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精选9篇)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的英语教师,从教3年以来,就自身的感受,我觉得小学生的口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英语对话。学生是通过听,学会听,通过说,学会说的,听与说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目前我所带年级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正值孩子语言模仿能力最强的年龄,他们不仅善于模仿,而且敢于模仿,这就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即以听说为主线,通过交际性的听说训练来引导学生步入英语之门。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小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在每堂课上部注重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试着创设情景,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生活的片断,对学生进行英语会话训练。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强化小学英语日常会话训练,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一、搭建英语会话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说英语
我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地说英语,直接把学生带进英语思维的环境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我通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让学生唱英文歌以及教过的一些chant,让学生能很快的进入到英语课学习的氛围当中。
(2)老师问学生答,即老师不指定会话范围,不需要用特定的句
型,学生会什么,就说什么,甚至是几个简单的单词,尽量使学生感到轻松,敢于开口。这样师生见面时适当地、即兴地运用英语问候几句,例如:How are you ? Are you happy today?等等既能增加师生问用英语对话的机会,又能建立融洽的课堂交际气氛,同时由于谈论的是他们身边发生的事,同学们兴致高。他们觉得用英语谈论身边发生的事并不困难,听说的兴趣就更浓了。
(3)值日报告。即学生自由编故事,或者背诵已经学过的课文,也可随意挑选同学回答他们询问的问题,座位上学生也可轮流向该生询问,并得到真实回答,并且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这一小小的平台给了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促使他们用英语真实交流,此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一定的效果。二 根据课文内容,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表演说英语。
语言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交际化的重要环节。语言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作为老师,在介绍时,就应当把所要教学的内容尽量放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表演及讲解,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概念,从语言、语义、语法和运用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视听了解所要学的语言项目,理解其含义及运用场合。这不但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说”的愿望,使下一步顺利地进行语言操练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
三 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勇气说英语。
我们都知道,语言的训练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过程,学生是通过听,学会听,通过说,学会说的,听与说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强化鼓励对学生口语的训练密度和训练形式。根据语言实践性原则,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团体为主,大团体与小团体结合的训练形式,保证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先听懂,逐步学会说,然后通过小组操练,让他们互帮互学,最后则检查若干名或若干组对话学生,让他们上前来表演。或者,先通过师生对话等,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同桌进行对话操练,然后指定部分学生表演,进行竞争评优,从而激发学生要说的更好的欲望;当然我们也采取小集体到大集体形式,教师提出一个教学要求后,学生通过结对操练或小组操练,在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向全班演示,配合全班再做集体性的强化训练。无论选择哪一种结合方式,都增强了学生的训练密度,这对提高教学的质量很有帮助。四、丰富口语内容,让学生快乐说英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学、主动学,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运用多种多样的操练方法,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爱玩,好表现自己的特征,所以他们有着善于模仿、爱说爱动的特点,教学中把视、听、说结合起来,充分利用
学生的眼、耳、口、心、脑等器官,采用边看、边听、边说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用中学,学中用”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妨把歌曲、绕口令、游戏等穿插到会话中,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如,在教《Happy Birthday!》时,可以设计小朋友们一起过生日的场景,小伙伴们齐唱《生日歌》,互相祝贺..整个场景显得真实、有趣。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复习巩固,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有效的备课是展开有效语篇教学的保障条件
1. 制定好教学目标。
四十分钟, 对于乐教乐学的老师和学生来说, 是非常短暂的。教学目标, 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南针。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 教师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目标太大, 就可能一个目标也抓不住, 相反地还会增加难度;目标太小, 最终难以完成任务。
2. 选好教学内容, 收集、整理、利用多媒体资料信息。
备课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然后再确定新课导入方式方法。比如, 在三年级上册Unit 2教授关于五官的英语名称时, 可以根据班级掌握的情况增加“hair”的教学。在教六年级上Unit 2 Part B Let′s learn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加入句型“Where is the…?”或“How can I get to…?”来进行渗透。
二、语篇教学的实施策略
所谓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 将所学习的单词、词组、句型等零散的知识放入到合适的语段中整体理解和学用, 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的教学模式。
三、文本再构是进行语篇教学的关键
