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新能力教案(共8篇)
“知识经济”最主要的內涵就是创新,它是一种智能资本,通过创新才能创造财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泽民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胡锦涛
一、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有何重要性?
(一)提升创新能力是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改善民生的需要。
(二)提升创新能力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三)提升创新能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需要。
(四)提升创新能力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需要。
第一章
创
新
一、创新及其含义
1、创新的定义: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或具体的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的本质目的: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创新的主体:人类。
创新的客体: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创新的过程:不断拓展和改变对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动态活动本身。
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创新的关键:就是改变。
创新的结果:两种。其一物质的,其二非物质的。
2、创新的特征
高价值性(创造性):人类进步发展的动力 新颖性、先进性:时间、地理、知识产权 动太性、快速性: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 高风险:高回报性
二、创新的基本原理 创新的原理:
创新的第一原理:创新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和属性——与生俱来。
创新的第二原理:创新是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人人皆有。
创新的第三原理:创新是可以被某种因素激活或教育培训引发的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潜力巨大。
第二章
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定义及含义
1、创新能力的定义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2、创新能力的特征 综合独特性 :我们观察创新人物的能力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结构优化性:创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
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
1、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一原理: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地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在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
2、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二原理: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猪孩王显凤的故事,1974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加上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与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
1983年4月,一位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发现了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的她,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
在中国医科大学,专家们为王显凤做了细致全面的身体检查、心理测查等。检查结果表明,“猪孩”的身体发育多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大都接近低值,染色体46XX正常核型;先天代谢性疾病筛查全部阴性。
心理学检查明显异常:9岁的王显凤不辨男女,不识颜色,不分大小,不懂高低,词汇极为贫乏,情绪极不稳定,多见哭、笑和恐惧,无 羞耻感,不懂礼貌,孤独冷漠,不与人交往。智商测试为39。是比较典型的智残儿童
3、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三原理: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最基本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
如:袁隆平与水稻杂交:中国农业之父,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4月,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创新能力形成的第四原理: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与关键。创新思维的一般规律是:先发散而后集中,最后解决问题。
第三章
创新能力的开发
一、创新的思维障碍
1、习惯思维定势:人们不自觉的用某种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已经变化的事物
一头驴子背着一袋盐过河结果盐被河水融化,驴子觉得很轻松,后来驴子背者棉花过河...2、权威思维定势:指人们对权威人士的言行的一种不自觉的认同和盲从。
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权威种种:领导权威
学术权威
明星权威
3、从众思维定势
人不加思索的盲从众人的认知与行为。
4、书本思维定势:人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赵括——纸上谈兵。
5、自我中心思维定势:人想问题、做事情完全从自已利益与好恶出发,主观武断地不顾他人的存在和感觉。在日常的思维活动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用自己的目光、站在自己的的立场上去思考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由此产生了自我中心的思维定势。
6、直线思维定势:人面对复杂多变的事物,仍用简单的非此即彼或者顺序排列的方式去思考。
一个故事是艾尔墨•惠勒受某公司之聘担任推销顾问,他那里有一位推销员,不管公司派他到什么地方,也不管给他多少佣金,他所得的总是大约5千美元,不多也不少。开始时,因为这个推销员在一个比较小的推销区干得不错,公司就派他到一个更大、更理想的地区。可是第二年,他抽得的佣金同在小区干的时候完全一样—5千美元。第三年,公司提高了所有推销员的佣金比例,但这位推销员还是只挣5千美元。第四年,公司又派他到一个最不理想的地方,他照样拿5干美元。惠勒跟这个推销员谈过话后发现,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推销区域,而在于他的自我评价,他总有这样一个心理定势,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每年赚5千美元的人”。有了这个心理定势,外在环境就很难对他有什么影响了。
二、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1、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1)健康的心理:指创新者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心态。
(2)良好的自信:指创新者对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恰当认同与相信。
自信是创新成功者的第一要素。自信是创新成功者的力量源泉。自信是自我心中的太阳。
(3)灵活的思维:指创新者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不受思考角度的影响。
思维是创新成功者的核心关键要素; 思维是人获得幸福的彩桥;
思维是人类地球 上最美的花朵; 思维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使者。
(4)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创新者的思想系统中弥散浸润着的思新求变的意向与冲动。
(5)明确的目标:指创新者对未来自我有清楚的设计与追求,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想目标要清晰 理想目标要可行 理想目标有价值
(6)恒久的耐心:指创新者在追求目标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目标实现的高度期待。
耐心是一种境界
耐心是一种静态追求 耐心是一种品质
耐心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在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7)坚强的意志:指创新者为达目标而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状态。
意志是人成功的必备品质 意志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8)坦诚的合作意识:指创新者为实现目标能与他人真诚合作的心态与理念。
合作是成就大业的关键要素 合作是创新者的良好品德 合作是人的文明的表现
(9)献身精神:指创新者对新事物中蕴含真理的无私热爱 与忘我追求。
献身精神是人类的至高境界
献身精神是创新成功者的崇高品德 献身精神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第四章
扩散思维及方法
一、扩散思维及其特征
二、扩散思维的形式
三、扩散思维的方法
如果把创造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那么方法和技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比内容和事实更重要。
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良好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笨拙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黑格尔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
笛卡儿认为: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一、扩散思维及其特征
扩散思维的含义:指面对问题沿着多方面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又称为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
正是发散思维使我们看到了创新思维的标志
—吉尔福特
二、扩散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指单位时间内产生设想和答案的多少。
2、变通性:指提出设想或答案方向上所表现出的灵活程度。变通性是发散思维的“质”的指标,表现了发散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发散的关键。变通性是指知识运用上的灵活性,观察问题的多层次、多视角。
