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精选10篇)
摘要:本文从班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文化表层、制度文化--文化中层、精神文化--文化深层来阐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倡议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学校要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帮助总结、归纳班级的文化特点,创建班级文化的各种模式,从而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无穷教育魅力。
关键词: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班训 班规 班级管理体制 诚信 创新
古人云:“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性的社会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一、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前提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臵、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臵。
1、精心设计班级标语(班训)
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诫或防范。着重抓青少年的文化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养育和训导。开学半个月之后,我让全班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经过班委的精心选择之后,选择 了“求真、务实、创新”这一条,把它做成深红色隶书字体贴在教室后方黑板报上方作为班训,这几个字提示同学们为人要真诚,做事要有城信、务实,同时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并实现自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
2、细心布臵班级墙壁,力求让墙壁会“说话”
在教室左、右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四幅名言条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名句,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地拼搏、进取。在教室的左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和学习园地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班级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歌咏比赛三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每周班级流动红旗等),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即有强烈的表现欲,利用学习园地,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
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相互的沟通。教室卫生工具整齐地排放,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在班级的墙上布臵《班级记事》,不仅可以宣传集体的活动,还让学生在其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或心语,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从而营造坦诚、轻松的交往环境。由于美化了教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在班级常规管理评比始终名列前茅。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二、创建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环境--保障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要建立一个好的班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我让学生自己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制定了《班级公约》,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从而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大胆实行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班干部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一种“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错误观念,及时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学期调整一次,可民主选举,也可毛遂自荐),并建立了相关的自律小组负责制度,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月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建设,而这种良好的班风会产生一种内在凝聚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尊自强,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氛围,在活动中互助互爱。
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三、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灵魂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精神是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班级精神的培养一般要经过这么一个过程:首先班主任在一开始接受一个班级时就要作统盘考虑,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本班成员带有共性和主要习惯、性格、能力、觉悟等特征,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如班级的班规、班训),使班级精神体现全班成员的共识;其次,要有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使他们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先锋和表率作用;再次要根据班级特点,概括出班级精神的特色,找到一个突破口,确定一个主攻点,比如针对我班学生借口功课多,出现大量抄袭作业的现象,可以创建“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情况严重,提出“求真务实,诚信考试”等,并有阶段性地提出更高水平的半期和学期目标。
当目标提出之后还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内化为他们行动的动力。这时,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干部及积极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多数同学在教师和班级骨干身体力行的带动下,认真积极地履行职责,使部分较落后的学生也能做到“依从”。接着,班主任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骨干的队伍就能从少数扩大到多数,从多数发展到全体,逐步使班级精神内化为每个成员的品质和人格,成为前进的精神动力。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
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一般来说,现在最能调动学生们情感的就是大的体育竞赛活动,那就是校运会了,我班有56人(女生46人,男生20人),总体上缺乏体育人才。针对班级的特殊情况,于是我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组成了“竞赛组”、“后勤服务组”、“宣传报道组”、“啦啦队”,提出尽力取得好成绩,但一定要取得精神文明奖的目标。运动会过程中,每一个运动员比赛前比赛后都有周到的服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特别在宣传报道方面成绩突出,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我们取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七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以及各种设计、表演、演讲大赛、辩论大赛,卡OK比赛等活动。在各类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以人为本、诚信待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溶合的感情归属,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言传身教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在“言传”中应用各种形式来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而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结合母亲节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给母亲一句问候,送一束鲜花,并开展以母亲节活动的主题班会,通过此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班级,关心集体,关心学校,进而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如在学校为05综高(2)班育贺同学献爱心活动中,我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捐出100元,我班同学也发扬了人道主义思想,仅学校两次捐款就共捐出800多元,献爱心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时还要注重诚信教育。