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业务发展趋势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银保业务发展趋势(通用10篇)

银保业务发展趋势 篇1

 协助银保总监完成总公司下达的渠道任务指标;

 与本地区金融行业管理高层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并不断开拓新的银行渠道;

 依据分公司发展策略,协助渠道总监制订业务发展策略;

 协助渠道总监对业务计划进行制订和分解;

 全省荣誉体系的建设,倡导绩优文化;

 协助渠道总监秉承分公司文化建设,协助渠道总监拟订银保渠道文化建设、经营理念,并推广到各机构;

 贯彻执行公司关于银保方面的各项政策,有效提升公司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并扩大市场份额;

 做好同业公司情况以及银行政策方向的搜集和整理,以便及时向总监提供决策依据;

 对全省对应岗位员工的专业辅导;

 完成上级主管交办的其它事项。

下阶段工作思路

 维持并协调好目前合作的渠道以及重点支行,同时为配合总部以及分公司

战略安排做好X渠道开拓前的摸排准备工作;

 做好建省行金富兴产品协议费率沟通以及协议签署和产品上线工作;  同总部对应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争取更多的资源;

 根据工作安排做好全省营销系列的荣誉体系、督导体系;

 根据公司销售节奏以及人力等情况,适时地推出各种内外部营销活动推动

业务达成。

银保业务发展趋势 篇2

1.1 手续费居高不下

目前, 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尚未形成一个长期和共享利益关系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 双方在合作上海处于协议代理的初级层次, 而协议代理合作本身不可避免地造成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代理手续费上博弈。保险公司面临越来越多的经营压力, 业界常用的“赔钱的赚吆喝”来形容目前的收费的银行保险业务竞争企业绩效。

1.2 合作短期化

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往往签订的都是短期代理协议, 大多数银行存在签约多合作少, 缺乏长期性的战略合作行为。有的银行觉得代理寿险业务会对自身主营存款业务产生冲突, 出现不代理或少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现象;有些银行管理层签订了代理协议, 但具体经办保险代理业务是基层银行和员工, 没有人际关系, 业务很难开展。

1.3 产品同质化严重

保险产品存在严重同质化, 大同小异, 大部分为分红型产品, 保障功能设计不足, 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化需求。对消费者来说, 短期产品仍受青睐;对银行来说, 短期产品也有助于完成中间业务指标;而对保险业务员来说, 短期产品赚的钱太少, 但无奈这样的产品好卖;对于保险公司, 期交产品短期化不仅反映了保险公司长期投资对象不足的境况, 也是牺牲结构争份额所产生的后果。

1.4 消费者被误导现象时有发生

银行保险产品比银行与其他金融产品更为复杂, 一些保险公司对银行柜员和理财经理培训存在缺陷, 一些银行柜员保险产品不完全了解, 不熟悉业务运作规范。加上银行保险市场缺乏统一的行业自律规范, 出现了一些误导客户的行为, 使得部分客户将保险认为是储蓄, 客户与银行或保险公司的纠纷时有发生。

1.5 保险行业法规不完善

2002年首次修订了《保险法》的部分条款, 但保险合同法仍然存在很多不够明确和不够完善的地方。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 有许多网点有驻点销售的现象, 而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代理保险一旦产生纠纷, 经常会有一种责任不清的问题。

2银保业务发展的对策思路

2.1 加强提升和培养银行客户经理的服务水平

努力提高银行柜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增强对银行保险的认同。银行应为银行工作人员制定一个良好的激励制度, 保险销售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有效地激励员工保险代理业务的积极性。除了加强银保专业诚信教育, 银保服务专员要明明白白卖保险, 客户明明白白买保险, 降低保单的退单率, 实现银行、保险和客户三赢的局面。

2.2 建立长期市场合作关系

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仅可以促进保险公司销售渠道和产品创新, 而且还提高银行的管理结构和提高服务质量。银行应注重创新业务能带来长期的战略性收益, 重视双方的资源互补, 优化和提升服务质量, 共享客户资源。并建立新型的银保合作关系, 确保银行, 保险, 三与客户的共赢。

2.3 建立科学有效的代理销售体系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可充分利用银行网络, 为众多客户业务提供保险服务。为加强银行代理业务的专业管理, 银行和保险应该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 从组织人事上保证了合作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开展;另外就是要措施到位, 执行银保双方的领导与领导沟通;使工作得到落实, 业绩得到的跟踪, 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必将得到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2.4 开发新型保险产品

银行和保险公司应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加强市场研究, 开发和推广, 刺激银行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银行保险双方应建立产品的机构, 银行根据客户的特点, 丰富的产品线, 提供“一站式”金融和保险服务。在具体的产品上, 要加强期缴, 保障型银行保险产品的研究, 提高银行保险业务的价值;在客户服务方面, 要充分体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银行保险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价值。

2.5 加强行业监管, 健全法规制度

中国的银行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以及分业监管体制。从目前的情况, 已远远超出了监管制度的范围, 银行和保险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需要改革现有的法律和规章。《保险法》和《商业银行法》的许多规定不利于银行保险业的发展。

因此, 应建立银行和保险行业统一标准。此外, 银行与保险的合作监管的发展要求, 保证保险业务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防止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盲目发展, 违规操作。因此, 监管机构必须相互协调, 共同发展的监管政策, 保障金融安全。

3结论

总之, 银保合作的本质是金融业融合的利益共享, 目的是实现银行、保险公司、客户“三赢”, 关键在于金融企业资源的整合。加强产品创新, 完善信息交流, 才能提高经营水平, 拓展盈利能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银行保险业务是继个险和团险之外的又一重要的寿险业务销售渠道。在当前环境下, 银保合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对策思路, 希望能促进银保合作的深入发展, 从而推动整个保险行业更好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银保合作,银行保险,存在问题,对策思路

参考文献

[1]降彩石.银保业务的发展及其创新[J].中国金融, 2009, (6) .

