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2025-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推荐11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1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导言: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聪明猴。让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你好——

2.多媒体课件出示聪明猴的话:

人们都叫我聪明猴,是因为我脑子灵,学过的东西记得特别牢,今天我想考考小朋友们是不是跟我一样聪明,学过的东西是不是都记住了。

3.导学: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忘记。

(1)拼一拼,写一写。

wěi

yi

尾()

()()()yì

bǎ sǎn

chánɡ duǎn

()()伞

()短

(2)导学:到底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呢?(指名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对应的图片。)①学生认读小动物的名字,并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

②指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

课件显示句式:参加比尾巴的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设计意图:用聪明猴的话,引导学生主动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在复习巩固生字的同时,练习有序地表达,并在激励中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继续学文。

二、细读对话,理解内容

1.导学:那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比尾巴的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2页,大声朗读课文。

2.认识小节:这篇课文一共有四小节,每三句是一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有空行。

3.认识问号,学会读问句。

(1)请四个同学来读课文,每人读一节,其他的同学要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你们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没有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做记号。

(2)指导学生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生:第1小节和第3小节的标点符号都有像耳朵一样的符号“?”。

[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识问号(?)]这个符号叫问号,这样的句子叫问句,要把句子最后的部分读得往上扬。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生跟读。)导问:(课件显示六句问话)这六句分别问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出语气。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第1小节有三个问句,第2小节分别回答了这三个问句。第3、4小节也都是这样。

4.学习答句,理解内容。

(1)导问:你们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出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显示相对应的句子,出示板书。)(2)课件显示有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①出示有关松鼠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用“好像”说话,了解打比方的写法。

②出示有关孔雀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孔雀的尾巴最好看”。用“……最……”说话。

③通过做动作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扁”。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里,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和同桌对读一下。一人问,一人答。

(2)指两名学生分别读问句和答句。

(3)评价读的情况,并让学生谈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小结:

①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②要将动物尾巴的特点表现出来。

③轻声要读好。

(5)用不同方式朗读:生生对读,师生引读,小组拍手读,加上动作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推荐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要让学生不断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促进理解,在读中增加感悟。教师要创造读的情境,要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培养学生读的兴趣,要让学生愿意读、乐于读,从而能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字词,熟读成诵

1.背诵课文。

(1)导学: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知道了课文内容,而且会读课文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板书,把课文背下来呢?先自己背背,再同桌互背。(学生自背,同桌互背。)(2)指名背课文。

2.游戏:找尾巴。

(1)课件出示没有尾巴的动物图片和它们的尾巴。导言:这些小动物都有可爱的尾巴,可是,有一群小动物的尾巴却不见了,它们可伤心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它们把尾巴画上去吗?

(2)提出活动要求:

①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

②说说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主要特点,如,牛的尾巴又细又长,马的尾巴像人的长发。

③添画动物的尾巴,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看一看,夸夸别人的画。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说说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感受读的乐趣,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找尾巴的游戏中,既巩固了识字,又训练了学生观察、绘画、口语表达等多项能力。

四、资料补充,拓展阅读

1.导言:还有许多其他小动物要来比尾巴。瞧,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课件显示图片:①长尾巴的;②短尾巴的;③像伞的尾巴的。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动物吧。)2.同学们,你们能像课文那样模仿着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谁的尾巴长?

______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______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______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3.学生自由尝试着说一说,教师及时激励:你们真了不起,会编课文了。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三位学生读。)4.你们再来观察这组图,课件显示——(乌龟、鱼、锦鸡)请同学们给它们编一首儿歌。

(1)教师提出要求:

①三问三答。②回答问题语句要完整。③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2)请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再在小组内说说。(学生练说)(3)指名汇报。

预设:

谁的尾巴尖?乌龟的尾巴尖。

谁的尾巴扁?鱼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锦鸡的尾巴最好看。

(4)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儿歌,可以多请几位读。全班学生一起读。

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讨论和研究,我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不管长还是短,不管弯还是扁,不管漂亮还是难看,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尾巴,就是一条好尾巴。除了你们说的这些,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同学们可以到动物园中去看一看,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给老师和同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看到可爱的动物图片和有趣的资料,学习的兴趣马上被激发。教师有序地引导,培养了学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创编儿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教学反思

本设计通过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2

《比尾巴》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通过“比识字”“比朗读”“比写话”“比背诵”“比写字”,营造比赛氛围,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1个笔画“撇折”和两个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答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走进比赛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一场比赛,你们想知道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

2.小朋友,读了题目,你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比赛啊?(生:比尾巴比赛。)尾巴是轻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个读、齐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尾”字的下面是个“毛”字,好多动物的尾巴都是毛毛的。“巴”字中的竖弯钩像一条翘起的尾巴)

(课始以教师带领学生去观看一场比赛导入,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接着,揭示课题,教“尾”和“巴”两个生字的读音,牢记“尾巴”字形,知道我们观看的是“比尾巴”比赛。给孩子们创设情境,孩子们学习兴趣十足,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读词语,比识字

那么到底有哪些动物参加比尾巴比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比尾巴比赛吧!请小朋友们先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学生读后交流)

1.小朋友知道参加“比尾巴”比赛的都有哪些选手啊?

