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学校学习心得
王浩
3月18日-19日,我校领导组织了七八年级班主任到长寿行知职业学校取经求宝。通过认真的深入学习,我对行知学校的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洗礼。
行知学校是一所以优良校风著称的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金不换的学生。它的前身是长寿中学。虽然是一所民办的职业技术学校,但是学校以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赢得了社会的良好评价,很多学校都慕名来这里参观学习,吸取它的管理模式和育人理念。
我们是傍晚吃完晚饭后到达的学校,专门去看他们的晚自习,还没上课,但却看见操场上学生被分成两块有老师在给同学们讲事情,老师没用话筒,但后排学生却没有一个不听讲的,甚至连站姿都是规范的,我们看了一会儿后,行知学校就安排了学生给我们做向导,带着我们去看晚自习,走进教室就被同学们的热情和健谈给震撼,凡是问到教室里任何一个学生,他们都会给你耐心的回答,我想从我这天晚上和第二天的所见所闻,我的体会概括为以下四点。
1.、学校管理有特色。
行知学校的管理理念就是德育先行,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做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这一点我从进学校校门一开始就深有体会。校园的门卫由老师和学生组成,校园的清洁由各班学生负责打扫,校园的维修也主要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我们在参观学校的过程中,看见一些学生在早上都拿着课本自动的站好队列,一个班统一在操场上的一个地方大声的读书,很多班上都没有老师,学生却能站得笔直地读书,连拿书的角度都一致,太不可思议。有些学生见到我们都主动地问候老师,很有礼貌,几乎看不见学生打闹的场面,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学生素质高,学校教育管理到位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成绩呢?我带着疑问问了其中一个带队的老师,他给我做了这样一个解释:行知学校迁到长寿就几年时间,一开始学生都不熟悉这个学校,第一年招的学生也并不多,学生的素质也很糟糕,但是他们做好了新生第一个月的军训工作,请了专业的军人,严格要求学生,现在进校的新生都是由上个年级的师兄师姐来军训,在这一个月中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不会,老师和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手把手去教,知道学会为止,事实上军训的同时,老师也在军训,只有老师会了才能更好地去教会学生。这个月非常重要,多数学生逐渐改掉了不良的习惯,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做人。另外加强后期的管理工作,不松懈,时刻巩固军训成果,不停地灌输思想,潜移默化,直到学生有了自我意识后,才算做好了第一步。
2、校园文化有特色。行知学校大门就有这样一幅陶行知的格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名言遍布校园各处,而学校上到领导下到教师职工也始终贯彻着行知精神,时刻教导着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文环境中,学生学习气氛浓。在行知,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去的时候,该校正在筹备校园歌手大赛,其实在行知还有很多的校园活动,除了学校大型的文娱活动以外,不同的专业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专业方面的竞赛,学校还会派学生参加校外的一些比赛,比如重庆举办的铁人三项比赛,他们都派有学生参加。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行知学校通过建“书香职校”,将德育融入实习课,培养教师言传身教合一的德育内涵等措施,积淀起了独具特色的“行知文化”,为学生的品德生长和形成提供了一片土壤。
3、教育教学有特色。
行知学校将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之首,学校在德育工作领域实行了“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过程管理”的“三全”措施,构筑起德育系统工程。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德育工作原则”,即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自律者,其次才是德育工作者,就算是学校的宿舍管理员,也必须首先是德育自律者、德育先行者,再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另外成功的一方面在于学生自主管理,学校选拔了一批“小先生”,当老师不在时。他们就是老师,代行老师的职责。在寝室的8个人中,有一个床位就是上个年级的学生。这个师兄或师姐是专门来帮助和监督他们寝室的习惯的,高年级带低年级。正是这种“全员参与、全员努力”的德育精神,让行知校园实现了“处处地无脏、人人言无脏、人人行无脏”的理想情况,形成了一个人人高度自律的校园环境。
4、班级文化有特色。
行知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彰显着自己的个性,教室的布臵都由学生自己亲手完成,每个教室都突出了自己专业的特色。看着一双双整齐划一的鞋子摆放在自做的鞋架上,看着一双双碗放在自做的碗柜上,充分体现了行知学校的办学理念。
行知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培养了他们学会做人、做事,把专业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办学目标明确,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
通过对行知的参观,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班级管理,吸取行知学校好的经验,敢于创新想点子,针对我校和我班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2、全力配合学校,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班级任务。
3、调动并协调好各科科任教师,共同管理班级。
4、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突出班级文化特色。
5、加强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像行知学校一样走进孩子内心用爱去感动内化学生。
6、培养好我班的“小先生”,使他们为班级服务,并配合老师共同管理、教育那些犯错和习惯不好的同学。
一、教学做“合一”, 推进盈联特色建设
陶行知从社会和时代要求出发, 认为学校的一切活动, 也包括学校特色建设都必须服从于对人的培养。我们学校在创建盈联特色学校过程中,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 提高学生才能。
(一) 成立兴趣小级
三年级以上的班级都成立了盈联兴趣小组, 每期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学习, 每周四下午活动课为学校活动时间, 所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自由选择参加小组。在兴趣小组活动中,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兴趣, 并选拔出优秀的苗子进行学校盈联兴趣组重点辅导。
(二) 开展比赛
