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办法(精选7篇)
证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强化继续教育在推动我省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制定本暂行办法。第二条 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是规范继续教育证书管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继续教育实行证书登记制度。证书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时、内容、形式、起止时间、考核成绩、承办单位等。
第四条 继续教育内容分为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需科目是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法律法规、政策、基本理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科技知识、职业道德教育、团队协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内容。公需科目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各行业特点及现已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实际情况统一确定,集中或分级组织培训。
专业科目是指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行业 专业新理论、技术、信息,以及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研究生产、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专业科目由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行业专业发展需要统一确定,集中或分级组织培训。
第五条 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累计不少于86学时(64小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60学时,公需科目不少于26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累计不少于74学时(56小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52学时,公需科目不少于22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在继续教育内,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现已实行学分制的行业部门,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六条 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继续教育有效证书统一为《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以下简称《继续教育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发放、管理。
第七条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人事(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按照《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号编码规则》(见附件)的要求,负责本辖区、本部门继续教育证书的申领、编号、备案、审验和发放管理工作。
第八条 《继续教育证书》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保管或单位集中保管。证书丢失、损毁以及登记填满后,应按照发证渠道,及时申请补发或更换继续教育证书。
第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取得的各种有效证件,是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审验、复验的依据。参加由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认可的继续教育学习,或采取下列继续教育形式之一的,凭相关有效证明,可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
一、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基地、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进修班、研修班、培训班;
二、到科研、生产等单位服务、实习进修、出国进修或参加相应的学历教育或攻读学位;
三、参加省辖市级以上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和交流;
四、承担国家、省重大专项、工程项目和课题研究;
五、在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的正式出版物上发表、出版与本业务相关的论文、著作(译作)、以及论文被重要科技、社科文献检索系统收录等;
六、在科研、技术推广、教学、医疗等活动中获得各类重要奖项;
七、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执业资格)、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职务外语等考试合格;
八、参加援藏、援疆、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挂职、科技特派员和扶贫工作以 及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本单位、行业组织的服务基层活动;
九、参加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与本业务工作有关的有计划、有考核的各种自学活动;
十、参加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其他继续教育形式等。
第十条 继续教育学时计算办法可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一)参加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主办或委托举办的学习、培训、研修班等活动,学时按承办单位要求确定,或由选派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确定;
(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考试合格者,每门课15学时认定;课程进修,考核合格者,不满6个月的,每月按10学时认定,超过6个月的,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
(三)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议的根据实际天数按每天6学时确定,宣读、报告论文者另加6学时;参加省级学术、交流会议的根据实际天数按每天5学时确定,宣读、报告论文者另加6学时。
(四)参加国家级课题(项目)研究:在国家规定的完成时间内,主课题(项目)组人员,第一主持人每年确定为42学时,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为24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第一主持人确定为30学时,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为18学时。
(五)参加省级课题(项目):主课题(项目)组人员,第一主持人每年确定为30学时,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为18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第一主持人确定为18学时,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为10学时。
