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人民政府令(精选10篇)
毛良知,男,汉族,1958年3月生,贵州贵阳人,农工党党员,1975年8月参加工作,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大学学历,中医学学士,现任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遵义市委主委。
1975.08--1978.03贵州省正安县土坪区林溪公社知青
1978.03--1983.01
1983.01--1988.08
-1984.12
1988.08--1996.03
1996.03--1999.04
1999.04--2001.04
2001.04--2001.11
2001.11--2002.12
2002.12--2006.09
2006.09--2007.02
2007.02--2007.04
2007.04--
我国与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多领域。
根据自贸协定规定, 冰岛自协定生效之日起, 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工业品和水产品实施零关税, 这些产品占中国向冰岛出口总额的99.77%;与此同时, 中国对从冰岛进口的7830个税号产品实施零关税, 这些产品占中方自冰进口总额的81.56%, 其中包括冰岛盛产的水产品。中冰自贸区建成后, 双方最终实现零关税的产品, 按税目数衡量均接近96%, 按贸易量衡量均接近100%。
此外, 双方还就服务贸易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并对投资、自然人移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竞争政策、知识产权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2010年1月,《瞭望东方周刊》以《巩义截留2亿退税被指虚构政绩》为题,报道了河南省巩义市福利企业普遍遭遇“退税难”问题。报道刊发后,有关部门和各界读者先后联系本刊,期待了解此事的详细内情和最新进展。为此,本刊记者近日再赴河南,对此事进行了跟踪调查。
巩义市政府“表示歉意”
2010年1月20日上午9时19分,一则落款为“巩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关于有关巩义市福利企业退税问题的说明》出现在河南大河网。
“说明”称,2009年共退付税款2840万元,当年应退税款目前已基本退付完毕。2008年已审核应退税款,已于2009年12月底前集中退付2058万元。对2008年以前应退税款,“我们正在积极审核中”,并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尽快办理。
“说明”同时还“对退税不及时给有关福利企业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
1月26日,巩义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工作人员贺保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时,他们在河南两个网站进行了发布,之后有几家网站进行了转载。
对于《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贺保良表示肯定,“企业很高兴,巩义市政府也很高兴”,这样可以促进问题的化解。
“情况不乐观”
尽管巩义市政府在网上对福利企业退税问题进行说明,并“表示歉意”,但巩义市福利企业则向本刊反映,他们“没有感觉到明显变化”。他们说,本刊报道以后,巩义市政府及财政局并没有通知福利企业前去退税,也没有就此问题跟福利企业进行任何沟通,“我们也是在网上搜新闻时无意中看到这份‘说明’的。”
一位福利企业负责人称,这份只有200余字的“说明”,并没有把福利企业关心的问题说清楚,“我们要求退付的重点是2007年以前的税款,而恰恰是这一部分,‘说明’没有详细解释。”
本刊记者注意到,关于2007年以前的退税问题,“说明”的表述是“我们正在积极审核中”,并没有列出详细的退税方案和时间表。
“现在正在‘积极审核’,以前为啥不积极?这么多年了,福利企业人员变动很大。现在去审以前的,还能审清楚吗?”对于官方的表态,这位福利企业负责人表示疑惑和担心。
本刊报道中提到的巩义豫祥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其负责人最近也多次到巩义市财政局催问退税事宜,“情况不乐观”。
豫祥包装公司会计张治通告诉本刊记者,1月25日下午,巩义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宋继军在电话中告诉他,现在正在退2008年和2009年的税,2007年以前的怎么退,“政策还没有出来。”
本刊报道中提到的另外一家福利企业——巩义市亚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王丽粉也向本刊记者反映,1月25日下午四点,她去财政局找到预算科科长宋继军,说“听说开始退2002年到2007年的税了”,宋继军回答她:“不知道,没听说。”
“正在加快退税进度”
1月26日下午,巩义市财政局局长王政告诉本刊记者,关于福利企业退税问题,政府非常重视,“现在我们正在加快退税进度”。
王政介绍,2(309年的税款是“即征即退”,2008年的已经在上月月底全部退完了,“总额达到5000多万元”。
对于2007年以前的应退税款,王政表示,他们会在审核完以后抓紧力哩!。至于这些未退税款总共涉及多少企业、达到多大金额,王政表示尚未核准,没有详答。
然而,在福利企业那里,本刊记者听到了另外的说法。
巩义金环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耐火材料的福利企业,1月26日晚上,该公司会计鲁长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们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退税并没有退完。
鲁长春说,他们公司被拖欠的退税主要是2006年、2008年和2009年的,共有400多万元。其中,2008年和2009年的手续已经办好,但至今也没有退付,“财政局说没钱。”
福利企业还反映,早在2002年以前,巩义市财政局曾以“福利基金”名义,截留了福利企业25%的退税款,“只把中央财政的75%退了,地方的25%他们扣下了。”
关于巩义市福利企业“退税难”事件涉及的其他问题和详细情况,巩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建伟表示,会尽快给本刊一份书面反馈。
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
一、医院成立按病种付费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组: 组 长:李银宽
副组长:乔来军 王宏章 卢跃峰 张超成
组 员:白龙伟 康定文 王同森 王喜芬 宋 磊 李延敏
杨晓琴 孙建中 李俊娥 王卫东 徐瑞丽 陈静茹
2、领导组职责:
①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②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③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④组织人员培训。
⑤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3、领导组分工: 1.财务组 组长:乔来军 副组长:李俊娥
组员:许蕊利 陈静茹 田秋丽 职责:①在医院单病种付费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根据分工认真履行部门相关职责。
②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新农合管理部门联系,争取有关单病种付费管理政策支持。保证病人费用报销流程畅通无阻,费用结算无障碍。
③教育各收费窗口工作人员根据管理要求,按医院单病种付费管理办法进行出院结算和报销。
④设计单病种付费病人费用结算流程,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及耐心解释。
⑤注意收集单病种付费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意见,积极向管理委员会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
⑥对各相关科室单病种付费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制订奖罚措施在绩效分配中预以体现。
⑦完成医院单病种付费管理委员会交办的临时性工作,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相互协作,保证单病种付费工作顺利开展。2.网络维护组 组长:王宏章 副组长:孙建中
组员:李宪捷 李公亮 赵文君 芦迪 杨戈
职责:①依据按病种付费的要求增加相关软件和功能,维护网络正常运行,根据实施过程中临床科室的反馈及时配合工作。
②增加病区计算机终端“屏闭”功能:在临床路径实施时,病区计算机终端必须具备不得随意打印出治疗项目收费清单的功能。
③增加系统补打功能:当病情变异决定退出单病种,即应补打每日医疗服务清单。
3.审计组 组长:乔来军 副组长:王卫东
组员:李明哲 逯粉霞 王静
职责:负责各科室对单病种付费病种收费情况督导检查。4.临床路径组 组长:卢跃峰 副组长:白龙伟
组员:康定文 王同森 王喜芬 宋 磊 李延敏 张丽霞 职责: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医务部、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信息科(和病案室)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5.宣传组 组长:张超成 副组长:康晓军 组员:马鹏展
职责:负责制作宣传版面,与新闻媒体联系,宣传推广按病种付费的优点。6.督导组 组长:卢跃峰 副组长:白龙伟
组员:杨晓琴 孙建中 李延敏 李俊娥 康定文 王同森 王喜芬 宋磊 王卫东 徐瑞丽 陈静茹
职责:负责对按病种付费工作进行评价与指导,加强对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医务科下属的信息病案统计办公室为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专项办公室,王同森副科长为负责人,负责统计、汇总、上报各科室按病种付费病人基本情况。
巩义市人民医院
