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气象局气象为农工作总结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石桥市气象局气象为农工作总结(精选8篇)

大石桥市气象局气象为农工作总结 篇1

2011年工作回顾

一、扎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强化为农服务新举措

(一)“两个体系”建设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下发了《大石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大石桥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大石桥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领导小组。

(二)气象监测网和预警信息发布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更新改造了9个自动气象站。安装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26块,在东南部山区的易发地质灾害行政村建立了105个气象预警大喇叭系统,和大石桥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在地质灾害易发村布设25块警示牌。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千余份,并发放到农民手中。

(三)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实现乡乡都有气象信息服务站。编制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报当地政府,以政府文件下发。统一制定了县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和编制申请的文件模板。在13个乡镇及南楼经济开发区成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各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为服务站主管领导,乡镇农业站站长为气象助理,253个村设气象信息员。

(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绘制了设施农业种类和主要农作物耕作面积分布图,建立了乡镇、村级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结合我市的农业生产状况和气候特点编制了大石桥市水稻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手册和大石桥市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与市农业中心联合制作《气象与农情》共5期,联合开展水稻生产调研。制作植树、防火气象专刊3期;在春播、秋收等关键农事季节和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开展关键农事气象保障服务,发布大田播种期预报材料2期,秋菜收获上市期间专题气象服务6期。进一步完善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制定了适合大石桥地区的作业预警指标。2011年共进行人工增雨作业7次,增加降水近千万立方米,为春耕生产和森林防火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五)加强部门合作。与市农委联合召开了气象为农服务座谈会,共商作物生育关键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新举措。与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灾害信息共享等相关事宜。

2012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实现全市每个行政村建立气象预警大喇叭,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加强与农业大户的“直通式”联系,与各级农业部门联合,提供针对性和快捷性的气象服务,不断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大石桥市气象局气象为农工作总结 篇2

1 当前气象为农工作的问题

1.1 气象预报准确性不高

由于科技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气象预报特别是中长期预报的准确性不足,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气象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1]。

1.2 气象为农服务专业人才少

基层气象部门员工承担的事情多且杂, 且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 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和管理工作;省、市、县级业务体系中农业气象专职人才缺失, 导致农业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有效展开。

1.3 气象预警传播手段落后

传统信息传播通道由于传播方式窄、效率低, 在突遇灾害性天气时, 即使气象部门进行了准确的预报, 农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气象预警信息, 进而影响到抗灾的有效性。因此, 农民在第一时间能接收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是进行有效预防灾害的重要保证。

1.4 气象服务产品单一

农业产品种类繁多, 不同品种、地域、生长发育时间都需要提供不同的气象信息。然而当前农业气象服务虽然有一定的指导性, 但针对性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信息覆盖面过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也仅仅局限于关键农时季节气象预报, 气象预报只主要针对小麦、棉花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 而这不仅不符合现代精细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也不能反映其他作物种类的气象信息。

2 做好气象为农的措施

2.1 建立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 是指在长时间内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并且发挥预期作用的制度体系, 由规范化的程序和行动准则作为保障。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与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2.2 农牧区服务的气象预报预测服务产品的丰富加强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立足于现有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 不断开发多元化的气象服务产品, 以适应农民农作物生产需求。总之, 必须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而对各种气象预测预报服务产品进行研发, 丰富气象为农服务的内容。

2.3 加强实地调研, 了解服务需求

由于农民对气象信息有着多样化的需求。例如, 农作物种植者最关注的是播种时期的天气, 而果树种植者最关注的是果树开花结果时节会不会出现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以免影响果树的收获, 导致经济损失。

2.4 加强气象探测平台建设

气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各个地区气象探测环境的监测, 以保证获取的气象数据准确率;加强对基础气象科学的研究, 不断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有效率;加强对暴雨、冰雹、大风和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 促进气象探测平台的建设。

2.5 采取多元化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气象部门要采取多元化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不断改善传统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加快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网络的建设。

2.6 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气象部门要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气象信息服务站的管理、服务工作, 不断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提升气象信息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基础气象知识在农民群体中的宣传力度, 建立规范化的气象灾害防御手段, 构建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通过各级气象部门间的合作, 避免重复建设和人员的不规范设置, 实现集约化为农服务的目的。

