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评审工作总结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师评审工作总结(精选9篇)

学校教师评审工作总结 篇1

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我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过程情况汇报

区文教局:

按照区文教局的统一安排和市教育局职改文件的要求,我校于本月的2日至9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在我校扎实稳妥、紧张有序的开展了教师职务评审的基层申报工作。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一、成立学校职改工作领导小组:7月2日早自习,我校由j校长主持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会上传达上级职改会议及文件精神,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团委书记为组员的5人学校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负责此

次职改工作。

二、召开专题教师会,宣传动员:7月2日下第二节课,利用间操和大课间时间,由j校长主持召开了有中学全体教师和小学校长参加的职改工作专题会议。会上,j校长传达了上级区局会议精神和锦州市教育局《关于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并向大家通报了目前我校中小学各级各类职称的人数、比例、空岗,同时强调时间紧迫,要求凡是符合参评的同志明天上午将相关证件及目录上报到校长室。

三、按空余岗位,个人自愿申报:7月3日上午,先后有符合参评条件的教师4人,将参评相关材料报交到校长室。其中lsy和dsj2人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zly申报小学高级职务、lg申报中学二级职务。由于申报中学高级的教师有2人,所以根据学校的职改程序要进行个人任职期间的述职。为此,学校电话通知在家休假的九年级教师,明天到校参加民主评议,并告知申报中学高级的教师有2

人,准备明天述职演讲。

四、个人任期述职、教师民主评议:7月4日下第二节课,利用间操和大课间时间,由s副校长主持召开了中学全体教师大会。会上首先j校长对此次会议的目的、意义、作用、要求做了说明和强调;然后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参评人dsj和lsy2人,分别做了任期内个人工作的述职演讲;接着主持人对民意测评的填写又作了说明强调;最后全体教师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对4位参评人予以评议。民主评议结果:31人参加投票,有2票作废,有效票29张。其中lsy15票、dsj14票、zly29票、lg29票。

五、按局发《评审标准》,量化打分:7月4日上午,接到局里发来的传真《教师职务评审标准》。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即按此标准,对参评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dsj和lsy2人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核实、比对,同时查阅她们在任职期间的教师业务档案,逐项量化打分。最终量化打分结果为:dsj115分、lsy117

分。

六、评审领导小组集体研究讨论决定:7月4日下午,j校长主持召开了评审领导小组成员专题会议,根据量化打分和民主评议结果,集体讨论、举手表决今年学校基层推荐的申报人。结果评审领导小组5人一致通过,决定推荐lsy同志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

七、向群众公布考评结果,发放报表:7月4日下班前,学校向全体教师公布考评结果:学校决定推荐lsy、zly、lg等3位同志分别申报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职务。同时将相关各种表册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中,开始填报。

八、学校评审小组审核、评价、鉴定;7月5日至6日,学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申报人提交的各种报表逐一审核,对其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及表现逐项进行评价赋分,本着对学校负责、对同志负责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写出鉴定及推荐意见。

九、整理、装档封存,按要求时限上报:7月9日上午,学校指派专人将3位教师的申报档案材料及相关的评审费、照片等,一并上报到区文教局,按时、保质地完成我校的此次评审工作。

学校教师评审工作总结 篇2

代表作同行鉴定一般是指高级职务申报者将代表本人水平的作品交本专业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的专家评价, 作出是否达到与申报职务相适应水平的结论。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是江苏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评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送审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体现了职称评审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水平。

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一) 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的需要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关于副教授 (教授) 的任职条件都强调“发表过有一定水平 (创见性水平) 的科学论文或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教授和副教授任职条件也都强调“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如上所述, 在高校教师高级职务的任职条件中都对教师论文或著作提出了较高水平的要求, 而对教师论文或著作内容是否达到较高或创见性水平的认定, 正是通过施行职称评审教师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来实现的。

(二) 不断提升高校教师队伍高层次人才专业能力与学术水平的需要

高校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量与比例是高校办学实力的象征, 历来也是国家教育部门统计衡量高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但真正体现学校整体教师能力与水平的不应该是数量, 而更应该着重高级职务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与学术水平。教师在申报职务晋升时的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工作, 从专业层面将一些尚未达到高级职务任职专业水平的教师挡在高级职务的门槛外。通过设置鉴定环节, 大大的促进了高校教师在专业工作中的广度与深度, 同时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将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研究工作中, 形成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 建立形式 (数量) 评审与实质 (质量) 评审结合的职称评审制度的需要

专业职务的晋升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最主要渠道, 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政策的制订, 主管部门根据专业职务的专业特点、工作岗位等情况分门别类制订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 并且不断地调整、更新。评审标准越来越全面, 越来越量化, 对文章的数量及发表的刊物级别, 对参与课题的级别与排名, 对各类获奖的等级与排名等等都有了详细的规定。评审专家在参与评审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申报者提供的材料是否达到评审条件所规定的数量、级别等方面的要求, 是通过业绩的数量与成果的级别来判断申报者是否达到任职条件, 仅是对申报者是否达到任职条件的形式评审。