2.出示生词: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3.我们不仅要会读这些可爱动物的名字,还要把这些字都记住。

4.偏旁认字:猴鸭公

(1)猴是什么偏旁?我们上节课还学过哪个字也是反犬旁?(狗)

(2)公鸡的“公”,是上面是个什么字?所以我们称它为“八”字头。

(3)鸭子的“鸭”我们怎么记住它?(右边是“鸟”)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新学的偏旁“鸟”字旁。

(认识了动物名称中的生字“猴、松、鼠、公、鸭”;运用偏旁识字法认识“猴”,并通过回顾旧知,加以巩固。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学生发现“公”字上面是个“八”,教师乘机教授“八字头”;“鸭”字右边有个“鸟”,教师教学新偏旁“鸟字旁”。让孩子在发现学习中获得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5.讲“鼠”故事。因为古代的人非常痛恨老鼠牙齿,所以把鼠字的牙齿特别突出,下面是鼠的两个前腿、两个后腿和尾巴。

(利用“鼠”字象形字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想象中认识了“鼠”字。)

6.教学“伞”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伞”字的模样与我们生活中用过的“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伞”字上面的“人”就像伞的顶部,像伞打开的样子。

师:(相机画出其形状)你们看,上面的“人”真像伞打开的样子。谁来说说下面的部分像什么?

生:中间的一点、一撇、一横就像伞的骨架,那一竖就像伞杆。

(汉字原本就是一幅含义深刻的画,让孩子感受汉字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字的博大内涵。)

7.动物们都急着要去参加比赛了,哪位小广播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小老师读带有生字的动物名称)

8.比尾巴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哪位小广播员能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

参加比尾巴比赛的动物有()、()、()、()、()和()。

(本课有12个认读字,如果集中在一定时间反复读,学生定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足。采用随文识字,可以使一年级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在语言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字义。)

三、比朗读

(一)比赛读好问句

1.那么比赛的项目有哪些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2.“谁的尾巴长?”(板书:长?)这句话有个问号,有问号的叫问句,问句的最后一个字读的时候要上扬。(标上上扬记号)

3.谁想来露一手读读这个问句?(个读,齐读)

4.“谁的尾巴短?”(板书:短?)“短”这个字,小朋友谁有办法记住它?给它找几个朋友。长短是一对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个读、齐读)

5.“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板书:一把伞?)这个“把”字,小朋友怎么记住它呢?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伞”字的模样与我们生活中用过的“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除了说一把伞,还能说一把什么?(一把尺、一把刀、一把扇子、一把椅子、一把枪……个读,齐读)

(用给字找好朋友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识记了“短”字,还扩充了词汇量,一举两得。在“把”字的教学中,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把”字,再用“一把______”的拓展练习对“把”字加以灵活运用。)

6.比一比谁是最佳小播音员,把这三个问句读好。

(二)比赛读好答句

1.那么比赛的结果到底是怎样的呢?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师问:谁的尾巴长?—生答:猴子的尾巴长。(黑板上贴上猴子图片)

猴子的长尾巴有什么作用呢?猴子的长尾巴能钩住树枝,让猴子在林中自由穿梭。还能采摘树上的果子,非常方便。谁能读出猴子尾巴的长?

3.师问:谁的尾巴短?—生答:兔子的尾巴短。(黑板上贴上兔子图片)

兔子的尾巴短小、轻便,能让它灵活地逃开捕食者的捕捉。用处真大!谁能读出兔子尾巴的短?

4.师问: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生答: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黑板上贴上松鼠图片)

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松鼠跳下树的动画演示)松鼠的尾巴能帮助它在跳下树的时候平稳着地,起到降落伞的作用,所以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多有意思啊!谁想来读读这句话?(个读,齐读)

5.哪位小播音员想来读读这比赛的结果啊?(个读、齐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在这一朗朗上口的课文中,有为正音而读,有为比较而读,有为理解而读。这里抓住一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比赛朗读中,达到正音、比较和理解的作用。)

四、比写话

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也来比比谁是我们班的小作家。

猴子的尾巴长,好像()。

兔子的尾巴短,好像()。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抓住低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他们在有趣可爱的比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五、比背诵

同桌比,男女生比,小组比。

六、唱歌曲:《比尾巴》

领略了小朋友们朗读比赛的精彩,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比尾巴比赛,感受比赛的快乐吧。

(通过课文写的歌曲将愉快的学习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在歌曲中快乐地唱着歌,这比全班齐背效果来得好。)

七、比写字——“云”“公”

感受完比尾巴比赛的快乐,让我们再学会写几个生字宝宝吧。我们来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写字大王。

1.指导书写:比一比“云”“公”两个字哪里是一样的。(都有笔画”撇折”和“点”)

2.写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哪位小朋友能提醒大家?

