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精选8篇)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篇1

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建设阶段总结

安溪白濑国林场

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围绕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道路,按照现代化、良种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建设目标,以满足市场需要为中心,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珍稀树种示范林基地,为我省用材林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尤其是福建柏珍稀树种的培育经营。项目自2009年开始建设,严格按照《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作业设计》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按质完成建设规划任务。现将项目建设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主持单位: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

项目协作单位:福建省安溪竹园国有林场、安溪半林国有林场、永春大荣国有林场

项目技术来源: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和优良遗传材料选择研究》,国内领先水平,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项目主要技术:根据林木生长的规律和福建柏自身的生理特 性,结合影响林木生长的因素,应用成熟的福建柏优良种质选择及培育技术,营建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主要技术包括:优良种源选择、造林地选择、造林模式选择、抚育措施选择。

项目建设内容:新建福建柏优良种质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1713亩、培训500人次。

培育工程进度安排:

2009年完成造林抚育204亩(位于安溪白濑林场土地坛、寨坂工区);

2010年完成造林抚育960亩(安溪白濑林场459亩、半林林场151亩、竹园林场200亩、永春大荣林场150亩)2011年完成造林抚育549亩(位于安溪白濑林场下镇工区)。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27.97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资金100.0万元,自筹资金27.9791万元。

项目建设的目的与意义:通过项目的建设,营建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示范基地1713亩,推广应用优良种质和营造技术,有效加快科技兴林的战略步伐,提高集约经营管理水平,满足社会对优良种质和经营技术的需求。通过基地建设,能有效提高森林蓄积量,有效缓解林场目前资源短缺的局面。因此,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示范项目的建设,对白濑国有林场乃至福建省林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进度 安溪白濑林场自2009年起,严格按照《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作业设计》和项目合同的建设任务,组织实施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完成林地准备、整地、造林和抚育1164亩,占项目的68%,培训林农和技术人员4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完成投资47万元,占项目投资的36.7%,其中培育工程41.0万元、设备4.1万元、其它费用1.9万元。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安溪白濑林场领导历来重视福建柏的资源培育和良种推广应用,近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福建柏的科研与推广应用。为了确实做好《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由场长为项目负责人,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建设。泉州市林业局高度重视项目的实施,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协作单位间的困难与问题。

2.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承担项目后,安溪白濑林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山头地块,开展外业调查,并经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多次研究探讨,制定了比较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

3.主体承担、多方合作

为了更好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项目建设采取主体承担、多方合作的方式,扩大示范基地的建设区域,项目建设涉4个国有林场。项目承担单位——安溪白濑国有林场与各协作单位制定了 合作协议,协作单位的建设内容、技术规程等,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实施。同时,加强与科技支撑单位福建林科院的合作,多次邀请省林科院的郑仁华博士等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

4.强化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项目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工程招投标办法执行,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统一领导,统筹安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期分批进行公开招投标。成立项目建设监督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检查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生产技术质量关,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保证各工序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确保生产质量,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考评奖惩制度,并实行奖优罚劣,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效运行。

5.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一是严格按计划,不随意变更投资计划;二是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三是工程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挪用、挤占和截留;四是严格财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6.加强培训、发挥带动示范作用

利用集中培训、发放资料和现场操作示范等形式,全方位开展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技术推广示范培训工作。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林场作专题讲座,举行现场技术操作培训;同时,积极与泉州市科技局、林业局合作,开展远程培育,推广福建柏栽培技术。

四、存在问题

1、部分抚育措施仍采用全面锄草方式,效果显著,但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利,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幼林生长主要需要什么养分目前还不清楚,施肥措施仅仅依据土壤养分含量来判断。施用什么肥料才能有效促进福建柏幼林生长,施肥时间、施肥种类、施肥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目前针对福建柏幼树的树冠整型试验还在探讨中,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如何通过幼树整形,提高福建柏杆径生长也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篇2