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是鉴定专家对申报者所提交的代表其本人水平的论文或著作进行的鉴定, 是对其内容所反映的专业与学术水平的鉴定, 更是对文章作者专业能力与研究水平的认定, 代表作水平的高低正是作者综合能力与水平高低的真实体现, 因此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工作是从专业层面对申报者是否达到任职条件的实质评审。逐步减少职称材料要求的数量, 突出质量, 实现职称评定从要求材料的数量到质量上的转变是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必然。

二、职称评审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工作制度化现状

2001年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 (试行) 》是对全省所有专业技术种类职务评审的办法, 未特别强调对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的要求, 仅在申报者个人申报材料里提到“任现职以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本专业 (学科) 论文、论著或译著”。目前江苏高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代表作同行专家工作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文件来执行。

2002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苏省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意见》, 作为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该文对高校教师职务评审中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工作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对须执行代表作同行鉴定的职务种类、代表作材料、鉴定专家的要求、鉴定工作的组织等方面作了规定, 可以算是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的最初制度。

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人员论文论著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工作的通知》, 就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工作做了强调, 并对申报正高级职务资格的代表作同行鉴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职称评审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职务申报实行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工作已有多年, 随着职务评聘竞争越来越激烈, 教师对同行专家鉴定工作也越来越关注, 仅仅依据上述两个文件已经无法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思考。

(一) 关于需要进行代表作鉴定的申报对象的问题

按照文件, 江苏省教育厅只对教育厅有评审权的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包括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验师、教育管理研究这类职务人员提出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要求。对于高校内的其他例如会计、审计、档案、图书资料、工程等众多其他同样占专技岗位岗位比例的职务, 各对应主管部门没有鉴定要求。此类情况, 即让申报者感觉略有不公, 又让高校在评审或初审推荐的过程中少了一个实质性评审的环节。

(二) 关于代表作的范围即哪类成果可以作为代表作的问题

文件规定, 正高和副高职务申报者分别指定3篇和2篇公开发表或正式出版的论文、论著作为代表作送专家鉴定。按文本解释, 代表作必须是论文、论著。但实际工作中代表作是否仅限于论文、论著值得商榷。许多专任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获得公开授权的发明专利, 而专利的说明书则代表了教师在该专利所涉及到问题上的专业水平与创新水平, 目前各高校做法不一, 有的允许其做代表作进行鉴定, 有的排除于期刊论文和出版社著作之外, 不予送审, 在高校形成执行政策不一致的情形。

此外, 对于申报教育管理研究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者, 其业绩要求中强调了独立起草过高水平管理或学生管理工作文件、改革方案或撰写高水平调研报告, 但是高校的管理文件、改革方案或调研报告因涉及到学校的内部数据及工作创新, 该类成果一般不公开发表, 那么对于该类职称申报人员, 他们是否可以用管理文件、改革方案或调研报告作为自己的代表作去鉴定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三) 关于代表作送同行专家鉴定的时间问题

目前江苏省大部分高校即无学科评议权也无评审权, 对于该部分高校来说, 校内的学科组评议和评委会评审只是学校在申报者中择优向主管部门推荐参加正式评审的过程。部分高校在学校评审推荐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教师的经济利益, 将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环节放至学校确定推荐上报人选之后, 学校评审推荐时也就不考虑申报者的鉴定结论, 仅把同行专家鉴定的结论作为上级部门评审的参考依据。如此做法固然使那些未被学校推荐上报的老师免于承担鉴定费用, 但本人认为有违设立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进行学术评价的初衷, 同时这种做法一方面对于本校那些业绩材料略少但专业能力与研究水平更高的教师有所不公, 无法体现其优势。此外, 由学校组织已被自己评审并择优推荐上报的该部分教师进行代表作鉴定, 学校自身就希望能取得好的鉴定结论, 学校的期望或许会对专家作出恰当的评价有所影响, 这对于最终共同参加上级部门评审的其他高校教师来说是不公平的。

(四) 关于对代表作进行评鉴的同行专家相关问题

按照文件, 副高和正高职务的代表作鉴定都允许送一位校内同行专家鉴定, 但根据某高校对2008年的同行专家鉴定工作的统计, 校内同行专家鉴定材料88份, 合格率为100%, 校内论文鉴定工作已失去意义, 同一个学校甚至院系、相同的学术背景等因素导致人情的关系网的产生, 校内论文鉴定工作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目前同行鉴定工作一般都是由申报者所在单位的人事处将申报者的代表作根据学科分别送至有相应学科且师资水平符合鉴定要求的高校人事处, 再由接受高校的人事处按学科与专业送至相关专家。为了增加鉴定的公平性, 人事处不接受申报者个人约请指定鉴定专家, 否则结论无效, 但是否允许申请同行专家的回避值得我们思考。对于高级职务尤其是正高职务申报者来说, 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研究水平都属于现代技术与理论发展的前沿, 观点的创新性较强, 同行之间有意见相左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本人认为, 申报者若鉴于此种情况提出某个别或少数同行专家的鉴定回避, 所在单位的人事处应该充分考虑, 适当回避。