2.7 健全气象为农服务机构

气象部门要加强建设气象为农服务组织机构, 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保障机制, 促进气象应急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不断提升基层气象防灾抗灾的意识和能力, 减轻重大气象灾害可能给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 业务技术是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主要动力, 气象部门要不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的体制变革, 不断加强对气象业务的建设, 重视业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健全农业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体系, 从而保障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2.8 建立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系统

人工增雨、人工消雹是防灾抗灾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气象部门必须进一步建设好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第一, 加快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系统”, 形成大范围的综合业务网;第二, 规范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流程,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的科技含量, 保证其经济效益;第三, 按照我国各个地区农业发展规划要求, 制定人工增雨、防雹的长期规划。

3 对于气象为农服务的几点思考

3.1 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仍需深化

气象防灾减灾机的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政府对气象为农服务的经济投资不足, 急需政府加大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投入;社会未充分认识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村等重要场所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进展缓慢;乡镇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够完善, 气象服务站设备不齐全;气象与涉农部门的合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3.2 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不够精细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经济生产模式逐渐从家庭式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转变, 设施农业如大棚蔬菜、草莓和食用菌等规模不断扩大, 普通的气象服务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农业生产大户对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对气象服务的敏锐性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3.3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够完善

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在传播渠道、手段上仍存在着一些缺点:一是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不广, 气象预警设施不够;二是农村居民分布相对松散, 通迅方法较落后;三是对农业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不足, 农民对于气象知识认知不够, 缺乏防灾意识;四是基层气象灾害监测能力还需不断提高。因此, 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加强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力度, 努力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4 结语

气象为农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气象为农服务, 不仅能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还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 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由于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实施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 加大气象为农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的比重, 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地区气象综合能力整体提升的目的。

摘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式, 发挥气象服务在指导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我国气象为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认真分析, 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以保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探讨

参考文献

大石桥市气象局气象为农工作总结 篇3

摘 要 当前,我国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会对“三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基于此,以湖南省桑植县为例,讨论了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指示精神,以2015年桑植县气象部门的为农服务计划为基础,提出解决的对策,提升桑植县气象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94-0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家气象局从气象为农方面发布了“四个全面融入”的文件,提出:“将农业气象预报预测服务全面融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面向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与服务;将气象信息传播服务全面融入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与涉灾、涉农部门的共建共享共用;将气象灾害防御全面融入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工作纳入农村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发应用全面融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等。”本文以这份文件为基础,分析桑植县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并联系桑植县气象部门2015年的工作计划展开讨论。

1 桑植县气象为农服务现状及问题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全县总面积3 474 km2,辖39个乡镇、场,总人口47万,农业人口占88%。桑植县的气候条件较为特殊,境内八大公山乡一带是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县域内暴雨及由此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地质滑坡等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气象灾害频发,桑植县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联系县之一。但同时,桑植县又有一个优秀的气象服务部门。桑植县气象局始建于1957年,属国家基本气象站、农气观测一级站。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工作出色,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湖南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全省首批示范台站,省级文明单位、农业产业服务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张家界市气象部门县局目标管理优秀达标单位等荣誉。

虽然桑植县气象部门在过去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缺乏长效机制。当前,桑植县的气象为农服务还正在不断完善当中,“两个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气象员管理不够完善,农村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二是缺少充足的资金。桑植县是国家贫困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而要将气象为农服务的“两个体系”建设只来,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三是工作手段还不够充实。桑植县气象部门在宣传和引导方面手段较为缺乏,缺乏专项服务,预报预警精准化程度不高,不利于新型农业的发展。四是设施设备不齐全。气象服务站的建设较为缓慢,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所需的电子显示屏、打印机等信息设备仅在少部分乡镇使用,信息员的培训还很不够,阻碍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发展[1]。

2 桑植县气象为农服务的对策

2015年是桑植县气象部门发展重要的一年,一系列项目的实施都使桑植县朝着创建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的目标更近了一步。笔者结合中央气象局发出的四个全面融入和桑植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问题,以及桑植县2015年的一系列项目计划提出几项对策。

