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物作文的写作技巧解析(推荐13篇)
山东临清魏春来 彭玉燕
一、的外貌描写要成功塑造一个人物形象,首先要对人物进行准确传神的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不仅能真实地表现人物的面貌长相,还能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身材、穿戴、性格、经历、处境与思想感情。
孙莹是我的同桌,也是我的好朋友。她爱穿一身洁白的连衣裙,戴一条鲜艳的红领巾,脚上穿一双黑色的皮鞋。她留着乌黑的长发,时常在脑袋两侧扎两根小辫,两只蝴蝶结一会儿飞向东,一会儿飞向西,真可爱!她的脸色很好看,总是红红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透着倔强、聪慧的目光,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高高的鼻子微微翘起,一张红润的小嘴讲起话来轻声细语。有时她笑一笑,嘴角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总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二、逼真的言行描写。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想生动地表现一个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是要选择“生动的事件”,通过人物在“事件”中富有个性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跳绳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班参加比赛的王小婷突然惊慌地叫了起来:“哎呀,我的鞋带断了,怎么办呢?”(教学论文 )封珊珊迅速答道:“我的鞋带解给你用吧。”王小婷焦急地说“还要穿鞋带,来不及了!”文体委员李萍果断地脱鞋子说:“你穿我的鞋子跳吧!”“你的鞋太小了,我穿不上啊!”王小婷哭丧着脸说道。这时,好几个同学都脱下自己的鞋,让王小婷选。王小婷终于穿上了合适的鞋,及时地参加了比赛,并且获得了第一名。王小婷十分感激地对大家说:“谢谢大家,我的第一名是大家支持的结果。”
三、的心理描写要成功塑造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对人物进行准确到位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必须紧扣人物形象的塑造,服从情节发展和深化主题的需要,不能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 是最生活化的一个人。王熙凤文化水平不高, 其言语大多来自生活, 通俗易懂而不俗气, 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不仅征服了贾母, 也令她在贾府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她的语言交际才能在《红楼梦》的人物中无人能敌。她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 身为荣府里的大管家, 和各色人等打交道, 都能应付自如, 表现得不卑不亢。她高超的语言技巧一直为读者所钦佩, 老到的人际交往能力令许多人为之赞叹。
本文试图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前八十回王熙凤的典型言语进行分析, 通过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揭示王熙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其高超的语言技巧, 解析在人际关系如此复杂的贾府她是如何察言观色、揣测对方的心理,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一、言语行为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 (J.L.Austin) 认为人说出话语不仅是提供信息, 而且还是为实施某种动作。言语行为的本质是交际者借助话语传达交际目的或意图。不论我们是在向他人提出请求或者是在向他人道歉, 只要所说的话语传达了一定的交际意图, 完成了一定的功能, 我们就是在实施言语行为。
奥斯汀认为, 一个人在说话时, 在大多数情况下, 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 表达的是字面意思;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 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者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也称言外之力;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意图一旦被听话人所领会而对其产生的效果或影响, 即语言交际带来的后果。
二、《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王熙凤经典语言分析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经典语言颇多, 书中许多地方都体现出王熙凤高超的语言技巧。笔者从前八十回里选取三个案例,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方面进行解析。
1、王熙凤初见林黛玉 (第三回)
林黛玉初进贾府, 王熙凤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 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
王熙凤的这几句话说得非常老到, 短短的三句话, 既夸赞了林黛玉, 同时又顾全了与林黛玉一般大的贾府三姐妹, 而且转达了贾母对林黛玉的关爱。在此, 笔者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这三句话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分析第一句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它的言内行为指以前我不相信天底下还有这么标致的人物, 今天我总算见到了;言外行为是林黛玉长得太标致了, 这么标致的人物以前我从未见过, 换句话说就是林黛玉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为标致的人物。此话一出, 可以想象它的言后行为对于林黛玉而言, 是非常积极的。任何一个女孩子都喜欢别人夸她漂亮, 王熙凤的用语“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一个“竟”字表现出她的讶异, 更衬托出林黛玉的美貌。林黛玉听到王熙凤的此等夸赞, 内心必定欢喜。因此对林黛玉而言, 这句话的言后行为是欢喜。
但同时在场的除了林黛玉, 还有贾府的三春, 王熙凤用这么满的话来夸赞林黛玉, 无形中就在贬低三春, 向众人表明三春的美貌不及林黛玉。虽说这是实情, 但作为同龄女孩子, 嫂嫂当众夸奖林黛玉比她们漂亮, 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因此对三春而言, 这句话的言后行为是消极的。
聪明的王熙凤刚说完这话, 似乎便意识到了它对三春产生的言后行为, 于是她的第二句话紧跟而来, 表面夸林黛玉, 其实是在安抚三春的情绪。
第二句话:“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从言内行为看, 王熙凤是在说林黛玉的气派不像贾母的外孙女, 而是和嫡亲孙女三春一样, 贾母天天想念着林黛玉。言外行为则是林黛玉不但标致, 还很有气派, 与从小在贾府长大的三春一样, 不失贵族小姐的风度, 贾母像疼爱孙女一样疼爱着外孙女林黛玉。
这话在三春眼里看来, 是王熙凤在肯定三春的气质, 虽然在相貌上她们不及林黛玉, 但在气派上是超越她的, 而且贾母疼爱林黛玉是像疼爱嫡亲孙女一样。这话也等于向众人宣告, 贾母很疼她的嫡亲的孙女, 林黛玉虽说是个外孙女, 贾母也会像疼爱嫡亲的孙女一样疼爱她。王熙凤在众人面前替贾母表露出对林黛玉的关心与疼爱, 同时又不让人觉得贾母偏心。因此紧随其后的第二句话既夸了林黛玉, 同时也夸了三春, 并道出了贾母的心声, 博得贾母的欢喜, 可谓一箭三雕。
在夸完林黛玉、安抚好三春, 对林黛玉的到来表示欢迎后, 王熙凤意识到林黛玉此次来到贾府是因为母亲的亡故, 一味的欢喜是不行的, 因此第三句话, 精明的王熙凤立刻转换话题, 表示对姑妈的哀悼和对林黛玉的怜爱。
第三句话:“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从言内行为来看, 这句话用词非常精炼, 转换自然, 不露痕迹。一个“只”字, 就将话题转向已经去世的姑妈。王熙凤说这话的言外行为是为了向众人表示我很同情林黛玉的遭遇, 很疼惜怜爱她, 姑妈过世, 我很难过。
语毕, 王熙凤还立即付诸了行动, 用帕拭泪。奥斯汀说, “人说出话语不仅是提供信息, 而且还是为实施某种动作。”王熙凤在说这段话时, 即是如此。她在夸林黛玉时是笑的, 而后谈起姑妈的过世, 声调是悲伤的, 甚至落泪, 就像一个演技超群的演员, 欢乐与悲痛在顷刻间收放自如。她的言语、戏剧性的表情, 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他们先是跟着她高兴, 然后跟着她陷入悲伤中, 对林黛玉表示深深的同情。
这是王熙凤最经典的语言之一, 其高超的语言技巧在这段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邢夫人与王熙凤商议为贾赦娶鸳鸯 (第四十六回)
邢夫人找王熙凤商议贾赦娶鸳鸯的事时, 王熙凤第一反应是劝解邢夫人别去老太太处碰钉子, 并要邢夫人规劝贾赦放弃娶鸳鸯。当邢夫人不听规劝, 并责怪她时, 王熙凤的态度立刻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红楼梦》中是这样描述的:
王熙凤连忙陪笑说道:“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 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 别说一个丫头, 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 不给老爷给谁?背地里的话那里信得?我竟是个呆子。琏二爷或有日得了不是, 老爷太太恨的那样, 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 及至见了面, 也罢了, 依旧拿着老爷太太心爱的东西赏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爷, 自然也是那样了。依我说, 老太太今儿喜欢, 要讨今儿就讨去。我先过去哄着老太太发笑, 等太太过去了, 我搭讪着走开, 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 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的。给了更好, 不给也没妨碍, 众人也不知道。” (2)
邢夫人是王熙凤的婆婆, 当她知道自己的规劝无效后, 立刻转为附和讨好婆婆, 并及时为其出谋划策。
先看王熙凤前两句话:“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 知道什么轻重?”王熙凤先是用“极是”两字来肯定婆婆。后面的话言内行为是我年小, 不知道轻重, 而言外行为却是责怪自己年少无知, 不知轻重, 请婆婆不要在意。王熙凤以自责来向邢夫人道歉。可想而知, 邢夫人听完王熙凤这番话, 先前的怒气必定降低不少。此话的言后行为是邢夫人减少了对她的责怪, 消减了怒气。
