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推荐8篇)
1.当事人要求增加、变更仲裁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开庭三日前提出(开庭三日前不包括开庭当天和开庭之日的前面三天,例如星期五为开庭之日,则开庭三日前为含星期一在内的星期一之前)。
2.当事人应当提交一式两份的申请书,一份仲裁委存,一份交对方当事人。
3.通知对方当事人领取申请书副本和新的证据,并给予被申请人10日答辩期,被申请人明确表示放弃答辩期的除外。
一、海事
自人类有历史以来, 通由海洋进行商旅活动的脚步就从未停歇。从公元前9世纪地中海东海岸精明的商人和航海家罗德人、腓尼基人的航海贸易和《罗得法》到中国最早的海外贸易志《诸藩志》[2];从1950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仅11.35亿美元到20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近3万亿美元[3], 稳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贸易量的85%以上通过海运实现) , 世界贸易史的兴衰变迁无不与海洋———这个神秘而亲切的伙伴有着直接而密切的渊源。
与从事海上活动相伴而生的是无法避免且多如繁星的纠纷、事故以及各种纷繁复杂的与海、船、事相关的关系, 这就是海商和海事关系。
在中国, “海事”一词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海事”指海上事故、海损事故、海难事故、海上交通事故或船舶交通事故。广义的海事指涉海、船、事之事务。海指海洋和通海水域, 船指船舶和其他海上运输工具, 事指与海和船相关的人类行为。
经常与海事相伴出现的是海商。“海事”一词与“海商”一词有联系也有区别。海商和海事这两个词在《布莱克法律词典》中可分别用“Admiralty”和“Maritime”相互替换, 相应的调节海商海事关系的法律就是“Admiralty Law”和“Maritime Law”, 也就是在说普通法系中海商法和海事法的概念是通用的, 许多海商法教科书索性以“Maritime and Admiralty Law”命名[4]。加拿大海商法学者台特雷认为, 就其渊源来看, “Maritime Law”更多的是属于大陆法系, 而“Admiralty Law”在具有英美法系传统的同时也具有大陆法系的渊源。
在中国, “海商”与“海事”还是有区别。“海商”是海上商业活动的简称, 在内涵的理解上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海商”, 是指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以及海上货物或者旅客运输合同、海上拖航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保险合同等行为;广义的“海商”是指所有海上运输或其他与船舶有关的商业活动。中国海事法院中设置海事庭和海商庭, 其中海事法院中的“海事”是广义上的“海事”。《海诉法》第21条所列的“海事请求”, 既包括狭义的海事请求, 如有关海难救助、船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沉船打捞清除、共同海损等的请求, 也包括狭义的“海商”意义上的海事请求, 如有关船舶的使用或者租用的协议、海上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的协议、船舶买卖合同等的请求。由此可见, 无论单独从“海事”一词上理解, 还是从“海事”一词与“海商”一词的关系上理解, 狭义“海事”或者“海商”一词的内涵并不具有多大的应然性, 而是取决于实际需要或者习惯叫法, 即具有较为突出的实然性[5]。
广义的“海商”和广义的“海事”谁包含谁, 谁的范围更大, 在学界存在争论[6]。与商业无关或与商业有关但与海无关者均不属于海商, 而海事不仅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海商关系所涉事项, 还包括海事行政纵向关系所涉事项。笔者认为广义“海事”范围大于海商。
二、海事请求
海事请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以下简称《海商法》) 、《海诉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是经常出现的海事法律术语。国内外的法律法规以及海商法教科书上均未给出明确统一的规定。
有学者认为, 海事请求又称海事索赔, 是由货物、船舶的损失、灭失、海洋油污等事故中的受损方向有关责任方提出的赔偿请求[7]。也有学者这样认为, 海事请求, 是指涉及到或发生于与船舶的所有、占有、管理、营运、建造、买卖、救助、抵押、质押以及与船舶优先权有关的海事争议所发生的索赔请求权[1]。根据中国《海商法》第1条的规定, 海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为“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基于任何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而提出的请求都可以称之为海事请求, 此为海商法意义下的海事请求;但依照中国《海诉法》的相关规定, 只有特定事由引起的特定请求才可以称之为海事请求, 此为海诉法意义下的海事请求。
海事请求在许多国家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 直接体现为海事诉讼管辖权, 只要能启动法院管辖的请求都为海事请求, 除此并无其他专门规定。在国际公约中, 《统一扣押海运船舶若干规定的国际公约》 (以下简称1952年《扣船公约》) , 1999年《扣船公约》都采用了概括表述及列举的方式说明海事请求, 扣船国际公约在更大程度上也可理解为“扣船方式下的管辖权”[4]。在国际公约中及中国国内立法中海事请求多以封闭式或开放式的方式定义, 1952年《扣船公约》仅列举17项海事争议事由引起的请求, 未作定义说明。以致很多人认为, 海事请求是专门为扣押船舶设置的事由请求。实则不然。《海商法》以及《海诉法》在船舶优先权、海事强制令、海事证据保全等规定中均有涉及。
综上, 海事请求从广义上讲, 应包括一切能够启动海事管辖事由的请求, 它的具体界限是模糊的;狭义来看是符合各国内法中关于海事诉讼程序的具体请求, 它的项目是清晰而具体的。不同国家由于法律传统和文化的不同, 海事请求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国家体现各异。
三、保全
保全, 又称民事保全或财产保全, 顾名思义“保护使之安全”[1], 系属民法范畴的概念。从民事诉讼法的含义理解, 是法院采取强制性措施, 限制被请求人的财产、行为, 保障民事权利人的请求得以顺利执行的手段。它是一种强制性的保全措施, 也是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民事保全的目的在于保证判决顺利执行, 使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
1989年以前, 日本的民事保全制度散见于《日本民事诉讼法》与《日本民事执行法》的“假扣押与假处分”, 1989年12月实施的《日本民事保全法》使两程序合二为一, 称作“民事保全”。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也把民事保全称为“保全诉讼”、“保全处分”。
英美法系国家的“临时性救济”措施和大陆法系的“民事保全”措施含义大体一致, 但外延要比大陆法系中的保全程序更广。其中只有扣押、临时性限制命令、预备性禁令、中间禁令等命令或禁令与大陆法系保全程序的假扣押和假处分内涵相类似, 也可分为“判决的保全”和“现状的保全”[8], 其救济措施的对象不但包括债务人的财产及人身, 还包括债务人的行为, 目的与民事保全无异。
四、目前《海商法》中对海事请求保全的定义
海事请求保全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海事司法制度, 是中国《海商法》及《海诉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中特有的称谓, 散见于《海商法》第二章船舶优先权部分, 《海诉法》第三、四、五、六章部分。在《海诉法》诞生之前, 并未有“海事请求保全”这一称谓。“海事请求保全”这一称谓起源于1999年《扣船公约》, 在海诉法制定期间, 适逢1999年扣船公约的起草, 公约的第1条、第2条、第3条、第5条、第7条中“海事请求”这一词组, 并出现“保全海事请求”这一动宾结构短语, 这给了当时起草《海诉法》的专家启示, 并结合《民事诉讼法》创设了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海事请求保全制度。 (1)
同为保全海事请求的法律, 两大法系不同国家称谓不同, 甚至定性也不同, 英国的马瑞瓦禁令;英美及英联邦国家的对物诉讼;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假扣押、假执行”中都有保全海事请求的具体制度。《海诉法》中, 海事请求保全约占全部内容的1/3, 足以显示海事请求保全在海事诉讼中的重要位置。根据《海诉法》第12条规定, 海事请求保全是指海事法院根据海事请求人的申请, 为保障其海事请求的实现, 对被请求人的财产所采取的强制措施。
五、结论
综上, 海事为涉“海”、“船”之事, 海事请求为事关海事事由之请求, 保全意为临时性、救济性、强制性的法律程序。海事请求保全是指海事法院根据请求人就海事请求范围内的海事事项提出的申请, 为保障其海事请求权利的实现, 对被请求人的财产、行为、人身及与之相关的涉案证据采取的临时性强制性措施。
摘要:海事请求保全是各国民事或海事程序法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制度, 然而由于各国的这一制度在称谓、保全方式、措施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国际组织和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来定义海事请求保全, 因而未能形成国际海事领域普遍认可的定义。通过海事请求保全定义的层递分析, 力求系统、全面定义, 为海事请求保全制度的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海事,海事请求,保全
参考文献
[1]金正佳, 翁子明.海事请求保全专论[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1996:1-222.
