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精选8篇)
在案例分析中,专家提到了早恋引发情绪障碍的表现,在第一次咨询时,心理老师并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因为学生需要一个情绪释放的过程,心理老师可以通过关注、倾听与探问来获得辅导所需要的信息,在第二次辅导中,心理老师掌握主动权,采取疏导的形式引导学生澄清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现状有清楚的认知,使失衡的心理状态调整过来。
在学习中因早恋会导致的情绪障碍,这类案例,肯定存在不合理的心理状态,是需要解决的首要目标,心理老师在辅导过程中,须有针对性,先纠正学生不合理情绪,这种不合理情绪主要特征是:糟糕至极――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灾难性的,这种认知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早恋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出怕失败、情绪波动、心理脆弱,给家长与老师造成更多麻烦;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表现为学习懒惰、容易分心、注意力差、对学习冷漠厌倦、依赖心强,这样的学生令家长与老师都头痛。遇到早恋的学生,要及时调整他们不合理情感信念。
我所在的心理辅导室里经常会收到这些孩子的来信。其中以晓曼的来信最有代表, 我把它提了出来, 作为特殊案例进行辅导。求助来信:“老师你好!我是个初一的学生, 今年只有13岁。你们怎么也没想到我的住房有多宽, 我一个人住在十多间房子围成的一个四合院里.因为没有人管我, 所以我学习也不好, 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不是很喜欢我, 我非常孤独, 希望和你说说话。平时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经常会想起父母在家的日子, 我每天最讨厌的时间就是晚上, 我常常感到非常害怕, 总觉得家里这么多的房子就我一个人如果有人来欺负我我还没有办法呢.....老师, 没有父母的日子我真的很孤单, 看到其他同学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我就非常难受, 我象一个被遗弃的孤儿, 我甚至想到这样的日子我坚持不了的时候我就要出去闯社会了.你知道我最可靠的保护神是谁吗?是我的小狗沙沙!我高兴的时候给它唱歌, 不高兴的时候拿它来出气。也许是它也感到孤独的原因吧, 不管我怎样拿它出气, 它也缠着我, 我们真有点相依为命的感觉。但是, 最近我似乎感觉到特别难受, 上课也听不进去, 就想到爸爸妈妈那儿去找他们, 在那儿打工算了......老师你说我怎么办呢?”
面谈了解到的情况:晓曼是个弱小的女孩, 幼稚的脸上表现出孤独和害怕。衣着朴素干净, 很少有笑容。晓曼这个13岁的小孩子原本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 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只能一个人孤单的体验着与父母分别的痛苦, 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一个人生活也太放心了!我及时的给她回信并约好第二天中午到“心语室”和我面谈。
一、造成孩子现状的原因
(1) 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家里的条件本来就不好, 加上父亲在家里要是没农闲的时候他就到外面去赌钱, 为此他们家没有过一分钱的存款反而欠下许多外债。现在到外面挣钱要好得多, 父母都不会去赌博了.而且还还了一些债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正是应该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呵护的年龄而父母却不在自己身边, 成长的烦恼无法得到排解;
(2) 自学校对她的忽视, 尤其是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 晓曼由于自己各方面的条件而非常自卑, 她没有好朋友而内心世界极度的孤独和空白, 还有来自于社会对孩子的漠然, 她只能每天和小狗作伴。
二、心理疏导让她走出孤独
1. 充分尊重晓曼, 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
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让孩子尽情倾诉,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并完成心理测验。我马上做了这几件事情:A.和她建立良好的关系, 把我对她的担心和关心同时传递给她, 让她感觉到一丝丝温暖。希望我能够成为她的朋友和大姐姐, 有什么烦恼可以来找我。B.我及时联系到了她的家长, 向他们说起孩子的情况。并希望他们多和孩子交流, 因为孩子马上到了青春期, 是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爱的。孩子的父母同意了我的建议, 我还给家长留下了我的电话, 希望他们每周至少和孩子通一次电话, 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C.我找到孩子的班主任, 向他反映了晓曼的情况, 并和班主任一起讨论如何让这个花季女孩快乐起来。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的遭遇也知道一些, 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
2. 温暖的交流配合日记成长。
