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建设思想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执政党建设思想(推荐8篇)

执政党建设思想 篇1

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回答了一个根本问题: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当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样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面对地位、环境和历史任务的重大变化,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使党始终经受住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考验,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权更迭、政党衰亡的重大事件,特别是苏东国家的共产党在执政多年以后丧失了执政地位并顷刻瓦解,把这个问题突出地摆到人们面前。是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吗?是共产党只能领导革命而领导不了建设、只能夺取政权而巩固不了政权吗?当然不是。这里的关键,是要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时代特点,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证党的执政使命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对加强执政党建设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有失误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创造性地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根本性转变,揭示了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反映出执政党不同于领导革命的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领导计划经济的重大区别。实践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党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因此,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他明确提出,一定要切实解决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正是基于对时代特征、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清醒认识,江泽民同志对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执政党建设思想。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从十个方面概括了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些重大发展,进一步回答了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总起来说,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进步的要求,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抓住了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

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蕴涵着一个鲜明主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实践反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搞好党的建设,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对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路线纲领、奋斗目标、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干部队伍、党员素质等方面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他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先进性鲜明的时代内涵,高度概括了执政党保持先进性最根本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他鲜明阐述了党的先进性的衡量标准和实践依据,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首先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江泽民同志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新变化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中国工人阶级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中国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党在成立时就明确规定了的。无论党的地位、环境和历史任务如何变化,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能改变,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不能改变。同时,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忠诚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党只有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同时又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江泽民同志关于“两个先锋队”的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充分依靠全体党员共同努力。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使党员成为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的先进分子。他特别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这些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实践证明,把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抓好了,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增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有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源泉。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他特别强调,从严治党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必须全面贯彻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从严治党的五条要求,即: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五条要求涵盖了党内生活的基本内容,为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遵循。

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坚持了一个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建设党,尤其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强调坚持的一个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总结党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一指导方针,从根本上为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党的整个事业中,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前途。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建设党,首要的是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全面执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经济建设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包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都不能动摇。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当代中国,党的建设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来进行,最根本的就是要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是对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总结。紧紧把握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握了共产党执政的真谛。

我们党要切实履行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执政本领。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好,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他在科学把握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提高这“五种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突出了一个本质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我们党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志。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关系党的兴衰成败。江泽民同志强调,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他特别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一个非常精辟、非常重要的论断。如何发挥“最大优势”,如何防止“最大危险”,确实需要认真对待。我们党在中国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古今中外的大量经验教训表明,人民对一个政权、一个政党的选择不是静止的、一次性的;任何政权、政党都要不断经受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认真总结国际国内经验,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归根到底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明确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的重要思想,并且指明了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根本途径。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以最广大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准则。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他指出: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头实践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以后,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许多消极腐败现象,都是因为追逐不合理、非法的个人私利而起。他明确提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带头把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和党章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统一起来,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特别警惕人们所说的“既得利益”问题。他说,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党内一些干部是容易产生所谓“既得利益”的思想倾向的,希望全党同志都始终保持高度警觉,自觉地同这种错误的思想倾向进行斗争。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是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后讲得最多、抓得最紧的一个重大问题。他反复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他指出,党内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把反腐败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提出了一个总体布局: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执政党建设是一个由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等构成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全局、统筹兼顾,使各方面建设相互配套、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基于这样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

第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要有机结合起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党的思想建设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党的组织建设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供重要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特别是要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第二,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中。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入手并注重制度建设,就抓住了执政党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主要环节。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使党的肌体始终保持健康。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证。

第三,党的各方面建设既要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要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执政党建设,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同时,又要善于抓住当前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下功夫解决,以此推动经常性工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开展过延安整风,开展过“三讲”教育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去年以来又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些都是通过集中教育解决突出问题的成功范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把做好经常性工作与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实践,不断总结新鲜经验,我们就可以探索出一条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执政党建设的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贯穿着一条思想主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自满、永不保守、永不懈怠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改革的精神贯穿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实践中,既是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江泽民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灵魂和主线。江泽民同志有句名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立足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准确把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能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到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党作为领导改革开放的执政党,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贯彻改革的精神。江泽民同志着眼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力倡导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理念、改革的举措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他明确指出,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他强调,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这“六个善于”,是推进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执政党建设思想 篇2

(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六大后,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高度清醒的历史自觉, 思考和探索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首次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界定, “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胡锦涛主政十年来, 党中央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根本原则, 十年孜孜奋斗, 执政能力跃上新台阶、党的执政理念步入新境界、巩固执政基础获得新硕果、完善执政体制取得新进展、丰富执政资源取得新成效。

