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自己做(精选13篇)
那是一个难眠的夜晚,躺在床上,外面很吵,夜半的歌声更是唱出了这个城市的寂寞和空虚。是的,这是一个充满寂寞和疲惫的年代,凌乱的灯光,跳动的人影,一张张冷漠的脸,多少人在你的生命中来了又走,你几乎记不清他们的面孔,他们的声音,只是依稀记得到处都听到有人在说,累。
睡不好,很累;工作不顺心,很累;到处奔波,很累;感情纠结,很累;生活不如意,很累。
于是我们活得都很累。
身边有很多刚才学校出来的.大学生,包括我。别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你没经验没阅历,一脸的稚嫩,于是你平白无故就多了很多抱怨,抱怨工作太繁琐,抱怨工作太辛苦,抱怨同事太古板,抱怨薪水给得太低,抱怨公交车太挤,甚至,连早餐难吃都要抱怨。可是你发现,越是抱怨,你的生活越是糟糕。抱怨了那么久,你不知道吗,很多的事情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
曾经很不喜欢那些官场式的阿谀奉承,不喜欢那些见到上级的卑躬屈膝,不喜欢面对一群之前在自己看来是低俗到不行的官腔。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会笑着去迎合那些虚伪的语调,学着在很不喜欢的人面前赔笑,学着说一些让别人听着开心却很虚伪的话,学着对那些曾经觉得很低俗的言语一笑而过。那时候的趾高气扬和自恃的清高一去不返。
有个朋友说,我也变得圆滑了。我只能承认,我不是变得像那些人一样,我只是在接受和融入我生活和工作的这个环境,只是慢慢在学习一种在学校永远学不到的技能,社交。人和人之间的交际,其实也是一种很深的智慧。我只是变得更加成熟了。
其实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东西不要自以为是地坚持,你不走出那个圈子,永远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永远都只是在坐井观天。只要心中信仰的一些没有改变,环境或现实改变了又怎样呢?生活还不是一直继续,很多东西都会在渐行渐远的道路上悄悄改变。不会改变的人,停留在过去的人,永远都不会快乐。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所以我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微笑。
我不害怕面对这个社会,因为我依然相信,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去做呢,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喜欢自己现在做的事,不再抱怨生活。生命中的很多快乐都是有心而生,只有喜欢了,才会热爱。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丁仕源
好的大学并不是唯一出路
采访丁仕源并不是很容易,他实在是太忙了,新年的头一个月档期就安排得满满的——为格力空调公司安排春晚节目,剪辑给湖南卫视拍摄的素材,到深圳龙岗中专开个人讲座,主持“南山宝贝”总决赛,筹划LG上市公司深圳的周年庆活动,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
能在这诸多的角色中游刃有余,不得不让人好奇这个丁仕源究竟是什么人。学生?对。但只对了一半,较之于他的本名,“丁叮”这个名字更为响亮,对应的是他的另—个身份,那就是丁叮文化产业发展公司的老板。
出生于1990年的丁仕源现在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系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若不是2008年底的“第20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在该院举行,老师们至今也不敢相信,这个经常逃课的学生竟然就是这个世模大赛中国总决赛的助理导演和国际总决赛的赛务统筹。如今,丁仕源已经是手中握有1 000多名模特资料的经纪人,参与操办过20个世界级模特大赛和200多场大型活动晚会、酒会。
从初三开始,丁仕源就因为工作经常缺课,被班主任、年级主任轮番训话。每次的话题大同小异:“丁仕源,你现在这样对班级影响很不好,会把学业丢了,工作也做不好,你应该好好读书,不要闹特殊。”就连家人都认为他到最后很可能事业、学业一事无成。不被理解就这样伴随着他青春期的成长。这些话对一个平常的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从此“改邪归正”做个好学生,一是彻底放弃学业,“破罐子破摔”。但是丁仕源喜欢去体验去尝试,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好,尽可能做到两全其美,“越是这样,我越想证明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走的是正确的路,我只是寻求另一种平台展示自己。我对自己说,如果你在乎别人的看法,就会永远停留在别人的思想中”。
高三第二个学期,丁仕源刚满18岁就迫不及待地创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基本属于休学状态。直到高考前一个月,他才猛攻功课,请老师来家里指导,最终考上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他而言,上好的大学并不是唯一出路,“上大学只是人生一个阶段的转变,对思想的提升、价值观的改变有推动力,也是过渡到社会的前奏”。所以,上不上好学校,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人生字典里充满了“改变”二字
20岁的嘉年华,丁仕源的血液里总是流淌着不安分,注定了不想走别人都走过的路,马不停蹄地去尝试与改变。就像上小学的时候,当别的孩子乖乖上学、放学回家,他却带着一帮小兄弟去酒吧彻夜狂欢,我行我素,懵懵懂懂的浮躁占据着他内心深处。
如果没有幡然醒悟,丁仕源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丁叮。12岁的他在那次被哥哥狠揍一通后开始认真思考今后的路。他觉得自己对时尚、服饰、新闻传媒和娱乐有悟性,便确定今后要往这方面发展。随后,他到龙岗成人培训中心,报名学习新闻学和市场营销等课程。
14岁,丁仕源踏着匆忙的脚步步入社会,从此一直在成人世界转。就是那一年,听说《中国服饰报》在招记者,他以学生身份去应聘。由于年龄太小,被总编当场拒绝,但是他却不慌不忙地掏出一份囊括深圳300多家服装公司厂名、厂址、厂长联系电话和服装风格的资料,谈了自己对服饰、媒体的敏锐见解,让总编惊诧不己,被破格录取,成为《中国服饰报》最年轻的记者。之后,他先后转战《中国纺织报》和《服装时报》,负责媒体和客户关系,参加了几十场服装会、招商会,积累了上百家客户资源。
2006年,16岁的丁仕源第一次邂逅大型模特赛事,便被世界模特大赛中国总决赛导演看中,加入组委会团队担任拓展部经理,负责赛事统筹、对外招商和媒体联络。由于年纪小,加上缺乏经验,在谈赞助商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困难。面对“我凭什么相信你这个小毛孩”的刁难,丁仕源思考了很多,渐渐地学会了琢磨赞助商的心理,在着装上也更加成熟。
2010年1月中旬,丁仕源在湖南卫视录制了《我们约会吧》,他参加这个节目的初衷只是想换一个圈子看清自己在陌生人眼中是怎么样的,以适当调整自己青春的步伐。
做“90后”的代表
小黑格衬衣、LEVI'S休闲手表、朋克风格的戒指,这是丁仕源平时的穿着,举首投足间散发出时尚和青春气息。上班的时候,则摇身一变成正装和商务装,显得特别稳重而有气质。他张扬地开着奔驰去见客户,平时出去玩却很少使用这坐骑。