紧接着, 王熙凤说:“想来父母跟前, 别说一个丫头, 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 不给老爷给谁?背地里的话那里信得?”此话的言内行为是告诉邢夫人, 父母会把丫头许给儿子, 背地里的传言都是假的。言外行为则是给邢夫人吃定心丸, 贾母是会同意把鸳鸯许配给贾赦的。为了增强这话的说服力, 王熙凤马上用邢夫人的亲身经历来证明。
“我竟是个呆子。琏二爷或有日得了不是, 老爷太太恨的那样, 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 及至见了面, 也罢了, 依旧拿着老爷太太心爱的东西赏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爷, 自然也是那样了。”第一句言内行为是在说自己是呆子, 言外行为却是通过自责的方式, 向邢夫人道歉, 同时夸邢夫人遇事的明鉴。这句自责的话为下一句例举贾琏娶妾的事做好铺垫。第二、三句话用邢夫人本人也切身经历过的实例告诉邢夫人, 老爷娶鸳鸯为妾的事是可行的。这些话下来, 不仅平息了邢夫人的怒气, 也打消了邢夫人的疑虑。这番话对邢夫人产生了非常积极的言后行为。
然而王熙凤并没有就此停止, 紧接着就替邢夫人谋划起该如何向贾母提及此事。王熙凤先打头阵, 哄贾母开心, 然后支开旁人, 让邢夫人单独和贾母交谈。这番话说得极为亲切, 其言外行为是告诉邢夫人媳妇和婆婆是处在同一战线的, 它无形中拉近了王熙凤与邢夫人的关系。
整段话说完后, 它产生的言后行为是非常积极的, 邢夫人立刻转怒为喜。
如此看来, 同样一件事情, 一正一反, 两番说辞, 王熙凤居然都能说得通情达理, 动听入耳, 而且不露痕迹。王熙凤的心机、察言观色及应变之速可见一斑, 短短一两分钟内, 竟能把事情想得如此完满, 令人叹为观止。
3、贾母为贾赦娶鸳鸯的事责怪众人时王熙凤的语言 (第四十六回)
贾母为贾赦要娶鸳鸯的事很生气, 并错怪王夫人, 被探春点醒, 然后责怪王熙凤不提醒她, 当时气氛紧张。王熙凤这样回贾母:“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 老太太倒寻上我了。” (3) 此话一出, 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包括贾母都愣了。接着王熙凤给出这样一个理由:“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 调理得水葱儿似的, 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 如果我是孙子, 我早要了, 还等到这会子。” (4)
这个理由的言内行为似乎是在责怪贾母, 说贾母的不是, 而言外行为却是在夸贾母会调理人, 将鸳鸯调理得水葱儿似的。言后行为是贾母很快就转怒为喜, 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 大家又有说有笑。
从这可以看出, 王熙凤不仅反应迅速, 而且机智过人, 她深知该如何取悦贾母, 当众人都因此事指责贾赦时, 王熙凤却能别出心裁, 将矛头指向贾母, 硬说是贾母的过错, “是你将鸳鸯调理得太出色了, 不能怪贾赦要强娶鸳鸯, 如果我是个男的, 我早就要娶鸳鸯了。”这话怎么听也不像是在责怪贾母, 反而是夸赞贾母。
按现今时髦的话说, 王熙凤拍贾母的马屁竟拍得这么有水准, 既不肉麻也不令人反感,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精明的王熙凤有着非凡的言语技巧, 她反应迅速, 并极善于察言观色, 还似乎懂得读心术, 有时甚至在对方话还未说完的情况下, 她就能立刻意会揣摩出意图, 并针对对方的心里, 说出恰到好处的话。一旦意识到说了不利于自己的话, 王熙凤会立即更改自己的言语, 转换说话的方式, 甚至是改变原有的态度, 采取相适应的措施顷刻间能将正反两套说辞说得无懈可击。
三、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言产生的三种行为, 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一般说来,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 为更好地达到一定的目的, 传播者即说话者不但要组织好自己的言内行为, 使它最有效地表达言外行为, 同时又要密切关注它的言后行为。一旦言后行为是消极的, 对说话者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说话者应迅速调整言内行为, 重新组织语言, 以期弥补刚才的失误, 争取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就要求说话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在说话的同时密切关注受众即听者的反应, 并揣测听者的心里, 并据此实施自己的言语行为。而在听别人说话时, 不仅要仔细听言内行为, 还要透过言内行为揣摩出言外行为, 推测出说话者的目的及心里, 并据此做出相适应的反应。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主动权, 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摘要:《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颇为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本文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个方面解析王熙凤的语言行为及其言语技巧, 以期给人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带来启发。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红楼梦》,语言技巧,人际关系技巧
参考文献
[1]、吕启祥:《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 《百家讲坛》, 2004
[2]、小约翰:《传播理论》,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3]、张丽杰:《Austin与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六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阅读训练;写作兴趣
一、要拓宽思维走进生活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注重对思维模式的引导。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大量去背诵范文,套用模范作文的模式,希望学生通过模仿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这样是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因为,这样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路。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灵感,下笔有神,写出好的作文。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文都缺乏新意、缺乏创新,这是因为现在的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我们知道观察是另一种形式的思维,要不断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生活圈子比较小,没有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视野不够开阔,对生活的体会和了解不够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带领学生不断地去感受生活,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
二、加强阅读训练
不断提高和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阅读可以使小学生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不断接受文化的熏陶,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为作文写作储备大量的素材和知识。如果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知识储备不够、心理发育不够全面,对作文的写作也就缺乏相应的兴趣,另外,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下笔自然就没有内容。小学生要从小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当然要加强对古今中外文学著作的阅读和学习,增强文化底蕴。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加强语言的组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缓慢的,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和不断的坚持。小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还要注意写作方法的运用,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从模仿开始,不断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但是又不能照搬照抄,要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模式和特点。所谓模仿即模仿作文的格式、结构、文章布局、思路和写作方法等。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之后就会对写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进而逐渐打开思路,更好地写作。
三、注重积累语文课本知识
语文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作文当然也需要长期的积累,学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基础知识、阅读大量的写作素材,为作文做充足的准备。在语文课本的课后题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背诵课文第几自然段”的要求,这是在让学生不断加强对优美段落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做铺垫,通过背诵,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写作文才能有话可写,对事物的描述也更加生动、贴切。另外,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虽然是一些小的片段,但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使写作更加真实、生动。
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加快思想交流
