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育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论文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学校教育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论文(共11篇)

职业学校教育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论文 篇1

对于学生教育工作来说,通常可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而“个别教育”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些学生都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他们应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我们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要善于从分数的背后抓教育。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原则要求,德育既要教育集体,又要通过集体教育各个成员。在对集体进行教育时,要注意针对集体中各个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同时,通过对每个成员的个别教育来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德育的对象不只是个体,首先是集体。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集体并不是一群个体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为了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凝聚力的群体。教育者首先要把个体组织成集体,对集体进行教育。集体不仅是德育的客体,同时也是德育的主体。健全的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目标、要求、舆论、作风,它赋予个体的权利和义务,集体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和协作等,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它以有形、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个成员,塑造着他们的灵魂,把他们培养成集体主义者。它能使学生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养成遵守纪行、团结友爱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特长,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体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要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

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才能建立。教师要重视学生集体的培养,关心它的成长,指导和帮助它开展集体活动,使它形成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严密的组织、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健康的集体舆论的良好的学生集体。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培养集体的过程也是教育学生的过程。集体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股相对于个体而存在的教育力量。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就要使集体的奋斗目标成为鼓舞其成员前进的力量,使每个成员都自觉地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而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为集体工作;就要指导和帮助集体中的干部和积极分子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组织作用,并通过他们把教师的意图变为学生的要求;就要充分发挥集体舆论、优良的集体风气和传统的作用;就要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对集体应尽的责任。同时还要组织和开展集体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品德。

为了使班级成为一个健全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针对班级具体情况,在班内形成赶、帮、超的局面,充分利用他们积极好胜的性格特点,以秋运会、联欢会、冬季长跑赛等多种形式为平台,形成班内竞争氛围,实现重在参与、重在积极争取的良性竞争局面。在这种活动的推动下,上课效率显著提高,状态明显转好。班内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秩序。比如针对汽修专业学生好动不易管理的特点,笔者专门利用一次班会时间,谈了同学相处的问题,明确人与人之间只有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尊重,才会相得益彰,才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全班同学都要互相关心,学会化解矛盾。这样,班里的人际关系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向上的引导和建设。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人际关系越发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

三要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集体是由集体中的各个成员组成的,各个成员不仅有其共性,同时又各具个性。像个别教育中典型的后进生教育,这些所谓的后进生是可以进步的,只不过比其他学生进步慢一些,因此,后进生的在校教育和转化尤为重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活动环境,发现他们的发光点,即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教育者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后进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后进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集体教育只能解决共性问题。只有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个别教育,才能解决个性问题。如果只抓集体教育,忽视个别教育工作,则个别学生的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集体。反之,做好了个别教育工作,就可用典型带动全面,对集体教育起到推动作用。集体是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个人的全面发展又是集体形成的条件。因此,既要进行集体教育,又要进行个别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发展和表现,而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充分发展了,这样的集体才是丰富多彩的,朝气蓬勃的。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集体事实上也不能形成真正的集体。

职业学校教育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论文 篇2

一、钢琴教学研究

(一) 针对性。钢琴教学中首先要遵循的一点就是针对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年龄跨度较大, 有的是刚中学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学生, 有的则是毕业多年想回来继续充电的社会人士, 因此, 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更能体现职业院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也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再者, 各年龄段学生的教育背景不同, 是否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对钢琴教学和欣赏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分层次的开展钢琴教育, 有利于各层次的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全面提升, 更较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 示范性。教师的示范教学是钢琴课堂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钢琴教学示范可以引领学生进一步的领略钢琴音乐中的特殊美感,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的钢琴弹奏水平和教学水平显得十分重要。示范作用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并有针对新的针对学生的不同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三) 创新性。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之下, 职业院校的钢琴教育应该转变教育思维理念,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钢琴教育示范中有效的完成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 使其真正理解到钢琴音乐曲目的自主思维和自由的音乐灵魂, 并达到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弹奏技巧, 完成钢琴音乐欣赏技能的提升的目的。职业院校应该将创新思维应用于课程设置、活动计划、教学目标实施等各个教学环节, 并努力改善以往长时间弹奏一首曲子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合适的选择弹奏曲目, 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

二、钢琴演奏研究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性质的艺术, 但学生对钢琴演奏家的演奏、教师的示范性演奏以及新学习者的演奏等的欣赏要求也是不同的,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 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需要达到相同的演奏效果, 但是需要正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一) 欣赏音乐。乐器都是以声音来表现艺术美的, 钢琴也不例外, 因而钢琴教学中学会区分音质的好坏是第一位的, 也是学习其他钢琴技巧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摒弃以前那种重视技巧、轻视音色辨识的传统教学理念, 在教学之初首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重点讲解钢琴音乐的鉴赏技巧, 并提供不同音质的教学曲目供学生对比欣赏, 指出其中的不同之处。若果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学习者就如同加工车间制造出来的“弹奏机器”, 弹奏的音乐中缺少音乐的灵魂美, 也就无法实现表达音乐情感的目的。

(二) 了解钢琴专业知识。完成钢琴乐感提升以后的下一个学习环节就是了解基本的钢琴知识, 包括曲目、琴谱、弹奏技巧等。在教授一种新的曲目时, 教师要安排学生提前对作品地创作背景、作家的创作风格、表达的情感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师在示范课堂上重点讲解触键方法、音色的处理、技术难点的解决等关键弹奏技巧, 逐步在实践中领略作品创作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二次创作。

(三)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钢琴演奏除了是一种音乐的艺术, 更是一种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演奏的艺术, 当然免不了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产生紧张情绪是在所难免的, 即使是很多钢琴演奏大师在演奏前也会紧张。教师同时要注重疏导学生的紧张情绪, 努力训练自己的钢琴弹奏技巧, 将自信心建立在熟练地演奏技巧上。教师还要教授学生一些舒缓压力的技巧, 如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养成自己的弹奏节奏等, 在提升钢琴演奏水平的同时促进心理素质和综合水平的历练。