3个月后, 她来到办公室, 把成长日记交给我。一篇《没有你的日子我也不孤单》中她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现在已经懂事了, 我们今天学了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 里面的主人公在她的爸爸去世的瞬间就仿佛长大了。我想到了我自己, 我没有她那样坚强, 但是我还是长大了!不是吗?以前我最喜欢的朋友就是我的小狗———沙沙, 我有什么烦恼都只能跟它讲。现在不一样了, 老师是我的好朋友、大姐姐, 同学们都来关心我帮助我。我每天晚上做了作业就睡觉, 有沙沙这个“警察”给我值勤我也就没有以前那么害怕了。我现在学习也上去了, 说来也怪, 好像也没那么想妈妈了......你们在外面就放心的挣钱吧, 早点把帐还了我们一家就可以团聚了......”我流着泪看完了孩子的日记, 我不知道孩子的父母看到她的这段日记会怎么想, 我除了对晓曼的顺利成长而感到欣慰而外, 替更多的象晓曼一样的孩子担心。其实孩子以后的路还很长, 他们还将会遇到青春期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做父母的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生存下来, 更重要的是走进孩子的心灵, 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给他足够的爱, 让他健康成长。当父母都不在他们身边的时候, 这些问题就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了。在本案例中, 与晓曼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全面地掌握了晓曼的情况, 取得了晓曼及其父母的信任是成功的关键。晓曼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咨询员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 在咨询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协助晓曼调整认识观念, 从而改变了晓曼的负性情绪。
这是十二月份,天气渐冷,在室外走动的人们起来越少,特别是夜晚,更少有人在阴冷的地方出入。一天,听到单位门卫报告,某楼上的玻璃被人砸碎两块,据报案人推测是学生在双休日不到校时进来砸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当听到碎玻璃声时,人已跑得无影无踪。经学校有关人员调查发现,是毕业班的学生所为。
事情发生后,学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调查,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学生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离奇之事呢?
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王某说:“这几天我心里不高兴,学习成绩不好,在家没人理我,又没有学习的环境,星期六晚上,我去找吴某一起出去玩,走到学校操场,转了几圈,没有见到人,很没有意思,这时同学吴说,‘咱们今天玩个刺激的吧!’于是我们就想起了砸玻璃比赛,看谁的手法好!刚砸碎一块就听到值班人员喊,于是我们就跑了。”
【案例分析】
针对这件事,我们展开了调查,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通过耐心细致的了解,王某家庭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母亲离婚后无工作,在家开了一个小服装店,由于不成规模,生意很是冷清。由于心情不好,晚上就找一些人到家玩牌,有时到深夜。孩子到家后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由于长期无学习和休息的环境,上课打瞌睡,学习跟不上,有时干脆睡觉,学习一落千丈,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晚上不上课又没有休息环境(由于家里人多声杂),就在社区到处溜达,寻找一些心理发泄的空间。
【方法】
分析王某的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放任型”,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心、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待人处事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缺乏理想等心理倾向。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这是典型的家庭影响型心理障碍,可采取了如下方法。
1.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錯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给他讲解一些伟人、科学家的成功事迹,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5.寻找自信心。让他在生活、学习和活动中,寻找自己的最成功之处,进步之处,并发扬光大,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6.对这种“放任型”的教育模式,向家庭分析利害关系,让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教育家长抽出时间做一些亲子互动,亲子间的良好沟通是教育子女最有利的途径之一,对孩子的微小进步,父母都要表示喜欢、赞扬,使孩子得到激励、快慰与爱的肯定。作为父母,不说、不做有伤孩子人格的话和事,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父母要耐心地鼓励他消除他的苦恼,调动他的积极情感,使孩子感到父母理解他、相信他,是他的知音和精神支柱,从中获得力量。
【效果】
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耐心辅导,孩子不仅主动承认错误,还自己下了保证,今后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好好学习文化课,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遇事多思考,冷静处理问题,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表示非常痛心和后悔,并主动把损坏的玻璃修补好!学习成绩有所上升,与学生关系相处得很好,家庭关系向和谐型方向发展。
【反思】
中学生心理障碍是短暂的,会经常遇到,只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导,用真心对待学生,让他感受到关爱,所谓的“问题学生”,都不成问题。希望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认真对待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增强自信心 翻江镇中学付向东