第一条 为了加强森林公园的管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森林公园,是指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具有相应游览服务设施,经批准,供人们观赏、游览休息、健康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场所。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管理和在森林公园内进行游览观光、生产经营和科学文化活动,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应坚持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与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实现森林资源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扶持、鼓励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搞好森林公园的规划、开发、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公园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森林公园的法律、法规;
(二)组织拟订本行政区域内森林公园的开发、发展规划;
(三)审核设立森林公园的申请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四)指导、协调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
(五)组织、指导森林公园管理人员的业务
(六)负责森林公园的归口监督管理;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全省森林公园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森林公园管理机构依法对公园内的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水域、景点、景物、各类设施等进行管理,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森林公园的设立和范围的划定,应处理好与风景名胜区和宗教场所的关系。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寺庙、文物、古迹等,其产权和隶属管理关系明确的,其产权和隶属管理关系不变。
第二章 公园的设立和建设
第八条 森林公园按其景观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市、县级森林公园。
第九条 申请设立森林公园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设立森林公园的书面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建公园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图表、照片等资料;
(二)对拟建森林公园所占林地、森林、林木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经营权,并具有相应合法有效的权属证件;
(三)有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必要的资金;
(四)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五)有健全的经营、卫生和防火管理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条 设立省、市、县级森林公园,由设立单位向所在地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
请,经初审并征求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意见后,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由设立单位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并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按规定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在已批准建立的风景名胜区设立森林公园的,须按风景名胜区等级征得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同意,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在已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区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须按森林公园等级征得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在已批准建立的风景名胜区内建立的森林公园,其界线、行政隶属关系及财产所有权、使用权不变。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纳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予以实施。
第十二条 拥有林地、森林所有权或使用权、经营权的单位,可以申请设立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建立后,其林地、森林权属不变。
鼓励国内外单位和个人投资,在森林公园内兴建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
第十三条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由设立森林公园的单位组织具有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负责编制,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经批准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变更时,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查同意。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四条 经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凭批准文件,由设立单位组织进行公园的开发和建设。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发和兴建森林公园。
第十五条 森林公园建设,必须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不得兴建破坏自然景观、地质遗址、古生物遗址和妨碍游览、污染环境的工程设施。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森林公园内投资兴建游览娱乐设施、人造游览景物和商业网点等,必须经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并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占用土地应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在森林公园内兴建游览运输设施、娱乐设施,必须保证质量安全,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在森林公园游览中心区内,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等;珍贵重点景物、景点周围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辅助设施外,不得建有其他工程设施。第十八条 森林公园应当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区系风景林木植被和野生动物群种,鼓励引进和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新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群种。第三章 公园管理
第十九条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完成后,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查,符合开园条件的,发给森林公园登记证方可开园。
第二十条 森林公园门票实行统一管理。门票收费标准由省物价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门票由省财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省林业主管部门具体管理和发放。
第二十一条 森林公园门票收费是事业性收费,全部上交同级财政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公园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其中3%上缴省财政,统筹用于全省森林公园的开发、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森林公园内除投资建设的大型游览景观、游览娱乐设施、游览运输设施和
人造游览景物外,对园内自然景观、景点、景物在收取公园门票后不得再重复收费。第二十三条 森林公园应当在主要游览区域内设置游览路线、防火、卫生、环保、安全等标志和设施,配备必要的服务管理人员,维护公园内的旅游秩序。
第二十四条 进入森林公园内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须经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其经营活动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按森林公园统一规划和建设的摊点经营,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费用。
第二十五条 在森林公园内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文化活动,应当事先向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办理有关批准手续。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砍伐森林公园内的林木;确需进行更新、抚育性采伐的,须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严禁砍伐古树名木。
