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精选7篇)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 篇1

作者:张志凤

为适应会计工作需要,在总结多年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基础上,财政部和人事部决定,从2005年起,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

(一)》和《中级会计实务

(二)》科目合并为《中级会计实务》科目。

《中级会计实务》是全国会计专业中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如何顺利通过《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是广大考生尤为关注的问题。首先,考生应全面深入掌握考试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及重点内容,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其次,要熟悉《中级会计实务》课程的命题规律;最后,在考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考试成绩达到理想水平。

一、《中级会计实务》基本结构

和2004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考试大纲及教材、《中级会计实务二》考试大纲及教材相比,2005年全国会计专业中级会计技术资格《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及教材的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增加、删除和变动较大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增加的内容

(1)会计确认和计量;(2)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3)接受捐赠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的会计核算;(4)委托贷款的核算;(5)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6)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及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7)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8)债务重组披露;(9)债务人以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债权人收到的现金介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之间的会计处理等。

(二)删除的内容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货币资金的核算;(3)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4)存货计划成本法的计算及账务处理;(5)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6)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分类;(7)小税种的会计核算;(8)国库集中收付制度;(9)政府采购;(10)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11)出租人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12)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13)合并现金流量表;(14)或有事项的披露等。

(三)变动较大的主要内容

(1)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2)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其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3)固定资产期末计价;(4)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5)资本公积的核算;(6)非货币性交易“应确认收益”的公式;

(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章相当于重新编写;(8)外币业务的核算只在“借款费用”一节涉及;(9)简化了所得税核算;(10)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只在“债务重组”汀白什赫砣蘸笫孪睢绷秸律婕暗取?br>调整后的考试大纲共17章。主要内容是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可分为四个部分,总括如下:

(一)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书的框架,是会计理论部分。考生应掌握和理解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内涵。

(二)第二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记录,共10章,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分章节进行了阐述。考生在理解每章内容时,应特别注意理解每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和计量”。如第三章“存货”,就是围绕存货的确认、存货的计量(取得时计价,持有期间计价和期末计价)阐述的,考生掌握了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也就掌握了这一章的内容。

(三)第三部分

财务会计报告是全书的重点内容,考生应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掌握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对会计报表的调整;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等。这部分内容与会计对象确认和计量关系密切,考生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前提是掌握前面章节涉及的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四)第四部分

这部分内容考生应掌握债务重组业务的会计处理,掌握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掌握预算会计的特点。

二、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虽然2005年将原《中级会计实务

(一)》和《中级会计实务

(二)》科目合并为《中级会计实务》科目,但是考试的题型和命题规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一)考试的题型

近三年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往往是通过计算考核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例如,通过存货成本的计算测试考生是否熟练掌握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各种发出存货的基本计价方法;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实际支付款项中各个构成内容的计算,测试考生是否熟练掌握“初始投资成本”的基本概念等等。考生必须用尽量少的时间审题,计算和做出正确判断,这就要求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应熟练掌握,除此没有其他途径。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是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会计基本概念和会计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3.判断题

判断题主要考核的是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4.计算分析题

计算分析题的特点是,通过计算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考察考生对某一特定业务的处理能力和熟练程度。例如,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和出售等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业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计提减值准备和出售等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业务等。

5.综合题

综合题的突出特点是每一题涉及多个相关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有比较强的关联关系,其与实务紧密相连,以考核考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例如,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利润表的编制等内容,涉及会计差错的各种业务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结合等。

(二)命题规律总结

从近三年的试题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全面考核、重点突出。

试题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确定的考试范围,同时重点也较为突出。如教材中涉及的“投资”准则、“收入”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2.重视测试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职业判断能力。

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成为一名合格会计师的基本执业能力,是否能从所掌握信息资料中识别相关信息,从复杂情况中发现问题并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解决问题,能否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直观的试题相对较少。

3.综合性强。

会计师在执行业务时要面对企业大量的财务数据,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会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

素质之一。试题中跨章节的内容占的比重较高。综合题有两个题目,分数在33分以上,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从近三年考试试题来看,我们可以将教材中的章节分为三个层次,即非常重要、重要、和比较重要。第一层次(非常重要)包括: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

第二层次(重要)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 篇2

一、客观题命题规律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的命题规律解析

具体而言:(1)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单项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见表2)。(2)单项选择题的设 计特点:一是题目的覆盖面较2009年略有扩大,难度适中。2010年 单项选择题共设计了15个,每个1分,共计15分,涉及15章的内容, 与2009年所涉及的14章相比略有扩大;在题目的设计上难度与 2009年持平,较为明显的表现是计算模式的单项选择题所涉环节 较少,没有出现较为复杂的计算。表现在理论的测试中也无复杂的 辨析过程,甚至个别题目与去年基本相同,如2009年测试的是存货 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 的差额所列入的科目确认,2010年则测试的是自用房产转为公允 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的 科目归属。二是理论辨析占主导,计算类题目大幅萎缩。2010年的 试卷中单项选择题有3个计算,12个理论辨析题,而2009年则是5个 计算、10个理论题,2010年计算类题目仅占20%的份额,相比2009 年进一步萎缩。可见,单选题倾向于基础理论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的命题规律解析

具体而言:(1)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多项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见表3)。(2)多项选择题的设计 特点。多项选择题以理论的理解及实务应用为主要测试点,对知识 点的系统性、综合性要求很高。一是甄别理论或实务操作的正误成 为多选题的主要模板,在多项选择题的设计上,正误判定是一个常 见模式,较为规范的提问方式有:下列有关……的论断中,正确的 (或错误的)的是(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将书中所有的知识点 或某特定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具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2010 年此类题目有四个,涉及金融资产重分类、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处理、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和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的正误辨析;此类题目的份量占到了40%。二是注重对会计核算中 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概念性的界定。2010年此类题目设计了3个,占 了此类题目的30%。即土地使用权能否单独认定为“无形资产”的业 务界定、融资租赁界定标准的辨认担保事项中预计负债的确认,这 种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基础知识点的测试倾向,着力于基础知识的辨 析。 (3) 关注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衔接关系。在多选题的选材内容 上,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是一个常见的选材角度,2010年的题目 中属于此类模式的有合并范围的界定、负债计量尺度的选择和暂时 性差异的辨认三个题目,此模式也是多选题的主导模式。

(三)判断题的命题规律解析

具体而言:(1)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判断题的知识点分布(见表4)。(2)判断题的设计特点:一是设 计倒扣分值,解题存在一定风险。该类试题一般有10道小题,每小题 1分,共10分。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 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对于并非十 分有把握的判断题,宁可不做,以免被倒扣分数。从历年考试结果 看,判断题的得分率要比多项选择题高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单项 选择题的得分率。得分一般在7~10分之间,得分率约为85%左右。二 是增大考试宽度,对非重点章节查缺补漏。该类试题的内容一般也 会涉及教材多个章节,有时会在一些非重点章节出题,各小题一般 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并不涉及计算。在整个试卷中起到圈面的作用。

