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学术思想阅读答案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术与学术思想阅读答案(精选8篇)

学术与学术思想阅读答案 篇1

①19,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叫《学与术》,其中有一段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沈,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这是迄今看到的对学术一词所作的最明晰的分疏。学与术连用,学的内涵在于能够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因果联系,形成建立在累积知识基础上的理性认知,在学理上有所发明;术则是这种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他反对学与术相混淆或者学与术相分离。严复对学与术的关系也有相当明确的界说,此见于严译《原富》一书的按语,其中一则写道:“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用知与行的关系来解喻学与术两个概念,和任公先生的解释可谓异曲同工。

②中国古代还经常讲道术。“道”标识着学问的方向。对一个学人来说,为学的目的是最为重要的。严复在为《涵芬楼古今钞》作序时指出,做学问的目的就在学术本身,学术以外没有也不应该有目的,因而也可以称作“为己”之学。而诗词书法一类传统文士人皆能详的技能,不过是一种工具,也就是术。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为学的目的是为了猎取功名利禄,所掌握的术再精良,也只能是“为人”之学,真正的学者必不取此种态度。中国传统学术,既讲学,又讲道。道这个概念,用现代一点的说法,不妨可以看作是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情、物事所固有的因果性和规律性,以及人类对它的`超利害的认知。

③学术思想则是人类理性认知的系统化,而且须有创辟胜解,具备独到性的品格。系统又独到,属于思维的成果,具有形上之学的特点。“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造学之途有百,而其要期于明道。”学术思想的根本特征应该是“即器以明道”。元朝时,罗马教皇以七大术介绍给元世祖,包括文法、修辞、名学、音乐、算数、几何、天文。然而此七项大都关乎技艺,也就是器,属形下学的范畴,与学术思想迥然有别。学术思想是否发达,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当我们习惯地称某些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时候,其实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学术思想发达。

④既顺世而生又异世而立,是学术思想的另一个特点。顺世而生,自不待言。没有哪一种学术思想不是特定时代和世代的产物,连虚幻的不结果实的花朵也可以振叶寻根,找到它赖以开放的或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环境的根源。但我们需要注意,是顺世而生,可不是顺势而生。学术思想与权柄和势力天然地缺少缘分。不仅如此,它顺世却不随俗,就其发生来说有顺世的一面,而就其存在来说又有异世甚或逆世的特点。

⑤覆按历史,一种学说或一种学术思想的遭遇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幸运。往往越是具有独创性的思想,越不为当世所重。所以孔子有陈蔡之厄,孟子有“不得已”之辩;韩非饮鸩,孙子膑足,史迁宫刑,班氏狱死;阮籍临歧而痛哭,嵇康佯狂而不羁;罗什折翮于北国,玄奘历险于西土;韩愈受黜行三千里路,苏轼遭贬困琼海之滨;阳明承廷杖之辱,朱子遇罢祠之变;戴震中岁衣食不济,颜元苦行骨肉难全;李卓吾幽铁窗自刎而死,王夫之筑土屋匿于深山。一部学术史,可以说是一批批学者为创造学说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历史。

⑥这种情况说明,对待学术思想,是不可以功利计的。“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董仲舒这句被后世目为近乎愚狂的话,恰恰道出了学术思想的真谛。而学人、思想家被目为愚妄、狂癫,为世人所窃笑,历史上屡见不鲜。正因为他们先觉、异世或逸世而独立,世人才有充分理由疏远他们。天才的归宿到头来总逃不过《红楼梦》中的一支曲——“世难容”。(选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9、下列各项中,属于文中“术”的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劝学》中的“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舟楫而绝江河”。

B、奥斯忒从磁针无端转动的现象中,发现了电流磁感应定理。

C、化学家凯库勒由梦境中“盘曲的蛇”而发现了苯的环形结构。

D、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词,借助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

10、在对“学术”的理解上,梁启超和严复存在哪些异同之处?(3分)

答:

11、如何理解学术思想“既顺世而生又异世而立”这一特点?(3分)

答:

【知识点】文学类

【试题解析】1.“术”是对“理”的具体运用。B、C、D三项,三种行动,都是对物理原理的具体运用,是对“理”的探寻。

2.解答该题,结合文章的第一、二段分析即可,相同点:梁启超“这是迄今看到的对学术一词所作的最明晰的分疏”“术则是这种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严复对学与术的关系也有相当明确的界说”,“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不同点:梁启超“他反对学与术相混淆或者学与术相分离”;严复“做学问的目的就在学术本身,学术以外没有也不应该有目的,因而也可以称作‘为己’之学”、“如果一个人为学的目的是为了猎取功名利禄,所掌握的术再精良,也只能是‘为人’之学,真正的学者必不取此种态度”。

3.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章的第四段分析。如文中的“顺世而生,自不待言。没有哪一种学术思想不是特定时代和世代的产物,连虚幻的不结果实的花朵也可以振叶寻根,找到它赖以开放的或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环境的根源。但我们需要注意,是顺世而生,可不是顺势而生。学术思想与权柄和势力天然地缺少缘分。不仅如此,它顺世却不随俗,就其发生来说有顺世的一面,而就其存在来说又有异世甚或逆世的特点”等信息,据此概括即可。

