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评估征求意见(推荐8篇)
为切实加强我区征收资产评估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征收资产评估管理制度,确保征收资产补偿准确合理,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建房〔2011〕77 号)、《珠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的通知》(珠府〔2017〕75 号)、《珠海市征收(征用)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办法》(珠府〔2018〕43 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程序和标准,特制订本意见。
一、国有土地上资产评估,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建房〔2011〕77 号)》、《珠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的通知》(珠府〔2017〕75 号)文件执行;集体土地上资产评估,按照《珠海市征收(征用)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办法》(珠府〔2018〕43 号)文件执行。
二、对需要资产评估的,评估机构应由属地镇街与被补偿人协商选定,并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如在规定时间内协商不成的,采取摇号、抽签等随机方式确定。
三、属地镇街、被补偿人、评估公司三方必须到征收现场实地丈量确认,做好相关登记及取证保存工作,并经三方确认无误后签字,对于三方不能达成一致认定意见的资产,由属地镇街与被补偿人共同选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认定。
四、评估机构按照评估委托对资产依法进行评估。评估机构或者评估师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回避:
(一)是委托评估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亲属;(二)与征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三)与征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评估的。
评估机构不得串通一方当事人,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征收当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评估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估活动。
五、对同一征收范围内同一被补偿人的资产评估,原则上由一家评估机构承担。涉及资产数额较大的,可以由两家评估机构共同承担。
六、评估机构应当在约定期限内出具征收补偿初评报告,双方无意见的,出具正式的评估报告。
七、被补偿人或者属地镇街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评估报告之日起 10 日内,向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
申请复核评估的,应当向原评估机构提出书面复核评估申请,并指出评估报告存在的问题。
原评应当重新出估机构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评估申请之日起 10 日内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复核后,改变原评估结果的,具评估报告;评估结果没有改变的,应当书面告知复核评估申请人。
被补偿人或者属地镇街对原评估机构的复核结果有异
议的,应当自收到复核结果之日起 10 日内,委托珠海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评估专家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鉴定申请之日起 10 日内,对申请鉴定评估报告的评估程序、评估依据、评估假设、评估技术路线、评估方法选用、参数选取、评估结果确定方式等评估技术问题进行审核,出具书面鉴定意见。
被补偿人对评估仍有异议的,按照《珠海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或《珠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的通知》(珠府〔2017〕75 号)有关规定执行。
八、区征收部门指导属地镇街在日常征收工作中,应加强征收补偿政策宣传,通过专题培训、网站微博信息发布等形式,切实提高我区土地征收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征收办反映。
十部委:《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近期全文对外发布。关于汽车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体系。意见还指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以旧换再”试点,推广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建立健全对消费者的激励机制。并指出,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要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2016年,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在加强金融扶持方面,意见也提出,要研究出台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 设施等绿色消费信贷的激励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开发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为绿色建筑提供保险保障。
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
《关于促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的若干意见》
近日,为落实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动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政策措施落地,促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意见》明确,简化汽车自动进口许可证申领管理制度。试点企业进口汽车和建立分销网络无需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可以按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申领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意见》提出,深化平行进口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改革。对已建立了完善的家用汽车“三包”和召回体系的试点企业,可放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申请需提供原厂授权文件的相关要求;对已有效保证车辆一致性的试点企业,可取消非量产车认证模式的数量要求;对符合产业政策、海关和检验检疫相关规定、已有效保证车辆一致性且在自贸试验区内仅进行标准符合性整改的试点企业,可视情况仅对其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整改场所进行CCC认证工厂检查。另外《意见》还包括进一步提高汽车平行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平行进口汽车环保和维修信息公开、加强平行进口汽车注册登记管理服务、重点加强质量追溯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内容。
工信部: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
近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表示,自2016年4月1日起,新建企业和申请变更企业在提交申请材料时,应在企业基本信息中设立专门章节,描述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并附《汽车生产企业诚信自律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2016年7月1日前,已公告企业应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承诺书》。《承诺书》应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各汽车生产企业应认真落实《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编制、执行并适时调整《企业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保证生产和销售的汽车产品持续符合强制性标准法规要求,保证其产品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参数和《机动车出厂合格证》参数一致。应认真组织《企业生产一致性信息年报》的编制工作,如实、全面、准确地记录生产一致性管理所进行的工作和重要变更,对于发生的生产不一致情况应重点说明其原因、处理和追溯结果,以及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还包括各汽车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管理,严格按照合格证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样式备案、制作、配发、重发以及合格证电子信息上传、修改、撤销等工作,确保合格证及其电子信息与实际车辆唯一对应且保持一致等内容。
废止出租车管理旧法为改革清障
近日,住建部官网宣布,自2016年3月16日起废止98版《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长期以来,98版管理办法关于出租汽车经营权可以实行有偿出让和转让等内容颇受各界质疑,出租汽车实行扬手招车等服务的规定也与网络约车等新技术、新需求脱节。在这种背景下,废止旧管理办法是深化出租车改革的突破口。相关部门“知难而进”的态度受到社会肯定,认为此举预示着将会打破既得利益链,开始理顺体制机制和“顶层设计”,让群众出行更方便。
