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论文.doc(精选8篇)
高温隧道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改进方案
指导老师:
魏林生老师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1班
钟裕勇
一、前言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建设发展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紧张,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要从日常生活、生产工作入手,加强能源节约建设。高温隧道炉余热回收利用,就是秉承这一宗旨,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能量进行回收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造福社会”的目标。
在稀土加工中, 消耗尽量少的能源, 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 是高温隧道炉热工性能、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高温隧道炉设计工作者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无论引进国外先进窑炉,还是发展新型窑炉, 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窑炉的热工性能, 降低烧成能耗, 提高炉的热效率。为了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就要使高温隧道炉的热工性能符合产品的烧成工艺。对高温隧道炉, 要求烧成(温度、压力、气氛)制度要稳定,温度要均匀, 燃料燃烧要完全, 热能的综合利用率要高等, 从而实现低耗、优质、高产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高温隧道炉综合与分析, 探讨了降低能耗, 提高炉热效率的潜力的一些方法。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二 现况分析
在稀土生产过程中, 消耗尽量少的能源, 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 是衡量窑炉热工性能、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高温隧道炉设计工作者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无论引进国外先进窑炉,还是发展新型窑炉, 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高温隧道炉的热工性能, 降低烧成能耗, 提高炉的热效率。
为了提高稀土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就要使高温隧道炉的热工性能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对连续式的高温隧道炉—隧道, 要求温度、压力、气氛条件要稳定, 断面温度要均匀, 燃料燃烧要完全, 热能的综合利用率要高等, 从而达到快速烧成, 实现低耗、优质、高产的目的。从以上数据表明,生产工艺中产品仅消耗5%的热量,95%的热量被散失,能源浪费严重。
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炉内热交换慢,生产周期长。2)高温隧道炉保温不好,散热多。3)余热利用途径少,浪费大部分热量。
三 设计方案 高温隧道炉余热利用的现状与节能潜力
世界各国对隧道炉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把少量余热用于物料干燥、加热空气用于助燃或加热水供企业内部冬季供暖和职工洗浴等用途,余热利用效率较低。将隧道炉余热回收发电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隧道炉余热利用方式,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中缩小与其他企业生产线产品成本差距,加速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升级。目前最高效、先进的余热发电技术是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技术。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发电)技术 1)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技术及工艺原理
隧道窑余热发电系统由水处理及给水除氧系统、余热锅炉系统、汽轮机发电系统及热工、电气监控系统等组成(见图1)。首先,要保证锅炉给水水质完全达到电站锅炉水质标准,同时考虑给水预热除氧,防止酸腐蚀和氧腐蚀,以增强锅炉的安全性能。经省煤器加热后的给水进入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内的水通过下降管分配到布置在各炉窑冷却段的加热器进口联箱,再分配到每根换热管内继续加热而产生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汇集到加热器出口联箱后,通过上升管进入汽水分离器产生饱和蒸气,饱和蒸气进入蒸气过热器内升温产生过热蒸气,再通过蒸气母管进入汽轮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低温低压蒸气排入冷凝器转化为凝结水,最后通过凝结水泵进入除氧水箱,回收凝结水。循环水吸收低温低压蒸气的热量后进入循环水冷却塔散热,通过循环泵不间断地向冷凝器供应循环水,确保凝汽器真空度。根据换热装置的布置情况分别设置温度、压力、水位、流量等热工仪表以及高限、低限声光报警和自动控制调节设备,对设备运行信息进行收集,并将信号传输至集控中心处理,实现控制中心对余热发电装置的远程监视控制,以确保隧道窑余热发电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2)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方案
在隧道炉余热利用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一般是把500 ℃~ 1 000 ℃的热量降到500 ℃以下后再通过换热装置回收余热,虽然能源的总量没有改变,但却降低了余热的品位,损失了大量高品位余热,导致余热再利用的经济指标降低,余热回收的成本加大,余热利用的效率也随之较低,热源污同时也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和污染。产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决定余热利用效益的关键。当产量越大时,进入炉内的热量也越多,安装余热锅炉后产汽量也就越大,余热利用的经济价值也就越高。把余热锅炉收集余热产生的过热蒸气送到凝汽式、抽气凝汽式或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根据各企业的规模、实际产量、具体需求等条件全部发电或部分发电。可供选择的隧道炉余热利用方案如下: ①
凝汽式汽轮机发电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无用蒸气需求的企业,可选择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将余热全部用于发电,发出的电供企业使用。② 抽凝式汽轮机发电
周围有用汽量不稳定热用户(如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蒸压釜制砖或大中型煤矿职工洗浴等)的企业,则选用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需要用汽时,先把2.45 MPa 过热蒸气降至0.3 MPa ~ 0.8 MPa,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压差和温差发电,从汽轮机抽出0.3 MPa ~ 0.8 MPa 的蒸气再向热用户供汽,不需用汽时则全部用于发电。发电、供热两不误,并且热效率高,经济效益比凝汽式机组发电更高。③ 背压式汽轮机发电
周围有连续稳定热用户(如物料干燥、化工制药用汽等)的企业,则选用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利用压差和温差发电,汽轮机排出的0.3 MPa 蒸气再向热用户供汽,热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最好。
3)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技术的适用范围与技术经济指标
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技术是稀土焙烧技术与火力发电技术的交叉和集成,综合了电力、稀土两大行业的工艺流程、安全、质量标准,经过多个项目的工程和运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该技术成熟,对大中型企业的隧道炉余热利用(发电、供暖、制冷、干燥)有较好的投资效益。该技术适用于内燃或外燃所有类型依赖隧道炉的企业余热综合利用。对生产稀土发光材料的企业尤其适用,可有效地换取高温带多余的热量,对提高隧道炉产量有明显效果。对于受电网各种因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素停电而影响生产的企业而言,本技术则能彻底解决因电网停电影响生产的问题。无论是新建或已建成的企业,均可在隧道炉上安装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装置。余热全部用于发电,可满足企业30%—80%的用电量。对于周边有热用户的企业而言,采用热电联供工艺,经济效益将更好。
4)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技术应用时注意事项
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3 方案设计
通过蒸气发电的原动机有汽轮机和膨胀螺杆机。膨胀螺杆机适用于低参数蒸气发电,汽轮机适用于中、高参数蒸气发电。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进入原动机的蒸气参数越高,排汽参数越低,原动机的效率也就越高。在方案设计时,对企业周边有稳定热用户(如供暖、干燥、化工用汽、蒸压釜用汽)的项目,应尽量选择抽凝式或背压式汽轮机发电,也可采用凝汽式机组低真空运行、利用循环水供暖的方案,这都将提高余热利用的效率和价值。4 余热发电工程设计
由于企业的原料、炉型、实际产量、产品发热量等千差万别,隧道炉余热发电项目的设计安装也要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核算和设备选型,切忌照抄照搬。余热发电项目属于新能源发电范畴,项目设计应由具有新能源发电工程设计或火力发电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并且设计单位要熟悉隧道窑生产工艺,不要被一些锅炉、汽轮机制造企业的广告所迷惑,否则项目将面临失败或达不到预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期效果的风险。余热锅炉工艺设计与制造