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盈联特长, 让学生在普及中提高。学校每周以一个专题, 出以对句, 让全校学生应对, 择其优秀对句, 展览表彰, 烘托氛围。每月开展文艺节活动, 要求班班发动, 人人参与。其中, 在六月一日, 或元旦前安排有“盈联现场比赛”。在比赛中, 师生全员参与, 教师人人参与组织管理, 三年级以上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先全班进行比赛, 然后, 选拔10%的学生参加全校的现场大赛, 评出全校的“盈联之星”。不仅在班级的荣誉栏宣传“盈联之星”, 还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张贴这些学生的照片, 展出获奖作品展。学陶师陶“陶花盛开”, 校园里流淌的是传统文化的气息, 飘荡的是盈联的芳香。三汇小学就是在这样浓郁的氛围中, 培养学生茁壮成长。
(三)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 为生活而教育, 在生活中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 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 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 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为切实让楹联文化品牌教育与留守儿童教育紧密结合, 可在留守儿童生日时, 以学校或者班集体的名义赠送一副嵌名楹联书法, 给予鼓励。留守儿童家乔迁、老人寿辰等也可以邀请区楹联学会艺术家为其点题创作。这样, 更进一步拧紧家长与学校、学校与学生的情结。在各种节日来临时, 发动师生实践创作, 撰写楹联, 邀请区楹联学会艺术家现场点评, 评出奖项, 赠以名家楹联书法等, 以资鼓励。
学校特色建设服从于对人的培养, 丰富特色创建活动, 使得一大批具有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 茁壮成长。
二、加强管理, 提高教师素质
(一) 教师是核心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学校特色就是教师的专长。要使学生学有所长, 教师必须先教有所长。要利用传统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就必须拥有一批富有教学专长的教师, 要使学校能可持续发展。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水平, 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的盈联写作水平, 我校申请将学校吸纳为“合川区楹联学会理事单位”。同时, 校内楹联诗词爱好者可申请加入合川区楹联学会。每学期每学月一次开展楹联学术讲座, 让全体教职员工更直接、更全面地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 提升综合素养, 在广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 形成文化品牌效应, 为打造特色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将学校打造成合川教育系统中名副其实的文化品牌单位。走出去, 请进来, 拜师学艺。先后请合川区和重庆市盈联协会的学者专家到我校开展盈联写作讲座5次, 先后派学校的领导老师20余人次到外地参加学习。学校还成立青年教师学习组、课堂指导组、教科研合作组、校本课程开发组, 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二) 管理是基础
陶行知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校的管理工作, 他认为,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 是师生“共同的约言”。管理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形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 做到三个到位:师资力量到位。为了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书”道路上的引路人, 我们先派德才兼备的教师上课, 指导学生学习盈联。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为了有所突破, 学校安排5名教师外出学习, 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通过外出交流和培训, 提高了教师技能和素养, 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制度保障到位。为了有效打造盈联特色, 学校制订了《三汇镇中心完小盈联教育中长期规划》和相关制度,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特色教育。经费保障到位。在三汇镇起动资金20000元的基础上, 近年来, 学校加大了特色教育经费投入, 保证特色教育专项经费逐年提高。
创建盈联教育特色学校, 我校将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 努力使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 不但要让三汇小学“陶花盛开”, 而且桃李满天下, 成为华蓥山区片中心小学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开创了生活教育理论。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格, 提升学生的素养。三汇镇中心完全小学, 在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营造盈联文化氛围, 推进盈联特色建设。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其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在教育中不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进行,而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桦甸市向阳小学 王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当我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又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
学习了陶先生的文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我们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深爱着教育事业。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以及”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拒绝高官,放弃高薪,为普及大众教育过着简朴,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今天,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同样不仅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首位要求。
二、我们必须关爱自己的所有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的确,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心中考虑的只是”爱生“,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他的眼中没有”好生“、”差生“之别;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他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他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