2009年2月11日, 天津市农机试验鉴定站组织召开了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联合课题组工作总结会。会议着重安排部署了2009年项目验收的主要工作, 对各项目区项目指标完成情况、主体技术实施、经费使用、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机示范户、工作中的亮点及创新点等情况提出了具体详细的总结要求。

来自宝坻、武清、蓟县和西青4个项目示范区的负责人在会上对本区项目的完成情况、主推技术和机具在推广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农机示范户的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会议还总结了项目在天津市实施的总体情况,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进行了介绍, 并通报项目的机械化精播、高效植保和机械化收获3项主体技术已顺利通过了现场验收。天津市农机鉴定站课题组、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天津)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 示范区、户;耕地模式;机具配套;作业标准化;效益;培训

目前,吉林省已经在全省启动了“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程。计划2008年在15个农业大县首批启动示范面积200万亩,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500个。到2010年,全省要实现2000万亩玉米、水稻的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这是一项宏大的农业工程,国家投入一定资金扶持农户,农户也需要投入一定资金,共同进行建设。做好此项工作,其意义不仅在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是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示范带动意义。为确保此项工程开局良好及以后运行流畅,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始终参予项目建设工作,目的是确保全程农业机械化中的各项农机技术得到落实、应用,使得全程机械化的优势得以发挥,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而完成好诸多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示范区及示范户的选择

示范区的选择主要依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已有农机装备基础状况,农民的积极性和自筹能力,主要选择基础条件好,容易农机化开展的地方。具体条件应该是:

1.玉米、水稻区域化、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地方。

2.耕地相对平整、集中连片,农机化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

3.目前农机化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农民自筹能力较强的地方。

4.粮食总产量相对较高的地方。

选择这些地方的意义在于:(1)有力于第一步工作的开展,工作运行能够顺利。(2)机械化作业容易进行,不会受自然因素限制。(3)农机化优势容易见成效,事实说服力强。

示范户主要选择在村级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机产业化没有形成规模或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转移较少的村,重点扶持有一定经济实力、在村中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并有一定农机化基础和农机运用管理工作经验的养机户(包括农机户联合体)。

选择这样的农户意义也在于,能够尽快使全程机械化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先进技术的演示、示范、教育的目的。

二、耕地耕作模式的确定

按自然、和谐、持续法则,不同的区域耕地都会有其适宜的耕作模式,而强行一律的模式是不适宜的。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不同的耕作模式要有不同模式的配套机具。譬如:旱田作业中,是采取平作,还是采取垄作;是采取新的耕作方式,还是采取传统耕作;从耕作到收获,各个环节的机械、机具是不会一样的。水田,水稻栽植作业,是采用机械插秧合适,还是采用机械抛秧合适,不同地域的耕地,宜采取不同栽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因此,选择耕作模式是示范区建设首要的、重要的环节,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确立好。总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耕地的产出率的提高,有利于耕地的后劲提高,有利于人力、物力的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率提高,有利于生态和谐发展与提高。

三、机具配套的合理性

各种作物生产,特别是三大主产作物——玉米、水稻、大豆,从耕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机具配套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但有效利用有限资金,而且使得人力、物力、财力都应尽力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提高机具利用率;不违误农时季节;能挖掘出耕地潜力,充分利用资源;配套机具实现自身价值,没有浪费因素等等。机具配套的依据:由耕作模式与方式确定。而耕作模式与方式的选择要从长远考虑,要从保护生态环境,从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定。而确定这些内容,要充分与当地的干部、群众进行协商,讲情厉害。

四、机械作业标准化

农作物按照其最优越的生长条件生长,才能获得其最高收获成果。人为地创造利于植物生长条件,实现土地上的农作物高产出,是当今农业科技人员对人类的贡献。对农作物,特别是玉米、水稻、大豆三大农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优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既达到农艺要求,又能使作业的机具功率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耕地稳产、高产,提高土地产出率,就充分体现了全程农业机械化的优越性。