公安部发布“毒驾”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吸毒后驾驶车辆肇事肇祸成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新问题,成为威胁群众安全的一大“杀手”。2016年3月24日,公安部发布近年来的“毒驾”十大典型案例。公安部同时表示,公安机关将严格执行现有法律规定,对“毒驾”始终坚持“零容忍”,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可在2012年3月31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一、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征求意见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食法的立法宗旨作了明确规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国内粮食供应能力,又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的调控和监管,保障市场稳定和维护市场秩序,还要在消费环节合理利用和节约粮食。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我国境内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适用本法。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关于粮食的定义,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是指谷物及其成品粮、豆类和薯类。考虑到食用植物油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目前国家对油菜籽、油葵等的生产、流通采取了与谷物类似的支持性措施,征求意见稿规定,食用植物油和油料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适用本法。另外,考虑到薯类与谷物既有共性,也有区别,结合实际情况,征求意见稿规定,薯类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除不适用收购许可、储存备案规定外,其他活动适用本法。
二、主要法律制度
(一)市场配置粮食资源
为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巩固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成果,确立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管理体制,粮食收购、储存、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领域对社会开放,各类市场主体履行同等义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粮食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二)粮食生产保障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征求意见稿根据《农业法》、《水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从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对保障粮食生产作了规定,包括: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种业发展,生产环境监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农资安全,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的支持力度,粮食生产补贴、奖励,价格支持制度等,奠定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三)粮食流通保障
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粮食生产,一头连着粮食消费,是实现粮食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为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和有序流通,征求意见稿对粮食流通作了以下规定:一是粮食收购、加工实行许可制度。申请从事粮食收购、加工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应当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二是对粮食储存实行备案制度。从事粮食储存活动,应当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三是保护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粮食有序、顺畅流通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建设和保护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应当符合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的粮食仓储、物流、市场等设施,未经国家或者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置或者变更用途。四是粮食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定规则。
(四)粮食质量安全保障
粮食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与食品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加强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包装、销售、进出口等环节质量安全(含卫生)监管。征求意见稿对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进出口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粮食检验等方面作了规定,增加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抽查的规定和粮食干预性收购、处置制度。
(五)粮食调控与储备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确保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征求意见稿总结《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实施经验,结合近年来粮食宏观调控实践情况,对粮食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措施作了规定,包括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进出口调剂、产销合作、价格干预、保护性收储、限制性收购、储备吞吐、完善储备制度和监管体系、政策性粮食经营、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新建或者并购粮食企业的安全审查、不正当竞争、垄断等行为的调查和处置、粮食应急、运输保障和特殊群体粮食保障等。
(六)粮食产业支持与发展
我国粮食产业还是弱质产业,必须加大支持与保护力度,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协调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征求意见稿对粮食产业发展的各项支持措施作了规定,包括政府投入、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税收、金融和保险支持、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组织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等。
(七)粮食安全责任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是贯彻执行《粮食法》、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安全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为确保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得到落实,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实行粮食安全考核问责制度,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要求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在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发展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储备制度、处置粮食应急状态、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监管粮食市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八)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为保障征求意见稿规定的法律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征求意见稿第八章、第九章设立了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违反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
环办函〔2007〕582号
关于征求《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税务总局办公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各有关直属单位: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污染治理过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一体化模式、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的有关精神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我局承担了《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工作。目前,《条例》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可视情况,征求有关企业的意见,于2007年8月30日前反馈我司。