“不可能”标志着思维的中断和完成目标中途完结,变通性表现着思维的继续,表现着一种内在毅力,表现着事物发展的希望。
3、独特性:指提出设想或答案的新颖性程度。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本质,表现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是思维发散的目的。独特性也可称之为独创性、求异性,这一点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和标志。(没有这个特征的思维活动,都不属于创新思维)这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思维活动进入创新的高级阶段。例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购车,有购德汽的,有购日汽的,因为它们都有不同的特性让购车者的青睐。
二、扩散思维的形式 1 结构扩散 2 材料扩散 3 功能扩散 4 方法扩散 5 因果扩散
三、扩散思维的方法 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
智力激励法——是美国创造学之父奥斯本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在韦氏国际大字典中被定义为:一组人员通过开会方式对某一特定问题出谋献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按其英文字头(brain storming)又称为BS法。
智力激励法——实施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提出问题;组建小组、通知会议内容、时间、地点。
第二热身活动:为使会议活跃,会前可作一些智力游戏、讲幽默故事、作简单的发散思维练习等活动。第三正式开会:明确问题,简单明了 第四自由畅谈:主持人坚持上述原则 第五会后收集:整理设想、提案 第六未达目的:重复上述过程 第七评价选出最佳设想、方案
智力激励法——实施原则
1.庭外判决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
2.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的想法。
3.追求数量。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4.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第五章
收敛思维及方法
一、什么是收敛思维
二、收敛思维的方法
三、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
一、什么是收敛思维
1、收敛思维(集中、辐合、求同、聚敛思维):指以某个问题为中心,运用多种方法、知识或手段,从不同方向或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中心点,经过比较、分析后,找到一个最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
2、收敛思维的特征 封闭性(集中性)连续性(程序性)比较性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最初认识的仅仅是问题的表层(表面),因此,也是很肤浅的东西,然后,层层分析,向问题的核心一步一步地逼近,抛弃那些非本质的、繁杂的特征,以便揭示出隐蔽在事物表面现象内的深层本质.二、收敛思维的方法
辏合显同法:就是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关系: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各有优缺点,在创新思维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只有发散,没有收敛,必然导致混乱。
只有收敛,没有发散,必然导致呆板僵化,抑制思维的创新。
因此,创新思维一般是先发散而后集中。
第六章
联想思维及方法
一、联想思维及其特征
二、联想思维的形式
三、联想思维的方法
一、联想思维及其特征
联想思维的含义:联想思维是由此达彼,并同时发现它们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的思维方式。
例2 鲁班发明了锯 联想思维的特征
1、目的性和方向性:指联想思维是从一定的思考对象出发,有目的、有方向地想到其他事物,以扩大或加强对思考对象某方面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或解决某一问题。
你看到汽车整天在奔跑,可是你知道汽车发动机中的汽油是怎样“汽化”而燃烧的吗?原来,发动机要使汽油充分混和,这就是“汽化”的过程。汽油“汽化”的过程是靠发动机里的“汽化器”来完成的,“汽化器”是美国工程师杜里埃发明的。杜里埃为了发明“汽化器”伤透了脑筋,曾经用了很多方法去试验,都失败了。一天,他看到妻子在喷洒香水,突然又联想到了“汽化器”,顿时受到了启发。于是他把喷雾器稍加改进,把喷雾的办法用到了发动机中,来混合空气和汽油,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样,“汽化器”就诞生了,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叩诊法”的发现十八世纪,奥地利有一位医生叫盎布鲁格。他父亲是一个卖啤酒的商店的老板。酒总是装在很大的木桶里,木桶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他的父亲用手指在木桶外敲几下,便知道桶里还有多少酒。盎布鲁格从父亲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启发,把叩击运用到诊断病人病情上去。只要遇到患胸部疾病的人,他总是用手敲的办法试一试。久而久之,他总结出一套经验:凡是脓胸病的患者,就会发出又浊又弱的声音。这种方法叫“叩诊法”。几百年来,全世界的医生都把这种叩诊法作为诊断胸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2、形象性和概括性:联想思维基本的操作单元是表象,但不是某个具体的形象,而是带有事物一般特征的形象,即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二、联想思维的形式
1、接近联想:所谓接近联想,就是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接近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
2、相似联想:在性质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之间所形成的联想。
例1瓦特发明蒸气机
3、对比联想:亦称相反联想,是指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所形成的联想。
4、连锁联想: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一点出发,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联想,从而引发出新的设想。
5、飞跃联想:在看上去没有任何联系、相距甚远的事物之间形成联想,以引发出某种新设想。
三、联想思维的方法
1、类比法:通过把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把未知的事物与已知的事物进行比较,从中获得启发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2、移植法:是指把某一事物的原理、结构、方法、材料等转到当前研究对象中,从而产生新成果的方法。
1)原理移植:电子语音合成技术使用在贺年卡上、汽车倒车提示器上、公交车上、玩具上、婴儿尿布上、卷尺上、复读机上、录音笔上
2)结构移植:拉链用在衣服、鞋子、被子、包、帐篷、为羊做短筒拉链靴、外科手术
3)方法移植:马志民由荷兰的“小人国”到深圳的“锦绣中华”
4)材料移植:亚硫酸锌(白天吸光,夜间发光)制成电器开关、夜光工艺品、航标灯、门牌、门锁
第七章
逆向思维及方法
一、什么是逆向思维
二、逆向思维的形式
三、逆向思维的方法
一、什么是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逆向思维的形式
1、原理逆向:从事物原理的相反方向思考。
“给铁棒缠上铜线,并给铜线通电流,中间的铁棒就会变为磁铁。”这个道理在法拉第时代连学生都知道。法拉第和他的弟子们于是倒过来想:“如果给磁铁缠上铜线,会怎样呢?铜线会不会产生电流呢?”他们开始做各种试验:把铜线改粗改细,变长缩短,又改变各种绕线方法„„几百次,上千次,总也产生不了电流。一天,放在桌子上的铜线圈中的磁铁棍偶然掉了出来,忽然,电流计上的指针动了起来。由此,他推论:“产生感应电流,运动是必要条件。”并因此诞生了发电机。从正向思维转为逆向思维
2、结构逆向:指从已有事物的结构形式出发进行反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结构空间的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外与里互为逆向。
例如一种新结构的伞,传统的伞在不使用时,伞面和伞的骨架总是包在伞柄的外面,新结构的伞在收拢时伞面和骨架全部收入空心的伞柄里面。
3、功能逆向:按事物或产品的现有功能进行相反的思考。功能逆向有两种:一种是功能对立,另一种是功能对应或互补。
日本有一位叫滨里的人,很喜欢打高尔夫球。可是在家里练习又没有草坪,如果在地板上打球,球会骨碌骨碌地直滚,不容易体验该用多大力才合适。他想买一块带毛的地毯,用它代替草坪练习。可是,地毯的价格十分昂贵。他突然想到:颠倒一下不行吗?地毯上有毛,如果反过来,把毛安在球上不照样产生摩擦力吗?于是,长毛的高尔夫球诞生了。用这种球在楼道里练习,效果如同在草坪上练习一样。
4、属性逆向:从事物属性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
5、方向(程序)逆向:颠倒已有事物的构成顺序、排列位置或时间先后次序。
圆珠笔芯用到一定时候就要漏油,开始人们循着一般的思路去想问题,想方设法增强笔珠耐磨性,但漏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后来,日本的中田藤三郎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想,当圆珠笔写到2.5万字左右时,笔珠就变小、漏油,那么将笔芯容量减少,控制油墨的装填量,使圆珠笔写到2万字时笔芯就没有油墨了,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驾驶摩托车都必须带安全头盔,而下雨时驾驶摩托车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驾驶员的视线模糊就是其中之一。一位小学生想为爸爸解决这个问题,他联想到汽车的雨刮,按照这个思路做出一个作品后,发觉由于头盔的挡风镜离眼睛距离很近,严重影响视线和注意力。
他继续思考,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普通雨刮的运动特点,将雨刮设计成静止的,玻璃片反而是运动的,这样既使挡风镜保持清晰,又不会影响视线,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有销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发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要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这样就销掉了十来把,第三个营销员销了百十把。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说,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您在每个庙堂的前堂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一来就销掉百十把。第四个营销员说销掉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销掉好几千把。
6、观念逆向
亨曼先生被派到美国新兵培训中心推广军人保险。听他演讲的新兵100%都自愿买了保险,从来没人能达到这么高的成功率。培训主任想知道他的推销之道,于是悄悄来到课堂,听他对新兵讲些什么。
“小伙子们,我要向你们解释军人保险带来的保障,”亨曼说,“假如发生战争,你不幸阵亡了,而你生前买了军人保险的话,政府将会给你的家属赔偿20万美元。但如果你没有买保险,政府只会支付6000美元的抚恤金„„”
“这有什么用,多少钱都换不回我的命。”下面有一个新兵沮丧地说。你认为亨曼先生最为点精的一段话会是怎样的?
