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小学生作文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物对话小学生作文(精选11篇)

人物对话小学生作文 篇1

“出发!”我登上了一艘巨大的轮船,开始了我的旅途。轮船缓慢地行驶着,“咦?其他游客呢?怎么只有几个人了?”我挠了挠脑袋说。我警惕地环顾四周,发现着一艘船上全都英文:我再一一打量船上“仅剩的游客”。其中的一位先生身上穿着一套西服,头顶着一顶黑帽子,一套黑色晃得很优雅;另一位好像是助手,一个大光头上顶着一顶橙色的帽子,显得很眼熟。

“咦?”我定睛一看,“那不是福格先生和路路通吗?”我情不自禁地走向了那位先生,小心翼翼地问:“请……请问……您是……福……福格先生妈?”我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先生对我笑了笑,点了点头。我看时机不错,便趁热打铁:“我很佩服您,您是不是要在80天之内环游地球?”路路通很奇怪:“是的。”我接着说:“您为什么在非洲租一头大象要花这么多英镑,那些钱都可以买三头大象了,您不后悔吗?”福格先生很平静地说:“钱不重要,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还能真么快回英国吗?”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突然,海上起了大风浪,它可汹涌了,浪不得把我们连船一起吞下去。福格先生还是一样的表情,镇定地指挥着“船长”,我和路路通都看呆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出了这个大风浪。

“小朋友,醒一醒!”一位大姐姐告诉我,我的站到了,可以下船了。我一边下来,一边想:福格先生真是一位遇事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善解人意的好人啊!

学写人物对话 篇2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4”:学写人物对话。

一天,陆孝娟跟妈妈在树林里散步,亲眼看到了“乌鸦反哺”的情景,十分感动。后来她把这件事写了下来。

…………

思考并讨论一下:陆孝娟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写人物对话要注意什么?

从下面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也可以另选内容,写一段对话。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拓展思路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说话。而两个人的对话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或状态。如在家里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姐弟妹,在学校与老师、班长、同学,在其他场所与邻居阿姨、售货员、开车司机、护士阿姨、交警叔叔,与迷路的小朋友,与拾荒老人,与乞丐等,都有可能产生对话。

所谓言为心声,对话是有背景、有前提的。只有我们感知到什么情景,听到什么故事,想到什么画面,心里有了情感,才会有说话的欲望,此时便与对方交流开始。这就是对话要在一定的情景下,有真实的情感下开始,我们不能随意编造对话。

习作提示

1.对话要有目的性。无论你感知到什么,观察到什么,都相应地产生疑问或联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向对方发问。无疑不会问,无问无须答,就不成其为对话了。

2.对话要与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相融来写。人在交流对话时,一定会伴有相应的神态和动作,在写作时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加进去写。像今天的习作,你若选择看图写话,就要想象画面之外的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等。让人物语言活起来、动起来。如“我感到奇怪”、“妈妈叹了口气”等。

“人物对话”写作指导作文 篇3

------对话课件-----请点击下载!

人 物 对 话

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小学 王慧

学习目标:

1.了解对话素描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2. 能合适地运用“说”字的近义词。

3.仔细观察,根据对话人的动作、神态,加上适当的修饰词来描写人物的对话。

4.运用四种对话形式来描写,并能灵活交叉使用。

5.展开想象,生动地描述一段对话。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对话是描写人物的一种主要形式。写好对话,就能把人物写活,读了就好像直接听到人物在说话,听到人物的心声,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点,人物的语言是表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它是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人物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

1、板书课题:人物对话

2、出示短文:大象和蚂蚁比力气(一)

3、指名读,谈谈你读了后的感受。

师:这段文字能让读者看懂文章的意思,主要是分段了。

4、板书:分段(不管他说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

写话分段首先一看上去非常舒服,很容易读。第二读时眼睛不疲劳。

不过有时候可以不分段,连成一段话写,但我主张分段,看上去很清晰。

5、但这段文字读起来味同嚼蜡,什么原因?

师:要使对话描写生动形象,就要避免词语贫乏、一“说”到底,人人一个腔调的毛病。其实表示“说”意思的词是相当多的,如道、叫、喊、嚷、问、念、骂、劝说、唠叨、嘟囔、请求、反驳、呻吟、吭、吆喝、打招呼等。

师: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还有哪些动词也表示“说”的意思,交流。

6、王云对这段文字进行了修改。指名读,再谈谈读后的感受。

7、出示第二段文字:大象和蚂蚁比力气(二)

师:根据对话人的动作、神态,在“说”字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词,文章就更生动了。你还发现了什么?

要想写好人物对话,除了适当运用不同的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加以适当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之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表示说话的形式。

8、你能看出在这一片段中,一共用了几种对话形式?(四种)

由于是分段写的对话,因此在提示语的运用上也是非常讲究的。

9、板书:提示语

10、小结:老师认为,写好人物对话,一要注意分段、二要写好提示语,要有变化。

二、小品表演,对话素描。

师:写好对话,除了形式和对话的要求,还有方法运用。你要仔细倾听,认真观察。

根据小品材料的人物对话,加以描写。请你认真观察,倾听对话。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表情、动作怎样?

描写要求:(1)要注意分段;(2)要写好提示语,要有变化(提示语在中间的形式至少要用一处,无提示语的形式只能用一次);(3)适当地运用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

[学习词语]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得意洋洋、奇怪、纳闷、话音刚落、一本正经、自以为是、半信半疑、疑惑不解、满有把握、羡慕、形影不离、若有所思、眨巴眨巴、神秘地微笑、恍然大悟

观看小品表演《 鲸是鱼吗》。

甲: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乙:那还不是大象?

甲:不对!是鲸。

乙:噢,鲸呀,我在电影里见过,是最大的鱼。

甲:你又错了,鲸不是鱼!

乙:鲸整天生活在海洋里,体形像鱼,为什么不是鱼?

甲:鲸是用肺呼吸的,可鱼是用鲸呼吸的o再说鲸是胎生的,鱼是卵生的。

乙:那鲸是什么动物?

