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调查问卷(通用10篇)
本教研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学及校本教研实施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做好跟进服务。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于2011年5月10日,在两所村小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及校本教研实施情况问卷调查。现将问卷调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调查对象情况
此次问卷共调查了我校两所村小的10名语文老师,这10名老师中年龄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学历既有中专也有专科、本科学历,教龄从5年以下到30年以上的都有,任教年级涉及小学各学段。可以说调查的人数不是太多,但非常有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
1.备课时有80%的老师认为备课时间比以前长了,50%的老师能自主思考,30%的老师还在抄别人的教案,一课一备的占80%。
2.教学中对语文教学难点看法不一,对学段目标不是很清楚,有70%的老师认为他的学生能知道学习目标。教学中多使用的是课本资源,60%的老师偶尔使用现代教育设备。有60%的老师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确定课文所需学时。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正确时,90%的老师是试图通过引导让学生重新思考。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50%的老师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50%的老师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
3.90%的老师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80%反思的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有60%的老师看总体,60%的老师认为他所在的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以学生考试分数为主。
4.新课程实施后教学中遇到的困难40%的老师认为是学生跟不上。影响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主要因素50%的老师认为是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不适应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最想得到的帮助是业务培训,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听优质课,最需要的培训资源是教材教法的培训。
5.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不正常,校本教研的形式也都以观课议课为主,70%的老师都能每次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时讨论的问题说法不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有70%的老师认为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语文教学的关注点有80%的老师认为是语文知识的掌握,教学实践中最难解决的问题80%的老师认为是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机会偏少,而语文知识的作业题负担偏重。80%的老师把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教学条件落后资源匮乏,认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是添加教学设备、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学生语文实践、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教师对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的心情非常迫切,而受条件限制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不正常,方式方法单调,都影响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中心校多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教研活动,聘请教研室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合理整合教学资源,都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凤阳县李二庄中心小学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过程
在化学教学上,可操作性是指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将学生的化学六大核心素养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化学校本作业就是这样一类用于检测学生化学素养的可观测、可检验的试题。我们将校本作业的可操作性分为6个维度:作业意义、作业目标、整体结构、学习特征、学习内容、学习习惯。
研究思路:第一步,根据文献资料,学习校本作业的可操作性理论;第二步,参照现有的校本作业问卷量表,编制一份有针对性的问卷;第三步,用该问卷了解我校化学校本作业之《定量实验》这一章的可操作性。
二、研究设计
1.总体说明
校本作业的可操作性分为6个维度:作业意义、作业目标、整体结构、学习特征、学习内容、学习习惯。
(1)作业意义包含5个小维度:校本作业要解决的问题,校本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校本作业是否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校本作业对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校本作业的整体评价。
(2)作业目标包含6个小维度:体现与课程标准学习要求、教材目标的一致性,强调方法教育、重视观念教育,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关注学生差异,反映时代特征,综合利用资源。
(3)整体结构包含5个维度:顺应认知发展,总体容量合适,框架结构恰当,栏目设计合理,版面设计优良。
(4)学习特征包含6个维度: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活动设计有效,确保过程安全,引导学生总结,作业配置合理,促进合作学习。
(5)学习内容包含6个维度:学习目标的匹配程度,内容表述符合学科特征,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内容的逻辑结构合理,内容突出重点,图标语言表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美观。
(6)学习习惯包含3个维度:常用的学科学习习惯,整体学习习惯,作业的表达习惯。
2.调研问卷设计
基于校本作业的可操作性理论和化学学科特性,参照国内外的元认知问卷量表,我们初步形成了“6个主因素,21个次因素,45个题项”结构性化学阅读元认知原始问卷。
3.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上海市嘉定一中2013级高二某班学生,共30人。
4.数据处理
45个题项的数据由人工录入Excel表格,在表格中计算各选项所占比重,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三、研究结果
经过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校本作业6个大维度中大多数小维度的情况。
维度1:作业意义
(校本作业要解决的问题——较好;校本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好;校本作业是否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一般;校本作业对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较好;校本作业的整体评价——一般。)
1.分别有20%和48%的学生乐于或比较乐于研究校本作业中的问题,但是也有18%和14%的学生不太乐于或不乐于研究校本作业中的问题。这些数据说明,该校本作业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方面有一定成效,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2.有80%的学生完成1节校本作业所需的时间为0.5~1个小时,有15%的学生所需时间不到0.5个小时,仅有5%的学生所需时间为1~1.5个小时。这说明《定量实验》这章校本作业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3.我校每周化学课为3.5节。据统计,分别有20%和50%的学生认为,教师每节课都使用或经常使用该校本作业,仅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每周仅有1~2节课使用该校本作业。这些数据说明,该校本作业对教师的教学有比较强的主导作用。
