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融合式”党建之我见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非公企业“融合式”党建之我见(推荐14篇)

非公企业“融合式”党建之我见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建设已渗透非公企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笔者认为,只有将党建元素渗透到非公企业的中心工作中,使党建工作与关于效益的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用党建工作的成效动员和引导党员干部支持经济工作,奋力投身到经济工作中,同时借助业务工作的平台和载体抓好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频共振、浑然一体,这必然会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双赢。

目标融合制定

非公企业在制定业务工作目标时,应将党建工作目标一并制定,做到目标同制定,任务同分解,责任同签订。非公企业中的党员,不仅仅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同时要明确作为一名党员,自已的党性目标。

工作融合推进

非公企业在有序推进业务工作时,要把党建工作“揉”在一起,用党建工作凝聚的智慧与勇气破解经济工作中的难题。比如,推进党建工作时与企业文化、产品转型升级等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有效推进企业经济工作的发展。同时,抓党建工作时,可借助业务工作的平台,比如在建立功能性党小组时,可在业务工作的基础上整合,为党建工作提供便利的基础。

非公企业“融合式”党建之我见 篇2

党建工作是一项持久的工程, 需要每名党员以发展为目标, 全身心投入自身建设中来。十八大指出, 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对于我们党的科学化水平的建设与提高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十八大尤其注重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防御的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增强基层领导干部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 企业党员干部要时刻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在思想上做到常思贪欲之害, 常弃非分之想, 常修当官之德。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原则, 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 防微杜渐。在作风上做到自重、自警、自励、自律, 反思不足, 将自己的行为置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之中, 增强与干部员工的联系, 保证把组织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企业谋利益。同时, 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加强对支部和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随时敲响警钟, 防止滋生腐败,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2 安全为重, 落实综合维稳工作, 多措并举保安全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企业党建工作要始终将安全生产, 稳定经营视为核心目标。煤炭企业党组织, 要发挥优势, 将安全生产的理念植根于每个人员心中, 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为此, 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努力践行“无事故、无伤亡、无风险”的安全作业目标, 着力强化安全管理, 不断健全完善生产风险体系。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要强化思想, 明确责任。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 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开展各类安全培训, 加大安全宣传力度, 强化每个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安全工作。其次, 要强化措施, 规范操作。定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进一步明确不足, 及时整改。通过增强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操作行为, 强化技能培训学习来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营造安全、和谐的良好企业环境, 为强化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3 以人为本, 保障员工利益, 凝心聚力谋跨越

一直以来, 我们党都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把群众的利益需求放在首位。对于企业而言,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所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依托工人阶级的努力而得来的, 员工的利益也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 我们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心员工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上, 主动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 使员工能以更优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员工利益无小事。企业员工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 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享有相应的福利待遇。对于表现出色、贡献突出的员工, 要在物质上与精神上予以更多的奖励, 以此来带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 让他们在工作、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归属感与尊重感。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 要充分发挥好员工“后盾”的角色, 忠诚履行好职责, 倾力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 让他们安心、放心地工作, 真正将员工的利益落到实处, 这就是我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最好体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立足国情,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是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 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稳固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作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标志大会, 其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精辟论断, 让我们为之振奋, 受益匪浅。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就是要求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在今后的工作中, 更加注重加强党员学习教育, 注重推动工作落实, 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力提高员工素质,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团结带领干部群众, 不辱使命、勤奋工作、有所作为, 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金华.加强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科学发展[J].价值工程, 2011 (22) .

[2]李伟霞.煤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价值工程, 2011 (05) .

非公企业“融合式”党建之我见 篇3

一、准确把握定位。

党的十八大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西山煤电集团作为山西省大型国有企业,着眼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确立党委工作“务实、求新、创效”的总基调,着力转变重心、增强实效。工作实践中,重点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六个坚持”。“四个意识”:一是科学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引导干部职工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对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认识,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市场竞争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大分析研究,超前把握市场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在主动作为中体现党组织工作价值。三是政策法规意识。认真学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分析行业动态和产业发展趋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四是创新进取意识。用开放的思维抓党建,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博采众长,打造本单位的特色和亮点。“六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继承中创新,在改进中加强,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参与、领导、保证、监督、服务“五大职能”;二是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进入管理起作用,把安全生产、经营创效、改革改制、转方式调结构、外部资源开发、国际化建设等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把推动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和党组织战斗力的根本标准;三是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作为党组织的基本职责,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四是坚持议大事谋全局,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确立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五是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优化载体,丰富内涵,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夯实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基础;六是坚持凝人心聚合力,推进和谐西山建设,营造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提供机制保障。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制度问题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企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特别是煤炭企业在黄金十年过去后更面临增盈减亏的巨大挑战。如何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动力和保障,是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西山集团立足产业现状,着眼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和党的建设的新形势,主动适应主要产品市场竞争的新特点,主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主动适应转方式调结构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新任务,主动适应党员职工队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发生的新变化,着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定,积极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机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实际,建立实施《西山煤电集团党委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机制。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坚持把民主集中制原则与法人治理结构工作规则有机结合,健全完善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制度。三是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机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坚持“管政策、管标准、管编制、管程序、管监督、管考核”,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人事保证。四是“四好”领导班子管理机制。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扎实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修订完善活动意见和考评办法,强化动态管理和责任考核,增强各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在巩固“三讲”教育、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基础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子分公司及基层单位的《党支部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机制性文件,规范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促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创新工作实践。