联系人: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 李安定
联系电话:(010)66556218
电子邮箱:chan.yechu@sepa.gov.cn
附件:1.《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2.《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例》立法说明
二○○七年八月十日
主题词:环保 设施 运行 条例 函
附件一: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和监督管理,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防治污染,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环境保护设施,是指为防治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所建成的处理处置、净化控制、再生利用设施,以及配套的设施运行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工业废水处理利用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利用设施、自动监测系统等设施。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是指从事环境保护设施操作、维护、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和利用的活动。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所有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及管理活动。
第五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一)自行运行:是指污染物产生单位对自己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运行、维修和管理,对污染物处理处置和利用,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
(二)委托运行:分为代理运行和社会化运行。代理运行: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接受污染物产生单位的委托,对其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维修和管理,对污染物处理处置和利用,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社会化运行: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接受污染物产生单位的委托,利用社会投资或自己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为其提供污染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的社会化服务,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设施的委托运行。污染物产生单位自行运行环境保护设施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的,必须实行委托运行。
第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设施投入运行的有关要求
第七条 环境保护设施投入运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和建设,无工艺设计缺陷和工程质量问题,设施建设应优先采用“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推荐的技术;
(二)能满足所处理处置污染物的需要并能连续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要求;
(三)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项目竣工验收;
(四)配备设施故障或污染事故发生时的预警和污染预防应急处置设施;
(五)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上述条件(但不仅限于上述条件),组织对将投入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考核,符合上述条件的设施方可投入运行。不符合运行条件的环境保护设施投入运行的,由设施运行单位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关环境责任。
第八条 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严重不符合建设要求的,或不具备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应限期进行技术改造,达到要求后方可投入运行。
第九条 国家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实行资质许可制度。所有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单位必须取得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许可证书;未取得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许可证书的单位,不得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活动。
第十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许可管理办法及分类分级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监督实施。
第十一条 国家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的人员必须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未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岗位的工作。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 运行管理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应对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效果负责。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环境保护设施投入运行后,运行单位应保证设施无故障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与环境保护设施配套的自动监控设施应符合《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持证上岗、岗位责任、操作规程、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运行记录台帐、监测报告、运行信息公开等制度。
第十五条 设施出现故障时,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维修或更换。因不可抗拒原因,设施必须停止运行时,应当事先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停止运行的原因、时段、相关污染预防措施等情况,并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恢复设施运行的,环保部门责令污染物产生单位停止生产,待环保设施修复后,经环保部门批准,方可恢复生产。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因设施运行不正常发生污染事故时,必须在1小时内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消除环境污染,确保环境安全。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应定期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设施运行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设施的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取样和监测情况、连续运行记录等。
运行单位有义务将设施的运行状况、日常监测数据和各项管理制度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八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必须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现场检查,如实报告情况,提供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环保部门现场检查,不得隐瞒情况,提供虚假材料。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设施委托运行服务合同必须按照合同法的要求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和服务要求与承诺。合同正式签署后,合同正式文本应于10天内向当地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设施委托运行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运行合同的内容进行,违反合同造成的后果由违反合同一方承担由此而引发的相关责任。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权利和义务:
(一)按照规定程序和途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
(二)不受地域限制获得设施运行业务,从设施运行委托单位获得运行服务费;
(三)无违法行为不得被剥夺设施运行管理权,正常运行业务活动不受干涉;