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铭记: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做到既尊重、信任、爱护学生,又坚持严格要求学生。
三、我们必须实践和完善先进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中的三大教育思想以及”六大解放“理论,对今天的教学仍有非常先进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加以认真学习,实践和完善。
生活教育是以人生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达到提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目的。生活教育强调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强调教育是”与时代俱进“的。陶先生说:”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接受现代的教育。“他提出要实现”整个民族现代化“、”整个生活现代化“、”整个寿命现代化“。从横向说,生活教育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利益,全社会的健康发展。从纵向说,它关乎人一生的需要。
生活教育还强调科学教育。陶先生说,”造就科学的儿童与科学的民众,使中华民族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科学的飞快发展,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在这种生活的气息和氛围中,科学教育已悄然进行,其丰富、其鲜活是数理化课堂不能比的。可知,生活教育蕴含大量科学元素,引导学生关心生活、深入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现代生活中,才能受到现代化的教育,才能培养现代人的素质。
陶先生教育我们:”学会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都更为重要。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获取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的教育思想,并被誉为教育的四大支柱。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会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更为重要。
因此,这更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现代教育,应当通过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来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教师应当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四、我们还必须勤学习、多研究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
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奉献全部精力来精通自己所授的专业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些教学技术,并且做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做教师教学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做一名新时代的教师。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自己在幼教这个行业都两年了,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要用心去学、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会进步。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每天都问问自己进步了吗?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意义有二: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坏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我们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想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我们在对孩子教育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冷静地考虑孩子需要什么?要多注意他一点,多关心他一点而以,老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习了陶先生很多方面的教育理论,自己感觉受益非浅,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多问问,多看看,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我想这样子自己在每一年都会有进步的。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社会即学校”,幼儿园,角色游戏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 对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借鉴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我对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内容、实施和方法进行大胆地探索实践, 产生新的认识和想法: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要与幼儿的生活世界相联系, 要家园合作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资源, 要体现教学做合一。
一、完善建设, 个性指导, 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区域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 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 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 学校里的东西太少, 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 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地增加, 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根据以往经验, 如幼儿对不同游戏区域的兴趣度不同, 两个班级分享游戏区域, 对游戏材料不够爱惜, 交流频率不够, 不能及时整理材料等, 我们在这学期采取相关措施, 灵活调整游戏内容。首先我们开辟了几个新的游戏区域:奥灶馆、棋社、幼儿园游戏中所需的茶叶罐、昆山名菜的图片等, 都来自每个幼儿的家中, 而围裙的制作, 蟹坊与茶楼的布置都有孩子参与, 在做做玩玩中提高爱惜玩具的意识;其次, 我们经常鼓励两个班的孩子多交流, 并做好观察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们继续采用音乐结束游戏及视频评价法, 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游戏的开展。
(一) 随着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 不断丰富游戏区域中的内容及材料