2.1 建立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

首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资金的支持。在政策方面,要在在原有的政策文件基础上,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地方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要促成县政府出台气象为农服务专项规划或将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综合规划中。气象部门要推进政府以及社会力量购买气象服务的机制,促成县政府或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气象服务方式,解决基层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人员不足和经费投入的问题。促成政府出台稳定的经费投入政策,并将专项建设的运行、维持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2.2 加强气象信息服务站与气象信息化队伍建设

2014年,桑植县开始在乡镇大力开展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有9个乡镇纳入到了第一批建设当中。这9个气象信息服务站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6个有”标准建设,主要负责本区域内各类气象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气象灾情的收集和报告、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讲解和宣传,并及时反馈农村气象服务需求和建议,传递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另外,在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方面,桑植县2015年完成气象信息员的培训、授课至少1~2次。

2.3 加强与其它涉农部门的合作

桑植县气象部门要加强与民政、水利、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合作,实现数据资源、人力资源、网络及技术资源、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共享,并联合起来开展农田调查、服务会商,联合制作、发布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以便掌握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更好地为农服务[2]。要扩大涉农专家联盟,桑植县2015年将成立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地质灾害、应急等多部门10名技术专家和5名农民专家组成的涉农专家联盟,负责适时开展全县农业气象的决策咨询和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指导。

2.4 组建农村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两个体系”

网格化管理是要充分保障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发展,而要实现网格化的管理体系,就必须先有一支优秀的队伍。烟叶生产是桑植支柱产业,所以首先,要培养一批以年轻人为主的高炮作业队伍,培养一批素质过硬,技术熟练的作业人员。其次,要进行开展农业气象专项服务,建立农业气象观测站,建立气象数据监测监控数据库,为满足气象适用技术示范和气象科研成果转化积累经验。再次,要做好防灾减灾应急工作,在上级指导下,及时发布暴雨、洪涝、干旱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前、中、后跟踪调查和动态评估,灾害发生时走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取科学补救措施。

3 结语

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基层气象部门的工作也迎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桑植县要想成为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就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创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质量和效益,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娟娟.论气象为农服务的两个体系建设与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2(5).

[2]刘煌,卢美伟,冯振家.加强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2).

论气象为农服务的加减乘除 篇4

摘 要: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全面部署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农业、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然而,部份地方规定动作多、亮点少,我要服务多、要我服务少,短期考虑多、长远打算少,重服务轻效益等现象严重存在,作者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多做?什么要少做?作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农业气象;气象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2067

前言

湖南省2012年以来,有27个中央“三农”专项实施县,在专项实施县的带动下,82个县政府出台了气象为农服务文件、成立了领导机构,48个县纳入了绩效考核,64个县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76个县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62个县完成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有气象信息员4.6万余名、气象信息服务站2321个。

但农业“靠天吃饭”、农民“看天种地”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同时,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气象为农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气象为农服务既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抓重点、讲实效,才能做大做强。在“调查研究、部门联动、科技含量”上做“加法”

1.1 加大调查力度,领会需求牵引

政府、部门、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如:茶陵气象局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种植大户、涉农部门等进行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建议、意见和需求,然后,针对性开展服务,基层反响很好。

1.2 加强部门联合,实行优势互补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优势,加强与国土、交通、电信、农业、水利、广播等单位的合作,可以在人才、技术、资金、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实行优势互补,在可研编写、网络维护、设备安装、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相互支持和交流,茶陵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加高科技含量,提高实用服务

服务产品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科技含量的高低,气象部门必须利用卫星、雷达提前捕捉到的灾害性天气信息,进行预报预警,并且提出科学的、及时的、有针对的防范措施,确保农业减灾增收。同时,要加大对防灾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在“资金投入、信息员队伍、服务成本”上做“减法”

2.1 统筹建设资金,减少重复投入

结合气象现代化建设,统筹安排气象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如:茶陵县2006年以来,陆续新建了1个自动气象站、1个田间小气候观测站、1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个土壤水分观测站、3块电子显示屏、17个大啦叭、4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够满足茶陵中短期县域级服?招枰?,气象为农服务没有必要重复建设更多的设施;结合地方政府重点工作,统筹安排气象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如:茶陵县政府已投入了300多万元,建成了2000多套“村村响”,由文广新局负责管理,公安、农业、林业、交通、气象等单位共用,减少气象部门的资金重复投入。

