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各项制度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hiv各项制度(精选6篇)

hiv各项制度 篇1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人员岗位分配

李文江:负责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管理,HIV检测报告单审核签字、发放登记,HIV检测的计算机数据管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HIV检测标准操作程序文件审核。检测样品的接收登记。

孙研研:负责上级下发的艾滋病检测药品试剂、耗材的登记发放。检测样品的接收登记,检测报告单的发放登记。徐立波、孙杰:负责检测样品的接收登记,检测报告单的发放登记。检测样品的检测、运送和处理,检测设备的维修和校准,建立检测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绘制质控图。负责艾滋病实验室日常卫生,实验后的终末消毒,实验废弃物的高压消毒处理。检测报告单的发放登记。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岗位责任制

1、负责职责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根据需要可开展其他艾滋病检测工作。

2、负责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样品送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

3、定期汇总艾滋病检测资料,并上报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配合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做好个案调查、登记随访工作。

4、负责对职责范围内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的技术指导,协助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艾滋病检测点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HIV初筛实验室安全操作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2、不得在实验室内喝饮料、吸烟、吃食物和化妆打扮等。不得在实验室内会客。

3、实验室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不可将私人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

4、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和隔离衣,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更换新手套。

5、不要用载着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6、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的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7、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如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分钟以上。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立即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整洁。

8、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衣,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9、遇到意外事故,应立即处理并分别以口头和书面报告上级部门。如工作人员皮肤被刺伤,可以用流动水局部清洗或用刺激性较轻的含氯消毒剂浸泡皮肤创口。样品或检测试剂溅入眼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溅入口内,应先吐出残留的液体后,用清水反复漱口。

10、遇见高危的意外事故发生,除进行局部处理外,同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凶手对其随访、HIV检测、休息并暂离开原岗位3个月,按医嘱服用抗HIV药物进行预防。

保密制度

1、HIV抗体检测实验室要有专人负责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感染者档案,不得擅自修改和销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任何情况。

2、HIV抗体初筛实验室检测的阳性结果不是最终结果,应及时作进一步确认,初筛实验室不能出具HIV抗体阳性的结果报告,更不能告知受检者本人。

3、HIV抗体确认实验室确认的阳性结果,以机密级向送检单位出具阳性报告。送检单位接到阳性报告后,应报告当地卫生防疫和卫生行政部门,在对阳性者告知检测结果时要先做好法律、医学、生活等方面的咨询。

4、所有经确认的阳性标本,包括在实验室留存的标本,应送省级HIV抗体确认中心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保存,不得擅自处理。标本保存时间到少5年。

职业暴露登记和监测制度

1、职业暴露登记制度: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7),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

2、当地疾病控制部门为职业暴露处理单位,重大职业暴露发生单位应及时与当地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当地疾控中心应与当地专家联系根据情况共同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确定药物和用药程序,并将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

3、监测暴露源:如果坩埚源没有阳性或阴性的血清学化验结果应立即检测,最好做快速试验,因其结果可在几十分钟内得到。如果暴露源有急性HIV综合征的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裁量。

4、监测职业暴露者:由本省HIV监测(或确认)中心抽血检测职业暴露者的HIV-1/2抗体(包括做快速试验),该血清留样备用。如果职业暴露者以前已有HIV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暴露后1年内要定期监测HIV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监测。结果填写在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7)内。

5、使用预防性用药,应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使用预防性治疗时和服药两周后的全血检测、肝和肾功能检测。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主管领导和有关专家,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便处理昼完善妥当。不采取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HIV抗体,检测时间同前。

职业暴露保密和报告制度

1、保密:无论职业暴露、重大事故或小型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2、报告制度:各职业暴露处理单位及时将填报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7)报至本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1月10日和7月10日前,省疾控中心汇总本省职业暴露情况,填写“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附表8),汇总后报到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抄报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

HIV初筛实验室样品保存、运送、处理管理制度

1、用于HIV抗体检测的血浆或血清样品,应存放于-20°C以下,短期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C。

2、可疑样品的运送,应采用WHO提出的三层包装系统,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不渗漏。第二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第三层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应易于消毒。

3、样品的接收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穿戴防护衣的工作人员打开,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4、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戴手套进行,同时应戴口罩、防护镜,以防皮肤或粘膜污染。5、5、从HIV实验室出来的所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并在高压灭菌121°C30分钟后焚烧。

实验室安全及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实验室应建立延时意外事故的应急指挥部和处置体系,制定各种意外危险的应急预案并体现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包括下列内容:

1.1防备火灾、灌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害。1.2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污染的清除。

1.3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继续操作人员紧急撤离和对动物的处理。

1.4人员暴露和受伤的紧急医疗处理,如医疗监护、临床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等。2 实验室安全制度

2.1实验室人员必须具备有检验工作经历,经过生物安全知识、个人防护和有关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职业暴露和暴露后的处理程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具有上岗资格方可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

2.1进入实验室前,所在实验室人员了解实验室的特殊危险,实验人员要阅读并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操作。

2.3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首先打开紫外线灯,照射半小时以上;应按照有关规定,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完毕后,紫外线灯再照射半小时以上,打开前门,将实验场所用材料和物品放入容器中高压灭菌;按顺序脱下个人防护用品,就地消毒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2.4外来人员学习、参观实验室,必须经领导批准,并登记,由本实验室人员陪同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方可进入。3 实验室安全操作

3.1根据所操作微生物的不同危害等级,需要相应的实验室设施、安全设备以及实验室操作和技术。

3.2从事高致病性微生物必须在BSL-2以上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操作。

3.3在实验操作前,必须认真检查实验设备、仪器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及时处理,设备、仪器不得带“病”运转。

3.4穿戴好防护服、带防护眼镜、乳胶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3.5实验完毕后,要清洁实验室地面并且用消毒剂擦拭实验台面,对实验后的废弃物需高压灭菌处理。

3.6检验报告单不得在污染区内出具,必须在清洁区或通过传真、电脑输出。

3.7实验完毕,认真检查水、电是否关闭,按顺序脱下工作服。实验室意外事件应急处理

4.1皮肤污染:污染部位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先用75%酒精或0.5%碘伏浸泡,然后再用清水冲洗。4.2粘膜暴露: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

4.3损伤:包括皮肤破损、刺伤、切伤等,应立即用力反复挤伤口,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用大量清水洗伤口,并用75%酒精或0.5%碘伏涂擦消毒,并包扎好伤口。4.4眼睛溅入:立即用洗眼器,或生理盐水大量反复冲洗,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