“你错了”,亨曼和颜悦色地说,“想想看,一旦发生战争,政府会先派哪一种士兵上战场?买了保险的还是没有买保险的?”
三、逆向思维的方法
1、还原分析法:是指先暂时放下当前的问题,回到问题的起点,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另辟蹊径的创新方法。
2、缺点逆用法:事物都有两重性,缺点和问题的一面可以向有利和好的方面转化。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吸墨纸的生产:造纸少放了一种原料,成了废品,写字湮成一片,利用这一点做成吸墨纸。将错就错的裂纹釉:中国陶瓷中的裂纹釉也是逆向思维的结果。釉面产生裂纹本来是一种缺陷,是釉料配方不合理所致,但陶瓷工匠们将错就错,有意识地制造釉面裂纹,经过百年的不断改进,终于创造出了裂纹釉这一别具风格的艺术珍品。
金属构件突然断裂是很可怕的。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力图减少与控制断裂,并由此形成了一门断裂力学。但金属断裂这一很难克服的缺点是否能加以利用呢?甘肃的魏庆同教授作了大胆的尝试。
目前,国内外用于加工固体材料的能耗巨大,锯条、铣刀等刀具耗用惊人,同时由于需要重体力劳动参与,常常会违背劳保条例。魏庆同教授提出了用“断裂”法进行金属破碎,应用此方法可以使任意强度和韧性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沿着人为切口产生疲劳裂纹后断开,整个断裂过程只需一两秒钟,因而耗能降低,效率提高。而且越难切削加工的材料越容易脆断,因此也就越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
1982年魏庆同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造出了第一台应力断料机。钱学森对这一重大发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的这个思想很重要,就是变害为利。”
逆向思维的训练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年龄还很小的司马光,面对小伙伴落水、生命垂危,自己和小伙伴都够不着水缸,喊大人又来不及的险情,灵机一动,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从破缸中流出,救起了小伙伴,就是与运用了“破缸留人”的逆向思维。孙膑用添兵减灶的办法迷惑庞涓,造成了撤兵的假象,而诸葛亮却用减兵增灶的办法,摆出增兵的架势,瞒过了司马懿,撤军千里。这都是运用了逆向思维。
第八章
组合思维及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组合思维
第二节
组合思维的形式
第三节
组合思维的方法
一、什么是组合思维:组合思维是指把多项貌似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加以连接,从而使之变成彼此不可分割的新的整体的一种思考方式。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或功能目的将现有的事物的原理、方法或物品作适当组合而产生出新设想、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技法,叫作组合型技法。
许多科学家认为知识体系的不断重新组合是人类知识不断丰富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从这一角度看,近现代的科学的三次大创造是由三次大组合所带来的。
第一次大组合是牛顿组合了开普勒天体运行三定律和伽利略的物体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规律,从而创造了经典力学,引起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
第二次大组合是麦克斯韦组合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拉格朗日、哈密顿的数学方法,创造了更加完备的电磁理论,因此引发了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
第三次大组合是狄拉克组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薛定鄂方程,创造了相对量子力学,引起了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
二、组合思维的形式
1、同类组合:同类组合是若干相同事物的组合。参与组合的对象在组合前后基本原理和结构一般没有根本的变化。往往具有组合的对称性或一致性的趋向。双尖绣花针,是湖北省武汉市烈巷小学的王帆同学的小发明,他当时年仅十岁。他仔细观察了湘绣绣花过程,看到绣花针刺到布下面,针尖冲下,需要掉转针头,才能再刺到布的上面来,又需要再次掉转针头刺下去,如此反复操作,非常麻烦。他想,能不能不掉转针头进行刺绣呢?怎样对绣花针进行改进呢?他偶然看见渔民织网的梭子,受到启发,他一想:既然不需要掉转绣花针进行刺绣,绣花针必须对称:两端都是针鼻,无法刺透布;两端都是针尖,虽然可以刺透布,但是没有针鼻也不行,针鼻只能在针的中段位置了,这就是双尖绣花针刺绣时绣花针直立时,下面有针尖,可以刺透绣花布,从下面拔出针,上面也有尖,不再需要掉转绣花针就可以继续刺绣了,减少了刺绣操作的步骤,提高了刺绣的速度。
双尖绣花针虽然简单,却非常新颖和具有实用性,因而获得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认为该项作品最能体现创造性思雄的特征,特授予专项发明奖。
2、异类组合:异类组合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技术思想的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功能物质产品的组合。组合对象(技术思想或产品)来自不同的方面,一般无主次关系。参与组合的对象从意义、原子、构造、成分、功能等任一方面和多方面互相渗透,整体变化显著。异类组合是异类求同的创新,创新性很强。
如海泥与酵素处理结合开发出一种洁面乳,大受女士的欢迎;通下水道的工作者与清洁剂制造商结合,生产出工业用清洁剂。
3、重组组合:重组组合就是在事物的不同层次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再按照新的目标重新安排的思维方式。
重组作为手段,可以更有效地挖掘和发挥现有技术的潜力。如飞机的螺旋浆装在尾部就是喷气式飞机,装在顶部为直升飞机。
4、共享与补代组合:共享组合是指把某一事物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组合到一起,达到共享之目的。例如吹风机、卷发器、梳子共用同一带插销的手柄。
补代组合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要素进行摒弃、补充和替代,形成一种在性能上更为先进、新颖、实用的新事物。拨号式电话改为键盘式、银行卡代替存折。
5、概念组合:概念组合就是以词类或命题进行的组合。
绿色食品、阳光拆迁、橙色革命
6、综合:综合是指为了完成重大课题,在已有的学科、原理、知识、方法、技术不能解决时,创造出新的学科、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并对其进行重新组织和安排的思维过程。
爱因斯坦综合了物理、数学知识提出相对论。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组合思维的方法
1、主体附加法:主体附加法是指以某一特定的对象为主体,通过置换或插入其它技术或增加新的附件而使发明或创新诞生的方法。
例如:电扇加定时器,电冰箱加温度显示器,彩色电视机上附加一遥控器、带橡皮头的铅笔、含微量元素的食品等。
一位学生晚上外出回家时,由于灯光昏暗,他发现从一大串钥匙里分别找出楼层大门、走廊以及家里的几条钥匙很麻烦,经常试了几次还是找不准。他经过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普通钥匙上添加了一个低压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安装纽扣电池供电,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区分钥匙。这样,钥匙具有了找锁、开锁和照明等用途。
2、二元坐标法:二元坐标法就是借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两条数轴上标点(元素),按序轮番地进行两两组合,然后选出有意义的组合物的创新方法。我们以最简单的例子说明
3、焦点法:焦点法是以一预定事物为中心、为焦点,依次与罗列的各元素一一构成联想点,寻求新产品、新技术、新思想的推广应用和对某一问题的解决途径。
4、形态分析法:形态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相关形态要素的分列和重新组合,全面寻求各各解决问题方案的方法。
步骤
(1)确定创新对象:准确表述所要解决的课题,包括该课题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属于何类原理、技术系统等。
(2)基本因素分析:即确定创新对象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因素),编制形态特征表。
(3)形态分析:要揭示每一形态特征的可能变量(技术手段),应充分发挥横向思维能力,尽可能列出无论是本专业领域的还是其他专业领域的所有具有这种功能特征的各种技术手段(方法)。在形式上,为便于分析和进行下一步的组
合,往往采取列矩阵表的形式,一般表格为二维的,每个因素的每个具体形态用符号Pij表示,其中i代表因素,j代表具体形态。对较复杂的课题,也可用多维空间模式的形态矩阵。形态分析法
(4)形态组合:根据对发明对象的总体功能要求,分别把各因素的各形态一一加以排列组合,以获得所有可能的组合设想。
(5)评价选择最合理的具体方案:选出少数较好的设想后,通过进一步具体化,最后选出最佳方案。
第九章
质疑思维及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质疑思维
第二节
质疑思维的方法
一、质疑思维:质疑思维是指创新主体在原有事物的条件下,通过“为什么”(可否或假设)的提问,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改变原有条件而产生新事物(新观念、新方案)的思维。
二、质疑思维的特征:(1)
质疑思维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它的疑问性。
(2)质疑思维表现最明显、最活跃的特征就是它的探索性。
(3)
质疑思维最可宝贵的特征是它的求实性。
三、奥斯本检核表法
这是奥斯本提出来的一种创造方法。即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创造的对象列出有关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核对、讨论,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创造的设想。下面我们介绍奥斯本检核目录法九个方面的提问。
2、检核表法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强启发创新思维的方法。这是因为它强制人去思考,有利于突破一些人不愿提问题或不善于提问题的心理障碍。
3、使用检核表法应注意的几点
1)要一条一条地进行检核,不要有遗漏。
2)要多检核几遍,效果会更好,或许会更准确地选择出所需创造、创新、发明的方面
3)在检核每项内容时,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产生更多的创造性 设想。
第十章
逻辑思维及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逻辑思维
第二节
逻辑思维方法
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就是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为操作的基本单元,以判断、推理为操作的基础形式,以辩证方法为指导,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理性思维过程。
逻辑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逻辑结构:三段论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以所有S都是P
同一律: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思维对象必须保持与其自身的同一。同一思维过程中的每一概念和判断与自身是同一的,即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是什么对象,一个判断断定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思维对象,不允许出现两个不兼容的思想,当出现两个不兼容思想时,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违反矛盾律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思维对象反映两个互相矛盾思想时,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逻辑思维方法
一、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性前提到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取得新颖性结果的过程,就是演绎推理法。
二、归纳推理法:从一般性较小的知识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知识的推理,就是归纳推理。在许多情况下,运用归纳推理可以得到新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取得新颖性结果的过程,就是归纳推理法。
