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心得(精选11篇)
旧哨小学
杨仙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只顾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此次课例研修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此次课例研修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我收获颇多,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明确了“生活教育”理论依据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它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理解了生活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2、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3、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掌握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方法(1)教学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身边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四、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在我的课堂上,常能听到这样评价“你越来越聪明了”、“你的表现让老师感到特别惊喜”、“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果你能大胆一些就更好了”,鼓励的话语带给学生爱和希望,促使孩子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产生作用。在课堂上,当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时,我总忘不了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在鼓励和表扬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
五、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对课外学生信息的收集及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缺乏及时有效地指导与评价,仍需进一步探索。
2、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代替,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淹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有效的呈现“生活情境”,该如何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总之,这次课例研修让我受益终身,感谢“课例研修”为我们提供了这么难得的合理的自由学习机会,我决心把培训中所学的业务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努力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与教学、生活实践的融合搭配现状表现
1.在现存的许多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阅读部分的态度与新课改背景下所要求的态度有明显的差别。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部分势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小学语文阅读部分依旧是被轻视甚至被忽视的那一部分。而且许多教师认为小学语文不过是学习古诗词及各类小故事罢了,教师自身不会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常识相联系,不会运用课本内容导入生活实践,没有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其实更多的是服务于小学生掌握生活实践的。
2.其次就是在整个小学语文课堂进程之中,没有课文阅读的主导者,也就是说,在整个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教师自己,都没有对阅读部分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他们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够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不会对课文中包含的阅读内容进行深刻的解析,小学生只能肤浅地了解阅读部分的大体内容,并不能对阅读部分的内容有深层次的了解与思考,这样小学生就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实践中,没有办法做到学以致用,使得小学生所学到的课堂知识只能成为没有生命力和发展力的文字内容。
3.教师对阅读内容不予强调,对阅读部分的内容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不进行主动的联系,任由小学生思考阅读部分内容的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小学生如果单凭自己的思考能力是不能在课堂上理解所有教师授课的内容的,而任由小学生自己。靠阅读部分的内容只会使小学生产生读阅读部分内容的曲解,小学生没有将阅读部分与生活实践联系的思维能力,因此对他们来说,一旦教师不对阅读部分进行重视,小学生在阅读与生活之间的重要纽带就会断裂,小学生就完全失去学以致用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内容的分配模式极大地削减了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对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对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成长极为不利。
4.小学生没有对整个阅读部分与教学实践相联系产生足够的兴趣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部分越来越鸡肋的一大原因。小学生自身对相对深奥的学习模式的探究本来就兴趣不浓厚,再加上教师不重视培养小学生在此项内容上的兴趣,小学生就习惯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完全陷入错误的对阅读部分学习的泥潭当中。
二、如何做到阅读与教学以及生活实践搭配融合
要做到将小学语文的阅读部分与教学实践相互联系、与生活实践相互融合,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而是要注意到很多细节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1.首先教师要摆正对语文教材中阅读部分的态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阅读部分,并重视小学语文阅读部分。学校应该大力培训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部分的专业性技能,使更多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阅读部分的主旨有精准的把握,以此增强教师对阅读部分的基本认知。其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将阅读部分的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让阅读部分要表达的意思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所展现。教师自身也要将生活实践与课堂相联系,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部分的美妙,调动他们学习小学语文阅读部分的积极性。
2.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授课过程之前,教师要通过精心备课及教研探讨会等方式掌握阅读部分与教学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掌握适应小学语文课堂及小学生心智阶段的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才能让小学生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另外,教师要将这种方法更多地运用到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当中,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举出阅读部分与生活关联的实例,这样孩子们可以加深自身对阅读部分的印象,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更舒服的感受。
3.解决问题从来都不是单方面做出努力就能行的,因此在解决小学阅读与教学实践关联性差的问题中也不能让教师自己改变。教师在改变自身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细心观察,发现并掌握小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规律,并且利用这些规律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进入阅读与生活实践联系的环境之中,让小学生发现课堂教学的快乐。小学生发现了阅读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的乐趣,自然就会对课堂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从而将整个小学语文的课堂变得有生命力和发展力。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做好小学语文阅读部分与生活及教学实践的搭配融合非常关键,希望本文可以对小学语文困境的解决有所帮助。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部分数量很多,种类很多,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重视程度及阅读教学部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融合却不到位,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畸形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知识的合理分配及课堂质量,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够完整,阅读教学部分与生活实践的融合性很差,那么如何深刻认识并且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与教学实践的互相搭配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提出了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田贵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1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作为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所讲述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的生活当中。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们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在潜意识里,学生们都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励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当讲完一节课,老师可以布置一下有关于实际的作业。比如:在讲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可以布置一下观察的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讲了圆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别的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等等。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新知
