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心得体会(通用12篇)
冶力关镇人民政府武小莉
从去年开始,我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我省“联村联户,为民 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开展以单位 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 民富民”行动。大会对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具体要求及重要保障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本人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已经基本能够融入到村的建设中,较好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就我参加“联村联户”活动以来的工作情况,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联村联户”工作就是要确实做好事、做实事。多为所包村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心连心”工作中必须要做的。办了实事,群众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就会更拥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决策,干群和党群关系会贴得更紧。当然,作为一名干部,一些“软投入”也应去做,能够多做的还要多做。例如,在进户调查了解民情过程中,我和村干部一起到困难户家中坐坐,他会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到老党员那里看看,他会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几句关切问候的话语,群众就觉得政府真好,能考虑他们的感受。这些感情上的软性投入,收到了和办实事一样的效果,和办实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实事要办,“软投入”的工作也要做。
二、“联村联户”活动应该坚持做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继续去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工作的底子,从而制定对策,帮助解决问题;才能切实帮助所包村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
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引导、组织群众脱贫致富,改变村容村貌,才能确实了解村民收入、劳作、务工、健康以及迫切需求,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三、“联村联户”工作就是要依靠干部和群众。我们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全体党员、全村人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村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要对他们信任、支持和尊重。当然,依靠不是依赖。我们参加“联村联户”活动是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在依靠他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任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委交给我们的任务。经过近六个月的观察和分析,我感到,张格庄镇权家村的村委领导班子还是很团结的,村委书记很有号召力,是可以依靠的。与此同时,我不断地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去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联村联户”工作还要理顺抓牢与放下的关系。入村后,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收集到了村干部、党员、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其中有村干部的作风问题、工作能力问题,还有村里的陈年老账、地头争端、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本人以为,抓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个轻重缓急。如果不分主次,不管轻重,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群众反映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设想给予一揽子解决。这样不仅不可能,反而会冲淡主要任务,贻误大局。
这就有一个“抓牢”与“放下”的关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要“抓牢”,有的则应“放下”。问题中属于工作布置的任务的,就坚决“抓牢”,主抓、狠抓;不属于所布置任务或是与之联系不紧密的,就可以“放下”,缓抓或不抓,也可以反映给镇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去处理。即使是属于所布置任务的问题,也不能齐头并进,也要有先有后,分个缓急。
通过“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活动,我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实践学习,的确有了很多收获。从群众和身边干部身上,从工作实践当中,我学到了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工作劲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等。今后,我会在继续向农民群众学习的同时,积极配合福山区委、区政府和张格庄镇镇党委采取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农民朋友多办实事、办好事,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把文明之风吹向农村。
一、泰山村基本情况
泰山村位于徽县县城东南部, 是由原来的深沟、泰山二个村合并而成, 距乡政府5公里, 距县城7公里, 交通极为便利, 全村共有7个社, 310户, 1204人, 劳动力760人, 贫困户142户、贫困人口506人, 占总人口的42%。耕地面积216.6公顷, 人均0.1公顷, 林地面积755.67公顷, 人均0.63公顷。该村四季分明, 气候温暖, 湿润, 年均温度12℃, 无霜期220天, 年均降水量760毫米, 年均日照时数1721小时, ≥10℃有效积温3971.7℃, 土壤肥沃, 耕层深厚, 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调查中发现制约的因素:一是泰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全村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收入单一, 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二是农业生产科技利用率低, 耕作粗放, 种植效益不高, 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三是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泰山村长期进城务工人员少, 劳务性收入低, 刚刚兴起的三家农家乐仍处在起步阶段, 要发展壮大还需后续资金的投入;四是病、残致穷, 生活困难。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待遇,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 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 由于医疗费用高昂, 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 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 没有经济来源, 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二、存在问题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局良好, 推进有序, 进展顺利, 全面完成了阶段性各项工作任务, 目前工作已进入了全面推开、纵深推进的新阶段。但不可否认, 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实际困难, 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联系户多年贫困、底子薄、基础弱, 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多, 脱贫帮扶资金缺口大。二是群众对双联行动认识还不到位, 片面地理解为给钱给物, 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三是部分帮扶户老弱病幼, 缺乏劳动力, 需赡养和抚养, 凭个人之力无法解决, 给帮扶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
