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伞诗歌(通用12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能运用想象力仿编诗歌。
2、培养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操作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3、各种小花伞把
活动过程:
1、引入主题:猜伞
播放多媒体课件:
(1)教师在纸上画“︵”,问:你想这会是什么?
(2)在大的弧线下添画数个小的“︵”,问:它又有可能是什么呢?
(3)添画伞面伞柄。
2、感受理解诗歌。
(1)你们有伞吗?下雨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伞来避雨。
(2)观看flash,提问:今天天气真不错,小鸟、青蛙、蚂蚁都出来晒太阳,可是突然,天下起雨来,这下可怎么办?
提示性问题:那动物们可以找一把伞来避雨吗?他们用什么做自己的伞?
(3)观看flash完整地倾听诗歌。
3、仿编诗歌
(1)启发性思考:森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会撑什么伞呢?
(2)幼儿在一首音乐的时间内自由添画一把伞。
(4)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提问:你为谁找了一把什么伞?你能用好听的句子来说吗?(将幼儿的画放到黑板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编的诗句,对幼儿合理的想象、大胆的仿编给予鼓励。)
(5)仿编诗歌。我们也把他们编到诗歌里去?
4、师幼一起撑伞到外面玩
(1)出示伞,提问:伞除了可以避雨还有什么作用呢?(防晒)
(2)教师提议:今天的天气不错,我有个好提议,我们一起撑着伞到幼儿园里春游一翻怎么样?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诵, 初步感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尝试进行适当的创编, 在活动中善于表达, 乐意表达。
3.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有关森林的音乐, 散文诗《树真好》的PPT课件和配乐朗诵, 与诗歌内容相匹配的图片 (大图片一套, 小图片同幼儿人数) 。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 营造氛围
1. 请幼儿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
2.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好像还看到了什么?
3. 看课件:原来我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树林。看, 这儿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呢?
二、音画交融, 欣赏诗歌
1. 第一遍欣赏:树林真美。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优美的小诗。
2. 幼儿欣赏配乐诗朗诵。师提问: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喜欢这里的什么呢? (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 第二遍欣赏:这首诗歌里确实有许多好玩的事,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 还有哪些呢?现在就让我们再来美美地欣赏一遍, 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小图片摆出来。
4. 幼儿欣赏配乐诗朗诵, 并且根据诗歌内容摆放出相应的小图片。
5. 请幼儿看着自己的小图片跟着配乐轻轻地诵读诗歌。
6. 交流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歌有趣吗?你们想去那片树林吗?为什么想去呢?想去做什么呢?
7. 简单小结:这些都是大树妈妈带给大家的快乐, 你们觉得树好不好?能不能用诗歌里的句子来赞叹一下。 (树真好)
三、读悟结合, 体会意境
1.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 朗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教师念“叫、跑、飘、闹、觉、摇、跳”, 让幼儿细细体会。)
2. 师提问:听出来了吗?刚才每个字的读音都怎么样?在诗歌里, 我们就称为押韵。因为有了押韵, 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 更加好听了。
3. 师生一起朗诵诗歌《树真好》。 (同时播放相应的课件)
4. 请个别幼儿示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把押韵的字读得很饱满。
5. 请幼儿站起来再次有感情地朗诵, 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
四、自主创编, 提升情感
1. 师:树多真好呀!除了诗歌里所说的, 树对我们人类和地球还有什么好处呢?
2. 请幼儿尝试模仿诗歌里的句子进行创编。师:你们能不能模仿诗歌里的句子“树真好……”编一段诗呢?请你编好后先和周围的小朋友说一说。
3. 幼儿分组到前面模仿创编, 一个接着一个, 一句接着一句。
4. 小结:树真好, 带给我们人类这么多的好处和快乐。回家后, 小朋友把我们今天学的诗歌, 还有自己创编的诗句说给爸爸妈妈听, 让他们也来体会树的好处。
附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 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 每天天一亮, 小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
树真好, 能挡住大风, 不许风吵吵闹闹, 到处乱跑。
树真好, 我家屋子里清清爽爽, 阵阵风儿吹, 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 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 大家吃得很香, 说说笑笑, 热热闹闹。
树真好, 树下铺着阴凉, 我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 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 小猫就爬上大树躲起来, 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 做个秋千挂树上, 我坐上去, 摇呀摇。
我发现班级不少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乐意发言,但不能安静地倾听同伴或老师说的话;看电视,听故事的时候不能安静地看或听,常常会说一些与当前无关的话题,他们往往只重视说,而忽略了倾听别人的发言,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听》是一个很好的散文诗读本,读本把大自然存在的各种声音以诗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引人遐思的氛围。孩子在课前欣赏过海螺声和大自然各种好听的声音,再通过老师启发式提问,知道声音不仅是美妙的,而且是一种倾诉、交流的方式,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及老师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礼貌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能完整阅读读本,理解故事内容。
2.感知散文诗的文体特点,能用恰当的心态和语气朗读、欣赏散文诗。
3.倾听、欣赏自然界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养成倾听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听海螺和大自然(风、雨、鸟、虫等)自然界的音乐。
材料准备:
1.欣赏音乐《聆听》
2.《听……》大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聆听》,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引入活动
1.你在刚刚放的音乐里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2.我们出去郊游,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有没有听到过这些声音呀?
