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精选8篇)
小组成员:XX(组长)·OO(组员)
调查地点:黑龙江省XX市(OO乡为主)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6-8月3日
农民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几千年来,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农民一直依托“养儿防老”和“土地养老”这两种传统的养老模式。而今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多个子女共同承担养老责任的现象逐渐不复存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国家、企业大量征用土地,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不足,导致农村部分耕地荒芜。农民传统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模式被一一打破。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消费水平增长速度,依靠单纯的农作物收入保障农村老人的生活愈发困难。更为严峻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自2010年起,XX市60岁老年人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占总人口的3.5%以上,并且老龄化人口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长,以小见大,这说明我国已进入完全型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处于底层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农民的社会养老已成必然趋势。
一 我国的基本情况(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我国于1991年开始在全国探索农保制度。先后经历了“三年试点期”(1992-1994),“三年高潮期”(1995-1997),“三年停顿期”(1998-2000),“两年回升期”(2001-2002)和目前的“稳步推进时期”共五个阶段。我国最初推出的农保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先天性残疾人”,这是因为国家最初实施推广农保时所采用的是商业保险的模式,即主要由农民个人出资,政府只是给予政策上扶持。这直接导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农保发展缓慢。后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国家对农保工作的不断重视,农保推广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以农保的开展情况为重要参考依据。各地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推广农保,迎来了三年高潮期。然而到了1997年,由于包括农保在内的银行保险业务混乱,国家予以清理整顿,致使农保工作在一段时期内处于停滞状态,而且由于农保的特殊性,待其他类型商业保险清理整顿完毕后,农保依然处于泥潭沼泽之中。直到1998年8月,国家机构改革时,国务院将农保职能由民政部划转移交到劳动保障部,“十六大”之后,农保的定性定位逐渐明确,政策措施和工作手段逐年强化,农保工作才得以开始复苏。
农保发展至今,可以说经历了一段相当艰辛的漫途跋涉。总结其曲折的原因,主要是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发展农保有些超前,国家没有足够强大的财政做后盾。而且当时很多国企面临着改革,国家必须优先解决好城镇下岗职工的养老问题,而在此之前城镇职工并未上交养老金,导致国家只能自掏腰包,一亿工人阶级的养老费已经让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在那样的窘境下再谈农保就有点不合适宜。此外,政策、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农保基金管理不当,某些地区存在内部腐败问题。这些深刻的教训让我们看到农保不能走商业性发展道路,而应回归本质,走社会性发展道路。
二 XX市发展特色
XX市从2004年起,开始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和有稳定收入的人群中开展这一工作。2000年全国农保恢复至今,XX市的农保工作一直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日前,XX市农村低保实施了扩面提标,困难群众的生活更加得到保障。2012年度农村低保资金已发放完毕。2004年,黑龙江省免征农业税,XX市作为免征农业税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低保工作。XX市民政局低保局,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使XX农村低保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实效。
XX农村农保工作的开展,为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
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群众反映的农保层面太窄的问题,然后是农保保金标准偏低的问题。此问题不仅体现在XX一县。为此,从2012年年7月1号开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计划年底前完成。新农保政策将实现全面覆盖,由国家财政拨款,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将会每月领到55元的基本养老金。同时开展了扩面工作。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亮点:一是借当时机构改革之际,积极努力使该省各级农保经办机构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二是省市县乡级都建立健全农保经办机构,解决了乡镇缺腿的问题。三是出台政策,完善办法,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使农保工作有章可循,强劲发展。四是率先出台新农保政策,惠及十数万农民。
黑龙江XX市是新农保政策的最后一批试点城市。在XX市农村养老管理中心,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信息基本录入完毕,档案摆放得整整齐齐。
阴法宇(XX市农村养老管理中心主任):现在如果国家基础养老金到位的话,咱们在一周之内,就可以把这钱发放到老百姓手里了,今年的任务咱们就完成了,因为今年的任务,就是保证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发放到位。
三XX市新农保“新”在何处
之所以称“新农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的制度模式,体现了新农保的本质属性,不同于普通的商业保险。
(二)增加了政府缴费补助和完全由政府补贴的基础养老金,充分体现了政府承担对农民养老的责任。
(三)实行了弹性缴费标准,最低缴费标准由100元到最高1000元每年,最低缴费标准以上部分由农民根据承受能力自愿选择,体现了多缴多得的原则。(可见附表一)
(四)实行纳入财政社会保障专户的办法,有利于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实行“全市统一预决算”,利于发挥政府补贴的调控推动功能。
四 新农保现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民意调查
由于政策制度切实惠民,加之基层部门大力宣传,我调查所在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都很高。据我了解,目前全市24个乡(OO乡| XX镇 |AA镇 |·····省略 |)镇平均参保率已达到50%以上,其中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已达到80%以上甚至于10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现在新农保的推广实施工作比较顺利,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组成员于参保信息登记时对参保人员,以及未参保人员意见进行了收集(取样地:OO乡同兴村):
参保人家庭成员,甲:“我的意思是,缴费的这个钱,按照银行利息算,15年后为
3075-24840,而领取的钱为10720-32485,相对来说,最起码比存银行有好处,所以,我认为,新农保的政策还是可以的。”
参保人家庭成员,乙:“国家拿钱,咱老百姓实惠,领钱的事谁不着急,能看到钱就高兴”
参保人,丙 47岁:“试问,国家能不能保证政策一贯,不发生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政策变了多少回,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承诺,到底能不能算数,能不能实现?这是我们关心的“
参保人,丁 54岁:“一年一百块钱不多,过几年就能零钱,为啥不交啊”
参保人,戊 62岁:“共产党好啊,老了老了还能给钱”
参保人,己 49岁;“好是好,钱太少了,啥都不够干啊”
未参保人,庚 46岁:“我岁数不大,要交得交十多年钱多,而且能活多久还没准呢,不划算。”(未参保人多数持此意见。
未参保人,辛 51岁:“我就算不交钱,到六十岁国家还能不给我钱”(政府当地宣传有问题,其实我解释的挺明白,人家不鸟我。)
未参保人,壬 50岁;“哪有那闲钱交,吃饭都是事“
未参保人家庭成员,:农保!农民种地纳粮也给国家做了贡献,老了国家不管靠子女养,前几年农村90岁的老人也要给国家交公粮.城市人上三四十年班六十以后国家要养到死,每月一两千退休金,而且还要提高,新农保每月领几十元够干什么.社会主义只是对城市而言的,五十年代的户口早该取消了.只能造成城市与农村差距加大,国家应该给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发金额相差不多的养老金.不要在媒体上老说中国在提高老人退休金,算算拿退休金的老人占比例多少,有20%吗,大部分农村户口是没有的.一个一月一千多,另一个一年不到一千,还在这吹给农民造了多少福.还是只为少部分人的私利着想.没把农民当人看.(你当是瑞士啊,毕竟国情如此,要相信俺们滴国家。)
首先,虽然新农保政策具有显著优越性,但是在农村仍然有部分农民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支付养老保险金。农民除日常生活所需外,教育、医疗等方面也需要资金投入。对一些困难家庭来说,他们在应对以上支出尚且困难的情况下,只能放弃参与新农保。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一群体的老年生活很可能因为没有保障而面临困难,政府最终又要因此面临新的难题。其次,农民对新农保政策认知不足。虽然政府部门积极进行宣传,但由于大部分时间农民都忙于生产,因此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对此项政策缺乏深入认识。对于新农保政策的很多关键问题,比如个人账户缴纳标准,新农保经办机构等,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对于外出农民工的宣传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统计,(见附表二)在已参保人群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而50岁以下的青壮年人所占比例很小。50岁以下的适龄人群并不是否定新农保政策的优越性,只是在他们看来,现在投保还为时过早,并且每年为一件尚且遥远的事情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让他们觉得不确定性很大,难以掌控。