银保业务发展趋势 篇3

保险业近年来发展很快,银邮代理保险业务发展也很迅速。记得1999年的时候,我们跟别人谈业务时谈到目标是一年保费1000万元时,被业务伙伴看不起。如今,2011年内我局已经有若干个邮政代理保险员个人年保费突破了3000万元。可见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是很惊人的。

目前银邮代理保險业务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个别营销人员销售不规范等,欲解决这些问题,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创新意识。

保险公司应加强产品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增长点。目前银保行业也有了一批固定的银保客户群,这群人具有他们的一些特殊性,应该推出适合他们的保险产品,加大保障性产品的比重。

二、强化服务意识。

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银邮代理应该创新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加入更多的增值服务、跟踪服务。例如,承保前和承保后的一些服务内容。

三、强化合规经营意识。

在客户经理的培训上要注意加强一些道德培训,使他们在销售的时候不夸大保险产品收益,很好的让客户明确权利与义务。保险公司和银邮代理机构双方要自查自纠,对不符合合规标准的销售人员严肃处理。另外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呼吁媒体在遇到某些客户退保的时候应该听一听双方的意见。

四、强化人才意识。

解决人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在销售人员的培训上,要利用好保险公司的培训优势,加强对业务员的业务培训。另外倡导保险公司和银邮代理双方员工的沟通交流,加强凝聚力、创造力。

五、强化合作意识。

目前的银保合作只是基础性合作。相互的认同、文化的交流是未来更进一步需要深化的合作领域。将银邮机构的客户服务理念和保险公司的销售理念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银保业务发展趋势 篇4

— —XX支公司

应保监会下发(保监中介〔2014〕28号)关于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要求,按照(皖保监办发〔2014〕52号)安徽省保监局关于务必做好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摸清底数工作的紧急通知的相关规定;根据生命人寿总公司法律合规部关于中介市场清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生命人寿XX中心支公司银保部对要求开展的银保渠道清理整顿工作高度重视。结合上支公司已开展的中介业务整改,对2013年期间的金融类保险中介业务;根据监管与总公司要求,进行再次全面清理整顿。现将此次XX机构银保渠道清理整顿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银保整体业务状况

2013年XX中支银保渠道签约合作金融类保险代理公司5家,分别为中国银行XX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XX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XX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邮政公司XX市邮政局。银保业务分布在XX市区、濉溪县域;2013年银保通全年累计出单保费1.23亿,总体保单承保2659件、其中趸交2462件,期交197件;渠道业绩分布为:中行、邮政出单保费均在4000万以上;农行1400万,建行313.9万;整体特点表现为主力渠道业绩均衡分布稳定,辅助渠道业绩拉升较快,2013年全年每个月度、季度主次渠道业务分布稳定。

二、确定清理整顿内容与方法

本次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业务清理整顿范围为自2013年各保险金融类中介机构销售的保险期限超过一年的个人人身保险业务。自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排查与我司合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通过金融类中介机构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佣金的情形。

(二)排查与我司合作的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是否持有《保险兼业代理资格证》,且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三)与我司所合作的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是否存在实际控制人为本公司员工及其直系亲属(主要指配偶、子女、父母)的机构。

(四)我司是否设立金融类保险业务渠道管理部门并配置相应工作人员。

(五)我司是否根据《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建立中介业务管理制度。

(六)我司通过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机构销售产品的,是否存在业务量快速增长、件均保费高、退保量大等情况;若存在,列明中介机构数量。

(七)我司保险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业务经营管理制度清理情况。

同时结合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对部分银保客户采取面访、电话回访等方式排查中介业务中可能潜在的风险隐患。

三、本次业务自查情况

我司根据总公司关于此次金融类保险中介业务风险排查工作的二次复查要求,结合风险排查的重点内容,重新对我司2013 年全年内有合作关系的保险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机构资质、保单情况、客户回访、中介代理机构规范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排查。排查结果如下:

(一)关于虚假保险业务套取佣金情况

经排查,我司银保业务均真实有效,保单承保后对客户完成回访及回执及时回销,未发现通过保险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机构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佣金的情况。

(二)关于与代理机构资质及合作协议的情况

经过排查,目前与我司建立有合作关系的金融类专业代理机构有5家公司。分别为中国银行XX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XX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XX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邮政公司XX市邮政局。上述5家金融类保险代理公司均取得有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以及工商营业执照且许可证均在有效期内,与公司签订有《保险渠道代理合作协议》(总公司统一版本)。

(三)关于金融类保险机构人员行为实际控制情况

经排查,与我司签订合作协议的5家金融类保险保险代理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员行为中并无本公司员工及直系亲属(主要指配偶、子女、父母)。

我司要求所有产生合作业务中介机构中,不得有本公司员工及其直系亲属加入控制其机构,全面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

(四)关于金融类保险业务渠道机构对应管理部门情况

我司针对金融类保险业务渠道建立专业银保条线管理部门:银保渠道室,对于金融类保险业务渠道沟通、产品签订、品质要求及手续费率等进行商定签约。已确保中介渠道业务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杜绝金融类保险业务渠道中产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四、拟进一步采取的整改措施

XX中支银保部将针对排查所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金融类保险业务管理:

(一)建立健全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业务日常管理机制;建立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合规经营档案归类、存档;机构银保部定期核查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业务情况。

(二)定期开展公司内部保险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业务风险排查工作,通过对保险金融类保险中介机构代理的保费收入、销售行为、客户回访、客户投诉、保单回执等方面进行风险的分析和排查;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三)进一步加强机构银保部内勤人员的合规经营意识,尤其是银保渠道管理干部与人员的意识,同时加强对合作的金融类保险代理机构的保险产品培训、销售规范性培训,提高我司与金融类保险代理机构业务合作的质量与水平。