3.今天有个小姐姐骑着自行车带我们去听一听大自然好听的声音,让我们来看看,她会带我们去哪里,又会听到哪些声音?
(评析:通过课前的海螺声和大自然各种好听的声音的欣赏,幼儿在老师创设的轻柔、安静的氛围下,耐心地竖起耳朵,好奇地等待着会到哪儿去?会听到什么声音?)
二、打开PPT课件,逐页阅读读本
第一页:
1.(引导幼儿观察鸟儿、森林)小姐姐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声音?
2.小结: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小姐姐骑着自行车高高兴兴来到森林里,她听到鸟儿快乐与森林爷爷聊天、交谈。
(评析:这一页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鸟儿、森林图片,小姐姐可能会听到他们之间聊天。)
第二页:
1.小姐姐听得认真,接下来会干什么呢?(她来到长长的小河边)
2.你觉得她会听到什么声音?(让孩子先模仿小姐姐蹲在河边,用手摸摸河水,可能会听到鱼儿和小河悄悄对话)
(评析:这一页引导幼儿模仿小姐姐动作,给幼儿很大的想象空间)
第三页:
1.小姐姐骑着车又来到哪里?(马路边)你看见了什么?(学一学风是怎么吹的?树叶是怎么动的?)
2.提问:谁听到风在对树叶说什么?
第四页:
1.大风过后,小姐姐到哪儿?(下雨了,在家)(模仿雨点)
2.猜一猜,雨点会对屋檐说些什么?
(评析: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只是教师问,幼儿答,幼儿就会感到枯燥,兴趣点很容易会转移。为了能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在课中,我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孩子认真听后动起来,以吸引他们的注意。比如:学一学风是怎么吹的?树叶是怎么动的?雨点滴在屋檐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幼儿十分活跃。)
第五、六、七页:
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自由表达,将自己看到画面用“听,谁和谁在说话”句式表达出来。
(评析: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后的集体的阅读又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掌握画面的信息,大胆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揭示文字,欣赏散文诗
1.小姐姐带我们去了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小姐姐还有话要对我们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用轻柔、抒情、好奇的语气朗读。
3.这本书读起来和别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一起给这本好听的书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评析:本节活动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倾听老师配乐朗诵,加强对读本完整的认识。)
四、朗读散文诗《听》
1.师生共同朗读。
2.同伴分节朗读。
五、结束语
活动目标:
1)有情感的朗诵诗歌,感知、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
2)借助图片学习诗歌,并迁移生活经验仿编诗歌.
3)积极参与仿编活动,体验仿编诗歌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磁性图片:蓝色的大海,珊瑚,黑色的云朵,雨点,深深地下,石油,密密的森林,蘑菇,小朋友,房子;背景音乐。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
难点:迁移生活经验仿编诗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小朋友们,什么是“家”?
2、教师有序出示珊瑚,雨点,石油,蘑菇,小朋友图片并提问。
1)教师:这些是什么?它们的家在哪里?
2)教师在音乐伴奏下朗读诗歌,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家。(并把对应图片放在相应图片的前面)
二、集体阅读图片,感知诗歌内容:
1、教师:蓝色的大海,是谁的家?黑色的云朵,是谁的家?……
2、教师指图文朗诵诗歌,并采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鼓励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朗诵诗歌。
三、变换朗诵方式,提高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教师引领朗诵诗歌中“家”(第一句),幼儿接着朗诵第二句,依次轮流念儿歌,师幼交换角色,再次朗诵诗歌。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事物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说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
教师:为什么说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
教师采用相同的方法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诗歌:
教师:蓝色的大海,除了是珊瑚的家,还是谁的家?(如小鱼、章鱼、鲨鱼……)
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画在珊瑚的后面。
教师:黑色的云朵,除了是大雨的家,还是谁的家?(如闪电、龙卷风…..深的地下,除了是石油的家,还是谁的家?(如老鼠、蚂蚁、蚯蚓…..)密密的.森林,除了是蘑菇的家,还是谁的家?(如蛇,老虎、猴子…..)
教师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带领幼儿看图完整的有感情的念一念仿编的诗歌.
3、引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
教师:除了诗歌中的家,还有那些事物可以当家?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各种各样的家,教师快速地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最后带领幼儿念一念仿编的诗歌。
四、活动延伸: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活动:诗歌《孙悟空打妖怪》,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活动目标:
重点;1、理解儿歌内容,懂得对人、对事要好恶分清、爱恨分明。
难点;2、学会节奏明快地朗诵儿歌,并且能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二、活动准备:
1、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录音磁带或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t:老师给小朋友讲过《孙悟空三
打白骨精》的故事,请小朋友说说看,白骨精为什么能骗过唐僧和猪八戒?
c:白骨精很坏,她一会变成漂亮的小姑娘,一会变成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婆婆,使人看起来象好人,而唐僧和猪八戒又很糊涂。
t: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念一首儿歌,题目叫《孙悟空打妖怪》。请小朋友说一次。
(二)请幼儿看flash动画片,听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t:我请小朋友看动画片,你们边看边听老师来念,好吗?(教师念一次)这首儿歌的题目叫什么?