(四)客观题的常见考点

具体而言:(1)《总论》选材。包括: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资产、收入、利得和 损失的确认;会计要素变动的实务认定。(2)《存货》选材。包括:存货 入账成本的推算,主要以单项选择题中的计算模式测试,偶尔也以 其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角度进行测试,以多项选择题为主要测试形 式;存货的期末计价主要以单项选择题为测试题型;现金、存货和固 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对比处理。(3)《固定资产》选材。包括:固定资产 在购买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尤其是生产用动产设备购入环节增值税的处理;固定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 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的现值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及债务重组方式下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盘盈、盘 亏的会计处理原则,尤其是盘盈时按前期差额更正的会计处理原 则;固定资产弃置费的会计处理原则;固定资产减值计提额及后续 折旧额的计算,常以所得税的结合作为题目设计的深化方式;固定 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及折旧方法的复核所产生的指标修正属 于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改扩建后新原价的计算及后续折旧额的 计算;固定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尤其是生产用动产类固定资 产出售环节增值税的处理。(4)《投资性房地产》选材。包括:投资性房 地产的界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 处理原则;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 计处理原则及关键核算指标的计算;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 转化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时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及自用房地产或存 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时的会计处理原则;投资 性房地产在处置时的损益额的计算。(5)《长期股权投资》选材。包括: 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入账成本的计算;同一控 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付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的冲抵顺序;同一控制下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时 资本公积的计算;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日的确认标准;非同一控制下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原则;成本法与权益法适用范围的确认; 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权益法下股权 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被投资方盈余或亏损时投资方的会计处理, 尤其是在被投资方资产账面口径与公允口径不一致时、被投资方的 亏损使得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不足以抵补其承担部分时以及被投资 方先亏损后盈余时的会计处理;被投资方所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出现公允价值增值时投资方“资本公积”额的计算;应全面掌握成 本法转权益法时投资方的会计处理。(6)《无形资产》选材。包括:无形 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 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方式 下无形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原则;无形资 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条件的 确认;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认原则;无形资产减值的提取和后续 摊销额的计算;无形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7)《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选材。包括: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 式测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计算,以单 项选择题方式测试。(8)《资产减值》选材及典型案例解析。包括:资产 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及不纳入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减值处理; 可收回价值的确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及折旧、摊销的会 计处理;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总部资产减值及商誉减值的会计 处理。(9)《金融资产》选材及典型案例解析。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关 键指标的推算,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出现,重点计算最终出售时投资 收益的计算和累计投资收益的推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成本、 每期投资收益、每期初摊余成本、转化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形成 的“资本公积”、最终出售时投资收益等指标的计算,一般以单项选择 题中会计指标的计算方式出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损失 额、最终出售时投资收益额的计算,一般以单项选择题中会计指标 的计算方式出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多项选择 题的正误判定方式测试。(10)《股份支付》选材。包括:权益工具结算 的股份支付每期管理费用的计提、资本公积的余额推算及最终行权时“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推算;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每期管理 费用的计提、应付职工薪酬余额推算及等待期后“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的推算。(11)《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选材。包括:增值税的抵扣凭 证、运费和免税农产品凭证的内扣进项税比例、视同销售与不予抵 扣的业务区分及会计分录、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消费税与加工物 资成本的关系确认;应付债券中每期利息费用的计算、每期期初债 券本金的计算及可转换公司债券中负债与权益的划分、转股前利息 费用的推算以及转股时资本公积的计算,此数据链条在客观题中通 常以计算模式出现;各项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界定;开始资本化 日、停止资本化日及暂停资本化的认定原则;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 本化的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既有专门借款又有 一般借款方式下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融资租赁的确认原则;经 营租赁时租赁双方损益的计算方法;融资租赁下承租方租入固定资 产入账成本的计算;融资租赁下承租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方 法;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12)《债务重组》选材。包括: 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下债务人的重组收益及非现金资产转让损益 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为测试方式;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下债权人 的重组损失及换入非现金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为测 试方式;债转股方式下债务人重组收益及股本溢价的计算和债权人 重组损失及投资入账成本的计算;修改偿债条件方式下(包括不存 在或有条件和存在或有条件两种情况)债务人重组收益及新的应付 账款入账额的计算和债权人重组损失及新的应收账款的计算。(13) 《或有事项》选材。包括: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 试;预计负债金额的确认及费用的归属方向,以单项选择题为测试 角度;或有负债及或有资产的披露原则,以多项选择题为测试角度; 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以多项选择题为测试角度。 (14)《收入》选材。包括: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提供劳务收入的 确认条件、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条件以及建造合同收入的确 认条件的比较,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货折 让及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对比,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代销方式、 预收款方式、分期收款方式、附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方式、售后 回购方式、以及以旧换新方式下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及关键指 标的计算。理论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 试;无法可靠估计相关要素时劳务收入的确认方法及账务处理,理 论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同时销售 商品和提供劳务时收入的确认原则及账务处理,理论以多项选择题 方式测试,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特殊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 对比,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不列入合同成本的费用确认,以多项 选择题方式测试;建造合同收入在完工百分比法下各项收入、支出 指标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 业务范围界定,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期间费用的归属认定,以多 项选择题方式测试。(15)《所得税》选材。包括:暂时性差异的类别确 认,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 债”及“所得税费用”等三个关键指标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中的计算 方式测试;某时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推算, 尤其是在改变税率的情况下,以单项选择题中的计算方式测试。(16) 《外币业务》选材。包括:外币账户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外币报表折 算汇率的选择。(17)《会计政策变更》选材。包括:会计政策变更与会 计估计变更的界定,以多项选择题为测试方式;追溯调整法下会计 政策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时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指标的推算,以单项选择题方式测试;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 的报表附注披露,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1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 项》选材。包括: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辨认,以多项选择题为测试 角度;调整事项中所得税费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推算,以单项 选择题方式测试。(19)《财务报表》选材。包括: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 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中关键项目的填 写。采用对号入座的认定方法填列经营活动中“其他收入”项、“支付 给职工的现金支出”项、“支付的各项税费”项和“其他支出”项;投资 活动中“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净额”项和“投 资支付的现金”项;筹资活动中“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借款收到 的现金”项、“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 息支出的现金”项,理论测试方式以多项选择题为主,计算测试方式 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合并范围的确认;合并报表中关键抵销分录的编 制。(20)《预算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选材。包括:预算会计体系的 构成;预算会计要素的界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界定;事业 单位收入、支出的基础会计核算;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

二、计算分析题的命题规律解析

(一) 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计算题的知识点分布具体如表5所示。

(二)2010年计算分析题的设计特征

具体而言:(1) 难度适中。2010年设计了或有事项结合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 处理题,其难度与课本上的例题相当,甚至比书上个别例题还简 单,另一个测试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也仅从基础知识的 程度进行数据的设计和会计分录的编制,其难度相当于授课用题。 (2)所涉知识点通常局限于一章或一个完整的计算体系。历年来会计 师考试在计算题的选材上很少出现跨章情况,2010年的卷面上两个 题目,一个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章节;一个是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章节。用一 个题目涵盖一个完整的计算体系是这两个题目的设计特征。

(三) 计算题常见设计模式

金融资产专题。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为设计对象, 以其取得成本的计算、后续持有收益的计量、期末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最终处置损益的计算为设计链条, 间或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核算。

【典型案例1】甲公司、乙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 2007年6月2日, 乙公司欠安达公司4600万元货款到期, 因现金流量短缺无法偿付, 当日, 安达公司以3000万元的价格将该债权出售甲公司, 6月2日, 甲公司与乙公司就该债权债务达成协议, 协议规定:乙公司以一栋房产偿还所欠债务的60%;余款延期至2007年11月2日偿还, 延期还款期间不计利息, 协议于当日生效, 前述房产的相关资料如下:乙公司用作偿债的房产于2000年12月取得并使用, 原价为1800万元, 原预计使用20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6月2日, 甲公司和乙公司办理了该房产的所有权转移手续。当日, 该房产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甲公司将自乙公司取得的房产作为管理部门的办公用房, 预计尚可使用13.5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1月2日, 乙公司以银行借款偿付所欠甲公司剩余债务;

(2) 2007年6月12日, 经乙公司股东会同意, 甲公司与乙公司的股东丙公司签订股东转让协议, 有关资料如下:以经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评估后的2007年6月20日乙公司经资产的评估价值为基础, 甲公司以3800万元的价格取得乙公司15%的股权;该协议于6月26日分别经甲公司、丙公司股东会批准, 7月1日, 甲公司向丙公司支付了全部价款, 并于当日办理了乙公司的股权变更手续;甲公司取得乙公司15%股权后, 要求乙公司对其董事会进行改选。2007年7月1日, 甲公司向乙公司派出一名董事;2007年7月1日,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000万元, 除下列资产外 (见表6) , 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格相同:

(3) 2007年7至12月, 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2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 乙公司于2007年8月购入某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实际成本为650万元, 至2007年12月31日尚未出售, 公允价值为950万元。2008年1至6月, 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600万元, 上年末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至6月30日未予出售, 公允价值为910万元。

(4) 2008年5月10日, 经乙公司股东同意, 甲公司与乙公司的股东丁公司签订协议, 购买丁公司持有的乙公司40%股权, 2008年5月28日, 该协议分别经甲公司、丁公司股东会批准。相关资料如下:甲公司以一宗土地使用权和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对价。2008年7月1日, 甲公司和丁公司办理完成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更登记手续。上述资产在2008年7月1日的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见表7和表8 (单位:万元) ;2008年7月1日, 甲公司对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乙公司改组后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 其中甲公司派出5名。乙公司章程规定, 其财务和经营决策由董事会半数以上 (含半数) 成员通过即可付诸实施;2008年7月1日, 乙公司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0000万元。

(5) 其他有关资料:本题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税费影响;本题假定甲公司与安达公司、丙公司丁公司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在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投资后, 乙公司未曾分派现金股利;本题中甲公司、乙公司均按年度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本题假定乙公司在债务重组后按照未来支付金额计量重组后债务, 不考虑折现因素。

要求:

(1) 就资料 (1) 所述的交易或事项, 分别编制甲公司、乙公司2007年与该交易或事项相关的会计分录。

(2) 就资料 (2) 与 (3) 所述的交易或事项:编制甲公司应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判断该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的核算方法, 并说明理由;计算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2007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该项长期股权投资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 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2008年1至6月应确认的投资收益、该项长期股权投资2008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 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 就资料 (4) 所述的交易或事项, 编制甲公司取得乙公司40%长期股权投资并形成企业合并时的相关会计分录。

(4) 计算甲公司在编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购买乙公司应确认的商誉。

【答案及解析】

(1) 就资料 (1) 所述的交易或事项, 分别编制甲公司、乙公司2007年与该交易或事项相关的会计分录 (单位:万元, 下同) 。

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2007年6月2日

借:应收账款 4600

贷:银行存款 3000

坏账准备 1600

借:固定资产 2000

应收账款 1840(4600×40%)

坏账准备 1600

贷:应收账款 4600

资产减值损失 840

2007年11月2日

借:银行存款 1840

贷:应收账款 1840

2007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74.07 (2000÷13.5÷12×6)

贷:累计折旧 74.07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2007年6月2日

借:应付账款——安达公司4600

贷:应付账款——甲公司4600借:固定资产清理1215

累计折旧 585(1800÷20×6.5)

贷:固定资产 1800

借:应付账款——甲公司 4600

贷:应付账款 1840

固定资产清理 121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760 (4600-2000-184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785 (2000-1215) 2007年11月2日

借:应付账款 1840

贷:银行存款 1840

(2)就资料(2)与(3)所述的交易或事项:

(1) 编制甲公司应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判断该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的核算方法, 并说明理由。

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因为甲公司取得股权后, 要求乙公司对其董事会进行改选, 且向乙公司董事会派出一名董事, 对乙公司应具有重大影响。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3800

贷:银行存款 3800

初始投资成本3800万元大于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000×15%=3300万元, 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2) 2007年末:

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200- (3200÷8-2000÷10) ÷2- (1800÷5-1200÷6) ÷2=1020 (万元) , 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20×15%=153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3

贷:投资收益 153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45[ (950-650) ×15%]

贷:资本公积 45

长期股权投资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3800+153+45=3998 (万元) (3) 2008年6月30日:

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600- (3200÷8-2000÷10) ÷2- (1800÷5-1200÷6) ÷2=1420 (万元) , 甲公司2008年1~6月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420×15%=213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13

贷:投资收益 213

借:资本公积 6[ (910-950) ×15%=-6]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6

长期股权投资2008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3998+213-6=4205 (万元)

(3)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14200 (13000+1200)

累计摊销 1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无形资产 8000

营业外收入 6000(13000-7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公允价值变动200

投资收益 400 (1200-800)

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需要进行追溯调整:调整2007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3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800

借:盈余公积 15.3 (153×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7.7 (153×9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3借:资本公积 45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45调整2008年

借:投资收益 213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13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6

贷:资本公积 6

(4) 计算甲公司在编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购买乙公司应确认的商誉。

初始投资产生的商誉=3800-22000×15%=500 (万元)

追加投资时产生的商誉=14200-30000×40%=2200 (万元) 购买日因购买乙公司应确认的商誉=500+2200=2700 (万元) 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专题

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非现金资产的取得渠道, 以资产减值结合非现金资产的后续计量为设计平台, 间或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互转化的会计核算。

【典型案例2】甲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 所得税率为33%,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15%提取,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为10%, 任意盈余公积为5%。甲公司每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800万元。每年的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4月16日。

(1) 甲公司2001年9月1日赊销商品一批给丙公司, 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2800万元, 售价为3000万元, 增值税率为17%, 消费税率为10%, 丙公司因资金困难无法按时偿付此债权, 双方约定执行债务重组, 有关条款如下:首先豁免20万元的债务;以丙公司生产的A设备来抵债, 该商品账面成本为1800万元, 公允售价为2000万元, 增值税率为17%, 甲公司取得后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假定增值税不允许抵扣。设备于2001年12月1日办妥了财产转移手续;余款约定延期两年支付, 如果2003年丙公司的营业利润达到200万元, 则丙公司需追加偿付5万元;甲公司于2001年12月18日办妥了债务解除手续;丙公司在2003年实现营业利润230万元。

(2) 甲公司将债务重组获取的设备用于销售部门, 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 会计上采用5年期直线法折旧口径, 税务上的折旧口径为10年期直线折旧。2003年末该设备的可收回价值为1210万元, 2005年末的可收回价值为450万元。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始终未变。

(3) 甲公司于2006年6月1日将A设备与丁公司的专利权进行交换, 转换当时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288万元。丁公司专利权的账面余额为330万元, 已提减值准备40万元, 公允价值为300万元, 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率为5%, 双方约定由甲公司另行支付补价12万元。财产交换手续于6月1日全部办妥, 交易双方均未改变资产的用途。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4) 甲公司对换入的专利权按4年期摊销其价值, 假定税务上认可此无形资产的入账口径但摊销期限采用6年期标准。

(5) 2007年2月14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甲公司2006年报告时发现上述专利权自取得后一直未作摊销, 提醒甲公司作出差错更正。

根据上述资料, 完成如下业务的会计处理:甲公司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3~2005年设备折旧及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3~2005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甲公司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答案及解析】

(1) 甲公司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单位:万元, 下同)

2001年12月18日债务重组时

借:固定资产2340

营业外支出 20

应收账款 1150

贷:应收账款 3510

2003年收回余额时

借:银行存款 1155

贷:应收账款 1150

营业外支出 5

(2) 甲公司2003~2005年设备折旧及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2003年的折旧处理

借:销售费用 466

贷:累计折旧 466

2003年计提减值准备19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9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982004年、2005年的折旧处理

借:销售费用 400

贷:累计折旧 400

2005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10万元而其可收回价值为450万元, 说明其账面价值有所恢复, 但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 固定资产的价值一旦贬值不得恢复, 所以2005年末应不作调整。

(3) 甲公司2003~2005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2003年的所得税处理

借:所得税 264

递延所得税资产[ (233+198) ×33%]142.2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800+233+198) ×33%]406.232004年的所得税处理

借:所得税 264

递延所得税资产(167×33%) 55.11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800+167) ×33%]319.112005年的所得税处理同2004年。

(4) 甲公司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甲公司换入专利权的入账成本=288+12=300 (万元) ;

