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通用15篇)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建阳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为目标,结合园务计划,进一步加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巩固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规范强化日常工作,根据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使之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继续深入宣传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园师幼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开展多样活动,使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情况分析

我园现有老校区班级15个,教师50人,西校区班级6个,教师17人,全园教师全部通过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合格等级,确保做到持证上岗。

(一)优势

1、我园教师大部分都是70后、80后、90后年轻教师,所受得普通话教育都相对规范,都能讲一口流利普通话,在园内营造标准普通话的氛围。

2、能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园内语言环境。

3、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师对于语言文字这项工作相当支持,并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二)不足

1、幼儿园的语言文字工作体系的建立善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常规管理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

2、建阳当地地方方言语种较多,尤其是fho的发音,平翘舌,前后鼻音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去区别、注意的发音。

3、教师开展的活动较多,相对来说,幼儿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三、具体目标

1、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积极深入有序地推进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

2、提高教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使推广普通话工作,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深入人心,扩大宣传面,形成常态化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长和后勤工作人员的规范用语意识。

4、进一步加强校园用字的管理,检查、督促、规范教师的教学用语,规范小报、路牌、标牌等宣传资料的用字。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1、园领导及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继续将语言文字工作成为幼儿园常规管理,并做好文字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进一步规范推普工作,并重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作用。

2、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活动中来。

3、加强日常的深入化,做到语言文字工作常规化。把普通话运用能力作为幼儿园文明班评选。

(二)继续营造校园推普环境,加大语言文字宣传力度。

1、营造推普宣传氛围:

(1)在幼儿园内设计宣传标语,并根据活动的进程及时更新,努力营造一个“人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2)各班充分利用好家园联系栏,营造推普宣传氛围,做到家园联系。

(3)各班的教师负责班级的语言文字工作,协助幼儿园完成园内外的、推普宣传和检查工作。

2、充分利用传媒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幼语言文字活动,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运用能力。

(1)坚持每周一9:00国旗下的讲话,周五傍晚离园之际开设“小喇叭”广播,通过师幼互动、人人参与提高幼儿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和兴趣。组织“小喇叭”广播评比活动。

(2)借助网络平台及班级主页,向老师、家长及幼儿宣传“推普”的意义和作用。

(3)结合优质教育活动,领导和各科组长及时深入课堂和教研活动中,将教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作为考察指标,纳入常规管理。力争本次活动中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组织教师开展“啄木鸟”找错纠错活动,查找并纠正园内外不规范的用字现象。

(5)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备课、评语等资料的检查。

(6)组织开展教师讲故事比赛和幼儿“故事大王”赛。

(8)组织开展“我行我秀”幼儿表演活动。

(9)结合园本课程,积极开展古诗、童谣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弘扬民族文化。

(10)组织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

(三)全力以赴,迎接语言文字示范校的评估认定。

根据建阳区语委办的要求,今年我园将迎来建阳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认定工作,我园将充分利用这个契机,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做到语言文字工作“三纳入,一渗透”,即把提高幼儿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幼儿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幼儿园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从而提升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示范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每月工作安排:

一月份:

1、资料准备,迎接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认定。

2、撰写语言文字工作总结、计划。

二月份:

1、撰写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制定语言文字管理网络图。

2、全园开展错别字整改活动。

3、“小喇叭”广播开播。

三月份:

1、园本研修听课评课活动。

2、组织幼儿参加故事比赛。

四月份:

1、规范用字、用语的检查。

2、教师硬笔书法比赛。

3、教师“读书月”活动。

五月份:

1、“优秀教师展教师风采”听课评课活动。

2、“迎六一”童谣诵读活动。

3、幼儿“我行我秀”表演活动。

六月份:

1、“小广播”评比。

2、评选“推普标兵”。

3、撰写读书心得。

九月份:

1、组织开展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

2、迎国庆“中华经典和诗歌诵读”活动。

十月份:

1、规范用字、用语的检查。

2、“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

十一月份:

1、教师读书活动。

2、园本研修听课评课活动。

3、“推普志愿者”活动。

十二月份:

1、“小广播”评比。

2、评选“推普标兵”。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 篇2

一、上海的推普工作最先是从学校开始的

1956年2月, 上海市教育局着手组建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3月份, 市教育局制订了全面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计划, 其中重点是对各级学校的要求:即从当年第一学期开始起, 上海市各中小学及各级师范学校语文课的教学一律用普通话进行。在达到上述目标后, 力争进入1957年上述学校的其他课程也能用普通话讲授[1]4。

在推广普通话之前, 上海中小学的授课基本都是用本地方言或者蓝青官话。因此, 推普工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师资缺乏。如何在短时期内培养出大批熟练运用普通话的教师成为上海市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 上海市教育局于1956年暑假举办了教师普通话训练班, 又在当年的5月份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两次普通话辅导大课, 前后受到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达到6800余人次。政府希望通过培训, 让教师基本学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及课堂教学[2]44。除了开办讲座培训外, 上海市广播电台开始转播“普通话语音教学讲座”, 号召全市师生收听学习[3]32。与此同时, 编制普通话教材, 拍摄“大家来说普通话”影片等工作也着手进行。

1956年11月, 中央检查上海普通话推广情况, 发现工作中存在若干问题。如:社会和学校都存有一定的思想阻力, 有人称普通话为“不懂话”;有人则认为“说普通话不如说家乡话亲切”。面对这类问题, 中央因势利导提出具体要求:首先, 强调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其次, 要求上海市教育局责成各级学校制订本校的推普计划, 并由学校校长亲自负责, 逐步加以实施[4]41。

根据中央要求, 1957年1月, 上海市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 明确了“积极提倡, 重点推广, 逐步普及”的工作方针;在推广步骤上提出首先在语文学科推广, 然后向其他学科推广;会议尤其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推普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 要把其视为一项伟大的政治任务。同时, 会议指出要把推普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相结合, 使之成为学校的长期任务[5]8。2月28日, 市教育局发出指示, 进一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行政部门要参考国务院关于推普工作的指示及《解放日报》2月11日的社论, 利用全体师生在学期初集会的机会, 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 进行一次推普大宣传[6]1。9月3日, 上海市根据前一段学校推普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再次发出通知, 认为推普工作顺利与否的关键在于学校行政部门是否重视。通知同时指出, 推普工作要有进行长期细致宣传的思想准备, 要重视摆事实讲道理, 更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心得, 同时要考虑学校的特殊情况, 推普工作还应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 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在推普方式上学校要力争做到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不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 学校要大力支持学生会等团体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文娱活动来推广普通话。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尽可能在课上课下都使用普通话以此来影响学生, 从而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7]13。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 上海各级学校中的推普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小学的情况最好, 语文课已经全部实现了普通话教学。另外, 其他科目用普通话教学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 如实验小学、一师附小等, 用普通话教学的比例总体高达95%。中学稍差一些。公办幼儿园也重视用普通话上语言课, 而且已经形成风气[8]49。