(三)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加深对儿歌的印象。
(一一请幼儿回答)t:唐僧去西天取经,带着哪几个徒弟?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t:唐僧一路上是怎么走的.?请小朋友用儿歌中的话来告诉我。
c: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t:后面跟着个谁呢?
c: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t:孙悟空是怎么样走的?
c:孙悟空,跑得快。
t:后面跟着个谁?
c: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t:猪八戒长的什么样?
c:猪八戒,鼻子长。
t:后面跟着个谁?
c: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t:请小朋友边看图片边跟着老师来念,好吗?(教师示范朗诵从开始到“后面跟着个沙和尚”部分)
t:沙和尚是怎么样的?
c:沙和尚,挑着箩。
t:后面来了谁?
c:后面来了老妖婆。
t:为什么说老妖婆真正坏?
c:骗过唐僧和八戒。
t:为什么说唐僧和八戒真糊涂?
c:是人是妖分不出。
t: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来念,好吗?(教师示范朗诵从“沙和尚,挑着箩。”到眼睛亮,冒金光。)
t:孙悟空是怎样打妖怪的?
c: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t:请小朋友来跟老师学最后四句,好吗?(幼儿学念)小朋友你们来动脑筋表演孙悟空打妖怪的动作,好吗?(请2——3名能干的幼儿上来表演,其他幼儿学做)请小朋友边做动作边念最后四句。
教师再完整朗诵一遍。
(四)幼儿完整学念儿歌数遍。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五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运用道具,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演儿歌,其他幼儿均拍手打节拍。
1、介绍各种角色所用的道具。(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箩筐、老妖婆的佛珠和拐杖。)
t:请五名小朋友拿上道具来表演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老妖婆。要求边念边表演,下面的小朋友给表演的小朋友拍手打节拍,听明白了吗?
指导过程:
a、角色拿上道具。
b、角色想好自己的动作,试着先表演一遍。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2、启发幼儿根据主题图,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能用较生动的语言仿编儿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跳、钻。
教学重难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夏天的雷雨》
师: 呀!下雨了!小朋友,下雨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遮雨呢?(伞)下雨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伞来避雨,那么,小动物们也要避雨,它们把周围的什么当做伞呢?
二、利用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故事。
1、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猜猜看是什么季节? 场景1:
(1)师:小鸟在雨中怎样?——飞(一起做飞的动作)(2)师:它会飞到哪里去躲雨呢?——幼儿凭经验讲述。(3)师:让我们看看它到底飞到了哪里?——引导幼儿说出树枝。(4)师:哇,小鸟找到的这把伞可真大,谁来给它的大伞取个名字?——引出大树伞。
场景2:
(1)师“看,谁又来了?”——蚂蚁和青蛙
(2)师:题目会想什么办法来躲雨呢?有要请小朋友来猜猜看?——幼儿讲述。
1(3)师:你们想到的办法真多,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到底找到了什么地方躲雨?课件显示——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场景3。
(1)师:叽叽叽谁来了?它会怎样躲雨?——幼儿讲述。(2)师:小鸡到底躲到了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
(3)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小鸡找到伞是谁做的?谁来给小鸡的伞取个名字?——妈妈伞。
场景4。
(1)师:雨越下越大,还有两个小动物没有找到躲雨的地方真着急,但它们很快用自己的本领躲了起来。看它们是谁?——乌龟和小松鼠。
(2)师:用自己的本领躲起来,小朋友快来猜一猜?——引导幼儿说出用小甲壳和大尾巴。
(3)师;现在我们知道他们找到的伞是:小甲壳和大尾巴。
2、思考: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把什么当作自己的伞?
3、让幼儿帮小动物找伞(将小动特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4、根据主题图创编儿歌。
(1)师:小动物都找到了躲雨的伞,我真为他们高兴。我还想把他们找伞的故事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
(2)师生共同编儿歌。
(3)师生共同朗读儿歌“动物的伞”
哗啦,哗啦,下雨了,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乌龟缩进甲壳里,甲壳伞!松鼠翘起大尾巴,尾巴伞!小动物有了伞,再也不怕被雨淋!