文本再构就基于教材和学习对象的原有知识水平把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的过程。首先, 每位老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 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对知识的不同需求要对文本进行再构。其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找到顺应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 把某些学生感到枯燥的知识再构成他们喜欢的文本, 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再次, 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擅长之处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再构, 使之能够更好的驾于课堂,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对文本再构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才能更好的促进语篇教学的发展。
1. 基于文本情况再构。
文本本身的情况是不一样, 有些是单词, 对话, 短文或故事。根据不同的文本情况, 教师进行不同的文本再构。比如, 有些单词内容比较零散, 教师可以通过寻找一个chant, 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 既可以学单词, 又可以学chant, 两者兼得。还有一些故事内容都是叙述形式的, 比较枯燥, 教师可以在故事的内容中适当加入一些对话, 让整个文本内容活泼起来, 提高学生的情趣。
2. 基于学生情况再构。
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 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外向, 喜欢模仿和表演, 而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 比较喜欢倾听。面对前者, 教师在文本再构时可以多增加一些比较活泼的学生活动, 让学生表演对话等, 发挥他们的优点。而面对后者, 教师比较适合选择一些听读, 演绎的内容, 充分发挥这些孩子的特长。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语篇教学的情境
1. 多媒体在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 就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大脑皮层多层次、多部位的刺激, 因此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多种激发作用, 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达到开发智力, 能力培养, 陶冶情操, 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2.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 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筐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 具有可操作性的, 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五、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 对英语有些陌生, 有些新奇, 又有些胆怯。如果教师刚开始的英语课就是整天背诵、默写、一遍又一遍地操练, 那么学生对英语的新鲜感就会荡然无存。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为他们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调动一切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因素, 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
1. 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如:表演法、肢体法、游戏教学法。英语游戏不同于普通的游戏, 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灵活性。常见的课堂英语游戏有:Bingo、Guessing game、Simon says、Magic ears、High voice and low voice、What’s missing等。
2. 课堂教学中游戏的作用。
首先, 游戏教学要有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活动的目的是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游戏结束时, 必须体现这一效果, 达到设计的初衷。教师在设计游戏时, 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竞争性并且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有效性 教学情景 真实感受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更符合当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求教师组织生动有趣而又活泼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农村小学的孩子在学习英语时,由于缺乏相对应的语言环境,使得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孩子提供英语的语言氛围,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在创设英语情境方面,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
1. 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境。 小学生对于形象、生动的图片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直观性地观察生活和感知教学内容,把抽象的、单调的学习变成具体、生动,加深对语言学习的理解。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Module2, Unit 1 “They’re monkeys.”,教师可以用卡片剪出了一个zoo和本课所需要教学的动物的图片,创设出大家在动物园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
2. 运用多媒体,感受真实语言情境。 教师适时地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使得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不足,强化教学效果。
同样的,在学习动物单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物的声音或图片,让学生根据声音或图片来猜测是什么动物,引导学生用“It’ s a ...或They’ re...”回答。这种方式还可以运用在交通工具的学习当中。
3. 借助实物道具,创设表演情境。 如果只是以简单形式来操练单词,就会显得单调、枯燥无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这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所以教师可以将实物和表演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具,配以活动,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例如:游戏“动物蹲”,叫几个同学上来,将剪好的动物图片套到他们的头上,配上语言和动作:“tiger”蹲,“tiger”蹲,“tiger”蹲完“monkey”蹲;“monkey”蹲,“monkey”蹲,“monkey”蹲完“elephant”蹲,学习动物单词。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在玩中学到知识,大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小学英语语境的创设要和所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单词和句型,如果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不管这一堂课有多热闹、气氛有多好,这堂课就是失败的,教师要注意创设有效的情境。
二、 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的学习,有“表演法”、“竞赛法”和“游戏法”等。
1.“模仿秀”。鼓励学生在用英语表达的同时大胆地进行模仿,带上表情和语音语调。如:“I like football.”“I don’t like football.”(可以用表情和语调告诉别人自己的喜好或用摆手表示自己的不喜欢)。“小老师”。鼓励学生上台当“小老师”领读单词或句子,模仿老师上课的表情、动作,培养观察能力。