余热锅炉属于特种设备,其设计、制造和安装均有严格要求,首先是工艺设计要经省级特检院审批,制造完工出厂前须由锅炉制造单位所在地市级锅检所检验合格,在锅炉安装所在地市级锅检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均属违法制造、安装和使用。此外,关键部位的安全阀和压力表还需每年进行一次校验,以保证锅炉使用安全。由于各企业原料、燃料、烧成方式、高温隧道炉结构、风机型号等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余热锅炉的结构也将发生变化,锅炉设计必须综合上述因素进行个性化设计,才能避免对高温隧道炉的负面影响,提高余热锅炉的换热效率。辐射换热式余热锅炉的产汽量由冷却段蒸发装置确定。冷却段蒸发装置以辐射换热方式为主,余热锅炉的产汽量将会在额定参数的30% ~ 80%之间波动,气温也将有50 ℃左右的波动。只要控制好锅炉压力,蒸发装置内的温度就比较稳定,蒸发装置内水的温度就能稳定在215 ℃ ~ 225 ℃之间。辐射换热式余热锅炉换热装置全部采用膜式壁结构,使安装余热锅炉的区域密封性能和强度得以增强,并且不改变炉烟道风流通截面积,确保炉的正常生产。锅炉的换热方式基本上以辐射换热方式为主,虽然成倍增加了锅炉的换热面积,但避免了强制抽热时改变隧道炉内压力场而使炉难以调控的问题,也避免了高品质余热降级使用的问题,使锅炉产汽量和产汽压力、温度成倍提高,并且不改变隧道炉内的气流压力平衡,使余热利用的效率更高。余热发电项目中使用的起吊装置、水处理设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备、电气控制设备等,国家也有强制性规定,制造、安装和使用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隧道炉和余热发电机组控制
锅炉是由“锅”和“炉”两部分组成,余热锅炉实际上只是“锅”,隧道炉的焙烧系统才是“炉”。因此,隧道炉和余热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必须协调操作,这样才能保证余热锅炉产汽参数稳定,同时避免余热锅炉吸热对焙烧系统的影响。7 余热发电机组并网
为了保证用电安全,隧道炉余热发电项目尽量采用并网运行方案,通过开关控制柜并入厂区电网,直接向厂区内相应负荷的设备供电,减少电网供电量,节约电费开支。虽然国家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鼓励利用余热发电,但由于地区差异、部门利益等原因,小型余热发电机组办理并网(不上网)手续也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稀土发光材料生产企业可选择孤网运行方案。余热发电机组发出的电力向企业内部的车间、办公楼和原料车间内负荷稳定的设备供电,使余热发出的电力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多余的热负荷则用于企业洗浴、供暖。选择孤网运行方案时,稀土发光材料生产线低压配电室的开关柜和余热发电机组的开关柜、控制柜的功能设计必须满足孤网运行的技术要求,生产设备的供电一次线路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连续、稳定、安全用电。2011 年6 月13 日,四川国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中节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进行的余热发电机组孤网运行试验获得成功,目前已开发出相应的设备控制柜、余热发电机组控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制柜和热工控制柜等产品,可满足余热发电机组孤网运行的要求。8 人员培训
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相关电力管理制度,管理上严格执行有关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9 维护保养
锅炉对水质有特殊要求,应按《操作规程》的规定定期排污和加药,防止换热装置结垢而降低换热效率。给水泵在任何情况下,停电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汽轮发电机每半年或累计运行4 000 h 需小修一次,每三年或累计运行2 万h 需大修一次,小修由企业检修人员承担,大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则由专业检修人员或制造厂检修。
四、工艺流程
隧道炉余热利用(发电)系统可分为水处理及给水除氧系统、余热锅炉系统、汽轮机发电系统及热工、电气监控系统等。首先,保证锅炉给水水质完全达到电站锅炉水质标准,同时考虑给水预热除氧,防止酸腐蚀和氧腐蚀,以增强锅炉的安全性能。经省煤器加热后的给水进入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内的水通过下降管分配到布置在各炉窑冷却段的加热器进口联箱,再分配到每根换热管内继续加热而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汇集到加热器出口联箱后,通过每条炉窑上升管进入汽水分离器产生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入蒸汽过热器内升温产生过热蒸汽。再通过蒸汽母管进入汽轮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低温低压蒸汽排入冷凝器转化为凝结水,最后通过凝结水泵进入除氧水箱,回收凝结水。根据换热装置的布置情况分别设置温度、压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力、水位、流量等热工仪表以及高限和低限声光报警和自动控制调节设备,对设备运行信息进行收集,并将信号传输至集控中心处理,实现控制中心对余热发电装置的远程监视控制,以确保隧道炉余热发电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为确保用电安全,项目采用并网运行,通过开关控制柜并入厂区电网,直接向厂区内相应负荷的设备供电,减少电网供电量,达到企业节约电费开支的目的。
五、现有隧道炉余热发电技术对比
高温隧道炉余热发电主要有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技术和对流换热式余热发电技术两种,其代表性工程实例项目有:河北中节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1.0MW 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发电工程、山西长治某公司0.3MW 隧道炉对流换热式余热发电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见表1。
1.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发电)技术的特点
①比其他技术发电量更大,投资回收期较短;余热锅炉的换热方式以辐射换热为主,遵循隧道炉余热“梯级利用、高质高用”的原则,避免了强制抽热时改变窑内烟风压力场而使窑炉难以调控的问题,也避免了高品质余热降级使用的问题,使锅炉产汽量和产汽压力、温度成倍提高,并且不改变炉内的烟风压力平衡。②社会经济效益较好,性价比高;
③ 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运行人员较少(3人/ 班),设备的使用管理较为简便;
④使用寿命长(锅炉寿命20 年以上);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⑤对企业原生产工艺无不良影响,占地较少(锅炉不占地),不影响企业原有的生产布局;
⑥设备安全系数较高,运行可靠,停炉改造时间较短; ⑦可孤网运行,向生产线的隧道炉和其它车间正常供电。
表1 辐射换热式与对流换热式余热利用(发电)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注:表中数据按相同规格型式(1 条6.9m 隧道炉)和相同产量隧道炉为基准测算。
2.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发电)技术应用实例
隧道炉辐射式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情况在河北中节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两条隧道炉上安装辐射换热式余热锅炉,产生2.45MPa、400℃过热蒸汽,通过凝汽式汽轮机发电。装机容量1.0MW,总投资920 万元,实际平均发电功率0.8MW左右。
3.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发电)技术应用范围
隧道炉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发电)技术的适用范围技术适用于
高温隧道余热利用节能方案
2007年太原市经济总量占到山西省的22%, 其中以冶金、能源、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经济, 占到太原市经济总量的43%;太原市能源消费占山西省的18%, 其中近85%的能源消耗集中于工业部门。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 太原市单位GDP综合能耗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30%, 高于全国20%的目标10个百分点, 也高于山西省25%的目标5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57%以上,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日均值下降25%以上, 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5%以上, 基本满足环境容量要求。由于太原市产业结构偏重、燃料结构单一, 所以加强节能减排, 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十一五”前两年, 在太原市经济累计增长29.8%的同时, 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8.5%, 高于山西省11个市平均下降6.1%的水平;SO2排放量下降24.1%, COD排放量下降5.3%, 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到269天, 比2005年增加25天。进入2008年以来, 太原市节能减排的效果更加显著, 与2006年相比, 在太原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 能源消耗总量将首次呈现出下降;市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减少25%, SO2浓度下降14%以上, NO2浓度下降20%, 太原市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超过300天, 比2007年增加30天以上。太原市节能减排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
1 绿色转型总揽全局创新节能减排观念