甲公司本应于2006年摊销无形资产价值43.75万元(300÷4× 7÷12);

甲公司在2007年作如下差错更正: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3.75

贷:累计摊销 43.7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00÷6×7÷12×33%)9.6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9.62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4×7÷12-300÷6×7÷12) ×33%]4.8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812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9.3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9.3125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93125

——任意盈余公积 1.4656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396875负债与借款费用专题

以长期负债的借款费用资本化为设计平台, 结合外币业务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典型案例3】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所得税率为25%, 2008年~2011年发生如下业务:

(1) 甲公司以出包方式筹建某生产线, 出于工程资金需要于2008年1月1日借入一笔长期借款1500万元, 年利率为6%, 期限为4年, 每年末付息, 到期还本。甲公司将闲置的专门借款资金用于国债投资, 月收益率为2‰。工程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开工, 相关资产支出如表9所示。

(2) 2009年初, 甲公司以1010万元的价格发行面值为1000万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票面利率为8%, 期限为3年, 所筹资金未指定用途。甲公司委托M证券公司代为发行此债券, M公司收取发行价格的3%的发行费用。经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8.17%。2009年2月1日甲公司又从银行贷款600万元, 年利率为5%, 期限为3年, 每年2月1日付息, 到期还本。该借款属于一般借款。当生产线专门借款用完后以上述两笔借款资金补足。2009年有关工程的支出如表10。

(3) 2010年有关工程的支出如表11。

工程于10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于11月2日验收合格, 12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根据上述资料, 完成如下业务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9年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10年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计算甲公司工程完工时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

【答案及解析】

(1) 甲公司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开始资本化日为2008年6月1日;

截止资本化日为2010年10月31日;

2008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为6月1日~12月31日;

2008年资本化期间专门借款利息总额=1500×6%×7÷12=52.5 (万元) ;

2008年资本化期间闲置资金创造的收益=1400×2‰×3+1200×2‰×2+1050×2‰×1+1000×2‰×1=17.3 (万元) ;

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额=52.5-17.3=35.2 (万元) 。2008年非资本化期间专门借款借款利息总额=1500×6%×5÷12=37.5 (万元) ;

2008年非资本化期间专门借款闲置资金创造的收益=1500×2‰×5=15 (万元) ;

2008年非资本化期间形成的财务费用=37.5-15=22.5 (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单位:万元, 下同) :

借:在建工程 35.2

财务费用 22.5

应收利息 (17.3+15) 32.3

贷:应付利息 90

(2) 甲公司2009年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专门借款费用在当年资本化期间的利息费用总额=1500×6%×8÷12=60 (万元) ;

专门借款费用在当年创造的闲置资金收益=1000×2‰×2+600×2‰×4=8.8 (万元) 。

专门借款费用在当年利息费用资本化额=60-8.8=51.2(万元); 一般借款费用当年加权平均利率=(979.7×8.17%+600×5% ×11÷12)÷(979.7+600×11÷12)×100%≈7.03%;

一般借款针对的资本支出的加权平均数=300×2÷12+270×1÷12=72.5 (万元) ;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额=72.5×7.03%≈5.1 (万元) ;

2009年利息费用资本化总额=51.2+5.1=56.3 (万元) 。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51.2

应收利息 8.8

财务费用 30

贷:应付利息 90

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1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80

——利息调整 0.04(979.7×8.17%-80)

应付利息 27.5(600×5%×11÷12)

(3) 甲公司2010年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额=1500×6%×10÷12=75 (万元) ;

两笔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979.7×(1+8.17%)×8.17% +600×5%]÷[979.7×(1+8.17%)+600]×100%≈7.02%;

一般借款针对的资本支出的加权平均数=570×10÷12+100×9÷12+300×7÷12+150×1÷12=737.5 (万元) ;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额=737.5×7.02%=51.77 (万元) ;

2010年利息费用资本化总额=75+51.77=126.77 (万元) 。

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126.77

财务费用 79.81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80

——利息调整6.58(979.7×108.17%×8.17%-80) 应付利息 120(600×5%+1500×6%)

(4)甲公司工程完工时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100+200+150+50) +(400+900+270)+(100+300+150)+(35.2+51.2+5.1+126.77)=2838.27 (万元)

收入结合报表专题。以多项特殊商品销售业务、跨年度劳务收入和建造合同收入为设计, 结合利润表或资产负债表若干报表项目编制的会计核算。

【典型案例4】天达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达公司) 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 适用于增值税税率为17%, 商品销售价格中均不含增值税额。按每笔销售分别结转销售成本。天达公司销售商品、零配件及提供劳务均为主营业务。假定除增值税、所得税外无其他税费。

天达公司:2007年9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 与B公司签订协议, 委托其代销商品一批。根据代销协议, B公司按代销商品协议价的5%收取手续费, 并直接从代销款中扣除。该批商品的协议价为5万元, 实际成本为3.6万元, 商品已运往B公司。本月末收到B公司开来的代销清单, 列明已售出该批商品的50%;同时收到已售出代销商品的代销款 (已扣除手续费) 。

(2) 与C公司签订一项设备安装合同:该设备安装期为两个月, 合同总价款为3万元, 分两次收取。本月末收到第一笔价款l万元, 并存入银行:按合同约定, 安装工程完成日收取剩余的款项。至本月末, 已实际发生安装成本1.2万元 (假定均为安装人员工资) ;

(3) 向D公司销售一件特定商品。合同规定, 该件商品须单独设计制造, 总价款35万元, 自合同签订日起两个月内交货。D公司已预付全部价款。至本月末, 该商品尚未完工, 已发生生产成本15万元 (其中生产人员工资5万元, 原材料10万元) 。

(4) 向E公司销售一批零配件。该批零配件的销售价格为l00万元, 实际成本为8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提货单已交给E公司。E公司已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该商业汇票期限为三个月, 到期日为12月l0日。E公司因受场地限制, 推迟到下月23日提货。

(5) 与H公司签订一项设备维修服务协议。本月末, 该维修服务完成并经H公司验收合格, 同时收到H公司按协议支付的劳务款50万元, 天达公司为完成该项维修服务, 发生相关费用10.4万元 (假定均为维修人员工资) 。

(6) M公司退回2006年12月28日购买的商品一批, 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为6万元, 实际成本为4.7万元。该批商品的销售收入已在售出时确认, 但款项尚未收取。经查明, 退货理由符合原合同约定。本月末已办妥退货手续并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7) 计算本月应交所得税。假定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本期除题中条件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其他相关资料:

除上述经济业务外, 天达公司登记9月份发生的其他收、支类账户发生额如表12所示。

要求:

(1) 编制天达公司上述相关的会计分录。

(2) 编制天达公司9月份的利润表 (见表13) 。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及解析】

(1) 天达公司上述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单位:万元, 下同) :

(1) 借:发出商品 3.6

贷:库存商品 3.6借:银行存款 2.8

销售费用 0.125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0.42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

贷:发出商品 1.8

(2) 借:银行存款 1

贷:预收账款 (或应收账款) 1借:劳务成本 1.2

贷:应付职工薪酬 1.2 (3) 借:银行存款 35

贷:预收账款35借:生产成本15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原材料 10

(4) 借:应收票据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贷:库存商品 80 (5) 借:银行存款 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1.17 ) 42.7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2.74×17%)7.26

借:劳务成本 10.4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4借:主营业务成本 10.4

贷:劳务成本 10.4 (6) 借:主营业务收入 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02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7.02借:库存商品4.7

贷:主营业务成本 4.7 (7) 当月的应税所得=48.615+4+13=65.615 (万元) ;

当月的应交所得税=65.615×33%=21.65295 (万元) ;

当月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额=13×33%=4.29 (万元) ;