3.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4.师生讨论评价,选出写字大王。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标达成的前提,真正落实还需教师在课中通过调控让全体学生有效习得。在写字练习中,发现问题,适时指导,保证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八、小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等动物的图片,将动物的尾巴剪下来,制成活动贴图。

2、有关生字、词、偏旁的教学卡片。

3、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1、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比尾巴”的活动,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参加,大家愿意吗?让我们都当一名裁判员,去看看它们怎样比尾巴。

2、要当好裁判员,就得认识动物。(出示六种小动物的挂图)小

组里说一说,你认识这些小动物吗?适时出示: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这几种动物名称的词卡。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拼音读词认字。(注意“猴、松、鼠、雀”这几个字的读音)

a.开火车认读词语,注意正音。

b.开展游戏,认词,理解词义:把图和词卡发到学生的手中,做找朋友的游戏,图和词一一对应。全班同学跟着做游戏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起读。(如:拿松鼠图的小朋友说:“我是小松鼠。”拿词卡的同学将卡片和图靠在一起读“松鼠”)

c.从六个词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猴、松、鼠、公、鸭,其中新认的偏旁“

八、鸟”用红笔写)

d.认识两个偏旁“

八、鸟”。

e.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怎么记住这五个字。想想谁的办法好,告诉班级小朋友。

3、看图,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畅所欲言)

4、出示课题,读一读。小组讨论怎么记住“比尾巴”这三个字,互相交流,把好办法说给大家听。

过渡:小动物们知道我们要参加它们的活动,可高兴了。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比尾巴的。

二、学文识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过渡;小动物们分成两组比尾巴,你们想先参加哪一组的活动

呢?(以多数学生的意见为主)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可以先学一、二小节,也可以先学三、四小节)

a.学习一、二小节。

◆采用赛读形式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组赛读;男女生对读;自愿请朋友对读)边赛读边进行评议,(是否读准确,是否有感恃,长句子读得好不好)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说说“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在说的过程中理解“长、短、一把伞”,再说说它们的尾巴像什么。

b.识记“把、短”这两个字。◆学习偏旁“矢”,想办法记一记。◆利用偏旁和部件认“短、把”这两个字。

三、背诵课文一、二小节

1、刚才你们课文读得很不错。老师也和你们一起读好吗?请你们看着图。

老师问,你们答。(师读第一节,生读第二节)

2、按照上面的方法读,男生问,女生答;同桌一个问一个答。

四、布置作业

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小节,注意把音读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人: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到动物园参加动物比尾巴的活动吗?谁来给小动物找找尾巴,帮它们把尾巴贴上去。再说一说:——尾巴——。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二小节,再背一背。

过渡:第二组的小动物们等着我们去当裁判呢!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小节

1、找朋友对读课文三、四小节。注意读准音,读流利。

2、展示读:哪一对小朋友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多请几对同学上台展示)

3、比较评议,哪对小朋友读得最好,好在哪里。

4、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如: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五彩的大扇子;公鸡的尾巴弯弯的,也有色彩,但没有孔雀尾巴的美;鸭子的尾巴扁扁的,也不羌)在学生的讨 l论中认“扁、最”这两个字,交流记这两个字的方法。

三、完成课后第三题

1、听音导人:请听,(播放几种动物的叫声)出示课后作业第三题:哪些小动物的尾巴不见啦?看书告诉老师。动物们可着急了,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2、动手画画,给动物加尾巴。(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来完成,其余的同学画在书上)

3、师生共同讲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作业投上屏幕上讲评,或讲评黑板上的作业。

四、指导写字

1、学习写“车”。

a.同学们个个都是出色的裁判员记得这个字吗?(出示“车”)b.复习“车”,口头组词。

c.学习新笔画“上”。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现在我们该乘车回家了。

d.看老师在田字格写字:观察“上”是第几笔,哪几笔压线

e.学生书空后,描红,仿写。

2、习写“云”。

a.出示“云”。这个字读什么?你们见过哪几种云? b.写这个字应该从哪写到哪?(从上到下)c.自己描一描,写一写。(请两个学生板演)

3、学习写“公”。

a.巩固识字:同学们在哪儿见过“公”字?(公园、公共汽车、办公室)

b.观察田字格:哪几个笔画的起笔靠近竖中线?(第二笔和第三笔)

c.老师范字,学生书空。

d.学生描红,练习写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4、作业讲评。

五、巩固练习

同桌对读会认的字,互背课文。

六、扩展活动

1、展示自己收集的小动物的图片,说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赛读活动:续编问与答。(如: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像剪刀?锦鸡的尾巴弯,鸽子的尾巴扁,燕予的尾巴像剪刀。)教学小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4

1.通过教学,使幼儿理解《我是小画家》这首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

2.丰富词汇:嗡嗡,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模仿创编儿歌的兴趣,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新事物,形成高灵活性的人格特征。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动物的习性。