2.2 注重工作实效,减少信息员数量

湖南省共有气象信息员4.6万多人,每县平均300人以上,据调查:真正起到作用的不到10%,主要原因是:人多难管理、难培训、难维持。培训资料费、伙食费、车旅费、住宿费、讲课费等在20万元以上。这些气象信息员都是兼职,无工资奖金,积极性不高。村干部本身待遇就低,兼气象信息员没有报酬,那有积极性呢?气象信息员每县控制在100人以下,由地方政府每人每年补贴500~1000元,“少而精”便于管理、便于培训、便于维持。

2.3 计算“性价比”,减少服务成本

气象为农服务还是要计算成本“性价比”,服务人员工资、补助、产品成本、设备维护、示范田生产成本等,初步估算每县每年20万元以上。怎样减少服务成本呢?主要措施:建在乡镇的设备,电费、通讯等费用由乡镇负责,气象协理员由乡镇补助工资待遇,维持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着力做好购买气象服务方面的工作,以购买气象服务收入弥补维持经费,实现了“投入-服务-收入-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在“政策把握、服务效益、群众满意”上做“乘法”

3.1 把握形势政策,乘“势”前进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农村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中国气象局全面部署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增效。每个实施县必须借这股东风,在政策、资金、人员编制等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3.2 注重经济效益,乘“效”发展

气象为农服务不能只注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服务,质量不会高、时间不会长,必须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服务价值。战胜气象灾害农业增产增收就是社会效益,农民也有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服务者的经济效益,主动服务与要我服务,效果与回报都不一样。如:茶陵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受到了启示,要我服务,并且要付出经济代价,服务对象才会尊重服务成果。从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开始向部门、社会、种养大户购买气象服务方向转变,每年与服务对象签订购买气象服务合同30万元以上,实现了服务与效益的良性结合。

3.3 在意服务评价,乘“意”亮分

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5

一、积极落实局市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20xx年12月1日,市政府与省气象局签订了《全面推进XX气象现代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与全省气象现代化同步,到 20xx 年建成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近一年来,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1.气象监测预报水平稳步提升。新一轮局市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以来,新增国家天气站14套、落地升级13套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升级14套单雨量站为四要素站、新建4套生态气象站和2套负氧离子观测站、共享为海绵城市建设在主城区布设的6套自动气象站资料,专业气象观测网络建设逐步发展。气象预报预警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建立了以MICAPS和预报预警一体化业务平台为基础的气象预报技术支撑体系,国、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先后投入业务应用,短期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短临预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有效,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准确率提升至100%,各类预警信号时效性提前至30分钟。气象预报时空分辨率达到1小时和1公里,基本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不漏报。

2.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初步确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格局,修订印发《XX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有效落实。XX市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心建设项目写入《XX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实现应急办、国土、环保、安监、武警、人防等17个部门接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

3.公共气象服务更加普惠智能。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针对性地开展 “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以及“高考”、“中考”、“池马”等重大活动期间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取得积极的社会效益。认真开展各类宣传科普活动。连续多年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86%以上。

4.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先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并投入业务应用,其中《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数据的XX市气溶胶分布研究》项目获得20xx年XX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2项科研项目获省局立项,3项在市科技局立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

5.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结出硕果。坚持开展常态化岗位练兵活动,20xx年联合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部门开展XX市首届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市气象、民航和部队共9支队伍近30人参赛,2人获市“五一劳动奖章”,6人获市级业务技术能手。在安徽省第十届气象业务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市局获优秀组织奖和个人全能二等奖,1人获省级业务技术能手光荣称号;1人代表省气象局参加全国竞赛,并获得成绩证书。

6.气象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完善市县局执法人员队伍建设,3人参加20xx年全省气象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执法资格。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考核制度,组织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工作。组织全市气象系统20xx-20xx年行政执法案卷自查;开展《气象法》立法后评估调查工作。完成“其他依申请类权力事项”实施清单编制,3项其他权力纳入了市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

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亮点和主要成效

1.基层台站面貌进一步改善。通过落实局市合作协议,全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逐步达标,气象现代化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国家气象观测站完成台站搬迁,XX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及东至、石台气象预警中心建设完成投入业务应用,青阳县气象预警中心正在室内装修和业务系统建设,年底建成投入业务使用。

