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精选11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篇1

上好数学实践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幸福陈占梅小学

李锦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基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提出了涉及数学课程价值、数学学习目标、数学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许多新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改变了过去小学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3.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4.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

标准;

5.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6.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

7.改革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

8.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其中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这几个方面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方法的培养。因此,《标准》指出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要求。因而,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每册都有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这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专项培养的举措,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面临的教学任务。当前,在我们许多数学教师的意识里,对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另外,怎样去上?大家也没有什么经验和方法。如何上好这样的活动课?我们该有怎样的理念?

一、明确每次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的要求

1、教师要在上每次实践活动课前,就要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

《标准》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指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每个年级的活动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低年级(1-2年级)选择的是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中年级(3-4年级)选择的是与小学生周围的事物;高年级(5-6年级)选择的是小学生所接触的社会情况。选择的内容不同,必然决定了其目的也不尽相同。1-3年级的侧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4-6年级的侧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年级(3-4年级)侧重点的转移与

衡接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把握各年级组织活动目的的侧重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明确每节活动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才能结合教材去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方面,使这两方面均能平衡、交替地、互补地得到提高。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每次具体活动的目标的选择,而且确定的目标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切合实际,达到目标就行。

2、在学生活动前,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活动的目的要求

例如,四年级数学第8页的实践活动,是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我们首先要向学生交代这次活动的目的,然后才是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最后是教师把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全班,要求学生再从中找出那些大数,读出来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二、充分做好每次实践活动课前 的准备工作

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做好

这是上好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要想在活动课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教师课前就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运筹帷幄,做到心中有数。

(1)课前的的思想准备。每次的实践活动都是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设计的。要想活动能正常的开展,教师就必须要理清教材的要求与知识的前后联系,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例如学生知识水平如何?操作能力如何?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还需要教师先实践,了解整个过程才行。只有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活动时才可以有条理。

(2)教师课前的学识准备。我们知道: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就必须让自己有一桶水。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做好实践课的知识的积累和操作技巧的掌握。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相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篇2

一、设计生活实际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 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教《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时, 笔者放了一段录像:“一位小朋友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的场景, 各种物品的价格历历在目, ‘10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这样的生活情景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学生的兴趣极高, 这样为探索新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达到了预先的教学效果。

2.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推动学生的活动意识。

3. 在教学中提出质疑, 让学生通过检验, 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 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 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 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 形成师生互动。

二、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 是良好的课程资源。例如, 在“克和千克的认识初步”这节课中, 有一道题问什么大约重一千克。我想, 如果直接给学生几种答案, 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 也想象不出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于是我让学生从家带来两袋盐, 让他们用手掂一掂, 告诉他们这就是一千克, 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形成感观认识, 然后拿称去称一称, 实现了他们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 共享彼此的资源。

三、关于课堂练习的思考

从听课中笔者发现我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检测反馈阶段存在“一多一少”的问题。

1. 重视说理训练, 但有点超过“度”。

注重让学生去说理, 使学生不仅能做, 而且会说理, 这是贯彻落实新理念, 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在练习中, 教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 学生能掌握的就不要说, 要有选择地找学困生去说, 不容易掌握的要让学生去说, 这样既能增加课堂容量, 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2. 重视练习的编排, 钻研练习题有点“少”。

笔者认为练习设计要有坡度、有层次、有针对性, 注重分层要求、因材施教。在听课中, 笔者明显感觉到教者对课本习题编排、训练的要求把握不准。

年级组长的指示给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即要注重课堂补差, 关注学困生;在处理练习方面要加强研究, 做到高效合理。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学习了“体”的知识后, 就让学生找找教室里的一些物体, 回家后、外出时观察各种各样的物体, 还可以动手做长方体、立方体、圆锥体, 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理解这些“体”的特征。

如学习“利率”前, 先调查活动, 如向爸爸、妈妈或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 以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储蓄种类、年利率、本金及存款单、取款单等。学习了“利率”计算后, 让学生去银行存钱、取钱 (在大人允许或陪同下) , 填一填存款单或取款单, 实践存取钱的操作程序。