三、实验法:实验是为了某一目的,人为地安排现象发生的过程,据之研究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
四、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简称比较,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同和异来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五、证伪法: 根据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在证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同时,证明另一个结论是正确的。用这种方法来取得正确答案的方法,就是反证法,或证伪法。
第十一章
系统思维及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系统思维
第二节
系统思维的方法
什么是系统思维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
系统思维:就是根据创新对象的系统特征,从系统整体出发,着眼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以期获得创新系统目标最优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立体思维:使一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能适用于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第十二章
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
第一节
想象思维
一、什么是想象思维:想象思维是人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得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起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第一节
想象思维
二、想象思维的特征 1)形象性 2)概括性 3)超越性
想象思维的形式:根据心理学方法,可以把想象思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二、直觉思维的特征(1)表现的突发性(2)结构的跳跃性
(3)认知的整体性(4)结论的或然性
直觉思维的跳跃性主要表现为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直觉思维的意义在于它能突破传统的逻辑思路的束缚,而迅速地转换思路和方法,使认识飞跃到一个新的意境。
第三节
灵感思维
一、什么是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即长期思考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到解决的心理过程。
二、灵感思维的特征
(1)突发性(2)兴奋性(3)跳跃性(4)创造性
灵感思维的突发性,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进入死胡同,虽然绞尽脑汁,百般研究了很长时间,但仍一无所获,沮丧之余,不得不暂时放弃这种研究。忽一日,或在吃饭,或在散步,或在交谈,或在干什么别的事时,头脑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眼前豁然一亮,一个念头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降临,倏忽之间,闭塞许久的思路顿时贯通,缠绕多日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了。这种突然降临的良策就是灵感。
三、灵感思维的形式
灵感产生的方式
思想点化:一般在阅读或交流中发生。
例:达尔文阅读马尔萨斯人口论“繁殖过剩而引起竞争生存”。
原型启发
例:鲁班发明锯。
形象发现:在艺术创作中比较突出。
三、灵感思维的形式 情景激发 例:曹植的七步诗
无意遐想
例:牛顿与苹果 潜意识
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一般认为灵感的产生包括这么三个内容:
一是对问题的专注(过量思考:挥之不去,驱之不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一、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关系分析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价值观、行为方式、管理体系、工作制度、经营理念的“集合体”, 而技术创新能力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持续的、开放的、动态的过程, 企业文化创新同样具有持续性。因而, 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则能够不断充实和丰富企业文化内容, 特别是能够使企业文化更具核心竞争力, 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因而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来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创新, 这应当成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即将技术创新能力转化为企业文化。
二是企业文化创新能够有效推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不仅能够相依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 而且也能够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 对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指引和支撑作用。一个优秀的企业, 必须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 这已经被无数的实践所证明, 而要想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着力调动各方面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平台和打造载体, 形成强有力的创新文化,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企业文化创新能够有效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 更重要的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持久的创新支持;而企业持续推动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 也不只是打造核心价值体系, 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的持久发展动力,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企业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关系, 就能够使二者进行深度整合, 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重要功效, 特别是通过发挥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叠加”作用, 推动企业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 最终打造成百年名企。
二、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营造的对策
一是积极推动人本文化。要想将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二者深度融合, 首先必须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当中, 通过打造人本文化, 着力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本文化建设, 高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将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服务人作为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的重中之中, 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动企业文化创建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是积极推动学习文化。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 无论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还是推动企业文化创新, 都必须依靠知识和文化, 学习已经不再是员工人个人行为, 是企业对知识资本的重大投资, 这就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学习文化建设, 大力建设“学习型企业”, 使其成为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要素。这就需要企业积极创新学习平台和学习载体, 比如可以建立基于“知识链”的共享平台, 使企业知识、员工知识能够相互融合, 形成深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积极推动风险文化。众所周知, 创新就会有一定的风险, 但即使90% 的项目失败了, 人10% 的项目中仍然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而企业要想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动企业文化创新, 就必须高度重视风险文化。这就需要企业要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对于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败, 既要正确面对, 同时也要给予宽容, 通过建立敢冒风险、勇于拼搏、奋力进取的风险文化,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文化创新。
四是积极推动团队文化。团队文化, 不断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因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文化的核心在于团队协作, 协作是个人的突出才能服从于整体利益的工作。由于技术创新人才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同时个性也比较突出, 因而必须通过打造团队文化来提升技术创新的“协同性”。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团队协作理念的宣传与推动, 特别是要将团队文化纳入到企业文化创新当中, 提升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从而使员工树立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进而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三、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的融合发展
1)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技术创新能力在企业中运用, 打破传统落后的生产格局, 使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进入到产业化与规模化生产阶段, 同时也给企业文化创新产生革命性变化。
2)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可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使企业的先进技术、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 同时也给企业文化创新带深远的影响, 促进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文化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 因而通过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的融合发展, 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通车民企业文化创新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创新的融合发展, 通过二者的“叠加”作用, 为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旭, 陈倩倩.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的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
[2]申道平.探讨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J].中国外资, 2014.