4.在为学生推荐数学资料时,有52%的学生选择推荐化学校本作业,另外有48%学生选择推荐网站、参考书等其他学习资源。由此可见,校本作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维度2:学习目标
(体现与课程标准学习要求、教材目标的一致性——较好;强调方法教育、重视观念教育——较好;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非常好;关注学生差异——较差;综合利用资源——较差。)
1.据调查,分别有40%和44%的学生认为该校本作业对考试很有帮助或较有帮助,仅有16%的学生认为不太有帮助或者说不清。由此可见,我们的校本作业符合考纲。
2.有81%的学生认为该校本作业难易适中,有12%的学生认为该校本作业不难,有5%的学生认为该校本作业很难,有2%的学生认为该校本作业太简单。这些数据表明该校本作业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在遇到难题时,有54%的学生能够积极面对,而有46%的学生产生了负面情绪。由此可见,该校本作业在培养学生解题时的正面情绪方面做得尚可。
4.有86%的学生认为《定量实验》这章作业题型单一,没有梯度,所以该校本作业的设计未能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情感上的差异。
维度3:整体结构
(顺应认知发展——一般;版面设计优良——较好。)
1.有47%的学生认为该校本作业的设计难易交错,有23%的学生认为该校本作业的设计由易到难,有30%的学生认为该校本作业的设计大部分由易到难。可见,该校本作业在顺应学生认知方面有待改进。
2.有69%的学生认为该校本作业的版面设计很漂亮,有17%和10%的学生认为版面设计还可以或一般,还有4%的学生认为版面设计不好看。
维度4:学习特征
(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非常好;引导学生总结——较差;促进合作学习——较好。)
据调查,有85%的学生认为本章校本作业在明确学习目标方面做得很好,有84%的学生认为本章校本作业在引导学生总结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有56%的学生表示本章校本作业比较注重引导合作学习。
维度5:学习内容
(内容促进学生理解——非常好;内容突出重点——非常好;图标语言表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美观——非常好。)
调查显示,约有85%的学生表示本章校本作业注重学生理解,内容重点突出,图标语言表述有利于学生理解。
维度6:学习习惯
(常用的学科学习习惯——一般;整体学习习惯——较好;作业的表达习惯——较差。)
调查显示,有35%的学生认为本章校本作业有利于常用的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有65%的学生认为该作业有利于整体学习习惯的培养,有84%的学生认为该作业的表达习惯不理想。
四、研究分析
该校本作业的设计在“学习内容”维度上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作业的设计不但突出了本章的重点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与方法。此外,作业中的实验分析过程表述非常美观、清晰。
该校本作业的设计在“整体结构”这个维度上也是令人满意的。它的结构顺应了学生认知的发展,排版设计优良。
该校本作业的设计在“学习特征”“学习习惯”这两个维度上也有良好的表现。该校本作业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和整体学习习惯。美中不足的是此章校本作业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也未能帮助学生习得良好的作业表达习惯。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本教研抽样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工作情况,以此为基础,总结分析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有关部门提供校本教研工作方面的反馈意见。
二、制作调查工具
校本教研是指以中小学为基地,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课题为研究对象,以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实践研究,以促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学研究[1]。据此概念,我们从校本教研活动结构及常见实施过程中,提炼出八个相关问题设计在对应问卷试题中。这八个问卷试题是:校本教研的意义、构成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及内容、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工作面临的困难、影响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因素、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每个标题的内容,分别设计了2~10个供选问题。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及统计方法
调查对象选择了中小学一线教师和进修学校中小学部学科教研员两个群体。调查中我们随机抽查了4所城区中小学,8所农村中小学。抽样调查样本人数设计为120人(发放问卷120份,实际回收问卷119份。其中,中小学一线教师107人,实际收回问卷106人;进修学校教研员13人)。被调查的学校及教师,在各群体内全部采取到校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严格要求回答者独立完成问卷,在单独回收各个群体问卷后进行分类统计工作。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校本教研概念及其工作意义的基本认识,不同群体差距明显
从问卷统计数据看,一线教师中有62.26%的人认同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8.68%的人认同校本教研工作是“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但是,仍有17.92%的人认为校本教研“增加了全体师生的负担,没有多大益处”。在教研员群体中,所有人都认同校本教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84.62%的人认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所有教研员完全认同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探索、自我反思),而一线教师认同率仅为88.68%。这些情况表明,两个群体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理论学习,以及对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还存在差异。由于工作性质原因,教研员对于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明显好于教师群体。
2.对校本教研活动终极目的的理解,不同群体态度不同
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终极目的的不同理解,反映出不同群体对待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实际感受和对待校本教研工作的价值取向。问卷中只有53.77%的一线教师选择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有40.57%的一线教师和53.85%的教研员认为“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色”,有27.36%的教师和61.54%教研员认为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有9.43%的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认为“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教师每人都要有教研专题”。这些现象说明,以往的校本理论培训工作还存在不够系统科学的情况。