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弄虚作假的现象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我要求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每周质检报告”栏目并结合学生自身了解的违背“诚信”经营行为的事例进行讨论,并由此延伸到对校园、班级的有违“诚信”的行为进行批判,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班级道德氛围,使学生们学习一些关于诚信的知识,引起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倡导人人都需要诚信,如“诚信中国”、“诚信宁德”、“诚信考场”,并让学生签属了高中会考诚信承诺书。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榜样作用,班主任的行为就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之一,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决不会因为考虑班级可以获得高的考评分数而掩盖班级问题。坚持不懈的进行诚信教育,这是教育“使人成其为人”的本质与真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首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首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和竞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及特长。我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可塑人才,具有主持人风格的陈珊同学,有绘画天赋的周媛、陈省吾等同学,有表演才能的钱则杰同学,有演讲风范的彭春彬同学,有组织领导者风范的刘莹莹同学等等。在班级管理中我不再做“班妈妈”或“保姆”,而是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去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其次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建立学生综合评估档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经过近一年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我班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貌。
一、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前提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 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卫生工具等物品的摆放等等。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乐土。每学期开学初, 我都会发动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教室的右面墙壁上, 是“我型我show”, 让每一位同学一踏进教室就能意识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 在这儿他们可以尽情地展露和发挥他们的才能;教室的左面是学生们的“成长足迹”, 上面张贴着同学们小学时候的照片。还记得在第一次召开主题班会时, 我饱含感情地介绍了这一面墙。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 大家贴在墙上的照片是如此的可爱, 让老师想到了这样一句歌词———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 你的未来我要与你紧紧相依。”教室后面黑板的上方, 是我设计的一句班级座右铭:今天的努力, 明天的实力。我相信, 饱含激励的话语定会在同学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在黑板的左边, 我开辟了两个栏目, 一个是展示栏, 一个叫表扬反思栏。展示栏里展示的是学生做得好的试卷、作业等。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 让他们在自己最熟悉的同学面前把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 我相信学生内心深处一定会获得极大的满足。表扬反思栏以表扬为主, 表扬栏里既有品学兼优的学生, 也有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 还有被有些老师认为的差生。我这样做的目的, 一方面是坚定学生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们明白, 老师不会因为他们的缺点而忽视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后来, 我惊奇地发现, 在不断的发扬中, 学生的缺点也在慢慢地改正, 师生关系也变得特别融洽。人类最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我想这种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所达到的效果, 是用惩罚的方法所不能及的。
二、创建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环境———保障
在班集体中, 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明知道努力学习和深造有利于今后的成功, 却难以放弃当下轻松自在的生活, 难以抗拒能立刻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诱惑。成人尚且如此, 更何况是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呢?我曾给学生讲述了希腊神话中英雄奥德修斯用绳索捆绑自己身体来抵御海上女妖赛壬死亡歌声诱惑的故事。奥德修斯借助绳子完成了自己的坚守。绳子的作用使学生深受启发, 也让他们理解了制度约束的力量。由此我就顺理成章地推出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各项校规校纪, 并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制订班规班纪。
在班级管理中, 我还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度”。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 我还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 并建立了相关的自律小组负责制度, 使大家做到各司其职, 分工明确, 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月进行的班级个人量化评比, 则对学生做出定期考核, 并以此为依据落实严格的奖惩制度。
在新型班级管理体制的保障下, 每个学生都进入了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 人人都参与管理, 让学生成为了班集体的主人, 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 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三、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灵魂
班级精神是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以及学生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活动中积淀起来的, 是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和核心, 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 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每学期开始接手一个班级时, 我总会作一个通盘考虑。首先,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掌握本班成员带有共性的和主要的习惯、性格、能力、觉悟等特征, 并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 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 (如班级的班规、班训) , 使班级精神能体现出全班成员的共识;其次, 确定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使他们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先锋和表率作用;再次, 根据班级特点, 概括出班级精神的特色, 从而找准突破口, 促进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为了方便活动的开展, 我们成立了一批班级文化团体, 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同时, 我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 如创办班级流动图书室、编写班刊、增设宣传栏等来强化班级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在此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定期开展各类活动, 如班运动会、赛故事会、赛诗会等等, 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使学生在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中健康成长。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责任心。在这一方面, 我们开展了很多相关活动, 如开展感恩活动时提出“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的号召。于是, 结合母亲节活动开展了以此为主题的班会, 让学生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如给母亲一句问候、送一束鲜花等。通过此活动, 使学生学会了去关心身边的人, 关心班级, 关心集体, 关心学校, 进而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关心我们赖以生存地球前途命运的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班主任育人方法探微
