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oracle

2025-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学习oracle(精选9篇)

怎样学习oracle 篇1

学习Oracle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如果没有兴趣,只是被迫学习,那么是很难学好的。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想进一步提高,就不得不接触很多Oracle之外的东西,如Unix,如网络、存储等。因此,要真的决心学好Oracle,就一定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一切变得简单快乐起来。简单总结一下,那就是:兴趣、学习、实践。

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从SQL语句学起。比较好的教材是Oracle OCP认证的《SQL and PL/SQL》(1Z0-045)。学习SQL的时候,尽可能坚持使用Oracle自带的工具:SQLPLUS。有了一定的SQL基础后,就要尽可能的了解Oracle的体系结构,这就涉及到了Oracle管理的内容了。我学习的时候,机械工业出版社的《Oracle9i DBA手册》这本书对我的帮助挺大。或许现在都出11g版本的了吧。Oracle公司的《Oracle Concepts》是非常棒的书,对了解Oracle体系结构很有好处。每个Oracle版本都有对应的版本,可以认真多读几次,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学习Oracle备份与恢复技术也是必然的事情。大数据量情况下,Oracle 建议用RMAN来进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数据库备份恢复软件,其实好多也是后台调用RMAN。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Oracle 9i RMAN 备份与恢复技术》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介绍RMAN的书。有了以上的基础,可以说已经入门了,对遇到的一些初级Oracle问题将不再束手无策。然而我们的学习之路仍然还很漫长。我们的用户可能经常抱怨数据库运行缓慢。这时,如果有一定的优化知识,那就好办了。有时你会看到优化前需要运行几个小时的作业,优化后也许几秒钟就能完成!Oracle9i的性能诊断工具包statspack、Oracle10g/11g的自动工作符合存储库AWR都是调优的好帮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Oracle9i STATSPACK高性能调整》是学习statspack不错的书

怎样学习oracle 篇2

A1.问题的提出

实际操作Oracle数据库的过程中, 想要显示的汉字有时会莫明其妙地变为英文问号或者一些英文乱码。其实, 这是因为客户端Oracle字符集“NLS_LANG”设置不同于服务器数据库字符集“CHARACTER_SET”, 造成中文字符显示错误。因此, 解决汉字显示的问题,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数据库的客户端字符集与数据库字符集设置一致。然而, 如果存储的汉字出现乱码, 问题就非常复杂。本文试从此方面进行Oracle汉字存储的微观分析。首先, 简介一下计算机存储字符的基础知识。

(1) 英文ASCII编码

ASCII是英文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的缩写。它是计算机编码方案的基础, 是最通用的单字节编码系统。计算机只能以二进制“0”和“1”代码存储数据, 所以ASCII码将每个字符对应一个数值, 比如字母A的ASCII码是65, 数值0的ASCII码是48。但是, ASCII码比较原始, 使用一个7位二进制存储, 最多只能代表128个字符。其中, 第0—32号和第127号是通信和控制字符, 比如“回车”、“NULL”、“退出”等;第33—126号是94个字符, 包括:第48—57号是0—9十个数字, 第65—90号是26个大写英文字母, 第97—122号为26个小写英文字母, 其余32个字符是一些标点和运算符号。

(2) 简体中文GB2312-1980编码

GB2312是中国国家标准的简体中文字符集, 基本满足了汉字的计算机处理需要。GB2312收录简化汉字及一般符号、序号、数字、拉丁字母、日文假名、希腊字母、俄文字母、汉语拼音符号、汉语注音字母, 共7445个图形字符。其中包括6763个汉字, 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 二级汉字3008个。GB2312用“分区”存储字符, 每区有94个汉字或符号, 称作区位码。01—09区为特殊符号;16—55区为一级汉字, 以拼音排序;56—87区为二级汉字, 以部首/笔画排序;10—15区和88—94区为空。所以, 汉字的总码位共72×94=6768个, 其中第5590 (D7FAH) —5594 (D7FEH) 位是5个空值。汉字使用两个8位二进制存储, 占用两个字节, “高位字节”存储区号, “低位字节”存储位号。“区字节”的存储范围是A1H—F7H, 即01—87区的区号加上A0H;“位字节”的存储范围是A1H—FEH, 即01—94位的位号加上A0H, 一个汉字的区号和位号都加上160, 就得到了机内码。GB2312字符集的第一个汉字是“啊”, 区位码是1601:区号=16、位号=01, 高低字节都加上A0H得到汉字处理编码B0A1H。

2.数据库数据的存储和显示

如果只存储英文, 最好采用us7ascii单字节的字符集, 高效且节省空间。

如果存储汉字, 最好选择zhs16gbk字符集, 在中文处理和统计方面比较方便。

但是,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 企事业单位的很多应用系统都使用基于us7ascii字符集的数据库。近年来, 由于引进了基于zhs16gbk字符集数据库的应用程序, 造成数据库客户端字符集的设置不同, 使得汉字显示和存储遇到了上述一开始提到的问题。以下通过实例分析数据库客户端字符集和数据库字符集不同时的汉字存储和显示。

(1) 同一客户端需要连接两个字符集的数据库

Oracle官方不赞同使用字符集转换功能, 虽然us7ascii是zhs16gbk的子集, 也不十分建议子集到超集的升级。所以启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前, 要按所连数据库的字符集修改本地客户端的字符集设置。有两个方法:

1) 修改应用程序的初始化设置, 程序连接数据库前, 自动执行Oracle客户端字符集设置“set nls_lang=AMERI-CAN_AMERICA.US7ASCII”或者“set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ZHS16GBK”。

2) 编写.reg注册表文件, 程序启动前手动修改客户端字符集, 如图1所示。

不过, 也可尝试升级数据库的字符集, 从根本上避免连接两个字符集的数据库。可用“ALTER DATABASE...”语句修改数据库, 但必须是子集到超集的升级。此项操作存在风险, 慎重执行。如下步骤:

(2) 数据库客户端的字符集不同于数据库的字符集, 如何解决存储汉字的错误。

测试环境:客户端操作系统是WindowsXP简体中文版sp2, 服务器是Windows2003 Server简体中文版, 数据库及其客户端都是Oracle9.2.0.1。