(六)公开发行出版著作(译作),以每万字为单位,主编确定为9学时,副主编确定为6学时,其他著作人确定为3学时;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家一级学会主办并经出版部门批准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在2000字以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确定为40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在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每篇在2000字以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确定为30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在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在2000字以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确定为20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增刊、副刊除外。其论文被SCI、SSCI收录的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被EI、ISTP、ISSHP收录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确定为42学时,其他作者确定为18学时。同一篇被收录的论文,可选择认定最高学时,不得重复计算学时。
(七)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按照发明专利主持人排序,第一名确定为48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6学时。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第一名确定为36学时,同上以此类推。
(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社科奖的,一等奖以上获奖人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二等奖第一获奖人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社科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46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获得国家部委优秀科研成果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社科成果奖和省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项,一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46学时,二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42学时,三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38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获省辖市、省业务主管部门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成果奖和社科成果奖等市厅级奖项,一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38学时,二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34学时,三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30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
(九)专题调研报告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或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批示的,确定为20学时。
(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者每个模块计12学时;专业技术职务外语考试A级合格者,确定为24学时,每错一级减少6学时。
(十一)参加全国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者,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参加全国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者,确定为46学时;参加全国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者,确定为36学时。
(十二)参加援藏、援疆、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 参加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和挂职锻炼工作满一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计算完成全部公需和专业科目的学时。
(十三)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本单位、行业组织的服务基层活动,继续教育时间按每天5学时确定。
(十四)其他类别的继续教育形式,由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省业务主管部门参照上述标准确认学时,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认可。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学时由基地审批部门按实际学习时间确定。
第十一条 凡经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省辖市业务主管部门批准或委托的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承办的公需、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培训的,可根据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将学时计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按实际在岗时间折算应完成继续教育学时:
(一)内在境外工作超过6个月的;
(二)内因病假超过6个月的;
(三)生育;
(四)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 《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并考核(考试)合格后,提交本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种有效证明的原件,由所在单位的人事(继续教育)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继续教育证书》审验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各省辖市、县(市、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证书》分别由省辖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审验并盖章;省直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证书》由其业务主管单位人事(继续教育)部门负责审验并盖章;流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证书》由所在省辖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审验并盖章。
第十五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每年对省辖市、省业务主管部门《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抽检审验,并将抽检、评估等情况进行评比、通报。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省业务主管单位人事(继续教育)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情况,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审验检查。具体时间由各市、各部门自定。
第十六条 《继续教育证书》审验内容: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继续教育相关政策、规定,完成公需、专业科目的培训学时、考试(考核)成绩、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关证明材料情况及证书登记程序。验证后加盖审验部门的印章。
第十七条 各单位人事(继续教育)部门每年应将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完整统计,按照第十四条要求,报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业务主 管部门每年3月底将上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汇总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便于管理使用。