甲: 小鲸是靠吃奶长大的`,因此是哺乳动物。

乙:咦,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甲:我是从这本《十万个为什么》里看来的。

乙:借给我看看好吗?

甲:好!

请学生交流,教师当堂点评。

三、创设情境,想象对话。

1、有一个人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爱因斯坦)

写作文说到底是考你的想象力的,想象要有根据。

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看一幕哑剧,顾名思义,哑剧中的演员只表演不讲话,因此请你们看的时候重点要想象剧中的人会说什么,看完以后请大家写下来。

3、听一段录音: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来劲了,是吗!

老者: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4、这段对话你在哪里听到过?(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

想象一下,板书:想象

有一个人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

知道这是谁说的吗?(爱因斯坦)

写作文说到底是考你的想象力的,比如说刚才录音中三个人的对话,你要展开想象,三个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想象要有根据。接着往下想:表情怎么样动作怎么样?特别是那个老者,他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用什么表达。当两位年轻人听了老者的劝后结果怎么样?再放录音。

5、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这段话的,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表情动作语气,甚至于包括他们的穿戴,再想象他们听了那位老者的劝告后会怎么样?

6、先想个题目,题目自拟。

板书:好题文一半。

7、开始写

2、指名一学生和老师表演哑剧。

在剧中分别扮演两名学生,你们分别给两名同学起个名。

想象同学间会说什么?

第一写人物对话要分段;第二要写好提示语,注意提示语的变化;第三要适当地运用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

3、交流

请同学报题目,其他同学想想你喜欢哪个题目?

学生读作文。

教师当堂点评。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在读课外书的时候,在读作家的书的时候,一定会关注作家怎么写人物对话的,这样你们对人物的对话描写一定会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人 物 对 话

1、分段;・・・・・・ 倾听

2、提示语;・・・・・・ 观察

人物对话作文300字 篇4

我拿出了一个夹子,仔细观察着:它做的十分精致,它的下半部分像人们的十个手指一样交叉在一起,它的上半部分是用紫色的纱网包住还做了两朵玫瑰花。我觉得它挺漂亮的,就把它戴在了头上,干什么都不想摘下来。

上课时,我的可擦笔掉到地上了,我低下头四处寻找,我的笔竟然像长了脚似的跑到了椅子低下去了。我侧身,想把笔捡起来,当我伸头努力去捡时,头上的夹子刚好碰到了桌子角,夹子被碰掉了,“啪”的一声夹子摔碎了,弹簧也从夹子里蹦了出来。我心疼的把夹子的碎片捡起来捧在手里,看着手里的

那个四分五裂的夹子。我都快哭出来了。

下课后,我把夹子放在一张干净的纸上,把它包好。来到了外面的花坛,我用手在花坛里挖了一个小坑,把包好的夹子放到坑里,又用手把土盖上,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我的夹子。

与书中人物对话作文 篇5

“醒醒,醒醒呀……”我被人拍醒了。“唔,你是谁啊?”我眯缝着眼睛打量起眼前的这位帅小伙子,怎么越看越眼熟?“啊!你不会就是‘今天,我是升旗手’中的主人公肖晓吧?”我惊讶地问。他笑着点点头,见面的尴尬就这样过去了。

“肖……肖晓!你……你能告诉我……我你成功的秘诀吗?”我激动得说。

“嘻!好吧,我就告诉你。要想成功呀,首先要有毅力,有恒心,要坚持不懈,不能放弃!”

“哦,就跟故事中你奋斗了六年才得到升旗的机会一样,对吗?”

“没错,你想想,要是我在六年之内放弃努力,那肯定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对吧?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了。”肖晓认真地说,“其次呢,就是要坚强地面对挫折,勇敢地向前进!”

“嗯,你说得对,我以前好几次失败都是因为不敢尝试,遇到失败就低头这样的原因!”我惭愧地轻轻说道。

“嗯。不过,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

“是什么?”我急不可待。

“友谊。”他慢悠悠地说。

“友……友谊?”我一头雾水,“这跟友谊有什么关系啊?”

“在我无能为力时伸出援手的,是谁?是朋友哇!”他开导我。

“哦~~”我恍然大悟。

“想成功,也得有朋友的帮助。”他笑笑道。

“好了,这就是我走向成功的秘诀,你试试看吧!我在此地不益久留,再见了,我的新朋友!”说完,他就化成一股青烟不见了。

“嘿嘿,怎么趴在桌上就睡着了?”爸爸轻轻地摇了摇我。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原来是梦啊!

坚持+坚强+勇敢+友谊=成功!这虽然是梦,但这条成功秘诀我不会忘记!

写作中的人物对话 篇6

一、对话分段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一是清晰,让人看起来很舒服,能清楚地

看出是谁说的话。再者就是读者眼睛不疲劳,有阅读的欲望。所以建议大家写对话时分段。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人物对话的描写,如: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和《云雀的心愿》、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六年级上册《船长》、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等。这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人物对话的一面镜子。

二、提示语有变化

1. 提示语在前: x x x说:“……”

这是我们小学生最常使用的一种对话方式,一般用于舒缓语气的对话。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在这里,提示语和引语内容得到了和谐统一,显得语气舒缓,平和自然,节奏慢,充分体现了祖孙二人的深厚感情。

2. 提示语在后:“……”x x x说

这种形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加强语言效果的作用,多用于急促语气的对话。有急于将自己的话告诉别人,要先说话,然后再补充说话的人。例如在《石头书》中的两句对话。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3.提示语在中间:“……”x x x说,“……”

这种对话语言跳跃感强,富有波澜,多用于较长语气。前一个引号内最后一句末尾往往用逗号,根据说话的语气而定,有的用问号,有的用感叹号。例如: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幽默和作者的天真,一时无法全部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应分开引。

4. 省略式:“……”