(四)严格遵守设施委托运行合同,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承担违反本条例和设施运行不达标排放产生的环境责任。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委托单位(污染物产生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一)提供设施正常运行的保障条件;
(二)对设施运行单位进行监督,检举其违法违规行为;
(三)接受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现场监督检查可以采取现场查看、采集样品检测、录音录像、查阅或者复制相关资料等措施。现场监督检查时,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证件。
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情况的现场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是否依法获得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证书,是否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在有效期内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活动;岗位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是否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是否与委托单位签订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服务合同,合同有关内容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得到落实;
(三)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是否建立健全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各项记录是否全面、完整、规范;
(四)环境保护设施是否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投入运行条件、是否正常连续运行或有无擅自停运、闲置的现象;
(五)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是否按照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设施运行情况和监测数据,有无弄虚作假行为。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监督检查的方式,包括定期年度检查和不定期的日常巡查。定期年度检查每年一次,日常巡查不定期进行,根据环境保护管理的需要和设施运行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检查的频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现场监督检查应当纳入污染源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一并进行。
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设施现场监督人员,应完整记录环境保护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并按时总结归档,向上级报告。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管理需要定期公布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的情况,内容包括设施运行单位名称、法人代表、所运行的设施名称、主要污染物达标情况、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以及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应当公布的事项。
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权时,具有下列义务:
(一)严格按照本条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职责,不得妨碍设施运行单位的正常运行业务;
(二)保守设施运行单位商业、技术秘密;
(三)不收取费用,不谋求单位和个人的利益。
第二十九条 国家鼓励个人和组织参与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活动的社会监督。
个人和组织发现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权向检查机关举报,检查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将不符合运行条件的环境保护设施投入运行的,可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各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整改。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未取得相应类别和等级的资质证书,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除责令停止运行外,可同时对设施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各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操作管理人员无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进行操作管理的,可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处以每人每次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未制定设施运行岗位责任、操作规程、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运行记录台帐、监测报告、运行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以及未按制度实施的,责令整改,每次每项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十六条的规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运行设施因故停止运行或运行不正常引发污染事故未按规定及时报告的,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未按要求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设施运行情况和监测数据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隐瞒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处以2万元以上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签订委托运行服务合同,未按本条例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每次处以1000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无故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的;或一年内再次检查发现有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要求运行管理环境保护设施,不履行有关法规及本条例规定的相关义务和责任的,除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外,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有管辖权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可取消其运行资质证书;五年内该单位和以该单位法人代表注册的单位,不得申请和获得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证书。
第三十九条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对以上各项处罚不服的,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举证说明、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方式,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改变处罚决定。逾期不提出异议,并举证说明、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处罚决定生效。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 行使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可分别给予批评、行政警告、调整工作岗位、行政记过、追究法律责任等处分。
(一)对符合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证书申请条件的单位无故不发给证书;
(二)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证书申请条件的单位滥发给证书;
(三)不履行有关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各项设施运行监督检查职责,不及时查处设施运行违法违规行为,或在执法过程中失察、失误;
(四)对应当取消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证书的不及时提出建议取消其运行资质证书;
(五)不按本条例要求公开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的有关信息;
(六)无故干预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的正常运行;
(七)泄露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技术秘密,执法中谋取个人或本单位利益;