第十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要在《继续教育证书》中如实记载,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和岗位聘任(聘用)、工作考核、职业注册、申请各种奖项等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凡申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等国家级或省级专家人选者,需完成《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规定的培训时间和内容,《继续教育证书》作为申报国家、省级专家基本条件之一。省辖市、省业务主管部门对申报市(厅)级专家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应参照执行。
第二十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是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等情况的有效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翻印、涂改,不得以发证、登记、审验等名义乱收费。对擅自印制《继续教育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和省业务主管部门可依据本暂行办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实施细则,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第二十二条 中央驻豫有关单位可参照本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1 远程培训中班级辅导者和区域管理员激励方案设计原则
1.1 公平公正、原则明晰
鉴于目前滁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涉及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因此, 一般依据行业或区县划分班级。而各班级因学员的年龄及其所在的行业或区县不同而有着网上学习能力和条件的差异。此外, 学员所在单位的重视程度也对学员参训有一定影响。导致不同班级的班级辅导者的工作难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该激励方案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各班级的差异情况, 尽可能做到公平工作、原则明晰。
1.2 政策统一, 激励方案富有人性化
在做到政策统一的前提下, 依据不同班级的特点设计有激励效用的方案。这需要滁州电大继续教育部门在每次培训开展前先与各行业主管部门沟通, 在政策上“施压”, 加大各参训单位对其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度。在政策上保持主管单位、参训单位、组办单位、承办单位的统一。在对班级辅导者和区域管理员的管理方法上也要相对统一, 同时, 因班级间差异性的存在, 激励方案设计时要富有人性化。
2 远程培训中班级辅导者和区域管理员激励方案设计依据
班级辅导者和区域管理员自班级或区域划分后, 从联系各个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通知远程培训事宜, 到指导学员注册、登录、缴费、学习及考试或是下辖集体班的转账手续办理, 再到考试结束后的学分登记, 盖章、及发票发放保管等工作。在对全市多次专业技术人员远程继续教育培训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对其中涉及的主要情况归纳如下。
(1) 教育班, 市直教育系统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学员多在教育岗位上, 学习主动性强, 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同时这些单位均有专人管理本单位的继续教育培训, 因此, 报名缴费、通报学情、核验继教学分等班级辅导者只需和相关人员对接即可。
(2) 卫生班, 市直卫生系统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学员主要在医疗卫生岗位,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但学习时间不规律, 因医生及护士的工作时间分为白班和夜班, 因此常不自觉地会在晚上甚至深夜打电话咨询。又因医生及护士的工作性质, 常常本已预约好的考试, 因临时有手术而不得不缺考, 这需要班级辅导者在核实情况后通知其重新约考或者帮助他们安排其他时间。同时, 一些大医院虽设有专人管理继续教育培训事宜, 但仅仅管理学分核验, 因此从缴费到考试都需要班级辅导者督促。又因卫生班人数多, 涉及重名问题, 班级辅导者在学分登记时还需一一核对。
(3) 综合班, 市直除卫生、教育系列的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班学员素质层次不齐, 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能力也不一样。有近1/3的学员是个人报名, 因此班级辅导者导学、促学的工作量较大。但这些学员一旦完成缴费开始学习后, 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完并预约考试。学员的继续教育证书一般也由学员个人保管, 因此能实现一考一验, 避免了学分核验工作的挤压。
(4) 各区县班, 滁州市下辖两区、四县、两市。因考虑到各区县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数, 为了便于管理, 各区县班以区县为整体, 由区域管理员统一管理。区域管理员需要在培训开始后连续管理部门和所管理区县的各单位对接, 尽可能在每个单位确定一名专门负责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 由其对该单位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统一管理。
3 远程培训中班级辅导者和区域管理员激励方案设计
3.1 薪酬激励
合理的薪酬本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激励效果。鉴于各班级辅导者和区域管理员均为兼职担任, 工作负担重、工作量大且琐碎。一般会根据各班级人数设定基本薪酬, 从而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公平性。此外, 若一个大班级中有超过3个小班级将给予额外的班级管理补贴;若因验证、证书发放等问题不得不加班, 在备案后也将给予补贴。每期培训结束后, 相关管理人员将根据各班级 (区域) 的学情, 对各班级辅导者或区域管理员进行综合考评, 成绩优异者将给予物质奖励并颁发证书。
3.2 宽容激励
在职业生涯中, 犯错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对错误的回避, 推诿和因怕错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其实, 职场中每个经验都来自直接或间接的对错误的反思、总结。因继续教育培训涉及全市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社会影响大, 犯错成本高。但量大且琐碎的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难免会出现错误, 尤其是第一次从事此项工作的新人。宽容是对待错误最好的解决办法, 通过宽容鼓励大家把错误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如何规避等心得用书面的形式分享出来。一来宽容使犯错者自己通过内省而获得直接经验, 他人获得间接经验, 从而避免下次再犯;二是来自组织的宽容使犯错者产生归属感, 从而避免因出错产生紧张情绪, 也使他人对组织更加认可;同时, 宽容激励会使整个组织产生发现问题, 积极解决的和谐氛围, 而不是发现问题, 互相推诿的狭隘空间;各班级辅导者和区域管理员均是来自其他部门极富责任心的管理者, 他们也可以从新的角度对该继续教育中心的远程培训工作提出新观点, 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指出, 从而促进该校继续教育事业更进一步。
3.3 积分延续激励
每一个工作若有个延续的过程, 会使从事者更加熟练, 也便于经验的总结。因此, 对连续两年 (含两年) 从事该行业的人, 自第二年起, 每增加一年给予一定奖励。从趋势看, 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将成为长久的趋势, 继续教育也将成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若有部分人员长期从事班级辅导者或者区域管理员, 一方面便于培训通知的发放, 另一方面也便于个人工作经验和人脉的积累。
参考文献
[1]陈卿.提高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效性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1 (2) :59-61.
[2]孔维宏.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5) :65-68.