1) 数据库的客户端字符集是数据库字符集的子集。

(1) 字符集:数据库客户端字符集是us7ascii, 数据库字符集是zhs16gbk。

(2) 测试结果:从客户端保存的汉字出现乱码。

(3) 微观分析:Oracle客户端将汉字传送给服务器前会自动转换编码, 将汉字编码变为ASCII码。由于标准ASCII码不能表示汉字, 所以一个汉字被替换为两个ASCII字符。

(4) 例如:汉字“中”的机内码是D6D0H, 由于ASCII码利用一个7位二进制存储, 所以转换时造成汉字高低位两个字节的首位缺失。即:高位字节和低位字节同时减去80H, 得到了它的国标码:5650H。56H和50H两个字节就是英文V和P的机内码。英文字符集客户端传送给中文字符集数据库的一个汉字就变成了两个单字节字符。汉字GB2312-80字符集的区位码范围是1601D—8794D, 区码和位码同时加上20H是汉字的国标码, 范围是1001H+2020H—575EH+2020H, 即:3021H—777EH, 对应的ASCII字符就是“0!”—“w~”。因此, 掌握了汉字区位码、国标码和机内码的含义和换算, 就有了处理错误编码的技巧和方法。万一客户端录入存储汉字出现如上错误, 可以科学计算还原汉字。如图2所示:

(5) 图例解释:

a) Oracle的convert函数将数据存储从一种编码转换为另一种编码。语法:convert (‘字符’, ‘目标字符集’, ‘源字符集’) 。

b) Oracle的dump函数返回参数的存储值。语法:dump (‘参数’, 1016) , 返回参数类型、占用字节数、数据库字符集设置、存储值的十六进制表示。1010是十进制值表示。

c) 还原乱码为汉字。汉字ASCII值=汉字编码高位字节×256+低位字节。通过逆运算, 将两个乱码字符的ASCII值加上128, 即:两个8位二进制字节置回丢失的首位1。chr (前字符十进制复原值×256+后字符十进制复原值) 得到相应的汉字。

d) 转换错误的乱码。取得汉字机内码的十进制值, 将每个字节的值减去128, 即:首位1变0。chr (单字节值-128) 得到相应的字符乱码。

e) WTZH是zhs16gbk字符集数据库的连接串。

(6) 结论:如果发生存储错误, 必须全是中文字符, 包括:汉字、中文标点、运算符等, 才能利用以上算法还原每个双字节为正确汉字。万一含有英文及其标点符号等单字节编码的字符, 就需要复杂的字符串分析, 甚至需要汉字库的乱码对照表, 通过单、双字节依次比对来筛选乱码, 还原汉字。

2) 数据库的客户端字符集是数据库字符集的超集。

(1) 字符集:数据库客户端字符集是zhs16gbk, 数据库字符集是us7ascii。

(2) 测试结果:从客户端保存的汉字全变成英文问号。

(3) 微观分析:客户端的字符集包括数据库字符集, Oracle客户端将汉字传送给服务器时找不到相应的对照关系, 就会用英文问号代替每一个字符, 所以汉字全变成“?”。

(4) 例如:存储“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为英文ASCII码表找不到对应值, 所以保存的全是?号。当然, dump函数传递的汉字参数同样变为?号, 如图3所示:

(5) 图例解释:

a) Oracle的userenv (‘lang’) 取得数据库客户端的字符集:zhs16gbk。

b) Oracle的userenv (‘language’) 取得数据库的字符集:us7ascii。

c) 字符集前的语言和地域设置不影响数据的存储和显示。Language代表服务器消息的语言, territory为服务器的日期和数字格式。

d) WTUS是us7ascii字符集数据库的连接串。

(6) 结论:存储英文等单字节字符没有问题。但是, 存储中文字符的错误无法挽回。

(3) 数据库客户端的字符集和数据库的字符集相同, O-ralce不进行编码转换, 存储汉字正确, 如图4所示。

(4) 数据库客户端的字符集不同于数据库的字符集, 显示汉字的错误同理于存储汉字, 如图5所示。

1) 图例解释:

(1) 数据库客户端字符集是zhs16gbk, 数据库字符集是us7ascii, 将汉字显示为错误的ASCII字符。

(2) 数据库客户端字符集是us7ascii, 数据库字符集是zhs16gbk, 将汉字显示为?号。

(3) Oralce的dump () 函数得到cnchar字段的机内码一致, 两个数据库内存储的汉字正确。

2) 结论:仅显示错误没有问题, 按开篇提出的设置客户端字符集和数据库一样就能正确显示汉字。

3.数据库数据的导出和导入

利用Exp/Imp导出和导入数据是最安全的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的方法简便、高效。但是, 假如数据库的客户端和数据库字符集不一致, 就会发生备份和恢复错误。为此, 编制程序生成并存储GB2310—80的全部6763个汉字, 分析数据库中文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1) 通过C#2005生成区位码范围1601D—8794D的简体汉字, 如图6所示。

核心语句解释:

1) 设置C#语言集:Encoding GB=system.Text.Encoding.GetEncoding ("GB2312") ;

2) 取得区码后, 加上A0H变为机内码:chrBt[0]= (byte) (i/100+160) ;

3) 取得位码后, 加上A0H变为机内码:chrBt[1]= (byte) (i%100+160) ;

4) 取得简体汉字:chrCn=GB.GetString (chrBt) ;

5) 如果位码超过94, 跳到下区从01开始:if (i.ToString () .EndsWith ("94") ) {i=i+6;}。计算机的基本存储单位是一个8位二进制, 数值94十六进制为5EH, 加上A0H变为机内码是FEH。那95的变形码就是FFH, 全1不存储数据。96—99的变形码是100H—103H, 超出一个字节。所以, 位码94之后不能存储汉字编码。

(2) 数据库客户端的字符集不论与数据库的字符集是否相同, 导出DMP文件的表数据都正确, 如图7所示。

1) 图例解释:图中文件名命名规则:zh是zhs16gbk, us是us7ascii。to左侧代表数据库字符集, 右侧代表客户端字符集。

2) 结论:表数据以二进制编码存储, 只要存在表中的汉字正确, exp备份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 如果数据库客户端和数据库字符集不同, 表字段的汉字描述、后台函数过程里的中文都会变成乱码或?号。同理, 导入和目标数据库字符集一样的DMP文件, 客户端字符集不影响表数据的导入, 只是中文描述发生错误。