[2][南宋]赵汝适.诸藩志[Z].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qzxzgcl60zn/t20090916_402587600.htm, 2011-09-05.
[4][加]威廉.台特雷.国际海商法[M].张永坚, 等,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1-344.
[5]胡正良.海事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2.
[6]司玉琢.海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
[7]佟柔.中华法学大词典[K].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276.
关键词:请求权竞合;违约请求权;侵权请求权
一、侵权与违约竞合
所谓违约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的竞合,是指同一当事人之间的同一法律事实因同时符合合同法与侵权法的要件而产生了违约与侵权两个请求权,这两个请求权的目的或效力相同或部分相同但请求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排斥关系的现象。
二、违约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发生竞合的现实原因
现实生活中,导致因违约产生的请求权和因侵权产生的请求权发生竞合的原因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同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照顾、通知、保护、忠实等附随义务以及其他的不作为义务。
(2)侵权性的违约和违约性的侵权。
(3)侵权人故意实施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并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时,如果侵权人和受害人之间事先存在合同关系,如医疗服务合同中,如果医生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导致患者重伤或者死亡,则该种行为既是一种侵权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违约的行为。
三、违约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的制度完善
(一)关于解决请求权制度的原则
对于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竞合的解决,笔者认为在建构请求权竞合的解决机制时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双方实体利益的平衡。实体利益的平衡指的是要全面补救受害人的损失,法律另有规定和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诉讼程序的简便。即应当从有利于当事人诉讼和节约司法资源两个方面来考虑。对于一个不法行为,如果受害人一次诉讼不能完全补救其损失时,允许其再次提起诉讼,这会增加受害人的诉讼成本,法院的司法资源也会得到浪费,有违现代诉讼的理念。
(3)坚持私法自治的原则。当受害人同时提出违约之诉和侵权之诉时,应予受理。但须遵循两个请求权相互影响的理念,即给付内容相同的部分只能得到一次补偿给付内容不同的部分都能得到补偿;当受害人选择其中一种请求权不能得到充分救济时,应当允许其予以补充,但前提是必须在一次诉讼中提出;当受害人能够两者都选,法官行使释明权后,受害人仍只选择其中之一时,应尊重受害人的意愿。
(二)关于完善请求权竞合制度的建议
笔者以为,我国的请求权竞合制度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自由,赋予了当事人自由选择权,同时也避免了使不法行为人承担双重赔偿责任。但在处理请求权竞合的问题时,要么适用侵权法,要么适用合同法。两者之间的规定不能相互适用。我国法律的规定实际上是对请求权自由竞合说的修正,可以称为“有限制的请求权自由竞合说”。所以它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时不能为当事人的损失提供充分的救济方式,因此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一方面,当发生请求权竞合时,允许当事人在各个请求权之间选择一种来行使,并且如果一项请求权行使完之后,其仍有一部分损失未得到补偿时,他还可以通过行使另一种请求权来对该部分损失提出请求,但是对于各个请求权给付内容相互重叠的部分,当事人不得提出请求。在此说明以下两点:
(1)当事人对于各个请求权可以自由选择行使,但是不得将之让与给他人,以避免可能出现通过让与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行使各个请求权,导致重复裁判,加重不法行为人的负担,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
(2)对于当事人选择行使请求权时,法官应当对案件所涉及的其他请求权给予必要的说明并允许其变更权利主张。因为当事人在选择时,应当考虑到行使该种请求权的可能后果,如果他明知通过行使一项请求权可以得到完全的补偿,但是却选择另一项可能得不到完全补偿的请求权,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对自己相应的权益的放弃。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起诉带来的诉讼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考虑到请求权竞合的类型是多样的,因此应当将请求权竞合问题在较高位阶的法律中加以规定。比如可以在制定我国《民法典》时在总则中加以规定。请求权竞合的情形不仅仅发生在因违约产生的请求权和因侵权产生的请求权之间,还可以发生在不当得利请求权和因侵权产生的请求权之间,在较高位阶的法律中加以规定,可以起到一种总括性的作用。
四、结语
“一事一议”项目扶持资金的报告
尊敬的都昌县财政局领导:
您们好!位于我村南端名为“下塘”的一口池塘,是我村村民生活用水唯一的、不可缺少的水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由于我村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池塘里的淤泥一直没有被清理过。几十年来周边的泥沙随雨水流入池塘,使塘底不断升高,加至四周塘堪崩塌,夕日的池塘已经成为“浅碟”,池塘面积逐渐缩小,蓄水量大幅度下降,秋冬两季村民用水极其困难,大旱之年就滴水未有,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全村村民强烈要求修复、改造此口池塘。以上状况,我村民理事会全体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多次会议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对“下塘”进行清淤、修堤改造。经过认真预算,共需投入资金9万余元。村民主动集资4万多元,尚缺资金5万余元。
因此,特向贵局申请,望有关领导能给予 “一事一议”项目扶持资金5万余元,我村全体村民将衷心感谢!此致 敬礼!