二、学校取得进展及经验后, 上海的推普工作开始走向社会

自1958年起, 上海市即在全市范围内大造宣传声势, 以此来推广普通话及汉语拼音方案。各大报社、杂志社及各大商店纷纷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开始采用拼音字母来拼注自己的报头、刊名、招牌;加注了拼音字母的包装用纸也逐渐普遍起来;一些马路的路牌甚至也被标上了汉语拼音。除此之外, 一些与群众接触比较紧密的基层单位, 如普陀区第一印染厂, 黄浦区中百采购站都在开展推广普通话的试点工作[9]1。2月24日, 上海市制订了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五年规划 (1958—1962) 。规划提出:至1962年, 上海市所有基层干部和有组织群众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和使用普通话, 除此之外还要对汉语拼音方案有一定的了解[10]53。

为了让社会层面的推普工作顺利进行, 达到五年规划之预期目标, 上海市结合学校推普经验, 在很多区、县都成立了推广普通话的领导机构, 如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推广普通话工作组及筹备工作组。这些领导机构都相应制订出了本地区详细的推普工作计划, 以此来加强对推普工作的指导[11]1。上海市全社会层面的推普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

12月, 吴玉章代表中央到上海视察, 对上海的推普工作提出建议, 要求“一方面要巩固学校方面的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要向社会逐步全面推广”。中央的指示进一步促进了上海的推普工作[12]11。

1959年7月, 上海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涉及邮电、铁路、公安、商业、公用事业、服务性行业等社会系统的第一期普通话语音训练班, 来自不同行业的150多名干部参加了训练班接受了系统培训, 他们中的很多人日后都成了各条战线上推普工作的中坚力量。第一期普通话语音训练班的开办, 标志着上海推普的重点正式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13]14。

在向社会全面推普过程中, 上海更加注重宣传工作的创新。因上海市的影院剧场等文娱设施较多, 在一些繁华的街道结合影院剧场进行普通话银幕教学和宣传, 就成为上海市宣传推普工作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如黄浦区, 在宣传过程中就抓住了本区剧院多的特点, 在各影院剧场进行了普通话的银幕教学;卢湾区在建国电影院还进行了幻灯片的推普工作宣传;新城区则在自己辖区内比较热闹繁华的南京路、西藏路等地段装设广播台进行推普工作的宣传[11]1。普通市民则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新颖生动的宣传方式, 事后证明效果相当不错。

总之, 经过几年的努力, 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上海全社会层面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方言还存在, 但在各级中小学和师范学校中通过学习掌握普通话的教师人数大为增加, 达到了过去几年的数倍, 且学校中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教学和交谈的气氛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在社会层面, 很大一部分区县及试点单位也已经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最为重要的是, 广大群众逐渐接受了普通话, 并自觉提出了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要求[14]4。至此我们可以说, 上海市推广普通话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注重文化发展繁荣在我党执政历史上是一脉相承的, 建国之后我党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普通话, 就是这一传统最好的体现。国家民族的统一, 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必然倡导语言文字的统一。历史证明, 我党建立政权之后, 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开展推广普通话工作, 取得了巨大成绩。它打破了各地方言的隔阂, 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国家民族的统一、文化的繁荣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档案资料对上海市推广普通话工作进行了历史考察, 从中可以看出我党建国后, 实现统一的决心和魄力, 也反映了我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文化的政策。

推广普通话 篇3

火车穿过一个黑夜,在黎明时分抵达胶东半岛,上来一群当地人,他们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我越来越焦虑,但神奇的是,下了火车,在广场上看到学校的横幅,见到接站的师兄师姐,我一开口,竟然很自然地讲起了普通话,原来普通话已经渗入了我的血液。等到第一个寒假回家,再坐火车,转汽车、三轮车,我都无法把普通话转化为家乡话,看到熟悉的乡亲,只能沉默不语。直到见到父母,才一下子转换过来。

这就是我讲普通话的经历。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要推广普通话,就不能靠这种偶然性,而是要做长期的工作。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迄今已超过半个世纪。我们国家的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对在北方长大的人来说,普通话并不太难学,而对粤方言、吴方言、闽南方言区的人来说,要说好普通话,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上世纪20年代,语言学家赵元任就灌录了“国语”留声机片,销量颇大。他从欧洲归来,路过香港买皮鞋,鞋店老板说他“国语”不标准,赵元任用同样的话反驳他。老板很不屑,说他的“国语”可是跟着赵元任的片子学的呢?抗战爆发后,赵元任往昆明大后方转移,在桂林向一个政府要员求助,那位官员说:赵先生,我刚才还在听你说话呢。原来,他每天都要抽空学习一会“国语”。这是《杂记赵家》讲述的两个片段,今天重读却有一种感动:上世纪20年代,香港还在英国的控制之下,一个普通的鞋店老板能自发地学“国语”,说明他对祖国的感情之深。

对一个国家来说,推广普通话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培养整个国民的认同感。我们都是读现代白话文作品长大的,所以,相爱的人才可以写长长的情书;我们可以说同一种口语,所以才可以体会一句话的言外之意并发出会心一笑。这两年流行穿越剧,但各种穿越都没有解决语言问题:如果我们穿越回唐朝,能听懂李白吟诗吗?