2. “表演法”。运用肢体语言,使语言更形象。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身体部位辅助语言交流是课堂中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还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巩固生词教学时,利用肢体语言,同样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比如:在教单词“football,basketball,table tennis,skip”时可边做动作边教。教football时,可脚做踢足球动作;教basketball时,在往上跳的同时双手做投篮动作;教table tennis时,可单手做挥拍动作;教“skip”时,可手脚同时用上做跳绳动作,等等。
3. “游戏法”。例如:在教授“window”这个单词时,我采用了学生经常玩的“藏宝游戏”,请一同学上台捂住眼睛,老师将单词卡片藏于一学生的书本下面,让其他同学用音量的大小(window)提示寻找的同学卡片的所在位置。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习和游戏联系起来,教师在玩中教,学生在玩中学,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4. “角色法”。小學生最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因此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教英语,这样既有利于孩子发挥特长,又能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受到教育。如:教学“家庭”这一单元,设计介绍家庭成员的表演:A同学邀请B同学到家里玩,向B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人:“This is my ... that is my ...”“He\ She is my ...”并用上日常对话“Good morning”,“Good bye”等。学生通过角色游戏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在角色表演中练习英语,乐在其中。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领悟新课程的内在精华,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与日俱新的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寻找最佳方法,因材施教,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指导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中,走出旧观念,走入新课程,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严玲.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1(04).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打好语音基础、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小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遵循以下规律:首先备教材,其次备学生,对学生恰当评价。
一、灵活使用教材
1、替换教材内容或活动
2、扩展教材的内容或活动
3、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顺序
4、调整教学方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不同的学生应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2、从学生出发,以恰当的教学目标为中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恰当的评价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称赞是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孩子对鼓励与称赞的需要,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何让孩子在英语课堂中体验成功,拥有一份自信,很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如何在评价中运用鼓励与称赞的艺术,进行有效的称赞。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要人性化
(2)要有趣味性的奖励
(3)有效性的称赞
(4)激励性的分享
小孩子获得成功时,内心是非常渴望与他人分享的,他们渴望分享就如种子渴望养料一样,称赞能给学生带来短时间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分享却能把成就感和自信心延续到四十分钟以外,甚至更牢固、更持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的分享应该着重于肯定学生获得的成功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也就是进行激励性的分享。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以,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我们千万别忘记与其分享、肯定成功,必要时,让其周围的同学、家长一起分享他的成功,使他处于一种被众人认可的境地,成功感得到尽可能大的满足,这样,学生内心因成功感而产生的学习动机才会持久,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才会因此而增强。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摘要:近阶段小学英语教学整体存在两个方面的极端:1.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2.过分地追求新课程的改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却忽略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真实运用。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提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而通俗地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展开教学.策略如下:
1.“生活化”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在语言情境中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表演,把课堂教学融于真实的生活,使之贴近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如:英语教学中,当学到购物用语时,老师将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摊位,带上实物,分别去买东西和卖东西,让学生应用英语接受语言,并学生亲身体验英语达到交际语言的目的和获得成功感。2.以文为本,拓展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以纲靠本,教材是老师主要的教学工具,却不是唯一的工具。教师紧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整改和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宽。教师在教授学生“名人”的单元时,让学生在家上网寻找自己喜欢的人物,用所学课文的句型和语法1.„was „2.„be born„3.„did„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来描写人物,这样安排不仅仅学习课文里Sun Yatsen、Robin Hood 的人物,还拓展到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也可以运用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去。经过他们用英语所描述人物的简介,并其他学生听,然后还要根据描述人物的短文进行提问,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提高。
3、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根据课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英语活动中,如小诗歌,简笔画、游戏、直观的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故事等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盲目地用上所有的教学手段,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而开展。如:低年部的学生比较适用唱英语歌,而高年部学生也可以唱,可是 根据他们的学习难度应该有所提高,应该改歌词。