除了继续沿用了以往的甜甜家、美美家、鹿城菜场、好又多超市、振华建筑工地、鹿城门诊等, 同时根据昆山特色文化, 开设了“阳澄蟹坊”及“一醉茶楼”, 并根据这些游戏区域的特性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在阳澄蟹坊中, 我们利用家长资源收集了阳澄八珍、昆山美食等图片, 并与幼儿一起制作成精美的价目表, 而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则是用不织布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 有黄瓜、绿豆、红烧狮子头、螺丝等, 同时我们还细心地为幼儿制作微波炉以及服务员所需要的围裙、帽子, 让游戏内容更加真实, 丰富幼儿有关地区文化的经验推动游戏的进行。而一醉茶楼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宣传茶文化, 蓝印花布的装饰渲染了浓浓的茶楼氛围, 利用家长资源, 我们收集了各种茶叶罐以及照片, 将茶叶罐分类摆放, 有碧螺春, 有铁观音, 甚至是香飘飘奶茶等, 方便幼儿选取;照片则是分成了采茶图、制茶图、品茶图, 以展板的形式张贴在茶楼中, 方便幼儿阅览, 同时将购买的差距也分类摆放, 幼儿可以根据价格的不同自由选择。
(二) 美观、童趣的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是保证幼儿游戏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除了新创设的两个游戏, 我们对其他游戏的内容也进行了变化。如超市和菜场中我们在货品的品种和数量上做了调整, 医院中增加了上门就诊的服务等, 均是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丰富游戏内容, 与此同时, 随着季节的变化, 在蟹坊游戏中增加绿豆汤、凉拌菜、西瓜片等游戏材料, 不仅丰富游戏的材料, 激发兴趣, 还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丰富一些常识。
二、加强游戏的交流讨论, 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我们通常在游戏之前或者游戏结束时进行交流讨论, 在游戏中让幼儿的许多奇思妙想得到推广, 不断丰富游戏活动的情节。因此, 我们经常请幼儿来介绍一下今天做了些什么, 有没有好的建议,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也为下次的游戏设计一些新的游戏情节, 提高了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幼儿的兴趣得到了适时的引发, 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创造。例如游戏时是幼儿发现问题最多的时候, 新游戏开设不久, 我们经常在幼儿游戏时适当介入, 在这里, 孩子们会告诉我们奥灶馆中顾客一直是自己看菜单的, 服务员很少会来主动介绍, 于是在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怎样调动奥灶馆服务员与顾客主动交流的积极性, 慢慢地便有了后来的特色菜、招牌菜, 以及游戏后超市、菜场、茶楼以及蟹坊比比谁挣钱最多这一环节。
三、挖掘社区资源, 丰富幼儿游戏认知
“社会即学校”是联带于“生活即教育”而来的。陶行知认为, “整个社会的活动, 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 不消谈什么联络而他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幼儿园、家庭、社会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 但是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老师和家长相互学习和交流, 有效沟通才能为幼儿成长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们利用社区资源, 带领幼儿参加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环境, 丰富生活经验, 使幼儿理解游戏中的角色及职责。如茶楼游戏开展不久后, 我们便组织幼儿到附近的茶楼里参观, 欣赏到茶楼里古朴幽雅的环境, 聆听了茶楼老板介绍了紫砂壶、洗茶工具、泡茶步骤等, 并参观了中式、日式与欧式包间, 仔细对比了不同国家的不同风味。
四、在游戏中幼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非常重视游戏常规教育, 制定了一些规则要求幼儿共同执行, 如:自主选择游戏区域的秩序;材料的取放, 要求幼儿在游戏结束时能把游戏的材料及时整理放回原处;游戏开始时走向游戏区域, 游戏中不在走廊上跑跳, 游戏结束时听音乐进行整理活动;在图书区要求幼儿能仔细、认真的阅读;而且在游戏结束时能够大胆, 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游戏内容, 参与游戏评价活动, 运用集体教育的力量对好的行为给予表扬, 对不良行为提出改正的办法。经过持续的教育与评价, 幼儿已经形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 王斌
服务精神为人师表爱满天下 ――陶行知教我做老师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师是踩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是每个老师的老师,在老师的金玉良言中,我读懂了应该怎样做老师。 作为教师,遇事应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合乎规范的事就做,违背规范的事不干,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学生表率。还要努力做到“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按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的品德。有人说过,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的这句名言,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的.考验,仍放射着哲理的光辉, 引导着激励着我们深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是平凡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要拥有一颗责任心,人生一世,没有人能逃脱这样那样的责任,学生就是教师的事业,学生的成功就是教师的成功,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个体,不是冰冷的零件,所以教师要多加几钱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以微火炖制才能出好味。 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人格感染人格的事业,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更是集中概括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前提。陶先生说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的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一直以来,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陶行知先生的成就不仅起因于他的机遇,还在于它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人格魅力。“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陶行知放弃了博士学位和在美国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国,去谱绘他心中的蓝图。