和合乡桥岭村委会桥岭畈村理事会
1.March 12
Dear Mary,I have about fifty pages of manuscripts to be
typed.As I am not good at typing, 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spend several evenings at my home and do
the typing for me? Knowing that you are free, I hope
you can give me the help.Many thanks.Wendy
2.February 8, 2010
Dear Mr Gerald,The bearer(持信人), Mr Chen, was a classmate
o fmine at university.He has recently been assigned
ot work in your company.He is well-educated, with
good habits and agreeable manners.Any assistance
you may give him concerning his life and work will
be esteemed as a grat favor for me.Yours respectfully,Wu Tong
3.Dear Mr Wallace,I have applied for admission to Boston
University.As I have no relatives in the States, would
you be my finacial guarantor(保证人)? You know, in
applying for a student visa, an affidavit(宣誓书、书
面陈述)of support must be submitted from an
individual who will assure this opportunity.If I have
the chance of coming to the U.S., I will undertake
part-time employment to cover all the living
expenses.Please write to me soon.Yours sincerely,Xu Xioalei
感谢
1.May 14, 2010
Dear Prof.Liu Zhongliang,Many thanks for your kind hospitality and the
honor you showed me during my recent visit to your
country.It was thoughful of you to introduce me to so
many learned professors and scholars from your
country.I hope you will some day visit my country with
its wonderful scenery and give us some lectures on
Chinese Literature.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write to me should you
want me do something for you in Australia.With best wishes,Mike Johnson
您好!
本人正是今年9月访问江苏电视台,与王高领主任会晤商谈过的韩国WJ中国语学院崔源珍院长。认识您非常高兴,希望能与贵台达成合作,协力共进。
首先,对贵台于11月5日,6日,7日的商谈邀请表达感谢。届时本人将访问南京参加活动,希望贵台能够提供邀请函并告知具体的时间地点。
其次,本人将介绍本公司情况。本公司是位于韩国时尚的发源地和中心区——首尔江南狎鸥亭的WJ中文学院韩流事业部。本地区作为著名富人区,聚集大量整形医院,皮肤科和美容室,因国际奢侈品牌云集而成为知名的高端消费地区,同时,拥有大量当红艺人的韩流经济公司也在此驻扎,是代表最尖端韩流印象和引领高端生活方式的韩流源头。作为著名观光地,本地区也令追求真正韩流价值的韩国人心生向往,同时在外国游客中极具人气,其中又以中国游客为最。
以此地利,本公司推出最时尚,优秀的韩流美容品牌,希望通过××电视购物将最有效的产品带给中国消费者。一般电视购物的主力消费层为40-50岁女性,本公司亦以此为基础主推高价高效的高端化妆品系列。而对于其他的产品系列,希望能在日后的深度合作中也渐渐展开,包括此次会谈中,本公司将介绍的服饰,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多系列产品。
在与贵台友好合作的同时,希望××电视购物能够开设WJ化妆品特别专题。具体的交易条件和条例程序希望通过会谈达成协议。
本公司与苏宁易购正在就WJ特别馆的开设程序进行协商,同时也计划与苏盐和淘淘巷展开合作,设立专卖区。
另外,本公司可对于好享购电视购物的相关韩流商品事业给予帮助。例如派遣一至二名员工帮助贵台准备场地,邀请韩流企业,进行××电视购物在首尔的进口产品说明会活动。
本人预定11月1日至6日访问南京,届时将拜访贵台进行商务洽谈。
先就待议内容再做梳理:
1,签订协议书
2,WJ产品介绍和展开方案 3,有关交易条件和程序的协商
4,协助好享购电视购物在韩展示会业务
关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即使是母语者亦有高下之分。《红楼梦》中王熙凤跟各色人等打交道都可以八面玲珑,而阿Q在求爱时只会说“我和你困觉”。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大部分母语者都能保证交际能够进行,因为绝大部分母语者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自然习得了“得体”和“礼貌”的标准。对于语用能力的高低,母语者往往习焉不察,但对留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就十分关键,因为绝大多数留学生很难像汉语母语者那样在社会文化中自然习得那条标准。
请看以下几个例子:
场景1: 老师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
老师: 星期六有空吗? 来我家玩玩吧。
学生: 不去,太给您添麻烦了。( 邓恩明,1996)
场景2: 学生的结业晚宴上。
老师: 你的汉语真不错。
学生: 瞧你说的,哪儿的话?
场景3: 老师对学生表示感谢。
学生: 咱俩谁跟谁呀。
对对外汉语教师来说,以上几个场景并不陌生。学生的语言结构并没有问题,却没有达到相应的交际效果,甚至引起误解,事实上这体现出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欠缺。如场景1 中学生不知道如何礼貌地拒绝老师的邀请,场景2 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回应老师的恭维,场景3 中学生因不了解不同对象的交际规则使用了不恰当的回应。
要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语用能力,需要专门的语用教学,但汉语语用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根据统计,我们找到有关汉语语用教学的论文仅24 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8 篇。在教材方面,刘蕊( 2007) 考察了6 种口语教材,发现只有两部教材注意到语用问题,可以说汉语语用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汉语语用“教什么”,即语用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而要确定针对学习者的汉语语用教学内容,基础工作就是要总结汉语母语者的语用规律。