对森林公园内的河溪、湖泊、瀑布,应当按照公园总体规划要求进行保护和利用,不得擅自填堵公园内的自然水系。第二十七条 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与毗邻区域的单位或组织建立护林防火联防制度,制定联防措施,共同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第二十八条 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第二十九条 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对园内濒危、珍贵和具有独特观赏、科研、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定期组织调查,建立管理档案;对其主要栖息地或生长地,应当划定保护带或者设置保护设施。
第三十条 在森林公园内游览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移动或损毁园内设施和游览服务标志;
(二)随意丢弃废弃物、污染物;
(三)在防火期和禁火区吸烟、取火、营火、烧烤食物;
(四)伤害或者擅自捕猎国家保护和野生物;
(五)擅自采折花木、采集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三十一条 禁止在森林公园内毁林开垦、采石、取土、露天开矿、放牧和其他危害自然景观和游览活动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禁止向森林公园排放超标的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禁止擅自占用公园林地堆放物品、倾倒垃圾与工业、建筑固体废渣、废物。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发、兴建森林公园的,责令停止开发、兴建活动,恢复原貌,可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
(二)违反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森林公园内兴建游览设施、人造游览景物、商业网点和其他工程设施的,责令停止兴建、恢复原貌,可并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三)批准开发兴建的森林公园,未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合格擅自开园的,责令停止开园,可并处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给予处罚:
(一)损毁园内设施、标志和花草树木的,责令赔偿损失,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
(二)在防火期和禁火区内吸烟、取火、营火、烧烤食物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采集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予以警告,没收违法采集的产品,可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和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五章 附则
(第190号)
《吉林省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7月9日省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
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二○○七年七月二十四日
吉林省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下列财政资金: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性基金;
(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四)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五)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六)彩票公益金;
(七)罚没收入;
(八)其他政府非税收入。
前款规定的收入属应纳税范围的,其依法纳税后的资金为政府非税收入。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编制全省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目录,定期向社会公布和调整。
第四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及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政府非税收入的统一管理。
审计、监察、价格主管、人民银行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使用。
第二章 征收
第七条 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财政部和省政府的规定。
第八条 对于政府非税收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征收单位的,由规定的单位征收;未规定征收单位的,由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征收。
征收单位可以依法委托其他单位代为征收政府非税收入,委托单位应当将委托情况及时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 征收单位应当严格依照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
第十条 政府非税收入的缓征、减征、免征,缴款义务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由国家和省规定的机关根据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并在5日内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 征收单位应当编制政府非税收入(不含罚没收入)征收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定。
政府非税收入征收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因特殊原因需调整收入计划的,必须经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核准。
第十二条 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制度。具体收缴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征收单位不得当场征收现款,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实现财政部门、征收单位和代收银行间政府非税收入收缴信息联网,确保政府非税收入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代收银行开设财政专户或财政汇缴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活动。
征收单位不得自行开设政府非税收入账户。
代收银行由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
第十四条 缴款义务人应当按照征收单位规定的时间、金额,将有关款项缴入财政专户、财政汇缴专户或国库单一帐户。
征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个人帐户。
第十五条 政府非税收入属于缴纳后应当返还的待结算收入的,缴款义务人应当先到代收银行营业网点将款项缴入财政专户或财政汇缴专户;符合返还条件的,由征收单位提出意见,经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返还缴款义务人。
第十六条 依法确认为误收、多收的政府非税收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直接返还缴款义务人。
第十七条 征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缴款义务人公示由本单位负责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及其依据、范围、标准、时间、程序;
(二)在规定时间内向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编报本单位政府非税收入(不含罚没收入)计划草案;
(三)按照规定向缴款义务人足额征缴政府非税收入款项;
(四)记录、汇总、核对并按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定期报告本单位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情况。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财政专户中应当上缴国库的资金,按照规定划解国库。
第十九条 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实行上下级分成管理的,由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分成比例定期划解、结算。
第二十条 除国家和省政府另有规定外,征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征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征收单位。
第二十一条 政府非税收入上下级分成的比例,涉及中央和省分成的,按照国务院或者财
政部的规定办理;涉及省与市(州)、县(市)分成的,按照省人民政府或者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各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分成,也不得擅自集中下级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
