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设备维修的问题与对策(精选11篇)
陆彦彬
郑州铁路局副总工程师
(郑州市陇海中路106号 邮编:450052)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设备 维修 问题 对策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随着全路更高技术水平提速战略的实施,目前铁路设备维修水平与现场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问题已经显得日益突出,如何对现有的设备维修工作进行改革,实现有突破意义上的创新,缩小上述差距,甚至使设备维修管理适当超前于现场实际需求,让先进的维修管理模式引领设备质量的提高,将是新的历史形势下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设备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备制造水平不高,造成出现“积压式”的设备维修状况。
第五次大面积提速以来,郑州分局新配18台新型提速电力机车,在设备投入使用的近四个月里,先后共发生机破、中途非正常停车和运缓14件,另外还发现其他质量缺陷15类。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产厂家很少真正承担起因设备质量问题引发的维修责任,大量设备隐患不得不由使用单位承担,造成了设备制造中的质量遗留问题“积压式”地交给设备使用单位。这不仅增加了使用单位正常维修工作量,也将原本属于生产厂家的设备制造成本变相转变为使用单位的设备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使用单位被迫承担起了在技术上难以承担的维修任务,增加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难度。
(二)中间技术力量薄弱,造成出现“铅垂线”的设备维修状况
连续五次大面积提速战略的实施,新型机车设备、超常无缝钢轨、机车主体信号等新型设备的不断投入应用,特别是智能化监测、维修设备的大量引入,不仅对现行的设备维修规程带来了
深刻影响,更对设备维修队伍的技术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现场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设备维修队伍中中间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现行维修体制就像一根砌墙用的铅垂线,任何一种新设备的使用,无论其技术跨度有多大、科技含量有多高,有些甚至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没搞明白的设备,就全盘交给现场来维修管理,千斤重担赌博式地压在了现场。这种过分的要求就变成了“强求”,并直接导致技术设备管理的“虚位”,进而导致大量设备隐患的漏检失修,这将对运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生产部局不合理,造成出现“小而全”的设备维修状况。
几十年来,由于设备技术含量小、生产作业效率低,特别是铁路沿线工区受交通工具的限制,铁路运输设备一直沿用的是小规模的设备维修模式。如:工务系统由于生产作业方式陈旧、劳动工具效率低下、沿线交通运输方式落后,工区管辖范围一般都在5公里以内,甚至小到3公里。但无论生产规模是大是小,都需要相应的工种来维修设备,这就逐渐形成了生产规模小、维修工种和维修设备相对齐全的设备维修模式。这种设备检修模式在设备技术简单、种类单一的发展初期,确实能够满足设备维修需要,并能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然而,随着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素质的维修人员和简单的维修工具已经难以满足设备的维修需要,同时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小规模的生产部局结构不仅造成维修设备的浪费性重复投资,更制约着技术作业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技术监测手段不高,造成出现“经验修”的设备维修状况。
多年以来,由于受监测技术不高、监测装备落后的制约,从设备制造到设备保养、设备检修等各个环节,都没有真正引进和采用监测技术,致使在运输生产现场还只能依靠经验来具体判断设备是否该进行维修、设备故障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季节性设备故障的多发部位在什么地方等等。如,目前机车车辆系统还在执行的段修、辅修等“定修”管理模式,这在多年前列车速度慢、车流密度小的情况下,是基本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但是,随着铁路提速、提效战略的
不断实施,列车速度不断提高、车流密度不断加大,确保运输安全的风险变大,提高运输效率的呼声变大。如果还继续执行“经验修”设备维修模式,盲目地设定设备维修周期,一方面造成设备还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例行性维修,严重影响了设备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造成设备还在维修周期内,但由于缺乏正常保养致使设备带着安全隐患运转,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甚至是行车事故,这将严重影响正常的运输秩序。
二、设备维修的对策探讨
(一)大力推行“工厂维修”模式,解决设备使用单位处理故障难的问题。
发挥生产厂家的技术优势,将厂家引入设备维修,是有效解决“积压式”设备维修弊端的重要举措。生产厂家(包括科研院所)参与现场设备维修应从以下途径实现:一是质量保证期内的维修。厂家必须明确设备质量保证周期,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时,应由厂家承担起故障设备的包修责任,对有重大缺陷的使用单位还有权要求厂家召回自己的产品或采取补救性措施。二是现场出现疑难故障时的快速维修。对于现场技术人员难以理解动作原理的高技术设备,一旦出现疑难故障且不能恢复正常使用时,生产厂家必须安排专家紧急赶赴故障现场,帮助使用单位迅速排除故障。三是产品寿命周期管理。生产厂家应建立产品使用档案,加强对产品投入使用后的追踪管理,对即将达到使用寿命的要及时通知使用单位提前采取处理措施,对超过寿命周期而继续坚持使用的,要言明其危害性。
(二)大力推行“专业维修”模式,解决现场职工处理故障难的问题。
随着现场设备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技术不再象以往那样简单地涉及一门或两门科学技术知识,可能要涉及更多更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这就势必要求对维修分工进行细化,走专业化维修的道路,有针对性地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真正做到专而精,从根本上解
决现场职工面临多学科技术知识难以处理设备故障的问题。为此,可以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专业化维修工作:一是界定专业维修范围。要开展专业维修,就需要对相近的维修作业内容进行合并,对涉及技术科目不同的进行拆分,在充分考虑方便专业维修的情况下,合理对专业维修范围进行界定。二是建立专业维修标准。走专业化维修道路就是要提高设备维修质量。技术标准是保证专业化维修质量的关键。为此,必须建立一整套专业化维修技术作业标准,用以指导和约束专业化维修作业。三是建立专业维修队伍。这不仅需要在现有的职工队伍内部培养和选拔业务技术骨干作为专业维修的骨干力量,还应该大胆引进铁路急需的专业人才或技术专家,甚至可以将技术含量高的设备转交其它专业化维修水平高的单位负责维修,从而在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实现设备维修质量的快速提高。
(三)大力推行“集中维修”模式,解决维修设备重复投资浪费大的问题。
由于开展新技术设备的检修工作需要的检修仪器和机具十分昂贵,分散配置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集中配置,这样可以发挥人员集中、设备集中、技术集中的优势。此举既节省资金,又便于管理,是解决维修设备重复投资购置的有效办法。譬如:目前的信号监测监控网络设备不局限于某一家,处理信号网络设备问题单靠一个电务段、一个检修所很难有效解决,因此需要成立一个部门来负责网络的维护和故障处理,如可以组建分局级电子设备维修中心,具体负责分局微机联锁、微机监测、DMIS、TMIS等新型网络设备的维修工作。
(四)大力推行“状态维修”模式,解决设备使用效率低和安全运行风险大的问题。
从国外发达国家设备在线监测维修的成功实践看,由于智能化在线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过去手摸眼看、锤敲灯照、拆开检查等方式简单、效率低下的检查方式。过去较为烦琐的定期检查,变成了现在的速度快、判断准的简单快捷的检查,这为随时随地对设备技术状态
铁路信号是指用特定的物体 (包括灯) 的颜色、形状、位置, 或者用仪表和音响设备等向铁路行车人员传达有关机车车辆的运行条件、行车的设备状态以及行车的指示和命令等信息。广义的来讲, 铁路信号就是用来保证铁路在行车时的安全的技术以及设备;狭义的来讲, 铁路信号是一种用于向相关的铁路行车人员明确指示行车条件的符号。
二、铁路信号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信号设备修程修制的不断优化, 天窗修制度的实施, 生产任务比以前少了很多, 计划性也相应地增强了, 时间也较为充裕。生产任务合理化的安排以及生产任务的切实的可操作性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可变化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比较突出的就是生产任务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下面分析在铁路信号的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人员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维修工作的需要。
首先, 很多现场班组长的素质不高, 责任意识不强, 完全驾驭生产管理的能力不高, 不能合理地分配生产任务计划。这样就造成了每天的工作不能按照计划来实施, 很可能造成某项生产任务被遗漏的现象。其次, 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 以至于生产效率跟着下滑。最后, 由于高新科技技术的不断应用, 具有电子、电气、机电设备维修技能的全能人才极其缺乏, 就造成了维修人员不能很好地胜任铁路信号的维修工作, 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 人员配置不够合理。
现在各现场维修班组的工作人员普遍比较少, 尽管上级的管理部门多次强调要区分开分配的档次, 体现出奖勤罚懒、按劳分配的原则, 但是区科和维修班组由于现行铁路维修体制的限制, 并没有合理地区分开分配的档次。这样就会使广大铁路信号的维修工作人员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不好一个样的思想意识横流, 甚至还会出现“多干多错, 少干少错, 不干不错”的思想, 严重地影响了铁路维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也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的成效。