2007年SP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篇5

2006年SP业务受到运营商严格的政策影响,发展平缓,下半年出现持续下滑情况。总体而言,2006年,运营商对SP的监管越来越严厉,SP违规越来越难;运营商不断加强与CP、终端厂商的合作力度,提升产业链的主导地位,SP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低。

2007年无线增值业务发展的趋势会是怎样,许多SP市场战略发展部门正在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运营商的政策方面,两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强势的情况下,移动的去SP化的趋势是不变的,依旧是重新掌握渠道,重新控制资源,变SP为CP,这是大的趋势在07年不会改变。唯一可能促使其变化的是,明年第一、第二季度的3G牌照的派发问题。我更认为3G牌照的派发象征性意义更大于实际的商业意义,因为更多的行业人士认为这更多是打破中移动垄断的开始。联通的结局如何无法得知,不过电信和网通07年加大增值业务的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我认为SP无非就是以下四个的大转型方向:

方向一:潜心改行去做CP,例如华友、A8、滚石等就是其中这类的典型,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SP转型做CP,这是中国移动最乐意看到的。另外运营商正在全面地征集各类的CP,并在一定的阶段上鼓励、支持。不过可以分析大部分的SP想转这个方向也不容易,因为中小型的SP根本就不具有这类的资源优势,要转做CP,如果企业本身没有资源的积累,要想转这个方向难度比较大。即使像灵通,他们代理内容提供商业务,成为整合内容提供商,其遇到上下游的压力也将是巨大的。

方向二:转战无线互联网,例如空中网为代表一大批SP正在默默地想无线互联网转移,随着今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对免费WAP的博弈的正式开始,越来越的SP转型无线互联网,为今明年的3G业务做准备。2006年是国内的无线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年,尤其是以免费WAP网站为代表的主流力量,占整个无线互联网流量的大头。同时随着用户基数的膨胀,无线互联网的广告营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随着2007年3G业务的即将启动,包括SINA、SOHU、QQ等都非常重视免费WAP网站的建设,都在争夺手机无线上网的用户,各类的社区、交友网站、手机视频、无线搜索、终端软件、手机游戏等等在今年必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不过这个方向,在今年依旧会受到运营商的政策的影响,大家的博弈还要继续。方向三:走向与互联网的应用的整合,成为一个杂交体,以应用为区分,而不在以终端为区别。例如TOM,他们办法则是加大在有线互联网上的投入,TOM在线的CEO王雷雷透露,TOM在线将会进一步加强对门户的投入,在人力资源、资金上都将采取措施,还可能进行内容方面的收购,这些措施会促使TOM在网络广告业务上获得更多的增长机会。加上最近和Ebay以及Paypal整合,相信这将是几个大型SP业务为主的网站发展方向。例如不少SP都在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Web2.0网站,从139.net到碰碰网、嫁我网等等一批由SP转型过来的网站,还需要在2007年继续努力转型。以深圳浩天为例,SP业务人员从2005年占公司三分之二,一直下降到2006年年底大概二分一左右。从人员的分布状况,就可以看到SP转型的决心。

银保业务发展趋势 篇6

[作者: 省联社 李慧点击数: 1073更新时间: 2009-11-30]

现代银行卡主要包括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联名卡、准贷记卡等。在我国严格的金融管制和分业经营政策下,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包括借记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其中,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统称信用卡。

一、银行卡的发展趋势

从1985年发行第一张银行卡,我国银行卡已经发展了20多年,走到今天,其发展呈现以下几种态势:

(一)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功能定位差异日趋明显。据银率网的统计,2008年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卡速度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季度增幅维持在16个百分点左右。截至2008年6月底,信用卡市场发卡量达12240.09万张,较第一季度增加1767.13万张,增长16.87%,同比增长83.6%;借记卡发卡量达149857.65万张,借记卡和信用卡比例大约为12.2:1。与此同时,信用卡量增长速度也快于借记卡,在卡基支付体系中,信用卡所占的比重也逐年递增,由2006年的不到4.5%增长到2008年的7.6%。当越来越多的信用卡进入城市居民的钱包,成为日常消费的支付工具,越来越受到老百姓尤其是城市白领的青睐,信用卡在个人消费信贷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借记卡充分发挥在理财方面的特殊优势,广泛应用于股票、基金、债券、保险、个人贷款等理财平台。2008年互联网上有10万亿左右的个人转账、汇款及资金划拨,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借记卡账户的交易。

图1 2006-2008年发卡量构成注: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数据来源:银率网《2008年信用卡市场年终盘点》

(二)银联品牌迅速崛起,银行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银行卡整体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发卡市场的品牌格局也出现了较大变化。目前,我国银行卡产品的品牌主要有银联、VISA、万事达,运通和JCB。据银率网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如下图2所示),银联卡占卡片总数的大半部分,达64.6%;其次为VISA卡,占18.0%;万事达卡占15.2%;JCB卡占1.6%;运通卡占0.7%,银联品牌独领风骚,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图2 2008年我国银行卡市场各品牌比重

数据来源:银率网《2008年信用卡市场年终盘点》

(三)境外交易数量激增,外汇结算比重提高。随着出国商游人数的增加与境外消费额的提升,中国银行卡境外交易大幅攀升,外汇结算的比重也逐渐提高,其中银联卡因直接实行人民币消费、外汇结算、利率成本低等而日益成为中国居民境外商旅支付的首选品牌。据统计,在港澳地区,大陆旅游者三分之一的消费支出用银行卡支付,而银联卡的交易额是其他国际品牌卡的十倍。

(四)新兴支付渠道出现整合趋势。自2004年以来,互联网、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模式开始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电话支付、机顶盒支付及其他各种新型支付终端也开始试水支付市场,各类基于银联卡的创新支付业务呈现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无论是用户量,还是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由中国银联自主创新研发的CUP SECURE互联网安全支付平台,目前已经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截至2009年6月末,已有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12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15家区域性商业银行成功接入,今后还将有更多发卡银行和收单机构加入其中。该平台为持卡人、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商户四方提供统一的互联网支付平台,结束了我国电