4.5衣服污染:尽快脱掉防护服和防护手套,洗手,并重新换上新防护服。被污染的防护服和手套等,应放入指定消毒袋,封好后立即消毒或焚烧。

4.6对实验台面等污染:应用2000mg/L次氯酸钠浸泡10-15分钟后,该清理地方用吸水物质吸净台面。

4.7污染了感染性物质的玻璃物品,如小瓶或玻璃容器破碎后,应用一块布或纸巾盖上,再把消毒剂倒在上面,30分钟后,再把破瓶和布、纸巾等物品清理走,装入指定袋里弃掉。4.8实验器具污染:可放置2000mg/L次氯酸钠浸泡24小时后,洗净即可,以上这些步骤均应戴手套进行。4.9建立实验室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4.10实验室发生事故,在妥善处理同时逐级向上级汇报,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处理,如实填写事故记录和处理记录。4.11处理后负责人应立即向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作详细汇报。

4.12生物安全委员会和负责人应认真负责,及时对事故做出危险程度评估。

4.13在1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4.14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受伤者的发病过程做详细记录和检验。

4.15事故结束后,当事人、负责人应找出事故原因,总结教训写出事故原因、经过、后果和影响的书面材料。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1、实验室门上应有国际生物危险警告标志。

2、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允许进入实验室的工作区。

3、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室连衣裤、实验服或工作服及不露脚趾的鞋。

4、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材料或动物后,及离开实验室工作前必须洗手。

5、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紫外线辐射或实验材料喷射、冲击时必须要佩带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他防护用品。

6、实验室外禁止穿防护服,不得穿防护服进入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教室和厕所。

7、标上在实验室工作区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

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储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hiv各项制度 篇2

一、要依法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理财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推行“村财乡管”, 要坚持始终在村民自我管理的前提下进行。要在尊重绝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前提下, 突出“村财乡管”的“监督”作用, 严防乡镇政府或其职能部门靠行政手段干涉或剥夺村民对本村经济自主支配权和财务管理权。把“村财乡管”作为民主理财的一个程序进一步加以完善。

二、要认真制定村财乡管管理人员的准入制度

“村帐乡管”是“村财乡管”的重要标志, “村帐乡管”必然取消村级会计室和专门的会计核算人员, 村级财务改村自己直接核算为乡镇农经部门代理核算。这样一方面要求每村要设置一名报账人员, 另一方面乡镇农经部门也要专门设置村级财务核算人员。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核算的特殊性, 要求村级报账人员和农经部门会计核算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村级经济状况, 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农村集体经济会计核算、农村审计、农村集体资产、农业承包合同、农民负担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因此在村财乡管核算人员的任用上必须要有严格的规范性的上岗考核标准。否则“村财乡管”的管理水平就得不到保障。

三、要建立定期开展对村财乡管核算人员培训制度

村级财务管理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敏感度高, 直接关乎老百姓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核算人员必须熟知农村各项政策。同时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农村财务核算、财务公开也由过去的手工操作转变为微机处理。农村政策和管理手段的日新月异, 要求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提高, 因此建立定期对村级报账人员和农经部门业务核算人员的培训制度, 对加强“村财乡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四、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村财乡管”后, 村级账簿由乡镇直接管理, 不利于村民对财务状况的直接监督和发挥民主权力。为增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民主性, 便于群众监督, 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 建立一整套与村财乡管相适应的公开办法, 以制度的形式, 对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时间、公开次数加以规范。

五、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实施“村财乡管”, 取消了村会计室, 由原来的两三人完成一个村的财务核算工作, 转变为由农经部门几个人完成全乡镇所有村的会计核算工作。乡镇农经部门工作量成几倍增加。原来传统的、原始的手工记账、算盘统计汇总的办法已不再适应这一改革的需要。只有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采用电算化方式去管理村级财务, 才能实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性变革, 进而达到村财乡管的目的。

六、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对村转移支付资金的给付制度

取消农业税以来, 村级运转经费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 近年来在管理上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截留、挪用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乡镇截留、挪用, 有的不按时拨付, 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二是资金拨付环节多。对村转移支付资金由县级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部门拨付给乡镇财政所, 农经站再到财政所报账或拨付给农经站, 农经站再兑现给各村, 环节多, 程序乱, 不利于资金的顺畅流通。三是由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乡财县管势在必行, 按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 转移支付资金属集体资金性质, 非乡财县管范畴, 对村转移支付资金已没必要在由乡镇财政当二传手。鉴于此, 为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村级运转问题, 必须建立一种由县级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部门把对村转移支付资金直接列支到村的管理制度。

七、建立票据和印鉴管理制度

票据和印鉴管理是规范财务行为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 村级入账单据不规范的现象一直没能彻底解决;村级会计业务处理以公章代替财务专用章的不规范问题没有得到纠正;实施村财乡管后, 乡镇农经部门以控制村级经济行为的说法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章不合法行为, 导致村民办事不方便或不能正常开展其他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做法实质上是对村民自治权的剥夺。基于此, 在开展村财乡管工作中, 一要把入账外来原始单据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单据, 自制原始单据必须使用JNBP-吉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标准凭证, 空白凭证由县级农经部门统一管理做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同时要坚决取缔乡镇农经部门强制管理村级公章的行为, 严禁用村民委员会公章代替村级财务专用章办理会计业务。要以村为单位刻制财务专用章, 由村级报账员管理, 乡镇村财乡管部门和人员一律不得代村开据自制原始单据的制度。

八、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hiv各项制度 篇3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经济合同制;资本金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185-01

0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电力公司已经分为发电和电网两部分,电力产业已经基本完成厂网分离的产业重组,电力施工企业已由建制管理转化为项目管理,以前的工程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电力市场的需求。如今,我国电力市场竞争激烈,各大电力施工企业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力求在电力市场中寻求一席之地,如何建立一套规范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利益,成为电力施工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1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即从工程项目的决策到实施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工程项目管理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理论方法,它的管理对象是涉及多种任务的项目,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如限定的投资、工期、质量等),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最优地完成待建工程项目,达到预定目标。即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采取不同措施、手段和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管理,以达到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项目管理的任务是对项目进行组织规划,对其投资费用、建设工期、工程质量等进行协调和控制。

2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五制”

电力建设是为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而进行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其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对国民经济影响大的特点,其管理必然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规范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秩序,我国政府主管部门颁发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法规,其中包括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工程项目监理制、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制和工程项目资本金制,并称“五制”,这“五制”构成了现代电力建设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是电力建设项目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

2.1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是指在项目筹划建设阶段组建设立的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对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生产运行全方位负责,并依法享有相应的权利。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经营性建设项目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的一种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五制”中的基本制度,是电力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在电力建设市场中处于核心地位。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建立电力建设项目投资约束机制,培育和完善电力建设市场,规范电力工业建设的组织和行为,实现合理工期、控制造价、达标投产,提高投资效益,保护公司和股东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2.2工程项目招投标制

