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鉴赏(通用2篇)
这诗中的哲理,既可以理解为世事因人成相,而人人各据一端,所见不同,欲见真相,需要脱出自身的处境,从高远处观照;也可以理解为人生陷落在世俗的事物之中,乍惊乍喜,忽忧忽乐,为生老病死、荣辱贵贱所困,如果上升到无限的时空观反观这一切,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宋诗好说理是普遍的现象,很有些作品因此而变得干硬枯燥,但苏轼的诗较少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像上述一类优秀之作,则既有深厚的内涵,又不乏诗意情趣。这主要是因为苏轼常常从一个具体环境、具体经历、具体景物中触发思考,善于把哲理与抒情写景熔为一体,善于通过亲切妥帖、富于才思的比喻表现哲理,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能够这样写哲理诗的人为数并不多。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1.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清江:这里指赣江。
2.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3. 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这两句说:抬头向西北远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万千山岭挡住了。可怜:可惜。
4. 愁余:使我忧愁。
5. 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也借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行不得。
[今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 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解说]
这首词从怀念往事写到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中原未能恢复的.沉郁心情,以及驱敌救国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现在用 来说明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题西林壁的鉴赏】推荐阅读:
题西林壁苏轼古诗鉴赏06-01
题西林壁 苏轼11-22
题西林壁拼音版07-03
题西林壁古诗拼音10-19
题西林壁古诗朗读01-30
苏轼的题西林壁11-18
《题西林壁》译文及注释12-31
《题西林壁》阅读训练及答案06-17
题西林壁读后感三年级11-30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