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法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后感的写法(精选7篇)

读后感的写法 篇1

读后感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倍受重视,但很多学生对读后感一直缺乏理性认识,只浮在感性阶段。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表达个体的人因受到某一客观知识影响而引起的独特心理感受的文体。

从这一定义看,读后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这是由它的写作对象的性质决定的。读后感的写作对象是“感”,即作者的感想、认识、体会、观念。它不是自然形成的事物,而是观念形态的事物。因此,不能写成记叙文,只能写成议论文,而且是议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

第二,读后感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并不像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公文那样,是从写作方法或功能上划分的,而是从其产生方式上来说的。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公文都具有自为性,即作者所表达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自为认识和自为感受。读后感则不同,它具有受动性。读后感中的“感”虽然是作者自己的感想,但不是作者自古以来而为的;而是被为的、引发的,因此,读后感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就是引感物,即引起作者产生感想的具体客观知识。

第三,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从实践说,凡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性反映,读后感当然不能例外。但读后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引感物将自己对事物和生活的认识引发出来的。它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而是人的思维的创造的结果。这就是读后感和别的文体的主要区别,也是它比一般议论文的特殊之处。因此,读后感也往往依据引感物进入作者感觉器官的具体途径成为观后感或听后感。第四,读后感即读后之感。“读后感”这个词本身是个偏正结构,“感”为正,“读后”为偏,可见,读后感的议论对象是“感”,而不是引感物。但这个“感”不是作者自为产生的,而是由于受了引感物的影响和启发,作者才把自己思想中潜在的意识作为感想,再以观念形态显化出来。

第五,文章讲究照应。因为文章应该是一个密闭紧合的“一”,而不是“半”或“缺”,只是首尾照应才能体现这一点。

归纳以上特点可知,读后感的基本套路是:

第一部分:简介引感物。

第二部分:引出感想。

第三部分:论证感想的真理性。

第四部分:照应引感物,收束全文。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是对引感物的简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用说明的方法;二是要简明准确。引感物作为客观知识,一般不需要叙述,只要准确地说清楚它的内容和基本精神即可。

第二部分是从引感物引出作者的具体感想。这之间最好有一句或一段过渡性的句子。作者将自己的具体感想引发出来,就是文章的论点,所以有的作文指导书上说这是提出论点,都是说的一个意思。

第三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和重点部分,即论证部分。论证什么呢?既不是论证引感物的内容,也不是论证从引感物中印发出某一合理性即“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感想,而不是别的感想”,而是论证论点的真理性。这时候作者可以调动自己的论证方法,从多个方面加以论证。

第四部分是文章结局。文章在作了充分论证之后,论点得到深刻充分的论证,也就达到了目的,应该结束。读后感由于是“读后之感”,所以不能在议论部分嘎然而止。它从哪儿起笔,应该又回到哪儿去,所以它一定要照应引感物,才能结束全文。

第四部分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文中的“起”“承”“转”“合”,文章从引感物始(启),引出感想(承),转入对感的议论(转),最后,论点与引感物融合为一,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合)。

《史记》读后感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你看完了吗?”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今天,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故事主要讲: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里面的一块石头上面总是有水滴连续不断地从洞顶缝里往下滴。水滴不论白天黑夜,持之以恒地往下滴,终于有一天石头被滴穿了。我读了以后感到非常吃惊:那么微不足道的水滴,竟然可以把坚固无比的石头穿个大洞,真是奇迹啊!我想,要是我们能像水滴那样,那世间还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们呢?

我联想到了我自己: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记得有一段时间,自己的语文成绩差,都是作文拉了后腿,我暗下决心:不管发生什么,我每天晚上一定要读一篇文章。可是第二天晚上,我却不守信,跟朋友下棋了。今天读了《水滴石穿》后,真恨不得骂自己:“没用!没用!真没用!连这种小事都做不到,以后怎么干大事呢!”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我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做成大事。

读《农夫和蛇》有感

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后,家里停电了,不能看电视也不能玩电脑,我就找了一本寓言故事来看。我被《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吸引住了。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一个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然后他把那条蛇揣在怀里,蛇醒来后把农夫咬了一口,结果农夫中毒而亡。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许你认为蛇是个恩将仇报、无情无义、狼心狗肺、不知道感恩的动物,可是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蛇身上,蛇也是无辜的。因为蛇本来就是冷血动物,具有攻击性,当它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会自卫。

我认为农夫的死是活该,因为他愚昧无知,不知道蛇是冷血动物,具有攻击性,而且有毒。虽然我们敬仰农夫的爱心,但不敢恭维他的善举。

做为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然就会像农夫一样悲惨。

读《乌塔》有感

自从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以后,我就在沉思: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能独自享受自己那一片自由自在的天地?文中乌塔14岁就开始独自游欧洲,我深深的被她的行为所折服。