学术与学术思想阅读答案 篇2

一、金岳霖的西方求学生涯

金岳霖早期曾留学美国, 他的父亲金珍曾以绍兴师爷的身份追随洋务派著名首领、上海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前身) 创办人盛宣怀, 并成为其部下得力干将;他的母亲唐淑贤为清代著名理学大师、两江总督唐鉴的孙女。金岳霖的几个兄弟都是中国第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 比如长兄金岳祁是光绪庚子浙江乡试举人;次兄金岳祐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曾留学德国八年并获采矿专业硕士学位;三兄金岳祎曾留学过俄罗斯。在这样的中国传统思想与洋务派思想并行的家庭氛围下, 作为家中的幼子, 耳濡目染的金岳霖从一开始便接受了中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 为以后其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创立和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化哲学和逻辑思想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之后民国的正式建立, 激励着十七八岁满怀强烈爱国之情的青年金岳霖发奋图强和勤学苦读。1911年, 金岳霖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 受到官费资助, 金岳霖留学美国并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商业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他对于商业科目兴味索然, 认为“簿计者, 小技耳, 俺长长七尺之躯, 何必学此雕虫之策。昔项羽之不学剑, 盖剑乃一人敌, 不足学也。”如同鲁迅弃医从文一样, 他敏锐地意识到真正的“无可匹敌”的大学问应该是那些改造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学问, 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改读政治学。1917年, 金岳霖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并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期间, 孙科、宋子文、蒋梦麟等都是他的同窗好友。

1921年在短暂回国后, 金岳霖又远渡重洋, 先后赴英、德、法、意等欧洲各国留学讲座, 其中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停留期间, 他深受哲学家罗素和休谟逻辑思想的影响。作为专门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专家, 金岳霖最早将西方现代逻辑全面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大地, 并且经过缜密思考和深入研究, 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互结合, 建立了富有自身独特思维的哲学体系。金岳霖之所以能够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是与其高超的英语水平密不可分的[1]。对于金岳霖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费正清曾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 认为金岳霖的英文“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能够在音调、含义、表情等各方面分辨出英语中最细微的差别。”

二、金岳霖的翻译思想理念

凭借深厚的英文造诣和高超的英文水平, 金岳霖惯于采用英语思考和研究问题, 并且一生坚持直接使用英文来撰写重要论著, 其内容则涉及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对于金岳霖的高深学问, 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曾明确指出:“思想过于周密, 理论过于深邃, 文字过于谨严, 不善于运用符号的人不能了解其学说思想, 而善于运用符号的人既不多, 故了解金先生的学说思想的人甚寥寥”, 对其所具有的高深学问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在我国译学领域, 金岳霖是一位在学术研究和翻译实践上颇有建树的知名学者, 并在许多个人专著中围绕西文的翻译理念和翻译技巧阐述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看法, 在学术界和翻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在其专著《知识论》中, 金岳霖以专题形式讨论了西文的语言与翻译问题, 并且以全新的维度和视角深入说明了两种特征各异、表现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研究为基础, 对于一般和传统意义上的“直译”和“意译”的提法, 金岳霖进行了富有创新式的继承和扬弃, 他首次明确提出了“译意”和“译味”两个翻译的术语概念, 并且对这两种术语的具体特征进行了说明介绍和分析探讨。在金岳霖看来, “译意”就是将语言的意思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来;“译味”则是将语言的情感趣味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来[2]。相对于传统的“直译”和“意译”, “译意”和“译味”的说法和涵义更加能够切中要害, 其不仅揭示了翻译的本质, 而且拓宽了研究的视角, 也减少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不必要的侵扰和纷争, 凸显了翻译的“信、达、雅”原则。金岳霖的学贯中西, 其在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过程当中, 也在不断地关注和探索着语言的理解与翻译问题, 并且独特地通过哲学家的眼光来对语言进行必要的审视。

金岳霖从哲学视角对语言翻译具有深刻的理解。在前期的研究过程当中, 他重点关注于语言的本体论功能, 之后他则更多关注于语言的工具性功能。作为一名具有传统中国哲学血脉和深受西方哲学影响的学者,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 金岳霖曾为“翻译”给出了如下的诠释:所谓翻译, 就是文字翻译工作者与对象语言之间存在的理解、注释、解读和领会, 是一种心物交汇的客观性活动。正是因为如此, 翻译的真谛在于其并非只是局限于不同种类语言之间的单纯行为。对于译者来说, 语言变换当中都存在着翻译材料与译者心灵进行相互沟通的重要成分。总之, 以哲学家的睿智和聪慧, 金岳霖在译学领域为人们贡献了一种全新的翻译模型与思维方式, 对我国的西文翻译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3]。

三、金岳霖的学术贡献

从知识论架构和思想性框架方面来说, 金岳霖可以说是深受西方文化哲学和逻辑学的深刻影响, 但由于他国学功底扎实, 个性趣味显出传统中国情感, 因此其在学问研究上带有浓厚的中西合璧味道, 这些也对他之后的学术贡献产生了一定影响。

1925年, 受徐志摩力邀, 金岳霖回国与其合办了英文杂志《全球季刊》, 面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声音。之后, 金岳霖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 并且依照自己对于西文专著的理解感悟, 以西方现代哲学和逻辑学专著为范本, 精心设计哲学和逻辑学专业课程。他将现代哲学核心理念的深刻把握转换成幽默风趣的演绎讲解, 言辞精美、论述得当、引人入胜, 甚至吸引了许多外系的学生前来旁听。1936年, 金岳霖的《逻辑》课程讲稿被商务印书馆以“大学丛书”的形式正式予以出版, 其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文化哲学界和西文翻译界的高度重视, 被称为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纯粹逻辑著作”、“国内唯一具有新水准之逻辑教本”, 而金岳霖也因此被学界称为“金逻辑”。类似《逻辑》课程讲稿的形成, 都是金岳霖在孜孜不倦追求对西方经典著作的研读基础上获得的, 客观表明了其深厚的翻译造诣。

在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上, 金岳霖追求全面与细致, 比如关于西方著名逻辑著作《穆勒名学》一书, 他不但对其作出了深入的解读, 而且对清末民初思想家严复未曾翻译的“假设”篇也进行了详细的评介。《穆勒名学》是现代逻辑出现之前反映古典传统逻辑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 借用波兰华沙大学佩尔斯教授的话语:“其是全世界都在读的一本书。”对于这本书的深入解读, 充分表明了金岳霖所具有的翻译水准和感悟能力。

由于具有较高的英文造诣, 建国后金岳霖与钱钟书、王佐良等人被确定为《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的委员, 参与《毛泽东选集》中文版的英译工作。以金岳霖等学者参与翻译的《毛泽东选集》英文版, 集中体现了深刻的翻译理念和多样的翻译技巧, 已经成为当今不可多见的汉译英翻译精品工程, 也是学习者练习和体味汉译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绝佳教材。

参考文献

[1]陈大亮.金岳霖翻译思想的悖论解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1) .