体验式作文之我见 篇4

体验式作文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及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第一,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是应景,一开始在心里就倦怠起来。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第二,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

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第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比如,在一次“体验观察”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我校教师王丽娟老师事先准备一个箱子,请同学走到箱子前去摸里面的东西,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使作文的写作自然水到渠成。这样,让学生随时把生活中的经历和真切体验写出来,让体验与写作交流的自觉继续保持下去,成为表达的需要。

第四,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探索融合式机关党建的几点做法 篇5

◎文/ 李学同

为解决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广东省直机关工委积极探索实践融合式机关党建,从目标、规划、力量和机制四个方面推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从“两张皮”到“一盘棋”的转变。长期以来,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近年来,广东省直机关工委以《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总依据,从目标融合、规划融合、力量融合和机制融合四个方面推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机关党建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从“两张皮”到“一盘棋”的转变。

一、目标融合,推动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工作在战略目标上同向一体

自觉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要求中来思考,放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局工作之中去把握,较好地把机关党建的使命与任务转化为工作目标。

抓总。就是准确把握能够体现机关党建和中心工作共同价值取向,具有统领性、基础性的要求,使之作为推进工作的主轴线、检验工作的度量衡,贯穿机关党建工作各方面和各环节。通过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必须把“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作为目标统领,使机关党建有机融入和服务于广东改革发展大局。近年来,不管机关党建的工作怎样开展,抓手怎样调整,始终坚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指向不动摇,对凝聚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机关各项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抓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动机关党组织围绕行政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以及攻坚点来确定目标、开展工作,为服务中心工作完成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紧贴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岗位建功、履职创优、服务创新、建强组织”为目标,持续开展服务创新驱动“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建系列活动,逐步形成了“服务大局目标明确、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每个单位都见实效”的良好局面。

二、规划融合,推动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工作在战略规划上同步共频

切实履行宏观规划职责,努力以机关党建规划的制定来融合党政中心工作,以规划的实施来落实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通过规划融合真正使机关党建工作贯穿行政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为完成机关行政业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抓大。就是着眼于谋大事、抓大事,不仅要真正吃透中央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摸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需求和期盼,找准机关党建的薄弱环节、掣肘因素、工作短板,更要把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与机关党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上级要求和基层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具有高度融合力的党建工作规划。如,以服务“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为主题,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2013年规划实施了机关党建“十大重点行动”、2014年“八大先锋行动”、2015年“八大引领”行动。对每一项党建规划都明确路线图,制定时间表,签订责任状,引导省直机关党组织进一步细化深化规划、完善落实措施,通过规划的实施把党建工作贯穿行政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抓重。就是突出对机关党建重点工作、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研究规划。具体工作中,着力推进服务中心和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的相互结合、彼此促进;着力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及制度建设的融合,实现相互依存、共同加强;着力推进《条例》规定的机关工委各项职能的相互融合及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各项基本职责的相互融合,做到相互联通、相得益彰。

三、力量融合,推动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工作在战略主体力量上同步合力

注重与各方面主动融合、密切配合、积极整合,乘势借力,汇聚起机关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强大能量。

抓纵。就是推进在纵向上有领导或指导关系的党建主体力量之间的紧密融合。如,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探索打造省市县三级机关“学、用、赛”联动平台;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探索打造党、团员共进社区报到的互动平台;在党建带群建上,探索打造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团青之家、妇女之家“四个之家”协动平台。

抓横。就是推动在横向上没有隶属关系的党建主体力量之间的密切配合。一是注重省直机关工委这个机关党建“领导”力量和部门党组(党委)这个“指导”力量的融合,通过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加强经常性沟通联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事前通报、充分讨论、协调配合,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同步共频的强大合力。二是注重挖掘机关党建资源,发挥主业优势,广泛开展横向联合。如,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大规模培训党员和党务干部工作,与省发改委合作开展“央企市县行”服务活动,与省经信委合作开展千名博士进产业园区服务活动,每年与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合作开展创意和技能大赛,定期与省社科联合作举办省直机关社科讲堂等。三是建立省直单位党建工作协作组管理制度,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把省直200多家单位划分为规模相当、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八个党建协作组,各组内外密切协作、互相促进,有效增进了党建工作合力。

四、机制融合,推动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工作在体制机制上协同加强

把机关党的建设长效机制从短期的政策建议和空泛的口号升华为刚性的履责制度规定,并通过督导检查、目标考核、监督测评等办法,对落实的过程和成效进行检验,运用法治思维、制度方式推进融合式机关党建工作。

抓纲。就是把《条例》作为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基本遵循,作为健全完善机关党建制度机制的纲领性依据,作为解决“两张皮”问题的重要法宝,加快健全与《条例》相配套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推动形成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机关党建制度体系,切实把《条例》贯彻落实到位。如,出台了贯彻《条例》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具体列席哪些重要会议、机关党组织在干部监督管理中怎样发挥作用等关键问题,建立了部门机关党委每年向工委报告工作制度;以督查《条例》落实为重点,开展了省直单位党情大调查,建立完善了贯彻《条例》的专项督查工作制度等。