但是,实现农机标准化作业历来就存在着矛盾,主要是作业效益和作业质量的矛盾。以往的机械作业,存在着只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没有作业要求或达不到机械作业要求标准。因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影响作物整个生长期的发展,以致于降低产量。最终是降低机械化经济效益,降低机械化的作用。所以,要制定出各项作业的标准模式,一切工作按程序办。

五、算清经济效益帐

初次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而且是在原有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上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很多与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内容无关的事物会参杂进来,许多与全程机械化作业无干的人员也会参与进来,这样势必会影响示范内容的纯度,势必会降低全程机械化的经济效益比率。因此,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中的人员、机具、物品要进行必要性的选择录用,对与全程机械化建设无关、无干的人员、机具、物品要避免摊入成本,要排除在外,与全程机械化没联系的工作要避免混杂,对全程机械化作业要单独核算,算清全程机械化纯粹的经济效益帐。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全程机械化示范效果,显示出全程机械化的优越性。例如:

1.机具总成本,机具使用年限,当年摊入成本多少?

2.物资成本费用(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是多少?

3.全程机械化作业项目多少,每项作业费用多少(要包括:油料费、大修提存、修理费、折旧费、管理费、福利费、工作人员工资等)?整个年度作业费用多少?

4.全程机械化产品收入总数量,产品总产值是多少?同时比较传统耕作方式的总费用和总收入。

5.算出千克粮成本和千克粮利润,并且与传统耕作结果做比较,得出全程机械化的优势经济效益。

6.全程机械化作业后,节省出的劳动力投入二、三产业创造的社会产值,劳务输出创造的社会产值,算入全程机械化工作的效益内容,或属于社会效益。

7.实行全程机械化后,耕地地力、肥力增加,可算入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中。

六、科技培训

全程农机化作业示范区的建设能否按照规划进行,理想的经济效益能否按照目标实现,其中实际操作人员——农具手,是十分关键的因素。而这些人员又都是从农民中选择出来的,虽然有些不乏农机老手,但必定不是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必须进行科技培训,要进行理论培训,要进行实践培训,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强调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是因为:

1.理想的操作手:工作效率高(相同时间,作业数量大);投入费用低(同样的工作量,耗油低);作业质量好(例如:耕地质量,播种质量,收获质量等);机器故障率低(例如:拖拉机,精密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等);总的经济效益高。

2.普通的操作手:要比照理想的操作手差一个或二个档次。总的经济效益有明显差别。

3.糟糕的操作手;工作效率低;机具尽出事故;耽误时间,违误农时;必要的费用超高;不必要的,想不到的费用惊人出现。可能是谈不上经济效益,需要计算亏损多少的问题。

七、搞好协调

实施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农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是主体,但是他们需要外界的力量众多,需要政府部门政策、方针支持;需要银行、信贷部门提供资金支持;需要科技部门引导、指导;需要机具商家提供理想产品;需要生产厂家提供售后服务等等。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应该积极帮助他们去协调这些关系,以便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八、做好示范工作总结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篇4

工 作 总 结

在省农业厅及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县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建立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和万亩示范片为基础,以推广超级稻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措施,以整合资源和农技推广新机制为突破口,扎实有效地开展了“2009年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早、晚稻两季亩产:百亩核心区达1233.2公斤,千亩示范区达1108公斤,万亩区达1026公斤,项目区达970公斤,比非项目区亩增61公斤,实现‚双增双百‛目标,即亩增粮100斤以上,亩增收100元以上。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效

1、示范推广面积大

实施面积40万亩,早、晚稻各20万亩,在溧江乡、大洋洲镇建立2个万亩示范片,早、晚稻各2个。在溧江乡、神政桥乡、金川镇、麦斜镇、大洋洲镇、桃溪乡、七琴镇、潭丘乡、界埠乡、荷浦乡各建立有1个千亩示范片和百亩核心区。