用来表示连续不间断的对话。当说话者的名字不言而喻时,只写两人的对话内容,谁问谁答就承前省略掉了,这样的对话引语方式,显得十分紧凑。如《船长》中有一段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在黑暗中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省略式的运用表现了当时情况紧急、时间紧迫。

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我们要求学生写对话时,要写出提示语的变化,有变化才会有艺术。这个人说的话,提示语在前面,下面呢,就换一下,放在后面,再后来呢,就放在中间,有时还可以省略。当然,这不是固定格式,要灵活运用,只要写出变化就可以。例如《花瓣飘香》一文中: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的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们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路闪动着泪花。

三、提示语要具体

在写提示语时,适当地对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心理等进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听到人物说话的声音,还能让读者看到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我在执教五年级的一节习作课时《练习写对话》,文章里面有人物对话描写,其中有一个同学的片段是这样写的:

就在司机师傅刚刚启动车时,一个尖叫声充满了整个车厢,只见一个摩登女郎冲着一位男士大嚷起来:“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这个男士顿时火冒三丈,瞪着眼睛,手指着这位女士说。

这位女士不依不饶,摘下墨镜,双手掐腰说:“哎,你挤着我啦,你!”

“怎么,来劲啦,是吧?”男士相前凑近了一步,握着拳头,咬着牙,似乎要把这位女士狠揍一顿。

这时一位老人从车后面挤了过来,摆着手:“得啦,得啦!”老人面带微笑说,“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这个故事情节中的对话描写,通过对提示语中人物的说话语气、动作、神态描写,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提示语后面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不能轻视。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当提示语在前时,“说”后面是冒号;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是逗号;提示语在最后则是句号。如:

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已出口就是命令。——《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人物对话小学生作文 篇7

在上届中考中,有一个起初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学生,随着他的家庭慢慢地衰落,他开始懂事,并立志努力读书。在他的不懈奋斗后,他的成绩很快提高,在初三时常是级的第一、二名。去年的六月二十,他考上许多人梦寐以求却无法达到的学校,那是最好的高中,进了那,前途就完全明亮起来,意味着以后的一切都定了。

于是人们都在说:感谢贫穷。

就这一点而言,其实不足以证明学生取得的成绩完全来自于生活中的贫穷,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己的心态,贫穷只是催化剂,令部分学生的心态提早成熟。思想指挥行动,有钱的孩子也能读好书,穷人家的孩子也能放弃书本。所以我们不因该感谢贫穷。作文

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 篇8

——学写对话

教学目标:

1.借助对平常语境出示语段,学会写对话,写清楚说的是什么,是谁说的;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和语气。2.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按要求学写对话。教学重点:

1.掌握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2.把提示语写具体,根据情景能恰当表达。

教学过程:

一、观看“九品芝麻官”片段,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嘴一张就会说话。在你的周边谁最能说会道? 生:预设(校长

老师

同学

妈妈

自己等)简要点评

师:看来,你很了解他,同学们肯定猜不到最厉害的是这张嘴,请看——(播放《九品芝麻官》片段)

师:这是电影《九品芝麻官》的芝麻官包龙星,人称白脸包公。他的嘴怎么厉害? 生:预设(她一说话能将死人说活 师:是啊,把死人都说活了。生:他一说话能把一排蜡烛灭掉。……..师:对啊,他一说话就能掀起千层巨浪。这张嘴巴本事大吧?

师:可遗憾的是,在同学的作文中,总会看到不少哑巴。不信,你来看——

出示: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200米赛跑时被旁边的选手撞到再低,没有拿到名次,伤心的哭了起来。同学们上前纷纷安慰,她终于破涕为笑。

师:谁来读一读

师:文中谁成了哑巴?(同学们)

师:是啊,一群人都成了哑巴。那你想同学们会怎么安慰小明呢? 生:(预设)没关系的,我们知道你已经努力了,下次还可以继续努力。师:这话说的很有道理。生(预设)没关系的……

师:听了这话,小明心里一定舒服不少。生:……

师:嗯,你很会安慰人。生:……..师:这话算的上经典。瞧,这么一开口,人就活了,内容就具体了。所以,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真的很有必要!

(板书:人物

开口说话。学生齐读板书)师:再来看一段

出示:妈妈忙着炒菜,看我在看电视,就叫我去买瓶醋。我正看到兴头上,不肯去。妈妈冲我说了句话,我立刻下楼买醋去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谁能给句子添一添,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马上让人物

鲜活起来?(生自读)生:妈妈说————

师:瞧,这位妈妈蛮厉害的。生:妈妈说———

师:看来奖励还是挺有用的。生:妈妈说————

师:那就吃不到美味的菜了。生:妈妈说————

师:妈妈诱惑你下楼去买醋,是不是?瞧,人物这么一开口,文中的妈妈“活”了,事件也清楚了,人物就更形象了。

二、发现与欣赏对话中“提示语”的变化

师:那么是不是只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就行了呢?请看这一组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朗读)出示:

晚饭后,爸爸悠闲的点了一根烟。妈妈说:“喂!怎么又抽上了?” 爸爸说:“就一根,就一根!” 妈妈说:“在家里一根都不行!”一把夺过烟头,仍在垃圾桶里。爸爸说:“你想干嘛?想干嘛?” 我说:“爸,你想让我和妈吸二手烟吗?” 爸爸说:“好好好,我出去抽!” 妈妈说:“抽抽抽,抽死你!”

师:人物说了很多话,你感觉有什么不妥吗? 生:可以把这些说改成别的词。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里的提示语反复就用一个字——说,单调、乏味。那么,同样表达说这个意思,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呢?听清楚要求不用“说”换一个字。生:问 生:答 生:骂

教师出示“说”的一字词,学生齐读:喊、叫、呼、吼、吟、读、问、答。)师:不用“说”字,换成两个字。

生:质问、责备、表扬、批评、讨论、嘱咐。)

教师出示:表示说的二字词,学生齐读:恳求、责备、质问、提议、劝告、训斥、抗议、抱怨、祝福、吹牛、唠叨、商量、狡猾、嘲笑、讽刺、怒吼。师:不用说字,换成多个字来表示,谁会?

