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部署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部署(精选7篇)

加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部署 篇1

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入我镇学校,保护全镇学生的身体健康,结合我镇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应遵循“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类处理、部门协调、科学处置”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二、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中学、中心小学和各村分教点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组织,领导组织要在显著位置张贴,明确一名专人专门负责甲流的监控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多样宣传,引导健康意识,消除恐慌心理。学校要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召开班会课、安全健康教育课、防控专题讲座,粘贴宣传标语,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样宣传,深入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师生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2、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午检,对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并及

时上报到学校。

3、中小学均实行零报告制度,每天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前由各班主任向组长汇报,村小学分教点报送中心校。下午4点前由组长向镇政府防控办公室汇报当天监测情况。

4、镇政府防控办公室每天要与镇卫生院专职工作人员沟通,了解掌握有无剧烈反应病人、就诊情况,并与镇防控办及时联络。

5、要求各学校发现有疑似病例时,无论任何时间都要及时与组长联络,并将情况及时上报镇政府防控办公室和卫生院。

6、镇政府防控办公室每天必须把所监控到的情况上报给县卫生局。

河儿口镇人民政府

加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部署 篇2

今年4月北美暴发甲型H1N1疫情以来, 农业部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范工作, 按照国务院和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统一部署, 全面开展生猪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密切跟踪、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制定应急预案, 不断强化应急准备。组织有关单位研究检测方法, 开展猪用疫苗研究。不断强化综合防控措施, 指导养殖场 (户) 加强生猪综合防疫管理。农业部已组织开展两轮全国大规模监测工作。在春夏监测工作中, 全国共对5.3万个种猪场、1.31亿个养殖场 (户) 、8.1万个交易市场、16.5万个屠宰场、3.15万个其他场所进行了猪甲型H1N1流感临床监测, 累计观察生猪7亿头次, 重点实验室检测生猪样品6 750多份。在9月中旬开始的秋冬监测中, 已临床监测生猪7 708万头, 实验室检测生猪样品18 857份。截至目前, 尚未发现生猪临床异常症状, 也未监测到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

农业部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督促落实力度, 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各项预防措施。一是加强甲型H1N1流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继续做好生猪临床观察, 扩大抽样监测, 抓好定点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加强近期进口活猪地区、养殖密集区、种猪场、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监测工作。二是加强养猪场综合防疫管理。强化养猪场防疫条件审查和消毒工作, 指导养殖场 (户) 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指导生猪养殖小区、规模场实行严格封闭管理, 强化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 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的猪只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上报。三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管。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 充分发挥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作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检疫, 严格检疫规程。加大对肉类市场、冷库、活畜禽交易市场等有关场所的监管力度。四是切实加强联防联控。与卫生、质检等部门加强协作, 密切配合, 及时沟通信息, 强化联防联控, 形成防控合力。加强省际间的密切协作配合, 建立联防联控互动机制。五是切实加强应急准备。进一步强化应急防控机制, 健全完善应急预案, 规范应急工作程序, 加强应急预备队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各项准备, 加强应急值守, 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 迅速报告、有效反应、及时应对。

加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部署 篇3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他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参照本方案执行。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但未发现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者。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1周内,在同一学校(或同一校区、高校同一学院)发现10例及以上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且其中至少有2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监督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技术层面具体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与辖区内学校建立信息联动机制;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等部门,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制度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资、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需的场所、设施、人员等;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要积极开展以下常规预防措施: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2.组织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学校应在厕所(洗手间)、食堂、宿舍、教室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配备充分的洗手设施。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知晓甲型H1N1预防知识,包括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等。倡导师生保持健康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特别是教室每一课间都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学校的环境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7.坚持晨检制度。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每日开展晨检,特别是新学期开学或长假返校后一周内应强化晨检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无需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

8.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一旦发现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缺勤异常增多的现象,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9.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明确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10.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当地政府及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部署,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本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应坚持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具体参见卫生部现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后,应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指导患者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采取居家(在校)休息治疗或住院治疗。

2.做好患者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的医学指导和病情跟踪工作。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加强学校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原则上不必对散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者)进行判定、追踪、登记和医学观察。

5.接到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送至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开展检测。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学校应对病例做好登记。

2.加强与居家休息治疗患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告知患者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必须接触时应戴口罩。

3.高等学校应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划分独立场所,安排无条件居家的患者自我休息治疗,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如必须接触,应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学校应指定专人照顾其日常生活,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的相关治疗工作。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4.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住院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据方可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5天,一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在加强晨检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午检,以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

7.1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对暴发疫情中发现的确诊、临床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参照上述散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管理。

2.对出现轻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指导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指导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重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或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4.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强化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