(2) 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永恒的课题。2006年6月,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深刻细致地阐述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历史教训、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基础工程、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 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2010年, 为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 在全国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进展。

(3) 党的纯洁性建设。始终高度重视自身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重要特征。2012年1月9日,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 胡锦涛强调:“实践证明,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 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 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 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 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2012年11月8日,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党的纯洁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科学发展观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科学实践

“学风劲, 事业兴”。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 12月26日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 此后集体学习被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2004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不断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9年, 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世界在变化, 形势在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2010年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意见》通知, 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 以改革创新精神丰富和发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践, 扎实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科学实践, 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学习问题的深刻思考, 创新和发展了执政党对学习重要性问题的认识,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开创了实践根基。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党的长期指导思想。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 这一重大命题和重要任务是党中央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把科学发展精神实质运用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建科学化命题之后再次集中阐述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报告站在时代的高度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从严治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 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新科学体系,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科学指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寄托着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研究其内在辩证关系, 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检查日报》, 2004-9-27。

[2]胡锦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求是》, 2006, 第13期。

执政党建设思想 篇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本要求;重点任务

一、深刻认识和理解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更加明朗,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也面临诸多挑战,有很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所处的时代更是一个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的时代。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不断加速,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创意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形态,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作为拥有7500万党员、300多万个党组织,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敏锐的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势必会落伍,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内在要求

必须看到,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当代中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必须清晰地看到,“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1](P.55)旧矛盾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接踵而至。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持续学习,才能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才能更加坚定全党和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已成立89年,在全国执政61年,领导改革开放32年,党的先进性得到了坚持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了巩固,党在各方面更加成熟。但是,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一些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创新精神、素质才干与党的宗旨和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符合。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才能更好的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戴。

(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大政治优势

80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任务和形式的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任务,特别在每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把加强学习作为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反,近20年来一些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一个重要根源是不学习,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思想僵化,最终被时代和人民所抛弃。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不仅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而且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既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这四句话、24个字鲜明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标准和内涵,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具有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战略高度和宽广胸怀,善于把握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富有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时代品格。根据这一要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我们要完成四大重点任务: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所谓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以深入把握中国国情为前提和基础,以交汇和融合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思维方式为积淀,以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为源泉,核心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谓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步伐,时代化既包括内容的时代化、形式的时代化,也包括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必须紧扣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新论断、新范畴;必须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敏锐把握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给经济社会乃至人们思想带来的深刻影响,善于用最新科学思想和成果丰富和拓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海纳百川中保持生机活力。所谓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和解答困惑为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为理论创新的形式,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人民大众。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把理论武装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作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扎实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这个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P.11)要系统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基本观点、宝贵经验和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创造性回答,在真学和真懂上下功夫;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同近代100多年来中国的屈辱历史进行比较,把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苏东剧变后东欧一些国家的不利状况进行比较,把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强劲发展态势,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秃势进行比较,在真信上下功夫;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在真用上下功夫。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要强化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划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保证和基础性工程。要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关于学什么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根本的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3](P.153)这就要求我们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兼顾学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形成党员干部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加强对全党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进行考察、考核和评价,以科学的考核机制不断焕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习成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自觉的活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向前推进,不学习,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势必就会落伍,会被人民所抛弃,要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我们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4](P.786)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执政党建设概论 篇4

第一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简述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第2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明确概括。“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表明: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政党。

(2)简述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考验。第2—6页

一是执政党执政地位的考验。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提高党的整体素质。

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问题;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

1、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

2、实现这个历史责任,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3、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判断党的性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第25—26

一是党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党的理论纲领上。理论和纲领是一面公开的旗帜,人们主要以此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和水平;二是体现在党的实际行动上。主要看这个党在实际行动上究竟代表谁的利益,看它的纲领和路线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执行。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强调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38——41页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指的是共产党为哪些人的利益服务,主要获得哪些人的拥护和支持的问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适应社会阶层构成新变化的客观需要;第三,这也是从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历史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27—37

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具有历史必然性。二是两个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实践中是统一的。三是两个先锋队的概括对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党要成为“二个先锋队”并不是要搞“全民党”。

第三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52——53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离不开人民群众及其实践。