进入“十一五”以来, 太原市把“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作为市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 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战略, 围绕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建设, 走好“四条路子”, 抓好“四大攻坚”,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将节能减排工作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绿色转型是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 是对太原市传统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行为观念的根本性变革。其核心内容就是由人与自然相背离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分割的发展形态, 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形态的转变。其方向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使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效益、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 使经济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 走绿色文明发展之路。” (《关于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
把制订绿色标准体系作为实施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太原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结构绿色转型, 构筑省城绿色产业体系的意见》和《关于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制定和实施绿色标准的意见》, 将依靠政策文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升到了全社会按照标准化自觉行动的层面。这是太原市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的一次质的飞跃。按照统一安排部署, 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 经过一年的努力, 共起草涵盖社会各行业的绿色管理标准、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工作标准42个。所有这些绿色标准, 全部包涵有节能减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将太原市的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了标准化、系统化、全程控制化和社会管理化的轨道, 形成了以绿色转型统领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促进绿色转型的全新局面, 强化了节能减排的管理力度, 为太原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力地促进了太原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步伐。
2 强化法规制度建设依法促进节能减排
把完善法制建设、强化制度管理, 作为有效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太原市十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1998年就制定了全国第一部清洁生产法规《太原市清洁生产条例》。之后, 在严格实施《太原市严格控制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通告》 《太原市污水排放申报登记及许可证制度实行办法》 《太原市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实施细则》 《太原市排放大气污染物申报登记制度实施细则》 《太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法规的同时, 又陆续制订实施《太原市SO2排污交易管理办法》 《太原市燃煤污染防治规定》、《关于改变燃料结构控制大气污染的通告》 《太原市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管理办法》 《关于控制扬尘污染的通告》以及《太原市洁净型煤标准》等, 对推进太原市节约能源和控制排污总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 太原市以制定绿色标准体系为依托, 节能减排标本兼治, 双管齐下, 法制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制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太原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制定发布了《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 结合《太原市质量工作“十一五”规划纲要》, 发布实施了《太原市质量立市实施方案》《太原市发展绿色经济环境保护暂行规定》和《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
此外, 《太原市推进绿色转型条例》《反浪费市长令》《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方案》等42个绿色转型标准也将陆续发布实施。
3 强化执法管理力度落实节能减排责任
设立“绿色高压线”, 严格建设项目管理。把牢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入口关”, 抬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对各类建设项目全面贯彻“环境优先”的方针, 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及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制度, 切实执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批、选址不合理的不批、不符合环境承载能力的不批”的“三不批”和“区域限批”政策, 仅2006年和2007年, 就对203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否决或要求另行选址。
对现有企业实施“有保、有限、有关”的“三有”政策。依法关停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设施444个, 压减关闭煤矿矿井121座, 削减小机焦产能400×104 t;拆除燃煤锅炉793台, 太原市清洁和洁净燃料使用率达到94%以上;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 集中销毁超期服役、尾气超标排放的机动车1 135台;加大建筑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治理力度, 彻底清理了城乡结合部非法储煤场780个, 清理存煤810×104 t。
在完善法规制度建设的同时, 分解目标, 落实任务, 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责任, 以保障各项法规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建立资源节约责任制, 实行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制, 建立环境重大案件立案移送制。把资源节约责任纳入各项工作岗位职责, 纳入各部门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 使其作为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那些置节能减排于不顾、能耗或污染不降反升的县 (市、区) 或企业, 坚决实施停贷、停运、停电治理, 严管“耗能高手”, 斩断“污染黑手”。
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抓源治本
围绕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建设不锈钢生产、铝镁合金加工、新型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和区域性现代商务、物流、旅游、金融“四个中心”。积极促进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不锈钢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大力推动清徐、古交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和娄烦山西省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建设速度。
促进工业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编制清洁生产规划, 实施重点清洁生产项目12项, 燃煤电厂全部实现烟气脱硫, 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开展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实施重点调产和技改项目450项, 建成投产192项;推广太钢、太化、煤气化、狮头水泥等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经验, 重点开展冶金、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试点, 扶持屯兰、马兰等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工程、太钢干熄焦工程、新型炉业煤矸石生产耐火材料和太钢粉煤灰蒸压砖等项目的实施。
以延伸产业链为方向, 构筑新的工业支柱, 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步伐:实施太钢150×104 t不锈钢冷轧工程、太重煤机成套设备等20个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和双喜子午线轮胎一期等10个高新技术项目;突出抓好古交电厂二期、太重智能化起重机、新东方铝业二期、太锅循环流化床锅炉等一批改造项目, 使太原市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