数学课堂上,创设的生活数学情境应真切、自然,让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知其形的感觉,进而通过自己的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在小学数学中,其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再现。因此,教师应有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的自主意识。例如,讲授“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们拍摄了繁华路段机动车辆通行的一段视频。上课时请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把通过的各种机动车辆数目统计出来。最终的统计结果各不相同,也很不理想。为此,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发现统计结果不理想主要在于车太多、视频放得太快、来不及统计等。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又对又快地统计呢?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后一致认为,几个人合作就能解决问题。及时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让小组长给组员进行任务分工,有的看屏幕报车型,有的记录各种小型车的辆数,有的记录大型车的辆数……然后再次播放视频时,每个组的成员各司其职,秩序井然,准确地统计出了各种机动车辆的数目,成功地解决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由于创设了较好的生活情境,学生对统计的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统计经验,学得也很轻松。
3挖掘生活资源,体验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不断挖掘生活资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理论认真思考,分析并解决。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一课时,笔者首先布置了课前任务,让学生在生活物品中找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然后亲自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激发了其学习本课内容的热情。学生在完成课前任务的过程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均有了一定了解:二者都有六个面和十二条棱,长方体相对面面积相同,正方体六个面都相同。
4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5回归生活空间,巩固新知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米和千米”时,由于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度量、去感受,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就大打折扣。于是,决定把课堂搬到室外去,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皮尺去量学校里任何东西的长度,
6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再通过回顾这些问题与结论的可行性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结语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师的引导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梓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专刊,2011(1):884-886.
[2]邱英新.基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措施的研究[J].青少年杂志,2013(5):66-68.
毛振静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只有培养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2、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
(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
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改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学生的学习活动单
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教学行为科学导向。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集训结构的。
3、“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基于以上依据,我提出了如下的实验假设: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
1、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应用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4、作业布置生活化
五、研究成效
经过研究,我总结了一些生活作业的设计策略。
1、改进书本作业形式
传统的作业有其形式单调的不足,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也没有予以体现。为此,我们将传统的作业进行了改编,力求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家庭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比如我今天要上的这节课,书本练习是: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我的设计是:到超市中观察、记录商品的价钱,比一比,哪个贵,哪个便宜。拿1元钱看看能买哪些东西?又是如何付钱的。这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
2、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3、丰富作业形式
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因此我们设计作业时形式要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在低年级段我们认为可以采用这样几种作业形式。
(1)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了《认钟表》后,让学生回家用学过的时间,来向爸爸妈妈叙述一下自己在学校的一天的具体安排,还可以回学校后向同学们说说爸爸妈妈一天工作的具体情况。这样的作业,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有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不仅了解自己的一天,学会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又了解父母的一天,从而懂得体谅关心父母,比枯燥乏味的说教要来得“润物细无声”。
(2)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一直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在教学完分与合后,我们设计了 “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并且作为“过关”的基本关,督促学生练习。学生对此类游戏式作业乐此不疲,抓紧所有时间,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种游戏在家长方面也得到了比较好的配合和收效。
(3)家长合作型作业
低年级的学生不会写字,很多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比如我们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就让学生回家后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来让学生有向父母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父母的监督作用。但这种作业对于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效果甚微。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生活化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操作性作业