同时,我的心里也产生了巨浪:“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能自己出去玩?难道所谓的“爱”就是不让孩子独立自由吗?”我从心里佩服乌塔——14岁就能独自游欧洲了,我9岁了还不能独自去上学、回家。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是一群渴望自由的小鸟,我们是家长手中的“小太阳”,简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父母的过分关爱让我们窒息。

在家里,我从来不做任何家务,都被妈妈一个人承包了,我可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记得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有个人考上了名牌大学,只因为自己不会叠被子、洗衣服而被迫退学。由此可见,中国的孩子多么缺少自主自理能力,依靠别人,思想上的束缚,那些把孩子紧锁的家长们,快打开“溺爱之锁”吧!让孩子呼吸自由的新鲜空气。

乌塔是幸运的,她有着丰富的阅历、广博的学识,同时她也有着实践能力,亲自去品尝生活酸甜苦辣的神奇经历。而我呢?我们这一代呢?是幸福的,但却是有缺憾的幸福!在这里,我要对同龄的朋友们说,主动从父母溺爱的怀抱中走出来,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读后感的写法 篇2

英语写作不应仅是出现在英语试卷中的根据某些标准测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工具。比起这种偏机械化、工具化、量化式的功用, 英语写作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所应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王初明先生倡导的读后续写法 (指在给学习者一定的适当的阅读材料的前提下, 让其根据对语篇的理解和自身英语水平进行写作或创作的过程) 正是针对传统的单纯以英语写作验收结果而忽视过程学习的机械行为,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将语言的模仿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 在于释放使用者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其准确运用外语的能力 (王初明, 2012) 。读后续写法和其他一些著名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像写长法、体裁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都是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思维能力为核心, 作文评价重点关注语言运用能力 (王奇, 邓迪, 2012) 。本次研究就以写促学, 重视实践的逆向思维学习理念, 对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理论基础

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皮亚杰认为, 所有生物包括人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一方面, 由于环境的影响, 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 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 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陈琦, 刘儒德, 2007)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者已经形成的结构当中,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皮亚杰, B.英海尔德, 1980) 。读后续写法正是迎合了这一机制, 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定的写作材料背景, 由于人在特定背景下都有适应的倾向性和个体的能动性, 因此读后续写能够让学习者产生本能的主动性与融入性, 与写作材料发生积极互动体验, 激活同化顺应机制建构内在知识结构, 促进二语习得。

学习者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适应性系统, 语言习得有效路径强调互动是语言习得的源头, 强调融合相关语境变量以促进理解, 强调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以增强协同效应, 强调体验这样的语言习得路径以练就语言技能, 提高习得效率 (王初明, 2010) 。在读后续写过程中, 正是学习者与阅读材料的互动, 不断的互动才有不断的协同, 这种协同就是知识不断建构和语感不断培养的过程。

2.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哲学最新发展的思潮或倾向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重视人的好奇心, 主张关心世界;崇尚差异性, 主张多元思维;欣赏人的创造力 (刘德华, 1999) 。强调差异性、多元性、边缘性和创造性。在这里, 我们强调的是个性化发展和创新,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教学不能以绝对同一的尺度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情况。不论是课堂安排还是教学或学习方法都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给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读后续写作为一种形式较为开放的新型英语学习方式, 保证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主题或问题的理解角度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这也在一定层面上考虑到了个体差异性对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的局限性。

另外, 读后续写法可以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得当选择激发学习者表达的欲望, 使得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 同时通过对篇幅的接触理解, 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语言, 形成旧知识的巩固使用和新知识的积极习得的过程, 这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内核。

三、评价模式

从本质上讲, 读后续写法是一种新形式的过程学习法, 是对文章续写的一种独特写作方式, 它更倾向于对学习过程的训练, 而非单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 这正是作为读后续写法理论基础之一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的题中之意。灵活巧动的学习模式决定了学习成果是不能用统一僵化的衡量标准进行评价的, 这是王初明教授提出的值得研究的并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之一。

在操作运用读后续写法的过程中, 若要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评价测量制定一个统一、高效且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因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理解方式、创新模仿能力, 并且不同的评价者对不同的作品有自己的角度和看法, 题型的制作与解答需耗费不少时间、精力等诸方面因素造成了评价测量的巨大阻碍, 难以做出量化的处理。因此, 不适宜作为大型考试的题型出现, 尤其是升学性考试。这并不意味着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制定评价模式对学习者进行检测。定时或不定时的学习成就评价不仅作为一种刺激手段, 而且作为一种反馈策略, 发挥评价测试对学习者的积极反拨作用 (Arthur Huges, 2000) 。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思维是高级的心理过程, 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 难以直接测量 (文秋芳, 刘润清, 2006) 。Arthur Hughes认为对于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评价, 应从两个维度进行, 即整体性评价和分析性评价, 两者的应用范围不一样, 不同的维度取决于不同的测试目的, 但两者可以双管齐下,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反馈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整体性评价也叫印象评价, 就是基于评价者的对评价对象整体印象的基础上作出感性评价。分析性评价就是把作品看成是不同要素的构成体, 然后对不同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加以整合。笔者认为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精神实质和外延, 精神实质是指作品的思想要旨、内核, 外延是指语法、词汇、连贯性、组织形式等外在的构成要素。