子商务支付领域长期以来无标准可循、无规范可施的局面。目前,CUP SECURE互联网安全支付平台可为持卡人提供包括网上购物、缴费、信用卡跨行还款、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购买等在内的多种支付服务。

(五)银行卡受理网络进一步延伸。2006年开始,银行卡受理网络开始将向更多的二级地市和一些农村地区延伸。继2005年农民工特色银行卡业务在贵州试点成功之后,2006年,山东、福建、重庆、江苏等11个省和直辖市先后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在乡村地区通过柜台网点为持卡人提供异地存取款及汇款服务。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也凭借其通达城乡的网络逐渐在银行卡市场业务中显露头角。目前开通农民工特色银行卡业务的有工、农、中、建、交以及中信、光大等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来自贵州、山东等地区的三十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据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累计实现交易金额165.1亿元,全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再创新高。其中,今年上半年该项业务交易金额和取款交易笔数分别达到62.9亿元和485.8万笔,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8.9%和88.2%。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有力地促进了银行卡受理网络向众多二级地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延伸,使银行卡这种现代支付工具从金领、白领阶层走向普通大众,从少数发达城市走向广大的农村,为电子支付在中国的普及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二、银行卡业务的风险分析

银行卡交易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个人金融业务,和其他个人金融业务相比,其所面临的业务风险也较为复杂,就目前来看,银行卡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是因为不愿履行事先定好的合约,到期没有偿还银行债务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就银行卡而言,信用风险是指由于持卡人违反约定,不能按时足额归还所欠银行贷款本息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从实际工作中看,信用风险是银行卡业务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目前银行卡诉讼已经成为各银行诉讼的主要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银行为了实现银行卡发卡量的突破,发卡审批不严,向有恶意投资倾向的持卡人发卡。

(二)欺诈风险。银行卡欺诈风险是指不法分子恶意透支、骗领、冒用、使用伪造或作废的银行卡以及特约单位诈骗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欺诈风险形式多样、所占比重较大、性质恶劣,且造成的风险损失较大,是银行卡业务中最直接也是最难防范的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来自银行卡业务的各个环节,一是由于发卡机构挂失制度不严,为违法的欺诈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二是发卡机构不注重资信调查,给利用虚假信息进行银行卡欺诈的不法分子留下机会;三是部分特约商户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心理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操作风险或管理风险。根据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到银行卡而言,其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制度管理缺失、人员素质不高及信息系统操作失误等。特别是目前对新兴的支付渠道欠缺专业化的管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窃取客户资料,从而给客户及银行造成损失。从风险管理的趋势看,国际金融界越来越倾向于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合并起来在整个范围内一并考虑。

(四)利率风险。银行卡利率风险就是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难以清偿发卡银行的本息,由此形成风险损失;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则减少。具体来说,银行卡利率风险的主要由银行卡业务中借贷关系,利率的波动以及利率预期与到期市场利率的差异这3个要素所影响。

三、银行卡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发生具有涉及面广、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等特点,使得加强银

行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及持卡人都具有重要作用,如管理不到位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除借鉴国际银行卡业务的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外,银行内部银行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是银行卡风险防范的关键之一。

(一)实行集中管理,分级经营。商业银行一级分行银行卡部作为银行卡业务的管理和经营机构,负责银行卡业务的集中管理和调控,除了负责市场拓展、业务培训等工作外,还要负责发卡终审、打卡和对外授权及对恶意透支者建立档案,并通过法院起诉追回透支款。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风险管理队伍,明确风险管理人员职责,制定统一的透支催收工作具体办法,加大对基层行透支催收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督促基层行透支催收工作的开展;二是要加强与其他银行机构银行卡风险管理部联系,形成合力,共同防范银行卡风险;三是要与基层发卡行明确责权利关系,平衡利益和风险。基层发卡行作为一级经营机构,要把好银行卡申领者的资信审查调查关,建立持卡人、担保人资信动态档案,加大对透支者的对账、追查、和催收工作。

(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设计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使业务的各个环节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一是坚持业务处理三分离制度,即:银行卡的会计记账人员与发卡人员相分离、会计复核人员与授权人员相分离、打卡操作员与电脑编程人员相分离,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机制;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明确发卡机构各部门的职权、分工、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重要岗位如授权、卡的止付、卡的销毁等实行权限批准制度;三是要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对重要岗位的检查要经常进行;四是要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处罚条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调动员工按章操作的自觉性。

3G业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篇7

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 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增值业务的开发方面, 已经成为arpu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当前的移动通信的长足发展和运营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发展条件。当前, 3G网络的开发运行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随之而来的是增值业务的快速增大, 这就导致了增值业务更高的发展点的形成。那么, 伴随着这种发展, 3G现有的平台已经无法满足, 这就要求3G平台也要与时俱进, 更高的要求自己去迎合相关的发展需要。

1.1 3G业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G平台标准业务将由视频业务取代

现在的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3G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业务, 孰不知, 视频业务的促进及发展、优秀的网络控制和带宽的不断增加都和3G业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3G业务的标志性业务应该是移动视频业务。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我们得出了绝对不能拘泥于以前的平台, 相关的新的辅助平台的建立至关重要。这些新平台的建立要进行统一的科学管理对于视频资源来说, 并且要做到针对性的发放。还有就是改革, 老的平台相关控制管理, 面对于新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就要进行相关的改革和创新, 以求能够适应新的技术, 让视频业务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让客户能更好的使用。