第二十二条 征收单位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时,应当向缴款义务人出具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不出具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
财政票据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章 监督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监督,建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考核和增收奖惩机制,依法处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具体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日常检查和稽查,制定具体的稽查办法,及时依法查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第二十五条 征收单位应当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价格主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账册、报表、票据等有关资料,真实反映有关情况。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与政府非税收入有关的违法行为。
对于社会公众的举报,财政、审计、监察、价格主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查明事实,依法作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部门责令补收应当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应当上缴的政府非税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并对该单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获取非法利益的;
(二)包庇或者纵容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行为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处罚,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纠正违法行为的;
(四)对承办的举报、投诉事项拖延、推诿或者不依法处理的;
(五)违反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1997年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吉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吉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24日
开幕式上, 阜新市市长杨忠林、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学部常委石碧院士分别致辞本次大会。苏超英说:“制革属于皮革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是皮革行业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石。加强皮革园区循环经济建设, 有利于制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皮革产业园发展亟需科技环保保驾护航。”石碧在会上指出, 业内应当围绕当前制革行业技术创新、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方面课题展开研讨。他联系去年在海宁召开的“环保与发展”皮革产业高层论坛, 呼吁皮革园区积极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据苏超英介绍, 我国制革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然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园区管理水平、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等多方面还有工作要做。针对这种状况, 阜新市长杨忠林也在会上提及并提出全国各个皮革产业园区间积极交流、共同合作的希望。
〔2010〕第8号
《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0日起施行。
省长 陈全国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和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及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维护学校安全的经费投入,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学校安全。乡镇人民政府依其职责,做好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和本省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学生和教职工应当遵守学校安全制度,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他人和学校安全的活动。
第六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有维护学校安全的义务,应当依法维护学校安全,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国家规定确保学校选址安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学校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以及生活设施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排除,对确认为危房或者存在其他重大安全隐患的,责成相关责任部门或者民办学校举办者限期解决。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督促学校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督促学校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三)指导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四)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进行治理,协助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五)指导、监督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
(六)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组织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
第九条举办学校的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内容,定期进行考核。
第十条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应当在学校门前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减速带、交通隔离护拦等交通安全设施,在特殊教育学校门前有过街人行横道的,应当设置有音响提示装置的过街信号灯。对交通复杂的中小学校门前道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学校上下学时间适当部署警力或者交通协管员,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
公安机关应当指导学校做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巡逻。公安机关应当与学校建立治安管理联系制度,协助学校处理有关治安事件。在治安情况复杂区域的学校,依托门卫室设置学校警务室或者治安岗亭。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对学校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学校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开展灭火演练,进行消防知识宣传。
第十二条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工程建设过程安全状况的监督管理,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依法责令排除,发现教育教学、生活设施建设中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应当责令纠正。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学校加强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协助学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健康教育。
第十四条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加强对学校周边娱乐、音像制品、图书等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文化、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行政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依法取缔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开办的网吧,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行为。