武威第十中学:杜茂发
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题记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很多教师不愿当班主任。我从教20年来, 一直坚持但任班主任,我认为身为教师不但班主任是件吃亏的事,不和学生交道,就不会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特别跟差生打交道你会逐渐学到一些好的教育方法的,愿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几种育人方法。
一、假装喜欢你的学生
差生教育是件难事,过之不及,常常让班主任产生厌恶差生的情绪,有时很无奈。我的方法之一是:假装喜欢你的学生。这是我看了一个婆媳相处的故事后感悟到的。
故事讲:从前, 有婆媳两个,水火不容。有一天,媳妇对丈夫说:“我恨不得杀了那个老家伙。”丈夫竟然没有生气,而且给她出了个主意:“你现在杀了她,别人都会怀疑你。不如这样,你先装着对她好一点,等过上一段时间再杀,别人不就不怀疑你了吗?”于是第二天早上,媳妇第一次喊了一声“妈”。婆婆哪里受到过这样的尊敬呀,又惊又喜,便跟着喊了声“闺女”。那媳妇听着就像听到自己的母亲呼叫自己,一下子落下泪来。从此,媳妇假戏真作,婆婆更是待她和亲生女儿一样。有一天,媳妇病了,儿子又不在家,婆婆一咬牙,自己背起媳妇就往医生那儿跑。那媳妇找到了儿时在母亲背上的感觉。从那以
后,她们真的像一对前世就定下来的母女一样,成了众人交口称赞的好婆媳。婆婆一旦生病,媳妇像对待自己亲娘一样伺候,生怕她病加重,当初咬牙切齿不再有了。
我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对差生的教育就从假装喜欢开始吧。2008年秋,我刚调到武威十中,学校安排我任九(3)班班主任。这是个全校公认的纪律较差的班,我来之前换过两任班主任。打架的、逃课的、老师前门进学生跳窗跑的应有应有,连学生自己都认为:我们班没救了。我初来乍到,我不能撂这个挑子,硬着头皮上。从此和九(3)班那群“调皮鬼”朝夕相处了。“调皮大王”杜龙,“猴儿”一个,上蹿下跳联络了一帮人和我干上了。“干将”刘双,父母双亡,网迷一个,任何老师都不在话下;“喽罗”李凌霄单亲子女,父亲手艺人一个,重利轻义,疏于孩子的管教,该生我行我素,“混混”一个;“跟班”徐林虎,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承包餐馆,网迷一个;甘梦昆单亲子女,父亲弱智,他自己“当家立业”,赌客一个,谁敢“横刀立马”。面对这样的班级你纵然不头疼也会“犯神经”。我“跟屁虫”似的手跟手、脚跟脚的跟了半学期。虽然班上清静了,但仍有几位在“展示绝技”,课任教师呼唤“我的天”。我恨不得噬其肉。我恨,但我不能抛弃呀!无赖之下看到了上述故事,心想:何不试着“喜欢”一回呢?于是我就从刘双、李凌霄开始,假装关心他们了。当他们没有生活费时,我帮几个“钢蹦”,没菜时就炒点,平时帮他们“理财”,出点小点子。一次王彬深夜病了,我把他背到医院,检查、拿药后把他背回了我的寝室,端水喂药,整整一夜,那是
我第一次看见“调皮大王”的眼泪。后来,他争着要给班上当体育委员。这是我接班后攻破的“第一个堡垒”。后来呀,我引刘双理发;为李凌霄充饭卡;引杨烈林参加体育训练„„时间长了,他们还真把我当朋友了。后来他们帮我出不少管理班级的点子。我终于从“山重水复”中进入“柳暗花明”了。在2008年初三毕业会考中名列普通班第一名。杜龙顺利的上了理工中专。现在广东一家公司领班,每次回家都要到学校看望我。看到学生进步 我由衷的笑了。
二、善待学生的缺点
学生没有不犯错误的,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就看你如何看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刚带班时,我喜欢天天抓着学生的错误不放,只要是学生有一点错误,哪怕是值日生地没扫干净,我都不会放过,少则500字的说明书,多则罚扫一星期地。我想我得把学生治住,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厉害,来保全教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学生身上的瑕疵总是想一下子剔除掉,唠唠叨叨。学生在背后偷偷叫我“班妈”。可总是事与愿违。班上的事越管越多,“按下葫芦起了瓢”。我只能叹到: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物质条件丰富了,学生的怪病反而多了:娇生惯养、拈轻怕重、不负责任、唯我独尊„„有时我就和学生叫起“真”来,结果皆大不快,甚至越描越黑。
有一次我在报上读了一个故事,让我颇受启发:有位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棵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一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就完美
无暇,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耐心地削剔黑点,去掉一层,黑点仍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黑点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这个故事让我得到很大的启发:学生不就是一颗硕大的珍珠吗?青春年少犯点错误在所难免。所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不去抓住学生的缺点不放,在鼓励同学的同时点出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共同努力去改进的地方。我会转变角度说:这不是你们的错,是老师没有及时给你们点出来,触动学生内心,让学生感到内疚。这就达到了教育效果了。善待学生的缺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教育学生。和以前相比,我心情好多了。心不烦,气不燥,感觉班级管理轻松多了。
三、以宽容之心去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以前当班主任时,我曾抱着一个信念:我是为学生好,方法并不重要,关键是看结果。批评、讽刺、挖苦、请家长、写检讨、亮相,能解恨时方解恨,从不顾忌学生的心理感受,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其教育效果特差,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次我在一本教育杂志上读到一个老禅师用宽容之心善待了偷他的小偷,小偷真心悔过终成佛了的故事,我才茅塞顿开。原来是我对学生教育太苛刻了。
这个故事让人想到:宽容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呀,宽容可以创造出和谐的境界。
一次,我班上一个学生拿了别班学生的东西,后经查实,他承认了错误,但他私下给我说:“杜老师,你能不能不把我的事情说出去。”我答应了他,但我说:“你欠了我一个人情,你必须用行动来还。”
从此这个学生再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有一次一个学生把一个笔记本交给我是三个女生的情书,在笔记里她们各自倾诉了对某某男生的爱恋,我大吃一惊,原因是这三个女生是我们班口碑教好的,我当时恼羞成怒很想在教室里严肃批评,但我没有那样做,我把她们叫来进行耐心的教育,给她们讲了早恋的危害,并向她们保证决不在教室里公布此事,她们也给我做了保证,2012年会考中她们三人都上了一中,其中张潇潇被武威一中奥班录取。
有时学生考差了,就找我说:“老师,能不能不告诉家长?”(因为我们有家长联系卡)我会“借”给学生几分,让分数去说话,但我也会“小气”地给学生说:“这几分是我借给你的,你得加倍偿还。”你别说,这效果还好,借“债”的学生大都能还“债”。这得感谢那位老禅师,是他教会了我宽厚、仁慈,创造出了师生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浅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我认为枯燥的灌输激不起学生的情感,只有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才能让德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看画说演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小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看一看,画一画,激发情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春天,相对应的德育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只是依靠教材,学生很难形象地感受春天的美。因此,我上网搜索了有关春天的美丽图片展示给学生看,有冰雪融化的画面,有百花盛开的画面,有百鸟争鸣的画面„„孩子们一下子被春天的美景迷住了,对春天充满了向往。课外,我及时把孩子的情感进行延伸,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春天,再用手中的画笔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热爱春天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说一说,演一演,明理导行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一个个就像小公主、小皇帝,只懂得索取家人的关爱,却不懂得体贴、关爱家人。结合这个现象,我紧扣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育主题“关爱家人”进行说一说、演一演,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怎样和家人相处,懂得要尊老爱幼。如,教学《看电视》一课,我让孩子们扮演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孩子们在表演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家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谦让。教学中我还参插了两分