抓责。就是坚持明责、履责和追责相一致,以责任落实保障党建工作和行政业务工作同步开展。省直机关工委和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省直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率先编制出台了《省直单位抓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建立了机关三级党建责任主体履行党建责任联述联评联考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机关党建责任落实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构建机关党建各类责任主体压力层层传导、责任有机融合的责任落实机制,形成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的良好局面。

企业建设之我见 篇6

企业之发展,需要多种因素并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平稳、高效的进行,这就是规范化管理(即内控体系)。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出的两天对我感触尤为深刻,第一方面就是创新机制,研发犹如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掌握了技术就掌握了自身的命脉,这是根基;第二方面就是发展文化,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文化是最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管理模式。

我公司的研发产业已经在行业内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公司领导对研发的投入与决策都非常的英明,那么我们简单来谈一谈公司的企业文化及规范化管理。

在这方面最具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海尔集团了。纵观海尔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海尔的成长离不开海尔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没有海尔文化,就没有海尔的今天。而反省郑百文、亚细亚与ST猴王的衰落史,悲剧的根源之一在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郑百文公司年报也承认该公司“重经营,轻管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资本经营,轻金融风险防范;重网络硬件建设,轻网络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人员监管和培训”。

反观我公司现有的状况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经过了原始积累并飞速发展后,到通过资本经营进行质的飞跃时,我们的内部是否有能够支撑起这艘航母扬帆远航的筋骨呢?

几年前,企业家们遇到最多的困惑是如何才能快速地发展,“快一点、再快一点”是很多企业面对各种增长诱惑时的唯一可行选择。

增长既需要速度,更需要质量。如果说企业战略可以保障企业有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内部控制则可以保障企业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摔跟头。随着市场经济各项建设渐趋完备,新的游戏规则正在确立,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对企业风险与内控的要求在逐步加强,而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及其决策者能够关注风险管理。

管理制度必须是有效的:管理当局只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海尔坚持管理高质量,不做表面文章,注重管理实效,对于管理制度、标准、程序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依法治厂,无一例外。

企业文化有助于在企业职工中形成向心力,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实施。17年来,海尔把企业文化作为与企业高科技发展并存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海尔文化由企业理念和管理组成,渗透到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实业经营部门的经营、管理中,贯穿于海尔的企业管理、质量、检测、销售、服务、资产重组、体制转换、跨国经营、科研、教育等等领域之中,具体体现在企业经营策略和各种规范、规章制度的实践中,比如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体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励和竞争的奖惩制度、职业纪律与规范、环境建设、员工行为仪表等等。1995年海尔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展示了海尔文化的威力,当时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4亿多元,而负债高达5亿元,兼并后海尔没有注入一分钱,没增加一台机器,只是派了三位管理人员将海尔文化、海尔的管理体系带到被兼并企业,使被兼并企业的员工从思想上观念上实现脱胎换骨的转换,三个人进去后三个月就停止了亏损,五个月后摆脱困境,盈利151多万元。

3、人事政策和程序。海尔的成功说到底是人力资源控制和开发的成功。海尔认为企业发展来源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海尔将员工的管理摆在了第一位置。海尔对人的管理原则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让每个人不仅能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能将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集团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法可依。

(1)聘用机制。企业实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每月由干部管理部门公布空岗情况和招聘条件,经过笔试面试和实绩考核,进行选拔上岗或进入人才储备库。上岗干部由人才库提供信息和建议,经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总裁同意后生效。

(2)考核机制。对已经在岗的干部进行控制,每月要考评一次,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选拔上岗或淘汰降职;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制度,即设置优秀员工、合格员工、适用员工三个等级,依据考核标准有升有降,每年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员工被淘汰,以保持企业人员的活力;按实际完成值,目标值和上期完成值对比,给予ABC三个等级的评价,月末按照考核成绩计算出该岗位的工资金额。

(3)激励机制。海尔的工资分档次发放,计效联酬,为管理人员设置了海尔金银铜奖,为工人设置了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信得过班组、自主管理班组奖,根据考核绩效,给予突出员工以奖励。

(4)培训机制。海尔有上岗前培训、适应性培训、提高再培训几种,培训内容根据具体岗位而定。工人接受入厂培训,中级工培训等。管理员工实行继续教育,科研开发岗位员工除继续教育外,可根据需要参加短期培训和出国培训。

4、授权和责任。海尔有一套层次分明、内容完整、责任明确的目标计划体系。每年12月集团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本目标完成情况,制定下一的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再分解为月度目标和计划,各部门将子目标分解为各车间控制的项目,由各车间再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每天的工作项目和责任。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之我见 篇7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

0引言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多, 高校党建已逐渐成为基础党建的热点和重点。这需要高校广大党务工作者对高校党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1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1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高校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学生党建工作, 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 发展一批学生党员, 能够巩固和扩大党在高校中的群众基础。

1.2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当前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而领导这一伟大实践的是中国共产党, 她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而不懈奋斗。而加强党建工作, 为这一伟大实践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党员, 高校责无旁贷。