三、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关系探讨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索, 我们可以发现职业教育中的钢琴演奏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钢琴教学是以演奏为基础的, 教师良好的演奏技巧才能为学生奉献一场音乐盛宴,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高超的弹奏技巧也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另外, 钢琴教学也是钢琴演奏水平的重要体现, 对于初学者来说, 可能无法判断不同演奏水平的好坏, 将钢琴演奏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弹奏相关曲目环节时向学生们重点讲解相应的技术要领与注意事项, 能够进一步解读钢琴弹奏的艺术, 并将之应用于实践。

四、结语

为了迎合素质教育的模式理念, 职业院校应该加快钢琴演奏课程的建设, 革新教育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钢琴教学与演奏的有机结合, 切实提升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兴趣与乐趣,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摘要: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某种专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 是一种以提升学生某一项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育方式。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 钢琴课作为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应该提起职业院校的足够重视。本文就针对职业院校钢琴教学与演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希望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钢琴教育,教学,演奏

参考文献

[1]陈晨, 刘旭东.关于职业院校钢琴调律专业学生的钢琴演奏教学的研究[J].戏剧之家, 2014, 17.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关系 篇3

摘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 估的作用。如今,在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系愈加紧密。学校教育需要家庭 教育的密切配合,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统一整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才能保证良好的 教育效果。家庭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了解掌握孩子情况,主动了解学校教育,积 极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方面,要做好与家庭方面的联系,促进家校沟通,办好 家长学校,搞好家长资料中心,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合作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自然也因时代发展而赋予了新的内容。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系愈加紧密,愈加重要。

首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是孩 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 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反之,就会抵消学校教育,甚至走向教育的反面。其次,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但学校教育也 有一些方面的缺陷。实行班级授课制,往往集中抓学生的共性,照顾大多数,解决突出 问题。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很大一部分需要家庭的配合和弥补。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 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协调教育,创设学 生良好成长的环境。

一些调查表明,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缺乏。表现 出来就是我们的中小学生们意志薄弱,畏苦畏难,依赖任性,自私散漫,懦弱胆小,缺 乏社会责任感。家长们在为孩子学业一掷千金的同时,却感受到自身孩子教育的失败,反映出对教育方法的困惑。而当前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的应试倾向,更是抹杀了学 生的个性发展,扭曲了人格。

家庭父母积极介人学校教育时,学生会学得更多,更好,这一点应无异议,家长可 以在改进教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要注意这种介人,应该是积极意义上的介人,正确的 介人。家庭要自觉配合学校搞好子女教育工作。家庭方面应该做到: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是教育好子女的前提,把孩子培养成什

么样的人,是家长行动的指南。我们的家长们要正确理解当前素质教育的思想,方法和 实践,结合当前时代发展需要,结合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确认 自己应尽的责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定培养的方向目标,从而转化为教育子女的 实际行动。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子女观、成才观、教育价值观等,既要管孩子的学习,又要管孩子的做人。

(二)了解掌握孩子情况要了解子女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 点开展教育。

要了解孩子各方面表现,孩子在社会、学校、家庭中的各种表现,他(她)怎样劳 动,怎样过集体生活,父母都需要了解,子女也需要父母的特别关注。

要客观认识孩子的真实情况。肯定优点,克服缺点,找出成绩,提出差距,一分为 二地看待子女,全面深人地关心指导。

要研究子女的行为动向。在了解掌握孩子的基础上,更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子女在某 些方面表现出的动向和行为。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收到实 效。

(三)主动了解学校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政策、方针,对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教

学方法,课程设置,集体行动等,作为家长都应该了解。适时师访校访是需要的。一是了解情况,找出家庭教育的切人点。在配合学校开展教育过程中,拾遗补缺,强化重点,把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做家长,更好地教 育子女,找出家庭教育的最佳路线。

二是能够结合子女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认真思考研究学校教育中的矛盾,提出建 议,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三是能及时纠正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的偏差,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好地 整合,少走弯路,集中力量,教育好子女。

(四)积极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观念正确、情况了解后,还需要科学的方法。

家长,作为孩子的人生引路人,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很需要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 方法,需要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着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 丰富自己家庭的教育特色。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积极介人,家庭有责任积极介人子女的教育。

学校教育需要做好与家庭方面的联系,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调查显示,家长们大 多希望从学校获得指导,以协助孩子学习。特别是在社会教育方面还不能满足父母家庭 教育指导的需要时,学校指导仍是主要的途径。

家庭的积极介人,无形中是教育投资的增长和教育资源的再开发。学校教育重点在 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给家庭以指导,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增进与家庭的交流。这方 面,我们的学校做的还不够。

就其形式而言,应该包括家校沟通,政策介绍,家长学校,特殊活动等方面。下面 作一简单构想。

(一)家校沟通老师与家长最好的熟悉方式是经常个人接触,互访会谈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家访显示老师对于学生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关注,进而观察学习环境达到了解学生的 目的。

家长老师个别会谈,有利于及时交流学生情况,调动家长积极性,获取家庭教育协 助。

家长会可以让象长们了解全班或全校教育工作情况,了解具体措施和要求,了解学 生整体发展情况及自己子女的发展水平。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建议,促使家长关心学校。以上是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老师们还可以通过电话指导,要求父母参与的家庭作 业和家庭学习来增进家校沟通。但要注意,家校沟通中,老师们要多向家长肯定学生所 取得的进步和成绩,适宜地指出差距和弱点,不要变成告状、责备、贬低。家长们要多 向老师们反映子女在家庭中的表现和个性特征,以及子女在学习中的困难,教育中的矛 盾。这样,积极的交流必会促进家校合作,协调联动,对子女教育带来明显的好处。

