网络主干服务系统发生案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各子网站发生的案件就及时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案,并报告信息中心。

第十五条 城域网及各子网站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要实施保密措施。信息资源保密等级可分为:(1)可向Internet公开的;(2)可向本城域网公开的;(3)可向有关单位或个人公开的;(4)可向本单位公开的;(5)仅限于个人使用的。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下列危害教育城域网及本地局域网安全的活动:

(一)未经允许,非法访问教育城域网上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及其它相关设备;

(二)未经允许,对教育城域网上所具有的功能、程序、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和增加;

(三)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与破坏性程序;

(四)其他危害教育城域网络安全的行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违反本管理制度,由信息中心向市教育局报告,提请市教育局乃至公安部门视情节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处以警告或停机整顿。触犯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造成危害城域网及子网站网络安全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章 附 则

新余市教育城域网 篇5

一、导航栏目

教育概况:发布教育概况、领导致词、部门机构、教育信息等内容 数字校园:通过在本站的数字校园设置,在本版综合列出所有学校网上数字校区,本数字校园分中学部、小学部、幼儿园

教研信息:发布教研概况、教研动态、教研活动、教研论文等信息 办事指南:发布办事信息、办事机构、事项处理等信息,可以在办事论坛发表自己相关的见解或办事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招生专栏:可发布招生信息与考试信息

政策法规:发布国家法规、地方法规、政策文件、重要文献等内容 资源中心:可发布图片、视频、动画、课件等内容,提供下载,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论坛:老师、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校内网络或互联网络进行在线交流,管理员可以删除信息或增开社区,删除社区等

二、首页内容

用户登陆:根据从这里登陆的不同的用户来决定该用户在本站所有的权力 网上办公:含信息发布、信息中心、公文流转、设备报修等内容,需登陆后才能进入

数字校园:列出在本站上最新注册数字校园的6所学校,通过简单的数字校园管理设置,就可以轻松发布属于自己学校的网页,本数字校园有12种色调的网页模版可提供选择。

公共信息:可以在这里查询航班、火车时刻表、邮编区号、电话号码、大众服务等信息

新闻公告:可发布包含图片新闻、时事新闻、教育新闻、重要公告等内容、放在首页显眼位置,管理员可以进行新增,编辑、或删除

精品赏析:发布学生优秀的作文、教师教案、学科的课件等以供大家参考与欣赏。

通知:在主页面滚动显示最新通知,管理员或操作员可以发布、修改、删除通知。

信息中心:从这里可进入校园管理中心、系统设置中心、网络教育中心,视频点播中心等页面,进行本站管理或实验资源的共享

教育频道:可以在这里发布教育类的新闻公告等信息 调查:可进行一些网站的调查

三、公共信息:

1.发布新闻:添加新闻,可发布包含图片新闻、时事新闻、教育新闻等所有新闻内容

2.发布公告:添加公告 3.发布通知:添加通知

4.日历管理:对日历、月历、周历、工作计划、周计划等内容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操作

5.新闻管理: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新闻操作 6.公告管理: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公告操作 7.通知管理: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通知操作

8.月历管理:对月历、周历、日历、工作计划、周计划等内容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操作

9.发布专题:发布专题文章

10.教学园地:发布老师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心得、家长家庭教育、学科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都可以在此发表,提供给大家参考,系统管理员可进行新增、修改、删除。

11.上传文件:上传政策法规、上交文档、教育文件、填写表格、通知通告(可定制)等类型文件

12.留言簿管理:可查看留言簿里的留言者的IP,以及对留言进行删除操作 13.专题管理: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专题文章操作 14.精品赏析:发布精品赏析文章 15.文件管理:上级文件、要填的表格、法规政策文件、工具软件、应用程序、优秀课件等,都可在此上传下载

16.聊天室管理:可查看或删除聊天室所有注册用户的状态,查看或删除当然聊在线用户情况

17.设备报修:添加设备报修信息

18.设备报修管理: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设备报修操作

四、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实现完全自定义生成下属各个学校的动态网站。每个学校能够选择不同的样式输入学校的栏目及信息内容,从而生成校园网站而不需要专业的网站开发人员,并能动态发布校内的新闻、公告、通知、教学园地、精品赏析等以及部门工作内容。

五、网上办公

实现了网上的收发文以及文件的公文流转。发文时用户可以自定义工作流,如文件流程经拟稿、审核、会签、签发、文书后进行发文,用户可查看收到的公文和办理处于流转状态的公文。系统能够跟踪文件的流转状态,实现办理和催办等,还有公文的存档、借阅、销毁等。

