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师徒制;中职;电子专业教学

1.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文化底子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所欠缺,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基础知识底子太薄。

2.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2.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在参加2007年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中学习到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了解到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2.2自己编制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运用于项目教学法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编制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由易到难设计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安全用电项目(把直流电,交流电揉和进去)到变电站参观为主,由工作人员讲解有关安全用电知识,参观回来后学生写参观日记,教师结合学生日记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效果就很好,照明电路安装项目,机床电路控制项目,电子元器件项目,电子制作项目,数字电路制作项目等均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教学。

2.3应用项目教学法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对高年级的学生实行实物制作的项目教学法,比如在有些课程删除有些理论性的东西,要求每个学生在学该课程前配齐铝塑板,发光二极管,电路控制器等材料,做出一个灯箱,灯箱电路如下图所示,做完之后带回家,一来家长看着高兴;二来使得学生有成就感。在制作灯箱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心?信心?专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3.改进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实行“师徒制”

3.1现代师徒制的理论基础

“师徒制”由来已久,所谓的“师徒制”是由经验丰富的任职者担任师傅的角色,带领着徒弟以一对一的指导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实务操作,使徒弟能够充分领会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并具备独立操作能力。“师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雏形,由于它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原因,已经从根本上被现代教育体系取而代之了。但是由于未能与时俱进,出现了相当严重的脱离社会实际,也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师徒制”的核心价值、对教学的启示以及对于改进教学的建议。

3.2师徒制在教学中具体的实施。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进行一种全新的尝试:利用“师徒制”实训课课堂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物色一批基础相对较好、学习习惯端正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学生(一个教师带6个左右学生为宜)。先对这些学生培训,把学生安排到各个小组中负责指导4-6名学生的实训,最后,教师分析给学生听。这种“师徒制”课堂教学方法,使实训教学内容得以完成,又培养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既是学徒又是师傅,还能带动其它同学共同进步,这种以点带面的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就如前面讲得电子灯箱课程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把一套装饰美观?自己动手制作的电子灯箱带回家成为可能。

案例:2011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机电部电子组利用周末时间去南昌市进贤县云桥中学做校园监控项目,我们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栋楼,我那个小组负责的是学生宿舍楼,共负责八个监控摄像头的安装。我是那个小组的负责人,我就带领了电子班的四个学生。在这个项目中,我就相当于“师傅”,四个学生相当于“学生”,这个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就要求他们不管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要做到一百分,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经历,也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更加努力。与此同时,要利用这次难得实习的机会学会如何安装监控,如何布线,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基础。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2

(一) 工作性质

教学秘书归属于各教学系部机构, 教学秘书直接受学院的教学院长领导, 是教务处、图书馆及学校其他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联系者, 是落实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行政人员,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起到桥梁、纽带、沟通、协调的重要作用, 教学秘书的能力素质和工作绩效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 岗位特征

教学秘书岗位的工作内容具有事务杂、范围广、面向对象多、时效性强的特点。教学秘书工作范围广, 需要协助配合院系领导、专业主任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修订;课程大纲的编写、修改;教学任务书的安排落实;教学质量监控;教科研工作的组织、整理报送材料等工作。教学秘书需独立完成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材征订的初审、教学档案整理归档等工作。教学秘书面向的工作对象多, 如教务处、图书馆、人事处、任课教师、学工负责人、学生。教学秘书扮演着高校中教学管理各环节的桥梁和纽带, 在人际沟通上必须具有及时的上传下达、充分准确的掌握信息、妥善地处理应急事务、长期稳定的保持与其他部门友好工作关系等工作能力。

二、高校发展对教学秘书工作的紧迫要求

按照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文件精神, 全国各高等院校都面临着接受教学工作评估的大局。就民办独立学院来讲, 通过教学评估来完善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势在必行。这就要求独立学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创新办学思路、办出学院特色。而教务管理是学院提升管理水平最重要的落脚点, 这就对教学秘书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缜密严谨、注重细节

细节, 就是细枝末节, 在工作中, 注重细节管理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关键。教学秘书工作具备服务性和管理性两种特性, 很多繁杂的事务需要教学秘书出面处理解决, 如何将这些环节一个一个的联系起来, 事关整个问题事件的完整和圆满解决。例如, 当发生某门课程设计之前, 教学秘书要提前两周通知设计指导教师完成《课程设计指导书》的编写和印制, 并在设计前做好借用教室、准备教具、通知学工辅导员等几项工作, 课程设计结束后, 提醒教研室主任对该项设计的成果进行检验, 这些虽然都是“小事”, 却对整个设计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穿针引线作用。

(二) 具备较强的档案管理能力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学院的各类教学资料必须按照所要求的年份归档整合。教学秘书负责所在教学系部的档案管理工作, 须对教学各阶段的资料分门别类的整理汇总, 形成符合要求的档案资料。教学秘书必须悉心学习该《指标体系》, 在发生相关教学活动前, 事先准备、精心安排, 一旦错过教学活动的现场或没能将有用信息收集完整, 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失。比如, 某课程评选省厅级优秀课之前, 教学秘书应安排专人负责拍录、收集优秀课评选现场专家意见, 这些资料将作为课程建设最有利的支撑材料。再如, 教师队伍栏目中, 要求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资料进行收集, 《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中提及:“有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 效果较好”。教学秘书在得知某教师获得培训机会后, 应提醒并强调该教师完整保留培训期间的证明材料作为日后档案整理的佐证。

(三)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注意沟通的艺术

教学秘书面向的工作对象多, 如教务处、图书馆、人事处、任课教师、学工负责人、学生。在教学管理和行政服务工作方面, 教学秘书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学院各个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但可以使学院的教学秩序进一步巩固, 还可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秘书更多的时候是与任课教师沟通, 在下达通知时, 要注意语气态度, 既不能让人感觉是生冷的下命令, 也不能让人觉得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和质量要求可有可无, 不重视。这个“度”的把握在于教学秘书人际沟通技巧的高低。教学秘书与学院其他部门的沟通能力直接体现了其所在系部的形象, 擅于沟通、作风严谨、保持长期友好的关系有利于各种事务的处理。