1.2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主流业务

当今的时代,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 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不断融合的时代, 两者的容易是时代的需要, 是历史的潮流所在, 移动网已经成为互联网业务转移的重要落脚点, 移动网已经成为一个平台, 成为互联网业务的新的承载体, 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成效。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不是单一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今后会和互联网一样, 成为主流的应用技术。便捷, 快速是当今的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3G移动互联的便捷携带性就凸显无疑。为了迎合上述特点, 目前的移动运营商对于WAP/Web网关的扩容、优化、多节点部署成为必要。网络平台的建立是首要问题, 移动运营商要着重的完成, 在3G相关的开发的初级阶段, 谁能够尽快的建立起来相关的网络平台, 谁就能够拿到先机, 抢占更多的3G普及的有利坐席。还有, 一个统一的网络框架的建立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小觑, 无论何种业务都可以让互联网上的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共享用户群以及营销、支付渠道, 运营商作为这些业务的集成商、代理商, 那么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之间的双赢合作就可以预期。

1.3 个性化趋势

目前所有的事物都讲求突出的个性, 那么从网络营销的角度上来看, 个性化的凸显就更加的成为了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传统业务方面, 移动通信已经从不太成熟逐步的发展起来, 目前已经渐进成熟的状态了。在现在的人们的生活当中, 大家都普遍存在着追求个性, 标新立异的生活轨迹, 所以, 在移动业务方面, 个性化因素的增加已经在营销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移动电话的普及, 使得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更加丰富。由于3G网络、3G终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时候, 要以网络平台作为保障, 因此必须建设相应的网络平台。

1.4 融合化趋势

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相关模式来看, 普遍是全业务的运用形式出现。这种趋势是不可以的, 现在所追求的全新的运营方式是, 移动业务与固话业务的相互融合。两者之间的相关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就是使得用户能够在任何的时间地点都能接入网络的一种签订协议, 为客户提供最便利的网络服务。这其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效果体现, 就是一个业务不再单纯的被一个终端访问, 可以融合移动和固定的各种终端。从业务逻辑的聚合位置来看, 业务融合有两个层次的融合。 (1) 是终端层次的融合, 如终端将通信应用、Web应用整合在一个应用中 (如统一通信) , 并可以通过下载插件来实现对新业务的支持; (2) 是在后台来实现融合, 通过终端适配、编码转换等技术, 为移动、固定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业务体验、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支付账号。

2 关于国外3G成功经验分析

国外的3G相对于国内来说, 发展更为超前。那么, 就有很多的值得我们去参考和学习的方面。国外的相关业务已被总结成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网络维、用户维、业务维、价格维、推广维、终端维, 这其中的每一项都至关重要。首先, 运营商在3G业务推出来之前, 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保证网络一定的地域覆盖和达到令客户满意的网络质量。其次, 通过细分客户群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 另外, 丰富的业务应用、合理的价格以及多种多样的推广渠道都是3G成败的关键。在价格方面, 运营商应通过低价促销刺激客户尝试新数据应用, 低廉、透明的资费是用户尝试各种新的数据应用的最关键的购买因素;在渠道建设方面, 由于3G的终端和数据应用的功能更加复杂、多样, 新的终端和应用可能需要更多的客户演示以及售后服务。另外, 国外运营商在进入3G时代之后, 都大幅加强了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 并以各种方式介入终端产业链, 从而保证3G终端的功能和时尚性更强, 以保障终端供应, 降低终端价格,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经过大量的分析比对, 国外3G业务运营的成功经验的相关分析探讨,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3G业务平台在建设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 以客户为中心。这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用户分析系统, 并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 分析不同的群体所需求的不同的业务, 并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展现, 满足每一个群体的需求。同时开展各种粘着类应用, 通过客户来吸引客户, 实现客户的聚合。b) 对终端提供更好的支持。必须建立有效的终端管理系统, 从而加强对定制终端和非定制终端的管理, 及时解决用户业务使用过程中的终端参数配置、软件补丁更新等问题, 同时及时了解用户使用何种终端, 为业务系统提供全面的用户终端信息, 以便做好终端适配及针对性营销。c) 3G业务平台对渠道的支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能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业务的渠道, 因此既应建立一个综合的业务门户, 提供全业务的综合展现, 提供全业务的搜索, 还应根据用户群的喜好建设音乐、视频等专业门户, 同时3G业务平台应支持主动将业务推送到用户手中, 引导用户使用。其次, 一个良好的, 能够灵活运用的资费标准是一个平台有序, 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 3G业务平台就应该去提供灵活的资费支撑, 满足多业务的组合打包, 及移动、固定业务的打包等功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对我们以后的业务应该从3G业务对业务平台在功能全面性、性能可扩展性、架构灵活性、接口标准化、业务能力部件化、通用功能模块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 按照现在的业务发展的状况来分析, 要很好的去完善相关的运营平台, 让这个新的运营平台能够为以后的移动无线互联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更大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也随之加深加快。那么, 在3G相关业务的平台构建方面, 我们需要进行具体的细节性研究, 以求让作为主流业务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更好的为大众服务。本文就针对相关的建设并结合建设的成功经验, 说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来对3G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供同行业参考。

银保业务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财产保险  银保  储金  洗钱

一、引言

近年来,财产保险公司不断进行业务创新,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作为创新型保险品种之一,每年呈快速增长态势。在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潜在的洗钱风险也在不断增大,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的洗钱特点、洗钱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洗钱特点

(一)保障性

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作为创新型保险品种,具有传统保险业务的保险功能,能够给投保人带来一定的财产保险保障。不法洗钱者通过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洗钱,在实现洗钱的同时,同样也为其财产带来一定的保险保障。

(二)收益性

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满期给付时,不法洗钱者除拿回本金外还能获得比银行同期定期利息稍高的利息收益,而财产保险公司传统业务更多的是保障功能,财产保险公司传统业务满期后,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归保险公司,相比较财产保险公司传统业务,银保储金类业务更适合不法洗钱者洗钱选择,洗钱风险更大。