经过50多年的推广,普通话已经深入人心,这时我们又发现,原来方言也是很美的。记得读书时,同学们一起看四川话版的《猫和老鼠》,仿佛其中的幽默感被放大了十倍,这种乐趣是一直讲四川话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正是由于推广普通话所带来的普遍性认同,才让我们注意到差异性的美好。

现在,每个省会的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方言节目,在上海,甚至有不少人呼吁加强对上海话的教育,保持语言的多样性。这也许恰恰说明,50多年来,对普通话的推广起到了应有的成效。

幼儿园普通话推广倡议书 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语言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为孩子创设一个正确的语言文字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家长共同行动起来,努力创造良好、规范的语言环境,营造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请讲普通话

什么是普通话?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说普通话的意义

说好普通话、发展口语对于正处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为幼儿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受益终生。

1.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

2.在幼儿园内普及使用普通话,可以起到改善交流效果、规范师幼言行、提高师幼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的作用。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熏陶下学习、生活,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家长的责任‍。

推普倡议书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

大家好!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全国第24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来临之际,我园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与本园实际情况,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营造和谐、文明、活泼的校园环境,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坚持使用普通话

请坚持使用普通话和文明语言,养成文明良好的语言习惯。

提供文字规范的绘本读物

给孩子提供文字规范的图画书及儿童读物,每天与孩子一起阅读一本绘本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规范使用文字

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注意规范使用文字,坚持给予孩子正确规范的引导。

形成良好语言交际环境

在游戏、生活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彼此的交流应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积极纠正发音问题

语言交往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口语发音,并且能和周围的人相互督促,积极地纠正普通话的发音,使规范用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方案 篇5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充分发挥幼儿园在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的基础作用,我园积极响应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将开展人人讲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创建文明和谐团队的推普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园全体教职工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构建优美、规范、生动的语言环境中,促进每位幼儿想说、敢说、会说,增强幼儿坚持听说普通话的自信心,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全园上下形成共同说好普通话的氛围。

活动时间:

209月13日——9月17日

活动主题:“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

教师推普口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幼儿推普口号“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家长推普口号“参与推普周,共说普通话”

活动内容:

(一)营造推普周宣传氛围

1.通过幼儿园的电子屏和展板宣传普通话的标语,形成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氛围,提高全园知晓率和参与率。

2.利用班级家园栏和微信群等途径向家长宣传推普知识,了解活动的意义及作用,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和配合活动开展。

(二)推普周主题宣传活动

1.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宣教。邀请大班两名幼儿代表在国旗下向全体幼儿宣传“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2.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美文诵读活动,用规范的普通话表达语言艺术。

3.班级创设丰富的语言区,投放适宜幼儿阅读的绘本,开展好书推荐或图书漂流的活动,引导幼儿说好普通话,提高对文字的兴趣。

4.将推普周的精彩活动进行整理,及时发布到幼儿园公众号,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

各班以年龄段为单位围绕推普周开展各种语言类的表演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小班: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大胆用普通话和老师、同伴交谈,培养听讲普通话的习惯。

2、开展“一天一句普通话”的学习活动,如“我们一起玩”“我爱幼儿园”等,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推普活动中,感受学说普通话的乐趣。

中班:

1.开展“古诗诵读会”和“儿歌比赛”。

2.开展“今日班级趣事”口述活动,鼓励幼儿幼儿向家长口述在园的活动、感受、趣事等,培养普通话表达能力。

大班:

1.幼儿自制宣传小旗、宣传单,在家长的陪同下大胆向自己社区的居民宣传推普周活动,宣传讲普通话的意义。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活动主题

本届推普周主题为: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力冲刺达标晋级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通过举办推普周系列活动,充分展现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的积极进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大力提高普通话普及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供强助力,以坚定的决定和信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三、活动内容

(一)举行推普宣传周启动仪式。9月14日上午,教育系统各中小学、幼儿园以站、校(园)为单位,统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宣传周启动仪式,进行以“推普”为主题的国旗下的演讲、经典诵读等活动,组织师生走向街头、深入社区发放推普宣传资料,以此引领推动各行业和部门单位推普周活动的纵深开展。

(二)持续开展规范用字“啄木鸟”行动

1.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积极行动,开展单位内部自查和规范社会用字检查活动,对单位名称牌、各种标牌、电子显示屏、公文、印章、材料、各种印刷物(包括便笺、信封)、各种告示、宣传橱窗、颁发的奖状、奖牌、证书、会标等用字以及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进行社会用字规范化检查,对不规范用字依法进行全面、彻底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市品味,美化城市形象,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2.教育系统各站、校(园),继续开展规范用语用字“啄木鸟行动”,查找、整改校园内外不规范用字。

(三)加大推普宣传力度

1.全县相关行业、部门、单位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幕等媒介开展推普宣传活动,通过滚动播放推普周宣传内容、张贴推普周宣传画、悬挂宣传横条幅、播放宣传公益广告、开展街头宣传等方式,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加大推普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增强推普宣传效果。

2.县融媒体中心要在电视台及广播电台开设宣传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法规等栏目,进行广泛宣传,多时段播放推普公益广告,及时报道第23届全国推普周重点活动。

(四)开展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送教下乡活动

1.各部门、单位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邀请组织朗诵、书法、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专家,开展“脱贫故事”“创城故事”、诵读经典名句、诵读家规家训等为内容的普通话推广送教下乡活动,有机结合业务工作,以边走边讲的形式下基层、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农家,广泛开展普及普通话、规范汉字应用活动。

2.县语委、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县级督导评估活动。

(五)充分发挥学校推普的基础性作用。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紧扣本届推普周的活动主题,根据自身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发出倡议,明确本届推普周的时间、主题,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积极倡导家长讲普通话。通过悬挂一条宣传标语、开辟一个宣传栏、展出一期板报、召开一次“推普”主题班会、开展一次校本普通话培训活动、组织一次校级语言文字活动(如: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收看新闻联播、进行演讲比赛、书法竞赛等 ),切实发挥好学校推普的基础性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汇聚推普合力。县语委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语委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积极参与,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全县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紧扣主题,结合行业特点,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推普宣传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作用,加强对推普周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同时,在努力做好校内宣传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各自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面向社会开展宣传。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全县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主阵地作用,重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技术对于推普工作的重要作用,汇集各单位各部门推普宣传活动,展示各行业各系统推普成果,探索开展投入少、效果好、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打造全方位、全媒体、广覆盖宣传矩阵,扩大传播影响,在全社会营造推广普通话的.浓厚氛围。结合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通过诵读、书写、演讲、写作等多种语言文化实践形式,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助力脱贫攻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三)创新载体,提升推普实效。全县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不断创新宣传手段、活动形式和服务方式,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学校、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根据本行业特点,自发创作传播形式新颖、内容健康的推普宣传资源,开展公益性推普宣传活动;系统总结学校、基层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师生干部群众等开展推广普通话和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模式,深入挖掘和宣传行业、各单位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感人事例,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多种媒体全面展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取得的经验成效。

(四)统筹谋划,厉行勤俭节约。全县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统筹谋划,建立和完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准确有效的推普工作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坚持创新开展、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推普周整合引领作用,将推普周宣传活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绿色发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俭举办各项活动。