操作性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如在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只出现了大量的计算各种长方体表面积的题目,而现实生活中涉及大多是求不完整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像求教室的粉刷面积、抽屉的表面积等。于是我们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了测算火柴盒的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我们设计如下家庭作业:测算出给定水果(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的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水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水果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水果的体积;还有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任意大小、不规则的物体。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2)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为自己的房间“铺地板”。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素材,如:长为1米的地板有15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90元;长为1米20厘米的地板有16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100元;长为80厘米的地板有20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85元;长为1米50厘米的地板有15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90元(每种地板的宽均为6厘米)。请学生根据自己房间的大小,既美观又合理(节省材料,节省价钱)地设计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地板,各用了多少根,如何拼接等等)。
又如学习了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后,设计这样的题目:我们学校用地板砖铺设长90分米、宽60分米的微机室地面。
(1)不浪费材料的角度来考虑(使用的地板砖都是整块的),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
(2)你认为选用边长是多少分米的地板砖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你所感兴趣的几种蔬菜的价格,根据调查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如:观察记录下自己家中一周内产生的塑料袋的只数。以此估计你所在农村小队里一天产生的塑料袋的情况。对此结果你有何感想?又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磨头小学每班每天产生的废纸数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地分析。
这些作业,常常不是单凭数学的本身就能获得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同时也不是在问题解决中仅仅获得一个结论、一种方法。而是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并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体已有的经验、价值与情感去获得问题的解决,同时获得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4)应用性作业
应用性作业主要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又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让学生通过研究竹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会去测量高楼铁塔的高度等等。
六、实验的效果
1、自身获得了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实验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一些等现代教育理论,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进一步领会了《标准》要旨,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对多形式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改变了传统作业枯燥、单一的现状,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融合起来。
2、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前,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速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关注学生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将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我们应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探究性学习。
新时期,随着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的普及,学生的见识面比较广阔,思维也比较灵活。这些特点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我们本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学习。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就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实施作了初浅探究:
一、生活联系,丰富探究内容
1、贴近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生活赋于数学生命,只有在生活中数学才更能焕发光彩。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育要打破教室的局限,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中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里找找看,哪是我们刚学习的物体。十分钟后再到教室评讲。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又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例如,在学《圆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去测量树的周长、操场的周长、圆形水池的周长、圆形花坛的周长等。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3、跳出生活,学会拥有数学眼光
如果说能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是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次飞跃,那么能运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就是由实践到理论的第二次升华了。它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高不可攀,这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育中更加注意培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能运用加法时,就出示这样的练习,出示一幅的家庭图,让学生去寻找“明明”家中有什么加法,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找寻加法。接着再由静止画面变为动态情景去寻找。如播放一段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片段,让学生去寻找其中各式各样的加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动态地、生动地寻找加法,从中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学会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了。
二、合理建构,完善探究形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合理建构知识,在知识的建构中学会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学习。自主性、合作性是完善探究形式的重要特性:
1、自主性
自主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当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时,他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强调让学生接受建立在记忆层次上的数学事实以及形成技能,学生在掌握只是“是什么”,而忽略了主动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当创设让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由猜想,独立探索。例如学习《梯形的面积》,老师一反以前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梯形来推导,而是出示多种图形让学生自己去拼剪。有的学生把梯形剪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把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有的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来计算„„他们在拼剪的过程中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方法也各异。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猜疑、矛盾、困惑、惊喜。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不单单获得了新的数学知识,更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2、合作性