[2]许建平.试论金岳霖在译学领域的建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火神派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 篇3

扶阳抑阴 用阳化阴

火神派医家都旗帜鲜明地重视阳气。火神派祖师郑钦安着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着作,其核心的学术思想为:“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治病重在扶阳”。郑氏弟子卢铸之提出了“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学术见解,强调治病立法,当以扶阳为要决,主张“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以附子暖命门而破阴凝,称其为扶阳第一要药。上海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甚至主张“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在诊病时重视扶助人体正气,特别是阳气。卢崇汉在论述阴阳的关系时也强调“阳主阴从”,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的结果,而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阴阳对立统一遭到破坏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火神派医家重阳、扶阳的学术思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就是在人体生理的阴阳关系上,始终以阳为主导。虽然阴阳两者是动态平衡,但是阴平阳秘是在以阳为主的前提下达到的。“阳主阴从”是火神派对生理条件下阴阳关系的全新认识,在四季养生、“治未病”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二,重视阳气、法崇扶阳,是因为阳气的易损难复。由于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故在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阳气。正是因为阳气的耗散较易,如过食生冷、积劳积损、滥用苦寒等,多造成机体阳气亏损而发病,这在内伤杂病中尤为多见。火神派医家由此提出“阳常不足”,指出多种疾病的病因皆为阳气虚损、郁结,或寒邪伤阳所致。因而在治疗学方面,提出了扶持和温通阳气的重要治则。

辨识阴证 多所创见

火神派医家虽然重视阳气,但在对疾病的认识中,并不是“万病皆阳虚”,动辄姜桂附一派温热之晶。他们或以阴阳为总纲,判分万病;或以六经辨证为主,论治疾病。但最终都强调辨证论治。如郑钦安说“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余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祝味菊说“吾非嫉凉,亦非崇温,求真而已”,可知多用温热,确有依据,并非先有成见在胸。火神派医家在医疗实践中,用姜桂附为主,但不是千篇一律,也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善于辨识阴证,善于从阳热假象中认识到阳虚阴盛的本质;甚至在没有阳虚证常规诊断依据的情况下,能凭借“孤证”而断为阳虚,用大剂姜附而愈病。张存悌先生总结到,以郑钦安为首的火神派医家对于阴证的研究更全面,对阴火的认识更深刻,极富创见。他们在阴证、阳证的辨识用药上功夫独到,丰富了一些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临床疗效。

另外,卢崇汉提出的治病层面问题值得重视,他认为“要充分考虑到层面的问题,疗效不仅要看近期的,更重要的是看远期,远期疗效才是根本。”所谓“层面问题”,就是要求医家站在远期疗效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处理病症。而扶阳法就是体现了“以阳气为根本”的高层面治法,为火神派医家广用扶阳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是《黄帝内经》“治病必求其本”原则的生动体现。

点将附子 扶阳抑阴

火神派最突出的用药特色就是擅用附子,以郑钦安为首的火神派医家,在附子的应用方面,风格独特,超出仲景。然附子之用,有其适应症,即郑氏的“用药真机”。在“辨认一切阳虚症法”中所列举的“阳虚的真面目”,其中包括神色、形态、舌脉、口气、二便等项,精确简练。将附子的应用初步标准化、规范化,应当说是他的一大贡献。

在附子的应用中,可基本概括为广用、重用、早用和专用几个方面。广用、早用体现了火神派医家认证准、识证精,强调“务见机于早”;重用和专用则体现了他们有胆有识,但决非猛浪胡为。火神派医家擅用附子,熟知药性,还表现在对服用热药后之反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附子大辛大热,药性峻猛,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密切观察服用热药特别是附子后的反应,判断是药效还是药误,病进还是病退,无疑是十分关键。郑氏认为,服药后常有“变动”,须知这些变动有的是“药与病相攻者,药与病相拒者”。在《医法圆通》之“服药须知”中,郑氏向我们列举了很多“阳药运行,阴邪化去”的正常反应,告诉我们不可疑为药误。

基于上述,无怪乎郑钦安医书的阐释者唐步祺先生称其“善用大剂量姜、桂、附以回阳救逆,拯人于危。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确非过誉。

火神派因时而创

学术与学术思想阅读答案 篇4

1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道德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A)。

1.2.3.4.A.道德关系 B.道德情感 C.道德理想 D.道德理论体系 单选题(2.0分)做人的最高标准是(D)。

1.2.3.4.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理想 单选题(2.0分)

世界科技史已经证明,一流的技术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生存之本,而(D)则是他们的立身之道。

1.2.3.4.A.雄厚的资本 B.良好的人际关系 C.丰富的经验 D.高尚的职业道德 单选题(2.0分)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道德,它继承了历史上各种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又有着自己独具的特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指导思想是(C)。

1.2.3.4.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2.0分)

人们道德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D)。

1.2.3.4.A.道德行为 B.道德评价 C.道德教育 D.道德修养 单选题(2.0分)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D)。