五、针对现存问题的解决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制度,各地区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弹性机制。比如,在收缴个人账户资金时,改变“一概而论”的做法,不同收入水平家庭选择不同的缴纳方式。经济条件一般或富裕家庭按一年一缴费或一次性性交费,而贫困家庭可按月或季度缴费,更具体分化,这样就能够避免贫困家庭面临一次性大额缴费的压力,促使更多贫困家庭加入新农保。
(二)运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宣传新农保政策。根据农村的生产活动时间,适时选择宣传的重点时期。在宣传手段上多样化,采取文艺表演与宣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让农民积极了解相关政策,做到“明明白白参保,高高兴兴出钱”。
一、选择社会实践方式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可选择的社会实践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但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 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谛,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在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上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但他们社会阅历浅, 对理论问题往往理解肤浅或片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 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 但缺乏稳定性, 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 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 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 不搞形式主义。
2. 实效性原则。
邓小平指出, 学马列要精, 要管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用, 突出体现在社会实践环节教学的实效性中。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而要提高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效性, 其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学生关注的焦点和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认识问题, 同时配以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3. 时效性原则。
当今, 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政治多极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十分复杂, 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 这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因此, 实践活动要体现时代特征, 把握时效性。要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趋势, 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充实, 在这种形势下, 大学生要完善自我,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社会实践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指导。
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针对性、实效性和时效性, 离不开规范的社会实践指导。每学期开学伊始, 教师应通过谈话、无记名调查等方法, 了解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及思想认识问题, 结合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 拟订一批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并对每个选题做出说明和具体要求。学生也可自行设计题目, 但须得到指导教师认可。实践成果可以是论文、调研报告、新闻报道等。为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实践成绩应记入该课程的总成绩之中。对获得优秀实践论文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2. 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要使社会实践教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取得成效, 除了完善的社会实践指导外, 还必须建立长期固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基地的选择上,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正面性原则。实践教育基地一般应选择那些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对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的典型工厂、农村, 如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河南的刘庄、兰考县的焦裕禄纪念馆等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就近原则。考虑到经费问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用大班上课, 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所以实践基地一般应选择那些所花费用较少, 距学校较近, 组织方便的单位。如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毗邻郑州市博物馆的地理优势, 我们主动与郑州市博物馆联系, 签订了长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 使学生加深了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认识, 对提高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起了重要作用。
3. 正确处理实践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关系。
社会实践内容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完善。因此,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 对社会实践内容的选择, 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例如, 为配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 我们曾组织学生考察了河南省新乡县的刘庄村, 这次活动对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产生了重要作用。有的同学在交流中认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改革开放;二要有个好的领导班子, 好的带头人, 三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 富裕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有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 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4. 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鉴于当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固定社会实践基地较少、学生人数较多等问题, 在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中, 应把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除以自然班为单位, 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外, 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 预先提出调研题目, 经教师同意后, 写出调研提纲, 3~10人结成一组或单独联系单位进行社会调研, 调查结束后写出调研报告, 然后组织大家交流调研体会。如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环节教学活动中, 许多调查小组都是多次外出联系单位, 又一起查阅资料, 研究调研提纲。有的到一些典型的农村如河南的南街村、刘庄去调研, 有的到自己的家乡调查, 找出家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有的到企业进行调查, 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学生普遍反映, 这种活动既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增长了知识才干。
4.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近几年来, 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评价, 在基本肯定的同时, 也提出一些不足。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既可以使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又可增进它们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和必要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可从中发现自己知识及能力方面的不足,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主动按时代的要求去塑造自己, 把个人理想和民族事业统一起来, 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3) .