[3]刘良灿, 张同健.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基于互惠性企业环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2) :38-41.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继续教育规划的导向作用,促进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推动继续教育更好地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继续教育规划管理制度是指对继续教育规划的内容、编制、实施等进行规范,对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服务的管理办法。 第三条继续教育规划是继续教育规划管理办法的表现形式,反映一定时期内继续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和措施保障。 第四条继续教育规划可分为全市规划、行业规划和区县局(总公司)规划、基层单位规划等。
第二章规划内容
第五条继续教育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划期内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
第六条 “指导思想”须体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实事求是、学以致用、阱求实效的原则,使继续教育积极、有效地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
第七条 “主要目标”是指通过继续教育使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拟达到的目标。
第八条 “重点任务”是指根据指导思想对主要目标进行分解而重点提出的各项任务,包括学习任务、管理工作任务和教学工作任务等。
第九条 “具体措施”是指为保障继续教育规划的实现提出的相应办法、途径和手段,包括组织保障、思想保障和物质保障等。
第三章规划编制
第十条继续教育规划的编制工作由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干部管理部门、有关业务部门和教学部门等单位,依靠领导、专家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第十一条继续教育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继续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技术队伍现状和发展需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上级单位对继续教育规划的有关要求等。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规划编制工作应在上一期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完成,编制程序一般需要经过调查研究、拟定草案、论证修改、形成文件等步骤。
第十三条继续教育规划应与人才规划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周期一般为五年。
第四章规划实施
第十四条继续教育规划的实施工作由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
第十五条继续教育规划在实施中可分解成年度计划,通过滚动计划管理的方式完成。
第十六条继续教育规划实行分阶段检查方式,主要检查规划实施工作的进展情况。在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对规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
第十七条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发挥继续教育规划的导向作用,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在规划管理基础上不断深入发展。
第五章附则
考试人员***/试卷总分: 100/考试总时长: 120分钟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以新型工业化做基础。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2、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今天的中国必须把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文化道德价值的提高合为一体。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3、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文化强国的首要任务,价值观的表述应该追求完满。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4、核心价值观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政党派别、不分宗教信仰,所有公民都能平等的使用和消费。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5、政治的意识形态等于粮食,价值体系等于补药。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6、文化、文明某种意义上是人工的园林,而经济、政治是更为丰富多样的自然植被,要比文化和文明广阔的多。本题得 2分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化强国的首要任务,价值体系建设只关注生活中的真假对错。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8、列宁曾经说,工人阶级队伍当中不能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灌输的方式进入到工人当中。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9、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独立的意图,它所有的意图都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0、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确保党始终走在实践和时代要求前列的根本举措。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1、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2、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4、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人民民主带动党内民主。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独立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8、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20、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题得 2 分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篇论文的署名作者个数要求()。本题得 2 分 A、三个以内
B、对论文有贡献的,同意署名的,都可以署名,没有个数要求 C、两个以上
2、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原件所有人享有美术作品原件的()。本题得 2 分
A、发表权 B、发行权 C、展览权 D、复制权
3、国家商标总局拒绝授予五粮液酒厂名为“名扬天下”的商标,主要是因为()。本题得 2 分
A、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B、直接表示了商品的特点 C、带有夸大宣传的倾向 D、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显示答案
4、下列纠纷中属于劳动争议的是()。本题得 2 分 A、厂长与职工因个人债务的纠纷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支付工资报酬引起的纠纷 C、企业不服劳动监察部门因执行劳动法引起的纠纷 D、公司经理与会计对社会上财税腐败问题观点不同的纠纷
显示答案
5、国家()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本题得 2
分
A、规定 B、支持 C、强制 D、鼓励
显示答案
6、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的是()。
本题得 2 分
A、劳动报酬 B、试用期条款 C、劳动合同期限 D、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显示答案
7、论文中对图的题目位置要求是()。本题得 2 分 A、图的题目在图上部居中 B、图的题目在图下部居中 C、图的题目在图中空白位置
显示答案
8、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次试用期。本题得 2 分 A、一 B、四 C、三 D、二
显示答案
9、用人单位自()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本题得 2 分 A、用工之日
B、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D、签订合同之日
参考答案:用工之日
显示答案
10、引言,又称前言,是科技论文的起始部分,下列表达正确的是()。本题得 2 分
A、要与摘要内容雷同
B、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性质和范围,说明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C、引言置于正文之前,能脱离正文而单独存在
显示答案
11、按照甲的安排,乙为甲收集了若干资料。而后,甲根据乙所收集的资料,创作出作品W。作品W的作者是()。本题得 2 分
A、甲
B、甲乙各自所有 C、甲乙共同所有 D、乙
显示答案
12、申请专利的发明是否具有实用性与该发明是否已经实施()。本题得 2 分 A、有关 B、无关 C、有一定关系 D、有密切关系
参考答案:无关
显示答案