2.生态环境气象服务工程稳步推进。《XX市优良生态环境保护气象服务工程》项目已列入XX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省气象局和市政府大力支持生态工程建设,省气象局领导和专家多次指导项目建设的方案和业务能力建设,并支持相关科研项目落户XX。市政府积极落实建设用地并给予政策支持,目前,XX市大气环境监测示范站已建成,石台县大山村大气生态环境观测站也已建成,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开展茶叶梯度气象观测。

按照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关于“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建设和气候安全”的部署和要求,市气象局强化生态气象保障,开展全域生态气象保障服务,积极推进“天然氧吧”和“避暑旅游”创建工作,其中20xx年石台县获“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20xx年青阳县莲峰云海旅游景区入选第一届“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20xx年东至县泥溪镇获得“第二届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认定;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我们将落实局市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一体化生态、旅游气象观测体系和智能型信息管理体系;完善预报预测体系和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气象服务全面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着力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气象防灾减灾保障能力和水平,气象事业发展运行保障能力达到省内同期先进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

1.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依托市、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增加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内涵,完善制度保障。搭建系统运行硬软件支撑平台,加快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向基层延伸,建立统一、权威、畅通、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形成覆盖全市的预警信息综合发布体系。

2.继续推进XX优良生态环境保护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服务需求,完善生态环境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综合影响评估体系。在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皖江湿地生态气象环境观测系统,充实完善农田、山地等小气候观测系统。

大石桥市气象局气象为农工作总结 篇6

按照省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川气发〔193〕号)的安排部署,南充市气象局在全市气象部门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深入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周密部署,深入动员,全面组织学习

收到省局文件后,**市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研究成立了以**副局长为组长、**、**和**为副组长,各内设机构和业务单位领导为成员的 “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市局各业务单位均建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结合工作职责、围绕各自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各县(市、区)气象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讨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9月上旬,**市气象局和各县(市、区)气象局均结合地方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细致安排部署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明确了指导思想、讨论主题和各单位在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9月12日上午,**市气象局在全市气象局长研讨会上向各县(市、区)气象局和市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领导宣讲省局《关于开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安排部署具体的贯彻落实办法。市局要求各单位会后迅速组织单位内部的分层动员工作,务必将此次活动内容和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并结合各自工作的具体情况,按照市局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

此后,按照省局的安排,市局结合工作实际分阶段、分重点地制定了学习计划印发各单位,通过党组会、局务会、职工大会、各单位内部会议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重点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6月23日“两院”院士大会上和在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而广泛地学习了省局下发的所有学习材料,各内设机构和业务单位还有选择地组织本单位职工重点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接省局通知活动延期后,再次动员和组织广大气象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气象局长研讨会会议”和“第五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精神。

二、深入讨论和查找问题,共同谋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发展

在前期各单位已分别组织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全市气象部门所有在职干部职工均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市局办公室在编发了多期“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专刊”的同时,组织了开办了3期学习心得交流专栏,刊载市局领导、科级干部和各单位推荐的优秀学习心得。各县(市、区)气象局也分别在单位醒目位置开办了“气象防灾减灾大讨论”学习专栏,及时张贴各类学习材料和所有在职职工的学习心得,在全市气象部门范围内掀起了气象防灾减灾大学习和大讨论的热潮。

市局于9月22日组织了市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大型集中学习交流和讨论活动。市局和各单位组织的所有集中学习讨论活动均通过个人自主发言和互动提问的方式,结合南充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谈认识,说体会,深入查找问题和差距,研究对策,共同寻求南充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全体气象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通过详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对比分析查找全局性、长远性和关键性问题,积极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在前期动员和学习过程中大家都已认真学习和思考,作了精心准备,在讨论中发言都很积极踊跃,探讨内容广泛、充实而深入,气氛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延期后,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市局再次通过局务会议和职工学习小组两个平台认真组织各单位开展了热烈的学习讨论活动,积极探索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的新路子。通过学习讨论,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均深刻认识到:**是我省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大雾、低温冷害、连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大家都对近年来气象服务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作出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客观地查找了当前气象工作与防灾减灾工作新要求的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气象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气象部门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高;二是气象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三是**气象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科技型单位的形象和优势没有很好的显现出来。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市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好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重事作用,关键是要提升服务能力,突出服务重点,并扎实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气象宣传,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包括向地方党政领导的宣传、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向社会各界的宣传。二是抓好项目实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要抓好综合改善项目建设、业务系统建设和人才规划的实施。三是突出服务重点,提高防灾减灾效益。要围绕“大农业”加强决策气象服务,围绕“大城市”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围绕“大项目”发展科技气象服务。