2.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做好每日晨检和缺勤登记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并每日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结果。高等学校应加强晨检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3.加强学校的环境、玩具、教学用具等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学校出现暴发疫情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6.停课措施。疫情达到以下标准时,可采取停课措施。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1)班级停课。

①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通知学校继续实施停课,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学校可根据卫生部门建议予以复课。

③班级停课由学校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决定实施,同时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高校班级停课由高校自行决定。

(2)学校停课。

①如一所学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休息治疗的学生过多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全校停课措施。

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停课期限满后,如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需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②如当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或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增强趋势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专家组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疫情所在地学校停课措施。

(3)各地可根据当地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科学研判,酌情调整班级和学校停课标准。

(4)停课期间管理。

①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②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学生应减少外出,并避免校外的聚集和其他集体活动。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加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部署 篇4

1、教室内的课桌椅排列整齐,无严重破损,无灰尘,无泥土,墙壁洁白,无污损,天棚无蜘蛛网,门窗无纸屑,玻璃完好,干净明亮,室内设有卫生箱,痰盂,且干净。扫除用具齐全,排列整齐,饮水用具每天消毒一次,室内各园地无灰尘,应有花草美化环境,地面平坦,每天要清洗,无纸屑,痰迹,保持一定的湿度,照明用具完好,无灰尘。

2、各班卫生分担区保持无纸屑、无杂草、无砖头、无瓦砾、无杂物等,做到每天小扫,每周一大扫。

3、厕所内应保持天天清扫,各蹲位上应有盖子,每周应坚持撒石灰粉一次,进行消毒处理。

校医岗位职责

一、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及相关工作制度,并努力实施。

二、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质健康卡片,按上级要求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体测和教学统计分析,开展体质研究,按时保质量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表格数字的填写统计和逐级上报。

三、开展对学校环境卫生、体育卫生、教学卫生等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并建立资料档案。

四、对学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矫正。定期对师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组织培训指导学生卫生员工作。

五、积极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对学生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制定卫生保健及防治措施,认真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

六、做好卫生室药品、器械配备及管理工作。

七、实施简易治疗,做好急救及转诊工作,并能与附近医院进行联系。

八、认真做好晨检工作,掌握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发病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报告。

食堂卫生制度

1、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预防食物中毒。2、食堂要防止蚊蝇孳生,防鼠防毒,定期清扫,做到空气新鲜,地面、桌面清洁。

3、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无健康许可证不得上岗,要接受必要的预防接种(如乙肝疫苗),凡是有肠道传染病、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麻风病等立即停止工作。

4、食堂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提出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对腐烂变质的原料采购员不买;保管员不收;炊事员不用;服务员不卖。

(2)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物、药品;食品与天然水隔离。

(3)食具实行“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4)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5)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宿舍卫生制度

1、宿舍内门窗无纸屑,玻璃保持完好,清洁明亮,门窗无破损。

2、室内设有卫生箱、痰盂,且要干净,扫除用具排列整齐。

3、洗漱用具放置规整,清洁。

4、床上用品叠放整齐,勤洗勤晒,室内禁止悬挂衣物,个人用品摆放规整,干净,做到一人一杯一盆一巾。

5、地面平坦,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6、室内要设有照明设备,且完好无灰尘。

个人卫生制度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坚持做到“五要”、“六不”、“三个一”。

五 要:要定时休息

要睡前刷牙

要勤洗衣服、勤洗澡

要勤剪指(趾)甲

要勤理发

六 不:不公用毛巾、脸盆、水杯

不吸烟、喝酒

不乱扔果皮、纸屑

不随地吐痰

不喝生水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

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书桌一拳远

校医室卫生器材管理制度

1、卫生室应设专职人员主持日常工作,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2、室内应保持清洁,肃静,不准在室内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在室内吃任何食品,室内不准乱放杂物和校医室无关的物品,校医在室内必须身着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

3、室内必须做到每日消毒一次,诊治传染病后,室内要彻底消毒。

4、卫生器材购到后,及时上账登记,每学期出对账目清点一次,如有破损器材及时填写报单,经主管领导核对后,报损销账。

5、器材要分类入柜保管,摆放整齐,经常消毒,注意防火、防盗、防潮、防尘。

6、器械不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准外借,外借器械做好登记,借用到期及时追回。

7、器械非正常损坏,经领导查看后,根据情节赔偿丢失或外借的器械,都按器械原价赔偿。

8、药品必须按药品性质分类,妥善保管,外用药与内服药要分层或分柜保管,消毒药品或有毒药品要设专人保管。药品摆放必须有标签,内服药要注意药物配方和失效期,要慎重投药,以防事故发生。

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

为提高全体师生及相关工作人员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意识,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此制度:

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人: 赵仁刚 学校安全工作具体责任人: 林跃臣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具体责任人:张士林 尹广海