卢加伟( 2014) 总结前人研究,认为语用教学内容包括“单一、孤立的语用特征”和“语篇组织策略”两大类,“前者涉及话语标记语、语用惯例、言语行为语义程式等,后者主要指会话组织技巧”。一些研究从言语行为角度对语用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以“请求”为例,BlumKulka等( 1989) 调查了6 种语言中的“请求”类言语行为,并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可以将“请求”行为分解为招呼语、核心行为语和辅助行为语,这些都可以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温晓虹( 2012) 对汉语语用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认为语用教学内容应包括社会语用知识、交际功能及语言形式。其中社会语用知识主要指交际双方社会地位、熟悉程度、事件强加度等因素对语用策略及语言形式的影响; 交际功能即言语行为的实施特点; 语言形式主要指言语行为中的语言形式特征。
总的来看,前人的研究,语用教学常见的内容应包括语用知识( 即对语用中语言形式、功能及语境之间关系的介绍) 、语用策略( 如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等等) 、语言形式( 如招呼语、核心行为语、辅助行为语等等) 。
三研究设计
我们通过问卷对汉语母语者进行调查,总结母语者在实施请求行为时所表现出的语言规律,并将其设计成一个语用教学库。之所以选择请求行为,是因为请求是一个普遍且常用的人类社会交际活动,此外,请求行为本身较为复杂,是学习者最难掌握的言语行为之一。
( 一) 问卷设计
对言语行为的分析,首先要根据影响因素进行情境划分。Hudson等( 1995) 根据权势地位、熟悉程度和事件强加度的高低将言语行为划分成8 种交际情境,但没有包含权势平等的情境,而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如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等。本研究将权势平等的情境考虑进来,共得到12 种情境,见表1。但其中第12 种情境发生的可能性很低( 即我们不太可能对陌生人提出程度较高的请求) ,所以排除这一项,最终得到11 种情境。
根据以上情境划分,我们设计了针对汉语母语者的问卷。问卷采用书面话语填充任务,这种方法在言语行为研究中被广泛使用。被试需要完成11 种情境下的请求,如: “你是一位老师,现在急需借图书馆的一本书,但是自己没有时间,所以请你的学生( 名字叫刘明) 帮忙借书,你会怎么说? 这个学生和你比较熟悉。”
( 二) 参与者
本研究的参与者为50 位汉语母语者,年龄最小的17 岁,最大53 岁,其中男性20 位,女性30 位。参与者的教育程度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最终收集到550 个句段。
( 三) 问卷分析框架
要对问卷进行分析,首先要制定一个可操作的问卷分析框架。Blum-Kulka等( 1989) 将言语行为划分为三部分: 招呼语,即言语行为的起始部分,吸引听话人注意; 核心行为语,即表达交际功能的核心句; 辅助行为语,指降低核心行为语面子威胁的各种策略,使言语行为更易令人接受,如解释原因、试探、感谢、道歉等等。
我们认为,言语行为是功能、语言形式和策略的结合,其中语言形式和策略是为了功能的实现,而功能和策略又影响着语言形式的变化。因此,在充分考虑功能、语言形式和策略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同时借鉴Blum-Kulka等的划分,我们总结出一个问卷分析框架,包括功能句层面、策略层面和语言形式层面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层次不同,但又相互交叉。
功能句层面包括“核心句”“礼貌标记语”“称谓语”和“问候语”四部分。核心句指的是表达某类言语行为时最核心的句子,如“可以帮我……吗”。礼貌标记语指的是在某种场景下是否使用表达礼貌的如“请”“您”等词语。称谓语指在交际中有无称呼语。问候语指的是在某种场景下是否使用“你好”之类的问候。
策略层面指的是为了使言语行为更容易被接受而采取的各种具体的策略,如解释原因、道歉、感谢、试探、补偿措施等等。不同的情境下,母语者会选择哪些策略,这些规律是语用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策略的表达也有赖于语言形式的选择。
语言形式层面指的是语言形式的选择和变化,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降低面子威胁程度及调控交际双方距离。语言形式又可分为句式选择、词语选择。句式选择主要是功能句的句式选择,如表达请求时,是选择“帮我……好吗”这样的疑问句,还是选择“请帮我……”这样的祈使句。词语选择包括称谓语、问候语、礼貌标记语、道歉语、感谢语、模糊限制语、语气词、程度副词等几类词语的选择。称谓语包括标准称谓( 如“王老师”) 和非标准称谓( 如“老王”) 以及无称谓三种形式,不同的场景要选择不同的称谓。问候语选择指的是在交际中是使用“你好”还是“您好”“某某好”。礼貌标记语选择指的是在交际中选择哪个礼貌词语。道歉语指在表达道歉策略的时候选择哪些词语进行道歉,如“对不起”“抱歉”还是“不好意思”。感谢语指的是在表达感谢策略时使用哪些词语进行感谢,如“谢谢”“多谢”还是“感谢”。模糊限制语是Lakoff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为了降低面子威胁程度而使用一些模糊性的词语,如“一下”“一点儿”“有可能”等等。语气词指的是“吧”“呀”“啦”“啊”“呗”“哈”等在某种情境下具有特定语用功能的词语。程度副词指的是用来调控某种言语功能强度高低的副词,这些词通常用在解释原因、感谢、道歉等策略中,如“非常”“实在”“特别”等等。此外,我们将模糊限制语、语气词、程度副词三种词语的选择归纳为“事件强加度调节手段”,因为这三种语言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事件的强加度。
我们将问卷分析框架总结如下图。
四结果分析
根据上文的问卷分析框架,我们对收集到的问卷从功能句、策略、语言形式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 一) 功能句层面
1. 核心句句式
请求中的核心句句式包括祈使句和疑问句两种,祈使句式直接提出要求,对听话人面子威胁程度较大; 疑问句式以疑问的形式提出请求,留给听话人选择的余地,对听话人面子威胁较小,显得比较客气。根据统计,各个场景的疑问句使用率分别为: 场景1( P + D + I - ) 40% ,场景2( P + D - I - ) 78% ,场景3( P + D + I + ) 48% ,场景4( P + D - I + ) 88% ,场景5( P - D + I- ) 60% ,场景6( P - D - I - ) 66% ,场景7( P - D + I + ) 84% ,场景8( P - D - I + ) 70% ,场景9( P = D + I - ) 14% ,场景10( P = D + I + ) 84% ,场景11( P = D - I - ) 100% 。
总的来看,熟悉度越低,人们越倾向于使用疑问句的形式提出请求。比较场景1 和2、3 和4、9和11,后者(熟悉度低)更多采用疑问形式。同时,事件强加度越高,人们越倾向于采用疑问句,比较场景1和3、2和4、9和10,后者(事件强加度高)更多采用了疑问形式。
2. 礼貌标记语
根据统计,各个场景礼貌标记语的使用率分别为: 场景1( P + D + I - ) 6% ,场景2( P + D -I - ) 42% ,场景3( P + D + I + ) 16% ,场景4( P + D - I + ) 26% ,场景5( P - D + I - ) 16% ,场景6( P - D - I - ) 64% ,场景7( P - D + I + ) 76% ,场景8( P - D - I + ) 86% ,场景9( P = D + I - ) 0,场景10( P = D + I + ) 8% ,场景11( P = D - I - ) 42% 。
从统计结果看,礼貌标记语的使用主要受到权势和熟悉度的影响。权势低对高、熟悉度低的情况更倾向于使用礼貌标记语。对比场景1 和2、3 和4、5 和6、7 和8、10 和11,我们看到前者( 熟悉度高) 的礼貌标记语使用率都低于后者( 熟悉度低) 。此外,比较场景1、2、3、4 和5、6、7、8,后者( 低对高) 礼貌标记语的使用比率明显高于前者( 高对低) 。
3. 称谓语