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通过发现错误,然后自己进行修改,使学生对写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老师要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修改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付出努力后总会希望得到认可和鼓励,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老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胡编乱造,更不可以照搬照抄他人的成果,在作文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要真实地描述事物,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遇到作文就头疼,那是学生对作文没有足够的兴趣,也可能是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作支撑。兴趣是写作的内在原动力,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形成良好的氛围,对好的文章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不断交流写作经验。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使学生爱上作文。
参考文献:
写进作文里的人物,一定要首先想好特点,人物的特点可以从他的年龄、生活背景、外貌、语言、动作、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去寻找。另外,人是有多面性的,在写一篇作文时,要根据主题(中心思想)去选择主要特点来写,切忌面面俱到。
写进作文里的人物特点,要以积极、正面、正能量的特点为主,如坚韧不拔,勤奋好学,兴趣广泛,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负能量的特点尽量不要写进作文里,如果一定要写,也要体现出批判的看法。
写作时,要在开头直接点出文中所写人物的特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点题后直接进入主要内容的描写。结尾要进行呼应,两次点明人物特点,引起读者深思。
二、选好典型事例,围绕主题进行
无论是写人作文,还是记事作文,只要涉及到描写人物,就一定会有对事例的选择和描写。
在选择写入作文的事例时,有一个重要关注点:选择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例,越典型越好。有的孩子经常问:什么叫典型?典型就是具有代表性,通过事情能让人体会到人物的鲜明特点。
典型事例选择好后,要紧紧围绕人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对这件事情中与要抒写的人物特点相关的经过要具体、细致地加以描写,以充分表现人物的特点;对其他相关的情节则进行简略的描写,而无关主题的内容就可以不写,以免干扰主题。
三、塑造人物形象,重点五个方面
既然是写人物的作文,那么就一定要用最大的努力,写好人物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是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在描写人物时,要抓住细节进行具体、详细的描写,充分表现文章的主要人物,再通过人物来体现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描写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如明亮的眼睛,又粗又长的辫子,一笑就合不拢的嘴等,不要什么都写,看起来很全面,其实只会让人觉得啰嗦。
神态其实指的是人物脸上的表情,在描写人物神态时,要重点抓住人物当时的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描写,如悲伤、失落、开心等神态,人的脸部表情是不同的,平时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观察得越细致,刻画出的人物就越形象。
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点,不管是从哪个方面去描写人物,都要牢牢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切勿偏离了人物本身而空发议论,这样则会使文章变得空洞。
在实际的写作中中,人物的这五个方面不需要面面俱到,应该根据人物在事件中的情境,作者对人物的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描写的重点。
四、莫忘真情实感,熟悉利于表达
学生写人物,一定要注意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人物来写,切忌人云亦云,别人写妈妈,自己也写妈妈,如果感觉从小外婆最疼自己,就可以写外婆,如果觉得舅舅和自己玩得最开心,就可以写舅舅,重点是要对所写人物有真情实感。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撼动人心的关键点,学生开始学习写作之时,就要养成写真事,讲实情,以情动人的写作标准,只有选择自己熟悉、有感情的人物来写,才能使写作过程表达出真实、感人的情感,文章才能显得畅达,在确定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有很多材料可选,不会出现挖空心思,倍感吃力的情况。
(1) 改变时态
The bell is ringing now. (一般)
There goes the bell! (高级)
(2) 改变语态
People suggests that the meeting be put off. (一般)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eting be put off. (高级)
(3) 使用不定式
He is so kind that he can do me a favor. (一般)
He is so kind as to do me a favor. (高级)
(4) 使用过去分词
Lisa walked out of the room and many guys followed her. (一般)
Followed by many guys, Lisa walked out of the lab. (高级)
(5) 使用v-ing 形式
When she arrives, please give me a call. (一般)
On her arriving, please give me a call. (高级)
(6) 使用名词性从句
She happened to have met him. (一般)
It happened that she had met him. (高级)
(7) 使用定语从句
The girl is spoken highly of. Her homework was well done. (一般)
The girl whose homework was well done is spoken highly of. (高级)
(8) 使用状语从句
I won’t believe what he says. (一般)
No matter what he says, I won’t believe. (高级)
(9) 使用虚拟语气
The patient didn’t die because there were the efforts of the doctor. (一般)
But for the efforts of the doctor, the patient would have died. (高级)
(10) 使用强调句型
I was born in 1987. (一般)
It was in 1987 that I was born. (高级)
(11) 使用倒装
Though I’m sick, I’ll carry on. (一般)
Sick as I am, I’ll carry on. (高级)
(12) 使用并列句
If you go through the gate, you’ll find me. (一般)
Go through the gate, and you’ll find me. (高级)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高级词汇。词汇量的大小能体现你知识贮存量的.多寡,也是衡量你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As a result, the plan was a failure. (一般)
随着考生对雅思考试复习备考的深入,就出现了所谓雅思写作高分“模板”,指雅思写作中的一些固定的套句及其结构。新航道青岛雅思培训中心很多同学甚至对雅思写作“模 板”这个概念顶礼膜拜,更有甚者会把雅思写作认为是一个背模板的过程,只要背点模板,雅思写作获得高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然而事实证明,很多考生在考场上 生硬地使用所谓的雅思写作模板之后,带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低分后果,那么如何突破雅思写作模板获高分?在这篇文章中,将着重分析如何消除双边结构的模板痕迹。众所周知,双边结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考题文字中的观点双向和考生对观点支持角度的双边讨论,但最好不要模棱两可,应该有明确的单一指向性的观点倾向。
同样地,对于判断作文的结构类型,应该不是大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考生太过依赖所谓的模板,而使得文章没有灵活度,否则,期望通过所谓捷径来快速取得理想的分数往往会适得其反。
本文中,将主要通过分析双边结构类型作文中比较常见的话题,为考生分析如何淡化写作中的模板痕迹,使文章更为灵活。
分析
真题链接:In some countries children are engaged in some kind of paid work.Some people regard this as completely wrong, while others consider it as valuable work experience, important for learning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y.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以上是剑桥中的考试真题,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就一起结合此题,对双边结构的整体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1.引言段
引言段是通篇作文的开篇之作,对于它的写法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怎样书写,切忌出现以下模式性的语句样式:
模板语言:
Nowadays, the discussion about „„is a very controversial one.Those who criticize„„.argue that„„, but people who advocate„„, on the other hand, maintain that„„
这样的模板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它曾经受到无数考生的青睐。但是我们说过,这样过于机械的语言,很难体现出考生对考题文字的理解,更为糟糕的是,你的开头有可能和无数人是重复的!