1、学生参加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时由负责教师承担第一责任人之责任。

2、对出现事故后责任人为逃避责任迟报,隐报、瞒报者将从重追究其责任。

3、学校具体负责安全工作同志应作好全体师生的教育和检查督促工作,学校任何部门出现食物中毒情况都将追究其连带责任。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我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制度。

一、学校成立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工作由校长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上至校长,下至班主任老师,形成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网络。

二、针对常见病、传染病季节性流行特点,在不同季节进行不同内容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三、定期对校舍进行消毒。校医负责技术指导与检查,教师负责具体实施。

四、强化食堂管理工作。从业人员定期体检持证上岗;严格操作程序;餐具、容器彻底消毒。

五、随时注意做好传染病监视控制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流行。

六、加强常见病、传染病患者管理,坚持做好隔离、治疗和对传染源接触者的预防、监控工作。对传染病患者要严格执行休学、复学的管理工作。

七、学校教导处招生或转入学生,必须先行体检,确定无传染病后,方可入学。

八、建立工作汇报制度,校医和班主任老师要加强责任心,密切注视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向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机关汇报。及时为学校和疾病防控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对知情不报造成延误治疗、病情蔓延后果的要追究行政责任。

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发挥服务育人的目的,加强学校食堂饮食卫生的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使《食品卫生法》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得到全面落实,切实搞好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保证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1、堂必须承担《食品卫生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的义务。食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2、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接受身体健康检查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取得相应的“预防性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卫生设施达标并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开灶,否则,不可营业。

3、认真落实饮食卫生标准,搞好环境卫生、设施卫生、炊事人员个人卫生和食物卫生。

4、按卫生“五四制度”和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严格进行食物检验,使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食品烧熟煮透,做好炊具和餐具的消毒工作。

5、不采购、不存放、不加工、不销售、不供应腐败变质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和食物,自觉遵守各项卫生制度和法规,在食品中参杂使假,加工销售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行为,是违背食品行业的道德准则,将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谴责。

6、炊事人员要做到“三白”(白工作服、白工作帽、白口罩)、“四勤”(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勤剪指甲)、五不(不随地吐痰、操作时不抽烟、不用手抓食品、不随地倒垃圾和脏水、不对着食品和就餐者咳嗽和打喷嚏)。

7、原料加工时要严格执行双墩、双刀制度,生熟分开,杜绝交叉污染,加工原料时必须要摘洗干净,坚持先洗后切的原则,减少营养成分的损耗,水池荤素分开。

8、切勿用手接触入口食品,包装材料清洁卫生,掉在地上的食品不得直接出售,运输食品要有防蝇防尘设备。

9、制作间、出售间分开,达到“五专”:即专人、专食、专用具、专消毒、专冰箱;冰箱、冰柜、食品原料码放整齐,生熟分开且有标记,主副食原料分库,不宜着地存放。

⒑厨房卫生,每日专人负责打扫。餐厅每日三次打扫,物放整齐,坚决做到工完场净,环境卫生无脏、无臭、无垃圾,污水要及时处理清运

⒒食堂工作人员要虚心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检查,密切配合其工作,防检并重,以防为主;服从和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听从就餐人员对食堂卫生工作的要求意见,及时改正工作。

⒓绝不允许向师生出售腐败、变质、过期、劣质及被污染的食物,否则,所造成的后果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

⒔三餐开饭的时间均按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执行,其余时间餐厅要关闭。

学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特制定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1、入学所查验的接种证中必须接种疫苗范围包括:百白破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七种。

2、手续时进行《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在校期间不再开展查验工作,但仍需对新转入的学生开展查验工作。

3、接种证工作程序

⑴学生在办理入学手续时,其家长或监护人必须出示《接种证》。

⑵查对学生各疫苗免疫剂次和免疫程序,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并将有关信息放入学籍档案或健康档案,《接种证》还交儿童家长保存。

⑶对无《接种证》和漏种的学生,将其接种信息登记在《学生免疫状况登记表》中,并告知家长到当地承担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机构办理《接种证》或到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补种。补种要严格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

⑷学生完成补种和补证后,学校在《学生免疫状况登记表》中备注栏中予以说明。

⒋《接种证》入学工作纳入常规业务工作范围,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性督促检查。在新生招收通知或报名须知上应告知凭《接种证》入学的具体要求和有关事项。

⑴建立健全学生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进行全面检查,每年不低于一次。

⑵体检应请当地专业卫生部门主检,学校、卫生室协助工作。

⑶体检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得延误、推脱。⑷填写学生体质健康卡,及时汇总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学校卫生督察制度

1、环境卫生督察以政教处领导值周老师全面检查,不得走过场、做形式。

2、教学卫生由教导处领导,卫生室随时抽察或督察,发现问题及时登记指正,就地解决。

3、卫生室作为学校卫生督察第一关,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负责,查出问题及时上报。