(3) 数据库客户端的字符集和数据库的字符集相同, 如何正确导入不同于目标数据库字符集的DMP文件。

数据库DMP文件的第52和53字节记录了源数据库的字符集, 也就是DMP文件的字符集设置。第2和3字节记录了导出时客户端的字符集设置。通过SQL语句:“selectnls_charset_name (to_number ('0001', 'xxxx') ) , nls_charset_name (to_number ('0354', 'xxxx') ) from dual;”得到0001H代表us7ascii字符集, 0354H代表zhs16gbk字符集。

第2和3字节的设置不会影响DMP文件的导入, 要导入不同于目标数据库字符集的DMP文件, 必须修改第52、53字节为目标数据库字符集的十六进制值, 如图8所示。

怎样才能学习好 篇3

诚然,天资不够聪慧的人是有的。个别人也确有智力发育上的缺陷。但就绝大多数人来说,智力上并无病理缺陷,脑子电非笨瓜,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希望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看来,改善心理条件是一条必由之路。在此,我们愿意从心理学的角度,向求知似渴的青年们提几条建议,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进入注意之门

注意二字在这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专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你若要学外语,那你就得注意外语的字形、发音、词义和语法规则。在学习外语时,要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注意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这些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这个特性是很可贵的。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比作“一切外部世界进入人的灵魂的东西”都要通过的大门。然而,我们要知道,外界知识、信息进入这扇大门时并不是畅通无阻的。生活环境里经常会有一些足以使你分心的因素,在阻遏知识、信息进入注意这扇门,从而降低你的学习效率。但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主观能动性。今晚有精采的演出,我可以不去看;门外有熟人的谈话声,我可以不去听;刚才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我可以不去想。我专心致志地让新知识、新信息通过我的注意之门,在大脑皮层上留居下来。这在心理学上就是有意注意。人要想学点儿东西,是经常需要运用有意注意的。如果一个人有学习的愿望,却静不下心来,稍有动静就“一心以为鸿鹄将至”,那他必然学不到东西。因此,自觉地培养有意注意,排除分心因素,让知识、信息顺利地进入注意之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心理条件。

二、理清记忆仓库

注意到了的东西,不一定都能记住。这是为什么呢?显然,这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明白的。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记忆方法不当、记忆仓库杂乱是学习效率不高的一大原因。

记忆、记忆,先有记而后有忆。从信息论观点看来,记忆过程就是知识和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我们往往是通过学习把知识、信息储存在记忆中的。而具体的储存方式则明显地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好坏。这里不妨借图书馆的藏书方式作比方。如果图书分类很合理,上架时放的井然有序,那么即使藏书千万卷也不至于发生混乱;一旦你需要某一本书,就可以立即从书海中找到它。相反,如果图书没有分类编目就入库,那么一旦你需要某一本书,就十分难找,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遍寻无着。学习中记忆东西的道理与此相似。若能先将所要记的东西作一番分门别类的编码,然后再保持在记忆仓库之中,那么一旦需要提取某项知识用来解决问题,就会觉得比较容易。相反,如果记的时候草率了事,不作任何分门别类的编码工作,或者编码方式很不合理,那么记忆仓库里的东西再多,电无济于事。因为要用知识时,你提取不出来。这也是一种遗忘,尽管这时记忆的痕迹还没有消失。

在学习问题上,历来有句格言:“重复是学习之母”。这句话是对的。心理学家对此作过许多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合理的复习方法。但我们还须知道,重复(即复习)固然重要,编码电决不可小瞧。不讲究编码方式的那种重复,不会给学习者带来多少助益。因此,我们可以说,讲究编码方式,理清记忆仓库,把知识系统化,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心理条件。

三、拓宽思考天地

学习之后,究竟记得了多少东西,这并不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志。学得如何,还应该在思考能力上表现出来。正如大家经常看到的,有些学生记忆力不错,能逐字逐句地背定义,整段整段地背课文,却不能灵活自如地解决稍为复杂一点的问题。他们越是学习高深的东西,越是感到捉襟见肘。于是渐渐地落到了善于思考的学生后头。这种情况表明,有些人虽然用功,但思路呆滞、狭窄,而削弱了效果。

人的思维有一种定势现象。这种定势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遇到相似情境时可以顺当地加以处理;消极的一面在于遇到相异的情境时不会因变而变,而是一味按习惯了的老方法处理问题。这后一种情况,也可以说是思想僵化的表现。而思想僵化是可怕的。一个人如果满足于自己习惯了的思路,就等于自己关闭了思考的天地,那他在学习上就不会有多少创造性。但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为今日世界各国所重视,并在各国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岂能自甘落后?现在已经有许多青少年不满足于现成的书本结论,不满足于一题一解,他们在积极拓宽自己的思考天地,发展求异性思维。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每一个希冀提高学习效率的人,都有必要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想得宽些,想得深些,想得活些。唯其如此,才有理想的学习效果可言。

四、讲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它同学习的成败,关系极为密切。你若能心情舒畅地学习,则你的聪明才智将得到较好的发挥。如果你列学习在心理上存在着某些不健康的因素,譬如说自卑呀、骄狂呀、焦虑呀、忌妒呀、厌恶呀、惶恐呀,等等,那么即使你天资再好,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成绩。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都表明,心理健康、特别是情绪上的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情绪上的干扰,则对学习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们曾经对一些中学生的考试心理作过调查,发现他们受到低考分的挫折之后,又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和同学的嘲笑,这使他们情绪非常抵触,有的甚至撕毁了卷子和书本。他们迁怒于学习,其结果当然是学得更糟。不过,也确有一些学生,能够抵挡得住低考分的挫折,并振作起来。他们也有过痛苦,但能较快地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加上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他们在后来仍然取得了好成绩。心理健康对于学习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人如果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是强者,而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是弱者,那他恐怕在学习和创造上不会有什么重要的建树。历来许多学有成就、建树甚多的人,都是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强者。大科学家达尔文、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罗蒙诺索夫等人,童年时代上学时都受到过打击,但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制力,没有消沉,没有畏葸不前,并且在学生时代就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无疑是一种教育和启发。

oracle学习计划 篇4

这些都是需要经常翻阅的书,随时用,随时翻阅;如果英文阅读不方便,可以到书店随便翻翻,浏览目录和内容,如果觉得适合自己的理解或有帮助,就是不错的书。

2、一本讲解数据库管理的书;内容涉及可能多,这本书要求知道数据库管理涉及那些方面;