4、恰当地使用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内需,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正确使用评价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要正确运用评价策略,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做到随机应变。但是,教师也不能为评价而评价,舍本逐末,应该结合实际操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曾经问一位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你为什么喜欢玩电子游戏?”他说:“很快乐,其中一个原因是能很快获得成功,获得表扬。奖励——接受新任务——再获得表扬奖励——接受高一级的新任务——再10000获得表扬奖励„„,很有挑战性,很有成就感。”教师从中得到启发: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正确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人的心理发展看,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通过努力是能行的。为了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快乐,让学生迷上学习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的方法1.善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话语。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面对这些学生要及时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找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让他们读读单词,当然不要吝啬老师们赞扬的话语,“Very well”“有进步”等。虽然简单的一句话,足让学生爱上英语。2.物质鼓励,如:学生在作业上得到5个A能得一个星,10个星可以换1个小印章等.上课时进行小组竞赛等,这些方法在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中特别管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3.就高年级学生就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组的评价和个人的评价,学生参与学生评价,更有效地调动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的评价和认可都是每同学渴望得到的,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只在课前的准备与课堂的实施,还包括课后的反馈与反思。从学生的作业和反馈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课堂的效率与预定目标是否达成。本文只对课堂的实施策略作为研究的重点。
土华小学
[摘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课非常热闹,活动很多。但是当我们把这类课搬到自己的课堂中,却会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变得看似效率很高,但是课后没有效果。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总结自身及他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活动中主题的制定、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语言的实践性及活动形式的安排上总结经验,以期有利于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教学活动 有效性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倡导以活动为途径,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活动”的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而言,我们将学生在学校和课堂里从事与课堂有关的事情都称之为学习活动。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活动”则是特指教师根据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所设 计的语言学习活动,其特征为“直接体验、合作交流、全员参与”,其组织结构可以为 集体活动,也可以为小组活动(以竞赛、歌曲、歌谣、动手制作以及绘画等)。有效的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 自身实践、结合他人及专家研究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确定鲜明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任何有效的工作,都始于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语言实践活动也是如此。实际上,语言实践活动的进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等诸方面,主动的学到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能有效的控制活动的全过程,防止活动的随意性,确保活动的效益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明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技能。例如我在教学PEP四年级How many这一内容时,所设计的活动能紧紧围绕“How man y„„can you see”、“I can see„„”等这几个重点句型通过集体数实物的数量、TP R活动、数字转盘、调查年龄、鞋码、编数字歌、做加减法运算等活动展开。活动设计具有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
但是,教学目标错位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也屡见不鲜。教师对教学非重点句型与重点句型平均用力,没有突出重点,造成教学目标错位。例如在练习“I would like to have a hot dog”这一句型,要求学生用“I would like to have„„”这一句型,但当学生造出了“I like an ice-cream、I like a hamburger”时,教师不但不纠正,反而顺水推舟,组织学生操练起了“I like a/an„„”这一句型,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的错位,它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正常的语言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
二、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出发确定活动主题。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我们抛弃以往的“在听中学”的单一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趣味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和接受式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1.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活动在语言实践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更多更有效的语言知识。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一方面应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注意活动素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准、适应能力。由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语言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同的活动有着不同的训练和侧重点。因此,活动的目标要与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素质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活动的重点相适应。任何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目标都与活动的开展无益。2.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从20世纪70年代起,交际语言教学法就已经在语言教学中占统治地位,提倡采取综合的方法来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堂上使用各项技能增加可能的活动范围,这样更易于循环复现和强化,并保持学习者的兴趣”。