卫生宣传制度

1、配合学校领导,大力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广播、小报、板报等宣传工具,深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3、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青春期知识专题讲座。

4、努力做好学生卫生报出版发行工作,做到定期定时,人手一份。

5、各种讲座、竞赛每学期不低于六次。

卫生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卫生工作班子,包括校领导、老师、学生。

2、每星期进行一次卫生评比活动,主要检查范围为教室、卫生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

3、经常开展卫生宣传活动,通过广播、板报、卫生小报等途径大力宣传卫生常识及各种常见多发病的预防。

4、及时整理材料上报。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一、凡从事餐饮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健康检查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二、餐饮业加工经营场所要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滋生条件。食品加工储存、销售、陈列和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其运送食品的 工具,应当定期维护、清洗消毒。冷藏冷冻设备应当定期清洗除臭,温度指示设置应当定期效验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霉变、生虫、有异味的食品不能食用应及时销毁。

三、超过保持期及其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不能食用。

四、储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毒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五、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离地离开墙标准为20公分),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教学卫生制度

(l)注意观察学生健康状况,敏锐发观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发现病情及时报告校医室。如传染病,病后复学应交健康诊断书。

(2)培养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奋性持久,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内容、方法要适合学生心理发育水平和年龄特点。多采用直观教具和形象教法,语言简捷、清晰,层次分明,教态和蔼。

(4)教师板书工整、大方、清晰、规范,大标题为10-15平方厘米,不得密字、草字,尽量不用或减少色粉笔,演示图象要大而清楚,要左右兼顾。

(5)合理安排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上课不压堂,下课不留学生,要精心选择作业。课外作业要适量。

(6)注意学生用眼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培养学生做到写字的“三个一”(手离笔一寸,胸部离桌-拳,头部离桌一尺);阅读的“三不看”(萤光、弱光不看,躺着、歪着不看,坐车、走路不看)。任课教师要深入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预防近视和脊柱弯曲。

(7)做好眼保健操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做到穴位准,动作齐,手法对,姿势正确,认真按摩,防止流于形式。

(8)注意左侧采光,室内照明要达到规定的标准,保持气温适度,课间通风换气,保证学生户外活动。

(9)黑板保持漆黑,无裂缝,不反光,第一排课桌椅前缘距黑板不少于两米,每周轮换一次座位。

(10)注意考试卫生,不突然袭击,不随意增加考试次数。考试期间要保证学生正常体育活动及睡眠时间。

体育卫生监督制度

1、对专业体育队所有学生的身体要做系统的检查。2、学生安排的运动量要适宜,参加长跑等大运动量活动时,运动前要进行体检,运动中和运动后要进行观察。

3、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前,教师要对场地和器材进行检查。

4、要做好场地卫生,清除杂草、砖头、石块、碎玻璃等。

5.饭前、饭后不宜做剧烈活动,活动后不宜大量喝水或大量饮用冰镇冷饮。锻炼后体温较高的时侯,不宜马上用凉水冲洗,要预防感冒。

6.冬季锻炼要注意保暖,以防冻伤手、脚,要及时擦干汗水,课后要把衣服穿好,以免着凉。夏季不宜在烈日下爆晒时间过长,以防中暑。

7.学生在生病、月经期间遇到体育课时,医生要开证明信。要根据病情及月经反映情况,注明:“见习,可轻微活动,停止活动”三种情况,学生在课前应持证明信请假,教师可根据情况,对其提出要求。

8.做好体育活动的体检工作。特别对从事激烈活动和耐力活动的学生,活动前要进行体检,对不适于剧烈活动的学生,应禁止其参加活动。

近视眼防治制度

1、由学校学生视力保护委员会,负责制订防近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等工作。

2、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关心、重视保护学生视力,卫生保健教师或任课教师要掌握学生视力的变化情况,发现近视学生及时进行矫治,以控制新发病率。

3、教师板书工整、大方、清晰、规范,尽量不用或少用带色粉笔,演示图象要大而清楚,要左右兼顾。

4、合理安排每日作息时间,课堂教学注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不占用。

5、注意学生用眼卫生,培养学生良好坐姿,坚持培养学生做到写字的“三个一”,阅读的“三不看”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以防近视。

6、注意左侧采光,聚光系数以1:6为宜,人工照明平均照度不低于100米烛光,要求50平方米教室安装6盏40瓦日光灯管,白炽灯100瓦应6盏,以达到人工照明标准。

7、黑板保证漆黑,无裂缝,不反光,定期漆黑黑板和粉刷墙壁,第一排课桌距黑板应不少于2米。

8、坚持开展防近宣传周活动,对学生进行保护视力教育,并及时做好近视学生的矫正工作,月末向主管领导汇报近视眼学生的患病率及近视眼的新发率和恢复率。

学生健康教育制度

(l)学校卫生保健室在教导处的领导下,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2)要通过黑板报、广播、宣传栏、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宣讲预防常见病、营养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及自我防卫、环境卫生、人体解剖等知识。

