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篇1

设计说明:语文综合性学习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的个性、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又能具体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设计节日饰品》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把它安排在春节之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活动前,指导学生广泛了解有关春节的习俗和各种饰品;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制作喜爱的饰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活动后,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觉到语文学习很有用。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

3、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活动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让学生向长辈了解或上网查阅有关春节的一些习俗。

2、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小饰品店去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丰富多彩的饰品制作形式。

3、完成表格(可以填写,可以贴画,也可以另附页): 看一看,问一问,节日饰品的知识真不少!我知道了 饰品名称 制作方式 象征意义 我想设计

二、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准备活动,了解学生搜集材料的情况。

2、制作有关春节习俗的课件、准备实物投影仪。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欢乐。

1、听一听,看一看,你有怎样的感受?(播放人们忙年的画面,背景音乐《好日子》。)

2、人们为什么这样高兴?(过春节。)让我们一起为过春节做准备吧!

二、交流知识,拓展思路。

1、同学们,你们了解到哪些有关春节的习俗?请简单地说一说。(课件相机出现:对联、福字、窗花、灯笼、年画、中国结、布艺、折纸、撕画、编织、贺卡……)

2、人们用灵巧的双手美化着生活,用各式各样的饰品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春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也来设计节日的饰品,装饰我们的教室、寝室和我们的家吧!谁来谈谈你的设想?

(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想设计的饰品的名称、制作材料、制作方式和象征意义。)

三、动手动脑,合作探究。

1、制作同类饰品的同学组合为一组,动手制作饰品,有困难可以共同商量解决。

(较复杂的饰品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饰品。)

2、指导学生写饰品的设计说明。

(1)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了解你们设计的饰品,需要写一份设计说明。你们认为应该怎 样写,才能既准确又简洁呢?

(2)以窗花为例,请制作该饰品的同学说一说可以怎样写设计说明,评议。

(3)学生完成自己制作的饰品的设计说明。(鼓励学生将设计说明也加以装饰,和饰品放在一起。)

四、交流展示,享受成功。

1、这么精美的饰品,用它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寝室和房间多好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带领学生动手装饰教室,背景音乐《新年好》。)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传统节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意蕴深厚, 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个节日一道风景, 浓墨重彩, 散发着历史与文化的芳香。它们已随着中华民族走过千年, 跨越时空, 延续至今, 并将继续走向未来。

从2008年开始, 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我国传统节日正式成了国家规定的公众假期, 然而有相当多的人对传统节日知识并不了解。就拿端午节来说吧, 老百姓就知道吃粽子, 为什么吃粽子不甚知道。所以“要让广大的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人教版教科书十分重视综合性学习, 在不同的学段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如何充分挖掘与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 既开展综合性学习, 又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种子呢?笔者以此为契机, 寻找两者的结合点, 进行了探究与摸索。根据三至六年级小语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安排, 笔者结合时令, 有重点地进行以相关传统节日为专题的综合性学习 (如下表) 。

一、寻根活动, 抹一笔亮亮的中国红

一盏宫灯, 一朵窗花, 一副春联, 一个香囊……让人恍如进入了时光隧道, 感受到泱泱中华的古老与悠久, 仿佛给学生心底涂上一抹亮亮的中国红, 引领学生走近传统节日, 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节前的资料收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在节前, 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寻根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 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 深入家庭、社区, 实地调查走访, 通过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 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开展一次节日知识发布会, 内容是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 发布时间可以是早上晨谈课, 也可以是课前五分钟;编制一本传统节日介绍小册子, 每次把学生收集到的知识整理成册, 并互相传阅。学生了解到每个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及其背后蕴涵的深刻哲理后, 都显得特别兴奋, 做得也特别起劲。

(2) 节至的环境布置:每次传统节日来临之际, 我在班级中都要精心布置一番, 让学生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息。“节日知识廊”:黑板报上图文并茂地介绍节日传说、习俗、诗篇等。“节日特产区”:有时实物, 有时图片介绍过节特制的传统食品, 有绿莹莹的艾饺, 香喷喷的巧果、粽子、月饼等。“节日活动场”:介绍节日期间全国各地开展的特色活动, 把学生引入一个奇异的节日花园。那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学生们去亲近它、热爱它, 那抹中国红拉开了文化传承的序幕。

二、多彩活动, 打一个大大的中国结

对孩子来说,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过节。节日前, 心中的那种期盼、那种兴奋, 都在过节中得到释放。孩子们参与期间, 激情四射。

看, 元宵佳节做花灯、猜灯谜, 在游戏中感受民俗。瞧, 端午时节, 同学们拿着分发的一方锦缎, 穿针引线, 填棉洒香, 制作各具特色的香囊, 或精巧可爱、或拙中见巧, 在操作中感受民俗。听, 操场上喊声喧天, 热闹非凡, 同学们正在进行“拔河”比赛, 在竞技中感受民俗。下面是笔者组织开展的清明节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以供大家借鉴。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 缅怀故人;二是生命活力, 亲近自然。所以, 在开展清明节综合性学习活动时, 我设计了几个系列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质与能力。

(1) 追寻清明文化: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收集清明的诗词、谚语, 并能背诵有关清明的诗。

(2) 体验清明活动:带着学生到田野踏青、剪马兰头, 在操场上拔河、踢毽子等。特别是组织开展做艾饺活动, 更是让学生乐翻了天。一只只形状各异的艾饺变戏法似的出现在桌上。尽管有的漏馅裂嘴, 有的肚大皮小, 但是, 亲手制作带给学生的欢乐、传统习俗中的趣味必将让他们终生铭记。