[2]刘文革.以“运用能力”为核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11)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4-0087-04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LI Yi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Abstract:The social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former is connected with and different from the latter.However,currentlythere is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rom the society.Accordingly,this paper tries to,on the basis ofthe grasp of the caus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kinds of social practices,distinguish the two patterns of social practice so as toexplore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social practice of such course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its practic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ocial practice;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象征。它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而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不同性质的社会实践。然而,目前,社会和一些高校对这两种实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有必要进行区分和研 究。
一、二者的产生和现状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产生与发展
一般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出现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新时期中国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 出校园,接触社会,实现自我,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自1983年以来,团中央、全国学联发起大学生利用假期 搞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用知识和智力为社会服务等的一系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98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强调:“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 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树立起成为有用的人才。”此后,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发文,对高校学生参 加社会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重要的实践环节被纳入教育计划。从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80年代,社会实践形式是较为单一的,一般是社会调研、社会考察,或去革命老区、革命圣地,如:延安、井冈山、遵义、大别山区等。 90年代以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了起来。共青团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他们帮助大学生接触 社会、了解社会,他们还要求大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力所能及的为社会服务。比如:“大学生社区援助行动”和“志愿讲解员活动”等。 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新的发展。在“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青年学生努力发挥知识和技能的 优势,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开展深入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各种实践活动延伸到了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方面,显示了它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有效传播了社会文明 风气,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了自身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 成为高校团组织开展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日益重要的领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的产生与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上日程的。但其实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在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进程中,就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这一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之 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此外,学生要求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要求也日益提上日程。因此,在这样的 形势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向社会,使学校和社会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的优势,增强理论教学的现实感和吸引力,培养大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是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延伸和发展来的。1998年教育部出台的高校“两课”课程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切实 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同时,积极引入并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的“两课”教学新模式。并且在 专业调整,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推动下,各校纷纷压缩专业课学时,腾出更多的时间,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由 于制度原因,无法按比例减少,因此许多高校采取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内划出一定比例时段,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减少课堂负担 。在一些社会实践组织较好的学校,取得了令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满意的效果。近些年来,社会实践环节已经成为提升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也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找准社会定位、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广大 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情,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大增强 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亦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校尚未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也没 有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并且,社会和一些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将其同大学生社会实践混 为一谈,没有区分其中的差别,还有的学校甚至把课外的许多活动,如卫生扫除、植树造林等都总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就是因为没有弄清这项活动特有的规定性。
二、二者的界定、联系和区别
(一)概念的界定
就广义的实践概念而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能动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实践活动。所谓社会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 活动。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以高等学校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溶进社会的有目的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这是大学生在广 阔的社会环境中获取新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以成才为目的,以融入社会 为要求。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则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一 种教学模式。它特指课外实践活动,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概念和教学手段。即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掌握基本 理论知识,培养他们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进一步把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品性修养。其方 式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教育实习、志愿者行动等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教学方式。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 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 外。其中既包括课堂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课内实践活动,也包括走出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等课外教学活动。
(二)联系与相似
首先,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开展进 行的。它们的开展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它的生命 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自觉的实践观,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品格,具有客观性与能动性相统一的内在规定性,因此,马 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为其首要和基本观点。这两种社会实践,都重视实践在认知世界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从主观与客观的 关系中把握人类活动,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的方法。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是从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延伸和发展而来的
80年代以来,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发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引导大学生走上向社会,走近群众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锻炼了青年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之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呼声越来 越强烈。此外,学生要求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要求也日益提上日程。因此,教育部在“两课”课程建设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在优 化课程内容同时,积极引入并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的教学新模式。从而,进一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增强理论教 学的现实感和吸引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在实践的某些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社会实践,在实践的某些特征上具有相似性。如,实践的表现方式、活动的内容和开 展的方式等。它们都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途径,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贴近生活, 贴近工人农民群众。并且,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中,并在实践中认识国情、 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培养品格。
(三)区别与差异
第一,目标与属性的区别
社会实践的目标是在于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的能力,帮助学 生构建正确的思想品德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实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倾向于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或院系的团委发起的一种走向社会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课外形式的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是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明确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上划分出来的课内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把思 想政治理论课程当成书本知识灌给大学生,而是还要带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探究、体验、内化、反馈,建构活的认识情景和培养 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并不是一般的社会实践,也更不是简单的以参加校园活动就能替代的。
第二,范围与内涵的差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以及大纲之外的活动,是课程的一种补充,至多被看作是“第二课堂”或者“第二渠道”。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践环节是一种课程,所涉及的实践活动是课程意义上的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使学校正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围比一般的实 践活动更为广泛,其设置没有课堂与课外之分,它既可以存在于课堂内,也可以存在于课堂之外。
就内涵而言,一般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实现课题价值的客观活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则是指在改造主观世界和优化主 体能力的现实性活动。2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教学活动,只不过是一种实践化、应用化的教学活动。其是在教师 的指导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的以 优化的过程。
第三,组织和实施方法的差异
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是安排在寒假与暑假进行的,有的是学校统一组织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有的则是在学生回乡或 外出的过程中自行开展的,比较自由,课程组织安排是临时的、短期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作为一门课程的设置,是有组织、有 计划、有系统的长期教育活动,要有一定的课程结构和相应的实施规范。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在教师指导、前期筹划和后 期总结等方面,更具规范性和系统性。
三、促进两种社会实践协调发展
首先,突破“精英实践”的模式,做到人人实践
“精英实践”模式是指高校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特长学生等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时间组织模式,是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 主要组织模式。这种模式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只把实践机会集中在一部分骨干学生身上,忽视了最为广大的普通同学的实践要求,表现在本 质上是忽视了普通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精英 实践”的模式不能让所有大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落实于实践,不能再现、深化理论知识。因此,这是有违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展开的初衷 的,不能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更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要求。因而,面对新的世纪,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需要进 一步完善其组织方式,为全体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走出“精英实践”的组织模式,做到人人实践,大众实践。
其次,寻找共性,相互促进,完善实践模式
在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之间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把握其共性,使两种社会实践相互促进,完善 其实践模式。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可以探索确立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多层面和多渠道并 举,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基地式小分队活动和分散式个人活动并举的运行模式。可以借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模式,在整合社会资源和充 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优化组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成多种活动形式,点面结合、重点和一般结合、集中和分散结合,从 而建立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实践活动有效的开展。并且,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要落实教学计划中社会实践的学时 学分,不断完善对学生社会实践考核的方式方法。
再次,严格区分,各有侧重地协调开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作为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纳入教学计划和统筹安排的,有着严格的课程安排的。因此,在其开展和实 施的过程中,就要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严格的区分。分别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和《〈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在认识上,将两种实践区分对待;在实践的活动中,两种实践各成体系,并行不悖。 并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在开展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与课程的结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完 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教学水平为目标。
参考文献:
[1] 戴金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理性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24-127 .