[3]余子鹏, 赵玮.我国私营企业文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具有人才培养周期短、教育实施灵活的特点。研究掌握其办学规律和特点,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就要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其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与教育创新,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高职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面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高职教育大力提高毕业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职教育应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创新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应用知识和添加创意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世界知名企业争夺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对于处于劣势的国内企业而言,需要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加盟,以增强企业实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高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中。
高职教育应重视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与稀缺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不再是集中化的大企业,而是分散化的微型企业。同时,电子商务与网络的蓬勃发展也为微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面对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之间必然会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产品设计的日新月异、产品生产周期的变短、以价格和营销为基础的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不断尝试满足顾客需要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等,都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微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商机。因此,应培养高职学生毕业后从零开始,创办微型企业的意识与能力,培养高职学生到急需创新型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的微型企业就业的理念。高职教育应充分把握这一契机,以各种形式鼓励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迫切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级专业技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靠高职教师的教学及其言传身教来完成。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大胆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高职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在思想上有较强的独立性,喜欢独立观察、分析和思考,不喜欢禁锢和约束,创新意识强,敢于标新立异。所以,只有高职教师富于创新能力,才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成为可能。其次,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当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际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时,教师独特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体现。不仅会给教育和教学活动注入活力,而且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源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善于利用创造性思维观察思考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能进行跨学科的沟通,建构更宽厚、更前沿的知识结构,主动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与相关学科进行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富有创造精神的性格特征,对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教师在强烈的创造意识驱使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以渐进性或突发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加工,并提出创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求异性、独立思考性与坚韧性等方面。
创造性建构知识的能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新学科大量出现,新知识迅速增长,创造成果多是跨学科的、综合的。在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应积极适应市场,不再单一地以学科体系来划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动态发展的,应不断学习、捕获学科前沿理论信息,并能创造性地概括加工、处理信息,建构渊博、宽广、综合、新颖的知识体系。
科研的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课题的实验、研究及创造发展的能力。具体包括教学理论的研究能力、应用科学研究能力与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这是教师夯实理论根基进而开拓新的科学领域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重教学、不重科研。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针对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研究与探讨,以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有助于创造性教学的开展。
创新教学的能力创新教学的能力首先是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即在符合各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增加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是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如高效、高速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等;再次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能力,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调动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学的能力,才能为学生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利环境。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传统的教育觀念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学生的创造能力无从谈起。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和自主能力。同时应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为中心。
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在培训目标上,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任务;在培训内容上,应加强教师的创新知识教育,介绍新的学科理论与先进的思维方法,开拓教师的思维视野,激发教师的创新进取精神;在培训方式上,应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特别是跨学科讲座。还可以结合学术假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与科研实践。
鼓励教师走教学科研一体化道路教学是学校的基本功能,科研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两者相辅相成。如果教师不从事科研或者不具备科研能力,就会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同样,教师不从事教学,研究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与科研必须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为教师的创新研究与创新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通过教学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把教学作为科研的实践场所,引导教师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建设活跃的、自由探讨的学术环境。宽松的环境、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是产生创造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宽松的环境是创造性产生的重要外因。有了宽松的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与研究,才会产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果缺乏宽松的环境,教师就不能将精力完全投入教学与科研,更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与思考。宽松的环境是激发创新意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宽松的环境加上科学的教书育人评价体系,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浓郁的学术氛围与活跃的自由探讨的学术环境是培养提高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外因。学校应鼓励教师在学术领域内自由论争,通过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理论之间的切磋,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习惯于按常规学习,按常规处理问题,很难适应竞争的环境。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独立创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多角度回答问题能力与积累创造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将培养创造性与发展个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把高职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红.试论高校教师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4).
[2]任宝旗.论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
[3]赵薇.现代高职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4]何培芬.论高职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J].成人教育,2004,(2).
作者簡介:
朱双华(1973—),男,硕士,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1)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讲述科技的发展靠创新,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等。这些内容都是《课程标准》“三 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三 4.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中的核心内容。
(2)教材地位:当今我国青少年的科技意识普遍淡薄,因此,通过教学活动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普及和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足之地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为目标,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要求和教育目标要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②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③知识与技能: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基本的资料收集能力,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归纳,知识不系统,比如:对科技发展的一些最新状况有零散的认知,但不全面,不系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懂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四、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 法主要是学案导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分析,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有效,同时在教学中辅助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感官效果,充分展现教学内容,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要作用,通过收集材料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感悟等活动去观察、感受、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自身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六、教具准备:网络、多媒体、图片、资料。
七、教学过程:教师要正确理解自身在思想品德教学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思想品德,因此,我确定的教学关键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实现师生共识、共进。具体设计如下:
【一】情境导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比;(目的)使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的作用,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新课导学
一、板书创新与科技发展
1、科技发展靠创新(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情景活动一:教材p68材料;学生自主感悟: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相关链接: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小组合作探究:“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得出结论: ① 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 ②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③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多媒体)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以及世界有影响力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规划的展示;(目的)让学生理解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④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发族的兴衰成败,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资料进行交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由好奇到创新
由教材事例学生讨论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关系?(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情景活动:列举由好奇引发的科学发明的事例,展示刘海洋伤熊事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要教育学生要正确把握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发展兴趣、志趣、达到有所创造。)
【三】、归纳总结
【四】、课堂练习题(多媒体)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1)导入新课比较自然。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对比,既复习前一课的“科技发展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新的载体”,又可引出新课的问题“科技发展依靠什么?”(2)知识结构讲解的比较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事例选择较突出,能够比较好的说明课本理论知识。(3)多媒体使用的优点颇多,但是完全放弃板书是不可取的。应该将课本的主要知识点简略的呈现在黑板上,使学生在幻灯片放映结束之后,对所学内容还有个清晰的印象。
不足之处:(1)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时间的把握不准确,未能将教学内容充分完成,结尾很仓促。
教学内容:创新与科技发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语:
爱因斯坦在幼年时曾惊讶罗盘的指针永远指向北方,并由此产生了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后来,他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一语道出了科学家成功的奥秘所在。
仰观茫茫太空。留心周围世界的每个地方,我们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我们如何才能开启奇妙的知识世界之门,步入科学的殿堂呢?