高校的人际关系是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们交往的次数与质量对人际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教学秘书要有意识地促进和加强这种交往。一方面, 使教学团队充分了解系部领导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政策, 为进一步分工协作提供方便;另一方面, 要尽量加强意见交流, 为教学反馈收集信息, 提高教学运行效率。

(四) 工作效率高, 做到及时、准时、时间分配合理

在高校教学管理这个大环境下, 时间安排本是有规可循的:《学期进程计划》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作出了明确的时间分配和安排。《考务安排表》、教师课表、《课间班车表》等等, 这些安排都体现着学校对时间的有效管理。

对于教学秘书来说, 时间管理却有着更高的要求。当几件事情同时发生在一段时间内, 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变得非常必要。比如说, 任课教师临时有急事, 导致半小时后的一门课程无法上课, 而另一通电话接到教务处关于领用教材单的通知, 同时, 手头上正在整理的会前材料还没完成, 这一系列事情发生在同一时间段对于教学秘书来讲便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考验。利用时间管理的应用方法在处理这个情况时可以这样解决燃眉之急:这三件事中重要的是继续会前材料的整理, 着急的是打电话马上处理教师调课, 可以暂缓的是领取通知。那么这样给事件分别贴好标, 站好队之后, 就能从容面对了。

三、“二八定律”的运用

“二八定律”是指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 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工作中往往80%的产出, 来自于20%的投入。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是事务杂、范围广、面向对象多、时效性强。利用“二八定律”来处理高校教学管理各项事务, 对教学秘书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分几方面来研究“二八定律”在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运用的预期效果:

(一) 档案管理方面

档案管理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合理的档案管理对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成果、接受上级检查有重要作用。

利用“二八定律”对这个工作进行分析, 教学档案实现标准化、现代化是核心问题。教学秘书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培训, 掌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知识, 利用网络技术、影像技术等档案信息管理化的方法, 形成完善的科学的分级编目制度、两级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等制度体系。如果这个核心问题解决了, 那么日常工作中, 教学秘书就可以从凌乱的基础材料中解脱, 从统计一堆数字的烦恼中解脱, 从容的处理好档案管理了。

(二) 人际关系管理方面

高校的人际关系并不复杂, 无非是围绕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教师和教辅人员。教学秘书的角色是所谓的“交际花”, 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和监控都少不了教学秘书的协调。在人际关系管理方面, 找到“关键人物”是核心问题。

教学秘书经手一个项目时, 将重点放在与关键人物的沟通上。如:学生方面的工作与学工负责人第一时间沟通、各专业的活动与专业主任沟通。但是要注意一点, 传达某项事情的安排时, 要先与负责人沟通过后, 再将细节的要求传达给相应涉及的老师。而在上报某个事情时, 要通过下级老师的一致认可后, 再上报给领导审批。不可在事件当中妄作评议。

(三) 时间管理方面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审视工作时间表, 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 要毫不留情抛弃低价值的活动。利用“二八定律”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 进而更高效的处理进度控制、精力分配问题。

从一个完整的学期来看, 工作接踵而至, 繁杂多样, 如果能将工作分开为三个时段:开学初、期中、期末, 再找出每个时段的重要事件, 整个学期就看起来清朗多了。教学秘书将精力放在这三个阶段的重要事件上, 即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总结三个点。将这几个核心问题当作工作的主要攻克目标, 形成主线, 那么日常工作的繁琐就不会对重要事件起负面影响了。从一个教学活动事件上来看, 充分利用20%的核心起因, 会收获80%的结果。教学秘书将精力放在核心起因上, 做到事先安排妥当, 事中合理监管, 事后总结整理, 那么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事件都会不攻自破, 水到渠成。从一天的工作来看, 在到岗后第一时间给全天的工作分清“重要、紧急、次要、可缓和”这个标签后, 工作起来会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四、预期效果

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二八定律”后, 多次被实践证明, 抓住主要矛盾, 充分发挥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项目的效益, 会收获最大的成果。在高校这个环境下, 教学秘书的工作一度成为高校提高其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充分发挥“二八定律”在工作中的应用, 会给其个人和学校带来更大的效率。

(一) 日常工作条理清晰、组织管理张弛有度

“二八定律”的应用让教学秘书在繁杂的教务工作中梳理出一条主线, 多个事件分清层次后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让组织管理有效运行, 教学秩序得以保障。

(二) 档案管理形成制度、数据统计顺理成章

经过档案管理培训, 教学秘书能够形成档案管理意识, 在教学管理中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围绕教学工作展开对各种信息和档案的收集整理, 令数据统计工作高效率的完成。

(三) 教学秘书实现个人成长、形成良好工作习惯

“二八定律”这种量化的实证法让人在工作能力和方法上有更大进步。尤其针对教学秘书这种繁杂的工作性质, 科学合理的分配精力、实时有效地完成任务极为关键。教学秘书自身的能力素质在工作中得以锻炼, 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这种来自工作的成就感和自信会成为个人成长孜孜不断的动力。

(四) 基层教学管理稳定、学院教学水平提高

教学秘书是基层教学系部的行政先锋, 协助主任对教学和教务进行管理、监控和服务。教学秘书做好本职工作, 基层教学管理稳定有序, 有利于学院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办出学院特色。

五、结语

当今教学评估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通过运用二八定律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进行细节管理、时间管理、人际沟通、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梳理优化, 使教学秘书实现个人能力提升、业务水平进一步增强, 充分发挥其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师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为高校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琳, 张可.高校教学秘书如何处理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7.

[2]李晓莹.论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工作方式之要义[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5.

