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节日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与节日(共10篇)

水与节日 篇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正所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不同民族都具有自己不同的民族特色。在众多的民族中,其中,傣族、汉族、布依族和藏族的一些传统节日都与“水”有关。无论是哪一节日,均可体现不同民族特有的民情风俗和道德伦理观念。而与“水”相关的节日更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自然观和宗教观。

一谈到涉及“水”的节日,人们首先会想到的便是傣族的“泼水节”。不错,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因此,“泼水节”又叫“浴佛节”。傣族人民将“水”作为沟通人与神的桥梁,在集体泼水送祝福前总是先“浴佛”——向缅寺的佛像洒水。希望通过“水”这一圣洁之物从神灵那里传递庇护。

若追溯“泼水节”的根源,首先则是因为西双版纳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大部分盆地地势都很低,邻近的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大,气候干湿分明、高温多雨。傣族人生活在亚热带地区,农业生产发达,其中,农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由于水稻对水的需求非常的大,因此,傣族人民特别重视水灌溉,“靠天吃饭”的农耕文化造成了傣族人民对“水”的一种崇拜。因而,傣族人民个性鲜明的“水文化”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之上逐渐形成的。其次,“泼水节”,顾名思义就是其节日因为独特的“泼水”活动而得名。“泼水节”是如何产生的呢?相传有一个魔王和七个姑娘的故事:魔王残暴,其第七任妻子联合众妻妾杀死魔王,但魔王的头却燃火不断,众妾轮流抱头。当地傣族人民泼水相助。后来,为了纪念这七个为民除暴的姑娘,傣族人民每逢新年就是用水相泼洗去污尘,互相祝福。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傣族人民在思维深处对“水”的理解。“水”不但具有洁净功能,它象征着一种力量,可以消除人世间的灾难和污秽。

随着时间的流逝,傣族的“泼水节”的庆贺已不只是在于祈求征服干旱,消除灾难,传递祝福。因为在傣族的水生神话中,水是万物之源,水具有生命力和生殖力,所以,水在傣族人民心理具有生殖繁衍的重要作用。因此,傣族的“泼水节”活动还涵盖了求偶求子祈福的层面。这从泼水的某些表现形式也可看出:泼水者拉开对方的衣襟,舀起一瓢清水往里倒。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这是让对方身体接触到更多的水,以便获得更强的生殖力。可见, 泼水节也包含了部分婚俗活动。而这种生殖繁衍不单纯是指人,而指万物的生殖繁衍,是人与生态的和谐的一种体现。因此,“泼水节”背后隐含了傣族丰富的“水文化”内容。

其次,就拿布依族来说,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汲新水”,又称伶俐水、挑新水、挑乖水等,流行于广西、贵州等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拂晓,布依族的姑娘们或是新媳妇们,担水桶,持香火,到泉边或是河边,插上香火,往水里投放用红纸包好的钱币,挑回新年的第一桶水,以汲到第一桶水为最好。然后,用这新水泡茶煮粥,其名为“新娘茶”和“新娘粥”,敬献给公婆和客人,以示其友好情谊。布依族这一天汲回来的水不仅仅是人们眼中最清纯的水,而且是最吉祥最富有民族情怀的的水,具有丰富的文化涵养,折射出布依族独特的“水文化”底蕴。

水与火 篇2

柔合,则催人泪下。刚合,则催人奋发。文实,则赏心悦目。文虚,则令人厌恶。

人生不可能没有悲伤,重要的是能勇于克服悲伤。压抑的学习生活往往导致压抑的性格,这大概便是学生作文往往哀愁的原因。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的挑战,学生就学会去克服悲伤。不要沉溺于悲伤,这便是我所倡导的柔合,适度的悲伤,相较于快乐,乐观。悲伤似乎是人生而就有的,当你呱呱坠地时,你便有了悲伤。在作文中体现你的悲伤,这本无可厚非,难道能让一个刚刚丧失亲人的人哈哈大笑?但前提是你要有伤可悲,只有这样,作文中才会有你的`血和泪,才能扣住读者的心弦。