下面我们就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非模板语言:
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积累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在的学生为了忙于各科考试,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生活基本上围绕食堂、教室和宿舍,对于学校之外的精彩世界知之甚少,致使当前的学生关注现实度不高,导致作文素材不很丰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就要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要学会随时观察,即要时时刻刻关注生活,养成随时随地注意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要学会反复观察。当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观察、再思考,使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二是让学生及时关注现实重大热点。现在的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浓厚兴趣,一部好看电影、一首流行歌曲,一个热点社会事件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谈论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新闻联播、报纸获得了许多有用信息,同时要稍加留意并适时加以引导,让他们围绕这些感兴趣的素材,去挖掘提炼自己的看法观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且这些都是现实中的题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文章的真实。
二、阅读为先,打好语言基础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常会遇到头疼的问题是有的学生写作文犹如挤牙膏一样,半天写不出一小段,即便成稿,不是词汇简单就是句式呆板,毫无灵气。造成这种情况,除了与学生自身的语言天赋有关之外,还与后天缺少阅读有着很大关系。纵观那些文学大家,在成就一番文学成就之前都有着博览群书的习惯,因此阅读对个人的语言文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作为语文老师,一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一文中说:“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学生平时时间紧,要让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见缝插针阅读,积少成多,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读者》《青年文摘》等文章较短的期刊杂志,可以充分地把零散时间用起来,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公交车、散步等时间参与手机阅读,这些都是利用点滴时间阅读的好方法。二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由于时间有限,阅读方法很重要,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名著与畅销书相结合。三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阅读,可设立读书月,让大家介绍读书心得,推荐经典书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间。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能力的提高教学同样道理。
三、反对胡编乱造,鼓励敢说、多说真话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写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假话套话空话等问题,对于这些作文现象要坚决抵制,加以正确引导。而对于那些在作文中敢说真话,善说真话的学生要多加鼓励。一要明确评价标准,赏罚分明。在作文批改中,要严格指出假作文的危害,并对典型的假作文公开点评,并且在评语和赋分上从严要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打压假作文。对于某些真情力作要大力赞扬并在尊重学生愿意公共点评的前提下公开讲评,让学生知晓真作文的意义所在。二要鼓励自由写作,不拘形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把自己想说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大胆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写他们感兴趣的事,真正确保学生自由表达。
四、教师命题找准写作真实点
要想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之前定要下番功夫,找准能够让多数学生有话可写的写作话题,教师出题要切合实际,切忌作文命题随心所欲,作文写作不是要如何考倒学生,让他们无话可说或假话连篇,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使他们有话可说,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情感特征、审美爱好、心理特征等,有时还要结合学校班级社会中的真实事件借题发挥。如在一次学校的广播比赛中,因我班两个学生发生口角大打出手,造成恶劣影响。为教育孩子,让他们把事情经过详细写下来认识错误所在。从他们的检讨中我发现他们的此次写作水平比平常高的很多,对于场景的细致刻画,心理的如实描写,语言动作的精准描述让我很着实一惊。通过这个事情,我深刻认识到亲身经历的才是写作的不断源泉,于是我借题发挥,让全班同学就这次事件写详细经过及发表对此事看法,从后来的作文批改中明显感觉到作文更加真实,情感愈发真挚。
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写客观世界之真实,抒主观世界之真实,学生对写作再也不感到头痛,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无论赏花植物、赏叶植物,还是农作类植物,它们都有自己的特征(作用)。在植物类写作过程中,抓住其特征(作用)进行描写,即抓住了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详细描写。不论面对哪一种植物,一定要写出它令你眼前一亮的部分以及该部分给你带来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是由这种植物外貌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这样才能有感而发,有文可写。举个例子:我喜欢向阳花,令我印象较深的是大片向阳花在花田里生长,这样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那我就可以着重描写这一部分,因为喜欢,所以能够给我带来直接感受,这样就不用担心没有文字可写了。
如果学生对这种植物的特征(作用)不是很了解,就需要向家长询问、查阅图书资料或者在网上浏览查询。在平日的学习及生活中,学生也要注意积累与其有关的常识性知识,并在实际作文中将其作为写作素材。有理有据的特征(作用)才更有说服力。
2. 按照植物的生长进度进行描写
一株植物,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在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以时间的不断延续为主线,分别写出该植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如果这种植物的种子很有特色,那就着重写着部分;如果这种植物的花很吸引人,那就着重写植物的花;如果这种植物的果实非常稀奇,那就将文章重点放在植物果实上。举个例子:我喜欢吃菠萝,那我们就重点写果实,可以写菠萝的外形(进行外形联想:海绵宝宝的菠萝屋)、颜色、形状以及味道(嗅觉和味觉),还可以加上吃菠萝的声音(听觉),把观察、品尝以及联想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使文章的行文更加丰富精彩。
为显得文章干脆利索,避免出现冗长的问题,可将有关该植物的生长进度的其他部分进行略写,有详有略才会使文章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3. 写出这种植物特有的作用
在描写完植物的外形、生长进度后,我们就可以将此种植物的作用写出来。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的作用,观赏植物能够为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经济类植物能够为人们带来日常所需以及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符合小学阶段的孩子的生活经验以及理解与接受能力,关于经济效益这部分的内容略写即可)。举个例子:我喜欢的植物是向日葵,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向日葵榨油后剩下的油饼,是非常优质的饲料;向日葵子还在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向日葵杆还可以作为农村燃料等等。这些作用略写一二即可。
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写一写这种植物在日常生活中与自己有着怎样的故事。举个例子:可以是亲身种植,体会植物生长发芽的过程;可以是与他人分享观赏植物、品尝美味果实的快乐;还可以将植物拟人化,描绘一下该植物在艰难环境下依旧保持顽强生命力的故事。再由真实(或者合理想象)的故事,引发出自己的感悟!