3、一本详细讲解rman如何使用的书

oracle 9irman 备份与恢复技术

robert g.freeman 著,梁志敏 蔡建译

4、一本讲解如何优化调优的书

oracle9i statspack 高性能调整 工业出版社

donald k.burleson 著,袁勤勇等编

oracle wait interface 性能诊断与调整实践指南

richmond shee 等著,高锰 江仁容译,清华出版社

高级阶段

5、一本如何进一步优化sql语句的书

6、一本如何高效构建数据库的书

7、一本数据库高效编程的书

oracle高效设计和oracle 高效编程都是thomas kyte著,

怎样学习oracle 篇5

作为oracle的基本功,需要大家对sql和plsql非常的熟悉。特别是sql里面的多表连接、子查询、各种新版本的函数,以及plsql里面的所有语法。建议大家拿出足够的时间来研究这两块。不要认为这是开发人员的工作,他也是DBA的重要工作,而且对DBA的要求更高,你不但能看懂,还要能够找出问题。学些这方面知识的要点就是:多练、多思考。

2、Oracle管理(体系结构)(这一块一定要听课,而且是要听“大师级别”的课、多讨论)

这是Oracle的难点,Orcle技术博大精深,主要的难点就集中在这里面。包括Oracle的存储管理、对象管理、内存和进程、undo管理、初始化参数、数据字典视图、安全、latch和lock、权限和角色、资源调度、闪回、日志原理等。

学习这一块知识的时候,一个重点是:要知道原理和“根”,知道表面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

知道原理以后,通过实验去证明,将原理总结出来。

这一块学习的好还是不好,直接决定了以后的一个备份恢复、优化、排错。

这一块虽然是研究管理,但是更加注重原理和体系结构的分析和解剖。

应该叫做“深入剖析Oracle体系结构”,多深都需要。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很多优化的内容,在学习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都离不开对性能的分析。

3、备份恢复(听听课、看几本书,多做做实验、多讨论)

有了第二部分的铺垫,这一章的学习相对有意思,前提是我们对Oracle的日志原理研究得较深,对oracle的内存和进程研究得较深。策划一个完美和正确的备份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要分析出原理),实施备份;对各种损坏进行恢复(还是要能够够分析出原理);另外可以做一些高难度的恢复实验(还是老话、要能够分析出原理)。

4、优化(单实例优化)(还是要听课,最好听一些专题性的,深入讲解的专家课,还是要看一些经典的书籍,特别是英文书)

这一块完全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个结合。这一块的学习没有最深,只有更深,学习方法和第二部分类似。

首先需要大家掌握一些Oracle的优化方面的基础知识,例如深入分析索引原理、分区、等待事件、时间统计模型、动态性能视图、操作系统的一些性能优化和查看命令,例如:top、iostat、vmstat、sar、pmap、prstat、filemon、nmon、svmon等。

最关键的还是要做三件事情:Oracle的动态性能视图、Oracle的报告(trace、statspack、awr、addm、ash)、执行计划;对这三块要熟悉和分析出来。这个部分的分析和动手实验很重要。

5、RAC(可以听听课,有了前面的基础以后,基本上自己就能看懂书了,因此,可以看书,也可以听一些专题课)

现在RAC的使用越来越多,学习RAC的重点还是:基础原理+RAC优化。

RAC系统的优化分为两个步骤:RAC系统优化和单实例优化;根据RAC的基础原理,能够设计高性能的RAC系统,能够分析RAC性能问题。对RAC的动态性能视图、等待事件、报告,能够看懂和分析。

6、GC、DG、Stream、Gold Gate等

对于这些工具和组件,我们熟悉其体系结构,原理,一些监控性能的工具等。

学习这些部分的几个点:熟悉体系结构、原理;搭建;监控(包括故障和性能);排错和优化。

7、SQL优化(看一本经典的英文书籍、多做实验、多实践、多分析)

为什么单独的拿出来呢?因为这部分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研究和实验,而且工作中几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 篇6

对每位同学而言,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那么,怎样才能制定好学习计划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目标要明确、适当。因为每位同学的基础各异,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选择目标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要正确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估计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了解自己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目标既不能定得过高,也不能过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便是最佳目标。

第二、要合理安排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主要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新知识。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归自己支配的时间,这一时间可用来预习、复习功课,查缺补漏和进行课外阅读、训练等。

第三、计划要全面,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学生不能成天只讲读书,智育只是人追求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除此,还有德、体、美、劳等。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还要安排锻炼身体的时间、娱乐的时间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等。

第四、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应当有个大致安排,每星期、每天干什么,也应有个具体计划,长远计划可以使具体计划有明确的实现目标;短安排,则可以使长计划的任务逐步落实。

第五、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定得太死,太满,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可作必要的补充和安排。

怎样学习化学 篇7

一、多观察

人们获取知识首先是要通过看、听、嗅、尝、摸等活动来获取信息,再通过大脑的加工而形成知识。学习化学要从“现象”入手,而“观察”是获得化学知识的第一步。如果对身边的事情没有认真看看、听听、嗅嗅、尝尝、摸摸的兴趣,那就很难对化学产生兴趣。学生最好要从课本中、题海里脱身,呼吸一下生活中的新鲜空气,尽快把自己的好奇心激活。学生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体会出化学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才能发现化学、认识化学并对化学产生兴趣。

观察需要一种好奇心,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要真正在观察中获得进步,还要开动脑筋追问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比如物质的变化,如果只是对变化的现象感到新奇、好玩,那你只是停留在“看热闹”的水平上。如何发展到“看门道”呢?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锌粒放进稀盐酸中为什么会放出气体?其他金属如铜片放进稀盐酸也能放气体吗?这种气体和烧水时水壶里冒出来的气体一样吗?放出气体的速度能变快和变慢吗?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大脑的一番思考,会发现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变化,用化学的眼光看,可以分为两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根据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性质的根源在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这样一来,一棵化学之树在学生的心里就会生根并逐渐长大。