2.邀请中班一位小朋友扮演小画家。

物质准备

1.实物投影机、蜜蜂、青蛙、小鸭子等小动物图片各一个。

2.背景图一幅。

3.汉字卡片:嗡嗡。

环境准备

在动物乐园图中,相应地增加动物叫的象声词。(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布置)

活动过程

(一)游戏法,介绍儿歌角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请中班幼儿扮演小画家出现。让中班幼儿第一次示范儿歌。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内容。提问:小画家画了什么东西?叶儿是怎样的?花儿又会怎样?小画家还画了什么?它们是怎样的?(学习儿歌内容)

(三)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四)鼓励幼儿学编儿歌《我是小画家》。

1.以老师当小画家示范创编儿歌,如:画的小兔蹦蹦跳,画的小鸭呷呷叫。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发展幼儿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五)请幼儿把自己编好的儿歌轻轻念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各领域渗透

艺术:绘画活动鼓励幼儿争当小画家,画自己喜欢的物品。

科学:指导幼儿认识常见动物、物品的特点。

生活中渗透:在活动室内播放儿歌录音。

环境中渗透:将配有文字的儿歌图片布置在活动区,便于儿童自由创编。

家庭中渗透:请家长指导幼儿在家绘画自己喜欢的物品。

活动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5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2、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森林王国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但狮子大王说要进入森林王国必须要通过考核,大家有信心吗?

1、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

1、嗯,通过考核,我们来到了森林王国了。看,这么多的小动物聚在一起干什么呢?

生猜

课件出示:比尾巴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她读的怎样?

生:她的声音很响亮。

生:她把“巴”字读的很轻。

师:(ba 显示红色)你听得真仔细!

师:巴在这里要读——轻声,我们把“巴”读得又轻又短——尾巴。

师:真棒!一学就会,连起来读一次。生齐读

2、动物们是怎么比的呢?让我们到书中看一看,把书快速翻到83页。

师:你不仅翻书速度快,而且还会举手告诉老师你已经翻到了。

提要求:大声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这首儿歌一共几部分?

生:四部分

师::每部分之间空了一行,在儿歌里一部分就是一小节(板书:小节),这首儿歌一共几小节呢?

生:四小节

师:老师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第一小节请谁?指名读

(这位同学刚才读得最认真,老师奖她读第一小节。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第二小节奖给你来读。这位小朋友坐得很端正,第三小节奖给你读。)

三、再读儿歌。

(一)1、小朋友,这三只小动物(出示图片、课件)真是急性子,他们凑在一起就开始比尾巴了。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1)请小朋友认真地读一读。

(2)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句话后面都有个问号。

师:像耳朵一样的符号“?”(板书:?)我们就叫——问号。问号(跟读),有问号的句子就叫问句。

师:谁来读第个问句?

指名读

师:你把“谁的”这两个字读得比较响,老师听出你很想知道长尾巴的动物是谁?

谁像他一样来试试。

师:老师从他的读里面知道,动物们是在比谁的尾巴比较长呢?因为他这个长字读的比较响。

师:听了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读一读。师范读

指名读

(3)你还想读哪一句?

生1:谁的尾巴短?

师:他不仅读出了问句的语气,还把这个“短”字(变红色)也读对了。这个字有点难,谁来拼一拼?指名拼、当小老师(2个)

小朋友,这一小节里有个字和这个“短”是一对反义词,你发现了吗?

“长”(变红色)?

你还能说出几组这样的反义词吗?

(4)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第三个问句比较长,谁敢来读?

生读

师:可以在 “尾巴”这个词语后面歇一歇气,再读。

师范读,跟读、指名读

2、看,它们比的结果出来了。课件出示,请小朋友读一读。师:小动物的尾巴有长,有短,还有的像把伞呢!你最喜欢谁的尾巴呢?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猴子的尾巴,因为猴子的长尾巴可以挂在树上荡秋千。

师:真有趣!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师:还有谁也喜欢猴子的尾巴?

生:兔子的尾巴短短的,像一个绒球,很可爱。

师:你能把兔子尾巴的可爱给读出来吗?

师:好一个可爱的尾巴。

生:松鼠的尾巴大大的、轻轻的,可以当被子呢。从树上跳下来,不会摔伤。

师:难怪说它的尾巴像把伞呢,是什么伞啊?(降落伞),松鼠有这样的大尾巴,心里一定开心极了,你也能开心地读读这句话吗?

师:看小朋友读的这么开心,我也想和你们合作读一读,老师读第一小节,谁来读第二小节?

1师1生合作读(1次)

1生1生读(谁来读第一小节?谁愿意和她合作读?)

同桌也试着这样读一读吧!

指名两组同桌合作读

师点评:这一问一答,配合的真默契。两位小朋友读得很有节奏。两位真是黄金搭档。

(二),小朋友,看,这边的三只小动物也在比尾巴呢!(出示图片、文字)

1、师: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

师:指导“扁”的读音

这个“扁”字有点难读,谁来拼一拼?

指名多名学生拼读,师指导

师指导“最”:这个字是个平舌音,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2、师:小朋友,这三只动物的尾巴和前面小动物尾巴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公鸡的弯一点,师:弯弯的像什么?