六、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中心:教育单位信息的综合管理平台,其管理模块有: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房产与设施管理、体育卫生信息、科研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可对各相应的内容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统计等功能操作

『学校管理』:管理学校基本信息、年级信息、班级信息、科室信息、达标信息、信息化建设信息、教学计划信息、招生数信息等。可添加、修改、删除学校(需要有相应的权限),可查询所要预览的学校(需要有相应的权限)。综合报表中可以根据查询条件生成相应的图表、报表。自定义报表中可以自定义设置图表和报表的生成条件,得到所需的图表、报表。

『学生管理』: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学生简历、学生来源、学籍异动、结束学业、毕业信息、奖励信息、处分信息、入学考试信息、注册信息、在校考试信息、军训信息、学生家庭基本信息、学生家庭成员信息、外地学生在本地联系人信息等。可添加、修改、删除学生及其相关信息(需要有相应的权限),可查询所要预览的学生及其相关信息(需要有相应的权限)。成绩管理中可以进行整个班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在校成绩、期末成绩的录入和该学期的考试成绩的汇总查看。综合报表中可以根据查询条件生成相应的图表、报表。自定义报表中可以自定义设置图表和报表的生成条件,得到所需的图表、报表。

『教师管理』:管理教职工基本信息、学历学位信息、行政、党派职务信息、岗位证书信息、专业技术职务信息、工人技术等级及职务信息、政治面貌信息、组织考察(考核)信息、语言能力信息、管理工作信息、教学工作量信息、任课信息、工资变动情况、工资结构情况、保险福利情况、住房公积金情况、国内专家情况、来华定居工作专家学者情况、社会兼职职务信息、学术团体兼职信息、奖励信息、惩处信息、简历信息、来源信息、离校信息、校内异动信息、国内进修学习信息、出国学习工作信息、教师业务考评信息、干部工作考核信息、工人考技考工信息、住房信息、离退休信息、工作返聘信息、配偶情况家庭其他成员情况等。可添加、修改、删除教师及其相关信息(需要有相应的权限),可查询所要预览的教师及其相关信息(需要有相应的权限)。综合报表中可以根据查询条件生成相应的图表、报表。自定义报表中可以自定义设置图表和报表的生成条件,得到所需的图表、报表。

『体育卫生信息』:管理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各项体育卫生信息。主要包括:学生体育运动信息、学生医疗保健信息、教职工卫生医疗保健信息等的添加、修改、删除(需要有相应的权限)综合报表中可以根据查询条件生成相应的图表、报表。自定义报表中可以自定义设置图表和报表的生成条件,得到所需的图表、报表。

『房产与设施管理』:管理学校用地和建筑物信息。主要包括:的用地信息、建筑物信息、房间情况、修缮情况、设施信息等的添加、修改、删除(需要有相应的权限)综合报表中可以根据查询条件生成相应的图表、报表。自定义报表中可以自定义设置图表和报表的生成条件,得到所需的图表、报表。

『科研信息』:管理学校的各项科研信息,主要包括: 科技项目、科技著作、科技论文、学术会议、鉴定成果、专利成果、技术转让、获奖成果、学术交流派出人员、学术交流接受人员等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需要有相应的权限)综合报表中可以根据查询条件生成相应的图表、报表。自定义报表中可以自定义设置图表和报表的生成条件,得到所需的图表、报表。

『实验室设备管理』:管理学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信息、实验信息、仪器设备信息等的添加、修改、删除(需要有相应的权限)综合报表中可以根据查询条件生成相应的图表、报表。自定义报表中可以自定义设置图表和报表的生成条件,得到所需的图表、报表。

七、个人信息:

1.个人信息:显示、修改当前登陆用户信息 2.修改密码:修改当前使用用户的密码 3.发布信息:向其他的用户发送信息 4.信息中心:可以按日期管理个人信息

八、系统管理:

1.用户管理:查看所有的注册用户状态,并对所有的用户的权限进行修改 2.用户组管理:可添加、修改、删除用户组信息

新余市教育城域网 篇6

为保障姜堰区教育城域网安全、高效、稳定、快速运行,促进教育城域网的健康发展与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使用姜堰区教育城域网的所有用户(含单位和个人, 下同)必须遵守本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2.本制度是姜堰区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和应用的约束文本,姜堰区教育城域网的所有接入单位和用户必须严格遵守,接入的同时本制度将自动生效。