论普通话的推广与河南方言的保护 篇7

自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读音统一会”, 规定共同语标准音开始算起, 我国的普通话推广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统一标准的普通话尤为重视。1956年2月6日,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在该文件中普通话被完整地定义为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在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颁布, 强调普通话要“大力推行, 积极普及, 逐步提高”, 提出了“要在20世纪最后10年使普通话成为师范院校、初等和中等学校的校园用语。在2010年前全国初步普及普通话, 在21世纪中叶基本普及普通话”的工作目标。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赋予并保障了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要求国家要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 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由于有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我国普通话的推广一直呈加速发展态势。1994年底至1998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与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合作, 在中国城市地区组织开展了题为“中国人的语言意识与外语观”的大型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国城市地区15至69岁居民, 样本量3000人, 城市100个。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统一问卷、派调查员面访等方法。共回收有效问卷2917份, 回收率97.2%。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 实际误差率小于±3%。调查数据显示, 在15至69岁城市居民中, 能说汉语和能阅读、写中文的均在95%以上。其中, 能说普通话的占40%以上, 能说地方方言的占24%左右, 能说少数民族语言的和能阅读、写少数民族语的分别占1.2%和0.6%左右。在日常生活中, 城市居民主要使用普通话的占到46%左右, 完全使用普通话的为41%左右, 使用地方方言的为30%左右,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为1%左右。若把完全使用和部分使用普通话的人数统计在一起, 城市地区已有接近80%的人能够不同程度地说普通话。

河南方言的历史及分布现状

方言是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因分化和统一等历史原因, 在与地方原住民语言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性语言。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 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因此方言并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 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以及学界大部分学者的意见, 可以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七大类, 即北方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这其中, 北方方言可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 而其他方言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演化形成的。河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 不论是在历史渊源、影响范围还是文化内涵上, 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目前, 河南方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官话中的中原官话, 这其中包含15个小片, 即兖菏、邢邯、徐淮、郑开、安新、洛嵩、南鲁、漯项、商阜、信蚌、汾河、关中、秦陇、陇中、南疆。河南境内的有兖菏、郑开、安新、洛嵩、南鲁、漯项、商阜、信蚌、汾河9片, 主要分布在包括现在豫北平原在内的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等地。另一类是属于晋语的邯新片, 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太行山山区一带。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 即便是目前占到全国总人口90%以上的汉族, 也是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由多个民族不断融合从而形成的复合型民族。诸如蒙古、匈奴、东胡、乌桓、契丹、花剌子模、鲜卑、柔然、回鹘、党项、女真、丁零、突厥等, 这些少数民族或者盛极一时雄踞一方, 或者驰骋沙场横扫宇内, 但最后都在中华文明的强大感召下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综观同时代崛起的其他文明古国, 不是早已湮没黄沙, 就是仅剩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 只有中华文明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平六国, 建立起统一的君主制集权国家起, 在2200多年的时间里, 虽历经三国分天下、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宋辽夏金元等多次大混战、大分裂时代, 但始终不曾衰落, 这其中统一文字所发挥的作用可谓居功至伟。由此可见, 现如今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促进我国政治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推广普通话能促进全国人民之间的交流畅通, 为全民顺利的交流打开一个通道。我国有七大方言区, 大方言区内还有次方言区, 各方言区、各次方言区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阻碍人们进行交际, 影响人们的沟通和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信息载体, 参与交际的人须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共同的语料库, 才能使交际无障碍。推广普通话可以有效地消除各个方言区及次方言区人们间的语言障碍, 使全国人民顺利地进行交流。

二是推广普通话能促进政治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在任何社会内部都需要进行有效、简便和规范的交流, 对于建立和谐政治, 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境内人口流动速度和比例大大增加, 而各方言区的人们不能很好地沟通, 因此就影响了人们的交际。大力推广普通话,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大市场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 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 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推广普通话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意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语言是表达民族感情的一种基本手段, 是民族感情的寄托。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是中华民族感情的依托。

保护河南方言的必要性

河南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为南宋以前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曾对河南历史有过“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的评价, 他认为“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河南历史即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浓缩”。因此, 追溯河南方言历史, 便是追溯中华民族的历史。河南方言在南宋之前代表当时的文化主流, 那些流传至今的甲骨文、钟鼎铭文、石刻碑文包括古籍的读音也都应是古河南方言。因此, 传承和发扬河南方言即是对这些文物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的传承和保护。但令人担忧的是, 因为河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 且地处内陆,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承担着确保全国粮食供给的艰巨任务, 经济发展速度较东南沿海地区相对滞后, 加上受部分影视剧的丑化影响, 近年来河南一直被冠以“贫穷、落后”的帽子, 代表河南省形象的河南方言被人们视为“土得掉渣”。因此, 很多河南人到了外省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河南人, 不愿意说河南方言, 认为在公开场合说河南方言影响自身形象。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对河南方言认同感的不断下降, 在省内一些城市中逐渐出现了河南方言消亡的迹象, 即在城市居住三代以上的家庭中, 能够听懂、使用河南方言的儿童数量正在明显下降。美国语言学家迈克·克劳斯的研究显示, 目前全球的6700种语言中, 只有不到200种语言未受消亡的威胁, 其余的语言至少有一半会在100年内消亡。消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会说这种语言的老人逐渐减少, 而小孩子既不会说也没有人教他们;二是这种语言没有文字, 仅能依靠语调的变化进行区别, 传授依赖口口相传。

方言, 不仅是语言, 而且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 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 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 蕴涵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 所以, 保护方言, 是保护文化, 也是捍卫文明, 推广普通话不能以地方方言的消亡为代价。

普通话与河南方言和谐共存

很多人认为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地方方言是相互矛盾, 有抵触的。但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 互相依存的。普通话和方言在功能上各有所长, 普通话往往作为教学用语、宣传用语和不同地区人们的交流用语, 占有主导地位, 而方言的使用更多是在家庭中、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同时它又是感情的纽带, 当人们身在异乡时听到相同方言口音的人总是倍感亲切。“耳闻乡梓之音, 皆大欢喜。”[1]方言的使用是一种身份认同的需求, 是将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方言与普通话所使用的场合是互补的, 两者应当互为相长, 普通话常常会从方言中吸收一些人们使用较多的词汇, 而方言也在语音上越来越受普通话的影响而改变。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在第八十九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说, 中国推广普及普通话, 不是要消灭方言, 而是要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 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从而在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打压方言, 可以在普通话较薄弱的地区和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加大推广力度, “一方面不排除方言, 充分尊重方言区人民使用方言的权利, 充分利用我国多姿多彩的语言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提倡和推广民族共同语, 要创造条件使方言区人民能够尽快从单一语言 (方言) 生活过渡到双语生活”[2]。使方言区的人们开放自己的语言环境, 让普通话走进去, 从单一的语言系统, 逐渐成为多元化的语言系统, 对于该地区的开放与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河南方言保护办法