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这是新课标的最大亮点 (陈琳, 2012) 。就工具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经历, 发展跨文化意识, 促进创新思维, 树立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读后续写法写作材料的选择, 教师或题目编制者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 或是选择时新的、趣味性强的社会热点话题, 给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及三观提供一个比较大的创作余地。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会有不同层次水平的认识理解, 有的深刻一些, 有的浅显一些, 这需要作为重要对象纳入评价范畴, 因为学习者, 尤其对于较年轻的学习者, 世界观、人生观处于初步建构阶段, 整体性评价能够对学习者的良性发展起到反馈和引领作用, 这是实行新课标对英语学习人文性要求的具体体现。读后续写法作为一种重过程学习的方法, 学习者可以在本身已经建构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利用材料中原有的词汇、句法等元素进行转换创造模仿, 学习者模仿创造过程是给根据一定的基础和背景进行的, 把学与用融合到统一的过程当中, 提供的背景材料能够使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外语互动体验, 而这点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条件, 由于抽象的语法规则具有生成性, 同时有独立于具体使用语境, 这样做极易导致一些缺乏语感支撑、不受语境知识制约的泛化错误, 说出一些合法但本地人根本不说的表达式, 违背学伴用随原则 (王初明, 2009) 。学习者之间阅读材料之间的互动体验如同外语学习者在和本族语者进行的一场对话交流, 在不断的交流思考中产生顺应机制, 逐渐改善或重构原有的知识系统, 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抑制母语汉语迁移, 阻止汉语语境知识补缺, 使英语写得更地道, 犯错率更低” (王初明, 2012) 。如果在此时对学习者作品中的语法、词汇、句型等这些外延元素进行分析性评价, 则更有利于学习者消化吸收, 产生评价的积极反拨作用, 落实的是英语课程工具性的要求。

四、注意问题

1. 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主动性

读后续写要求学习者有较高的主动性。在续写材料时, 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 然后根据材料原文进行模仿创造, 这种创造模仿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语感。语感的培养需要学习者广泛阅读英文篇章, 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平时要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训练。媒体技术发达, 教师从旁协助, 应用训练手段, 恰当选择材料等外力会起到很好的优化促进作用,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调动内在动机和积极情感因素, 使其更充分地融入其中。

2. 教师在方法运用过程中的作用及地位

在操作应用读后续写法的过程中, 教师要清楚认识自己辅助性主导地位的重大作用,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与主体。教师最大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材料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根据自己对学生平均水平的了解, 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 不宜过于拔高, 这样不仅浪费时间, 收不到效果, 而且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二是在训练过程中和过程后的指导反馈, 恰当把握教师话语时间和学生话语时间的比例关系 (Jeremy Harmer, 2000) , 让学生在有充足表达余地的前提下适当加入指导性意见, 对于学生写作作品中的亮点或积极意义的模仿创造加以鼓励, 这是重中之重, 对于有所欠缺的地方要考虑到学生情感和接受能力, 适当提醒和纠正。

3. 恰当选择材料

材料的合适与否是读后续写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关键, 而材料合适的关键在于趣味性强。Chen X做的探讨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对续写影响的实验, 用两篇趣味性差异较大的阅读材料对大学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阅读性强的材料更能吸引学生阅读, 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从而降低英语使用的犯错率 (Chen, 2012) 。在学习者平均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难度适中且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是读后续写法的关键。

4. 选择评价方法

评价模式是从宏观的不同角度对学习者作品作出的系统的、正式性的评价, 在续写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运用一些灵活有效的评价方法, 像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辅助性评价等, 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这种评价过程中, 不仅使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而且有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

五、结语

读后感的写法 篇3

【关键词】互动协同 读后续写法 英语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知识集合教学,当前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阅读量不足,写作素材相对贫乏,教学方法灵动性不足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将基于互动协同的读后续写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辅助学生掌握复杂的英语知识体系。本文将简单介绍读后续写法的定义,论述当代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问题,并从提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效果,将中文阅读与英文写作相结合,采用多模态互动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自觉性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谈基于互动协同的读后续写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方案。

一、读后续写法的定义

读后续写法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简称为读写整合法。将基于互动协同的读后续写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具有吸收技能(receptive skill),写作具备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将这两者相整合可以使两种技能互相促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在应用读后续写法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灵活而多样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