3.在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从对本题下设的10项选择统计结果看,教师们最喜欢的教研形式和内容,最多的是“参加教师教研成果展示活动”(43.40%),其次是“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33.96%),喜欢“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的教师只有32.08%,喜欢“与有关专家一起探讨自己教学问题”的也很少(27.36%)。其余各项(基础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听学术专题讲座、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率大多在20%左右。喜欢“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只有极少数教师(5.66%)。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主管业务领导应该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校内专家”,但是问卷中“喜欢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的教师非常少,只有9.4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业务领导在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中的职业魅力不够,故而群众威信普遍不高。
教研员群体在“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选择比例最高,分别是76.92%、69.23%、84.62%。选择“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最少(15.38%)。其余选项比例大都在30%~40%左右。
此项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教师(包括教研员)在参与教研活动中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被教研员普遍认同和操作的“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主流的教研活动形式,对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却并不喜欢。
4.在校本教研制度中,最关注教研质量相关要求
建立与新课程适切的教研管理制度,是使校本教研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2]。两个群体对“完成教学研究任务的质量要求”选择比率都比较高,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5.53%、92.31%。这一统计结果同时也表明,在教研活动制度中,详细界定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师完成教研任务的质量标准,是引导教师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在两个群体中,关心理论学习制度的教师却仅为25.47%,教研员也只有23.08%,显现出两个群体对理论学习过程普遍具有的漠视态度,这与课改专家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最重视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严重相悖[3]。问卷中只有1.89%的教师关心“惩罚性工作评价的内容及强度”和“奖励活动的形式及内容”,而教研员群体对这两项都没有选择。说明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中,关于惩罚和奖励的内容还没有设定到让教师们普遍重视的程度。
5.在校本教研的困难中,主要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回答在校本教研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问卷时,教研员群体没有人选择关于时间的问题,76.92%的人选择了“缺少相关专家指导”,61.54%的人选择了“专业资料稀少”,并有30.77%的教研员认为一线教师“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在对一线教师群体问卷统计中,有50.94%的人认为主要困难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44.34%的人认为“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只有38.68%的人认为“用于校本教研的时间不够”,30.19%的人认为“专业资料稀少”。可见,认为当前教师们从事校本研究的时间不足、专业资料过少等观点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6.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主动研究意识最重要
“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控制人的行动,从而使人的活动带有目的性”[4]。在回答“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84.62%的教研员和54.72%的一线教师选择了“教师自身是否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的研究意识”。只有53.85%的教研员和12.26%的一线教师选择了“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仅有3.77%的一线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选择“校本教研制度中的奖惩规定内容”,这在所有的八个选项中比例最低。其他几项相关影响要素(学校提供的相关研究条件、学校领导的引领水平、学校方面是否按照教师的综合素质差异进行差别化要求、聘请专业人士的指导质量与频率、学校内部是否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干群关系)中,两个群体的选择比例大都在15%~30%之间。
此项调查说明,教师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研究意识是影响校本教研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其他七项影响因素之所以不被广大教师所重视,或者是因为学校没有开展与之相关的具体工作,或者即使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工作不力而对广大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7.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应试”和“应检”问题严重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有关部门都在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视和领导,以往各自为战、活动水平不一的校本教研工作有了规范统一的过程指导与管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伴随全县性的统一监测评价、每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检查、省市县三级督导评估检查等项工作的交叉强化进行,致使基层学校常态化和个性化的校本教研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各群体内在对“普遍的应付工作任务的心理,整个教研工作围绕考试和检查为中心”的选择比率都比较高(教研员84.62%、一线教师67.92%)。教研员在“同事之间平时很少相互深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较差”、“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工作抓得不实(如教研目标、制度、方法、评价等)”三个选项选择比例,分别为46.15%、38.46%、53.85%,而一线教师对这三项的选择,分别为34.91%、10.38%、29.25%。这些数据说明,当前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五、结论与建议
校本教研工作的本质是对当下教学工作能够进行批判性的辩证思考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有关部门需要认真地对现行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内容选择、参与对象、教研方法、教研活动制度及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省察,发扬成绩,不断改正缺点与不足。要在尊重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勇于探索;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关照教师工作个性差异;在追求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常态化的日常教研活动之中去,而不致于使校本教研工作成为教师有苦难言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教研: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05-25(4).