因为业务联系人太多,丁仕源随身携带最多的物品是手机,最高纪录是身上同时持有五部手机。他习惯携带手提电脑,经常忙到在出差途中、等人的间隙写方案、回邮件。他最喜欢的电影是由好莱坞明星扎克·埃夫隆主演的《重返17岁》,喜欢自然、搞笑,又很感人的情节;他跟很多“90后”一样,喜欢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江苏卫视的《名师出高徒》;他喜欢听曾轶可的《最天使》《还能孩子多久》。
丁仕源对自己这一代人有着清醒的认识:“60年代的人睿智、稳重、含蓄低调;70年代的人成熟、有责任感、勤恳努力;80年代的人视野开阔,有创造力,重体验,善于捕捉新事物。我个人认为人世间的千差万别都是因人而异,与是哪个年代出生的关系不是很大。”他和所有的“90后”一样,“是个性比较强的一代人”,他曾经扬言要做“90后”的代表,并打出自己的“90后”宣言——做适合自己的事,走适合自己的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起到一些典范作用,让“90后”从自己身上吸取经验,少走弯路。
对话丁仕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的喜好跟同龄人有什么不同吗?你从小到大不看动画片,也不玩游戏,那你平时的娱乐是什么?
丁仕源:可能有些差距,我会利用对我来说有限的时间去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如看新闻,看报纸,参加一些活动,看一些演出,听一些对企业有帮助的讲座,做一些实际可以帮助自己的事情。其实娱乐对我来说没有特别的安排,一路追求的是自己的梦想,所以工作也是娱乐的一部分。
《课堂内外》高中版:身为“富二代”,在大家的眼里你会借助父辈的很多资源,你对“富二代”又是从怎样的层面来理解的?
丁仕源:我觉得“富二代”对我有不同的含义,首先我觉得我的成功百分之九十是因为我愿意付出而不求回报,还有敢去做敢去尝试。家庭有好的条件,当然是最完美的,更应该去珍惜和把握,将现有的资源整合去帮助自己发展,而不是摧毁家族的优势。
《课堂内外》高中版:14岁以后的你知道要穿时尚型的商务装,觉得Gucci、LV的包包有沉淀感,更适合在时尚商务圈子里混身份。那么,对于时尚,你是怎么理解的?
丁仕源:我觉得时尚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诠释。在商务圈混身份,当时的打扮只是希望消除别人认为我年龄小而产生不信任的念头,所以有意识将自己变得更有品味和时尚感,并不是对名牌的追逐。
《课堂内外》高中版:你曾经说过,在创富人物当中,你比较欣赏马化腾。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一些什么?
By Tony Hawk
人生无处不选择,无时不选择,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每一个人的心愿。然而,更多的时候,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非人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因而,如果你幸运地找到了你喜欢做的事,你就应该勇敢大胆地去做,而不必理会世俗的眼光。正如本文作者所言:“你可能永远都达不到顶峰,但是如果你正在做你喜欢的事情,那么与其中蕴藏的快乐相比,财富或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努力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为之奋斗不息,你将会拥有一个充实快乐的人生!
—— Maisie
Although I have many job titles, the one I am most proud of is ‘Professional1)Skateboarder.’”
I believe that people should take pride in what they do, even if it is2)scorned or misunderstood by the public3)at large.
I have been a professional skateboarder for 24 years. For much of that time, the activity that paid my rent and gave me my greatest joy was4)tagged with many labels, most of which were ugly. It was a kid’s5)fad, a waste of time, a dangerous pursuit, a crime.
When I was about 17, three years after I turned6)pro, my high school “careers” teacher7)scolded me in front of the entire class about jumping ahead in my workbook. He told me that I would never make it in the workplace if I didn’t follow directions8)explicitly. He said I’d never make a living as a skateboarder, so it seemed to him that my future was9)bleak.
Even during those dark years, I never stopped riding my skateboard and never stopped progressing as a skater. There have been many, many times when I’ve been10)frustrated because I can’t land a11)maneuver. I’v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 only way to master something is to keep it at—despite the bloody knees, despite the12)twisted ankles, despite the13)mocking crowds.
Skateboarding has gained mainstream recognition in recent years, but it still has negative14)stereotypes. The pro skaters I know are responsible members of society. Many of them are fathers, homeowners, world travelers and successful15)entrepreneurs. Their16)hairdos and17)tattoos are simply part of our culture, even when they raise eyebrows during18)PTA meetings.
So here I am, 38 years old, a husband and father of three, with a lengthy list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although I have many job titles—19)CEO, Executive Producer, Senior Consultant, Foundation Chairman, Bad Actor—the one I am most proud of is “Professional Skateboarder.” It’s the one I write on surveys and customs forms, even though I often end up in a secondary security20)checkpoint.
