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案例分析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业保理案例分析(精选8篇)

商业保理案例分析 篇1

一、保理业务的概念及分类

保理又称托收保付,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提供保理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它是商业贸易中以托收、赊账方式结算货款时,卖方为了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增强流动性而采用的一种委托第三者(保理商)管理应收账款的做法。

在实际的运用中,保理业务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有追索权和物追索权的保理;明保理和暗保理;折扣保理保理和到期保理;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

1、有追索权的保理和无追索权的保理

有追索权的保理是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银行(即保理商),供应商在得到款项之后,如果购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保理商有权向供应商进行追索,要求偿还预付的货币资金。当前银行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为了减少日后可能发生的损失,通常情况下会为客户提供有追索权的保理。

无追索权的保理则相反,是由保理商独自承担购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的风险。供应商在与保理商开展了保理业务之后就等于将全部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因为风险过大,银行一般不予以接受。

2、明保理和暗保理

明保理和暗保理是按照是否将保理业务通知购货商来区分的。

明保理是指供货商在债权转让的时候应立即将保理情况告知购货商,并指示购货商将货款直接付给保理商。

而暗保理则是将购货商排除在保理业务之外,由银行和供货商单独进行保理业务,在到期后供货商出面进行款项的催讨,收回之后再交给保理商。供货商通过开展暗保理可以隐瞒自己资金状况不佳的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合同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供应商在对自有应收账款转让时,须在购销合同中约定,且必须通知买方。因此这就决定了目前在国内银行所开展保理业务都是明保理。

3、折扣保理和到期保理

折扣保理又称为融资保理,是指当出口商将代表应收账款的票据交给保理商时,保理商立即以预付款方式向出口商提供不超过应收账款80%的融资,剩余20%的应收账款待保理商向债务人(进口商)收取全部货款后,再行清算。这是比较典型的保理方式。

到期保理是指保理商在收到出口商提交的、代表应收账款的销售发票等单据时并不向出口商提供融资,而是在单据到期后,向出口商支付货款。无论到时候货款是否能够收到,保理商都必须支付货款。

4、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

从保理业务中供应商与其客户的分布地理位置的角度看,现代保理业务可以分为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两方面。国内保理指供应商与其客户都位于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保理业务;国际保理是指供应商与其客户分别位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保理业务。一般来说,国际保理定义为保理商为国际贸易中采用赊销或跟单托收承兑交单结算方式时,为卖方(即供货商)提供的将出口贸易融资、帐务处理、收取应收账款和买方信用担保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保理业务在国内发展的概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银行首先试办国际保理业务,继中国银行之后,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迅速介入,纷纷开展保理业务。2000年以后,中国保理业务实现了高速发展,国际和国内业务总量从2000年的1.12亿美元,至2009年跃升为962.39亿美元。据FCI(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统计,从2008年1月开始,中国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2010年,中国加入FCI的会员有23家;保理总金额达到1545.5亿欧元,其中,国内保理总金额为1199.6亿欧元,国际保理总金额为345.9亿欧元。以上数据表明国内保理作为银行业一种新型的短期融资业务,国内贸易和商业流通领域的保理业务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现状

2012年之前,商业保理业务发展非常缓慢,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甚至不能称为一个行业。除了市场信用环境不佳、三角债现象普遍等外部因素,还有模式、体制、法律、财税和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使得整个行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之中。

2012年之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主管部门政策的不断支持,我国商业保理市场开始发力。其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随着2012年6月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同年11月和12月,上海市和天津市分别出台了商业保理试点办法,我国商业保理试点工作在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正式启动。同年11月26日,首个全国性商业保理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专委会)在民政部获准登记,并于2013年3月初举办了成立大会和首届行业峰会。2013年,商业保理业伴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行业自律的逐步形成,行业发展更是如雨后春笋,生机蓬勃。

1、市场规模巨大

目前中国大陆加入FCI的会员已有25家。据FCI统计,2012年我国国际及国内保理业务量达到343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2.83万亿元,同比上升26.94%。

国内保理业务量达到2.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3%,国际保理业务量达939.72亿美元,增长80.16%。从2008年1月开始,中国出口双保理业务量就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国际国内贸易的发展,保理业务在我国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商业保理业务总量为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不包括第三方支付类、电子商务类及供应链融资类),与2012年相比增长超过一倍。中国服务贸易协议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全部70家会员的商业保理累计业务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商业保理业务年保理营业额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商业保理业务量占国内外贸易总额比例会稳步提高。