生:…..议论纷纷、胡言乱语、破口大骂、七嘴八舌

教师出示表示说的词语,学生齐读:打圆场、耍贫嘴、窃窃私语、胡言乱语、议论纷纷 师:同学们再快速记一记这些词语。

师:像这些表示“说”的词,我们平时虽然都积累过,但是还要学会运用。我们再来走回到文章学习学习,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对话的。四年级上册我们学过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小木偶的故事》

出示课文片段:

“你怎么啦?”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的回答。“嘻嘻。装的一点儿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呲牙咧嘴的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奔奔跳跳的走开了。

“小木头人,你病了吗?”老婆婆满脸心疼。“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的走开了。

师:请你读读这组对话,和刚才一组句子的提示语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读句子)生:这里省略了提示语。

师:当知道是谁说的话的时候,可以省略提示语。生:提示语变换了位置。

师:你关注到了提示语位置有变化,提示语可以放在前面、放在后面、也可以放在句语句的中间。

生:这组对话都没有用“说”

师:用什么代替了“说”字?而是描写了什么?请你再来读一读。生:… 师:神态 师:表情

师:提示语不用说字,而是以表示神态、表情的词语代替说,这样一说话,当时情景就栩栩如生了。

板书:提示语

不用“说”字。生齐读)

师:同学们,瞧,写一组对话,我们有时可以省略提示语,也可以变化提示语不同的位置,还可以不用“说”字,则是以描写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神态等作为提示语。这样对话就不再单一,更具有表现力。刚才这段话中出现的这么多“说”,我们来修改一下,不用“说”字或者用表情、神态、动作等作为提示语,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师:比如最后一句怎么改?

生:妈妈骂道——“抽抽抽,抽死你!”

师:还可以怎么改?

生:妈妈双手叉腰,一拍桌子,怒气冲冲的喊道——“抽抽抽,抽死你!”

师:这个提示语写的很丰富,“双手叉腰,一拍桌子”写出了妈妈的动作,“怒气冲冲”写出了妈妈的神态,还用了表示“说”的词“喊”。看来,妈妈真的是很生气了。

生:妈妈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爸爸的鼻子,破口大骂——“抽抽抽,抽死你!”

师:哎哟,妈妈真的是愤怒到极点了。你还想改哪一句话?

生:我想改第四句。爸爸也不甘示弱,手指着妈妈——“你想干嘛?想干嘛?“

师:提示语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生:爸爸质问——“你想干嘛?想干嘛?”

师:看来爸爸也生气了。

生:爸爸急的直跺脚——“你想干嘛?想干嘛?”

师:爸爸也气得暴跳如雷了。还有哪句话你也想修改的?

生:妈妈暴跳如雷——“在家里一根都不行!”她一把夺过烟头,扔在垃圾桶里。

师:嗯,妈妈态度很坚决,说不行就不行。

生:我想改第二句。爸爸对着妈妈哀求:“就一根,就一根!”

师:爸爸为了抽根烟,不得低身下气啊!

生:爸爸微笑着缠着妈妈——“就一根,就一根!”

师:我用了一个“缠”,爸爸也会发嗲!

生:我想改第一句。妈妈喊:“喂!你怎么又抽上了?”

师:看来妈妈对爸爸抽烟很有意见。

生:我想改第三句。妈妈暴跳如雷,头上冒着“火”:“在家一根都不行!一把夺过烟头,扔在垃圾桶里。

师:很形象。妈妈头上都冒着“火”了,够气愤的。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说”,还刻画了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表情、语气、语调。这样语言就变得生动形象,更富有情趣了。现在我们通过朗读把提示语表现出来。

(三位学生分角色读说话内容)

师:同学们一读,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其实妈妈不让爸爸抽烟,这也是一种严格的爱。你看,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份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

三、在改写场景中学写对话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人物说话要注意的两点(手指板书)——一是要开口说话;二是尽量不要用“说”字,即使用到“说”,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这是班上一位学生写的一件事,谁来读一读。

出示:午餐后,值日组长小红看到小明的脚边有一团餐巾纸,就批评小明不讲卫生,要扣分。小明很生气,两个人就争了起来。班长小兰走过去捡起纸团,对他们说了一句话,教室里顿时一片静默。

(指名一学生读)

师:这段话哪些地方,人物应该开口说话?说话时的表情、神态、语气有些什么变化?想一想,改一改,砍谁能把这段话修改得生动活泼。

(学生写话)

师:谁来读一读你写的?其余学生认真听,学会倾听也是一个好习惯。

生:午餐后,值日组长小红看到小明的脚边有一团餐巾纸,就用手指着小明的鼻子怒吼道——“你,为什么乱扔垃圾?”

(师请学生再读一遍提示语,点评:提示语有动作、表情。)

小明听到这雷鸣般的怒吼声,吃了一惊,气得脸都扭曲了,他大声反驳:“这又不是我扔的?你怎么不去批评别人?怎么就一定说是我扔的垃圾呢?

(师穿插点评:从小明的表情来看,真的是挺生气的,很不服气,“反驳”一词用的很巧妙)

小红见小明还在耍贫嘴就大声嚷起来:“你扔了垃圾还不承认!我治不了你就扣你分”(师点评:刚才积累的耍贫嘴也用上了。)

话音刚落,小红就拿起红笔。这时,班长小红走过来默默地捡起纸团,扔进垃圾桶里,还劝告他们:“不要光说不做,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证明事实。”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

人物对话小学生作文 篇9

记者:吕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先从您是如何进入评估行业谈起吧,听说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能否介绍一下?