钟小品《抢电视》,短短的哭抢电视情节让孩子们捧腹大笑。我问孩子们笑什么?有什么话对那位抢看电视的小朋友说?有的孩子说:“那个小朋友太不懂事了,爸爸妈妈工作那么辛苦,还不懂得礼让爸爸妈妈。”有的孩子说:“为了抢看电视坐在地板上哭,实在太丢脸了。”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那么辛苦,我们应该把电视让给他们看。”„„接着,我把话题抛给他们:“你们家怎么看电视的?你觉得今后怎么做会更好?”孩子们在说一说、演一演中明白了怎样关爱家人。
三、课外实践,记录体验,以行促行
德育的目的是促进良好的行为。为此,教学中,我努力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以行为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除了让孩子演一演之外,我还让他们亲手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把自己所做的事,家人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孩子们很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孩子说:“今天晚上,我帮爸爸妈妈盛饭。爸爸妈妈高兴地说:‘儿子长大了,懂得关心人了。’我听了,很高兴。”有的孩子说:“我帮奶奶倒了一杯热开水。奶奶夸我很乖。我很开心。”有的孩子说:“吃完晚饭,我帮妈妈收碗筷。妈妈说我真能干。我可开心了。”„„看了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我心中充满了欢喜。我及时展示了孩子们的小日记,毫不吝啬地夸奖了他们,让他们再一次体会到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从而激发孩子主动为家人做事情的意愿。
四、家校配合,以大督小,以小促大
要想让孩子的良好行为持续发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我在进行单元教学前总会在班级QQ群里告知家长本单元的教育主题,提出需要他们配合的方面。这样,家长就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有的放矢。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我告知家长“本单元的教育主题是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重视环保。希望家长督促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浪费水电等。”几天之后,我对孩子们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他们的话让我惊喜——“我妈妈以前洗碗时,水龙头一直开着,水哗哗地流,现在都不会了。”“我如果不待在房间,就会把灯关掉。”“我洗手时会把水开得小小的。”“妈妈洗完衣服的水都会留起来冲厕所。”„„有了家长的配合与督促,孩子们不断往好的方面发展。而孩子良好的行为同样也在不断地促进大人更好地以身作则。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索如何将绘本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成就感、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使学生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热爱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绘本 写作教学 实践研究
绘本,英文叫做“Picture Book”,中文译作“图画书”.它是以图像或由图像搭配文字,通过连贯的页面来表现内容的图书,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 “图”“文”一体、互识互释。
在实践中,绘本阅读往往没有发挥其优势,更不用说为写作教学提供很好的载体了。绘本阅读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主要表现在:
1.利用绘本进行识字教学。一些教师让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进行专项识字训练,让绘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
2.把绘本当成语文教材。一些教师将绘本当成一般的语文教材,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精雕细琢,拉开了孩子与绘本的距离。
3.阅读绘本不予任何指导。在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纯粹以朗读者的身份出现,不点拨、不指导,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去观图,去体会文句,去探索绘本的瑰丽世界。
而笔者主张把绘本阅读作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进行研究,提倡快乐阅读,将绘本与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写作能力,让孩子想看想画想写。
(一)借孩子一双美丽的眼睛
绘本阅读本身是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低年级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阅读文字而对绘本不感兴趣。显然,阅读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从心底接受绘本,爱上阅读。亲子共读,教师导读,小组分享读等方式可以让孩子的阅读拥有轻松的氛围。绘本具有的强烈的审美元素让它本身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如孩子们在阅读《母鸡罗丝去散步》都会觉得母鸡罗丝的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头上画着羽毛状的花纹,身体衬着大小不一的圆点,与那只妖媚无比的狐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不只是鸡和狐狸,连后面的树、农家、风车等背景也都画得像装饰画一样。这种大胆的艺术表现手法,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
(二)赠孩子一对想象的翅膀
初读《哇!我的手》,我让孩子伸出小手,故作神秘地问:“它们像什么?”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此时打开书,和作者一起来画画:运用各种“手”的形状创造出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的热情。读完后,孩子意犹未尽,不由自主地想要画出自己的创意,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大大提升了。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语文教材里的插图进行再创造,抓住文本语言细细品味,用图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
(三)送孩子一支写作的神笔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 “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
绘本图画往往能引起孩子的想象。阅读伊始,赏读封面,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着想象的色彩。打开绘本的扉页,无限精彩就蕴藏其中。阅读绘本时切不可错过这样的阅读想象点。让孩子们在阅读第一页时就开始展开想象,激发好奇,充分领略阅读。如在阅读绘本《贝尼都会干什么》,老师让孩子们观察封面,说说“除了这位可爱男孩贝尼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呀?”学生大胆地猜想让故事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这个时候让孩子把想的内容写下来,然后再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孩子们会获得不一样的成功的体验。
绘本故事的情节中有很多想象的留白点,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填补故事的情节。这样的想象点正好给了读者更灵动的`解读。不同的绘本,教师在导读时可以寻找不同的“猜”点。有时,可以从欣赏封面开始,从故事的题目开始展开想象;有时可以从人物入手,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时可以从故事的标点出发,从这些简简单单的“?”“!”“……”中猜出故事的内蕴;有时读着前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尽情地想象后面的情节并且进行精彩续写。如学生在学习了《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后,对创作童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动物朋友,设计惊险的故事情节,开始创作相仿的历险故事绘本。又如窦桂梅老师教学《我爸爸》,当孩子们认识了“我”爸爸那勇敢、幽默、酷等特点以后,教师提出:“此时此刻,你想不想为爸爸画一张像,为爸爸写一句话?”学生自由创作,边写边画,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再创造,这种迁移运用是水到渠成的。