三、活动形式“多而不乱”,使各项活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英语课堂的具体活动应视教学需要而定,教师应在充分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每节课的活动形式,设计多种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把握课堂活动形式。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确定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对重点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富有变化的教学活动能使一节课的整体教学活动和谐开展,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每一单元的Let’s learn部分的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充分把握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而Let’s sing、Let’s chant和L et’s play的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教学后的延伸,教师也应该正确处理其巩固教学目标 的地位。(二)设计多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合理的活动安排能使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使整堂课圆润流畅。在教学上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活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依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不 断调整。注意力更加集中,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1.动静结合,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效果=7%的文字+35%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应多采用TPR、游戏竞猜、唱歌等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说唱歌谣时边唱边做动作,使每个句子代表一个词或句型,例如在教学chant《Father and Mother》时,双掌紧握,左大拇指代表father,右大拇指代表 mother,吟唱father and mother,两手相对,不变形状,吟唱help each other, 双掌紧握,左小拇指代表sister,右 小拇指代表brother, 吟唱sister and brother,两小拇指勾勾,吟唱play together。但是,小学英语课程教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跳跳唱唱等教学方法只是手段,教师在一堂课中要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动静结合为学生独立思考留下空间,满足教学需要。如授ball时,在黑板上画一个圈,然后问:What am I drawing now?学生的回答是各式各样的: “an apple、an egg、the sun„„ ” 2.巧设游戏,巩固教学。活动设计的开放性,要求 “动中出新”。教师要尽量安排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活动,以撞击学生灵感的火花。例如Let’s eat这一课时,教师在授完单词:hamburger、hotdog、bread、cake、French fries、chichen时开展了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有位 同学设计的图案颇有创意: 他将各类食品组合成一个食物人,hamburger是食物人的头,cake成了食物人的身体,两条bread竖着摆放成食物人的腿和膝盖,chichen变成脚,它的两条胳膊是hot dog,最有意思的是French fries成了食物人的手指。学生在这样妙趣横生的课堂中活动和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也得到 发展。活动的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如篇章、磁带、演讲、图片等各种媒介;全班、个体、小组等各种课堂活动;呈现者、评价者、接收者、思维者、协商者 等各种角色;各种联系活动的任务;读、听、写、说等各种技能。(三)活动开展要循序渐进,具有梯度性。活动要充分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因素,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注意活动从易到难,方便操作。如在授食物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将单词代入熟悉的曲调中吟唱,然后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食物用橡皮泥做出来,师生或生生间以“服务员”和“顾客”的角色进行活动,这样的活动循序渐进,语言运用层层深入。
四、总结与思考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在今后的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应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我要教什么,重点如何强化,难点如何突破,活动是否有趣味性,真正有效的教与学的时间有多少,学生学到了什么等等。以上是笔者从教学活动中主题的制定、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语言的实践性及活动形式的安排上总结经验,以期有利于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张珂君.新课标小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宁波出版社,2005.孙平华.论我国中小学教材的评价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04,(4):49—5
一、提问要从整体出发, 精心设计问题
问在关键处教师要精心设计, 提出问题。显然, 提问需要技巧与准备。善于提问的人往往主动了解所要讨论的主题, 并且预先准备好一些关键问题。尽管有的教师能够临时提出用语得当的问题, 但真正这样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教师, 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准备关键问题时, 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 教学的目的。 (2) 提问的目的。 (3) 哪些类型的问题最适于实现这些目的。 (4) 是否应该提那些属于情感领域的问题。 (5) 通过提问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目的。教师应该事先将问题准备好, 否则, 提问时很容易忽略重要的知识, 而只注意一些不相干的琐碎细节, 所以最好是将关键问题写在教案中。
1. 提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教师应该将学生按照英语水平的高低排序, 将所提问题按难易程度在教案中标明, 从而使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 简单的如:Y es/N o的由学困生来回答, 稍难的让英语较好的学生回答, 应尽量避免按座位顺序提问, 这样会导致问题难易程度与学生层次不匹配的现象, 也会使其余学生无所事事, 袖手旁观。教师要关注教室内各个角落的学生, 让所有学生都有思考和参与发言的机会。
2. 教师应当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来提问。
提问时如果既能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 又能说话举止得体, 那就更好了。教师应使学生从提问的方式中便知道他所期望的是合理的答案。如果学生不能回答, 或者一时回答不出来, 也不要强迫他回答。要知道学生已经忘记的知识, 就是再敦促他冥思苦想, 也是枉费工夫。
二、提问要把握时间, 切准最佳时机