当月的所得税费用=21.65295-4.29=17.36295 (万元) 。

借:所得税费用 17.36295

递延所得税资产 4.29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 篇3

关键词 :感知规律 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

一、感知规律概述

在授课与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过程,将知识的获得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知识的感知,它是学生通过感觉获得事物感性材料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知识的巩固,它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记忆让知识在大脑中得到永久保存的过程;而第三个阶段是知识的理解,是学生通过思维对有关事物的联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而达到最终获得知识的过程。纵观学生知识获得的三个阶段,教师授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头之一,即:教师将感性材料展现给学生,使其对知识有最初的感知。由此可见,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心理学上的感知规律,可以将课程由繁变简,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所谓感知,就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其中,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即: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而把这些感觉综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事物的整体形象,就是知觉。正因为二者之间由个体到整体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通常将二者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感知加以研究和利用。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初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该课程主要是对外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全面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的构成,其内容包括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记录、计量及报告的规则、程序和方法。这些方法既包括国际惯例的做法,也包括我们国家会计实务的规范。它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结合。由于会计学本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在系统学习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后,可以初步胜任一般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也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但又比较难学的专业课程之一。因此,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开发和锻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知识于企业财务工作实践中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讨的课题之一。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并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师授课这一源头开始,遵循心理学的感知规律,力求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实现学生学到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双重目标。

三、运用感知规律,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强度规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所谓强度规律,就是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的清晰。比如,我们对飞机的轰鸣声、下雨天轰隆隆的雷鸣闪电很容易感知到,而对于微风吹过、树叶落下的声音很容易忽略,就是因为前者的强度比较大,而后者的强度比较小的缘故。生活中的现象如此,教学中亦是如此。比如,在讲解《中级财务会计》的第二章“货币资金”时,讲到对现金的内部控制,由于将来很大一部分学生会从出纳工作做起,因此,对现金的内部控制对他们的工作是很重要的,需要牢牢记住,并严加遵守,从而达到既履行工作职责又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需要教师对“钱账分离、日清月结、禁止白条抵库、杜绝任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收受回扣、报假账、假公济私等行为的发生”等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强调,可以通过提高声音,在幻灯片上加粗、扩大字体、打上重点号等,让学生在教师的重点强调中加深印象,达到较强的刺激。

当然,凡事亦须张弛有度,如果教师过度强调,或者在整节课中一直保持声音洪亮,学生将很难受到强度刺激,因此也就达不到预期的运用强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了。

(二)利用对比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对比规律,又被称为差异律,在教学过程中,对象和背景之间如果对比的差异比较大,容易被学生感知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写板书时要在黑板上写出白色粉笔字的缘故。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中,授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教师需要多下功夫,尽量做到层次分明,尽量以较少的字和反差较大的背景反映课程内容,同时每节课的题目,每一小节的标题以及一些重要的定义、公式、会计分录等都要以和主背景反差较大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有很大的视觉冲突,印象深刻,以后每次回忆起来都能想得起当初老师讲课时的板书、课件中醒目的内容,从而达到增强感知的目的。

利用对比规律不能仅局限在板书、课件的设计上,还可以将教材中重要的内容进行对比。例如,在讲解“长期股权投资”时,讲到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可以将两种不同的后续计量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对比,让学生加深印象(见表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

这样利用对象之间及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记忆的方法不仅可以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上,还可以更广泛的用到中级财务会计其他章节的教学中,甚至推广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活动律,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

所谓活动律,是指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更容易被感知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授课内容重点突出,更要生动有趣,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中,教师怎么样做才能让无趣乏味的会计分录“活”起来呢?教师不防将课堂当成一个企业,学生是企业各部门的员工,比如: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仓储部等,这样每个部门的员工都会发生与其相应的业务,比如:企业管理部门要进行筹资、投资、生产运营、日常管理以及財务成果分配等业务,而采购部要进行采购业务,生产部组织生产、销售部销售产品、仓储部负责物资管理等,最终这些部门的财务数据要汇集到财务部进行相应的核算。因此也就将实收资本、股权投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物资采购、存储以及其它所有企业日常和非日常业务的核算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参与到模拟企业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感知,从而达到理解和巩固知识的目的,真正做到让乏味的课堂“活”起来,火起来。

(四)利用组合律,让知识成体系,增强学生的感知

所谓组合律,是指凡是空间上相接近,或者是时间上有所连续,以及在形状上相同或是在颜色上相一致的物体,比较容易构成一个整体,从而被人们清晰知觉。这就意味着利用组合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板书排列得体,另一方面要将知识讲解有序。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由于知识点繁杂,会计分录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将其按照不同财务报告要素进行分类讲解的同时,可以将其再进行更进一步归类。例如,在讲解资产时,将货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知识点讲完,可以将其按照资产的含义、特征、分类、初始确认、初始计量、发出核算、资产负债表日的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等进行归类,学生将会惊讶的发现原来每种资产的知识点如此相似,由此学习内容就变得脉络清晰起来。教师灵活运用组合律,将知识有序讲解,学生运用组合律有序合理复习,就可以使其将知识完整的记入脑海,提高教和学的效果。

教与学原本是一对有机结合体,教师要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学,并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这是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讨的内容,心理学上的感知规律可以让教师从学生学习的源头抓起,让其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并从第一印象开始就将知识深深植入学生的脑海里。因此,我们在中级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去探索,不断将其加以科学合理运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贺锋.利用感知规律,提高学习效果[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6.

[2]百度百科.感知规律[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600732.htm,2010.10.10.

[3]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不得采用的方法是()。

a.先进先出法b.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

c.个别计价法d.后进先出法

2.某小规模纳税企业本月购人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原材料价款为4500~i元,增值税765万元,商品到达验收发现短缺20%,其中5%短缺属于途中合理损耗,15%的短缺原因待查。则该材料入库的实际成本是()万元。

a.4212b.5001.75c.4475.25 d.3825

3.某一般纳税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436公斤,支付购买价款1500万元,另发生保险费74万元,装卸费106万元,该农产品入库前的合理损耗是2.5公斤,则该农产品的采购成本为()万元。

a.1530b.1485c.1512d.1680

9.甲公司2006年8月初乙材料结存150公斤,单价15万元;6日购买乙材料1800公斤,单价11万元;18日购买乙材料1350公斤,单价11.5万元;20日发出乙材料1350公斤。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时,则乙材料月末结存额为()万元。

a.22125b.22050c.22950d.22725

10.d商业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某大类期初库存商品成本为457万元,售价总额为540万元。当期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为1885.50万元,售价总额为2230万元;当期委托加工收回库存商品实际成本为20万元,售价总额为30万元;销售退回商品实际成本为8万元,售价总额为lo万元。当期销售收入为2100万元。该商业企业期末库存商品成本为()万元。

a.525b.603.50c.595.13d.596.45

11.某批发商业企业采用毛利率法对存货计价,第一季度的针织品实际毛利率30%,5月1日该存货成本18000万元,5月购入该存货成本42000万元,销售商品收入45000万元,销售退回与折让合计4500万元。则5月末该存货结存成本为( )万元。

a.31650b.28500c.19500d.33000

12.a公司5月1日甲材料结存300件,单价2万元,5月6日发出100件,5月10日购进200件,单价2.20万元,5月15日发出200件。企业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则5月15日结存的原材料成本为()万元。

a.400b.416c.420d.440

13.乙公司6月初a材料结存600公斤,单价为80元;6月lo日和25日分别购买a材料500公斤、500公斤,单价分别为82元和85元;6月12日和6月28日分别领用a材料400公斤、500公斤;6月30日盘亏a材料10公斤,单价为80元。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计算a材料期末结存金额为()元。

a.56709.38b.65718.87c.56718.87d.65709.38

14.as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06年12月31日,a、b、c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a存货成本15万元,可变现净值12万元;b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22.5万元;c存货成本27万元,可变现净值22.5万元。a、b、c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5万元、3万元、2.2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06年12月31日计人损益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

a.o.75b.一o.75c.3.75d.7.5

15.a公司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2006年12月31日原材料——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为56万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a材料市场价格的下降,市场上用a材料生产的甲产品的销售价格由105万元降为90万元,但生产成本不变,将a