悲伤要适可而止,过分沉溺于悲伤中,你的人生只有黑与白。别忘了,你还有欢乐。

积极乐观,豁达开朗,才是王道。悲伤过后,便是欢笑。将你的乐观和欢乐凝结在一篇作文里,将它们与人们分享,让它们为你而欢乐欣喜。用积极取代消极,正如春天会到来,这样你的文章便不是一片死海,而是满园春色,春暖花开,令人赏心悦目,这便是我所倡导的刚合,催人奋发。但是过多的欢乐会使人失去忧患意识,人应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刻保持着哀伤,这样你的快乐才有意义。谨记痛并快乐着。

须言之有物,不做无病之呻吟。文章充实,真实,现实,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条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邹议》使新文学以秋风扫落叶一改就文学颓唐之气。但是在中学生的作文中这种颓唐之气又死灰复燃。他们总是注重豹头和凤尾,而忽视猪肚,但正是猪肚文章才称之为文章,才更加实在。水是实,他能哺育万物。火是是,他能温暖他人。

水与生活作文 篇3

很多事都是在没有预兆的前提下发生的。冬天是,或许春天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临。但我的确还没做好准备。反正生活那张黑白膜片总会把一切都映刻下,何必要勉强去改变既定的或者将要被铭记的事实。就像已经化掉的雪,没人可以抹掉关于它们的记忆,然后让太阳扯出耀眼的光填补那方空白。

喜欢看别人在论坛里发帖埋怨倒苦水,不管那属于货真价实的叹息还是故作沧桑的无病呻吟。博人一笑而已。我曾经因为看不惯而较真地去打压,结果被一帮人骂得措手不及。只好把那些话用一个胡编乱造而又拗口的借口封存,以求安宁。然而这个缺憾在现实生活中也无法得到弥补,因为当我诧异于《挪威的森林》描写之露骨时,好事者们已经做好了赏我“肤浅粗鄙”这一称号的准备,其实她们不知道自己跟整天嚷着“内在美才是真的美”却整天往华美整形跑而不愿用这点时间来读一点书的女人同样虚伪,只是还没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程度。

在这些情绪积压得如同申通的快递件一样爆仓时,我也学会了写一些无主题无思想无方向感,堪比“三无产品”的陈词滥调。然后等待着或赞同或反对的声音把它埋没。现在就是。

又想起了早上和R一起去拿通知书时,看见上面老街上一个男孩诵读《闻鸡起舞》的情景。跟我当初一样卖力一样认真。不知道他若明白了一开始就注定好的结局还会不会保持这么单纯的心态。

但也许是我太宿命。

水与土作文 篇4

许多年过去了,有了人类,水与土默默无闻的为人类服务,水为人类提供生命的源泉,土为人类提供家园,人们生活甜甜蜜蜜,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水与土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土再也听不到水的歌声了,时常听到水的呜咽,土地也时常流泪。

有一天深夜,静悄悄的。

土说:“水妹,好久不见,这些日子,你过的还好吗?我和你都是人类生息离不开的家园,可现在,人类不断开垦我,浪费我,我现在过的日子,真是生不如死呀!”

水说:“真希望你也能理解我呀!这几年来,你可发现我的踪影越来越少了,我都成了废水,更可恨的是,人们都认为地球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他们都认为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所以,不但不节约用水,还浪费我,弄得我不是这一条口子,就是那一条伤疤,生活在这地球上真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霉运。”

土说:“水妹,别说得那么么严重,你的日子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没有那么严重嘛!”“哎”水长叹一声。土连忙关心的问:“水妹,你怎么了?”水说:“你可真不了解我呀!你是否听说过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吗?”土说:“听说过,他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她是中国人的骄傲,怎么样啊?”水说:“土哥,你有所不知啊,黄河虽然被誉为母亲河,但是人类一直都在破坏她,黄河上游积满了沙子使黄河变成了悬河,甚至有的地方高出周围的农田十多米。最可气的是人们还执迷不悟不断地污染她,瞧,下游河道,则堆满了的垃圾,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等等。你听说过上半年黄河还发生了缺水故障吗?”