称谓语的情况可分为标准称谓、非标准称谓、无称谓三种情况。三种情况的使用率分别为: 场景1( P + D + I - ) 94% 、6% 和0,场景2( P + D - I - ) 94% 、6% 和0,场景3( P + D + I + )49% 、45% 和6% ,场景4( P + D - I + ) 96% ,0 和4% ,场景5( P - D + I - ) 80% 、16% 和4% ,场景6( P - D - I - ) 100% 、0 和0,场景7( P - D + I + ) 98% 、0 和2% ,场景8( P - D - I + ) 100% 、0 和0,场景9( P = D + I - ) 72% 、14% 和14% ,场景10( P = D + I + ) 60% 、24% 和16% ,场景11( P = D - I - ) 68% 、6% 和26% 。
根据统计结果,请求中的大部分场景都使用了标准称谓,而非标准称谓则主要用于权势平等的情况,场景9、10、11 中非正式称谓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场景。此外,熟悉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熟悉度越高,非标准称谓的使用率越高,比较场景5 和6、10 和11,前者都高于后者。我们发现,场景1、2、3、4、7、8 都没有使用非标准称谓,而这些场景中的关系是老师和学生。我们认为,这和中国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有关,这些观念之下,师生即使关系很密切,使用非正式的称谓也不合适。
4. 问候语
根据统计,各个场景问候语的使用率分别为: 场景1( P + D + I - ) 2% ,场景2( P + D - I - )18% ,场景3( P + D + I + ) 16% ,场景4( P + D - I + ) 16% ,场景5( P - D + I - ) 6% ,场景6( P -D - I - ) 34% ,场景7( P - D + I + ) 6% ,场景8 ( P - D - I + ) 34% ,场景9 ( P = D + I - ) 0,场景10( P = D + I + ) 0,场景11( P = D - I - ) 48% 。
总的来看,问候语主要用于熟悉度低的情况。场景1 和2、5 和6、7 和8,前者( 熟悉度高)问候语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后者( 熟悉度低) ,场景11( 陌生人之间) 则使用了最多的问候语。
( 二) 策略层面
在问卷中出现了“解释原因”“感谢”“道歉”“试探”“补偿措施”等五种策略。五种策略的总体使用率分别为: 解释原因82. 9% ,感谢19. 2% ,道歉12. 4% ,试探10. 1% ,补偿措施6.7%。这几种策略的使用规律总结如下:
1.解释原因
根据统计,各个场景解释原因的使用率分别为: 场景1( P + D + I - ) 70% ,场景2( P + D - I- ) 70% ,场景3( P + D + I + ) 82% ,场景4( P + D - I + ) 84% ,场景5( P - D + I - ) 84% ,场景6( P - D - I - ) 94% ,场景7( P - D + I + ) 100% ,场景8( P - D - I + ) 100% ,场景9( P = D + I - )20% ,场景10( P = D + I + ) 100% ,场景11( P = D - I - ) 100% 。
总的来看,解释原因是最常用的策略,总体使用率达到82. 9% 。事件强加度越高,解释原因的情况就越多。场景9( 请自己熟悉的同事帮自己取快递) 中解释原因使用率最低,因为“取快递”属于举手之劳,对被请求者的的威胁很小,因此解释原因的使用率仅为20% 。场景10( 向熟悉的朋友借1 万块钱) 虽然熟悉度高,但因为事件强加度高,说话人都给出了详细的借钱原因。
2. 感谢
根据统计,各个场景解释原因的使用率分别为: 场景1( P + D + I - ) 24% ,场景2( P + D - I- ) 24% ,场景3( P + D + I + ) 12% ,场景4( P + D - I + ) 10% ,场景5( P - D + I - ) 16% ,场景6( P - D - I - ) 6% ,场景7( P - D + I + ) 18% ,场景8( P - D - I + ) 16% ,场景9( P = D + I - )20% ,场景10( P = D + I + ) 18% ,场景11( P = D - I - ) 48% 。
总的来看,感谢的总体使用率不高,只有19. 2% 。比较来看,感谢多用于预计对方可能答应的情况,因此事件强加度低的情况反而感谢使用率高,如场景11( 请陌生人帮自己搬箱子)中感谢的使用率最高,达到48% 。
3. 道歉
根据统计,各个场景道歉的使用率分别为: 场景1( P + D + I - ) 0,场景2( P + D - I - ) 4% ,场景3( P + D + I + ) 0,场景4( P + D - I + ) 6% ,场景5( P - D + I - ) 6% ,场景6( P - D - I - )26% ,场景7( P - D + I + ) 14% ,场景8( P - D - I + ) 30% ,场景9( P = D + I - ) 0,场景10( P = D+ I + ) 16% ,场景11( P = D - I - ) 14% 。
总的来看,熟悉度低的情况下道歉总体使用率较低,只有12. 4% 。道歉主要用于权势低对高以及熟悉度低的情况,如场景6( 下属向不熟悉的经理请求) 中道歉使用率为26% ,场景8( 学生向不熟悉的老师请求) 中道歉使用率达到30% 。而熟悉度高的情况下,道歉的使用率极低,如本研究中场景1、3、9 中道歉使用率为0。
4. 试探
根据统计,各个场景试探的使用率分别为: 场景1( P + D + I - ) 20% ,场景2( P + D - I - )24% ,场景3( P + D + I + ) 26% ,场景4( P + D - I + ) 30% ,场景5( P - D + I - ) 0,场景6 ( P - D- I - ) 0,场景7( P - D + I + ) 0,场景8( P - D - I + ) 0,场景9( P = D + I - ) 6% ,场景10 ( P = D+ I + ) 32% ,场景11( P = D - I - ) 0。
试探的总体使用率也不高,仅为10. 1% 。试探主要用于可能耗费对方时间或金钱的情况,所以场景5、6、7、8 中没有使用试探。此外,事件强加度高,试探的使用率也比较高,所以场景10( 向朋友借1 万块钱) 中试探的使用率达到32% ,而场景9( 请同事拿快递) 中试探使用率仅有6% 。
5. 补偿措施
根据统计,各个场景补偿措施的使用率分别为: 场景1( P + D + I - ) 0,场景2( P + D - I - )0,场景3( P + D + I + ) 6% ,场景4( P + D - I + ) 0,场景5( P - D + I - ) 0,场景6( P - D - I - ) 0,场景7( P - D + I + ) 7% ,场景8( P - D - I + ) 0,场景9( P = D + I - ) 0,场景10( P = D + I + )62% ,场景11( P = D - I - ) 0。
补偿措施的总体使用率也不高,仅为6. 7% 。补偿措施多用于事件强加度高的情况。这是因为事件强加度高,对被请求方的威胁程度较高,或者被请求方付出的代价会比较大。如场景10( 向朋友借1 万块钱) 中补偿措施的使用率达到62% ,远远高于其他场景。
( 三) 语言形式层面
1.功能句的语言形式
1)核心句选择
请求中最常用的核心句形式包括“能……吗”“能不能……”“可以……吗”“可不可以……”“帮我……( 吧) ”等。疑问句和祈使句表达了不同的礼貌程度,疑问句比祈使句的形式更为客气。而疑问句中采用了不同情态动词如“能”“可以”等,其客气程度也不同。汉语母语者在祈使句中常使用语气助词,如“吧”“呗”“哈”等等。这些形式都可以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
2) 礼貌标记语选择
礼貌标记语的主要形式包括了“您”“请”“麻烦”“拜托”“劳驾”等。不同语言中的礼貌标记语使用条件不尽相同,比如英语中“Please”的使用比汉语的“请”要普遍得多。因此,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这些礼貌标记语,可以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
3) 称谓语选择