材料加工成甲产品预计进一步加工所需费用为24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2万元。假定该公司2006年初原材料——a材料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1万元。2006年12月31日该项存货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万元。

a.30b.5c.24d.6

16.a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6年8月9日a公司与n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a公司于2007年5月15日向n公司销售计算机5000台,每台1.20万元。2006年12月31日a公司已经生产出的计算机4000台,单位成本0.80万元,账面成本为3200万元。2006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1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0.066万元。则2006年12月31日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a.4400b.4136c.4536d.4800

17.a公司2006年1月1日a型机器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0.4万元。2006年12月31日库存a型机器12台,单位成本为30万元,成本为360万元。该批a型机器全部销售给b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约定,2007年1月20日,a公司应按每台30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b公司提供a型机器12台。a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长期客户——b公司销售的a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o.12万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a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2万元/台。2006年12月31日,a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2万元/台。2006年12月31日该项存货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万元。

a.ob.1.04c.1.44d.358.56

18.as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该公司各期末某项存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为2004年末:成本562.50万元,可变现净值517.50万元;2005年末:成本675万元,可变现净值607.50万元;2006年末:成本720万元,可变现净值697.50万元。该公司2006年末转回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万元。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 篇5

首次报考、未进行现场确认的`报考人员可于11月29日、30日到补报名地点进行资格审核确认。非首次报 考、未支付的报考人员可在11月30日之前进行网上支付,选择现场支付者,可于11月29日、30日到补报名地点交费。

补报名点名称及地址如下:

补报名点名称补报名点地址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 东四南大街礼士胡同41号北京教育学院实验培训中心(原实验大学) 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北京市建工培训中心 东直门外新中街11号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区) 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127号(大成大厦后面)崇文区职工大学 崇文区板厂南里5号宣武人才 宣武区和平门南新华街58号厂甸大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朝阳社区学院 朝阳区人才市场朝阳区呼家楼新苑甲1号海淀区考试中心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人才交流 丰台区万源路西里26栋人才交流中心 丰台区东安街三条6号石景山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石景山区杨庄东路66号门头沟区人才服务中心 门头沟区新桥大街51号4层401室房山区人才市场 房山区良乡西路14号大兴区人事局专技科 大兴区黄村镇兴政街38号(大兴区农委一楼)昌平区人事考试培训中心 昌平区鼓楼东街62号顺义区人事考试中心 顺义区府前东街6号顺义人才市场一层服务大厅北京东部人才市场 通州区车站路16号怀柔区人事培训考试中心 怀柔区青春路24号(区审计局二楼)平谷区人事考试中心平谷区建设西街7号(平谷区党校四层)延庆县人事局科干科 延庆县西街2号密云县人事局专技科 密云县鼓楼西大街24号

北京市人事考试中心

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 篇6

【解析】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10000 + 1700 + 500=12200( 元 ) ,挑选整理费用包含在存货入账价值里面,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不得抵扣。

3 . a

【解析】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20×10-95-20×1 =85( 万元 ) 。

4 . a

【解析】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5 . a

【解析】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6 . b

【解析】进销差价率 = [ (306-240)+(234-192) ] /(306+234)×100% =20%

当月售出实际成本 =280-280×20% =224( 万元 )

月末库存商品实际进货成本 =240+192-224 =208( 万元 )

7 . c

【解析】应结转的销售成本 =180000×(1-25%) =135000( 元 ) 。

8 . a

【解析】 10 日平均单价 =(12500+25900)/(400+800) =32( 元 / 公斤 )

18 日平均单价 = [ (400+800-600)×32+7800 ] / [ (400+800-600)+300 ] =30( 元 / 公斤 )

22 日应转出材料实际成本 =30×600=18000( 元 )

9 . d

【解析】可变现净值 =2 . 1 × 100-132-0 . 3 × 100 =48( 万元 ) 。 10 . c

【解析】受托方对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以相等金额,借记 “ 受托代销商品 ” ,贷记 “ 代销商品款 ” 。

11 . a

【解析】 1 月 2 日 平均单价 =(90000+500×200)/(500+500) =190( 元 / 千克 )

1 月 5 日 结存材料 =(500+500-100)×190 =171000( 元 )

1 月 13 日 平均单价 =(171000+300×180)/(900+300) =225000/1200 =187 . 5( 元 / 千克 )

1 月 31 日 材料账面余额 =(1200-100)×187 . 5 =206250( 元 )

12 . a

【解析】盘亏的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盘亏的材料按照计划成本在账面上登记减少,应类似于材料的使用,需要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13 . d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 500÷8000 = 6 . 25 %

月末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 = 500 + (2100-2000)-800×6 . 25 % = 550( 万元 )

按《会计制度》规定,委托加工材料应采用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14 . c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B.确认预计负债C.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入账D.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时提供可比信息

2.甲公司为制造企业,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费用或损失,应当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支付的增值税B.季节性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C.产成品的仓储费用D.采购运输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 甲公司2015年7月1日自母公司(丁公司)取得乙公司80%股权,当日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该股权系丁公司于2013年6月自公开市场购入, 丁公司在购入乙公司80%股权时确认了600万元商誉。2015年7月1日,按丁公司取得该股权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为进行该项交易,甲公司支付有关审计等中介机构费用1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应确认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A. 2 400 B. 4 600 C. 4 000 D. 3 000

4.下列有关商誉减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是指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B.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商誉应分摊到相关资产组后进行减值测试C.因吸收合并产生的商誉发生的减值损失应全部反映在购买方个别财务报表中D.包含商誉的资产组发生减值的,应将资产减值损失按商誉与资产组中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比例进行分摊

5. A公司应收B公司货款2 100万元。因B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经磋商,双方同意按1 800万元结清该笔货款。A公司已经对该笔应收账款计提了600万元坏账准备。在债务重组日,下列关于A公司和B公司相关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是()。

A. A公司资本公积增加300万元,B公司资本公积增加300万元B. A公司冲回资产减值损失100万元,B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300万元C. A公司冲回资产减值损失300万元,B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300万元D. A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100万元,B公司资本公积增加300万元

6.下列各项关于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因亏损合同预计产生的损失,在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B.因或有事项产生的潜在义务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C.重组计划对外公告前不应就重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D.对期限较长的预计负债进行计量时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7.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下列项目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A.企业计划用于出租但尚未出租的土地使用权B.转租出去的经营租入的办公楼C.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D.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8. 2015年3月1日,甲公司为构建厂房而借入专门借款5 000万元,借款期限2年,年利率10%。2015年4月1日,甲公司开始购建活动并向施工方支付了第一笔款项2 000万元。 在施工过程中,甲公司与施工方发生了质量纠纷,施工活动从2015年7月1日起中断。2015年12月1日,质量纠纷得到解决,施工活动恢复。甲公司闲置借款资金均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甲公司该在建厂房2015年度资本化的利息费用为()万元。

A.166.67 .106.67 C.240 D.375

9. 某建筑公司于2015年1月签订了一项总金额为90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最初预计合同总成本为800万元。2015年度实际发生成本7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300万元。假定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该公司按照实际发生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2015年12月31日,该建筑公司应确认的营业收入和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万元。

A.630,30 B.700,30 C.630,100 D.700,100

10. 2015年1月20日,甲公司以其拥有的一项土地使用权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土地使用权的成本为100万元,累计摊销为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5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8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6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20万元补价。假定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万元。

A.0 B.43.6 C.30 D.23.6

11.某企业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的费用,应在取得时计入()。

A.递延收益B.营业外收入C.其他综合收益D.其他业务收入

12.关于事业支出期末的结转,下列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将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B.将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C.将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D.将事业支出 (其他资金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基金”科目

13. 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对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表中“实收资本” 项目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汇率为()。