生:像月亮、香蕉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孔雀的尾巴吗?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

师:老师刚才听见你说“哇”,那是什么意思?

生:孔雀尾巴很漂亮!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羽毛五颜六色,师:你是觉得他的颜色很美。

生:像把大大的扇子。

师:他尾巴的形状也很漂亮。你能把孔雀漂亮的尾巴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师:孔雀的尾巴的确很漂亮,因为他把这个“最”字读的很响亮。

谁也想读?(指2名)

3,师:(出示课件)

小朋友,接下来我们合作读读3、4小节,老师问,谁来答?(师生合作读)

(谁来问?)一对多读

男女合作读。

(三)师:小朋友,动物们比尾巴都结束了,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比什么?就比谁的儿歌读的最好听。

1、我读第1小节,3位同学分别读各小节。

师:还真分不出胜负呢,一比一打成平手。

2、老师请四小组来比一比?

3、有小朋友说,他都会背了,真的?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出示课件

老师问,生答。

4、师打乱问,一生答

5、生问生挑战答、女孩问男孩答等

四、堂上练习

1、我会连。

2、我会说,我会填。

3、我会给动物加尾巴。

五、拓展训练

1、师:小朋友,看,又一群动物赶来比尾巴了!

图片出示:恐龙、鼠、乌龟、燕

看看他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2、请你也来模仿课文编一编儿歌吧!先自己试一试。

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好像()?

()的尾巴()。

()的尾巴()。

()的尾巴好像()。

板书设计:

比尾巴

猴子

兔子

松鼠

像把伞

公鸡

鸭子

孔雀

最好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1.正确认读单韵母i、u、ü和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知道y和ü在一起组成音节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3.正确认读i、u、ü、yi、wu、yu的四声。

【教学重点】 i、u、ü、y、w和yi、wu、yu的正确认读;i、u、ü和yi、wu、yu的四声练习。

【教学难点】 i、u、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的正确发音;韵母、声母和音节的初步区分;知道y和ü在一起组成音节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单韵母i、u、ü读准音。

2.正确认读i、u、ü的四声。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引入:小朋友,单韵母一共有六个拼音宝宝,我们已经结识了“a、o、e”,还有三个和它们一样的拼音宝宝要和我们做朋友呢!它们机灵、活泼。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朋友“i u ü y w”吧。(板书:2 i u ü y w)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运用儿童喜欢的语言,给学习营造一个亲切的气氛,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看图找韵母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找找i u ü三个单韵母。

2.学生看图,在小组中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并找出三个单韵母i u ü。

3.交流观察的结果,代表展示。

生1:“衣”是i、y和yi的字音,前衣襟纽扣部分像i。树杈像大y。

生2:“乌”是u、w和wu的音。树杈和乌龟壳的形状像u、屋顶的形状像w。

生3:“鱼”是ü、yu的音。水泡和鱼的形状像ü的字形。

三、借助课件,学习单韵母i u ü.

(一)学习单韵母i。

1.学发音

教师示范发i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两唇扁平牙齿对齐。”。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衣”读准i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一件衣服i i i,牙齿对齐i i i。”

2.记字形

读一读,比一比,记字形。

教师示范字母i的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的形状,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字母的形。

3.说一说

结合语境,巩固“i”四声声调读音。

ī衣服,í阿姨,ǐ椅子,ì意思。

4.学习标调。

出示“i ”的标调,你发现了什么?

(i带声调后,头上的点不见了。)

(二)学习单韵母u。

1.学发音。

教师示范发u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唇拢圆留一小孔。”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乌”读准u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u像树上小鸟窝,嘴巴突出u u u。”

2.记字形。

读一读,比一比,记字形。

教师示范字母u的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的形状,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字母的形。

3.说一说。

结合语境,巩固“u ”四声声调读音。

ū一只小乌龟

ú无处不在

ǔ一二三四五

ù外面起雾了

(三)学习单韵母“ü”。

1.教师示范发ü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唇拢圆向前。”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鱼”读准ü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ü像一条大鲤鱼,

嘴里吐泡ü ü ü 。”

2.记字形。

读一读,比一比,记字形。

教师示范字母ü的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的形状,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字母的形。

3.说一说。

结合语境,巩固“ü”四声声调读音。

ǖ迂回ǘ金鱼ǚ雨伞ǜ玉石

四、读儿歌。

学习儿歌,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一件衣服i i i,

乌龟宝宝u u u,

金鱼吐泡üü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y、w,读准音。

2.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知道y和ü在一起组成音节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3.正确认读yi、wu、yu的四声。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单韵母一共有六个拼音宝宝,我们已经全部认识了它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声母“ y w”吧。(板书:2 y w)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运用儿童喜欢的语言,给学习营造一个亲切的气氛,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借助课件,学习单韵母y w。

(一)学习声母“y”。

1.学发音。

教师示范发y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发音与i相同,只是略轻短。”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衣”读准y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小小树杈y y y”。