提升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在太原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新突破, 重点发展南方重汽、双喜子午线轮胎二期、长城微光器材光纤系列产品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 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在太原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狠抓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在年耗能5 000 t标准煤以上企业中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 列入国家千户节能企业的户企业完成节能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对煤炭、电力、焦化、水泥、化工、电镀等行业25个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鼓励和引导非强制性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替代能源, 加强建筑节能工作, 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实施供水“一户一表”和供热“分户控制、分户计量”;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5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树立典型示范引路
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有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政府专网等新闻媒体加大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开展绿色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进基层活动,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建设“绿色文化”, 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理念, 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以国家全面限塑为契机, 开展“创建绿色家园, 倡导绿色消费”系列活动, 组织绿色产品生产企业走进社区开展环保讲座, 编印《创建绿色家园》《绿色生存》等宣传手册, 做好绿色经济和绿色转型知识的普及。完善工作信息交流机制, 通过《绿办工作通讯》, 定期向社会公布绿色标准和绿色转型工作进展情况, 加强与公众的交流, 接受社会的监督。在太原市政府专网上开辟绿色转型专栏, 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促进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
政府带头, 以身作则, 制定《太原市绿色机关标准》, 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机关”创建工作, 引导全社会树立节能减排的绿色行为理念。市政府办公厅通过实施节能措施“58条”, 节能成效显著:2007年市政府机关大院耗水减少1.9%, 耗电减少9.7%, 单车耗油下降4.0%。在政府的示范推动下, 太原市积极响应, 2007年完成环保“十大绿色创建工程”, 建成10家环保模范企业、8个循环经济项目、7家环保煤焦发运站、10个生态文明村、30个文明环保工地、12条环保模范街道、10家绿色宾馆、10条绿色公交线、33.35 km2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经过严格检查和认真复核, 市委、市政府对2007年度涌现出的10个绿色十佳单位、7名绿色十佳年度人物、20个绿色十佳创建活动先进单位、11名绿色十佳创建活动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 在太原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 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太原市在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节能减排工作形成了有章可循、整体推进、任务落实、全民行动的可喜局面, 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彻底扭转能耗高、排污量大的现状。当前, 所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述如下。
6.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节能有待提高
太原市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以重工业, 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为主, 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工业的拉动, 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拉动太原市经济增长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结构仍占优势。冶金、煤焦、机械、化工、电力、建材等主要传统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74.7%, 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 高新技术产业只占工业增加值的14.6%。从2007年太原市三次产业能耗水平看, 工业单位能耗为一产的2.24倍, 三产的3.94倍。三次产业结构得不到明显改善, 是制约太原市节能减排工作进展的主要瓶颈。
6.2 污染物总量基数较大减排难度不断增加
按照环境容量测算的结果, 太原市区SO2环境容量为6×104 t, 粉尘环境容量为3.43×104 t。而2007年市区SO2的实际排放量为12.6×104 t, 是环境容量的1.73倍, 烟粉尘排放量为4.12×104 t, 是环境容量的1.2倍, 严重制约了市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在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同时, 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 污染减排的难度越来越大。“十五”初期, 太原市每投入1×108元可消减SO2 1 600 t, COD 16 t。而2005年至2006年, 太原市每投入1×108元能消减SO2 1 000 t, 烟粉尘40 t, COD 4 t。“十一五”期间,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 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 减排任务非常艰巨。
6.3 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a) 集中供热缺口大。太原市市区现有建筑面积约8 000×104 m2, 其中供热面积仅6 800×104 m2, 市区内以燃煤为主的分散采暖锅炉短期内还难以全部拆除。
b)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现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工艺不够完善。据2006年《太原市城市污水排放量调查报告》显示, 市区生活污水日均产生量约60×104 t, 现有6个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不足40×104 t, 实际日处理量不足35×104 t。
c) 管网配套不完善, 经过处理后的中水没有全部回用, 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d) 建筑节能普及程度不高, 太原市节能建筑面积只占总建筑面积的20%, 提升空间很大。
7 节能减排的新举措
面对太原市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这些深层次问题, 太原市将继续努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以绿色转型为方向, 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太原市的科学发展。
7.1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构建绿色经济体系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山西省委、省政府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重大决策, 围绕新型工业基地和特色文化名城的总体目标, 加速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经济体系。发挥比较优势, 培育壮大工业支柱产业, 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基地为发展方向, 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经矫技术模式, 整体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围绕建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山西省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目标,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 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效益、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 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 走绿色文明发展之路。
7.2 加快实施绿色标准化管理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加快制定实施环保和节能绿色标准体系, 完善和坚决实施“绿色高压线”, 强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格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 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 把能耗和环评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门槛, 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制订并实行产品能耗限额, 建立公共建筑能耗指标, 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对达不到用能、环保标准和节能、环保设计规范要求的投资项目, 不得审批、核准。加快落后生产能力淘汰, 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提高资源利用和环保水平, 从根本上扭转“三高一低”的局面。