三、建议及对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 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富裕、农村发展的思路, 一是必须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农民群众更能接受的方式, 找准制约因素, 抓住薄弱环节, 下大工夫、花大气力加以解决。二是结合农村发展实际, 准确定位, 进一步科学规划, 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 努力改善于家湾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研究, 了解群众意愿, 帮助群众理清思路, 依托现有的特色产业基础和条件, 壮大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 并积极做好协调工作, 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编辑王丽芬)
摘要:作者通过对陇南市徽县泰山村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 为促进“双联双促”,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今年二月,万物始苏,乍冷还寒的初春时节,省委发出了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召,这不但是一项转变机关作风的形象提升工程,还是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更是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这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在系统地学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重要精神的基础,积极扎实投身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半年多来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向点体会:
一、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紧密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立足点在为民,着力点在富民,着眼点在基层。所以,我们要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一线,紧密联系群众,感知百姓冷暖,拜群众为师,进村入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才能把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反映好,把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才真正实现“为民”、“富民”的目标。
二、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正确领会精神。省委提出,这次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在行动中,要牢牢把握这六大主要任务的着眼着和突破口,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社会建设更和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搞简单的捐款捐物、“一哄而上”,要围绕六大主要任务,创新举措,科学谋划,稳步实施,有序推进,使社会更加和谐,基础更加牢固,发展更加科学,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三、“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要为群众办实事。这次行动涉及对象是基层贫困村、贫困户,要切实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贫困户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不仅要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还要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要有效化解纠纷矛盾,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问题办事情要设身处地,关注群众的想法和感受,要换位思考,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尊重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建立和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做好顺人意、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多讲真话,真正做到增收致富,和谐发展。
四、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不断提升自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做到联村联户又联心、为民富民真惠民。作为具体实施者,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群众学习,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要时刻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否存在耐心不足、办事浮躁的现象;是
否存在不细致调查研究、作风飘浮的现象;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一名干部的本色,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完善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省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强基固本、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市上“双联”行动启动后,市水利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组织工作组第一时间入户对接,摸清村情户情,扎实有效开展了对***的联村联户帮扶行动。作为平凉市水利行业的带头人,我尤为深刻地认识到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近段时期对***村“双联”帮扶行动的开展,我个人认为,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