[2] 许鲁州,陈燕.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认识误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74-75.
[3] 黄焕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界定[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97-99.
[4] 姜丽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34-35.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报告书
课程名称__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___ 任课教师_______王淑芳__________ 学
期_____14——15学期_____ 班
级_____材料1405班______ 学号姓名141100502徐嘉 同组成员141100503董芸谷
一、实践阅读书目
请写出你本学期阅读的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一些书目,包括书名与所属类别,并简要概括它带给你的启示。要求至少2本。
1、书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亚瑟〃柯南〃道尔 所属类别:侦探小说 启示:这部小说同以往的推理小说一样讲述了名侦探福尔摩斯与他的忠实助手华生医生共同破案的故事。但这部小说给我的最大启示却是,生命是宝贵的,无论是在以前那种等级森严的社会,还是在现在这种和平的社会,人的生命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能成为人们可以随便夺取他人性命的正大光明的借口。人性有卑劣的一面,但是当有法律这样的武器在的时候,那么正义就不应该只由自称的正义人士去衡量,而是应该由法律去制裁。的确当正义不得伸张时是痛苦的,委屈的,无奈的,悲愤的,但是那都不能是我们杀人的理由。当然,同时我们面对难题时也要有冷静,聪明的头脑,遇事不慌张,不自乱阵脚。去努力地收集分析蛛丝马迹,并且严谨的做出最后的决定。而且,这本书也讲述了华生医生与福尔摩斯之间坚定的友情,彼此的信任。也给我以启示,就是面对朋友时,要有必须的那份信任,那份尊重,这样才能使友情长久,并且能够共同快速的解决问题。
2、书名:《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所属类别:哲学小说
启示: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神秘哲学导师艾伯特向女孩苏菲通过对话传授哲学知识的过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书中的三个叙述者苏菲、艾伯特和希德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观察描述,三个不同视角组成相交叉的三重叙述层面,《苏菲的世界》是梦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它可以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思索,和人活于世最终极意义的探求和思索。就像艾伯特说的:“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的更好。”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但每个人又都是别人的故事,我们阅读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阅读着,哲学是教会人们在生活中取得幸福。阅读哲学,学习哲学,也学习着别人的生活,学习着面对生活,学习着更幸福更好的生活方式。
二、社会实践主题
便民服务日:科普服务进社区,科学商店伴你行
三、社会实践基本情况
1.时间:2014年11月22日8.30—10.00
2.地点:上海市青浦区
3.方式方法:为社区居民科普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并且免费清洗眼镜和测量血压。4.过程:
早8.30抵达青浦区进行准备,先展开横幅,粘贴海报,整理物品,摆好将要进行科普知识传播以及为社区人民服务的桌子和物品。
活动开始:向来往小区居民介绍科学商店的意义,并且说明本次活动的目的,解释清楚我们活动是免费的,并不是骗人钱财的。
将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清洗眼镜和测血压,一部分负责讲解关于衣服面料,垃圾分类,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让居民们能在游戏的同时了解科学知识。
多余或者有时间的人员进行宣传,使更多的社区人员来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并且为他们讲述我们科学商店的社会意义。
中10.00活动圆满结束后清点物品,全体人员收拾东西进行整理,并和愿意参与后留下的居民们进行短时间的交流。
四、社会实践总结(包括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效果效用、作用意义等)
心得体会:
活动当天有很大雾霾,天气并不好,清晨赶到青浦,很冷,天又灰蒙蒙的,但好在社区的居民对我们的科普活动还是比较有兴趣,也有大爷大妈围观。但我们在做科普时也有人根本不了解我们的便民活动,甚至有人觉得我们是诈骗团伙,这让我觉得很受打击。但是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我们的活动很热情,这让我觉得挺高兴的。在向路过的行人介绍我们的便民活动时有人表现冷漠,所以每当有人肯停下来了解我们的便民活动,所有同学都很开心。负责科普宣传的同学给每一位来到宣传点的居民都耐心讲解,还和居民们玩起了益智科普小游戏,负责便民服务的同学也很耐心的给前来的居民测量血压,清洗眼镜。每个志愿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责,虽然多数同学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我们都很认真,工作也进行的很顺利。