3. 维修与使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就目前情况来看, 日常铁路维修的组织形式和维修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煤矿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行改革。目前的维修体制比较陈旧, 主要表现在:一是设备本质的落后, 造成成本浪费, 设备的质量更难以提高;二是铁路信号的维修时间短, 人力不能很好的集中, 并且维修设备的利用率低。因此, 在铁路维修的工作方面, 能够把维修工作集中化和专业化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三、解决铁路信号维修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针对铁路信号维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现在提出相应的对策。
1、最好选用基层的班组长人选, 切实切身的建立奖罚制度。尽量选拔责任心强, 可以很好的驾驭生产管理的同志任一线的班组长, 同时也可以给这些负责任又能干的同志在一定程度上的福利, 让他们在享受到好处的时候也能以更大的努力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给每个维修班组增加一定的人员, 这样就可以在作业点增加一定的作业人数, 可以提高铁路信号维修工作的工作效率。
3、在现有基础上对铁路信号设备做更优化精简的修程修制。在维修的过程中, 尽量实行状态修, 以减少维修的次数, 降低维修量。4、在各运输部内, 可以考虑成立专业的维修班组。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增强员工的责任心, 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也可以增加铁路信号维修工作的专业性。
四、结语
本文就铁路信号的概念和地方煤矿铁路信号维修工作的整体情况做了相关的概述, 在整体的叙述中, 发现了铁路信号维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希望能够在这些对策的引导下, 地方煤矿铁路信号系统的维修工作能够更好更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赵文胜.《浅谈铁路信号中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1年02期
[2]陈三新.《积极探索新体制下强化电务管理的新途径》.铁道通信信号, 2006年07期
[3]铁道部.《信号维修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4]胡志强, 赵璇.《新形势下电务维修体制改革模式的探讨》.铁道通信信号, 2005年08期
一、当前货运营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设置及职能问题
铁道部运输指挥中心设置了营运部,下设货运营销计划处,负责指导全路货运营销工作。部分铁路局相继成立了营销处或营销中心。一些站段也组建了专门的营销机构。但仍有许多单位营销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职能作用发挥不好;激励和约束措施不力,营销人员收入与工作业绩联系不紧密,干部职工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单位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等与营销工作脱节,运力配置不适应营销要求,一些政策措施不利于营销工作的加强,各管理层次、工作环节、生产岗位难以有机结合,市场营销的整体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营销宣传工作不够,许多货主不了解铁路,不清楚货物运输手续。
2.运到期限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货主对运到期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铁路货物运输速度慢,成为制约铁路货运竞争能力的一大突出问题。货主普遍反映,铁路不仅短途运输比公路慢,而且一些货物的长途运输也比公路慢。由此许多高附加值货源流向公路。
3.运价问题
铁路货运价外收费多、费目复杂、灵活性差等问题突出,丧失了铁路货运价格优势。一是价外收费过多过滥,造成货运费用总体水平过高。尽管对价外收费进行了多次清理整顿,但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大量情况表明,许多货物尤其是轻浮货物的运输费用,铁路高于公路和水运,货主对此非常反感。二是货物运价缺乏灵活性,价格杠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尽管在运价下浮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在目前运价管理体制下,灵活的运价机制难以真正形成,不能像公路、水运那样做到随行就市。
4.服务问题
铁路承运手续、交付程序、结算方式十分复杂,给货主带来很多麻烦,令人望而却步。信息手段落后,不能给货主提供途中信息查询,服务态度强硬。货主认为铁路货运是暗箱操作,对货物运输情况无法了解;野蛮装卸现象严重,货损严重,货盗问题突出,货物运输安全难以保证,特别是家电、烟酒、装饰材料、服装等高附加值货物损失比较大;保价赔付不及时,一些货物赔付得不到圆满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5.协调问题
铁路运输、客运、货运等部门和站段的分工、协调和配合还存在问题,权责不清、没有形成合力,发站、到站和列车运行各个环节的运输服务还满足不了货主的需要,影响了发站对货主承诺的兑现。
二、铁路货运营销发展的对策
1.确立加快货运改革的思路
加速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建立新型铁路货运管理和组织方式:加快市场化进程,就是全面走向市场,在运输服务上,全面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在运力配置上,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在运输价格上,根据供求关系对运价灵活调整。加快现代化进程,就是建立高效快捷的货运系统,在运输能力上,保证主要通道畅通无阻,路网、机车、车辆、集装箱等能够充分保证货运量不断增长的要求;在市场营销上,形成完整的货运产品体系,建成先进的货运营销信息系统。
2.转变观念
铁路货运改革步伐不够快,货运不够适应市场要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思想观念滞后。因此,必须冲破传统思想束缚,树立新的市场观念、营销观念、服务观念。市场观念是要彻底打破目前铁路货运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推倒所有阻碍铁路货运走向市场的围墙,一切服从市场,营销观念就是要把市场营销摆上重要位置,根据市场发展不断改进营销工作,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要适应营销的要求。服务观念就是把客户真正摆在“上帝”的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3.确定目标市场
从货源上看,稳住既有货源不再流失;夺回流失货源,努力将其他运输方式争走的货源,重新吸引回来;挖掘潜在货源,拓展货运市场,把货主自运输需求变为有效货源。从运距上看,要稳住和大力发展中长距离运输,铁路具有中长距离运输优势,其周转量占整个货物周转量的大部分比重,中长距离运输是铁路货运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开拓短途货运市场,短途货运可替代性强,公路优势比较突出,铁路在确保中长距离运输的前提下,也要争夺这部分市场份额。从品类上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是铁路货运的最大品类,铁路必须保证煤炭运量稳定和增长;“白货”(“白货”是相对于铁路传统运输的煤、石油、钢铁等初级、大宗产品而言的,具有高附加值、高运价率特征的电器、机械、食品、医药、服装等结构调整后的、运输比重逐步增加的产成品。)运输是我国货运市场的主要增长点,这部分运量需求势头强劲,运输效益好,是铁路必须全力争取的目标市场。
4.加强营销机构和队伍建设、明确职能
积极探索货运营销机构的组建形式,根据营销需要,建立健全面向市场、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指挥有力的营销机构。将市场调查、分析预测、产品开发、价格定位、营销策划、运输承诺、运力配置、保价理赔、货运管理、服务监督、统计收入和广告宣传等货运营销工作的基本职能正确定位、落到实处。把那些有一定实践经验、营销意识强、营销手段广的精兵强将充实到货运营销队伍中来。加强营销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5.加强和改进货源组织
(1)稳定粮食运量。站在支持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确保国家保重点粮食运输,对国家重点粮食运输要从各方面给予倾斜,优先安排计划,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放行、优先卸车,运力给予切实保证。
(2)努力挖掘高附加值、高运价率的“白货”。要开阔视野,认真了解各类合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运输需求,特别是要重视高新技术产品的运输。要组织广泛深入的货源调查和开发,重点加大对电子、机械、建材、汽车、医药等高附加值、高运价率货物运输的研究,增加货源。
(3)做好口岸和鲜活易腐货物的运输。加强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组织,在重要鲜活易腐货物集散地,开辟运输“绿色通道”。
(4)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优化集装箱箱型结构,适当增加一吨箱,发展二十英尺和四十英尺箱,开发罐式、冷藏等专用集装箱。加快集装箱周转速度,提高集装箱运用效率。努力发展多式联运,开展与国际船舶公司的合作,增加国际集装箱运量。进一步开发国内集装箱运输市场,与较大企业货主实行承包运输和“五定班列”(指“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实现管理规范化,运行客车化,价格公开化,服务承诺化管理的运输方法。)运行线租赁运输,发展全程代办。
(5)积极发展货场办市场。有条件的货运站应认真借鉴汉西站和南宁站的经验,根据自身情况开办木材、建材、水泥、粮食、水果、蔬菜等各种类型的物资交易市场,充分发挥货场功能,使货场成为新的物流集散地,盘活货场闲置资产,增加铁路资源的有效利用。
6.灵活交易价格、治理价外收费
(1)逐步推行铁路货运“一口价”。“一口价”(是指自集装箱进入发站货场至搬出到站货场,铁路运输全过程各项价格的总和,一次收费,全程服务。)是国际上货物运输的通行做法,我国公路、水运已普遍实行。铁路已在集装箱运输推行“一口价”,这是一个很大进步,同时要逐步在所有货物运输中推行“一口价”,推进由集装箱运输向整车、零担货物运输发展,由“站到站”运输向“门到门”运输发展。
(2)下放运价下浮政策、治理价外收费。按照建立灵活价格机制的方向,充分利用运价下浮政策,使价格管理更灵活、更适应市场变化。运价浮动应由各局自主决定,基本运价下浮时,装车费及建设基金等同比例下浮,免收货运服务费、延伸服务费。绝不能用价外收费填充已下浮的空间。要制定货物运价浮动管理办法,规范浮动行为,坚决取消所有不符合规定的其他收费。
7.保证、缩短货物运到期限
(1)优化列车运行图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优化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在铁路通过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在大中城市和主要货物集散地间开行城际班列。增加直达货物列车数量。调整编组站分工,减少技术作业,提高货车旅行速度。