“双联”行动是省委在深刻分析省情、深入了解民意的基础上作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传政策、反应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的重要举措。作为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的水利行业,要切实发挥行业优势,用足用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完善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村情实际,不断完善村户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因地制宜帮村致富,多措并举促农增收。每一名水利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服务中心工作的同时,要和所联系的贫困户勤沟通,帮助联系户出脱贫的点子,找增收的门路,不能一哄而下、一哄而回,确保全年联系人员不间断。要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年底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市水利领导小组将对干部职工进村入户联系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对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全面推广;对联系不力,工作滞后的将进行通报。
二、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双联”行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了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桥梁。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就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村情和面临的问题,我局组织工作组迅速进村入户对接,详细了解贫困村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通过入户走访,面对面和贫困户交流,了解到他们并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由于科技意识淡薄,缺乏脱贫致富的本领,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拉动村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品牌优势和拳头优势,加之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价格波动大,不稳定因素多,群众对产业发展的信心不足。今后的工作应将帮扶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制约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发挥本村土地、人力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洋芋、养殖、劳务”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认真宣传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产业帮扶、智力帮扶、资金帮扶、救济帮扶、社会帮扶相结合的办法,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三、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措办实事
“双联”行动不能只是挂在口上,而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切忌图形式、走过场,要通过这项工作,千方百计让群众的脑筋活起来,让富民的产业兴起来,让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让农村的面貌靓起来,让生产生活条件好起来,真正让群众感受到这项行动带来的好处、带来的实惠、带来的变化。我局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对***村的1处提水工程计划进行配套完善。针对该村***户贫困户家庭的劳务输出困难问题,采取自愿就近原则,与**名贫困户剩余劳动力签订了劳务合同,将安排到水利建筑工地打工。同时,采购优质核桃苗木**万株,利用该村阳山低洼地带发展核桃产业**亩。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以玉米、洋芋为主的旱作农业,积极鼓励发展养殖业,强化服务引导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不断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帮助贫困户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XX乡是1990年经省“两西”建设指挥部批准并负责实施的少数民族移民基地,1998年正式挂牌成立乡人民政府并移交XX市管理,全乡现辖五个行政村,1197户5285人,行政区域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0亩,除乡机关、民族学校、卫生院有部分汉族工作人员外,移民群众100%为东乡族,全部信仰伊斯兰教。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少数民族移民乡群众的热切期盼。XX乡也是酒泉市、XX市开展“双联”行动的重点贫困乡,为了使此项行动开展取得实效,2012年3月16日XX乡包乡领导市政府宋诚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富忠率政府办、水务局、就业局、人民银行、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所、林业局、住建局、交通局、财政局、畜牧局等单位一把手在XX乡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进会,宋市长对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各联村部门要高度重视“双联”工作,切实将行动落到实处,明确提出部门联村重点以帮扶项目和资金为主,干部联户重点以帮扶养殖产业为主,经济实力较强的部门原则帮扶资金或项目不少于10万元,经济实力弱一点的部门原则帮扶资金或项目不少于5万元,为贯彻会议精神,特提出以下帮扶计划:
一、帮扶的产业
XX乡是一个东乡族民族乡,养殖业是全乡群众的主要增收产业。全乡羊只饲养量突破5万只,群众户户养羊,户均饲养量即将达到50只,户均出栏30只,养殖业收入已占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从养殖业上入手进行帮扶,可以取得迅速的致富效果,因此计划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以帮扶特困户和贫困户发展养羊为最佳抓手。
二、帮扶的办法
(一)单位帮乡村。单位帮扶乡村重点以本单位的自身项目优势为主,帮助乡村两级渠路林等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为主,项目和资金由乡政府统筹安排,尽量安排在该单位所联系的村组,但根据
实际也可以调剂安排在其它村组,帮扶成果算给该单位。在项目上不能帮扶的单位,在保证阵地建设和党建经费5000元的基础上,另外在联系村的重点产业发展给予一定金额的帮扶,具体帮扶计划见附表。
(二)干部帮户。以“扩种群、增基数”为目标,扶持联系户增加养羊数量。以农户现有母羊数量(N)的基础上,分两种方式扶持。
1、符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群众扶持。对符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联系户协调2万元贴息贷款,联系户必须至少调引基础母羊10只,联系干部另外再给扶持1只800-1000元的能繁基础母羊,形成N+10+1扶持模式。以1只基础母羊一年平均产羔3只计算,联系户第二年可形成“4(N+10+1)”的饲养量,新增羊只以每只600元的价值计算,可收益3(N+10+1)*600元。
2、不符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群众扶持。对不符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联系户必须至少调引基础母羊1只,联系干部另外再给扶持1只800-1000元的能繁基础母羊,形成N+1+1扶持模式。以1只基础母羊一年平均产羔3只计算,联系户第二年可形成“4(N+1+1)”的饲养量,新增羊只以每只600元的价值计算,可收益3(N+1+1)*600元。
三、管理办法
1、羊只调引方式。各联村单位根据已确定的联户干部数,县级领导和乡党政领导每人联系2户,一般干部每人联系1户。由于目前调引羊只的单价还不明确,每名干部按每户800元由联系单位收齐后由乡农科中心统一调引羊只,羊只调回来后,全部打耳标,登记造册,并通知联系干部与联系户对接。