[2]郑立平等.推进教研:制度建设亟需解决.北京:中国教育报,2004-07-27-(7).
[3] 李建平等.新课改推动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03-01(3).
[4] 张德主编.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了解目前我市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现状,以满足教师需求、切实解决问题、提高教研实效,鉴此开展本次调查活动。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希望广大教师能如实填写,确保调查的真实性,衷心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1.您的教龄是多少?□ 5年以下 □ 5—10年 □ 10—20年 □ 20年以上 2.您的学历为?□ 学前教育本科以上 □ 学前教育本科 □ 学前教育专科 □ 学前教育中专
3.您所在的幼儿园教研活动是如何安排的?
□ 全园性的教研活动一周两次 □ 全园性的教研活动一周一次 □ 全园性的教研活动两周一次 □ 全园性的教研活动一月以上一次
其他
4.您所在幼儿园每次教研活动是否全园教师参与?
□ 有 □ 偶尔有 □ 没有 □ 不清楚
5.您所在幼儿园每次教研活动是否有一明确的活动主题和计划? □ 有 □ 偶尔有 □ 没有 □ 不清楚 6.您认为幼儿园开展教研最主要目的是?
□ 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完成上级任务或指标 □ 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 解决幼儿园的现实问题 □ 让幼儿的学习更有价值 7.您认为哪些工作属于园本教研范畴?
□ 课题研究 □ 班级管理 □ 课程开发 □ 观摩研讨 □ 家园共育 □ 幼儿评价 □ 其他 8.您所在的幼儿园教研活动研究内容的来源是?
□ 以幼儿园存在问题为内容 □ 国内外教育理论前沿研究 □ 市(县、区)重点工作
9.您所在的幼儿园教研活动主要形式是?
□ 集体备课 □ 教学专题 □ 评课、议课 □ 校外培训后转化学习10.园本教研中您得到的专业指导主要来自于?
□ 教学园长 □教研组长 □ 园内骨干教师 □ 高校科研专家
11.您所在幼儿园开展教研主要探讨哪方面的问题? □ 主题活动 □ 五大领域 □ 游戏活动 □ 其他 12.在教研活动中,您最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 □ 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教学反思与评价能 □ 文本撰写能力 □ 其他 13.您认为目前最受教师欢迎的教研方式是什么? □ 案例分析 □ 经验交流 □ 专家讲座 □ 课例研讨 □ 参观观摩 □ 跟岗体验 14.您认为所在幼儿园园本教研侧重的研究形式为? □ 针对教学问题的研讨 □ 经验交流 □ 专家讲座
□ 课例研讨 □ 传达任务 □ 课题研究
15.你所在幼儿园园本教研后是否反思、梳理、应用所研究的结果? □ 幼儿园很少反思运用 □ 偶尔反思运用
□ 教研过程中随时反思 □ 教研过程中反思并记录整理 16.您认为所在幼儿园园本教研主要存在的问题?
□ 任务多,深入少 □ 内容脱离实际 □ 方式单调乏味 □ 计划性差 □ 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其他 17.您认为所在幼儿园园本教研改进措施有哪些?
□ 增加经费投入 □ 保障教研时间 □ 加强同伴的交流 □ 增加专家指导 □ 外出培训 □ 完善教研制度 18.您认为自身专业素质提升主要得益于?
□ 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 □ 同伴的帮助和影响 □ 个人的学习和努力 □ 家庭和朋友的帮助 19.您期望参加的教研活动为?