2、主推技术普及面广

我们采取在千亩示范区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2个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耕机收,并由千亩区辐射万亩区,使各项主推技术得到广泛、准确的推广应用。主要包括:超级稻品种种植40万亩,早、晚稻抛秧面积28万亩,亩抛基本蔸一般早稻2.2万蔸,晚稻1.9-2.1万蔸,机插面积3.5万亩,机收面积4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推广配方肥3750吨。病虫综防面积40万亩。

3、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群众对超级稻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全县农民种田水平。各级领导看到了我们农业部门的工作业绩,使上级部门加大了对我县农业和农技推广工作的帮扶和支持力度。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1、成立组织机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成立了新干县2009年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乡镇组建了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小组,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进展。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长任副组长,农业局分管副局长及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项目实施专家组由周小云、刘小勇、聂喜秀、肖兴根、姚易根、李菊根、刘根如组成,周小云为组长。乡镇技术指导小组由该乡镇全体农技干部组成。

2、强化宣传培训,确保技术入户到田

在县城街道、乡村主干道及墟镇挂横幅18条,在县万亩示范片竖2.0m×3.0m标示牌1块,2.5m×12m宣传标语牌1块,1m×1m宣传标语牌20块。在全县10个百亩核心区共竖0.8m×1.2m试验示范牌早稻110块,二晚105块。在项目区实现‚五有‛,即每户农户有一份主推品种介绍,有一份高产栽培技术资料,有一份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有一份季节性病虫情报,有一份农机技术资料,我们共印发了彩色“测土配方施肥挂图”5000份,“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50000份;‚2009年超级稻主推品种推广指导意见‛、“早杂高产栽培技术”、“如何防御早稻烂秧‛、“晚杂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病虫情报‛、县农机局编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以及省农业厅科教处和省农科院水稻所编印的‚早、晚稻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等技术资料2万份。

全县共建立科技示范户300户,联系户1012户,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县农技推广中心举办各乡镇农技站人员、核心示范户、部分种粮大户参加的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500人次,现场观摩会2次,300人参加。组织核心示范户、种粮大户57人到吉安市农业局参加培训3天。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各乡镇农技人员到村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人员1500人次。

3、选用超级稻优良品种,发挥良种高产效应

早稻主要品种为金优458、淦鑫203、株两优819、陆两优996、两优287等,二晚主要品种为天优998、淦鑫688、丰源优299、两优培

九、亚优航一号等。

4、推广主推技术,发挥各项先进技术集成效应

为确保项目实施效果,我们集成了一套以‚三定‛(即定产、定苗、定氮)为主要内容的高产栽培技术,即推广以‚增加基本苗‛为核心的‚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良种示范工程;推广以‚旱育保姆‛为核心的培育壮秧技术;推广以‚软盘抛秧‛、‚少(免)耕‛为核心的轻型节本栽培技术;推广以‚间歇好气灌溉‛为核心的控苗技术;推广以N、P、K搭配,基、蘖、穗、粒肥合理配比为核心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以‚机插秧‛为核心的农业全程机械化技术。

今年尤其注重穗、粒肥的增施,有效提高了结实率和粒重。在万亩晚稻示范片,我们重点做了一个穗粒肥增粒试验,施了穗粒肥的小区比不施穗粒肥的籽粒饱满,千粒重要高出0.2-0.3克,结实率高出3个百分点。

5、加强巡视,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中各项工作的进度要求,结合农事季节,县农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县项目实施专家组及有关同志,经常下到各乡镇、田间地头,督促、指导乡镇农技人员及农户,遇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项目领导小组请示、汇报,项目实施非常顺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6、统一管理,落实物化补贴 管理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耕收的模式进行管理。在万亩示范片推广使用玉露牌配方肥180吨;安装了30盏光控物理杀虫灯和2个自动虫情观测点;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对示范户进行一定的物化补贴,在溧江和大洋洲两地共补贴早杂‚淦鑫203‛等5000斤,晚杂‚天优998‛、‚中优洲481‛等3800斤,合计8800斤,并进行了农药适当补贴,共补贴资金5万余元。