2、建立“双承诺”监督管理机制。联系干部要向联系户承诺,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并指导联系户饲养好帮扶的种羊;联系户要向联系干部承诺,必须管理好联系干部帮扶的基础母羊,如果联系户在第二年将联系干部帮扶的羊只因管理不善或直接处理了,联系干部可以将联系户从帮扶名单中去除,重新确定联系户。
3、联系单位帮扶乡村资金管理。按照市“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
关键词:“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实效性
为深入农村实际, 倾听农民心声, 了解“双联”工作在服务“三农”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科院兰州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小组选取甘肃陇南宕昌县阿坞乡西迭村为对象, 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农民自己的视角, 搜集来自基层的政策反应, 触探农民的切实感受, 研究这一政策设计在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总结有益经验, 及时发现不足, 为使该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绩、发挥实效提出积极对策和思考。
一、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西迭村简介
西迭村是陇南市西北最偏远、海拔最高、气温寒冷、最贫困的村, 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 186户868人,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仅有13人, 文盲176人。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54户180人, 96%以上是贫困户, 共有耕地1432.4亩, 人均年收入1808元, 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大黄、当归、黄芪等中药材以及蚕豆、马铃薯等。因缺乏技术、缺少劳动力、销路不稳而存在农户收入增长缓慢、经济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
二、初步调查结果
通过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交谈、与村委会干部交流咨询, 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 调查组对该村基本情况和“双联”行动效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和真实的了解。
西迭村基础设施薄弱, 贫困人口数量多, 产业结构单一, 全村基本沿用落后的耕作方法、以粮为主的经营模式生活, 脱贫难度非常大。据村委会负责人讲, 在“双联”工作开展之前, 村容村貌很差, 屋舍破旧、道路不平、院舍杂乱, 村民的思想也普遍表现出陈旧落后、保守固化、因循守旧、消极懒散。
(一) “双联”行动带给村里的变化
1、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该村联系单位中科院兰州分院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 申请建设项目, 按照宕昌县统一安排部署, 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建设村庄排水渠、建设村级活动室和场院、接通村内人畜饮水、修建便民桥、新建或改造农户房屋等工程, 极大改善了西迭村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 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极大的提升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2、思想意识明显开化
由于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像西迭村这样的许多贫困村庄普遍表现出村民思想保守、信息不畅、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等“软制约”, 面对创业致富的选择, 村民们要么觉得不得要领, 没有办法;要么顾虑重重, 惧怕承担风险。因此, 尽管农业收入十分微薄, 但他们宁愿守着“一亩三分地”, 也不愿创业致富, 发展内驱力严重不足成为他们奔向致富路上最大的障碍。在“双联”行动开展以来, 村民们在收到物资支援帮扶外, 更接受到了隐形却更具根本性的帮扶:思想变得开化了、意识变的超前了、眼光变的长远了、致富信心变的更足了, 等等。
(二) 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
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 我们了解到, 农户普遍对“双联”工作持欢迎态度, 但也更有期望, 主要表现如下:
1、有些农户有强烈致富愿望, 但苦于无路可走, 不知道该怎样打破传统种植、养殖模式, 探索一条崭新致富道路。
相对送物资、修道路等扶贫内容, 他们更期待帮扶单位能为自己的“发财梦”插上翅膀, 从政策优惠、创业指导、前期资助、培训服务等多方面给予指导性帮扶。在收回的80份有效问卷中, 有这类意愿的为6份, 占总数的7.5%, 相对属于较低比例,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村信息相对闭塞、村民思想相对保守、平均文化水平不高等。
2、有些农户寄希望于帮扶单位能够做一些为其修缮房屋等“实事”。
在看到帮扶单位为村里硬化道路、翻修村委会、新建文化活动室等投入资金时, 部分村民“实用主义心理”和“自利倾向”表现较为突出, 认为村容村貌发生改观, 与自己的利益实现并无直接关联, 他们更希望帮扶单位能做为自己修缮房屋、院落等“实事” (在他们眼中, 利己的事情才算实事) 。这部分农户主要表现为依赖心理较强, 在收回的80份有效问卷中, 有此类意愿的问卷为45份, 占总数的56.2%。
3、另有一部分农户看重在发展养殖业、经济农业时得到帮
扶, 希望在自家门口赚钱度日, 不愿背井离乡“受罪” (他们自己的表述) , 希望帮扶单位能够在养殖指导、可行性分析、销路开拓等方面帮自己助跑一段路, 然后自己拼搏。具有此类想法的农户, 在收回的80份有效问卷中为16份, 占20%。反映出具有一定创业奋斗精神, 只是“乡土情结”更浓, 即使发展也更愿意留在村里。
4、还有一部分农户 (尤其是特困户) 脱贫难度极大, 目前帮扶方式和内容远不能与他们的实际需求较好衔接。
这些农户要么家中缺少劳力, 要么十分贫困, 要么亲人常年有病, 因此, 送米送面等固然能解了燃眉之急, 但引导带动作用实难发挥。帮助其投资农业, 家中却无劳力可用;帮助其发展养殖, 创始资金缺口很大;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贫困成为更贫困的原因”, 这个群体不幸陷入恶性循环, 难以避免地落入“马太效应”窠臼。
三、增强“双联”实效性的积极对策和建议
上述存在问题, 在各“双联”联系点中普遍存在, 是一个共性问题。为增强“双联”行动实效性, 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政策宣传, 让帮扶活动温暖人心
基层党组织应深入宣传相关政策, 利用媒体、会议、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将这一惠民政策的温暖送到每位农户心中, 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支持“双联”行动的落实。同时, 建立双向交流机制, 畅通下情上达渠道, 为广大农户搭建反映民意诉求, 提供意见建议的平台。总之, 要努力让帮扶干部和联系农户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从而为顺利开展“双联”行动减少阻力, 增加动力, 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农村发展, 带动农户奔小康。