什么叫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指自我评价偏低。按照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
自卑情结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是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在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 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学生基本情况:
上个学期,我新接的班中有一位令人头疼的学生小力,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上课时常与同学讲小声话,作业是经常不做,劳动时“胜利大逃亡”,教育处分毫不奏效,久而久之,老师们见了他绕道而行,都觉得他是无可救药。心理问题与根源:
自尊自卑,矛盾交织大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可是他们又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冷嘲热讽,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经过观察,我发现小力同学比较内向,平时除了上课讲讲小声话下课时倒不多言语,但谁触犯了他脾气将是很暴躁的。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学,担心和他们接触而受到伤害。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中。
逆反心理,容易偏激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喜欢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小力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因此,他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惹不起,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其何的模样。其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自然减弱。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是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持无所谓的态度。
意志薄弱,不愿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在为此付出努力。但是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反复产生某方面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弱点在于自身的惰性,经不得外界的压力。像小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矫治对策: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 辅导,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各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掌握技巧,寻找根源。
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心理辅导的理念、技术。聆听是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首要基本技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多种多样、不尽相同的,有智力的、非智力的因素,有主观的、客观的因素。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因而聆听就显得非常重要。“出租你的耳朵,学生说,教师听”是老师与学生心理的桥梁,在此过程中,对于小力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为了去除小力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 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小力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小力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小力同学„„”渐渐的,小力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我给他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我能行。”等给自己加油。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3.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在平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重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不可忽视。要特别注意正确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指导,把受挫学生的自信心及早地树立起来。在与何同学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的确不守纪律,被别人当成差生,又无力去改变,只好任着性子发展。为了恢复他的自信心,在语文课上,我尝试着让他回答问题。开始他总是摊开手,摇摇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发现我用微笑面对他时,开始回答了。哪怕回答并不恰当,我也善意地说:“你虽然回答得不准确,但说明你已认真思考了。”这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欢乐洋溢在了他脸上。果然,他兴趣浓厚了,有时坐在第一排的他在下面也小声地回答,真令人高兴。于是,我借机发挥,在班会课上,在语文课上,我会对同学说:“小力这段时间进步很大,该不该为他鼓掌?”“小力回答得真好啊!”平日里一向受批评的他,居然也享受到老师的肯定,自然对自已的行为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较大的改善。