(八)超出本条例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范围行使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监督权。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设施委托运行服务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运行服务方面的收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政策及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和税务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四十二条 个人和组织如实举报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违法违规行为的,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有义务为举报者保密。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一年内,所有未取得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证书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单位必须取得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证书;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两年内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现场操作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逾期达不到要求的,按照本条例规定处理。
本条例实施之日起,新申请资质证书的和换发资质证书的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执行。
附件二: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例》立法说明
一、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立法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设施是防止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污染环境的闸门,是保护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管好了环境保护设施,才能真正有效的保护环境。因此,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的监督管理非常重要。
(一)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需要
在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针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管理已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环评、三同时、竣工验收等,但针对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长期以来,由于这种制度缺陷的状况,使投入巨资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不能在污染减排、环境污染防治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对部分省、市典型调查的情况,以及多年来环境监察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尽快制定一部统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法规,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十分必要。
(二)建立污染减排长效机制的需要
当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实出。由于缺乏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有效监管,加之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偏轻,存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致使超标排放、擅自停运、违规运行、偷排漏排、应付检查的情况比较严重,已经成为阻碍持续稳定地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环境保护设施是国家防治环境污染体系的基本技术和物质保障,从设施建设质量保证、运行监督管理、运行资质管理、运行条件保障等几个方面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手段建立达标排放长效机制已势在必行。
(三)环境保护设施运行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需要
现代工业化国家的环境保护经验表明,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是一项保证设施运行效果、降低运行成本、保障环境投资效益的有效措施。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服务业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当今环保产业构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服务业,在现行环境法律法规和相关市场经济政策支持下,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专业化、社会化的优势,但总体上仍缺乏通盘、系统的法律保证和制度安排。主要是应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服务市场、严格市场准入、规范运行服务活动,以促进设施运行服务业健康发展。
(四)完善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许可行政审批的需要
国务院在2004年的行政审批清理工作中,保留了我局正开展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许可行政审批工作,使这项工作有了一定的行政依据。但是,这仅是行政授权,不是法律授权,在几年推进环境保护设施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实际工作中,许多方面都显得法律依据不足,从而出现监管范围和力度受限、运行企业权利保障不力等诸多情况。因此,亟需通过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立法,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许可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立法的依据、目标和原则
(一)立法依据
为防治环境污染,在国家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生产建设或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其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证正常使用……”;“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的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为保障以上法律规定的正确实施,制定本《条例》。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将《条例》的制定作为健全法律法规的一项重要措施,《条例》的制定也是建立健全污染物减排“三大体系”建设相关配套标准和政策法规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现行的环保法规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环境保护设施也做了一些规定,其中包括: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的内容;建设项目竣工后,应申请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在其配套的环境保护设计管理规定中,对环境保护设施从设计监督管理程序上提出了一些原则要求;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中,环境保护设施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一个环节,对环保验收的范围、程序、材料、条件等几方面也作了相应规定。但是,综合起来看,对如何保证设施建成后的运行明显缺少监督手段。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是环境保护设施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应依据现行法律的规定,从设施监管的全局统盘考虑,结合环境保护设施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
(二)立法目标
这是一部有关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的基本法规,按此立法定位,环境保护设施立法目标为:
1、为建立环境保护设施监督管理体系提供法律依据;
2、解决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难点问题;
3、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服务市场。
(三)立法原则
依据环境保护设施立法定位和立法目标,立法体现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依法立法原则
环境保护设施的监督管理是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条例》作为完善环境保护监督执法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应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
2、质量保证原则
《条例》是依法对环境保护设施实施监督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应根据环境保护设施的特点和监督管理的内在要求,确立一套包含设施运行管理多方主体、保障设施运行质量诸项内容的制度。
3、全方位覆盖原则