二、当代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问题

1.学生的阅读量不足。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发挥读后续写法的价值必须扩展学生的英语阅读量,据调查研究,大多数学生的英语阅读量较少,只注重英语教材阅读,忽视了课外阅读量,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阅读能力低下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学生的写作素材相对贫乏。有60%的学生反映在进行英语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觉得写作素材贫乏,很难下笔。某学校曾经在一次英语测试中以“Pressure”(压力)为作文题目,很多学生在文中反复出现“I have much pressure”的错误表述方式,很少写自己的压力来自哪些方面。这说明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写作资源贫乏,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写作能力还有待提升。另外,学生的写作素材过于贫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很多学生表示和英语听力、阅读和语法相比,最不喜欢英语写作。

3.教学方法的灵动性不足。部分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活动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灵动性,没有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很难培养学生的写作自觉性。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所选用的阅读内容篇幅过长,阅读时间有限,这必然导致学生对文章内容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很多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一般只为学生拟定题目,没有引导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文章,学生的写作资源有限,很难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而且,很多教师在开展英语写作教学工作时往往会忽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不能充分发挥读后续写法的作用。

三、基于互动协同的读后续写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方案

1.提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效果。教师在采用基于互动协同的读后续写法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工作时,应注意提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整合效果,在挑选阅读例文是应该选取短小的经典阅读,这种例文融合了各种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等学生读完文章以后,教师可以运用互动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英语回答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阅读例文来书写自己的看法和感想,从而提升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某教师曾经为学生展示了一篇英语例文《No sweat without sweet》,文中第一段是:“No sweet without sweat is an old saying which was coneluded by ancient people from their daily experiences. In a success, genius can' t replace sweat. Sweet mostly comes from sweat rather than genius. No sweat without sweet,hold on your dream,make your dream come ture.”,教师让学生读完文章之后以《Make my dream come ture》为话题写作文,告诉学生先介绍自己的梦想,然后描述自己实现理想的计划,最后抒发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很多学生在《No sweat without sweet》这篇例文的启发下引用了爱迪生、居里夫人、狄更斯、巴赫等世界名人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故事,丰富了自己的文章内容,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另外,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可以通过优化写作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展示声音、图像、文字并存的英语例文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例如先让学生鉴赏节选自《圣诞颂歌》(Christmas ode)、《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一朵朵红花的玫瑰》(A red red rose)、《仲夏夜之梦》(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等经典英语文学的精彩片段,然后让学生写感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仔细鉴赏《傲慢与偏见》(Pround and Prejudice)、《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艾玛》(Emma)、《劝导》(Persuasion)、《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等世界名著,体会英语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克服固定的汉语思维,灵活掌握并运用英语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2.将中文阅读与英文写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搜集写作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需要将中文阅读与英文写作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读后续写法的价值,而且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某学校曾经以“reaction to a book or an article”(读后感)为话题开展了任务型阅读写作活动,让学生在两周时间内自由拟定题目写英语作文,有很多学生在文中描写了自己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的感想,某学生的作文题目是《Impressions of》(读《三国演义》的感悟),将三国翻译为the Three Kingdoms,演绎译作romance,按照英语语法规则将《三国演义》翻译成《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学生还在文中使用了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翻译了《三国演义》中的名言和中国经典诗词,引用了中国戏剧文化,介绍了《龙凤呈祥》、《八阵图》、《祭灯》等剧情。学生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作“No indifferent to realize ambition, No peaceful have lofty aspirations”,符合英文语法规则,文章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由此可见,开展任务型阅读写作活动,将中文阅读与英文写作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翻译技能和文学素养,实现英语和中文的互译,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3.采用多模态互动法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多模态”是英语单词“multimodality”的译文,不同的语言学家对“多模态”的定义不同,Kress和van Leeuwen认为多模态的三维模式包括再现、互动、构图,认为多模态是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语法。朱永生指出模态这种媒介包括语言、图像、音乐、颜色和技术。顾曰国认为模态是人类通过视觉与听觉和别人或者机器、物体、动物之间的互动方式。多模态教学法非常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采用多模态互动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借助现代技术为学生搜集经典英语阅读和例文,整合学生的优秀英语作文和精彩描写,帮助学生总结写作经验,扩展学生的写作思维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其次,教师要注意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工具来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通过使用VCD、动画片、PPT的形式来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工作,增加课堂趣味性,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英语写作平台,组建英语写作交流小组。也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组建群论坛,让学生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英语作文,探讨写作中的语法问题,交流写作技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后续写法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阅读具有吸收技能(receptive skill),写作具备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使用读后续写法可以使吸收技能和产出性技能互相促进,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目前,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尚且存在学生的阅读量不足,写作素材相对贫乏和教学方法不灵活等问题,因此需要将阅读与写作相整合,为学生列举经典英语例文,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将中文阅读和英文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扩展学生的写作思维空间,采用多模态互动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自觉性,为学生构建英语写作合作交流平台和写作论坛,实现写作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充分发挥读后续写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慧子.初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实践——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过程写作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2]张嘉姝.巧用“支架”,提升高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4(29).

[3]刘慧.多媒体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的导入及其有效途径探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13).