工程项目招投标制是指项目法人就拟建工程准备指标文件,发布指标公告或信函,以吸引或邀请承包商购买指标文件和进行投标,直至确定中标者,签订招、投标合同的全过程。实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是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实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也是电力建设的内在需求,它可以利用市场竞争促进各施工单位提高自身企业竞争力,可以有效降低电力工程的建设成本,以满足项目法人对工程的要求。

2.3工程项目监理制

施工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对施工阶段的建设主体或参与者的建设行为,包括对设计、施工与安装、采购、供应等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控制和确认,并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使其建设行为和活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为规章与合同的要求,确保其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使工程的质量、进度、费用和安全实现规定的目标[3]。工程项目监理制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依据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和咨询业务的责任制度。实行工程项目监理制,可以控制项目成本、保证项目质量、提高项目进度、保障项目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4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制

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制是项目法人之间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订立合同、履行合同以及对合同进行管理,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制度。经济合同制是一种法律制度,合同具有法律效应,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必须具有合法资格,合同一旦订立,双方必须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4]。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实行经济合同制,可以使合同双方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的原则,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按照设计规划合理施工建设,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保障经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5工程项目资本金制

工程项目资本金制是国家对有关资本金的筹集、管理、核算以及所有者的权利等事项所做的规定。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必须合理选择投资项目,充分掌握建设项目的资料信息,论证电力工程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推行资本金制度,有利于规范电力市场的投资行为,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率,有利于保证工程项目顺利施工建设。

3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电力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经济合同制和项目资本金制这“五制”,规范施工,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最大限度地控制项目投资成本、缩短工程建设工期、保障电力建设项目的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3-7.

[2]陆彬.电力工程建设中招投标制度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74-75.

[3]孟祥泽.现代电力建设施工与技术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居家养老各项制度 篇4

一、接受服务站的统一管理、指导,及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认真参加服务站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服务素质和服务技能。

三、严格执行服务站制定的工作流程,不得提高价格和有意延长服务时间。

四、开展承诺服务,坚持12小时服务制度,做到随叫随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五、接到服务指令后,要认真填写《派工单》,完成服务后,要请住户签署意见及工作时间、付费数额,并将《派工单》送交服务站备案。

六、工作时间不得饮酒,规范作业,注意安全,杜绝安全隐患,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七、热情礼貌的为客户服务,不管在任何情况不得与客户发生争执,严禁偷盗现象发生。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安全制度

1、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老人人身和室内财产遭到损失,维护服务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2、坚持“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好安全防火工作,所内配备灭火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3、下班前,工作人员应对水、电、门窗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或报修。

4、做好人员往来的管理工作,严防陌生人进入本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厨房间、休息室等地。

5、经常提醒入托老人注意保管好私人钱物,以防丢失。

6、交接班时要做好交接班登记和交接手续,对不履行手续者如出现问题,当班者自负。

7、每天下班前向工作站汇报一次安全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结果要记录在案。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人员行为规范

1、工作时间一律着工装、佩胸卡,凭《派工单》上门服务,接到服务指令后,在规定时间内提前5分钟到达。

2、开门后主动出示《派工单》亮出胸卡并向老人问好。征得老人允许后先脱鞋穿鞋套进门。

3、家政人员出示服务菜单和价格表供老人选择本次服务内容,并向老人介绍本次服务时间。

4、维修员在查明故障原因后,应先向老人介绍各类配件价格和维修费,征得老人同意后方可操作。

5、服务时间内,服务员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不给老人家庭留下安全隐患(关闭煤气阀、水龙头等等),并向老人传授日常安全知识。

6、服务结束后,要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现场真实填写《派工单》的相关内容,并邀请老人在《派工单》上签名确认。

7、整理好自己的工具包,与老人道别;很高兴为您服务,再见!帮老人关好门。

8、完工后及时到服务站出据《派工单》备案。

9、服务人员禁止接受老人任何形式的馈赠。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回访制度

为了广泛征求辖区老年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建立送配餐签字制度。由收到送配餐的老人进行签字,对送配餐的餐品质量、服务作出评价。

二、建立家庭助老工作签字制度。由接受服务的老人对进行助老服务的助老员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建立社区定期回访制度。由街道社区退管工作站工作人员每月定期到接受服务的老人家中进行走访,征求老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并及时进行反馈。

四、广泛征求辖区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服务站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归纳,对其中的合理化建议予以采纳,并在工作中予以改进,满足辖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财务管理,明确员工的职责,现结合本中心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费、物资、伙食账目要定期公布,接受老年人和有关方面的监督。

2.服务站工作人员离职时,必须清查账目,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3.服务站食堂员工购物应填写购物备用金申请单,并按规定程度报批后,预借备用金。

4.物品的采购,按每日加工数,经审核后报批,不得因提前或拖延采购而影响加工,也应避免因超计划采购带来积压或损失。

5.办理购物付款时,应附付款申请单、报财务审核后,方可付款。

6.财务在办理付款时应核实付款手续是否齐全,否则财务有权拒付,并要求补齐相关手续。

7.工作人员报销时,必须在发票上填写清楚齐全,根据财务要求,发票应在开出一个月内报销,逾期未报销给本中心造成损失的,由采购经办人承担。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技术操作规范

为了提高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质量,为我社区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服务,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居家养老服务技术操作规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评估

评估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得基础性步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助人活动的最终成效。社工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评估,是为了明确服务内容、把握认定标准,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保证接受服务的老人得到科学的照料,使得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规范。

(一)老人需求评估

对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实际需求的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社工开展工作实务的首要步骤。通过评估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充分地满足老人养老要求,并减少资源的浪费。老人的需求评估主要从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情感行为、疾病状况等方面进行,社工通过评估对老人的切身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理清服务思路,提出具体的服务方案。

(二)服务工作过程评估 服务过程评估是指老人在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到一定阶段后,社工所进行的一个特定的评估工作。包括对服务对象改变的评估和服务计划执行情况评估两个方面。

1、服务对象改变评估

此项评估是对老人接受服务前的状况与接受一定阶段服务后的状况进行比较,发觉老人在各方面的变化,主要以需求评估的各方面作为参照内容。社工通过对评估结果做总结分析,巩固老人需求得到改善的一面,对成效不明显的服务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积极地寻求当事人的意见,以便更加明确、快捷地为老人提供服务。

2、服务工作执行情况评估

此项评估是针对服务主体所进行的评估。包括对社区居家养老指导服务中心服务人员、服务实体及社工本身的评估,评估方法分为问卷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多种形式。该评估是保证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评估者可以及时发现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并与服务主体一同商讨如何改进。对于不能符合老人服务要求的服务主体可采取淘汰制度进行替换,对于优秀的服务主体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人借鉴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服务主体之间的积极性和自控性,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标的达成。