(二)家长资料中心让家长了解学校政策和教育计划是必要的,这对于家长们参

与学生在学校学习有很多好处。学校可以邮寄教育资料,印发家庭学校手册等,利用多 种方式,宣传教育政策和计划。笔者以为,应建立一个家长资料中心,支接家庭教育和 家校沟通。家长们可到中心索取教育资料,查询学生行为档案,接受家教培训,获取学习辅导材料,举行家长非正式会议,交流家教经验,以及提供一个老师与家长们,家长 与家长们之间的会晤闲谈场所。

(三)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近来兴起的家校联系配合方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

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致性的一个良好形式。开办一些家 教知识讲座,进行家教行为指导,宣讲教育政策法观,讲授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卫生等科学知识。家长学校要形式多样,灵活多变,要联系实际,重在操作。

(四)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组织的一种家校联系协作机构。一般全部

由家长组成,经教师和家长们协商、评议推荐产生,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家长委员会 可以协助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组织校外行动,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动员家长开展交流 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联系的好形式。

(五)家长研讨会学校可适时召开家长研讨会,调查评估家庭教育的需要,针对

职业学校教育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论文 篇4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特点:一是体现教育对象的整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体现在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培养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具体最明确的反映,其实质就是素质教育,是由职业教育本质,特点以及特殊属性所决定。职业教育就其本质和外在要求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劳动力再生产直接性;二是职业定向性和和教学手段的实践性。职业教育从其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手段、社会功能看,具有素质教育基本特征。

一 素质教育的特点

1.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关于基础教育的任务,“双重任务”说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许多人看来,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升初中,初中教育的任务是升高中,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升大学。中小学教育的功能似乎就是要使尽量多得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学”成了学校、家长、社会追求的惟一目标。

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所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奠定做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人的基础”。这就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是当代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基本技能。

2.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应试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就是把学生单纯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具”。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智慧、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脑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的很小的一部分。潜能就是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个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一是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每个人都有潜能的。目前各人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各人潜能开发的程度不一样,而且绝大多数人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二是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最充分的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二 职业教育的特点

1. 专业性

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或专门教育,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这个特点主要是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而言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性,而具有基础性,是为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打基础。同时,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点,但它的专业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主要侧重培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和基础性的人才。只有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2. 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主要指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教学时间等各方面注重灵活性,实施弹性教育。 职业教育要强调在专业设置、课程编制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具备灵活性。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应届学生,同样还包括为转岗、换岗而继续学习的群体,可以说职业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非常大,同时,他们对学习时间上的要求也是灵活多样的,必须安排白天、晚上、周末、假日等不同时段的教学,以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课时间。因此,弹性化的学分制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力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 “

3. 生产性

所谓生产性,就是指要强调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拟合度,给学生以良好的训练,甚至强调使学生进入工作世界,顶岗实习,经受实践锻炼,以便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技术应该是他毕业后社会上同行业中仍急需的技能、技术。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变迁及更新,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地反映。特别是目前社会上技术发展更新更快,不重视这个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技术很快就会落伍。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要尽可能为实训基地配备最先进的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会和使用本行业较先进的技术。

三 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应试教育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的体制、“官本位”的思想、“注入式”教学的产物,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并在计划体制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且欲演欲烈,难以沸止。市场经济体制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给人以鱼,仅供一饭之足;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经典性语言形象地表述了给人“鱼”的应试教育与给人“渔”的素质教育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结果。 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具、最明确的反映,其实质是素质教育,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及特殊属性所决定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黄元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职业教育,专重实用,纯为生活其见,专以职业之学识、技能教授不能久学之青年”。这些论述道出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根据职业教育本质和特点,可以对职业教育作如下表述:为适应就业,转换职业和已经在岗提高的需要,以学校教育为形式,在不同程度普通教育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特定劳动部门劳动岗位不同水平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使受教育者具备适应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身体及心理、专业技能诸素质;在教学上表现为理论和实践并行,以实践为主,强调技能训练;在功能上,具有鲜明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这就是职业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本质是事物必然具有并与其它对象相区别的的特有性质。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体现在:既不是升学教育,也不是学术研究的理论教育,而是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一方面解决受教育者就业问题,一方面为社会输送熟练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终端,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劳动力最直接、最迅速、最重要的环节。它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办学宗旨上看

中华职业社第一任社长黄炎培先生在创社之初,就把“为人谋事,为事求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宗旨;一同志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者一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方针;一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论述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2. 从培养目标上看

主要是培养落地型、实用性的初、中级技术操作人才,培养的学员主要是第一线有技术的熟练劳动者。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除一小部分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深造外,绝大部分都要直接进入工矿企业和农村。培养高等职校人才不是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主要的是让大多职业学校毕业生都能够掌握一到两门职业技能,有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本领。

3. 从教学手段上看

教材具有针对性,选择教材是根据岗位需要和技能要求选择和使用;教学注重实践性,实践是教学的重点。文化课服务于专业基础课,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专业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

4. 从社会需求看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完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的今天,企业竞争风云变幻,对于熟练技术劳动者,企业倍加需要。企业出于竞争需要,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但要求有一技之长,而需要即会操作又会经营管理,即有多种技能,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惟由此企业才能够在激烈国际间竞争中站稳脚跟,扎地三尺。

职业学校教育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论文 篇5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做好个别教育,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促进班级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个班集体是由若干个学生个体组成的,只有通过对学生实施个别教育,全面教育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个别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个别教育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解决学生的存在问题为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个别接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教育。通过个别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较大的进步,将大大提高班级的教育质量。

一、对优生的个别教育

优生是指素质高的学生,他们具有思想品德好、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等优点。培养优生是全面发展教育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优秀生,对班级有着良好的影响。他们因为品德好、成绩优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领全班向好的方向发展,感召、激励其他学生上进。