(3) 传承清明习俗:跟随家人祭祖、扫墓, 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 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 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4) 感悟清明魅力: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 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是唯一既是节气, 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 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体验日记中, 对于清明做艾饺的向往与快乐的感受是那样的具体深刻。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 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 感受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

端午绘蛋、中秋吃月饼、重阳走高跷、元宵制灯谜等多彩的活动, 串起了一个个多彩的节日。学生们参与其中, 浸润其间, 体验着过节的快乐, 徜徉于传统文化中, 感叹着中国文化的灿烂。这勾起了学生的向往之情、传承之意, 中国情结已悄悄地植入他们的心中。

三、提炼深化, 揣一份浓浓的中国情

过节, 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 在感受中积淀。老师要站在高一级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去发现, 去体味, 通过学习传统节日蕴涵的丰富人文内涵,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 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口述心得、抒写感悟中, 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提炼与深化,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清明节在积累诗词的基础上开展动手操作做艾饺, 着重指导写作;端午节,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调查研究“为什么端午节有这么丰富的活动及饮食风俗?”, 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重阳节则以“百善孝为先”为主题, 要求学生“查一查历史起源、做一做孝顺子孙、听一听老人心愿”, 开展“假如我也老了”的征文活动;元宵节, 开展制灯谜、猜灯谜活动, 感受祖国文字的奇妙。听, 这是学生通过学习发出的真切声音:“端午节原来又叫卫生节, 怪不得妈妈要用糟烧兑水洒在家里的角角落落, 既灭菌, 又保洁, 真是长见识了!”“做艾饺真的好有趣哦。瞧我做的超大型艾饺, 肚子大大的, 就像老爸的啤酒肚。”“绍兴过端午有一传统习俗, 端阳午饮时, 家家必有一碗苋菜炒咸菜。民间流传端午吃苋菜可避痧气的话法。哦!怪不得老妈总把苋菜往我碗里夹,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今天, 老师带着我们去田野踏青, 允许我们可以赤脚。啊!我们全班同学像一群乐疯了的小鸟, 撒着小脚丫和泥巴们使劲地亲热。”学生的语言质朴真实, 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 但我们不难发现, 他们心灵深处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已被唤醒, 对孕育出如此丰富的民俗文化的中华民族产生了自豪感。做中国人, 过中国节, 这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这份浓浓的中国情在学生心头荡漾开去!

四、总结反思, 捧一颗红红的中国心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篇3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话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主题的开发与设计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就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那么如何发掘和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呢?

一、依托文本,生发主题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语文教材,又要跳出语文教材去教学生学语文。要以课文为“经”,以相近主题的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学生在学语文中用语文,在用语文中学语文,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基本上是每单元一个专题。除了教材本身结合单元专题安排的两次综合性学习外,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从中生发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如:学习《月球之谜》一文后,学生对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依托文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良好契机。何况,月球的文化色彩浓厚,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于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以“神秘的月球,多彩的文化”为主题,设计了这样的综合性学习:

1、了解月球。让学生先搜集月球的资料,再向同学们介绍月球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与热情。

2、感受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1)说一说“月之神话”。(2)吟一吟“月之诗文”。(3)对一对“月之对联”。(4)猜一猜“月之谜语”。(5)听一听“月之名曲”。

3、写一写“月之畅想”。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写一写未来人类将如何改造和利用月球,对未来的月球进行展望。

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同学们感受到博大多彩的中华文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关注生活,挖掘主题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书本学习应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倡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对传统课程的审视与反思中,众多专家、学者提出语文学习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是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综合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习鲜活的语文。

1、触摸时代脉搏,学习鲜活语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鲜活的生活语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倾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例如:现今社会,手机越来越普及,短信也随之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手段。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那些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生动、特点鲜明的短信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一条好的短信息往往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则隽永的散文,或一篇情真意切的小品文。我们可以紧扣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时代特征,以“享受短信文化”为主题开展生动活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设计如下:

(1)话说短信。让学生初步了解短信的特点、作用及类型。

(2)搜集短信。在充分搜集短信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将其分门别类整理、打印成短信小册子,或制作成短信书签、短信手抄报等进行展示。

(3)欣赏短信。让每个小组推荐最佳短信并说说理由,从中发现短信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语言精练、构思独特、富有文采等特点。

(4)创编短信。让学生根据短信的语言特点创编短信,学以致用。

(5)赠送短信。把自己创编的短信赠送给亲朋好友,既可增进情谊,又能体验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异彩纷呈的短信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品味、鉴赏短信语言中体味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再如:而今铺天盖地的广告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创意新颖、语言生动的广告语也深受学生喜爱。为此,我们还可设计以“走进广告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生活是语文应用的天地,鲜活的语言总是植根于鲜活的生活中。以上两个主题都源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扣住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点,并与时代特征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从中习得鲜活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2、留心地方资源,享受精彩语文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名贵特产、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地方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从中挖掘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三、融合学科,提炼主题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总是息息相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从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数学等学科与语文相通的内容入手,提炼活动主题。如:数学课学习《分、秒、时的认识》,语文课上《和时间赛跑》一文,我们可以此为契机,安排一个主题为“我是时间的小主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科学课中有“新的生命”专题,语文课上《生命、生命》一文,我们可就此开展以“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国家基本知识,复习巩固已学课文,加深对祖国的认识;

2、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整理、交流、综合、自主、合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大体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斗志。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中国地形图

2、课件

3、大量的地理、历史知识的蓄积

(二)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整理中国知识并制作成卡片

2、观察地图地球仪

3、温习第三单元课文,阅读歌唱爱国诗、歌、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回顾第三单元课文你发现这单元课文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主题?