大石桥市气象局气象为农工作总结 篇7

1 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现状

江西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工作从政府购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着手,选择气象为农服务发展条件好、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建设成效明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旺盛的地区作为试点县,2014年启动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工作,2015年扩大试点范围。芦溪县、修水县、上犹县等5个县(市)重点推进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乐平市、赣县、广丰县等6个县(市、区)重点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融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1.1 修水县

2014年10月修水县气象局同人保财险公司修水支公司签定了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协议书,人保财险公司修水支公司承担对新型农业主体开展直通式的气象服务并开展气象灾情调查以及防灾减灾指导,该项工作将缓解气象局人员少、事情多的矛盾。

1.2 上犹县

上犹县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县“三农”办公室,气象为农服务列入了《上犹县2014—2015年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上犹县根据“以钱养事”的原则,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成立了“上犹县三农公共公益气象服务社”,作为该县政府购买气象服务的承接主体。“服务社”承担了3个乡镇95%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为主要对象的气象为农服务,制作针对性强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作物专题气象分析与建议等专业服务产品,承担了气象防灾减灾相关知识的培训,开展农业灾情调查,承担了电子显示屏、大喇叭和气象探测设备等的维护,尝试性承接人工增雨工作。承接主体内部管理制度相对健全,基本具备了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同时气象局与该组织签订购置服务合同,按合同对其服务效果进行中期和末期的评估验收,与服务经费挂钩,达到“以钱养事,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1.3 乐平市

乐平市盛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是2015年乐平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项目的承接主体,也是市气象局大力培养的气象为农服务新组织、新力量。2015年以来,他们建立了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站,实现了有专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服务车辆,2014年在市气象局的指导下已先后完成全市气象信息员培训、气象需求调研、微农用户推广、预警信息传递、为农服务产品编发、灾情调查及气象设备维护等一系列工作[2]。

1.4 赣县

赣县政府下发《关于印发赣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的通知》,将农村气象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与管理、气象服务列入了《赣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赣县选定了一个科技服务类公司作为该县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的承接主体。

1.5 广丰区

广丰区政府专门制定了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责任清单和费用清单,并从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资金管理、实施效果等4个方面建立了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绩效评价指标。马家柚是广丰区主导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达1.33万hm2,分布于23个乡镇(街道)。广丰县政府举行购买气象为农服务招标会,多家相关企业参与竞标,经过一系列的竞标,最终马家柚协会以最优的服务、最低的报价中标,该项目完成后将为广大农户提供农用天气预报、气候原因导致的病虫害调查报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培训、马家柚基地六要素自动站和农田小气候站的管理维护等服务[3]。此举开创了“政府埋单、协会服务、农民受益”气象为农服务的新模式。广丰区气象局重点推进农村气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和气象自动站保障维护的社会化,以及设施农业精准气象服务的社会化,力求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服务的同时,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试点,培育一批能真正适应、承担公共气象服务的社会组织,建设一支从事气象为农服务的社会专业队伍[4]。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力量不足

基层气象部门经费有限,人员较少,专业为农服务的气象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工作任务相对繁重[5],特色农业不断涌现,农业多元化发展决定气象为农服务多样化,气象部门的人员、技术、装备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气象为农服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各类监测设施、传播设施的保障任务越来越重,从而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

2.2 购买服务经费落实困难

社会化服务主要依据的手段是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达到“以钱养事”的目的,虽然省、市政府已经出台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意见,也出台了相关购买服务的目录,只能说从政策上得到了支持,但要完全落实购买服务的经费还有困难或者说还有过程。