吕总:我大学读的是基本建设财务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国家建设部工作。从82年2月一直干到91年3月。在这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若干文章,同时也参与编纂了几本书。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当时的中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办公室主任,并得知中信会计师事务所正在招人,很需要评估方面的人才,于是就去应聘了。结果有幸被时任中信会计师事务所主要领导的张克先生(现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录用,我也就进入了这样一个新兴行业。当时评估行业刚开始起步,评估业务还比较少,所里也没有专门的评估部。91年4月入所后我被安排在管理咨询部,具体工作涉及财务顾问、审计和评估项目;92年及以后,随着资产评估业务的不断增多,我才专门做资产评估业务。

记者:听比较了解您的人说,您最感欣慰的就是选择了这个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是这样吗?您为什么这么说?

吕总:回过头来看,当时我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时点还是比较合适的。那时,评估行业刚刚起步,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最高法规,即国务院第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是1991年11月发布的。我是91年4月加入中信会计师事务所,93年7月主编并正式出版了《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由于此书非常实用,受到众多专业人士的欢迎,因而在业内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除了时机选择上的好运气,我所学的专业以及在国家建设部工作的经历等优势,都只有在这个行业工作中才能较好地发挥出来。

我很幸运,也很欣慰。

记者:您对业务很钻研,写了不少的文章,出了不少的书,有人说您是学者型的领导;但也有人因此说您书生气太重。您怎么评价自己?

吕总:人们说我是学者型的人或是书生气太重,可能是因为我正式出版过几本书的缘故吧。我有个特点,就是性格比较内向,比较喜欢钻研专业问题,所以也取得了一些专业成果,包括公开发表的若干文章和正式出版的《建筑工程估价学》等三本专著,以及加入中信会计师事务所后出版的《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资产评估操作实务》、《网络价值评估与上市》。

要是还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总是比较严肃(接着,吕总笑谈说),不过,这样在谈生意时可能会让有些客户多些信任的感觉。

记者:有人评价您这个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完全按程序办事,讲诚信,是优点。但有时这个度有点过,近乎于死板,特别是在承揽业务方面,有时过于谨慎,就变成弱点了。您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吕总:叫死板也好,叫坚持原则也好,为人处事总是要坚持一些理念和原则。处事客观、谨慎、诚信为本。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实实在在,没有把握的事不做,没有把握的项目不接,一旦承接下来,就要把项目做好。事先承诺很重要,干我们这一行必须言而有信,否则无法赢得客户的信赖。

当然,这样做也有吃亏的时候。有一个企业集团资产达80多亿的资产评估项目,客户要求十几天内就出评估报告。但我始终坚持:十几天的时间一定做不完,坚持不在项目时间上做这样的承诺。而有的事务所明明知道不可能做,但还是答应了客户的要求,因而就拿到了这个项目。虽然因为没有答应客户不可能实现的时间表,没有做无法兑现的承诺我们所最终丢掉了这个项目,但我坚持了诚信和专业精神,无怨无悔。令我欣慰的是,客户方面没有因为我的坚持生气,相反倒为我们没有拿到项目觉得惋惜,对我们的诚信与实在表示了敬意。就目前国内的社会环境而言,从短期追求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我的一些做法显然是吃亏赔钱的;但从长远来看,我始终相信我们的理念和做法是正确的。

(按:对于事务所在业务承揽和收费方面的不正当竞争的问题,我们的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单位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多次在各种场合呼吁建立维护良好的执业环境。我们在此为那些坚持专业操守,维护行业形象的个人和集体表示诚挚的敬意!)

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您给人的印象是比较随和,同时又有些不苟言笑,向您自己说的性格比较内向。您在对待工作和对待员工的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吗?

吕总:作为专业人士应该谨慎处事,凡事留有余地。在客户面前要避免棱角太盛,少用“绝对”这二个字,才能做到进退自如。对员工宜采取宽容的态度,主张用人用其长,避其短。包容他人的短处,利用他人的长处。由于评估的专业面比较宽,应鼓励员工结合自身的特点处理好专与宽的关系,不断提升和发展个人的专业深度与广度。只要在不违背原则和事务所规定的前提下,作为事务所领导我们会尽可能考虑员工的要求,努力让员工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是原来在中信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大家都相处的非常融洽,也是事务所强调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的一部分。

记者:听说您特别喜欢您的女儿,她在家里是“一把手”。能给我们介绍一些家庭给您带来无尽欢乐吗?

吕总:我的女儿上高中一年级了,她的性格与我正好相反,外向,非常活泼、爱说话。她喜欢唱歌、听音乐,从小就在北京市少年宫合唱队唱歌,直到高中学习太紧张才不去了。由于我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她,与她交流的也比较少,所以她提的要求我都会尽量满足。在家里她也最不怕我。

(按:说到女儿,吕总的爱溢于言表。此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慈祥的父亲,而不是威严的老总。)

我们家生活的事都是由我太太来操持,自己主要忙工作的事情。我认为家庭中一人主内,主理家里的事情;一人主外,忙外面的事业。这样的家庭组合比较理想,也比较稳定。如果夫妻两个都非常能干,都忙于外面的工作,那么,因家务事分担不均产生矛盾的机会也就增多了。

记者:合伙人的压力很大,平时您都采取那些方法来舒缓压力呢?

吕总:我每周尽可能安排一次游泳,在家里的健身活动主要是在跑步机上跑跑步、有时也打打乒乓球。遗憾的是,太太和女儿都对运动缺少热情。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身体是很敏感的,一定要安排一些活动来缓解,这对于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充足的活力是很有必要的。

我家里有个小院,可以种花,种草,种菜。闲时浇灌花草,修剪草木,倒也别有情趣。夏天时节,我不时到小区的湖边钓一钓鱼。人不能光为工作而忙,还要享受生活,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这对放松身心当然颇有好处。

(按:目前,事务所合伙人和各级员工都有不同的工作压力,而压力之大又是众所周知的,很多需要考虑安排的事情都受到了影响,包括耽误了个人的终身大事。甚至有的合伙人半开玩笑地说:忙得连笑都快忘了。至此,我们对忙碌在一线的评估工作者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但愿我们的行业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记者:今年评估行业发生了几件大事,中评协分设、证券业评估机构大检查等等,吕总对这些行业的大事有什么看法,能否对行业今后的发展做一下展望?