1.3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青年大学生追求进步、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理想信念坚定, 追求进步、渴望自我发展, 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比较迫切, 做好学生党建工作顺应了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党员发展力度不够, 党员力量微弱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入党愿望强烈, 统计发现, 学生进校后近50%左右陆续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近20%做到及时交思想汇报。相比之下党员发展速度较慢, 比例偏低, 与党建评估中的指标差距大。一些院校的在校生党员比例仅在3%左右, 党员队伍薄弱, 造成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很微弱, 在普通学生中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 对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十分微弱, 难以带动团建。

2.2学生党员入党动机错综复杂、参差不齐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 对学生入党动机的了解和调查, 归纳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信仰型, 这类型的学生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感情深厚, 经过理论学习能达到理性的认识;二是感性型, 学生的政治意识尚未成熟, 对共产主义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 尚未形成坚定的信念, 只是认为“小学加人少先队、中学加人共青团、大学加人共产党”是自然而然的, 他们对共产党感情真挚, 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三是从众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有的是受同学的影响, 有的是迫于家庭或其他社会成员的压力, 将个人认识或行动与多数人保持一致;四是趋利型, 这类学生入党是为了满足某种虚荣, 达到某个目的或为光耀门楣, 捞取“政治资本”, 找个好工作等, 他们入党动机不纯, 离共产党员的标准有很大的差距。

2.3发展对象考察标准不一、考察时间不足考察标准不一致往往会出现两个综合素质差不多的学生, 由于专业不一样位于不同的系部, 考察人不一样, 造成考察标准的差异, 出现一个学生成为了学生党员, 另一个学生没有吸收入党, 甚至即使这样的两个学生在同一个系部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终容易在学生中挫伤学生入党的积极性, 影响学生对党的认识, 这样不利于学生党建工作。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短, 客观上加大了学生党建的难度。由此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时间短, 难以做到细致周全的考察, 容易出现一些速成党员, 可谓是带病发展, 不能久经考验, 入党后暴露问题, 影响新党员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短, 一些默默无闻、勤奋踏实的学生当得到组织重点考察时, 已经临近离校或毕业, 造成实质性的培养环节来不及落实, 最终不能吸收进党组织, 给组织带来损失。

2.4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周期和形式方面的问题随着要求加入共产党人数的不断增加, 大多数高职院校党校的培训一年一次, 周期太长, 不能满足广大积极分子迫切要求参加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学习的要求,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发展的需要。培训形式方面, 不论是学院党校的培训还是各系部党组织组织的培训, 目前大多数仍是以集中学习为主, 没有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交流会等, 培训缺乏多样性。

3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措施

如何来引导我们的大学生, 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入党观, 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措施可供参考:

3.1建立综合考察体系、把好党员发展的“入口关”结合实际情况, 高校党建工作正面临量的突破和质的保证, 党组织务必坚持质量建党的原则, 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用发展的眼光和切实的标准考察学生, 建立综合的考察体系。重视对入党动机的考核, 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考察, 把学习作为基本要素, 对思想品行端正、工作能力突出的积极分子加大考察和培养力度。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是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 党支部确定积极分子要科学、广泛地征求意见, 多层面的考察。对确定的积极分子要及时指定联系人, 把考察教育纳入工作计划, 完善培养制度。对确定的发展对象, 支部要安排专人考察、培养, 考察期满要及时提请支部会议讨论相关事宜。支部对确定吸收的对象要及时公示, 务必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发展一个合格一个。

3.2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党校培训班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分理论学习、实践考察、专题讨论、考核等四个部分。各级党校要积极创新培训载体, 除了讲授之外, 还可辅之以观看教育录像片, 请校内外的老党员、老干部为学员举行报告会和召开座谈会;还可举办国际国内形势报告会, 分析学员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趋势, 开阔视野, 从而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调查相结合, 拓宽学习渠道。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 丰富的培训形式, 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进一步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各级党校认真组织, 确保培训卓有成效。

3.3加强组织建设、调动党建队伍的积极性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团工作队伍, 有利于促进党建和团建的和谐发展, 通过党团的合力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工作。充分调动党建队伍的积极性是做好党建工作的保证。班主任、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进步非常重要的培养人、引路人和教育者。要从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建设,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使他们成为发展学生党员的把关者、推进者和实际工作者。各院校要继续完善劳资制度, 积极落实党建队伍的待遇, 从政治、职称和经济方面着手, 充分调动党建队伍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把党建工作做细、做实,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4实施党员再教育工程由于学生刚成为预备党员时一般没有经过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格锻炼, 同时也缺乏履行党的义务的实践。有的同学入党后, 产生“松口气”的思想, 缺少继续前进的动力。因此, 高校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抓好党员的再教育工作。高校应将如何做党员、如何成才、如何做人等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请党员专家、教授为学生党员讲党课, 并采用多种方式的教育, 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要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给党员加任务, 压担子, 实现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 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3.5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党建工作力度目前很多高校高年级学生要进行实习生产, 根据实习基地党员发展的需要, 要求学生党支部建立在学生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周期短, 流动性大, 人员参差不齐, 干部能力也各不相同, 缺少必要的监督考核和管理制度等。另外基地党各支部书记基本上由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 但他们往往存在着理论水平不够, 党建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 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建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加强基地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 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形成连续性的工作思路, 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罗春晖.引导高校入党积极分子过“三关”[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3) .

[2]杨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党建.2008 (09) .