(五) 关于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结论方面相关问题

第一, 关于鉴定结论在学科评议及评委会评审过程中的适用问题, 现行相关文件规定了的如何来实施代表作鉴定, 并要求专家给出已达到、基本达到或尚未达到的结论之一, 但对具体结论在后期评审过程中具体适用未予明确, 各高校在初审推荐或评议评审的过程中对结论的适用缺乏统一的尺度, 有的学校虽未有明确规定, 但执行过程中基本以鉴定结论全部为已经达到必要条件, 而有的学校在初审推荐过程中不做鉴定工作, 等初审推荐确定后再进行代表作鉴定。高校间的差异化做法与已经处于白热化的高级职务竞争形势不太符合, 迫切需要进行统一。

第二, 关于鉴定结论是否公开问题, 现行文件中并未作明确规定。根据《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 (试行) 》规定, 个人提交的的论文、奖励等业绩证明材料应该退回申报者, 但涉及对申报者做出的组织核查、评价和评审结论包括个人的申报表都是不退回申报者的。按此解释, 鉴定结论也应认定为不向申报者公开。但是从评审信息的公开性及教师个人发展来考虑, 结论又应该公开。职务晋升涉及教师切身利益且目前竞争激烈, 每一位申报者都急切的希望了解自己晋升职称的优势与不足, 特别是因为鉴定结果不好而影响评审结果的申报者, 如果仍然处于不知情状态势必影响个人今后的职务晋升, 这对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从作为教师队伍管理部门的人事处来说, 也是不希望看到的。

第三, 关于代表作鉴定的具体评价意见是否公开的问题。该问题建立于鉴定结论对申报者公开的基础之上, 一旦有申报者获知代表作鉴定尚未达到的结论, 随之产生是否能了解具体评价意见疑问。对于具体意见, 按现行政策, 鉴定结论尚属原则不予公开的范围, 评价意见则更不例外, 但同样若从教师能力提升及管理部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考虑, 同行专家鉴定也是为申报者把脉听诊, 申报者若能了解到同行专家发现的问题与建议, 必能对其研究起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意见的公开对于鉴定专家高度负责、实事求是地提出鉴定意见, 确保专家鉴定意见的客观、公正也有着促进作用。

第四, 关于代表作鉴定结论与评价意见能否复议的问题。鉴定结论与意见的公开直接面临能否复议的问题, 申报者很可能对评价意见不认同, 提出能否申请复议。现行代表作鉴定文件中未有明确规定, 但省主管部门在政策解释口径中应予以明确, 强调不得重新鉴定, 但对于明年继续用今年使用过的代表作进行鉴定是否属于重新鉴定未作说明。本人认为, 对于申报者来说基于一项对自己不利的结论, 申报者应该有申请复议的权利, 这是解决矛盾焦点的主要途径, 但同时为了维护鉴定与评审工作的秩序, 我们不能赋予申报者无限的复议权, 可以借鉴《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 (试行) 》中对职务评审结论的处理方式, 不允许未通过者当年进行复评、复议, 允许申报者第二年行使自己的复议权, 将去年提交的代表作进行重新鉴定, 当然申报者也可以更换自己的代表作重新鉴定。

四、职称评审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工作的总体建议

(一) 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强调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在职称评审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各省现行的职称评审政策条件, 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过程中数量评价模式较普遍, 但是, 评价一个人在学术上是否有晋升资格, 不应该考察其学术成果数量, 也不应该看其研究课题的级别, 而是要看其学术成果的质量和价值。代表作鉴定制度应该是职称评审制度中重要的评价制度, 职称评审制度应该是形式 (数量) 评审与实质 (质量) 评审的互补结合。目前复旦大学实行的代表作评价制度更体现了学术质量高于学术数量的评审观念, 允许学术成果数量与级别未达到现行评价标准教师, 向院方提出申请代表作评价, 学校选择5位校外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专家学者, 对申请人的代表作就是否“真正优秀”作匿名评价, 如果5位中有4位以上认为申请人的代表作确实是“真正优秀”, 那么申请人就获得了和其他正常途径申请人一样的学术职务竞聘资格。

(二) 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进一步将代表作同行鉴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调查收集代表作鉴定制度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从申报者、管理者、鉴定者、监督者四类主体, 从实施前的准备, 实施中的管理, 实施后的适用等多个环节制订更加详细规范的代表作鉴定制度。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一方面能实现对申报者个人学术水平真实而公正的认定, 另一方面又能帮助高校教师从职称评审传统追求数量的观念转变为强调质量, 质量与数量并重的评价模式中来, 引导鼓励教师脚踏实地潜心研究, 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做出优秀作品。

(三) 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加强对代表作鉴定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约束和监督

一是对代表作鉴定工作的组织者进行约束和监督, 固化送审组织机构与工作人员的义务, 强调工作人员的保密责任, 同时考虑将送审工作置于学院职称评审纪律监督工作小组或人员的监督之下, 避免工作人员与申报者之间的因人情关系发生违反纪律的事故。二是对代表作鉴定专家的约束和监督, 一方面即要保证专家享受独立的评价权, 不受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另一方面要防止独立评价权的扩大与滥用, 要避免评审专家与申报者间有厉害关系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王瑜.省属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深化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6) .