对于方言的保护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举措, 例如美国政府拨款开了保护土著语言的先河, 同时有语言学家历经数十年编写的《美国地区英语词典》 (th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Regional English) 在2010年出版面世, 收录了全国各地大量鲜为人知的方言词汇和发音, 为方言保护和流传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再如澳大利亚坚持语言多元化政策, 颁布法令, 推行双语教育和双语文化教育。中国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保护方言:一是各地语言部门要组织实施方言保护, 由专门的语言机构负责收集整理方言词汇及语音, 通过录音、文字记录等方式, 保存资料, 为将来语言历史研究留存史料。值得庆幸的是, 从2008年10月起, 中国语委已着手开始建立“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计划录入“饱含民族记忆”的方言。同时, 随着一些以方言为基础的衍生产品, 比如以苏州话为基础的昆曲艺术被列为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 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家层面上也开始重视方言的保护。二是在不影响普通话传播推广的前提下, 对于电视台目前开办的方言类节目, 不必过于打压和指责, 就目前来看各省电视台在非上星频道基本上都开设有方言类节目, 比如河南新农村频道的“村长开汇”, 以及该节目中新加入的教授河南方言词汇的板块, 这类节目有固定的受众群体, 同时对于方言的传承、保护以及地方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奇岩.“宁卖祖宗田, 不改祖宗言”的文化解读[J].天府新论, 2007 (2) .[1]严奇岩.“宁卖祖宗田, 不改祖宗言”的文化解读[J].天府新论, 2007 (2) .

地方高校普通话推广模式研究 篇8

摘 要: 地方高校学生普通话测试成绩必须达到相应等级。但目前方言区学生成绩偏低,主要原因是:学生语文水平下降,学习态度不端正,方言干扰大语音难点多;不了解测试要求等。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针对性克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推普机制。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普通话 推广模式

由于国家政策的要求及工作学习交际的需要,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纵深发展,规范和纯洁祖国语言,普通话水平测试已在我国多数省区开展,特别是在师范类大专院校中早已广泛开展,且已成为关系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一个“硬件”。

根据国家语委湖南省语委文件精神,地方高等院校部分与口语密切相关专业大学生需要测试普通话,并逐渐推广到所有专业。湖南城市学院从2010届起,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必须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将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应缓发毕业证书。由此可见,地方院校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势在必行,大力推广普通话,提高学生普通话测试水平意义重大。

湘方言区的地方高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绩整体偏低,以地处湘方言区中心地带的湖南城市学院为例,由于其学生普通话水平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我们对2014届随机抽取的867名毕业生的测试成绩做了一个统计,除中文、外语、音乐专业之外,其他各专业合格率还是不令人满意的。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毫无疑问,这里表明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普通话水平亟待提升。

一、现状研究

益阳地处湘中,与长沙、岳阳、娄底、怀化、常德相邻,属典型的湘方言区,学生以前以本地区居多,现在则涵盖全国,学生的普通话状况在地方院校中具有代表性,基本情况虽是一年年好转,但目前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原因如下:

(一)学生语文水平有所下降。据笔者这几年从事现代汉语教学的经历,虽然现在学生更开朗、更活泼,更具有独立性,表达欲更强,但语文综合素质并不高。在《现代汉语》教材上(黄伯奇、廖序东主编)第53页思考和练习第五题的注音当中,我让学生把我国31个省、直辖市简称的拼音注出来,三个年级没有一个学生完全答对,最好的情况也错了两个,多的达到了十来个。虽然笔试和口试有许多不同之处,但试想一想,如果连音都注不出来,那么他读的时候又能保证有多高的正确率呢?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值得语文界和教育界认真探讨。

(二)浓厚的地域方言气氛。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生、教职工以本地区或大方言区的人居多,另一方面是即使说也说不好,很多时候说方言更能听懂,说普通话有障碍,所以干脆不说。

(三)学生学习态度冷淡。学生普遍对普通话的重要性没认识清楚或不以为然,在测试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很多常用字读错,并不是他发音有问题,而是识记方面认真度不够,对测试程序及其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一点不了解。

(四)语音难点较多,在不同程度上磨损了自信心。应该说,造成学生对普通话学习态度冷淡的原因在一定程度是方言区人在学习过程的语音难点较多,纠正困难,导致不耐烦情绪的产生。

二、推普策略

(一)严格要求,加强组织。要加大普通话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社会就业情况反馈,以及与毕业证挂钩、严格测试等手段给学生施加压力,适度压力是可以增加动力的。

(二)培养兴趣,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朋友,培养学习说普通话的兴趣,可以有很多,各部门和各人都可以献计献策,只要有利于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和谐、轻松、开放的校园文化气氛是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理想环境。

(三)查清症结,加以纠正。要提高普通话水平,除了多记、多读之外,还要找出自己的症结加以克服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如果拼音能力不行,则须认真识记;如果发音不正确,则须找到相应的部位以正确发音方法加以反复纠正,把坏习惯扭转过来,即说梦话时也用普通话。笔者在此根据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在难点音克服上的一些心得:1.备一台复读机以听辨或让老师及水平较高的同学听辨。2.记住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3.备一面小镜子以观察口型和舌头位置。学生普遍对发音理论有所忽视,导致发音中的种种不规范。

(四)了解测试程序、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测试过程中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根本不了解相关测试要求和程序,糊里糊涂,这样既耽误了时间,又容易使自己紧张。另外,这种情况多了对测试员的情绪有一些副作用,所以学生一定要参加集中培训,了解相关要求和程序。另外,听辅导老师讲一些要注意的事项也是很有用的,可以减少失误,少扣冤枉分,如对错误和缺陷的判定,上声的要求,朗读的要求及其注意事项如回读、漏读加字等情况的克服,还有话题的准备技巧和心理要求,等等。从测试来看,不了解测试程序和注意事项的学生一般都要多扣一两分冤枉分甚至更多,这一两分说不定就影响了一个等级,本来有希望得二甲可能只得了二乙,或可能拿二乙只得了三甲,因而,学生有必要了解这些相关事项,认真加以对待。

参考文献:

[1]郭百灵.谈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提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李卫红.加快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努力开创新时期新阶段普通话推广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语言文字应用,2011(2).