My youngest son’s pre-school class was recently asked what their dads do for work. The responses were things like, “My dad sells money” and “My dad figures stuff out.” My son said, “I’ve never seen my dad do work.”
It’s true. Skateboarding doesn’t seem like real work, but I’m proud of what I do. My parents never once questioned the practicality behind my passion, even when I had to21)scrape together gas money and regarded dinner at22)Taco Bell as a big23)night out.
I hope to pass on the same lesson to my children someday. Find the thing you love. My oldest son is an24)avid skater and he’s really25)gifted for a 13-year-old, but there’s a lot of pressure on him. He used to skate for26)endorsements, but now he27)brushes all that stuff aside. He just skates for fun and that’s good enough for me.
You might not make it to the top, but if you are doing what you love, there is much more happiness there than being rich or famous.
虽然我有许多工作头衔,但是最让我骄傲的那个头衔还是‘职业滑板手’。”
我认为人们应该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骄傲,即便那份工作会被社会大众蔑视或者误解。
我已经做了24年的职业滑板手了。虽然这份工作不仅帮我支付了房租,还为我带来了巨大的欢乐,但是大多数时候它还是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而且其中多数标签还相当地丑陋。很多人认为滑板是小孩子的玩意,是一种既浪费时间又危险的嗜好,甚至是一种犯罪。
在我17岁的时候,即成为职业滑板手的第三年,我的高中职业指导老师曾在全班同学面前责骂我不该马马虎虎地浏览工作手册。他告诉我说,如果我不明确地按照他的指导来做,日后我在工作间将永远无法做好工作。他告诫我,我不可能靠做一个滑板手来维持生计;在他看来,我的未来一片暗淡。
但是,即使是在那些光景惨淡的年月里,我也从未停止过练习滑板,也从未停止争取一个职业滑板手应该取得的进步。我也曾多次为做不出某个高难度动作而沮丧不已。但我渐渐意识到,要想掌握某样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坚持不懈——虽然膝盖会流血,脚踝会扭伤,还会受到人们的嘲笑。
近年来,滑板运动渐渐获得了主流大众的认可,但仍然有些老顽固对它持否定态度。而我所认识的职业滑板选手们都是社会中认真负责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身为父亲、房主、世界旅行家和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发型和纹身都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即使他们在家长教师协会会议上令其他家长大吃一惊。
现在我已经38岁了,已经为人丈夫,并有了三个孩子,也要承担一大串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我有许多工作头衔—首席执行官、执行制作人、高级顾问、基金会主席、差劲的演员,但是最让我骄傲的那个头衔还是“职业滑板手”。我在调查表和海关单据上都不会忘记加上这个头衔,即便最后我常常会被请进中级安全检查站。
我最小的儿子所在的学前班的老师最近问他们,你们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很多孩子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爸爸是卖钱的”或者“我爸爸是帮忙出谋划策的”。而我的儿子却回答说:“我从来没看见我爸爸工作过。”
这是一句大实话。玩滑板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份真正的工作,但是我却为它而骄傲。我的父母亲从来没有质疑过我对滑板的狂热有没有现实意义,即使我曾经不得不艰难地凑集煤气费,并且把在塔可钟速食店里吃顿晚饭看得像过节一样。
我希望有一天能给我的孩子们上同样的一课——找到你喜欢的事情。我最大的孩子也热衷于玩滑板,13岁的他确实是很有天赋,但是他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压力。以前他玩滑板是为了博取认可,但是现在他排除了一切杂念,只是为了乐趣而玩,这令我很高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动的能力。
3、情感和生活指导: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
重难点1)依赖的危害是教学难点。
2)自立能力培养是教学重点。教具:多媒体、ppt课件、活动物品等教学法:活动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播放背景音乐《男儿当自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都不算是好汉。”师生对话,引出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设计说明:名人名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主题)
二、生活赛场
1、活动要求:1)随机抽取3—5名学生参与活动2)比赛项目:叠衣服、叠被子。3)时间:3—5分钟。4)评选办法: 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质量最好者获胜5)奖励:生活自立奖活动评价:谁做得最好?
2、(生活小记者)采访:***同学,首先向你表示祝贺,祝你在本次比赛中获得胜利。那我想问你几个问题:你现在的感受怎样?你能谈一下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采访:看到别人获得成功你有何感想?你打算怎么做?教师小结: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设计说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活赛场,以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熟知的经验,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利于知识的提炼。)
3、合作探究:1)、在现阶段,自立有何表现?2)、自立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何意义?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代表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设计说明:采访、小组合作探究是两种生生交流、互助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三、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学生阅读材料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学生谈阅读材料后的心理感受。思考:1)、日本的少年为什么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2)、为赢取下一次较量的胜利,我们应该如何做?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设计说明:1992年,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报道引起整个教育界的震惊,在此引入,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探讨依赖的危害,二是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斗志。)
四、生活过关创设情景:
1、学校要组织鼓号队训练,可妈妈担心参加鼓号队训练会影响学习,不让小雷参加,这让小雷感到很为难。他该怎样作呢?
2、小明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而这时同桌恰恰做了出来,小明应该„„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设计说明:检测的形式多种多样,“生活过关”重在考察学生自立意识)
五、成长日记学生结合提示完成成长日记
1.通过提醒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如何将成好习惯的作文让孩子更加牢记本次班会的意图:自己的事自己做。
最好的不一定最适合你。的确,万人敬仰的大学确实令人羡慕,但根据自己爱好择校的行为更值得赞扬!