[2]邹军.高校职称评审中充分发挥同行专家鉴定导向作用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09 (7) .

[3]胡乐乐.学术代表作制度值得推广[J].教育与职业, 2012 (9) .

呼唤教师职称阳光评审 篇3

在当下的现实中,类似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绝非个案。在某些地方,不少教学业务水平较为突出的一线教师,连续数年参与高级职称申报评审都无法通过;相反,一些业绩平庸的教师却能轻而易举获得教师高级职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原因有多样,其中职称评审不够公开透明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小学教师职称涉及广大教师的工资收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一旦滋生腐败,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想稳定。因此,必须要在教师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全程接受监督,确保职称评审阳光透明。

第一,要做好个人自荐与单位推荐相结合。学校在职称申报的过程中是否严格把关、能否把优秀人才推荐出来,对于保证评审质量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水平、能力怎样,其所在的单位最了解,因此,学校在推荐教育教学业务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严把质量关,坚持审议小组共同审议的原则,不搞“一言堂”,坚持民主、公正、公平。

第二,要做到推荐环节公开透明。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定职的过程要做到每个环节都公开,接受广大教职员工的监督。学校应主动公开申报岗位职数、职称政策、推荐程序、申报人员名单等相关评审材料,增加申报和推荐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本单位职工的监督。

第三,要做到评审过程公平、公正。要不断建立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确保评委会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度。同时,规范评审程序,严格评审条件,严肃评审纪律,坚持评审标准,做到评审条件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以能力、业绩为重点的评价导向。对弄虚作假的个人和材料,实行“一票否决”制。评审结果出来后,要把通过评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要落实好职称申报评审责任追究制度。对申报人员实行真实性保证书制度,真实性保证书必须由本人和单位领导共同签字、共同负责,共同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凡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凡被实名信访举报的,要逐一调查核实,一旦查证确实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明确处理意见,并对有关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教师职称评审需要规范程序,注重业绩,体现公平。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制度,辅之以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令人口服心服。(作者单位:玉林市北流市六靖镇那排小学)

(责编 欧金昌)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材料 篇4

一、报送材料的项目

1、《纳入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资格审核表》(一人一张);

2、《申报 职务任职资格花名册》(一式2份);

3、由我办提供软件自动生成的报送盘1份;

4、《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2份,省教育厅印制);

5、《综合材料一览表》(一式12份);

6、代表作2部(篇、件),提供原件;

7、其他材料(按以下顺序编号、装订成册); ①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② 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按从低到高顺序装订); ③ 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转系列评审还应提供低一级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④ 专业技术职务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或免试证明材料原件;

⑤ 专业技术职务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或免试证明材料原件;

⑥ 综合水平能力测试证书复印件; ⑦ 继续教育证书复印件; ⑧ 其他相关奖励证书复印件;

⑨ 《任现职以来教学工作情况证明材料》原件及教案; ⑩ 科研材料。

二、报送材料的内容及要求

1、《评审表》中填写的字迹要清晰工整,一律用钢笔或水性笔在原始表格上填写,不得打印。

2、综合材料一览表,由单位组织填写,其填写内容要全面、规范、客观、真实,科(教)研情况必须要有与其相对应的证明材料。综合材料一览表要严格按我办提供的表样复制,用A3型纸打印,不得手抄和另加附页。

3、外语材料

外语考试成绩应符合规定的等级要求,凡属外语免试或不作必备条件要求的人员,须有学校和省职改办的审批意见。

4、计算机材料

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应符合规定的等级要求,凡属计算机免试人员,须提供计算机免试证明材料。

5、教学材料

①教学材料必须是任现职以来(或近五年来)的; ②提交近年来所教主要课程重要章节的讲稿。讲稿需经学校教务部门审核并盖章,确为本人授课所用; ③教学奖励情况是指任现职以来在教学质量、教书育人等教学方面的奖励;

④教学工作量必须由教研室或系一级提供,学校教务或师资部门审核盖章;

⑤减免教学工作量的应予以说明。

6、科研材料

①科研成果必须是任现职以来的;

②著作或论文必须是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科研成果必须提供鉴定书或获奖证书或立项证明;

③在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上交流的报告、论文,必须是收入公开出版的论文集的;

④凡属与他人合作的科研项目,合作出版的教材、著作等,必须明确地指出所担负的数量和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并附上其他合作者出具的证明材料。

三、报送材料的程序及要求

1、报送的材料要注明代表作,代表作不超过3部(篇);

2、破格晋升人员必须提供《专业技术职务破格人员资格审查表》;