[3]高群.机测背景下的高师普通话教学与培训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 篇9

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普及普通话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学校是推广普及我国通用的普通话的的主要阵地,对于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大力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从而推动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特制定本学年普通话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金星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九百多名,学校教职工有五十名,大多数教职工普通话水达二级甲等以上。不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其余时间和场所的日常交流用语主要以普通话为主,但是受方言习惯的影响,普通话的规范化程度仍有待加强。 二、本学年工作目标 根据学校现状,从实际出发,我们普通话推广运用工作目标如下: 1、通过培训全体教师普通话能够使他们的普通话的运用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运用多种激励措施,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掀起学生学习,运用普通话的高潮,使学生普通话水平写作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3、促使普通话成为校园通用语言的同时,使普通话这一语言延伸到校外实践活动中去,为普通话的推广贡献一份社会力量。 三、采取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以马心礼校长为首,王连生副校长和曹汉玉主任负责主抓,各教研室分块负责的普通话推广工作网络。在各班设立普通话推广员,监督学生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及时纠正日常用语、用字中不规范现象。为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提供制度保证。 2、努力提高、构建说普通话和运用普通话的良好语言氛围,发挥环境对人的积极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说普通话成为一种习惯。 3、坚持不断的开展运用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开展多种多样的特色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测试,督促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2)、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师演讲比赛,学生演讲比赛,学生书法比赛、配乐诗朗诵比赛、优秀作文比赛,教师论文写作等多项活动。 4、完善师生培训的制度,奖励制度,使师生员工讲普通话,运用普通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使普通话工作成为日常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聘任两名普通话测试员为学校普通话培训教师,定期精选普通话教学培训资料,对全校师生进行培训,根据培训制度,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并且定期对师生进行培训效果检测,对成绩进行记录存档,作为年终考评工作的依据之一,对进步明显,成绩优秀要根据情况予以奖励,以提高广大师生学习、运用普通话的积极性。 四、年度工作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承办单位 9月 学生演讲比赛 教研组 10月 黑板报评选 教导处 11月 各班手抄报评比 教研组 12月 学生诗歌朗诵比赛 教导处 1月 教师“三笔”字比赛 教导处

推广普通话工作总结 篇10

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校一直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尤其是颁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来,我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一项重大内容,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推动了我校的现代化教育进程。现将我校推普周活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宣传。学校重视推普工作,成立健全的组织机构,网络覆盖全校并充分发挥作用。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为渲染推普气氛,扩大推普宣传映像,学校在校园醒目处设立永久性评议文字规范标语牌。

在推普周内,学校广播电台每天固定时间进行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文字的专题广播

在本届宣传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学校进行了国旗下讲话,重点强调讲普通话和写规范字的意义,并安排了推普周的活动日程。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1)举行以说普通话为荣的主题班会(2)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开展纠错活动(3)开展普及普通话活动,规范师生语言文字

1)教师上课、课间与老师或学生交流必须讲普通话,教师做出表率,带动全校推普活动的活动的开展

2)规范用字。学校推普领导小组随机抽查检验结果表明,名称牌、标语牌、指示牌等规范化程度比较高,校刊、试卷和通知等印刷物及黑板报等用字比较规范,教师板书用字相当规范。

3)开展普通话培训。

4)开展书写规范化汉字校本培训。

5)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举办了普通话手抄报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制作宣传栏。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 篇11

教育部门更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部门,青少年则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对象。

普通话是以汉语授课的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是全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运用语言。

一、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困难

推广普通话已引起许多城市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有很大的难度。

第一,有一些教师只在认读生字的时候用普通话,讲解时又用地方话,更有刚用过的普通话在下一课一出现又读不准音,索性还拿出老调来读。

第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还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平时对学校的落实少,督促少,使广大师生对推广普通话认识不明确,因此推广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第三,许多农村中小学长期沿袭方言教学,要一下子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好多老师适应不了,加上普通话水平低,思想负担重,不敢大胆尝试。

第四,受环境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形不成长期使用普通话的习惯,久而久之也只好随大流,放弃说普通话的念头。

如果经常使用方言,则会造成这个地方的经济闭塞,文化交流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普通话的现实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普通话的推广程度、速度直接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推广普通话。

二、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措施

为了改变目前农村不重视普通话的现状,大力推广普通话,必须从各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各级领导要重视,要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重视,来执行,来推广,常抓不懈。

第二,要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教师起导师作用,是一个媒体,通过他们的引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普通话水平,从而使普通话得到推广。他们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认真教普通话,学生认真学普通话,提高运用普通话的水平。

第三,要做好宣传工作,无论在学校还是课外都要讲普通话,争说普通话,养成处处都说普通话的习惯。这样,时间一长,周围的人也就习惯了。

第四,定期举办普通话演讲大赛或其他形式的活动,促进普通话的运用,激发人们学普通话、说普通话的兴趣,使普通话更加推广开来。

第五,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这样更能进一步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是汉语发展的总趋势。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 篇12

一山区中学学生普通话推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的广大山区地方, 由于交通不便、教育条件差、乡土观念浓厚等原因, 方言成为学生们的主要使用语言。山区语文教师不仅仅是面临着学生普通话语言基础差的现状, 同时由于文化环境氛围等原因, 教师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遇到了困难, 目前, 山区中学学生普通话推广实践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地方方言氛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讲一方方言。”中国幅员辽阔, 出现了“五里不同音”的情况, 在我国的山区地方, 人们世世代代都在此生活, 方言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交流的主要语言。学生虽然从上小学就开始学习普通话, 但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 他们所接触的还是方言, 缺少普通话学习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 虽然学生知道普通话的发音, 但是他们很少讲普通话, 认为普通话是一种外来语言, 导致普通话在山区中学得不到推广。

2. 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

中国的山区, 普遍师资力量差, 教师普通话水平低, 甚至语文课堂上老师还是在用方言进行授课。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山区中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推广策略

语文课堂是普通话的最佳实践场所, 语文教师承担着普通话推广的重任,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关于普通话推广的对策:

1. 重视课堂朗读

山区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少讲普通话, 在平时的生活以及课程中由于缺乏普通话的氛围, 导致普通话对他们很陌生。在语文课堂当中, 教师要训练学生敢于开口讲普通话, 而其中语文课堂朗诵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 学生既可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普通话,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课堂当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比如, 一篇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 那么, 就可以让一个小组的同学轮流朗诵课文, 并且在每一个同学朗诵完之后, 老师针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评定, 在课堂中主要是鼓励学生们能够开口讲普通话, 激发学生们讲普通话的兴趣。