(三)服务工作结果评估

此项评估是指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告一段落,对整个服务工作的有效性进行的评定,这是整个评估工作的核心部分。通过评估,可以使我社区居家养老指导服务中心更好地把握服务成效,以便为衡量服务工作效果和改进中心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并且对于社工自身来说,也可以从评估结果中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能力,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成长。

1、服务目标评估

服务目标评估就是检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已达成预计目标。例如:在针对老人益智康复服务中,是否有效地防止并改善了老年人痴呆的现象;社工在开展老年小组工作过程中,是否帮助老人增进了对彼此的熟悉和相处,使老人在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地生活。

2、服务质量评估

服务质量评估是对服务的品质进行评价。这项评估主要是围绕老人对接受服务的满意度来进行的。例如:服务人员对待老人态度、老人对中心开展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老人在中心的生活氛围、中心提供的饭菜质量情况等。

3、成本效益评估

成本效益评估是指在这段时期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成果与所投入的资源进行比较,力图把服务成效进行量化。其中投入资源包括服务券的发放、中心设施开支、工作人员的聘请与培训、展开活动资金以及其他必要开支。成果主要包括老人身体状况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情感世界的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以及对人口老龄化的应对能力等。通过比较,衡量出这段时间服务工作的效益,为下一步服务工作的安排提供有效的建议。

当然,结果评估并不意味着评估工作的结束,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社工应该继续对服务工作进行跟进,计划新的一轮评估工作。

二、义工队伍的组织

义工,又称志愿者,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和物质的人。义工和社工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注重利他主义、服务他人,同时也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价值理念、专业技能和要求等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和价值理念可以提高义工服务的质量,而通过义工服务也可以增强社会工作的专业素养。因此,社工应努力联合义工,在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形成一种“两工联动”的工作模式。社工与义工联动工作模式旨在通过社工引领义工,义工辅助社工,整合社工与义工两支队伍,优化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老人需求,提升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质量。

(一)义工社工化

义工队伍组成人员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包括了学生、邻里、社区党员、街道社区干部等,其优势是人数众多、队伍多样化、态度积极有爱心,但又具有其自身的天然缺陷,如流动性大、约束力差、专业性不足等。因此,可以把社工和义工结合在一起,由专业的社工对义工就专业知识、工作技巧上进行培训,由此提高义工的服务质量。

(二)义工专业化

“两工联动”并不是把社工与义工截然分开,义工队伍中也可以包括社工专业人员。对于那些刚刚毕业或还未毕业的社工专业人员,他们虽然熟悉社工专业理论,但缺乏工作经验,还不能胜任社工岗位的工作。因此鼓励各高校的专业社工在空闲时间多参加义工活动。同时,我社区将为社工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平台,帮助社工专业在实习模式下构建一个系统规范的义工体系,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为老人提供服务中体现出社工的专业理念,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他们获得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这部分人员的加入,将大大加大义工队伍的规模和质量。

三、对护理员的介入

护理员是指在中心里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人员。社工对护理员的介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在护理员上岗前,除了接受专业护理技巧的训练。社工还可以对其进行理念层面以及与人沟通技巧的培训,使得社工的元素能渗透到其工作中去,以人为本、尊重老人的理念在员工的服务中得到体现,护理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加主动关心老人的情感和精神生活,从而提高福利机构的整个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主要是对护理员的情感支持以及情绪疏导。护理员在长期的护老服务中,难免会产生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以及由于老人的突然离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社工应定期与护理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护理员的情绪变化,并通过对护理员进行个案或小组的方式帮助其释放压力,消除不良情绪。

四、社会资源的整合

社工除了在中心帮扶老人外,还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老人排忧解难。首先,资源积累。一方面,社工动员社会各界对养老工作进行资源参与,如鼓励大家加入义工组织,扩大服务队伍,增强社会影响力,形成“两工联动”的工作模式;以及为困难老人联系慈善机构筹集善款等。另一方面,根据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具体所需,在社会上寻求到相应的资源,争取将其纳入养老服务工作当中。如协调医院为老人体检与组织健康讲座、聘请专家为老人宣讲关于财产、赡养、婚姻等法律常识。

其次,资源调配。即社工将已有各种资源进行协调与分配,确保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居家养老的一个特点是能够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结合起来。即老人可以住在家里,但是要动用社区的资源和服务系统以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社工可以建构一个社区的资源网,包括政府、社区、服务机构、慈善机构、志愿者团体等组织,为满足老人的需要牵线搭桥,从而把每一个资源给调动起来,有效地防止已有资源地滥用或不用。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质量改进方案

为了提高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质量,本社区养老服务站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为我社区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服务。

1、个案工作改进方案

老年个案工作就是指社会工作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单个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轻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对老年人个人的辅导、老年人家庭的辅导以及个案转介的服务。在实践中,社工通过开展个案工作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主动与老人聊天,听他们倾诉,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老人的需求,为我区进一步开展服务工作打下基础。此外,社工还可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对接受服务的老人建立个人资料档案,运用个案工作技巧与原则,与老人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了解并满足老人心理层面的需求。

2、小组工作改进方案

老年小组工作是指在社工的协助和指导下,利用老年组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困难,恢复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促进自己成长的专业服务活动。在中心的很多老人都有共同的需求,会面对许多共同的问题。因此社工可以开展一些沟通小组、情感支持小组、互助小组及兴趣小组,运用小组工作的专业工作方法来为老人创造彼此交流、丰富生活、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老人安度晚年。而且老人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焦虑症,这类老人大部分都是独自一人生活的,和外界交流很少互动。而治疗模式的小组对于这些症状的防治及康复是有一定帮助的。此外,小组工作方法可以改善住养老人与家属的关系,为他们创造沟通与相互理解的机会与平台。

3.、社区工作改进方案

老年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通过社工运用各种工作方法,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老人的自助、互助能力,促进老人的社区参与,通过老人的集体参与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一方面,社工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和调动社区力量,使得老人得到更好的帮助。社工在社区工作中充当着组织促进者、牵线搭桥者、权益保护着、政策呼吁者等角色;另一方面,社工还可以通过动员老人本身的参与来唤起老人的自为意识,增强老人的参与意识,主动解决老人自身的问题。例如,社区工作者可以组织社区中的低龄老人组成照料团队来照顾高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组成老人维权社来维护自身的权利。这样的行动调动了老人的能动性,提升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也体现了他们“老有所为”的价值。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工作流程