[3]卢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法治与社会.2008 (07)

[4]刘加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的探讨.[J].网络财富.2008 (06)

“发现式”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发现;个性;展示;品味

“发现式”教学法又称“五重发现”法。在我校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实验,无论是课堂的活动、学生的预习、小组的合作,还是问题的发现、及时的反馈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笔者曾经有幸以执教“五重发现”法参加了全市的优质课评选并获得一等奖。现在谈一谈对这一教学法的一些浅陋的看法。

“五重发现”的教学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依托学案,深入自学→小组合作,真诚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归纳方法,总结规律→拓展视野,提升能力。这五个步骤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本特征是“在对话中不断发现”,最核心的环节是“展示学习成果”。

具体来说,“五重发现”的第一重是“自学发现”。这一环节,由学生课前自读文本,梳理字词、文学文化常识、最初的感受等基础性的知识和感觉。那么,哪些字词是这个学生所不认识的,哪些字词是那个学生没有掌握的,初读后的感受等,都是个人的初步体验,这些东西都应该由学生自行在自学中发现。

在这一环节中,要避免的是,老师把自己觉得重要的、比较难的东西端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去填空,填空之后去回答,然后再领着大家读一遍儿。之后,又在学案上给加上一条小尾巴——“你还有哪些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后写在下边”。其实,这样的教学环节总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不是学生的自主发现,说到底仍然是老师的发现。

第二个环节是“交流发现”。这个环节要求把每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合作、交流,小组之间展开互动、交流、探讨。在这个环节中,仍然要遵循以学生的个性发现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相互提问、取长补短、自由发挥、求同存异。

在第四个环节“总结发现”中,由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积累,无意识的(当然得有一个由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过程,关键靠教师的长期引导)自主完成方法的归纳、规律的总结。最忌讳的是教师把自己认为或是教学参考上的重难点强加给学生,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和见解,教师要做的就是适时的鼓励和引导,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

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发现”,由教师适时地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题目,以便达到及时巩固拓展的目的。教师的拓展绝不能是事先准备好的题目,是由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每个小组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最多可能是事先准备的多个题目当中的一个。

笔者认为,在这诸多环节中,最重要也是课堂上最需要展示的是第三个环节“展示发现”,也就是每个学习小组由发言人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包括学习的收获和提出的问题(问题可以是本小组解决不了的,也可以是已经解决但该小组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收获”包括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感悟体验,目的是与其他小组分享学习成果;“问题”包括设问和疑问,目的是引发其他小组对问题的探究。

纵观整个学习流程,最重要的是三个关键词:“个性”“展示”“品味”。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而非讲授者。

当然,对教师个体来讲,在教学中可能也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甚至有一大部分教师感觉课堂的驾驭比以前难度加大了。这当然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种教法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前的备课要求,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会五花八门、千差万别,这无疑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还有一点,也是笔者最想说的。“五重发现”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这毋庸置疑。学生在自学、展示、探究、总结、拓展中发现,目的是要发现文本中的重要知识、通过感悟提高个人的学习和情感能力。那么,我们常说教师和教学是杯水和桶水的关系,在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发现的同时,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是不是也该有着个人的发现呢?我想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教师个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决定着一节课的高度。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会做课堂上的旁观者,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更应该进行自我解读。只有这样,在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或是旁逸斜出的时候,我们的引导才会更有力、更适时。

所以,语文的教学必须要有个性的发现和解读,当我们被学案上的对错号拘束的时候,我们那颗语文之心,也许就会被对错号编织的网给罩住了。

企业文化之我见 篇9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实质在于把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融汇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过程中,是企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耍源泉。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对外则提高企业竞争活力。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及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把职工自我激励的标尺,他们通过它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可以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同时,企业或团体内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它能使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及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按照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构成。

1、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2、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3、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4、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

1.企业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但其中有一个核心内容,那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主导和支配着企业文化的其他耍素。

2.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平台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理念平台的竞争。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而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是第一竞争力。但是,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

四、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价值观必然要对人、财、物;对个人价值和共同价值;对社会价值和利润价值、用户价值和生产价值等一系列价值序列进行选择和排序。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是第二位的。2.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共同的协作高于独立单干,集体高于个人。卓越的企业所倡导的团体精神、团队文化,其本意就是倡导一种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发展之我见-007 篇10

华阳迪尔公司在公司领导的英明决策下,审时度势、勇抓机遇取得了显著成果,让同行业羡慕不已,为华阳迪尔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今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及国内市场的变化,公司也要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在利润减少、市场萎靡的状况下,是维持发展还是继续开拓进取继续把企业做强做大?是每个员工都热切急盼的问题。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我们宁可在正确的问题上作出错误的决策,也不要在错误的问题上作出正确的决策。理念决定策略,策略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只有理念上成熟与清醒,才能有行动上的自觉与坚定。所以我们的公司要做强做大,是要靠公司领导绘就一幅发展的宏伟蓝图,让公司有目标。再把目标层层分解,让各层管理者有目标,基层员工有目标,那么行动上才能围绕目标想方设法去完成,因为有了目标,才有奔头,才能有行动,只要有行动就有进步,有惊喜,公司才能高效地向前发展。公司要发展除了它的社会责任外,还有它自身的存在性: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盈利。要盈利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挖潜,即降低生产成本。

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为公司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可上一个新项目。