(3)建立有主管副校长、主管教导主住为首的学生视力保护委员会,定期向学生进行用眼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及时组织近视的学生进行矫治工作。

(4)定期分学年举行青春期教育讲座,并与各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密切配合,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疏导。

(5)与学校教育科研室密切配合,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开展心理门诊咨询,给咨询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引导,适当地介绍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他们排忧解惑,或消除心理疾病。

(6)组织卫生监督岗,班级设置卫生宣传专栏,广泛宣传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知识,对校园环境卫生实行有效的监督,教育全校师生员工都要争做保护环境卫生的模范。

晨检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监测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我校晨检制度。

1、学校负责组织开展晨检工作,校医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各班级具体实施。

2.我校规定学生每天早晨7:20晨检。

3、各班晨检由班主任负责,政教处协助进行。

4、晨检内容有:

①统计本班缺勤学生的姓名,查问缺勤原因等,发现情况,要立即报告校医室。

②检查、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

③观察学生的身体及精神状况,发现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就医。

4、各班主任晨检后,认真做好记录。

5、校医室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每天的晨检资料,将结果及时报疾控中心。

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制度

1、健康教育

初中以健康教育课的形式,按照健康教育大纲的要求,系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每学年两课时。⒉宣传教育

健康报。按季节的变化,每月一期健康报,每期都有“传染病之窗”专栏,介绍一种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广播稿。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时广播传染病预防知识,每篇广播一周左右。

宣传册。自编“传染病预防知识手册”,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人手一份。

⒊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

每学期对校领导、学年组长、宿舍和食堂的管理人员、班主任、各班级的卫生员举办一次预防传染病卫生知识培训。

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学校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情报人。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前郭县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逐级上报。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责任。

四、对传染病的学生情况进行登记,密切关注传染病学生,嘱其完全康复后方可返校上课

五、对发生疫情的班级进行反复多次消毒,对全校各班进行消毒及宣传教育。

额如乡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及措施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严格执法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赵仁刚 副组长:沈焕文

组员:尹广海 徐柏春 薛立国 纪振峰 林跃臣 张士林 张玉芬 将臣 赵玉才 唐玉霞 各班班主任

(二)各部门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

平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和掌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的信息及态势,制定具体的处理预案;一般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迅速组织力量对报告的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初步判定突发事件的类别和性质,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提出处理方案,及时向卫生部门、教育局报告调查情况,要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进入应急状态。如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迅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机动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采样与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等,判定事件的性质、类别和严重程度,同时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有关情况。

2、卫生行政部门

一是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二是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三是组织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四是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医疗机构

一是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二是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三是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四是对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造成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4、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一是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二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对学校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相关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三是负责各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5、卫生监督机构

一是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二是围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三是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二)学校职责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红色

学校发生的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橙色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区以外的学校。

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8、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9、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黄色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区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一个区域内的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不良反应。

6、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7、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8、发生在学校的,经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蓝色

1、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99人,无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 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5、发生在学校的,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

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额如乡中学 责任报告人:校长

(二)突发事件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报告,学校医务室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传真形式(或电话)向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应急处置措施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的应急反应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播打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2、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3、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5、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6、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告。

(四)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七、应急保障

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尤其是改善学生食堂、厕所、宿舍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八、善后与恢复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九、责任追究

学校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额如乡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额如乡中学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管理工作制度

为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特制定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管理工作制度。

一、学生因病缺课,要有诊断书,向班主任请假。

二、班级卫生员每月填好本班因病缺课报告单,并及时交送医务室备案存档。

三、各班班主任把好晨检关,每天上课前开展晨检活动。一旦发现学生因病缺课或不来校,班主任和班级卫生员必须做好仔细的工作,对缺勤学生进行电话追踪,了解其缺勤原因、诊治情况。班级卫生员按要求做好登记,按时(下午2节课后)向校医汇报。做到早发现疾病,早隔离、早治疗,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

四、校医(2节课后)检查每个班级学生因病缺课登记情况,要确保上报资料如实准确,要及时汇总。

五、学生病愈后上课要有诊断书,并销假。

六、校医(每月统计学生缺课日数、病因进行登记造册。

七、每月校医或保健教师向学校主管领导上报一次因病缺课汇总表

额如乡中学因病缺课追查登记制度

学校是群体集聚的场所,一些群体性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是个体传染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而造成的。为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对于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患病的缺课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的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了解学生患病的缺课的缺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二、各班班主任负责每天对因病缺课人数的统计与登记,并做好与因病缺课学生的联系工作,要将联系缺课情况报告学校保健教师,并做进一步的家庭联系。