(2)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第67——70

第一,要解决好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认识问题;第二,要解决好权力为谁服务的问题;第三,要解决好主人和“公仆”的关系问题;第四,要不断解决好善于领导的问题。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第91——94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决定的;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时代和党面临的新任务决定的;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的党员队伍的现状决定的。

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正确,并能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第二,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和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第三,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什么是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第110页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执政者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就共产党执政能力来说,就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具体包括,执政和领导的关系;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整体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2)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什么?第147——154页

一是关键是要做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两个毫不含糊”;二是反对教条主义;三是针对实践中的新问题要作出新的理论回答。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第113页。

指导思想的基本点是,要求我们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通过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体现和实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总体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政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全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执政党。

第五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于部标准和于部路线。第197—198页。

第一,我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所谓德,是指干部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所谓才,是指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第二,干部的德和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落实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第三,党的干部路线就是坚持任人唯贤。

(2)怎样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第210

干部的资历,是干部革命实践的纪录。干部资历的深浅,一般可以反映出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在选拔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适当考虑资历是必要的。但资历和能力不能画等号。因为干部的能力不完全是资历本身带来的,而是同他们主观努力的结果。因此,看干部不能单纯地看资历,主要看革命化的程度和文化、专业知识水平,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精神,看工作实绩。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正确理解和执行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 方针。第206—2111、正确理解和执行“四化”方针。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每一项都有特定的含义,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系;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用人观点。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从党和国家全局、战略高度出发;要尊重知识、爱惜人才;要正确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

3、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第六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当代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242—245

第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实践党的基本纲领;第二,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文化业务知识;第三,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带头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第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

(2)简述反腐败的方针。第259—269

党的反腐败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具体包括:一是坚持治标和治本的统一;二是深化改革,拓宽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领域;三是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之中,从源头上遏制。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第250—253

(1)党内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是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切入点;(2)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基础的,群众对党的认识,大量的是通过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来作出判断;(3)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党风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一是党风受到党的政治路线的制约。二是党风建设对制定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的全过程都有重要影响;(4)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特别是群众基础。(5)党风建设可以推动全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

第七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第285—287

第一,从层次上看,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第二,从范围上看,有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2)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是什么样的关系?第287—289

第一,制度建设要以党的其它各项建设为前提和条件。制度建设必须依靠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和优良作风;第二,制度建设对党的其它各项建设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三,制度建设的贯彻实施也离不开党的其它各项建设的配合和支持。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第285——291

执政党与诚信文化建设 篇5

一、诚信:一个恒久的伦理话题

二、诚信文化:执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执政党推进诚信文化建设的路途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诚信不光是道德领域的问题,它已在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个人而言,诚信是立人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意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将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人生活在社会上,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存在,难免要与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每个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的亲人、朋友或是同事。除了血缘、工作关系或是其他关系外,诚信是真正持久维系人于人之间亲疏关系的重要因素。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你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即便是亲人之间,诚信也不可少,你在亲人中没有诚信也最终难免众叛亲离。可见,诚信是交友之基,立人之本。

对于国家而言,诚信是立政之法,是治国的根本法宝。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开承诺,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和兑现承诺才能信而生威,方可使百姓信服,受群众拥戴。古时秦国商鞅在变法前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木头,布告说谁能将这根木头抗到北门去,谁就可以得到五十两赏银。结果有一男子将木头抗到了北门去,真的得到了五十两赏银,此事一经传开,商鞅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从而为变法的成功建立了群众基础。可见,诚信是政府政令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我国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工作,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中把诚信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中看到“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诚信友爱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直接关系社会安定团结,离开了诚信,和谐社会只是空中楼阁。

执政党建设思想 篇6

三、坚持依法执政。总揽全局——就是各级党委要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解决好带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各方——就是党委要从推动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协调好党委与同级各种组织的关系及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

2执政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首先必须保证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1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发展党内民主3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4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5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4“三个规律”关系?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

5执政党的基本特征? 1党的功能发生了变化2党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变化3党的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4国家权力与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5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6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7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意义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反映了执政党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1这是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2这是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8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我们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五个统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9如何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必须在尊重保障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同时兼顾各个阶层的利益2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3要重视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

10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2体现了我们党对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3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式新任务的全面把握4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教训的深刻反思。

11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也是治党治国治军的本领。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1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五种能力”既各有特定内涵,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13什么叫执政党意识?主要内容有哪些? 所谓执政党意识,就是明确地认识到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从“我们是执政党”这个前提出发。简单地认为执政就是掌握权力和运用强制性力量,就是党来法号施令,都是错误的。,主要包括:1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2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3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和;4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