A.合并报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B.实收资本发生时的即期汇率C.本年度平均市场汇率D.本年度年初市场汇率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他综合收益的是()。

A.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正常公允价值变动C.发行可转换债券时确认的权益成分公允价值D.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15. 2014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将账面价值为4 000万元的一项管理设备以6 000万元出售给租赁公司,并立即以融资租赁方式向该租赁公司租入该设备。此时,该设备尚可使用年限为12年,租赁协议规定租期为10年,期满后归还设备。假定长江公司租回时确定的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5 000万元,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管理设备对长江公司2015年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为()万元。

A.200 B.-300 C.500 D.-700

二、多项选择题

1.甲公司以出包方式建造厂房,建造过程中发生的下列支出,应计入所建造厂房成本的有()。

A.支付给第三方监理公司的监理费B.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缴纳的土地出让金C.建造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D.建造期间因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导致暂停施工发生的费用

2.下列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的价值变动中,不影响当期损益的有()。

A.购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B.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上升C.可供出售债务工具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原减值损失范围内的转回D.以外币计价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价值上升

3.下列各项中,应当作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A.授予研发人员以预期股价相对于基准日股价的上涨幅度为基础支付奖励款的计划B.授予高管人员低于市价购买公司股票的期权计划C.公司承诺达到业绩条件时向员工无对价定向发行股票的计划D.以低于市价向员工出售限制性股票的计划

4.下列各项中,无论是否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均应至少于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的有()。

A.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专有技术C.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D.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5.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15年3月30日,实际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15年4月3日。该公司2015年1月1日至4月3日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的有()。

A.3月1日发现2014年10月接受捐赠获得的一项固定资产尚未入账B.3月11日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C.4月2日经批准将资本公积转增股本D.3月10日甲公司被法院二审判决败诉并要求支付赔款1 000万元,对此项诉讼甲公司已于2014年年末确认预计负债800万元

6.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规定,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抵销处理包括的内容有()。

A.企业集团内部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B.企业集团内部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的抵销处理C.企业集团内部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D.企业集团内部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

7.预计负债计量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

A.风险和不确定性B.货币时间价值C.以前发生的事项D.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8.下列各项中,属于固定资产减值测试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时,不应考虑的因素有()。

A.内部转移价格B.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C.与预计固定资产改良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D.与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9.下列关于工商企业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结算外币应收账款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财务费用B.结算外币应付账款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财务费用C.出售外币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投资收益D.出售外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10.关于合并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只应将那些为投资性主体的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B.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应将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C.当母公司由投资性主体转变为非投资性主体时,应将原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于转变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D.当母公司由非投资性主体转变为投资性主体时,除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外,企业自转变日起对其他子公司不应予以合并

三、判断题

1.当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时,该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

2.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3.如果或有事项产生的经济利益基本确定能够流入企业时,企业就应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

4. 企业在销售商品的同时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应当将取得的货款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之间进行分配,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

5.会计期末,“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历年积存的非限定性净资产金额。()

6.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只包括可观察输入值。()

7. 鉴于商誉和总部资产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 商誉和总部资产通常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8.优先股一定属于所有者权益。()

9.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10. 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母公司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当将该子公司合并日至报告期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四、计算分析题

1.长江公司有关资产组减值资料如下:

(1)长江公司在A、B、C三地拥有三个分支机构。这三家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由一个总部负责运作。由于A、B、C三个分支机构均能产生独立于其他分支机构的现金流入,但各个分支机构内部的资产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长江公司将这三个分支机构确定为三个资产组。 2015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经营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出现减值迹象,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假设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方式分摊至所有的资产组,A资产组的剩余使用寿命为10年,B资产组、C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均为15年。减值测试时,A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B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 400万元,C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 800万元。长江公司对分摊总部资产后的三个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得出A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 500万元,B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 575万元,C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 800万元。假定将总部资产分摊到各资产组时,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进行分摊。

(2)C资产组由三项资产构成,机器甲、机器乙和一项无形资产。2015年12月31日,机器甲的账面价值为360万元,机器乙的账面价值为540万元,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机器甲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00万元。机器乙和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无法确定。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判断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若计提减值准备,计算减值准备的金额。

(2)根据资料(1)和(2),计算C资产组中机器甲、机器乙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新产品开发资料如下:

(1)2010年年初,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投入2 000万元用于研究开发生产A产品的新技术。1月份课题小组成立,在研究阶段,课题组对该新技术中涉及的材料、设备、生产工艺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为此发生了1 000万元的相关研究费用, 包括人员工资和相关福利费300万元,设备折旧费200万元, 材料试剂费400万元,支付外部协作费100万元。研究阶段于6月末结束。

(2)2010年7月,课题小组转入开发阶段,发生研发人员人工相关费用230万元,材料试剂费70万元,设备折旧费500万元,支付外部协作费200万元。假定开发阶段支出均符合资本化条件。

(3)2011年1月,经专家鉴定,新技术开发成功,达到预想效果,经申请专利取得成功。

(4)该专利权专门用于生产A产品,有效年限为15年,预计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甲公司因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权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采用直线法摊销。

(5)2013年年末,由于其他新技术的运用,该专利权出现减值迹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350万元,无法预计出售净额,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仍采用直线法摊销。

(6)2015年1月20日,将该无形资产与乙公司持有丙公司的一项股权投资交换,换入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23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换出无形资产应交增值税12万元,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补价18万元。假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要求:

(1)对甲公司2010年研制新技术的研究阶段进行账务处理。

(2)对甲公司2010年研制新技术的开发阶段进行账务处理。

(3)对甲公司将开发成本转为无形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4)对甲公司2011年摊销无形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5)计算该无形资产2013年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进行账务处理。

(6)计算该无形资产2014年摊销额,并进行账务处理。

(7)编制甲公司2015年1月20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

五、综合题

1.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告于2015年4月10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报出前有关情况和业务资料如下:

(1)甲公司在2015年1月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

12014年7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成本为60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 00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170万元,并于当日取得乙公司转账支付的1 170万元。销售合同中还约定:甲公司2015年6月30日按1 100万元的不含增值税价格回购该批商品。在编制2014年财务报表时,甲公司将上述交易作为一般的产品销售处理, 确认了销售收入1 000万元,应交增值税17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600万元。

税法规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

22014年12月1日,甲公司采用预收款方式向丙公司销售C产品一批,售价为2 000万元,成本为1 600万元。当日, 甲公司将收到的丙公司预付货款1 000万元存入银行。2014年12月31日,该批产品尚未发出,也未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据此确认销售收入1 000万元、结转销售成本800万元,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3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一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当日,如将该无形资产对外出售,预计售价为95万元,预计相关税费为5万元;如继续持有该无形资产,预计在持有期间和处置时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总额为50万元。甲公司据此于2014年12月31日就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50万元,并就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7.5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在发生实际损失前不得税前扣除。

4甲公司2014年发生了1 000万元广告费支出,并已支付,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甲公司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6 000万元。

该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但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2015年1月1日 ~ 4月10日,甲公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资料如下:

12015年1月12日,甲公司收到戊公司退回的2014年12月从其购入的一批D产品以及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回相关证明。当日,甲公司向戊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该批D产品的销售价格为3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51万元, 销售成本为260万元。至2015年1月12日,甲公司尚未收到销售D产品的款项。

22015年3月2日,甲公司获知庚公司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预计应收庚公司款项400万元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应按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甲公司在2014年12月31日已被告知庚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可能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因而相应计提了坏账准备1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际损失前不得税前扣除。

(3)其他资料:

1上述产品销售价格均为公允价格(不含增值税);销售成本在确认销售收入时逐笔结转。除特别说明外,所有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2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14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15年2月28日完成,在此之前发生的2014年度纳税调整事项,均可进行纳税调整;假定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暂时性差异。不考虑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3甲公司按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逐笔编制涉及所得税调整的会计分录;合并编制涉及“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调整的会计分录。