我局现行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管理办法,只适用于委托第三方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包括污染物产生企业自行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本《条例》作为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设施的基本法规,应涵盖所有的设施。
4、全过程监管原则
《条例》应全面支撑对环境保护设施的监管,规范设施的运行,规范执法监督检查。
5、可实施和可操作性原则
总结设施运行与监督管理的经验和问题,围绕立法目标,对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各个环节的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加大了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提高了处罚力度,使《条例》更具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6、公平合理原则
《条例》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权利和责任对等的原则,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方和设施运行管理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做出具体规定。
7、运行服务法制化规范化原则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服务业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事业,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及其自身发展规律,及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则加以规范。
三、拟确立的主要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设施投入运行应具备的条件
对设施设计施工和建设、验收、应急措施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作为设施投入运行应具备的条件,对因设计等原因造成 “先天不足”的设施,提高了限期整改要求,保障投入运行的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二)设施运行资质许可制度
对设施运行单位提出技术等要求,作为运行活动准入条件,规范设施运行行为。
(三)设施运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对设施运行人员提出技术硬性要求,提高运行职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设施运行信息披露制度
对设施运行信息公开,从而有利于公众的监督管理,提高运行企业的守法意识。
通过以上配套制度的建立,明确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机构和运行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规范其运行行为,确保设施运行好、管理好,为治污减排的目标提供法律保障。
四、环境保护设施立法框架和主要内容说明
(一)立法框架
按照依法管设施、管运行、管机构、管人员,强化监督,加大处罚力度以及整合行政资源的思路,《条例》分为六章:总则、设施投入运行的有关要求、运行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四十四条。
管设施,明确投入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具备的条件;
管运行,规范保障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的建章建制和正确运行的要求;
管机构,对所有设施运行单位实行运行资质许可制度;
管人员,对所有环境保护设施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强化监管,实行环境保护设施信息披露制度,扩大环保部门处罚权限;
加大处罚力度,简化行政处罚法律程序,强化处罚手段,提高罚款标准;
整合行政资源,本《条例》设定的行政许可规定应与现行的环保行政法规以及正在制定的《排污许可证条例》等法规相衔接。
(二)主要内容说明
1、总则
本章阐述了立法依据,明确了适用范围,并对环境保护设施及其运行作出了明确定义。
(1)适用范围
本《条例》是我国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基本法规,凡我国境内所有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及管理活动均适用本法。
(2)环境保护设施的定义及分类
本条例所称环境保护设施,是指为防治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所建成的处理处置、净化控制、再生利用设施,以及配套的设施运行监控系统。
本条例所称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是指从事环境保护设施操作、维护、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和利用的活动。
根据实际情况,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包括自行运行和委托运行两种方式,其中委托运行又分为代理运行和社会化运行。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设施的委托运行,污染物产生单位自行运行环境保护设施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的,必须实行委托运行。
2、设施投入运行的有关要求
本章规定了设施投入运行应具备的条件、设施运行资质许可制度和设施运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设施投入运行应具备的条件
对设施设计施工和建设、验收、应急措施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运行单位应组织考核,符合投入运行条件的设施方可投入运行;已建成的设施,不符合投入运行条件的,应限期进行技术改造。
(2)设施运行资质许可制度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是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为鼓励发展环保运行服务业,《条例》确立我国实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许可制度。所有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单位(包括自行运行)必须取得运行资质许可证书。
(3)设施运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为提高运行职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对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
3、运行管理
为规范设施的运行管理,明确了运行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和委托单位(污染物产生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运行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人员持证上岗、岗位责任、操作规程、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运行记录台帐、监测报告、运行信息公开、定期报告等制度。
运行单位签订的委托运行服务合同应向环保部门备案。
4、监督管理
为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设施有监督检查权和违规处罚权的规定,强化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的监督,《条例》规定环保部门具有现场监督检查权和定期公布设施运行单位情况的权利。
规定了现场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运行资质证书、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委托运行服务合同、运行单位应建立的各项制度等内容,凸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环保部门可根据管理需要定期公布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的情况,督促运行单位加强运行管理,提高守法意识。
5、法律责任
参照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作出了具体规定。
6、附则
规定了鼓励环境保护设施委托运行服务业的发展的措施、公众举报奖励政策和实施日期。
五、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立法进程 1、2007年5月,组织调研组开展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立法调研。2、2007年6月,完成《条例》(征求意见稿)起草,组织专家、部分单位内部征求意见并修改。3、2007年7月,《条例》(征求意见稿)局内征求意见并修改。4、2007年8月,《条例》(征求意见稿)各地方环保局、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并修改。4、2007年7月底前,向国务院报送立法申请报告。
征求意见卡
包公庙乡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进入剖析查摆阶段以来,全乡各部门、各站所干部职工正在开展自我剖析、自我查摆,为了更好地推进我乡机关干部作风建设,需要您的参与和配合,包公庙乡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认真论证、积极采纳。感谢您能于百忙之中参与这次活动,希望您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乡党委、政府是否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A、是B、否);
2、乡党委、政府是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因循守旧。
(A、是B、否);