活动也遇到了困难,刚开始的时候居民对我们有一些怀疑,但在我们展示活动展板并耐心讲解后逐渐打消疑虑,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发放关于血压健康的宣传单页时我们都很诚挚的希望我们自己制作的健康科普单可以真的帮助到社区的居民,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健康的生活。在我看来,我们的便民服务活动不仅仅是我们大学生到社区帮助居民,在活动中,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颇多。通过我们的活动,我们希望可以真的帮助到社区的居民,但受助的毕竟是少数,我们更希望通过活动激发大家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使人与人的相处有更多的善意和信任。
经验教训:
在和社区居民尤其是年纪大的人交流时要有耐心,并且要语气和善,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解释清楚。
在进行科普前首先要给自己科普,确保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然可能会在现场被人难道,影响居民对正常活动的评价。
与人沟通态度要和善,热情洋溢,富有感染力,最好表情和缓。
进行科普首先要普通话过关,否则会影响交流。
效果作用:
一些老年人能够测定自己的血压并且一些需要的人能够借此机会免费清洗眼睛。
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能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例如垃圾分类,衣服面料的选择等。并且,科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居民还会获得精美礼品。一些参与活动之后愿意的居民谈论我们的活动觉得我们的活动非常好。并且,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所有学生身为一名深入社区的志愿者能够学习到怎么样与居民相处并能够让他们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话语。同时,我们从本次为社区居民服务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作用意义:
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讲,我们能够深入社区为居民服务,面对面和居民沟通,了解居民对于我们大学生开展的活动的想法。并且能够使我们发挥自己的作用,给更多的人带来有益于他们的事情。
而对于社区居民而言,我们的到来可以普及一些生活中的科学误区,并且,可以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五、任课教师评语
作为“社区和谐行”实践队的队长,我想说“带个队,实在是不容易啊”。在室友的推动下,我决定自己组个实践队。经过几次的培训后,看了N篇的策划书后,“社区和谐行”的策划书也开始动工了。那时正是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幸好有同学的帮助,花了好几个晚上,窝了好几天的图书馆,历时两个多星期,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后,终于完成了。上报后,很快被学院认定为“一般团队”。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室友居然一个都没有参加我的队,不是参加了工作室的团队就是报了重点团队。只能无奈地勉强自己接受这个现实,失落感涌上心头之际,一种叫不屈的感觉占据了上风。这份耗了这么多心血和时间的策划书就这样当成废品了吗?我的队伍就此夭折了吗?
我的队伍内定7个,公选17个,可校实践队的人却把17写成了10,看到那个数字的那一刻才知道什么是“祸不单行”。情急之下,到处联系,终于联系到校实践部的同学,再加上另一实践队人数多出来了,刚好能补到我们队成为内定成员。这一成员问题解决,队已经基本成立了,我也能暂时得到缓解了,好好应付考试。那阵子,我看到了自己的着急和担心,也看到了自己好强和不甘的一面。
考完试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踩点,联系单位了。捧着“社区和谐行”策划书,找到了温州瓯海区茶山街道团工委王书记。深深体会到以前面对广大公众发表演讲的经历是多么重要,不至于让我在大人物面前哆嗦着讲不出话。双手呈上策划书,一番流利介绍和讲明来意后递上学院介绍信,得到了认可,也拿到了实践地接受证明。书记还提供了几个相关的单位和联系方式,方便了我们实践活动的进行。可是,接下来,到哪都要策划书。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无奈之下,那天中饭都没吃,赶着更详细的策划书,那时的我都快成策划大师了。当几分策划书分别交给不同单位时,得到的反应却是一样的:随意翻了两页就答应了。策划书无非就是个形式,让接收单位心里有个底而已。以后干事情,光说还不行,必须得有个凭证!社会就是这样:实在!
有了前期的准备和前一天的踩点,在7月8日上午开了首次团队会议,让队员们了解了我们团队的宗旨、目的、纪律、注意事项、日程安排及分组,还初步互相认识了一下。下午一点半,队员们身穿队服,拉起队旗,拉起“我们出发了”的横幅,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门口拍完照就向茶山村进军了。我让队员们分组发传单,不是简单的分发就好,而是要对村民进行宣传、交流,考验队员们的交际能力,并让“和谐”这一思想更具体地、贴切地深入人心,为本次活动拉开帷幕并打下基础。同时,还让他们注意沿路不和谐因素,做好记录和拍摄工作,回学校整理,使他们对茶山村的路况及和谐的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也考验了他们的洞察力。之后,队员们就不和谐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让我欣喜的是,他们的方案不是随随便便应付的,发现的不和谐因素也不是简单的脏乱和破败。几个小组的总结和方案拿到手时,我看到了队员们的配合和用心。之前还担心他们比我大,会不配合我这个大一小女生队长,那一刻,这个忧虑消除了。我更加相信:只要我用心统筹计划好整个活动,顾到大局,注意到细节,并积极和队员们进行交流,活动肯定能圆满完成。
果不其然,后面几天的活动都相当的顺利,除了个别几个队员稍微迟到点。
为了让我们的活动起到实质性作用,我把队员们总结的不和谐因素及解决方案呈交给了村委会,引起了村委的注意。希望队员们的辛苦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村委会能采取我们队的建议,具体实施起来。后一次,就治安问题进行采访,队员们同样进行了总结,向村委会反映了村民的心声。
很多时候,群众的观念中,大学生干的这些活动都是虚的,不实在。为了打破这一观念,我组织了一次刷墙活动,对“牛皮癣”比较严重的墙面进行了清理及粉刷,这当然是事先征得村委会的同意的。队员们以前都没有粉刷的经历,初次干还干得很起劲,看到自己手中刷出的一面面雪白的墙面,脸上都挂上了灿烂的笑容!