(2)提高货运作业效率。简化货物承运与交付手续,提高列车编解效率,组织开好远程和超远程技术直达列车,提高直达列车比重,提高货车运用效率,改进装卸作业、加速车辆周转,减少货物在货物作业站和技术站的停留时间,搞好车流组织和机列衔接。实行货车的等级管理,对进港车、“五定班列”等时限要求比较高的列车要重点掌握,确保正点到达。
(3)实现货车实时追踪。运输、电算和电务通信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尽快实行日请求车审批系统与货运营销及生产管理系统、货票系统与货物营销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有机衔接,开发面向社会的揽货、报价和交易系统,尽快建成并应用货车实时追踪信息系统,实行货物运到逾期责任追究,形成我国铁路较完整的货物运到期限保证机制。
(4)全力打造精品列车。对“五定班列”要精心组织,使其不断完善,确保运到时限,提高品牌效应。搞好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的组织,积极增加煤炭、石油、矿建、粮食、木材等货物直达列车数量。另外,积极发展城际班列、港站班列、国际联运班列、集装箱专列等。
8.提高服务质量
(1)简化货运办理手续。从改革货运计划入手,方便货主、简化手续。减少货物办理作业环节,全面推行一个窗口、一次办理、一次收费、一次结算。在全路范围内实现货运计划的计算机管理,使这一系统与调度日班计划系统、货票系统、预确报系统有机衔接,大面积与货主联网,实现货运计划、技术计划、运输方案、日请求车、实际装车的—体化管理。
(2)减少货损货盗,增强货主安全感。要杜绝野蛮装卸,加强对铁路内部装卸作业管理,确保货物装卸质量,减少列车运行尤其是调车作业中的货物破损。
(3)改进货物运输保价理赔工作。根据“先赔付、后定责”的要求,发生货运事故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货主的赔付,切实增强保价信誉,促进铁路运输保价的发展。
摘 要:本文依据近年工作实践观察和新改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以及我国在相关制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制药企业制药设备在使用的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制药设备;问题;对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制药行业的制药设备在制造和使用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提高我国制药企业制药设备的使用水平和制药行业生产质量,结合新进该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我国在执行相关新规定和政策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探讨出现该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提出了解决我国制药企业制药设备在使用上出现问题具体方法,提高制药行业相关制药设备的准入门槛,加强审核资质管理;国家加大创新技术和设备改造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新改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学习和理解认识,及时准确的把握制药设备的发展现状,将两者更好更快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制药设备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建工程项目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对于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要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为机电设备的安装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这也就要求施工企业能够加强对机械设备安装环节的管理力度,并积极采用一些应对性措施来提高该环节的安装质量,来为建筑工程的后续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1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特点简析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中还会涉及到电气,给排水以及设备安装等多个环节,在具体安装施工中也会应用到很多新型技术与设备,就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具备有良好的施工素质。此外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所涉及的安装工艺比较复杂,不同设备的安装材料跟施工技术也存在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因此各建筑企业在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之前,还需要对该房建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施工措施。最后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对于房建工程的竣工后质量检查工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求施工企业能够加强对机电设备安装工作的控制以及管理力度,以保障该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
专业论文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建设的发展和技术的进一步分工,其中一些工程逐渐形成为独立的学科,如机车工程、车辆工程、信号工程;另外一些工程逐渐归入各自的本门学科,如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现在铁路工程一词已仅狭义地指:铁路选线、铁路轨道、路基和铁路站场及枢纽,其中站场设计在中国和苏联的有关学院虽已归入“运输”专业,但在欧、美各国仍列入“铁路工程”中。站场设计乃是运输与工程两专业人员均需具备的知识,而站场工程则是铁路工程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由于铁路施工所涉及的部门较多,而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很难做到对更改的施工计划清楚了解,信息比较滞后,而且又加上有的项目工期很紧,会临时增加一些施工任务,这样就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使得施工管理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更安全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一些比较关键的程序,进而严重影响施工安全,给国家和人们造成不可预知的事故。
二.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记录的“三违”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纵观所有铁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特别是邻近营业线施工事故,经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事故都有着基本相同的原因: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方法,直接引起了事故的发生;各级领导盯控不严,导安全管理人员卡控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治理,从而没有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涉及施工的部门准备工作不足,且之间配合较差。由于铁路施工,特别是营业线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单位非常多,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的管理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都会影响到整个安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施工的顺利进行。往往一个环节出错,都会误导之后所有的环节,影响工作进程,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隐患。这就需要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不能只管分配任务,更重要的是必须明确责任人、监控人,发挥好业务骨干的作用。如果由于个别单位疏于管理,不严格要求,准备工作应付差事,存在侥幸心理,主管领导和人员在施工之前不亲临现场,对设备质量、型号、数量没做到心知肚明,进而使进路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准备,就会给以后发生事故埋下隐患。因此就需要涉及施工的各个部门不但要做好、做足自己的准备工作,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还应该和其他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如果本部门的工作不能按质按量准时完成,必然挤占下一道工序和其他部门的作业时间,最终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影响正常的运输秩序。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整体配合意识,形成默契,统一做好周密严谨的部署工作,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4.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在例行管理中,各级管理部门对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施工方法、作业流程、人员安排、机械组织、影响范围、行车办法等常规程序上做的比较仔细、认真,也很有经验。对一般常见的突发状况也能做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但是应急预案比较格式化、不灵活,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这种一般的紧急预案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故的发生而束手无策。
5.由于一些现场监管人员对业务陌生以及缺乏责任心,而导致了对铁路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严重不足。有的监管人员并没有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配合,也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出现。另外,有些现场监管人员对基本防范事故的知识没能完全掌握,加上每个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各有高低,而现场的监管力度又不够,使得一些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6.现如今,一些施工单位的基础管理及施工组织还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也对施工单位的基础管理和职工素质管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投入也很多,但是施工的基础管理、施工方案等仍然比较薄弱,甚至有些单位还出现了很多影响施工安全的问题,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如:施工机械故障率较高、施工人员素质偏低、施工方案差等。并且对施工进行管理时,也没有对施工方法、机械组织、施工人员等进行有效的协调,从而导致在遇到一般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给运输安全与畅通带来影响。