[4]吴国权.基于互动协同的读后续写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

[5]李莲花.读后续写法与任务型写作的有效整合[J].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2015(07).

[6]张月.基于互动协同的读后续写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

[7]李兰.读后续写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教育,2015(1).

[8]张敏,李文英.读后续写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11).

读后感的写法和 篇4

看书兴趣很重要,选择一本好书也很重要,有的书只是消遣,笑一笑乐一乐,适合休闲让紧张的大脑休息;也有的书看过之后,你会和书中的人物共鸣,细细品读过后总有一两句话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弦,每当你有片刻的感动和感触,请快快拿起笔来,写一写心中的想法,要知道智慧的光芒总是一闪而过,抓住了你就会有更多想写的动力,那么如何写好观后感或者是读后感呢,魏老师来教你几个小妙招:

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开头一定要写清楚读的是什么书或看的是什么节目。如果写的是读后感,就要写清楚自己读的是谁写的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本书。如果是写观后感就要写清楚自己看的是那部电影或哪个电视节目。然后要抓住这篇文章或这部电影的重点来谈自己的体会。一个要点用一段话来写。一个要点写完了,再写另一个要点。最后,要写一写总的感受和希望等。

请你从最近读的书、看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范文举例:

《水浒传》读后感

很早就听说《水浒传》非常好看,张老师也觉得适宜我们小学生课外阅读,我便央求妈妈买。正好妈妈的一位朋友家有,便送给了我。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把《水浒》的上册啃完了。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写两方交战时的高超技巧。就拿杨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场比武来说吧。不谈两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谈双方打斗的场面,单是两人的马,作者就写得活灵活现。索超的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杨志的马“骏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虽然在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写杨志的马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物来比喻马全身不同的红,使人觉得可信、真实,足可见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当然也要思考,我思来想去,就是一个问题不大清楚,那就是何为好汉?一个人的好与坏是由法律、真理来判断的,那书中所谓的好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就因为他帮张都监看马?武松见孔亮喝酒吃鸡,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这也能称作好汉?

想着想着,倒也想出了几分道理。以前,人们把“义”看得特别重,史进不就看在朱武和杨春重义气上,放了陈达吗?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学他们一样,反而会害了别人。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把它当成教科书。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一个故事,我一口气将它给读完,从中受益匪浅。

海伦・凯勒,于1880年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肯比亚。在她才仅有19个月大时,因为一场突如袭来的疾病,使她丧失了听觉与视觉,残酷的现实让她顿时跌入了一个无声无影的幽暗世界当中,永远地与黑暗和寂寞相伴。可是就在海伦六岁时,充满爱心的安.沙利文老师走进了她的世界里,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战争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19毕业于瑞德克利芙学院,她靠着坚如磐石的毅力驾驶着人生的风帆执著前进,她用顽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谱写了辉煌的人生之歌。

就有如被誉为乒乓球运动史上最出色的女子选手邓亚萍,她从小就是有远大报负之人。5岁随父亲打球,因个子不高,她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她先后获得14个冠军,为国争得了许多荣誉,我才意识到:一个人是否可以成功,不在于家庭条件的优劣,而在于是否有奋斗精神,但是,和邓亚萍,海伦的困难相比,他们的困难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呀!

其实我也是如此,每次一有困难就喜欢抱怨,看过别人如此坚强不屈后,我也不再敢说什么了,也只怪自己经不起困难,现在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充实自己。俗话说:吃一垫,长一智。我想:我的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小学生读后感和日记的写法 篇5

第一种写法:

第一段:写今天自己看的书的名字,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第二段: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三段:写读了这本书后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第四段:写一写今后自己应该怎么做。第二种写法:

第一段:写自己所看的书的名字,自己是否喜欢这本书;

第二段:一边写书的主要内容,一边加入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判断(心理想法); 第三段:写自己读了这本书的思考和感受!第三种写法:

第一段:写自己看的书的名字;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在哪里?或者是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第二段:写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种写法适合那些比较短小的绘本故事,故事又非常的经典,就可以把书的主要内容详细的写一写。)第三段:写出自己心中对这本书的想法和感想。第四种写法:

第一段:写自己看的书名和自己对书的整体感觉,第二段:大致写一下书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第三段:先说出你读过书后想到了什么?然后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这个想法; 第四段:写一写看了这本书以后自己的打算。第五种写法:

第一段:写今天自己看的书的书名和对书的整体感觉,故事中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大致交代书的主要内容,最重要的是把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情大致讲明白就好了;

第三段:看完书后,其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可以举书中一个事例,说说你为什么对她的印象最深?她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通过说人物,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第六种写法:

第一段:写今天自己看的书名和对书的整体感觉,故事中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大致交代书的主要内容,捡重点说一说;

第三段:写一写看完这本书后,把其中的一位人物,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对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以写自己对他的想法,还可以写他在书中值得我们学习、做得好的地方。);

第四段:写一写自己通过读这本书受到的启发,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七种写法:

第一段:写自己最近看的书名和对书的整体印象,故事中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致概括一下给自己留下印象深的这个人物的特点;

第二段:大致交代书的主要内容,不要写的很长,有重点的介绍就行了;

第三段:写一写读完书后,你对书的看法?那就给作者写一封信吧,告诉她(他),你看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和你对这本书提出的建议,用书信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段:写一写你通过读这本书后受到的启发,今后遇到这样的困难和问题是怎样去面对。

一、什么是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听完一首歌以后,它们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阅读时,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从而产生颇多感触、联想和体会,这就是读后的感觉,记录下这些感受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二、怎样选书目?