德育渗透需要特定氛围,或庄严,或激昂,或沉痛。因为只有当学生的心弦与文章作者的感情和谐统一,产生强烈共鸣的时候,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来说,才能成为一种自觉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园地制宜的原则,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电化教育手段,创设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这样人性化教育的种子便顺理成章地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扎下了根。
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讲述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看了课件演示:在邱少云周围,枯草在燃烧,浓烟滚滚;火苗趁风势乱窜,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背后的棉衣在烧着,发出了浓重的焦味。这时的邱少云强忍住火烧的极大痛苦,右手紧握着枪,左手死死抓住地上的土块,紧咬住牙根、 闭着嘴唇,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眼睛盯着敌人的碉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边听边看,想象当时火势之迅速、猛烈,邱少云处境的危险,思考着邱少云为什么还“像千斤巨石一般, 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认识到邱少云严守纪律、英勇牺牲的力量源泉,就在于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如临其境中感受了邱少云这一英雄形象的崇高品质,从而自觉地以邱少云为榜样,增强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二、品析词句,熏陶感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语文教学中,这些内容都寓于具体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人物、事物、景物之中。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采取富有变化的阅读方式,品析词、句、 段、篇,使课文所描写的人、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发挥课文内在的思想性。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在理解人物的精神、事件的意义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 整体感知全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请你们快速读文,画出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们沉思片刻之后,小手都举了起来。一位学生站起来,沉重地说:“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每一句话都触动了我的心,但最使我感动的是这一句话:别人告诉我,她昏迷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她用微弱而沉重的语气读完了这句话之后,全班学生都沉默了。她接着说:“老师,母爱太伟大了,即使在诀别时,还不忘记她那全身瘫痪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虽然这篇文章只写了这一位母亲的事例,但是她却是我们千千万万母亲的化身。我们的母亲同样伟大,从今天开始,我要好好爱我的母亲, 听母亲的话。”她那饱含深情的话语感动了所有的孩子,他们泪眼蒙眬。
三、以读体悟,引起共鸣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指导朗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探究中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与学生喜好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达成一致,引起共鸣。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 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拔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对学生真正震撼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这种高大挺拔的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便促使学生经常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
四、分析人物,提高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分析人物,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以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
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 “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了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 以语文知识基础,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这方面的正确导向。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语文道德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
——我的小学家庭教育观
几乎每个年轻的家庭都会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尤其是孩子刚刚踏入小学,进入一个同幼儿园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每个负责任的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快适应小学新的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更有不少父母期待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一开始就做到品学兼优、出类拔萃。但是,如果不注意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不能达到好的效果。下面,结合个人实践,谈谈我对孩子小学入学初期教育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教育子女先从教育自己做起
大多数年轻的家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子女教育问题,当发生一系列问题的时候,需要反思的是,自己教育方式方法是不是对路。我个人提出,教育子女先从教育自己做起。过去也听过一些教育专家对少儿家庭教育的知识讲座,但真正让我受到启发的是经朋友推荐我的一本尹建莉撰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该书作者总结16年的育子经验,提出如何从生活点滴入手全方位地培养、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孩子。从该书中我真正领悟到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全面提升自己在孩子家庭教育思想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新认识,并不断地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二、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善于发现孩子学习生活中每一个进步和亮点,不吝啬用赞赏的语言夸奖她的进步,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十分有利于快速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励,少责备,给孩子本来就脆弱的心灵给予更多安慰,有利于点燃孩子天生所具备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三、以实际行动做好孩子的表率
孩子具有十分强烈的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在家庭里大人的一举一动,就好像一面镜子,会深深影响和感染孩子。父母的人格、品性、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老师和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家里,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先做好孩子的表率,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诚实、上进的父母,一定会影响和感染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潜移默化,一种无声的教育,无声胜于有形。