7.3 着力抓好重点工程整体带动节能减排工作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成煤炭、电力、焦化等重污染行业25个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太钢、煤气化、狮头水泥的循环经济试点经验, 抓好屯兰、马兰等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重点突破, 以点带面, 着力抓好城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改造以及太钢、一电、二电、煤气化等28项污染治理重点工程。继续推进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不锈钢园区环境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大力调整燃料结构, 抓好集中供热、煤改气工程和清洁燃料的推广使用。加快农村生态家园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7.4 加快环保科技创新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科技研究, 组建一批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针对煤炭、电力、焦化、化工、冶金、交通等重污染行业现状, 组织攻克建筑节能、废水综合利用、红外遥感检测及生物治污、新材料等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和节能型农业机械, 优先发展节能型公共交通, 稳步推进车用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7.5 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 有效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加快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尽快出台天然气、水、电、热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 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品的资源、能源差别价格标准。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 继续实行“区域限批”, 对那些置节能减排于不顾、能耗或污染不降反升的县 (市、区) 或企业, 坚决实施停贷、停运、停电治理, 严管“耗能高手”, 斩断“污染黑手”。把环保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 作为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并建立环境重大案件立案移送制度。
7.6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节能减排良好氛围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情况,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宣传加大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和重大措施, 宣传节能减排先进典型, 曝光批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良行为, 倡导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动员公众踊跃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使减少污染物排放, 实现环境友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国内单位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为实现国家的节能目标,交通部要求:“十一五”期间营运车辆百公里能耗下降20% 。因此,政府部门和运输企业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回答和落实的问题。如何清楚地认识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工作的形式、地位和作用:需要研究探讨如何实现道路运输的节能目标。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能源已经是一个全球关注并持续升温的重大热点问题,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导致油价攀升,能源消费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石油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
道路运输业一直被列为能源消耗过多,利用效率低的行业,同时也是节能降耗潜力大的行业,节能不仅可以减轻和缓解石油供应压力,而且能够减少大气污染,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道路运输业浪费能源的问题很多,但主要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致使营运车辆空驶率比较高。因此,加强节能政策的引导,完善管理水平,是抓好道路运输节能的关键环节。当然,一些地方汽车排放严重超标,油品质量不规范也是导致环境污染,能源浪费重要的一方面。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政府的参与、社会的关注、企业的支持和提高我们每个人对节能的重视。
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规划和价格、税收、投资等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节能;引导运输企业使用节能运输设备,鼓励车辆制造企业生产更加节能的车辆和设备;企业主要通过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降低能耗。
案例
节能减排 宇通成行业表率
作为国内客车行业的标杆性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宇通发展的一贯立场。宇通倡导“开发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耐用汽车,建设绿色汽车工业”,并一贯身体力行。
宇通集团是以客车为核心、2007年已经连续五年行业唯一入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最大500 家企业集团”。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宇通也面临着节能减排、节约资源、节支降耗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加大投入 建设绿色生态企业
用高污染来换取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建设自身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制造行业,具有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如何结合单位实际切实加强节能与环保专项管理,科学实施节能减排、节支降耗与环境保护管理,一直是一个较难解决的课题。这些年,宇通在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一直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每年都投入一定专项资金和人力用于节能环保工作的治理。通过制定整体节能降耗规划,宇通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对一些高耗能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从能源管理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降低能源消耗,将宇通工业园建设成了全国的“工业游示范点”。
科技领先 引领节能环保
说到汽车的节能减排,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轿车,而客车产品因为市场占有量较小,并且往往以行业用车和商务用车为主,与个人用户关联性不大,成为了机动车污染治理中被遗忘的角落。实际上,在国产轿车已经普遍达到欧II、欧III标准的时候,我国一部分客车产品排放性能仅能达到欧I标准。客车污染不容忽视。同时,由于分工不同,客车主要承载集体客运任务,与社会和人高度关联,直面客车污染问题更加刻不容缓。
在产品设计理念上,宇通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对排放、噪声、材料等指标的要求很严格。积极倡导耐用理念,以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来降低生产量,从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在环保型材料的利用上,尽量采用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和资源。在各系统及部件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尽量是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而且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的材料,特别是结构件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比较容易装配和分解的大模块化结构和无毒材料,提高材料的再生率;长寿命、低能耗及减轻重量的设计原则。通常来说,延长产品寿命就等于减少了机器的生产量和降低其报废量,降低产品能耗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减轻产品重量即可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要从减少环境负荷的角度尽可以考虑各系列产品同类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尽量采用低环境负荷材料等。