2、增强帮扶针对性, 个性化扶危帮困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恰如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 困难联系户中也各有各的困难, 处境各不相同, 有的是因病致贫, 有的是缺少劳力, 有的是遭遇不幸, 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 不可用一刀切、统一化的方式进行帮扶, 应该分门别类, 区别对待, “对症下药”, 有的需要提供物资帮助, 有的欠缺销售门路, 有的受到资金制约, 有的亟需科技扶持, 情况多样, 不一而足。只有实施个性化帮扶, 为这些具有不同实际情况的农户量身设计脱贫致富的路子, 才有望使帮扶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3、培育新型农民, 发挥榜样力量
“双联”活动作为一项为民富民政策, 这项顶层设计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还在于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形成长期辐射影响, 最终带动农户自主脱贫致富。因此, 固然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农具援助等等都有必要性, 但更主要的还是应将着力点置于思想引导、趋势推动、氛围感染。通过引导和帮助一些脑子活络、富于创新、勤奋肯干的干部、群众学习科技文化, 掌握实用技术, 增强致富能力, 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体, 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力量, 带动、影响一方经济发展, 更是需要积极关注和大力加强的。
4、发展富民产业, “输血”是为“造血”
前期的援助性帮扶如果是“输血”的话, 那么, 通过前期基础性支持后诞生一批新兴产业, 则无异于使村民具有了“造血”功能。帮扶单位应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县域发展规划,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 协助乡村完善发展思路, 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 协调给予项目、资金及信息上的支持, 扶持壮大支柱产业, 提升示范效应, 凝聚发展合力。
5、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扶贫更为迫切
“愚昧, 是迷信滋长的土壤”, 同样, “愚昧, 也是贫困产生的温床”, 一个地方, 除了自然地理条件、传统生活方式等客观因素外, 决定其经济发展水平的, 更有思想文化水平和整体智力层次。为使帮扶联系点从根本上祛除贫困, 激发其自主迈上致富路的动力, 需要系统做好思想帮扶开发工作, 做好宣传引导, 做好精神激励, 做好眼界拓宽, 更要“教育扶贫”, 投入资金、人力、智力帮其开发下一代智力资源,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慈:《社会排除:贫穷概念的再诠释》, 《社区发展季刊》2001年第95期
[2]、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是我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战略部署的关键阶段,“十二五”规划是确保未来五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见(方案)精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结合《渭源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工作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从2012年至2020年。
一、基本情况
麻家集镇位于渭源县西部山区,属丘陵沟壑区,辖区面积90.52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坡陡沟深。海拔高度1800—2300米。属温凉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田麻公路沿沟贯穿全境,距离县城80公里,属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历来以农业为主。无农贸集市。
全镇共辖8个行政村,17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9000人,占总人口的5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
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麻家集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东西跨度大,人口较少,座落分布零散,资源匮乏,没有正规的商贸交易中心,且离临洮与会川两个经济商贸发达的交易中心较近,交通较为便利,是庄田麻路的穿越地,资源外流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总体发展缓慢。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处全县中下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乡镇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自然因素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基本无特色优势;四是分布零散,交通阻塞,难以形成商贸交易中心。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整村推进为抓手,结合我乡“适宜区发展果产业、局部发展畜牧产业、全面发展旱作农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整乡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我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严格按照县委“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我乡实际做好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全乡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2.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双联”工作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地域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根据我乡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和可操作的特点。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坚持全员参与,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5.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推动全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发展目标
通过8年努力,力争使全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和谐文明幸福的乡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期目标: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三通三覆盖”的目标,即:村村通网线,社社通田间路,村村通砂化路;通信设备实现全覆盖,村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村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使全乡基本实现信息畅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全乡“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布局
根据地理条件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产业
1.建设养殖区:根据局部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思路,以个体户养殖为基点,辐射全乡其他基地,由养殖大户牵头,联合成立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牛产业发展的经济合作组织。