土说:“啥,五百多千米的河也会缺水?真是不可思议了。”水说:“这看似不可能,但是,这一切却是事实,这都是因为人们排放废水造成的,近几年,人类也曾提过保护水资然,却不见行动。”

水说:“我们真是同病相怜,现在很多的生态平衡都被破坏了,例如:青藏高原由于人们大量开垦放牧,破坏绿色植被,现在的青藏高原千疮百孔,动物们无法生存,长期刮沙尘暴。”

作文 水与粮食安全 篇5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自古以来,水与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中国历史,干旱年代里,老百姓食不饱则国**,故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干旱,天坛祈雨殿就是一个有效的例证。今年的世界水日主题为“水与粮食安全”,下面就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世界节水日。

世界节水日,也称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重要的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大四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对中国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今年刚入春,云南就遭受了特大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51万亩,水资源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小时候,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广告的大致内容就是:电视画面上出现一个水龙头,它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枯竭了。最后在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我们能看的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我们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其实做法并不难,注重生产生活细节,从小事做起,真正把水当作掌上明珠。

对于个人而言,要做到控制水龙头的流量,及时关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水多用;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不乱扔废旧电池,防止对自然水资源造成污染;外出时,自带水杯或容量小的瓶装水,减少对剩余瓶装水的浪费等等。

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做到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系统的利用效率,通过实行清洁生产战略,改变生产工艺或采用节水以至不用水生产工艺,以及合理进行工业或生产布局,以减少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等。

对于政府而言,大力支持节水型产业的发展,适当提高水价,呼吁广大群众节约用水,对污染水资源的行为严厉制裁,兴修水利,发展节水农业等等已经越来越紧迫。

看似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然而若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那么就会积少成多了。把这些节约出来的水用到农业生产上,那么粮食安全危机就会大大改善。

有朝一日,也许你会发现,其实天蓝蓝,水悠悠,微风荡漾蝶双舞,庄稼汉们站在地头,望着这片黄澄澄像狗尾巴似的农田,心里就像酿了蜜一样的甜。

最后,为大家推荐一句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方觉可惜。――请珍惜每一滴水!

祝天天好心情!

水与岸作文800字 篇6

水似乎是无处不达的,它欢快地流淌着,时而感受瀑布的急流,时而又拥有小溪的宁静。在水的心中没有岸的概念。

童年是妙不可言的,它飞快地流逝着。在其中能享受到糖果沁人心脾的香甜;

在其中可以无忧无虑地疯玩。在童年尚没有“学习时间”。

终有一天,水不再是无处不达了,因为它遇到了岸,水与岸很快地成为了朋友。不时地水冲到了岸上,岸给了水新的天地,给了水新的旅程——两边有岸的旅程。水同时滋润了岸,岸也不再干涸。

终有一天,童年快要过去了。因为它遇到了学习。很快地在童年,我们开始了学习,学与玩交织在童年。学习给了我们更广阔的平台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童年的美好滋养着好学的心,原来学习并不那么枯燥。

随着新的旅程,水经历了许多。名山大川,高楼大厦,春夏秋冬,花鸟鱼虫。而岸似乎却越来越多了,岸与岸越来越密了。水说,没关系,只要少一点水,不就可以继续施行了么。

学习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的童年充实了更多。语文、数学、科技自然、体育美术,它们正以不断变幻的`姿态冲入童年——。随着它们,学习的越来越多了。我们说,没关系,只要少一点放松不就可以继续学了么。

水少了,岸宽了。路途是茫茫的群山与无垠的平原,岸说努力吧,过了高山便可见到无限的美景,享受不尽!水相信了。

玩得少了,学的多了。变幻的事物渐渐被枯燥的灌输所取代。老师说,努力吧,考上大学便可以得到好的前途!我们相信了。

不知守了多久,山少了,平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滚滚黄沙——。路途上,水不断地减啊减,只有在暗河窄窄的河道中水急促地流着。水迷惘了,这是我们要的美景吗?原来岸的尽头已经不是岸,因为那里没有水。

多年过去,丰富的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更转的几门“主课”。因为要高考了吧,我们迷惘了,快到大学了是么?原来到了此时此刻,学习已经不再是学习,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了笑声。

没有了水岸不将是岸,没有了岸水不将是水。

没有了童年,学习不会有意义,没有了学习童年将不完整。

水与岸,只有平衡才能共同存在。

水与我们作文500字 篇7

最近,浙江省政府推出五水共治工作。其含义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有人说:“整个地球有那么多水,用得着五水共治吗?”的确,地球百分之七十都是水,但在这些水中,只有百分之三是人类能够饮用的淡水。在这百分之三中,有绝大部分是冰川和埋在地下的地下水,很难进行开采。剩下的一小部分水都要在人类的手下变黑,变臭了,难道我们还不应该保护水资源吗?