3.区教育局信息应用部具体负责我区教育城域网的规划、建设、开发、管理和维护工作,制定并监督执行教育城域网及校园网的有关规章制度。

4.我区教育系统所有互联网接入单位均需统一接入姜堰区教育城域网,并按要求配备统一的办公、资源管理平台,保证信息的无缝链接和资源共享。各接入单位网络由各单位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各单位都应成立网络管理小组。

5.教育城域网内所用设备必须符合姜堰区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相关技术要求。

6.与城域网相连的计算机房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在电源防护、防盗、防火、防水、防尘、防雷、防静电等方面,采取规范的技术保护措施。

7.城域网、校园网管理软件须经区教育局统一审核购买。

8.开设聊天室、论坛和留言板、新闻发布等交互栏目,以及单位网站建设实行审批制度,凡申报开设单位网站,必须向区教育局信息应用部提出书面申请,报区公安局备案,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办。已开办的单位网站,如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及时补办申请手续。所有学校网站建设实行年审制度。

9.各单位的软件教育资源(包括各种素材库、VCD、录音带等),要进行系统的收编和分类编排存档。

10.凡接入教育城域网的用户都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

11.各接入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作为本单位网络安全责任人,领导网管员(网管中心)做好本单位的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

12.区教育局信息应用部对各接入单位网络中心采取各种技术保证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如设置路由或代理服务器、安装网络安全防火墙和网络杀毒软件等)。所有接入教育城域网的计算机必须安装安全防火墙和下载网络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

13.教育城域网的所有用户必须对提供的信息负责,网络上信息、资源、软件等的使用应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于运行无合法版权的软件而引起的版权纠纷由使用部门(个人)自行承担责任。

14.用户在使用教育城域网时,不得利用计算机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社会治安的不良信息,不得向他人发放恶意的、挑衅性的文件,不得随意发放商业广告和垃圾邮件。

15.在教育城域网上不允许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包括: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放任本单位计算机的病毒和木马,利用网络散布计算机病毒、将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接入网络。

16.学校各入网部门必需接受网络管理员监控管理。整个校园网要统一出口、统一用户管理和IP分配。建立帐号登记管理制度,用户帐号只能专人专用。各单位机房学生上网要由专任教师辅导和检查,对于从机房IP地址进行的一切网络活动,辅导教师负主要责任。

17.建立有害信息处理和计算机违法案件报告制度。发现有害信息,应当在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后,及时予以删除,并在24小时内向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发生重大计算机安全事故应立即向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18.区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的日常运行及维护由区教育局电教中心负责。教育城域网主干网的日常运行及维护由有关运营商负责。各单位接入网的日常运行及维护由接入单位网管员具体负责。

19.已接入教育城域网的学校,应尽快将校内所有计算机联通,实现中心电教室(机房)、教师办公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及普通教室等电脑的互联,构成校园网(城域网子网),满足师生教学需要,不断扩大教育城域网的应用范围和效益。

20.各接入单位要管理好本单位的联网端口和IP地址,合理分配管理好校内计算机IP,谨防他人冒用。

21、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区教育局信息应用部和接入单位网络中心要特别注意监视主干网及校园网的运行情况,并作好运行维护日志,一旦发现故障,应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并尽快解决问题。

22.教育城域网的所有接入单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与其他网络(含其他城域网运营商经营的互联网)建立专线连接。

23、学校的宽带网络,原则上只供学校的师生进行教学、科研及健康的休闲娱乐和现代远程教育使用,用户不得利用网络从事正常教学和生活范围之外的活动,不得有未经授权的经营性接入服务,未经允许不得将网络线路和设备转租别的单位或个人。

24.姜堰区教育网在Internet上发布信息的管理工作由区教育局局长办公室和信息应用部负责。

25.建立信息发布、审核和登记制度。区教育局机关科室和学校在“姜堰区教育网”平台及学校网站(主页)发布的内容必须经单位领导审核。

26.发布员和审核员要遵从信息发布与审核流程,遵守信息保密与安全管理制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已发布信息的原始资料应及时分类存档,做到有案可查。

27.接入教育城域网的计算机必须与本部门的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物理隔离。涉密信息不得在上网设备上操作或存储。

28.涉密计算机实行单机运行,要求设有开机启动密码、系统帐号、屏幕保护、资源共享保护等严格的保护措施,涉密系统只能安装涉密操作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