(三)低成本性

通过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洗钱一般不会蒙受本金损失,犹豫期退保可以退还全部本金;中途退保即过了犹豫期但还未满期退保,投保人给保险公司说明原因出具申请后,除了没有利息收入外,通常也不会蒙受本金的损失,这一点不像人寿保险业务和传统财产保险业务中途退保将蒙受较大本金损失。对于人寿保险业务和传统财产保险业务来说,洗钱成本更低,更容易受到不法洗钱者的亲昧。

(四)隐蔽性与复杂性

不法资金通过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进行清洗,就要通过银行和保险两种渠道和银行转账及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等两种业务进行资金清洗,增加了不法资金清洗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更能掩饰和隐瞒资金的来源。

(五)便捷性

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通常保险期限在1—5年,相对于人寿保险业务被保险人要到六十岁保险才到期而言,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由于期限短,趸交保费金额大,退保容易且一般不蒙受资金损失,对于不法洗钱份子来说,洗钱更具便捷性。

三、财产保险公司银保业务洗钱风险

(一)犹豫期或中途退保洗钱风险

不法洗钱者将非法资金以趸交财产保险公司银保业务保费,然后在保险犹豫期进行退保或者在中途通过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以免受本金损失或中途不计资金损失进行退保的方式,实现非法资金的清洗。

(二)理赔洗钱风险

不法洗钱者将非法资金以趸交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保费,然后通过保险标的发生事故或人为制造事故,获取或骗取保险公司理赔金的方式,实现非法资金的清洗。

(三)满期给付洗钱风险

不法洗钱者将非法资金以趸交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保费,然后通过满期给付的方式,收回本金和获取利息收益,从而实现不法资金的清洗。

(四)通过虚构保险标的洗钱

不法洗钱者通过虚构保险标的,将非法资金趸交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保费,以犹豫期或中途退保或持有到期的方式,实现非法资金的清洗。

四、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执行不到位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以业务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日常工作中未将反洗钱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致总公司制定的各项反洗钱内控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使不法洗钱者有机可趁。

(二)未有效采集客户职业信息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职业信息采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登记客户职业信息。从抽查的情况看,纸质投保申请单大多未登记客户的职业信息,银保储金类业务核心系统也普遍存在未登记客户职业信息的情况。二是客户未在纸质投保申请单填写职业信息,而核心业务系统对客户职业信息进行了登记,这类客户的职业信息通常由银行出单人员随意填写。三是财产保险公司采集上的客户职业信息无法反映客户所处的行业和职级,不利于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和可疑交易甄别分析工作。

(三)未采取有效措施核实保险标的的真实性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保险标的都为客户填写,合作银行和财产财产保险公司在客户投保时均未对保险标的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且财产保险公司在退保和满期给付两个环节也只是核对客户投保信息也未采取措施对保险标的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只有涉及理赔时,财产保险公司才对保险标的的真实性进行核实。这为不法分子通过虚构保险标的进行非法资金清洗提供可趁之机。

(四)划分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有效性不足

财产保险公司能够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但是有的财产保险公司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由合作银行在出单时进行划分,由于合作银行出单人员未按照财产保险公司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制度进行划分,划分很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而财产保险公司也未对合作银行出单人员划分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进行审核和调整,导致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流于形式,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有效性不足。

(五)未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客户资金来源

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目前都是趸交方式缴纳保费,趸交保费通常较大,通常在几万到几百万之间,甚至有时高达数千万。财产保险公司对投保金额较大且触及财产保险公司高风险标准的客户未采取有效措施对客户资金来源进行了解。

(六)系统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

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发展迅速,然而反洗钱系统却明显滞后于业务发展,加之有的财产保险公司反洗钱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未进行有效对接,不能抓取银保储金类业务可疑交易数据,银保储金类业务数据需要人工录入反洗钱系统才能抓取可疑交易数据,一旦人工未将银保储金类业务数据录入反洗钱系统,系统就无法抓取银保储金类业务可疑交易数据,导致资金监测漏洞。

(七)黑名单数据库没有嵌入核心业务系统,不能对黑名单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黑名单数据库未嵌入核心业务系统,不能对黑名单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目前财产保险公司黑名单监控通常在分支机构采取纸质名单监控,若分支机构未发现黑名单人员为其办理业务,则反洗钱系统能够将该笔交易抓取出可疑,由总部进行监测分析及采取相关处理措施,这为财产保险公司为黑名单人员办理业务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影响黑名单的有效监控。

(八)银保业务人员对银保储金类业务洗钱风险认识不足,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银保储金类业务人员无论是中高级管理层还是一般人员没有意识到银保储金类业务是财产保险公司的洗钱高风险业务,银保储金类业务人员普遍认为银保储金类业务的客户是银行的客户,投保的资金都是从银行转账来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反洗钱系统相当完善,银行要求严格且银行员工素质高,银行客户身份识别肯定到位,客户身份资料保存肯定齐全,大额由银行报送,且银行也进行了可疑交易监测,对客户资金来源、用途都进行了了解,银行做了可疑交易监测,财产保险公司再做监测也是重复工作,银保储金类业务存在的洗钱风险较低。财产保险公司银保业务人员没有认识到即使银行对银保储金类业务进行了可疑资金监测,财产保险公司也必须对银保储金类业务资金进行监测,因为银行业与保险业可疑交易监测模型与指标是不同的。同时银保储金类业务人员反洗钱业务素质普遍不高,重业务开拓,轻洗钱风险控制,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考核,强化制度执行力

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加大考核力度,将制度执行情况与员工工资挂钩,通过量化考核的奖惩措施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以实现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有效采集客户职业信息

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完善各类业务申请书或业务凭证及核心业务系统的要素设计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采集客户的职业信息,使采集的客户职业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客户所处的行业、职务和职级信息,为客户身份识别和可疑交易甄别分析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三)采取有效措施核实保险标的的真实性