在整个班级参加的情况下提问, 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 让全班学生都有考虑的时间, 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 这样做便使每个学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教师每提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 学生还未想好, 教师就重复问题, 或者重新组织问题, 或者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 但实际上, 被提问的学生却会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 或者懒于思考, 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低落。当然, 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是提问一个漫不经心的学生, 最好还是先叫他的名字, 使他听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先叫学生的名字, 可以使他那部分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功课上来。同样对待迟钝的或者腼腆的学生, 也是先叫名字好些, 使他知道就要问到他了, 从而有所准备。此外, 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看时机的提问是很勉强的提问, 这种提问仓促且针对性不强, 随意性较大, 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 没有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 但又无法弄懂, 很想说出来, 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三、提问要贴近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1. 注意趣味性。
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要照顾全体学生, 更要因材施问。平时教学中, 由于受到课堂时间、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数量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一进行提问。因此,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中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能承受的能力, 适当照顾优、差两头。一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分层提问”, 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发展的机会, 更不能根据学生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或者少数成绩好而又听话的学生, 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弱势者”, 往往是举手也不提问, 不举手更不提问, 这些学生就成了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边际人”。这种教学对他们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折磨和摧残。提问对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但对学生来说, 则可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曾听到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小学生, 上课时却很爱举手回答问题, 有时候甚至老师问题还没说完, 他就把手举得很高, 问他时, 他又不会。后来老师了解到, 由于成绩不好, 同学们总是看不起他, 说他笨, 他就不服气。因此, 教师提问时, 他会不会都要把手举起来。老师了解情况后, 不但没有批评他, 反而告诉他以后老师提问时, 要是他真会, 就举右手, 不会就举左手。这样, 老师就经常利用他举右手的机会提问他, 并且及时表扬他, 他的学习也就慢慢好起来了, 同学们也不再挖苦他。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提问对有些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 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 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 切不可轻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 要通过提问去塑造、去保护学生。
2. 提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 只要有学生能将这个答案说出, 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 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这是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普遍做法, 但如果细加分析, 不难发现, 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 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教师所给出的答案, 令人怀疑。这样一来, 课堂效率便会大打折扣, 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长此以往, 还可能会造成其他一些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能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模式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模式上, 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 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对问题适当加以正确引导, 让学生畅所欲言, 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 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 确定问题的答案。“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 去伪存真, 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地思考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自己的观点错在什么地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观点, 也能使学生明白这一类问题应从什么角度来思考研究。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还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有的时候, 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对教师的答案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达到教学相长。这是让学生的每一种观点都能得到充分展现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 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接受信息快。我们也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 他们会激动不已, 整堂课都会昂着头, 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 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 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时, 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 尽可能引导答问学生找出答案, 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产生愉悦的心情;当学生答对时, 教师要适时表扬激励。