4.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小力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小力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家里有客人,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小力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就这样,经过我耐心、细致、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一个学期过去了,小力再也不是“问题”学生了。拥有健康是成功的关键,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少年儿童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可塑性很大的年龄阶段,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重视健康,关爱健康,为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未来社会而努力。结论。
小王与小顾是同校同学,小王读初三,小顾读初一。一天二人发生口角,小王顺手打了小顾一下,不当一回事就扬长而去。不想小顾人小气盛,当晚就约了几个小哥们找到小王家,要给小王给一点颜色看看,由于王不在家,就在外面砸门吵闹一阵。王回家知道后,第二天连续三次找小魏帮助,小魏自认为是小兄弟的头,欺侮小兄弟就是给他小魏难看,所以一口答应,当即叫了一个朋友,准备了一把长砍刀,到校门口等候,当顾放学刚走校门,上去对准顾就是一刀。顾经抢救虽脱离危险,但颅骨骨折,构成九级伤残。
魏家境贫困,母亲体弱,魏犯罪后其母举债请律师,到处奔走,劳累、忧郁成疾,在魏判刑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其父说:“这不争气的儿子一刀下去,活活追去了他母亲的命,弄得我家破人亡”。王是独生子,家庭不仅要承担请律师、经济赔偿等难以承受的负担,而且案发前正值王初中毕业面临中考,在他进监狱的时候,职高的录取通知书也寄到了家中,他的犯罪断送了自己的学业、前途,也毁掉了家庭的幸福。顾也是独生子,受害致残,今后一辈子怎么办,父母整日以泪洗脸。魏的一刀不止毁了小顾一人,而是一刀毁了三个家。
多关爱,多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红旗小学李海燕我班的李硕同学是我班的淘气包。几乎天天都有人来告他的状,一会有人说他打架,一会儿班长说他上课捣乱,要么就是学习委员说他不交作业„„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学生”呀!观察发现,他脑子聪明,特长也很多,尤其喜欢看书,因此他见多识广,上知天文,下懂地理,讲起故事绘声绘色,很是动听。但他性格外向、活泼好动;胆大,脾气大,纪律散漫,对人傲慢无礼,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还特别差,上课从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老是干扰别人;作业不交、家庭作业不做。正是因为他不肯踏实努力地做事,所以成绩很差。
鉴于他的表现,我多次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我很是头痛。为此,我从侧面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情况,原来他的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到其他地方去了,父亲忙于生计,他经常自己在家,由于缺少关爱,养成了一些坏毛病。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差不多每天都有投诉的,所以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不敢与他交朋友。他就像一个刺猬,时时张开尖锐的硬刺,不断地伤害别人,保护自己。于是他常常故意捣乱、打架惹老师生气,他觉得老师和同学越生气他就越有一种“胜利的喜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它“调教”过来。
一、耐心激励,以爱感化
爱是教育的先决条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好学生”是任何一个老师都容易做到的事情,但难能可贵的是对“问题学生”也要拥有同样的关爱。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实质上就意味着结束了。因此,我们要摘下有色眼镜,去寻找、挖掘差生身上的闪光点,事实予以激励,使其有成就感,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信心。你的关爱一旦被学生接受,便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他下象棋挺好的,我想:组织一次象棋比赛也不是什么难事,给他一次展现自我特长的机会,也好让同学们多见识他好的一面,从而接纳他,使他尽早融入这个集体。说干就干,果不出所料,他一高超的棋艺一举夺得冠军。在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真诚的赞美声中他低下了高傲的头、激动地满脸通红。他偷偷地望了一眼,我回以赞赏、鼓励的目光。在总结发言时还鼓励爱好象棋的同学向他请教。过后,真有同学郑重其事的向他请教,他也耐心的讲解,像个小专家似的,经过他的指教,那几个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整日黏在一块儿,我暗喜,他已经不再是一个随时备战的“刺球”了。
我知道他爱看书,知识丰富的优点,大加赞扬。帮助他改变在同学心目中印象,对我也不再是有抵触情绪了,一次课间,他悄悄塞我一张纸条,然后一溜烟跑了,我打开那张揉皱的而又潮湿的纸条,上面写着“那天是我不对,请老师原谅”看着这张纸条,我想孤傲的他该犹豫多久,下了多大的决心才塞给我的呀。我趁热打铁,经常谈心疏导,在生活上对他也很关心,他越来越信任我了