二、多实验

有人说,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实验就是寻找化学问题答案的最好方法。学习化学,要解答心中的问题必须更多地通过亲自实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不但记得牢,而且对这些知识会充满无限的爱。教材正是从学生的快乐学习出发,把“活动与探究”作为最重要的栏目,规定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学生除了注意实验安全和掌握实验技能之外,还要做好探究实验,首先要有探究的“问题”,第一步要学会提出问题,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其实人们从小就在探究。比如探究电动跑车跑不快,可以回想自己当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首先猜测跑得慢的原因,然后想办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一下是不是这些原因,按照设想的办法去试验,结果是跑快了——某种原因被证实,问题解决了。这种“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提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材从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蜡烛燃烧的探究”来学习探究,让学生们认识到探究并不难。由此看出,就是蜡烛燃烧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也包含了数不清的道理和认识不完的知识。

除了认真做好教材中的实验,还要多做一些家庭的小实验。没有条件怎么办?多想想办法。比如一只医用注射器,既可作试管、反应容器,还可作量筒、漏斗;用废电池制得锌粒,用某些植物的花、叶等制取指示剂……

实验探究是获取化学知识的源泉,也是感受化学学习幸福的源泉。

三、多思考

实验提供了比自然变化更鲜明生动的现象,给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真实广阔的天地。没有实验,对于初学化学的人来说,就不会有真实的思考。如果只是有鲜活生动的现象或事实,就好像坐上了一条船,它能保证不沉入海底,但不能保证到达彼岸,我们要动脑思考成为驶向彼岸的舵手。试想一下有哪一个探究实验能离得开思考?比如,鸭蛋壳是否也像鸡蛋壳一样含有碳酸钙?如果是,哪个碳酸钙含量多?是查阅资料?还是动手实验?如果实验,怎样设计实验步骤?怎样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所以,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动脑思考。实验会提出很多问题,问题就是磨刀石,激励着每一个人的智慧。在实验中心灵和手巧是相通的,有些学生善于用脑,实验就做得漂亮,也有的学生疏于动脑,只是随着别人去做,没有积极地想办法,实验后的收获就会很小。

探究实验后要反思:获得了哪些结论?为什么可以得出这种结论?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这个结论能否应用在其他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走了哪些弯路?今后怎样避免这些弯路等等。可以对比一下,有无这番思考,在实验中得到的收获有什么不同。

“吃一堑,长一智。”长智慧的前提就是反思。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会学”比“学会”更为重要。“学会”是以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为目的,“会学”是以探索未知世界为目的,而要“会学”关键是学习怎样思考。

四、多交流

同样的观点和内容,如果相对于看书本和听老师讲解,同学的解说最具有吸引力,最不容易遗漏和忽略。很多时候,我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问题,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就会产生灵感,这种灵感可能来自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不太恰当的阐述,甚至是一个毫无准备的提问。总之,这样思维被激活了,思路也就被打通了。

交流能激励我们思考他人的不同意见,从不同方面来认识问题;交流可以激发批判性和创造性,在交流的学习氛围中,你感觉离知识最近、最亲切,因为那是在创造知识,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交流还会发展人清晰明白地表达看法和思想的能力。要把自己明白的事情也让他人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举例子来说明自己的复杂观点,要学习如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尽管如此,别人可能还是不会接受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彼此理解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理解是合作的基础。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只有学会交流合作才能相互共事,所以交流的能力确实是一种生存的能力。

交流不只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培养人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在交流中,倾听和讲述一样重要。若你看到别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的发言,则会感觉自己得到了承认和尊重,就会充满自信。如果在发言时无人倾听,发言者就会觉得自己的讲话无关紧要而信心大失。交流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他人表现出尊重和热情,学会专心倾听是交流的必要条件,是检验是否尊重他人的一把尺子。

总之,交流会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观察力更为敏锐,对含糊和复杂的事情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怎样学习数控编程 篇8

一、学好数控编程技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具有基本的学习资质,即学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预备知识。

(2)有条件接受良好的培训,包括选择好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教材。

(3)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二、学习数控编程技术,要求学员首先掌握一定的预备知识和技能,包括:

(1)基本的几何知识(高中以上即可)和机械制图基础。

(2)基础英语(高中以上即可)。

(3)机械加工常识。

(4)基本的三维造型技能。

三、选择培训教材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1)教材的内容应适合于实际编程应用的要求,以目前广泛采用的基于CAD/CAM软件的交互式图形编程技术为主要内容。在讲授软件操作、编程方法等实用技术的同时也应包含一定的基础知识,使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教材的结构。数控编程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分阶段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的内容应按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从应用角度对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类,便于读者从整体上理解和记忆。

四、数控编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基本可以归纳为3个阶段:

第1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数控加工原理、数控程序、数控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2阶段:数控编程技术的学习,在初步了解手工编程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基于CAD/CAM软件的交互式图形编程技术。

第3阶段:数控编程与加工练习,包括一定数量的实际产品的数控编程练习和实际加工练习。

五、学习方法与技巧同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提高数控编程技术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几点建议:

(1)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完成一个学习目标,并及时加以应用,避免进行马拉松式的学习。

(2)对软件功能进行合理的分类,这样不仅可提高记忆效率,而且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软件功能的应用。

(3)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规范的操作习惯,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一点往往比单纯学习技术更为重要。

(4)将平时所遇到的问题、失误和学习要点记录下来,这种积累的过程就是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六、如何学习CAM交互式图形编程技术的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AM编程的要点)可分三个方面:

1、是学习CAD/CAM软件应重点把握核心功能的学习,因为CAD/CAM软件的应用也符合所谓的“20/80原则”,即80%的应用仅需要使用其20%的功能。

2、是培养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习惯。对于常用的加工工艺过程应进行标准化的参数设置,并形成标准的参数模板,在各种产品的数控编程中尽可能直接使用这些标准的参数模板,以减少操作复杂度,提高可靠性。

3、是重视加工工艺的经验积累,熟悉所使用的数控机床、刀具、加工材料的特性,以便使工艺参数设置更为合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践经验是数控编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通过实际加工获得,这是任何一本数控加工培训教材都不可能替代的。虽然本书充分强调与实践相结合,但应该说在不同的加工环境下所产生的工艺因素变化是很难用书面形式来表述完整的。

怎样学习柳体楷书 篇9

《神策军碑》则结体峻拔,刚柔相济,骨肉停匀,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雄厚之中,被后人评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平生第一妙迹”。