1、申请

(1)自费服务申请对象直接到社区助老服务站填写《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表》,约定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费用。

(2)服务补贴申请对象应接受经济状况审核,提交下列资料:户口簿、身份证、参保人员社保卡(医保卡)、养老金收入证明等复印件、相关医疗证明和由街道社会救助事务管理科出具的低保、低收入证明,填写《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申请表》。

2、评估

评估员应当上门对服务补贴申请对象进行养老服务需求评达、应及时准确地填写评估信息、完成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果提交社区助老服务站。

3、审批

社区助老服务社应对符合服务补贴条件的申请人提出初审意见,报上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审批后,向符合补贴条件的老年人发放《准予服务补贴告知书》;向不符合补贴条件的老年人发放《不予以服务补贴告知书》。申请人如对告知结论有异议,可在收到告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街道或社区居委会申请复检评估。

4、服务确认

社区助老站应根据核准的服务补贴金额和老年人的实际服务需求,确定服务内容,发放服务费。

5、服务提供

社区助老服务站应制定服务计划,安排服务人员,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服务内容。

6、变更

社区助老服务站对确需调整照料等级的服务补贴对象应重新评估,确认服务补贴标准和服务内容。

7、终止

社区助老服务站对不符合服务补贴条件的老年人应及时终止服务补贴。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监督制度

一、反馈。护老服务员登门服务后,服务对象随时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反馈护老服务员的服务情况。

二、回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周至少回访一次服务对象,随时监督检查护老服务员的服务工作。

三、评估。

1、组织监督。由街道和社区派出专人负责评估体系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以阶段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评估体系、被评估人员及居家养老服务员服务状况进行监督。

2、服务公示。评估组织对被评估对象做出评估结论后,依由社区张榜公示服务等级、服务内容及时限,在指定期限内接受群众监督、逾期无异议的方可开展服务。

3、服务监督。居家养老服务员在服务期间要随时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体现政府购买服务资源供给的公平、公正。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如对服务不满意可以向评估组织或监管部门进行投诉。负责部门经过调查确认后决定对其更换、再培训或者辞退。

四、投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公开电话,随时受理来自居家养老工作的投诉、意见。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运作,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积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服务中心在日常运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结合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安全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围绕零事故、无伤亡、保平安的目标,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居家养老服务站安全隐患及老年人身心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创造一个安全、卫生、和谐的服务环境。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服务人员、服务义工、服务对象进行安全、自救自护教育,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

2、完善风险防范制度及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定时定期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安全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确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发生火灾事故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立即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并通知社区、街道。

2、迅速切断有关电源。

3、抢险救灾组等人员迅速疏散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4、积极配合消防人员灭火。

5、在进行灭火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火势蔓延。火灾事故中的“四懂、三会”: 四懂:

1、懂得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范。

2、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的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懂得消防设施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4、懂得疏散及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三会:

1、会报警(报警按钮119)

2、会使用灭火器材。

3、会组织人员逃生。灭火器使用方法:

1、拔销子。

2、握管子。

3、压把子。

4、左右喷。

(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根据居家养老服务站实际情况和老人特点分析了可能引起老人食物中毒的几点原因:

1、食用了带有某些病菌、细菌的食物; 2、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造成了食物的变质; 3、误食了残留有化学药品或农药的食物。一旦发现食物中毒现象,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发现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医院诊治。

2、迅速向社区、街道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如是食用服务中心外食物所致,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取样。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5、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三)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如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发现有人触电应马上赶到现场并切断电源。

2、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人体接触伤者,应用绝缘的物体挑开线头。

3、立即进行人工急救,并通知医务人员马上进行抢救或送医院急救。

4、查明事故原因并记录。

(四)治安案件应急预案

1、发现老年人之间或者老年人与服务中心以外的人员发生争吵、斗殴等现象要及时制止。如有服务中心以外的人员介入,应先将外来人员劝离服务中心。如事态严重及时报110处理。

2、制止原则:保护老年人的生命和身体安全;劝阻双方住手、住口;将争吵或斗殴的双方或一方劝离现场;有伤员则先送伤员去医院救治。

3、迅速报告社区或街道,由社区或街道指派相关人员协助调解。

4、工作人员在制止争吵、斗殴双方时,切记不能动粗,不允许恶言相劝。

5、服务中心负责查清事件原因并记录,必要时通知家属协助处理。

(五)老人急症或跌跤的处理预案

1、最快时间赶到病人所在现场,判断老年人的实时状态,作第一时间的救护和保护,避免老年人受到二次伤害。

2、立即通知医务人员赶赴现场,视情况紧急处理。

3、尽快通知老年人的家属。

4、若情况危急速打急救电话120。

5、及时对此事件进行分析,如有服务中心自身原因,应及时进行改进,避免造成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六)其它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如发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时,应及时送伤害者到医院诊治。

2、及时向街道及有关部门报告。

3、迅速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

4、通知受伤害者的家属。

5、妥善处理事故。

(七)应急电话 医疗急救中心:120 报案:110 消防:119

五、主要处置措施

1、居家养老服务站内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2、向社区、街道报告情况(1小时以内),请求做好帮助指导和稳定工作。

3、及时成立事件调查小组,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街道和有关部门。

4、召开老年人以及相关人员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稳定老年人情绪,做好事故后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6、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以及所产生的后果,对照目前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进行必要的整改,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

质量评价方案

一、评价主体 ——机构自我评价; ——服务对象评价; ——第三方评价。

二、评价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 ——家属/监护人满意度; ——服务时间准确率; ——服务项目完成率; ——有效投诉结案率。

三、评价方法

——意见征询(上门、电话、信件、网络); ——实地察看; ——检查考核。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质量改进措施

一、以三级管理网络为抓手,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定,切实承担起管理、指导、调研、协调等职能;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负责整合服务资源,对所属管辖区域居家养老服务实体工作进行督促、调配、检查和考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负责具体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各项组织工作。在明确各级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起三级联动的居家养老管理网络。

二、以五类老人为重点,服务覆盖到全体居家老人。在服务好失能、孤寡、高龄、困难、离退休等五类老人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拓大到所有60周岁以上的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打造“老人舒心、子女安心、政府省心、社会放心”的居家养老全覆盖服务体系。

三、以助老护理员为基础,建立社会化服务队伍。要综合考虑辖区老年人数量、服务内容、服务总量等因素,加强社区助老员力量配备。同时,通过依托团委注册志愿者,吸纳社区有时间、有特长的热心群众和引入社区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社会专业人士,建立健全社会化为老服务队伍。

四、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点。加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年食堂、老年维权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工作站等五大为老服务场所建设,进一步梳理和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点。