[3]王丹丹.影响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3.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3

关键词:条件;过程;工作室

1 实施“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应该具备的条件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是以教师、学生共同组建工作室为依托,其中的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针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项目主要是指针对专业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围绕 “真实项目”的引入至关重要。引入项目时应努力做到:

1.1 坚持“校企结合”,努力实现校企“双赢”

坚持校企联合,以一种合作的方式将企业中的实际的项目引入课程,同时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教学队伍中,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对高职学院来说,引入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组建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现有教师队伍实践技能不足的现状,同时能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员工互派,相互促进。

1.2 以“适合课程、以人为本”为宗旨,进行项目遴选

在传统认识中,“项目”是指有经济关系的,我们在这里延伸为“真实”的项目,所谓的“真实”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真正要做的项目、企业真正想做的项目和企业潜在的项目以及老师和学生真正开发的项目。

因此要把握住“项目”教学法的本质,应该以项目要适合课程教学为宗旨,以课程负责人和行业专家意见为指导,认真分析和评审项目的特点和性质,对拥有的项目资源进行遴选,组织“项目”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可操作性评估。同时,仍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合适项目的遴选:(1)该项目过程是否可以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2)是否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目前的素质能力;(3)项目完成过程比教师讲解实例要难些,项目应尽量结合其他学科,有一定的综合性;(4)是否能弥补学生现有的技能和知识缺陷等。

1.3 以“项目”为主线,优化课程的组织与设计

针对被采用项目的内容和性质进行课程优化设计,组织与“项目”课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的教学团队。组成教学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程序,评分标准。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锻炼以及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每一个“项目”课程的实施,都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

2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

实践中,我们以工作室为单位,引入企业资源,模拟真实项目工作环境,教师科学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更新授课方法,优化课程的结构,严格按照院系质量管理体系把握课程内容设计,控制教学进程,分阶段进行专业考核和能力测评,实施校企联合考核和课程终端评估,确保教学质量。教学大致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由工作室教师一起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遴选好具有主题内容的项目任务,以天为单位,进行详细的课程组合设计;(2)制定工作计划:由学生进行项目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并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式,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教师跟踪控制,并适时穿插各单元课程内容教学;(4)分阶段检查和综合汇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阐述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并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5)总结或结果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进行总结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项目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

学生在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论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操作过程的解释。

(1)新知识的讲解要精炼。应该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最好通過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2)教师要解释清楚项目实施的步骤,及时给出相关资料。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2 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分组完成,还是师生共同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笔者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得出: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以学生能力达不到项目要求的需要教师参与一起共同完成,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能力有限,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2.3 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应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

2.4 项目总结必不可少,并要把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很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主要针对设计技巧技能的经验总结,每一种设计方法或技能,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

3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质量控制

这里,针对“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的质量控制我们建议建立了院系、两级质量管理机构,校企联合制定质量标准,以教学要求+校企标准来提升质量,对教学质量进行“全天候”不定期的教学过程全监控,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同步渐进,专业发展与质量建设齐头并进。

(1)课程设计审核:由教师遴选项目任务,进行集体备课,讨论该项目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可操作性,以天为单位进行详细的课程组合设计,确定作业的阶段目标、过程和质量要求;(2)制定阶段性质量控制方法,分阶段检查听课,述课,说课和阶段性评课;(3)课程结束时有一个全面总结,成立由多名教师共同组成的评审小组,对教学效果进行终期评审,同时举办学生作业展览。(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动态的质量控制,由院系两级质量监控部门不定期的组织听课,参加述课和说课的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全的掌控。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4

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运用一段段精彩的视频来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向往之情,从而顺利地进入文本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与参与动机。因此,在课前我们要细心阅读,依托联网的优势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学习素材,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如写景类文章可以直观形象的图片、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直接感受景物的美;对于抒情类文章可以悦耳动听的音乐来渲染氛围,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二、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需要建立在学生主动思考、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而传统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描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处于肤浅的记忆层次,这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资料转换成图片、图像、音频与视频等多种形式。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关于作者简介,我们可以选取与作者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来制作一个图文并茂、有动有静的课件,这样更能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化,这样比起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听觉所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能形成长久记忆。新课改倡导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的实现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基础之上。现代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搭建了桥梁,可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现文本所描绘的景象、意境,从而带领学生跨越时空,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这样更利于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将对文本的理解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相联系,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那和段难忘的历史,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这样并不是简单地还原生活,再现文本,而是高于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形成更多的个性见解,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三、开辟宽广学习互动平台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教学有效性,光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为我们开辟宽广的互动学习的平台;可以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延伸到生活与网络。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在师生间展开积极的互动学习,又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互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强大的互联网优势,如利用QQ、博客、邮箱等,这样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1)建立班级QQ群,将全班学生结合起来,大家在此一起讨论课堂上不懂的问题,或是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2)建立班级博客。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到班级博客的建立中来,一起分享学习方法,发布一些与语文相关的小知识。(3)电子邮箱。学生可以就相关问题来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实现一对一的辅导。同时,学生也可以将一些不愿意面对面,不希望他人知道的心里话来讲给教师听,教师可以加以及时地开导。实践证明,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拥有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加强了学习的互动性,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这些都将为他们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5

[论文提要]针对高校德育教学惯用灌输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学,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和状态,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德育效果,为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德育教学,充分结合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特性,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吸收德育内容,德育目标达到有效的实践。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技术

高校德育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为指导的。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的理论包含唯物辩证法思想,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为此出现了三种教学方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由此,教师的任务由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转向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这个任务主要包括制作软件、提供学习指导、执行教学计划等。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r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它们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因此,德育教育就应当以建构主义为主要学习理论基础。也就是说,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时,必然选择多媒体课件为主流,以多媒体教育方式为主体。

一、多媒体在德教中作用

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即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D或计算机辅助学习(CAL)软件。多媒体课件可大可小,“小多媒体”课件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一般称之为“堂件”),较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涉及众多知识点,例如涉及一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课程。