3、乡党委、政府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因循守旧。
(A、是B、否);
4、乡党委、政府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A、是B、否);
5、乡党委、政府是否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基层、为群众服务。(A、是B、否);
6、乡机关干部是否勤政敬业,认真履行职能职责,优质高效办事。(A、是
B、否);
7、乡机关干部是否坚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不搞以权谋私、享乐主义。
(A、是B、否);
8、乡党委、政府干部是否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不搞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A、是B、否);
9、您对乡机关部门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列出部门名称和具体意见、建议)
本报综合讯 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全文公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不仅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了认定,还在避风港原则、连带责任以及及时删除信息等方面有所突破。
本次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最受关注的当属最高法院对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征求意见稿中第二条首先确定了“信息网络”的范围,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第三条开始认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享有权利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承担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民事责任。通过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或者以其他方式,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置于向公众开放的信息网络中,使公众可以以下载、浏览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提供行为。
对于是否认定网络侵权,征求意见稿也有体现:原告能够举证证明网络服务提供者具有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外观,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实施了提供行为,但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其仅为被诉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提供了自动接入、自动传输、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点对点技术等服务的除外。
在过错责任方面,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具有过错,一般应当以其是否明知或者应知网络用户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事实为标准。网络用户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事实明显,网络服务提供者仍为其提供服务或者不采取合理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应知。
而对于网络搜索,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提供搜索服务,按照一定的技术安排生成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网页快照、缩略图等并向公众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提供行为。而且,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张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点对点技术等网络服务,但有证据证明其与侵权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提供者,通过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实施提供行为,符合共同侵权行为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这些侵权行为与过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删除时间,这对于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意见稿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的合理期限,应当根据权利人提交通知的形式、通知的准确程度、采取措施的难易程度、网络服务的性质、所涉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类型及数量等因素综合判断。除有正当理由外,涉及热播影视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在收到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通知一个工作日内采取必要措施;涉及其他作品的,采取必要措施的期限一般不应超过5个工作日。
____________ 单位:
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构建我区人才高地中我局紧紧依靠广大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为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新的形势要求人才人事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工作思路。
按照我局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我局开展本次征求意见活动,主要就影响人才人事工作科学发展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欢迎贵单位提出意见或建议。本意见表请于2009年1月8日前反馈给区人事局办公室李婷婷同志处(电话和传真88702382,信箱tingting2004223@yahoo.com.cn)
你们的意见或建议是(不够另附纸):1、2、3、4、5、锡山区人事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征求意见的方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按照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遵守真整实改要求,边学习边思考,边查问题边整改,真学真查真整改、实心实干求实效,重点采取以下四方面方式征求意见。
(一)主持召开征求意见专题会议。围绕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4月11日、4月18日、4月25日、5月9日、5月16日、5月23日主持召开6次专题会议,要求分管科室的全体人员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面听取各方意见。
(二)组织协调召开座谈会。征求各相关单位和群众,对我的服务意识、管理水平、政治觉悟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取大家对我的建议和批评。在4月2日、4月7日、4月10日、4月15日、4月22日、4月30日、5月12日、5月22日累计召开座谈会8次、与分管科室的全体人员和来办事群众参加人员超过48人次。
(三)深入实地开展调研。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重要任
务,5月29日收回发放调查问卷76份,针对基层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归纳分类,按工作职能进行了责任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了具体责任科室和责任人,逐条逐项制定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及时圆满解决。建立整改落实台账,能够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定出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向基层和群众作出承诺。
(四)采取个别谈话征求意见。通过自己找、互相帮、上级点,认真查摆自身在“四风”方面的问题,分别于杨淼慧、王梅、李娜、赵永刚、毛月、李海云、马钰恒、李豪等同志开展谈心谈话16次,深刻进行党性分析,努力营造大家敢说真话、能说真话的氛围,拉近了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心贴心交流沟通,使他们打消顾虑、放下包袱、畅所欲言,积极提出中恳、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始终紧扣作风建设,注重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我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注重围绕人员调动、招聘、调薪,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等热点问题了解情况。以基层和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坚持跟踪问效,通过座谈、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形式,了解群众的满意度,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所征求意见
(一)“四风”方面的意见
1、形式主义方面