五、以医养为关键,深化服务内容。在强化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服务的基础上,把居家养老服务向老年人维权、老年人文娱等方面延伸,针对性地提供实效性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

六、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在积极排查摸清全区老年人基础信息底数的基础上,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信息化基础。

七、以科学健康运转为重心,健全评估考核体系。探索建立统一、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服务对象综合评估制度和服务机构准入评估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以及服务机构、服务组织和服务人员规范标准,实行评审考核。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合作制度

一、依托社区服务站,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形成发展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合力。

二、需要有合作的组织结构,明确合作者各自的分工职责和角色定位,又要建立长期合作的制度运作机制。

三、建立社区服务站、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合作的立法框架,用一套法律体系来保证合作的有效进行。

四、完善制度供给,发展三方互动合作的制度运作机制,使之固定化、长期化,从而建立合作的支持性的体制环境,确保合作的效能。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管理和服务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管理、改进等要求。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结合老年人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2.公平公正原则。不因老年人个体状况差异而产生服务歧视。3.安全便捷原则。保护老年人及服务人员的安全,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

三、服务内容和要求 1.生活护理(1)基本内容 ——个人卫生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2)服务要求 1洗漱等个人卫生应协助到位,容貌整洁、衣着适度、指(趾)甲整洁、无异味。

2饮食、如厕等应协助到位。

3定期翻晒、更换床上用品,保持床铺清洁、平整。4用于生活护理的个人用具应保持清洁。2.助餐服务(1)基本内容 ——集中用餐; ——上门送餐。(2)服务要求

1符合国家和本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2尊重老年人的饮食生活习惯。3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4提前一周为用餐老人预订膳食。

5助餐服务点应配置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施。6送餐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7助餐服务点及送餐运输工具应有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 3.助洁服务(1)基本内容 ——居室整洁; ——物具清洁。(2)服务要求

1保持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居室内部整洁,物具清洁。2保洁用具应及时清洗,保持清洁。4.洗涤服务(1)基本内容 ——集中送洗; ——上门洗涤。(2)服务要求

1洗涤前应检查被洗衣物的性状并告知老年人或家属。2集中送洗应选择有资质的洗衣机构或有洗涤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

3集中送洗送取衣物时,应做到标识清楚、核对准确、按时送还。4上门洗涤应分类洗涤衣物并做到洗净、晾晒。5贵重衣物不在本洗涤服务范围之内。5.助行服务(1)基本内容 ——陪同户外散步; ——陪同外出。(2)服务要求

1助行服务一般在老年人住宅小区及周边区域内。2助行服务应注意途中安全。

3使用助行器具时应按助行器具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6.代办服务(1)基本内容 ——代购物品; ——代领物品; ——代缴费用。(2)服务要求

1代办服务范围一般为日常生活事务。2代办服务时应当面清点钱物、证件、单据等。7.康复辅助(1)基本内容 ——群体康复; ——个体康复。(2)服务要求

1康复辅助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2康复辅助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3康复辅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身体适应情况,防止损伤。

4康复辅助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康复器具。

5群体康复一般借助社区卫生和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场地设施,指导和组织老年人开展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6个体康复一般提供:

——被动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辅助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保健性康复。8.相谈服务(1)基本内容 ——谈心交流; ——读书读报。(2)服务要求

1相谈服务应以舒缓心情、排遣孤独为原则。2预先了解老年人兴趣爱好等情况。3相谈过程中应与老年人保持良性互动。9.助医服务(1)基本内容 ——陪同就诊; ——代为配药。(2)服务要求 1陪同就诊的情形为: ——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辅助性检查; ——门诊注射、换药。2陪同就诊应注意途中安全。

3及时向老人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反馈就诊情况。

4代为配药的范围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的常见病、慢性病。

5代为配药一般到老年人居住地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机构。6代为配药应做到当面清点钱款和药物等。

四、服务管理 1.服务机构和人员要求(1)服务机构

1具有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2配备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相关设备设施和场所。3应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4应使用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见附录)。(2)服务人员

1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章制度。2持有效健康证明。

3应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持有行业认定的证书上岗。

4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职业道德,保护老年人隐私。5提供服务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服饰整洁。

6提供服务时应语言文明、态度热情,细致周到、操作规范。2.服务过程控制(1)信息公示 1服务机构应公示以下信息: ——执业证照; ——服务项目; ——收费标准; ——规章制度; ——工作流程; ——服务承诺; ——投诉方式。

2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3信息应便于老年人了解、获取。4公示信息应及时更新。(2)服务对象

1服务对象为本市60周岁及以上有照料需求且提出服务申请的老年人。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老年人不在服务范围: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3内容核定 5.2.3.1应主动、详实地向老年人介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收费价格等。

5.2.3.2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支付能力及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核定服务内容。

5.2.4协议签订与终止

5.2.4.1应根据核定的服务内容,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其他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

5.2.4.2服务提供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终止服务协议: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 ——违反服务约定的。5.2.5服务安排

应根据服务协议制定服务计划,安排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提供相应服务。

5.2.6意外事件处理

5.2.6.1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意外事件处置应急预案。5.2.6.2在服务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5.2.7档案管理 5.2.7.1档案包括: ——服务机构档案; ——服务档案。

5.2.7.2服务机构档案应包括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员工信息等资料。

5.2.7.3服务档案应包括老年人信息、服务协议、服务项目、服务安排、服务记录等资料。

5.2.7.4档案应建立保管、使用及保密制度,并动态管理。5.2.7.5有条件的机构应建立数字化档案,形成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质量评价 6.1评价主体 ——机构自我评价; ——服务对象评价; ——第三方评价。6.2评价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 ——家属/监护人满意度; ——服务时间准确率; ——服务项目完成率; ——有效投诉结案率。6.3评价方法

——意见征询(上门、电话、信件、网络); ——实地察看; ——检查考核。6.4服务质量改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计划

社区的居家养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和关爱老年弱势群体,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原则,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开展工作:

一、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1、家政便民类服务,如烧饭做菜、帮助老人洗澡、洗衣、上门理发、陪同就医,代购生活用品及其他生活护理等。

2、物业维修类服务,如更换水龙头、维修灯具、维修马桶、疏通下水道、安装排风扇、维修钟表等.3、医疗保健类服务,如上门量血压、上门注射、生活保健咨询、按时服药提示、康复训练咨询、医疗保健讲座等.二、开展老人活动,充分挖掘社区单位资源,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相互合作,开展老人活动。

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项目及价格

一、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一)生活服务 打扫室内卫生,烧饭,洗衣被,购买各种生活用品,代缴 各种生活费用,联系、接送日常生活用品修理和聊天读报等。

(二)医保服务 陪同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医,进行有关疾病的康复护理,办理医疗保险相关费用的结算。