二、家长联合双管齐下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他要求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对这样的学生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于是我先同其家长商量,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建议爸爸多抽时间陪陪他,与他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他的爸爸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很支持我的观点,答应由自己亲自管教。
在校我发现他有问题时,我则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 批评他。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气,常采用“角色换位”这一方法,引导他自我检讨,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么处理,同时也让他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渐渐地,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现在他的脾气有明显的好转,基本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已经好久没有听到有人说他打架了,他的朋友也多了,现在还当上了礼仪小组长,作业也按时完成了,成绩明显上升。现在我虽然不是他的班主任了,他每次遇到困难都会找我谈心,和我交流意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身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对所有学生都多一点关爱,尤其是对学困生再多一点爱的话,相信我们的努力会造就更多的有用之才。
虽然教育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爱却是最能拨动孩子心弦、触及心扉的。当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真正的送出关爱后,不仅会促使学生的行为表现有好转,更是让他们的心理也得到自我完善。所
以面对那些需要转化的学生时,班主任、老师倘若真正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也便不再是棘手的事情了。
如何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地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如何取得实效?这是近年来各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普遍遇到的问题。按照常规,许多学校在大课间做广播操集体锻炼身体,这本是件好事情。但是现在有很多学校做广播操都是流于形式。学生没精打采,毫无生气,抬胳膊伸腿都是懒洋洋的。这样既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更谈不上放松身心。在这种背景下,由厦门市教科所高思刚老师率先提出研发“心理放松操”的创意,我校组织精干力量进行研发,经过探索和实践,2008年9月底研发成功并在大课间活动中实施。2009年3月,心理放松操通过版权申请并由福建省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心理放松操设计原理与依据
这套心理放松操借鉴了瑜伽身心放松的方法,把心理学的主要放松训练方法如肌肉放松、呼吸放松、音乐放松、想像放松有机地融合起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紧张与松弛是相对的,当紧张过后,就能体会松弛与放松,肌肉放松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做放松操时以轻柔缓慢的音乐为背景,以娓娓动听的暗示语来逐个集中注意力:先做肌肉拉紧的动作,拉紧某个部位的肌肉到极限,然后从极度紧张到极度放松。用心去感受由紧到松的过程,再持续保持这种放松的感觉。肌肉放松时配合腹式呼吸的韵律做,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速度愈慢愈好。腹式呼吸能够增加吸氧量,所增加的氧气量对身体和心理都有益。它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神经系统趋于平静,使心灵达到深沉与宁静;也能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恢复。与健美操或其他运动操相比,健美操使肌肉和内脏处在极度紧张状态,而心理放松操可使新陈代谢低缓,使生命系统放松,产生增进身心平衡的最大效果。对于整天处于繁重学习任务中的学生来说,做这套放松操能达到转移注意力、放松大脑和身体、排除压力的目的和功效。不仅能使学生在紧张上课后真正地放松,也为学生单调乏味的大课间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心理放松操的特点、效果
1. 简单易学。
与一般的广播体操或放松操不同,这套心理放松操只有4节,分别为颈部运动、脊柱的扭转运动、四肢伸展动作和侧腰伸展动作,兼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完整做下来大约10分钟,学生能很快掌握。
2. 随时随地可以做。
这套操既适合在广场做,也适合在家里或办公室做。每逢下雨天,在教室里把椅子往桌子下一塞就可以做。一些学生说自己每天在家学习时,每隔一小时就做一次放松操当课间休息,效果很不错,甚至家长都跟着学习。
这套放松操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喜爱,现在我校学生周二周四做心理放松操;周三周五做广播体操。学生普遍反映,不仅使大课间换了口味很新鲜,更能在紧张上课后真正放松,用学生的话说做完很爽。每逢学生在校做心理放松操时,有一部分老师就会不知不觉跟着做起来,有的老师说自己在家经常练习,改善了颈椎或脊椎的毛病。
三、中学生心理放松操动作要领
1. 第一节颈部运动
吸气,抬头,下巴上扬,牙关紧闭,颈部要感觉到强烈挤压,整个后背完全挤压,身体微微前倾;———后仰