在多年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总结出一些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德育有效学习的体会。认为要运用好多媒体课件进行较为理想的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适用场合。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一般适用以下三个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重点难点、促进自主学习。

1.用于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是通过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比较深切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一般有三种情况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一是在一节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这三种情况的运用对教学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尽相同。所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始的情境创设,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教学的主题上来;课程中间的教学的情境创设,其作用则是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学结尾的情境创设,是作用于对教学目标的巩固拓展与深化。

德育的多媒体的教学要想通过情境创设达到预期目标,要注意两点:一是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型”。即个体遇到新的情境条件下,原有认知结构不能适应现实环境要求时,他只能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从而激发起学生想要去了解或学习的欲望;二是隋感体验型”情境创设。体验型活动教学方式即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它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多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到底采用“认知冲突型隋境创设,还是“情感体验型”情境创设,则要根据当前教学目标来决定。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录像、放送一段乐曲、结合画面讲一个小故事、或结合数据图表介绍一个典型的案例等待。当然,所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否则达不到创设情境的目的。

2.用于突破德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抽象的概念、原理、论述,往往难以仅仅通过教师口授、板书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另外,一些数据与表格不便在黑板上逐一画出或表示,对于这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通常都能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提供较多的视听资源,学生不仅能听能看,有时还能对其进行操作,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保持与使用新知识,有助于学生解决直观性较强的问题,同时也有可举一反三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更强的主体感,更愿意参与学习。由于学生对课件的好奇和兴趣使然,往往课前或课后也会阅读教材,主动学习,行成自我教育德育目标。

二、着眼教学效果,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特别适应于德育教学,多媒体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学习时的感觉,特别是声音和视频动画等给人的印象极深,利于接受产生影响。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德育教育,实现了师生间真实、交互、动态的思想观念灌输,这种技术的运用,师生不仅可虚拟化直面交流思想,还能通过网络即时交换和共享信息和知识。教师将德育内容以文字、图像、视频或文本的形式给学生,拓展了德育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意识。

1.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不要把多媒体课件仅仅看成是供教师演示的直观教具,更要把多媒体课件看成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也就是说,不仅要把多媒体课件用作CAI,也要用作CAL;目前的状况是,广大教师习惯前一种应用模式(CAI),而不熟悉后一种应用模式(CAL)。这种状况要尽快改变。

2.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恰当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特性

一般来说,一些抽象概念、基本原理依赖以大量资料图片和案例来表示和说明,这需要引用、调取丰富的文献资料、图表、像片和相关的视频材料。如果能够用三维动画演示最为有效。针对某些论述,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激发更强烈的探求欲望。

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确实感受到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形象地模拟教材中的真实环境。多媒体同步传输图、字、声、像等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德育内容所表述的真实世界,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德育效果。根据有关专家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而不同,在视觉83%、听觉11%触觉3%、味觉2%、嗅觉1%的比例下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人类对信息记忆的保持能力与信息的提供方式有关,谈话情况是:2小时后70%、72小时后10%;观看情况是:2小时后72%、72小时后2O%;二者并重:2小时后85%、72小时后6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能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味觉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效刺激,其效果是任何一种单一的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3.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正确、形象、生动、丰富

在教育心理学或学习心理学看来,教育技术是用来帮助人们学习的工具,其核心即为如何利用技术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个定义宽泛到足以包含经典的`教学用具技术,如书本和黑板,以及现代影视技术如电影、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及摄影仪,也包括正在出现的新技术如交互电视、计算机投影、卫星电视、视频会议、虚拟现实及互联网。就内容而言,教育技术既包括硬件(如计算机和通讯卫星),也包括软件(如适合于硬件的各种教学材料)。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达到信息师生共享。这是通信网络最显著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交换和共享信息。教师将德育内容以文字、图形、视频或文体形式全天候传给学生,并能够即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运用最新理论知识完善自己,引导学生。多媒体技术的智能化,还能够辅助德育教学过程中达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在德育相关软件设计时采用超文本的思路,在多媒体的链中融入德育方面的知识和规则,使其具有逻辑推理的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德育内容,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和行为表现给出下~步的学习计划和努力方向,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德育的吸收,从而达到明显地提高德育实效的目标。

显然,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促进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改变。在德育教育的观念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双向教育,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树立起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在教育模式方面,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普及,突破了原有的限于围墙内的学校德育教育模式,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学生可以摆脱学校课堂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德育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往班级授课制一直占主要地位,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小组德育形式和个别化德育教育简单,学生能够置身于最有效的德育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还改变了德育教学原则、教材形式和课程设置等。可以看出,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德育时效的一条必由之路。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6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室内设计;高职教育

1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体验性

设计行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不像科学领域那样理性和严谨,也不像文学创作那些激情和随意,设计是在一定物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是在一定生活感受基础上的再创作。设计师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生活阅历,同时还需要有艺术的思维、感性发现和灵感的碰撞,如此,才能创作出经典的作品。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设计具有超前性,即设计师要先于消费者去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获得对某一精神价值和主题元素的深切把握。这就要求设计师们要注重实践、善于体验,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发现、琢磨、感受、捕捉、提炼、内化设计的元素。室内设计,是艺术设计的重要门类,也是高职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是一门兼具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这门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去接触真实环境,亲身经历室内设计的项目,与其他学生一起感受和分享,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总结经验,并在实践学习中去合理的应用。室内设计如果仅仅放在学校里、课堂上去学习,肯定是学不好的;室内设计如果单纯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不动手,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室内设计如果不接触真实的设计项目,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无论是从室内设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无论是从室内设计概论、室内手绘、装饰材料、空间设计还是专业软件的学习上,都需要去体验,体验式教学是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方式方法。