14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影响和制约:一是政治制度因素;二是政治文化的传统因素;三是经济制度因素。分析——一是政治制度因素;中国执政后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二是政治文化的传统因素;中国政治文化的传统中,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封建主义的

影响根深蒂固,民主法治传统很少,市场经济不发达,决定了中国缺少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治文化基础。三是经济制度因素。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反映出来的政治文化传统,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决定的。

1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内涵的差异。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法制只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2价值取向的差异。法治强调人民主权、法律平等、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法制则不预设价值取向。3在与人治的关系上,法治明确地与人治相对立,有人治无法治,而法制可以与人治共存,可以有“人治下的法制”4在配套环境方面,法治需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环境,法制则可以在各种经院政治、文化体制中存在。可以说,法治是具有特别价值内涵的法制,即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精神的法制秩序。16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关系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领导:推荐干部,发挥党组织,党员的作用。思想领导: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2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政治领导是核心,是解决方向、道路的;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重要保证。

17如何依法执政一要充分发展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研究;二由党中央郑重提出建议。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8我们党的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的功能受到挑战1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新阶层的出现,对执政党的利益表达功能提出新要求2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使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3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挑战和社会阶层意识的相对独立.19什么是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实质,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就是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

20如何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1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要建立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3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4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囊机构,多方面听取专家学者的一件 2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主要包括:加强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荐和管理重要干部;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对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与群众公认的原则不矛盾,不能把党管干部原则理解为由党组织直接任命管理所有的干部。必须有群众参与

22建立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主要包括

1立足于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而不是靠突击式的、集中搞运动的办法2立足于制度化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每一个党员3立足于加强党内监督,并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紧密结合。

2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作风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作风2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作风3树立亲民的形象,是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为基础的。

24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有哪些?1在反腐败斗争中形成一整套新的理念2注重法制和制度创新3及时总结和把握反腐败斗争的基本规律和特点4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机制。5逐步形成了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三项工作格局。

执政党建设思想 篇7

关键词:恽代英,政党思想,革命实践

恽代英 (1895—1931) , 我国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 著名的青年运动领袖, 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推动者和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磨难、坎坷, 经历过动荡的革命历史时期, 并最终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为我党事业奋斗终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中, 他以热血青年、知识分子、青年领袖、政党精英等各种光环身份提出有关政党建设的理论, 进行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政党工作实践。

一、热血青年开创我党组织工作先河

恽代英从中华大学文学系毕业后, 正值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配合运动发展, 他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恽代英早年曾在高校任教, 也曾在杂志社当过编辑, 后来, 随着国民革命浪潮的兴起便积极投身到革命大潮中, 还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 革命实践极其丰富, 革命经历轰轰烈烈, 后因被叛徒出卖于1934年在南京不幸壮烈牺牲, 时年仅36岁。

1920年初, 恽代英先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观点, 并进行着革命实践。他撰写的《怎样创造少年中国?》提出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他说:“我想一个平情达理的人, 他可能不信政治活动或流血斗争, 我一直坚信唯物史观的意见, ‘道德是随经济的演化而演化的’, 这也是政党建立的基石。”[1]63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 他总结出了众多的革命理论, 如革命宣传理论、青年工作理论以及哲学思想等, 其中以革命政党思想理论最为重要, 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组织工作起到了巨大了推动作用, 也为革命人士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开创了中共政党组织创新工作的先河。

二、知识分子建言政党为百姓谋福利

1. 无政府主义的政治理念。

起初, 在巨大的爱国运动浪潮下, 他投身到爱国运动中, 依靠发传单、游行示威等行动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行为, 也通过创办爱国期刊宣传爱国思想, 号召广大人民团结起来保卫国家, 这便逐渐形成了恽代英早期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当时的爱国运动中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带动作用, 使他成为了武汉地区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这段时期在他的思想里除了民主主义思想外, 还有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也悄悄萌生。到了五四运动时期, 由于爱国运动慢慢发展成全国的声势浩大的运动, 小资产阶级纷纷开始投入到爱国运动中, 他们大部分主张无政府主义思想, 因此这种无政府主义思想逐渐占了主导地位, 甚至一些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而恽代英正是这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2]23。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并不想宣扬自己是无政府主义者, 因此, 当时他并没有参加任何无政府主义的团体, 从他当时发表的文章中也几乎看不出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所以, 恽代英当时的思想是民主主义思想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同时存在的, 但从他参加的一系列的爱国实践活动来看, 在他的思想矛盾中还是以民主主义思想为主导的, 他只不过是一位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民主主义革命者而已[3]81。