(3)师“好听吗?谁来帮助取个好听的名字?”——一起取名。
就目前我们所熟悉的诗歌教学内容的活动框架, 一般活动流程是: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这种现状也会给我们施教者一种这样的感觉, 诗歌容易上, 但又很难上好, 很难有效地把握。要想让诗歌活动进行得有效果, 就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那什么是教学策略呢?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以下以诗歌教学活动《风在哪儿》为例分析。
一、有的放矢, 明确诗歌教学的活动组织原则和目标
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从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和目标是: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自由和规范相统一;示范和练习相结合。这些原则和目标同样也适用于幼儿园的诗歌教育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幼儿园的诗歌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一定要遵守这些原则和目标。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 从知识、情感、能力等综合方面考虑制定诗歌教学目标。
当花儿向你跳舞, 你可以看见风;当你的头发轻舞飘扬, 你可以听到风的存在;当云朵变幻万千, 你可以感受到风……那风到底在哪儿呢?《风在哪儿》是一首诗歌, 它韵律简单, 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里面的内容是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 诗歌《风在哪儿》的教学目标: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学习“它吹着……, 像……”句式, 并尝试仿编诗歌;愿意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既有理解诗歌内容的要求, 也有培养创造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要求, 目标的确定具体明确。
二、百花齐放, 运用多样的诗歌教学方法
在诗歌教学中, 我们施教者应该不走寻常路, 打破比较传统的诗歌教育教学方式, 要紧紧围绕着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这一观点。而且要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 让幼儿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主动学习。
1. 犹抱琵琶半遮面———活动导入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 也有好的导入部分。一个好的导入活动, 也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也会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教学内容, 来设计巧妙的导入。在诗歌活动《风在哪儿》中, 教师在活动的开始, 出示了一幅图, 图上是一丛弯腰的小草, 问幼儿:这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这个样子?是什么把它弄成这样的呢?教师的提问层层递进, 自然而然地引出诗歌。除此之外, 导入也要适度, 不能时间太长, 否则就会让幼儿失去注意力。
2. 争奇斗艳, 不拘一格———活动主体
在活动中, 要让幼儿会想, 为了扩展幼儿的思维, 不仅需要教师的鼓励, 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诗歌《风在哪儿》的教学中, 教师没有按照传统模式, 先是教师朗诵, 然后幼儿听, 回答听到的诗歌内容, 而是换了这样的方法:出示图片 (天空) 教师:这个时候, 风在哪儿呀?风在天上, 它会吹着谁?这个时候, 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 让幼儿自由讲述和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接着再出示云的图片, 教师:它吹着云儿会干什么? (向前跑, 让幼儿做一做这个动作) 像什么? (出示帆船的图片) 教师:为什么说像帆船驶在海上?在每个问题抛出之后, 教师都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去讨论, 这样就能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样教师也就很自然地把诗歌的第一段内容给引出来了。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 引出了诗歌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是主动学习的, 不是被动接受的, 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学习“它吹着……像……”的句式时, 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 改变了先前的教学策略, 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问幼儿:“你发现这三段话中, 有哪几个字是一样的?”这个问题一提出, 幼儿根据已掌握的诗歌情况, 很容易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 教师也很容易把重难点提炼出来。
在活动中, 我们还要让幼儿敢说、愿意说, 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机会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机会的环境。”只要我们给予期待, 给予赏识, 相信每一个幼儿都会成功。我们要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幼儿,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处闪光点, 让他们充满自信, 给他们鼓励, 还他们一个和谐的课堂, 这样他们就会走得更远。因此, 在活动中, 要让幼儿多说, 既是说出来的不是教师想要的回答, 也要给予肯定, 这样就能突出幼儿为主体的地位。
此外, 在文学活动中应考虑到各种教育方式的整合, 挖掘文学活动中其他教育因素, 将语言与其他教育密切结合, 使幼儿在获得语言发展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对其他教育方式的运用又反过来促进文学活动的效果。
在诗歌《风在哪儿》的教学中, 也可以结合其他教育领域的活动。在中间的完整朗诵诗歌的环节中, 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符合诗歌意境的音乐, 这样能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 激发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在创编的环节中, 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 通过自己的想象, 把图片配上和其内容相符的话语, 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上述种种方法和手段,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 就有了这样一首好听的诗歌:
风在哪儿?风在空中, 它吹着落叶轻轻飘, 像蝴蝶在飞舞;
风在哪儿?风在我的眼前, 它吹着小草点点头, 像在对我们问候;
风在哪儿?风在我的头上, 它吹着头发飞扬, 像妈妈的手在抚摸。
风在哪儿?啊!风在我的手上, 我挥动小手, 风就在这里!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 幼儿文学一直是一种极为有效和形象的教育资源, 现在我们不仅要把语言发展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方向, 更要能用多元理论来看文学教育活动。
其实,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 就是要让幼儿在一个生态的课堂里。在生态的课堂里, 才能把幼儿的发展作为关注的中心。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幼儿是否快乐, 提升每一个幼儿的品质, 张扬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充满童趣和快乐的诗歌会伴随着幼儿的成长, 诗歌也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让幼儿在诗歌的教学中, 相关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摘要:诗歌作为幼儿文学作品的一种, 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 发展语言, 启迪智力, 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 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提出幼儿文学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方向, 以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幼儿诗歌教学,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05.
春天到了,太阳露出了笑脸,白云在蓝天上飘呀飘,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小鸟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孩子们都很盼望着春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支持幼儿的发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兔八哥去春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标志,都将引发一系列的猜想,将这些标志串联在一起,让幼儿乐看、乐想、乐说。,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促使他们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述,体现了语言活动的有效性。此外,幼儿在活动中也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真切情感!