三、告知学生因病缺课时要向班主任请假,说明病因。

四、班主任对边治疗边要求上学的同学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在家中治疗休息,在校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在家就医的要将就医结论报告学校,并实行传染病复学医学诊断报告制度

额如乡中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及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传染病控制,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按照省疾控中心《关于开展全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定于9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秋季托幼儿童和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查验对象:

全校新入学学生,包括外地儿童在本校借托借读或转入学生。

二、组织实施:

为保证工作顺利实施,县卫生局和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周密安排,要求各级把学校及幼儿园接种证查验作为控制学校传染病的一项重要工作,按时按要求完成,并纳入常规常年开展,市疾控中心下文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按照通知要求专题安排了接种证查验及补证补种工作。利用学校开学之际对家长开展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宣传,对各托幼机构和学校负责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工作人员及各乡镇计划免疫专干进行了以《预防接种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甘肃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实施方案》为主的培训。教育局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保证查验接种证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查验接种证实施方案,确保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查验结果:

我校查验接种证工作从9月1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对我校七年级开展了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覆盖率为100%。应查验儿童127人,实查验儿童 人;持接种证人数 人,应补证人数 人,漏种儿童人数 人,应补种人数 人,实际补种人数 人。额如乡中学卫生工作计划

学校卫生工作的对象是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一代,而学生是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生活等卫生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关系到他们成年后的体质,甚至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为了搞好学校卫生工作,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根据本校的工作指导思想及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综合管理:期初制订出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划分好各班卫生分担区,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扫(早晨、放晚学后),一月一大扫,节日突击扫,订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由各班卫生委员配合校医室做到天天检查、打分,一周小汇总,一月大汇总,并公布卫生检查结果。

二、做好各班卫生干部的培训:期初召开各班卫生委员会议,重点布置本学期学校卫生工作任务,要求卫生干部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驱虫普治、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学生营养等方面,与校医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训。

三、健康体检:于3月底或4月初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8%以上,对检出阳性体征做好进一步查治工作。

四、近视眼防治:第3周为“防近宣传周”,通过卫生专栏(印刷)、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防近知识宣传,对视力为4.6—4.9假性近视采用“增视明、珍珠明目液”进行治疗,控制近视率上升。

五、牙病防治:根据市防疫站要求,本学期学生使用保健牙及防龋牙膏,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六、学生营养:人类生命首先在于营养,为了向学生介绍营养知识,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于10月份搞一次营养知识专题讲座,一期营养知识专题板报,一节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课。

七、传染病防治:通过卫生专栏及广播形式,对学生进行夏秋季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八、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爱眼、爱牙、营养、传染病以及学生六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学期刊出卫生专栏与广播宣传(3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九、食品卫生:本学期学生用餐由配餐中心提供,餐具专人专用。

十、疾病防治:做好学生及教职工常见病的治疗监测工作。

十一、及时上报各类工作报表,将本学期工作归档于“学校卫生档案”中。

额如乡中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唐玉霞

为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要求,本年度,我校健康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

一、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确保100%的学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各项指标达标。

4、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宣传栏开展专题卫生教育,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1、教导处要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考核和奖惩。

2、总务处督导、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德育办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3、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五、继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

健康教育是学校创卫工作的重点,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文件、材料、照片等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确保健康教育档案的完整与准确。

额如中学传染病预防工作方案

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有关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订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卫生等部门,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努力把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从而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监控,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实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晨检工作应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例如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以及可疑传染病患者(请病假的学生应查明病因),及时报告兼职卫生保健教师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班主任要利用晨会课、健教课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要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与班主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在第一时间向校长室及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瞒报、漏报、缓报现象发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

学校除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以外,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如发生暴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卫生疾控部门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区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群集聚的大型室内活动,严防疫情扩散。要注意做好学校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食堂不得购买无证食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鼓励学生有病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等。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与防病意识

学校要充分利用时间及各种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强化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还应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相关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与措施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上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某些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某些传染病的具体情况,为了促进学生发育,保护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拟定以下防治措施。

二、主导措施

主要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1、经常性预防措施:

1)提高学生身体的抵抗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平衡膳食营养)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室内外卫生、灭“四害”、加强通风换气)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4)加强体检。

2、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1)执行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2)消毒和检疫:A、物理消毒法(燃烧、洗刷等 B、化学消毒法(化学药品)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药物预防(板兰根、SMZco等);接种生物制剂等。

三、具体防治 流行感冒的预防措施

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病急、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一)预防:

1、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直至退热后2天。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的分泌物应以漂白粉等消毒,教室、宿舍、办公室要注意通风,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停止大型集体文娱活动,去公共场所应戴口罩。

3、保护易感人群:可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每次100毫克,每日二次,连用5~10天。或用野菊花、桑叶、贯众煎服。

二、治疗:

1、对症治疗:及早隔离,注意休息,高热病人多喝开水或服用APCco。有继发感染时应适当选用抗生素。

2、药物治疗:关于感冒的治疗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效果确切而理想的药物。但是中草药比西药退热快、病程短、疗效高,有显著差异。

3、常用药物:1)病毒唑 2)吗啉双胍 3)金刚烷胺 4)中药 流行性脑膜炎的防治措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一)预防

1、发现病人或怀疑者隔离一周或症状消失、血培养阴性为止。密切接触者检疫隔离七日或口服磺胺类药物数日有预防效果。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行期间减少集会或避免到公共场所。

3、预防感冒,加强体育活动,搞好个人卫生,咳嗽、喷嚏时捂住口鼻。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学校人群中经常发生。

(一)预防

1、预防病毒性肝炎。要搞好学校的食堂、宿舍、饮水卫生,切实做到炊具、食具、饮水、厕所的消毒。

2、经常举办肝病的卫生讲座,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发现患病学生应休学隔离最少30天,临床症状消失的肝功检查正常才能上学。

4、切断经血传播途径,注意对注射器、医疗器械、针头、针刺针的消毒。

5、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预防甲型肝炎。

二、治疗

加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部署 篇5

为及时有效处置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全面落实以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链、保护易感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一、在组织领导方面,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学校卫生、后勤、保卫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全校流感疫情的组织领导和应急处置工作。学校有专人负责与辖区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随时通报信息,及时进行疫情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宣传工作,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需求,以及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及时发放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三、在症状监测方面,认真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实施疫情日报、零报告。凡学生返校或新生入学,必须严格落实健康询问和体温监测等制度。

四、在信息报告方面,指定卫生老师或专人负责统计和报告。疫情发生后实施相关信息日报告和重要信息随时报告,包括确诊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密接人数、当日发热人数、累计发热人数、不同隔离点人数及动态变化、动态解除隔离人数、康复人数及防控措施等。评估,根据人群接触程度、人员数量、住宿条件、班级活动等情况,采取对宿舍、楼层或整楼实施封闭管理。

根据划分的区域大小、人群多少制定管理制度。配备专人并培训教师和学生参与对封闭宿舍、楼层、整楼的管理。采取以通风清洁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生活垃圾严格管理,对被封闭管理的人员采取灵活的措施,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条件下可以分期分批让被封闭管理的人员到操场等处短时间活动。学生组织自治小组进行管理,按照要求自测体温、自我检测体征并随时报告。

5、生活发生疫情校区的一般人员。如果疫情发生发展迅速,要根据情况制定并采取部分或整个校区的封闭措施。对采取封闭措施的校区,制定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采取严格措施限制学校重点人群的外出,严禁参与流感防控任务的其他任何人员进出校区,以防止疫情向社区扩散。

加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部署 篇6

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学校甲型H1N1流感

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教体艺[2009]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和应对能力,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育部、卫生部根据国务院确定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策略和当前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形势,组织专家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进行了调整和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教体艺„2009‟6号)同时废止。

附件: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教育部 卫生部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三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附件: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能力,有效防范疫情在学校大规模暴发,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他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参照本方案执行。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但未发现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者。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1周内,在同一学校(或同一校区、高校同一学院)发现10例及以上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且其中至少有2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监督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 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技术层面具体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与辖区内学校建立信息联动机制;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等部门,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制度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臵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资、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 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场所、设施、人员等;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要积极开展以下常规预防措施: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2.组织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学校应在厕所(洗手间)、食堂、宿舍、教室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配备充分的洗手设施。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知晓甲型H1N1预防知识,包括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等。倡导师生保持健康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特别是教室每一课间都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学校的环境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7.坚持晨检制度。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每日开展晨检,特别是新学期开学或长假返校后一周内应强化晨检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无需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

8.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一旦发现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缺勤异常增多的现象,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9.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明确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10.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当地政府及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部署,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本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应坚持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掌握接种 禁忌症,具体参见卫生部现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后,应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指导患者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采取居家(在校)休息治疗或住院治疗。

2.做好患者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的医学指导和病情跟踪工作。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加强学校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原则上不必对散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者)进行判定、追踪、登记和医学观察。

5.接到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送至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开展检测。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学校应对病例做好登记。

2.加强与居家休息治疗患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告知患者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必须接触时应戴口罩。

3.高等学校应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划分独立场所,安 排无条件居家的患者自我休息治疗,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如必须接触,应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学校应指定专人照顾其日常生活,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的相关治疗工作。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4.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住院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据方可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5天,一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在加强晨检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午检,以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