四、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为孩子创造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十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的做法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启发式的教育,摈弃严肃、死板的说教,使孩子在笑声中明白事理,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当孩子有错,适当的批评教育在所难免,但在批评的时候要掌握一个“度”,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但又要给孩子面子,让她不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让他有改过的机会。
五、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感受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挤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玩耍,比如:给她买玩具,空余时间陪她下下棋,每年过“六一”节和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总不忘记给孩子一份惊喜;利用周末带她去公园划船和画画、打球,陪她到图书馆去看看书,或到大自然感受美好的事物。让她感受自己被爱、关心和呵护,让她感受自己拥有一个温暖和幸福的家,十分有利于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六、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大凡从幼儿园刚入小学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看法:小学不如幼儿园好玩。年轻的父母应该及时为孩子减压,不要给刚入学的孩子太多的学习压力,不强迫孩子参加太多的课外培训,给孩子更
多属于自己的支配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为尽快消除孩子刚入小学的失落心理,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或集体活动,如:约幼儿园的同学一起出去打球、旅游和玩耍,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的快乐同样可以在小学实现,让孩子消除失落感,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更快地爱上小学生活。
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责任意识
刚入小学的孩子责任意识还很差,我的孩子更是如此。比如:做完功课不整理书桌,上学时经常带了铅笔忘了橡皮,在家里吃好东西果皮随处乱放,丢三落四。这些毛病如不及时改正,会影响孩子将来的自理能力。我们的做法是:开始帮助她一起整理,或善意提醒她该怎么做。但是,效果甚微,后来我们商量,必要的时候施以挫折教育,即使发现她忘记带什么东西,也不提醒她,让她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经过几次这样的挫折,孩子现在有了明显改观。
八、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刚入小学的孩子天生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引导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家长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低,不懂得如何教授孩子知识,更不懂得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方面就有些吃亏。我们的做法是:细致观察孩子的举动,观察孩子喜欢什么,特长什么,设法和孩子一起投入她所喜欢的事物中,并由此引导孩子认识与此相关的其他事物。同时,传授孩子正确的学习目的,让孩子懂得现在的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更好地生活。不过分追求分数,关键是明白错在哪里,以后如何改正。传授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思维方式,相比一味追求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来得更为重要。
九、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可能是基因遗传的因素,我不善言行的遗传因子可能影响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语言能力挺强,但动作迟缓,在一些公共场合不善言辞,和亲人打电话或交谈腼腆,不善交际。鉴于此状,我们积极为孩子寻找能和她在性格上产生互补的同学一起玩,如专门找幼儿园时动作敏锐,性格外向的卞××同学一起玩耍,带动孩子一些不好的性格。找幼儿园时性格开朗直率的陈××,性格温顺细腻的黄××到我们家做客、学习和玩耍,让具有各种不同性格的孩子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和交际能力,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十分裨益的。
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在人教版新教材2-2、1-2中都设置了“推理与证明”这一章,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教学基本要求里都有“能利用归纳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这一句,说明文理都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谈类比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的培养.
一、类比推理及其特性
所谓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转移给另一个对象,类比的实质就是信息从模型向原型的转移,其步骤可由框图1表示.
类比的特征是:两个对象的某些属性是相同的,或者表面上毫无共同之处,只是在某种观点上或某一抽象层次上是相似的,它的结论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而是创造性设想.G·波利亚说过,两个系统可作类比,如果它们各自的部分之间,在其可以清楚定义的一些关系上一致的话.可见,运用类比方法的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类比中的相似有几何相似、结构相似、命题相似、部分与整体相似、形式与实质相似、有限与无限的相似等.类比作为一种推理方法,它既不同于归纳推理也不同于演绎推理.应用类比推理可以在两个不同知识领域之间实行知识的过渡,因此,人们常常把类比方法誉为理智的桥梁,是信息转移的桥梁.然而经验告诉我们,某一时刻,在其沉思圈子之外有一个信息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触发信息的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往往得益于类比思维.正如康德所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二、在教学中渗透类比意识
加强类比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类比思想方法的渗透,着重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提高比较、联想、猜测能力.
1. 创设教学情境,逐步渗透类比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降底起点,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出发,通过类比激发学生用“旧瓶装新酒”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1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从平面向量开始,通过类比逐步拓展到立体几何中去.如表1:
2. 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在辩驳中渗透类比思想
利用类比思维中的相似性,可以把立体几何中的许多问题应用类比思维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掌握的平面几何知识出发进行类比,在类比中犯错,在错误中得到启发.
例2在进行“空间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教学时,师生共同回顾平面平行的定义及初中平面几何中线线平行的性质:
激励学生运用类比联想,大胆猜想,得出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踊跃发言,情绪高涨,兴趣盎然,结果提出16种方案.经检验最后仅有9种正确结论,如图3.
这种民主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体验到类比成功的欢愉,而且也使其受到美的韵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无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三、在解题中应用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无论是对于命题本身还是解题思路方法,都是产生猜测、获得命题的推广和引申的动力.因此,类比方法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又是数学发现的有效方法,其思维作用包含着整理性和探索发现性两个方面.中学数学中的类比着眼于两个数学对象之间在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似.
1. 在几何问题中培养类比思维的能力
研究立体几何时,往往会得益于对平面几何问题的类比思考.我们比较一下三角形和四面体:
平面上的一个直角三角形可与空间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一个四面体进行类比.