目标预设
1.根据标志展开想象,合理创编故事情节,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2.尝试用不同的词汇描述兔八哥春游过程中的不同情景和心情。
3.感受春游的有趣,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理念,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制定为幼儿乐意参与活动,根据情境能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讲述。同时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词汇描述兔八哥春游过程中的不同情景和心情。
设计理念
1.注重主题背景:随着春天的临近,大自然中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春天里让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春游”是极具吸引力的,利用情境的创设让幼儿体验春游过程中不同的心情,从而主动获得感性经验,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
2.注重教学手段:问题和操作的设计有多样性、层次性,给幼儿留有生成和发展的空间。
3.注重体验原则:尊重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
设计思路
冬去春来,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丝丝春意,他们对春天既熟悉又好奇,作为大班幼儿已有春游的经验,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去春游。他们已处于大班第二学期,应该学习有计划、有主见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活动首先让幼儿思考兔八哥出去旅游,必要的准备有哪些?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画出不同的标志:天气、物品、心情等等,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接着创设不同的情境:兔八哥春游时走上小桥、掉入洞穴,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词汇描述不同情景和心情,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然后兔八哥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局,这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最后的延伸活动让幼儿用标记的形式画出旅行过程中还可能到过的地方、发生的有趣事情。这样幼儿通过观看、互相交流、亲身操作,层层递进地完成了本次活动。
活动过程
一、以兔子标志作为第一幅图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先猜猜讲的可能是谁的故事?(出示 )
一开始就直接出示了兔子的标志,一方面让幼儿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另一方面让幼儿对标志有了初步感受,一个好的标志能用最简单的图形,让别人明白一个意思。
2.师: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都看见了兔子的标志。这只兔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兔八哥,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幼儿和课件互动)
3.师:故事里会讲兔八哥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标志。(出示 )
4.师:兔八哥悄悄地告诉我,春天到了,它要做一次春游,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变化。你们春游过吗?去过哪些地方?
每一次旅行对幼儿来说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幼儿天性外向,都非常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教师的这种提问引导调动了幼儿原有的相关生活经验,因此回答非常丰富
二、串联各种标志,创编故事情节
1.师:那我们就跟着兔八哥春游吧,出去游玩,准备哪些东西?天气要怎样?兔八哥会是一个怎样的心情?(晴天的天气,快乐的心情)
出去游玩前必要的准备就是了解天气,在出游前选定一个明媚祥和之日,会给人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当场在白板上画出 和 ,用太阳作为天气标志,用笑脸作为心情标志。这种师生互动既体现了教师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又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标志的兴趣。
2.师:兔八哥开始春游了,它走呀走呀,突然在路边看到了一个标志,你来猜猜,这个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出示 ,幼儿猜测:小桥、游乐场的大门、长城、电话亭、火车隧道、城堡等)
3.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噢,兔八哥走上了小桥,这个标志就表示前面是座桥。站在桥上,兔八哥会看到什么景色呢?站在桥上看到这么漂亮的风景,心情会怎么样?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提问,但能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表述自己看见的景色:①抬头看:蓝蓝的天空上,有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有像棉花一样的白云;小鸟快乐地飞来飞去。②低头看:清清的河水里,一群小鱼在做游戏;绿绿的水草扭来扭去,好像在跳舞;小螃蟹伸着大钳子吐着泡泡。小蝌蚪甩着尾巴快乐地游来游去;③向远处看:有一座座高高的山;密密的树林里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天边还有七彩的彩虹。在春天里,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风景,幼儿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高兴、喜悦的心情。
4.师:兔八哥带着这份好心情向前走,继续着它的春游。哇!在路边又看到了一个标志,这会是什么地方呢?(出示 ,猎人的陷阱、神秘洞穴、地下通道、打球的球场、一口井、红绿灯)
5.师:正在这时,听到“咚”,兔八哥不见了,它去了哪儿?哎呀,不好,它掉入了一个洞穴。哦,原来这个标志就是小心洞穴(动画课件)在这个黑乎乎的洞里,兔八哥的心里会感到怎样?
情节峰回路转,兔八哥本是看到美丽的风景,心情很愉快,可到了这里,不小心掉入了洞穴。幼儿的情绪也跟着起伏,可能会看到很恐怖的东西:邪恶的女巫、身体比树还要粗的蟒蛇、巨大的黑熊、吸血的红蝙蝠、凶猛的怪兽等。幼儿们将联想自己在黑乎乎的洞穴里会遭遇到什么,此刻是害怕的心情,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变化。
6.师:谁来救救这只可怜的兔八哥呀?怎么救?