地球上淡水分布不均匀,导致了许多国家严重缺水。据统计,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每年约有六千多人因为缺水而死亡。由此可见,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啊。

为了配合五水共治工作,5月15日上午,乡政府的领导带领我们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一起去清理垃圾。人人拿着黑色塑料袋,主动伸手捡垃圾,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画,并上了电视。

水与土的故事作文 篇8

有一天,水与土还是和以前一样在一起比谁的本领大。土说:“以前都是我们给自己打分,这次听听别人的意见,怎么样?”水不服气,因为土居然想出这么妙的方法而他自己却想不到,但还是勉强地答应了。

随后,他们就来到小河边,一群鱼在河里游来游去。于是问它们:“我们两谁的本领大?”“小鱼就说当然是水叔叔,如果没有水叔叔,我们怎么能活呢!”水得意洋洋的说:“现在,总算分出高下了吧。”土听了很不服气:“三个回合,结果还不得而知呢!”他们又来到了马路边,看见一群蚂蚁正在分享一堆美食,就问了起来:“蚂蚁姐姐,我们俩谁的本领最大呀?”“当然是土叔叔啦,如果没有土叔叔,那我们怎么会有家呢,怎么生存呀?水叔叔还老是从天上掉下来,让我们搬家呢!”土说:“看见没,你还对大家还有害呢。”水说:“那我们再找朋友比第三回合吧!现在一比一,下一回合就可以分胜负了。”

他们来到一片树林,又请教了树爷爷,树笑着说你们俩都是最好的,如果没有你们,我们怎么会在这里立足也无法生存下去呢!水和土笑了!

水与生命说课稿(定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水与生命》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在引导同学交流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布置了“观察水”、“水与生命”、“榨果汁”等三项活动。目的是将同学各自已有的认识作较为科学的梳理,引导同学知道水是什么样的,水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同学研究更多的有关水问题的兴趣。我选择的是这个内容的第二课时“水与生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只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文明发展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同学看待水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还将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等内容打下基础。

2.活动目标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后,我设定

(2)能力目标:

●能和同学交流自身对于水与生命关系的不同看法。

●大胆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3)情感目标:

●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

●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二、说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我从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水与生命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和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三、说教法

根据《水与生命》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同学的知识层面,让同学轻松地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法有别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同学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身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身的不同意见。

四、说学法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同学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模式

1、结构

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数据显示—延伸探究

2、理论依据

《科学》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同学的发展格外注重,表示在从对同学“学”的关注转向对同学“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同学参与学习活动,使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六、说课稿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幅优美的山水景,屏幕上美丽如画的景色配上动听的诗歌朗诵立即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体验美的感受。然后让同学猜猜诗中赞美的是谁?接着提问为什么水使小草变得嫩绿,使鱼儿游得欢畅,使地球变得美丽。当同学畅谈感想后,教师归纳:水是生命之源。

2、交流反馈,体验汇报。

实践标明:探究能力最好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这固然可以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来进行,但绝不能没有科学教育——因为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基础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同学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上节课“观察水”这一内容后,我让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和询问家长等形式做一些有关水与生命的调查,要求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目的是分享相互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同学对生命的认识,而课前的准备工作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局部内容,同学已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学的目的是激活同学原有的知识储藏,把同学头脑中支(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比较完整的体系中。在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水与生命的精美图片,使同学获得视觉体验。同学对生命与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人、动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维持生命需要水。最后,师生小结:水对生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蒸腾、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