2、板书课题:
一、创新与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靠创新
(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情境活动一:
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火的发现,将人类送上了文明的第一级台阶,人类从此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文字的创造,使人类将自己的智慧结晶永久传递、永恒保存;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逐渐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诞生,给人类的智慧插上了新的翅膀;因特网的应用,使“地球村”的村民在网上恣意遨游。
想一想: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谈一谈:
列举事实,说明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相关链接)
学生阅读教材以及相关链接内容思考、讨论
相关链接: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期,也称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它使人类由手工劳动进入机器生产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也称电力革命。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40-50年代.广泛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其主要标志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人类由此进入电子原子时代。
议一议:
为什么说“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你是怎样理解“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的?)
学生:①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
②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2)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据有关资料统计,人类的科技成果,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一倍。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据测算,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中叶是7年,近年来,在一些领域这种周期进一步缩短,在微型计算机领域,甚至仅隔6个月就有一代产品问世。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样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迅速。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和可贵。
(3)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情境活动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科技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大量创新成果,许多方面达到国际水平: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加了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顺利完成;高性能计算机关键技术的突破,使中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计算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议一议:
科技创新对我国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旧中国的历史不堪回首。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国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创新对我们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则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
相关链接:(见教材P70页)
创新既是指一种精神,也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同时也专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造。
奥地利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21年提出的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这种创新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虽然创新的集中不同涵义各有其应用的领域和解范围,但他们的共性都是创造性。
议一议:
你是怎样认识创新的,请举例说明。
2、由好奇到创新
情境活动三:
葛晓峰是全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个体发明家,他发明的载波录音、录相机等多项产品活的了国家专利局的专利。他小时候就对许多事物感到好奇:飞机为什么会飞?火车为什么会跑?轮船为什么不会沉底?这些在许多人眼里司空见惯的事却常常引起他的思考。一天,他到妈妈所在学校的实验室去玩,看见实验室桌上摆着一架分成七八个部件的天文望远镜,心中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欲望。一会儿,妈妈有事要出去,临走前叮嘱晓峰不要乱动实验室的物品。但他实在是讨好其了,终于不顾妈妈的禁令,动手把天文望远镜装好了。四个小时后,妈妈回来了,她看到那个组装好的天文望远镜,惊呆了;“好孩子!是你自己装的吗?这种仪器的拆装高中生都未必能完成啊!”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葛晓峰走上了创造发明的道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议一议:
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强烈的好奇心对科技创新有重要作用: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好奇心也会对人们产生消极影响。
说一说:
自己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代表展示
(1)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揭开科学家成长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许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他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情境活动四:
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瓦特在童年的时候,有一天看见壶里的水开了,蒸汽把壶盖顶得“噗噗”发响。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小瓦特竟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跳动不止的壶盖,一心思索着蒸汽的力量,在炉子旁边整整呆了一个多小时。姨母看见了,责骂他是个“懒孩子”。她哪里知道,正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寻根问底的品质,使瓦特成了蒸汽机的发明者和创造者。
说一说:
有了好奇心就意味着能成功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担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有所发明创造。只有那些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2)好奇心怎样发展为创新
材料一:
保护好你的好奇心
很多少年朋友有远大的志向,长大以后想做一名科学家,这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如果问你,做一个科学家,最根本的禀赋是什么?你怎样回答?
无数的科学家走向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是有好奇心。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对物质在通常温度下的表现不感兴趣,他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各种各样的物质在很低很低的温度下,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性质。美国IBm公司苏黎世研究所的科学家缪勒和柏诺兹,对常温下导电的物质不感兴趣,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在常温下不导电的陶瓷,在很低很低的温度下导不导电。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明知普通塑料是不导电的,但他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做出一种能导电的塑料。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不相信当时流行的观点:只有3种夸克。他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一定要做个试验,看有没有第四种夸克。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通过无数次科学实验,做出了伟大的科学发现,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教师: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着成功。生活中,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有所发明创造。
说一说:好奇心怎样才能发展为创新?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情境活动五:你想探索下面的奥秘吗?
UFo是什么,有没有外星人?如果有,他们在哪个星球上生活?
人的心脏为什么会片左边长呢?
动物有语言交流吗?
……
每个同学至少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但现在还不明白的问题,与同学们交流。试着对有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师讲述:
在创新的道路上,只有那些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同学们,为了成才、成功,让我们扬起创新的风帆,搭起创新的桥梁,勇敢地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吧!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四、我的能力测试
请你选择:、兴起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c)
A、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
B、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
c、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人认为“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成功”。对此,你的理解是(B)
A、是正确的,因为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锲而不舍,才有可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c、是正确的,因为好奇是创新的使者,好奇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D、是错误的,因为好奇心容易使人产生盲目从众心理。
3、对创新的含义,你的认识是(A)
①创新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造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②是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
③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新;
④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
⑤指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人云亦云、墨守成规.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⑤
4、许振超,山东青岛港工人。他三十年如一日,立足本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带领团队两次创造了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在新形势下提倡“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因为(c)
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创新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④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团队学习的过程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它比个人学习更重要,是发挥组织的整体作用、提升团队智慧的最佳途径。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过程中,必须以培育团队学习力为基本要求,创新团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团队学习质量,使学习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构筑起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如何建设创新团队
(1)拥有共同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也是让这个团队每一个成员忠诚于这个团队,积极为这个团队做出努力的先决条件。一个有想像力的目标,是团队成功的基石,而目标也使得团队具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如进入什么研究领域,达到什么样的研究水平等等,使全体成员在目标的认同上凝聚在一起,形成坚强的团队,团结协作,为实现目标奋斗。
(2)积极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成功团队建设的血脉。团队精神有凝聚团队成员的作用,团队的目标和理想把团队成员联结在一起。团队精神不仅能激发个人的能力,而且能激励团队中的其他人,鼓励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发挥潜力、探索和创新。对于创建学习型团队来说,团队精神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3)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熟悉上的一致,是形成团队的必要条件。良好沟通与团队精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而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多了解和理解沟通对象,要积极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主张,认真地倾听别人所提出的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主张,用“双赢”的沟通方式去求同存异,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
(4)坚持不懈的学习一个创新型的团队就需要制定明确清晰的培训计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帮助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只有思路不断创新,才会有工作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5)有效的激励激励是长久保持团队士气的关键。有效激励要求正确地判断团队成员的利益需求,给予团队成员合理的利益补偿。这就要求团队采取的奖酬系统不但要公平、合理,有效激励团队成员,而且要以提高团队凝聚力为目的。