吕总:中评协分设有利于加强评估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在加快评估准则、指南等专业规范的制定、发布方面作用会更为明显。

财政部与证监会组织的证券业评估机构大检查,对促进评估机构在质量、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向社会公众、行业及广大从业者表明了政府加强评估行业监管的决心和行动。

关于评估行业今后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评估机构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往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通过综合化向其他相关业务方向发展;三是评估人员进一步向专业细分方向发展。

记者:新年伊始,不知吕总对新一年的事务所评估工作有什么打算和设想?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篇10

有些课文,我默读时虽然也能使眼睛湿润,但感受的程度远不能和朗读相比,朗读常常泪流满面。我看《夜幕下的哈尔滨》,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受到的震撼大。因为王刚把这部书读活了,因为――正如徐世英先生所说――朗读如同赋给作品生命,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

吕叔湘先生曾介绍过20世纪代北京大学一位美国女教师克拉克夫人教莎士比亚戏剧课的例子,上课她和学生一起念,她念一段,学生也念一段,念完了,她就问:“有什么不懂吗?”所有需要解释的地方解释完了,她又问:“你们觉得这一段写得好不好?”学生说:“看不出。”她就说:“再念一遍,再念一遍。”她又和大家一起念。念完了,她又问:“全懂了吗?”可学生的反映不那么活跃。她又说:“再念一遍,再念一遍。”于是又念了。就这么念来念去,大家就觉得这个戏写得不错,是写得很好啊!好了,就下课了。

吕先生说的“念”,就是朗读。从吕先生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几十年前,外国老师就十分强调朗读了,强调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了。当大家念得觉得“这个戏写得不错”时,实际上就是把戏中的人物读活了。

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一门艺术,这是一篇大文章。这里只说说我是怎样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品德、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外在反映,或者说“物化”。离开朗读的`中介,儿童往往很难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

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呢?

读出人物的轮廓 所谓“读出轮廓”是指开始要把课文通读几遍,对课文内容和文中人物有个大体的了解,知道每个人怎么样。离开了具体事件、具体语境,人物语言就成了死的了。因为语文教学不只是以理解内容为目的,所以这个环节我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即,要求人人把课文读顺。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强化初读”。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初读阶段,学生最需要的是激励和耐心。学生读不好,我从不给颜色看。我常说的一句话是:“读不好是正常的,读得好是超常。”我曾教过一个姓亓的女孩子,她胆子很小,又特别的腼腆,站起来读书声音小不说,还有些发颤。一次,我对她说:“站起来,人人都会有些紧张。请你坐下读吧。”从此,不仅是她,凡是胆子小的学生我都允许他坐着读。过了不惑之年,尤其过了知天命之年,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多了些,更深刻了些。至于有关朗读的方法、朗读的知识,当然也讲一些,如“扫视”――一下子看几个字,如语气的连贯,抑扬顿挫,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标点的停顿,还有节奏等等。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练习,是让每个学生读出自信来。有了自信,知识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乐意读了,练习得多了,好多东西,学生会自悟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意思。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总结,而不是产生在实践之前。当然理论反过来对实践有指导意义,所以必要的理论知识还是应该讲的。

读出人物轮廓是读好对话的第一步,这是基础。

要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刚才说了,言为心声。所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方法之一,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指导学生读《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说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一注意,一想,学生就读得低沉无力了。但省略号却被忽略了。学生明白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因为指导员身受重伤,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时,再读,声音就既弱又断断续续了。我经常提醒学生读书要读标点符号,因为它们也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在仙台》一课,选自鲁迅写的《藤野先生》。文中写藤野检查鲁迅的听课笔记一事时,有下面几句对话: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可以抄下来。”

“拿来我看!”

学生一看藤野先生说的“拿来我看”一句话后面是个叹号,往往读得很严厉。我便笑着说:“如果藤野先生像你这样说话,鲁迅就不会尊敬他了。语气是坚定的,不给不行,这一点你们体会得不错。但表情呢――”学生明白了,再

人物对话小学生作文 篇11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语境;关联;《三国演义》;话语分析

“煮酒论英雄”是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所讲述的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刘备都可称得上大英雄,这点毋庸置疑。不过《三国演义》将曹操定为奸雄,将刘备定为正统英雄,历来也是备受争议。把《三国演义》搬上银幕所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较为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风格,在人物的刻画上基本保持了原作人物的形象。本文试图从语境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电视剧《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和刘备的对话进行语言学的分析,通过话语分析来品评英雄人物特征。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上述电视剧中的人物对话整理如下: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

备(面现惊异之色):„„

操:在家种菜灌园,玄德有此闲情,真是不易!

备(方才放心):无事消遣。丞相有请,不知何事?

操:玄德,刚才看见枝头梅子已青,忽有所感,„„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二人来到小亭,饮酒之际,纵论当世英雄,刘备所举人物都被曹操否定„„)备: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备: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备,后自指):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备(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正巧雷声大作,于是从容低身拾起筷子):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大丈夫亦畏雷乎?

备:圣人迅雷烈风必变,安得不畏?