三.解决铁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可以说,铁路施工安全已成为制约铁路运输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对此,要针对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严格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一项施工任务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的施工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前,施工方、运输部门、设备接管运营方等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进行各种风险和危险因数进行辨识、排查,并制定专项应对方案和措施;详细检查施工前各项准备情况和有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并且要对所有参加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使每个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非常熟悉,了解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各项安全管理、技术措施,进而在施工过程中不留疑点,努力认真的做好每一道工序的工作,从而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此外,也要涉及施工生产的其他单位和各个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提高整体配合意识,确保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中各级领导要层层把好关。施工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是严格加强现场控制。铁路施工单位领导应当做到:首先要组织层层审查施工方案,如果施工危险性较大,则需要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按照专家会意见完善施工方案;对所有参与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召开施工安全预备会,根据施工等级的不同,主管领导要亲自主持施工预备会,所有作业人员都要参加。其次要严把施工命令关,命令包括施工开始和结束时间,施工项目及具体内容,产生的各种非正常行车的办理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最后是亲自监控作业关键环节作业,详细了解和掌握施工的进度,亲自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严格遵守施工纪律,协调各工种、各岗位、各环节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作业,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施工环境。
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作业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又一重要措施。相关部门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以便及时的进行维修;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作业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错;同时,使用一些高科技的设备,这样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安全度,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的处理。
4.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形式。施工计划和组织是确保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认真学习、研究安全协议与施工方案,并要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的特殊性来编制施工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各项施工组织工作。二是要重视施工安全交底制度。施工前,要召集工作人员开展施工预备会,全面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类情况,完善各类施工安全预案。施工时,要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力度,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施工后,要注意总结安全管理的经验,对预案不完善之处进行修订。三是要尽量避免出现施工临时变更的情况,更要杜绝频繁变更施工计划的情况。如果一定要变更施工计划,要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施工计划的变更情况,针对施工计划的变更情况及时的调整安全措施,避免出现遗漏。
5.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为了使铁路施工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各施工单位之间应签订一份安全协议,单位内部应层层签订安全质量承诺书,单位内部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通过安全协议,可以很好的约束各单位的行为,有效约束各方,一旦发生由于违反协议而造成隐患甚至事故的问题,必须由相应的一方承担责任,并对其做出相应的惩罚。通过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在施工中,可以在施工单位内部形成层层落实到人的安全责任,对事故作业中“三违”人员和单位进行处罚,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施工作业并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大力推进铁路施工标准化作业,保证施工安全。
五.结束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综上所述,需要涉及施工的各单位和部门不但要做好、做足自己的准备工作,严格设计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作业,大力推进施工安全标准化作业,还应该和其他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如果本部门的工作不能按质按量准时完成,必然挤占下一道工序和其他部门的作业时间,最终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影响正常的运输秩序。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整体配合意识,形成默契,统一做好周密严谨的部署工作,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尹新庆 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经济师》-2011年1期
[2] 雷来源 略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6期
[3] 闰少辉 王海燕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议论文]2008-2008年全国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研讨会
1 当前国内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如今不少行业将安全生产管理当做一种形式主义, 盲目违规作业, 诸如工区内的线路设备检查、基础设施管理等都形同虚设、弄虚作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意识不足
对“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生产原则认识不明确, 同时对于违规现象处理能动性差, 即官僚主义、遥控指挥的不良风气工作环境下的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司空见惯;
2) 基层管理人员职责、义务划分不清
个别同事的工作在表面看起来忙忙碌碌, 其实自身不知道所作工作的意义, 工作精力不集中, 从而导致关于安全生产的意外事件发生, 难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考虑。不少工作人员对线路上基本的常见问题处理不明, 如几何尺寸超限、线路翻浆以及失效轨枕等现象到处都是, 相应设施养护质量差;作业过程简化, 更换失效设备盲目, 造成设备多次失效, 这些主要体现在轨枕更换浪费劳动力较为严重;后勤管理保障差, 管理混乱, 台账管理, 工区考勤制度, 账目不透明, 生活环境条件差, 职工队伍思想波动大, 而有的管理者视而不见, 若无其事, 离团结职工队伍思想越走越远;没有安定团结、协作支持的员工队伍, 致使整体协作意识有所偏差。总之, 当前这些潜在因素, 在很深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效能的发挥。
3) 管理不规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 行车班组管理也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水平。班组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的目标。但有一些班组却存在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方式粗暴简单, 管理问题频发, 主要有表现如下:劳动纪律不明确;作业办法不具体;考核办法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详细;对问题责任者处罚不合理;现场检查走过场;作业人员不互控等等。
4) 设备管理欠佳
铁路行车设备是保障运输安全的基础。良好的设备可以有效地对人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解, 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若设备因老化、损坏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 必然对运输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影响设备管理的因素主要在于:
(1) 设备质量差。设备故障多, 一是停电、道岔不转、闭塞机故障、断轨、涨轨、线路下沉、手制动机不良等机、辆、工、电等部门的设备的问题;二是车务部门的自管设备方面的故障等。其次还有技术落后和配置数量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2) 使用人不爱护设备、保管充电不善、交接不明确、操作方法不正确、维修养护不及时等带来的安全隐患。
2 班组的含义
班组可以说是当前每个行业基层管理的细胞, 是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技能培训、文化教育、以及提高人员业务技能素质的前线阵地, 是一切基础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强化班组管理效能, 是保障铁路运营生产安全的一项基本性重要工作。简单来说, 班组实际上就是指对生产基础工作所负责的小组, 按倒班制给职工进行排班的工作团体, 如调研组、乘务组、信号掌管工区、工务养护工区等。
3 班组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3.1 铁路安全生产运营的基本单位
可以说, 铁路部门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生产建设指标, 就一定要凭借各个分工部门的相互协作, 把任务由上至下逐层承接给各个部门、单位去完成, 其中最后一个基层与基本单位就是班组。由此可见, 班组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完成下发指标的最基本、最基层的实施单位, 是铁路运营生产的出发点, 以它为开展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 通过它去实现上层部门所下发的任务指标, 同时有效的、根本性的生产记录都是由班组去开展、创造。
3.2 铁路安全生产运营的实施基础
铁路基层生产活动开展, 要由班组生产职工去完成, 他们是安全生产活动的主要实施载体, 安全制度只有围绕基层逐步展开并加以落实, 同时再结合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业务物质、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等的人为性质因素为构建实施基础, 才能满足铁路生产前线的客观运营生产需求。另外, 凭借站段或者车间上层组织单位所派发的任务, 由班组职工务实去生产实践, 才能检验安全生产制度下的工作是否更加规范、符合相应生产需求。也就是说, 只有通过班组职工的基本职责发挥, 才能使各项技术指标、生产工艺、规章制度等得以实现与实施, 使其有所依据。并且, 为了不断完善与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就要记录大量的原始性记录、台账统计等, 而这些重要工作却是由班组去提供经验与实施依据。这是因为, 班组在铁路运输生产的最前沿第一战线, 能够充分的了解每一道工序的基本流程与生产环节的潜力所在, 清楚安全生产不论是设备需求, 还是技术掌舵上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因此, 这也就为不断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了事实依据、各种检验方法机制、与实施基础等。总之, 它在铁路运输生产中所体现出的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3.3 班组安全管理对铁路生产运营的影响
铁路是我国国内贯通的有轨通行线, 这就决定了它的社会生产化标准要绝对统一。虽然从整体看来, 各个工种与相对应的班组在生产线上的分工是分散的, 但是这种分散也不是独立的, 每个工种所对应班组展开的生产链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不论哪道生产线出现问题, 都会在一定范畴内影响着整个铁路生产线的活动秩序, 使其遭到破坏。如, 某个调车组在车站咽喉岔道区发生了车辆偏离轨道, 这不单是影响其收发车辆的作业, 还对整个列车运行范畴内的区段有着重要影响, 在来往通行的众多干线上, 甚至会打乱全局的运作秩序。班组的安全管理, 直接对整个站段以及全局运作生产上活动的安全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4 强化铁路班组安全管理的几点主要措施
为了能够使铁路运输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生产活动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 为全局的生产运作奠定有利基础, 就需要铁路各个班组的集体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 明确岗位职责, 发挥完整的职能效用, 尤其是班组长与安全员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4.1 班组长工作职责的有利发挥
班组长首先是肩负着上层组织指挥安全生产重大责任的核心人物, 又是整个班组团队的必要成员, 同样他也需要完成自身工作的生产定额。
1) 班组长的安全成产管理职责。班组长要发挥出安全管理效能, 就必须要充当一个安全组织引导者。班组安全管理的执行要求必须是细致化、日常化, 能够长此以往的按照规章制度、基本技术标准以及用整体人员考核测评去约束与执行的。因此, 班组长本身一定要有着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优良品质, 引导全员安全生产, 在全组成员中起表率作用, 引领全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另外, 在车间生产运输活动上职能划分通常是实行站长、车间主任、以及班组长的三级领导责任制。因此, 对于基层生产活动的安全指挥, 就要由班组长代表站长、车间主任去理性指挥, 要以最熟练、最负责的心态去对待实践生产活动, 能够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入到生产活动中去, 真正的做到动员全员、起到表率、发挥出监督职能等积极作用。这就要求班组长的日常工作职责要例行做到以下几点:1) 在车间主任领导下对本班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直接指挥本班组的生产活动;2) 搞好本班组的安全管理, 正确填记各种原始记录和台账簿册;3) 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 将班组的安全生产和收益分配挂起钩来;4) 及时处理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动员班组进行技术业务学习, 提高班子成员素质;5) 主持召开安全生产总结会、民主生活会等,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保持班组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2) 班组长安全生产管理权限: (1) 对班组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有领导指挥权, 对上级违反规章制度的指令有拒绝执行权; (2) 在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有权合理分配本班组工人的工作, 对生产成绩突出的个人, 有权进行表扬并建议上级表彰, 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有权批评, 必要时可暂时停止其工作, 并有权建议上级给予处分; (3) 有权按照经济责任制的有关规定, 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奖金进行分配; (4) 对本班组工人的转正、晋级进行考核并有建议权。
4.2 安全员的职责与权限
班组安全员的设立, 对整个班组组织安全生产活动所必要执行的民主管理形式, 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能够保障整个安全生产组织工作安全有序, 奠定必要的群众基础。
1) 安全员是遵规守纪的检核员。安全员同样是需要在班组长的领导下, 配合班组长去展开相应职责内的流程工作, 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要监督全员的安全工作生产情况、以及组员内的遵规守纪的具体情况, 检查各项规范机制与相对应举措的落实状况, 检查组员内同事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 检查整个小组的基本安全生产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监管不规范、违规的生产作业行为;
2) 安全员是有力的指挥者。班组安全员同班组长一样, 务必是班组内安全生产活动中业务娴熟、技术过硬的工作骨干。这样, 安全员才能同班组长积极有效配合、协同于班组长动员全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有效开展岗位二次培训与业务技能再造、深化, 从而使班组内全员熟练掌握基本作业技能, 不断提高基础技能的娴熟度, 强化自身业务技能素质;
3) 安全员是提供安全生产状况的信息员。班组内的安全生产活动信息纪要, 要通过活动实践所得, 这就需要在平时工作中, 要不断进行统计分析、落实对各种制度, 尤其是组内安全管理规范工作的有效反馈等, 这些工作由安全员负责。
5 群体安全意识对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班组就要做诸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但归根结底, 在于如何构建一种工作气氛, 这种氛围不单指生产作业的整体需求, 还指代全体班组成员的一种共同信念、团队协作意识、向心力与凝聚力, 这就是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 所必要培养的群体安全意识。
5.1 群体安全意识的概念简述
群体也就集体、团体, 即起码两个人员以上所组成的团队, 并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相互协作、相互依赖、积极互动, 就逐步构建成了群体。其具体特征为:首先是, 团队内的成员要互相尊重与依赖, 各自在心理认可对方, 即个人行为与全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达成共识;其次是, 各个成员在工作中, 能够相互作用, 彼此能够良性影响对方, 积极发挥出高效工作职能;第三, 每个成员都有较为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以团体为单位, 共同追求生产目标。总之, 群体安全意识属于社会舆论和集体感受, 是一个班组内所有成员个人共同感知、认同和遵守的信念和意识。
5.2 群体安全意识培养
1) 实行正面教育。正面教育, 简单来说, 就是以引导、导向为主要构架思想, 去鼓励班组内成员用正确、规范、科学的准则、机制、方法等实现自身的工作职责与业务基础技能的整体深化。与此同时, 要经常、反复地向组内成员宣传、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并由此展开, 逐步让全员认识到个人利益、利害得失与团体荣誉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可以说, 这种正面教育是我们不断重复、不断提倡的一种思想教育, 是调动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必要基础, 但也就是这种正面基础教育方法, 有着一般方法不能替代的显著效果;