当今社会不管是科研活动,还是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合作,合作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发展。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例如: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看一分钟录象,播放的是某地段各种车辆的流通情况,同时让学生独自登记各种车辆数。当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时,老师就让学生想想可以怎么办?这时学生就产生了合作的欲望。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任务,从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优势,学会在需要合作的时候要与人合作。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注重评价,形成探究动力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服务。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1、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各种才能的培养。同时,学业就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例如,评价指标可分为这几项:考试成绩、学习积极性、合作情况、品性与性格等。这样,让评价从更多的角度、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2、质评、量评相结合,实现评价多样化
临西县摇鞍镇中心小学
杨芹娥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那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没有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条件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让新授前的导入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节课有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先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进行导入:话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回到花果山,把仙桃分给众猴吃。“这些桃应该怎么分呢?”孙悟空问。一只年长的猴说:“每只猴1个。”“这样太少了,每10只猴分10个!”不知哪只猴嚷道。这时,一只年轻的猴子跳出来说:“我们花果山有10000只猴,分10000个我们就满足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它们谁说的方法分得多呢?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让例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例 7(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把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第一组有12个同学,请大家把他们排成一排,然后平均分成3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他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哪份人数多?结果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过程,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三、让练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并进行比较。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一、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景教学对于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起到了一个引领潮流的作用,它的主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师的“填鸭式”“圈养式”的教学以及学生们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第二,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生活情境的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情境教学的开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第四,生活情境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二、情景教学发展的阻碍
在当前,情境教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传统教学依旧是主要的教学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教学目标上,依旧是为应试教育而片面地灌输数学知识与技能,没有系统的考虑学生们的实践与探究能力。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与内容上,教师的主要侧重还是教学知识的传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使学生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乐趣。第三,教学方法上,教师们采用的还是“题海战术”。长此以往,会使同学们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们以后的学习。
三、情境教学的基本途径
(一)生活展现情境。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们带入生活实际当中。情境的展现,有利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熟悉的事例,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例联系在一起,形成直观的新概念。例如:在学习减法运算性质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如:100-55-38=?可以创设一个图书买卖的情境,把列式看做一场“买卖”活动。比如小明到图书馆买一本故事书和一本漫画书,故事书的价钱是5元5角,漫画书的价钱是3元8角。小明付了10元钱,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
这种教学,结合实际例子,不难概括出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时,材料易获取,过程易实现,加深学生们的理解于运用。
(二)实物演示情境。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以实物为中心,用实物演示某一情境,构成一个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学习圆柱体,圆锥等三维立体图形时,教师们应该跟学生们一起,利用教学材料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教学,而不是局限于课本的平面效果,采用灌输式的说教教学。
(三)多媒体展示情境。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而它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将二维的平面图片加以技术的延伸,设计成生动的三维动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四)表演体会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在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应用题的教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们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准确的分析数量关系以及题目中的条件变量,确定解题方向。因此,我们可以把应用题改编成熟悉的数学问题,以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为背景,创设生活情境,使静态的数学问题变成身边的动态实例。
例如:“买卖多种文具问题”“几个班级植树问题”“上车下车的问题”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
(五)评价加深情境。小学生们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所以教师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学生们实际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改变以往以分数论高低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情境教学的认同感。
四、创设情境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们创设的生活情境要符合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实际,不能天马行空,跳脱实际生活的范围。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准确的联系生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对我们的教学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才能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
第二,教师们创设的生活情境要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的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而情境教学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应该运用恰当的词汇,正确的帮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情境教学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把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情境教学的展开与广泛应用,是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教师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会贯通,让学生成为实践探究的主人,构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提供所需知识,更推动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而小学数学的学习与运用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创建生活情境,把抽象的概念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学生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避免缺乏学习热情。生活情境教学的创建,激发学生们进行深入思考,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所学知识,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实践探究