2、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和规模放量增长

随着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商业保理企业也再迅速发展当中,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注册商业保理企业284家,注销3家。仅2013年就注册了200家商业保理企业,呈井喷状发展趋势,是2012年注册数量的4.5倍,2011年注册数量的11.1倍。除商务部直接批准的天津、上海、深圳、重庆、江苏等地之外,北京、浙江、辽宁、河南等地也分别经地方主管部门批准零星成立试点商业保理企业。随着上海和天津管理办法的不断完善,深圳以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量商业保理企业的入住,截止2013年底深圳注册商业保理企业共107家,占到注册商业保理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截止2013年底,注册的商业保理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超过290亿元人民币,2013年全年的注册资本金总额就接近在此之前总和的10倍,深圳以69.51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金高居地区榜首。

3、商业保理企业业务模式百花齐放

随着商业保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保理业务模式也是百花齐放。即包括渤海国际保理有限公司、高银保理(中国)发展有限公司、中信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为主开展的传统业务模式的公司,又包括快钱(天津)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等以创新的信息技术从事国际国内包付代理、提供基于人民币和外币的个人和企业支付清结算和账户服务的新型互联网业务的公司。业务范围不仅涉及基础的商贸流通领域,还涉及医疗、环保、教育、物流、航空、公用、建筑、房地产等行业。保理模式也是不断创新。如鑫银保理公司在航空行业保理领域与银行开展的“再保理”合作取得一定突破,在医疗行业保理领域与银行开展的“双保理商保理”合作取得进展;渤海国际保理有限公司在应收账款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取得突破,成为首家利用集合资金信托方式融资的商业保理企业。

四、商业保理运营模式

1、商业保理业务模式

商业保理指保理商为商品供应商提供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融资、账户管理、账款催收或承担买方商业信用风险等业务。即:商品供应商与商业零售企业、连锁店集团签订供货协议以后或同时,并约定60、90或120天结算时,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当商品供应商每向零售商配送一批商品时,由保理商向零售商确定供应商的送货发票及明细,在扣除有关费用后,直接在5-10日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以保证供应商在最短时间的资金回笼,待60、90或120天后由保理商向零售商收取货款。保理商为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预付融资赚取相应的资金费用和服务费用。

2、商业保理的盈利模式

商业保理的盈利模式:资金利息+管理费+监管质押费+服务费

商业保理商由于有效的为商品供应商提供了销售融资、账务管理、应收账款收取和坏帐担保、风险控制等,将在以上四个方面获得赢利。

由于为供应商提供销售融资、应收账款收取和坏帐担保,相当于买断供应商 应收账款、经销供应商商品,将与供应商设定较大的商品价格折让,根据不同商品一般定于0.1%-0.3%/日的折扣率,即每月3-9个点的折扣率,按通常百货商场45天结算约有4.5%-13.5%的资金回报,年资金回报率将达36%-128%;按连锁超市、外资大卖场120天结算期结算约有12%-36%的资金回报,年资金回报率将达48%-144%。当然要扣除资金闲置时间及资金成本;由于为供应商提供帐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保理商还将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1-3%;由于保理业务的风险性,保理商将提出供应商的货物质押或物流监管作为担保措施,还将收取一定的物流监管或质押手续费。

3、商业保理业务流程

①咨询:向客户介绍业务情况和提供咨询服务。保理商向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的咨询服务,介绍保理的特点、优势及供应商采用保理业务对业务发展的好处,分析保理业务对于加快供应商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压力、缓解供商矛盾、降低费用成本、化解货款风险的好处。

②接洽:了解客户市场情况和资金需求。保理商在与客户接触后,了解供应商的市场情况和资金需求,了解供应商的供货单位的大致情况为下一步供应商能否提供保理业务做初步评估。

③审验:客户营业证件和以往营业状况资料提供,核对与零售商的赊销合同。保理商在初步确定开始保理业务的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营业证件,包括但不限于:营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保理业务申请表、与零售商签订的供货协议。