2) 进行强化激励。正面强化包括表扬和奖励两个方面, 而负强化也有批评和惩罚两种。表扬和奖励可以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借以调动人们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批评和惩罚, 使对象产生一种内疚心理, 一种耻辱感, 从“知耻”中产生改正的勇气和力量。而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 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和方法, 目的都是使班组成员形成“安全生产光荣, 违章违纪可耻”的观念, 从而增强整个班组的群体安全意识;
3) 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企业也需要安全生产方面的先进典型。当一个人感知别人的行为时, 就会产生去进行同一行为的迫切愿望, 接下来的便是模仿。就是说别人优秀的行为影响和制约着自己相同行为的产生。这些先进的典型, 在自己的心中的威信越高, 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也就越大。
6 结论
总之, 对于现代铁路运输班组安全生产管理, 要严格规范各个成员的工作行为, 履行工作职责,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从而使班组长、安全员以及组内其他成员能够以务实、求真、创新的工作态度去积极开展工作。另外, 班组管理也是一项长期工作, 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 从而创设条件, 弥补不足, 解决问题, 使铁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
摘要:铁路班组是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运作执行的有效载体, 在我国铁路安全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都很重要。鉴于此, 本文针对于目前国内的铁路安全管理运营现状, 明确提出了班组安全管理相应的管理对策, 如班组中班组长与安全员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加强群体安全意识与观念的培训举措等。
关键词:铁路班组,安全管理,群体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广春.浅谈如何加强我国铁路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3) .
[2]宋英雄.对铁路安全运行的对策及思考[J].科技资讯, 2010 (22) .
[3]舒剑秋.完善铁路安全管理机制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 (4) .
[4]杨占虎.铁路安全管理综合评估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太原铁道科技, 2008 (1) .
[5]杜学东, 高自友.铁路安全管理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5) .
[6]匡敏, 胡思继, 何伟.铁路安全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7) .
[7]刘文智.铁路行车班组安全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J].太原铁道科技, 2006 (2) .
[8]罗京海.安全科学理论与铁路班组安全管理[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1 (7) .
[9]孙红军.浅谈如何加强铁路班组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1) .
[10]喇明清.管理理论视角中的现代安全管理[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10) .
关键词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76-01
近几年来,我国制烟行业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国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发展机遇,将投资重点放在了制烟生产上,为我国行业的进步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但从目前的生产制造来看,生产机械设备确是阻碍我国制烟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1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设备管理问题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管理制度,也包括了实际的操作与维护。因此,制烟企业要想保持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行,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就需要加大设备管理工作力度。
1)制度问题。管理问题包括了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在制烟业种设备管理是设备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如果管理出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目前的现状是机械设备管理只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管理,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设备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确是使得领导层和设备操作者之间的工作不能实现接轨,工作上的不一致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2)更新问题。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要求工业生产逐渐走“高科技、高效率”的生产道路。而很多企业因为舍不得动用资金来进行设备更新,导致厂内的设备过于陈旧,生产技术渐渐处于老化阶段。例如:烘丝机是卷烟厂制丝线上关键设备之一,其控制系统在制丝线上具有代表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但企业并未定期对其更新检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人才问题。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生机械设备逐渐变为自动化生产,这对生产技术人员的要求增加了,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就无法准确的进行设备操作。技能人才问题在设备管理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没有经过正式培训就直接上岗,造成管理进度慢、职员素质低、操作技能弱、设备运用能力差,这对于实现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生产造成阻碍。
4)维修问题。机械养护管理不到位必将带来维修问题,我过制烟企业在生产时不能形成较强的预防意识(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让机械设备存在着的潜在危机。一出现小问题就会引发整个机械设备停止运行,工业制造停止。企业机械设备的维修数量和维修次数随之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严重浪费。
2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科学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各类机械设备不断更新改进。企业只有尽快适应这种环境,并随着设备的变化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良好的经济效益,笔者罗列出了几点解决设备管理问题的方案:
1)加强管理,完善制度。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首先,要对机械设备管理机构进行完善,建立起统一规划到专人负责这一综合管理体系。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把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互相结合,对各人的职业与权限进行合理分配,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其次,在制度方面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让每台生产设备都安排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
机械设备管理流程图
2)长期养护,定期维修。养护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设备出现问题,维修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因而,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同时展开两方面的工作。长期维护,重点在于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防止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通常情况,企业可以要求操作者每天用完设备后就进行一次检查清扫,保持设备的整洁。定期检查,重点在于调整、改装等,应运用现代的手段开展维修,根据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情况有方向的修理。
3)技术栽培,选用人才。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加,加上科技进步使得机械设备时刻更新换代,让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技术含量都变得更高。技术知识是解决科技的根本途径,企业进行设备管理时,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设备操作者都要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丰富对设备的了解,这样运用、维护养护、修理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企业可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增加对设备使用者的技术栽培,选用“一专多能”专业人才。
3结论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对制烟造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制烟企业在进行制造生产过程中不能单单把精力放在技术改进方面,还需要针对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样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为工业生产顺利进行做好的前提准备。
参考文献
[1]余卉.浅谈市场经济下的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J].科技资讯,2004,40(12):55-56.