二、展示台:资料交流

1、展示资料:学生畅谈对祖国的了解

2、交流资料收集的途径

3、小结:、

4、考考你:祖国基本知识抢答

三、看地图,学知识

1、触摸祖国版图

2、认识:国徽、国旗、国歌

3、中国领土面积简介 回忆《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四、赏美景,爱河山

“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让我们再来欣赏“黄河、长江、长城”的壮丽景色吧!

1、欣赏:长城、长江、黄河、黄山、、、、、、

2、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神奇的地方?

3、小结激情:江山如此多娇

五、爱祖国,立壮志

1、欣赏:前进中的中国

2、交流:我为祖国。。。。。。

3、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六、总结: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从知识、能力、情感、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总结)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篇5

“综合性学习”是个全新的概念。虽然它与过去的“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在内涵、目标、理念和实施策略上与“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在此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意见,也仅仅是一个初步认识。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在一个层面。由于它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特别重视,所以《课标》专门列出,加以强调。在语文课程中设置综合性学习,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从语文课程设计的角度说,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是落实“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

《课标》在“设计思路”里指出,“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2.从课程目标的角度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不仅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3.从课程实施的角度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并把它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重要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课标》小学阶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见下表。

把握以上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综合性学习注重综合上述目标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结合,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体现了学习方式的综合,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2.综合性学习注重实践

综合性学习提倡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课标》在上述目标中提到的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策划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等等,都体现了注重实践的精神。

3.综合性学习注重探究

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产生探究的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上述目标强调了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习搜集资料、进行探究,努力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

4.综合性学习注重过程

上述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要求,主要指向过程。因此,综合性学习主要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是否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不在于解决问题的结果,而在于能否主动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索问题;主要不在于在活动中发挥多大的作用,而在于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和善于合作;主要不在于学到什么思想和方法,而在于能否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各个学段目标相互联系而有梯度

比如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第一学段侧重于“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第二学段要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则要求“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6.目标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明确指引

依据目标,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周围事物、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观察所得。

(2)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讨论问题,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或通过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策划、组织校园活动、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学会合作。

三、准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个新生事物,可供分析的案例不多。从我们所见的案例来看,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像过去的语文活动课,有的像主题队会课,有的又像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对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上,有的强调语文学科的个性,有的强调综合性。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这里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课外活动”或“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综合性”的“学习”,所以不能与“课外活动”或“语文实践活动”等同相看。过去的语文教学,也强调课外阅读、语文兴趣小组以及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朗诵会等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1978年大纲和1986年大纲都强调“要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1992年大纲单列了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并列的“课外活动”一部分,并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还指出:“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语文课外活动。”2000年大纲在“教学内容和

要求”中列入“语文实践活动”部分,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课标》在过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高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并从课程目标到实施建议进行了系统的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包含了过去大纲中的“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但不等同于“课外活动”或“语文实践活动”。过去的“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扩展和运用,体现为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和延伸,内容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像《错别字医院》,《我做小导游》一类的语文活动课,往往具有明显的表演性质,有的体现为语文课的“活动化”,有的与少先队主题队会比较接近。《课标》在“教学建议”里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局限于“课外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它是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沟通和整合。此外,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往往是自愿参加的,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必须参加的,允许学生有所选择,但不允许学生无所选择。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们强调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强调不要把综合性学习狭隘地理解为“语文课外活动”或“语文实践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理解其“综合性”,而忽略其“语文”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能在学科之间设置森严的壁垒,这无疑是必须坚持的。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所谓“跨学科”不等于完全跨进别的学科,如果失去了“语文”的特点,忽略了“语文”的因素,也就谈不上“跨”,谈不上“结合”了。

在小学课程中,还有单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在理念、目标和内容上都有许多相通之处,而且综合实践活动中往往也具有许多“语文”的因素,但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于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没有必要讨论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没有必要在他们中间划出一道清晰的界限,但我们有必要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时,紧紧把握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总体目标,强调“基于语文”的要求。比如,制作树叶贴画与制作贺卡相比,制作贴画比较像综合实践活动;制作贺卡具有书面表达等语文因素,比较像语文综合性学习。

《课标》在综合性学习目标中,处处体现了“基于语文”的精神。从下列泛红的词语中,我们能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4)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5)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6)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7)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8)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9)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10)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11)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以春游活动为例,如果单纯组织一次春游,那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如果春游之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那就像语文课外活动。一所学校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来组织,是这样安排的:

1.让学生搜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春游地点的资料,然后在班上进行介绍或演讲,再讨论确定春游地点。

2.让学生自主策划春游活动,讨论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春游活动的任务、活动的安排、每个同学的分工等等。

3.分工做好春游准备上作,包括经费预算,联系交通工具,准备要带的用品(如照相机、写生用具、食品、餐具雨具等),分组讨论制定春游注意事项。

4.出游。在春游过程中,可以拍照,可以写生,可以调查了解春游地点的有关情况,通过现场搜集资料或咨询获取有关知识。

5.总结、交流、展示。可以写日记或游记,还可为自己的作品配画;可以写景点介绍,编辑小报;可以编辑含有说明文字的影集或写生画册;可以用电脑制作演示文稿。这些成果都可以班为单位汇编成册,由学生自己写前言、后记,在学校展出,邀请家长参观。还要进行经费结算,并进行活动总结。