幼儿的想法会是稀奇古怪的,其实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体验是想象力的来源,只有联系生活经验,大胆展开想象,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7.师:瞧,谁来了?(动画课件,小老鼠说:兔八哥,你别怕,请你跟我往前走,你会看见一扇神奇的门,打开这扇门,就会发生有趣的事。孩子们,快看就是这扇门,门上的神奇标志就躲在小椅子底下,快把它找出来。)每个幼儿座位下有不同的标志门,比如多拉、星星、恐龙、金币、树林、花园等。如果兔八哥打开的是你这扇标志的门,它会看到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请幼儿先自主找朋友说说,然后在集体面前讲述)
8.师:兔八哥究竟打开的是哪扇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课件:魔仙棒标志,兔八哥推开门进入到魔仙岛,变成了兔八哥小魔仙啦。)
三、完整欣赏故事
师:我们把这么多标志串在一起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兔八哥去春游》,这个故事可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编的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把一张张标志以电子画册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梳理整个故事)
动感电子画册给孩子带来了视觉的冲突,将平面的东西立体化,将故事中的标志串在一起,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通过立体动态的形象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给孩子最有效的传达方式。
四、延伸活动
师:兔八哥下次出去游玩,还可能会去哪里,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可以用标记的形式画下来!
送 伞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伞型,并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伞面。
2、能快速、光滑地剪下自己设计的伞,并粘贴在画面的合适位置上,注意合理布局。
3、知道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活动准备: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伞型,并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伞面。
2、能快速、光滑地剪下自己设计的伞,并粘贴在画面的合适位置上,注意合理布局。
3、知道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粘贴好上一次画好的雨中的路人)
2、音乐,录音机,3、粗细黑笔,蜡笔、粘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
1、律动入座
2、音乐情境导入
3、教师小结
二、说一说
1、你见过什么样的伞?
2、你喜欢什么样的伞?
三、画一画
四、剪一剪
1、请剪下小伞
2、请撑伞走一走
五、穿新衣
1、认识操作标记: 第一组是黑白线条装饰;
第二组是黑白线条与蜡笔结合装饰;
第三组是黑白线条与剪贴结合装饰。
2、自由选择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布局
3、撑伞走一走
六、去送伞
1、展现故事情境境,移情想象
2、送伞活动(粘贴好上一次画好的雨中的路人),音乐,录音机,粗细黑笔,蜡笔、粘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下雨啦》
1、律动入座
2、音乐情境导入
3、教师小结 :下雨啦,人们都撑起了雨伞!
二、说一说
1、你见过什么样的伞?
2、你喜欢什么样的伞?
三、画一画
1、请画下你喜欢的伞的轮廓
四、剪一剪
1、请剪下小伞
2、请撑伞走一走
五、穿新衣
1、认识操作标记: 第一组是黑白线条装饰;
第二组是黑白线条与蜡笔结合装饰;
第三组是黑白线条与剪贴结合装饰。
2、自由选择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布局
3、撑伞走一走
六、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去送伞
1、展现故事情境境,移情想象
教学内容:
摇篮(诗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让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摇篮》。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幼儿学会朗诵诗歌《摇篮》;
教学难点:
让幼儿学会续编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摇篮》。
二.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摇篮》,让幼儿欣赏诗歌。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1、蓝天是什么?摇着谁?
2、第二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3、第三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4、第四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然后分段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宝宝舒服吗?谁是星(鱼、花、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为什么是轻轻飘?变成重重的.可以吗?”并通过动作模仿,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并结合分段跟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五、结合课件完整欣赏诗歌,幼儿跟诵。
六、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七、幼儿集体完整的朗诵诗歌。
八、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仿编。
九、小结。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情节,浅显、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小猴的出租车》讲述了小猴子买了一辆经过改装的出租车,遇到了胖胖的小熊就利用车子可以变大的功能,让小熊满意;当遇到圆溜溜的蛋宝宝时,弹出圆垫子让蛋宝宝稳稳地坐在车子上,出租车变成了能满足特殊乘客不同需求的神奇车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故事正是体现了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能获得快乐的真谛。这对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人分享、遇到困难退缩的独生子女来说,有一种启示作用。因此,本教学活动设计借助精美的课件把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以开放性、假设性提问为中介,注重师幼互动、人机互动,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求异、自主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根据动画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积极编讲故事。
2.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勇于创新,发展求异思维。
3.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故事同步的动画课件(画面、交互按钮、声效、背景音乐)。
2.险情情景动画:险峻的山峰、宽宽的河流、凶猛的野兽、迷失方向等场景。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故事
1.汽车开来,课件画面导入。
教师:瞧,小猴开着出租车来了,这辆出租车和我们平常坐的可不一样,它是一辆什么样的出租车呢?我们一起先来听故事《小猴的出租车》。
2.教师讲故事,幼儿欣赏。
(评析:画面导入,使幼儿很快进入状态,激发活动兴趣。接着先不配上故事内容的动画画面,老师有声有色地完整讲故事第一、二段,因为是设疑在前,所以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容易记住故事人物和大概的情节,对故事有了初步了解。)
二、分段理解故事
(一)理解故事第一段
1.教师提问:
小朋友,故事里小猴的出租车是一辆什么样的出租车呀?
这辆神奇的出租车神奇在哪里呢?