一、企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个人成长速度更快,目标在于取得更高层次的共识,使每个人看到原来自己没有看到的,更本质、更深远的东西。团队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现代企业中,学习的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并且学习是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团队学习,企业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团队学习有助于提高团队科学决策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靠知识,靠全体员工的创造力。这就需要靠组织团队学习,开发整个团队的整体能力。团队在组织中渐渐成为最关键的学习单位,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重要决定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团队做出,并进一步付诸行动的。在某种程度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队在学习,团队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转化为行动,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氛围和机制。
二、要不断创新途径和方法,提高团队学习质量
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做到学习资源共享、学习内容交融、学习效果互促,进而提高团队学习的质量,增强团队学习的效果。炼钢厂近几年在团队学习的实践中,除了运用互动式、体验式、感悟式的团队学习方法外,还创出其它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搭建知识共享平台。组织的学习只有通过共享才能实现。共享的知识才是力量。有了共享,知识、经验等隐性知识才能在整个企业中有效传递,并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提高团队学习力,必须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团队之间,要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多赢共建。每个团队定期举办“共享论坛”,运用头脑风暴法,就热点难点问题,吸收管理技术人员、党员、班组长、骨干等不同层次人员参加,取智于众,聚合众智,开展全方位的成果共享活动。
(二)搭建问题反思平台。问题本身就是团队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就是管理资源,看不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团队要经常进行反思,正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实现工作的持续改善。充分利用骨干议事会、员工恳谈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查摆问题,深度反思,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坚持运用反思求解法则,把镜子转向自己,开展定期的、有组织的反思和解剖活动,主动找自己的差距,与先进比差距,有针对性的改善活动和找补差距,从而实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适合团队成员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团队成员有机会有条件进行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在沟通中形成团队的意志。团队成员之间要经常性交流谈心,重要信息及时交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团队领导人要通过个别交谈、恳谈会、信箱等形式,积极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给予答复解决。畅通员工思想信息流,实现信息上传下达的双向强化。公司坚持“六必谈六必访”制度,搭建干群连心桥,建立层层家访制度,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有效地把握了员工思想动态,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四)打造团队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被众多的企业所实践。公司在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始终遵循“价值趋同法则”。员工只有融入了团队价值观,才会对企业产生感情,才会对工作产生积极心态,在工作中就会有动力。对新进厂的员工,不仅对他们进行岗位知识、规章制度的培训,而且对他们进行军训、心智体验、品格训练、企业文化理念培训等,使他们接受团队文化,尽快融入到整个团队中。作为一个团队,必须高度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进步。公司的企业道德“与顾客共谋发展,与员工共创辉煌”也体现了这一点。要实现由“用人干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的转变,使团队成员与团队共同成长,形成命运共同体,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团队乃至整个组织持续进步。
(五)遵循快乐工作法则。快乐不仅仅在于地位之高低、金钱之多少,而更重要在于愿景的实现、人们的尊重和对社会对岗位的贡献。激发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每一次学习、每一项工作都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一次机会,让员工尽可能在学习工作中提高自驱力,在工作和事业中享受到至高无上的快乐,真正领会“工作着是美丽的”的深刻含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命感,这样才会更积极地将个人融入团队之中。
团队是什么,团队就是一群人走到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而团队文化是一种意识,是团队成员之间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磨合、相互协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工作方式、行为准则的一种集合体,它是通过一定时间打造后化为各个团队成员的惯性行为。那么网络商会商务运作行业也是以学习、宣传、培训、交流、分享、复制、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统一会员意志,规范会员行为,凝聚会员力量,合理利用每一位会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最终为实现个人价值,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渗透文化
价值观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如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服从、平等等,在心中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主次的排列,构成了每个会员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在同一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价值观不但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进而还影响团队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自主创新,创新方法,技术,能力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个地方的经济不断地突破国家限制, 在全球配置资源。新的发展形势, 使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 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只有坚持走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才能摆脱发达国家的技术控制, 掌握世界领先技术, 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 我国一些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毫无抵御之力, 生存与发展遇到了极大困难。而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企业, 不仅没受影响, 反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也证明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作用。
1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看, 尽管有一批勇于自主创新的成功企业, 近年来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拥有专利的企业只有1%, 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 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 企业研发活动投入经费强度不足1% (表1) , 反映出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的重视程度和经费投入仍然较低。因此, 为实现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非常紧迫。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涉及多方面因素, 如政策制度、机制体制、教育人才等等。本文根据实践体会, 主要对创新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正如许多事情的解决需要方法技巧一样,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也有先进的方法和技巧可进行辅助。
一般而言, 技术创新, 是指企业从技术的设想, 经过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 到获得实际生产应用, 并产生经济或收回效益的首次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 从工业革命时代至今,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创造学家根据人们大量的创新实践, 研究归纳出的创新方法大约有1000多种, 其中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推广应用的创新方法和技巧约有25种, 如:智力激励法、试错法、联想法、形态分析法、检核表法、头脑风暴法等。其中的一些方法技巧取得了巨大成功, 有着辉煌的纪录。但总体上, 这些方法是抽象的、随机的、方向不明确的, 普适性差。
注:①R&D经费投入强度指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②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指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
为帮助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掌握先进的方法和技巧, 2007年, 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开展了创新方法工作。随后在黑龙江等一些省 (自治区、直辖市) 开展了以推广现代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为重点内容的技术创新方法试点工作, 旨在通过试点工作, 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一年多的实践证明, 试点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试点企业反响强烈, 成效明显。通过试点工作开展, 不仅建立了创新基地、平台, 还培养了师资队伍, 解决了企业实际难题, 一些企业还利用创新方法申请了专利。通过企业创新方法培训, 企业感到创新已不再是一个概念或一句口号, 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实在在的动力。
2 技术创新方法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2.1 现代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简介
TRIZ理论的提出始于1946年, 距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 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运用, 经历了14个发展阶段, 发明人是原苏联发明家和创造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该理论体系是在对200多万份高水平发明专利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 萃取数以百万计发明家的智慧而创建的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通过运用分析工具, 能够将一个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丛生的解题过程, 转化为一个精确的科学运作的过程。目前, 除俄罗斯外, 美国、日本、以色列、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已大规模研究与运用该方法, 解决了大量的实际技术问题, 节省了大量的研发资金的投入, 在专利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21世纪以来, TRIZ理论正成为许多现代企业创新的有力工具, 帮助其从技术的跟随者发展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一大批知名企业如三星集团、福特汽车公司、波音公司、深圳华为公司等都通过运用TRIZ理论, 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 赢得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他还有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推广和运用TRIZ理论, 并将这一方法与传统创新方法和其他现代创新方法相结合, 来解决生产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创新难题。
2.2 技术创新方法 (TRIZ理论) 实际推广应用所产生的具体效果
在科技部等部门的试点地区推广TRIZ理论过程中, 通过举办技术创新方法专题报告会、TRIZ理论专题讲座等形式, 向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推广了这一方法, 提高了这些人员对TRIZ的认识, 加深了技术创新方法的理解。有的地区还建立了技术创新案例库, 以帮助企业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 在进行技术创新方法时, 扬长避短, 少走弯路。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推广, 培训效果初步显现,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方法已开始申请专利。如黑龙江省通过推广应用TRIZ理论, 仅就参与培训的企事业单位的学员而言, 已经申请专利22项, 获得专利6项。又如江苏省某研究所研发人员, 发明了“一种轻便的柔性薄膜充气无线电圆形天线”, 解决了远程卫星接收天线不方便移动的问题, 获得了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江苏某电器公司运用TRIZ理论创造性地将预脱扣装置与能量脱扣装置整合到一起, 使得这一组合式发明在生产实际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也申请了发明专利。
可以说, 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受到了试点地区企业的热烈欢迎。培训学员对TRIZ有强烈的认同感, 感到TRIZ理论对研发思路有很强的指导性, 可以避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盲目试错, 让解决问题变得有律可循、有术可依, 给技术创新留下了巨大的、易操作的空间。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增加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经过培训的一些企业已进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 培训的许多学员反映, 技术创新方法 (TRIZ理论) 必将对企业的自主研发产生重要的作用, 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战胜全球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
3 启示和建议
通过上述, 可以看出, 技术创新方法 (TRIZ理论) 的研究与应用在中国内地的试点省市获得了成功。那么, 为什么这一理论至今在我国内地鲜为人知?究其原因, 一是原来TRIZ最初的应用是在军事领域, 属于原苏联的国家机密, 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保密。直至原苏联解体后, 随着大批的科学家移居到欧美国家, TRIZ理论才引起了世界各国, 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 也才使得TRIZ理论得以广泛应用和发展。二是长期以来, 我国对思维、方法和工具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 加上TRIZ理论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 因而有关创新教育和创新方法等相关内容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工业领域, 无论是在科技界, 还是在政府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未列入重点内容, 长期缺失。