对优生的个别教育,主要是把握学生发展方向,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1、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加强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明白求知是自身发展的需求,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学习,打好各学科的知识基础,并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许多优秀的学生都是独立完成作业的,自觉阅读课外读物,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2、加强个别辅导。由于优生的知识基础好,学习能力强,他们不满足于基本的学习任务,他们要更多的学习内容才能满足求知的欲望。班主任要协同各任科教师,做好学科个别辅导。教师应当向他们介绍适当的读物,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视野。对优生要做好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

3、提供锻炼的机会。班主任应当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安排优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其它有益的比赛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我班的优生林洁霞被选为班长,一天她向我告知,家长担心班干部工作会影响学习。我得知这情况后,就及时家访,向家长讲述人的全面发展的道理,消除家长的担忧。后来,林洁霞带领全班同学很好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本班连续几个月被评为“文明班”。他本人参加镇“六一”语文知识竞赛荣获一等奖,小学毕业时以优秀成绩考入长安中学。事实证明,优秀学生担任班干部后,会逐步树立为班奉献的精神,自觉提高自己的修养,并且能带动全班同学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优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荣誉,将激励本人和其他学生更加勤奋学习。通过锻炼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在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进步快,有的学生进步慢,因此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后进生通常有学习成绩差、有不良行为、思想品德差等落后特点,他们在班级中往往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不重视后进生转化,任其发展,会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班级建设。因此,班主任要花更大的力气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帮助他们转化。

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转化。

1、爱与尊重。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师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爱,不要嫌弃他们、冷落他们,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亲切和温暖,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追求上进的决心。

2、严格要求。严是师爱的特征。对后进生,教师不能一味地慈爱,而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教师严格要求他们勤学守纪、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学习就会松散,甚至有错误的行为,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说,对学生就没有约束力,他们就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就会失去改正的机会。因此,教师发现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批评指出,帮助其改正。

3、定期总结。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班主任一定要作定期的总结,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发现其闪光点,要因势利导。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褥相宝的学生,原来基础不好,学习不用功,成绩跟不上。在2010年校运会上,他在跑步项目取得该年级的第一名。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对他作个别谈心。我说:“你跑得真快,技术要领也掌握得相当好。如果在学习上多思考、勤奋点,一样可以掌握知识的要领,提高学习成绩。”后来他勤奋起来,遇到问题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经过一个阶段,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对那些经多次教育也难以转化的学生,班主任要继续做好耐心的教育工作,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放弃,后进生一定会逐步得到转化的。

三、对中层生的个别教育

一个班级,特别拔尖的优生和特别落后的后进生通常都是少数,大多数还是中层生。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层生,他们不会永远停留在中层的位置,完全有可能向优、差两个方向发展。班主任引导得法,将会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部分中层生可能会变成后进生。因此,班主任不能忽视对中层生的个别教育。

对中层生的教育,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发现学生的长处或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短处或缺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如果他们偶尔有不良表现,如违反纪律、不认真学习、不完成作业,班主任就要作出恰如其分的批评,但正确区分问题的性质,不能因为偶尔出现问题,就断定为品德不良。班主任要及时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问题的具体原因,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促使他们改正缺点,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谈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篇6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前提。个别化教育计划, 是一种根据聋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制订的针对每位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 这种方案是通过个别化教学来完成的。为每个听障儿童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是在分析每个儿童个别差异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 选择最合适的课程和教学内容, 选配最佳的教学方法, 努力保障儿童个体逐步实现其发展目标。

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以听力障碍学生为主体, 重视他们的特殊需要。个别化教学主张教学要适应学生的需要, 要求聋校教师要以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 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活动, 控制学习速度。其次要实施诊断性评价, 掌握听力障碍学生现状。教师要依据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已有的能力水平, 为每一位学生设计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还必须具有具体化、可测量的特点。最后要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个别化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听力障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在同一个班, 因听力残疾的程度不同, 学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 有残余听力的学生可学习口语, 而全聋的学生则以书面语为主。

二、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实施个别化教学

“因材施教”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依靠个别化教学来完成的。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依据个别化教育计划对不同学生制订的目标, 采取多种教学手法,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词语教学时, 看图配对词语卡片是相对较简单的环节, 就请C类学生来参与。而对于B类学生, 就组织他们进行看 (听) 话指图的环节, 以求进一步培养他们理解和看 (听) 话的双重能力。能力较强的A类学生可要求他们看图说 (写) 句子或用词说 (写) 句子。在为每一个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习任务的难度, 直至发散学生们的思维, 提高其语言能力。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 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教学内容, 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这一环节集中体现在练习设计的分层上。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对于C类学生, 设计基础练习题, 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 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 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促使知识内化, 以达成学习的基本目标。对于B类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 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 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A类学生, 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灵活熟练的运用, 从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多加考虑。

三、及时做好教学评估, 不断修正个别化教育计划

个别化教学的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评估的目的是让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 以便随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任务。随时分析学生的学习结果, 不断修正, 使个别化教学不断完善。按照常规的要求,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估分为两种:一种是阶段评估, 一种是学期评估。

1. 阶段评估。 阶段评估是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定期进行监控对听力障碍学生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控制。阶段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监控计划的进展情况。 (1)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准确反映了听力障碍学生的实际需求。 (2) 短期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 (3) 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 (4) 听力障碍学生在发展进程中是否有新的情况出现。 (5) 教师在执行个别化教学计划过程中有无困难和建议。

职业学校教育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论文 篇7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指在职业院校中,教育者对受教者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知识传授及技能培训的活动,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内涵比较丰富,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

二、技术哲学理论观点

技术哲学中的一对核心问题就是科学与技术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具有争议的问题,而且这种争议也较严重的影响了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要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首先要澄清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一)认识技术早于认识科学