参考文献
[1]蓝锦红.浅谈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9):126-161.
[2]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44-145.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07-01
一、引言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中,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教学外延与实际生活是相等的,在开展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于生活实际来完成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这门课程的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层面之上,要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之中,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实践的新教学思想。可以这样理解,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就是指一种基于学生的发展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思想,指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勾起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加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直观形象的食物。而对抽象的说教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变这种抽象的说教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方法。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采用灌输式的说教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学生的思维陷入僵化,学习没新意,思维得不到发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开拓他们的视野,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就得到了发展。
3、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育生活化通过学生亲历实践,帮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心灵观察社会、感受社会,培养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分析
1、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就是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现行教材虽然在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上有所增强,但要求过泛,塑造出的形象过于完美,对学生来说只有自愧不如的份儿。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做到适度合理。例如《生活要简朴》,教师让学生感受朱德爷爷俭朴的可贵精神时,同时又要顾及学生的情感,告诉他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用好一些是无可厚非的,但又不能没有节制地乱花零钱,盲目攀比。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可行性强。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让世界充满爱》这一课时,就可以使用国际社会对我国汶川特大地震的积极援助、我国人民对日本3·9大地震的援助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来代替以往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故事与抗战时期白求恩救死扶伤的事迹。再如《做一个诚实的人》一课中,针对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老实人吃亏”的固有思维,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买到假劣质文具或者陪妈妈买菜,买到缺斤少两的菜等事迹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告诉他们这些不诚实的人虽然占了小便宜,但是对社会、他人造成危害,大家都很讨厌他,最终也是吃亏的;老实人虽然表面吃亏,但是能让他人放心,大家都愿意买它东西,久而久之,也就不吃亏了。通过允许学生发言,在接近生活的教育内容中,实现对小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3、教学模式生活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多种教学设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爱惜劳动果实》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劳动成果的生产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形象可感的画面中体会“一针一线的来之不易”,树立起爱惜劳动果实的美好品德,从而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以此实现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4、教学评价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人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而不是约束禁锢人。在对思想品德的教学评价中,要侧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表现以及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优秀个性的发挥。其教学评价要建立在考察学生的道德行为,挖掘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道德动机的基础上,结合多种评价形式,力求对学生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教学评价“生活化”,要做到评价内容的多项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层次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实现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五、结语
活动一:范例导航,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滕州吗?在滕州市龙泉街道境内,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那就是龙泉古塔,(出示龙泉塔照片)我们的学校龙泉街道安居小学就坐落在这座宝塔附近,来到我们市中区实验小学,很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多媒体展示:古韵龙泉宝塔下,安居教育开奇花。勤奋老师常进取,学生乐学顶呱呱。)同学们,安居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安居小学的老师都很敬业。
生:我认为安居小学的同学学习热情很高涨。„„
师:是呀,大家了解了我的学校,那你们能不能向我和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一下你们的学校。
生:市中区实验小学,智慧的摇篮。生:放飞梦想,从市中区实验小学开始。......师:同学们说的太精彩了。假如把我的话和大家的话发表在报刊杂志或其它的媒体上,同学们说会有怎样的效果?
生:会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学校。师:那时,我们的学校就会是:窗户外边吹喇叭――名声在外了。其实呀,这种宣传方式就叫做广告。(板书“广告”)概括地说,广告是向大家介绍商品或服务内容的一种宣传方式,就像刚才我们介绍校园一样。它的本质特征是传播。
活动二:交流广告,探究广告。
师:其实,广告就在我们身边。课前,同学们也搜集到了一些广告资料。请大家先思考、整理一下你的资料,然后按照“我搜集的广告,商品名称是什么?它的广告语是什么?是从哪个媒介上搜集到的?”这样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一起分享你的广告。
学生准备。
生:我搜集的广告:商品名称是好迪牌洗发露,它的广告语是: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从电视媒介上搜集到的。
生:我搜集的商品名称是李宁运动装,它的广告语是: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是从网络的媒介上搜集到的。
......师:生活在于发现,用心才能提炼。大家梳理得都很认真,发言的目的明确、条理清晰。通过汇报,我们发现同学们搜集广告的途径有:电视、网络、广播等,如果按照这些媒介去划分广告的话,(出示多媒体课件)广告的种类有: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张贴广告、包装广告、墙壁广告等。其实广告的发展历程很久远,根据你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以前的广告?
生:有商标字号广告。师:可以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门面上画了一头骡子拉磨盘,表示是做打面生意的。生:还有音响广告,比如摇拨浪鼓卖东西的,就是简单的音响广告。
生:还有招牌广告,武松上景阳冈的酒店,上面写的“三碗不过冈”。
......师:大家的发言有理有据,让人信服。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现代广告形式(指多媒体),但也有一些广告沿用着传统的广告形式,如街上叫卖广告“烤地瓜啦、烤地瓜”,也就是说,实用的就是最好的。
师:大家来欣赏一则电视广告,看一看它除了属于电视广告外,还可以属于什么类型?
(课件播放视频:“可口可乐”的电视广告)
师:这则广告宣传的是什么?看了这则广告,你有什么想法? 生:宣传的是可口可乐,看了广告,我非常想喝可口可乐。(笑声)
生:广告创意太精彩了,看着就让我们垂涎三尺。(笑声)生:放学回家我就去买!
师:如果你是可口可乐的董事长,看到大家对可口可乐那么喜爱,都想买,心里会怎么想?