13、一篇论文其关键词的要求有()。本题得 2 分 A、通用性 B、可检索性 C、创新性
显示答案
1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本题得 2 分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公有制为主导、非公有制经济作有益补充 D、私营经济占主导、公有制控制国民经济关键部门
显示答案
15、下列权利中哪个不属于人身权()。本题得 2 分 A、姓名权 B、荣誉权 C、肖像权 D、继承权
显示答案
16、年、月、日、时刻表达正确的是()。本题得 2 分 A、19980218T180605 B、18h 6min 25s C、1998.02.18T18:06:05 显示答案
17、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著录规范的为()。本题得 2 分
A、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62-67.B、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1993(4):62-67.C、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62-67.显示答案
18、为中华文明的复兴的事业“先立乎其大者”,最重要的是形成()。本题得 2 分
A、精神家园 B、顶层设计 C、核心价值观 D、社会文明
显示答案
19、职工在下列情形中,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是()。本题得 2 分 A、患职业病的
B、医护人员在救护“非典”病人过程中感染“非典” C、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D、因公喝酒导致酒精中毒的
显示答案
20、插图表达要规范、科学,下列表达正确的有()。本题得 2 分 A、在一篇论文中,插图的风格和体例应当一致 B、插图的图序、图题可有可无
C、图中的数字、符号、文字、计量单位,线型、线距、标目、标度、标值,等,有的可以不符合国家规定和惯例
显示答案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科技论文结论的要求有()。本题得 2 分 A、概括准确, 措辞严谨 B、明确具体, 简短精练 C、要有自我评价
2、工资支付主要包括()。本题得 2 分 A、工资支付项目 B、工资支付水平C、工资支付时间 D、工资支付形式和对象
3、科技论文署名是为了()。本题得 2 分 A、扬名 B、文责自负
C、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 D、记录作者劳动成果
显示答案
4、科技论文中,规范的三线表构成()。本题得 2 分 A、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辅助线用细线 B、顶线、底线、栏目线、辅助线的线形应一致
C、表身中同一栏各行的数值一般都处于共同的标目之下,应以小数点或“-”、“/”等符号上下对齐上下左右相邻栏内的文字或数字相同时,应重复写出,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
5、我国法律中规定,作者可以是()。本题得 2 分 A、中国公民 B、法人 C、外国人 D、非法人单位
6、插图的特点有()。本题得 2 分 A、图形的示意性 B、内容的写实性 C、色彩的鲜明性
7、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权益包括有()。本题得 2 分 A、执业权 B、能力认证 C、健康权 D、知识产权
参考答案:执业权,能力认证,知识产权, 试题解析: 显示
显示答案
8、人身权与财产权存在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为()。本题得 2 分 A、人身权是某些财产权取得的前提 B、人身权可以转化为财产权 C、人身权在特定情况下等同于财产 D、人身权受到损害时的财产性补偿
9、科技论文正文的要求有()。本题得 2 分
A、内容务求客观真实、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
B、凡是用简要的文字可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易说明或说起来较繁琐的,可用图或表格来陈述
C、引用的资料,尤其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注明出处,遵守著作权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根据《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的对象为本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条 继续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培训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 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新机制。
第二章 内容、方式、实施周期和学分
第六条 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结合本职工作和本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
第七条 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等情况,结合生产、科研实际,继续教育可采用培训、进修、研修、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和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
第八条 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为3年,一个周期内的学习时间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在同一实施周期内,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公修课程的学习,公修课程的内容、时间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确定。
第九条 继续教育采用学分制,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不少于40学分;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不少于25学分。
第十条 继续教育活动中的学分按以下标准计算:
(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家级学术会议的,每天以5学分计算,参加其他级别学术会议的,每天以3学分计算。
(二)参加培训班、进修班、学术讲座的,每天以3学分计算。
(三)参加市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培训的,每天以4学分计算。
(四)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作完成该周期内的继续教育学分: 1.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包括同等档次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2.出版1部以上专著;
3.参加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获得第二学历。
(五)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作完成当的继续教育学分:
1.市级科技进步四等奖项和县级科技进步三、四等奖项(包括同等档次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2.在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市级3篇、县级4篇)论文;
3.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合格的。
(六)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由单位根据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等折算学分,但不得超过本规定学分的三分之一。
(七)其他特殊情况的学分计算由市人事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章 基地、师资和经费
第十一条 逐步建立境内外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定期选送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 员参加培训。除符合第十条第(四)项规定者外,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实施周期内应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并不少于10学分。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由市人事局从具有《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专门培训机构中评估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市级及以上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主要承办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县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主要承办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十三条 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公修课程的培训,受企事业单位委托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举办公益性讲座等。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应从实际出发,面向社会,按需施教,努力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市人事局应定期进行培训质量的检查、评估,对达不到培训质量要求的,按规定取消其继续教育培训资格。