2.记字形。

读一读,比一比,记字形。

教师示范字母y的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的形状,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字母的形。

3.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

4.结合语境,巩固“yi”四声声调读音。

yī衣服yí阿姨yǐ椅子yì意思

(二)学习声母“w”。

1.学发音。

教师示范发w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发音与u相同,只是略轻短。”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衣”读准y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屋顶相连w w w”。

2.记字形。

读一读,比一比,记字形。

教师示范字母y的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的形状,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字母的形。

3.认识整体认读音节wu。

4.结合语境,巩固“wu”四声声调读音。

wū一只小乌龟

wú无处不在

wǔ一二三四五

wù外面起雾了

(三)读儿歌。

学习儿歌,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小小树杈y y y,

屋顶相连w w w 。

(四)学习标调。

出示“yi yu”的标调,你发现了什么?

(i带声调后,头上的点不见了;y和ü相拼,ü上的两点省略。)

【设计意图:学习字母,从发音、字形做起,借助生活经验学会读,根据手指操记住其形,还要学会四声的发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夯实了基础。】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书写i u ü y w,认清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单韵母一共有六个拼音宝宝,我们已经全部认识了它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声母“ y w”吧。(板书:2 y w)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运用儿童喜欢的语言,给学习营造一个亲切的气氛,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i u ü y w在四线格中的位置:“u w”都占中格,“i ü”都占中上格,“y”占中下格。师边示范边讲清字母书写的笔顺:

i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要注意圆点不要点得过大。

u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占满格。

ü四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注意两点的位置略微向中间靠拢。

y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书写时要注意左斜要长些,伸到下格一半处。 w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注意“v”不要写得太宽。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指导,细致入微,引导学生观察和书写,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朗读。

1.播放《i u ü儿歌》朗读视频。

2.播放《yw儿歌》朗读视频。

四、当堂检测

做“摘苹果”游戏。

看谁摘得的苹果最多:读准一个音节,苹果就归谁了。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 i u ü y w

i u ü

yi wu yu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这节课我在设计时,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认识声母i u ü y w,到识记,再到学习四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四声并会用它们组词造句,最后到指导书写。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很容易捕捉到学习的重点。

二、寓教于乐,游戏中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读儿歌、编顺口溜、摘苹果等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本节课有关的音节词,从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习声母y、w时,我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来说话,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又容易让学生把所学的声母同现实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尤其是在处理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u时,整体认读音节yu比较难记住,于是我创设情境、编故事,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了整体认读音节yu。

不足之处:

我们常说上课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7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大还是小》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儿童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1)指名读。用“自己”说一句话。

(2)开火车读。

(3)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好已学的生字。

2.回顾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以问题引入,“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意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去。

3.出示自探提示。

围绕这两个问题,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找到答案。以“画一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动手画一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精读感悟,解决疑惑

1.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相机引导。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的境界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入情入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情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情感朗读。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衣。

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生字,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生字的?

预设:“衣”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记忆,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2.书写生字。

(1)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生字的结构是怎样的?

(“衣”是独体字。)

(2)请同学们看好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吗?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重点强调笔顺,要先撇后捺。)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提示书写姿势。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字形,了解汉字正确的书写笔顺,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然后通过描红,仿写练习,学会正确书写汉字。强调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出端端正正的字。”在这样扎实的写字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好,而且能陶冶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

四、总结,再次质疑

1.此时你能解答一下课前的两个问题吗?(指名解答)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启发表达:

“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文意。

五、欣赏歌曲,结束课堂

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

在课文讲授过程中,学生们地兴趣一般,按照段落内容先朗读,再问题引导学生们谈谈感受。抓住朗读情感地指导。“自己很大”要读出自豪、得意之感,“自己很小”要读出无奈、胆怯之感。结合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课本,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有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引导学生说出感受,把语言学习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这节课最让我感动地是情景动画“我的成长”播放过程中,所有孩子的眼睛都被吸引进来。第一遍播放时我还在旁边解释图画内容,第二遍就留给孩子们自己静静地观看。观看完成,抛出问题:“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此刻,学生们纷纷举手,都有想说的内容。“爸爸生病的手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妈妈加班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照顾弟弟的时候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这些回答就是学生们非常正确地引导,“长大”的含义在这些小脑袋中发出了萌芽。(当自己被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需要的时候,当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事情,当自己能够帮助别人的手,我就在慢慢地长大。长大的我,就会越来越懂事、乖巧、聪明、伶俐······)在学生们发言结束后,简短的告诉他们“长大”地理解和做法,给与学生们正确思想意识地引导和具体行为地指引,想来学生们会进一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且开始学会去用行动爱自己的父母。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8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讲述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结构。

2.培养幼儿喜欢小动物及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一)找尾巴

师:有一群小动物听说中二班的小朋友喜欢帮助别人,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它们。看,是谁需要帮忙呀?(课件逐一出示:猴子、兔子、松鼠、鸭子、公鸡、孔雀,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你知道他们需要我们帮什么忙吗?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一)那我们就来帮它们找尾巴吧!(课件:教师点击尾巴)你知道它们是谁的尾巴吗?幼儿小组讨论

(二)个别幼儿找尾巴,并说说是谁的尾巴。(课件:装上尾巴)

(三)互相讲述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四)幼儿交流

1.小猴的尾巴长的什么样?(细细的,长长的。)

2.小兔、小松鼠、鸭子、公鸡和孔雀的尾巴长的什么样?