某省著名文科状元便是很好的例子。志在北大的她,被著名香港大学录取,但因水土不服,难以投入学习当中,而且学的又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她毅然放弃了每年高额的奖学金投入到复读当中。次年,她再次以文科状元的身份获得了自己理想大学的通知书,在自己喜欢的中文系中发光发热。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去做你想做的事吧;趁你还年轻,趁你还有激情,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趋炎附势,就是这样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性情的男人。只是一个沉浸在自然之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一个慵懒而又自得其乐的男人。只是一个沉浸在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的多情女子。只是一个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无意中人。只是因为爱好,所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豪放中人。因为喜欢,他们才会在这自然光景中找寻内心的欢乐,因为喜欢,他们成就了不朽的名著,一切只因为喜欢。
因为喜欢,所以专注。因为有潜水的梦想,他不懈努力,造成中国第一艘深潜艇。因为致力于杂交水稻,它的成功给千家万户送去了福音。热爱写作的她,不畏惧他人嘲笑的话语,用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世界的喝彩。所以,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有梦想,就应当去坚守。有人说:很多人放弃梦想不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因为他的欲望不够强烈。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做自己最擅长的事。”那些成大事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他们的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他们心中都有一把丈量自己的尺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有了自知之明,善于扬长避短,再抓住发展机遇,于是这个世界上就有了汽车大王、钢铁大王、石油大王。
美国微软公司创立时,只有比尔・盖茨和艾伦两个人,他们最大的长处是编程技术和法律经验。两人以此成功奠定了自己在这个产业领域的坚实基础。在以后的20多年里,他们一直不改初衷,“顽固”地在软件领域耕耘,任凭信息产业和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从来没有考虑过多种经营,结果他们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每每这个时候, 同事和我都会感叹, 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现在的教育, 老师累, 家长累, 学生也累, 可谁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有时候真的是很迷茫。我总会在要求学生好好学习生字、好好做课堂作业的时候, 告诉他们打好了文字基础, 就可以自己看很多书。我也会在紧张的课时中, 挤出很少的时间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但更多的时候是抓紧时间完成各种课堂任务。
于是, “赶快”“快点”“怎么这么慢”, 经常就成了所有老师的口头禅。我希望所有孩子都能跟上, 没有差别。可每个班不可避免地要有几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 纪律不好的, 习惯不好的, 拖拖拉拉, 慢慢腾腾的。作为老师, 有教学任务上的压力, 有学校考核的压力, 有同年级之间的比较, 所以这些孩子就是往往被老师数落得最多, 如果不看紧这些孩子, 不追债, 平均分就可想而知。而家长也会着急, 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考了97、98分, 而我的孩子却只有90分?
记得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讲到, 一个“问题小孩”, 不停地反复揭开桌子的盖子, 关上, 再揭开……后来, 孩子的母亲解释, 原来家里的抽屉是推拉的, 只有学校的桌子是向上揭盖子的, 所以她很好奇。前几天下雨的时候, 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就专挑地面微倾的雨坑走, 最后被奶奶打了一顿。我的孩子倒是不走雨坑, 但是回家路上绝不会放弃一个爬高上低的机会, 上去, 跳下来, 是她最快乐的事。《粉红猪小妹》动画片里, 佩佩猪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跳水坑, 她的爸爸妈妈就为她们全家准备好雨鞋, 一起跳水坑玩。我想说, 如果不能以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 理解他们, 就会不停地指责, 禁止, 最终伤了孩子。
上学期, 一个学生问我, 老师, 你为什么对某某某这么耐心?我哭笑不得, 那个孩子一直在学, 只是学得慢, 你怎么能放弃她?可是班里那么多孩子, 扶优, 还有中间庞大的群体, 辅差又能有多少精力?身心俱疲啊。所以老师有时就变成了咆哮体。龙应台说, 孩子你慢慢来。我不知道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我究竟能不能有条件让一部分孩子慢慢来?
也会有家长会耿直地提出作业太多了, 但最终也只能一声叹息。虽然我告诉自己要有耐心, 但还是希望班里孩子们跑得快快的。其实我也困惑, 可依然像老夫子一样告诉他们, 信念的力量, 积极暗示的力量, 好好写字就可以读更多有趣的书籍。说真的, 我不知道我苍白的说教, 能够改变多少孩子, 但是, 不如此告诉他们, 我催促的声音, 确实不知道该如何说出口。
现在的社会中, 每个人都在赛跑——孩子也不曾例外, 于是, 我们每个人,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 最后, 都会被“赶快、快点”裹挟着前进, 孩子的生活, 就只能一天比一天快了起来。在内心里,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 都有机会慢悠悠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可这只能是一种奢望。别人都在跑, 老师也被裹挟着在跑, 我哪里有资格让他们慢慢来呢?
梭罗的《瓦尔登湖》, 让无数人沉迷, 现在的人, 显然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了。可是, 我总幻想着, 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 能够有机会, 在心中保留一片自己的瓦尔登湖, 让他们有机会慢慢来, 不争不抢, 从从容容地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 多好。
木心的《从前慢》, 被谱曲之后, 突然在去年就传唱了起来。是的, 从前慢, 现在快, 从慢到快的转变中, 映衬的或许是这个时代的变化吧。但是, 悠扬的歌声里, 我们却明显感觉到, 所有人都在向往与留恋着那份慢。
慢, 不是懈怠, 不是偷懒, 更是一种从容, 一种自在。你说呢?