“人民贫非教育莫予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予知之。”,深忧国难当头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唯有教育才能改变祖国的命运,于是他携着一批与他志同道合的爱国志士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教育科研试验,不求回报,只为培育出真正就有创新、求真意识的新人民教师。正如他自己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把自己无私奉献给了教育。但当今,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评上职称争得头破血流,有些则费尽心思去城市里的学校就职,似乎教师慢慢偏离了教师服务人民的这一信仰,而更多地是刻意追求自己的利益。关于如何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这一全新的观念。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活本身就有教育的意义,它来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而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决定着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教育的范围,只有运用了社会的力量,符合了社会的需求才是有效的教育,改造了个人便改造了社会,改造了社会变改造了个人。他强调生活与教育的时间一致性,社会和学校的空间一致性,学生应当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学校的期间亲自带领学生开山种地,让书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使生产经验丰富理论头脑,正如他的那句话“头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但回顾当今的教育,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数时光都是在教室里被动地被老师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很少有动手参与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思维能力弱。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单一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可以相长,唯有分数和升学率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工具,虽然素质教育政策早已被搬上台面,但升学的压力始终抑制了理想的美好,因为升学率,瓦特陨落在教鞭下,牛顿消失在冷眼里,爱迪生受伤在讥笑中。
陶行知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而且尤其注重教师的个人素养。他将教师定义为“社会的改造者”,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充分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基本,博爱奉献是精神,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感是动力,与时俱进是信仰,教学相长是武器。身为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信阳新,相信教育事业是伟大美好的,并且要不断的吸取知识来武装自己。教师应当将教学相长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不能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置,而要多与学生交流,培养默契。教师还要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因为年年卖旧货的教师必定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借着学校“学习陶行知,争做时代新陶子”活动的契机,抱着虔诚的态度,我认真研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从中感触颇多。这本书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但是现在,我主要想对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做合一”的一些文章,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他认为:先生如果只“教书”或只是“教学生”,是把学生当做“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迪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陶先生具体地说到:“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陶先生还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而 “做”即实际生活。关于科学教学,陶先生指出:“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说得更确切些是:‘百闻不如一做’。科学实验要从‘做’起。每天找些小小实验教小朋友们去做吧!倘使不照书上所说而能独出心裁地指导小朋友在做上追求真知,那就格外的好了。”这里,不仅提出以做为中心,还指出要有创新。
看着这一段段短小精辟的文字,我感悟着陶老的“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等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看一看我们的科学新课程标准吧:“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细细研读,这些科学课程的新要求不正是对陶行知教育理论更具体化和更富有时代性的表述吗? 但推行起来非常难,为什么?因为教学生学远难于简单的灌输教学,需要费大力气学习、思考,数倍的精力去备课。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课堂上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太费劲了。尤其是我们的科学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我们老师无法预知的“问题”和“情况”。
我们知道教学的主人是学生。然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教师中心论,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演示多,学生按老师设定的框架让老师牵着走,思考少,甚至于有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动手探究过程中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干脆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少了学生的探究环节,学生没了主体性,大大压抑了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科学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科学教师,科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很需要好好地思考,如何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教学生学”。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而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地