3、报送的材料必须规范。论文、专著除代表作提供原件外,其他只须复印封面、目录、本人所承担研究或撰写部分的内容及封底等。除《评审表》、《综合材料一览表》和较厚的专著外,其他材料均应装订成册。装订必须整齐、干净、美观、大方。首页附目录,目录的编号须与材料的编号相一致。提供的复印件均需由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

4、普通高等学校,中央部委和省属成人高等学校的评审材料可直接送我办,市、州电大、教育学院的评审材料由市、州教育局归口报送我办。

学校教师评审工作总结 篇5

考核细则(试行)

2011年12月30日经广汉市向阳镇学校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颁布实施。

一、必备条件部分:

㈠、申请晋升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必须符合相关文件的所有必备条件。1.教师资格证 必须提供相应岗位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2.思想政治条件 任现职以来考核必须在“合格”(称职)及以上

3.任职年限 任“小一”五年可晋升“小高”,任“中二”四年可晋升“中一”,任“中一”五年可晋升“中高”。凡2003年及以后,到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工作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在申报评审教师职务时,其任职年限可放宽一年。

4.学历条件 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务应达到中师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必须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

5.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 依据上级相关精神执行。

6.继续教育要求 符合文件要求,并考核合格。7.基层支教工作要求

8.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 任现职以来,要有二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含学校团委、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历,且考核应在“合格”及以上。9.普通话要求 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应取得普通话水平二级乙等证书。

⒑教学、科研工作要求

(1)晋升中级教师职务要求(以当年评职文件为准)在本校及以上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过研究课、优质课、观摩课;至少有一篇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内刊上发表;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县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奖励。(2)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要求(以当年评职文件为准)在县及以上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过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至少有两篇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20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内刊上发表;或承担过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其教育教学教研成果获县教育行政部门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注:引用自“广教发(2005)35号文件”)

说明:论文必须符合广教人〔2007〕02号转发的川教〔2007〕81号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四川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的试行意见》的通知精神(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及相关学科专业类报、期刊(正刊)上发表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⑵、在省教育厅直属单位主办的教育类期刊上发表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⑶、在省、市(州)、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教育学会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论文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㈡、小学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必备条件(以当年评职文件为准)

⒈必须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

⒉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近五年来至少有三篇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较高学术水平,且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有论著正式出版;

⒊近五年考核中至少有三次考核为优秀;

⒋近五年来在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学业务部门组织的小学教研会上,上过辅导课、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或公开课,在市、州小学教育界中有较大影响,是市、州学科带头人。⒌主持或独立承担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其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获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注:引用自“广教发(2005)35号文件”)

二、中、高级职称评审推荐考核细则:

㈠、德: 政治思想考核:符合相关文件要求。若有违法违纪行为受到上级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处理的,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得参评。㈡、勤:近三年出满勤,加1分年。

㈢、能:

⒈任现职以来,参加教师技能竞赛(如优质课、教学设计、命题制卷、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等教育教学技能竞赛)获奖加分:区片级加0.5分;广汉市级加1分;德阳市级加2分;省级加3分;国家级加4 分。(考虑到优质课和技能竞赛主要针对于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因此学校在考核时都最多只认定2次,且在同一活动中只能算最高的1次。)⒉任现职以来,担任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加分:广汉市级加1分;德阳市级加2分;省级加3分;国家级加4 分。

⒊任现职以来,担任学科带头人加分:广汉市级加2分;德阳市级加3分;省级加4分;国家级加5分。

⒋科研工作加分:任现职以来担任科研课题者,资料齐全,经主管部门结题或年审合格,参研人员加分。广汉市级1分/人);德阳市级2分/人;省级及以上3分/人。注:未经结题或年审合格的课题不列入此项加分。

㈣、绩:

⒈考核:近五年来考核为“优秀”者加分,2分/次。⒉教育教学业绩:满分为20分。以三年的综合名次(从2011年上期教学成绩开始使用)为核算标准,第一名为20分,每下降一名扣1分,扣完为止。担任非统考科目教师、行政、后勤及教辅人员每年的工作成绩计算方法:每期的考核任务名次原则上按13名计算。个人负主要责任的部门工作或个人负责的教育教学工作获得奖励或表彰(如优秀个人、先进集体或部门等等),广汉市级按第6名计算,德阳市级按第3名计算,省级及以上按第1名计算。若其中标明有获奖等级的:广汉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按第3、6、9名计算;德阳市三等奖相当于广汉市二等奖,德阳市二等奖及以上的奖励均按第1名计算。(若该部门工作或学科教学工作上级多年均未进行表彰奖励或学生竞赛,其成绩由考评组根据工作表现给予认定)

㈤、其它考核细则说明:

⒈工教龄加分:教龄每年加1分;

⒉任现职年限:超过基本条件年限每年加2分。

⒊学历(具有正式学历毕业证书)加分:高一个学历层次加1分;(注:①小学教师以中师学历为起评点,中学教师以大专为起评点;②2004年之前取得的双专科=本科,2004年后取得的双专科≠本科)。

⒋普通话(具有等级证书,从二级乙等起评)加分:高出一个相应等级加0.5分。

⒌计算机加分:具有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加0.5分。

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加分:

近三年中,若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本班级在中考中升入重高人数在年级名列第1名者加1分,在年级名列第2名者加0.5分。(若出现并列,由并列者平均分配该项加分;只认定近三年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从2012年中考成绩开始使用)。

三、其他 ⒈《向阳学校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评审推荐考核细则》未尽事宜由职评小组负责解释。⒉申请中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应向职称评审小组提供真实的各种资料,如与事实不服,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教师评审工作总结 篇6

为方便高校教师准确无误地填写职称评审表,提高工作效率,现就《山东省高等学校党校教师职称评审表》中所有栏目逐一说明。

一、封面

单位:规范填写申报人所在学校全称。要求与学校公章字样完全一致,不得填写简称。

姓名:规范填写申报人姓名。注意与身份证、本人档案、学历证书等佐证材料姓名一致,尤其要检查姓名中同音字。如有不一致的情况,请以复印人事档案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等形式提供证明。

从事专业:与网上申报填写要求相同,填写规范的二级学科名称。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填写现聘任在岗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校职务任职资格:填写申请晋升的职称。填表时间:用阿拉伯数字。注意不要漏填。

二、第一页

姓名:同封面填写要求。

性别:注意不要填错,并要注意与身份证所示的性别一致。

出生年月:填写到月份,注意与身份证所示出生年月一

致。如确实有不一致的情况,另加说明。

民族: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政治面貌: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

行政(党务)职务:如实填写如 “副校长”、“院长”、“**主任”、“**处长”等行政职务(限填学校中层及以上职务)或“无”。任职时间写到月份。

参加工作时间:使用档案认定时间,填写到月份。高校教龄:按真实的工作经历填写,在不同高校任教的教龄可以累加。

现从事专业:同封面填写要求。

外语考试成绩:填写语种、级别、分数,如“英语 A 85分”,注意要与外语考试证书内容一致。免试人员填写“免试”字样。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情况:正常考试合格人员,在对应级别栏内填写“合格”。免试人员在对应级别栏内填写“免试”字样,免试部分模块人员在相应栏中填写免试模块和考试模块及成绩。对于免试部分模块人员,要求特别注意核查免试模块在专业模块和通用模块分布上,是否符合免试规定。

现专业技术职称:同封面要求。

获得资格时间:填写现聘任在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获得时间,应与现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上所填时间一致,格式

表示为年.月,如“2004.12”。可合并计算的同级职务任职时间可加括号注明,如“2004.12(2001.12)”。

首次聘任时间及年限:填写格式为“聘任年月/聘任年限”,如申报人2004年4月聘任,已聘任5年,表示为“2004.4/5”。可合并计算的表示为“2004.4/5(2001.4/8)”。

最后任期:填写到月份。

任现职以来各考核结果:填写结果与实际情况要一致,学校负责审查。

任期届满考核结果:同上。

高中以上学习经历:主要指学历教育学习经历。在职学习经历要注明“在职”或“成人教育”、“函授”、“业余”等字样。

进修情况:参加教学工作以来按照学校(单位)安排,或经学校同意,参加连续脱产学习半个月以上的业务进修经历。

工作经历:按一般的填表规范填写。

任现职以来获市地以上综合奖励情况:指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综合表彰奖励,以及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综合表彰奖励。如“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等。限填三项。

三、第二页

任现职以来完成课堂教学工作情况:指任现聘任的职务

以来的情况。

任现职以来教学工作获奖情况:提交校级以上教学工作获奖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

学校教务部门审核意见:需填写是否属实,负责人签字并盖教务部门公章。

四、第三页

提交评审的任现职以来的论文、著作、作品:破格晋升人员需填写此项,提交相关材料原件,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表内所填写内容需与提交材料完全一致,职责位次以“位次/总人数”形式填写。

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其他论文、著作及编写教材、作品情况:正常晋升人员及按破格条件掌握人员需填写此项,要求同上。

申报教授人员提交的论文须为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提交的著作须为本人著或编著。

五、第四页

任现职以来承担科研项目情况: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所填写内容需与提交材料完全一致。

任现职以来科研获奖情况:限填代表本人最高业务水平能力的三项,所填写内容需与提交证书完全一致,位次以“位次/总人数”形式填写。

学校科研部门审核意见:需填写是否属实,负责人签字并盖主管科研工作部门公章。

六、第五页

任现职以来指导教师工作情况:根据申报人承担相关工作据实填写。

对实验室建设的意见、建议及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按实际情况填写。

七、第六页

个人总结:按要求填写。学校要负责对个人总结内容真实性的监督。

“个人总结”栏的最后须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并亲笔签名。

学校人事部门审查意见:要有简要的评价和明确的态度,负责人签字并盖人事部门公章。

八、第七页

学校推荐意见:由学校相关负责人根据申报人现实表现予以简要评价,要求评价内容精辟扼要、言之有物、恰如其分。杜绝官话、套话,要表明态度(“同意推荐晋升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下同),负责人、申报人、审核人签字(下同)并盖学校公章。