2.3 承接为农服务组织少,承接主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为农服务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目前能够真正承接为农气象服务的组织少之又少,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政府采购很有可能流标。基层气象部门基础设施的薄弱必然会制约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天气预报准确率、时效性和预测能力还有差距。农业的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但承接主体的人员气象专业素质不高、制作的服务产品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3 对策

3.1 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

完善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实施细则,形成一套合同管理、服务监督、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金管理等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对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项目,明确服务的内容、标准、质量、要求、规格、价格等,确定购买气象为农服务承接主体,签订服务合同。监督承接主体按照合同开展为农服务工作,协助承接主体建立完善服务流程、服务办法和服务手段,组织完成绩效评估工作,完善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验收制度、办法和方案等,完善服务满意度指标测评体系和满意度评估制度,完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实施细则、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对社会化服务的实施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完善气象为农服务市场化运行体制机制。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管理机制建设,组建江西省农业气象服务行业协会。

3.2 加强沟通,落实好服务经费

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当地政府权力清单,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融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推进以政府购买服务为重点的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着重在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培育气象服务组织、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资源配置、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服务新格局。在做好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并向全省推广,将气减函〔2014〕45号、赣气办发〔2014〕82号等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加强向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汇报,争取地方财政匹配资金,落实好政府购买为农气象服务经费,保证政府购买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购买服务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3 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新途径

向社会组织有序规范转移为农服务的部分职能,理清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气象为农服务内容,如气象探测设备和电子显示屏维护、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播、农业气象观测和灾情收集、气象服务效益和需求调查、专业化农业气象产品加工制作、人工增雨火箭弹储运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培训、气象科普宣传等[6]。明确转移清单,将部分辅助性、技术性职能以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组织和利用好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效益,注重研究探索运行机制和政策支持,着力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7]。打造承接社会化服务的龙头企业,推动部门气象服务实体走规模化、内涵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农业、供销等部门的组织体系、网络平台、经营服务等优势,推进基层气象为农服务融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4 培育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力量

创造有利于多元提供主体参与气象服务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引导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气象为农服务供给,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供给方式,丰富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主体,做大社会气象为农服务[8]。加大投入,培养更多能够承担为农服务的承接主体,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吸引、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形成政府购买气象服务的工作合力。培育一批服务专业、作用明显的社会化气象服务机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气象为农服务人才队伍,形成基层气象服务多元化供给市场。加大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吸引更多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购买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的市场竞争。帮助气象为农服务社会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气象服务技能,提高社会气象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9,10,11]。

摘要:分析了江西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开展情况,指出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力量不足、承接为农服务组织少、承接主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新途径、培育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力量等对策,以期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钟微.江西多部门共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EB/OL].[2014-05-13].http://www.weather.org.cn/qxyw/3141.jhtml.

[2]孙燕安.乐平气象为农服务增添新力量[EB/OL].[2016-01-22].http://www.lepingshi.gov.cn/Item/15736.aspx.

[3]颜志灵,阮孟辉.广丰:政府购买为农服务新“气象”[EB/OL].[2015-06-04].http://www.gfxcz.com/cz_zwdt/Show Article.asp?Article ID=2820.

[4]应体现“政府”主体行为[EB/OL].[2015-11-23].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5zt/20151123/2015112301/201511/t20151123_298023.html.

[5]王晓红.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299.

[6]江西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方案[EB/OL].[2015-08-26].http://www.yujiang.gov.cn/jxytyjx/bmgkxx/xqxj/gzdt/gggs/201508/t20150826_352124.htm.

[7]矫梅燕.强调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新途径[EB/OL].[2014-04-18].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404/t20140418_243790.html.

[8]安徽:以“四位一体”构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EB/OL].[2015-05-22].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gzdt/201505/t20150522_283226.html.

[9]罗剑飞.广汉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6):289-291.

[10]郭瑞鸽,刘文英,杨爱萍,等.基于定量评分模型的江西省气象为农服务满意度评价[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3):52-56.