四、明确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般途径

具体地说,组织综合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利用教材中专门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新课程实验教材一般都专门设有综合性学习栏目,栏目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话题。其中,有的单元是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进行编排的,如《走近毛泽东》,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展开阅读、探究、习作和口语交际;有的单元是结合单元的专题(主题),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有关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中低年级实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大都采用了这样的编排思路。

2.结合语文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学习

比如,结合课文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探究;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话题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并丰富习作素材。如下面课例:

《竹石》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练习中的一首古诗,教材要求“读读背背”。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这首诗兴趣很浓,就和学生展开了一段对话。

一星期后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讲了“胸有成竹”的典故,讲了“难得糊涂”,讲了郑燮不畏权贵的故事,朗诵了郑燮的诗,带来了印制的郑燮的画„„同学们在这个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体验到了探究、发现的快乐。

3.在学科联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内容

可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整合音乐、美术、数学、科学、历史、社会等各个学科的内容,也可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整合语文的内容。

4.在生活中发现综合性学习的专题(话题)

一种是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另一种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开展《为国足喝彩》一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话题。

(二)要注重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话题),教师参与并引导

综合性学习的话题由学生自主提出,通过讨论,挑选出多数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商量、互动,给学生以启发、引导。

(三)活动类型要多样,内容可灵活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建议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话题都仅仅是举例而已。综合性学习有着很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课标》中的建议和教材的提示,创造性地选择和确定综合性学习内容。综合性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观察调查类。如“找春天”、“找知音”、“初学养殖”、“环保调查”。

(2)问题探究类。如“探索母亲河的奥秘”、“飞碟之谜”、“昆虫的研究”。

(3)专题活动类。包括阅读交流活动、专题讨论活动、专题演讲活动、动手实践活动、竞赛展示活动等等,比如“书的世界”、“走近毛泽东”、“漫游中国名著”、“有趣的汉字”、“生日应该怎样过”、“记录课余生活”、“了解传统文化”、“走近世界杯”、“古诗词吟诵比赛”。

(四)活动次数和容量要适当,活动主题要大小结合,长短结合应提倡操作方便而实效性强的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控制学生的学业负担,实施难度大、时间跨度长的主题不能安排太多,一般一个学期以一至二次为宜;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也不宜过于频繁。

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包括准备、实施和交流总结等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提出问题、确定话题、制定计划、明确分工、进入情境;实施阶段主要是参与活动、搜集资料、探究问题、检验假设等;交流总结阶段主要是交流体会、展示成果、总结经验。

在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策划、合作探究极为重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既是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必要条件。《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参与程度,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意识,搜集信息的意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都是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

要特别重视关注学生的差异,落实人人参与。有的同学充满自信,有的同学胆小怕事;有的同学善于组织、协调,有的同学喜欢单独行动;有的同学善于口语交际,有的同学却不善言辞;有的同学善于提出问题,有的同学善于思考问题;有的同学善于动手实践,有的同学喜欢展示表演。教师要善于发挥每一位同学的长处,也要注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克服自己的短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应有的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还能对诗歌进行简要的赏析,部分学生还可以试着写一写诗。

2、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和新诗的区别,认识一些诗人,增长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3、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活动,提高学生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诗歌的分类和掌握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

4、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和原创诗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增长他们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活动重难点:

重点:组织搜集诗歌的活动,分类整理的活动和汇报展示活动,引导全体学生参与。

难点:组织“诗歌朗诵会”;把各人的整理汇编成集;指导学生进行写一写诗。活动安排:分“搜集诗歌——看”“整理诗歌——抄”“欣赏诗歌——析”“诗歌朗诵——读”“推荐好诗——编”“原创作品——写”“诗歌知识——赛” “综合汇报——展”八个系列,在第十三周和十四周进行学习活动,每个系列一至二课时,最后在一月份(大约十八或十九周)进行一次全面的汇报展示活动。活动准备:

教师:进行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书籍或书籍简介;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制作相应的简单课件,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确实一定的场室进行相关的活动。学生:分组,选出组长,确定组员的分工。找寻搜集诗歌的途径和联系相关的人员,准备好采蜜集和白纸、彩笔等。活动过程:

系列一:“搜集诗歌——看”

一、导语:搜集诗歌是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最基础的一环。就像是你要当一回小厨师,那就必须先买菜回来呢。也就是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必须有“诗歌材料”了,才能让你发挥水平进行“再加工”。这一节,我们就进行诗歌搜集活动。

二、说说搜集诗歌的方法:搜集诗歌可以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访问他人等途径,搜集创作的诗歌或记录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也可以搜集有关的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三、结合实际,上网搜集诗歌。(集体搜集)记录在采蜜集上。

四、分组个人到图书室搜集诗歌。

系列二:“整理诗歌——抄”

一、导语: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使我们读到了再多诗,即使我们的记忆力再好,过了一段时间,就会生疏,就会忘记。如果我们能把搜集到的诗歌分类整理下来,然后反复进行阅读、朗诵,那么记忆一定会深刻些,其中一些可能就会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了。

二、说说整理诗歌的方法:把诗歌分类,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把小组收集到的分好类以后,看看哪方面内容少的,按类别再搜集补充一些。

三、小组分类。提示:(按诗人分)诗仙李白 ~~诗选(按内容分)四季古诗

景物赞歌(按形式分)宋词元曲精选 新诗选读 儿童诗选编……

四、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五、小组确定补充哪方面的内容,并说说方法。

六、(课外进行)教师指导设计封面,把全班分类的页面装订成“册”;并进行展示评比。

系列三:“欣赏诗歌——析”

一、导语:有了材料,必须对它们进行加工,它们才会成为一碟美味佳肴。诗歌也是需要我们进行“再加工”的,那就是我们阅读诗歌,欣赏诗歌。一些人就因些写出了“赏析”诗歌的文章,成为另外一类文学家——专写诗评。我们课本中的《浣溪沙》就附有一篇赏析短文,从中我们感受能什么方法呢?