科学理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但是认识理论、发现理论却是人的实践活动,技术实践更是人的实践活动。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需要经过“观察一总结一观察一验证”的过程,而技术则不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科学的认识是理性认识,对于技术的认识是感性认识。那么,这两者的发展到底孰先孰后呢?一种观点认为,技术是对科学的应用,自然得出结论:先有科学,后又技术,即先理论,后实践,遵循“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公式。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得到答案。加希特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技术不同,把技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机会的技术;(2}工匠的技术;(3)工程科学的技术。没有技术成熟的工匠,发明只是偶然的事情。正如先有灯泡的发明,后有欧姆定律一样,即先有技术,后有科学的体现。另外,人的认识规律也是先有感性认识,后有理性认识,即先认识技术,后认识科学,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因此,一个人对技术与科学的认识,应该是遵循“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公式。

(二)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依赖的

从概念上讲,科学与技术看似是两件毫无相关的事情。但在实际工作中,科学技术工作者要顺利完成工作,必须既要懂科学,又要懂技术,即结合了科学与技术的意义。如果技术工作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懂技术不懂科学,技术不但得不到很好的表达与传播,而且无法将技术改进与升华。科学工作者如果只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只会陷入“空想主义”境地,只会说空话而不会做。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发现目前尚未发现的客观规律,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发明目前尚未存在的工艺及产品。由此可知,发明与发现,即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依赖,协同发展的。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构性关系

根据技术哲学的观点,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要接受科学的指导,而实践教学要接受技术理论的指导。

(一)共时性同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无时无刻不存在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即共时性同构。

1.互释共时性同构。职业院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共时性结构之一就是表现在它们的相互阐释。实践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如观摩、参观、校内实训基地实习,顶岗实习等,验证与巩固所学理论,这体现为实践对理论的阐释。在此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那些感性认识及模糊理论才需要。通过检验,不仅能检验及巩固理论,还能发现理论存在的缺陷并发展理论。另一方面,理论阐释实践。首先,实践教学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所谓教学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与掌握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人的活动。

2.互融共时性同构。所谓互融共时性同构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中必然存在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中必然存在实践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教学中一定会有对实践或现实情况的阐述,在实践教学中一定会设计理论背景及相关指导理论的描述。其次,在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利用演示,观察及亲身体验等手段,并且学生还要通过操作,练习等方式来理解、巩固与掌握理论知识;而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理论指导学生实践过程,并且在实践后还要依据相关理论科学的解释结果。

(二)历时性同构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仅表现为共时性同构,而且表现为历时性同构。

1.互动历时性同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发展的历时性同构,主要表现为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关系、权重关系及规则关系。所谓意义关系是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它们两者的共同基础及最终指向;所谓权重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肯定会占用一定的教学资源与实践,因此要合理分配其内容比例及权重关系;所谓辩证关系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但是这种关系是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强加的。在此三种关系基础之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才能实现“互动”。

2.互补历时性同构。之所以会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补历时性同构,是因为它们存在共同的指向与功能的部分交叉。在整个教学目标完成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其功能,但各自功能的实现不是通过排他方式实现的,而是交叉互补的方式。

3.同步历时性同构。正是因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互融、互释、互补等同构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必须“同步”。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内容、层次与进度三个属性,并且双方必须同时保证三个属性的同步和依赖。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异质性关系

理论教学遵循是从实践到理论的逻辑,是比较抽象的过程,而实践教学则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是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两者之间除了同构性之外,还包括异质性的存在。

(一)教学面向异质性

首先,理论教学是以客观的“物”的运动为主题,面向客观对象及其运动变化的领域。在该过程中,作为对象,人同时也是作为客体而物化,成为与物一样的东西而存在。师生都是外在的观察者与信息获取者,教学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与对象的本质与规律。而实践教学是以人的“行动”为主题,主要面向人类活动过程的目的、手段、行为与效果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及执行者,教学的目的是明确人的行动与策略。

(二)教学内容异质性

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陈述性知识,是对外在世界规律体系的陈述,表现出普遍性与稳定性特征,其着眼点在于事物本体的内在联系、相互关系、运动过程及发展趋势,强调逻辑严谨及结构完整;而实践教学则以传授程序性知识为主,是指导人类行动的规则体系,表现出程序性与操作性特征,其着眼点在于工具操作、程序及方法,强调功能复合、资源整合及目标的统合。

(三)教学模式异质性

理论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讲解与传授,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期间主要以教师言语表达为主,形象教学为辅的教学结构。该模式着眼于利用以文本为载体的知识解决认知问题,因此,教学自由性较大。而实践教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形象展示与操作为主,要求学生要反复演练与体验,要求尽可能的创设与真实情境相一致或类似的教学活动情境。

(四)教学目标异质性

某某学校教育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8

XXX学校,原名XXX学校,位于XX矿区。年 月办学,曾经办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年 月,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学校更名为XXX学校,学校现占地 ㎡,校舍建筑面积

㎡,绿化面积 ㎡。有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余人,教职员工 人。

近几年,学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把“文化立校、制度管校、质量兴校、特长发展”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出发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以学校管理为重点,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教学成绩,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教育之路,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将我校的主要工作成绩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肯学习、爱钻研,勇于改革,积极进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科学管理,锐意改革,平时注意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工作中身体力行、模范带头、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们在学校管理上正逐步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目标迈进。我们始终坚持以健全的制度为标准,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评估体系使每个教师自我对照,自我评价,不断改进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习型组织。