4. 作文结尾写感悟
一、准确概括内容或中心
题目,其实是成语“画龙点睛”中的“睛”,能让全文“飞腾”起来;是成语“提纲挈领”中的“纲”,能由此把握全文的精髓。所以,一定要在“准确”两字上下工夫。比如这次“同步宝典”中四年级的《说说我的名字》,原稿上是《名字的烦恼》,但你细读原文会发现,其实“烦恼”只是文章引入部分的内容,更主要的还是后面写名字对自己的鼓励,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突出自己名字的深刻含义,因此,原题显然不够准确。现在改成《说说我的名字》,涵盖面就比较准确全面了。
二、尽量生动一点,或含蓄一点
如果一眼看见的都是那种板着面孔的、千篇 一律的.作文题目,读者的阅读兴趣马上就降低了,甚至不愿再去看文章。所以,生动、含蓄,就值得你命题时绞尽脑汁了。这次“同步宝典”中就有不少好题目可以借鉴,比如三年级《春风的絮语》,不但让春风“活”了,而且跟人们对话了,多形象!比如四年级《放手让我飞吧》,比简简单单的《从乌塔想到的》要吸引人吧?再比如五年级的《读<童年>比童年》,既体现了读后感的体裁,又突显丫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文字上还非常精练工整,着实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力求比较新鲜新颖
创新能力能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你的作文命题能不能因别出心裁而让人眼睛一亮,其实是你写作水平乃至思维水平的展示。所以,你得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聪明才智,充分顾及自己习作内容或写法上的特点,为文章取个精彩题目,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小学生作文 )比如这次“同步宝典”中四年级《学习游泳五乐章》就很特别,小作者用音乐的音阶谐音作小标题,展现了学习游泳的整个过程和切身体会,然后以“乐章”统领全文,就好比用一根红线穿起了珍珠,难怪写点评的金老师要赞叹“妙不可言”了!我们回忆以往“同步宝典”发表过的习作,还可以发现不少这样的新颖命题,比如三年级写动物故事的《“温迪”≈我》、四年级写成长中心里话的《转陀螺的矛盾心理》,五年级写课业负担的漫画作文《为什么没人查我超载》等,不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吗?
再来说说给文章命题的几个小技巧。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069-02
收稿日期:2016-03-12
作者简介:喻一峰(1969-),男,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职业中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广东 广州/516300)
现实中,学生高考与生活都不能缺少作文,作文伴随我们生命的旅程。作文反映生活,但应该是真实、有序的。真实、有序的生活,就是作文的内容与形式。解题是作文达到真实、有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起步。
一、解题方法
解题的方法有三种:
1.分析题目的范围及重点
题目涉及的范围有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对象范围、内容范围等。如《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时间范围是“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校园的早晨》,空间范围是“校园”,时间范围是“早晨”;《我最初的引路人》,对象范围是“引路人”;《我的业余生活》,内容范围是“业余生活”。 重点不明确,写起来就会偏离、离题甚至文不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重点要在“难忘”二字上做文章。
2.弄清人称
有些作文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规定,如《我的老师》,是第一人称,《记一个刻苦学习的人》,是第三人称,写作时不能随意更改。
3.明确文章的体裁
题目往往对体裁有一定的要求。题目带有“议”“说”“谈”“论”“评”“驳”“析”“有感”“体会”“启示”等字眼的,一般应写成议论文;带有“方法”“用途”“简介”“说明”等字眼的,一般应写成说明文。有些题目没有明显的体裁标志,则应从题意来分析,判断其体裁。如《校园的早晨》,所写内容应是人和事,所以要写成记叙文。一句话,解题要善于分析文题的结构,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立意是解题的核心。就是说,“意”是文章的统帅,是文章的灵魂。立意要求做到正确、集中、新颖、深刻,富有时代感、独创性、利益浅近,文章就显得浅薄平谈。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写作文一定要有兴趣,没有兴趣,作文将会无从写起。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写作者对自己的写作活动有兴趣,就能促使他细心观察生活,提出问题,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孔子早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写作,兴趣浓烈,才能使写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写作过程中去,并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要学会观察
善于观察对写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因此观察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写作水平的一个标志。因此,一个人要发展智力,首先就得把观察的大门敞开,让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这就要求写作者要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有意识地观察,能嗅到生活中新的气息,能善于发现。
首先,要靠长期观察训练和知识的积累。
其次,要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全面细致的观察。要经常观察生活,随时积累素材。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的过去,又要看到事物的现在;既要看到事物的本身,又要看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如果只从一个侧面去看,就会像苏轼所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三,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
(二)要有敏捷的思维
凡是写出好文章的作者,都是在思维上花了大力气的,所谓“倚马可待”“七步成诗”,无疑也是平时经过艰苦的思维训练的结果。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曾有过科学的论断:“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应该要高于常人,而且应具有自身的特性。那么,写作者的思维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时,善于当机立断,迅速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
第二,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能深入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核心的思维品质。
第三,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时,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要有丰富的想像力
丰富的想像能使文章达到质的飞跃,让你的文章更生动有趣。想像力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强的记忆力为基础,而原有的表象信息的改组与新表象信息的组合又需要较强的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推测力、注意力、选择力等。一切写作者都应致力于培养自己的想像力。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想像力呢?