2体验式教学对专科室内设计教育的意义分析

2.1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般而言,学生学习,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根本没有顾忌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呆若木鸡,不懂思考和实践。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要求参与进来,通过课程教学设置的`亲历、形成、检验和反思四个阶段。首先学生从实际出发,从感官认识出发,积累了现实材料;其次是在对材料的分析上,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认识和判断;再次在反复的观察中,学生主动地去对比、检验,验证所思所想;最后学生总结反思,总结不足,肯定成绩。在这四个环节中,学生改变了以往埋头做笔记的状态,而是主动地去听、去想、去做,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答方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独立的、全面的去感受和体验问题,优于传统教学手段,更易于学生去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独立的,思维是创新的,知识是内化的,体验是真实的,易于新思维新灵感的迸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获得自信。同时,在与其他同学的探讨中,在教师的点拨中,创作出新的作品和设计。

2.3增强学生沟通能力

以往而言,教师教和学生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分离的,因为没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者有效的连接点,导致学生不知教师所云,教师不知学生所学,师生关系不和谐。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因为在体验中,师生交流的方式更直接,次数更频繁,谈论更深入,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教师,学生也要分类请教。此外,体验式教学也侧重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都要通过交流和沟通去实现,表达想法、交流经验是体验式教学的家常便饭。

2.4加快学生获得实操能力的速度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7

实践是民办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等方面的调查, 学生选择民办高校的目的就是毕业时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社会竞争能力。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民办高校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目前国家重点院校本科毕业生都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 而作为民办高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如何缓解民办高校教育学生的就业压力, 增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各所民办高校都在寻求教学方法与模式上的突破。

一、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工作室教学的理论依据

1、包豪斯工作坊的教学模式

作坊与作坊大师是包豪斯时代的教育特色, 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包豪斯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 不过, 工艺和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 这就解释了包豪斯为什么以作坊为基础:“学校为作坊服务, 将来还会被作坊所吸纳”, 在包豪斯里不分教师和学生, 只有“大师熟练工人和学校”所以学生们是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 他们将会与比较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 或在前辈的指导下, 通过实际制作物品来学会一些东西, 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 包豪斯时代的作坊是根据在教学中要求掌握的技能所决定的。包豪斯十分重视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

2、包豪斯工作坊的教育启示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 从德国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 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 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 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 自包豪斯开始, 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

二、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工作室教学方法的研究

1、实践工作室的概念

实践工作室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 是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 由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授课教师组成学科方向的团队。

在教学的形式上采用开放式, 研究的方向由专业授课教师按专业设立, 并由责任教授负责组建研究资料师资群。负责本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撰写及实施。

2、实践工作室的教学方法研究

作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 工作室只是教学过程的载体。创建实践工作室教学环境, 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专业的教学完全由工作室自行组织, 在教学上采用开放式, 研究的方向由授课教师按专业设立, 负责本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的设置, 如课程的开设时间、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方法、课题案例可直接从实际的项目研究中来, 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 可根据企业的需求, 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项目来源是根据企业的要求, 是对企业当前的生产的问题提出项目解决的要求, 以项目为中心展开教学。这样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以完成设计项目为目标, 在专业授课老师的主导下, 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 指导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同时融入生产环节, 完成教学实践任务。使学生成为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门知识, 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语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8

【关键词】智力障碍 课堂教学 代币制

【基金项目】生态课程观视野下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级别: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2-03-001。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30-01

1.问题的提出

智力障碍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高,缺乏内在兴趣等学习特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的循环再持续,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普通教育中,有不少关于课堂教学中运用代币制的研究,而在培智教育中,代币制主要用于行为矫正方面,课堂教学的研究较少。笔者针对所面对的班级学生情况,尝试将代币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期探索到适合培智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及方法。

通过两周非参与式观察并记录所在班级学生上课表现情况,特选取课堂中学生举手这一课堂表现行为作为观察记录项目,共记录30课时,共计27人次举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课堂上90%的学生不会主动举手发言,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低、上课不认真等问题,针对所在班级学生情况,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亟需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运用代币制来建立课堂教学的奖惩制度,以期找到利于大龄智障学生的奖励措施,内化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实施过程

2.1 评估

2.1.1 评估实施对象

笔者所在班级学生共9名,男生6名,女生3名,年龄在16至20岁之间。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判断能力,这是代币制的实施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低,学习兴趣低的现象。

2.1.2 选取课堂教学环境载体

根据评估结果,随机选取生活数学课堂作为本研究的具体教学载体,第一阶段在我担任的生活数学科目上实施。

2.2 拟定奖励措施,初步实施

2.2.1拟定奖励策略

我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本着尊重学生个体的理念,在实施代币制奖惩时坚持以正向奖励为主,负惩罚为辅的原则。奖励既要及时,又不能过多过泛而达不到奖惩的效果,因此制定了每堂课的教学都有代币的方式进行奖励,对上课积极发言的学生以及答对问题者都有代币奖励,代币能兑换相应的物质奖励,兑换时间为一周,规定累积代币数量前三名可兑换奖励物品,奖励物品为生活适应主题“美食节”之羊角豆干。通过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公布了奖励策略,得到学生的极大认可。

2.2.2 制定代币——美食节印章

在每个阶段选择不同的印章来进行奖励,实施时生活数学科目正进行“美食大购物”的主题教学,因此确定了生活数学课堂的奖励代币物质为美食街印章。

2.2.3 第一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实施中,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专用本,在每堂课小结时,对课堂上及时回答问题正确者及主动发言的学生加盖代币美食节印章,公开每个学生所得印章数,进行评比,学生反应热情,课堂明显活跃起来了,学生之间主动对比代币印章数,初步建立起了学习的竞争机制。

经过一个月的实施,证明代币制的奖励措施是能在培智课堂中实施,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第一是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较大,很有可能一节课下来没有一颗印章,这会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信心;第二是学生的代币物质兑换需要完善其中的制度及奖励的细节,需加强代币的精神奖励;第三是增加代币惩罚的措施。