29.涉密计算机必须由专人操作管理,必要时只与专网相连且在工作完成后立即脱离网络。涉密系统要定期保存日志记录,记录用户每次操作的信息,日志记录保留三个月以上。

30.载有涉密内容的载体(包括软盘、硬盘、光盘)不能带离保密地点,移动办公设备上不能有涉密内容,严禁涉密内容在与Internet相连的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

31.涉密内容的销毁必须有效且不可恢复,必要时应由教育局信息应用部技术人员协助处理。

教育城域网系统建设规划与实例 篇7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共享、VOD视频点播、多媒体资料、网络监控等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只有在高带宽网络上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和应用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此搭建一个高速、高效、安全、稳定的教育城域网,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基础平台是岚山区教育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工程。

1 城域网络总体规划

通常所说的城域网(MAN),一般分布在一个城区,使用广域网技术,可以看成是一个较小的广域网,教育城域网是城域网的一个类别,是教育行业的城域专网,它为教育组织拥有和使用,提供学校、教育单位等局域网的互连途径,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区域教育整体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它以网络互联运行为技术支持,以教育软件和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建构现代教育和管理模式为目的,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以太网络的流行和快速发展,城域网逐步采用了基于IEEE802.3z标准的千兆光纤以太网技术,岚山区教育城域网建成纯千兆全交换式局域网,总体规划如下:

2 设计要求

建设一个以物理光纤连接的教育城域专网。建成从岚山区教育局信息中心上连到日照市教育局信息中心,下连到岚山区第一中学、日照市第三中学等2处区直高中学校,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等8处镇街道教育信息中心,到各镇街道教育信息中心再下连到本地其它初中学校、中心小学和学区完全小学,由岚山区教育局信息中心采用1000M带宽接入互联网,城域网内部所有接入学校均由教育局信息中心统一出口接入互联网的物理光纤专用教育城域网。

3 设计原则

3.1 可靠性原则

由于多媒体应用、远程教育应用、网络监控应用、视频会议应用、网络电话应用等各种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教育系统对网络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从一定程度上讲,网络可靠性的高低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岚山区教育城域网设计必须首先考虑主要传输介质的可靠性、所有教育资源应用的可用性、网络设备的高性能和容错,为此建设以物理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的教育专用城域网,由光链路直接到达各接入点,中间不采用光电设备转换和其它设备,避免中间设备造成瓶颈。

3.2 扩充性原则

岚山区教育城域网在应用过程中,应具备很强的扩充性,可以随时允许新建学校或教学点接入到教育城域网中。为此,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个网络采取树形拓扑结构,满足日后扩充性需求。

3.3 安全性原则

岚山区教育城域网是岚山教育专用网,其中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管理数据存在,必须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不受外来入侵者的侵入,实现数据安全保密。

3.4 高效性原则

岚山区教育城域网主要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而教学中的大量信息是多媒体信息,对网络带宽的要求非常高,必须建设带宽充足的网络,以满足远程教育教学。

3.5 标准化原则

网络系统应能支持多协议,多厂商(包括国产设备),具有开放的平台性能,支持各种通讯协议,各种数据库和客户应用,为此采用标准化网络协议,满足上述要求。

4 网络结构设计

整个网络采用层次结构,从功能上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核心层处于城域网的中心,负责进行数据包的高速交换、转发,实现与CHINANET/CERNET的互联,是整个城域网的核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岚山区教育城域网核心层包括由岚山区教育信息中心上连到市教育信息中心和到中国联通日照市分公司网络中心机房的出口链路共2条上行链路,下连到岚山区一中、日照三中等2处区直高中学校,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等8处乡镇街道教育信息中心等10条下行链路组成。核心层交换机采用Cisco 6509骨干交换机,其背板带宽和扩展性完全满足岚山区教育城域网未来10年的发展需要。岚山区教育局内部所辖所有学校均由教育局信息中心统一出口接入互联网。为保证网络带宽,做到高速、高效、安全、稳定,全部采用物理裸光纤连接,光电转换设备采用1000M SEF 1310nm单模光纤模块。