三、经验与体会

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全体农技人员的努力工作,是项目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2、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

3、‚三定‛栽培规范模式图,通俗易懂,农民易掌握,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间歇好气灌溉技术推广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先‚定氮‛再按N、P、K比例推算P、K肥用量的方法,农民特别容易掌握。

4、‚五有‛中的每户有1份病虫情报和‚五统一‛中的统一病虫防治,使病虫防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用药量和打药次数少了,防治成本低了,病虫危害反而少了,农民甚是喜欢。

四、存在问题

1、近1-2年来,杂交稻谷不太好卖与常规优质稻谷的畅销,影响了一些农户种植超级杂交稻的积极性。

2、化肥市场上,钾肥价格严重偏高,农民不太舍得买钾肥,对超级稻夺取更高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新干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篇5

根据2010-2011年全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与示范县项目领导小组的安排,从上江乡调到建塘镇实施油菜产业科技示范户工作。为了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晃范县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科技示范工作进展顺利,有条不紊,结合“香格里拉县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科技人员管理办法,及技术指导员考核制度”、“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科技示范户遴选办法”,建塘镇油菜生产现状和示范户情况,特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通过实施科技示范户工程,进行技术指导,使示范户油菜产量增加10﹪,收入增加10﹪,辐射户产量和收入提高5%以上,科技示范户满意率达95%以上。

2、为了让科技示范户工作更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计划对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提高示范户的科技水平、科技意识。使其真正做到学科技、用科技、传播科技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工作计划1、2010年10月一12月,指导示范户进行大春收获,总结2010年的示范户存在问题及成功经验。我县春油菜生产现状及主推品种介绍。建塘镇耕地进行冬翻晒垡。

2、2011年1月-3月,春耕生产检查指导,油菜品种、农用物资发放、印发技术资料,召开培训会一次,培训内容为,化肥、农药基础知识,目前主要种植品种,主推广技术。

3、2011年4-5月高原南区种植指导,如开现场培训会二次,现场指导3-4次。

4、2011年6-7月,中耕管理指导,病虫害防治检查指导督促,计划如开培训会二次,现场指导3-4次。

5、2011年8-10月,油菜产量调查以及各种数据、信息收集组织示范户现场观摩、培训学习一次,何等好科技示范户各种总结,材料的撰写。

全年计划进行科技培训四次,根据各示范户存在问题,入户指导8-10次,田间指导6-8次。

三、物化补助

根据“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每户科技示范户补助标准150元。补助实行建塘镇90户油菜产业示范户统一进行,由科技指导员统一购买,按批发价格,根据各示范户种植面积实行技物配套,补助物资为、油菜种、三元素复合肥。

四、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 选用我县推广的“花油3号”、“云油21号”品种

2、合理密植

3、适时播种

4、提高播种质量 施足基肥 加强田间管理

5、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篇6

为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部和财政部安排下发7.7亿专项资金,决定在全国770个县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每县安排资金100万元,分配给我省39个县。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推广机构、提高队伍素质、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主要实施内容

一是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号)1的要求,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保障人员经费。

二是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三是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县围绕3-5个主导产业,遴选培育1000个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四是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等,每县建设10个左右示范基地。

五是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每个示范县每年挑选100名左右的基层骨干农技人员,集中培训5天以上,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示范县遴选条件

1、县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有完整的工作思路,县政府要有贯彻国发30号、省政府7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推广机构职能明确,机构设置合理,县编办要有明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全供事业单位的文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顺畅,全面实行人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县人事部门要制订完善的人员聘任制度。

2、农技推广机构队伍健全,专业技术力量较强,具备示范推广的基础条件;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篇7