1.2.3.4.1.2.3.A.国家宏观调控 B.社会市场调节 C.政府干预

D.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A.择业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应该鼓励跳槽

B.跳槽对每个人的发展既有积极意义,也有不利的影响,应慎重 C.跳槽有利而无弊,能够开阔从业者的视野,增长才干 7关于跳槽现象,正确的看法是(B)。4.D.跳槽完全是个人的事,国家企业无权干涉 单选题(2.0分)

(A)是社会主义道德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1.2.3.4.A.公民道德 B.社会道德 C.职业道德 D.个人道德 单选题(2.0分)

市场经济的一大优势就在于通过市场、通过竞争能够实现对企业的(D)。

1.2.3.4.A.改革创新 B.资产重组 C.统筹管理 D.优胜劣汰 单选题(2.0分)

在我国现阶段,集体主义原则维护的集体利益,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它是以(B)为核心的。

1.2.3.4.A.党和政府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广大知识分子 单选题(2.0分)

腐败现象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以下关于腐败的危害性错误的是(D)。

1.2.3.4.A.腐败必然导致亡党亡国 B.腐败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 C.腐败影响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D.腐败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单选题(2.0分)

12干部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之一,在干部职业道德的所有内容中最重要的一条是(D)。

1.2.3.4.A.要有牢固的“社会公仆”意识,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一切向人民负责,为社会整体谋利益 B.要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善于学习,勤奋工作,坚定信念,开拓前进 C.要有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 D.要自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单选题(2.0分)

1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A)放到重要位置。

1.2.3.4.A.保护环境 B.改革开放 C.发展创新 D.节省成本 单选题(2.0分)

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正确对待各种社会现象,不得参与、支持任何形式的伪科研、伪学术。这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遵循什么原则?(B)

1.A.追名逐利、学术市场化 2.3.4.B.遵纪守法、弘扬科学精神 C.学术创新与自由 D.积极开展学术批评 单选题(2.0分)

积极提倡恪守诚信、探求真理、追求和谐、勇于创新、善于分享、无私奉献的学术道德思想,使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地尊重、维护和实践学术科研活动的职业道德,这是对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所应有的(A)进行的要求。

1.2.3.4.A.学术价值观 B.学术方法 C.学术批评 D.学术考量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16 多选题(3.0分)

1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BCD)的必然要求。

1.2.3.4.A.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D.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多选题(3.0分)

17“恪守学术道德”需要突出自律,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每个学术工作者都要严于自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哪些重要作用?(ABCD)

1.2.3.4.A.提高学术水平

B.促进学风、校风、教风建设 C.深化研究能力 D.引导社会良好风气 多选题(3.0分)

1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该(ABCD)。

1.2.3.4.A.着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公民道德教育内容 B.着力营造舆论氛围,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C.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拓展道德建设成果 D.着力推进工作延伸,扩大道德建设的覆盖范围 多选题(3.0分)

19.职业责任的承担形式不一,主要有(ABCD)和刑事责任等。

1.2.3.4.A.道德责任 B.纪律责任 C.行政责任 D.民事责任 多选题(3.0分)

20干部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1.2.3.4.A.要有牢固的“社会公仆”意识,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一切向人民负责,为社会整体谋利益 B.要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善于学习,勤奋工作,坚定信念,开拓前进 C.要有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

D.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 多选题(3.0分)21下列说法中,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观点是(ABD)。

1.2.3.4.A.“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B.“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多选题(3.0分)

22学术评价机构为坚持程序公正、标准合理, 可采用的制度有(ABCD)

1.2.3.4.A.同行专家评审制 B.回避制度 C.民主表决制度

D.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 多选题(3.0分)

2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内涵是(AD)。

1.2.3.4.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和归宿 B.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 C.集体主义利益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D.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要互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多选题(3.0分)

24有关奉献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1.2.3.4.A.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高要求和境界 B.自愿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C.有热心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D.不计报酬,完全出于自觉精神和奉献意识 多选题(3.0分)

2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原因主要是(BCD)。

1.2.3.4.A.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造假

B.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C.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以及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D.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3)判断题,共20题,每题2.0分,共40.0分 26 判断题(2.0分)

26科研工作者职业道德是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在科研工作者身上的具体化。(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27洋奶粉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火爆热销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奶粉行业职业道德缺失的不良后果。A 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28一视同仁是职业道德的根本。(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29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无产阶级道德观的最集中概括和共产党人人生价值的选择,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核心。(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0道德理论体系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道德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1极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不仅仅是一般的学术之争,还是两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立的反映。(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2.政府部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3.社会主义道德观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它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4.学术造假主要体现在学术人员在评奖、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申报材料填写有关个人简历信息及学术情况过程中。A 1.2.1.2.A.对 B.错 A.对 B.错 35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是一种“私德”。(B)

判断题(2.0分)

36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人们的共同富裕。(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7.我国历史上的封建文人自古以来就重师承,不存在“知识产权”的观念。(A)

1.2.A.对 B.错 3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9坚持标本兼治,是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贯方针。在当前形势下,坚持标本兼治,则要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40.社会主义公正原则规定的是如何看待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A)1.2.1.2.A.对 B.错 A.对 B.错 41.人生的价值在于对历史和现状的责任和贡献,它是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A)42 判断题(2.0分)

4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丰富内容,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而展开的。B 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43.在这个发展如此迅猛的现代社会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的利益高就往哪里跑,哪里更能得到发展就到哪里去。(B)

1.2.A.对 B.错

44.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研究生学术规范网上考试答案 篇5

30、[单选题] 博士论文一般不少于_______万字。(分值2.0)A 2 B 3 C 5 D 10 你的答案: C

31、[单选题]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___________等国家法律制定的。(分值2.0)A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你的答案: C