□ 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活动 □ 国内外教育理论前沿讲座 □ 听示范课 □ 教学专题指导 □ 集体备课 □ 园外培训20.您最喜欢以下哪种教研活动方式?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我校的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教师的学历有所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
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我校教师的学历有了较快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目前我校有教师 人,其中本科学历 人,专科 人,中师 人,尽管大家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
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需进行调整培训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年龄结构老化。
学校在岗的 名教职工中,5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4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30—40岁的中年教师 人,占 %,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人,占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
3、课改意识较强,苦于在黑暗中摸索。
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有一定课改意识。但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虽然大家在积极探讨,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困惑。
二、教师队伍现状的反思及对策措施
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我校本学期以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为重要突破点,在局小学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局小学教研室2016-2016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坚持以“实”字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反思、改进、深入,切实提高了“教学研一体”的水平和实效,努力开创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校的十二字目标“体内涵、高服务、把质量、争一流”而努力。
继续实施校本研修规划
本学期我校重点推进 “行动教育”。确立校本教研的突破点——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校本教研,使教师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行为跃进的全过程反思,同时学校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充分体现了“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相
结合。
拓宽校本教研方式
我校校本教研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教育”为模式,带着问题教研,围绕问题讨论,立足于解决现存的问题。
构建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点是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高上。因此,我校校本教研采用了接受性学习教研,指导参与性学习教研和探究性学习教研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校本教研模式。下面把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1、扎实进行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和新教材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校继续围绕新教材执教工作采用集体培训、小组学习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
“新教材”等内容的多次培训工作。教师们通过观看视频、文本材料等的学习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了解,使教师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技能,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继续组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A、听讲座,加强理论提升
本学期,我校分别组织观看了魏书生、吴宗宪、李烈等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聆听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B、看录像课例,体会教材、理论、实践有效结合
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分组观看了教师用书中的录像光盘,要求教师认真观看录像及课后专家的评析内容,通过读教材、看录像课、听专家评课和组内教师交流学习体会的学习过程使全体教
师对“教材、理论、实践教学”三者如何有效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的理解和提升。
C、校领导进行教学专题讲座,用理论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校教师在教学观、理论知识、技巧等方面虽有了很大提高但经过听课、查作业等调查我们仍发现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代化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作文批改不规范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我校习校长、李副校长等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理论引领先后进行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 备好一堂课”、“ 说好一堂课”、“如何评课”、“ 如何写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等专题讲座为教师解疑答惑收到了
一、在实践探索中对教学工作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理顺教研工作程序和完善教学常规。
1)学期初各个老师要进行对上学期工作的反思,提炼好的做法,不足之处供大家探讨,在大家对小学生阶段学生较大变化的规律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阻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好学期目标和教学思路。
2)发扬同伴的互学互助精神。教学中我们以老带新,也可以是教过多年新教材的青年教师带教,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3)按照学校工作要求和具体目标,做到责任明确,形成常规制度。教研组给与认真、细致的指导和定期的工作检查、反馈,以帮助教导处高效开展工作。
二、在日常教学的反思与研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从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中总结和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通览全套教材,明确其地位和作用、明确其指导思想和知识体系、明确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做到对教学工作要有超前性,备课工作要有前瞻性,对教学工作心中有数,很好的把握教材的意图和学科教学的双基要求,使教学的随意性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要了解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有效的教学对策,做到 “吃透两头、精讲精练、培养习惯、指导方法”。还要加强集体研究,坚持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为主,始终贯彻重基础、技能,重学生学以致用,以提升综合能力。
2.“聚焦”课堂教学,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尽管老师们能够接受比较新的教育理念,但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上要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全统一到新课改理念中来还有些差距,根据我校教育信息化开张的步伐,加上我组青年教师多、又面对新教材、新教法等特点,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和集体合力的作用,共同参与各种公开课、亮相课、竞赛课和示范课等活动,使我们的每一节公开课都成为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目的是教师通过开课、听课、评课和反复的磨课,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内容和容量的把握、课时的处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在磨课中体会他