1、在学习培训中构建。

学校有一支勤业、敬业的教师队伍,但却是一只平均年龄已有 岁的老龄化教师队伍,为次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搭建一个成长、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构建学习型组织。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培训。主要做法:一是利用周五的例会进行会议培训;二是利用每周三最后一节进行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发言人的专业学习培训;三是邀请专家、领导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我们曾两次邀请中心学校 老师到校进行PPT课件制作培训和新课标培训宣讲;四是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资源进行培训。我们安排教师 人参加全国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并全部合格;承办中心学校组织的 片区两天两夜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五是派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派出教师到昆明、曲靖、宣威等地学习培训。通过培训和专业化引领,切实有效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专业技术能力,使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在工作业务中进行构建。

我们把每一次工作任务当作一次培训,边工作边培训,边做业务边培训。在每学期召开的班主任工作会上、毕业班工作会上、家长会、以及完成各种业务、表册中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完成工作,提高自己。

三、狠抓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研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教学改革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业务学习会上提出问题,教研组成员研究问题并找道理论依据,到课堂上认真实践,最终形成理论成果的教学研究模式。本学,我校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一是各教研组开展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 ”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二是开展“新课标学习培训汇报展示课”大型教研观摩活动,邀请 领导及教师参会观摩,由到曲靖参加培训的 教师上观摩课,并进行进行教学研讨交流;三是利用周三学习培训电子白板使用时机研究“如何使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由参会教师交流发言,上台展示教学中实践应用电子白板的技巧和心得;四是开展推门听课结对小课题研讨交流活动,有各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一个微型课题,开展结对研讨、推门听课活动;六是与 完小进行连片教研活动。

通过上述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在近几年上级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校抽考四五六年级均获得优异成绩,特别是今年抽考五六年级成绩显著:其中有 科全镇第一名,科全镇第二名,科全镇第三名,科全镇第四名,个班级全镇第一名。其他统考科目成绩均在镇前列。

四、以“人文”为内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几年来我校进行了如下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校园橱窗里、教学楼走道、楼梯间张贴着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展,内容随时更新;二是各班开辟图书角,定期出黑板报,让师生沐浴书海,香溢校园;三是各种校牌、标语时刻警示和约束着师生的言行;四是红领巾执勤岗每天认真值周,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是每周二最后一节定期举行鼓号队训练,周四最后一节定期举行校合唱队、舞蹈队、体操队、篮球队、书法组、美工组兴趣组活动,每周都是一首鼓声、歌声、笑声、加油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交响乐园;六是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确定教师轮流按专题进行国旗下的宣讲,宣讲稿编入年鉴;七是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在周二至五上午第一节课后集中进行播音,宣讲新闻、好人好事等等,播音稿编入年鉴;八是利用重大节日进行颂经典、背弟子规、文艺表演等大型活动;九是编写12、13学校年鉴出版。

五、多方协调,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并努力改善营养餐。201 年以来,学校多方协调国家、地方、企业资金 余万投入校舍改造,新建教学楼、科技楼、学生食堂,硬化美化校园环境。我校营养餐工作规范运行,学生饭菜美味可口:学生每顿都有一饭、一肉、一菜、一汤,并且每周吃一次牛肉,四次猪肉,菜汤搭配营养合理,尽量每周不重复。食堂每天冲洗地板,环境随时保持干净整洁。食堂账务清楚、表册规范。在每次接受上级检查时都受到好评。

六、学校安全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此,我们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明确了责任和目标。狠抓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实行安全教育目标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了安全教育目标责任书。安全教育工作天天有人讲、时时有人抓,保证了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年来校园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试析学校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篇9

一、音乐与素质教育

音乐家亨德尔讲到所说:在综合性的音乐教育中, 强调了以音乐为主体, 智育为脉络, 德育为灵魂, 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 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以体现美育在育人作用中的突出地位。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音乐, 它的独特功能就在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音乐教育的真谛就是以音乐为手段, 以育人为宗旨。在音乐教学中, 德育因素无处不在, 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 并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渗透于教育过程。如何有效地将学校音乐与德育结合起来, 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二、音乐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塑造美的心灵:费尔巴哈说过:“音乐是情感的一种独白。”学生在欣赏音乐艺术作品的时候, 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 从而以此为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反映。这种审美情感所提供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 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 分清善恶, 并在对比中受到教育, 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功能, 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的从感情上接受教化, 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 成为真诚、善良、优雅的人, 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音乐课中, 学生在感知美、学习美的过程中, 也是心灵得到了美化的过程。如:《国际歌》会让人感到全身热血沸腾, 振奋不已;《义勇军进行曲》会使人心中会迸发出自强不息、勇敢战斗的激情和力量;《黄河大合唱》那有如呜咽、悲壮, 咆哮、怒吼的黄河的旋律、节奏, 又使我们感到中华民族崇高的性格和伟大的力量。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校音乐中, 合唱、合奏等许多音乐活动, 都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 其严格的音准和节奏训练, 以及合奏合唱中的声部与声部之间、队员与指挥之间队员与队员之间的紧密与协调等, 都能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集体主义精神。

发展个性:柏拉图认为:“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 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 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因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的高尚优美。”中、小学生, 是一个人从生理到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也是学生个性发展与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 音乐教育能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而利于个性的培养。

培养自信心:从心理学看, 自信心是搞好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心理素质, 自信心更是参与竞争的极为重要的心理基础。由于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 它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常要求学生当众表演。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安排有方, 在各种场合中, 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因此, 我们可利用音乐的作用与力量, 帮助学生从自卑走向自信, 从失望走向希望, 从得过且过走向积极进取积极开拓。