二、用什么方法欣赏诗歌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工具书了解大意,体会感情。在小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诗,先放声朗读,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三、以《浣溪沙》为例,说说为首诗的大意,再说说这首诗美在哪里。然后有感情朗诵。小组内朗诵评比。

四、自由阅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五、*部分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和欣赏这首诗哪儿,书面记录下来,交上来作为“诗歌赏析”。

系列四:“诗歌朗诵——读”

一、导语:好诗不厌百回读。古语有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时也会“偷”。我们把诗海里的一颗颗明珠采回来了,如果不进行反复的吟诵,那就让明珠的光彩暗淡下来了。

二、语文书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诗歌朗诵会”的方法:“可以朗诵搜集到的诗,可以朗诵自己写的诗。要在小组里讨论,选哪几首诗朗诵,采用什么形式能更精彩,还要商量一下怎样开好班级诗歌朗诵会。”因为我们学校刚好要搞一个诗歌美文朗诵比赛,所以我们把“诗歌朗诵会”分成两次进行。第一次是为学校的比赛做准备的,由老师规定内容和形式,并对个别同学进行辅导,当然全班也会有内容安排。另一次是一月分的“汇报课”时进行,那时内容可以由同学自定,形式还可以创新些。

三、朗诵串词设计:

(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一个广阔的海洋。

(女)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在《诗经》中,我最喜欢《采薇》的片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男)我不是“采薇”,我采到了《诗经》中的另一颗明珠——《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鼎盛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有“诗仙”李白,有“诗圣”杜甫,还有“诗史”白居易。下面请听()同学朗诵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女)到了宋朝,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盛起来了,那就是“词”。“词”又叫“长短句”,是可以供人演唱的,一般都有词牌名。

(男)哦,我知道了,苏轼和辛弃疾是两位“豪放派”的词人。(女)是啊!姜白石和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两位代表。

(男)下表请()同学朗诵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女)元朝的时候,又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曲”兴起了。(男)唔,有些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粤剧里的粤曲一样。

(女)下面请欣赏()同学为我们朗诵白朴的《浣溪沙》。„„

(男)多美的色彩和意境啊!这就是古诗!转入现代,出现了“新诗”。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请我们班的女同学朗诵他的《天上的街市》。„„

(女)多丰富的想像啊!外国也有很多诗人,下面请我班的男同学朗诵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白桦》。„„

(男)我们在诗海里徜徉,(女)我们在诗海边拾贝。(合)让《我们去看海》吧!

齐背《我们去看海》。系列五:“推荐好诗——编”

系列五:“推荐好诗——编”

一、导语:在我国诗的长河出,出了那么多的著名诗人;而外国也有那么多出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就像海边一只只五光十色的贝壳,不胜枚举。如果要把这些精品都抄下来,也多不胜抄。怎么办呢?

二、在图书室、图书馆和图书城中,“诗集”占了重要的一隅。在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我们也找到了很多关于“诗”的书,下面我们在谈谈读诗的感受,同时也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

三、学生自由畅谈,还可以展示要推荐的书。并且展示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例《中国小诗人诗选》《小学生读古诗》《唐宋诗选讲》等)

四、指导学生怎样更做地做读书卡片。说说编辑的一些简要事项,家中有电脑,有打印机的同学,可以尝试在电脑上查找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进行简单“编辑”,打印出来,装订成册。(课后收集)系列六:“原创作品——写”

一、导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了那么多诗,大家想不想也来写一写诗,也尝尝“小诗人”的滋味呢?

二、课本中也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写写诗”,课本是这样指导我们的:先读一读阅读材料中同龄人的诗,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再试着写一写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写的诗。

三、我们怎样才能心中有诗呢?最重要的是联想和想象。老师先考一考谁最有诗的“天份”,回答我的问题:8的一半是多少?„„对了,这样的回答就说明你有了诗心——形像的思维和丰富的想像。这是写诗最需要的特质。

四、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和《致老鼠》,说说你从“选材”这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自由说说选哪些题材写。(例如: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月亮、风、云、雨、雪等;物品用品:恐龙、超人、电视、电脑、布娃娃、笔、书等;景物建筑:公园、大厦、村落等;动物植物:牛、猪、狗„„只要有感受,自己喜欢,觉得有趣的。例:城市风景

自行车在打排炮。汽车在发射鱼雷。小鸟在喊口号。

我蹦蹦跳跳(走路),敲地球这面大铜鼓,帮他们呐喊助威。

五、诗的语言与文的语言有什么不同?整齐,换行,优美,顺畅

六、集体创作《日落》。

七、完成自己的创作后给老师修改。(积累下来)系列七:“诗歌知识——赛”

一、导语:诗歌是广阔的海洋。诗的知识就是一个百花园,我们能否在这个百花园中采到我们需要的蜜,就要看我们这些小蜜蜂是否辛勤劳动了。下面我们举行一个简单的诗歌知识大比拼的活动,看看哪些同学的诗歌知识最丰富。