7.1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臵措施。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对暴发疫情中发现的确诊、临床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参照上述散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 进行管理。

2.对出现轻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指导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指导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重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或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4.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强化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

2.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做好每日晨检和缺勤登记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并每日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结果。高等学校应加强晨检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3.加强学校的环境、玩具、教学用具等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学校出现暴发疫情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6.停课措施。疫情达到以下标准时,可采取停课措施。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1)班级停课。

①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通知学校继续实施停课,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学校可根据卫生部门建议予以复课。

③班级停课由学校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决定实施,同时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高校班级停课由高校自行决定。

(2)学校停课。

①如一所学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休息治疗的学生过多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全校停课措施。

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停课期限满后,如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需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②如当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或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增强趋势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专家组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疫情所在地学校停课措施。

(3)各地可根据当地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科学研判,酌情调整班级和学校停课标准。

(4)停课期间管理。

①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②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学生应减少外出,并避免校外的聚集和其他集体活动。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加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部署 篇7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锻炼、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旦发生传染病, 极易造成传播和流行[1]。2009年8月底防城港市1所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 疫情陆续扩散蔓延到其他学校, 2个月内有十几所学校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 我们对防城港市53所学校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防城港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16所学校, 对其他学校分层随机抽样。共抽查学校53所, 其中小学27所, 中学26所。

1.2 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查阅资料与现场询问相结合的方法, 填写统一印制的检查表。调查内容包括: (1) 学校基本情况, 学生人数、卫生室设置、校医/保健教师配置情况; (2) 甲型H1N1流感防控管理机构或组织、实施方案情况; (3) 传染病防治管理相关制度: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疫情登记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的制定情况; (4) 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晨检、午检、因病缺课追踪、消毒、疫情报告、宣传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中小学校53所, 均为公立学校, 学生人数53 038人, 专职校医32人, 兼职保健老师8人, 校医与学生的比例为1∶1 657, 设置有卫生室的学校30所, 占66.67% (30/45) ,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3所, 占6.67% (3/45) ;学生人数在600人以下学校8所, 占15.09%;学生人数超过600人以上学校45所, 占84.91%。

2.2 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见表1。

3 讨论

3.1 学校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比较重视

从调查情况来看, 大多数学校都能按照教育、卫生部门防控甲型H1N1流感有关要求落实各项措施, 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 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实施方案, 开展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消毒、宣传等工作, 所占比例在 80%~94%之间, 说明大多数学校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比较重视。总体来看, 市、县级城区学校优于乡、镇, 中学优于小学。

3.2 学校卫生室及保健人员配备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 卫生室设置率为66.67%, 校医与学生比例为1∶1 657,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中小学校设卫生室, 按1∶600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2]”;学校卫生室及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人员是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推动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学校卫生室设置不完善, 校医和保健教师配备不足, 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3.3 传染病防治管理不够规范、制度不健全

由于近几年来学校很少发生传染病疫情暴发, 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机制不完善, 负责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的大多是临时抽调的兼职教师, 多数学校未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大多数学校没有传染病登记本、疫情报告卡, 仅有33.96%学校有传染病登记本, 32.08%学校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卡, 尤其是没有专职校医的学校;此外, 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消毒等资料登记不够规范, 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出现患病或发热学生隔离期限未满就返校的现象, 是导致传染病疫情扩散蔓延, 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

4 建议

4.1 加强领导, 部门配合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督查、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原则, 加强领导, 密切配合, 教育、卫生部门需联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提高学校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 细化甲型H1N1流感防控实施方案,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与追踪制度, 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控制疫情的扩散与蔓延。

4.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提高防护意识

(1) 加强对学校负责人、校医及保健教师等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意识, 所有发热呼吸道感染学生均需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4 h, 方可返校上课。 (2) 通过电视、广播、板报、宣传资料、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 提高防护意识, 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保持教室、宿舍通风换气, 提高自我防患能力。 (3) 争取政府重视, 配置卫生室及卫生技术人员。教育、卫生行政部门需联合向政府报告, 在卫生技术人员编制、卫生室设置、医疗器材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 设置卫生室, 并按1∶600学生人数比例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教育部门应将学校卫生工作真正纳入议事日程, 制订规划, 落实经费, 明确职责, 健全制度, 加强考核, 从组织体制上保障学校卫生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4], 建立长效的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机制, 有效应对传染性疾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姚士锦, 畅青霞, 时福礼, 等.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调查.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8, 15 (1) :44-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1990-06-04.

[3]王淑香.北京海淀区中小学保健人员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8) :698-699.

上一篇:下学期中班班务工作计划下一篇:群众满意度测评表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