生:那我就再多制造一些可口可乐,赚一笔大钱!(笑声)师:这种广告是以商家盈利为目的,叫做商业广告。
师:同学们再来看一则广告,与商业广告对比一下,看它属于什么广告。
(课件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关心别人,快乐自己”)师:它是以盈利为目的吗? 生共答:不是。
师:那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传播文明。
师:这种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叫做——?
生共答:公益广告。
师:刚才我们以媒介为标准给广告分了类,那么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又是以什么为标准划分的呢?
生:是以“宣传目的”为标准划分的。
师小结: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广告分类,其实分类标准不同,广告的种类也不同,课下大家还可以继续探究。
师过渡:广告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那么广告究竟具备了怎样的特点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呢?下面,根据搜集的广告从三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课件出示:
1、宣传主题;
2、广告语、3、媒介。)小组合作探究后汇报: 生:宣传主题要清楚。生:广告语不能太长。生:广告语最好要顺口。
生:选择的媒介最好是大家都能看到的。„„
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用心思考才能悟。大家归纳得不仅正确,而且全面。根据大家的发言,我们概括一下广告通常具有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出示:
1、宣传主题:明确、突出商品特征。
2、广告语:有创意、有号召力、语言简练、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等。
3、借助的媒介:方便、关注广泛。)
活动三:创编广告,评价提升。
师:孔子曰:后生可畏。刚才同学们的表现证明了我们五二班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如果请同学们来创编几则广告,相信一定难不倒大家。下面,我们来编排两则广告。
(多媒体课件出示:
1、为“实验小学”设计一则广告
2、为枣庄的万亩石榴园设计一则广告。要求:
1、小组合作,先确立主题,再创编广告语,并设想广告要经过什么媒介传播出去收效更大。
2、广告的形式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可以采用说、写、表演等多种形式。
3、设计的原则是“既看广告,又看疗效!”)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编排广告。(气氛热烈)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把你们小组的智慧展示给大家吧,其他同学来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广告。
生(做欢迎动作):人生路上要成才,请到市中实验来。我们小组想通过挂条幅的媒介把我们的广告语传播出去。
生(抒情状):幽香花草真美好,环境最好是实小。我们小组想通过发传单的媒介把我们的广告语传播出去。
生(手拿石榴):吃了枣庄大石榴,保你活到九十九。我们小组想通过张贴的媒介把我们的广告语传播出去。
生:枣庄石榴园,石榴香又甜。我们小组想通过做手抄报的媒介把我们的广告语传播出去。
师生从广告的特点方面进行评价。活动四:拓展延伸,走进生活。
师:大家的表现真可谓是:独具匠心显神通,个个精彩见真功。相信有了我们这么好的广告创意,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再来看一下我们课前搜集的广告资料,回忆一下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广告,思考一下这些广告给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生:我们要买东西的时候,看到广告就能很便捷地选择。生:有些广告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 师:事实上广告给其他的人群也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如:指导了消费资金合理投向、提升了人们文化素养等。看来,广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板书“与生活”)
师:但是广告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不好的影响呢? 生:一些广告乱贴乱画,污染我们的环境。
生:有些广告是虚假的。比如,它没有那么多的功效,却吹嘘得很神奇。
生:有些广告数量太多,浪费了我们的时间。„„
师: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广告与生活的关系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想深入地了解,我们还需到生活中去调查。我们可以按照这个调查方案(课件出示表格)以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进行,要明确目的任务,给小组内的成员分好工,选择好时间、地点和调查对象,最后根据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课下,我们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制定好方案,把广告与生活的关系再做进一步的探究。【简析: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节课突出的优点是:
1、主题确立贴近学生生活。
“广告”的主题,用周老师的话说:那真是——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学生耳濡目染,有意无意间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广告真是不胜枚举。琅琅上口的广告语、富有创意的广告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又有一定的探究空间,选择这样的主题,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又利于在整合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研究,是有价值的主题。
2、活动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实践实现教学目标。周老师的活动设计及其实施始终关注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组织活动。周老师以“范例导航”切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广告的形式,激发了探究的兴趣,还为下面的“创意广告”埋下了伏笔,可谓是“一石三鸟”;课前的搜集为课上的探究提供了保障,通过分析资料、处理信息,学生探究到广告的媒介及其特点,“交流、探究广告”为“创编广告”做了铺垫,最后再把“广告与生活”的关系这个主题延伸到课下。活动设计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目标性强。
3、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数学知识在小学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对小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平也是要求极高的。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使小学数学具有生活化,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且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使数学更加生活化,可以更好的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可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因为数学知识大多都是属于理论性的知识,而且小学生的理解程度一般都处在理解力较低的阶段,可以说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到乏味,兴趣较低,有的时候甚至会丧失信心。使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加接近生活,更加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存在的数学问题,以及去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从而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起来,可以很大程度上去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78-02