选择你感兴趣的书文,有人喜欢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 有人喜欢选写景状物的。哪些文章比较适合小学生写读后感呢?我认为选择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比较好。因为这一类的文章都寓意深刻,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说明的道理就藏在文章中,很容易提炼出中心。

三、怎样定标题?

读后感的标题一般有正、副两个。正标题写明观点,副标题写读的什么书。读后感可简单归纳为三段法。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

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

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

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介绍主要内容时只要把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抓住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来介绍就可以了。但在写感受时,就应该针对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实例;也可以针对文章的一句或几句重点的话来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根据文章中某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写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大家写读后感时可以尽量用上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成语或名人成功的经历,这样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具说服力。要结合自己的感想,事情(最好是自己和他人的各一件)再加联想。

提醒大家注意一种常见的问题:有些同学选的文章不适合写读后感,读完后因为没有太多的感受可写,为了凑字数就把内容介绍得非常详细。因此,事先一定要先选好文章。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如果给它归类的话,大体应分在议论文中。对于小学生来说,议论文太难了不必撑握,读后感比议论文要简单的多。读后感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

小学生怎样写好读后感

一、通读全文

只有掌握了全文,才能谈得上写读后感,是不是?这其中,特别是精华段落,要重点的多读几次。其次,要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本文的背景。第二、掌握写作的目的和背景

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他当时处于怎样的环境?他想通过文章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和意思?理顺了这些问题,读后感就酝酿的差不多了

第三、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

读文章只是途径和方法,读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欣赏,读后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读后,你有什么收获?欣赏完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会对你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帮助?总结好这部分,就可以完成读后感了。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

第三,述读与发感。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 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第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例文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今天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篇故事,他来自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这篇文章讲了皇帝爱穿新衣服.一天来了两个骗子,自称织出的衣服不但漂亮,而且能看出哪些大臣是苯或不称职.为了表示自己聪明,称职大臣都装做看见了.皇帝给了骗子好处,穿上’衣服’出去了.百姓都夸耀皇帝的新衣,一个孩子的一句话让皇帝明白自己被骗了.读完这篇童话,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国之君怎么会被骗呢? 毫无疑问全是因为虚荣心,全天下的百姓.大臣甚至皇帝都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也心安理得地骗别人.骗子之所以得逞,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人们心中的弱点---甘愿被别人利用,为的只是满足他们可怜的虚荣心.实际上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孩子的心是单纯的,随着长大虚荣心也会越来越深.读了童话后,我想提醒人们: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不要为了虚荣.放弃那颗真诚的心.想想自己其实也这样.看见别人拿出很贵的溜溜球玩真羡慕,怕爸爸妈妈不同意买,只能看着人家玩,可真正买了又觉得别人的更好,总觉得永远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当我读完文章后,我明白了虚荣心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虚荣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知足的人.读《钓鱼的启示》

读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和父亲在小岛上钓鱼,在离鲈鱼捕捞的时间仅剩两个小时的时间,作者钓到了一条又漂亮、又肥美的大鲈鱼,他又兴奋、又得意。可父亲看了看时间,豪无商量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跟大鲈鱼道别。但是,这件事使“我”受益匪浅,因为这是一份金钱买不到的人生财富。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因为一个男孩在学校走廊上玩耍,在进行跳远的动作时,口袋里突然跑出五元钱,他还没有发现,就上课了。我捡起五元钱,得意地想着,这五元钱,对于我来说可不少啊!我可以用它买五十根棒棒糖或是五十支铅笔,我的文具盒就都要塞满了!可是我又想,用这五元钱,我会很快乐吗?不知什么力量鼓励着我,让我迅速地把钱还给那个男孩。虽然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孩,也没有得到一句表扬,可我,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自豪。

现在的社会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只要克制自己,就不会被物质财富所诱惑。要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如果你的儿子已被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学校的废墟所埋,你会不断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你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会让别人先脱险吗?就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14个同学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玩具,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小学生怎样写好日记

一个人把自己在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一个人把自 己在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有助于锻炼意志,培养恒心。

日记一般的写法:

1、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有的还要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