又如学习了“统计图表”的知识后, 让学生调查学校各班人数, 或班中同学家用电器的情况、班中同学吃水果的情况, 再制成统计图表, 用发展的眼光预测结果的可能性 (大部分学生能交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有的小干部还给交作业不自觉的同学设计了“一周作业情况调查表”, 督促他们完成作业) 。这样, 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空间突破了书本、课堂、学校的局限, 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前段时间, 笔者看了吴松弟先生著的《素质教育在英国》, 书中谈到英国的数学, 数学目的之一就是重视数学和实践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他谈到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 需要学生去车站、码头调查, 获得有关数据才能完成计算。不仅数学课如此, 其他课也是如此。如历史老师一堂“城堡”课, 历时两个月;宗教老师上“伊斯兰教”, 为时竟达一年。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等实践活动, 完成关于“城堡”、关于“伊斯兰教”的论文。这样教学,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五、创新评价, 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教学总结反思 篇3

我这学期教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所带班级分别为初二年级一班和二班。这学期的教材除过第五和第六单元的古文,其他的课文主要是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教学上,我在把握这些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和学习。大作文一共写了六次,随笔写了十四次,听写了五十余次(有时是让小组长进行听写及默写),认真地批改完了语文练习册并填写完毕教师学习手册,基本认真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收获很大,其中最主要的收获如下:

第一,“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以前一直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走上讲台以后才真正体会到。教师经常批改各项作业真的很辛苦,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批改作文,这项工作真的非常考验教师的各项智慧,甚至有的教师因为长年的辛劳患上了职业病。

小时候,看到老师站在三尺讲台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特别的魅力,这种魅力总是吸引着我,于是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教师。因缘际会,大学学的专业就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本以为语文非常好教,只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有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给学生讲解就万事俱备了。但是当我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特别是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迷茫过、失落过,幸运的是在这期间有我的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在教学上的指导与殷切期望,再加上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张张可爱无邪的面孔,使我觉得教师真的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职业,尤其是经过了考研的意志磨练,使我更觉得自己要做好教书这件事。那时,我总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All our dream can come true,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追求,我们所有的梦想都可以成为现实。)这句话现在依然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我坚持并且坚定地朝着教学这条道路走下去。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学会苦中寻乐,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任劳任怨。

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都是纯洁的天使,他们即使有各种各样顽皮的行为以及不认真学习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环境——同学、朋友、家庭、社会等的影响,但这也不排除一些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毕竟他们还是孩子,意志力、自控力比较薄弱。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危机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心理危机,发展的过程就是化解发展危机的过程,12—18岁的孩子正处于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时期。就像卜岩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说的,“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财富,老师应该珍惜获取财富的机会”。我也特别喜欢那些总是挨批,但又总是对老师笑眯眯,特别尊重老师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用一位老师的话来形容,就是“我伤学生千百遍,学生待我如初恋。”学生很可爱。而且思维永远都是那么活跃、敏感。因此,教师讲话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骂,更不能打。教师不能保持高高在上俯视学生的姿态,要能够与学生处在一个平台上,与学生平等交流,用心灵沟通。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这是我在这学期又一个大的收获。教师的工作是在一天一天地上课、一次一次地批改作业、一个一个地晚自习中熬出来的。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对自己有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就一定要有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各项工作。即使你侥幸逃过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检查,但是却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逃不过良心上的质问。事业要靠本领来成就,语文老师也是一门事业,因此,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每次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以及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上镶嵌着的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心里就会感到特别的温暖,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课备好,这样才能把课讲得精彩,方不辜负这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觉得教师要想把课上精彩,就要认真地反复阅读文本,并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还要借阅工具书查阅,直至弄懂弄通为止。如果自己对一些字词和内容模棱两可,那又如何来教学生呢?只有自己理解了课文才能给学生讲解。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反思和敢于质疑,善于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知識的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学习知识。

只是纯粹地灌输知识的老师永远也不会是一个好老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申老师也说“学生很聪明,他们是一点就通,一说就会,一拨就转的。”面对聪明的学生,教师就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而且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环环相扣,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评判,真正会思考、会阅读。在这一点上,我常常以惠老师和穆老师为榜样,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比如说我设计的《台阶》一课,最初是倾向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经过穆老师的指点,不仅全文的线索马上理清了,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她们的教学设计就是在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而不是干巴巴地提问。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做一名认真备课的教师,并要时时处处向优秀看齐,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语文教师应该是一名学问家。这种学问家,应该是拥有语文教育的智慧,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并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所涉猎,都有所知晓,不断积累,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文本进行设计以后,对教师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新任教师讲课的时候容易落入这样的窠臼:全部都是教参内容,缺乏自己的理解与解读。而文本分析的完整,也离不开适当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教育要真正做到“止于至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仅是掌握学科专业性的本体知识、教师教育的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更要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书香能致远”。