32、[单选题] 应该及时公开在江西理工大学完成的或主要利用学校资源做出的发明创造(包括有可能获得专利的发明),这些发明的所有权归_______。(分值2.0)A 发明者 B 导师 C 学校 D 国家

你的答案: C

33、[单选题] 研究生在江西理工大学学习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发表,完成单位应署名江西理工大学,在申报或发表时必须征得_________同意。(分值2.0)A 研究生院 B 所在学院 C 导师

D 所有署名人 你的答案: C

34、[单选题] 学校对违纪研究生作出的处分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在_________予以公布。(分值2.0)A 媒体上 B 校内

C 学院范围内 D 本专业内 你的答案: B

35、[单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篇幅一般为_____字。(分值2.0)A 1~2万 B 2~3万 C 3~5万 D 大于5万 你的答案: B

36、[单选题]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____篇以上论文组成一篇)系统的、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分值2.0)A 2 B 3 C 4 D 5 你的答案: B

37、[单选题] 违纪人员对复议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_____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学位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分值2.0)A 7 B 10 C 15 D 30 你的答案: C

38、[单选题] 文献综述应包括_______等几方面内容。(分值2.0)A 综述前言、综述正文、文献资料 B 综述正文、综述总结、文献资料 C 综述题目、综述正文、文献资料 D 综述题目、综述正文、综述总结 你的答案: C

39、[单选题] 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一般应在完成开题报告________完成。(分值2.0)A 之前 B 同时 C 之后

D 之前或同时 你的答案: A 40、[单选题] 研究生管理处或学位办公室对相关材料进行审定后,起草处分、处理文件,主管校领导签发。对已获学位人员给以撤消学位的处理,需经__________讨论决定。(分值2.0)

A 研究生管理处 B 校学位委员会 C 校长办公室 D 研究生院 你的答案: B

41、[单选题] ________负责受理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的举报、投诉和处理。(分值2.0)

A 研究生招生办 B 学位办公室 C 学校办公室 D 研究生管理处 你的答案: D

42、[单选题] 学位论文中,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________注明原文。(分值2.0)A 圆括号 B 方括号 C 破折号 D 冒号

你的答案: A

43、[单选题]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于_________生效实行。(分值2.0)A 2006年7月 B 2007年6月 C 2008年6月 D 2008年7月 你的答案: C

44、[单选题] 研究生如果在研究中做出主要贡献获得署名权,_____为通讯作者。(分值2.0)A 其本人 B 第一作者 C 导师

D 江西理工大学 你的答案: C

45、[单选题] 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文字资料超过______个字符而未注明出处者,可视为抄袭行为。(分值2.0)A 100 B 250 C 300 D 500 你的答案: B

46、[单选题] __________负责受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以及已经取得学位人员在校期间的学术失范问题的举报、投诉和处理。(分值2.0)A 研究生招生办 B 学位办公室 C 学校办公室 D 研究生管理处 你的答案: B

47、[单选题]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弘扬______精神,营造严谨踏实的学风,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分值2.0)A 求是 B 创新 C 求实创新 D 求是创新 你的答案: D

48、[单选题] 研究生在文中所负责部分,其导师_______。(分值2.0)A 不负责任 B 负连带责任 C 负主要责任 D 负次要责任 你的答案: B

49、[单选题] 学术评价应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_______。(分值2.0)A 学术价值 B 社会效益 C 经济效益

曾国藩思想学术 篇6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饮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历史学家钟书河 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

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

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各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进步。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

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

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人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求。

马恩学术思想梳理 篇7

自马克思逝世以后, 恩格斯接过指导工人运动的大旗, 继续在一边指导第二国际的建立一边整理卷帙浩繁的马克思文本并将其生前未曾发表的文章陆续整理出版。他系统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但同时也遇到了挑战。一些西方学者的异议逐渐形成几次反对恩格斯思想浪潮。

第一次浪潮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异议主要来自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以及以克罗奇为代表的“历史黑格尔主义者”。伯恩斯坦认为社会主义不是一门科学, 而恩格斯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纯粹属于神学。他们从马克思的西欧哲学背景出发, 认为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者。

第二次浪潮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 由卢卡奇等人引发。卢卡奇最先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辩证法、历史观、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指出恩格斯的个别说法提出异议。虽然卢卡奇没有明确阐释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哲学方法论上的对立, 但是他提及的恩格斯对辩证法的错误挪用却为后来的“对立论”者提供了一条屡试不爽的出场路径。

第三次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由“西方马克思学”学者掀起。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者吕贝尔在1970年发表题为《关于“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的提纲, 认为恩格斯为了使自己构想的“马克思主义”获得充分的合法性, 有意识地忽略了马克思一些重要手稿和书信的出版, 妨碍了读者对马克思的理解。而马恩“对立论”的倡导者诺曼·莱文在其名著《悲剧性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一书中声称, 传统马克思主义不能称之为马克思主义而应称为恩格斯主义, 因为传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唯物主义、社会实证主义、工具理性和清教徒式的职业道德伦理等都来源于恩格斯。显然, 莱文在书中的论述过于绝对和片面。但需要注意的是莱文的主要目的是反对第二国际曲解马克思的理论精髓的做法以及前苏联机械的马克思主义、当时盛行的斯大林主义, 重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创造性。

纵观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 持“对立论”的西方马克思学者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他们所利用的主要是“错位分析法”, 即拿恩格斯的某一文本与马克思某一时期的文本相比较来寻找二者的思想差异。很显然, 在这种分析方法中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不在同一立论范围。这种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的不足, 也直接导致了同样持“对立论”的学者相互之间产生一些观点的冲突与对立, 甚至自身同自身观点相互对立。