经过几年的发展,阳光私募行业的分化已悄然展开。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表明,只有形成自己特色的私募基金才可能走上长期盈利之路,人云亦云者的发展空间不大。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力求获取绝对收益,但很多阳光私募依然遵循“靠天吃饭”的模式,市场好的时候,整体业绩还可以,而每逢弱市,产品净值就跌得厉害。最直接的原因是,不少私募的市场研究过于依附于机构的研究所,而从历史经验看,机构研究所的研究能力普遍不高,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还是对行业、公司的分析都较薄弱,而少数研究能力较强的机构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大,尚难形成引导价值投资和稳定市场的作用。
阳光私募依附于机构的研究所,其投资模式可能短期化,获取唱多逻辑、提前打听信息等成了常见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又造成市场观点的“同质化”趋势。在一致预期的强化下,一些题材股、概念股被夸大炒高,而后转为暴跌。
同一种模式玩的人太多,一致性太过强烈,这种模式必然会失效。分析人士认为,阳光私募要想发展,必须在绝对收益上取得让人信服的成绩,这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而不是在羊群中随波逐流。
例如,从当前市场情况看,并非一味做多才能盈利,空方策略也基本具备操作空间,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的指引已出台,市场上融资融券的标的范围也已扩大。在此背景下,市场的套利空间逐步出现,套利品种也将越来越多。谁能熟练地进行多空转换,运作跨品种套利和实施对冲策略,谁就更可能稳定获取绝对收益,这可能是私募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事实上,中国股市有一些存活了多年的老牌私募基金。它们大多拥有较强的投资团队,有成熟的投研体系,规模也难得的稳定。它们最主要的特色是,对机构的服务并不盲从,对大众不盲从,能够坚持自己的多空策略,其策略能兼顾短期和长期,并且非常重视风险控制,绝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这些阳光私募的产品虽然在牛市里并不起眼,但在熊市里独树一帜,从几年的平均情况看,年化收益率相当高。它们的投研体系也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这些阳光私募可以说为整个私募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
必须强调的是,阳光私募的特色之路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由于中国的阳光私募发展历史尚短,很多人的“崛起”依赖这一路径:先成立一只产品,利用资金优势将产品的净值做得很高,随后吸引私人银行资金或大额投资者,成立多只产品。这种以“诱饵”方式壮大自身规模的做法做一次或两次还行,其后必然难以为继。
多数投资人已明白,前面的单个产品做得好,一是可能跟规模小有关,数千万元的资金毕竟好管;二是跟一些阳光私募刻意做业绩有关,而做好业绩就是为了迅速做大规模,但规模一大,业绩就“变脸”,对整个阳光私募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砸了自己招牌,也砸了大家的饭碗。
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央视的舞台上主持一场春晚,亦或是成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这个梦想不可谓是远大的,或是有点痴人说梦,但是心中那么想,我就一定尽自己的全力去做,这样才不会后悔。
人们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165中学上学的这一年里,老师给予我很多次上台主持的机会,我亦是全力以赴。,其实,并不是为了荣耀,而是为了梦想,为了考传媒而做的准备。记得在军训时,教官选择主持人时,我自告奋勇的争取到了这次机会,展现了自己,也锻炼了自己。为今后的累积经验。
新学期开始了。终于,我有机会参加“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当我通过了学校的首轮选拔时,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可以有机会和其他学校的精英PK,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
初赛时,我以北京精神—宽容为主题,讲诉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老师的辅导下,一遍又一遍的改稿,不论干什么,心中都想的是主持的事。终于定下稿后,我便每天在镜子前练习表情,动作神态。早上更是早起对课文练习咬字和感情发挥。终于要比赛了,在临上场前老师还在叮嘱我,为我改稿,我的成功少不了老师的教诲。在走上台的那一刻,我异常的紧张,总是想着发挥不好怎么办。在我开始模拟主持时,心里依旧很是紧张,但是我强迫自己抬起头,迎着评委老师的目光。到最后我并没有读完,在下台时我万念俱灰,只觉得自己肯定会被淘汰了。这件事我一直没有抱太大希望,直到期末考试时,老师通知我进决赛了,我兴奋的不能自已,考完试迈进家门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就滑下来了。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我是可以成功的。
在传媒大学的老师给我们做培训时,我才知道自己连主持的门还没有入。记得老师说过:“不论你前期准备的有多好,那都不叫做主持,真正的主持是从你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到你走下舞台时的过程。只有这个过程成功了,才称之为成功,因为不论你前期准备的有多好,别人是看不见的。当然过程好是建立在台下的功夫上的。”听完老师的这一番话,我感觉自己茅塞顿开。
决赛的现场,夏青杯朗诵大赛冠军获得者胡乐民为我们朗诵了李白的《将进酒》,他的感情到位,字正腔圆,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大唐王朝,目睹了那潇洒狂傲的诗仙李白,手持酒杯冲天朗朗的吟诵着豪迈的诗句。不禁感叹,这才是我所梦寐以求达到的境界啊!决赛中有一个临场发挥的环节,由老师提问,当场作答。胡老师让我用猴子的语气读文章,而我始终觉得拘谨,放不开自己。胡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虽然成绩很重要,但是在这次比赛中我想我收获更多的是经验,以及老师的点评。这些历练将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得,有专家说过,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上花一万小时,那么在这件事上他将是精英。而一万个小时仅仅等于五年。七十多岁的正常年龄你其实只拿出了十四分之一而已。而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值得你一直做下去的事情其实并不多,找到了,就别放弃,就这么简单!我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达成梦想,只要你付出汗水,来浇灌成功的果实,它就会茁壮成长。
一直想从事的行业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我一直觉得能够做喜欢的事才会让自己感到身心愉快。
可我现在做的工作。虽然待遇还可以。但我十分的厌烦。只是因为家里的压力而被迫去做。只为了给家里一个交代不想在被家里念叨。
现在公司的制度严格。领导还没事瞎开会。例会。月度总结大会【开一整天】员工报告会议。你说这领导有病呢吧。开一天会都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还没事瞎培训。培训来培训去。你到底想培训个什么玩意?!