呼气,头向前,向下,下巴去找锁骨,尽量靠近锁骨,去感受颈部完全拉伸,肩部要自然放松下垂,没有丝毫紧张;———下压
吸气,头回正,呼气,右耳找右肩,去感受左侧颈部的强烈拉伸,肩部有微微的酸胀感,注意身体不要倾斜,保持自然垂下,吸气,头缓缓回正;———右耳向右肩靠
呼气,左耳去找左肩,双肩自然下垂,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去感受右侧颈部的强烈拉伸,吸气,身体缓缓回正。左耳向左肩靠
呼气,头向前向下向右拉伸到极限。身体自然直立,每个角度拉伸到自己的极限,牙关始终闭合,两臀夹紧,大腿并拢,身体回正;反方向,向左,向后,向前,身体自然直立,不要晃动,只是颈部在做运动,只是颈部的挤压和拉伸。颈部圆周运动,右三圈、左三圈
2. 第二节脊柱的扭转运动
站好,两臀夹紧,双腿夹紧,吸气,肩胸自然打开,肩自然下垂,呼气,身体向右后翻扭转,髋部保持正前方向,眼睛看向后方,到了极限后,右手绕过后腰放在左侧腰上,左手放在前方右侧腰上,感觉脊柱完全扭转起来。注意髋部保持正前方向,两大腿夹紧,这时后背有微微的酸胀感觉;停留时保持正常呼吸,吸气,身体缓缓回正,呼气,松开双手,收回,自然调息,交换体位再做一次。注意双肩要保持同一水平,感觉身体有两股力量在拉伸,一股力量是上身向后方扭转,一股力量在腿部,保持髋部指向正前方,停留时保持正常呼吸。
3. 第三节四肢伸展动作
两腿微微分开,与肩同宽,指尖朝外,肩自然下垂,配合呼吸做,双手前平举打开向上,在两耳旁双手十指相扣,正常调息,再次深深吸一口气,翻转手腕,带动上身向上拉伸,同时踮起脚后跟,眼睛平视前方,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不要受到干扰,背夹夹紧,双臂距离尽量拉近,把身体的中心尽量往上走,感觉有根绳子拉着你的身子向上拉伸,感觉你的侧腰带腿部向上拉伸,停留时一定要正常呼吸,把你的身体完全拉伸起来,背夹完全夹紧,眼睛平视前方,心如止水,稳如泰山,再次深吸一口气,身体再次向上拉伸,呼气,松开双手,收回,感觉指间有发麻发热的感觉,自然调息,两腿并拢收回。
4. 第四节侧腰伸展动作
站好,两臀夹紧,肩自然下垂,配合呼吸来做,双手前平举打开向上,放于两耳旁,双手合十,拇指向后,双臂一定要放于两耳旁或两耳后,两背夹紧,身体的力量向上拉伸,深深再次吸一口气,把你的脊柱向上拉伸,呼气,以髋为折点,身体向右弯曲,两臀夹紧,两大腿并拢,胸部和腹部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把你的身体向右弯曲,去感受左侧腰的强烈拉伸和右侧腰的挤压,到达极限后扭转头部,眼睛看上左上方的天花板,停留时保持正常呼吸,注意两臀夹紧,双膝并拢,吸气,身体缓缓回正。
脊柱再次向上拉伸,呼气,以髋为折点,身体向左弯曲。胸部和腹部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把你的身体向左弯曲,去感受左侧腰的强烈拉伸和右侧腰的挤压,到达极限后扭转头部,眼睛看上右上方的天花板,停留时保持正常呼吸,吸气,身体缓缓回正,脊柱再次向上拉伸,感觉有根绳子拉着你的身子向上拉伸,呼气,回正。
5. 调整结束
两脚分开,肩自然下垂,轻轻地闭上双眼,低头,调整呼吸,抛开所有的杂念,配合深长而缓慢的呼吸,把你的心完全沉静下来,停止一切的思维,聆听优美的音乐,身心完全放松,吸气,身体缓缓回正,睁开双眼。
富有特点的心理放松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一线教师。2008年11月,首届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院)长论坛暨“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学术年会由我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专家、代表观摩了心理放松操活动,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10年6月,学校向厦门市300多名心理、体育教师展示了心理放松操;2010年6月,海峡两岸心理危机论坛在我校举行,台湾著名专家观摩了心理放松操,给予充分的肯定。
摘要:这是一例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作者本着统一性、一致性、个性稳定性的原则,通过多方资料收集、比较印证,确定问题的主症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及角色扮演等咨询手段,经过六次咨询,使来访者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关键词:认知错误;人际关系不良;咨询
一、资料
黄某,14岁,某重点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独女。父亲常年出差在外。母亲经营一家美容店,生意繁忙。家族无精神病史。
黄某学龄前一直在老家由奶奶照看,没有上过幼儿园,也很少接触同龄儿童。没有患过严重疾病。
上小学后被父母接来本市,父母对其学习要求严格,但其他方面很放任、溺爱。黄某自幼好强,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朋友很少。
黄某就读的重点中学班级学习风气浓厚,同学间竞争较为激烈。初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黄某生病一周,成绩降为中等,因此自责、沮丧,很长时间不能走出成绩退步的阴影。期末考试成绩依然没有起色,黄某开始觉得自己很失败,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发呆,生活中的一点小事也会引起她的烦躁不安,同时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本次期中考试后,因怀疑本宿舍同学讥笑自己成绩下降,她在晚自习时以上厕所为由溜回宿舍将同学的被子泡在水盆里。因此,被班主任带来咨询。
二、来访者主诉
压力大,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失眠,她心情不好,总想发脾气,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觉得考不好自己很失败;感觉父母就知道挣钱,只关注成绩,根本就不关心自己;认为同学都很浅薄,不值得交往,也没有真正的朋友;感觉同宿舍的小华和小丽在背后嘲笑自己成绩下降,于是晚自习故意将她们的被子泡到水盆里,之后觉得可能是自己太紧张、太敏感了而又非常后悔。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一般印象
黄某由班主任带来咨询。咨询过程中,情绪很不稳定,但叙述过程中条理较为清晰。衣着整齐,面容较苍白,头耷得很低,两只手紧抓衣角,不停搓动。