在环保型产品设计方面选用低公害发动机。发动机是工程机械所有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部件,采用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高效率的环保型发动机能大大降低对环境的负荷;另外提高系统可靠性设计。尽量运用高可靠性的成熟技术和借用经市场考验后的成熟系列零部件可延长各关键系统或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就相当于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在宇通,每年销售额的4%以上被投入用于研发。依托国内客车行业首家博士后工作站、首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海外研究中心,不断改进客车生产技术和检测技术,形成了产品独有的技术优势。如发动机和舱体热管理技术、大顶蒙皮焊接工艺等。以宇通独创的发动机热管理技术为例,采用发动机热管理技术后,发动机能够始终保持在最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一方面减少了发动机附属设备的能耗损失,另一方面使燃油燃烧地更加充分,油耗降低5~10%,从多个角度达到节油的目的。
宇通拥有行业内惟一的博士后工作站,其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节油、降噪、减振等基础研究。尤其在节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超过90000辆社会保有量的宇通客车,在节油贡献上扛起了一面大旗。2005年12月30日,由宇通客车和深圳巴士联合成立的中国首家城市公交“节油”博士后研究点——“燃油经济性研究”博士后研究点在深圳香梅北车场挂牌成立。该研究点的主要使命是进行客车发动机节油技术研究和攻关。这种联合进行节油项目研究的合作模式,将有助于研发出更环保更节油的城市公交车型,效减少尾气排放,推动城市环保事业的发展。并有利于降低市民的交通成本,并使行业进一步树立节能观念。
同时,宇通还与国外企业一道探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和新途径。目前,宇通已经与美国铝业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应用世界领先的客车结构设计,材料及制造技术,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事业共同开发新一代的节能环保客车。双方合作的第一步是共同开发一部全新的、可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客车。样车预计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可以展出。宇通客车与美铝公司在开发新型环保客车上的合作,充分证明了双方对于支持政府在创建大量运输车辆,与社会、人和环境和谐发展政策的长期责任。
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是为了最后能应用到实际中。宇通在保持技术前沿领域的探索同时,积极推广现阶段的成熟环保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宇通和广州公交的成功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公交车“冒黑烟”曾经是国内各大城市头痛的问题,在宇通等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支持下,经过8年不懈努力,广州公交系统基本完成LPG(液化石油气)改造,公交车告别了“黑尾巴”现象,尾气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截至目前,广州市6400辆公交车和1.6万辆出租车使用上了清洁环保的LPG,这个数字分别占到公交车、出租车总数的80%和100%。广州不仅成为全球LPG公交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也是目前国内“清洁能源替代”唯一获得成功的城市。
多年的技术积累成就了宇通业内领先的地位。在日前刚刚闭幕的第九届必比登国际挑战赛上,代表中国客车领先技术水平的宇通客车一举拿下了同类别汽车中的“环保A类奖”、“燃油经济性A类奖”和“特别造型奖”三项大奖,显示了中国客车突飞猛进的技术发展水平。该挑战赛聚集了来自全球各大汽车企业超过120部各类拥有尖端科技的车辆,展示了道路安全、交通流量、环境保护以及替代能源领域新科技的进步,目前已成为展示、测试全球尖端可持续移动科技的顶级盛会。
“节能”和“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作为客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宇通公司在做好自身节能环保工作的同时,不断致力于推动社会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带动我国客车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客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节能减排与低碳人才是打造湖北食品产业低碳竞争力的关键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影响湖北食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而低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同时做好了这两方面工作才能打造出湖北食品产业的低碳竞争力。
关键词:节能减排 低碳人才 食品产业 低碳竞争力
食品产业要适应低碳社会的发展,要打造低碳竞争力,就必须在食品低碳化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这是食品产业实现低碳排放的关键所在,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制约因素则是低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节能减排与低碳人才是打造湖北食品产业低碳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实现节能减排是湖北食品产业的当务之急,且潜力巨大、效益显著
去年12月召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期间,“低碳”似乎突然成为一个很热的词汇,而其实早在2003年,“低碳经济”一词就最早见诸英国的政府文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反映出英国已充分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威胁。2006年,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布。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所以一直以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更多地是停留在政策和文件层面;而随着工业化高度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暖,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转变生产方式、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从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层面,都开始身体力行。
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这些年湖北食品产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原材料投入量大、产出比低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近年来,企业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在企业内部实施和推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措施,积极实践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出现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案例。尤其体现在对于水、电等资源的节约和重复利用,以及对废水、废汽、废物的循环利用方面。湖北食品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科技攻关,实现生产用水的多效循环利用
在现代工业中,众多工业都和水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每个企业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持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食品企业更是如此。今年年初的西南大旱也让大家更加意识到了水资源的紧缺与重要性。虽然湖北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充分利用好水资源是仍然是节能减排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为了节水,食品企业应进行大规模的工艺改造,把用水多的工艺作为节水改造重点,如某食品公司采用了将喷淋水雾化后送入发芽箱内的工艺,使水资源利用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95%,每年可节约用水10万吨以上。此外,公司将制冷设备的冷却水混合少量一次水后用于制麦车间的洗麦工艺,洗麦后的水输送到动力车间用于水膜除尘系统,除尘后的水继续用来冲炉渣,这样实现了非工艺用水的四次利用,大大减少了水的使用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生产最终产生的废水随便排出会污染环境,所以不仅要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还要对废水进行处理,如蒙牛投资4亿元建成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废水经处理后,还可以为周围的农业灌溉和企业的下一轮生产提供水源。
2.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再利用
马克斯曾提出过“废物不废”的观点。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污水经处理后再次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也是一种变废为宝。另外,比如生产啤酒的“余热制冷”,将啤酒生产中的蒸汽冷凝为水,利用冷凝的余热来生产冷却麦汁用的冰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蒸汽的浪费,还大大降低了制冷系统的电耗。