大石桥市气象局气象为农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农业气象;自然灾害信息

国内的气象部门在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服务,其中对农业服务比较重视一直处在首位。气象部门致力于为农忙季节提供准确的及时的天气预报服务;积极推进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推广,为现代农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天气预报业务;积极开展组建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致力于把对农业有用的气象科技信息传播网覆盖到每家每户;积极开展气象科技扶贫工作,运用气象科技发展农业使农村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变。

1.目前我国气象服务的现状

中国这几年经济的一直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国内部分偏远的地区的农民任然是靠天种地,精准的天气信息是农民预防自然灾害的重要途径。随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的体质不断健全,农村天气预报准确率相对较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也不全面。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完整的传送到农户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大家集体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正在逐融合到地方防灾减灾体系中,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应急部门已逐渐成立。

2.我国气象服务存在的不足

2.1氣象服务机制的不完善。

气象服务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气象部门缺少市场化的观念,所以气象部门缺乏了解到市场的真实需求,从而对针对性强、应用效果好的专业气象服务制定不全面。

2.2气象服务缺乏市场营销观念。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气象部门对气象产品的营销缺少市场营销观念。对于市场营销观念的缺少我分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2.1对已开发产品缺少必要的宣传我推广,给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也没有激发相关企业运用有价值气象产品提高经营绩效的意识;

2.2.2不能与市场需求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联系,以至于气象部门不能认清市场真正的需求。

2.3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率低。

因为受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制约,气象科普知识在农村普及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在农村留守的人员主要是老幼妇残等,懂气象科学知识的人比较少,农民很难解读气象信息,严重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专业影视制作人员对农村和农业生产不了解,因此在制定气象节目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对生产建议讲述的不够全面。

3.解决农业气象服务的措施

3.1根据现代化技术,创建危机管理机制

3.1.1创建舆情监测机制。气象部门应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舆情信息的管理,并有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舆情信息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时刻的得到各新闻网页有关危机新闻的报道。做到舆情监测的时效性,正确性,和全面性。

3.1.2构建预警机制。

构建一套严格规范的预警和应急的信息服务系统,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拓展系统的信息及时接收、规范化处理、存储和报送功能。可以建立全国性的公共气象服务舆情监测网络,由舆情站、舆情监测点、舆情信息员三个层次构成。信息员可以用手机、互联网等一些快捷方式汇报舆情信息,所汇报的信息有监测点整理,在以舆情专报的形式向舆情站及时反馈。舆情站可以利用舆情智能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做整体分析,及时掌握有关舆情动态及危机征兆,处理突发事件。

3.1.3利用新媒体建立及时沟通机制。沟通管理是危机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应该搭建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运转机制与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站、微博、腾讯QQ等发出自己的见解以及一些信息,做到危机出现后第一时间掌握舆论主动权。争取做到发布最及时、最新的信息,满足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在有就是要及时对谣言进行更正、对事件进行解释、对舆论进行引导,减少由于危机事件发生造成的社会误解、公众恐慌等非正面效应。

3. 2 建设基层气象服务站,拓宽气象服务空间

如今,我国的气象专业团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气象服务的需要,尤其是乡镇及偏远地区,由于受到通讯条件等各原因的限制,天气预报不能及时被接收到,天气预报产品的时效性显然不能实现。在各地区建立基层气象服务站,拓宽气象信息为农服务的传播渠道是有效解决天气预报的传输和实施。从上到下各级气象部门各进其职,最大化的使气象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农业和各生产经营者手中去。气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以至于气象部门在为公众提供优窗体顶端

现如今,我国的气象专业人员已经不能够满足气象服务的需要,尤其是乡镇及偏远地区,由于受到通讯条件等各原因的限制,天气预报不能及时被接收到,天气预报产品的时效性显然不能实现。在各地区建立基层气象服务站,拓宽气象信息为农服务的传播渠道是有效解决天气预报的传输和实施。从上级到下级各级气象部门恪守其职,在最快的时间内使气象信息传递到农业和各生产经营者手中去。气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以至于气象部门在为公众提供优质、快捷的气象服务这方面十分重视。近几年来,气象服务手段、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气象工作是科技型、公益性事业,为加快推进我国气象走向现代化,提升气象业务服务力度特别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力度,还的依赖科技技术的提高。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多样化逐渐提高,社会大众期望气象部门能够提供更为精确更为细致更为多样化的天气预报服务,为我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保驾护航,对于我们气象服务工作来说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 苏娟,张宇.新形势下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1997年8月26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上一篇:构建和谐社会工会工作在班组的重要性与其作用下一篇:成绩初一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