第十四条 继续教育教师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由科技、经济、教育和其他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并逐步形成梯队结构。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外地或境外专家、学者来通讲学。
第十五条 继续教育经费按国家规定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总额的2%,并做到逐年有所提高。
第四章 组织管理和实施
第十六条 市、县(市)、区人事局(以下统称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为继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继续教育规划制定、宏观管理、指导协调,组织开展高质量的示范培训活动。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实施本行业、本单位继续教育计划和管理。
第十七条 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经济、科技发展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并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十八条 行业部门、大、中型企业及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其他企事业单位应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并明确分管领导。
第十九条 企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并按照规定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其他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在脱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间,与在职职工享受同等的工资、保险和福利等待遇。
第二十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在国内外脱产培训3个月以上或半脱产培训6个月以上的,应与单位就接受继续教育后的服务事项订立书面合同,并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在聘用合同期内,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向其他单位流动的,应按人才流动的有关规定向原单位交纳培训补偿费。
第二十一条 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管理,按照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十二条 实施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应登记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内容和聘任、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企事业单位应结合考核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验证。验证采用周期验证和晋升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周期验证是指一个继续教育周期结束时对专业技术人员所接受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验证。周期验证主要查验:
(一)本周期内所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学分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二)本周期内参加的公修课经考试(考核)是否合格。
晋升验证是指对下一拟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的验证。晋升验证主要查验:
(一)聘任期内每年平均继续教育学分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二)本周期内参加的公修课经考试(考核)是否合格。
周期验证不合格的,当年考核不得定为优秀并不得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验证不合格的,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进行晋升验证以及对周期验证进行抽查,行业部门负责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进行周期验证。
第二十三条 实施继续教育统计制度。由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人数、时间、内容、办班种类、形式、经费等基本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和随机统计。
第二十四条 实施继续教育工作评估制度。由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行业部门,定期对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工作的活动过程、内容及个人学习效果等实施评估。
第二十五条 实施继续教育奖励制度。对认真执行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部、省属企事业单位及外地驻通机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区、市各行业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情况,制订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1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必要性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与技能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成为各大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中坚力量, 其专业技能、组织领导能力都相对较强。但因年龄的增长、工作压力的增大, 他们未能掌握大量新增加的知识与技能, 以致其专业技能的提高与发展受限。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将引发企事业单位发展滞后, 且势必将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如能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对这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再教育, 以转变其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 则企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将更进一步, 受益对象将更加广泛。
二是继续教育的网络化平台对教与学都有较大的改观。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取代旧知识、旧技能, 学习是能使自身不断贡献社会的方式, 也是提高工作技能的关键。然而紧张的工作已经不允许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全日制的学历教育。为高效、便捷地吸引学习者,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通过提供继续教育网络平台的形式, 让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 以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另外, 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正可反作用于继续教育, 即专业技术人员可将实践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也可通过网络的形式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合作,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从而形成教与学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1.2 可行性
一是学习者积极性高。继续教育的网络化培训已经成为众多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遍选择, 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可有效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专业技能, 而且还实现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提高企事业的效率和效益。所以, 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源。二是企事业单位需求性强。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成为决定企事业发展速度与高度的重要指标, 企事业的高层次人才越充足, 其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所以, 企事业单位十分注重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培训机构办学热情高。以继续教育为主的网络培训是全天候的, 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不会发生直接冲突。另外, 教育收费可为培训机构基础设施的完善、科研项目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且会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 许多培训机构积极推动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工作, 并以此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训一体化模式。