例3 Rt△ACB中斜边上高为h,a、b为两直角边,则有.
我们把直角三角形与直角“三棱锥”类比、直角边与侧棱类比、斜边与底面类比、斜边上的高与顶点到底面距离类比,于是通过类比可以得出新的结论:
在四面体D-ABC中,DA、DB、DC两两互相垂直,DA=a,DB=b,DC=c,顶点D到底面ABC的距离为h,则有以下结论:
(2)在四面体D-ABC中,;
(3)在四面体D-ABC中,面ABC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DBC、DAB、DAC所成的三个二面角的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即cos2α+cos2β+cos2γ=1.
例4已知直平行六面体ABCD-A 1B1C1D1的各条棱长为3 (图6),∠BAD=60°,长为2的线段MN的一外端点N在底面上运动,则MN的中点P的轨迹(曲面)与共一顶点D的三个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显然该题是对解析几何中如下轨迹问题的拓展和提高:如图7,线段AB定长为2a,中点为P,求当A、B在x、y轴上滑动时中点P形成的轨迹.
此轨迹为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圆的定义类比到空间:在空间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集合)是球面,再被一个120°二面角和面ABCD六等分(答案:B).它要求学生不仅能把握圆定义的本质和具有清晰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依此类比球的定义,充分考查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例5如图8,在长方体AC1中,AD=2,AB=2,AA1=1,P是矩形ABCD内一动点,若P到AD的距离与P到BB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是以下哪种图形的一部分().
(A)圆(B)椭圆
(C)双曲线(D)抛物线
把空间中的动点问题与平面中的动点问题进行类比(如图.9),由PN=PB可知P点在平面中的轨迹是以点B为焦点AD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选择选项D.
变式1:如图8,在长方体AC1中,AD=2,AB=2,AA1=1,P是矩形ABCD内一动点,若点P到A1D1距离的平方比P到BB距离平方的2倍还大1,则动点P的轨迹是以下哪种图形的一部分().
(A)圆(B)椭圆
(C)双曲线(D)抛物线
由题意可知,PM2=2PB2+1,而PM2=1+PN2,可得PN2=2PB2,所以选B.
对于类比思维在2008年高考数学大纲(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①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②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2. 在代数问题中培养类比思维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优化解题方法,往往都离不开类比联想.
例6设2a是1+b和1-b的等比中项,则6a+4b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因为(2a)2=(1-b)(1+4),
即(2a)2+b2=1,
类比三角函数公式:cos2x+sin2x=1,可设,b=sinx.
所以6a+4b的最大值是5.
在数学解题中,根据结构相似进行类比,通过类比转换降低难度.
例7求函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观察式子的结构,与直线的斜率公式作类比,则问题变为动点(5cosx,3sinx)与定点(6,5)的斜率问题,动点的轨迹是方程为:的椭圆,如图10位置时恰取到最大和最小值.
可见,解题活动中的种种念头的产生是依赖于解题者的类比联想能力,解题者要正确对待解题过程中失败的念头,从中查找原因,进行新的比较、联想、类比,使之接近正确的方向.类比思维在数学知识延伸拓广过程中常借助于比较、联想用作启发诱导,以寻求思维的变异和发散,而在归纳知识系统时又可用来串联不同层次的类似内容,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三、指导学生科学类比,谨防类比错误
关于类比,还要注意可能产生的负迁移,也就是要克服一些错误的类比,如易混概念的类比,易混性质的类比,从而准确地掌握概念和性质的本质,有区别地认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概念.
例8若|4i+log0.5x|≥5,其中i2=-1,x∈R,求x的取值范围.
错解:原不等式可化为4i+log0.5x≥5或4i+log0.5x≤-5……
这里受当实数x∈R时,|x|≥a(a>0)⇔x≥-a或x≤-a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事实上,应该先把问题实数化,然后再求解.
又如,学生在研究过y=|sinx|的周期性后,我们再让学生研究函数y=|tanx|的周期性,许多学生会得出周期为,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研究图象,错误类比了|sinx|的周期性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在教学中,通过这些易混概念、性质的类比,既可纠正学生的错误,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类比的可行性、准确性、局限性,从而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类比思维方法.