二、竞赛题(另页)

三、小结竞赛情况,谈话:我们在诗海中拾贝,我们在诗海中畅泳。诗竟然不是遥远的梦,诗竟然距离我们的生活这样近。十年之后,我们的同学中,其中一些有可能成为诗人吗?老师拭目以待呢。系列八:“综合汇报——展”

一、准备阶段: 导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对诗一定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我们还要想想,怎样把这一阶段的学习所得展示出来呢?)(分组讨论,选择汇报的方式方法)方法一:小组合作把个人摘抄的诗装订成册,设计好封面(老师发给纸)上交(配有文字、图画)

方法二:个人或小组合作把上网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自编诗集; 方法三:出关于诗的手抄报,装订成册,加上封面; 方法四:小组合作在班内出墙报,宣传栏。

方法五:阅读相关的书籍,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参加汇报日自备该书。方法六:把自己对某首诗的理解与赏析形成书面材料,全班装订成册。方法七:小组合作编排一个诗人故事,告诉大家诗人是怎样写诗的。方法八:把活动过程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在汇报展示的时候朗读。方法九:写一份活动总结,写出自己在活动后的收获。

方法十:选出班内的“小诗人”,“发表”他们的诗作。选出“朗诵能手”参加朗诵活动。选出“诗歌知识小博士”,参加知识竞赛。选出“优秀诗集小编辑”,参加展示会。选出“最佳总结”,汇报朗读„„

二、堂上汇报:

小型诗歌知识竞赛会(五分钟)——诗歌朗诵表演活动(十分钟)——展示诗集(包括诗歌赏析,诗人故事,好书推荐等,十分钟)——展示诗作(集体创作,个人作品,教师作品等,五分钟)——畅谈体会,总结收获(口头即兴说,结合前面的原创作品;朗读书面总结,表扬优秀成果。十分钟)

三、分别评出“小博士”,“朗诵表演家”“最佳小编辑”“小诗人”和“总结能手”,让他们贴出板书。

四、板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魁力。

一、目标的确定要强调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应该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如:用口头、书面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己的见闻或感想;还应该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的综合,要特别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第一单元的综合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之前,我们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应该是综合的,只有这样综合性学习才会有实效。一方面教材中已经有提示“……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和同学交流”,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涵盖语文知识和能力,能够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具体的可以概括为:能运用合适的书面表达形式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并能和同学交流。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一份学生课余生活的纪录,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体验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相互交流的乐趣。而在这一个层面上学生将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语文课程的目标将获得更全面的实现。

二、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一是实践的文化性。即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就不仅仅是收集一些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还可以深入地分析某一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和心理等。这样,“中华灿烂文化”的文化昧就更浓,当然,这也得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

二是实践的自主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教师可以以个别指导的形式在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三是实践的体验性。语文学习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中华灿烂文化”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剪纸,对比一下剪纸作品和其他的美术作品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听一出京剧,品味其中的韵味,甚至可以学唱几句。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灿烂。

三、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自由的学习实践,而不是删除许多复杂的因素,把语文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抽取出来,进行“纯粹”的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由的学习,除其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自由的以外,主要表现在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是自由的。学生不仅仅是静静地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环境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提示了学习方式的自由性,教学中要深刻领会这一点,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在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敢于学习。

四、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通过综合性学习的策划、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發展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比如,在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提供活动照片,有的了解课余活动内容,有的负责撰写简单的报告,有的进行简单的统计等。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是一个人员分工、协调、合作的过程。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成员都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工作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和修正。比较理想的组织状态是能从学习小组构成人员的知识面、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在组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篇8

通过学习张立霞教授讲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我知道了综合性学习要掌握的几个原则。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途径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选择、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再在班上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到活动成果的展示,应由学生自主确定。

在保证自主性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引导、监督作用。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要避免放任自流。特别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适合开展哪些活动,不适合开展哪些活动,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建议。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小学生作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理所当然地不同于严肃意义上的科研。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调结果的科学性,重在体验和感受;其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亲历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恰恰是最不易得到落实的。

(4)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篇9

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

二、强化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

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许多个体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合作

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若干子课题,倡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四、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颂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 篇10

【关键词】 拓展学习空间 突破课程观 变换形式 评价体制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1-01

一、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语文学科课程观,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在课改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展过活动,少数尝试者也还只是停留在课本唯一、教师唯一、教室唯一的层次上。特别是对于条件极为艰苦,信息相对闭塞的乡镇学校,既没有琳琅满目的各级各类的图书馆,也没有品种繁多的书店,还没有支持读书看报的家长。学生想看什么书,却没有条件去看,家长也不支持不购买,更不用说像城里那样有各种文化活动。因此,我们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既不愿也不能开展被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他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很浪费时间而且收效不大,乡镇的学生知识面窄,学生家庭条件差家长的意识较落后,这些客观因素致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只是语文教学的补充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大比拼,开展这样的活动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更为严重的是在提倡素质教育十多年的今天,我们大部份学校实际上还是在走“敷敷衍衍提素质,踏踏实实搞应试”的道路。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各级领导无一不是用升学率及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业绩。因此,教师们都深深的知道什么样的课对学生考试有利,什么样的课可上可不上。而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由于考教分离,虽教不考,虽考却无法教,教与不教一个样,这自然就被视为无关重要的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考试牺牲品”。