三、利用学校音乐教育进行德育渗透

利用课堂进行德育强化:音乐课堂是一线阵地, 在音乐中激发学生汲取德育力量的热情。如在进行《国歌》教学时, 要让让学生在激奋的歌词雄壮的旋律声中懂得其中“起来!起来!起来!”的呼号不仅是革命前辈发出的战斗的号角, 也是今天的栋梁建设祖国的进军号。在音乐课堂上, 要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各类作品的艺术形象及思想内涵, 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 充分体现音乐特有的德育渗透功能,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利用校园歌曲进行德育渗透:《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黄河大合唱》、《七子之歌》、《长城谣》等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歌词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其描述的艺术景象等都是鲜明生动的, 学生可以较真切地捕捉到作品的思想内涵, 并与之共鸣, 从而在歌曲中获得德育力量, 因此, 歌曲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利用课外音乐进行德育渗透:课外音乐活动, 包括课外音乐兴趣小组 (声乐、器乐等) 、合唱队、舞蹈队等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形式和校园广播音乐。其中, 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我国民间轻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 让学生沐浴在美育的校园文化里, 在自然中增进学生对校园的感情, 在爱校的同时自觉遵守纪律, 爱护公物;在音乐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音乐中汲取人类大爱的情操, 关注苦难, 心生同情, 与人友善, 保护环境及与各类生灵和睦共处等高尚的情怀。如:通过对器乐曲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的欣赏, 进一步加深了解人类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在坎坷的《命运》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通过演奏等训练,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使学生懂得只有将自己融入集体, 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的心灵;德育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 时时刻刻在约束人的表现;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 将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处理成一首首动听的歌、一幅幅美丽的画, 让学生在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图画中学习和完成人生道德规范, 以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之,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用无处不在, 它以音乐艺术为手段,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美育、德育、智育以及多方面教育。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莉, 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曹理.音乐与素质教育[J].音乐生活1998.

个别教育 篇10

一、社会帮教对教育改造罪犯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监狱法》第61条规定,教育改造罪犯要实行“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罪犯是犯了罪而被依法惩罚的人,是社会特殊的群体,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使之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总体目标。因此,如何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罪犯教育改造成果,成为现代监狱民警的重点课题。而社会帮教工作,作为教育改造罪犯的一个重要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改造罪犯的主要载体。社会帮教,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利用监狱以外的社会力量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辅助教育活动。它是通过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来实现教育改造的个别化、社会化和科学化;是监管改造机关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育手段之一。它的作用在于能够使罪犯体悟到国家和社会、家庭的温暖,增强罪犯改造信心,鼓励罪犯在希望中改造;能够使罪犯感受到犯罪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正确认识量刑,促进罪犯责己思过,认罪服法;能够使罪犯及时感受到时代信息,开阔罪犯的眼界,调节罪犯狱内单一生活节奏,丰富罪犯的精神生活,促进罪犯的再社会化进程;同时,它还有利于争取社会对监狱工作的支持,促进监狱工作的整体进步,树立社会主义新型监狱良好形象。我国动员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罪犯进行帮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这项活动已进行了近二十年。由于这项活动对增强罪犯生活信心、鼓励罪犯接受改造、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罪犯的帮教已成为中国改造罪犯工作的特色之一。这里先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 子:某监罪犯邱某(福建省永安市人,23岁,小学文化,犯故意杀人、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0年4月25日入监),入监以来,由于恶习较深,对自己要求散漫,监规纪律意识淡薄,服刑期间经常顶撞民警、打架斗殴,违规不断,民警对其多次谈话教育,均无效果,被监狱列为顽危重点控制人员。后在查阅该犯档案过程中发现,其家中还有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但从未来探望联系过,经过多方努力,与其家属联系、沟通,协商帮教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帮教,该犯在思想、行为上有明显的改观,改造表现也有较大进步,并获得了减刑1年的奖励。该案例虽然是社会帮教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小小例子,但它反映出,帮教工作尤其是亲情帮教在促进监管安全稳定,教育改造罪犯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唤回一个人的灵魂,找回失去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说,撇开社会帮教的教育改造工作是不健全的,是孤立的,只有把监狱民警的日常管理教育和社会力量对服刑罪犯的帮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是全面的、行之有效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手段。

二、我国社会帮教工作的特点和种类。

(一)我国动员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罪犯帮教活动的主要特点是:

(1)参加帮教的人员广泛,有党政机关的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法机关人员;工会、青年团、妇联的代表;各行业的英雄模范;社会知名人士;社会上的老干部、老教师等;

(2)帮教的方式主要是社会帮教人员来到监狱看望罪犯,给罪犯作报 告、讲话等;(3)帮教的重点主要是法制、道德、理想、前途教 育等。

(二)我国社会帮教的种类主要是“两个延伸”,即向外延伸和向后延伸。所谓向外延伸,是指发动罪犯亲属、罪犯原所在单位和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监狱的改造罪犯工作,比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来监狱做规劝、感化工

作,组织表现出色的出狱人来监狱现身说法做报告,动员罪犯亲属来监狱做规劝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监狱与罪犯亲属、原工作单位或原户口所在地的政府签订相互配合、共同教育改造罪犯的帮教安置协议。协议书明确规定双方在改造罪犯和社会帮教方面的职责及具体内容。监狱方面负责做到:对罪犯实施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积极进行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组织他们参加文艺、体育等有益活动,为他们回归社会后安置就业创造条件;积极做好探监亲属的工作,对重点对象进行家访,经常向他们介绍罪犯的改造情况,充分发挥亲属的特殊作用,等等。地方负责做到:经常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到监狱对罪犯进行宣传教育,促进罪犯的思想改造;积极配合监狱做好罪犯亲属工作,帮助解决罪犯家庭遇到的具体困难,依照法律和政策妥善解决出狱人的入户、就业、就学问题,等等。向外延伸包括亲情帮教和社会团体、个人帮教两个方面。所谓向后延伸,是监狱在罪犯出狱时,要如实向地方政府介绍其改造表现,并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出狱人的安置帮教工作。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为刑释人员做好接收、教育、就业指导等帮教工作。如组织刑释罪犯在网上向当地劳动部门咨询,为他们与用人单位见面提供条件,并邀请社会用人单位到监狱招聘即将刑释罪犯,提高刑释人员就业的竞争力等。