文以载道,语文老师更是教育专家。真正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能够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能给学生在人生上的启迪,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慈眉善目、虚怀若谷的,每每听他讲话,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高处指引和激励着你,使你不断进步并且始终不会迷失方向;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学问家,时时处处在引导和唤醒学生积累知识,学习文化。这也是我日后努力的方向!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与反思 篇4

通过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观看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阅读在研修中发表的文章和制作精美的简报。在组内与同行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虚心接受指导老师和专家的点评指导,及时写出反思,参加评论。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来的很及时,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网上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把在研修中学到的新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改变课堂教学的面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创建愉快的学习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总结 篇5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新课文的每一次词语教学都是必不可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项目。可是每篇课文的词语教学模式却没有什么新意,教师出示课文新词,请个别学生读一读,然后全班一起读一读,最后是老师就词语向学生提问词义。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思维活跃的小学生而言,往往一开始还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时间一长再想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就难了。所以虽然老师在上面讲解的很努力,可学生真正听进去掌握的东西却很有限,导致教学的效率一直不高。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词语教学既有兴趣又有效率呢?

在一次听课的机会中,我接触到了一种新的词语教学方法,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把学习词义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把自己已掌握的词语教给其他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路者,他教给学生的只是自学的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而且这些作业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预习时,学生使用工具书把课文中自己不知道的新词的词义摘抄到词语本上,而对自己已掌握的词语则不用再重复掌握。这一人性化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学生们因为转化了角色,由本来被动听讲的学生而变为了可以主动发问的小老师,所以学习的兴致都十分高涨,个个都想把自己已掌握的词语拿来难倒其他的学生。在这种良性竞争的环境中,许多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都变的学习主动了,他们敢于发言,敢于向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挑战,他们的预习作业往往也做的比学习好的学生更认真、更积极、更主动。在热闹的课堂中,在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中,从前枯燥的学习任务变得有趣又生动,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有了学习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篇6

小学数学网上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从网上听取优秀教师讲课案例,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带着兴趣设置问题导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也可以最大效率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备课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备课与上课不分家,从而能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数学网上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这周我们进行了第三次试讲,这次我试讲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数学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个图形的特征。学生可以判断生活中图形的形状,由此学生锻炼了自已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次的试讲中发现的问题是:知识目标规定的学习内容太多,各个图形的特征只让学生仔细观察,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摸一摸。感受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

上好一节课我们应该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我们进行教授的目的是:学生获得知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一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一年级的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认识。他们善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很快的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其次我们还要考虑一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能力有限。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上课内容。

第二方面:备教法。我们要结合学生学习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合适,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所以选择合适的教法也重要。

在本次的试讲中,我只让学生观察了平面图形的特征。我更应该让学生做一做、摸一摸我们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一个备教材,我们要熟悉教学的课程,根据教师用书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意见来设计教法、重难点和将本课分为几个课时,这样我们才能上好一堂课。本次试讲虽教学环节完整,但是没有备好教材,本是两节课才可以完成的教学,这次却只用了一个课时。这样学生虽然认识了各个平面图形,但是不能很好的掌握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会存在一知半解,没有完全听懂的情况,还可能会出现由于学习任务大,而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小学数学网上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时光匆匆流逝,又一周过去了。在这一周里,我仍然像往常一样听老师讲课和给学生批改作业,却也不同于往常。根据学校的线上实习任务清单以及教师指导与自我反思,我的实习生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首先,关于听课。一周之中,每天上午都有一节数学课,我的指导教师会在每节数学课上课前五分钟准时发起直播,以避免部分学生不能够准时进入课堂从而耽误教学进程。这一周我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也进行了听课记录,一周听课下来,我对于老师的讲课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更加的感受到我的指导老师邢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熟练的教学手段。比如说,老师在讲课时“讲练结合”方法的运用,通过举例练习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在讲解例题时点明重点和注意事项,层层递进,难度逐步增加。这让我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了数学教学之中的“讲练结合”方法的运用,也更直观地看到了这种方法运用之后的讲课效果,深深体会到教学并不简单。