(1)判断资料(1)中相关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哪些不正确(分别注明其序号)。

(2)对资料(1)中判断为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编制相应的调整分录。

(3)判断资料(2)中相关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哪些属于调整事项(分别注明其序号)。

(4)对资料(2)中判断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编制相应的调整分录。

2.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的方式,从非关联方处取得了乙公司70%的股权,于同日通过产权交易所完成了该项股权转让手续,并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甲公司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10 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场价格为5元。甲公司与乙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2)乙公司2015年1月1日(购买日)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信息列示如下:股东权益总额为64 000万元。其中:股本为10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50 000万元,盈余公积为400万元, 未分配利润为3 600万元。除一批存货外,乙公司其他资产、 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为20 000万元,经评估的公允价值为21 000万元。

(3)乙公司201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当年提取盈余公积500万元,年末向股东宣告分配现金股利2 000万元,尚未支付。2015年11月10日,乙公司取得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为1 0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1 400万元。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4)截至2015年12月31日,购买日发生评估增值的存货当年已对外销售80%。

(5)2015年,甲公司和乙公司内部交易和往来事项如下:

12015年7月10日,乙公司将其原值为500万元、账面价值为360万元的某无形资产,以424万元(含增值税24万元) 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该无形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 无残值,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直线法对其摊销,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截至2015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收到甲公司应支付的款项,乙公司对其计提坏账准备20万元。

22015年6月1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价格为1 000万元,增值税税额170万元,商品销售成本为800万元,乙公司收到款项存入银行。甲公司购进该商品本期40% 未实现对外销售,2015年年末,甲公司对剩余存货进行检查, 并未发生存货跌价损失。

假定不考虑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1)编制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合并商誉的金额。

(3)编制20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与调整乙公司存货相关的调整分录。

(4)编制20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的会计分录。

(5)编制20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有关抵销分录。

中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B 4. D 5. C 6. B 7. D 8. B 9. A 10. D 11. B 12. D 13. B 14. C 15.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D 3. BCD 4. ABC 5. AD 6. ABCD 7. ABD 8. BCD 9. ABC 10. AC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计算分析题

1.(1)1将总部资产分摊至各资产组:资产组A应分摊的金额=[1 200×10/(1 200×10+1 400×15+1 800×15)]×1 000= 200(万元);资产组B应分摊的金额=[1 400×15/(1 200×10+ 1 400×15+1 800×15)]×1 000=350(万元);资产组C应分摊的金额=[1 800×15/(1 200×10+1 400×15+1 800×15)]×1 000= 450(万元)。

分摊总部资产价值后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资产组A的账面价值=1 200+200=1 400(万元);资产组B的账面价值 =1 400+350=1 750(万元);资产组C的账面价值=1 800+ 450=2 250(万元)。

2进行减值测试:资产组A的账面价值为1 4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 500万元,没有发生减值;资产组B的账面价值为1 75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 575万元,发生减值175万元; 资产组C的账面价值为2 25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 800万元,发生减值450万元。

3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资产组B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金额=350/1 750× 175=35(万元),分配给资产组B本身的数额=175-35=140 (万元);资产组C中的减值分配给总部资产的减值金额= 450/2 250×450=90(万元),分配给资产组C本身的金额= 450-90=360(万元)。总部资产减值金额=35+90=125(万元); 资产组A没有减值;资产组B减值140万元;资产组C减值360万元。

(2)资产组C中机器甲 账面价值 比例 =360 ÷ 1 800 × 100%=20%,按此比例分配,机器甲承担减值损失=360×20%=72(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360-72=288(万元),但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00万元,所以机器甲只能承担减值损失=360-300=60(万元),剩余减值损失300万元(360-60)由机器乙和无形资产承担。

机器乙承担减值损失=540/(540+900)×300=112.5(万元), 无形资产承担减值损失=900/(540+900)×300=187.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36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72.5(112.5+ 60),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87.5。

2.(1)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300,累计折旧200,原材料400,银行存款100。借:管理费用1 000;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 000。

(2)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230,原材料70,累计折旧500,银行存款200。

(3)借:无形资产1 000;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 000。

(4)借:生产成本——A产品200;贷:累计摊销200(1 000÷ 5)。

(5)2013年年末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 =1 000-200×3=400(万元),小于其可收回金额,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00-350=50(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5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0。

(6)2014年该专利权摊销额=(1000-600-50)÷2=175(万元)。借:生产成本——A产品175;贷:累计摊销175。

(7)至2015年1月20日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200×3+ 175=775(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0万元。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30,累计摊销77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0;贷:无形资产1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银行存款18,营业外收入25。

五、综合题

1.(1)资料(1)中处理不正确的交易或事项有:1、2、3、4。

(2)事项1调整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贷: 其他应付款1 000。借:发出商品6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1 100-1 000)÷2];贷:其他应付款50。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2.5[(1 000-600+ 50)×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2.5。

事项2调整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贷:预收账款10 00。借:库存商品8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0。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

事项3调整分录: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40×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0。

事项4调整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1 000-6 000× 15%)×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

(3)资料(2)中属于调整事项的有:1、2。

(4)事项1调整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贷:应收账款351。借:库存商品26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60。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300-260)×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

事项2调整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400-100); 贷:坏账准备3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300×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

合并编制涉及“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调整的会计分录: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7.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7.5。借: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68.7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75。

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600-50+112.5-1 000+ 800+50+40-10+25-300+260+10-300+75=-687.5(万元)。

2.(1)借:长期股权投资50000(5×10000);贷:股本10000,资本公积40000。

(2)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64 000+(21 00020 000)×(1- 25% )=64 750( 万元 ),合并商誉 =50 00064 750×70%=4 675(万元)。

(3)借:存货1 000(21 000-20 000);贷:资本公积1 000。 借:资本公积250(1 00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0。借: 营业成本800(1 000×80%);贷:存货80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200(800×25%);贷:所得税费用200。

(4)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5 000((21 000-20 000)×80%×(1-25%)=4 4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3 080(4 400×70%);贷:投资收益3 080。借:投资收益1 400(2 000×70%);贷:长期股权投资1 400。借:长期股权投资210[(1 400-1 000)×(1-25%)×70%];贷:其他综合收益210。

(5)1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借:股本10 000,资本公积50 750(50 000+1 000-250),其他综合收益300[(1 400-1 000)×(1-25%)],盈余公积900(400+500),未分配利润5 500(3 600+4 400-500-2 000),商誉4 675;贷:长期股权投资51 890(50 000+3 080-1 400+210),少数股东权益20 235[(10 000+50 750+300+900+5 500)×30%]。

2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抵销。借:投资收益3 080,少数股东损益1 320(4 400×30%),未分配利润——年初3 600; 贷:提取盈余公积500,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2 000,未分配利润5 500。

3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借:应付股利2000;贷:应收股利2000。

4内部无形资产的抵销。借:营业外收入40[(424-24)360];贷:无形资产40。借:无形资产4(40÷5×6/12);贷:管理费用4。借:递延所得税资产9[(40-4)×25%];贷:所得税费用9。借:少数股东权益8.1[(40-4-9)×30%];贷:少数股东损益8.1。

5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借:应付账款424;贷:应收账款424。借:应收账款20;贷:资产减值损失20。借:所得税费用5 ((20×25%);贷 :递延所得 税资产5。借 :少数股东 权益4.5 [(20-5)×30%];贷:少数股东损益4.5。

6内部存货的抵销。借:营业收入1 000;贷:营业成本1 000。借:营业成本80[(1 000-800)×40%];贷:存货80。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20(80×25%);贷:所得税费用20。借:少数股东权益18[(80-20)×30%];贷:少数股东损益18。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 170;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 170。

本期试题解析由北大东奥提供

上一篇:监督委员会会议记录下一篇:关于奋进的初三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