2. 创造普通话学习的氛围

语言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 普通话之所以在山区中学推广中面临种种困难, 其中与语言使用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课堂当中, 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语文教师要有普通话意识, 自觉用普通话进行讲课, 并且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使用普通话。在课堂中, 老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模仿者, 语文课堂是语言课堂, 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除了教师自身讲普通话、创造普通话氛围, 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普通话回答课堂问题, 要让学生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比如, 在课堂当中, 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站起来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以跟读、诵读语文课文的方式, 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课堂氛围。

3. 巧用语文课堂游戏

语文课堂启发的是学生的语言思维, 语言是抽象的, 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才会进一步提高, 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一些小游戏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语文课堂中, 教师可定期举行普通话比赛, 通过比赛, 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普通话教学, 比如朗诵课文开展小组比拼的方式, 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开口讲普通话。这些课堂的小游戏主要让学生能够开口讲普通话, 在游戏与比赛中进一步加深对普通话的认识和锻炼。

三结束语

普通话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山区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课堂与普通话推广结合起来, 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让学生们能够开口讲普通话, 将语文课堂作为一个实践的地方, 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广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刘春宁.重视中小学普通话水平测试[J].语文学刊, 2001 (2)

[2]朱爱平.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机测模式下对说话项的评判[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

推广普通话工作总结 篇13

为了推普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靳芳琴任组长,副校长王坤、教导主任杨淑梅、副教导主任冯玉川任副组长,语数教研组长为成员,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于9月x日专门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推普工作。使我校“推广普通话”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并建立层层负责制。各校由负责人任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使“推广普通话”活动得到了有利开展。

二、督促检查、确保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9月17―9月x日,学校对全校各年级进行了一次综合检查,通过看、听、查、问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检查。经过认真的检查,各年级均能按要求及时制定活动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并突出本年级特色,取得一定成绩。

三、加强学习,提高了认识,使推普工作深入人心。

9月x日早晨的国旗下讲话上,副校长王云就“推广普通话”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倡议,要求全体教师将普及普通话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各科教学的作用,尤其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落实在了师生的课堂上。要求各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学校将进行课堂巡视,检查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情况。还要求老师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更要规范严格教学语言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听写字词,规范学生用字,规范书写笔顺;通过写话、作文的训练,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四、开展“小手牵大手,说好普通话”活动。

利用“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让推普活动走进家庭,要求每位学生都担任推普员,向自己的父母家人推广普通话。与父母交流时使用普通话,从而提高推普工作的全员知晓率和参与率。

五、开展了语言文字“啄木鸟行动”。

由班级小组长对小组的同学加强对班级学生平时讲普通话和作业书写情况的检查;让学生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和父母上街时从道路上、商店里寻找错字、别字等活动,对学生开展规范使用汉字教育,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有效地推动了一些学生讲普通话的积极性。

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班主任做好朗读指导,然后在班里选出两名朗诵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班在本班展示表演。同学们的朗诵热情十分高涨。各班在各班黑板报占用一角位置出版有关推普内容,使各班级处处包裹在推普周的氛围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熏染的效果。六年级出一期“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为主题的黑板报。四至六年级每班每生出一张新颖、有特色的推普手抄报,各班择优推荐3―5份参加学校的“优秀推普手抄报”评比展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普通话的认识,了解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规范用字的习惯。

七、上好写字课。

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质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任课老师进行硬笔书法写字辅导,将学生的写字质量与用字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将在第十四周举行教师基本功竞赛(即“三字一话”比赛),以良好的说、学、写展现中国的优秀文化。学校还要求各班结合星期二读书活动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更好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

推普周里,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活动接连不断,学生们既忙碌又充实,既为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加入了新鲜的调味料,又增长了用好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

推普周结束后,我们要求班主任做好活动记录和总结,从各班班主任的记录和总结看出本次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参与都很积极,各年级各班按照学校的推普周方案顺利地开展了活动,达到了学校组织本次活动预期的目的,各项活动圆满地取得了成功。同学们都表示,将会把推普工作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真正做到“推广普通话,从我做起”。讲文明话,争做文明事,争做文明人人,营造一个健康、文明、规范的校园环境。

推广普通话活动工作总结 篇14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战略任务,积极响应并实施总书记提出的 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全县各级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

务行业”等要充分认识语言文字在构筑和实现中国梦进程中 的作用,切实增强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构筑语言文字中国梦。语言 文字中国梦就是增强国家语言实力的梦,是提高国民语言能

力的梦,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梦,是描绘美丽中国的梦。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说好普通话的能力,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在校领导支持下,我们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计划,精心组织,使本届推普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良好的推普氛围

为了创设良好的推普氛围,使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切实的认识,我们首先在校园的最醒目处推出了宣传展板,上面书写着:迎接全国推普宣传周。其次,我们在校园张贴了关于宣传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及迎接全国推普周的专用标语,并且展板上每天出现一条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口号。如“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等。这样就让每一个学生一进

校门就能进入一个浓烈的宣传氛围。在升旗仪式上校领导还对推普工作做了专题发言。

二、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宣传力度。

1、为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促进四年级推普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组织我班学生参加了推普演讲比赛活动。

2、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举办了普通话演讲比赛。

3、让学生走出校园对公共场所、商店等进行用字规范调查,并提出规范用字的意见。

4、部分班级办出了板报,宣传: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学习。

本次推普活动,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共同配合下,圆满地取得了成功。“请说普通话”在师生心里扎下了根,我校师生表示,推普活动将继续延续,师生将坚持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从而达到带动学校及周边社区环境,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水平的目的。然而,推广普通话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今后,我们将在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支持下,以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为目标,真诚服务,热情工作,使我们的推普活动再创佳绩!