通过核查保险标的的有效证明文件及到相关主管部门核实等措施,加大在投保、退保、满期给付等环节对保险标的的真实性核实,防范客户通过虚构保险标的进行洗钱的风险。

(四)强化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管理

完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系统,在系统划分的基础上,要有人工参与。对那些目前依靠银行人员在投保时进行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财产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一定要对银行人员划分的客户风险等级进行审核,对银行划分的不符合公司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要及时调整,以提升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的有效性。

(五)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客户资金来源

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投保金额大、触及公司高风险标准的客户资金来源进行了解,以防客户通过银保业务进行非法资金清洗。

(六)加强系统建设,完善系统功能

完善核心业务系统和反洗钱系统功能,使反洗钱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实现反洗钱系统抓取的数据能够涵盖所有业务,确保反洗钱系统能够抓取银保储金类业务可疑交易数据,堵塞资金监测漏洞。

(七)加强黑名单监控和管理

建立健全黑名单管理系统,使黑名单数据库嵌入核心业务系统,以实现对黑名单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升黑名单监控的有效性。

(八)加强培训,提升员工业务素质

重点加强对银保储金类业务洗钱风险点和洗钱方式、洗钱手法方面以及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可疑交易甄别分析等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对银保储金类业务洗钱风险的认识和业务素质,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关注薄弱环节以消除薄弱环节的风险隐患,进而提升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

银保业务发展趋势 篇9

经过开展全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讨论,从本部门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上分析研讨,找出制约我部门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以及解决突破这些瓶颈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如下:

一、正式客户经理占比较低 措施:

1、以《基本法》正式客户经理的利益为推动点,做好见习客户经理的职涯规划,为见习客户经理设定3个月转正目标,分解指标到每月、每网点,并时时追踪、跟进,每周公布转正差距。

2、对现有正式客户经理做好考核预警工作,力保现有正式客户经理不降级,在此基础上提升正式客户经理数量!

3、把好增员选材关,新人综合素质如何决定留存率及转正率。

二、网点活动率低 措施:

1、加强各网点的沟通与交流,利用竞赛方案激励各网点开单。

2、督促客户经理在维护重点网点同时要关注网点活动率,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制约客户经理,对连续3个月未开单网点将进行再次调配。

3、加强各网点巡回培训,包括险种培训、销售话术培训,提高我司产品在各网点的影响力。

三、县支期缴销售工作处于瓶颈期 措施:

1、加大渠道间的沟通,对县支各银行网点销售期缴下达任务指标,以竞赛方案的方式推动期缴产品的销售量,2、加强对县支客户经理期缴产品及相关话术的培训、通关,要求每位客户经理对期缴产品掌握熟练、对拒绝处理话术及促成话术倒背如流。

3、加强各网点巡回培训,包括险种培训、销售话术培训,提高我司产品在各网点的影响力。

四、客户经理举绩率比较低 措施:

1、加强基础管理,业务部经理每天检查客户经理工作日志记录情况,业务部经理每天早会检查前一天工作计划达成情况,督促客户经理制定当天工作计划。

中国交易银行业务发展趋势及挑战 篇10

一、交易银行的定义

交易银行是指商业银行针对机构客户的日常经营管理需求,以结算为基础,通过对内部组织、服务模式整合优化,向客户提供包括国内和跨境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现金管理、投融资、信托和证券服务等在内的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交易银行”这一业务名称的由来,大概与现金管理、贸易融资、托管业务的频繁交易的特点有关。交易银行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同,交易银行可以有效地将“客户”转化为“用户”,银行将自身嵌入到企业的交易行为中,去发现企业所有的业务机会,发展金融服务类的中间业务,做从资本市场到贸易行为各节点的融资安排,从而以最紧密的关系、协同发展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客户服务中,而不是满足于扮演简单的贷款人的角色。

二、发展交易银行的原因

与投资银行业务相比,交易银行业务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一直被业界所忽视。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投资银行信誉扫地,不仅将前些年的利润都赔了进去,而且前景黯淡。这次危机让银行家认识到抵御风险的似乎不是仅是充足资本而且是充沛的流动性。因此,金融危机后,原本更偏重投行业务的包括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瑞银集团和德银等在内的多家跨国银行纷纷组建交易银行业务部门或加大对于交易银行部门的资源投入。

目前,国内银行面临金融互联网化、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多重挑战,息差收窄压力凸现,银行原来主要依靠息差创造利润的模式将受到很大的考验。因此银行为企业提供交易银行服务,进而获得低成本的存款对利润的保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此外,通过对企业进行交叉销售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更是银行利润持续增长的另一大推动力。而只有确保企业的日常结算在银行,银行才有更大的机会拓展其他交叉业务。因此,国内银行大力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的想法应运而生。

三、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的优占

(一)有利于银行获得稳定的收入。交易银行牢牢抓住现金管理、贸易结算等银行的传统业务作为切入点,既能获得稳定的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又能获得客户经营的重要信息,为下一步开展其他业务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有利于银行建立客户忠诚度,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并巩固市场份额。一般而言,如果更换主要结算银行,可能会给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增加负担并且降低工作效率。因为更换结算银行意味着财务人员可能要改变原本已经熟悉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式,还要相应通知下游客户变更汇款账户,给合作伙伴带来麻烦。 (三)有利于银行开展交叉销售。开展交叉销售是银行降低边际销售成本、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方式,因为将一种产品和服务推销给一个现有客户的成本远低于吸收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而以结算业务为基础,把新的产品销售给已经熟悉的老客户会更加方便。

四、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

当前一部分率先开展交易银行的商业银行,其设计或规划呈现为产品板块的整合或者职能架构的再造。有的银行是将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贸易融资、资产管理、票据这五大产品整合在一起,推出交易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有的银行则是成立大一统的交易银行部门,在总行组织架构层面推动交易银行的开展。要做真正的交易银行,就必须理解交易银行的业务内涵,就是让金融服务嵌入企业实体的交易行为,沿着企业实体的交易行为,为其提供包括资产业务、负债管理和中间业务在内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让企业交易为银行所用,让银行改善企业交易生态,实现银企之间的良性互动。