呈报部门意见:省直部门(行业)属高校的,由省直主管部门(行业)审核呈报;省属高等院校的,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呈报;市属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高等院校由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呈报。由呈报部门填写并盖章。

对于填表时空白的栏目,要求必须填写“无”字样,不得空缺。

申报材料必须严格按要求填写,材料审收时严禁除申报人外任何人增删申报材料任何内容,否则拒收申报材料。

特别说明:此表为高校教师自然晋升人员填报,转系列评审人员填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

本说明同样适用于转系列评审人员填写《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

学校教师评审工作总结 篇7

我院实行教师职称量化评审的背景

我院是一所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 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 坚持“育人为本, 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 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2002年正式由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 作为学院核心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也经受着时代考验。而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内涵发展、创建品牌和凸现特色的关键所在, 是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我院自设立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以来, 为学院选拔和推荐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有效改善了学院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但在评审过程中原有评审方式也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例如, 随着参评人数及评审材料内容的增多, 再加上评审时间的限制, 容易使人对参评人员的情况产生模糊印象, 评审科学性有待加强;传统评审易受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等传统做法影响, 不利于优秀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职称评审激励和导向作用偏弱, 已明显跟不上师资队伍建设步伐等等。针对以上问题, 2009年我院着手进行了传统职称评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本院评审时首次采用了量化评审方式。

教师职称量化评审的探索实践

量化评审看似简单, 真正实行起来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 与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实行教师职称量化评审有更大的难度。教师观念要转变、量化方案要科学合理、各职能部门要配合、量化工作队伍要有保证等等, 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可能会使这一工作流产。

(一) 转变教师观念是量化工作的前提

由于一直以来都是实行传统的评审方式, 量化评审无疑是对传统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和冲击, 有些教师从观念上不一定会接受, 特别是业绩一般的教师担心量化分值低。为了首先取得教师的支持与理解, 我院利用教职工大会向教师宣传, 使教师能够理解、支持本项工作, 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实施过程中很多具体工作也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配合。

(二) 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方案

量化方案是成功实施量化评审的关键。如果一个量化方案不可行, 不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量化评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量化评审的前提是确定量化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重点是确定量化方法的框架体系, 难点是科学的量化计分标准和合理的分值。

量化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将职称评审作为载体, 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有效减少评审中主观因素干扰, 实现公平竞争、科学评审、择优评审, 打破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的传统做法。量化评审要注重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和任务、教学性质和特点, 建立适合对高职院校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量化方法要遵循客观性、全面性、权重分配、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制定的量化标准要客观合理, 要从学院教师队伍实际水平出发, 既要坚持高标准, 又要有可行性, 使教师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量化的内容应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有关职称评审政策及申报材料的内容。我院在制定量化内容时认真研究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关于加强高职 (高专)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教育部文件, 认真研究了本省教育主管部门职称评审文件及申报材料内容, 确定了基本情况、教学工作、科研业绩、实践技能、荣誉获奖5个一级指标, 专业工作年限、学历 (学位) 、年度考核、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科研项目、论文著作、双师素质、企业工作经历 (挂职锻炼) 等17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设定权重系数, 所有指标权重系数合计为1, 分值合计满分为100分。公共基础课教师基本情况、教学工作、科研业绩、实践技能、荣誉获奖5个一级指标相应权重系数分别为0.1、0.3、0.4、0.1、0.1, 分值比例分别为10%、30%、40%、10%、10%;专业课教师基本情况、教学工作、科研业绩、实践技能、荣誉获奖5个一级指标相应权重系数分别为0.1、0.3、0.3、0.2、0.1, 分值比例分别为10%、30%、30%、20%、10%。一级指标下设17个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设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和分值, 所有评价标准均可进行相对应的分值计算, 每一个一级指标下分解的二级指标合计分值满分也为100分。

我院的量化体系体现了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全面中突出重点, 突出了教学、科研、实践技能环节的中心地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根本特征。尤其从近几年教育部师资队伍建设纲领性文件及本省评审政策来看, 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及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鉴于此, 我院在量化一级指标中设立了实践技能指标, 并将一级指标内涵和外延在二级指标中展开, 将较为抽象的内容用具体指标来量化。实践技能指标的设立和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一致, 也是其他高校量化方法没有涉及的。

我院在制定量化方法的过程中, 反复听取了各部门及广大教师的意见, 几经修改成稿, 体现了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以教师为本的理念。量化方法最终形成院内文件。

(三) 成立量化工作小组, 加强对量化工作小组成员的培训

一支高素质的量化队伍是量化计分的保证。我院成立了量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从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中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量化工作小组具体计算分值, 量化领导小组研究工作小组计分中产生的问题, 修订完善量化方法。为了确保量化计分精确无误, 学院对量化工作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培训。