第十六条城市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对在学校周边摆摊设点、堆放杂物,依傍学校围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等及时进行清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的监督管理。第十七条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和学校周边有害污染源的治理,对学校使用的特种设备及其相关设施的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查。第三章安全教育
第十八条中小学校应当按国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将消防、交通、公共卫生、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信息安全和防震减灾等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计划、安全教材、授课教师、教学课时。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利用学校网站、校报、板报、宣传橱窗、讲座等形式,并针对季节、地理、气候特点,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以及开展群体性活动时,集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二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地震、卫生等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帮助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疏散、逃生自救互救演练。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中小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学校安全管理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管理知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十三条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履行法定监护义务,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倡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当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计划,制订学校安全工作评价、考核标准和办法,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评比、表彰奖励的依据。第二十五条学校主管部门应当制订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学校应当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并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二十六条学校应当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相应机构或者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负责做好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配备安全保卫人员、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及监控和报警设施。所需费用,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从同级财政安排的办学经费中统筹解决,义务教育学校由同级财政从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中统筹解决,民办学校由举办者负责解决。
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宿舍管理,建立宿舍管理制度,落实夜间值班、巡查责任,加强对宿舍用电和防火防盗设施的安全检查。学校不得租用普通民用住宅作为学生宿舍。
第二十九条学校应当在有危险性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场地、设施设备及学校内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重点部位、重点岗位设置安全员,对建筑、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第三十条学校应当对外来人员进出学校进行询问、登记,未经允许,外来人员和车辆不得进入学校。经允许进入学校的车辆,应当按规定的线路和速度行驶,并在指定地点停放。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品带入学校。
第三十一条学校应当按规定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进行检修,确保完好、有效。
学校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学生聚集的场所,应当配备消防应急照明设施,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和安全通道,并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第三十二条学校应当保证食堂及从业人员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要求,提供给学生的食品、饮用品和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三条学校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应当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驾驶员应当具有3年以上的驾驶经验,租用车辆接送教职工和学生的,应当选择合法的车辆运输经营单位,并与其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将学校规定的上下学时间及学生未到学校或者擅自离开学校等涉及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监护人。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与学生的监护人应当进行接送交接。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当加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管理,建立储存、使用和保管制度。学校不得将房屋、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十六条学校组织大型群体性活动应当确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对活动场地、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制订应急预案,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劳动,以及超越其行为能力或者自我保护能力的各类危险性活动,不得在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环境开展活动。第三十七条对有身体残疾、特定疾病或者其他身体异常情况的学生,学生家长应当向学校报告,学校不得安排不适合其参加的教育教学或者其他活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十八条学校不得安排患有传染病、精神病,有违法犯罪记录及品行不良的人员到学校工作。第三十九条学校采购或者代为采购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装的,应当要求供货单位提供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性能证明。
第四十条教职工发现有危及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和报告。发现学生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应当及时制止。发现学生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品,应当没收并上交学校,由学校上交公安机关。第五章安全事故处理
第四十一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并立即向学校主管部门和事故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通知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属于重大安全事故的,学校主管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有关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处理。学校发生安全事故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第四十二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学校主管部门和事故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指导学校进行处置,属于重大安全事故的,应当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处置。学校应当予以配合,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第四十三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对学生人身伤害赔偿的处理,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学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学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的,学校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书面调解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结。