二、马恩一致论

主要以第二国际以及前苏联社会主义学者为主。在恩格斯指导第二国际时, 普遍流行于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人之间的认识便是“马恩一致化”。在恩格斯逝世前后, 以考茨基为代表的学者对质疑恩格斯的浪潮作以反击, 但大多基于对革命导师的感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 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研究。

而在国内, 主流腔调是马恩一致论。马克思的创造性、批判性、革命性使得文本对现实的批判更具彻底性, 使得哲学革命更具说服力。而恩格斯为马克思自然观、唯物史观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也是不可抹杀的。

三、马恩差异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到西方马克思学的学者淡化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更倾向于回到文本。他们在承认对立的基础上, 讲究真凭实据, 立足于文献, 研究马恩的思想及其关系, 挖掘两者的分歧点。卡弗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以秉承阐释学的差异论与文本研究的方法来深入探讨二者思想的差异。他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联系》一书,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合作, 谈到后期恩格斯对马克思文本的误读以及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侧重点还在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在此卡弗确立了自己的“马恩差异论”立场:承认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致之处, 寻找并指出它们在何种语境下有何种差异, 避免机械式的解读;同时, 如何揭示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实关系还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验证的过程, 不可给出唯一解答。

国内学者何中华认为恢复马恩学术思想的本来面目具有积极意义。他认为二者在学术上的区别在于:1.“超验性”与“经验性”研究视野的区别:即马克思关于社会理想从“扬弃私有财产”到“自由王国是物质生产领域这一现实社会的彼岸世界”都具有超验性;而恩格斯则更倾向于建构科学的哲学, 认为哲学只是抽象度更高并取决于经验的实证科学的学问。2.“存在决定意识”与“物质决定精神”的区别:恩格斯认为物质决定精神, 而物质的概念是从物的总和中抽象出的, 这一看法脱离了物质的感性存在和人的实践活动, 与马克思的“存在决定意识”相悖。3.“大写的真理”与“小写的真理”的区别:马克思认为真理非狭隘的规定而是历史本来面目与人的本性的恢复。恩格斯认为真理观是从属于认识论框架, 具有符合论性质。4.“彼岸自由王国”与“此岸自由王国”的区别:马克思认为自由王国是通过异化的扬弃, 人的自发性的消除达到的终极社会目标具有形而上性质;而恩格斯的自由则建立在对自然、社会律基础之上。5.个体性的分殊:即马克思相对于恩格斯的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经验背景他更具有浪漫主义情怀。以上几点在研究马恩思想区别时都是不可忽略的。

另一个关于“马恩差异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俞吾金教授, 他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差异归结为四点:1.在对哲学研究出发点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实践是他哲学的出发点, 他理解的实践概念是革命斗争, 而恩格斯的实践则是实验和工业。2.在哲学发展趋势上:马克思看来, 人、人的实践、人道主义、人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人的自由和解放将日益成为未来哲学的主题。恩格斯认为, 哲学发展的趋势并不是围绕人和人的实践活动来展开的, 它会自然而然地导向纯粹的思维活动。3.在对自然的理解上:马克思始终把自然理解为一个社会范畴, 强调人是通过社会实践的媒介与自然发生关系, 人类存在于人化的自然中。而恩格斯认为, 我们所要考察的是自然自身的运动。4.在对自由上:马克思是从本体论视角即人与人之间生存关系出发去思索自由问题。而恩格斯则是从认识论视角即人对自然的求知关系出发去思索自由问题。

四、关于马恩思想关系的评价

(一) 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启发

马克思是受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转而从对“副本”的批判到“原本的批判”。在《德法年鉴》时期, 由于触及物质利益问题, 动摇了他关于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而之后对赫斯和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直接推动了马克思开始了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打开了视野并极大地启发了马克思, 使得他从对政治异化转向经济异化的视野, 在“巴黎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在这里, 从恩格斯提供的前提矛盾出发发现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及其消除的途径, 受恩格斯启发而又超越了恩格斯的视域。

(二) 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是创作了《神圣家族》, 第一次确立了历史的基础与发源地——现实的物质生产, 由此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而第二次合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则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确立, 标志着马克思彻底清算了哲学信仰。详尽的结合不同社会状况下分工、交往、私有制的历史发展状况提出唯物史观体系: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在建立唯物史观体系的过程中, 虽然大部分的理论思想都源于马克思, 但恩格斯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各有所长, 互相补充丰富了唯物史观。

而马恩第三次合作的手稿《共产党宣言》则成为马恩创立的新世界观的标志, 成为了工人阶级为争取解放进行斗争的纲领指南, 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其中, 恩格斯的贡献不可抹杀。

(三) 恩格斯对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维护与补充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为反击当时德国工人政党中流行的机会主义和质疑马克思思想的杜林错误思想而写下的并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真理论。而《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一方面是为系统总结研究当时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 为了不耽误马克思撰写《资本论》而独立完成的以批判流行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潮的著作, 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补充完善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而马克思未完成的庞大遗作《资本论》则是恩格斯费尽心力整理出版的。

五、结语

恩格斯曾在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书中诚挚地说道:“请允许我在这里做一点个人的说明。近来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到我参加了制定这一理论的工作, 因此, 我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话, 把这个问题澄清。我不能否认, 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 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 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 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 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 (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 , 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 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 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做到, 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 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是天才, 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 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 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在这里, 恩格斯将马克思称作天才, 而自谦地称自己最多是能手。甘心做“第二提琴手”。由此可见恩格斯高尚的人格品质, 同时我们不应忘记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时的历史功绩。

参考文献

[1]陈宇宙.理解马克思[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2]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4]张奎良.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作创立的新哲学体系过程中的贡献[J].现代哲学, 1991.