(四) 保证量化工作公开透明, 提高公正性和可信度

量化分值涉及教师切身利益, 只有做到了公正、公平, 才能赢得广大教师对此项工作的信任。公开透明是公正、公平的前提条件, 而公示是主要手段。在计分前量化工作小组对有关佐证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核。量化分值结果反馈教师本人核对, 核对无误后将教师申报材料及分值在学院范围内公示一周, 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量化计分工作既充分尊重了教师, 同时又保证了此项工作的公开、透明。

(五) 进入学院评审委员会评审, 成为评审重要依据

2009年职称评审工作在院内评审阶段时首次采用了评委评审结合量化分值的评审方式。评审结果表明, 量化分值高的教师, 其整体实力也较为突出, 评委也以高票通过。量化分值为学校科学、公正、高效地评审教师职称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 一大批业绩拔尖的优秀年轻教师也因量化高分脱颖而出。

我院在教师职称量化评审的探索实践中处处以教师为本, 做到了细致而全面, 所以得到了全院广大教师的理解、支持、信任、好评。量化评审不仅改革创新了职称评审模式, 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 更重要的是引领了教师的努力方向, 加快了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贾永海.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量化评审探讨[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6, (2) .

[2]王春春.庄娱乐.高校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称量化标准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 1998, (1) .

[3]巩兴安, 施宙, 纪丽青.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存在问题与改革构思[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0, (1) .

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要去行政化 篇8

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针对以往职称评审存在的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以及评价由行政力量主导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要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如果这些措施能落实,会一定程度改变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功利化问题,让职称评审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贡献“匹配”起来。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落实。其中,能否切实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将影响职称评审改革的成败。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之所以强调论文,就是行政主导评审的结果,对于行政领导来说,论文是能体现办学业绩的成果,这和学生的分数一起,构成学校的业绩:在基础教育领域,论文+学生考分(升学率)是评价一名教师的最重要指标,只有创新评价机制,实行同行评价,才能关注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与贡献。

但同行评价在现阶段也存在问题。最近媒体报道,国外学术期刊撤销了数十篇国内学者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价造假。这种情况,在国内发表期刊论文、进行学术评价时,就更普遍,这为学术同行评价的推行制造阴影,如何杜绝同行评价中的弄虚作假,在人情、关系盛行的中国,是一大挑战。

其实,这不是同行评价的问题,而是同行评价推行不彻底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同行评价,是在教育和学术行政化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些号称是同行评价的机构,如学术专业委员会,还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对于这种情况,有人担心,当取消“硬性”的论文标准后,在职称评审中,人情、关系风更盛。我国中小学职称评审制度的另一问题是,职称和待遇紧密挂钩,且一旦评上职称,就很难再被取消,这并不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这次职称评审改革,提出职称评审要和岗位结构结合,不能脱离岗位进行资格评审,这有进步意义,会让职称的“职务色彩”更浓,但是,还并不彻底。必须意识到,我国职称制度本身,就是行政评审体系,职称是行政机构管理、使用、评价人才的手段,总体行政评审框架不打破,只是在一些操作措施上进行调整,无法改变制度性的弊端。这就是职称改革,并不被基层教师看好的原因。像职称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规定只是在同等条件下,向农村教师倾斜,这对农村教师来说,貌似好事,却没有多大好处。在环境艰苦的农村学校,要取得和城市学校一样的成绩,谈何容易,真正重视农村教师的评价,应当是过程性评价,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付出,而不是只看“结果”,另外,对于农村教师,不能把待遇和职称挂钩,而应与农村教师岗位对应,只要在农村教师岗位工作,就有超过城市学校同样岗位更高的待遇,才能解决农村学校吸引不了人才的问题。

观察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师管理和评价,根本没有评职称一说。通常实行教师年薪制以及终身教职制度。其中,年薪主要由工作年限决定,而终身教职是青年教师在入职之后通过严苛的考核,获得终身教职后,学校不得无故解雇。这两项制度,保障了教师的待遇,也给教师自主教育的空间,非但没有“养懒汉”,反而激励教师追求自己的学术理想。我国过去10多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都在强调打破教师铁饭碗,引入合同制,并通过职称将教师分出高低等级,但所起到的效果并不好,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加,而社会形象也不佳。

学校教师评审工作总结 篇9

研修类别:

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评审制项目申报表

申报单位:

研修班名称:

拟办班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秘书处印制

填表说明

一、填写《申请书》前,请详细阅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方案和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函[2004]26号)文件,及《“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方案》和《“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实施办法》。相关文件可登陆“中国高等学校教师”(http://)查看。

二、申报表封面“编号”和“研修类别”两项,申请人不填,由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秘书处根据评审和批准后情况填写。

三、申报表封面的“申报单位”,只填写研修班承办学校即可,不必细至具体承办院、系、所。

四、申报表须用计算机录入或打印,一式 2 份(须含原件1 份)。申报表下载网址:“中国高等学校教师”(http://)。若需填写内容太多,可以调整原表格的宽窄度。

同时,务必将申报表电子文本发送至mscmoe@scett.bnu.edu.cn

五、本申请书一经正式批准,即行生效。

六、限于人手,凡递交的申请书及附件不再退还。

上一篇:【精华】活力青春作文下一篇:古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