2.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想。

随着爱国运动的继续推进, 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 恽代英逐渐摒弃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 慢慢转向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 坚定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并于1921年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开始对政党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他认为政党是拯救国家民族的利器, 只有政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大家走上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于是他也开始号召广大青年运动家积极加入政党团体, 参加政党活动, 以便在政党的引领下更好地开展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运动, 成为肩负革命感的组织, 承担起改造社会的责任[4]91。同时, 他认为新的政党组织就应该是救国护民的中坚力量, 不能像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政党那样欺压百姓, 镇压革命势力, 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就要从国家集体利益出发, 为正义而战, 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定考虑, 以努力建立公平、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己任, 不仅对内要建立和平的社会环境, 对外还要防御仇敌, 打败一切外来侵略势力。因此, 他对新的政党充满了期望, 决心投身到新的革命斗争中, 努力让这个政党组织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 并同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势力紧密团结起来, 把为民众谋福利作为革命政党的奋斗目标, 切实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并挣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5]13。

三、青年领袖不顾安危助推政党合作

1. 为国民党治病救人。

1926年, 恽代英被推荐为代表参加国民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会上一致通过他成为国民党执行委员, 留在广州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同年, 他又被调到黄埔军校主持工作, 负责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在军校党委书记以及其他同事的配合下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的政治制度, 把全校军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重点落实, 这一举措大大推进了革命思想在军校的普及和推广。恽代英在紧抓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同时, 还经常同广大师生交流对革命的看法, 鼓励同学们树立崇高理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因此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还被同学们视为良师益友[6]22。然而, 由于黄埔军校成立的背景是在国共合作的前提下创办的, 内部派系斗争明显, 政治立场不同, 且派别之间的矛盾斗争异常激烈, 要想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下顺利开展工作, 讲的是策略, 恽代英发挥了其高超的政治才能, 并将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巧妙融入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中,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恽代英极力反对学术救国的言论, 他说:“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 是对于我们所仰望的未来少年中国负责的, 应该有着更高的责任与追求。”对于国家主义的鼓吹者, 恽代英这样说:“我痛恨一般的国家主义者以防御为侵略代名, 让整个世界人种发生种种嫌怨的争斗。我的事业不能永远去讲学, 而应为完善政党思想去奋斗。”1926年底, 恽代英离开广州黄埔军校回到武汉开展工作, 担任湖北的省政府委员并任中央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总教官。第二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恽代英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7]23。

2. 为共产党浴血奋战。

在南昌起义爆发后, 恽代英领导, 并负责政治宣传工作, 跟随起义队伍南下至广东一带, 并将革命的主力同当地的革命武装力量结合起来并肩作战, 后来在形势失利的情况下同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郭沫若等主要领导人经由水路退回香港, 并在这里深刻总结了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 重新制定了新的工作纲领, 继续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底, 恽代英重返广州组织革命势力, 在他的带领下号召广大农民和革命工人要紧紧团结在一起, 跟随共产党的领导发扬英勇的战斗精神, 努力取得革命的最终的胜利, 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府。在他的带动和鼓舞下起义迅速取得了节节胜利, 于同年12月11日在广州市公安局插起了起义军的镰刀红旗, 宣告了广州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并公布了政府成员, 由恽代英任秘书长, 之后继续投入到革命大潮中, 开始不断发动广大青年学生以及妇女进行革命宣传工作[8]55。后来在各地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 广州革命势力受到重挫, 看到形势的危急, 为了更好地保存革命骨干力量, 他又积极组织大家迅速撤退, 在情况危急关头, 恽代英不顾个人安危, 在浴血奋战中继续指挥广大官兵顺利撤退, 直到大家都有了妥当的安排后, 他才于13日上午从广州撤回香港[9]33。尽管恽代英在广州开展革命实践工作的时间不足两年, 但他乐观的革命信心, 积极向上的革命斗志以及不怕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深深鼓舞了广大革命群众, 在人们心中立下了不朽的丰碑, 为人们世代敬仰。

四、政党精英筹谋现代民主政治思想

恽代英的政党思想是在非常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 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形成之初并不完备、系统, 但一方面体现出了当时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觉悟程度以及对政党重要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 也反映出了中共对以往政党思想的实践的思考, 对于推动国民革命斗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0]48。此外, 他的一生从事过众多的革命实践活动, 不仅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信心, 而且也大大加强了各革命团体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带领大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军阀, 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对新的政党有了新的认识, 并纷纷投身到革命运动中来, 对于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金国.恽代英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重要贡献[C].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2]姜东.国民革命时期恽代英政党思想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12 (10) .