④评估:评估客户市场状况,零售商付款信用、销售状况,做出评估报告。保理商在针对供应商的保理申请资料和市场调查结果,来评估客户市场状况,行业状况、销售状况、保理额度的支付状况,以及零售商商业信用、付款状况、销售状况,风险状况,并做出评估报告。

⑤审批:审核业务记录和评估报告,进行内部核准。保理商在对供应商的各项资料初步审验合格后,对评估报告及其风险进行审核,并召开保理审批会议,进行内部核准。

⑥签约:与客户和零售商签订双方或三方合作协议保理商在审批完对供应商的保理业务后,与供应商签订《商业保理业务协议》,并办理相关的担保手续。

⑦放款:供应商在签署合同后,并办完相应的担保手续,在提供全部有效单证后,经核对无误后,保理商根据保理协议进行放款。

⑧监管:在保理业务开展后,保理商根据供应商的业务状况、销售情况开展供应商的应收账款的管理,监督供应商的货物流向、进货情况、销售动向。并对零售商的日常状况进行充分了解,控制结算风险,保证货款回收。⑨催收:在保理款项到期后,保理商根据合同约定向零售商催收到期货款的过程。

⑩回款:保理商根据合同约定或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收取货款。

五、商业保理业务存在的问题

商业保理企业不断壮大,业务规模不断增加,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保理业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尽管我国接受了国际保理界公认的“两规一约”,即《国际保理惯例规则》、《国际保理仲裁规则》和《国际保理服务公约》,但这是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产生的,并不完全适合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我国缺乏专门针对保理业务的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已有的一些有的已经过时,亟待更新与完善。此外,相关的保理政策制度也需要跟上,为商业保理机构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导向。

2、商业信用的基础不够牢靠。这些年,我国正在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骄人业绩。但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商业信用环境有待继续完善,产品以此充好、商品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信用信息造假甚至经济诈骗等问题,还屡见不鲜,加之缺乏完善的征信制度,这些都给保理业务开展带来许多障碍。

3、交易主体缺乏保理意识。很多交易主体对保理业务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任务保理只会增加费用,增加企业负担,而忽悠了保理便于融资、减少风险、有利于开拓市场的优势。

4、个别商业保理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薄弱。调查发现,有个别商业保理企业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风险管理控制能力需要加强。

5、高额的保理成本,使得交易主体望而却步。有的商业保理企业综合收费偏高,收费项目繁多,包括向企业收取佣金、融资利息、资信调查费等多达10多种。高额的成本,使得部分企业对商业保理不敢问津。

六、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保理行业目前已从初级阶段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的阶段发展。商业保理市场亟待跟家和谐的生态环境,包括法律制度、信用环境、监管体系、保理企业专业经营能力等多个纬度。随着商务部及国家有关部门对商业保理行业的进一步扶持,随着行业政策和制度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行业自律工作的逐步展开,商业保理的公共服务平台、行业统计信息体系、宣传、教育、研究、咨询和培训体系都将逐次建立,这些都将为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铺平道理。

1、行业办法出台,推动更大范围的试点

从监管层面看,商业保理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出台跟家清晰明确的制度法规,引导和推动业务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加快内资商业保理试点推广工作,逐步完善外资保理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准入手续,建立起商业保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强化监管手段,完善行业的监管机制。同时,行业自律和自我规范也是实现有序发展、市场化进步的重要保障。预计随着2014年下半年商务部的《商业保理业管理办法》的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也会制定颁布,保理试点范围将会机械扩大。同时,随着国家对于企业工商注册监管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宽进严管”的监管制度也将催化商业保理企业准入知道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对于商业保理企业,主管部门将在备案制度、重大事项报备、业务数据统计、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

2、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行业发展政策瓶颈

2013年4月16日,商业保理专委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主任办公会,成立了财税、法律、外汇、融资、信息化、标准、培训等工作小组,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力争每年推动解决一至两个制约行业发展的迫切问题。4月23日,商业专委会参加了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和外资司联合召开的商业保理行业问题座谈会,向与会的最高法、银监会、税务总局、外汇总局、保监会、人民银行等有关部分领导汇报了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交了书面建议,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而在2014年,商务部作为商业保理行业的主管单位,将继续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研究突破商业保理企业在债权确认、征信查询、外汇结转等方面的政策障碍。相关试点城市将先行出台地方性法规以及商业保理企业外部融资、风险分担等方面的创新政策,争取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行业标准及服务规范出台,行业发展秩序进一步规范