人的教学风格,悟出一些道理,开拓自己的思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为目的,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探究一些带有普遍性、探索性、可提炼的东西,形成较稳定的、可借鉴的教法。
现代信息技术怎样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启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能力等方面,能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教材设计背景,同时可以体验英语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以调动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形成课堂内的教学互动,这给教师们带来一点教法和学法有机结合的灵感,也是英语教学质量逐步上升。
三、促进教学研究,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我们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来促进教师课堂能力的提高。如:现场说课、课堂的点评,检查教师规范的落实等等。当大家认认真真准备的课被否定时,大家都很难过,但每次震痛之后,经过老师们自己的层层反思,通过对教材进一步的领会,真正理解了一些思路和想法,从而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才体会到我们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四、落实各项评价活动,充实课题活动工作的开展
(1)三年级开展手工制作比赛:结合Let’s make部分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比赛,老师用简单英语发指令,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指令完成手工制作。评委(老师或学生代表)对各组手工作品进行评价,并在年级中展示手工作品。
(2)
三、四年级的英语朗读:开展班级英语课文朗读比赛。由老师选定一篇对话,学生进行准备。在班中初赛挑选出5—6人参加级的朗读比赛。在初赛与决赛中老师都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
(3)四年级开展英语书写竞赛:结合字母书写教学开展书写竞赛。活动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内容的书写。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书写姿势及习惯进行关注与评价,并结合学生书写比赛的作品对各位学生进行英语书写评价,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扬。
(4)五年级、六年级的知识竞赛:属于测试型评价。以试卷形式进行比赛,老师对学生做题表现与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同样也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以团队协作为前提, 创新校本教研的形式
新新课课程程背背景景下下, , 校校本本教教研研的的形形式式灵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教师自我反思、教师间的互助互学、教研人员专家引领、课题研究及案例分析等形式, 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员, 体现着团队协作特征。
1.强化自我反思, 发挥团队智慧。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一个主要目的。在这里对促进教师自我提高, 自我反思起到一个杠杆作用。通过这一杠杆作用能让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增强参与集体研究的热情, 并在研究活动过程中保持主动性。由一个教研组或一个学年组为单位, 组成教研团队, 通过这些团队, 教师间得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发挥团队集体的智慧, 共同进步。这里团队中教师间的互助必须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进行。
2.提倡团队互助, 开展校际间互动。校本教研通常以团队互助为基础来运行, 在此基础上不仅在校内进行, 也应该在校外进行校际间的互助。校本教研不全等于本校教研。校本教研不能限于在学校内部构建教学研究平台。学校领导导及及各各学学科科教教师师 ( (团团队队成成员员) ) 都都要要自自觉觉地地加加强强与与外外界界的的合合作作与与交交流流。。通通过过各各级级教研部门和网络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可同其他学校进行定期的、有计划的校际教研活动。
3.开展专业引领, 进行合作交流。校本教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虽然是“以校为本”, 但也绝不是说只要本校教师和邻校教师参与就可以, 专业研究人员和专家的参与也是不可少的。他们的介入会为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理论支持, 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 他们提供的技术支持与专业引领克服了校本研究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及理论难以提升的难题。因此, 要鼓励教师、教研人员和基础教育课程的专家围绕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 发挥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优势, 集中力量寻找对策, 共同攻关。
4.鼓励课题研究, 促进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中, 除要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一般性的研究外, 学校领导还要有计划地鼓励并安排各教研团队教师共同承担一项或两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通过鼓励实验教师上课题实验课, 真正把科研和教研结合起来, 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共同体, 提高校本教研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效果。
5.倡导案例分析, 强化教研实效。撰写案例分析, 进行团队研讨, 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案例分析所进行的校本教研, 不仅可以锻炼被研究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培养其教学积累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习惯。通过团队研讨, 又给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提供了学习他人长处、克服自己不足的机会。因此, 在新课程教学中, 倡导教师积极撰写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教学案例, 然后在团队中集中开展研究讨论, 进行案例分析,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均有所获, 不仅增长了业务知识, 提高了教学能力, 还强化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校本教研的实践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还有很多, 如, 集体备课、主题公开课、教学观摩、骨干教师引领课、网络教研等。这些都可以提高教师的校本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
以问题和困惑为切入点, 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
有专家指出,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 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的一切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与摩擦。因此,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难题。在教师方面, 存在着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的矛盾, 存在着新的教材与教师旧有的知识体系的矛盾, 存在着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矛盾。在学生方面, 活跃的思维方式和批判精神的培养难, 自主学习方式培养难, 合作学习方式培养难。在课堂管理方面, 活跃气氛与保持课堂秩序之间存在着矛盾, 解决好这一矛盾才能使课堂讲解具有吸引力。寻求解决上述矛盾及难题的途径与方法, 就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