称谓语可以分为标准称谓、非标准称谓、无称谓三种。正确而得体地使用称谓,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语用能力。母语者问卷中,称谓语使用体现出得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得体性,指在不同的场景中能够使用合适的称谓,如在师生关系的场景,学生对老师( 王伟) 的称呼一般只有“老师”或“王老师”。多样性,指称谓使用的多种形式,以场景5 为例,对“熟悉的经理( 王伟) ”的称谓包括王经理、经理、领导、头儿、老大、王哥等,掌握多样的称谓可以更好地拉近交际双方关系,有利于言语行为的实施。
因此在语用教学中,一方面要总结不同场景用什么样的称谓,这些在功能句层面已有所归纳; 另一方面还要教给学生称谓的多样性,即标准称谓有哪些,非标准称谓有哪些,这些都可以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
4) 问候语选择
问候语可以提高言语行为的礼貌程度,主要形式包括“您好”“你好”“某某好”等。在功能句层面,我们总结了不同场景中是否应当使用问候语。在语言形式层面,“您好”“你好”“某某好”等形式体现出不同的礼貌程度,我们需要总结这些问候语形式的异同,并将其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
2.策略中的语言形式
1)感谢语选择
感谢的主要语言形式包括“谢谢”“谢谢某某”“( 非常) 感谢”“多谢”“谢啦”等。这些感谢语的强度不同,使用条件不同,需要认真总结这些条件,并将其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
2) 道歉语选择
道歉的主要形式包括“不好意思”“抱歉”“对不起”“遗憾”“见谅”“对不住”“打扰了”等。这些道歉语的强度不同,使用条件不同,也需要认真总结这些条件,并将其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
3) 事件强加度的调节手段
根据不同的交际场景,汉语母语者要通过若干语言手段来调节事件的强加度,这些手段主要包括程度副词的使用、语气词的使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等。程度副词可以调控请求交际情境的事件强加度,如“我实在搬不动箱子”比“我搬不动箱子”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请求。模糊限制语可以减轻请求的强度,如“帮我取一下快递”比“帮我取快递”对听话人的威胁程度要低。语气词可以缓和语气,同时拉近交际双方的关系,如“帮我拿下快递呗”比“帮我拿下快递”显得要求轻松,同时暗示双方关系亲近。
我们对请求中的事件强加度调节手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 程度副词使用率为10% ,语气词使用率为22. 3% ,模糊限制语使用率为24. 5% 。调节事件强加度的手段对留学生来说也是难点。从语言形式层面来看,程度副词主要出现了“实在”“真”“非常”“太”“十分”“有点”“很”等,这些程度副词的意义、用法及差别需要总结; 语气词出现了“啊”“吧”“啦”“哈”“呀”“呗”“哦”等,这些语气词的意义、功能及差别需要总结; 模糊限制语出现了“一下”“一点”“可能”“恐怕”等形式,这些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总结。以上这些都可以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
( 四) 针对“请求”的语用教学库
根据上文内容,我们对汉语请求行为的语用教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将这些内容设计为一个语用教学库,列表如下。因篇幅所限,本文不能把教学内容的细节全部展示出来,只能举例作为代表。
五小结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汉语母语者在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时所体现出的语用规律进行了总结。这些语用规律可分为功能句选择、策略选择和语言形式特征等三方面,并期待这些规律可以作为汉语语用教学的内容。请求只是诸多言语行为中的一类,还有许多常用的言语行为如拒绝、建议、道歉等需要进一步总结。当然,通过对母语者的调查进而总结语用规律并不一定是确定汉语语用教学内容的唯一方法,对汉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的调查也应是语用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附录: 汉语语用问卷调查
感谢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本问卷分为“请求”和“拒绝”两部分。请您回答在如下情境中,您将如何得体地表达和回应。
性别: 男/ 女年龄
A请求
1. 你是一位老师,现在急需借图书馆的一本书,但是自己没有时间,所以请你的学生( 名字叫刘明) 帮忙借书,你会怎么说? 这个学生和你比较熟悉。
我会说:
2. 你是一位老师,现在急需借图书馆的一本书,但是自己没有时间,所以请你的学生( 名字叫刘明) 帮忙借书,你会怎么说? 这个学生和你不太熟悉。
我会说:
3. 你是一位老师,为了研究一个课题需要收集大量材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你想请自己的学生( 名字叫刘明) 帮你收集,你会怎么说? 这个学生和你比较熟悉。
我会说:
4. 你是一位老师,为了研究一个课题需要收集大量材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你想请自己的学生( 名字叫刘明) 帮你收集,你会怎么说? 这个学生和你不太熟悉。
我会说:
5. 你是一名下属员工,因为家里有事要向经理( 名字叫王伟) 请假一天。你会怎么说? 这位经理和你比较熟悉。
我会说:
6. 你是一名下属员工,因为家里有事要向经理( 名字叫王伟) 请假一天。你会怎么说? 这位经理和你不太熟悉。
我会说:
7. 你是一个学生,因为家里有事不能准时参加考试,所以想向老师( 名字叫王伟) 申请延期考试,以前王老师没有同意过这样的申请。你会怎么说? 这位老师和你比较熟悉。
我会说:
8. 你是一个学生,因为家里有事不能准时参加考试,所以想向老师( 名字叫王伟) 申请延期考试,以前王老师没有同意过这样的申请。你会怎么说? 这位老师和你不太熟悉。
我会说:
9.你有事不在公司,需要请同事(名字叫刘明)帮忙拿一下快递。你会怎么说?你和同事比较熟悉。
我会说:
10. 你因为家里有事,着急用钱,所以要向你的朋友( 名字叫刘明) 借1 万块钱( 这些钱对你的朋友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 。你会怎么说? 你和朋友比较熟悉。
我会说:
11. 你拿着一个大箱子坐火车,因为力气小,很难把箱子放到行李架上,所以请旁边年龄差不多的小伙子帮忙。你会怎么说?
我会说:
参考文献
[1]邓恩明.语用学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3).
[2]刘蕊.美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社交语用失误的考察与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卢加伟.第二语言语用教学研究述评[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温晓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Hudson,T.,E.Detmer,&J.D.Brown.A.1995 Framework forT esting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M].Honolulu: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urriculum Center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6]Kasper,G.,S.Blum-Kulka&J.House.1989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apologies.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123-154.