大寨子小学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 篇15

“语言规划”这一术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Einar Haugen于1959年在《在现代挪威规划一种标准语言》这篇文章中首次使用的。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前, 人们通常认为, 语言规划领域具有这样一些特征:语言规划是人类有意识地对语言发展的干预, 是影响他人语言行为的一种活动;语言规划是为了解决语言问题的, 所谓语言问题是由语言的多样性引起的交流问题;语言规划一般是由国家授权的机构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语言规划不仅仅对语言本体进行规划, 更多的是对语言应用的规划, 对语言和人, 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规划;语言规划是一种立足现在, 面向未来的活动;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是国家或地区社会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规划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的不同在于, 它通过明显的、有组织的人工干预在自然语言中引入“人造”成分。90年代以来, 人们对语言规划又有了更多的认识:语言规划是对语言多样性的一种人工调节;语言规划不是要消灭语言的多样性, 而是要保护这种多样性;语言规划的目的不再只是解决交际问题了, 而且应该考虑其他非交际的问题;语言规划也应该考虑受众的感受, 考虑规划行为对整体语言生态系统的影响;语言规划不仅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而且和社会学、政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规划应该被视为社会规划的一部分, 等等。

普通话的推广也是一种语言规划活动。它是由官方或政府、机构、利益集团、个人对推广普通话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和调节。这包括对其地位的规划和本体的规划。通过这种规划和调节来实现全社会对普通话使用的广度和深度。

二、Kaplan&Baldauf框架

Kaplan&Baldauf框架是语言规划行为的一种分析模式。这一框架包括地位规划、本体规划、习得规划和声誉规划。

地位规划是关于社会的, 其在形式上的政策规划和目标主要是地位的标准化, 包括官方化、国家化和非法化;功能上的培育规划和目标包括语言的拯救、多语社区、国际语和地区语的语言维护、语言传播。

本体规划是关于语言的, 其在形式上的政策规划和目标包括文字、语法和词汇的语言规范化和副语言规范化;功能上的培育规划和目标包括:词汇现代化、语体现代化、语言的革新和国际化。

习得规划是关于学习的, 其在形式上的政策规划和目标包括语言确定、教学人员、课程建设、教材教法、资金来源、社区关系和测试评估;功能上的培育规划和目标包括语言再习得、语言维护、外语或二语、语言变迁。

声誉规划是关于形象的, 其在形式上的政策规划和目标主要是官方或政府、机构、利益集团、个人对语言的推广;功能上的培育规划和目标主要是科学语言、专业语言、雅文化语言的知识化。

总体来说, 本体和地位规划是一种能产性的活动, 而声誉规划却是一种接受性 (或价值) 功能, 它会影响本体和地位规划是如何被规划者执行的, 又是如何被受众接受的。Kaplan&Baldauf的理论架构有助于我们对于语言规划层级的理解。政府、机构、团体和个人虽然都可能进行语言规划活动, 但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声望, 因此自然会影响到规划的执行效果。

三、Kaplan&Baldauf框架在普通话推广中的应用

Kaplan&Baldauf框架作为语言规划行为的一种分析模式, 也同样适用于普通话的推广历程。

地位规划方面, 包括语言法规的制定、民族共同语的确立和民族语文政策等。195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确定了要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 提出了推普的方针:“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7条的第三款和第49条也分别对少数民族学生和干部学说普通话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就确立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 说明普通话不仅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而且是各民族的通用语, 学说普通话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为推普和其他语言文字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本体规划是针对语言内部的改变。具体来说, 文字改革、拼写改革、词汇的扩展、发音的规范、术语现代化、文体的丰富和语言的国际化等, 均属于本体规范的范畴。本体规划主要是对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规范。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 张奚若的主题报告《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中, 阐述了汉民族共同语是早就有的, 需要进一步规范, 定名为普通话, 进一步确定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955年10月, 召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听取和讨论了罗常培、吕叔湘《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学术报告, 并讨论了如何推广普通话, 实现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范化的问题。1956年2月6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这个指示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的标准:“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 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就对普通话的本体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此外, 广播电视语言、网络语言等的规范等也都属于本体规划的范畴。

习得规划主要包括语言确定、教学人员、课程建设、教材教法、资金来源、社区关系和测试评估等。自1956年2月起, 教育部、语言研究所和文改会联合举办了普通话语音研究班。1958年召开全国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 显示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 这对普通话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93年, 国家教委发布了《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规定教师口语是培养师范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994年,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 国家和地方相继成立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 使普通话的水平有了较为科学的、可以操作的量化手段和衡量尺度。从1998年开始, 九月的第三个星期敲定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这些都是对普通话习得方面的规划。

声誉规划主要是官方或政府、机构、利益集团、个人对语言的推广, 同时也包括科学语言、专业语言和雅文化语言的知识化。政府、机构、团体和个人虽然都可能进行语言规划活动, 但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声望, 因此自然会影响到规划的执行效果。如广电总局关于屏蔽广播电视中外文缩略词的使用就属于机构对普通话的声誉规划, 此外, 我们在世界很多地方建孔子学院, 加强对外汉语教学, 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 属于官方或政府对普通话的声誉规划。

五、各利益集团推普的动机分析

在普通话的推广历程中, 官方或政府、机构、团体、个人等对普通话的推广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体来说, 各利益集团推普的动机是不尽相同的。

对官方或政府来说, 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从法律上确定普通话的官方地位, 确定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 便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同时, 扩大汉语的国际传播范围, 提升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

对机构和团体来说, 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从教学人员、课程建设、教材教法、资金来源、社区关系、测试评估等方面着手。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就是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的评估普通话水平等级的一项测试, 这标志着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机构和团体在推普中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对个人来说, 学习普通话主要是个人交际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1986年,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指出, 在20世纪里使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教师、学生、机关等各行各业都要求使用普通话, 因此, 适应形势的需要和个人交际的需要, 个人对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 各利益集团推广普通话的动机虽然是不尽相同的, 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

六、结语

在我国, 推广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政府主导的全民语言活动。语言规划的各项内容, 包括语言调查的开展、大型字典词典的编纂、语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语料库的建设等, 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些往往是个人或一般社会团体所不能承担的, 必须由具有公共职能和社会凝聚力的政府出面, 才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协调并组织起众多学者在较大范围内开展工作, 也才能保证语言规划在基层得以推广和实施。

总之, 推广普通话作为一种语言规划活动, 需要各利益集团在官方或政府的引导下, 积极开展宣传和促进工作, 充分调动各利益集团参与的积极性, 才能有效地促进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取得显著的成效。这样, 才能在国内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在国际上树立汉语的国际形象, 在推普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摘要:普通话的推广是一种语言规划活动。它是由官方或政府、机构、利益集团、个人对普通话的推广工作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和调节。本文运用Kaplan&Bal-dauf框架分析了普通话的推广历程, 认为普通话的推广需要各利益集团的积极参与, 充分调动各利益集团的积极性, 才能有效地促进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Kaplan&,Baldauf框架,普通话,推广历程

参考文献

[1]刘海涛.语言规划的生态观——兼评《语言规划:从实践到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 2007, (6) .

[2]于根元.推广普通话60年[J].语言文字应用, 2009, (11) .

[3]资中勇.语言规划[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民办学校的发展思考下一篇:《功夫熊猫3》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