[3]王鹏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及心态论析[C].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4]徐辉.恽代英青年道德教育思想简论[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 (2) , 2009.

[5]胡提春.恽代英在广州的革命实践[J].广东党史, 1995 (4) .

[6]王宗华.五四时期恽代英同志的思想发展和革命实践[J].党史文化导刊, 2005 (2) .

[7]刘洪英.略论恽代英农民工作方法论思想的现实意义[C].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8]傅琬.恽代英新民主主义革命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9]朱浩.浅谈恽代英革命政党组织工作理论[J].江汉大学学报, 2011 (4) .

执政党建设思想 篇8

关键词:恽代英;政党思想;转变历程;马克思政党主义观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056-03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及社会危机空前严重,近代仁人志士不断追求建立一个主权独立及政治稳定的国家,这一历史使命便是通过政党来实现,必须走“以党建国”的道路,这是近代历史上各进步阶级所共同追求的。所以,政党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扮演着领导的角色。但是,中国的封建思想有着强烈的反政党特征,一些群众对政党还有着一定的误解,特别是对共产党的主张视为洪水猛兽。这就需要向广大群众及守旧势力灌输先进的政党观念。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者,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及青年运动的领袖,他曾担任国民党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有着深刻的政党思想。在其短短的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逐渐形成其政党思想,他曾担任高校教师、杂志社编辑,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便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后因叛徒的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恽代英虽然牺牲较早,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政党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没有照搬西方的议会政党理论,而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国情,阐述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他的政党思想有着鲜明的工农色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其本人更是政党理论创新的先行者。总之,恽代英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理论家,在国民革命时期逐渐形成了其政党观念及主张,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理解,这对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及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恽代英对政党由排斥到认同的转变历程

起初,恽代英注重发挥团体的作用,并以此改变社会,早在五四运动前,他便创建了互助社,这是武汉地区最为进步的社会团体。五四运动后,他便加入少年中国协会,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同时,他还创办利群书店以更好地传播新思想。他认为:“革命团体是勇猛而纯洁的,能够谋国家发展,是拯救民族危亡的良策。”显然,恽代英也承认革命团体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对政党“嗤之以鼻”,他曾说:“我是一个痛恨政党的人,我不相信政治运动,更不值得让我们做出贡献。”起初,恽代英对政党的反对也有一定的道理,民国初年的共和立宪制度在经过袁世凯复辟后,政党这一概念遭受了空前的践踏,直到五四运动前,很多人对政党还抱有一定的偏见,陈独秀当时就曾说:“人们终于觉悟了,他们认识到政党已经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但是,恽代英在五四运动的洗礼中逐渐认识到了政党的作用,他认为政党对于国家是个有益的团体,不能因为历史而全盘否定政党的价值。恽代英对此劝告中国青年应多参与政党的活动,他说:“一般人认为中国不需要政党,或说国民党是多么的腐败,其实他们不知道如果中国没有正当,中国的命运将永远掌握在一群狐群人手中。[1]”由此可知,恽代英早已摆脱“群而不党”的怪圈,他认为当代中国应有政治主张明显的人群结为大党,以集合革命势力,改造新中国。民国建立后,随着民主政体的建立,恽代英主张实行西方国家那样的政党政治,由一党组织内阁,其他政党有监督作用,这样政府就可以兼听多方声音,避免专断行为的发生。所以,恽代英积极组建政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联合全国军政界及社会上有声望的人士,组建强固有力的政党,借以监督政府,指导国民。”

恽代英认为现代的政党不应像以前那样的狐朋狗党,专门结伙打劫的团体,而是一种有着伟大的党纲并为之奋斗的政党。在恽代英看来,真正的政党应是大公无私,为国家及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以前的政党是私人团体的集合,没有好的党纲及目标,故理想的政党应符合正义原则,以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一个政党不但要担负起日常的政治责任,而且他还需要为了国家利益击败一切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同时,他对救国的政党有着很大的期望,他认为只有这样的政党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国民革命时期恽代英的政党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应用于中国的实践,具有一定的零碎性,特别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破产,使得国民对政党抱有很大的误解。由于恽代英对国外政党理论认识不足,使得其对政党知识较为欠缺,在政党探索上还处于初步阶段。然而,他的理论探索构成了二十世纪初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来源。另外,恽代英的政党学说反映了其对孙中山政党思想的认可,他非常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并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具有一致性,他多次强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为中国人民谋福利的,能唤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2]”