看过本栏目上期内容“Recall Notice”的读者可能对这个“召回通知”还有印象,不过大家是否还记得其对应的英语原文呢?尤其是这个通知的最后一句:“I should therefore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 return it within five days of the receipt of this notice”。其实,这是英文里很常用的表示礼貌提出请求的一个句型,即:I shoul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 would do something。所以,请你们记下这个有用的句型,并在日常口语或书面语种练习使用。比如:
(1)We shoul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 would help us fill in this questionnaire. (如果您能帮我们填写这个问卷,我们将感激不尽。)
在这里,我相信你们都知道“grateful(感激)”一词,可你们是否注意到其中两个情态动词(should和would)的使用奥秘。实际上,在这个句型中,这两个情态动词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本期内容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情态动词用于表示请求的用法。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们往往会请求别人为我们做某事,此时,我们当然要表现出礼貌或委婉,而不能直截了当地甚至是粗鲁地提出“强求”。为了表示礼貌,我们就需要借助于情态动词。比如,我们比较下列(2)、(3)两个对话,体会一下情态动词表示礼貌请求的作用:
(2)A: Hey, you! Open this door!
B: It's locked. Want we get the key?
A: Yeah. Get it. Fast!
A: 嘿,说你呢,把门打开!
B: 门锁了。想要钥匙?
A: 给我去拿,快点!
我们看到,这种直接而唐突的表达,显然缺乏礼貌,显得说话人很粗俗。但是如果我们借助于情态动词及其相关句型,就可以使我们的请求显得客气和委婉:
(3)A: Excuse me, would you please open this door?
B: I'm afraid it's locked. Shall I get a key?
A: Please, if you wouldn't mind, as quickly as you can.
A: 对不起,你能把门开一下吗?
B: 恐怕门被锁上了,要我替你把钥匙拿来吗?
A: 太好了,那就麻烦你快点去拿,好吗?
通过对比上面(2)、(3)两组对话,我们看到用了情态动词的对话(3)非常礼貌与客气,显然是我们每个人都乐意接受的。再比如,请陌生人不要抽烟,我们需要很礼貌:
(4)A: Excuse me, sir. I realize you have the right to smoke here. But could you put out your cigarette, please? Your smoke is coming right at us.
B: Well, sorry, I am in the smoking section, and I was here before you. If you wouldn't mind, you could go to the non-smoking section.
A: OK.
A: 对不起,先生,我知道你有权在这儿抽烟,但是,我还是想请你把烟熄了,好吗?你的烟味儿往我这儿飘来。
B: 哦,不好意思,我这是在吸烟区,而且我先来的。你要是不介意的话,你能去那边无烟区吗?
A: 好的。
我们看到,上面对话(4)无论是提出请求的A,还是委婉拒绝的B,都使用了情态动词来表示自己的礼貌,显得相当有修养,易于让人接受。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如果没有情态动词,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口气:
(5)A: Hey! Put out your cigarette! Your smoke is coming right at us.
B: I am in the smoking section, and I was here before you.
A: 嗨!你的烟直冲我这儿来。
B: 这是吸烟区,而且我比你先到这儿。
像上面对话(5)中,A这样直截了当地提出“强求”,当然让人难以接受,所以B同样以牙还牙,断然拒绝,说不定两人最后还要剑拔弩张,打斗起来。
通过上述这些对话,我们看到,情态动词在表示礼貌请求时所起到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在下比较面内容里,我将给大家系统地总结一下英语里用情态动词表示请求的常用句型。请你们细心体会,多多练习使用。
二
我们可以用第一人称(I/we)和第二人称(You)来提出请求。当用第一人称时,我们可以用四个情态动词:can/could和may/might,表示请求对方允许我们做某事。比如:
(6)can/could I ?
may/might I ?
注意它们的一些用法区别。第一,may I和could I 表示较正式、很礼貌地提出请求。比如请问陌生人的姓名:
a.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在售票窗口买票时可以这样礼貌表示请求:
b. Could I have two tickets, please?
警察要看你的驾照,他可以这样显示礼貌:
c. Could I see your driving license?
第二,can I则是非正式的请求允许,一般用于说话人与对方相当熟悉的情况下。比如你和你的朋友之间的对话:
d. Can I use your pen?
e. A: Hi, Jenny. Can I join you?
B: Sure, Michael. Please sit down.
第三,might I显得过于正式和客气,所以一般很少用。
当我们用第二人称时,请注意要用的情态动词是:can/could和will/would,这是请求对方为我们做某事。比如:
(7)Can/Could you?
Will/Would you ?
同样要注意不同的礼貌程度,Would you和Could you都是用来表示很客气的请求对方,客气程度相同,比如上述对话中出现的两句:
a. 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
b. Could you put out your cigarette, please?
Will you不如would you客气,比如较熟悉的朋友之间的对话:
c. A: I am on duty this afternoon. Will you please cover for me? I have a doctor's appointment.
B: I am sorry I can't. My term paper is due tomorrow.
A: 今天下午我值班,你能替我一下吗?我得去看医生。
B: 对不起,我替不了你。我明天得交学期论文。
Can you常用于非正式场合,熟人之间。比如在吃饭的餐桌上,你对你妈妈说:
d. Can you pass me the salt, Mom?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表示“请求”时,不同人称所使用的情态动词不尽相同。Can/could可以同时用于两个人称,如“Can/Could I?”或者“Can/Could you?”。但may/might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不能说“may/might you?”,而will/would只能用于第二人称,不能说“will/would I”。
三
表示请求时,在语气上,越是不肯定或犹豫,就显得越礼貌,所以,由“直截了当”到“极为犹豫不决”,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情态动词句型来表达不同的礼貌程度。以下都是表示很礼貌的请求句型:
(8)
Could you do...?
Could you please do...?
Could you possibly do...? (注意副词)
Would you do...?
Would you please do...?
Would you kindly do...? (注意副词)
Would you mind doing...?
Would you be good/kind enough to do...?
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do...?
Do you think I could...?
Do you think you could/would do/would mind doing...?
我们来看看,在下列短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为什么不愿意轻易请别人帮助,比如搭便车。
(9)A thousand reasons why I didn't want to ask someone for a lift came into my mind: I don't know my neighbors; I don't like to impose; I feel funny asking for favors. Pride would not let me knock on a door and say, "It's a 10-minute ride by car but a long wait for the bus, and it's a 30-minute bus ride, so could you possibly give me a lift to school?"