讨厌的领导和同事也有。还占用你宝贵的休息时间搞野外活动。就2个字:无聊!。
公司从事的业务我也很讨厌。
我知道。随便就想辞职不适当。所以打算在忍耐3个月就去辞职。明年重新开始。
见到刘震云这天,他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下午刚为“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做完评委,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下沙大学城为杭州师范大学的学子们演讲。期间他只在车上闭目养神了一小会儿,在大学食堂匆忙地扒拉了几口晚餐。
然而,晚上刘震云仍旧激情慷慨,睿智幽默地连续讲了两个多小时,对学生的提问、签名要求来者不拒,亲善有加。活动结束已是晚上10点多,但当听说有位博士生特意从南京赶来,想请教刘震云一些与他作品相关的问题时,刘震云还是微笑着一一给予耐心解答。
跟随采访了一整天的我,看到的刘震云丝毫没有明星的“霸气外漏”,他就是一位有见识、幽默且慈祥的长者。
我妈不识字。我却以此为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刘震云(以下简称刘):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厨子、乡村剧团敲梆子的人或小学老师。这样就可以不离开故乡,可以生活在外祖母的身边。
记:这么看来,外祖母对您的影响很深。
刘:我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很多来自于我的外祖母。外祖母当时在村里的名气很大,因为她割麦子割得比谁都快。她的秘诀是,只要弯下腰就不再直起来。人家歇她不歇,所以就比别人快。我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也是我在日后文学创作上取得一点成绩的原因。
记:您曾是个叛逆的孩子吗?
刘:念大学的时候,从我进北大中文系的第一天起,每一个老师都告诉我,北大中文系不培养作家。我有悖老师的教诲。我妈不识字,我外祖母更不识字,而到我这儿,却以此谋生,有点“薄积厚发”的意思。我从事文学创作,从传承的角度来讲,确实有点儿叛逆。
记:您母亲养出个作家儿子,是不是特别自豪?
刘:当我母亲知道她的儿子从事的工作是文学创作,她曾经跟我有个“炉边谈话”。她说,听说你从事的行业跟鲁迅的是一个手艺?鲁迅这个人在你们这个行业算是个大个儿?我读过鲁迅的书。我在小卖部卖酱油,闲来无事想学学认字,就翻了一本鲁迅的书,我给你念念:后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亏我不识字,我要识字,就可以这样写:供销社后院有两口缸。一缸是酱油,另一缸还是酱油。
反正,我妈觉得我的工作挺容易的,还总爱问我,文学有什么用?不过,我妈爱看电视剧。她觉得中国这些年最好看的电视剧就两部,一部是老版《红楼梦》,还有一部就是电视剧版的《手机》(改编自她儿子的小说)。
记:那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文学有什么用?
刘:文学除了表现生活,揭示生活之外,它还解决了所有学科都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死的问题。清朝的人都死了,但是还有几个人活着——他们是宝玉、黛玉、宝钗、袭人……他们不但不会死,而且永葆青春。文学能够把青春、记忆、情感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上给凝固住,这是文学真正的魅力。除此之外,它的背后一定有另外的更深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不断探寻。真正伟大的文学家都同时是思想家。
幽默的不是我。是生活本身
记:您的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城市和乡土之间肆意游走,一边,从早年的《故乡天下黄花》到后来的《一句顶一万句》,故土情愫很浓。另一边,您在北京生活很多年,从《一地鸡毛》《单位》到《手机》,城市生活百态也拿捏得相当好,《温故1942》又是另一种情怀,这些不同的题材怎么能够分别都驾驭得这么好,您是怎么做到的?
刘:写农村还是写城市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你怎么去看待作品里这些人物看待世界的方式。作品背后的哲学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我接下来特别想写一个作品,《一地鸡毛》的续篇。3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的权力社会的社会结构,到现在权力社会、金钱社会双重的社会结构。这些变化,30年来是怎么压在小林的身上,让他从小林变成老林。一个有能力的作家,不可能一直用同一种模式创作,一定会想去创新。
记:能谈谈您和冯小刚导演合作的新电影《1942》吗?
刘:其实开始我觉得《温故1942》不适合拍电影,这是纪实体小说。但冯小刚导演却通过各种努力把它拍成了电影。《温故1942》最重要的不是苦难而是面对苦难的态度,不是改编的部分而是背后的态度。大家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和他之前几部电影的不同。冯小刚是个好导演。大家都说他是商业片导演,其实他的片子里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商业元素,没有暴力,没有性,可他的电影又确实有票房,这里面肯定有不一样的东西。他改编过我的一些作品,比如《一地鸡毛》《手机》《温故1942》,严格说,我的小说从来不讲故事,也没有完整的情节,是随着人的情感流淌的。这其实是不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但他为什么要改呢?他看到的是另外一部分,比如对生活的态度,作品里面人物的态度。他是与众不同的导演,是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大师的一个人选。
记:您的书很畅销,改编的电影票房火爆,在作家财富排行榜上有名……您还在坚持写作,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寂寞写作图个什么?
刘:选择以写作为生,是因为我喜欢。写作给我带来很多乐趣,它是我摸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每一个人对世界都是懂的少,不懂的多。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方法来探索这个世界,我用这样的方式摸索得多一些。写作总是要面对一些说不清楚的东西,包括情感、情绪、往事、梦,这些说不清的东西,对想要了解他们的人而言显得特别难,文学不是要把他们说清楚,而是把世间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然后留下来。
记:您怎么评价自己?
刘:一个努力的人。
记:莫言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您怎么看?
刘:莫言获奖,有很多人给我打电话,问我的感受。我就开玩笑说,这好比我哥娶了个嫂子,你们来问我的感受。我的回答是,祝他愉快。还有人马上说,你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了,我的回答是,我不急。有人说,莫言获奖说明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中国走向世界,这个概念本身是存在问题的。许多中国人说这话的时候,把自己的位置忘了,别人的世界才是世界吗?一个民族总想被除了自己以外的民族承认,这是种弱小者的心态。我觉得莫言去申报诺奖的态度非常值得赞赏,他的得奖论证了,中国作家的水平一点不比别的国家的水平差!
nlc202309021410
记:您一直坚持的语言风格是平实、自然、明白如话。但是现在许多孩子一写就是重重的文艺腔,曾有些爱写的孩子跟我谈起他们的困惑,说似乎他们写东西一旦“明白如话”了,文章就显得特别没货、难看,显不出文学水平。您觉得这是哪里出了问题?