2.旱作农业区:按照全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在全乡大范围内发展旱作农业,改变以往的耕种模式,实现全乡年年地膜全覆盖,调整由大规模种植小麦向种植全膜玉米、洋芋转型,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二)小康住宅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动员各村零散座落户到新村建房,集中连片建成村容整洁,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住宅小区,将坐落较远的村社整村整社搬迁至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集聚区,使全乡一般以上的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三)公共服务区:对原有旧市场实施改造,建成占地50亩,上宅下店式门店100套,配合建成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商贸经济交易中心一处;建成基础条件良好、设施齐全的乡级养老院1处,为保障全乡村60岁岁以上“三无”群众的养老生活打好基础。
(四)文化卫生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健身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学、中学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校园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强参保力度,加强医疗保健,提高救助水平,基本解决农民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要组织卫生队对他们进行定期医疗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都看得起病,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到 2015 年,每个村都要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卫生所和阅览室。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前一阶段的成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调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 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把提高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有效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体会上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 行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建立起一批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各项事业 稳步前进。
五、主要任务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畜牧养殖。依据全乡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以养殖为主,集饲养、贩运为一体,用养殖业带动农业发展。按照分户饲养,分户管理,统一销售的产供销模式,扩大饲养规模,改良品种,增加饲养量,鼓励发展养猪、鸡、兔等其他养殖业。
——马铃薯产业。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生产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良种种植,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最大收益率为总目标,大力推广间作套种马铃薯,培育发展马铃薯仓储贩运等龙头企业。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道路建设。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道路建设。配套基础排水渠及涵洞。
——水利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小沟道治理,修建排洪渠。实施劣质梯田改造工程,发展集雨水窖等防旱设施。——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能源工程,建设农村沼气,配发太阳灶,并配套建设太阳能路灯。
——小康住宅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动员各村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建房,逐步取消零散居住户,建设集中连片、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改善居住条件。
——各村整治绿化。全面推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启动实施“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全乡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全乡17000人中,有将近5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分类施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和“技术能人”,每村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个,户均劳务输出1人。
(四)以加强公益事业为载体,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卫生所1处60平方米,配备一名合格的医生,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不能让一个农民因贫看不起病。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新建农家书屋、小超市各1处,新建文化广场1处,并配套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
(五)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强民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经济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村每年至少发展3名党员。同时,积极培养合格的继任人选,巩固和发展“五好”村党支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每村新建村部1处,配备先进办公设施。——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抓好村务和党务公开工作,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全面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简 报
第1期
礼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2年3月16日
省农机局在礼县石桥镇王坪村扎实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工作
近日,省农机局局长刘聚才同志率领工作组在我县石桥镇王坪村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工作。
王坪村位于礼县县城西南部13公里处,平均海拔1400米,自然条件差。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90户,1111人,耕地面积2244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409亩。全村共有劳动力640人,特困户49户。