(一)可以按现有的产业链发展新的项目,优势是有现成的原料,可减轻上游的压力。市场好的话,能一荣俱荣。劣势是一旦市场出现问题,某一个环节断链可能造成整个企业陷入泥潭。

(二)不按产业链发展,上其他的化工项目。根据市场潜在需求,考察研究一个与硝酸无关新项目。形成一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新局面。不至于因项目单一而影响公司良好的发展。

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利润来得快,来的多,可以说是上策。同时还可以挖潜。把生产成本向下降些,这一点的利润空间相比上一条来讲空间有限。各部门讲究节约,维修费用降些,要求每个员工把各自的工作做到极致,恰到好处。就要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判断准确,特别是管理干部,因为做与不做,管理干部说了算。

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公司各部门要形成讲正气﹑讲学习﹑讲创新﹑讲贡献的好氛围。因为正气是前提,学习是基础,创新是方法,贡献是目的。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让员工信服。让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安全感,以公司为家,以公司为荣。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培养员工对公司的信心。公司把爱心给员工,员工把忠心给公司。在工作中专心研究,精心操作,细心维护。达到员工与公司和谐发展。

中国企业之我见 篇11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显而易见,就精神层面而言,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由这种意识所产生的行为规范。

我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产物。它自觉地吸收国外企业文化理论的积极成果,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目前,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从总体上看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企业好,西部和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索、加强和利用。

为此,我认为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残酷的事实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企业领导人“人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人才第一资源”的意识,开始注重尊重人的尊严、关心人的需求,更加注意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发与利用。这为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信用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目前,信用缺失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都深受其害;因此,企业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不变的主题就是创新。创新是所有企业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不竭动力,是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在于突出个性。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的文化表现形式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因此,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要根据不同行业、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大胆地创新和提炼,既要体现企业文化的继承性,又要反映时代的特征、张扬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第五:企业文化建设要善于兼容和融合优秀的多元文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使一元与多元兼容且丰富多彩。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它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而不能“全盘西化、食而不化”。

企业文化宣贯之我见 篇1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调适等功能,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形成巨大的品牌价值,产生强大的品牌效应,进而促使企业形成独有的商业模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而且全面的宣贯才能使员工形成强烈的意识并遵照本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做人行事。中航锂电企业文化建设亦然如此。本文就我公司企业文化宣贯问题谈一点浅浅的看法,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一、中航锂电企业文化宣贯的指导思想

公司精心塑造“中航锂电”品牌,致力于持续提高大容量锂电池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打造“技术领先,质量可靠,用户满意”的全球锂电池金牌供应商,为实现节能减排,提供绿色环保的新型电池能源。积极探索目前形势下企业文化宣贯的新要求,构建符合公司个性化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由管理文化向文化管理的转变而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中航锂电企业文化宣贯工作现状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从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到行业内红金龙卷烟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无不显示

着企业文化的巨大牵引力。而中航锂电作为一个新兴的新能源企业,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成熟与公众、社会的认可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企业文化宣贯工作中,应提高重视程度、宣贯力度,努力实现企业文化能落地、易生根,并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1、企业文化宣贯工作重形式,轻实质,使企业文化成为了一种口号。一个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员工的外在风貌和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一种无法复制的气质和风度。中航锂电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员工较新,企业文化在短时间不能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并以这样的氛围来影响企业和员工的言行。中航锂电的企业愿景是打造“技术领先,质量可靠,用户满意”的全球锂电池金牌供应商,并为实现此愿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就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而言,很多实施措施只注重形式。比如,我们提倡创新,但是实质的创新举措欠缺;我们倡导“健康快乐”,但从制造公司对技术工人的思想动态调查可以看出,我们与之还有一定距离。企业文化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体,她从企业理念、行为准则、员工气质、社会责任、公众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及价值观来体现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并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因此,要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要把这项工作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时时、事事、处处围绕企业文化开展工作,依靠企业文化这个巨大引擎,带动企业这部机器,高速、高效运行。

2、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感。

中航锂电的企业文化宣贯主要是通过校园宣讲会、双选会、公司网站、入职培训、文化宣传展板、员工的精神风貌以及领导的行为作风等形式展开。据制造公司的不完全调查统计显示只有18.9%的技术工人对公司文化非常熟悉,略知一二和不了解的占调查人数的 44.2%,可见就制造公司这个大单位而言,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欠缺,当然认同感也不会很强。这是因为许多时候,有不少的员工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企业打造的企业文化没有和员工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一个没有得到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可以从三方面来说明问题:一是说明企业的宣贯力不够,没有在员工的脑海里形成印象,形成模式、自觉遵守和维护的意识;其次是企业的贯彻力度弱,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其他配套的措施与政策来保护,使企业文化停在纸上,流于形式;第三是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一个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除了员工自觉维护企业的形象而外,企业的管理层与决策层还会想方设法来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在这种大环境下形成一种自发性的行为。

3、企业文化宣贯的创新力不够。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文化宣贯的方式在前进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与改变。因此说,要使企业文化宣贯持续稳固推进,就需要对企业文化宣贯的方式方法予以创新。中航锂电地处洛阳市高新区,建立时间也不久,很多外地人乃至洛阳市民都不曾听过中航锂电,更不用说对企业