1 实施背景

近年来, 安徽省渔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省可养殖淡水面积48.6万hm2, 2008年池塘养殖15.11万hm2。水产品总产量178.4万t, 养殖产量147万t, 其中鱼类产量为120.5万t (常规鱼类产量为105.3万t, 名优鱼类15.2万t) , 甲壳动物19.4万t, 其他水生动物3.6万t, 渔业总产值已经达到314.3亿元。渔业经济全面持续稳定发展, 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与全国渔业发展水平和周边省份比, 差距很大。单产水平底, 生产方式落后, 科技成果转化低是制约安徽省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养殖品种的产量和单位效益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分析, 安徽省水产养殖平均产量2 295 kg/hm2、平均收益19 620元/hm2, 而同期全国平均 (与内陆地区淡水养殖相比) 是3 345 kg/hm2和31 530元/hm2, 邻省江西是3 660 kg/hm2和32 265元/hm2、江苏是3 585 kg/hm2和53 505元/hm2、湖北是3 915 kg/hm2和26 640元/hm2。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及相应的机械增氧技术的广泛应用, 高密度养殖模式所产生的高浓度有机污染, 早已超出产地水流域的环境承载能力, 产生对水生态、水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已刻不容缓。

2 实施情况

选择6个示范点, 分别安排在滁州市、肥东县、庐江县、宁国市、宿松县、颍上县有代表性的水产养殖大户, 示范池塘面积共15.27 hm2, 以及一定面积的对照池塘, 共投放示范样机33台。2009年6月中旬示范样机全部安装完毕, 正式投入运行。按实施计划各地农机推广站联系当地水产部门, 利用检测工具对运行后的效果进行数据检测。检测数据包括:水温、溶氧、p H值、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 能够充分反映机具使用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检测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 分阶段进行。1个养殖周期后, 对试验池塘进行测产。

3 实施效果

3.1 节能减排, 改善水体环境, 生态效益显著

一是节能效果明显。池塘养殖目前使用的的机具多是水泵、增氧机、投饵机、池塘清淤机械等, 鉴于现阶段市场没有耕水机同类产品, 只能与其在同一消费区格中的传统产品———增氧机作一简单对比。例:一般5 333.33 m2水面只用1台60 W的耕水机, 而同一块水面至少要用1台3 k W的增氧机。正常情况下, 耕水机1 d只需开10 h, 用电600 W;增氧机一般至少要开3 h, 用电9 k W, 是耕水机的15倍, 耕水机节能效果非常显著。二是水体环境明显改善[3]。观察使用耕水机的池塘, 水质较清澈、色嫩绿、呈中性, 透明度在30mm左右, 池塘底质无色无味, 水质优于对照池塘。经过检测数据对比分析, 试验池和对照池溶氧量在夏季均呈下降趋势, 但试验刚开始时耕水机池底部溶氧增加比较明显, 而对照池始终呈下降趋势, 秋季以后, 又逐渐回升。总体来说, 试验池塘溶氧比对照池塘有所增加, 增加量为10%。试验池塘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含量比对照池塘的含量低。据全年水温测量结果分析, 试验塘水温明显降低, 平均比对照塘低1~2℃。耕水机利用充足的自然资源, 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遏制水体污染, 改善养殖产品的生长环境, 促进水体生态重建, 生态效益显著。

3.2 产量高、质量好, 经济效益显著

水体中含氧量增加, 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减少, 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无噪音污染, 避免了震动波对鱼虾等苗体保护膜的损伤和易造成疲惫、厌食的养殖弊端;水质好, 群体食欲增加, 增加了体质, 提高了抵抗病害的能力, 增加体重, 从而使产量提高。因水体环境的改善, 促进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 使天然饵料增加, 减少了人工饲料的投入量;鱼虾抵抗力增加, 减少了化学药品的投入量, 实现健康、绿色、无公害的养殖目标, 提升了养殖品种的品质。根据周期测产数据显示, 大部分试验池塘比对照池塘增产10%以上, 增产效果明显;使用耕水机的水产品个头大、成色好、口感好, 无土腥味, 受到消费者青睐, 经济效益显著。