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转行要顶格。正文一般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有时也可以用议论文的形式来写。不管用什么形式来写,都要正确反映当天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反映这一天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日记的内容要真实。诚实,是一种美德,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写,不要说假话。

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长的可以写成千字,短的可以只写一两句话。这要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来决定。如果要详细地记下一件事,既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又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那篇幅就要长些。如果要记的是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或从人家那里听到的一个知识,只要写下这个知识的要点,那篇幅就可以短些。总之,只要把该记的写清楚就可以了,可短的不要勉强拉长,可长的不要硬缩短。

日记一般分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种。

1、生活日记。

生活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要写好生活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要真实。生活日记是自己经历的实在记录,而且要给自己看的,内容真实才有查考的价值。生活是七彩的,它多姿多采地呈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学校、家庭、社会,都会有时代的浪花飞溅,只要我们能自觉地去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一个“宝藏”,就会有源源而来、取之不尽的真实材料。

(2)事情要有意义。有的同学说,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中亲身经历的,或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记下来,记得越多越详越好。如有个同学写正月初一的日记,把这一天当中所有的事都记下来:早晨起床吃饺子,而后给陈老师拜年,到学校游园活动,中午到外婆家吃饭,下午和表弟一起上街,晚上回家看电视,临睡前写日记......简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成了典型的流水帐。日记的篇幅毕竟是有限的,同学们不可能把一天中的大事小事芝麻事件件都写进去。一般要选择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一两件事记下来,其他的不写或略写。

(3)语言要简明、通顺。写生活日记,内容可长可短,但语言必须通顺明白。

(4)可以给日记加个题目。日记,一般不要写题目。有的同学为了提高概括能力,给自己的每篇日记都加了个题目。怎样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呢?一是题目要准确,能准确表达日记的思想内容,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二是题目要新颖,三是题目要简洁。题目不能太长,几个字就能提挈全文。

2、观察日记,即观察记录。

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下来。可以写零碎的片断,不必讲究文章结构;也可以写得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经常写观察日记,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日记最适宜我们小学生记。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目的要明确。观察,有多种多样的目的,或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或为了进行科学实验;或为了弄清楚某种“奥秘”......只有目的明确,观察才有方向,才有重点。就是观察同一对象,由于目的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就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观察要全面细致。全面,就是要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观察清楚;细致,就是要求观察深入、彻底,抓俗语事物的特点,规律和本质。

(3)观察要持之以恒。观察事物难于一次完成,需要反复进行。这就要同学们有恒心。

(4)观察日记的语言要准确。观察日记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要求使用语言要准确,不能用“大概、差不多”这类似是而非的词语。

3、随感日记。

这种日记主要是就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影或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情,抒发自己的感想。日记中以议论为主,叙述是为了议论,有时整篇日记都是写自己的感受。

要写好随感日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要写“感”。随感,就是在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看了一部电影,经历了某一件事后,自己的感想。因此重点应该放在“感”字上。至于书本内容,电影情节,事情经过,都不能人作为重点来叙述。

(2)写“感”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随感日记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向空发议论,只有联系自己的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浅谈行业报人物通讯的写法 篇6

刚开始写人物通讯时, 感觉描写的人物刻板, 没有生命力, 起初以为是由于自己思维定式的问题, 后来逐渐意识到需要在表现形式上多下工夫, 在不断提升自我文学素养的同时, 还应多学习经验丰富记者的写作手法, 使用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 才能使文章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具体心得如下:

深入采访才能找到“闪光点”

在我们阅读通讯作品时, 经常能发现作品中那些精彩动人的场景、感人泪下的情节, 大都来自记者的直接观察和感受。相反, 一些概念化的乏味的通讯, 往往是缺乏深入采访和现场感受所致, 在我们以前的采访写作中, 也许就是缺少这种用眼和腿去写作的毅力, 有时候为了偷懒, 紧紧围绕现成的材料写文章, 而并非亲身体验。

因此,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 我们都应尽可能到现场去身临其境, 并且不怕艰险地奔波, 不厌其烦地采访当事人, 力求透过现象和件件小事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写作中尽可能做到写景在人耳目, 写情沁人心脾, 叙事娓娓动听。

行业报人物通讯对行业读者的教育激励作用, 是通过思想上的深刻性和感情上的共鸣来实现的, 而通讯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又来源于行业记者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人物通讯要感动读者, 首先记者要动真感情, 如果记者本人都不感动、不激动, 或者感情激动得不深、不真、不强烈, 那就不可能感染读者。只有把人物的事迹融入记者的血液, 从记者的血管流出来, 那才算得上是这个记者的作品。

采写人物通讯, 必须具备现场采访的本领, 要用眼去观察、去感受, 通过现场的募集, 把那些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材料, 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下来, 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 记者还必须有一颗能思考的心。作为一名行业记者, 要使自己的脑袋时刻关注行业, 随时处于“有准备”的状态, 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反复的思考, 完成由“身入”到“心入”的飞跃。