幼儿园之行,同样显示了我们队良好的团队风范,带给了小朋友们欢声笑语,队员们感受到了单纯的可贵。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单纯的交流。夏日里,给空巢老人送去水果,橙黄的香蕉,新鲜的荔枝,可口的桃子,脆人的雪梨...老人们皱巴巴的脸笑得更皱了。别以为送水果很容易,老人们可不是集中在养老院的,村官给我们的地址也只有老人协会的最清楚,队员们一户户找下来可不容易呢。面对错落的街道,曲折幽深小巷,实践队员们毫不气馁。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听到了一户户老人的住所,并一一进行了慰问。在慰问过程中,老人们表现得十分热情,邀请我们以后常去。我们也适时的了解了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老人们唠唠家常,在这个炎炎夏日送上我们的真情和温暖。
我们的实践活动是以“象棋大赛”结束的,队员们和老人协会的成员们杀得可激烈了,最终还是老人们包揽了前三名。送上奖状和讲品,在跟老人们道别时,“社区和谐型”实践队的活动也画上了句号。
虽然这几天的天气十分热,但是我们实践队成员的热情十分高昂。也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成果和很好的社会影响。和谐社会是我们整个国家现在追求的一个奋斗目标,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去思考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而建设和谐社区是我们对这个问题所做的积极回答。建设一个和谐社区的力量和影响是很小,但是如果有很多社区加以效仿,那么力量和影响又会有多大啊!那么建设和谐社会就不再是一个口号而已,它会是一个美好的明天!
历时一周的社会实践,让队员们在待人、处事、交流、工作等很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也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实施起来,相信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多的收获。这同样也历练了当队长的我,怎样与上级交流,怎样与下级沟通,怎样安排工作,怎样分配人员,怎样面对突发事件等等,这些经验是社会实践给我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作为一名大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参加这个暑期社会实践,在一周的时间里就让我明白了很多,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那些传单不只是让我明白了工作时的那份艰辛,也让我更加的懂得了“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世界万物都需和谐的相处,那样才会和平,才会有美好甜蜜的生活。于我们现在的社会而言,要构建和谐社会还得做更多的努力和措施才行,在大众都为和谐社会而奋斗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得了解和谐的观念,因而,我们这次的实践正是为此做好铺垫,让大家都能了解和谐社会,然后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社会环境更和谐。
实践过后,那些经历都让我明白每个人都要有很好的交际能力,在这样竞争激烈的世界,沉默是不可取的,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涯中走得更广阔。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能吃苦耐劳,这会使我们有不断汲取向上的意志,从而学得更多,得到别人的肯定。这一周的外出实践就正好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无论对什么事,什么人,我们都要有自信,没有自信我们就不敢与人交流,使我们显得胆怯,一开始就输给了别人。没有自信我们就不敢放手干事,使我们错失了很多良机,最终一事无成。可见,自信对我们而言多么的重要。
社会是个学习的大舞台,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长实干,在社会里锻炼自己,以自己的微薄力量为广大的居民送去自己的一份爱心。它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觉悟、增强了我们服务社会意识,使全体社会实践小组成员对后续的社会实践工作更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暑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是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升华思想的有效途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是青年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径。暑期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
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社区和谐行”实践队
日期:2011-5-16阅读次数:1918作者:供稿单位: 党、校办
各学院学工办及各社会实践指导老师:
我校今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 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90华诞和辛亥革命百年。在今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要组织广大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深入我国尤其是我省城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了解和认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成就,激发青年学生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健康成长、奋发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
根据《浙江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浙师党宣字[2006]2号)和《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实施办法》(修订)的精神,结合今年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的主题、内容、要求和有关应注意的事项,特通知如下:
1.今年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内容的确定,必须严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及各学院学工办指导下按照《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所规定的范围内确定,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要求,否则不给予成绩认定。
2.各学院团委、学工办和指导老师必须根据今年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和《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所规定的社会实践内容,结合学院实际和需要,确定今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及实践选题,指导学生严格按照《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
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申报相关社会实践课题项目,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
3.6月10日前,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学工办应会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就本学院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作出统一安排和部署,并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就如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问题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宣讲和现场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的活动。
4.各指导老师应在学生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队、课题(项目)设、实践的准备、实践过程、实践总结和实践报告(论文)写作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并同时建立各实践小分队的小档案(实践项目、时间、地点、负责人、联系话等),以便随时保持联系,了解情况。
5.各指导老师都应积极征求各联系学院的意见,帮助其设计一些重点实践项目,建立相应的实践小分队;在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期间,指导老师可根据需要直接带队,亦可在他们实践期间,到各实践队驻地看望学生,了解情况,现场指导,并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如安排在短学期进行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应当积极带队实践。
6.今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队的组建,每个实践队的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学院、学校组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队除外。
7.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的申报。凡组织实践小分队的,必须在学院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填报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并在6月25日前交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后交由各学院学工办和社科部审批,一份留底,另一份由社科部存档。
8.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必须按照计划和要求,认真开展实践活动,相互配合、协调,做好份内的事情;参加今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同学,都必须认真记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日志》,并与实践报告(论文)或心得体会和成绩审定表一并提交,作为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分和成绩的重要依据。
9.为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管理和开展,2010年级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原则上必须在2011年的短学期和暑假完成,其他年级尚未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和学分的学生也必须在2011年的短学期和暑假完成。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般应在二周以上。每个学生完成社会实践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写出符合要求的社会实践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具体要求是:(1)申报项目组成实践队的学生,除提交一份字数不少于6000字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总的调查报告(论文)外,所有成员都应提交一份不少于800字的实践心得体会;(2)其他开展社会实践的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一篇社会实践报告(论文),理科学生不少于2000字,文科学生不少于3000字。