刘: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20岁的你、30岁的你、40岁的你看法是不一样的。写作需要生活的积淀,需要见识的积淀,需要感悟的积淀。只有一个人胸怀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善良,你对世界的认识才会越来越深入,你的目光才会到达过去你没有到达的那些黑暗的地方。老有人说我的语言幽默。真正幽默的不是我,是生活本身,我就是个生活的搬运工,负责还原生活本身。所有悲剧都经不起推敲,仔细推敲全是喜剧。
记:其实,热爱文学,喜欢创作的中学生还是挺多的,但眼下文学创作有种被边缘化的态势。您想对这些文学少年们说点什么?
刘:一个作者写好一个故事,写好一个人物,包括语言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些是稍作努力就可以轻易达到的。但是比这些重要的是,你除了能写出宝玉、黛玉和袭人,你还能想到这是一块石头和一株草,能想到这是太虚幻境和人间,能想到清洁和肮脏的关系。这才是一个作者和一个伟大作家的区别。写作品不在写的时候,而在于不写的时候。不写的时候在干什么?在思想。
“功夫在诗外”是一句特别日常却含义深刻的话。一个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人,他才能够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特别爱占人家便宜,这个人当官,他建的桥肯定撑不过20年,这个人当作家,一定会占笔下人物的便宜。所以在生活中,多请人吃饭,少占人便宜,这是干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另外,这个世上本不存在事业,只存在琐碎,重复做一件事,做的时候坚持着每次往前一点点,你就会是优秀的,无论干什么都是这样。
我觉得这一代孩子很有希望
记:您觉得现在的90后与前几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刘:我觉得这一代孩子很有希望。这些年我开讲座,跟许多年轻人交流,这一代人跟前一代人最大的区别是,提问的角度不一样了。他们问的比较多的是,我该怎么办,就业怎么办,裸婚怎么办,蜗居怎么办……都是关注“自我”比较多的问题,而上一代人提的问题往往是“中国该往何处去”……我认为,当每一个人都关心着“我往何处去”的时候,就是这个民族的崛起。
记:回忆您自己的成长经历,您觉得最得意的和遗憾的是什么?
刘:在成长的道路上,得意和遗憾每天都会发生。更重要的是,要允许自己在青少年时代犯错误。正确的认识是从不正确的认识来的,做得好是从做得不好演变而来的。要释然地去面对成长。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累的孩子。孩子十八般武艺都会,却没用。孩子就应该做自己,不要做家长喜欢的事,不要做别人喜欢的事,更不要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的事。
记:听起来,您女儿肯定是在一个特别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吧?
刘: 我给她宽松,但她把我弄得很不宽松。处处管,事事管,一点也不知道抓大放小。平常都是她教育我,最常说的就是让我做人要聪明点,为人处世、自理能力有待改进。她以前周末回家一扔书包,看到我就会问:小刘最近怎么样啊?在我们家,她管我叫小刘,我喊她老刘,我们俩关系特别铁。
记:您最想对《中学生天地》的读者们说的,一句顶一万句的话是——
刘: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
超越化学反应结果的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迹;超越动物欲望总和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应做自己尊重的人。
过去、现在、将来,能够完全知道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很多文化借助宗教信仰来指导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为;而对无神论者——也就是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可能还遇到小难大灾后,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
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缚、自怜;而是: 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
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我祝愿:
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不要问我如何做到,50年后返校时告诉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
中国演讲协会副会长 蔡顺华
“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觉得枯燥;别人逼你做的事,做了心里也不痛快。我一天工作至少16-18个小时,人家问我累不累,我说不累,很高兴。很多人看我一天到晚笑嘻嘻,就问我为什么。我说我心情愉快。心情怎么才能愉快呢?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
说这番话的人叫李昌钰,著名美籍华裔刑事鉴识专家,享誉世界的“大侦探”,央视正在热播节目“挑战不可能”三大嘉宾之一。在哪里说这番话?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思创讲坛。
前几天,我收到五本《名家心路。打开《名家心路》,我首先一口气读完了李昌钰先生那篇演讲辞,然后读第二遍,理出了李昌钰先生人生成功的三大秘笈,其中一条就是“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
这些年,在一些大学演讲的互动环节,或者和青年朋友的聊天中,也有很多青年问我人生成功的秘笈,我赶忙声明我的人生还不算成功,如果以官位或财富论,我的确不算成功,但以演讲或教学论,我多少有一些独到的心得。如果说真有什么秘笈的话,就一点: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对社会最有益的事。
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什么是我最喜欢的事?演讲!我曾在武汉和佛山,一天演讲三场,累不累,很累,但因为做的是自己最喜欢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
再累也不会觉着累,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我喜欢演讲,但年轻的时候很不擅长,因为喜欢,于是遍访名师,边学边练,经过上千场的的演讲实战,慢慢把演讲变成了自己擅长的事,累的强度和感受,也便日益减轻。
然而,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人生不一定成功,还要看你做的事是否对社会有益。比如,有个人最喜欢偷东西,也擅长偷东西,他的人生能成功吗?显然不能。因为他做的事,损人利己、有害社会,早晚“必被捉”!再比如,有个人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也特别擅长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的人生能成功吗?显然不能。因为你总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聪明人就会警惕,他这副德行,改天会不会背着我也说我的坏话?这样的小人,还是敬而远之吧!这些年,我做了一些演讲,自以为都是对听众对社会有益的正能量的演讲,绝不说半句对社会对国家有害的话,也多少有了几根粉丝。我有幸成为思创讲坛第16期演讲嘉宾,2011年3月25日晚,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逸夫礼堂演讲《木字人生智慧》,500多人的礼堂座无虚席,另有几十位同学从头至尾站在后面听讲。几年来,《木字人生智慧》演讲视频最完整、最清晰、点击量最高的,就是思创讲坛这场。几十位同学为什么从头至尾站在后面听完演讲,为什么那么多人点击这场演讲的视频?我想,首先因为这场演讲对他们有益,对社会无害吧。
哲学家兼散文家周国平先生曾说,“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感到快乐,即可称为幸福。”我想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对社会最有益的事,并且一辈子持续不断坚持这样做事,那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浪漫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也肯定是一个成功的人!