[2]王云.浅谈企业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30(18):44-47.
【关键词】数控机床;维修和改造;问题与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迅速,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数控机床在不断地改造,所以其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大。由于数控机床结构比较复杂,种类繁多,一旦出现故障,则面临着维修和改造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数控机床维修和改造方面的研究。
1.数控机床维修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控机床缺乏安全操作的环境。数控设备缺乏齐全的安全操作功能,具体表现是:对于容易喷出液体或其他物质的数控设备,没有安装具有连锁保护功能的防护门;对于操作人员必须处于安全区才能启动的设备,没有安装双手控制的预防装置,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安装;对于缺相就会烧毁电器的部分,没有安装三联动断路器。滚珠丝杠副是数控机床中一种重要的精密构建,在数控机床维修改造的过程中,经常没有针对这一构件制定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导致数控机床在工作过程中,许多粉尘、碎屑、沙粒进入到滚珠丝杠副,从而损坏这一构件。
第二,乱接中线到PE。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不能将保护接地线与电器内部的中线连接起来,在机械电柜内部,也不能安装PE兼用端子。但是在数控机床维修改造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经常将机床中的PE接地端与三相380v中的一相连接起来,形成了AC220V,直接危害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三,非单一电源。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应该将电气设备安装在单一电源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走线方便,工作人员经常另外引线。在这种情况下,当切断设备电源开光后,由于没有及时切断设备的所有电源,从而对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
第四,电气设备保护不当。电动机烧毁的主要原因是电动机的热积累,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如果电动机连续工作0.5kw以上,则必须采取热保护措施。在数控机床设备维修改造过程中,使用了“时间-电流”的保护器件经常与电动机不匹配,当被保护设备烧组的时间常数与保护器件的时间常数的差异较大时,保护作用在大大降低。
第五,数控操作人员规范意识较低。数控操作人员在安装和使用设备的过程中,规范操作意识较差,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要点进行操作,结果导致数控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尤其是对于已经维修改造过的设备,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将器件标志粘贴在维修器件上,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则很难确定故障来源,不利于设备的维修和改造。
2.改进数控设备维修改造工作的措施
2.1大型专用数控设备技术要点
对于大型数控设备主轴而言,基本都是采取齿轮变速的转动方式,这样能有效地扩大功率变速范围,即使在低速时也能传递较大的转矩。一般齿轮变速都存在挂档问题,可以利用电动瞬动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在利用大惯量部件进行延时时,可以用时间继电器进行检测。同时,挂档限位开关需要回答计算机是否挂档成功,挂档的瞬间点应该向接口輸入口令,在PAL系统中很难顺利完成这一操作过程,所以PAL无法有效地处理电动机运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数控设备上保留手动挂档按钮开关。在进行专有数控机床改造时,可以通过参数宏调用的方式来实现零件加工程序与PLC程序间信息的传递。对于大型专用数控机床来说,应该注意夹紧和放松等问题,具体来说,坐标轴运动时应该放松,到达目的地时应该夹紧。同时,应该坐标轴划分成低夹和高夹两个程度,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坐标轴夹紧时出现抖动情况。
2.2掌控数控机床结构
由于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所以需要进行维修和改造,要想有效地解决数控设备改造中的问题,需要从根源上杜绝设备故障的出现。首先,对于制造商而言,应该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数控机床生产技术,制造出高性能、高密度的数控设备,掌控数控机床机构,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才能及时找出故障源头,并进行维修和改造。
2.3数控设备导轨
数控设备导轨不仅需要具备普通车床导向的精度与性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耐磨性。因此,需要提高数控设备的精度,避免其导轨变形影响加工精度。在操作时,可以使用导轨润滑和防护来提高其加工精度。一般情况下,机床齿轮主要集中在主轴箱和变速箱中,所以,数控机床的齿轮精度高于普通机床。在改造数控机床结构时,需要充分满足无间隙转动的技术要求。
2.4数控机床维修改造的调试和验收
在数控机床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调试,合理验收维修标准。在调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应该指定专人负责机械、光学、传感以及液压等操作进行科学调试,按照从简到难、从外到里、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调试。在制定数控设备维修标准时,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数控设备的结构特征开展系统考核。
2.5培养专业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人员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的典型代表,如果维修改造人员的专业知识较差,则无法快速地找出机床故障,并制定解决措施,那么数控机床改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对于数控机床行业来说,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的维修和改造数控设备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和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数控设备维修和改造机构,负责数控设备维修的人员应该具备机电一体化知识,且素质较高。以下人员可以参与到数控机床维修改造培训:电气工程师、机修钳工以及机械工程师。
为了调动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人员培训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尽量为培训机构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企业需要配置技术手册、测试仪器以及工具器具,从而提高其维修改造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维修改造中存在许多问题,数控机床缺乏安全操作的环境,乱接中线到PE,非单一电源,电气设备保护不当,数控操作人员规范意识较低。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掌控数控机床结构,进行数控设备导轨和数控机床维修改造的调试、工作验收,培养专业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人员。
参考文献
[1]孟咏梅.数控机床维修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3):83-84
[2]姜天根.数控机床维修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及技术措施[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1(8):33-34
(一)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 随着铁路企业的不断发展, 铁路企业的机制以及体制对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 目前的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处于传统的人力管理阶段, 铁路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还称作人事部) 就是传统的管理性质的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不仅仅限于人员的调配以及职务变动、档案管理以及落后的业绩考核等事务性工作。在当前的新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不但具有以上这些内容, 还在企业的发展规划方面以及企业的经营和整体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所以,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指导下导致铁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滞后。
(二)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 铁路企业还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形成用人机制, 对于用人机制仍然还停留在过去经济计划时代的“计划”用人机制, 同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改变, 铁路企业的用人机制没有按照市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来进行, 而是按照人为安排进行决定的, 因此也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的相关部门缺少一定的权利, 不能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进行人事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样, 传统的用人机制还造成不同站段的人事工作各自为政, 没有从整体上进行人事工作的开展, 所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用人机制缺少一定的系统性以及全局性和预见性。同样, 在具体的工作中, 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中还需要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比如, 招收大量的入伍军人和职工队伍的结构不是很合理。特别是职工队伍的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的严重, 并且铁路职工的知识框架以及年龄都呈现出老龄化的特征, 以及人才断层现象非常严重, 以至于人力资源力量薄弱。
(三) 绩效评价机制不科学
铁路行业长期以来是比较特殊的行业, 具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性质, 因此铁路企业在薪资制度方面主要利用的就是统一制, 这种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种统一的薪资制度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实际情况, 为了能够将员工的实际价值有效体现出, 就需要将员工的实际绩效作为标准, 这样就能够避免一些从事简单劳动岗位的工作薪资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标准以及那些高技能人才却领着较低的工作, 这样就能够调动高技能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避免人才流失。
二、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对策分析
(一) 革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1. 调整管理理念。
加强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 首先需要进行人本化的理念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需要将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进行结合,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运行氛围, 使得人员之间能够互相尊重以及互相关爱等。要让员工在意识中认识到企业和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的利益追求, 具有共同的成长机遇, 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利用企业的良好运行环境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