“方笔”和“圆笔”并举的。

“方笔”是指笔划的起笔和收笔处都有棱角,呈方形。如下面“十”、“生”、“太”、“右”等字的横画起笔就是方笔。而这几个字中的竖画和长撇,起笔是方圆结合,出现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出一个棱角,这样用笔,字的笔画显得厚重遒劲。

而圆笔写出的字,画点呈圆形,既无折锋痕迹。用笔方法是:起笔后裹锋运行,不使笔锋分散开,写到尽处,一顿而收。这样写出的字显得格外丰润而圆浑。如例字“之”、“道”、“者”、“欤”中的笔画。

长横为主笔,一般用在字的顶盖、中腰或底托部分。如例字“书”、“喜”、“真”、“业”中的长横画。它们一般都伸左取势,中段稍细,两端微低,中间高拱如覆舟。这样处理,避免字形瘦长,显得字体舒展,生动多姿。“昼”、“奇”、“丘”、“异”字中的长横也是如此。

如居于左偏旁中的短横为了避让,横的右端稍尖,称为“右尖横”。例字中“横”、“荡”中的草头,“符”字中的竹子头,以及“裴”字中左上的三横等就是这样。

数画并施的,要根据情况灵活变化。如“达”字的四横,形态各异,上两横长短、肥瘦、仰俯对比明显,下两横长短不一;又如“寿”字,上两横长短相近,但笔势不同,下面横折钩外张,而字中的长横行笔趋右上,线形不雷同;又如“诸”、“议”两字中众多的横画,其长短、粗细、形态都各不相同。

还有一种特殊的短横,它的形态短而粗,左右粗细基本一致,中间略下垂,两端略上翘,常常用在一些字的首笔。如“正”、“矢”、“夫”、“琉”等字中的首画横。

柳体横画用笔的共同特点:起笔齐,收笔顿挫明显。在起笔时要逆锋轻入笔,然后横切而下,并迅速向右行,不可迟钝,一顿作收。

2、竖钩带托

竖钩带托是柳体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这种钩在实际运用中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笔运行到竖的下端时,稍向左弯,然后略向上回锋,并迅速向左踢钩,如“乎”、“宇”、“承”、“摩”等字中的钩;二是笔运到竖画的末端,略向上提笔,使竖画的末端稍细,再向左迅速平出,如“东”、“事”、“来”、“乘”等字中的钩;第三类采用笔未到而意到的方法,将笔行到竖画末端时,笔锋略提,使钩似有似无,如“街”、“摧”、“录”、“于”等字中的钩。另外,钩画还有多种变化,如“刀”字的横折斜钩,“句”字的横折弯钩,“弥”字的横折弯钩,“乃”字中的横折折弯钩,都和前述的钩法类似,只是位置略有不同而已。

3、竖画的笔势

竖画总是比横画粗壮,末端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用垂露或悬针,如:“干”、“十”字。并列两竖呈现或相向或向背之势,一般全封闭的字体,如“固”、“国”、“圆”、“团”等字,两竖都相向,且右竖粗于左竖;而三面包围的字,如“门”、“闻”、“开”、“阐”诸字的两竖则采用相背之势。

4、撇画的种类与特点

柳体字的撇,长撇柔曲,如“左”、“大”、“丈”、“妙”等字中的长撇;短撇挺直,视不同结构字体之需要,有弯头撇,如“有”、“右”;有平撇,如“香”、“千”;有短三角撇,如“征”、“佛”字中的撇画;另外还有直撇,如“为”字;回锋撇,如“盛”、“威”等字;兰叶撇,如

“度”、“尘”等字中的撇。种种变化,不一而论。

5、粗壮有力的捺画

柳字的捺画都较粗大,捺脚长,捺尾细。他的种类有直捺,如“金”、“舍”、“之”、“足”等字的捺;短捺,如“张”、“豪”等字的捺;侧捺,如“定”、“是”等字的捺;横捺,如“道”、“造”等字的捺;反捺,如“逢”、“腹”等字的捺。

撇捺相交时,则撇轻捺重,如“丈”、“教”、“授”、“没”诸字中的撇捺。

6、丰满刚劲的弯钩、戈钩

竖弯钩的弯部,写时要一路圆转,如“礼”、“犯”字中的竖弯钩;“风”、“凡”字的竖折弯钩的弯钩部分,大致相当于圆周的三分之一,这样处理,字显得神完气足。戈钩则刚劲有力,略带弧形,如“或”、“盛”、“我”、“载”字中的戈钩。

7、变化多姿的点

柳字的点,总体上是长而圆的,但也有丰富的变化。从形态上看可以分为:四边形点,如“六”的上点;三角形点,如“亦”字的左下点;弯头点,如“守”字的顶点;撇形点、短竖点,如“当”字中第三、四笔划等。这些点,实质上都是在圆点或方点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或参用撇、挑,或借用横、竖,以及转换方位等方法变化而来的,书写时既要各尽其态,又须相互顾盼,以求气势相连。

然而在这些点中,最具代表性,用得最多的,是四边形点,这种常用在独立点、上点和四点的位置上,如“主”、“方”等字中的点。他的写法:先用笔锋写出较长的一边,注意在较短的三边中,要有一边同长边基本平行,四边要饱满,不可有凹陷的现象。有的上挑点和下撇点也都是由它演变而来的,只是多了一个向上或向下的挑尖,如“欲”、“必”字中的两点。运用四边形点,可增强字的遒劲厚重感。由于它是不规则形,故应因字形不同而灵活运用。

另外,柳体中的火底点是与众不同的,其左两点向右倾斜,右两点向左倾斜,左右对称排列;中间两点略细长,常用短竖代替;左右两点略粗,多为四边形点,其斜度较中间两点更为明显。这样安排,使四点具有变化和生气。如“无”、“照”、“鱼”、“燃”等字中的四点。

宝盖头的顶点多有弯头竖点,左边点常用短竖代替。而“六”、“方”、“主”之类的字,顶点多用左倾斜的四边形点。并列两点依字形不同,有的采用两点向背式,如“供”、“异”等字的下两点;有的则采用相向式,如“粒”、“平”等字;有的则采用顺向式,如“益”字的上两点。三点水的排列,要各具姿态,其挑尖大致对准首点尾部,以求上下呼应,如“清”、“深”、“滔”字中的三点水。