(小兔尾巴短短的,小松鼠的尾巴大,像把伞;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掌握长、短、扁、弯、像把伞、像把扇等词。

师: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帮小动物找到了尾巴,刚才小动物跟杨老师说:谢谢小朋友!

(五)学儿歌。

1.师:现在你知道这些动物尾巴的样子了吗?下面杨老师来考考你们。

师:谁的尾巴长?幼:猴子的尾巴长。

师:谁的尾巴短?幼:兔子的尾巴短。

师:谁的尾巴象把伞?幼:松鼠的尾巴象把伞。

师:谁的尾巴扁?幼:鸭子的尾巴扁。

师:谁的尾巴弯?幼:公鸡的尾巴弯。

师:谁的尾巴像把扇?幼: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2.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刚才小动物问能不能帮它们将这编成儿歌?(幼:能)

3.看图按顺序师生共念编的儿歌一遍。

4.师:这么好听的儿歌还缺什么?(幼:名字)

我们来帮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幼儿回答可以讨论)——《谁的尾巴》。

5.师:小朋友帮小动物编的儿歌真好听。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诵。

6.以问答方式朗诵儿歌。

7.和幼儿一起分析儿歌结构。

(六)听尾巴歌

1.刚才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现在有一个小朋友把小朋友编的儿歌还编了一首好听的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

2.老师唱,小朋友答。

(七)创编儿歌。

1.师:小朋友们念的很好,而且答的很好。有些小动物听小朋友朗诵的儿歌真好听,也想请小朋友帮它们编儿歌,愿意吗?

2.师:这是谁?(图片:小老鼠、大象和狐狸)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长)谁会模仿儿歌中的句子来为小老鼠编一编?

3.师:看,桌子上还有很多小动物在排着队请小朋友帮它们编儿歌呢,我们快点开始吧!

幼自由取动物卡编或鼓励幼儿大胆地为动物编儿歌。

4.幼儿交流

三、结束部分。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9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得到了新的定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看图读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四、教具准备

雪孩子剪影,生字卡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五、学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第24页,默读课文第一段:

1、想象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

3、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3、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

(多请几个学生描述。可以各不相同。)

3、这天,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办事去,可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三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为什么要跟着去?

2、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读出小白兔非常想跟妈妈出去的意思。3、为什么小白兔后来又不跟妈妈去了呢?(演示投影片)请大家看投影片,并联系课文说说。

4、这个雪人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本来缠着妈妈要出去的小白兔也不再出去了。我们来看看,兔妈妈跟小白兔堆的是一个怎样的雪人呢?(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

(这个雪孩子的头上戴着一顶非常漂亮的金边绿帽子。它的眼睛黑黑的,圆溜溜的。鼻子红红的,尖尖的。有一张红嘴唇的小嘴巴。脖子还围着一条粉红色的围巾。它还有一个胖乎乎的身子。)

5、那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是怎样玩的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一边欣赏,一边展开想象,然后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了小白兔和雪孩子是怎样玩的?他们玩得怎么样?(抽学生讲述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

6、从哪儿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从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7、理解又~又~: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8、说一说:又()又()的词语。

9、读这一段时,你心情怎样?那大家用高兴的语气来读第三段。(三)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小白兔和雪孩子说完话后,他感觉到有点冷也有点累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五段,看看小白兔干什么去了。

2、(演示投影片)你们看,小白兔睡得真甜啊。可是,就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放课文的第六段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这件事小白兔知道吗?为什么?

3、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学生想像几种可怕的后果。)

4、雪孩子这时也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家着火了。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着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抽学生读第七段)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四)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门前,面对滚滚的浓烟,熊熊燃烧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是怎样做的呢?(放录象: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2、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3、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它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它全然不顾,在大火中寻找着小白兔,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第八、九段吧。

4、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呢?(放录象:雪孩子融化的一段)

5、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小白兔心情怎样?

(五)学习第十自然段。

1、雪孩子离开我们了吗?那它在哪儿呢?(放课文第十一段的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

(可爱的雪孩子在天上,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2、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 3、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

4、这节课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三、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的小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

2、把雪变成水,水蒸发形成云,云又变成雪的过程告诉你的好朋友。3、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五、板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10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物产多,一年四季各具特色。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多来写。作者先概括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然后具体叙述一年四季的景色,最后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学情分析】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讲读、导读、总结方法自主合作读的教学思路,通过读中思、思中悟、悟中读的阅读教学方式。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教学重点放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再让学生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自学感悟秋冬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初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读自悟、图文结合的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每个季节景色特点,进行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把小兴安岭比作:一片绿色的海洋、美丽的花园、巨大的宝库。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再次走进小兴安岭,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魅力。

二、学习交流

1.品味段落,感受春美。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小兴安岭的春天美在什么地方?这一段分别写到了哪些景物?(枝条、嫩叶、积雪、小溪、小鹿。)

(2)春姑娘来了,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树木长得怎样呢?请在课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a.枝条是什么样的?叶子呢?

b.嫩绿是说明叶子嫩嫩的、绿绿的的样子,非常的可爱。那么“抽出”说明树木是怎样长出来的?