2. 转变管理思路。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一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思路以及机制的转变, 在一定意义中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创新。前文我们说过, 由于当前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人事管理层次, 因此,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工作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发展的决策当中, 一定要注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程度。
(二) 进一步优化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 完善良好的用人机制。
首先, 需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用人的评估, 然后对岗位进行明确, 最后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在这些基础上根据岗位需求制定人力资源的学历以及知识框架结构和工作经验、技能等需求, 科学合理的制定人力资源的方案, 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2. 健全企业的激励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的激励体系是促进企业员工积极性的主要动力, 相对铁路企业的员工来讲, 在积极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根据多元激励理论的要求来进行, 利用岗位竞争以及职称晋升以及相关的福利待遇等多种激励方法, 利用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来达到企业员工的激励效果。
(三) 建立铁路企业的人才培训体系
1. 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在立足实际需求基础上, 制订多样化以及全员化和实用性的培训计划。需要将内外资源充分利用, 对于内部资源可以依靠铁路总公司的逐级网络培训体系以及内部的师资, 外部资源主要就是利用社会中各个精英以及相关的铁路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等。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就是按照改革创新的发展以及对人才建设的需求, 围绕着铁路安全以及稳定等主要任务, 结合岗位需求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内容, 利用合理科学的培训工作加强员工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能力。
2. 强化铁路企业职工的培训质量。
为了能够将铁路企业员工的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和培训单位一起来制定员工培训教育的详细方案。同时还需要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中, 需要将不同层次的铁路相关学科的技术领头人所组成专家队伍进行利用对员工进行培训, 并且还需要对培训结果利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评测, 并且还需要建立良好的质量考核机制, 以此来实现对企业员工自觉行为的督促以及员工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
(四) 优化铁路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体系的建设
1. 客观的进行绩效考核。
第一, 一定要保证绩效考核资料的准确, 对于绩效考核资料的选择一定要选择工作量以及效率、业务能力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资料。第二, 需要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 主要就是针对工作能力以及业绩和工作态度等做好绩效考核评价。
2. 完善薪酬体系的制定。
相对于铁路企业的酬薪体系的制定, 需要将企业在职的工资以及绩效工资就所占的比例进行合理的确定, 同时还需要根据生产岗位以及管理岗位的不同等级将薪酬层次之间的差异进行科学合理的拉开, 利用差别化以及等级化的薪酬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保证酬薪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加强铁路企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稿, 是当前铁路企业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所以铁路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认识到, 同时利用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强化以及完善管理制度和对管理方法的创新等措施, 以此来提高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为我国铁路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来尧松.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 2012, 04:94-95+72.
[2]陈玉珠.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3, 05:39-40.
企业的运转是由资金、人力、设备、信息沟通、策划、物流等重要因素组成的。作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既是物化的技术,也是物化的资金。广义的设备包括:生产机械设备、检验设备、设计开发设备、建筑物、办公设备等。其中,不管是生产设备,还是辅助设备都是为企业创造财富和效益的工具。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尤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以人为本”地做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投入产出效益,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全球经济危机的一夜爆发,又使刚刚建立起来的良好经济形式面临严峻挑战。加强企业管理,尤其是提高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物质基础的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积累设备管理经验,紧跟国际先进的设备管理趋势就显的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企业新装置、新设备的不断增加,设备逐步向大型化、集约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设备的高负荷、长周期运行也给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现代企业制度服务,体现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成为当前在大型企业中从事设备管理工作者所关心和思考的主要课题。
1、设备老化,整体技术水平低
大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大量使用年限长,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率不高的陈旧设备。在接收调查的吉林省大中型企业中,机械行业的2万台设备中,有40%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低档设备占52%,60年代建设的企业大部分也是40~50年代的水平[2]。一方面,如此陈旧落后的设备技术状况使企业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另一方面,落后老化的设备用的少、停的多,为维持其运转,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其中却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使本来就有限的设备维修费用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维护、维修体制落后
企业设备管理本来就是在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多数大型企业往往实行落后的“以保养为主,修理为辅”的制度。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过于注重设备卫生、润滑、紧固等方面,而对清洗、校正等工作做得不够[3],造成设备实际技术状况劣化,维修费用增加。
3、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型企业对设备管理虽然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但往往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管理机制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中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脱节,设备出现故障后,企业设备管理者和生产管理者互相指责,推诿责任,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4、管理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很多大型企业设备管理方法仍很落后,无法与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相匹配。
二、大型企业设备管理的对策
1、多途径提高设备技术含量
设备本身就是物化了的技术,是在实物形态上体现着劳动资料形成的知识和科学成就。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式下,科技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五、六十年代的设备是无法与当今最先进的设备相比的,要想企业有竞争力,产品的品质有竞争力,离开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万万不行的。在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要考虑多种途径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
2、完善维护、维修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设备的使用者应首先是设备的维护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惩明确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积极调动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设备维修部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上,通过纪录和分析设备运行的指标,确定设备整体运行状态的好坏,对设备故障做出早期预测、诊断、排除,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随着设备系统的日趋复杂,对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型企业一方面要舍得智力投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战略”的思想,尽量减少优秀设备管理、维修人才的流失。
3、规范企业设备管理
将设备技术状况管理和设备利用状况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设备档案体系,对设备实施三级维护与保养工作,贯彻润滑“五定”和“三过滤”的管理,责任到人。
4、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也已成为趋势,大型企业只有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才能实现管理过程的标准化、数字化、科学化。设备管理者应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企业设备管理的服务性。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以开展“5S”活动为基础,将先进的管理方法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铁路设备维修的问题与对策】推荐阅读:
铁路车站客运问题11-18
铁路面试问题及答案07-01
铁路路基施工的质量与控制10-28
高速铁路与世界历史10-25
浅析利用外资在铁路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09-28
铁路系统职工教育与培训方案12-01
铁路线路的作用10-10
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常见问题解答07-04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