10.根据教务处要求,各学院必须在6月30日前将今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及所需经费汇总后(填入附表)上报社科部审核、备案,不符合要求的学院,将暂缓相关费用的报销;在9月15日前,各学院须将符合要求的本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成绩审定表及其他材料收齐,并附学生名册一份交联系学院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和学分进行评定。指导老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进行认定,按时将学生成绩登入教务处成绩管理系统,并将学生成绩名册上交教务办。
11.详细内容和其他注意事项可参见《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用书》。《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日志》、《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成绩审定表》、调查报告(论文)模板等可直接到浙江师范大学新闻网或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网站下载。
12.今年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将继续向全校推出招标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长做出选择,精心组织实践队,聘请指导老师,科学设计项目申报计划和方案,填写招标申请书进行申报,详情参见相关文件。
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学部
一、要准确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包括校内课堂内外的实践教学模式, 还包括校外社会实践模式。所以, 实现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目的除了校园外社会实践外, 在校园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模拟实践教学从而达到实践的目的同样可以实现。我认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 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案例分析与基本理论相结合, 采取启发式实践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发言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并做进一步点评和引导, 增强课堂的教学的实效性。此外,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音像资料, 使学生更了解国史、国情, 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体会做总结点评, 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和观点的碰撞。具体可以通过开展“听、看、读、思、议、写”六项基本实际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实行启发式教学。听:即课堂听老师讲授, 较为系统地接受理论教育;看:即看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相关电视录像资料, 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读:即引导学生读原著及其他参考材料, 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思:即启发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进行思考, 提高他们正确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议:即组织开展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和辩论明辩正误、提高认识;写:即布置学生撰写心得体会, 将所思、所想形成小论文。通过以上方式, 构建起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真正做到“动情、动心、动脑、动手”, 提高教学实效性。
2. 以校内的各种德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实践教学。
结合纪念性节日、时事热点开展各类德育主题活动, 达到实践和教育的目的。利用每年三月学习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 与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合作, 举办学术专题讲座、学生辩论赛、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等各种主题活动, 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类课外活动, 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还注重他们思想道德方面的人生体验,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感知和认知的能力, 达到理论教学的实践目的。
3. 以寒暑假的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为主的校外拓展实践教学。
在校外, 学校可以组织有计划和有主题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以此引导学生了解社会, 思考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 从不同的角度, 实施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 使学生通过与社会的直接接触产生感触, 引发思考, 产生真实的感知和认知,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以参观访问等组织形式为代表的校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还可以采取“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方式, 让学生深入到革命老区、农村或厂矿企业等德育实践基地, 直接面对社会, 进行参观参观。这种实践教学活动深受大家喜欢。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 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
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实践教学, 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从而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 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科学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科学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一要做到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落实实践教学目标, 实施实践教学的计划要求, 也要充分阐述和拓展理论教学的内容, 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二要注重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 从学生专业素养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 制定和设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大纲、计划和具体内容, 形成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要做到实践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 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活跃校园生活, 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开展“雷锋与我同行”、“诚信”、“感恩”等主题活动, 通过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机制
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注重从运行机制、考评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来规范, 进而形成长效机制,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落实。
1. 要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运行操作机制。
高职院校的思政部与教务处共同协商, 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统一组织安排。通过课堂内实践教学, 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通过寒暑假学生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从而营造浓厚教学的氛围;通过组织参观访问等活动, 利用各种德育实践基地资源, 组织学生开展体会交流和互动活动, 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2. 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将实践教学成绩纳入思政理论课考评之列, 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具体量化的得分计入期末总成绩中;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把学生对实践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实践过程的实施和参与、书面作业的质量及在实践活动的表现和影响等全方面进行评价, 并以30%的分值计算到每门课程的结业总成绩重。
3. 要及时提供措施得力的运行保障机制。
学校要组建一支各种人员完备的教师队伍, 确保对学生实践的指导落实到位、课时津贴落实到位、专项经费和保障经费的投入落实到位、各项实践教学的资源落实到位, 为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和保障。
总之, 我们必须从准确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 从实际出发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 形成教学效果显著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进行各种方式方法的尝试和实验, 以使广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行”,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芮红垒.“05”方案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9) .
[2]孙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要解决五个“力”[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3) .