一千个不请别人让自己搭便车的理由跳进我的脑海:我不认识我的邻居,我不喜欢打扰别人,我觉得请人帮忙很可笑。自尊心不允许我敲开别人家的门说:“搭便车只需要10分钟,但等公共汽车就要很久了,而且行程要30分钟,所以我能搭你的车去学校吗?”
后来有一次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她无奈只好请求别人帮助:
(10)She was wearing a brown coat and had a set of keys in her hand. Obviously she had a car, and just as obviously, she was going out. In that split second, desperation overcame pride, I blurted, "Could you possibly give me a lift?" I hurriedly explained, "I never ask anybody for a lift, but..."
我看到她穿了件褐色大衣,手里拿了一串钥匙。显然,她有车,而且正准备出门。就在那一刹那,绝望战胜了我的自傲,我脱口而出:“您能让我搭个便车吗?”我赶忙解释,“我从没向别人这样要求过,可是”
我们看到,在两段短文中,作者都是用了Could you possibly?这样很礼貌的请求句型来请求陌生人让自己搭便车。我们当然还可以用其它的句型,比如,你在大街上向一个陌生人借手机用,你可以这样礼貌地说:
(11)Excuse me, would you kindly lend me your mobile phone? (你能把手机借我用一下吗?)
再比如下列这组对话:
(12)A: Do you think you could give me a ride to the library tonight?
B: I'd like to, but I'm heading the other direction. I'm meeting Jean tonight.
A: 今晚你能顺便开车捎我去图书馆吗?
B: 本来是可以,不过我正好去反方向,我今晚要去接Jean。
从以上我们看到,表示请求的句型通常是一般疑问句。但我们也可以用wonder的各种陈述句型来表示比上述更加礼貌的请求:
(13)I wonder if I could ...
I wondered if I could do...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do...
I wonder if you could/would do/would mind doing...
I wondered if you could/would do/would mind doing...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would do/would mind doing...
比如,上述句(11)借手机的例子,如果你告诉对方你要借他的手机,从中国往美国打一个国际长途,这时你就应该用我们这里这些更礼貌的(尤其是最后一个“超级”礼貌的)句型来表达你的这一“过分请求”,以显得你“极为犹豫不决”和不好意思:
(14)Excuse me, sir, I was wondering...um...if you...er...if you could possibly lend me your mobile phone, 'coz I really need to make a long distance call to America right now.
对不起,先生,我想您能不能把手机借我用一下,因为我现在急着要给美国打个长途。
我们再看看在以下例句中,学生在向老师提出请求时,是如何通过犹豫不决的语气和句型来显示出自己的礼貌态度的:
(15)
A: Hello, I know Doctor Wilson's out of town at a conference, but I was wondering...um...since she won't be back till next week, if you...if you could check in your computer records and find out how I did on her midterm exam?
B: I'm sorry, Miss. But I'm not authorized to give out that kind of information.
A::您好,我知道Wilson博士出差开会去了,但因为她下周才能回来,所以,我想嗯您能否在您的电脑记录里帮我查看一下在她的那门课我这次期中考试考得怎么样?
B:对不起,小姐,我无权向你透露这样的信息。
(16)
A: Oh, Professor Jackson, I was wondering...but uh...well, if uh...I could have a chance yet to uh... look at my thesis proposal.
B: Well, I know you gave it to me over a week ago, but to be honest, I have been swamped with other things.
A:Jackson教授,我想问您呃我何时才有机会看到我上次给您的我的论文选题。
B:哦,我知道你一个多星期前就把它给我了,可是最近我一直忙着别的事了。
我们看到,在上面对话(15)、(16)中,两个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非常之礼貌,因为都是用了极为委婉的请求句型I was wondering if ...could...。
最后,我们来看看下列这个对话,在这组对话中,George对他弟弟Jim得寸进尺地提出了一系列请求。George先以“你能帮我一个忙吗?”礼貌请求开始,然后很狡猾地找出各种理由,让他弟弟替自己完成了整个的洗衣服程序:先让Jim把他的衣服放进洗衣机;然后再让Jim往洗衣机里放入洗衣粉,并开始洗衣;还告诉Jim,衣服洗完后,把它们从洗衣机拿出来;再让Jim把衣服放进烘干机;然后又是让Jim衣服烘干后,从烘干机里拿出来,并帮他叠好。至此,他弟弟Jim都一一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最后当George提出让Jim给自己做晚饭时,Jim终于忍无可忍了,断然拒绝了George的无理要求。我们现在就来看看George是如何使用上述各种情态动词礼貌句型以让自己的弟弟Jim屡屡中招的。
George: Jim, would you do me a big favor?
Jim: What?
George: Could you just take my clothes down and drop them in the washing machine?
Jim: Sure. No problem.
George: Oh, and if you don't mind, do you think you could just put some detergent in the machine and get it going?
Jim: Okay. I think I can do that.
George: Oh, and if I'm out when the wash cycle finished, would you please take my clothes out of the washing machine?
Jim: Okay.
George: And if it's not too much of a bother, I wonder if you would mind putting them in the dryer?
Jim: No. I guess I can do that.
George: Also, if I'm still not back by the time my clothes are dry,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take them out of the dryer and fold them? You know, my shirts will wrinkle if they aren't folded right away.
Jim: Okay, okay.
George: One more thing—if I'm still out at about 6:00, would you mind taking the steaks out of the freezer?
Jim: George, my dear brother, I'll agree to do your laundry, this once, but I'm not making your dinner. Sorry.
对于上述所讨论的情态动词请求句型,希望读者能熟练掌握,并能在实际生活会话中,根据语境和说话的对象灵活地运用。
思维总结
本期内容主要帮助大家总结了英文中情态动词用于表示礼貌请求的句型,具体有四大类:
1. 第一人称:Can/Could I? May/Might I?
2. 第二人称:Can/Could you? Will/Would you?
3. 文中句型(8),疑问句形式的请求句型。
4. 文中句型(13),带有wonder的陈述句所表示的礼貌请求句型。
读者朋友若对本文有什么疑问或感想,或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语法难题,请e-mail到:clintzhang36@163.com。我们将请作者回复,并选取问题刊登。一经选用,我们将免费为您寄送《新东方英语》杂志一本,所以请在来信或邮件中写明通信地址。
开心一刻
看看下列这则笑话中,表示请求的Can I句型:
凡人与上帝
Mortal: What is a million years like to you?
God: Like one second.
Mortal: What is a million pounds like to you?
God: Like one penny.
Mortal: Can I have a penny?
【《请求》】推荐阅读:
请求政府协调报告10-26
立案监督请求书07-16
请求赔偿申请书09-22
请求解决待遇的报告09-27
请求市委市政府11-12
请求原谅的道歉信12-03
请求履行离婚协议起诉05-31
09仲裁反请求书06-15
请求书的格式范文06-24
关于请求开具证明的函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