二、“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政党思想及其革命主义情怀

恽代英认为人民群众是政党的基础,政党需要唤醒全国人民的意识及行动,这样在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对敌的。同时,他归纳出唤醒群众的方法及路线:首先,在革命初期应注重工农的教育及团结;其次要研究他们的思想及问题,引导他们加入我们的政党,这样革命的力量才能壮大。其实,恽代英并没有单纯地去鼓动群众加入政党,认为革命最重要的不但要教育他们革命,而且还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此闹革命。他直截了当地提出政党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谋福利,同时要让群众认识到我们的行动及动机。为此,他提出党员要接近群众,探知群众的生活及需求,这样群众才能相信我们,革命工作才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恽代英较早地认识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源头。早在国共合作时期,恽代英便意识到政党应是各阶层进步分子的集合,“所以我们应将最富有水平及能力的人介绍入党,一切被压迫的阶级都可以有我们的党员,这样政党就可以指挥其相关方面的群众。”恽代英认为国民党民意基础很广,而共产党则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能真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所以,他认为革命的政党就应以工农群众为主体,其胜利成果也应由他们来分享。

恽代英认为政党的纲领应根植于中国政治环境之中,解决广大群众所面临的真正问题,这是一个政党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区别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准。在恽代英所处的时代,各种政党都有着各自的纲领或主义,而大多数都脱离实际及人民大众,恽代英将政党的主义、群众、党员等作为一个有机结合体,认为符合广大民众权益的主义才具有生命力,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党的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学说,其是根据被压迫人民的要求而形成的,具有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其伟大就在于其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提出具体的主张,并为此奋斗。”他同时指出政党的纲领或主义不应高高在上,要有实际的载体,要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否则主义只能成为空谈。从这里可以看出,恽代英的政党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体,其任务政党的主义不但要宣扬自己的立场,而且还是党员行动的指南,这样政党才能统一群众的耳目,他曾说:“我难道真的永远衷心于本党么?这可不一定,如果本党丢掉了马克思主义,我会起来反抗的。[3]”他认为党员就是具有一定政治立场的人,不同于那些不无学术的政客。所以,恽代英非常注重对党员的主义教育,强调先要让自身彻底明了主义。

三、恽代英马克思政党主义观的形成之源

实际上,恽代英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转变有一个必然的前提,那就是从马克思或其他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继承者那里获得有关政党思想的启蒙之源。从1846年开始,马克思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和地位问题。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共产党的认识存在偏见。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眼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只停留于无产阶级运动的边缘一带,其运动手段仅仅是依靠宣传而已。但马克思却坚决主张,共产党要深入参与到阶级斗争中来,并通过革命实践帮助无产阶级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此外,马克思还根据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共产党不是布朗基主义、或者巴贝夫主义、或者雅各宾主义的代理政党,更不是可以代替人民、凌驾人民进行所谓革命的政党。由此说来,按照马克思政党主义观的基本观点:要避免无产阶级的普遍利益转变成一个“开明少数派”或“不朽的人民领袖”的集中形象;无产阶级劳动者们只有经过阶级斗争的洗礼才能提高他们的总体价值。在此过程中,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并非集中形象或总体价值的化身,而是在阶级斗争的不同历史阶段不断参与调节工作的思想者和实践者。所以,完全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救世主,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眼中的摆设,而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为解放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而生的,也是带领人民群众支持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路人。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是要代替、超越或者脱离无产阶级本身,而是引导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之路实现最终的解放。这是马克思政党主义观与其他政党思想的根本区别。