那谁上来时座位会自动后移变大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听一听。
2.看故事课件至第一段。
3.教师提问:
小猴对小熊说:要坐车吗?请上我的车吧!小熊是怎么说的,谁来学着小熊的样子说一说。
4..教师和幼儿互扮小熊和小猴表演,尝试用故事中的语言和语气说一说。
5.教师提问:
小猴是用什么办法让小熊满意的呢?做了一个什么动作,车子怎么变的?
噢,(指着按钮)谁想来按一按这神奇的按钮?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
1.教师提问:
小猴在路上除了遇到了小熊还遇到了谁?
小猴和蛋宝宝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听一听。
2.看故事第二段有声动画课件。
3.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段故事里什么地方最有趣呀?谁能说一说这次一摁按钮车子发生的变化?
4.请说得好的幼儿上来进行人机互动,按一按神奇的按钮。
5.教师提问:
那车子为什么要弹出圆垫子让蛋宝宝坐呢?
我们一起来学学蛋宝宝担心的样子。
(评析:小熊和蛋宝宝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卡通形象,再加上多媒体动画的效果,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学说邀请的话是为幼儿后面的创编活动做准备,同时,又以“猜测”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猜一猜、说一说的基础上理解了小熊和蛋宝宝坐车的不方便。许多幼儿都纷纷发言,气氛活跃而热烈。这是一个老师和幼儿一起学的过程,幼儿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教师设置开放性提问,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从小熊和蛋宝宝形象特征的角度思考问题,利于幼儿大胆想象和积极表述。)
三、尝试续编故事
1.播放小猴开车课件并提问。
教师:第二天,小猴开着出租车唱着歌又上路了,它又遇到了谁?
我们一起学着小猴来邀请它们:长颈鹿、小刺猬,要坐车吗?请上我的车吧!
小猴请长颈鹿、小刺猬上车,它们两个又会担心什么?车子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
2.请幼儿互相讨论自由讲述后,说给大家听。
(评析:由于有前面看、听、说作为铺垫,再加上教师的体态语言,所以幼儿在与教师共同续编故事时是水到渠成,有话可说。自由组合、自选动物讨论,突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便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并表述见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想象讲述,体验互助快乐
1.播放险情课件并提问。
教师:小猴每天都开着这辆神奇的出租车带着朋友在森林里奔驰,但是,森林里的情况跟我们的城市可不一样,瞧!小猴的出租车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2.课件定格在“险峻的山峰、宽宽的河流、凶猛的野兽、迷失方向”四个画面。
3.教师提问:
小朋友想一想,这时,小猴的车子会有什么神奇的表现,顺利地通过这些地方?
4.幼儿两两讨论后,讲述自己的想法。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如果我们也开着这辆神奇的出租车,你会看到谁,遇到什么情况,你希望这辆车还有哪些特殊功能呢?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玩一个“出租车变变变”的游戏吧,一起开动出租车,出发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以一个短小的故事为线索,设计了与故事同步的精彩课件,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个接一个的一问多答的开放性问题、假设性问题,由简到难,由分散到集中,由理清动物与出租车之间的问题,到想办法改进出租车,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再到教师与幼儿集体讲述,帮助幼儿习得创编故事的技巧,最后自由创编讲述,实现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目标。让幼儿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从小熊、小猴、蛋宝宝角度思考问题,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发言机会,孩子们都能大胆想象,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刻地体验到帮助与被帮助都是快乐的事情,情感教育目标也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伸展和达成。
附:故事《小猴的出租车》
小猴有一辆出租车,经过改造,可神奇啦。“嘀嘀”小猴开着车上路了,看见小熊在路边左右张望,便问:“小熊,要坐车吗?请上我的车吧。”小熊朝车厢里看了看,摇摇头说:“我长得胖,肚子又大,你的座位太小,还是等一辆‘胖胖车’吧!”小猴说:“别担心,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摁按钮,“嘟”“唔——”,座位就自动往后移,空出一大块地方,小熊坐上去,腿能伸直了,觉得舒服极了!连忙点点头说:“我很满意!很满意!”
一、活动案例实录
【活动目标】
1.认 真倾听故事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
2.引导幼儿懂得诚信 ,知道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 ,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鸟的图片一张。
2.没有小鸟的教学挂图四幅。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故事 ,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1)出示小鸟的图片 ,请幼儿说说小鸟的好朋友都有谁 ?
(2)今天小鸟给小朋友带来了它和它的好朋友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完整讲述故事《去年的树》。
提问:(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请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分段欣赏故事 。
(1)出示挂图一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2)出示挂图二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3)出示挂图三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4)出示挂图四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4.讨论 :
(1)你喜欢小鸟吗 ? 为什么 ?
a.请幼儿自由讲讲为什么喜欢小鸟 ?
b.教师小结 :小鸟很讲诚信 ,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
(2)小鸟找不到大树的心情怎样 ? 说明小鸟和大树的感情怎样?