亲历探究,亲自走向知识,积极探索,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转向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唱好主角。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绝大多数课时都安排了实验探究,必须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获得认知,以做为主。学生从做中学、做中发现、做中创新,从而爱上科学。这样,学习科学的过程就不是接受的过程了,而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灵武市职业教育中心
王春军
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是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中职学校。学校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创造具有新时代校园文化特色,培养企业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以“学校 + 企业 + 军队 + 家庭 + 社会”的办学特色,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走出了“做人为本、德育为首,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行知之路。
一、我所看到的行知学校
(一)常规管理
1、早读:学生早上6点40集合,然后就打扫清洁和吃饭;8点开始早读,时间25分钟,全部在教室外,各班自己选择地点,编排队形,大都是间隔一米左右整齐排列,有的班统一晨读内容,多数班级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大都是励志类的书籍。学生读书很认真,声音洪亮,站姿挺拔。
2、上课:8:35上课,80分钟一节课,一天上4节大课。两天的观摩中,我听了四节课,走马观花地观察了大约3个幼教班的课堂教学。第一天听了一节王晓刚老师的国学课,两个班合上,没有教材,属于教师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本节课教师从歌颂春天的美入手,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寻找春天的美丽。然后由春天联想到青春,进而讨论青春话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青春期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第二天本打算听推门课,但组织者还是事先安排了,也只好客随主便。按照安排我们集体听了一节化工课,从这节课来看,整个课堂流程完全是再教师的引导下的学生动手试验课。学生分组课前准备,课堂进行试验,自主展示试验现象,总结试验结果。
3、课间操: 一天两操。10点下课后上课间操,全体学生到学校操场集合跑操。教室离操场较远,集中时间较长,但学生在集合过程中能做的安静有序,上操有学生会组织,老师很少跟班,各班队列安静整齐,学生都能注意力集中的认真听主持学生的讲话。跑操过程中,各班根据班级人数组织队列,三到六列的队伍都有,没有看到班主任跟班,学生跑操精神饱满,步伐整齐,呼号响亮,四圈下来绝大部分班级仍然能够步伐一致。其间有个别体力不支的学生,自己下来歇息一会,然后能自觉的归队。其中有一个班每人各拿两个装满沙子的塑料瓶引起了我的注意,下操集合时,我特地找到班长询问原因,班长说:“我们是旅游专业的,需要强健的体魄,为了将来能适应工作,所以上操加量。”最让我感动和惊奇的是,一名腿部残疾的学生,一个人沿着操场边,跑一段,停一段一直坚持到全体学生跑完操,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下午的两节课之间也有一个课间操,也是跑操,组织形式和早操一样。
4、每天进行总结会。17点30下课,吃饭,18点30晚集合,各班按规定程序动作汇报人数,然后老师总结一天的情况,说通知等。
5、晚自习:7点看新闻联播,然后上晚自习,我们观察了大约20个班的晚自习,学生都能保持安静,秩序井然。有些班级搞活动,一般是学生自己组织。9点下晚自习,10点30熄灯睡觉。
6、我们在校园内每天都见到学生在上课期间打扫卫生、修剪花草、维修门窗的现象。询问陪同老师,得到的解释是,学校每天都安排一个班在校园内劳动。行知学校没有临时工人,校园的花草树木的管理修剪都分配给各班,每天安排一个班的学生劳动一小时,主要是满足校园环境整治。
(二)社团活动:星期三的课外活动是社团活动。课外活动是班级自己组织,可以去跑操,可以做游戏,或者说讨论一下班上近几天来的情况之类的,由班长或是负责人安排。这是全班性的活动。社团活动就是去自己参加的社团那儿,现在有演艺社、棋艺社、传媒社、乐器社、文学社、篮球社、足球社、书法社、舞蹈社(街舞)、社联、武术社等。其中传媒社是学校最大的社团,里面分了几个部门,制作部,播音部,财务部,编辑部。制作部就是制作行知报的部门,行知报,是行知自己的报纸,报道的是行知发生的一些事,最近又有一个行知电视台。
我随机听了10春化工班团支部的一节共青团精品活动课《红色经典》。节目质量一般,但完全有学生自己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人人有节目,邀请了十几位学校领导老师参加,显得很庄重、正规。
(三)校园文化:校园内到处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校园的标语实实在在,凸显了行知学校“唯实唯真”的办学理念。每个班都有丰富班级文化,室内室外走廊都有凸显班级特色的标语,图画等。感觉零乱。
(四)宿舍管理:宿舍设两名生活老师,男女生宿舍各一人,不论是男生女生,干净整洁,被子都想豆腐块,洗涑用具都能在指定的地点摆放,牙刷牙膏都是一个方向。每个宿舍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方便了学生的起居生活,也便于管理。
(五)与教导主任的对话
一天半过去了,我特别困惑,我们多次提出要看看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引导领导教师总是说:我们没有制度。一个学校怎么能没有制度=?带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想法。趁着考察组观摩行知电视台的时段,我特意提出学校教导主任单独交谈。引导教师总算是答应了我的要求,领着我找到了教导处,见到了张主任。
我说:“行知学校现在是全国知名的中职学校,我们是慕名而来,主要是想了解行知学校教学方面的情况。首先,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你们学校有国学课,活动课、时时关注课。这些课没有规范的教材,我想了解的是行知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
张主任:“除了满足专业课的需要外,我们主要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就是在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宽度。我们坚持德育为先,将德育溶入每一门课中,比如时时关注课,学生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并且要把重要的新闻摘录下来,教师一般是一周或更长时间把这一时间段的新闻选择重要的组成一堂时时关注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解读新闻,教会学生思考国家大事。这类课程都是教师临时开发,按时组织„„”。
我说:“学校在教学上最大特色是什么?”
张主任说:“行知校采取的是项目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专业的,基本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一段,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专业立项,自己设计,最终完成作品。”
我问:“据我了解行知学校学生大多数来着农村,也都是学习成绩差,考高中无望的学困生,面对这些学生如何教?”