在生产食用油的过程中,大豆、花生等提取油会产生豆粕、花生粕等,这些豆粕可以用于家禽牲畜的饲养,饲养奶牛还可以提高出奶量;也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同样,啤酒生产中的废弃物如麦根、啤酒糟、酵母泥等副产品也都可以再进行下一道生产。煤燃烧后的炉渣也可以用来生产水泥的辅料、保温材料等。这样,一个企业的废弃物会成为另一个企业生产的原料,将这样的企业整合联系起来,建立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园区,这样就可以实现闭环循环利用,可大幅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促进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经济建设。
对于畜牧业和规模牧场来说,畜禽排出的粪便等排泄物也可充分利用,可以当作农家肥,可以建造沼气池,实现粪便等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如蒙牛就在牧场旁兴建高标准塑料大棚,种植无公害有机蔬菜,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可以丰富企业员工和附近百姓的菜篮子。
污水处理后水可以循环利用,同样,留下的污泥也可以变为“宝贝”。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污泥,可以造肥;可利用烘干设备将污泥烘干后放入锅炉焚
一部分热量,经济效益显著。
3.改进设备完善工艺,搞好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
不少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存在着大量二氧化碳的的排放问题,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污染,而且还是企业巨大资源的一种流失,如每吨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约2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不进行有效的回收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珠江啤酒集团投资3000多万引进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回收啤酒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提纯使用。一年回收20多万吨,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还创造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青岛啤酒对二氧化碳实施碳的闭环管理,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蒙牛通过对动物排泄物的处理建成的沼气发电厂,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1000万度的电力,所生产的中水全部用于园区绿化供水与灌溉牧草,发电产生的热能用来维护牧场的日常供暖。这些企业的实例再一次证明了食品企业在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食品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显著的贡献,这些宝贵的经验完全可以在湖北食品企业中推行,以确保碳的低排放和回收利用。
4.食品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任重道远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进行如技术研发、设备升级等方面的投入,但初期的投入会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为企业创造效益。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我国其他省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如青岛啤酒的“余热制冷”应用于一个20万吨的工厂每年节约资源消耗100万,在青岛
4000万;2009年,青啤重点推行了糖化热能回收、锅炉运行控制优化、二氧化碳节能模块等51项节能技术,共节约成本7600多万元。相比2006年,公司水单耗同比降低27%,电单耗同比降低19%,标煤单耗同比降低28.8%。燕京啤酒的污泥烘干,按照100吨污泥产生绝干污泥20吨、绝干污泥的发热值为2500至3000千卡/公斤的数值计算,如果每天处理100吨污泥,则可获直接经济效益4300元,一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157万元。正如蒙牛乳业集团有关责任人所说:“低碳之路,初看起来对企业好像是个包袱和束缚,但是从长远看来,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又是利好抉择,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然,目前推行循环经济,通过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环保、生态的企业还有很多,所创新的技术和采取的措施也很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对于湖北食品企业来说,并不是口号和理想,而是可操作,可实现的,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湖北的食品企业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低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湖北食品产业实现节能减排、打造低碳竞争力的关键工作
随着低碳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同行业的企业将面临着一场新的转型,而作为受冲击最为直观的食品行业来说,相关人才的需求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食品行业是对资源消耗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因此当低碳经济成为行业转型的未来趋势时,那么各企业就需要从产业结构、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等环节上进行全面打造,这意味着危险和机遇并存。湖北不少食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不乐观,他们认为:如果未来“低碳”成为企业标准,那么自
而且整体资产也不多,如果今后国家对碳排放量做出明确规定,那只有通过技术改革来完成,可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就是个难以越过的关卡。低碳经济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的确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中小企业一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结构调整,一边还需要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无疑是一种战略性选择,决策失败意味着满盘皆输。
“低碳冲击波”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沉重打击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应看到“低碳化”是未来食品行业的必然选择,有助于行业进行加速改造和升级换代。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能够帮助行业进行洗牌,通过经济模式的改变,更能淘汰一部分并不具有足够资质的企业,从而间接实现行业优化。因此,目前湖北食品行业急需大量的低碳人才。
1.低碳食品潜力惊人,低碳人才严重不足
无论是产业链的改进再造,还是产品本身的低碳绿色,未来具有“新标准”的食品行业发展潜力都相当惊人。目前,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型食品企业已经在通过整合价值链的方法,确保赢利的稳定性,而中小企业则更倾向放弃生产环节,向设计、销售等环节去争取利润。
湖北省某大型连锁超市采购主管曾先生表示,最近超市在采购过程中,已经将食品碳排放量纳入到考虑因素之中。“作为连接消费者和食品行业的中间环节,我们已经意识到‘低碳’标准将会越来越正式化,因此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品将会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睐。”许多食品经销商承认,市场的这一趋势可
才为核心的技术革新、流程再造、价值整合、产品升级就显得尤为关键。
2010年前5个月,湖北食品行业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食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攀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下半年向来是食品行业的销售旺季,在经济基本面转好的刺激下,食品行业目前广受投资界看好,而“低碳”概念更是受到热烈追捧。但湖北省不少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却表示出一丝担忧,“行业增速虽然一直在持续攀升,居民食品消费也始终保持稳定增长,但是要向低碳型经济模式转型,仍然需要大量人才的群策群力。”目前湖北省食品行业内的相关人才屈指可数,而这种人才匮乏的状态或将难以支撑未来企业结构转型的巨大变革。
2.培养和引进大量低碳食品所需要的战略管理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
随着“低碳”概念的普及,不少食品企业就已经将此作为战略管理的理念,并根据这一标准培养或招纳人才。这是实现企业成功转型的一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食品企业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实施产业链营销和产业链布局,建立真正的“低碳蓝海”,才是食品行业的真正出路,而要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走得更好更远,需要与企业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低碳人才加盟其中。
对于低碳人才的培养,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展低碳学科教育将是培养实用型低碳人才的一条重要出路。此外,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能够适应低碳时代的需要。低碳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市场,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技能的传授,这其间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此外,随着低碳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低碳人才的培训机构。中国能源