文化有所了解。因此中航锂电在企业文化的宣贯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灌输,应用一般企业宣贯企业文化的方式,如统一着装、佩戴工牌、使用公司标志,利用企业网站等,更需要建立对外即公关手段宣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宣贯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真正使企业文化宣贯工作落地生根。

三、中航锂电企业文化宣贯的途径

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起到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调适等作用,是因为企业员工对其有高度的认可,并形成了员工的价值取向。而这种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形成则是对企业文化反复强化,不断宣贯的结果。中航锂电企业文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具体宣传贯彻仍需努力。

1、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产品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海尔总裁张瑞敏当年以砸冰箱的实际行动为海尔人“砸”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决心,也为海尔的“砸”出了注重质量的美誉。中航锂电的产品是锂离子电池,那么电池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就直接反映公司的企业价值观。公司以“技术领先,质量可靠,用户满意”为理念,坚定不移得在推行属于中航锂电的质量观。公司对生产管理一直很重视,质量部对产品的质量也能严格检验,但是真正属于中航锂电的美誉度尚未完全打造成功。因此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质量是用企业的成果向社会展示企业文化的途径,需要不断努力。

2、不断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文化意识主体的整体素

质。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人”是一个企业形成、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企业文化氛围营造过程中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就是依靠人力资源管理来完成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宣贯很重要的一方面,通过树立典型、检查考核等方式推进全公司宣贯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就是对企业文化宣贯的一个有力载体。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计划,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彰显企业文化。招聘录用工作是对企业文化的宣贯的一个极有利途径,它不仅向社会公众展示我公司的实力,宣传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吸引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支撑企业文化,人事制度可以说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比如薪资制度、福利制度、激励机制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可以说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宣贯作用及其明显。

3、不断加强公司对内和对外全面宣贯进行公司文化宣贯。

(1)制作企业文化宣贯品。制作企业办公用会议记录簿、信封、笔记本、工作日志,手提袋、纸杯,以及广告牌、理念墙等,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标识等进行宣贯。

(2)多形式、多角度宣贯企业文化体系。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内刊、板报、橱窗、文化长廊等传播媒介的作用,引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安全文化理念体系、以及员工行为规范的认知;二是各部门、班组在主要办公场所、会议室、安全文化长廊以及生产区域显要

位臵,悬挂企业文化体系中的主要理念,使用企业识觉识别系统,切实让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形象进部门、车间、到班组、入人心。三是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企业文化活动,激发职工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宣贯队伍。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宣贯阵地的突出作用,必须有一支工作效率高、能打硬仗、尽职尽责的文化宣贯队伍作保障。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从基础做起,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贯业务量,拓宽宣贯领域,让企业文化宣贯人员活跃在企业的各个岗位、各个流程、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形成多层次的横到边、纵到底的文化宣贯“大格局”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宣贯报道能力。加强日常工作指导,通过强化指导、督促落实,促使文化宣贯人员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地完成宣贯任务。

中小拍卖企业发展之我见 篇13

陈新泉

中小拍卖企业目前现状

在我国,近千家拍卖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效益不尽人意,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主要原因:这类企业大部分都是在恢复之初,一哄而上设立的,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专业人才匮乏,在内部管理上完全是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后来虽经整顿,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很难适应拍卖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对的是一个不成熟的拍卖市场,在这种环境之中,从事拍卖业,更加困难。三是外部环境不协调。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许多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配套,虽然有《拍卖法》,但仍不能保证拍卖业务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其他法律法规的配合和保护。如:在税收问题上,缺乏对拍卖业内的规律的认识,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计算办法,使企业难以承受。同时,也有不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由于利益驱动,不是给拍卖业大开“绿灯”,而是强调行业特殊性,利用行业优势制约拍卖业的发展。如:在房产交易收费上,出现重复收费,增加了买受人的负担,使许多竞买人疑虑重重,对公开拍卖的房产不愿参加,使拍卖企业在拍卖房产上增加了难度。在机动车辆和土地等拍卖会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问题。

上述因素使拍卖业没有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加以解决,中小拍卖企业的发展,就是难上加难了。

中小拍卖企业的发展需要理顺三个关系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中小拍卖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除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而要使外部环境有利于拍卖业的发展,必须理顺以下三个关系。

1.理顺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平等关系。行业与行之间,只是一种社会分工不同,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任何行业都不能因为自身特殊性,利用行业优势,排斥、扼止其它行业的发展。拍卖是一种最能体现物有所值的交易方式,是非常公平合理的,它是面向社会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应该得到其他行业的理解与支持。这种平等合作的关系解决不好,中下拍卖企业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2.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与服务关系。政府为企业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应该体现在协调和服务上,中小拍卖企业,在地方上要从事拍卖活动,往往会有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不能得到政府及时有力的协调和服务。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政府无视拍卖企业的存在,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行业。二是许多事经常会因领导一句话就代替了拍卖方式,抑制了拍卖优势的发挥。

3.理顺行政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中小拍卖企业大都是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

设立的,这些行政主管部门,并不能帮助拍卖企业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只是给企业增设了障碍,反而使拍卖企业的特殊中介性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影响了企业的公众形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拍卖企业就是要摆脱“婆婆”约束,尽快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坚持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规范服务、依法纳税的路子,使其真正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拍卖企业的拍卖活动加大监督与指导力度,以便于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在行业主管部门具体指导下,开展拍卖活动。