基于战略和核心业务的不同,目标市场和客户群的不同,所处业务发展阶段和盈利模式的不同,以及组织能力和架构设计的不同等,可以预见到的金融模式可能包括如下几种:以贸易金融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以供应链金融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以现金及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以平台金融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以及以资产流转为核心的交易银行模式。

在实际运行中,一家银行的模式可能会是以上一种模式或者几种模式的组合,这主要取决于银行的业务方向、专业能力和业务基础等客观因素。无论是何种模式,对于银行而言,其所开展的交易银行业务都会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首先,交易银行是一个产品体系,它将是集合了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和托管、贸易融资、保理、票据、理财等多个产品在内的集合体,以此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其次,交易银行是一种依托交易行为的金融服务,它以客户的交易需求为出发点,从客户的交易中发现业务机会,并有针对性地位客户交易全程提供其所需的各种金融服务;最后,交易银行是一种经营模式,纵向贯穿客户的上下游整条供应链,横向延伸至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基于各种交易资源及交易数据达成产品的交叉销售。

五、以供应链金融为例说明交易银行业务如何运行

(一)何为供应链金融。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高效的金融模式,在客户营销、综合贡献、风险分担等方面愈发体现出价值,受到越来越多银行的推崇。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采用“l+N”的模式,在向作为“1”的核心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基于对核心企业信用的认可,向其“N”个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核心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信用险,将赔款权益转让至银行;随后,核心企业通过批量转让应收账款并获得无追索权融资;最后,经销商到期支付应收账款时,款项直接汇至银行。全程都通过在线操作。在该模式下,原本因为缺乏担保物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得以获得银行较低成本的贷款支持。核心企业通过该方案,可将回款期大大缩短,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尽管在信用险投保上有所支出,但同时也将风险留给了银行。银行必须充分把控核心企业下游客户的信用风险。银行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与核心企业梳理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调整下游企业的授信额度。此外,银行可将供应链融资与现金管理融合,可以通过现金管理服务将下游企业的融资款项自动归集至核心企业账户,下游企业通过其在该银行的账户进行货款结算时,货款自动归集至集中还款账户。

(二)供应链金融的操作模式。

在具体操作方式上,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供银行选择:一是与企业供应链ERP系统对接。例如,德意志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通过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实时对接,简化了传统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流程,在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实现了资金管理的自助化和便捷化;二是与物流、电商、第三方支付等第三方平台对接,以开放的理念与第三方平台广泛合作;三是自建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如平安银行2014年7月份上线的橙E网。借助橙E网免费提供的小型供应链协同云服务平台和“橙E记”APP移动供应链管理服务,客户可随时获取收支记录、提醒收账还款等信息,还可开设店铺或者选购商品,不但推动了客户供应链的数据化管理,还实现了供应链上“订单(商流)、运单(物流)、收单(资金流)”等信息的集成式运转。

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也许会以互动、协同、可视为方向,利用成熟互联网和IT技术构建互联网平台,连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与方,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银行、物流服务商等,实现各方信息交互,业务协同,交易透明,并通过对相关各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归集和整合,提供适合供应链全链条的在线融资、结算、投资理财等综合金融与增值服务。未来通过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结合,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逐步实现线上化、电商化、移动化,把线下的业务搬到线上。

(三)部分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基本金融需求,创新开发了企业在线信用评级、在线授信、创新型结算、在线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并实现了与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对接,初步形成了从客户接触、跟进营销,商机发掘、产品销售到在线业务办理的全链条“020”经营模式。目前,小企业E家实现基于平台运营的核心企业1400多户,覆盖上下游中小企业9000多户,供应链融资余额达到300亿,沉淀存款超900亿。

2011年底,中国银行首个在线供应链金融项目落地,目前累计拓展京东、苏宁等300多家企业发放融资超百亿元。除了把互联网作为渠道拓展的方向,中国银行也在探索跨界电商模式。电商平台掌握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这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交易产生的资金流、信息流类似。通过与电商深度合作及自建开放性电商平台,为平台企业提供集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保险、结算、融资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六、发展交易银行业务要应对的问题

(一)交易银行业务是否必须整合到一个部门?国际性银行流行将几个产品线整合到一个部门形成一个大的产品线。是否整合成一个大的产品线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员的素质、团队的合作精神和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如果人员素质不高,人员之间离心离德,绩效考评不可理,即使整合到一个大的产品线下也提高不了效率,产生不了效益。因此,另外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贸易融资、现金管理、托管业务各自存在产品线,银行提供强大的系统支持,在统一领导下发展交易银行业务。

(二)如何确定交易银行模式的外延?一家跨区域的银行,能否做到在一个平台之上从事本外币的现金管理、贸易融资、托管业务?由于跨区域要涉及到不同的法律制度与银行制度及税收制度等等,那么银行能在一个系统上实现自动结算的跨越吗?这可能成为考验一家银行的交易银行是否先进及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三)中国银行业的传统分支行业务管理体制,会不会对体现外资银行垂直管理理念的交易银行造成阻力?分支行制度的优点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割据思维,也有利于针对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来发展管理业务,而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各地执行的业务监管标准可能不一致,导致同一产品在一个省份的分行可以运行,而在另外一个省份则无法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交易银行就可能会遇到阻力。

(四)如何控制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往往是对包括核心企业在内的同一个行业内的多家企业进行批量融资,当核心企业所处的行业进入低谷时,银行可能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如何控制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避免像2014年钢贸行业坏账集中爆发的类似情况是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七、结论

上一篇:远方不远四年级作文下一篇:评审会专家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