首先,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表象贮备。人的想像不能凭空产生,而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用表象作材料。一个人的想像水平的高低,想像的多样性和正确性,是随着大脑贮备的表象的数量与质量情况为转移的。
其次,重新阅读,提出语言素养,充分发挥语言在激发想像力中的中介作用。
第三,通过创造性实践,发展创造性想像力。
此外,还应该看到,写作是一种感情的外射,想像活动必须倾注写作者炽热的感情。丰富的原始表象信息只有在感情的作用下才能点燃,才能放射出巨大的光和热。感情触发想像,渗透在写作过程中。
最后,写好作文要多读多写。要多看书多看报长期积累素材,多抄佳作多背诵,学习列提纲提高构思能力,不断修改多作比较,片断练写等。
考试时遇上了这类命题样式,并要写好这类作文,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认真审题。
大凡这类命题样式,命题者在题目的前后总会有比较具体的要求的,对横线上所填入的内容,更有明确的提示,而这些要求或提示正是正确、全面审题的前提,一定要仔细审清。比如《我学会了——》这个题目,命题者对横线上填人的对象作如下提示:“凡是你生活、学习实际中确实学会了的,都可以写。审题时,可以从这一提示中确定选材范围(是生活、学习中的),确定写作对象(技能、方法)。这样审明白了,心中有谱了,还得注意前面的“我学会了”。所谓“学会”,“学”反映一个过程,是“会”的前提,“会”,则反映了这一过程的程度和结果,是“熟练”和“能运用”的体现。“会”可以说是题眼,如果忽视了这一题眼,必定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文章的中心。认真审明“学会”的含义,对确定填人横线上的写作对象,很有作用。否则,你可能填人的写作对象只是“学了”或“会一点”,而不是“学会”。
二是认真选材。
这类作文的选材与在横线上填人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只是前者具体后者概括而已。因而,要所选材料达到新颖独特,首先横线上填人的写作对象必须新颖独特,与众不同。怎样才能如此呢?要有发散性思维,或者要有求异性思维。这就是说。面对考题,先进行一番发散性思维,即跳出命题者提示的写作对象进行广泛的思考,想到很多很多。然后集中起来,分析比较,逐一筛选。筛选的原则是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别人没有经历过,或根本想不到的。这样的写作对象一经确定,选择材料也就有依据了。有一年,一所初中的作文考试题目是《我第一次———》,面对这样的考题,我们应该怎样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充分展开了求异思维呢?我们应该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呢?题目:我第一次———审清题意这是半命题作文,题目所给出的一半“我第一次”是对内容的限制,要求写生活中的某种第一次经历,题目中所要补充的一半,是习作者的亲身经历,如第一次种花、买菜、做饭、洗衣服、坐飞。机、制做科技小制品等。确定文章中心记叙生活中的第一次经历的事情,说明从中所受到的.教益或产生的欢乐心情。在生活中,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太多了。但事情有大、小、好、坏之分,应该选择有意义的事情来写,第一次做事情做的成功,会产生喜悦;第一次做的失败,会留下深刻的教训。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对同学有教益。
为什么有的同学观察的非常细致,可写出的文章却有不少毛病呢?没有意义呢?主要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对材料进行加工、提炼。
1、加工提炼材料。我们知道,作文的材料来自于生活,但生活和文章之间不能划等号。生活不等于文章。文章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之后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素材之后,还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哪些地方要补充细节,哪些内容应该舍弃,经过周密的思考,经过周密的分析,精心组织材料才能写出中心明确而又有意义的文章。
2、要学会在文中穿插写其他人物。写自己第一次经历的事情,要用第一人称,这样写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为了避免叙述呆板,可以在故事中穿插有关的人物。我们发现不少的同学在作文中,常常只管写“我、怎样怎样做”,“我怎样怎样说”,忽视了有关的人和事,因市把故事写得呆板、枯燥。其实生活中,我做事情往往会涉及到其他的人和事。如果在作文里能够有选择地穿插写有关的人,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叙事当中穿插写人,不要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穿插写其他人物,要能帮助突出中一心。叙事中穿插其他人物,但仍以写“我”为主。巧妙地穿插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
一题多变,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从一个基本作文题,变出多个相类似的题目。就好比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所以深得孩子们的。如果我们老师也有“七十二般变化”,学生肯定会非常佩服和羡慕。而“多用文”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一篇文章适合多个作文题目。当然,实际操作中也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试。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习作训练,是写人的作文,练习中有两个角度。角度一,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注意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角度二,发挥想象,将发生在“我”和好朋友间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在复习要指导学生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一个人,写出人物优秀品质。在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能找出多少相类似的题目?细细回忆一下,学生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类似的。比如《我熟悉的人》、《一个_____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_____》等。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写人的作文题,写事的可以吗?写一件事,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通顺。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与其类似的,如《这件事_____》、《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童年趣事》等。至此,大胆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一篇写人加一篇写事足矣!我们先不下结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往年毕业考的作文题。《一个──的晚上》,《我学会了──》,以《在老师家里》为题续写,给亲友写一封信,告诉对方一件事,《_____进步了》,《想起这件事,我真_____》,写一篇体现情谊的作文,《我给全家带来欢乐》,《我长大了》……其中奥妙留待大家细细体会。当然新课标强调的是语文素养,实行的是元、更。
2.整体把握,增强计划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复习时,以下问题首先必须心中有数:《课程标准》是怎样要求的,教材是怎样安排的,学生的水平怎样,哪些地方还有待解决,复习时间如何分配等等。教师要在复习之前,立足作文复习的总体要求,制订一个较好的计划。
(1)整体把握。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写作目的:“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它也指出:第三学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比如“有意识地丰富自己地见闻,珍视个人地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独特感受”即鼓励学生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培养学生地创新意识。在过程和方法方面,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了重视修改地要求;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课程标准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作文条理性方面提出了“能根据习作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要求。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落实“感情真实”的要求,要力戒目前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矫情”。“真情”表现的不仅是文品,更是人品;要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或不写命题作文。
把握教材。现行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想象作文等;二是文,包括感谢信、毕业赠言等。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作文能力状况,以教材的作文训练系列内容为依据,立足整体,考虑作文复习。
(2)突出重点。整体把握,但切忌平均用力。首先,作文复习要突出重点。如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看图作文中的“观察”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 训练等。抓住这些重点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对薄弱环节下功夫,比如记叙文中的叙事、状物 ,重在求“序”,即按一定顺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物体的形状、作用叙述清楚;写人、写景,重在求“异” ,即抓住,写出该人物、景物与其他人物、景物的不同之处。
(3)有计划性。一是作文复习的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作文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根据复习总体目标及学生作文能力的状况合理安排。如记叙文与应用文的复习时间安排,前者要多一些,后者可少一些;再如作文复习的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要具有恰当的时间比例。二是作文复习的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可先安排单项复习,然后再相对集中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复习训练。三是每节课的作文复习要有计划性。每节课复习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复习?要认真做好作文复习教学。
3.别具匠心,谱写生命文
掌握了“一题多变”,训练了“多用文”,是否就马到功成了?答案当然是非也。不妨让我们先来读读下面三个故事。
“马踏飞燕”是一件古代青铜艺术珍品。该作品巧妙地表现了马跑得快这一主题。看,骏马四蹄生风,后蹄踏在一只飞燕身上,令人叫绝的是,飞燕竟安然无恙!