三、最能够反映字体特征的结构

1、呈倒梯形的“口”字。

凡是“口”、“日”、“白”、“田”等有四角围框的字,都写成上宽下窄的倒梯形,即左右两竖下端部都向内斜。如果“口”内无笔划,一般是将左竖下脚放长伸出口外;如果“口”内有笔划,则是右竖下脚放长微向左弯并伸出“口”外。在“口”字左上角横竖连接的地方,大都断开,略留一条缝。这样处理,使字在整体上紧而不拘,疏而不散。

2、宽大的宝盖头

凡宝盖头或类似的顶盖都写得大一些,使它能涵盖下部的笔划,以求安稳。

3、独特的“木”字

柳体的“木”字,无论是独体字,还是偏旁,它的撇头部分,一般都搁在竖画上。

4、顺乎自然的字形

柳体字总的结构特点,应注意字的重心要紧聚,横、竖、撇、捺要放长些,并向四边舒展。字的大小因字而异,该宽则宽,如“而”、“尚”、“雨”、“幽”等;该窄则窄,如“目”、“自”、“月”、“背”等;该大则大,如“露”、“宠”、“戏”、“归”等;该小则小,如“已”、“士”、“口”、“万”等,都是顺乎自然。

对于笔画繁密或疏稀的字,不过分强调将其收促成小字后展拓成大字,只是在同等的条件下,略有缩小或扩大,在处理上,对笔画繁密的字,其用笔要瘦些,笔画的轻重、粗细、疏密要均匀;笔画疏简的字,笔画要肥壮些,写得要宽绰丰满,小中见大,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应比其它字缩小一、二围即可。

另外,还要善于利用视力的错觉现象,来解决由于字的形状、面积不同而引起的整幅字大小不协调的问题,从而写出既符合人们审美习惯,又符合柳字特征的楷书来。

如帖中的“柳公权”三字的大小、宽窄差异很大,但摆在一起看却很协调,这种协调,是在符合人们眼睛的生理现象和审美习惯上而产生的是以实际上的不平衡,达到视觉上的平衡,这是我们应该领会和掌握的。

5、在临写过程中,字的笔画不要过于枯瘦,因为柳体楷书除了劲健外,尚有风腴妍润的一面,这一点必须加以注意。

四、学习柳体楷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指、腕、肘和小臂的综合运用,正确理解用腕的含义。

在正确的执笔情况下(指的是指实、掌虚、腕竖),怎样运笔是一个关键问题。人常说执笔靠指,运笔靠腕。这种说法并不完全,而应该是指、腕、肘、小臂的综合应用。因为手指夹着笔,在腕与臂的带动下运动,不可能单纯用某一部分来运笔。另外,指、腕、臂各有其不同作用,因而应根据字的不同大小和同一笔画中的不同部位,灵活用某个部位

来运笔。所谓用腕写字,主要指写中楷、大楷这样的字,这时,右臂肘部搁在桌子上,腕部提起,以用腕为主,以腕的运动带动指的运动。写小楷和大楷笔画的起笔、收笔这些需要轻微运动的部分的运笔,则靠的是运指来完成。写10公分左右或更大的字(以下所举各例,都以悬肘书写10公分左右的楷书为例),用腕就降至次要的地位,这时应悬肘,以肘关节为轴心,以转动小臂来带动腕、指作运笔的动作,但笔画的起笔、收笔部分还是要靠运腕、运指来完成;而有些笔画还必须靠指、腕、臂、肘的联合行动才能完成。

那么,正确运笔的动作特征是怎样的呢?就是在写字时,笔杆随着笔画的书写,不停的倒向这边或那边,或倒而又起,起而又倒,笔杆倒的方向和行笔的方向相逆,这样运笔写出的字有涩感。如果笔杆始终直立,运笔靠的实际上是肘关节、肩关节在运动。所以,应注意指、腕、肘、小臂的综合应用,以发挥其各自的不同功能。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例如柳体字长横的写法:起笔用运指法,先将笔锋在空中向右略摆一些,然后就势向左上轻微逆锋入纸①,②下切、轻顿,③笔锋略向中回,用腕转锋,将笔尖转向左侧呈中锋行笔状态,④以肘关节为轴心右转小臂,带动腕右行,⑤收笔时又靠指将笔锋略上挑,⑥右下轻顿,⑦提笔轻回。这里可以看到,指、腕、肘、小臂全用上了。还有一点要提示的,即转动小臂带动腕右行的过程,始终有一个上仰的趋势,恰恰符合横画左低右高之势,对克服横画右边下垂的毛病很有益处。

再如柳体垂露竖起笔运用指法,①笔锋先向右下略摆一些,然后就势逆锋向左上入纸,②翻笔右上,③紧接右下顿笔,④笔锋向中略回,转锋按笔,⑤以腕关节为轴心,手向下运行,如果竖较长肘关节可向右折弯,⑥收笔时运指向左轻挑,⑦下顿,⑧提笔向上回笔。这里运用了指、腕的运动。行笔过程,因为只有腕部为中心向下运动,支点短,其手的左右摆动轻微,笔锋运行也就垂直,这个运笔方法,可以帮助克服竖画写不直、或竖画右斜的毛病。

(二)注意运笔过程的完整性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基本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笔法。

比如长横的起笔,应注意逆锋入之后,翻笔下切轻轻顿笔,用腕转锋,将笔锋调整为中锋行笔状态,这几个动作要轻捷、连续,一次完成。翻笔下切,用腕转锋是横画起笔的要点。横的行笔要在保持中锋的状态下,注意提、按相间运

用,以变化笔画的粗细。保持中锋、提按变化是行笔的要点。横的收笔应注意上挑部位最好向左回一些,然后向右下轻顿笔,再将笔尖运行到笔画的右下角提笔向左轻回转锋收笔。将笔尖运行到笔画右下角,提笔轻回转锋是收笔的要点。这三个过程中,收笔则是最重要的,不可虎头蛇尾。常见人们写字,起笔、行笔还可,但收笔却马虎,要么一顿即收笔,要么手有收笔的动作,而笔锋却未到位,因而收笔部分或圆或尖,不能圆满。要强调收笔,培养有始有终的好作风,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更应如此。