小结:小鸟和大树有着深厚的感情,找不到大树很伤心很着急。
(3)如何不让小鸟和大树分开 ? 我们如何爱护环境。
小结:爱护环境,不乱砍树木,少用一次性纸巾、一次性筷子等。
5.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去找个新大树朋友吧 。
活动结束。
二、案例诊断分析
1.活动目标表述主体不一致 ,目标把握不到位 。
在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做的事加以表述,如:“使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加以表述,如:“会……”,“体验……”,“感受……”。在同一活动中,表述的方式不统一是不恰当的。一般来说,活动目标的表述,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表述其行为变化较合适。从以上明显可以看出,目标1“认真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是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而目标2“引导幼儿懂得诚信,知道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和目标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出现“引导幼儿”和 “激发幼儿”这两个行为动词均是用教师所做的事情表述目标的,可见目标1和目标2、3的行为主体是不统一的,目标2、3的行为主体改为幼儿比较合适。因此,笔者认为活动目标可以改为:目标1“认真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目标2“懂得讲信用,答应人家的事情要做到”;目标3“萌发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2.活动材料表述不够清晰 ,不能不目了然 。
一般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或材料准备)、经验准备和情境创设三方面内容, 但是不是说每次活动都必须考虑三方面,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安排活动准备。此次活动需要的材料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的材料,但是无论材料是多是少,均应该表述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比如本次活动的活动准备就显得表述模糊,不够清晰,且活动准备不够丰富。以上的“小鸟的图片一张”和“没有小鸟的教学挂图四幅”均应归类为物质准备(或材料准备)。此外,因为开头是以谈话“小鸟的好朋友都有谁? ”进行导入的,所以小朋友应该掌握“好朋友”的概念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添加一个经验准备“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3.活动设计不合理 ,内容过于空泛不生动 。
活动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活动开始(或导入部分)、活动进行(中心环节)和活动结束。其中活动进行部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核心部分和中心环节,在语言活动中,尤其是故事活动中,更应该循序渐进,各环节层层递进。在第一环节通过谈话教师导入故事之后, 第二环节教师通过完整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知道故事的名字和里面的人物,大概了解讲了什么事情,但幼儿仍然不能理解故事的具体内容。接下来第三环节“请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分段欣赏故事”,通过挂图可以具体直观地帮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故事的每一段内容,教师可一边操作挂图一边讲述故事。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原案例的第三环节改为“边操作挂图边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内容”。第四环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集中自由讨论交流,可以围绕小鸟和树的友谊,也可以围绕小鸟讲信用的品质, 还可以围绕爱护树木和珍惜环境等方面自由讨论,无论从哪个角度,教师都应该充分让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并大胆说出理由。
此外,从原教案的活动过程内容可以看出,活动过程的内容比较简单,不够具体生动,而且教师在原案例中没有具体呈现师幼互动,而是以肯定陈述的语言表达出来,笔者认为这也是案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三、活动方案修订【活动目标 】
1.认 真倾听故事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
2.萌发爱护树木 ,保护环境的意识 。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小鸟的图片一张,没有小鸟的教学挂图四幅等。
经验准备: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故事 ,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1)出示小鸟的图片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
师: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看:小鸟的好朋友都有谁?
(2)教师正式导入主题。
师:(小结)原来小鸟的好朋友有这么多,有天空、白云、森林,对了,还有树。
2.完整讲述故事《去年的树》。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有关小鸟和好朋友“树”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去年的树。下面,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一下。
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师:故事里都有谁?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边 操作挂图边讲述故事 , 帮助幼儿进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挂图一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小鸟和树为什么是好朋友? 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分别的时候它们说了什么?
(2)出示挂图二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师:春天来了,小鸟为什么要回来?
师:小鸟回来了之后找到树了吗? 看到了谁?
师:树桩告诉小鸟树到哪里去了? 小鸟听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3)出示挂图三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小鸟来到了山谷,看到了谁? 找到了大树吗?
师:工厂的大门告诉小鸟大树变成了什么? 小鸟听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4)出示挂图四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小鸟来到了村子里,看到了谁? 找到火柴了吗?
师:小女孩告诉了小鸟什么? 最后小鸟找到大树了吗? 大树变成了什么?
师:看到火光小鸟心情怎么样? 小鸟做了什么事情?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边看着挂图,一边听老师再讲一遍这个故事。 (教师边操作挂图边讲述故事)
5.集中自由讨论交流 。
教师引导并请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并大胆说出理由。
(1)师 :小鸟每次找不到大树的心情怎么样 ? 说明小鸟和大树的感情怎么样?
师:(小结)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它们感情很好,小鸟找不到大树时很伤心很着急。
(2)师 :你喜欢小鸟吗 ? 为什么 ?
师:(小结)小鸟很讲诚信,答应了好朋友“树”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3)师 :那么小朋友想想看 , 怎样才能不让小鸟和大树分开?
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保护大树,爱护环境呢?
【大班语言活动:伞诗歌】推荐阅读: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10-05
大班语言游戏活动方案06-1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喜欢》07-24
大班语言活动:我爱阅读09-08
大班语言活动: 说相反09-28
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06-12
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的家06-28
大班语言活动:《老鼠娶新娘》10-04
大班语言活动:秋天的颜色10-08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秋天的雨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