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并要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改善和提高教师在语音、语调、语感方面的自身教学素养和能力,进而适应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授知识时,比如新词的读音,有的同学常会听错,读错。这主要是这些同学对所授新知太过于激动,兴奋、好奇,根本没注意听或没有听清单词读音,就急着模仿,最后导致这个单词或句子读错。
3.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或问答时,有个别学生在发言时,其他学生只顾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把自己的想法或答案说出来;还有的学生认为别人发言时,与自己无关,不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只顾做小动作,讲话,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的导入,应要注重旧知的复习,把新旧知识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来交流、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二、课堂教学的改进
(一)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举手发言
低年级的学生,刚学英语时,兴趣特高,也不感到害羞。上英语课时,一个问题刚提出来,整个课堂上全是一只只小手,举得很高,有的小同学甚至跑到老师面前,举起胖胖的小手,嘴里还叫着:“老师,叫我,叫我……”,这时,我常会做一个坐好的手势,谁坐得好,表现好,我就叫他/她。可是到了高年级,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增长和学习经历,有的孩子胆小了,怕自己说错,其他同学笑话,他们不敢举手发言了。我一旦发现这一情况,我会不断鼓励,表扬,发小奖品等,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的课堂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对发言不是很好或不对的,我会让他/她再换一个角度尝试一下,或者表扬他/她主动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虽说答的不是很好,但很勇敢,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值得我们全班同学学习,鼓掌!经过我的积极引导和调动,学生们不再害怕出差错了。作为教师,当学生回答后,要多给以激励和表扬:比如我常用英语加一些动作:Great!/Clever!/Well done!等。有时教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肯定,一句表扬,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们增添自信、信心和勇气。
(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
①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小学生特别感兴趣,能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快速猜词游戏、玩牌游戏、打电话游戏、猜一猜游戏、火眼金睛游戏等。把游戏有机的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带入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比赛教学法:通过竞赛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和进取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小学生都好表现自己,不甘落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参与精神、竞争精神和拼搏精神。如:小诗比赛、唱歌比赛、分角色朗读比赛、表演比赛、开火车比赛等,通过人人参与,组组互动,这样将有力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坐不住,爱做小动作,注意力易分散。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事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应多采用学生易接受,易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把乏味的、枯燥的英语学习,设法应用各种教学手段,用直观、形象、生动、学生喜爱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英语。
1.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学单词
a)边做动作边教单词:如学skate/ swim/jump/walk/sit down/stand up /close/ open等单词时,教师表演动作,让学生尽力说,并教会学生。这样边做动作边教学生,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尽快地学会这些新单词。
b)采用身边的实物工具来组织学新单词:如学door/window/blackboard/desk /chair/rubber/ruler/pen/pencil等词时,就可以用教室内的实物和学生的学习用品来组织教学,既直观又形象,学生学习起来也就轻松,容易多了。
c)归类学习法来组织学单词:如学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baseball等词时,让学生寻找其规律,快速记忆并能拼读这些单词,这样组织教学,能让学生很快掌握这些单词,而且不容易忘记。
2.运用多媒体来组织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Who’s she/he?时,运用多媒体呈现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姚明、刘欢、刘千、李宇春、韩红等,学生会很感兴趣并举手发言,说出这些人物是谁。然后让学生按性别分类,进行回答:He’s/She’s…。进而感知两个的用法及其不同的回答。
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寻求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径,不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得以改变,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我校数学组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汇报如下: 一,我们的工作。
1.学习培训---丰富“有效”源泉
课题研究与否,与课题研究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使教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有效教学理论和策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方式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中学习由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分散学习主要由个人自学,各校研讨。“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学习,转变乐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素养,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加强了课题与课堂教学的认识,为课题开展开辟了方向。如我们先后学习了《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案例和分析》,《从迷恋浮华到追求实效》等理论,为教师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探索磨炼----营造“有效”课堂