二、教师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从学习功能上看,不再单单追求智育目标,而是要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而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与展开。因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全面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变换活动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成为了考试的牺牲品。很多学校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学校内部也总是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给教师的教学成绩排名,所以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好好研究一堂综合性学习课该如何上。有的教师即使想上,但看到别的教师都不上,自己上反而在浪费时间,所以干脆就不上。即使上了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为了应付考试。一般教师就采取让学生识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考试题型进行讲解。这样,综合性学习中原本蕴含的教学目标也就付诸东流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任何课堂里,我们都应当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对于综合性学习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来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中来。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动脚,扎扎实实的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切实让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落实。同时,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也应积极变换活动方式,让学生“活有所成,动有所乐,乐在其中”。

四、学校应加强管理,改革综合性学习评价体制

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教分离,虽教不考,虽考却无法教,教与不教一个样的现象,我认为应改革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制,让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走出恶性循环的误区。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像其它语文课程那样具有非常容易检测的特点,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层面的东西,这些层面的考查一方面很难检测。另一方面这些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而大部份学校为了追求学生成绩的快速提高,往往会抛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浪费时间的学习,进而选择那些急功近利的措施来铤而走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其次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课程中统一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时,要定期从学生的学习体验中检查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要改革试题的内容和样式,在综合性学习的考题中要想办法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学习比赛,统一选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那些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并给与适当的鼓励。总而言之,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都应当营造出综合性学习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当今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空白。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篇11

http://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学

设计4 ○教学目标

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②联想、想像。

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

○课程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

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③走进大自然。带领学生走上嘉定山,“认养”树木、草地。

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

○活动过程

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②分小组交流:

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

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

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

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

⑥结合嘉定山一游,小组交流:

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

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

⑦全班交流。

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

○学生习作

青岛的春天

青岛的四季中我最喜欢春天,因为青岛的春天不冷不热,又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山上满是野花,花园里也到处是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青岛的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一个季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下,马路边上、山上、街心花园里,到处一片嫩绿,所有的树木都长出了新芽。冬天走时遗留下来的雪也都被春天那温暖的阳光和那柔和的春风吹化了,蒸腾到了天上那最无人知的地方。居民楼上的窗户都为迎接春天而洗得发亮,太阳一照,亮晃晃的,还挺耀眼的呢!花儿也长出了透亮的花苞.,好像里面装了些金银财宝,舍不得给人看似的。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用泥巴筑成巢,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小草也一点一点地往外钻,看得人心里喜洋洋的。

花苞也渐渐绽开了笑容,仔细一看,呀!嫩黄的花蕊原来是蜜蜂的“金银财宝”!蜜蜂扑着那可爱的翅膀,贪婪地吸吮着春的蜜汁,花丛里的蝴蝶也闻“春”而舞了,天上的风筝也渐渐多了,各式各样的“蝴蝶”、“蜈蚣”、“孙悟空”飞在空中,牵引着地上的顽皮孩子跑来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跑去,追寻着心中的梦想„„

转眼间,春天已过去了一半。

春末了,商店里摆出了冷饮专柜,尽管没到夏天,但有嘴馋的,买上雪糕吃着。渐渐地,山上的野菊花全开了,从远处望去,山上一片金黄。孩子们忍不住花的诱惑,伸手来采,却看见看山的老爷爷慈善的眼神写满了忠言:他们也有生命呀!

小鸟唧唧喳喳地站在枝头上唱歌,恋恋不舍地送走了春天,斑斓的夏天要来了„„

青岛23中学 初一1班 李 琦

习作点评

青岛美,青岛的春天更美,美在百花齐放,美在飞鸢满天。小作者以她稚嫩的眼睛,看到了青岛的明净、纯真,看到了青岛的魅力、春的生机;以她质朴的心灵让我们读出可爱的青少年对青岛春天的无以言表的热爱!

亿库教育网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 篇12

教 学 设 计

★ “成长足迹” 难忘的启蒙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重难点: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

你们也写过“我的老师“之类的作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沙健孙写的《难忘的启蒙》一课比较,看看你写的文章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那么有真情实感。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启蒙“是什么意思?(2)文章重点回忆了年哪几件事?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什么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3)“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教育?

(4)划分文章结构,并指出哪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明确。(“启蒙”指开发蒙昧,使初学者得到最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3)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

(4)课文要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 “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5)“宽”指对日语科宽容,“严”指老师对作文、写字要求严格,从中可以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拓展 播放魏巍的《我的老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四、说说你对启蒙老师的印象。

1、提出要求:选择让你印象最深的事例,说说这件事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1 难忘的启蒙 “骗人”的演讲——机智勇敢、爱国

严厉的批评——求真求实

宽容的日语课——民族气节 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自主合作学习。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

1、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身份吗?

介紹作者。

二、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1、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四十年的老师,心情如何?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2、“、、、、、、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的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

4、田老师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5、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田老师讲故事是从“天下一绝”看出来?

(1)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同学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指导学生朗读、谈体会。

7、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他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1)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又该如何理解呢? 齐读: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8、指名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名成名作家对老师的感激。那么,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呢?然后写下来。新来的王老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自主阅读,体会情感。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一定有许多老师帮助过你。下面让我们学习《新来的王老师》,一起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

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王老师提问蔡林的时候,蔡林为什么不回答?同学们为什么会哄堂大笑?

(3)王老师送给蔡林的“差生档案”中写的是什么?

(4)想象:蔡林看完这份“差生档案”之后,心里会怎样想?

(5)在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引起你怎样的回忆?