其次,有关批改作业。到如今,我批改作业也已经将近一个月了,这一个月之中,我不不仅见证了钉钉家校本的升级与改进,也见证了学生们作业上的进步与成长,同时我也在不断改善自我。在本周,每次老师布置作业之后,我也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题,提前对作业有所了解,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到本次作业的易错点同时也可以熟悉课本。每次批改完作业,我会将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报告给老师,并且再挑选几份出现典型错误的学生的作业图片发给老师,以便老师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在这过程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学生在作业上的问题,反馈给我并指导我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的作业。从而,对待批改作业我有了更加认真的态度,严格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做好作业批语,对待不合格学生的作业打回让其订正,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最后,关于自我改进与提升。这一周我开始更加认真地跟进教学进度熟悉课本知识,并且认真做听课记录以及总结经验。除此之外我还搜索优秀教案作为参考,尝试着自己结合课本编写教案以及制作教学课件,并开始自己练习讲课,努力提升自我,期待着有一天自己有能力可以给学生们上课讲课。

小学数学网上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头疼的科目,有的人是怎么也学不明白。这不仅有学生的主观责任,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平时要多做功课,多反思,多总结。在教学中用最好的方法让学生们尽快学好数学。

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在掌握了初步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综合,不断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演绎,经过不断地推导总结,对知识形成本质上的认识。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根据对这些不断地总结思考,对于解决高中数学思维障碍,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和小学阶段的数学,比较注重于逻辑思考。因此,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的时候,要先回顾教学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不让学生觉得突兀。这一周,我所在的班里正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有关的内容,首先,教师要先复习初中阶段学到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具体内容,而对于那些不含任何参数的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解比较简单,对于那些含有参数的求解可能对于很多的学生有点困难。在这个时候,上课老师先从不含参数的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开始讲起,逐步过渡到含有参数的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的求解,最后对求解区间变化的题目进行讲解。经过这样几步的层层递进,学生就会掌握各种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求解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变得很清晰、很系统,对知识点形成了总体的认识。

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要逐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思维方法,比如数学建模。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在于做了多少的题,而是在做每一种类型的题目的时候能够领悟其中用到的数学思维方法。一旦掌握了解题的思维方法,至于计算,就是一些基础技能的考查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在解题过程中能够通过分析题目,想到用哪一种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适当地转换形式,以适用某个数学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网上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则,那样的教学必然是呆板而肤浅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这些数学题材哪里来呢?通过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记录下来,教师则对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炼,就可以成为通俗易懂而又鲜活的例题,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活动,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数学思想家”。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学要因人而异,这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因人而异是很难的,讲快了,学习底子差的同学跟不上,讲慢了,思维快的同学“吃不饱”。现在的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知识整理意识。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一部分同学学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依赖于老师整理所学的知识。

2.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品质。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畏惧数学,没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篇7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让孩子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呢?根据我的经验,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要综合利用教材和场地以及学校提供地器材, 创造出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 要让孩子们全都活动起来。老师要在教材内容上下工夫, 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 大胆进行尝试, 让体育课变得不再沉闷, 让体育课变得轻松起来, 让孩子们自由起来, 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体质, 培养良好的习惯。

2.要把握教与学的双边互动特征, 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 让某些特定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性, 和孩子们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我们设计课的进程可以按照“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乐起来——让学生想起来”的规律。

3.老师可以以身作则, 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让孩子们组成简单容易辨认的队形来参加一些有趣味的活动, 这样他们的锻炼热情才会高涨。

小学生自身特点比较明显, 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靠兴趣和好奇心,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游戏, 孩子们才能始终对体育课保持热情和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神经活动的第一信号占了孩子们神经活动的主体地位。神经系统如果兴奋过度, 那么, 孩子就容易产生“泛化”的结果。其表现是孩子明显活泼, 但是注意力极其不集中。虽然模仿的能力很强, 条件反射俱佳, 学习能力很快, 但是技术的准确性却很差, 经常做错一些动作。碰到这种情况, 我们作为老师, 一定要采用适合他们生长发育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里, 孩子们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阶段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参加活动, 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老师要适当地指导, 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如果还有个别孩子再做错时, 老师要及时教导孩子,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帮助他们提高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老师能够进行恰当及时的指导, 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关爱, 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提高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8