该村是省农牧厅的联系村,省农机局作为联系单位,按照省委部署和要求,省农机局局长刘聚才同志先后两次带领15名干部职工,在县农机局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礼县石桥镇王坪村3个组,走访贫困户49户。结合全村的基本情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五抓”的工作措施,提出了“种植养殖加工多业并举,短期、中期、长期规划,重点突出整村推进脱贫”的设想,得到了多数特困户的的认可。并制定了帮扶工作计划:
一、抓当前,衔接落实双垄全膜玉米和马铃薯种植试验示范任务,积极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为尽快改善王坪村种植结构单
一、种植效益低下的局面,省农机局联村联户为民富 民帮扶工作组与王坪村干部达成共识,尽快在王坪村开展双垄全膜玉米和马铃薯种植示范推广工作,打破变王坪村产业结构主靠种植、种植结构靠小麦的不合理局面,集中连片示范,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帮着农民算,逐步引导王坪村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提切实高主导产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衔接落实试验示范各项生产要素投入,驻村干部配合村干部尽快摸清群众示范种植意愿、落实示范种植面积及靠实连片种植农户,落实宣传培训,落实农机具、种子、农膜需求数量,由省农机局负责协调落实,争取春耕生产开始后示范推广所需全部到位,力争今年种植示范户人均增收1000元。
二、抓基础,加快全村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快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夯实现全村经济发展基础,将王坪村建成全县农机化示范村。目前,王坪村仅有拖拉机10台,平均10户不到1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发展特色产业缺劳动力,发展劳务输出规模太小,全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在深入研究贫穷原因的基础上,省农机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工作组与王坪村村干部达成共识,要尽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克服劳动资源紧缺局面,提升特色产业化水平,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切实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当前的主要任务,一是尽快给王坪村配备手扶拖拉机、起垄覆膜联合作业机、播种机、旋耕机各两台,示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300多亩。二是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先把制约花椒产业发展的烘干机械配备起来,争取年底前全村每个组备1台花椒烘干机,开展社会化合作化服务,推动花椒产业发展壮大;三是把王坪村确立为全省以机代牛整村推进示范村,扎实推进以机代牛推进计划,扶持发展几 个农机大户,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减少役畜,加快解放王坪村农村劳动力,切实提高王坪村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抓难点,围绕王坪村吃水难和行路难两大难点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协调汇报,争取使王坪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尽快得到改善。多年以来,王坪村人畜饮水仍然靠人拉畜驮方式解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主要任务是,通过打深井、建蓄水池、铺输水管道的方式,解决全村190户1050人饮水问题。省农机局积极与水利厅衔接,争取将王坪村人畜饮水工程立项解决。对于行路难问题,与交通部门衔接,分步解决村内道路整治硬化。
四、抓长远,理清发展思路,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联动,全面打造王坪村的富民产业。立足长远发展目标,围绕市场需求导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王坪村经济结构从“一产独唱”向“接二连三”调整,农业产业功能从“传统单一”向“现代多元”拓展。一是积极培育引导发展草产业,扶持发展饲草加工服务业,建设规模养殖基地,打造品牌养殖产业;二是积极发展花椒、中药村、苹果等特色产业,开展产后加工服务,培育地方特色商品;三是打好礼贤妹人力资源品牌,大力发展高级家政服务人员,继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输转,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五、抓环境,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大力营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良好氛围。由于王坪村建设没有统一规划,乱建、扩建、占道等现象比较明显。加之村民卫生习惯差,柴草乱堆、禽畜乱圈、垃圾乱倒、污水乱流、蚊蝇乱飞的现象比较严重。为切实有效推进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一是 从改善村委会办公场所环境和设施入手,硬化村委会大院,粉刷村委会办公室,购置办公设备,安装宣传栏,开放农家书屋,美化党员活动室,新建卫生厕所,使村委会真正成基层党组织的稳固阵地、党员活动的温馨之家。二是积极与能源办、环保站衔接,争取配套建设大型沼气处理池和乡村清洁项目,认真实施推进村庄清洁卫生工程,推进“三废”(粪便、垃圾、秸秆)向“三料”(肥料、燃料、饲料)转变。
主题词:农机 联村联户 帮扶工作 礼县农机局“双联”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范立峰)
今天省安检局副局长及其他领导同志来我乡走访联系户,其中刘川村共40户。早上吃过早饭,魏书记陪同贠局长来刘川村走访联系户,我和村上队长陪谢副处长走访了他联系的位喜安、位李民两家,他询问了这两户的家庭人口、身体状况、劳力情况、及家庭收入及其它详细情况,其中这两家共同特点就是人多地少。谢处长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并表示帮助他们致富。走访之后给帮扶户每户发放化肥两袋,并开了群众座谈会,各位村民向贠局长和其他各位省局同志提出了村上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位村民喜笑颜开,感谢领导,感谢党的政策。
2012年6月3日
(范立峰)
上午,我到刘川村计划生育入户调查。我和来村部办事的老魏坐在一起,聊天谈家常,他畅叙自己饮水思源热爱党的情怀。
老魏今年67,经以前当过村干部,现在家务农。他无比兴奋地对我说:“过去生活很艰苦,如今党的农村惠民政策越来越好了,娃娃读书不要钱,农民种田还补钱,农机家电有补贴,看病住院能报销,老人能领养老金等等,真是处处都体现出党对我们的关怀啊!”谈起现在的生活感受,他更加高兴地说:“吃穿不愁非常快活,饮水思源知足常乐,富民政策改善生活。”我觉得老魏真不愧为老村干部,说的话连用了几个抑扬顿挫的排比句,其口才丝毫不亚于现在的一般行政干部。
我与老魏聊天感受很深,受益匪浅。很多农村老干部在基层工作,辛苦奉献了一辈子,还始终牢记党的恩情,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发扬光大。相比于老魏对党的思源情,我认为各级党员干部应该多下基层了解情况,重视、关心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干部,自己的待遇比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要好多了,必须知足常乐、负重争先,尽力为包括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在内的广大农民百姓多办实事,多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12年7月12日
(范立峰)
8月28日下午,天水农校纪委书记谢鸣带领党办相关人员深入“双联”点清水县郭川乡挂丹村参加“双联”村专题组织生活会,安排果园管理、果品销售等事宜。