在行业标准方面,目前《商业保理术语:基本术语》行业标准已进入标准起草报批阶段,预计将于2014年颁布实施。在商业保理行业标准制定的下一阶段,《商业保理业务分类》《商业保理业务系统》德国相关标准体系也将进入起草阶段。据统计,建立一套覆盖商业保理行业的标准体系需要超过100个标准,去除目前可以使用的标准,仍然需要起草49个新标准。标准的起草将为建立健全行业统计和标准化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供有力保障。

4、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布帮助企业避免信用风险

2013年8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商业保理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建立商业保理行业统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商务部的“商业保理信息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信息系统分为管理端和企业端,试点地区的商业保理企业通过登录系统进行信息填报。填报内容包括公司注册信息、高管人员资质、财务状况、业务开展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等,此系统的建立便于商务部准确掌握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状况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商业保理行业进行监督考核。

5、加强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商业保理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就需要复合型、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需要熟悉金融、会计、国际贸易、应收账款管理和法律方面的人才,熟悉保理规则与惯例。

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已经与FCI、IFG达成合作共识,届时中国商业保理企业将通过三方合作的平台,以FCI、IFG会员的待遇接受两者提供的国际课程培训,通过培训后考试的学员,不但能够得到两个国际组织的认可,也会得到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的认可。

商业保理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保理,问题,对策

自2012 年6 月我国商业保理试点以来,国内商业保理业务异军突起, 截至2014 年底已涌现了1 200 余家商业保理公司(数据来源:《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研究报告2014》)。 保理就是卖方(销售商)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并由保理商提供贸易融资、债务担保、应收账款管理等类金融服务,主要看交易的真实性、应收账款质量、买家信誉等,而非卖家本身的资质与实力,对抵押、担保没有过多的要求。 但如何理性面对刚刚起步的商业保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何规范保理市场,控制运作风险,真正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都值得我们思考。

一、国内商业保理的基本运行模式

目前国内保理市场上较为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卖方发起的保理”,即保理商为卖方提供保理(融资)服务,一般会受让该卖方的多个买方的应收账款,目的是掌控更多的资金来源,交易结构如下页图1 所示。

国内保理基本以融资为目的, 因此经营的是一项风险资产(融资业务),从内部控制流程上类似于银行,风控手段接近保险行业的“大数法则原理”。 大数法则又称“大数定律”或“平均法则”,是保险人计算保险费率的基础,此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虽然,保理商对每个买方都会进行信用核定, 但不能保证每个买方都有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为了消除个别买方存在的不确定性(不付款损失),所以要受让不同单位的应收账款,从其他买方的回款中保证应收账款的自偿性, 来平衡或抵消个别买方可能发生的损失。当保理商对买方不熟悉,无法核定信用额度时,通过向保险机构购买信用险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种模式是“从买方发起的保理”,即保理商依托一个核心企业(买方),对其上游供应商(可以多个)提供保理(融资)服务,经核心企业的到期按时付款后解除供应商的保理融资风险, 风险系数主要看核心买方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 交易结构如图2 所示。

这种模式在银行界比较多见, 商业银行基于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任(一般有较大的整体授信),给予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是债权人也是融资方)提供保理融资服务,债务人是核心企业。很多商业银行称之为“反向保理”,主要是因为对核心企业授信较大、较多,因为有核心企业的付款承诺, 所以将核心企业的一部分信用转移给上游的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提供融资(形式上也是授信贷款), 货款到期时银行直接从核心企业账户上划款支付,从而扣回对中小企业的保理融资款本息;如果核心企业账户资金不足, 则以对核心企业直接放贷的形式履行承诺代付。这种模式比较容易控制银行贷款风险,不仅满足了中小企业短期资金的需求, 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稳定性和品质保证, 而且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持续高效运作和价格竞争力。