(三)维权服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和权益追讨等服务。

(四)和谐服务。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休闲娱乐、知识更新、精神慰 藉等活动。

二、居家养老服务价格 居家养老实行小时收费制,小时收费标准按每小时劳动报酬。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信息管理制度

一、做好辖区有需求老年人的调查摸底工作,进行登记造册,每季度核实一次,并做好记录,便于动态管理。

二、建立建全居家养老专业服务队伍与志愿者队伍服务人员及服务对象的档案:包括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人员等。

三、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回执记录工作。

四、组织服务站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作回访。

五、做好托老服务各项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收集工作。

学校各项制度 篇5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稳定,学校研究决定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校各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现就领导小组组成、下设机构及其职责通知如下:

一、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下设机构及其职责

1.综合协调组:负责协助领导小组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并负责对外联络。组

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党政办公室、校医室、保卫处

2.医疗管理组:负责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应对突发疫情应急预案;承担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开展健康监测工作;负责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指定责任疫情报告人。

长:

成员单位:校医室、学生处

3.卫生管理组:负责校园环境的全面清洁、消毒。组

长: 成员单位:总务处

4.宣传教育组:负责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长:

成员单位:党委宣传部、学生处

5.信息搜集组:负责与疫情相关的校内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上报。组

长:

成员单位:校医室、党政办公室、保卫处、学生处 6.教学管理组:负责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协调工作。组

长: 成员单位:教务处

各职能小组要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教育部以及庆阳市有关传染病防控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和自身职责,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以下制度做成册装订留存备查)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规定,成立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校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2、建立健全学校晨检、食品安全、卫生清洁、传染病监测与疫情报告各项制度,对发现的传染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并做好登记工作。

3、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学校网站、宣传窗、健康教育课、班会、板报、广播等途经,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4、保持室内环境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做到湿式清扫,对发生疫情的班级要做好

终末消毒。

5、有计划地改造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加强饮用水卫生的管理,消除老鼠和蚊、蝇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6、根据季节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学生预防接种查验和疫苗接种工作,以控制疫苗相关疾病在学校的爆发流行。

学校传染病疫监测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1、学校校长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

2、学校设置×××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一般为校医,无校医时设置为教务科科长,并将联系电话留辖区医院公卫科,便于疫情时联系)

3、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和校长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熟悉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常识,指导全校的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学校出现以下情况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

2、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3、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4、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或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学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属地教育、卫生部门报告,并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两小时内可上报县疾控中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五、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班务日志上。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责任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责任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六、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并做好专册登记。

学校晨检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有效遏制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教育局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晨检制度》,目的在于加强校园内传染病的监测和防预,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班主任每天早晨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晨检内容有:1.统计本班缺勤学生的姓名查问缺勤原因等,发现情况,要立即报告校医室。2.检查、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3.观察学生的身体及精神状况,发现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症状的患者,及时通知家长并要求家长带其就医。4.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学校。

二、班主任应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在学生因病请假期间要做好家庭电话联系。在学生病愈返校上课后,要对学生的患病情况进行询问并做好补充记录。如发现有传染病症状,及时和医务室联系进行排查。

三、告知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及时测量体温。如有发热、出疹等可疑传染病情况,应要求家长及时处理,不可在原因不明情况下带病到校。

四、对已确诊患传染病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说服工作,要求学生在家治疗休息,不得边上课边治疗。在家就医的要将就医结论报告班主任,由班主任报告给学校医务室做好登记工作,对治疗完毕后要求返校上课的学生,必须携带正规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到

学校医务室进行查验,班主任在见到医务室的检查证明后方可返校上课。

五、班主任是学生“晨检”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每天须认真填写晨检报告单并按要求及时上交。学校医务室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每天的晨检资料,对各班报告来的有传染病疑似症状和体征的学生进行筛查,特殊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学校主管部门,对传染性疾病应当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六、要求班主任、年级组长、校医、生活老师务必高度重视,如有晨检不到位、报告不及时等原因酿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发生,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制定本校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分管疫情领导。

3、学校分管疫情领导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分管疫情的领导。

5、学校分管疫情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6、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学生凭医疗机构痊愈证明方可返校。

7、学校突然出现大量学生不明原因缺课时,要及时上报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中的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可能会对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并实施属地管理和依法管理的原则。

三、工作职责

1、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全面协调、组织全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3、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

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导、检查;

5、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6、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四、预防:

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宣传、橱柜、板报、广播等宣传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学校师生自我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消灭鼠害、灭蚊、蝇,对人员密集的教室、办公室、进行定期消毒。

3、坚持晨、午检制度。晨、午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坚持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5、做好疫苗针对性疾病的控制。学校应做好水痘、风疹、流感等既是学校多发、好发

传染病又是疫苗针对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针对性疾病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工作,以有效地建立学校的免疫屏障。

五、疫情报告: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城镇于6小时,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六、控制

1、凡发现校医务室无法确诊的甲、乙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均应立即安排转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校医应跟踪了解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2、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校医务室指导相关人员做好终末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校医务室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3、校医务室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和医务室内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室内感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

七、应急准备

1、学校应逐步加强学校医疗救治、卫生防护工作的物质条件,做好“思想、组织、技术、物资”四落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定期对各班主任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突发发事件的业务能力。

八、应急处理

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应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教育主管部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2、学校在接到属地政府、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按照属地管理得原则,不折不扣地实施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应急预案。对上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3、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应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按照突发事件的情况,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报请上级政府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学校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领导下,校医务室应立即对突发事件所涉及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治。医护救护力量不足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卫生部门给予支援。对易感人员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接受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当主动配合校医及有关卫生部门采取的医学措施。校医务室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防止医源性感染和校内感染。校医应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的调查。

5、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学校执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学校将对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拒不接受工作任务,借故推诿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校长

成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年级组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校医室)、宣传组(政团队和校办公室)、监测与疫情处理组(各

年级组组长、各班班主任、校医)、健康教育组(教导处)和后勤保障处(总务处)。明确各人员的职责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

职责分工:

1、组长抓总体工作,副组长负责分管工作的落实。

2、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及卫生的整治、购置有关器械和药品,消杀(除“四害”)以及防控物品保障等具体工作。

3、校医负责学校班级卫生工作检查督促,各班晨、午检的检查监督与管理、指导疫情处理等。做好平时防控的督查、数据统计、上报等临时办公室工作。

4、政教处、团委: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组织在校内和班级宣传,组织联系社区宣传。

5、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班级晨、午检和平时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学校,必要时要协助疫情处理等。

6、教导处:负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师生尽快掌握防控知识和技能。

食堂各项制度 篇6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

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 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二、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三、培训对象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门店及部门负责人和食品从业人员及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人员。