一、设计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教《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时,笔者放了一段录像:“一位小朋友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的场景,各种物品的价格历历在目,‘10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这样的生活情景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学生的兴趣极高,这样为探索新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达到了预先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的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师生互动。

二、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例如,在“克和千克的认识初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问什么大约重一千克。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几种答案,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于是我让学生从家带来两袋盐,让他们用手掂一掂,告诉他们这就是一千克,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形成感观认识,然后拿称去称一称,实现了他们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三、关于课堂练习的思考

从听课中笔者发现我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检测反馈阶段存在“一多一少”的问题。

1、重视说理训练,但有点超过“度”。注重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不仅能做,而且会说理,这是贯彻落实新理念,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学生能掌握的就不要说,要有选择地找学困生去说,不容易掌握的要让学生去说,这样既能增加课堂容量,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2、重视练习的编排,钻研练习题有点“少”。笔者认为练习设计要有坡度、有层次、有针对性,注重分层要求、因材施教。在听课中,笔者明显感觉到教者对课本习题编排、训练的要求把握不准。

年级组长的指示给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即要注重课堂补差,关注学困生;在处理练习方面要加强研究,做到高效合理。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学习了“体”的知识后,就让学生找找教室里的一些物体,回家后、外出时观察各种各样的物体,还可以动手做长方体、立方体、圆锥体,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理解这些“体”的特征。

如学习“利率”前,先调查活动,如向爸爸、妈妈或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以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储蓄种类、年利率、本金及存款单、取款单等。学习了“利率”计算后,让学生去银行存钱、取钱(在大人允许或陪同下),填一填存款单或取款单,实践存取钱的操作程序。

又如学习了“统计图表”的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学校各班人数,或班中同学家用电器的情况、班中同学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图表,用发展的眼光预测结果的可能性(大部分学生能交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有的小干部还给交作业不自觉的同学设计了“一周作业情况调查表”,督促他们完成作业)。这样,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空间突破了书本、课堂、学校的局限,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前段时间,笔者看了吴松弟先生著的《素质教育在英国》,书中谈到英国的数学,数学目的之一就是重视数学和实践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他谈到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需要学生去车站、码头调查,获得有关数据才能完成计算。不仅数学课如此,其他课也是如此。如历史老师一堂“城堡”课,历时两个月;宗教老师上“伊斯兰教”,为时竟达一年。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收集有关资料等实践活动,完成关于“城堡”、关于“伊斯兰教”的论文。这样教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教師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XXX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望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在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总结 篇9

1、弃传统的苦学,推行“乐学”

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我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变繁为简,变厌为趣,变深奥为通俗易懂,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富于创造,充分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2、音乐课,多媒体电脑其乐融融。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课中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

在处理歌曲《大雨和小雨》的过程中,把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用声势节奏练习、师生对唱、模唱等活动架起主客体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发现,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素质。

反思这节课,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教案设计容量太大,导致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其课堂的精华没能展现,在四把不同颜色伞上旋律戏雨后,我悄悄看了一下时间,呀,只有三分钟了,因此,我就慌慌忙忙让学生听了一遍歌曲踩雨,就结束了此课,给人以没有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

二、如果能把教学环节组织得更周密一些,教学效果会好一点。我认为歌曲处理上所花时间偏长 ,应精减精练。

三、对于学生识谱能力的估计,不能准确到位,也就是说,了解学生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给老师提了一个小小要求,“老师,你可以不给我弹琴,我相信我会唱好的。”具体说:在戏雨视唱《踩雨》第二乐段的旋律时,因歌谱节奏复杂,高音较少,我担心学生唱不好,总用风琴帮着学生,其实这个环节在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是很好的,应该放手给学生。

四、处理教学时间思维不够灵活,其实,剩下的两分钟,改为看雨听赏《雨打芭蕉》,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中欣赏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给人的感觉也将会是一节完整的课。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篇10

北师大版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个单元,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钻研教材,深入探索教法,现总结如下:

一:知识的掌握:

1、在加减法

(一)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摆小棒、计数器、以及其他的学习用具,探索并掌握计算“十几减9、8、7、6、5等”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减、破十法、平十法、想加法等。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并解决够不够的问题。理解并能够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多少” “少多少”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这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退位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退位减法的意义,并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了用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观察物体教学中,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通过观察,辨认从不同位置(同一物体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从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再到空间想象,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教学生活中的数,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生、数小棒、数豆子、数红果、数小动物„„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大小。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在比较熟的大小时,通过“动手操作——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过程,概括出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认识物体的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初步认识七巧板,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初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5、在加与减

(二)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不退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a.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的写0;b.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把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加上整十数;c.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相加减,再加上一位数;d.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弄清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如果所求的数是大数,就用加法计算;如果所求的数是小数,就用减法计算。

6、在加减法

(三)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独立思考,重视算法多样化,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会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结果,能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在数学好玩教学中个,学生的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能用给自己的方法记录下分类的结果。学会看懂游戏规则,在给定的条件中找到突破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用数学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怎样计算,并能很快的说出得数;

3、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反思: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困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帮助,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让全体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教然后思过,通过这一学期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地方要改进和加强: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2、对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还不够。在教学中还要改变教师提出问题和方式,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反思 篇11

一、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引入

课堂的引入,犹如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弹奏”得好,就会引人入胜,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效果。正因为源于首因效应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破费心机,甚至殚精竭虑,然而是否有效呢?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先给学生展示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中国队入场的情景,教师经过一番声情并茂的语言叙说后,问学生,“从刚才的情景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小手林立,争先恐后地喊着“我、我、我……”教师微笑着让几位学生一一作答。生1:“我看到旁边有很多中国运动员。”生2:“我看到了姚明。”生3:“我看到了高高飘扬着的奥运五环旗”……教师的表情随着学生的回答迅速地变化着,不一会儿就晴转多云,很快多云又转阴了。她所期待的中国国旗中的五角星犹如身居闺中的少女,千呼万唤终未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位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可以拉近数学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从以上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实际上所需要的教学素材是姚明手中的那面中国国旗中的五角星,而小小旗帜中的小小五角星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位置有多大?孩子的思维是感性的,他们的视线不可能如此细微。因此,在导入环节的设计时,我们不能只将眼光停留在“生活”这个层面,更要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方能如愿以偿。

二、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引领

有人说:“孩子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获取感性体验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反观时下的很多课堂,我发现学生操作的场面是热闹的,但孩子的思维是凌乱的。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在热热闹闹中走向有序,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有效地引领。如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表象,我通过让学生根据要求拍摄图书箱模型的照片这一方式来组织教学。在出示拍摄要求后,我做了如下活动引领:“站在什么位置拍摄,才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呢?待会儿,我们就分组讨论讨论,不过在讨论之前,我要对大家提几点要求:第一,要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每个人都要发言;第二,讨论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他讨论小组;第三,在讨论的过程中,你们的观点不一致或者你还不清楚的时候,你可以走到图书箱模型这边来看一看。”由于,我的要求明确,学生们的行动自然就有了方向,这样既节省了讨论的时间,提高了讨论的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思考、有序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作业

作业,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巩固性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知识表象,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些教师深谙“熟能生巧”的道理,对于相同的内容,不管学生的情况如何,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批改,然而,作业的质量如何呢?稍微反思下,你是不是也有如下的体会呢?相同的内容练习了多遍之后,很多同学到检测的时候依然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些所谓的优等生在期末检测中大玩“滑铁卢”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呢?“熟能生巧”更多指向的是操作层面的作业,有利于一个人的技能、技巧的发展。但是,学生的数学作业怎能“同一而语”?数学作业,不仅指向的是学生解题技能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所谓的“熟能生巧”,如果就这么简单地运用到数学作业之中,必然会产生“孰能生厌”、“熟能生烦”甚至“熟能生笨”的直接后果,这也是经过众多重复练习之后,学生的学习质量仍然不见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此,我做了如下改革:第一,设置分层作业。即将当天的作业内容分为A、B、C三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业来完成,同时,也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完成一份挑战作业,以考验自己的解题实力。第二,设置多样作业。传统的书面作业仅仅是数学作业的一种形式,教学中,我注意适时地将调查银行利率、观察家中电表、水表上的数据再计算用电量和用水量、称1千克的鸡蛋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引入数学作业之中。以此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不是“简单”的代名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别名。

四、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反思

上一篇:服饰品牌策划下一篇:2007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