张主任说:“一是入学时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主题就是‘吃苦怕累摸进来’,有时候还会进行一些基本的文化测试。二是入校以后进行良好的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对不适应的学生也会采取劝退措施。三是德育为首,始终作为重中之重。”
我向教导主任提出拷贝行知学校的课堂评价标准,教导主任说,我们没有具体的标准。我说:那你们学校靠什么管理教师、学生,靠什么打造了一支乐于奉献、特别敬业的教师队伍。教导主任说:我们靠的是共同的信念。我说:那你们怎么评价一堂课是好课。回答说:这方面我们放的比较宽,只要这堂课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就是一堂好课,我们一般情况下不搞优质课评比,我们通常都是听推门课。二、三点收获与思考
1、从养成教育入手,提升学生的品味和素质。养成教育可以说是行知学校的一大特色。我在校园的两天有着深切的感受。如:这两天我在校园中遇到所以的学生都能够主动问好,且态度真诚,行知学校的老师也做到了又问必回;宿舍用具摆放整齐,被子叠放的像豆腐块,室内空气无异味;班级的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归置合理;冬季办公室、教室不用电风扇,一律用报纸将叶片包裹好,防尘防潮等。
从养成教育我做以下思考:养成教育必须从细节入手,抓真抓实,难能可贵的是做到了师生对等。如:在礼貌用语上,行知学校之所以礼貌用语已成习惯,就在于学生有问教师有答,时间久了自然成为习惯,师生彼此会主动问好,并且越问越真诚,和谐气氛自然形成。而在我们学校,学生有问,很多教师没有回答,时间久了,学生也就不去问了,更不要说教师主动问学生了。
2、行知学校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面向多数学生,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就我们听到的几节课来看,学生在课堂上坐姿规范自然,没有斜躺横睡的,学生大多数都能主动做笔记,积极思考,发言较踊跃。教学内容安排不多,教学的起点低,都能够安排丰富的学生活动。
从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看,不少教师受教材的约束比较大,放不开手脚,教学不能面对学生学习能力差这一最大的基本校情,老师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课堂中学生活动少,教学效益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教师总是埋怨学生差,没法教。课堂教学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面对这一现实,教学管理就必须引导教师在职中教学中不仅要做到眼中有人,而且要做到眼中有学困生,心中容得下学困生。积极构建真诚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我校为了管理的彻底改变,即将开展“让管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活动,应该作为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一个有力契机。今后要把如何深入分析了解学困?生如何面对学困生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让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乐学好动?教师如何走下讲台,做一个高明的教学引导者?作为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在培训方式上,应该突出实践性,也就是一切围绕课堂,一切聚焦课堂。在具体操作上,要循序渐进,稳步突进,不能一涌而上。学校领导要真实参与,全面落实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结对帮扶活动,真正突出共同研究、互相帮助两大主题。在这方面如果能够淡化制度意识,检查意识,应该有利于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改革环境,行政措施是手段,真正能改变现实的是真诚的扎扎实实的帮助。整个教学管理要逐步的规范化科学化,具体的说就是:以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以三重为教学的根本原则,以目标模块教学为抓手,以设计丰富合理,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为突破口,让职中的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也要求我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率先认真研究我校的“三重原则”和目标模块教学法,并在教学中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力争在职中教学中由一个新兵蛋子变成排头兵。我要大量的深入课堂,认真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行为,是不是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教学的起点是不是以学生现有的实际能力、实际基础为依据,要和老师交朋友,评课要真诚,多听推门课,对一部分能力弱的新教师要进行定期的跟踪听课,蹲点听课。
3、行知学校真的没有制度吗?我想绝对不会,我们在考察中偶然发现了一份班规,内容都是罚款罚分,我由此大胆的推断,学校应该也有一套类似的管理老师的管理制度,只不过作为交流学习的正统场合不便拿出。
我校有着相对科学有威慑力的管理体系,加之我们在教师待遇上不断加大力度,使我校更加具有吸引力,这些都应该在这次改革中好好加以利用,相信一定会成为促进改革的重要的,有力的积极因素。
【行知学校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12-14
读《陶行知文集》心得06-20
《陶行知经典名篇》读书心得06-18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9-18
读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07-20
弘扬行知大爱06-08
陶行知创造教育01-08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09-21
陶行知的育人故事11-12
陶行知文选读后感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