5 核心层光纤模块配备方案

核心层网络设备配备方案

汇聚层采用CISCO3560G交换机,实现丰富接口和接入层之间的互访控制,各乡镇街道教育信息中心设在各镇街道中心初中,是网络汇聚层的组成,由镇街道教育信息中心下连到其它初中学校、中心小学和学区完全小学的光纤,全部由镇街道教育信息中心接出,所有链路均采用物理光纤连接,即由光链路到达各接入点。为保证网络带宽,所有链路全部采用物理裸光纤连接,光电转换设备采用1000M SEF 1310nm单模光纤模块。

根据实际的传输距离,具体使用模块如下:

汇聚层网络设备配备

接入层采用CISCO 2960型交换机,实现用户接入。学校接入层是指各中小学校园网内的计算机接入岚山区教育城域网,即各中小学校园建设。各中小学校园网主要采用六类或超五类双绞线作为主要传输介质,建设骨干为1000M带宽,1000M(或100M)接入到桌面。

接入层网络设备配备

6 网络安全

6.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火、防盗和防雷措施,防止断电,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按照相关标准建设中心机房和分中心机房,做好接地和避雷;突然断电是对网络和服务器的最大打击,极容易造成网络服务瘫痪,甚至设备损坏,因此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UPS。由于中心机房的设备非常重要,我们采用易事特在线式的并联UPS提供电源保护,并支持8小时以上的后备时间,分中心采用易事特后备式UPS电源。另外,机房要配备专兼职人员管理,做好出入登记。

6.2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主要考虑网络访问控制、病毒防范、数据库资源的备份、容错和恢复等。防火墙是隔离内外网的屏障,网络访问控制的主要设备,作为出口设备的防火墙首先自己应当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一旦防火墙安全性方面出现问题,整个网内的主机可能都要受到影响,出现上网很慢或无法上网的现象,再者,防火墙应当具有强大的抗拒绝服务攻击能力。在网络攻击中,拒绝服务攻击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段。岚山区教育城域网采用CISCO ASA5520防火墙,兼有防病毒网关功能,采用Trend Micro厂商病毒库过滤通过防火墙的内容,大大降低了通过互联网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风险。

服务器群承载各种数据资源,每项专用服务都采用双机热备份设计,通过心跳机制实时同步,保证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自动切换至另一台,保证应用服务不中断。单台服务器采用RAID 1磁盘冗余阵列。

在内网病毒防范方面,全网客户端采用瑞星教育版网络防病毒软件,集中式杀毒,集中查找系统漏洞,并统一更新补丁,统一病毒库升级。

7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共同组成,在目前网络管理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行政管理明显出现了滞后的问题,导致网络运行故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来自于网络管理技术上的漏洞,而是来自于行政管理上的疏忽或错误。

岚山区教育城域网管理架构由区教育局电教中心主管,各高中和乡镇街道信息中心分管的格局,各个接入学校配备专兼职信息管理员组成。

技术管理目前采用交换机和防火墙的CLI、Http和Cisco 专用网络助理软件实现,主要采用的技术有虚拟局域网(VLAN)、访问列表(Access-list)、远程用户拨号认证(Radius)、DHCP SNOOPING协议、地址映射(NAT)等。

8 项目总结

岚山区教育城域网第一期完工后,其覆盖的八十多所中小学充分享受到了先进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优势。目前,教师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备课、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接受老师的辅导;而且学校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管理、业务管理;家长可以上网了解学校的情况、学生在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学校之间可以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岚山区教育城域网的建成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随着各种教学管理软件的运行,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较好的满足了岚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城域网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限于预算资金,没有采用双核心设计、负载均衡技术、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二级部署等先进技术设备和备份线路设计。项目二期将在一期工程大的框架基础上,采取更加高效,先进的技术方案设计,相信在未来几年的岚山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潮中,岚山区教育城域网一定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http://www.cisco.com/web/CN/index.html

[2]刘晓辉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08

新余市教育城域网 篇8

河源教育城域网采用了TCL教育互联新三网合一的VCM城域网建设模式,采用哑铃型结构进行建设,并根据河源市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具有河源特色的教育城域网。随着河源教育城域网的开通,TCL教育互联的城域网建设模式实现批量“生产”。

建设教育城域网 河源选择VCM模式

河源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840所,在校生659063人。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如何实现教育的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相协调,不断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这是摆在河源教育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在“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个战略思想指引下,河源教育局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实行全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和统一培训,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构建教育信息资源系统,加大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培训,以信息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但是,如何选择有效的建设模式,成为河源教育城域网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VCM模式是TCL教育互联经过在广东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针对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大量的投入完成了基础平台和基础架构之后逐步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城域网建设模式。最终,河源市教育城域网选择了TCL教育互联的VCM模式。