基本笔画的三个运笔过程,实际上是顿、提、按、使、转、轻、重、快、慢等等用笔技巧的综合运用过程,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必须下功夫熟练地掌握它,并运用得到每一个笔画之中。

(三)注意“视力错觉”对学书的影响,加深理解柳体楷书结字的原则。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时,具有很强的辨认能力,但也常常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不同,产生一些错觉。写字也是如此,这些错觉是怎样影响楷书结构的,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消除这些影响,初学楷书者,应该有所了解的。这样才能对前人总结出来的楷书结字原则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视力错觉的影响,更快更好地掌握字的结构。下边就试举几例,作一简要说明。

第一,一个本来是水平的、粗细一致的横画,但在人们眼睛的观察下,往往感觉右边略低。我们在写楷书时,如果横画写得很平,就会觉得笔画的右肩下垂,很不舒服,所以楷书的横画大都处理成左低右高之势,以消除视力错觉的影响。

第二,“视觉中心”往往高于“几何中心”。如果人们对一个正面挂着的长方形进行观察,眼睛认为是中心的地方,恰恰比两条对角线相交的几何中心高出一些。这种现象,常常对字的重心产生影响。所以柳体在处理上下结构偏长的字时,采取“上紧下松”的办法,上部笔画安排得紧凑,使重心上移,下部笔画略长而宽松。就好比人的身材,腿长大

于身长,看起来就觉得顺眼。

第三,相同粗细的横、竖画放在一起比较,会觉得横画比竖画粗些。这是人的眼睛呈横向排列,看横的东西比较真实、误差小,而看竖的东西往往视力分散、误差大。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柳体的横画为什么比竖画细,有时悬殊很大的道理。

第四,我们试用同样大小的两个正方形格子,一个充格均匀地画满横画,一个充格均匀地画满竖画,二者比较,就会发现画横画的上下见长,画竖画的左右见宽。所以柳体字在安排横画多的字时,很注意压缩字的总体长度,将横画写细,尽量缩小竖向笔画的长度,以缩小横画之间的距离;写竖画多的字时,就尽量缩短横向笔画的长度,以压缩竖画间的距离,减小字的总体宽度。能做到这两点,在写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或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时,可能掌握得快一些。

第五,“当看一根粗细一致的长竖时,会感到中间粗两头细”。这是因为看长形状不如看短形状那样视力集中,眼睛的注意力集中在中间部位,两头视力分散而造成两头细的感觉。所以,柳体字的长竖、长横大都是中间细两头粗(悬针竖除外)。

第六,如果字的笔画粗细相当,笔画多的字显得黑,笔画少的显得白些。这种现象实际上是黑白对比、虚实对比的结果。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在楷书作品里就会产生黑一块白一块,使得作品格调不统一。所以柳体字就很注意这一点,它的黑白布置精妙细微、毫厘不爽。根据字的笔画多少、字的形状进行笔画粗细的调整。对笔画多的字,使其笔画减细、间隔匀称、互相调和,做到紧而不挤;对笔画少而形长的字,要使笔画饱满,布白均匀,做到疏而不散;对笔画少而形短的字,不过分写大,将笔画加重加粗,使字显得宽绰丰满,小中见大。黑白对比,黑白互补,是柳体字一个很重要的组字原则,临习时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七,字的几何图形对字的影响很大。汉字虽说是方块

字,但并不全是方形,从字的整体结构看,还有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六角形、圆形、菱形等若干种几何图形。如果将这些字分别在大小相同的格子里充满格子写出,就会发现方形最大,菱形最小,如果不加以调整,把这些排列在一起,就会大的大,小的小,看着凌乱而不统一。所以,我们书写时,应灵活应变,缩小字形看大的字,放大字形看小的字,加粗字形偏小的笔画,使整幅作品的字协调起来。

以上所讲的是种种视力错觉对楷书的影响,克服的办法由两个:一是多临帖,看看贴上是怎样处理的,注意字中笔画的形状、走势及其笔画的配合、粗细变化等等,然后再去临写,做到心中有数、意在笔先。二是应注意所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应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尽量把视力错觉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注意横画左低右高之势在结字中的应用。

楷书横画左低右高之势,是人们为克服视觉误差而总结出来的基本写法,在柳体楷书里,这种写法被广泛运用到几乎所有的横画以及许多字的结构安排中。

例如“人”字头以及有撇捺相交的字,撇尖都低于捺脚,如舍、秦、吞、欣、水、度等字。

例如:“小”字底的左右两点,“心”字底的三点,“火”字底的四点的排列,都是左低右高。如德、崇、照等字。

例如:相背点、相向点,都是左点低于右点,如徒、乎、吴、益等字。

例如:左右对称的短横,也是左低右高,如学、茶、垂、悲等字。

例如:“火”字旁上部两点和下部撇与点仍是左低右高,如烟、灯、愁、秋等字。

例如:“山”字头的左右短竖,也是同样,如岁、峥等字。

在同一字中,有左右字体相同且对称的,其安排也是左低右高。如断、乐、慧、皆、梵等字。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横画的左低右高之势是柳体楷书结字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横画的左低右高之势,以适应人们眼睛在观察事物时的客观规律。这样去安排字的结构,字的稳定性就强;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勉强安排,就会破坏字的稳定性和整体协调性。

(五)注意“透视法”在结构中的应用。

在美术作品中,同样大小的物品,远近位置不同,表现在画面上就有大小的变化,距视力观察点近的大些,反之小些。在柳体字中,许多字的结构排列都是利用这个透视的方法。主要表现在竖画多、且右竖带钩的左右结构字中,它的

右侧竖钩往往比左侧竖长,加上横向笔画左低右高,就形成类似美术作品成行电杆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如:川、栋、则、明、雨、羽等。

还有全包围结构及左上右三面包围结构的字,其左竖都短于右侧的竖,如:国、圆、园、同等。

另外,许多字虽说没有竖钩,因其左侧形状较短,在安排中是左短右长,从整体上看也类似透视的效果。如:藏、炽、时、项、颐、殊等字。

当然还有一些右侧字形不宜放长的字,字形左长右短,从整体上看恰和上述透视的方向相反。如:仁、弥、孰、轻、歌等字。

上一篇:借名师引领下一篇:我的军训收获感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