[摘 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协同是合乎必然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现实情况是两者在教育目标方面缺少一致,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缺少渗透与融合,在教育方法上缺少借鉴与配合。有必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协同意识;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协同机制;整合育人队伍,提升协同能力,多方面努力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协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56-03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对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工作,前者主要是以校园党团活动和日常管理为载体,由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对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后者则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两者各有侧重,既对立又统一,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联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从协同学的视角来看,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的理论必然
协同学(Synergy Theory)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提出。哈肯从各种复杂的开放系统着手研究,分析它们从旧结构转变为新结构的异同,探寻它们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规律和机理,进而得出结论: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的协同效应是形成系统整体性的重要因素。[1]因此,协同学可以被看作是关于子系统协调合作形成系统整体的学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大系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其中的两个子系统,根据“协同学”的理论,如果我们能够创造条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就可以催发两者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形成“1+1﹥2”的整体合力。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在的对立统一是两者协同的哲学基础。列宁指出,只有对立统一规律“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2],“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尽管在理论基础、工作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对立性,但两者共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支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在教育环境、教育主体、教育过程等方面存在着多个相同或类似的要素,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勾连的关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为两者之间的协同提供了基础。也就是说,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整体中,只要我们认真剖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探索出增强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方法,我们就真正掌握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性的一把“钥匙”。运用好这把“钥匙”,创造条件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协同,一定可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的根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4]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实现这一目标,理论灌输必不可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思想素质的提升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则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即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灌输的理论的认同程度,这种认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5]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主要功能就是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丰富的党团活动中产生对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形成价值认同,逐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的统一,是思想政治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统一,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状态,它在客观上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协调统一起来,前者侧重于实践方面,后者侧重于理论方面,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认同。“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6]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的现实困境
在理论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协同是合乎逻辑、毋庸置疑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实效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协同问题上出现了应然和实然的分离。
在教育目标方面缺少一致。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指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根本目标上两者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前者归口于学生管理部门,后者归口于教务部门,不同的管理序列在教育目标的要求上出现了分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党团活动,参与度越高,获得的奖项越多,表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成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灌输,让学生掌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考核方式上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藩篱,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其结果就是学生在闭卷考试时死记硬背、开卷考试时教条抄书。显而易见,在教育目标方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是缺少相互协调与配合的,在客观上加剧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认知和道徳行为的脱节,出现知行不一。
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缺少渗透与融合。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保证。然而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在客观上造成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条块分割,限制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配合明显不足,合作程度不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出现了资源闲置与资源不足共存的现象:一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在长期开展的校内外党团活动中,掌握了大量的校本教育实例,以及学生情况信息,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态度倾向、个人兴趣爱好、未来发展规划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取得教育成效的重要前提,但它们很少被用于支撑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用达不到最大化;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专业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他们却很少被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形成资源浪费。
在教育方法方面缺少借鉴与配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教育方法上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对立,前者侧重于实践育人,后者侧重于理论育人,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只见对立,难见统一。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看,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忙于学生管理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以辅导员队伍为例,他们普遍毕业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面对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了学生思想困惑的社会思潮或社会问题时,往往缺少政治的敏感度,难以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入有效的解读,实践育人缺少理论深度。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层面看,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抵触,教师们普遍在努力研究推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但在组织实施方面还面临许多具体的困难,难以真正有效地展开。
三、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协同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实践上也会难以突破。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过去,我们在两大领域的工作中,对于协同价值的认识明显不足,往往只是简单强调要立足本职,各司其职,但这种工作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教育的成效。相关主体有必要在思想上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再不是过去单一的理论内容、现实途径与课堂方式、而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社会与学校、课堂与课外等各个生活层面高度综合化、社会化的体系。”[7]思想政治教育多领域化的趋势,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各领域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相关主体必须尽快摆脱过去那种“各扫门前雪”的工作观念,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教育目标,加强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工作过程中要增加理解,相互支持,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防止出现主体因认识错位而导致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各执一词、相互矛盾。尽快推动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观念和协同意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两者的差异只不过是在共同目标下的分工不同,而且只有在这种分工合作和相互支撑下,才能形成合力,完成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协同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主体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规范有序地协同展开工作,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制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能够在教育方向、教育准备、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评价中为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提供制度保障。而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党的领导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8]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前提。二是整体性原则。要全面考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整体性,整体功能的实现并不是各个要素作用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充分调动各个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现各要素功能最大化的基础上,推动系统整体质的飞跃,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统筹兼顾。要科学深入地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特点和功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相互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能各自为政,更不能相互冲突。三是协调性原则。要重视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构建协同机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分层推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有效衔接,以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上的连续性和协同性。四是激励性原则。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9]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目标,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协同创新评价机制,以达到激励的效果。然而,从教师的角度讲,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统筹考虑两大领域的协同工作,在评价考核制度和薪酬激励机制度中并没有在两大领域之间形成交叉点,这些自然会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协同配合产生不利影响。要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制度和惩罚奖励制度,将协同配合的工作绩效作为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科研立项的重要依据,从制度上解决好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问题,推动产生协同效应。另外,从教育学生的角度讲,要改革现有的考试方式和考核办法,将日常思想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体系,将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统一起来,科学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
(三)整合育人队伍,提升协同能力
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不仅需要各参与主体具有较强的协同意识,更需要充分挖掘两支队伍各自的潜在优势,提升参与主体的协同能力。如前所述,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虽然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功能、地位和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术业有专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专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开展学生党团活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类情况是其工作重心,但其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思想需求了解不多。因此,提升相关主体的协同能力,有必要从队伍内涵建设方面下功夫,打破两个系统、独立运行的状态,让教务系统的教师知道学生的生活状态,让学务系统的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10]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渠道实现:一是加强两大领域的信息交流。高校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优势,引导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期召开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或QQ、微信等新媒体交流、分享并研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推动两大领域的人员交流。可以通过导师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入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管理领域,也可以通过选拔优秀的学生管理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强化联系,互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学队伍的科学化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哈肯著,徐锡申等译.协同学引论—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的非平衡相变和自组织[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53.
[2] 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8.
[3]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5.
[4] 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40.
[7]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汇总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5).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9] 郭益鹤.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运用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2(9):205.
[10] 王炳林,张润枝.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5):69.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推荐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12-0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问卷10-11
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11-23
大学教学论理论07-13
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11-25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意义07-01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12-04
浙江理工大学理论力学07-09
大学学习方法与理论指导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