(二)他人反映
班主任:黄某入学至初二上学期,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但性格孤僻;思想行为比较偏激;近几次考试成绩下降,情绪一直比较低落。经常发呆,有时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
父母:黄某从小学至今,学习一直优秀;平时回家就是读书学习,极少看电视;很少和同学交往;最近,她经常发脾气,有时莫名其妙。发生这样的事,父母也很惊讶,认为可能是任性、娇生惯养所致。
同学反映:黄某一天到晚就知道学习,很少和同学们接触;脾气古怪,很难接触。
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态度诚实,与其他人提供的资料基本一致。
四、分析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来访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和精神、身体及社会交往状态的分析,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错误的认知方式。
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异常,无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根据求助者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而且其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有一定受损,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的范畴。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和来访者的情绪波动;减轻来访者过大的学习压力;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等手段调整来访者的认知模式;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习缓解压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增强其与同学、父母及老师的沟通能力。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压力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求助者外在表现的过激行为,是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错误的认知造成的。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等。
(二)黄某的问题和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咨询的过程中,还需要提供家教方面的心理支持。
(三)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四)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
(五)咨询收费:本校学生不收取咨询费用。
七、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可分为:诊断评估与关系建立、心理帮助、结束和巩固三个阶段,共六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以来访者的倾诉为主,引导她充分发泄自己的情绪,为咨询师全面地收集资料,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做好铺垫。最终确定主要问题,制定咨询方案。同时,给班主任与其家长相关建议。
第二次咨询通过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知识,使黄某明了她的问题是由于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并介绍睡眠的有关知识,缓解来访者对失眠的恐惧。最后布置咨询作业:以“考试是”为内容,记录下自己对考试的认识。
在前两次咨询的基础上,第三、四、五次咨询重点在于通过练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黄某建立对考试和人际关系的合理认知。并通过角色扮演、空椅子等练习,加之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改善她和同学、父母关系。
最后一次咨询主要是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并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评价:通过回访,黄某表示学习起来比以前更轻松了,心情好了,同学关系也有了改善。
(二)咨询师的评价:通过回访和跟踪,已基本达到预期咨询目标。
(三)班主任的评价:黄某变得开朗,愿意和同学交往了。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咨询》,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2版(88页—91页,97页—100页)
2.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74页,198页)
3.沃建中,《走向心理健康:学校篇》,华文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33页—42页)
【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推荐阅读:
中学德育案例06-21
中学物理教学案例研究10-25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案例09-11
中学生教育基础07-21
中学生心理调查09-2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09-10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06-22
中学生教育活动方案07-23
中学生养成教育内容09-17
中学生心理压力调查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