1.以“五新”为内容, 开展校本教研。教师作为课程的改革者和创新者, 必须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自己适应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一要以倡导“新理念”为主, 进行校本教研。深入研究教师理念的更新、行为的转变, 打破教师只“传道、授业、解惑”观念的襟锢, 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者和引路者, 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激励者和管理者, 做学生的合作伙伴。二要以“新课程”实施为主, 进行校本教研。新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的研究, 加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研究。三要以“新方式”的转变为主, 进行校本教研。研究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 倡导学生采取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研究教师如何从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 走下讲台, 到学生中间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研究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四要以“新课标”的落实为主, 进行校本教研。研究新课程教学目的的“三维空间”, 研究确立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操作原则, 即培养学生具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等。五要以“新资源”的获取整合为主, 进行校本教研。研究如何利用校外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校本课堂开发, 研究如何利用取之不尽的网络资源等。
2.以“学生”为研究主体, 开展校本教研。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方面, 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乐趣和获得知识的快乐。研究的内容有: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及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
3.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 开展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这样建立新的课堂秩序, 使课堂讲解具有吸引力, 就成了我们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一, 研究构建课堂新秩序;其二, 研究课堂教学的新方式;其三, 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创新;其四, 研究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现艺术。改变课程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改变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这样的校本教研, 促进了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 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崔弘谅来源:中国教育报更新时间:2007-11-2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跨学科教研方式越来越成为校本教研的需要。一方面,新课程“综合性”、“开放性”的理念倾向要求实施跨学科教研。与“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相适应,校本教研必然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由以单一学科为组织单位的固有模式向跨学科模式过渡。另一方面,“强势学科”与“弱势学科”的两极分化也呼唤跨学科教研的开展。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安排中,艺术、综合实践等新生课程及其他所谓“副科”课程师资薄弱,先天不足。通过开展跨学科教研,还可以使这些学科得到“强势学科”的带动。在校本教研中进行跨学科教研活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多元化的组织建设。跨学科教研意味着突破学科局限,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动态教研机制。首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分科教研组之间建立关联,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造沟通的机会。关联的方式有:相近关联,将性质相近的学科教研组关联在一起;对比与互补关联,在性质差异较大的学科教研组之间建立教研关系;研究专题关联,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统筹安排教研专题,为各科教研组拟定相同的选题。其次,可以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教研组,实现各学科平等、均衡、同步发展。综合教研组可以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成立教研组。二是确立若干研究专题或校本小课题,每个专题或小课题将一部分各学科的教师聚集到一起,共同开展研究,形成专题教研组。这样,各学科能够相互协调,保持同步,共同达到某一研究高度。
多视角的教学设计。跨学科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备课的优越性发挥得更好,由于众多“门外汉”的参与,其视野与思维空间远比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开阔。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带着新异的目光,从截然不同的视角去关照和审视所备学科,多个视角的碰撞与交汇会生成创造性的设计,使得集体备课由“取众人之长”,上升到“取众科之长”。
多渠道的资源共享。听课评课是常规教研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在跨学科听课中,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渠道,而可以具有广泛选择性,拥有更多的学科渠道。这样,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远非同学科听课可比。教师只有坚持长期的跨学科听课,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学科教学积累丰富而全面的资源储备。
多内涵的专业发展。当前,仅仅追求在某一学科领域成为名师的教师已经不再是合格的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内涵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由单一趋向综合。因而,校本培训也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师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上,我们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的个人素质满足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指导思想
开展校本教研培训工作是新形势下适宜新的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以发展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培训,开创我校校本师资培训的大好局面,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教研培训的.目的
1、增强信息技术意识,能够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2、在具有共同操作基础的前提下,分层学习、分组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三、教研培训的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学习必须与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相结合,必须与学校和学习者自身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因而,教师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把信息技术教育学习落到实处。
2、坚持针对性、时效性原则。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教师必须能熟练使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教研、教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领略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坚持与校内外软硬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合理的利用软硬件资源。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3、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和规范管理的原则。
四、教研培训的形式
1、集中组织培训和自学结对帮扶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主动讨论相结合。
2、定时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专家讲座。
3、每学期开设大型公开课,每周开设组内公开课,积极进行听评课制度。
4、每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析讨论本周教研组信息,活动要有内容、有记录、有组织。
5、针对课堂教学需要,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强化“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展小课题研究,逐渐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科研为教学实践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纠正“教学和科研两张皮”的不良倾向。