自高中化学教学加入到新课改的行列当中后,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也做到了高度的重视,课堂上更为强调的是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该是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前提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高中化学要想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必须要回归生活。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即使是高中化学教学已经加入了新课改但是高中化学教师仍旧对知识及理论的讲授比较重视,对于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讲授是比较缺乏的,而学生在这样脱离实际的化学知识讲授当中,也必然不会对化学产生兴趣。
(一)从教学内容上来讲,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相脱离。
现在的高中教师当中还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人对学科知识过分的强调,尤其体现在对其完整性及严密性的重视上,而和化学联系的生活问题也只是在不得不提的情况下教师才会将其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样与生活相脱节的化学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及作用产生怀疑,也没有办法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在教学方式上讲过分的忽略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现在绝大部分的高中化学教师仍旧是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点在老教师当中是最为明显的,但是实际上化学教学要与实验器材、生活场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效果,再加上课本当中所要求的大部分实验都是教师动手进行的,学生压根就没有动手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对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是遵循着教师的设计开展学习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这与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是相悖的。
二、问题设计的生活化
生活化探究教学应突出“生活”二字,对源于生活的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后最终仍要回归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书本知识后应该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认识和参与生活学会融人生活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积累生活素材为下一次的生活化探究学习作铺垫。如学习胶体后学生就知道为什么钢笔不能混用不同的墨水;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后学生就知道“雷雨发庄稼”的原理;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后学生就知道菜刀如何防锈。
再如在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疑水可以灭水你是否相信水可以生火?有没有同学见到水可以起火?学生对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设问产生强烈的好奇。接着教师演示下面这个实验:把少量Na2O2用适量的棉花包住(注意棉花要疏松),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团上部滴加少量水棉花团猛烈燃烧。学生被这种近似荒唐又实实在在的化学实验现象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个实验、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问题、一个故事,总之,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就是好情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人手,要精心准备,努力做到目标明确、难度适中、梯度合理、角度新颖,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很快进人问题情境。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以“格林太太的两颗假牙”引人在乙酸的教学中可以自拍录像:生活中烧水的电水壶或热水瓶使用时间较长,内壁常有一些看起来较脏的水垢,其成分主要是CaCO和Mg(OH)2,可以用食醋除去。
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运用于真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一件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事实、一项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一幅真实地反映化学现象的插图、一则生动的有关能源或环境问题的报道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动机,强化自主学习的责任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使用最终形成综合的科学观。
三、通过小实验,进行化学生活化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过程当中离不开实验,利用化学实验尤其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或者是比较有趣的实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我在教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我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水可以灭火,那么水可以生火吗?有哪位同学见过用水生火呢?学生一下子被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问题吸引住了。接下来我便演示水生火的实验给学生看,我先用适量的、疏松的棉花包住0.2g的Na2O2,并放在石棉网上,最后在棉花团上滴了少量的水,棉花团一下子就燃烧起来了。学生被这个小实验深深吸引住了,不用我再引导,便很主动地翻阅书本,想要知道其中的化学原理。
四、结语
课堂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应该更加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多思考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时,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如何融入本节课的教学当中。并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将这些生活经验与本次教学相铺垫,倡导主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化学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参考文献:
[1]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4):20-23.
[2]门娟.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赤子,2014(10):172.
[3]展君梅.试探高中化学生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心得】推荐阅读: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10-1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究论文09-22
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12-16
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多样化的实践与反思10-19
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2-24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06-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11-10
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1-09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总结05-24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观察三追问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