“抽出”是什么意思?(师引导:“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抽出”是有力地长出的意思。从中可以体会出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地出来的样子,很形象生动。)

C.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沉睡的万物都醒过来了,所以,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呢?(板书:生机勃勃)

(3)看,小鹿在干什么呀?

出示句子: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鹿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

(拟人的手法,词语“有的……有的”写出了小鹿的活泼可爱,表现了作者对小鹿的喜爱之情。)

过渡:春姑娘渐渐远去,夏哥哥来到了小兴安岭。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2.夏天美

(1)齐读课文。

(2)小组合作,找出描写夏天的景物(做好标记)。

(3)哪位小勇士(小组代表)来说说夏天的景物?(树木、雾、太阳、野花)

(4)出示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①夏天的树木是怎样的?

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③这句话突出了夏天树木的什么特点?(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茂盛的特点。)

④树木怎样把森林封起来呢?(因为树木长得很茂盛,枝叶很多,把人们的视线挡住了,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所以才把森林封起来了。)

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三个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语气要重一点。

⑤(男、女比赛读)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这三个词都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出示句子: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①哪个词用得好?(浸)

(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浸”。一个“浸”字,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树林里雾很多很浓,水汽很大。因为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一样。)

②挑生朗读。

(5)看图理解: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①生齐读。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理解: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阳光比作利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阳光的强烈。

总结特点:夏天  葱葱茏茏

小兴安岭的夏天,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在浓雾里,在阳光下,美不胜收。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夏天美吗?请你把美的感觉读出来吧!

(6)

全班齐读。

3.小结学法。

刚刚我们已经看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天和夏天的美丽,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1)读课文。

(2)画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4)品读语句,总结特点。

三、迁移学法,自学感悟秋冬美。

谈话过渡:春姑娘离开了小兴安岭,夏哥哥也悄悄地走了。让我们带着秋天收获的希望,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现在老师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走一走,看一看,读一读,去感受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美。

1.小组讨论、交流,体会秋天美。

2.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冬天美。

四、拓展练习

按四季变化的时间顺序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生机勃勃

夏      葱葱茏茏       花园

秋      果实累累       宝库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 篇11

2.()()(),雪()风。花()树,()()()。()清()()秀,柳绿()桃红。

3.()片两片()()片,()片六片七()片。九片()片无数片,飞入()()都()()。

4.鹅鹅鹅,曲项向()歌。()毛浮绿(),红掌拨清波。

5.()气凉(),树()黄(),()片片()()()树()落()()。()空那么蓝,那么高。()群()雁往南飞,()会排成()“()”字,()会排成()“()”字。啊!秋()()()!

6.弯弯()()()()()()船。()()()船()两()尖。()()()()()船()坐,()看()闪闪()星星蓝蓝()()。

7.江南()采莲,莲()何()()。鱼戏莲()间,鱼戏莲()(),鱼戏莲()(),鱼戏莲()南,鱼戏莲()北。

8.草芽尖尖,他对()()说:“()()春()。” 荷()圆圆,他()青蛙说:“()()夏()。”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秋()。”

雪()()肚()()挺,他顽皮地说:“()就()冬()。”

9.()年之计()于春,()()之计()于晨。10.()寸光阴()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1.远看()()色,近听()无声。春()花还(),()()()()惊。

12.一个(),一个(),()()黄()()()猫。

()边(),()边(),()群鸭()()()()。()()(),()()(),()()苹()()颗枣。()边(),()边(),()堆杏()()()桃。

13.()星红旗,()()()国旗。国歌声(),徐徐升起。迎风飘扬,()么美丽。向着国旗,()()()();望着国旗,()()敬礼。14.锄()()当午,汗滴()()()。谁念盘()餐,粒粒皆辛苦。

15.谁()尾()()? 谁()尾()短? 谁()尾()()像()()伞? 猴()()尾()()。兔()()尾()短。松鼠()尾()()像()()伞。

谁()尾()弯? 谁()尾()扁? 谁()尾()最()看? 公鸡()尾()弯。鸭()()尾()扁。孔雀的尾巴最()看。

16.()晨起(),面向太阳。前面()(),()面()()。

()面()北,()面()南。

17.()时()识(),呼作()玉盘。又疑瑶台镜,飞()青()端。18.前()栽树,后()乘凉。19.千()之行,始于足()。20.百尺竿(),更进()步。

上一篇:区长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下一篇:第一次炒面-写事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