[5]何中华.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几点区别[J].东岳论丛, 200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42.

学术与学术思想阅读答案 篇8

1978年秋我们进入大学时,“思想解放”运动已经发端。从1978秋到整个80年代,虽有重重阻力,但“时代最强音”确是“改革开放”。对改革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卡德尔等南共理论家的著作成为热门读物,无论是“文革”前为“批修”翻译的内部读物还是新译之作,都炙手可热,引起激烈的争论。现在看来,南共的实践并不成功,但他们对苏联模式的批判,还是使人深受启发。收入《精神年轮》中的《十月革命的启示》一文虽然发表于1989年,但“成文”是在1981年末。这篇文章,反映了80年代初期从“南斯拉夫共产党理论”、“瓦尔加遗言”、布哈林、捷克斯洛伐克“第三条道路”、“欧洲共产主义”等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理解的)对“苏联模式”批判对我的影响。这些理论,对中国改革提供了最早的理论依据。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理论家和青年学生,是从此中获取批判旧体制的批判理论、思想资源的。这篇文章仅以几千字来“宏论”改变人类命运的“十月革命”,也只有“年轻”才有此勇气。

1981年大学三年级时,我发表了人生第一篇学术论文《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这原是大二结束时“中国近代史”课程的“学年论文”,没想到得到任课老师李时岳先生激赏,推荐参加秋天吉林省史学会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中,只有我是大学生,这篇文章收入会后出版的会议论文集。这篇论文,可以说是我“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某种程度地改变了我的专业志向——此前,我是一心想研究世界史、准备考世界史专业研究生的。对这个题目的研究、这篇文章的发表,使我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研究中国近代史、决定考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生了。

在写上述的学术论文时,我惊讶地发现,我们当时“激动人心”地讨论的许多问题,如人道主义、个人主义、人的个性的解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甚至存在主义,辛亥革命前的思想界已经讨论过了,其水平甚至高于我们。这不禁令我感叹中国“历史的轮回”,感叹这些在现实中仍是“敏感问题”。另外,在这篇文章中,我明确提出“这时期以人道主义为原则,对封建意识形态的批判开了五四时期‘打到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之先河”这一观点。由此看来,五四反孔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其来有自。这篇文章的文风,也反映自己曾长期读马克思、黑格尔那种欧化句式的影响,当然,文锋笔意中带有一种“一去不返”的青春激情。

研究生毕业后,真正开始近代史研究。近二十年来,“激进主义”的危害引起学界反思,而“辛亥革命”几乎成为“激进”的代名词。颇有人对清政府的“新政”“立宪”被辛亥革命“打断”而深感遗憾。不经革命的大动荡大破坏而收革命之实效,当然是值得追求的理想状态,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更是无可指责。但是,历史学的训练使我对此“主观历史”不表赞同。我认为,此论混淆了历史事件的“起源”与“意义”,以价值评判取代历史事件的“发生学”分析。纵观晚清历史,每当还有一线希望、还能控制一定局面的时候,清廷总是拒不变化;只到时机已逝、丧失了操控能力的时候,它才匆匆忙忙地被动“变革”。改革愈迟,所付出的“利息”也将愈大。然而清廷对此似乎毫无认识,它总是在下一个阶段才做原本是上一个阶段应做的事情,而且拒不“付息”,不愿再多做一点让步和妥协,完全丧失了变革的主动权,完全是被“形势”推着走,改革的空间终于丧失殆尽。“改革”是当事各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必然以“革命”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并不是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在社会矛盾中,统治者往往居于“主导”地位,革命往往是由上层的种种“极端”触发、造成的。

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知识分子个案研究,是我的又一研究领域。通过对胡适、傅斯年、丁文江、张奚若、张申府、张君劢等人的研究,探讨了“理性”、“自由主义”在大变动时代的矛盾与困境,及其带来的个人焦虑与无奈感;分析了他们在“学术”与“政治”间的困境,在“个人”与“国家”间的艰难抉择,在“传统”与“现代”间的矛盾与复杂性。

1995年,“后现代”“后殖民”等理论在学界影响大增,虽然在史学领域的影响此时还微乎其微,但是,由“文论家”从西方引进的这种“学术前沿”却是少谈“文学、文论”而大谈历史。其方法论,也是以价值判断取代历史事件“发生学”分析。针对此,我于1995年发表了《背景与错位:也谈中国的“后殖民”与“后现代”》一文,是国内较早对“中国的后现代、后殖民”理论提出批评的文章。当然,是对“中国的”后现代、后殖民提出批评,而并未对整个“后现代、后殖民”理论做出批评。希望中国的“后学家”真正学得福柯等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仅仅照搬其现成的结论和词句,而对中国传统也作一番“知识考古”、作一番“解构”;用以对中国语境中的“主流”、“中心”、“大一统”、“传统”作一番深刻的解析、解构、消解。相反,中国的“后学家”偏偏抛其神髓,不期而然地加入到“主流”对“支流”的冲击、“主调”对“杂音”的掩盖、“中心”对“边缘”的扩张、“整体”对“片断”的吞噬、“强势”对“弱势”的挤压中去。所以,现在仅仅是复述福柯等人的理论和结论的意义已经十分有限,如何将这些理论“中国化”,才是艰巨的任务。