挂丹村专题组织生活会由支部书记谢亲毕主持,郭川乡包村干部、天水农校、县药监局等双联帮扶单位负责人、挂单村全体党员参加了会议。首先,谢亲毕书记代表村委会班子做了对照检查,查摆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学习制度流于形式;二是对果园管理抓的不力;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四是环境卫生保洁制度落实不够好;五是对村卫生室的监管不力;六是个别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七是勤俭节约意识不强。之后,全体党员对村委会班子提出了16个方面的意见,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主要涉及组织党员学习、村务公开、修建产业路、农路维修、水坝整治、抓班子带队伍、果园建设、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技术培训与指导、果农协会作用发挥、政策宣传、班子成员建言献策等方面内容。谢鸣书记代表学校对会议进行了点评,他指出,挂单村组织生活会准备充分,班子对照检查符合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挂单村果业产业发展实际,达到了预期效果,结合双联帮扶行动对村委会班子和全体党员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村委会班子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支部一班人和党员干部的威信,提高党员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带领全体党员和村民在环境整治、果园管理、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扎实工作,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三是支部成员和全体党员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自身素质;四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重点、抓关键,认真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谢鸣书记表示,我校将按照省市安排,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积极组织技术培训等帮扶活动,为实现挂丹村脱贫致富做出更多的努力。
联系户:XX镇XX村XX
XX县水务局 XX
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热潮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组织各单位、各乡镇开展单位联系村、干部联户贫困户工作,帮助特困群体加快脱贫步伐。经过前段时间的政策宣传、入户摸底、调查走访、贫困户的筛选确定、民情民意的了解等方面,基本掌握了情况,梳理了存在问题。我联系的是XX镇XX村XX社XX一户,现就帮扶对象的调查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距XX镇区6.5公里,总人口1913人,其中少数民族288人,人均收入2108元。XX一家总共3口人,收入主要靠粮食种植以及粮食购销。XX现年52岁,初中文化水平,妻子XX,现年50岁,初中文化水平,女儿XX,现年14岁,在独店中学念书。XX家现有耕地13亩,其中塬地4亩,山地6.4亩退耕还林2.6亩,粮食作物10.4亩;家有住房6间,其中砖砼结构4间,土木结构2间;养有9只鸡,人均收入2000元。
二、贫困原因
1.因学致贫。XX及妻子XX年纪已过半百,劳动力比以前
有所降低,女儿将要升高中,每年的学费及生活费是笔很大的开销。
2.因缺技术致贫。XX家里地虽然有13亩,但多为山地,夫妻俩年纪也较大,劳动力不足加上种植方式不科学使得真正粮食种植面积不大,出产率不高,家里仅靠粮食购销的利润维持。
3.因缺资金致贫。XX家主要收入靠粮食购销,但购销渠道过小,盈利不多,长期外出造成家中耕地荒废。
三、原因分析
通过了解得知,XX一家主要因为粮食种植方式不科学,粮食购销渠道过窄、利润过少引起。加之夫妻两年级过大,女儿还在读书,造成劳动力的缺失。
1.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种植技术。XX夫妻俩都是初中毕业,并且长期处于消息流通较慢的村子大环境内,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对于新兴的种植技术接受能力弱,粮食种植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年结余少。
2.粮食购销费时利薄。近年粮食价格涨幅大,购销生意利润小,除过运输费用以及一些劳务费所剩无几。加上粮食购销需要长期出外,种植作物无人看管,导致作物产量低下。
3.愈见增多的教育费用。XX女儿将要升学,全县的高中都离家远,学费以及住校的生活费都是一笔很大开支。
四、脱贫措施
XX家人均年收入2000元,低于秋射村人均收入2108元的水平,根据其具体情况,结合我县发展牛果产业的规划,通过发展牛果、蔬菜产业,加大粮食购销渠道,实现家庭收入多元化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具体脱贫措施如下:
1.加大对农户的政策宣传。通过多次走访,大力宣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使本人能认识到目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带来的发展良机,应该牢牢抓住这次机遇,学习新型种植方式。
2.争取资金扶持,加大购销渠道。为了让有创业思路面又缺乏资金农户脱贫致富,妇联联系银行提供3至5万小额妇女无息贷。我们可以提出申请,争取抓住这次机会,从而加大运输量,增加购销渠道,并且可以参考当下粮食价格行情,确定粮食购销种类,增加盈利。
3.联系乡镇信用社惠农政策的贷款,帮助其加大土地化肥的投入量,增加土壤肥力。在不出外的时候可以选择生长周期短、适应力强的蔬菜种植,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又不至于把耕地荒废。
4.联系其他干部及其帮扶对象,进行归类分组,组织到成功脱贫家庭中学习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村子贫困户情况大都相同,进行归类分组后,可以更好的组织到其他脱贫成功家庭
中学习经验,可以更好的对其帮扶。
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x村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双联”工作扎实开展。
一、干群合力,共谋发展。2月27日,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后x小时,县委李x书记一行x人就来到了村上,走访了他帮扶的关路组史路东、史拴银及饮马沟组史贵锁3个户。随后,李书记在村部主持召开了由村两委班子、各组组长、部分贫困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了三十铺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状况和群众生活状况,与镇、村干部和贫困户共谋发展之策、共商致富之计。李书记指出,制约三十铺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是缺少增收产业。具体讲,一是果产业发展滞后,后劲不足,养殖生产基础薄弱,缺乏规模效益;二是农民缺少果园管护技术和养殖技术,粗放经营严重;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帮助三十铺村提出了“近抓养猪增收入,远谋栽果增后劲”的发展思路。
二、外出取经,开拓视野。
3月2日,在帮扶单位县委办的帮助下,村上组织本村村民小组长、贫困户代表x余人,驱车前往党原乡参观学习了高丰村新农村建设、丁寨村生猪养殖和赵家村果园标准化管理,在飞云乡参观学习了毛家村三清五改,元朝、南裕果园管理。参观归来,大家竞相交流感受,认识到了发展差距,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三、科学谋划,全面帮扶。
【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11-08
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汇报07-20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汇报12-01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展情况汇报06-16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个人帮扶计划10-24
联村联户讲话12-18
联户联村工作职责05-30
联村联户行动情况汇报材料05-28
韩庄村联村联户工作汇报材料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