2.3 完善奖惩措施,全面实施

2.3.1 扩大奖励范围

针对学生的印章所获数量,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能力较差学生降低教学难度,选择其他方式来奖励,举手回答问题1枚印章,做练习题2枚印章,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展了奖励的运用范围,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又保证学生之间的竞争机制。

2.3.2 减少代币物质兑换,增加代币精神奖励

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控制物质奖励,丰富奖励评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内化学习动机,因此每周进行一次印章大比拼的主题活动,强化学生对印章的精神奖励感受,并将物质兑换时间改为2周一次。每月进行一次主题评比,选出代币数量前三名进行表扬,评选第一名为班级之星,并将此评选作为学校每月“慧泽之星”评选的考核内容之一,将物质奖励逐渐过渡到精神奖励。

2.3.3 增加惩罚措施

惩罚措施针对学生上课纪律不好等情况,在本研究中采取扣减学生的代币印章数量,规定详细的奖惩措施,让学生了解获得和扣减代币的方式,以此强化代币的作用,增加课堂趣味性,规范学生课堂行为,促进其学习的内化机制。

3.研究阶段结果与分析

3.1 各阶段对比分析

笔者特选取课堂中学生举手这一课堂表现行为作为观察记录项目,在未实施代币奖惩措施之前、初步实施、全面实施三个阶段进行数据记录和统计,并进行比较。学生举手发言主动回答老师问题这一行为,在未实施代币奖惩措施之前,只有10%的学生会主动发言,在第一阶段实施时,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增多,平均每堂课举手人数为6.7人次,有74%的学生会举手发言;在全面实施阶段,94.4%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积极举手发言。

3.2 课堂表现观察

通过四个月的实施,不断调整与完善代币制的奖惩措施运用,发现学生对奖惩措施是积极响应的,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乘法运用时,回答问题次数较原来增加,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到黑板上演示作业,且在竞争机制下,学生还积极提出增加印章数量的方法及手段;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学习较量充分证明了这一奖惩措施的有效性。

4.小结

经过4个月的探索、实践、改善,证明代币制奖惩措施对于智力障碍教育教学是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代币制奖惩措施在培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学生年龄较大,应以内化、自发为主,奖惩机制可以运用到各个学科及日常生活管理中;第二,需要将代币物质数量与精神奖励完美结合起来使之更符合目前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水平;第三,关于奖惩还可以与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及家庭生活进行挂钩;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思考、论证、实施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文京.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M].重庆出版社2008.

[2]张文京.特殊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M].内部资料

[3]何金娣.中重度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4.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9

孔凡成教授

先抛一个问题,如果让我们用语境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设计《师说》《背影》等课的教案,我们该怎么做?

为此,我们今天来交流一下语境教学设计方法之一——上下文设计法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什么叫语境、语境教学。语境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在特定语境中所需的具体的语文能力,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教学。

这里先说说语境。狭义的语境又称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指语言符号间的关系。

《邱少云》中:有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这里的“才”不同意思是由上下文造成的。

广义的语境指言语交际环境,即与具体的言语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言语交际过程相始终的、对言语交际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我们这里的“语境”使用的是广义的语境概念。

这里的语境和小学语文情境中的情境不是一个意思.李吉林先生所说的“情境”,指教师人为创设、优化了的“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典型场景,具有再创性、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来源于古代文论中的“情境”,强调艺术

化,特别喜欢通过音乐、美术、戏剧等手段来创设,不一定具有交际性特征。语境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上下文语境。包括语体、风格(王希杰)、题旨;篇章语境、段落语境、句子语境、词组语境;语音上下文、语词上下文、语法上下文、语义上下文;前言后语等。

情景语境即言语交际现场,包括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关系、话题、角色、时间、地点、场景;处境、心情;附着符号束(包括声调、语调、语气、停顿、体态语言、穿着打扮、随身教具)等因素。

课堂上,课堂交际目的即教学目标,交际对象即师生双方,交际关系即师生、生生关系。

孙双金《白杨》

师:课文仅仅写的是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还写了爸爸。

师:课文赞扬了爸爸的什么精神?

生:赞扬了爸爸服从需要、扎根边疆的精神;赞扬了爸爸教育子女扎根边疆的感人精神。

师:边疆建设者仅仅是爸爸一人吗?赞扬爸爸实际就是赞扬什么人? 生:实际上是赞扬许许多多的边疆建设者。师:对呀,有多少边疆创业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建设事业者,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次来成都的新疆代表队14人中就有13人是从别的地区到新疆去的。新疆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台下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我们台上也有白杨,是谁呀?

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树!(脸露微笑)

师:对,你们就是小白杨,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也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大白杨,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执教者善于从现场捕捉到相关情景语境因素,并适时加以运用。在台下听课的老师中,新疆代表队14人中就有13人 是从别的地区到新疆去的,这一情形恰与《白杨》一文所赞颂的支援边疆建设、扎根边疆生活的内容相似。孙老师在教学中点到这一点,很容易使学生感动,受到教育,并引起台下的老师产生深深的共鸣。如果不是巧妙地捕捉课堂语境这一因素,那么这里的认知升华恐怕就不那么自然,不那么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恰当捕捉 现场语境因素的重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一层意思是赞扬西湖美景。

第二层我们看荷、莲的文化意味就知道这里是赞友人林子方人格魅力。第三层我们注意到在古代天、日指天子皇上。接天的莲叶才无穷碧,映日的荷花才别样红。

当时 林子方外放福州做官,作为友人和上司杨万里并不希望林子方离开都城。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有劝留在都城的意味。时林子方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任秘书少监,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志同道合、互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任福州知府,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认为林 子方只有留在首都、留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更大发展。但话不能明说,于是就在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表面是借西湖美景来表达对朋友升迁的祝贺和送别的喜 悦,实则是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当然,林子方兴致勃勃,杨万里也不能泼冷水,只好通这种方式暗示了。