由此让人联想到“深山藏古寺”一画的意韵:远山绵延起伏,林木茂盛。山脚下的小河中,一个小和尚正弯腰取水,身后石径蜿蜒,隐没于丛林之中。此画真是意境深远。
另传有人对郑板桥说:你画竹之所以栩栩如生,是因你“胸有成竹”,而这正是你天天观竹研竹的结果。你会画风吗?板桥沉吟片刻,泼墨挥毫,一丛丛墨竹做倒伏状,观看的人惊呼,好大的风!这是以有形的物表现无形的物,颇具匠心。这三个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上均以构思奇巧见长,对我们学习写作文也有不同寻常的启示。看同学们的作文,似曾相识的多,老调重弹的多。为什么?构思不巧(内容不新,角度不巧等),作文没有力,没有表现力,也就没有生命力。
作文怎样才能构思新巧且有生命力呢?可从两个阶段下点功夫。
厚积阶段:加强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广开渠道,学会观察、思维、表达、修改的方式方法,此为作文成功的必要前提。
薄发阶段:也是同学们动手写作文的阶段,不仅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运用学会的写作技巧,更要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写出富有灵气,浑然天成的作品。
学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生活底蕴,写起文章来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动手写文章时,更要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创造性地发挥出自己的作文水平,才能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文来。
4.自编作文选,总结经验和教训
五、六年级,学生课内外写的作文加起来就不只十几篇,这些作文,大部分是在老师指导下写的,由老师认真批改、讲评过的。我要求每个学生利用节假日把自己写过的作文分类编成作文选,每到期末或毕业复习时,让他们重温自己的作文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次作文展示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读给听或者传阅,然后自己评,小组评,说说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两位学生在全班交流。活动后,由学生自己再修改完善,然后把最好的作文誊写在班级作文选中。
在班上可以准备一个大作文选,把活动中大家一直认为优秀的作文誊写在上面,谁的作文入选了,就给他一页的位置,学生自己设计版面,除了在那一页誊写作文,还可以绘画、摘抄名言,写上毕业赠言,或者自己的简历等等,再由老师和学生在作文后加上点评。
通过在我们班里的实验,学生对这项活动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作文选上有自己的文章,这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情。这本作文选就放在教室的图书角,它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学生从作文选中,既能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又能总结出自己的失败教训,而且还能够感受自己的进步,学到别人的长处。临场应考无论碰到哪种类型的题目,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思考有路,这比猜题碰运气更有把握。同时对于学困生来说,在这种相互交流的中读读同班同学的好作文,对他们既有激励作用,又有示范作用,容易激发写作欲望。
注意指导高年级段考试作文的方法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已经经过了两年的说话训练,两年的习作练习,对于作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一般来说,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学期都要经历作文考试。所以,对于作文考试并不陌生。对于高年级段的作文教学的复习,关于考试作文的方法必须要年年讲,期期讲。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考场作文是在气氛紧张、情绪紧张、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考试作文的阅卷老师也是极为紧张的(时间紧张)。因此在复习时,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内容和形式上掌握一些技巧,会事半功倍,从而占据一定的得分优势。
关于考试作文的写法,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指导学生过好四个关:
1.指导学生过好审题关
审题正确与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如果把作文写得文不对题,作文就会“一败涂地”,因此,过好审题关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
随着近年作文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越来越大,作文跑题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也成为我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毛病之一、作文课或者考场上,有的同学一见作文题便匆匆忙忙拿起笔就写。由于事先没有经过仔细审题,有时写了很长一篇,才发现写跑了题,于是不得不从头写起,或者根本就无法弥补了,结果事倍功半,欲速不达,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考试成绩。所以,不管写那种题材的作文,我都特别强调学生认真审题,审题的目的是为了不偏题,不离题,让写出来的习作符合试卷题目的要求。
怎样指导学生正确审题呢?
(1)指导学会分析,从题目的总体认知上审题。
所谓分析,就是把构成题目的每一个词拆开,逐一推敲,分析每个词语的意义和各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区分题眼、中心词和修饰词语等,弄清题目规定的范围和重点。如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篇命题作文,中心词是“老师”,属于写人记叙文;“我的”“第一位”则是关键词语,是用来修饰和限制“老师”的,这篇作文应当写“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位”老师。至于中心思想,题目没有明确限制,就有待学生根据材料自己确定了。
分析法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近”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偏题,所以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词、一个字的含义,这样题目才能审清楚。也就是说审题要审清题意,就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记叙文,还是想象作文……)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 (2)指导学会比较,抓住不同题目的“题眼”审题。
所谓比较,就是把类似的两个或三个以上的题目并列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来弄清它们之间取材范围的细微差异,以完成审题过程。如通过对比《我的老师》、《我爱老师》、《我和老师》这组题目,使学生明白:这三道作文题目都是写人的,但各有侧重。《我的老师》以写人为主,重点在于写老师,要具体地写出这位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我爱老师》以抒情为主,重点在于写“我”,要写出“我”爱老师的原因和具体事例;《我和老师》两者并重,要写的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通过比较,学生就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每个题目的范围和重点,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我针对学生审题马虎、不仔细和粗心大意的毛病。把一些的、意思相近的题目在一起进行审题练习,尽量找出这些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我这个小孩》和《邻居家的小孩》,虽然都是写小孩,但前者是写自己,后者却是写别人。又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用这样的方法来复习审题,可以把相似题目的微小差别区分开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当然作文复习时要根据不同体裁突出重点训练。如命题作文重点进行“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重点进行“围绕中心,思维发散”训练;看图作文重点进行“观察”训练;文则重点进行“格式”训练等,抓住这些重点进行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写出的作文一般能做到不偏不离。
(3)从反面提醒学生,明确题目的限制。
就是对作文题目提出“不应该那样写”,从反面加以限制,。以《校园新鲜事》为例,如果从反面加以限制,可以提出三个问题:(1)不是写家庭里、社会上发生的事;(2)不是写老一套的;(3)不是写一两件事。这样从反面一限制,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就深刻多了。
(4)指导学生审题的基本要求。
①审清作文的类型。小学生的的作文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感情真实健康。简单的记叙文包括这样一些类型: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审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是属于哪一类作文的。如果审错了题目的类型,作文时就会离开作文的要求。怎样识别作文题目对作文类型的要求呢?