第四十四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的人身伤害赔偿,经学校主管部门在调解期限内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调解协议书并履行有关义务;经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五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受伤害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当事人应当配合学校进行事故处理,不得辱骂、殴打教职工,不得聚众滋事,不得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秩序。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学校主管部门、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的;
(二)对学校的建筑、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及消防安全设施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不采取措施解决的;
(三)对扰乱校园秩序或者侵害教职工及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案件不依法查处的;
(四)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不及时指导学校进行处置的;
(五)对影响学校周边治安、交通秩序不依法查处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学校违反本规定,不履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职责的,由学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教职工及学生伤亡的,由学校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对民办学校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学校教职工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规定的,由学校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九条学生或者其监护人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附则
《广东省公路收费站管理办法》已经1997年12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八届1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8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卢瑞华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八日
广东省公路收费站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站的管理,确保“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贯彻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收费公路设置的车辆通行费收费站(以下简称收费站)。
第三条设置收费站必须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设置站(卡)。
第四条收费站按收费项目、经营期限和偿还投资者利益分为经营性项目收费站和非经营性项目收费站。
经营性项目是指有经营期限,以偿还投资者利益而收取车辆通行费的项目;非经营性项目是指没有经营期限,以还清贷款(含有偿集资)本息为目的而收取车辆通行费的项目。
第五条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收费站的行业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收费站的布局、定点、撤并、迁移;
(二)收费票据的管理;
(三)会同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收费标准,收费标准由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公布;
(四)收费站站牌、标牌、指挥信号的制发;
(五)收费站人员的培训及服装的制发;
(六)与收费站行业管理有关的其他事项。
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发收费站的《收费许可证》。
省财政部门负责非经营性项目收费站的收费票据和所有收费站罚款票据的监制。
省地税部门负责经营性项目收费站的收费票据的监制。
省审计部门负责依法对收费站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和监督。
第六条凡按基建程序报经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后,利用贷款(包括需偿还集资和实行股份制经营)建成的公路、桥梁、隧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设置收费站:
(一)高速公路;
(二)连续里程,平原微丘区超过40公里和山岭重丘区超过20公里的一、二级公路;
(三)长度超过300米的公路桥梁(改渡为桥的桥长超过200米);
(四)长度超过500米的公路隧道。
第七条收费站的设置应统一布局、合理定点,为车辆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
(一)高速公路,除两端出入口和匝道外,禁止在主线上设置收费站。
(二)实行收费的公路,在同一条公路主线上,相邻收费站的间距,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在已设收费站的同一条公路上延伸改(扩)建,而距离又不符合设站要求的项目,按基建程序上报,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后,可纳入已设的收费站收费。不得将辖区内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无关联的其他公路纳入收益好的收费站进行“综合收费”、“统筹还贷”。
(四)禁止设立旨在内部票据监督的停车验票站及在路面设置强制性减速障碍。
第八条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收费站,其站址由建设单位在工程完工前3个月内向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逐级上报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收费站站址的变更应由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逐级上报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收费站单向收费改为双向收费的,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已批准设置的收费站,其收费标准在工程完工前(含收费标准的调整)3个月内由公路收费单位提出方案,经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报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含收费标准的调整),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应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还贷基数、还贷期限、车流量、经营期限、地区差别及车主承受能力等基本因素确定。收费标准的具体审批和公布办法,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收费站应按省交通厅《公路收费站及其广场设计标准》(粤交基函[1994]516号文)进行建设。收费站的站房、职工宿舍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路政管理的规定,并按基建程序办理。职工宿舍不准出售,离开岗位的职工要搬出。禁止边建边收费的行为。
第十三条收费站开始收费前,应领取并悬挂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收费站站牌、标牌(公开审批机关、主管部门、收费标准、收费单位、监督电话)和省物价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发的《收费许可证》。收费员上岗时必须统一着装、持证上岗。经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上述规定检查合格后方可收费。
第十四条收费站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审计、统计、票据管理制度和报表制度。
非经营性项目收费站使用省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经营性项目收费站使用省地税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
第十五条收费站应实行电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规划审批和管理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
第十六条非经营性项目收费站收取的通行费,应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扣除管理费外,全部用于偿还贷款和有偿集资,不准用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或挪作他用。
第十七条非经营性项目收费站的管理费主要用于:收费人员工资、劳保福利、收费站设备和设施的维修更新、水电、车辆使用、通讯、办公、票据印刷、服装的制作、职工教育、劳动保险和符合国家财务制度规定应在管理费中列支的其他费用。
非经营性项目收费站年管理费的列支控制比例分为六档,各档按比例提取累加数即为该站的年管理费,如下表:
档次年收费总额(万元)各档提取比例%1400以下(含400)25
2400—1000(含1000)16
31000—2000(含2000)7 42000—4000(含4000)5
54000—6000(含6000)3
66000以上2
非经营性项目收费站提取的管理费不得超过列支控制比例,具体提取比例由收费站主管部门自定后报省交通、财政、物价、审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经营性项目收费站的管理费参照本办法前条规定,具体由股份公司或董事会自定,报省交通、物价、审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收费站每年由交通、物价、审计、财政部门联合进行综合年审。
第二十条非经营性公路项目转为经营性公路项目以及转让公路收费站,须按程序报经原审批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经营性的公路项目经营期满,应立即停止收费,撤销收费站。
非经营性公路项目还清投资本息后,原则上也应停止收费,撤销收费站。个别特殊情况,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可适当延长收费期,收费上缴省财政,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缴。
非经营性公路项目的还贷总额以省有关部门批准的工程施工决算为准。
第二十二条禁止将收费站发包给任何单位或个人承包收费。
第二十三条除正在执行公务并设有固定装置的消防车、医院救护车、殡葬车、公安部门警车、悬挂军用车牌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免交通行费的车辆外,其他机动车辆,无论驾驶员和乘车人员持有何种证件,均必须按规定缴纳车辆通行费。
第二十四条对强行通过收费站的车辆,造成收费设施损坏的,按法律、法规有关路政管理的规定处理;对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者,应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已收取的车辆通行费,上缴国库;
(二)违反第十四条第二款的,由省财政、地税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违反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由省审计、财政、交通、物价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违反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收费站,已收取的车辆通行费,上缴国库,并对收费站主管部门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六条收费站工作人员有违法乱纪、营私舞弊行为的,应以除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温家宝总理第二次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是在2010年2月27日两会前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 温家宝总理将“尊严”的含义解释为:第一, 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 都享有平等。第二, 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除此之外, 没有其他。第三, 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 因此, 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温家宝总理第三次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是在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温家宝总理在不到一个月内三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这句话, 并将其阐释为政府施政的目标和承诺, 让人心情激荡, 感慨良多。
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执政者提出的政治要求
早在两千多年前,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就在他的《孟子·尽心下》中说到:“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的意思是说, 人民放在第一位, 国家其次, 君在最后。这是因为, 有了人民, 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 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 “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一个国家应该对它的公民有一个基本的尊重。梁启超早在一百年前就指出:凡人所以为人者, 有两大要件, 一曰生命, 二曰权利。二者缺一, 实乃非人。所以, 有尊严地活着, 是人作为个体的最基本价值。而在现代国家, 个体尊严的实现, 底线的标准就是要享受到作为公民的权利。民为贵, 人之尊, 有物质层面的, 也有精神层面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是物质层面的;有序参与政府重大决策, 可以对政府和官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而不是“被代表”等则是精神层面的。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处于温饱线以下的人群越来越少, 实现小康甚至富裕生活程度的人群越来越庞大。随着物质层面问题的不断解决, 精神层面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尊严的主要内容。面对开放的世界, 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各种潜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地从后台走向了前台。近些年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 但人们更希望幸福指数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得到质的提升, 活得更有尊严。因而, 人们对少数官员胡作非为损害民众利益、肆意践踏公民尊严的行为感到十分痛恨。
不可否认, 今天的中国, 多数人的物质享受比过去大为改善, 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自由以及言论和表达的自由, 甚至参与政治的自由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但是,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收入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导致贫富两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腐败和特权侵害个人的福利, 不断扩大的国家垄断和管制收缩个体的经济自由, 等等。所有这些致使个体的权利和利益被资本、强势利益集团甚至国家本身不断蚕食和剥夺, 弱势群体日益边缘化。
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表明了中央高层对老百姓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强烈关注, 满含着浓浓的政治关怀、人文关怀和亲情关怀, 是对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全新诠释, 内涵深刻, 意味深长, 让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
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与“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
谋民之利, 解民之难, 排民之忧, 扶民之危, 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与尊严, 是政府的本份和责任。人, 是政府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 是政府管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和力量。政府的一切工作, 都要从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出发, 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因为, 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奋斗, 再简单的工作、再好的战略决策与工作思路也不可能变成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 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活得有尊严的人才能成为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发展的现实力量。这就需要政府必须尽一切努力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团结人, 减少内耗, 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必须依靠人, 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 凝聚群众的力量;必须培养人, 使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 而且应当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本位的发展。
恩格斯指出, 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 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邓小平认为,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如果导致两极分化, 改革就算失败了。”胡锦涛也指出, “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应该包括这样几层含义:
其一, 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能够得到维护和满足。这是“共享”的最为初级的、基础的、也是最起码的内容。任何一个层面上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基本尊严如果得不到必要的保证, 那么, 这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尊严受到了损害, 同时也意味着社会没有履行好自己最起码的职责。
其二, 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发展条件能够得到保证。只有如此, 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才有可能得以开发, 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平等和有效的合作, 社会发展才能够获得持续不断的推动力量。因此, 应当特别地关注社会成员的就业、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这样几件人生大事。
其三, 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准和发展能力能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地得以提升。从一定意义上讲, 这是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完整体现。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社会条件下, 社会群体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在财富的占有量方面不可能是平均的, 但是, 社会完全可以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种种社会调剂方式消除过大的贫富差距, 使相对低收入以及一般收入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准能够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准保持一种同步的关系。
寻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是马克思一生所孜孜追求的目标。马克思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选择权利的“自然人”, 是一个同他人一样的独立的个体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每个社会成员是自由、自主的。同时需要看到的是, 社会成员之间是有差异的。由于种种先天性的因素以及资源的有限性, 个体人在诸如禀赋、能力等自然条件方面以及社会生活环境、机遇等社会条件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差异, 因而个体人各自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潜力很不相同。这也就导致个体人在以后各自发展的结果如财富、声望、地位等方面的许多差别。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 其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承认这种差别的同时, 保护每个社会成员自由发展的空间、以求得每个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当我们用寻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看待人的尊严受不到重视时, 我们可以极不情愿地看到如下的景象:
蜗居生活的年轻人, 论居住条件他们比之同龄时三代同室、或筒子楼一住几十年的父辈来说, 不是住房条件差, 而是缺少在购房的同时能产生的体面和安全感;
拥有住房意味着拥有财产和拥有尊严的生活, 野蛮的强制拆迁, 拆掉的不仅是“草民”们安身立命的房子, 而是和房子同时存在的尊严;
钓鱼执法横行数年而不能收敛, 被罚者交款的同时为自己不能理直气壮地维权而无奈;
教育资源的失衡、受教育权利的不公, 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城市生存维艰, 农村大量留守儿童遭遇亲子困境和成长的烦恼, 剥夺的是弱势群体对下一代有尊严地发展的强烈渴望;
社会保障的缺失, 看病难看病贵, 让草根阶层生存的尊严受到严重打击;
官场腐败现象的屡禁不止, 中国遭遇愈演愈烈的“道德沙尘暴”, 让人们对国家的前程担忧, 对民族的精神感到虚无。
这些现象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背离, 与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合拍, 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不一致。
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对完善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尊严是个政治现象。一个人的生活是否有尊严, 其根本标志是公民权是否得到落实, 而只有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才可能真正落实每个人的公民权。因此, 捍卫尊严就是捍卫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有尊严的生活要以制度作为保证, 没有民主法治的政治体制, 有尊严的生活就是空话。
尊严的标准是具体的。有尊严的生活, 当然包括脱离了贫困线的、小康的甚至是富足的生活, 但这些生活指标不等于尊严。尊严的核心是自由, 正因为“尊严”超越了一个人的物质和生理需要, 它才成为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
尊严必须落实到每个人。如果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活得没有尊严, 这个群体也决不可能活得有尊严。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自由和权利, 都得到了保证, 作为集体名词的中国人, 就是活得有尊严的。对一个人的尊严的剥夺, 等同于对每个人的尊严的剥夺。
尊严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做支撑。这些条件应该包括:
一是缩小分配差距。让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温家宝总理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谈论幸福和尊严的。他说要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做好了这些民生工作, 至少不会让民众因贫困而丧失尊严从而丧失幸福。
二是打破垄断, 扩大个体经济自由的权利。经济自由是人们的基本自由之一, 经济自由权利被收缩, 无论对整个社会的财富创造, 还是对个体通过经济活动改变自身的贫困, 都是不利的。所以, 应尽量减少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 给予人们更多的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
三是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自由和政治民主。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是由政治自由不够而造成的。我国的宪法规定,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根据权力在民的理念, 必须给予公民充分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权利, 让人民自主地符合自己意愿地选举政府官员;相对开放言论表达和信息获取的空间;赋予公民一定的结社和谈判权。在政治自由的基础上, 实行政治民主, 用民主来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四是提高立法的质量, 建立起基本的法治构架。严格遵守法律, 依法行事, 必须保证政府的权力在法律的轨道内运行。用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 包括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平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价值观, 保障每个个体的权利受到尊重。
2010年3月14日, 温家宝总理面对中外记者关于“如何指导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保障中国人民过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提问时说, 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 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 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这三者都不可偏废。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 能使每个人也有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遇。在我在任的最后几年, 我将为这件事情尽最大的努力。我相信, 我们以后的领导人会更加关注这个问题。
【遵义市人民政府令】推荐阅读:
遵义市简介06-16
遵义市工业招商引资政策11-11
遵义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09-11
遵义市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06-25
遵义简介11-01
遵义红色之旅策划10-10
遵义中考物理真题12-14
遵义各项收费标准06-09
遵义会址导游词07-25
尽调报告贵州遵义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