4 取得的经验

4.1 因地制宜, 科学制定使用方法

根据试验数据显示分析, 耕水机对水体环境的改良是一个缓慢而均衡的过程, 但对于高密度养殖池塘来说, 刚开始使用耕水机时, 水体环境还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 特别在夏季后半夜、闷热天气和阴雨天, 水体因浮游植物得不到有效的光合作用导致溶氧量急剧下降, 这时如果只是依靠耕水机的缓慢作用是达不到溶氧需求的, 此时应该适当开启增氧机, 迅速增加水体溶氧。因此, 耕水机的使用是一个因地制宜、统筹结合的过程, 应综合考虑环境自然因素, 把使用耕水机作为健康生态养殖的一个重要手段来用, 在池塘养殖中, 结合微生态制剂、搭配摄食有机质的鱼类、水生植物等健康养殖手段[4]。

4.2 加强与水产部门的合作

一种新机具从引进到广泛应用需要经历试验、示范、推广、应用4个环节, 耕水机作为一种新的水体养殖机械, 在安徽省范围内属于首次使用, 此次选取6个示范点进行试验示范,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增产节能效果, 但是耕水机对水体环境整体的改善作用需要精确的实验仪器测量出准确的数据来证明[5]。此次的示范点是依托当地的农机推广站来实施的, 缺少先进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必要的数据采集;安徽省各县、市水产部门长期进行水产养殖方面的试验推广, 具有充足的设备和仪器能够为耕水机项目服务, 因此当地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强与当地水产部门的学习和密切配合。

4.3 加强新技术的培训宣传工作

由于耕水机是首次示范使用, 不少用户对耕水机原理和作用还不是很清楚, 通常容易与目前池塘养殖普遍使用的增氧机相混淆, 简单地认为耕水机起到的作用与增氧机相差不大, 而耕水机所起到的改善水体、节约能源的生态作用却被忽视[6];而且耕水机的价格远远高于增氧机的价格, 安徽省2010年首次将耕水机列入购机补贴目录当中, 但即使享受补贴后, 农民购买耕水机还是比购买增氧机花费多, 这样就对耕水机的普及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 迫切需要对养殖户进行生态环境和耕水机原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让他们认识到耕水机对水体环境和水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以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耕水机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背景、实施情况, 总结了其实施效果和取得的经验, 以期为耕水机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水机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背景,效果,经验,安徽省

参考文献

[1]李贵东, 刘洪青.耕水机在淡水高密度池中的使用效果[J].河北渔业, 2010 (4) :60.

[2]张洪涛.耕水机试验示范效果[J].农机科技推广, 2010 (2) :44, 54.

[3]曾筱鸿.耕水机使用性能研究及试验结果分析[J].现代农业装备, 2008 (7) :44-49.

[4]焦刚.耕水机技术应用与推广的思考[J].农机科技推广, 2009 (2) :9-11.

[5]吴泊君.耕水机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研究[J].水产养殖, 2010 (3) :9-11.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篇8

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派出以总经理朱敦奎、专家林长安、副总经理孙维智为团长,以朱敦国、马昌虎、田苏沛、刘新国、王静等为队员的参观培训团前往英国樱桃谷农场祖代鸭基地参观学习。投入引智成果经费7600余万元,推广示范经费1230万元。

公司实行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优质化服务、让利于民的经营策略,与沛县及周边地区农户签订肉鸭养殖回收合同,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实行统一供应苗鸭、统一供应药料、统一饲养技术规程、统一服务、统一回收成鸭、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密切农企关系,与5000余户农户签订肉鸭养殖回收合同,每户每年饲养肉鸭2万羽以上,可带动农户5000余户,养殖肉鸭12000万羽以上,确保每只获利2~3元,即每户每年可获利达4万元,可增加收入24000万余元。

在省、市、县外专局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实施,达到了示范推广工作的预期目标,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工作效果显著。

上一篇: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心得体会下一篇:浅谈数据分析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