抓住主题才能掌握“灵魂”

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和“核心”。提炼出了一个好的主题, 通讯就成功了一半。写一篇文章可以比做统领一支军队, 没有主题就如同没有“统帅”, 再丰富、再生动的素材也是“乌合”之众, 无法打胜“仗”。在拿到一个人物通讯的选题是, 必须心中有全局, 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提炼主题。只有心中有全局, 行业记者才能恰当地估量每个具体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识别什么是新闻, 什么不是新闻, 哪个是重要新闻, 哪个是一般新闻, 在纷繁芜杂的事件中, 迅速找到重点, 揭示事物本质的关键。

人物通讯不可能像小说、报告文学那样, 摆开阵势, 拉开架子, 多侧面、立体化地去展开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所以无论是反映先进个人事迹的人物通讯, 还是描绘先进集体人物的通讯, 都应着力抓住任务沈尚最闪光的东西, 展示人物的新思想、新面貌, 揭示其精神世界, 来感染人、教育人、启迪人。就像画人物, 要重点刻画人物的眼睛, 人物通讯业需要突出人物思想、性格、职业等方面的特点, 就似人物通讯的“眼睛”。选取那些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材料和典型事例, 找出先进人物思想本质和社会时代精神之间的结合点, 把先进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去锤炼和考验。

以前, 当我拿到新闻素材后, 急于动笔写作, 有时候甚至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这样往往会造成主题不突出, 思路不清晰, 高潮不迭起, 首位不呼应。后来逐渐意识到, 在写人物通讯是, 应该是在掌握大量素材后, 反复思考, 精心谋划, 通盘考虑, 力求做到文章的结构服从主题, 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物特点, 完整、严谨、新颖、和谐。

注重细节才能“有血有肉”

如果说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 那么细节是人物通讯的“血肉”。在阅读的过程中,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一篇人物通讯, 故事梗概和大量事例已经淡忘或记不清了, 但其中一些生动逼真的细节, 却久久不能忘怀。由此可见细节的魅力之大, 细节是通讯的生命, 一篇通讯没有生动感人的细节, 就如同电影没有特写镜头和近景描写, 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具体、不感人、不深刻, 因此, 要增强人物通讯的生动逼真和感染力, 就要高度重视精心筛选那些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

运用生动感人的细节, 深化主题, 烘托环境, 仍然要强调真实高于一切的前提, 这是人物通讯同文艺作品最重要的区别。不仅事实不能虚构, 就是一个眼神, 一抹笑意, 甚至衣着打扮也不能想当然, 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在注重细节的同时, 还应重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谋篇布局。结构是人物通讯的“骨骼”, “骨骼”立不起来, 事迹再感人, 事例再丰富, 也只是一堆立不起来的“血肉”, 这好比盖房子, 首先需要总体构思, 是盖楼房, 盖平房, 还是盖别墅?然后设计出图纸, 再按图挖土立基、立柱架梁。不然即便备齐了砖瓦木石、钢筋水泥, 房子也是盖不起来或盖不好的。

人物通讯这种写作形式随着电视如人物访谈为中心的栏目的出现, 面临严峻的挑战。人物通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 就必须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学习文学的、政论的乃至电影艺术的某些表现形式, 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 把人物通讯写出文采, 进一步增强通讯的感染力。

日记最常见的写法 篇7

(1)备忘式。备忘记事日记记事至简,叙述极略。只记每日生活梗概,不记事件的详细内容与具体过程,也不加议论、描写和抒情之类的内容。这种日记在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态度,避免待人接物方面的疏漏等有好处。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写的简式记事日记《鲁迅日记》,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刘绍棠等人都是采用此法写日记。这种备忘式的日记,正是日记的基本形式。“录以备忘”、“录以备考”正是日记的基本功用。

(2)纪实式。这种日记比备忘式要详细具体一些。所记的“实”,既可以是对客观事物状况的描述,也可以是对一定事情内容、过程、要点的记叙。例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写的气象日记,三十年来,他对气候的变化和物候的观测,均作了准确的记录。这种日记的写法,既注重内容的具体、鲜明,也不忽略运笔时的情韵与趣味。由于这种写法比较具体、明确,所以运用相当普遍,青少年常写的观察日记,正是这种纪实式日记。

(3)随感式。因事而有所感,把个人的梦想或感慨记录下来就是随感式日记。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视野的开阔,信息灵通,思想活跃,善于提出问题,对生活的感受也比较强烈,所以这种随感日记为作者提供了宽广的天地,无论从提高思想认识,还是从锻炼文笔上看,都是十分有益处的。

(4)研讨式。对遇到的有意义的现象、事件、问题,加以认识、分析和判断,把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记入日记,就是研讨式日记。这种日记多半以议论为主,注重事实的真切、数据的确凿、议论的严谨和结论的明确。

上一篇:寓言成语故事及道理下一篇:全面推进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