管理培训网便是其中的一家,其首席专家杨秋生告诉本报记者,随着低碳经济的兴盛,他们的学员也在成倍地增加,“最近几个月,便有两千多家企业来参加培训”。杨秋生认为,其实现有的许多人才只要在理念与知识结构上稍加补充就能成为低碳人才,而这其间继续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杨秋生相信他们所做的事赶上了时代的潮流,低碳人才培训市场会越做越大。
另外,是否具有食品行业相关工作经验也是企业在选人、用人时的一条重要标准。尤其是具备核心技术或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如今已经受到各大企业的热烈追捧。湖北食品产业低碳产业链上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需要补充相关人才,从而改善价值分布,使得 “低碳”技术逐渐落实。实现低碳排放,这也是食品企业员工自身获得职业发展和突破的好机会。湖北的食品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向来给人以高污染、高排放的印象,低碳时代所带来的产业升级,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带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遇。从事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要修读相关培训课程,帮助自己更快地在低碳时代成为行业内的核心精英。
湖北食品产业具备一批高素质的低碳食品所需要的战略管理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之日,也是其形成低碳竞争力、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之时。
参考文献:
1.刘传江 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年 第19卷 第5 期
2.杜志雄等,低碳农业与发展低碳食品体系的三条途径,中国乡村发现,2010-10-09
A、B、C三类表格。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4序号、编码由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组委会填写。5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请以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字数在5000字左右。6作品申报书须由一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提供推荐意见。7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各参赛高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统一寄送。8.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本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咨询。A作品作者团队情况申报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信息填写必须完善无空白。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第一作者其它作者按作品作者排序依次排列 4.团队分为本、专科团队和研究生团队其中有一位本科以上学历者的团队视为研究生团队。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申报者代表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校 系别、专业、年级 学历 学制 入学时间 作品名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移动电话 常住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住宅电话 其他作者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资格认定 研究生团队作品认定 作品是否为研究生导师项
目 □是□否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见 以上作者是否为2012年7月3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高等学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是□否 本科生学籍管理部门签名盖章/书院 年 月 日 □是□否 研究生学籍管理部门签名盖章/学院 年 月 日 学校教务处或团委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是□否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B申报作品情况社会实践调查类报告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作品名称 作 品 摘 要 500字以内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200字以内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200字以内 社会调查的资料来源证明材料。可另附页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省市 县区 乡镇 村街 单位 邮编 姓名 电话 调查单位 个 人次 学校管理部门推荐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C.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推荐者
42、节约资源,绿色消费。
43、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44、节能需要你我他,节水节油靠大家。
45、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46、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47、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48、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49、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50、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51、减少待机能耗,节约使用电能。
52、你我他,节约能源靠大家从我做起,节约一滴水。
53、依法节能,全民行动。
54、依法节能,持续发展。
55、康人人有份,节约人人有责。
56、节约体现文明,文明造就未来!
57、能源连着你我他,节约能源靠大家。
58、煤气泄漏别慌张,快关阀门快开窗。
59、节约能源,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会议指出, 为实现今年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必须明确以下工作重点:
(一) 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要将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二)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三)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四) 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五) 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六)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七)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八) 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
(九) 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十) 完善节能减排法规和标准。
(十一)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1.对漫画一反映的问题你有何认识?
2.漫画一与漫画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3.为了履行供货合同,部分企业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4.请为科学引导节能减排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
1.①拉闸限电行为违背了节能减排促发展的本意,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②拉闸限电行为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③部分领导对节能减排缺乏正确认识,应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大力支持发展绿色环保企业。④部分领导法律观念淡薄,没有坚持依法行政。⑤部分领导缺乏社会责任感,只重视眼前“政绩”,忽视长远利益。
2.拉闸限电导致了柴油荒,一些地方管理部门为了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纷纷拉闸限电,致使节能减排变成了停电减排。很多企业为了完成产能指标或按时履行供货合同,只好大量购买柴油发电机发电,进而导致了全国范围的柴油荒。
3.①部分企业为了履行供货合同,信守承诺,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点,是具有诚信意识的体现。②企业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续发展。③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导致柴油等能源紧张,进一步增加了能耗,没有达到节能目的。④大量柴油发电机的使用造成了严重污染,不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⑤部分企业只重视自身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漠视国家和群众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