一、语境及其对语义的厘清作用

语境指某一交际情景中的所有因素:语词和非语词语境,给定话语场景的语境,还有反映说者听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知识和态度的社会语境。语言学家们对语境的关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家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语境在理解句子意思上的重要作用。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受话者实际上首先接触的是语言数据基础或称作书面意义,要想对其正确理解,他还需要运用上下文和语境所提供的信息才能完成。何自然也认为随着语用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热衷于研究语言在使用中的意义或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语言学家们越来越多地注重语境的呢?显然是语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语义的模糊性这一特点使得生成的话语其意义有时不太确定,令人难以把握。听者对说者所说的话语根本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而是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景去推断说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所有语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意义模糊的,都需要语境来厘定其含意。

至于语境怎样对意义起作用,也存在不同的意见。Firth较为强调社会语境的作用,认为言语不应完全脱离社会语境,相反,它们是置身于社会语境里面而产生意义的。Hymes的观点是,语境在理解话语时,一方面限制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的范围,一方面又支持所倾向

全`讯`网 ayd的理解。Lyons则认为语境在三个层次上决定话语的意义:说了什么句子,表述了什么命题,具有什么言外之意。这里的言外之意,似乎可以理解为说者意义,它来自句子意义与语境(及其他语言外因素)的结合。听者要了解说者的话语意义,除了要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去获得句子本身的意义之外,还必须利用语境(及其他语言外因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辨、推理,从而取得语境效果,获得说者意图传达的全部信息,从而使说者与听者间的交际成功。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听者对说者话语的理解并不会按照说者的思路进行,听者运用的语境也不完全与说者的相吻合。这无形中就造成了说者意义与听者理解的错位,从而产生一些戏剧性的效果。当曹操说“在家做得好大事!”时,是在得知刘备闲来于后园中学习种菜的事情后说的一句话,这里的“家”指刘备的住所,“事”指种菜一事。而刘备听到后“面现惊异之色”,因为他理解的是自己参与的杀操计划已经被曹操掌握,这时“家”还是指刘备的住所,“事”则指的是密谋杀操之事。看来,刘备的惊异,是听者与说者的思路错位所致,听者和说者理解话语时各自根据自己的思路选择了不同的语境。

二、关联:语境的选择方式

为什么听者在理解说者话语的过程中有时会选择与说者不同的语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语境生成的过程。Verschueren认为语境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境并非在交际发生之前被给定,而是交际双方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但交际发生之前却早已存在有生成语境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在交际者通过心理及情感活动作出选择后最终构成语境。对于语境的选择这一问题,Sperber和 Wilson提出的关联性理论(relevance)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在Grice 的合作原则基础上,Sperber 和Wilson 提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它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探索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主张建立交际的推理模式,即认为交际中语言表达和言者意图之间的分离不是靠符号规则,而是靠认知过程来弥合的。该理论认为语境包含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一系列可能的语境而非单个的语境,从这一系列可能的语境中选择某一具体的语境的决定因素是关联性。语境的动态性是受关联原则指导的。说话者的每一个话语都传递了最佳关联的假设,而听者对话语的理解也是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完成的。Sperber 和Wilson 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的主导推理形式是演绎法,这是集逻辑、语义推理和语用推理于一体的动态推理。由于人的认知结构差异以及认知情景的差异,所形成的前提也不一样。因此,关联论认为,从同一个语言信息未必能推导出相同的结果。选择处理话语最佳语境的过程就是寻求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

根据Sperber 和Wilson 的观点,语境不仅包括上下文所表达和隐含的信息,还包括即时的情景因素以及与该旧信息和新信息有关的百科知识。交际者对认知语境的补充和扩展通常有三种情况。首先是听话人在现有认知语境中加入所需的百科知识来扩张自己的认知语境。其次,听话人还可以从短期记忆中调用相关的信息(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来扩展自己的语境。显然,听者通过选择相关语境来理解一给定话语的意义,选择哪一个语境则在于其与听者是否最具关联性。在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对话中,听者刘备对说者曹操的话语“在家做得好大事!”既可以将其置于学种菜的语境中理解,也可以将其置于杀操阴谋败露的语境中理解。刘备之所以对这一话语的理解首先选择后一种语境,这和他寄人篱下、时时担心遭人算计的心理分不开,更因为他不久之前刚刚参与了杀操计划而心中忐忑不安,当一下子面对曹操,自然而然与他关联性最强的想法就是担心计划败露,这样就产生了曹操笑而刘备惊异的戏剧效果。

三、从语境关联角度赏析?《煮酒论英雄》的人物对话

在以上对话中,有两处地方颇具戏剧性,耐人寻味:一是当曹操问刘备“在家做得好大事!”时,刘备先是面现惊异之色,接着才稍微放心;再一处就是刘备听曹操说“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到地上,恰逢雷声大作,于是从容低身拾起筷子掩

饰而过。这两处戏剧性效果的产生,应该都和说者与听者所选取的语境错位有关。下面我们对之分别加以详细分析。

根据语境理论,说者在说话时是基于一定的语境的,他同时希望听者也是基于与自己相同的语境来理解那一话语,若如此,则此次交际成功,否则,说者和听者由于各自所选取的语境不同从而相互理解出现偏差,相应交际失败。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府上,劈头就说“在家做得好大事!”,从第三方旁观者的角度看,说者曹操此时有三个语境供选择:(1)曹操掌握了刘备参加国舅董承密谋的情况,但不知道或不用知道刘备为掩饰而在住处学习种菜的事;(2)曹操怀疑刘备参加了国舅董承的密谋,知道刘备在住处学习种菜,怀疑他种菜是为了掩饰;(3)曹操不知道也没怀疑刘备参加了国舅董承的密谋,但知道刘备在住处学习种菜的事。从曹操接着所说的话“在家种菜灌园,玄德有此闲情,真是不易!”可以排除第一种语境。如果他是基于第二种语境来和刘备对话,则邀请刘备到府上的一切言行,都只不过是旁敲侧击、口是心非而已,下一场景中的把酒论英雄,就更显得虚伪做作,根本与曹操英雄身份不相符,就是奸雄也谈不上。至此,我们可以确定曹操是基于第三种语境来与刘备交谈的:他不知道也没怀疑刘备参加了国舅董承的密谋,但知道刘备在住处学习种菜的事。对刘备学习种菜的原因,曹操肯定也是有所猜测:(1)有可能是刘备投靠自己,觉得寄人篱下,英雄气短,郁郁不得志,所以种菜以排遣;(2)也有可能是刘备一直东奔西逃,英雄之志总难伸展,于今尽管暂时投靠自己寄人篱下,却依然壮志未灭,种菜只为韬光养晦。正因为有所猜测,曹操才邀请刘备饮酒谈话,一探虚实。从他说刘备种菜是“大事”,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因为刘备学习种菜而小瞧刘备,而是显出一股英雄惺惺相惜之情。可见曹操对刘备学种菜的原因更倾向于第二种猜测,这种倾向和曹操本人的坎坷经历是大有关联的。自己生逢乱世,自有驰骋天下之志,也是屡屡受挫,也曾寄人篱下,所以推己及人,很能理解刘备的处境。这样第二种猜测自然和自己与刘备相似的遭际最为直接相关联了。