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送到中国,其中也包括了马克思政党主义观。当恽代英等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者接触马克思主义时,实际上也是在接触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所以,恽代英政党思想的形成与列宁的马克思政党主义观关系密切。从1900年到1904年,列宁连续撰写了两部关于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著作,分别是《怎么办?》和《进一步、退两步》,集中反映了他对马克思政党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列宁明确划清了无产阶级队伍中思想高度自觉的少数派与立场犹豫的多数派、先锋队与普通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界限,并强调了他们之间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建议,在无产阶级政党内外可以按照自觉和组织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党内两个,包括职业的革命家和非职业的革命者;党外三个,包括只有在重大阶级斗争实践中才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工人组织或工人分子、只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监督但日常并不过多参与政党活动的工人组织或工人分子、紧密团结在无产阶级政党周围的工人组织或工人分子。其次,列宁一系列关于政党建设的制度规划完善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组织结构。他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阶级斗争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秘密性,因而政党活动的内容和行事范围不宜过大。这不同于一般工人阶级为争取经济权益而发起的规模庞大的抗议组织。在此基础上,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内部的“民主性”在革命彻底胜利之前是不能够过多提倡或赋予的,其内部结构一定是“集中的”,甚至是“官僚的”。政党建设的原则始终是“自上而下”的。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经受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考验、具有丰富政党职业经验的领导集体手中。而领导集体必须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纪律来引导、规范党内的组织生活。然而在俄国的革命实践中,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纪律在一小部分人看来是难以接受的。他们迫于生存环境的压力力图摆脱革命纪律的束缚,甚至指责列宁的政党思想是雅各宾主义的翻版。恽代英后来在其政党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在政党问题上继承和发扬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观点,为他后来政党思想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进而愈发成熟奠定了基础。

四、恽代英马克思政党思想的成熟及其对“国共合作”的认识

恽代英对政党的认识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最终导致其与国民党右派的决裂。他强调要用革命的政党来改造中国,为此他积极参与政党活动,先后加入国民党、共产党。然而,随着他对共产主义理解的深入,并看到国民党自身的腐败,逐渐与国民党划清界限,向共产党靠拢,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早期拥护孙中山的领导,认同他的三民主义,他认为:“民生就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即未来的大同主义。”所以,恽代英当时非常赞同这样的主义,他强调国民党的责任就是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实现三民主义,即最终实现民族平等自由,引导中国走向共产主义。然而,他认为国民党内部很多人并不理解革命的本质,思想上缺乏革命精神,正是由于革命积极分子的加入才有国民党左派,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来淘汰假革命分子。但是,国民党右派却在势力上占据上风,这种努力最终未能实现,他最后得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无产阶级从事革命斗争。恽代英的这一认识与五四运动后世界观的转变有很大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情况下,恽代英经常参加革命实践,这对其政党观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他认为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解放工农,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及工厂的管理问题。他认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但要注意本机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要站在最前线领导他们斗争。[4]”所以,恽代英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深刻认识,凸显其政党思想中的无产阶级立场,这也是其政党思想的归宿。

恽代英认为党的纲领是号召人民群众的理论,这就需要对纲领的解释应具有统一性,“如果有人对纲领的解释有特殊的主张,这便分裂了党的群众及党员的趋向,所以党员要认真研读党的决议及宣言等,不能将我党主张视作他党主张,这样才能统一耳目,发挥更大的力量。”另外,政党不但要有精神纲领,而且还应具备如何实施的对策,否则这样的纲领便是一种空谈,令人无法信服。所以,政党应具备纪律这一要素,恽代英认为不用纪律来维护政党的秩序与活动,号令就不行,组织会涣散,这便是孙中山领导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一个政党应具有严格的纪律,能号召数十万党员在命令下一致活动,否则党虽大而无力,更难提担当历史使命。恽代英还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加入政党,二十年代他便在《学生杂志》上发表《关于学生参加政党问题的建议》中提到,如果一个政党有好的纲领,忠实的党员,那么他就是一个正义的作战队伍,青年学生就应该服从他,同他一起作战。同时,他提出“对国内军阀及国外帝国主义还有一个大革命,作为国家我们需要联合,应热忱的为中国作战的旗帜下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富有纪律性的大团体,最终脱离各种束缚。”所以,恽代英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加入政党,并对国共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结语

综上所述,恽代英以其深厚的“为人民谋福利”的革命情怀以及对中国革命环境的深刻理解,实现了他政党思想从排斥到认同的根本转变,最终承认了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主导力量与地位。他的马克思政党主义观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以及列宁对俄国革命的深刻总结,促使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大力倡导国共合作、不断为中国革命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文华.恽代英政党思想述略[J].理论界,2012(9):93.

〔2〕恽代英.恽代英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8.

〔3〕朱浩.浅谈恽代英革命政党组织工作理论[J].江汉大学学报,2007(1):85.

〔4〕燕东.国民革命时期恽代英政党思想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10):53.

上一篇:华为2013年应届毕业生招聘公告(发布版)下一篇: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五课《跳起舞》教案人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