三、当前监狱社会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经过二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动员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罪犯进行帮教这一做法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监狱社会帮教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社会和监狱在社会帮教工作上的思想认识不高、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监狱社会帮教工作受诸多传统因素制约,一直未能在教育改造罪犯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使这一有效教育形式始终难以在高墙内找到应有位置。当前监狱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主要靠监狱民警的日常管理教育,而对社会帮教在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上的重要作用认识不高,导致对社会帮教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监狱机关处在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对监狱缺乏了解,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缺乏认识,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始终保留着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机关的责任,与社会没有关系的思想,特别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社会公众在观念上把监狱服刑罪犯看做是社会上的“渣滓”。只能严惩,不能施以帮助教育,否则就是“立场”不坚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随着科学地认识犯罪原因,社会公众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即对监狱服刑罪犯由完全排斥到逐渐宽容,认为他们既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害人者,又是需要社会力量予以帮助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但总体上对罪犯的帮教工作还缺乏认识,主动性不强。这是影响和制约社会对监狱服刑罪犯进行帮教的主要因素。

(二)社会帮教面窄,帮教形式单一。在社会帮教过程中,由于社会参与帮教人员少,需要接受帮教罪犯较多,无法满足每一位需要帮教的罪犯,造成实际受帮教罪犯过少,只能从罪犯当中选出一小部分接受帮教。并且,参与社会帮教人员多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对服刑人员进行形势、政策、法律、道德等方面内容教育,而对于一些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帮教人员较少,总体帮教面窄。在帮教形式上,在具体的帮教活动中,主要做法是请罪犯亲属来监看望、安慰、鼓舞罪犯,以促进罪犯能够安心改造;请社会团体到监对罪犯进行道德、理想、前途教育,增强改造信心等方式,缺少帮教“互动”,形式比较单一。

个别教育能手 篇11

一、着眼全局,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高素质的民警队伍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始终牢牢把握这一根本要求。该同志首先努力做到带好队伍,重视建设学习型管教力量,狠抓民警的业务学习,抓好民警履职能力和教育改造罪犯能力。其次罪犯改造工作纷繁复杂,光靠一个领导,一个干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也绝对是做不好的。团队力量是做好监区罪犯管教工作的关键,该同志督促所在分监区片组责任干警落实责任,科学分工,加强指导,注重整体协作,就罪犯的思想变化、改造情况及时与民警进行沟通,及时总结,及时化解管教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开展个别谈话教育达200余人次,教育转化重点犯多名。该分监区监管秩序持续保持稳定,教育改造质量稳步上升,经济效益连连攀升,该同志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二、耐心引导,认真做好罪犯跟踪教育。

罪犯思想稳,则监改秩序稳。要想有效地管理教育罪犯,首先要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此,他总是经常仔细地翻阅罪犯档案,询问、了解罪犯的生活史、成长史和犯罪史,努力寻找一些对教育转化有价值的东西。每次接收新犯人,他总是亲自给犯人上好入监第一课,对其今后改造进行针对性指导,消除新犯的心理压力,树立其改造信心。如死缓犯人张某某,故意杀人罪,1954年出生,年纪较大。入监时该犯思想悲观,意志消沉,尤其对家庭、妻子放心不下。得知这些信息后,在随后的一个多月中,多次谈心,教育他虽然现在年纪大点,但还要争取早日回家,家中亲人还在家翘首企盼,要放下刑期包袱,同时讲明监狱的改造政策。并在张犯妻子会见时,了解到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比较深,让妻子多鼓励张犯,积极改造。终于使得张犯放下思想包袱,逐步适应监狱环境,积极投入劳动改造中。三、讲究策略,坚持因人施教。

个别教育中,注重把握对罪犯教育改造的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对个别危顽犯的教育,一次解决不了、就二次、三次--直至触及他的良知、灵魂。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罪犯,遇事冲动,因抗拒劳动被严管多次。张犯在在犯群中流露出绝不参加机工劳动,丧失改造信心的心理想法。得知这些信息后决定亲自转化他。针对张勇的情况,反复谈话、聊天,经过多次谈话聊天,使得张犯思想有所触动,最终愿意参加劳动。又积极利用张犯亲人探监机会,对刘犯的点滴进步及时告知,并希望他们能积极配合干部进行帮教,及时捕捉到的张犯点滴成绩,不断鼓励,触及了张犯的良知,使其彻底放下思想包袱,激发其愿意真心实意地去改造,现在该犯已经连续数月稳定出工劳动,并得到了分监区民警的肯定于表扬,计分考核成绩也月月提升。为防止该犯发生反弹,坚持时时对其关注,刻刻对其教育,更好的巩固了教育改造成果。

四、感化教育,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善于通过个别教育,狠抓典型,找准切入点,攻心为上,以点带面,提高罪犯改造积极性。2008年 6月在一次与罪犯谈话中,获悉重点犯张某某,两个孩子在家跟随老母生活,因孩子户口未落实好,孩子升学面临失学问题,老母在家整天唉声叹气,自己束手无策,非常着急,劳动改造也没有心思。及时找张犯了解详情,并要了该犯家庭所在地政府的地址,告诉他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帮助该犯进行法律援助。当即将其情况上报监区领导,经监区领导上报监区,决定去函当地政府司法所,请求帮助解决朱犯孩子户口、就学等困难。当地政府接函后,认真研究,很快解决了这些难题。张犯的母亲专程来监,感谢监狱警察的帮助,并要求其儿子一定要好好改造,以良好表现来报答监狱警察的再造之恩。

五、遁遁教导,用耐心、爱心启迪扭曲心灵。

上一篇:保护环境高中作文下一篇:创新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