(1)会议多,文件多。存在文山会海问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和文件重复,内容空洞,照抄照搬、照转照发现象普遍。要精简会议数量,提高会议质量和会议决策效率。进一步加强各类文件、兼报统筹和精简合并。文风应该更为务实、增强可操作性。
(2)检查多、评估多。达标验收、检查评估过多。有的工作前期、中期、完成都要评审,忙于填表汇报。评估方式单一,建议不仅要注重对标志性结果的评价,还应该以业务为基础,建立量化指标系统。
(3)狠抓落实不够。花很多精力,开很多会,发不少文,但落实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指导。
(4)在与同志们座谈征求时,赵永刚同志对我提出了作为分管领导,应当对分管工作有一个全面目标,部署工作时应该明确,从全面着眼去领导分管工作。
(5)在与个别同志谈话时,范磊同志对我提出了,在全局的作风纪律和请销假方面,应该严查严管,不能有好人主义。
(6)再开专题会时,杨淼慧同志对我提出了工作上机械性多,灵活性少。当一项工作布置下来时,为了体现对工作的重视,人为的将一项工作分为几个阶段或时期,而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时期又多写文件和简报,显得工作有条不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2、官僚主义方面
缺乏与基层群众的密切联系,深入一线不够,听座谈汇报多,多为二手信息,缺乏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建议定期对干部群众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增进与基层群众的直接感情直接体验。
(1)在与同志们座谈征求时,姜庆祥同志对我提出了在同志们工作没有做好时,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够好,语气太重。
(2)在再开专题会时,崔华同志提出工作太急,不考虑好的工作成果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交办的工作,不管困难再大,都是急于求成。
(3)在开展调研时,徐元挺同志提出档案中心的档案盒的更新,为了统一档案尺寸,只注重档案盒的购买,不注重档案材料的整理。
3、享乐主义方面
缺乏苦干实干精神,工作拈轻拍重、不思进取,工作重点不突出,缺乏方向性、计划性。另外攻坚克难力度不够大,对群众普遍反应的一些人事热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取得实质性突破。
4、奢靡之风方面
存在一些铺张浪费比较严重,工作讲排场,追求高规格,开会不注重节俭,机关文印印刷存在浪费现象,应尽量通过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等形式传递。应该加强自我约束,重视自身的基础锻炼。
(二)损害群众利益方面的意见 不存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
(三)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的意见
不存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
(四)其他方面的意见
1、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和工作标准不高问题;搞调研有时走马观花,沉到基层、深入研究解决问题不够。
2、抓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存在以会议、文件或听汇报等方式替代抓工作落实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听汇报较多,与工作人员谈心较少,特别是谈工作较多,对单位干部职工个人关心不够;落实制度上打折扣,如学习制度、请假制度等没能全部落实到位。
三、问题梳理意见
(一)立行立改的问题。
1、赵永刚同志对我提出了作为分管领导,应当对分管工作有一个全面目标,部署工作时应该明确,从全面着眼去领导分管工作。
2、范磊同志对我提出了,在全局的作风纪律和请销假方面,应该严查严管,不能有好人主义。
3、杨淼慧同志对我提出了工作上机械性多,灵活性少。当一项工作布置下来时,为了体现对工作的重视,人为的将
一项工作分为几个阶段或时期,而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时期又多写文件和简报,显得工作有条不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4、姜庆祥同志对我提出了在同志们工作没有做好时,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够好,语气太重。
5、崔华同志提出工作太急,不考虑好的工作成果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交办的工作,不管困难再大,都是急于求成。
(二)专项治理的问题。
对损害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查摆和整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为深入查找业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组织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剖析。针对党员干部提出的问题,局党组召开专研讨会,对问题进行责任分解并限期拿出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建章立制纠正的问题。
对徐元挺同志提出档案中心的档案盒的更新,为了统一档案尺寸,只注重档案盒的购买,不注重档案材料的整理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以深入查摆和整改问题为契机,把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与完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将解决问题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制度,并不断完善已有的制度。
(四)其他方面的问题。
无。
四、整改情况
(一)整治工作中的不良作风。本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及区委的各项要求,克服了工作中会议多、检查验收多的现象,对工作纪律监察(监察),由局纪检组督导,各业务部室人员组成检查小组,采取随机检查、群众的电话抽查验收的方式,直接面对全体工作人员。
(二)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良作风。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同志集中学习,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在局网站设立群众反映问题和诉求的栏目,公开意见箱、热线投诉电话和邮箱,方便群众对我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作出评价和进行投诉。
(三)整治公款送礼、吃喝、奢侈浪费方面。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及区委的要求,坚决杜绝和防止了节目期间公款送礼、大吃大喝和安排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宴请,对所有的局中层和科级干部,每到节假日发送廉政信息,没有出现过利用“农家乐”、私人会所公款吃喝和高消费娱乐的行为。
(四)整治“三公”经费开支方面。为防止“三公”经费过大的现象,减少不必要的公务活动,坚决杜绝以举办培训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和设立“小金库”的现象,杜绝了无实质内容的考察学习。对“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按月进行公开公示。
(五)对工作内容、程序实施公开。利用各类媒体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工作内容和办事程序,对各类群体符合各项优惠政策和补助项目信息,公开补助补助申报程序、补助对象名单、补助资金等进行公开公示,防止截留、挤占、挪用行为的发生,杜绝事难办、脸难看现象的出现。
五、下步打算
党员干部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四风”问题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要害是使党脱离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长此以往,必将从根本上败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对“四风”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要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质所惑,坚持廉洁从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扎扎实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剖析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认真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务求实效。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是查摆问题,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整改落实,要虚心向群众请教,评估结果,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要对照“四风”问题,一条一条查摆、一项一项整改。要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党员干部的常态,把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彻到实践中去。
【中期评估征求意见】推荐阅读: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07-17
河口规划中期评估报告09-19
中期评估实施方案10-24
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07-18
天门市畜牧业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09-17
研究生中期考核意见05-30
党员中期小结07-16
中期考核总结09-25
军训中期小结10-10
实习报告中期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