3、主体参与,动手实践。

怎样利用科学教育的优势,使它成为培养同学探究能力的摇篮,让同学“学会体验、学会探究”呢?我的体会是:实施开放教学,真正确立同学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质疑、观察、想象、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诱导同学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沛开发同学的探究潜能。

我出示课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提问:“塑料袋原来是干的,现在内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同学观察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是从植物身上“跑”出来的,说明盆栽植物体内也有水。接着我趁热打铁:“从人出汗、排泄等生理活动中可以证明人体内有水,但我们的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呢?我们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鱼、鸡蛋这些食物中又含有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组成的吗?”同学根据自身的猜想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同学观察比例图,初步了解几种食物中的含水量。让同学在比例图中了解人体、各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开阔了同学的视野,使他们更加关注生命活动。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动、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我引导同学大胆设计实验证明并提前准备了“植物喝水”的活动。方法如下:剪下两朵月季花(茎长一些),将它们分别插入装有水和干土的试管里,观察哪一朵花先凋谢。同时将装水的试管里滴几滴油,在水面上做好记号,观察这朵花每天喝多少水,同时做好记录。这个活动需要同学在几天甚至十几天内进行观察,围绕“生命离不开水”这一目标,让同学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演练他们的科学技能,也体现了同学学习的可选择性,丰富了教学的素材,培养同学科学研究的恒心和毅力。

4、拓展活动,反面例证。

通过同学收集资料、讨论交流、汇报并动手实验等多种科学探究方式,同学对水与生命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假如没有水,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各抒己见,我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缺水给大自然和生命世界带来的灾难。然后通过VCD观察小狗在缺水的情况下有什么反应。从而进一步使同学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并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同学珍惜每一滴水。使同学知道:滴水汇成河流,我们要从自身身边做起--节约用水。讨论结束后,启发同学根据已有的信息,画一幅以“没有水的世界”为题的想象画,或写一篇同样题材的短文。

5、续写小诗,激情导行。

最后,出示本课开头的优美景色。“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未写完的小诗道出了生物对水的依赖,明快的诗句展现出大自然因水才有的美丽。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用诗句来赞美水,感受水对自然的恩惠,在经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将在小朋友们心里构筑起对水的美好情感。

“因为有你,鸟儿才唱得很动听。因为有你,鲜花才开得漂亮。因为有你,天空才有美丽的白云„„假如没你,鱼儿会死掉。假如没你,花儿将不再盛开。假如没你,学校将不再可爱„„”用编小诗的形式加深同学对生命离不开水的知识的理解,同学乐于接受;小诗形式和内容的双重要求,使同学在回忆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又在浓浓的诗情中受到美的熏陶。同学自身提出“假如没你”的创新话题,进一步拓宽了思维,使讨论向纵深发展。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同学懂得在平常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滴水。

(三)教学体会

水与土的交谈童话作文 篇10

水哥哥平静地说:“我对人类的贡献可大了,人类、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我,动物只要喝上我干净的乳汁,他们便会健康起来;植物只要吸收我那无污染的血液,便会长得更加茂盛。还有,我还可以……”

听了这话,土弟弟也打开了话匣子:“凭什么说你的功劳最大,我的功劳也不小呢!人们每天都踩在我身上,没我,他们走得踏实吗?不,不能。再说,植物也从我身体里长出来的,没我,它们从哪长?没我,人们住的房子盖哪?”

这对兄弟开始振振有词地争吵谁的功劳最大,越吵声音越大,越吵越激烈。水哥哥还发怒了,用它的身体有力地拍打了几下土,溅起巨大的浪花。

没过几天,灾难降临了。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几天几夜,咆哮的洪水卷起山坡上的土地,冲垮了水坝,冲毁了人们的田地、房屋,还把几个人也卷得无影无踪了。

这时,土弟弟说话了:“你把我卷得连滚带爬的,还给人类带来灾难,我要和人们一起来治理你!”

水哥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有意的,是因为人类乱砍树木,你失去了草木的保护,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人们不保护我们,这是他们罪有应得。”

土弟弟也说:“是呀,看来人们是要清醒一下,好好反思了。”

上一篇:公示(例)下一篇:如果明天真的是世界末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