也是这一年,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新左派”的理论开始出现。开始,人们并未将其称之为“新左派”,而是因其机械照搬西方“左派”理论将“鞍钢宪法”、人民公社、“文革”做出过度阐释而被称之为“洋泾浜学风”,因此《二十一世纪》杂志1995年第12期专门组织了一组讨论文章,《“洋泾浜学风”举凡》即为其中一篇。后来,人们才将这种“洋泾浜”称之为“新左派”。两年后,《今天非常“法兰克福”:对一种“理论透支”的分析》也是强调运用外来理论要注意中国语境,否则,其作用与在西方正好相反。

nlc202309010204

《“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与“后殖民主义”》这篇文章对以“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这两个原产于西方发达世界的理论引进到中国可能会产生的矛盾作一分析,而对此矛盾,中国的“女性主义”与“后殖民论者”多未有明确意识。对此矛盾的分析,也只是想说明任何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因此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程度不等的限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科学理论因此便完全没有普遍性,只能应用、限定于它所产生的特定社会。但是,如何把产生于某个社会的有关理论应用到情境非常不同的另一社会,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一种社会知识被化约、抽象之后便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了危险性(应用到另一个社会)。因此对这种社会科学理论的引进尤其是应用,一定要非常慎重,要考虑外来理论与本土社会如何才能“接脉”。

长期的历史研究,使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在“历史”中,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甚至根本不被记录。然而一旦对“历史”作深入研究或换一个角度,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史书中有时看似“无关痛痒”的一句话或一个抽象的概念后面,往往事关千百万人的悲欢离合,一生一世。其实,这才是历史研究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我写了《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一文,从历史社会学角度论述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与习俗才是历史中最重要、最持久的因素,应成为历史研究的主体对象。“识小”者未必不贤,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应由“稗史”成为“正史”。这种转变,其实是历史观的重大转变。

而且,在历史研究中“文本”固然重要,但历史研究一定不能“唯文本”,一定要探索“文本”背后的历史。当研究一个历史人物、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运动时,往往将某个历史人物的公开言论、自我表白,有关事件的宣言、主张、纲领等“文本”信以为真。殊不知,公开的“文本”与真实的“历史”,往往相距甚远,有时甚至完全相反。而且,每个社会,每个时代或多或少都会有各不同的“禁忌”;对一些事件、人物在一定时空内的“书写”往往“只能这样”、“只能那样”。而学者往往也会有自己的“偏爱”或“偏恶”,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无论是人物、事件还是思想体系,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或者“隐恶扬善”或者“隐善扬恶”;对某种思想往往根据“文本”便阐发、叠加、附会了越来越纷繁、丰富、精巧、华美、恢宏的意义。这一切,都使“文本”留下了更加巨大的空白。然而,后来者往往容易唯文本是信,对这种空白,缺乏应有的认识。

有一番阅历后,对自己青春年少时读过的某一本书、某一段文字,当年深感艰涩难懂,现在顿感原来简明易懂;当年认为无关紧要,现在才知原来至关重要。而这种要警惕“空白”、“空乏”的观点,前人早有深刻论述,自己也早就读过,只是当年未能理解、体会罢了

大学时代,我对“当代外国哲学”深感兴趣,自然要读到当代法国“结构主义”大师、“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阿尔都塞。第一次知道了他的“症候阅读法”。“症候阅读法”是他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在阅读中把所读文章中被掩盖的东西揭示出来并且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而这另一篇文章作为“不出现”存在于前一篇文章中。这种阅读方法不相信看得见的东西,即书本上的白纸黑字都是不值得相信的“表面文章”,而真实的东西往往是“不可见的”,往往表现为“匮乏”和“缺席”,必须从作者的文本的“症候”入手,从字里行间读出空白、犹豫与沉默。对此高论,当时我“费尽心机”仍感一头雾水,也就似懂非懂,不了了之了。

如果说“当代外国哲学”是我的课外兴趣,那“中国古代思想史”就是不得不学的专业课了。当读到明末清初学风丕变,以黄宗羲为宗祖的浙东学派坚决主张“言性命者必究于史”,钱大昕强调以读史来救治当时学风之弊,对长期的“经”、“史”两分强烈不满,章学诚进而提出“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盈天地间,凡涉著述之林,皆是史学”、“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等论述时,我并未理解其中大有深意,反不无轻慢地以为饾饤琐屑。

或许,只有岁月才能使人理解深刻。这些年,我对“唯文本是信”的荒诞与危险感觉越来越强烈,认为越来越严重的“唯文本”阅读,是当前值得重视、应当警惕的“学风”之一。这种“纯文本”阐释舍去历史,通篇都是最新潮最时髦的“学术话语”,以此歪曲历史使之符合“理论”。而“趋新若鹜”的青年学子,格外容易被其震住、唬住、迷住,不知不觉便戴着这种“有色眼镜”看待历史与现实。因此我经常不厌其烦、不惮重复地写文章提出要透过“文本”,要看到“文本”之后的历史实在,指出以一个文本阐释另一个文本、以“后文本”阐释“前文本”这种“纯文本阐释”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对历史的误读。历史研究,就是要能够发现“空白”,然后“填空”。这时,三十年前读过、当时并未理解、几乎已被忘记的“症候阅读法”突然浮现脑际。阿尔都塞早就这样写道:

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要看见那些“失察的东西”,要在充斥着的话语中辩论出缺乏的东西,在充满文字的文本中发现空白的地方,我们需要某种完全不同于直接注视的方式,这是一种新的、有信息的注视,是由视域的转变而对正在起作用的视野的思考产生出来的。

道理简单而深刻。同时,同样几乎被我忘记的“浙东学派”也重新浮现出来,真正体会到他们对“不切人事”、“离事而言理”这种貎似饾饤的“学术批评”和对“史”的强调,其实饱含着历经一个王朝覆灭劫后余生者的椎心泣血之痛!

这是学术,更是思想;是学术与思想的高度统一。

(本文编辑 谢宁)

上一篇:初中化学微课制作心得下一篇:展览优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