四、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现场培训相结合, 定期考核, 不合格者重新培训学习, 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六、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 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 以备查验。

2、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门店应至少配备专(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一名,负责门店的日常食品全管理工作。

二、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门店新晋员工和促销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并做好记录。

第1页/共6页 下一页>尾页

三、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每天检查食品销售区域的日常管理,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

四、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门店清洁用品的订货、储存、发放并监督使用。

五、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门店包材库的管理,并检查包材的正确使用。

六、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门店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具、容器的管理,并监督清洗消毒。

七、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直接向门店店长负责,并将门店的食品安全风险在第一时间报告店长。

八、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应经培训上岗,每年参加食品安全培训不能低于40小时。

3、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以及食品安全,特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二、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是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方面自查, 两次自查间 隔不得超过 3个月。

三、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等情况时, 需追加食品 安全自查。

四、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提问等方法 进行抽样调查。寻找客观证据, 在自查表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 合规定要求的事实。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寻找不合适事实的原因。

五、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确定不合格项, 取 得管理人员的签字认可,并提交自查报告。

六、根据自查情况填写《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 ,管理人员除 进行确认外, 还要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 由问题的责任部门在 5个 工作日内提出纠正措施,并规定完成纠正措施的期限。

七、纠正措施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实施完成, 如不能按期完成, 责任部 门必须向质量负责人说明情况,请求延期。

八、食品安全自查结果提交管理评审。食品安全自查的记录由办公室负责保存

4、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1、饭店应制订相关制度和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以保证食品在经营过程中得以有效的控制。

2、收货部应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对所有食品做好验收与记录工作。

3、营业部门应严格执行“进、销、存”的相关规定,在进货环节配合收货部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在销售环节,做好防虫防尘,做好覆盖,禁止脱离冷链销售,并做好销售台账记录;在贮存环节,严格执行《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4、对于现场制售的商品,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管理,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的生产工艺,并规范食品添加剂得使用与贮存,使用“五专一精”的管理制度,精确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并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置制度》。

5、对于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每天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并规范。

6、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对食品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要严格检查并记录;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门店店长报告。

7、对于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行为,门店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门店店长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规范制度与过程的控制。

5、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1、防损部负责公共区域的清洁与消毒,营业部门负责各自区域场所及设备设施的清洁消毒,工程部负责所有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

2、经营场所及设备设施应依据部门的清洁计划进行清洁与消毒;

3、负责场所及设备设施、餐具消毒工作的人员应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负责。

4、场所及设备设施必须严格按照一清、二洗、三消毒的顺序操作。

5、消毒剂应达到下列要求:

消毒剂:公司统一使用季铵盐消毒剂,在规定的浓度下浸泡5分钟以上并过水。

6、每次清洗消毒结束时应认真记录、存档备查。

7、工程部每天应该对场所和设备设施进行巡检,保证经营场所资产完好,设备设施运转正常,并填写检查记录。

8、对发现经营场所资产破损或设备设施故障的情况要进行记录,并积极组织维修。

9、防损部每天检查公共区域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并对保洁的清洁消毒记录进行检查。

10、门店食品安全员检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情况,并及时汇总问题。

6、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建立供货商主体合法资格法定证件备案。

登记备案范围:粮食、食用油、酱油、醋、水果、饮料、蔬菜(季节性、时令性蔬菜除外)、畜禽制品、鲜活肉禽、水发产品、豆制品、奶制品、腌制品、小食品、调味品等。

二、供货商或进场经营者机读档案

(一)登记备案内容:

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二)购进食品备案内容: 1.食品名称及规格 2.商标名称及注册编号 3.食品执行标准 4.生产基地名称 5.生产基地地址

6.生产基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7.卫生防疫、商检、农业、质监等检测检疫报告书复印件;

8.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安全食品、名牌食品标志证书、其它荣誉证书、质量认定证书复印件。

三、对供货单位提供的有效证件复印件要每年核对一次,供货商如发生经营地址或负责人变更及时通报。

四、对准入的供货商或现场加工食品单位执行信誉等级制度,不达标准者严禁进场经营。

7、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1、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仓库内要定期清扫,保持仓库、货架清洁卫生,经常开窗或用机械通风设备通风,保持干燥。

3、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合格证明或检疫证明的检查验收工作。腐烂变质、发霉生虫、有毒有害、掺杂掺假、质量不新鲜的食品,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的食品、未索证的食品不得验收入库。

4、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入库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

5、食品按类别、品种分架、隔墙、离地整齐摆放,散装食品及原料储存容器加盖密封,同时经常检查,防止霉变。

6、肉类、水产品、禽蛋等易腐食品应分别冷藏贮存。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 备,必须贴有明显标识并有温度显示装置。肉类、水产类分柜存放,生食品、熟食品、半成品分柜存放,杜绝生熟混放。

7、冷冻设备定期化霜,保持霜薄(不得超过1cm)、气足。

8、经常检查食品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变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9、做好防鼠、防蝇、防蟑螂工作,安装符合要求的挡鼠板。

8、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1、餐饮业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

2、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凭经验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3、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省级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

4、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

5、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6、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7、不得为掩盖食品腐烂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8、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并制定“四专一管”即专人管理、专人领用、专人使用、专柜存放并上锁。

9、凡要使用亚硝酸盐或含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的,必须向卫生部门申报备案,并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和卫生技术指导后方可使用。

9、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法规等,以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 确定食品的类别及安全状态, 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2 范围

食堂所需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的索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的有效性及查验或验收记录情况;生产全程记录及卫生切情况、销售、使用、服务质量的全过程,若顾客另有规定时,按顾客的规定处理。3 职责

3.1管理员负责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供方评价及购销计划; 3.2管理员负责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的查验,负责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等,同时配合销售科产品质量安全召回工作,标识与追溯的归口管理; 3.3管理员负责对物资进货与贮存的标识;

3.4各环节人员负责实施生产过程辖区内产品的标识与追溯;

10、废弃物处置制度

1.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要求现场制售的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严 禁乱倒乱堆现场制售产生的废弃物,禁止将现场制售的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禁止现场制售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

2.加强现场制售废弃物的收运管理。现场制售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 格并获得相关许可或备案。现场制售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3.建立现场制售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现场制售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 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现场制售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等情况。门店防损部门进行监督。

1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如果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逐级报告:发现短时期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或接到食物中毒通知,餐饮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二、救治病人:在向监管部门报告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积极配

三、保护现场,保留样品: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厨房操作间。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留样,以便有关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依据。

四、如实反映情况: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按照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与本次中毒有关的人员应如实反映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上一篇: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下一篇:爸爸的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