我们来看虚拟语境。为达成某种目的,在情景语境基础上,通过虚拟、想象的方式,如语言虚拟、表演虚拟的方式来创造的某种假定的环境就是虚拟语境。

于永正《草》复习巩固阶段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哇?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众大笑)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人听。这里就创造了一个虚拟语境。在 该案例中,于老师就是通过虚拟语境的方式进行教学的,通过扮演奶奶检查学习效果的。他首先问:“谁愿意背给奶奶听?”这就考虑到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 不是强人所难;接着说:“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点明了学生(虚拟语境中的孙女)的交际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生理特点,要 求学生(孙女)要意识到交际对象的这两方面因素对“奶奶”和“学生”(孙女)的影响和制约,这就为下文中奶奶的一系列提问和学生(孙女)的必须回答提供了 合理解释,显得真实自然。就是鼓励,于老师在创设的虚拟语境中说:“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完全是一种生活化的语言,十分符合虚拟语境中的人物身份。这 样,虚拟的语境更具交际性,更符合实际需要,并始终指向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现在来看看认知语境。包括言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已有的知识、经历、思想、身份、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认知语境即师生双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如霍懋征老师在指导学习《飞夺泸定桥》前,复习学生已学过的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当学生将“大渡桥横铁索寒”与“飞夺泸定桥”联系起来后,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飞夺泸定桥》一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再谈谈语境功能。语境功能多样。作为教学研究者,能够把握住语境的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即可。

制约功能指语境对于语言应用所起的限制作用,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言语表达形式进行交际。

解释功能是针对读者、听话人而言的,指语境对于言语活动中的某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和说明能力,特别是对会话含义及模糊意义具有强大的解释和说明功能。

在语境理论基础上,形成语境教学理论。语境教学指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境因素来引导教师教与学生学,以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形态。

这里的语境和小学语文情境中的情境不是一个意思.李吉林先生所说的“情境”,指教师人为创设、优化了的“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典型场景,具有再创性、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来源于古代文论中的“情境”,强调艺术化,特别喜欢通过音乐、美术、戏剧等手段来创设,不一定具有交际性特征。

两者有相容的地方,大而言之,李吉林的情境是语境的一种类型,与虚拟语境相当。语境教学实施需要掌握的规律和做法很多。本次我们只能讲其中的一两个问题。

首先说说语境教学的目标。语境教学视野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言语交际能力。思想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有人认为,语境教学目标如此定位容易忽视思想教育。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在语境教学中,不是有没有、要不要思想教育的问题,而是思想教育如何定位,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和如何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

在语境教学中,思想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目 标,而是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附带的效果。思想教育应该隐性化,潜隐于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中。

当然,如果非要将思想教育确立为语境教学目标,建议将语文能力目标作为显性目标,思想教育作为隐性目标。无论如何,不能让思想教育目标独立,坐大。否则,语文就不成为语文了。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附带的效果”开发学生智力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心理前提,提高审美能力已经内在的包含在语用能力的内涵之中。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强调语境就指向着语文能力。

举个例子:一味强调思想教育就很可笑。《燕子》教学片断

师:现在我们对课文比较清楚,写燕子模样的美,在美的春天里赶来,然后写了飞行的美,我们想想,课文为什么把燕子写得这么美?(学生回答有困难)

师:(启发)如果写狐狸怎么不把狐狸写得很美? 生:(领悟)因为燕子是益鸟。

师:对,燕子是益鸟,我们要爱燕子,不仅要爱燕子,还要爱一切的益鸟。

这里教者通过为什么不写狐狸这 一问题来引导出燕子是益鸟,就是一种错误。首先,益兽、益鸟是从人的道德伦理角度加以评议的,动物本身无所谓善恶的。其次,就算可以从人的伦理道德角度去 评论动物,也不能说狐狸就一定是坏东西。狐狸本身也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如三江源鼠患成灾,就与吃田鼠的狐狸少密切相关。再 次,拿燕子和狐狸比较本身就不伦不类。最后,不能将寓言中所学到的狐狸的不良品性定势化,限制学生的思维视野。

每一门课程都有思想教育,但不能说思想教育是目标。再举一例: 《桂林山水》教学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

山水美景和热爱祖国之间并不存 在线性逻辑。两者之间没有内定的逻辑关系。山水美景是否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否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要看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心境。否则就要闹笑 话。比如一位教师教巴金的《海上日出》,认为文中所写的壮景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其实,《海上日出》是巴金先生在1927年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期间所写的向兄长报告的旅程见闻而已。这里的“海上”是指红海上,并非中国海上呵,又怎么能见景就以为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

在《桂林山水》教学中,教者为了让学生受到爱国思想教育,又做了一个练习:“山水”的同义词有哪些?可以加上哪些词儿组成词组。你能从这些词组选出一组造句,用来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吗?比如陈述句、感叹句,为了强调也可用反问句。其实录过程为:

师:„„“山水”又可以怎么说? „„

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丽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还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造的句子“祖国的河山多壮美”已经是感叹句了,教师依然还问学生“改成感叹句会吗”,有点画蛇添足。不过,想一想教者意在强化思想教育,让学生说出“祖国的河山多壮丽啊!”这样的句子,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因此,在语境教学视野,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培养语文能力,而不是别的。在语境教学视野,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做到具体、精当、针对性强。

看一个例子,大家看怎么改? 分析《狐狸和乌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能初步认识课文中的一类和二类生字。2.能看拼音熟练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

3.朗读课文, 培养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参加讨论,发表见解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感悟课文,体验情感。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排演课本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利用彩色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2.通过讨论展开想象,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看看这一课目标真多!有的非常抽象,希望一篇课文达成这么多目标。有的实现主体不是学生。

分析《狐狸和乌鸦》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能初步认识课文中的一类和二类生字。2.能看拼音熟练的朗读课文,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写成以上两条,是否更妥当些?