抓好中小拍卖企业,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

中小拍卖企业在我国分布较广,社会影响面较大,是我国拍卖行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尽快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抓好中小拍卖企业,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拍卖业的整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须从四个方面予以突破:

第一、在整顿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淘汰一批管理差、规模小、不规范的中小拍卖企业,以提高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也是我国拍卖业能否走向世界,迎接挑战,在竞争中赢得胜利的战略性问题。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指低水平粗放型的内部管理和缺乏活力的人才结构。不少中小拍卖企业,不能依照法定程序规范从事拍卖活动,而是把拍卖当作一种无本生利的摇钱树,借助拍卖形式,急功近利,破坏了拍卖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在市场竞争中,要发挥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实现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组合,实行优胜劣汰,淘汰一批素质差的中小拍卖企业,使我国拍卖业在整体素质上有一个大提高、大跨越、大发展。

第二、适时地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联合体,使小而散的中小拍卖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组建企业联合体,一是企业发展内在素质的要求。大的拍卖企业都是处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具有很强的实力,随着企业实力壮大,这些企业有必要实行新的扩张,开拓新的市场,而中小拍卖企业,也正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壮大和发展自己,这样可以优势互补,实现联动发展。二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就要优胜劣汰,受到市场法则的惩罚,因此,在组建企业联合体时,必须坚持以效益为前提,实现优化结构,走强强联合之路。联合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防止出现简单化,搞形式主义。

第三、寻找企业发展经济支撑点,着力在发展相关产业上做文章。一般来说,拍卖业都具有人才优势和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我国的拍卖市场仍处在发育不成熟尚需进一步培育和开发中,除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拍卖企业外,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因此,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之路,在着力开拓拍卖市场的前提下,企业要根据自身优势,瞄准市场,努力开辟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把发展相关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主要是指这些产业和拍卖业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以好主业带动相关产业,以相关产业村金拍卖业,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蓄势待发,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拍卖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的培养,优化组合的最基本环节就是优化人才结构。优化人才结构,根本在于转换旧观念、旧意识,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有创新,才有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只有人才脱颖而出,企业才会有真正的希望。优化人才结构,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各个层面,知识爆炸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这是今后时代发展的一大特色。拍卖业是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地方,这些专业人才的知识不断更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标志。通过更新,使他们能够永远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培养跨世纪人才,使企业不断适应信息化、数据化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班组企业文化落实之我见 篇14

----承钢钒制品厂刘居鹏

班组是一个单位最小的团体。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因此班组文化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要,它更要塑造以团队理念为核心的班组精神。一个班组就是一个团队。班长作为班组的灵魂,是班组团队的引领者,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者、管理措施的落实者,使班组成员同心同德,完成工作。

班组精神建设集中体现为一种团队精神,而团队精神必须做到群体认同。因此,要群策群力,提炼班组精神,形成进取向上、追求卓越为核心的班组团队理念,并通过思想上互帮、工作上互控、技术上互教、生活上互助,营造“在一起共事是一种缘分” 的和谐“小家” 氛围,从而把团队精神融入到生产工作岗位之中,成为班组全体成员的共同行为导向。

班组团队精神不是抽象的,必须通过以建设优秀的物质文化显示出来。我认为:一是技术环境学习化。应该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载体,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岗位轮换、学历再教育等活动,使班组成员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引导员工感受学习的快乐,在班组着力营造技术学习、进取的文化环境;二是宣传手段多样化。生产班组应该利用定期班组会、日常班前会、班后会等多种形式,在员工中努力塑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三是文化活动群体化,先进带动后进,把先进的操作技术普遍开来,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的学习。四是班组管理民主化。提高班组群策群力的质量,使生产活动中任务公平、班务计划公开、奖惩公正,这样班组成员才能心平气顺。

班组在日常生产中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以新视角、新观念来审视、结合本厂本单位的现实情况、本阶段生产目标,制定符合本阶段的管理办法,才能不断适应承钢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适应承钢企业发展的要求。我们生产班组的管理重在以人为本,体现承钢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使承钢的优秀、先进的企业管理切实落实到生产生活中去,切实的为生产服务。它主要体现在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增大管理的亲和力、凝聚力,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为员工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创造和衷共济的发展空间,使承钢的发展愿景与员工抱负目标同向,培养具有凝聚力、忠诚度、事业心的员工队伍。

管理重在提升执行力,重在落实,重在到位。促进班组的管理达标。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全厂基础管理达标的具体体现。要完善各类“达标”标准,加强民主管理,一定要发挥班组骨干作用,促进班组基本管理素质提高,激发员工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培养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自觉性,促进班组基本生产指标的达标、基本制度的落实、基础管理的到位。

日常管理的到位就是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常态习惯。公司5S现场管理体系的适时导入,为实现日常精细管理提供了保障,使员工自觉养成精细“执行”制度的习惯。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执行高于一切”,通过建立和完善执行力文化,把精细习惯体现在班组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在生产程序的每一个流程。为确保标准化作业,要坚持做到,设备时时有人保养,生产环境时时打扫。即使日常生产中也真正做到“坑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坚持“让标准变成习惯“,把员工学先进的热情和干劲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

上一篇:领导能力培训总结下一篇:部分家居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