五、强化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要有成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培训工作,注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本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培训纪录,健全培训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要加强过程性督导检查,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抓落实,求实效。
一、以制度管理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
针对备课小组“徒有其名”现象、常规教研评课活动质量不高、部分教研“零学习”现象、大多数教师独霸讲坛不以生为本等诸多现状, 学校校务处应该编制《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各个教研组应该坚持课题指导下的规模化校本教研活动, 可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如《关于校级公开课的管理办法》、《学校教研组长职责》、《学校备课组长职责》、《学校课题组长职责》、《学校主研人员职责》、《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及现代教育技术专用考核管理办法》、《学校常规教学要求》。
为增强规模化校本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各教研组应该配合教务处制定关于课题过程管理的相关制度, 比如:《课题组阶段性研究计划表》、《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手册》、《主研人员阶段性研究计划表》、《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公开课评课记录表》、《语文课前活动记录表》、《课题组成员月工作安排》、《教研组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办法》等。
规范的制度管理能克服课题研究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教师们在学校宏观规划指导下, 能分工合作, 目标明确, 步步为营,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比如:我校就拟定了《市县级课题上交材料清单》和《课题组成员工作安排》, 将每位主研人员的阶段性任务、应该上交的材料交代得明晰清楚, 保证了课题过程管理的有序推进。
二、以活动锻炼人——群体参加、精细运作
我校对校本教研的定位是:以精品课题研究为抓手, 以活动为载体, 落实全员参与的与教学工作密切联系的行动性研究, 让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以科研促进教学, 形成人人都在课题指导下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研究工作的良性运作机制。比如, 我校语文组在夯实常规教研的基础上, 科学规划“晨读活动”“课前活动”“课中活动”“课后活动”“语文活动课”“周记练笔”“竞赛活动”“专研活动”“古诗文背诵”“社会实践调查”十大活动, 走精细化管理之路, 很好地解决了校本教研“研什么”的问题, 取得了良好成效。十大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同时对打造名师, 创建名校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们勤于学习, 勤于实践, 产生了许多鲜活的案例。
案例一: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教师们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 再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出现的共向性问题有: (1) 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无效的问答; (2) 如何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兴奋点”; (3) 如何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 (4)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 如何在对话和互动中落实基础知识; (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新的教学资源; (7) 课堂教学中教学与生活如何链接; (8) 如何在课改环境下落实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 (9) 如何把教学反思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10) 如何增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11) 教师课前反思, 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应如何操作。
课题组督促教师作好个人观察实录, 或用摄像机全程拍摄, 或用录音笔实况录音, 然后通过回放聆听, 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硬性要求上公开课的教师必须交一份教案和教学实录, 由组长派专人进行评点, 每学年将课堂实录汇编成册, 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研博客上传播。
案例二:教育叙事研究
要求教师善于用钢笔“录像”。其操作程序为:
明确教育叙事的内容: (1) 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2) 教者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3) 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障碍? (4) 产生的新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明确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讲故事就是反思, 讲故事就是在做研究, 收集、整理资料、撰写文章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明确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可以是口语化的心得体会, 随意的手记, 也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要求有波折、起伏、跌荡的故事情节, 有教育意义, 有交流的平台。
案例三:案例研讨
我校语文教研组利用每年3月、10月教研月的契机, 通过案例研讨的形式, 以“打造魅力课堂, 引领专业发展”为主题, 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研讨形式有两种:
一、聘请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的教务副主任当教研员, 先由教研员听任课教师上研讨课, 然后庚即召开研讨会, 在各抒己见中统一认识, 发现问题, 任课教师及时消化存在问题, 修改教案。接着使用新教案, 再到平行班上课, 然后再研讨, 总结提炼出成功经验。
二、教研员和备课组一起研讨方案, 再选作课教师去上课, 然后研讨方案是否好、怎样改进, 接着用改进的新方案再到平行班上课, 最后总结提炼。
教研组内的年轻老师很好地承担了案例研讨任务, 通过她们的研究过程, 很好地解决了我校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文本解读不深入, 读书训练不充分, 语言品咂不细腻、师生互动不充分, 小组讨论走形式”等问题, 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以成果鼓舞人:重视交流, 物化成果
学校制订《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对科研成果的奖励范围、奖励办法作了明确规定。周校长情系教育科研, 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将重奖科研成果, 每年为教师出论文专集, 对有教育科研成果的教师除了给予物质奖外, 在评职、分房、晋升等方面按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对参加获得校、县、市、国家级课题立项的教职工, 只要完成课题组长下达的任务, 经课题组长考核过关, 均可获得每期不少于100、150、200、400元的奖励。
奖励办法鼓舞人心,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全校教师兴起了总结经验的文风。2006—2007学年度, 共有20位教师在省级以上 (含省级) 发表论文38篇。获得各级论文奖63项 (其中省级一等奖8项) , 教师指导学生在报刊发表习作也蔚然成风, 共有20名学生在县、市、国家级刊物发表习作30余篇。
四、对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点反思
反思之一、应大兴广开言路的学风
反思之二、应大兴“博客教研”之风
反思之三、应大兴朴实扎实的研究之风
【校本教研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06-17
校本教研汇报10-10
历史教研组校本教研计划06-09
英语校本教研总结05-31
校本教研设计方案06-05
09校本教研总结06-16
主题式校本教研09-30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05-25
校本培训及教研计划05-30
校本教研示范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