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的重难点。我们以一线课堂为主阵地,让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行为的转变。一年以来,我们以课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有的放矢,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1)、围绕主题,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备好课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有效备课这一环节。要做到有效教学,我们既从目标的纬度加以考量,又要从过程的纬度加以落实。在预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时,课题组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大家一致认为,数学虽然是抽象的,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周围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学习数学,尽量让学生亲历实践过程。(2)、课堂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而为学生奉献一节有效的数学课也是我们直接追求的目标。在课题组教师的实验课上,我们力求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到一节课上,学生有知识的收获,思维发展,情感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好吃又营养的数学。(3)、课后反思,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核,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千金难买回头看”,反思和研究,是一对连体婴儿。反思就是研究,反思需要进一步研究,离开了研究,反思就成了单纯的回忆,同样研究少不了反思,离开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研究就显得很苍白。如何反思,课题组的教师采用“纪实+思考”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实践与当时的想法。教学预案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抑或精彩纷呈,以致学生的奇思妙想,都是我们反思的对象。反思做到有思想,有根基,有个性,而这些切肤的火热的反思无不彰显教师对有效课堂求新,求变的创造。(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升有效课堂的研究层次。先后组织教师多次到省内外观摩学习;学区组织骨干教师观摩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评比;和兄弟学校组织“同课异构”,结对学习;校内“青蓝”结对共成长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拓宽研究渠道,营造教研大舞台,提升研究的质量。
3、小中见大----深掘“有效”内涵
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有效教学追求的脚步,为提高全学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以课题组为核心,辐射到年级备课组。每学期课题组教师在年级组内要展示一节研讨课,经过这一系列的观课,练课,评课,研课的活动,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各年级组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选择适当的角度,以尽可能小的切入口进行课堂有效性研究。如:“新课程导入的有效性”、“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为确保课堂有效,加强教师对教学常规的认识,教务室、教科室不定期对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督查。并对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跟踪了解。通过管理和检查,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处理,这也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日常的工作到位细致。每一学期,我们会下发教师教学问题调查表,了解教师教学的困惑,提炼共性问题作为教研主题进行研讨。“滴水可以映射太阳”,拾起这些日常教学中散落的思考珍珠,串起来必然是一条思想光洁的项链。二.我们的收获
1.课题组教师通过实践,已经初步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体现,教师素养得到提升,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教师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被开发。教师“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动,满堂夸,满堂放”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以“启发,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走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凸显。
2.教师脚踏实地的进行集体备课,取得良好的效果。无论是“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备课组的老师都做到最大程度的统一,遵循“集中讨论—资源共享—个人微调”的原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的教师可根据本班的教学学情,因才施教,进行二次备课。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创新。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团队的合力,凝聚了人心,锤炼了队伍,收获了成绩。
三,我们的困惑。
虽然在课题研讨的路上,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面貌有了改变,但我们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刻,离结题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也留下一些困惑: 1.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搞课题研究是走形式,摆花架子,自己多年习惯的教学模式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表面上有新理念,根子里是老传统。公开课上,按要求模式走走,没人听课时,又是涛声依旧,回归自己的老模式。2..在追求课堂灵动的同时丢失了实在,而关注了课堂的朴实却又缺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统一,走到它的中间地带呢? 3.我们目前没有一套评价有效课堂和一堂好课的量化标准。对于学生的后劲学习发展,如果用一些指标去衡量,是不全面和残酷的。目前我们只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模糊把握一堂课是否有效。
4.“唯分”优劣的评价考核制度约束了教师的改革步伐和力度。教学成绩的评比使部分教师心理不自信。只重结果的纸笔测试潜规则让“题海战术”,‘苦讲苦练“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些影响。
四,我们的计划
我们课题组的第一步工作已打下较好基础,但以后的研究工作难度还很大。按照课题组的实施方案和前期工作的体会,我们会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细化研讨主题,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继续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管理,重点开展“上好有效的课”活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活动,研究寻找学生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3.提炼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收集资料,提交论文,撰写课题研讨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情景创设的有效性06-10
体验单元整合,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06-18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01-03
浅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01-29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10-15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10-10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1-1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05-26
关于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