VCM模式帮助河源解决重硬轻软的传统难题

长期以来,“重硬轻软”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在建设中采用了TCL教育互联的VCM模式,河源教育城域网的建设解决了这个难题。

以前,教育城域网建设中一般采用“橄榄型”结构,即在市、县、区和学校多层建立信息中心;网络通路及中间环节过于庞大,管理复杂,人员编制数量加大,建设、使用和维护成本极高。

在VCM架构下,省(市)信息中心与学校信息点可以由电信承担,省(市)信息中心集中建立管理、教学和公共服务功能。同时,学校注重教学功能场室和教学教务应用的建立,学校通过网络通路直接访问省(市)信息中心(可以将这个信息中心称之为局端),减少中间环节,虚拟弱化县区学校等信息中心的建设,减少硬件投资,方便安全管理,直接应用升级,只需在省(市)信息中心设有管理员。这样的“哑铃型”系统架构成为河源市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理想选择:通过建立信息中心,集中构建服务器、网络和安全等设备,以“IDC+ASP”为架构,集中提供教学资源、办公管理和信息发布等服务;学校按标准建设各功能场室,重点突出信息化的教学应用;网络是连接学校和信息中心的重要桥梁和通路。

VCM模式帮助河源解决信息孤岛难题

广东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走在全国的前列,多数学校都建立起独立的校园网,因此,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也愈显突出。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各个地区都开始调整建设模式,将分散在各个学校和下属教育机构的应用服务集中在市信息中心,施行集中管理。这和TCL教育互联提出的VCM模式不谋而合。

VCM的核心是IDC+ASP,是TCL教育互联和众多专家在分析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建设情况创新VCM应用架构,在数据中心,即IDC,通过服务器的群组技术支撑地区的应用服务,建立一个功能强大、方便易用、安全可靠和便于管理的网络环境和应用系统平台,在局端(省<市>信息中心)提供“教与学”、“管与用”两方面的应用服务,即教育ASP。

“管与用”的功能模块包括教务教学管理、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三部分,实现对学校的学籍、教研等管理,并提供门户和邮件系统等公共服务,逐渐建立起地区教育电子政务。

“教与学”的功能模块注重体现教学、教研和培训等应用,以主题资源建设管理平台为基础,将信息中心建设成教研中心、培训中心,实现全方位“教与学”的应用。

“哑铃型”系统架构开创了“新三网合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模式。以计算机网为基础,突出教学网和管理网,真正有效地发挥“教与学”、“管与用”的效能。

所谓计算机网,就是计算机网络,将过往分离建设的各级信息中心、城域网和校园网等作为“教与学”、“管与用”的“路”和“桥”,成为连接学校和信息中心的桥梁和通路。

所谓教学网,是由面向教师的网络教学中心和面向学生的网络学习中心构成,以主题资源建设管理平台为基础,为教师备课、授课、教研及交流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探究的网络平台。

教学网满足了“教与学”的各项需求,尤其是新课标下的主题资源的应用:通过数据流上传授课资源和获取资源进行授课。教学网所产生的数据流量较大,通过部署镜像服务器来减少网络负担过重的问题。

所谓管理网,是由教育电子政务、教学教务管理及公共服务三部分构成,通过信息流为区域教育系统提供互通互联的行政、教务管理的平台,是为区域信息化提供公共管理和应用的平台。

管理网所产生的信息流量较少,校园终端可以采用直通模式直接访问数据中心,进行教务教学管理。

互动课堂、主题资源成为两大建设亮点

在河源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中,“互动课堂”和“主题资源”再次成为建设中的亮点。

在欧美国家,以互动白板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在多年的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极大地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基于此,TCL教育互联引进先进的“互动”教学理念,打造出全新的“VCM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VCM互动课堂”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专家预言这种互动教学模式将会把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而主题资源则通过建设新课改主题资源,针对授课的实际需求进行课件和素材的组织,使一线教师更好地利用主题资源进行教学和教研,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从而解决了旧的资源组织方式没有关注教学应用,不符合不同教学角色的使用规律;资源以素材、课件为主,与教学课程的对应关系很弱;设计和技术上交互性不足,大多数仅局限于单向演示,缺乏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活动环境,难以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等等诸多问题。

【新余市教育城域网】推荐阅读:

上一篇:【必备】端午节的作文400字下一篇:集团有限公司法律事务管理 规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