固然,欧拉从有限到无限的类比使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类比总是可靠的.类比既具有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也可使我们迷失方向,所以我们要科学地运用类比.科学地类比可以使我们的结论更加接近真理.类比猜想可以丰富学生直觉思维中的“知识组块”,训练学生的直觉类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忠林,任樟辉.数学思维理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一、“德育”以及“德育目标”的概念
(一) “德育”[1]的含义。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 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 “德育目标”[2]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规定, 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形成坚毅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 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 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中学语文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3]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争取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该把它作为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
1、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德育教育的便利性;语文学科教学本身涵盖的语言、文字、文学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当中, 不仅仅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更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一篇篇文章和诗歌, 正是通过文字的表述、情感的述说才具有了思想的价值。而这其中, 我们最应该挖掘的思想价值中, 德育价值, 应该首当其中。
2、中等职学生的特点决定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达成德育目标。升入到中等职业学习的学生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在年龄上已经进入青春期, 具有自己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 容易受到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形成不恰当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例如《致橡树》一文就具有突出的德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代社会,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经不可避免的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 而这显然对未谱世事的中职学生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而女诗人舒婷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代表就以诗歌的形式, 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她对真正爱情的理解, 不是依附、不是衬托、不是炫耀、应该是“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的独立个体。这样一篇诗歌就在表达个人情感以外具有了德育教育的功能, 告诫、劝勉学生, 特别是女生, 不要也不应该把个人的发展、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应该追求独立的人格, 高贵的情操, 或靠或要都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也就完成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争取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语文教育德育目标。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
在进行情感教育在讲解课文之前, 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只有如此才能明白文意, 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的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 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又如《宽容之乐》,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世之道, 进而形成忍耐与宽容的品格, 最终适应社会, 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二) 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塑造人性格, 教人做真人的过程。写作教学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适当的渗透德育, 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 从身边的琐事去体味市井百态, 去关注社会, 去感悟人生, 这样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 让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中, 透过现场看本质, 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 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教师提供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 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 联想人生, 感悟人生, 如《项链》中, 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充满戏剧性的人生经历让人唏嘘不已, 学生们都明白一切都是因为她的虚荣心在作祟, 这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是否应该为了虚荣, 过多的追求品牌、追求奢侈, 令人欣喜的是, 绝大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对事件有了正确的认识, 也表示自己将踏踏实实做人, 不为虚荣所累, 这些品质上的转变更让我感到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责任重大。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德育渗透必须“活水”长流, 这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 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觉的提提高自身的修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和探索, 而这项工作的要求就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参见《“政治教育”辩》《, 上海高教研究》, 1994年第2期.
[2]中职语文第二册, P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下面, 谈谈我在班级管理中文化建设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从班级教室文化设计上入手, 注重班级文化氛围建设,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
“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首先抓了班级教室的文化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 从内容上就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 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 如美文荟萃、百科海洋、书画园地、图书角、成长足迹、你追我赶;从形式上注意了教育与环境的和谐, 相互映衬。如教室内外的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名言, 展示学生奇思妙想的图画、心愿, 张贴着由全班师生共同讨论后确定的班名、班歌、班徽、班训、班风, 张贴着班主任寄语、班级特色以及班干部、科代表相片及誓言等, 以激励全班同学的集体意识、亲切之情、自豪之感。
此外, 我们还充分利用黑板报, 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 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 使学生时时处于文化与知识的熏陶之中, 营造出崇尚科学、勤奋学习、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氛围, 让教室真正成为愉悦学生身心、净化学生心灵的家园。
为了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在设计的过程中, 我充分发动全班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我想, 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 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 去体验审美的情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促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深化
要激励一个集体, 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 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 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 使大家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当这种局面形成时, 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所以在教育时, 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繁荣班级精神文化。
(一) 运用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 感动学生
教材、电影、电视中, 都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截取片段, 通过“在爱和被爱中领略”、“宽容是金”等主题班会形式, 让学生去感受爱, 感受关怀, 并且让这种美丽的关怀在教室内外弥漫, 在生活中滋长。
(二) 把握时机, 适时教育
根据学生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 洞察每个学生思想动态, 找准教育切入点, 通过各种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集体和个体教育, 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勤奋和执著, 提高学生班级认同感,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积极加以疏导, 正确引导使学生走出心灵的独木桥。
(三) 丰富评价, 学会赏识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开展赏识评价活动, 阶段推出班内体育、表演、帮助同学、努力进步、班级管理等各方面“明星”, 形成班内“星光灿烂”和积极向上的局面, 引导学生在发现他人优点的同时, 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四) 开展各类竞赛, 提高班级凝聚力
在一个学年里, 我在班级组织了各种球类比赛、棋类比赛、歌咏比赛。在比赛中, 我注意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提高班级凝聚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进取心。
(五) 言传身教, 做真诚的教育
“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我时刻注重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和学生做朋友, 把他们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的角度去包容、接纳, 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 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
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所以, 我在活动中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 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
三、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营造民主温馨的班级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 它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在班级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中, 我广泛征求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讨论稿, 做成幻灯片, 逐条在班上通过民主表决确定, 这样获得了学生的心理认同, 从而内化成全班每名学生追求的目标, 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还相应地制订了操行评分细则, 依据班级制度进行有效的约束。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实行干部值日制, 班委成员从学习、课堂纪律、清洁卫生、就寝纪律、两操、行为礼仪等各方面进行分管督促, 对每天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 在放学之前由各负责人在具体事务上进行总结、反馈, 从不同角度树立班级典型。让全班同学在每天的“布置———督促———检查———总结”中不断成长。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 同时, 环境也创造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学生既是主力军, 又是参与者和组织者。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持续的、渐进的、“潜在的教育”, 犹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两年来, 我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创造了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认同意识和班级个性。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 从班级文化氛围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上进行创建。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M].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漓江出版社.
[3]湖北教育[J].湖北省教育厅, 2009, 201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班级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浅谈班级的文化建设05-24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工作汇报11-19
关于班级的作文:班级文化09-08
班级文化建设小结06-11
班级文化建设健康06-29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07-16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11-01
班级文化建设感悟11-16
小学班级文化怎样建设06-21
漫谈班级管理文化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