不过,刘备的反应似乎大大出人意料,大失英雄身份。刘备受邀来到曹操府上,曹操笑着说“在家做得好大事!”,刘备吓得面现惊异之色,无言以对。刘备作为听者,同样也有和说者曹操一样的三个语境供选择,从他先是答不上话到听曹操说他种菜不易后所回答的那句“无事消遣”,可以确定刘备选择的是第一种语境:曹操掌握了自己参加国舅董承密谋的情况。关联理论认为,语境的动态性受关联原则指导,说者的每一个话语都传递了最佳关联的假设,而听者对话语的理解也是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完成的。刘备之所以首先选择第一种语境,这和他寄人篱下、时时担心遭人算计的心理分不开,更因为他不久之前刚刚参与了国舅董承杀操计划而心中忐忑不安,当一下子面对曹操,与他关联性最强的想法就是担心计划败露,这样就产生了曹操笑而刘备吓得面露惊异之色答不上话的戏剧效果。

在曹、刘二人饮酒纵论当世英雄时,笔者认为也有以下几个语境供二人选择:(1)认为自己和对方才算真英雄,也乐得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英雄;(2)认为自己和对方才算真英雄,却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英雄;(3)认为自己才算真英雄,对方不是英雄;(4)认为对方才算真英雄,自己不是英雄;(5)认为自己和对方都算不上英雄。曹操在这轮对话中自始至终都处于主动地位,刘备却是唯唯诺诺,显得很被动。刘备在曹操的一再要求下,列举了当世的那些大人物如袁绍、袁术、孙坚、刘表等,曹操逐一进行品评,认为那些人都算不上英雄。既然数得上的人物都不是英雄,显而易见,只有曹操自己才是英雄。至于曹操认为刘备也是英雄,从对前一轮对话分析中是不难看出的;从本轮对话中曹操直言只有自己和刘备才是英

雄可以看出曹操并不忌讳刘备把自己当英雄看待。所以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所选取的语境是第一种,他认为自己和刘备才算真英雄,也乐得让刘备知道自己是英雄。当着刘备的面,曹操对当世人物进行言辞犀利的批评,那些人算不上英雄,是因为他们够不上英雄的标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他当着刘备的面指出刘备才是当世英雄人物,这是何等的胸襟坦荡;他也毫不讳言自己才算真英雄,这是何等的豪气万丈,是何等的自信:天下英雄,舍我其谁?曹操的这种豪气与自信,与他当时势力强大、麾下人才济济的形势是有很大关联的。

而刘备的表现则与曹操形成鲜明的对比。刘备处处小心翼翼,一点都没有曹操的豪气与张扬。这是不是说他在故意一味地向曹操示弱呢?也不尽然。在刘备心目中,曹操应该是当世英雄,要不然自己也不会前来投靠。但是他始终没有当面明说曹操是英雄,可见他虽寄人篱下,也不做折节奉承讨好之事,这正是刘备柔中带刚的一面。刘备对于自己的认识,当然不会低到哪儿去。但形势所迫,不得不暂时借助人家的力量,平时必须小心谨慎,收敛锋芒。因此,他选择的是第二种语境:认为自己和曹操才算真英雄,却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英雄,以免招来杀身之祸。与此语境极具关联性的情形是刘备当时仍然势单力薄,羽翼未丰,还不足以与曹操等其他军阀势力相抗衡。所以当曹操直陈英雄的标准后,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备,后自指,回答说:“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时,自己一向谨小慎微、极力掩饰的志向,还是被曹操一语道破,刘备当然会吃惊不小,以至于手中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幸喜当时正巧雷声大作,于是从容低身拾起筷子,说了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其急中生智,丝毫不亚于曹操当年手执利刃行刺熟睡中的董卓而被董卓察觉后赶紧作俯身献刀状的事情。见此情形,曹操笑曰:“大丈夫亦畏雷乎?”言下之意,他一直视刘备为大丈夫即英雄。刘备的回答“圣人迅雷烈风必变,安得不畏?”虽然没有明辨自己是否称得上英雄,但他清楚地向曹操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雷声居然震掉了我手中的筷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曹操刘备二人确实是英雄人物。只是英雄的特征两人却各不相同:曹操胸襟坦荡、豪气干云、个性张扬、自信满满;刘备谨小慎微、韬光养晦、柔中带刚。

四、结 语

其实语境包含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一系列可能的语境而非单个的语境,从这一系列可能的语境中选择某一具体的语境的决定因素是关联性。何自然对这一理论给出的阐释是,语言交际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它要传递的是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白无误的明示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将信息纳入明白无误的明示推理模式中进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从语境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电视剧《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里面的人物对话进行语言学的话语分析,也可以达到对剧中人物特征进行品评赏析,从而对电视剧本身进行批评赏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Bussmann Hadumod.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 Brown G,Yule G.Discourse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3/2000.[3] Dascal M,Weizman E.Contextual exploitation of interpretation clues in text understanding:an integrated model[A].Verschueren J,M Vertuccelli-Papi(eds).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C].Amsterdam/Phild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1987.[4] Firth J R.Papers in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5] Hymes D.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A].T Gladwin,W C Sturtevant(eds.).Anthropology and Human Behavior[C].Washington:Anthropology Society of Washington, 1962.[6] Lyons J.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2000.[7] 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2000.[8]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6/1995/2001.[9]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作者简介] 吴学进(1973?),男,湖北监利人,英语硕士,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翻译;符章琼(1974?),女,湖北监利人,英语硕士,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文具店》教案设计下一篇:全国小数专家教学观摩课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