2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的特点
2.1 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与传统的继续教育相比, 网络化培训能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知识体系, 使大量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转换, 所以, 及时分享信息、知识成为网络化继续教育的重要特点。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自身需要强化薄弱知识点及技能, 并根据自身问题接受一对一的辅导。这种教育模式实现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学习者接受同等层次教育的目标。
2.2 教学方式更具灵活性
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的突出特点就是将网络手段运用于教学之中。大量的视频、音频、网页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主要工具, 这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 使专业技术人员乐于接受这种教育模式。另外, 这种教育模式较好地整合了各方资源, 将不同区域、不同教育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起来, 这种既集中又分散的教育十分灵活。
2.3 教与学更具交互性
一对多的传统继续教育已经被一对一的交互式网络培训所取代, 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机制也逐渐为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所取代。专业技术人员可自行安排学习的进度, 培训机构只是从大方向上制定教学指导方案, 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工作性质等内容对这一方案进行调整。所以,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具有针对性和交互性, 满堂灌的教、哑巴式的学已经不复存在。
2.4 教学时间更具弹性
继续教育的网络培训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 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时间可自行安排, 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得到较大释放。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相对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 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打下基础。所以, 继续教育的网络培训并没有设定十分严格的时间限定, 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完整个课程即可。
2.5 教学成本更加低廉
继续教育网络成本低廉, 大量压缩了传统继续教育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 节省了聘请培训讲师、租赁场地与设施等费用, 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空闲时间。由此看来, 继续教育的网络化培训成本更加低廉, 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学习奠定了基础。
3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的创新
3.1 重视网络化教学
一是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对完善的网络化继续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规范网络环境, 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方面, 制定网络化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划, 向各省、市、自治区下达纲领性文件, 要求在岗在职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学习, 从而有效补充学历教育的不足, 以满足他们对教育日益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 积极宣传网络化继续教育, 打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 推动继续教育正规化发展。
二是分系列、分层进行网络化教学。一方面, 根据不同系列门类的需要, 将专业领域发展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在不减弱理论性的前提下积极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与层级, 将网络化教学逐级分解。例如, 在学习之前, 先通过学前测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进行评估, 如未达到初级技术水平的则学习初级技术课程, 如未达到中级技术水平的则学习中级技术课程, 以此类推, 以增强教学效果。
3.2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是创新继续教育模式的重要工具, 网络化技术运用地越充分、网络平台建设得越完善, 网络化继续教育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明显。第一, 加强网络硬件建设。目前我国的网络硬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提高网速、降低资费、完善服务。第二, 引进大量高质量师资, 大力开发相关课程, 建构具有实用性、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从而加强专业教育教学建设。
3.3 教学内容与网络相结合
相对面对面的传统教育而言, 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很难现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进行监管。一旦学员发现教学内容过时、脱离实际、编排不合理等, 其很可能会立刻终止学习。所以, 我们有必要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并将教学内容充分融入网络环境中。首先, 在网络化平台中应显示课程要求、学习指南、课件、视频、练习、操作、课程测试等环节, 实现资源共享, 从而将教学课件与视频材料相结合, 实现从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教学目的。其次, 从宣传、选课到证书发放都应该贯穿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要求学员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参与小组讨论。最后, 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 允许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习, 但都要求每个学员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学习, 从而向学习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的结业证书。
3.4 健全教学评估机制
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即选聘、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 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加强政府、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 大力推进联合办学力度, 丰富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定期邀请行业顶尖人才来宣讲, 并将这一讲座、报告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另外, 建立健全教学评估机制, 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自我检查与考试测评相结合,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根据信度、效度、区分度等指标的不同, 积极完善在线考试制度, 积极使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融合。因此, 我们要积极将网络平台建设、网络系统完善、考评机制结合起来, 从不同角度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 以获得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的信赖。
摘要: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及中坚力量。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出发, 对网络化继续教育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创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宇, 张乐毅.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文教资料, 2013.17:143-144.
[2]黄佳男, 耿玮, 蒋永清.省级农科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初探——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 2014.1:91-93.
[3]侯兴宇, 郑娜.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以中科院北京分院继续教育基地为例[J].继续教育, 2014.10:6-7.