2、进行交流、明确:

(1)文章写了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2)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差生”,同学们也认为差生不能回答问题。(3)这个“差生档案”中记载的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三、交流体验,教师总结。

1、在你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老师帮助过你?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反思: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忘不了的笑声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2.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前几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写同学的。让我们看一看作者事通过什么来表现自己对同学的留恋的。

二、整体感知。

1、文章都写了哪些人物?明确:文章都写了“我”小队的队员,有余晓、鲁珊、方萍、陈立。特点是爱笑。

2、除了写上面这几个人的笑声,文章还写了哪些笑声?

明确:还写了野炊时候的笑声、春游时的笑声、智力竞赛得胜时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合作研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若有不同的意见,集中全班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学生问题参考:

1、作者认为,这些笑声都是什么样的笑声?

2、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什么特点? 引导:

1、最后一段中表明。都是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

2、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文章,抓住了同学们的笑声表现同学的特点,表现了同学们互相帮 助、共同进步的情景。我们写作文也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抓住特点,表现某一主题。作文上的红双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3.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4.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进行交流,明确:

(1)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贴在报告栏上——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3)“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4)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课时的学习,使学生 明 白,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 “依依惜别” 给老师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句子和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分析文章,体会情感。

1.指导理解语句:“是啊,我是您亲手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桃李”比喻学生。作者是顾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沐浴”,比喻受阳光雨露滋润。“阳光雨露”在句中指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怀和传授知识。“无不”可换成“都”,但用“无不”更能体现老师的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好“是啊”二字。

2.指导理解语句:“您微笑着,把我领进教室,不,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板书:领进大门)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知识的大门怎么领进?

指导学生理解:受到老师的启发教育,从此遨游在知识的宫殿就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2)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导反复朗读

(3)从哪儿能看出老师把“我”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3.指导理解“您总有办法…..也总有办法……“和“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

什么叫魔术?关于魔术师你知道些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理解句意:老师丰富的知识,得法的教育,使一个无知的小孩渐渐获得知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崇高的形象。

4.指导理解语句:“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板书:仙子)

(1)仙子是什么样的?他有什么本领?(2)课文把顾老师比着仙子,她有什么本领

5、指导理解“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及“带回了写日记的灵感”。

“灵感”在句中指写日记时产生了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理解句意:顾老师以自己的一颗童心指点学生细心观察,展开想象,倾注感情,进入情景,把所见所闻写“活”。文中的“日记充满生机”就是这个意思,拓展:顾老师还会为他的学生做些什么?

6、指导理解语句:“只有您头上·······见证。”(板书:银丝、皱纹)

指导明确:“谁也说不清、、、、、、谁也数不清、、、、、、”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

二、了解写作意图。

读到这儿,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在教师节前给老师写这封信吗?

回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几件事,抒发对老师的感激几敬爱之情。

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老师的辛苦,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劳动、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写演讲稿。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写演讲稿。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就要告别母校了,你们想对母校说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思想感情的。

二、分析课文,体会情感。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几件事。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

(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3)学生集体朗读。

(4)明确文章写了几件事。文章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

三、分析演讲稿的特点。

从本文看,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1)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演讲稿的语言要口语化,通俗化。要让人一听就懂。与听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

(2)格式规范,条理清晰。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开头,要有亲和力,要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的演讲成功打下基础,正文是演讲的主题部分,要有征服力,要有重点,有层次,便于听众理解,结尾要有号召力,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文章后,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关爱,培养学生团结同学、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给校长的建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写建议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热爱母校,关心母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写建议书。教学设计

一、导入。

你认为我们的学校还有哪些不足?怎样将这些建议反映给学校呢?现在,我们就学习一篇建议书,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意见说清楚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作者向校长提出了什么建议?

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1、作者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

2、作者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改进的办法。

看出作者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三、怎样写建议书。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

1、建议书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或规化向领导或个人提出建议的专用书信。它的内容只是个人见解的陈述,仅供对方参考。一般用商讨的语气。

2、建议书的内容:

(1)摆情况: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

(2)讲理由:申述建议的理由,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思考。

(3)提建议:一般用条款形式提出建议,目的是希望对方如何行动。

教学反思:

学习了这篇建议书,培养学生热爱母校,关心母校的思想感情。同学录及毕业赠言

教学目标:

1.学会写赠言,并了解同学录的作用,能做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2.正确分辨毕业赠言的优劣,说明优劣判断的理由,提高对是非的辨别能力。3.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组织成美好的毕业赠言送给对方。教学重难点: 根据同学的特点说、写赠言。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即将毕业。回顾成长过程,同学们结下了很多深情厚谊,看看我们的毕业照片吧!

二、了解“同学录”的作用,引入“毕业赠言”。

1、阅读《同学录》,了解同学录的作用。

2、引入“毕业赠言”的写法。

的确,同学们每一张快乐的笑脸,每一个有趣的动作,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深深地留在大家的记忆中了。这种友谊是多么珍贵呀!很快大家就要分开了,一定有许多鼓励、祝愿的话要说,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

3、出示赠言例句,学会辨别优劣。

(1)出示三句写得好的赠言,针对性格特点,有激励作用的赠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力量,大家都很喜欢。

(2)出示两句不大好的赠言,讨论明确:商人味十足、成人味太浓、没有任何针对性的空话、套话是不受欢迎的,要注意避免。

(3)出示老师写给某位同学的赠言,让学生猜猜是给谁写的,进一步明确写赠言一定要有针对性。

(4)想想:在我们的赠言里选择用什么样的词语比较好? 赠言,愿大家友谊长存。

教学反思:

上一篇:erp简答题复习下一篇:白领日常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