为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在更广的范围推进技术创新工作, 提出建议如下:
3.1 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创新方法的经费投入力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按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首选指标R&D经费投入强度比较 (表2) , 我国2007年全国研发经费为3710.24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是1.49%。从表2也可以看出, 尽管我国在研发经费总量上不断增长, 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仍低于许多发达国家, 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 当研发强度不超过1%时, 技术研发处于使用技术阶段;研发强度在1%至2%之间时, 技术研发则处于改进技术阶段;而在研发强度超过2%时, 技术研发处于技术创新阶段。按这一标准, 我国的技术研发尚处于改进技术阶段。很有必要继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在保证研发经费增长的同时, 需要增加对技术创新方法投入的比重, 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科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实现跨越式发展。
单位:%
3.2 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和相关重点工作, 大幅度推进创新方法在企业的应用
在推广技术创新方法, 引进和应用技术创新方法 (TRIZ理论) 的同时, 要依托国家科技计划, 加大对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的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与开发、探索科学有效的推广途径和模式、开展相应的政策环境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建议结合国家重点领域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 设立专门的研究经费, 支持开展相关领域创新方法研究。同时建议今后一个时期, 将技术创新方法工作与近一个时期开展的“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产学研战略联盟”、“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等重点工作相结合, 选择重要行业领域的重点企业, 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需求, 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方法的应用推广与诊断服务, 为企业创新管理、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各技术创新环节提供创新方法和路径选择的支撑服务, 推进技术创新方法在企业中推广应用。
3.3 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生产过程, 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职能部门内部之间的合作、具备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的支持。因此, 一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往往对创新投入较少,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引进。而也有一些企业即使有创新的意愿, 但由于资金紧张, 难以承担创新费用, 因而也没有开展实际的技术创新活动。当然, 还有一大批企业, 只注重当前发展, 缺乏长远的考虑, 更不可能将企业收入的一部分投入技术创新领域。从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等领域看, 对技术创新方法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教育中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育相对缺位, 科研活动中自主创新研究不足, 科学方法研究投入很少, 在科研立项的政策导向方面缺乏对创新方法的引导, 或者说涉及的内容较少。这种形势, 非常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引领社会重视技术创新方法, 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方法的运用。
3.4 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方法的宣传力度
目前技术创新方法还不为全社会所知, 对技术创新方法的了解、熟悉还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 特别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 大部分对技术创新方法存在认识不清的情况, 对技术创新方法的作用认识片面, 对技术创新的概念比较模糊。需要继续通过主题宣讲、新闻媒体宣传、网络平台等途径, 宣传推广技术创新方法的理念和方法, 充分调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交流探讨等互动方式, 加深公众对技术创新方法的理解, 从而普及了创新方法的理念, 使企业由被动接受变为自身主动的需求, 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 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华锦阳.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武城.技术创新方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及经费的投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zgkjtjnj/2007/t20090104_402530302.htm.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经济内涵、管理模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践表明,创新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乃至命运,创新是当前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继续蓬勃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内涵。能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亦已成为评价一所高职院校地位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培养创业型人才,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高度重视高职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此,有关部门对推动大学生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全方位地进行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和完善。不少高等学校也为推动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举办了相应的教育活动,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如清华大学早在1998年5月即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由于实施了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从而产生了如视美乐公司、博创公司等一批高新创业企业,实现了产学研的结合,构建了大学生创业的较好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在我国大学生中超过一半。高职院校学生所具有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点以及其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决定了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量的创业型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层次相对较低,他们安于习成,独立性较差。不愿意冒风险,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领悟和感受能力较差,普遍较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压力又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时候,更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2树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
“以人为出发点的教育,首先要赋予教育对象以谋生的手段:其次,要最大限度第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他们能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我们应树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纠正长期以来存在的过于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对个体成长作用的观点,全面考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当前,尤其要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环境,鼓励发挥特长和勇于创新,在合格基础上鼓励拔尖,在规范的原则下增加学生的自由选择、自由发展。从单纯以知识、能力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转到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上,树立融知识传授、技能传承、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价值观念。
3优化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环节。要围绕”实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善创新”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同时要努力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如美国大学的理工类不论哪个科,进校以后,《会计》、《成本核算》、《基本管理》等是一年级的基础课。这些课程学生学得不是很深,但以够用为目标。这样,学生在以后自己创业时能懂一些,并能根据自己的创业需要去进一步深造。二是处理好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实现现代技能教育与现代人文教育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用技能当中有许多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不是只指高新技术或某一产业,而是贯穿于工作中的新理念、新概念或新创意。三是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高职教育进行的是一种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所以理论教育要为能力培养服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在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中技术的能力,使人才培养不囿于书本与学校范围,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在学生评价标准中的分量,给学有专长的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与发展空间,形成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如对于部分优秀学生,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允许校内选择专业方向:允许有专长的学生减免一定数量的必修课程:对在专业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就业时给予特殊的政策。
4营造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全面渗透创新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突出创新教育的主题,广泛开展创新教育的宣传工作,营造创新教育的浓厚气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立志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其次,学生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是开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和实践的基地。学校应增强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实跋中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与质量。各社团要围绕创新教育广泛开展活动,诸如举办创新论坛、创新体会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再次,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活动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如举办学生课外作品展、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开展创新计划竞赛等。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5教学过程中应贯穿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对塑造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核心作用”。我们应该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相,在专业教育中全面渗透创新教育,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教育是基础,创新教育是实践、应用与发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必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各专业的实际和特点,根据创新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较完善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高职院校应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新教育课程或选修课程,如“创造学”、“科学方法论”等,并在相关学科课程中增加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如对管理类、经济类、营销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有效的实践锻炼、丰富的案例研讨对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创新教育oX如结合相关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创新活动。模拟创新是刨新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创新教育的其他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都将在这一环节得到具体应用和体现。尽管参与这一过程的资金有限、时间有限,但却有助于学生创新经验的积累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与创新能力教案】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调查表10-19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06-03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阶段总结10-14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5-25
刍议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07-2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06-01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案09-28
创新就业能力06-21
营销创新能力提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