[4]韩光.继续教育网络化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0.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指国家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而对具体的社会群体所进行的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教育。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显示了它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预示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得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为了抢占国际市场和保持经济的领先优势,普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把继续教育视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我国的继续教育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发展继续教育,把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办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务之急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努力办好我国的继续教育,使各行业劳动者不断地更新知识,实现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劳动力再生产”,已成为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实力,开拓创新的当务之急。
首先,办好继续教育是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必然要求。据联合国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现今经济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实质上是知识的差距。发展中国家虽然自然资源和人口占世界的大多数,但世界上有90%以上的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和科技活动都集中在发达国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继续教育明显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削弱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严酷的现实警示我们,必须把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人才资源,而人才来自教育”。新经济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依靠接受一次高等教育就满足终生的就业需求,人们除了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外已别无选择。继续教育可以为企业培养大批现代科技人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还比较落后,各行业的科技开发与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我国的继续教育,才能迎头赶上发达国家。
其次,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刻不容缓。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经济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必将带来生产要素的全球化流动,并加速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广泛传播。因此,各行业将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我国加入WTO以后,人才竞争已经走向国际市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落实经济全球化的对策。首先,要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人才战略。其次,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没有创新,企业就无法生存,更不可能进入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决于教育。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要立足于现代科技知识的培训,而且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精通现代化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次,经济全球化,关键在人才。全球化经济的主体是掌握了一定现代科技知识的人。因此,人的发展必须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切实把继续教育当成自己不可或缺的需要。然而,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还面临众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探讨将有利于对策的研究和提出。
二、当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继续教育,始于1979年派代表出席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而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最早从美国开始,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但是,我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继续教育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继续教育已经进入依法推进的阶段,全国各省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继续教育立法,成果显著。然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行业组织的差异等等使得各地继续教育发展格局不尽相同。适应新形势亟需出台一部新的全国性继续教育法规,统筹全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制定出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是稳步推进,依法全面展开,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继续教育格局的必然需要。
(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功利性的层面,被动参加培训
目前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参加培训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或为了评定职称,或为升职提薪,或为了竟聘上岗。他们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兴师动众,轰轰烈烈,很大程度是在应付有关方面下达的培训任务或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功利目的。
(三)部分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培训质量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只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由公费列支,绝大多数地区都由参训人员自己承担。这一做法挫伤了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有些继续教育培训部门,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收费标准过高,超出了参训学员的承受力。开展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造就创新型人才,以达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科技进步的目的。只关注收费而不抓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无疑是把继续教育引向了歧路。
(四)培训部门的师资很大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的要求
要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迈入现代科学知识殿堂的导航者,既要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并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精通继续教育的规律。这样,继续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我国当前知识更新步伐加快,部分教师知识陈旧,已不能很好的满足需要。
(五)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尚有待提高
可以说,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拥有一定知识功底,尤其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更具备一定的科研
能力,总体素质相对较高,这就对继续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应紧密结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实际,科学安排培训科目,因材施教。当前我国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应增加灵活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安排课程的传统模式,多开展研讨、实地考察等,以满足实际需求。
三、办好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继续教育任重道远,必须花大气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创造市场化继续教育环境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由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或行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工作。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程度的行业垄断性质,不利于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了继续教育质量。因此,政府部门应做好宏观管理工作,为地方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通过竞争,挑选有实力的部门或科研单位(院所)担负继续教育的任务。建立科学评价标准,营造公平公正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继续教育面临的竞争同时也是教师素质的竞争。必须突破传统封闭的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客座教师人才库,实行全社会人才资源共享;加大教师培训的投资力度,积极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教师进修深造,及时更新知识,紧跟学术前沿;要探索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克服地域限制,及时传播交流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基础。来自不同岗位、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类别各异,且级别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培训机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学科和课程结构,因材施教。探索实施菜单式课程选择模式,结合网络课堂,充分提高课程选择的自主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化跟踪考核,达到满足知识更新目的,保证培训效果。
(四)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首先,必须改革当前普遍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潜能,大胆探索和尝试适合成人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研讨式、答疑式、现场教学等,确保培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脑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为继续教育服务,以使继续教育的培训教学更加灵活、高效;再次,发展远程教育,建立多功能的现代远程继续教育体系,真正实现开放式办学的知识资源共享,缩小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河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河南大学护理专业是一本吗07-27
河南省大学学科专业排名09-07
河南高考表演类专业省统考实施细则06-04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05-25
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09-23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07-13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和答案07-02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相关说明09-20
河南省高级工程师证书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