语境教学目标强调是语文,而非其他的;强调是这一课的,而非抽象的。以上我们说的是语境教学目标。依此,我们就会发现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了。

以下,我们来谈谈上下文教学设计问题

上下文设计法是运用上下文理论来编制语文教案的一种方法,是语境设计法中的一种。上下文设计法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具体表现在各类能力的培养和各种类型的语文教学中。

1、贯穿于各种能力培养的设计中

在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中,都要用到上下文设计法。特别是在阅读能力培养中,在词句、语段和语篇含义的理解,词语读音的确定,语法结构的判断,朗读的推敲,病句的修改以及有意识记的训练中,都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基本训练思路。2.贯穿于语文教学设计的各种类型中(1)识字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进行分散识字教学设计。如在初读课文时,认识生字;在精读课文时,理解生字词;在复读课文时,学写生字词。

在写字教学中,可以将生字融于词语、短语、句子的训练中,采用组词、填空、选择、改错及造句等形式学写生字,而不是脱离上下文语境单一布置抄写生字。

(2)阅读教学设计。设计时强调要熟悉整篇课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具体学习课文,做到课文不熟不开讲;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联系文章的整体来体会词句的意思,努力把词语放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根据特定的语义场解词、释句。

(3)写作教学设计。教师首先要分清语体,根据语体的有关要求来决定和选择文体、话题及用语风格,然后再选择素材、结构方式及表现手段,最后还要注意语音的上下文、语词的上下文、语法的上下文、语段的上下文和篇章的上下文的前后制约作用,恰当选词择句,避免前后矛盾和不协调。

(三)上下文设计法与教材研读

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备课策略,做到瞻前顾后,新旧联系,从整体到局部,了解整套,把握全册,掌握单元,吃透各课;再从部分到整体,反复理解,不断升华。

(四)上下文设计法与课堂结构设计 1.总分总结构

总分总结构有整体感知、细读深化和复读巩固三个环节组成。这三个环节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设计策略。其中整体感知要求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个宏观的初步认识,为细读深化联系整体奠定基础;细读深化从上下文出发,对该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复读巩固从整体出发,深化对文章整体的认识。

从整体感知到细读深化是自上而下,从细读深化到复读巩固是自下而上,因而采用这种阅读结构方式效果较好。

作文教学有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理论(1)标准形态

教学结构表现为整体感知、细读深化和复读巩固三个环节。如于永正的《草》。

(2)总分形态

教学结构表现为整体感知、细读深化。如于永正的《月光曲》教学。(3)分总形态

教学由部分到整体,体现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的精神。

如刘须锦老师设计《金蝉脱壳》第一课时:首先是读写生字,因词连句。读写9个生字,组词,在书上画出这9个生字词。接着,熟读词语,因词连句。画出9个词语相关句子,熟读,并背诵这些句子。再巧用熟句,连句成文。将相关句子归类,相机渗透逻辑分段,整体感知课文。最后,呼应语词,概说课文。对照生字,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散点聚焦式(焦点辐射式)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各种教学内容向文中某一核心点聚焦;围绕文中一点,联系文中的其他部分内容,向其他内容辐射延伸。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句话: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可以围绕这一点运用散点聚焦式(焦点辐射式)来设计教案。

(五)上下文设计艺术

1.上下文隐现法

指先采用隔断上文或下文的方法,将后面一部分内容暂时隐去,再根据要求逐步呈现下文的方法。

2.延后法

指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滞后处理,在学到相关部分时或者学完课文后,再来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这样做便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系全文,避免断章取义。

3.回望法

指教师在学习相关段落或重点语句以及文眼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相关语段,指导朗读,理解语段。

4.瞻前顾后法

指在设计理解相关文句时,既联系上文,也联系下文。5.补充原文法

针对小学语文课文很多是节选这一现象,有意识地补充原文相关内容,或者是节选的前文,或者是节选部分中删去的内容,或者是节选的后文,从而深化学生认识。

以上是上下文设计法基本理论

我们来例子谈。比如《师说》,有人认为中心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主题是尊师重教,你认为合理吗?第三节究竟是写“圣人无常师”还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里的“是故”究竟是释为“因此”还是释为“这原因(是)”?

面对这些问题,只要从上下文出发,就可以轻松解决。如对该文的主旨,结合上下文可知,第一节是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节则指向现实,对当时盛行的不愿从师现象给予尖锐批评,第三节写孔子从师情况,第四节介绍当代学子李蟠从师情况,说明写作缘由。很明显,“古之学者必有师”不能涵盖各节内容,而且第二、第四节内容并不是以今衬古。因此,本文主旨只能是“学者必有师”。

与此相关,有人说本文阐述了尊师重道的观点,这说法也不准确。原因是全文论述的是要从师而非要尊师。说重道,不能说文中没有这样的意思,但不是重点。“尊师重道”的观点就失去了文本依据。

关于第三节的论点,很明显,文本的一、二、四节主要谈的是要从师,根据上下文,第三节不可能另辟主题,谈别的话题。事实上,第三节首句就点出“圣人无常师”,接着从事例、引言两方面证明并对事例进行分析。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是对“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却仍能为孔子之师现象的解释,其后的“如是而已”更是从语气上证明了这一点。

之所以有人认为该节论点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不是“圣人无常师”,一是由于没有将该节放到上下文中分析,二是将“是故”的理解狭隘化,以为是一个固定用法的词语,而不是两个词。事实上,无论是《辞海》,还是《辞源》,“是故”都没有作为一个词收入。这表明“是故”本是两个词,“是”可释为代词“这”,“故”可释为“原因”,“是故”即可解释为“这原因(是)”。值得注意的是,“故”还是先秦的逻辑术语,指事物的原因、条件,也指推理论证中的根据、理由。

以上说的是上下文设计法在课文读解中的运用。

上一篇: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下一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