叙事的作文。有的作文题目直接点明是叙事作文。如《一件小事》,《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家乡新事多》等。这些题目中决定作文类型的词是“事”。有的作文题目虽然没有一个“事”字,但暗含着所叙的是事情。如:《我有一个秘密》,“一个秘密”可以指自己所做的一件不让人知道的事情。《假如我是》。这个题目含着的意思是假定“我”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怎么做”包含着做什么,怎样做,记的是事情。《难忘的第一次》,题目中要填写的是一件事,如洗衣服,做饭,旅行等。《快乐的夏令营》,题目要求叙的是愉快的夏令营。《参观》,题目要求写参观一个地方的过程和感受,是叙述一件事情。
记人的作文。一般来说,记人的作文大多在题目中直接点明。如《我的同桌》,《我尊敬的人》,《新来的老师》,《珍惜时间的人》等,这类作文题很容易识别。但有的作文题不直接点明是记人的,要通过仔细审题才能领会题目的意思。如:《温暖》,不是写气候的暖和使人感到温暖,而是某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有帮助和鼓励,使别人在心里感到“温暖”。还比如《胜似亲人》,《老师的微笑》等。
值得注意的是,写人和叙事这两类作文有时较难区别。因为写人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叙事又离不开写人的活动,因为事情是人做的。但这两类作文还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对象和目的是不同的。如《爸爸的胡子》,这样的题目所涉及的事情与表现人物品质密切相关,所以是写人的题目。又如《放学以后》,虽然要写“谁”,但重点是写“谁”所做的事情。
状物的作文。状物的作文一般都能从题目中看出来。物体有静物和动物之分。所以,描写静物,动物够的形态,颜色,结构,动作的作文都是状物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题目中有要求描写季节,时间或游览,见闻意思的,一般是写景作文。如《春》,《 的早晨》,《春游 》,《秋色》等。写景的题目有时与状物的题目难以识别。一般来说,重点写景物中某一物体,那就是状物作文了。如《街头小书亭》,要写小书亭的位置,周围的环境,书亭的陈设等。
②看清题外的要求。有些作文题下面还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大都是附加的要求,如“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展开合理的想象”,“字数在400字左右”,“字迹端正,格式正确”等。这类题外要求可以概括成两个方面,一是对作者选材,写作思路作出提示;二是对作文的篇幅,行款格式,字迹等作一些具体规定,作者作文时必须遵守。所以作文前要看清题外的要求,这是审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2.指导学生过好选材关
人们常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在作文教学中,审题并确定中心之后,能否过好选材关,就成为作文成败的关键。指导学生选材时要让学生学会五看、两做到。五看:一看题目的要求;二看中心的需要;三看材料是否真实;四看材料是否熟;五看材料是否新。两做到:(1)宽打算。要训练学生按题目要求打开思路,从各种角度想一想,尽量多找一些材料,以从中择优而用。比如《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就可引导学生先理解“班里”这个词所指的范围,然后再让学生想想:除去课上、课下的事,校外的事算不算班里的事?这样一摆思路就宽了,可供选择的材料就多了。(2)细挑选。思路打开了,摆出的材料多了,就有挑选的余地了。怎样挑?一要细比较;二要严格选。细比较就是要求学生将想到的材料按题目的要求加以鉴别比较。严格选就是让学生在比较中严格地选出最典型、最熟悉、最新颖的材料来。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还有个组织材料的问题。训练学生组织材料,要从四个方面做:一是让学生利用小标题将材料分类,把相同的材料归在一类中;二是让学生考虑一下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安排一个次序;三是寻找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手段,想一想怎样衔接好;四是考虑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
我认为:训练组织材料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因为提纲可把上面的四项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明晰化。
3.指导学生过好提纲关
考场作文,一般来说时间很紧张,学生没有的时间打草稿,因此,我班大部分学生写作文,往往对想写的材料不做安排,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他们这种随想随写,随写随想的情况,就很容易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详略不当……要想让学生在作文时节约时间,少走弯路,避免或减少刚才所说的种种毛病,我在作文复习时,就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他们可以事先大略考虑一下:选取什么材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哪些材料要写得详细,哪些材料可以简略,文章分几层意思来说,前前后后怎样把材料连贯起来,然后列个提纲,那样写起来就比较顺利,往往可以做到一气呵成,顺理成章。而且,有助于理清思路,巩固记忆,使学生不至于把原来准备写的某些内容忘掉,避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又可以把作文写得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到了高年级,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列写作提纲的方法,以训练学生选材、组织材料和布局谋篇。
一、以增强词汇量的运用为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
每接触一节新的课程和内容,都会有词汇量,以往教师都是教学生发音和告知词意就相当于是对这个新词的解析,较少涉及到造句的环节,从而导致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对词汇的运用,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比如在学习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时,涉及到的语言点有They would starve if food was difficult to find,其中有新的词汇starve,它既是及物动词又是不及物动词,作为不及物动词时有挨饿,饿死,渴望的意思,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根据不及物动词的用法造句,有的学生会说many people starved to death in the famine,有的学生说I starve meeting her once more。这时教师就会发现问题,当starve作为渴望的意思时一般后面需要加介词for。作为及物动词时,意思为使挨饿,使匮乏,以饥饿迫使等,同样也需要让学生造句,以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和造句能力。除此之外,关于starve的名词形式,习惯用语等相关内容都需要向学生讲解,只有这样的才能叫真正的词汇讲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奠定写作能力基础的作用。
二、以熟悉语法知识为培养写作能力的途径
语法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讲解较多,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多数学生提到语法知识都会感到头疼,教师也不知道采用哪种方式能让比较枯燥的语法知识利于学生接受,从而导致学生的语法较差,在写作时经常犯语法错误,甚至有些还是比较低级的错误,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提升学生的语法水平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虚拟语气时,这种语气主要是用于条件状语,所以在学习虚拟语气的相关语法之前,教师应先将状语以及状语从句进行复习,然后再告知虚拟语气是表示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也就是说不是真实的。如果是与现在事实相反,状语从句中谓语动词是过去式,主语中的谓语动词是would/sh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想并造句,有的学生会说If I was a boy, I would join the army.有的学生则会说If I had a lot of money, I would travel around world。当学生熟悉掌握了这种时态的虚拟语气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询问如果是对过去或是对将来的假设又会是什么样呢?这样既能达到吸引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注意力的目的,又能对后续的语法知识加深认识和理解,自然能在写作时正确的使用语法。
三、以阅读训练为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
阅读与写作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阅读,学生能熟悉语言的表达方式,在写作时能更加顺畅,所写的英语也较为地道,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朗读和分析文章为主,并没有将阅读与写作进行良好的融合,错过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以阅读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travel journal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探讨如果要去一个地方旅游,需要准备哪些东西,采用哪些交通工具等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或者教师列出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也行,类似于what are you planning for the trip? Where are you going and what are are you planning to do each day? 等问题。接下来就是对文章的解析,包括词汇,短语和语法等内容,这其中也可以涉及到写作能力的培养,像用change ones mind 和give in造句,然后是对文章中比较好的语句,句型进行背诵,以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当文章解析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模仿或是改写的方式写一篇新的文章,如果阅读的文章是以第一人称阐述,那么可以要求尝试用第三人称进行写作,这些方式都能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充分利用阅读素材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以建立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培养写作能力的根本
写作习惯的建立,首先要以兴趣为突破口,起初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或是一周最少4天写英语日记,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又或者让学生与同学,朋友发英语邮件,信息等方式,通过起初的被动式写作,到后来学生会慢慢演变到主动用英语来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其次是让学生背诵一些写作的素材,高中英语写作一般都是话题式作文,通常会涉及到第一,第二这样的条理性阐述,但多数学生每次都是用firstly、secondly来写,其实还可以用到to begin with ,moreover, finally来代替。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常用的写作句型学生也可以背下来,像there are several reason for. Here is one more example等都能用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而且也能让学生不会有词穷的感觉。最后是良好的写作规范,有些学生在写作文时,条理性,标点使用都存在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提醒学生仔细看清楚题目要求,条理明确,确定好动词和构建好句子结构,不要出现没有主题或是整篇都是一件事情或是一个观念重复陈述等问题。
【小学生人物作文的写作技巧解析】推荐阅读:
小学作文中间写作技巧11-13
小学写人作文写作技巧06-08
小学作文写物写作技巧07-10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汇总06-19
小学生周记有哪些写作方法和技巧10-25
批改小学生作文的技巧11-13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提升写作技巧10-13
卡通人物小学生作文11-03
人物对话小学生作文11-27
讲人物故事小学生作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