今天主要和各位探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事呢?就是自己倒贴钱、倒贴时间、倒贴精力都愿意做的事。
分享一个海蓝博士改行的故事,看他人到中年如何选择“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海蓝博士有一本书,叫《不完美,才美》,听听他怎样从痛苦到快乐的华丽转身:
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和许多中国式父母一样,我的父母对优秀的定义是:考个好大学,然后读硕士、读博士,做博士后,有一份不论世事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收入的工作。所以,医生是他们眼中的最好选择。
17岁的我,不知如何为自己选择未来,就随了父母的愿,学了医科。在医学领域的求学、行医和研究,一待就是20年。一路走来,一直有逆水行舟之感。除了辛苦就是疲惫。
从小,老师家长教育我的是“学海无涯苦做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我心底常常有个声音:不能这样过一辈子。
我业余时间最爱干的事就是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帮人家解决各种关系和情绪问题。于是,顶着家人的强烈反对和抗议,顶着朋友们的嘲笑和各种不看好,冒着日后找不到工作的危险,我借了一大笔钱,在38岁那年,从零开始进入心理学领域。
一进学校开始学习,我就感到无比快乐。我就发现“学海无涯苦做舟”的说法太坑人了——苦是因为你学着自己不想学的东西。当你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时,感觉应该是如饥似渴。
还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也根本不靠谱。如果你把既定的目标当作人生的全部,要拿功名利禄与人攀比,自然会苦,因为有太多的不甘不愿,有悖初心。
苦,从来不是因为身体累,而是违背了心愿。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不苦才怪。
转行至今已近16年,我感受到的是从心而发的充实,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喜悦。
当一个人做一件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时,就会做好,做好了就会成为优秀人才,甚至稀缺人才。最关键的是,每天都会感到充实和快乐。生命不再是拼命赶到一个山顶,又匆匆忙忙进攻下一个山顶,而是会变成一路风景,每段风景都有各自的美妙。
我们想象一下,讲这段经历的时候,写《不完美,才美》这本书到时候,海蓝博士的内心,该是怎样的轻松和快乐?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肯定会舍弃一些东西,特别是金钱和物质方面的东西,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为必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李昌钰先生讲,人要有强烈的欲望,期望自己能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不要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宗旨,否则就会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且会非常痛苦。因为总有人会比你有钱,总有别人的官比你的大,总有别人的公司会比你的大。人生下来就不带一毛钱,走的时候也带不走啊,你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常常有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死了后,我们去调查,棺材还没有盖上,儿子女儿就已经雇杀手、请律师,每个都在争,老爸死在那里没人问。社会的犯罪根源就是一个“钱”字。很可惜,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观念越来越差。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就要心无旁骛,不断增加自己的学养。前不久,范曾先生在央视《国学开讲》里说:“学养不足是今天艺术家的普遍顽疣,学养不足再兼以花天酒地,以图创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何异于痴人说梦。要知道,作品没有灵魂只剩躯壳,实在是艺术家自身的悲哀。”演讲人的悲哀呢?学养不足再兼以花天酒地,还喜欢像长舌妇一样背后说长道短,以图创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演讲,何异于痴人说梦。值得我们警醒啊!
还是要感谢中国石油大学思创讲坛。在思创讲坛上,李昌钰先生绘声绘色讲了一个美国佬怎样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在很多中国人和他们的下一代纷纷削尖脑袋往美国跑,企图做一个美国人的当下,却有一个叫Bob的美国人,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就是做一个中国人。
李昌钰先生说,我的美国同事中,一个老外叫Bob,跟着我40年。他一生的愿望,就是变成中国人。我说Bob,这不可能。他说,你一直告诉人家,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说这个真不可能。他会讲几句中国话,还会用筷子,吃中国饭。他吃饭,筷子用的比中国人还好。他学会了喝中国茶,他的茶泡得比我们中国人还好。为什么呢?惟真惟实。他泡茶的时候,用最好的天平去称茶叶,不像我泡茶的时候随便抓一把丢进去就是了。水烧开后,他开始量温度,到了92.5摄氏度,他才把茶叶放进去。我们呢,不管它几度就泡了。他的茶每次泡出来的都是一样的味道,而且味道很好。然后他说他要变成中国人,我说Bob不行,你茶泡得好也不行。他学会了一句“师傅云游”,所以人家打电话找我他就说“师傅云游”。他用英文发音讲的中国话人家听不懂,说你讲什么?他说你们这么笨,师傅云游,就是李昌钰博士不在家。后来他跟我到北京,大概十年前,他找了个中国太太。他说:“你看,我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下一代就是中国人。”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成为一个中国人,变不可能为可能,Bob下了多大的功夫,也享受了多大的乐趣!这就是成功。
【自己的事自己做】推荐阅读:
做自己最好作文10-13
用心做自己作文12-04
做更好的自己名师06-24
做自己最好小学作文07-04
开心做自己的说说09-10
做勇敢的自己作文11-07
就是要做自己11-15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05-25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教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