二、国内商业保理开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应收账款转让人多以融资为目的

尽管保理商可提供很多服务方式, 但国内中小企业选择保理主要满足其融资需求,而忽视应收账款管理、催收等业务。如此一来,势必增加了保理商的业务风险,原因有:一是中小企业往往是银行常规贷款方式用足的情况下才考虑以保理方式解决,财务状况相对较差,追索的可能性较低;二是保理融资是否安全,主要取决买方配合度和支付能力,中小企业作为卖方总是处于弱势, 在交易中对大型买方的话语权较弱,即使逾期也不敢催收;三是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分散到单个买家的交易量较小,而且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很普遍,保理商作业成本很高,间接付款风险很大; 四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难度较大, 国内企业拖、扣货款较随意,遵守契约精神不够,尤其是在买方提出商业纠纷的情况下, 保理商向买方提出付款请求权的效力大大降低。

(二)保理商不能作为直接抵押权人

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 《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1997]国土[籍]字第2 号)规定“抵押权人为非金融机构, 其抵押借款行为依法应当办理有关批准手续的,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如企业贷款而需要房产抵押,抵押权人应是银行,即有金融许可证的机构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担保机构备案登记证书》的机构,并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权登记。 商业保理公司是商务部批准设立的,没有金融机构牌照,不能接受担保品的直接抵押,如果在提供保理融资时,保理商认为买方资信不足,需要卖方提供实物抵押来增信的,必须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而不能直接抵押到保理公司名下。这样,不仅手续更加麻烦,影响工作效率,还因为多了一个通道,增加了中间成本,保理融资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三)保理行业税收政策不明晰

我国在加强准入管理、严格把握准入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一些经济较发达省市逐步放开商业保理试点,截至2014年底已经不少于17 个省市批准成立商业保理企业,另有9个省设立了保理公司分支机构。 我国对保理行业税收政策并不统一, 营业税差额征收都出于地方政策, 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前海、重庆两江等地曾经出台相关政策,在利息收入上给予保理公司差额征税待遇,但在现行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是找不到依据的, 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相关财政、税收规范性文件中也没有明确,严格地说,这个政策并无上位法,只能说是支持保理业发展的一个特殊安排。

随着2014 年11 月27 日 《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 号)的出台,天津、深圳、上海(未实施)已经暂停实施这项差额征收政策,无疑给保理企业一个沉重打击。 在其他税收方面,如是否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风险准备金? 印花税征收如何操作? 资产证券化后差额征收税基应当如何确定?保理手续费和利息收入作为一次性收入还是分摊入每一期? 现行法律法规都没有非常明确。

(四)保理商不能作为直接投保人

卖方因为担忧买方倒闭或破产, 一般会对买方投保买方信用险,这在出口贸易中比较常见(出口信用险)。从法律上看,卖方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应该同时取得从权利,承接了卖方转移的买家信用保险权利。但保险受益权转让后,如果买方出现到期不支付货款状况,保理商维权需要卖方积极配合,包括提供合同、发票正本及违约事实举证,操作难度非常大。

现有法律尚不支持保理商直接作为信用险投保人,而且国内保险公司也还没有成熟的“买方信用保险”产品。 实践操作中, 保理商在受让应收账款后可以作为信用保险的受益人(仅此而已),比较常见的是出口保理业务,出口企业(卖方)购买出口信用保险,转移受益权给保理商,可以缓释一部分风险。 但在进口保理、国内保理业务中,保理商通过第三方转移风险的途径很少,大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合作,主要还是对国内企业信用较难评估的原因。

三、推进国内商业保理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完善保理市场经营环境

1.进一步完善保理行业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开展商业保理主要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物权法》及《民法通则》中关于债权转让的规定, 但这些法律规定较为笼统, 针对性不强,某些法律条文之间存在冲突,需要通过其他法则来补充调整,比如《民法通则》第91 条规定“合同转让不得牟利”,而《合同法》认为是合法的;又如《担保法》第75 条中“可以用于质押的权利品种没有包括应收账款债权”,而《物权法》第223、228 条明确应收账款在担保融资时能够用来设立质权。 另外,行业主管部门要与会计司、税务局、外汇管理局、海关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破解存在的各种限制规定,为商业保理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进一步完善行业引导机制。 目前我国缺乏对保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业管理,保理公司鱼龙混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盲目操作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难以与国际保理接轨,主管部门应该多举办人才培训、交流学习等活动,积极推进制定行业标准、编制操作指南、统一行为规范、行业预警等,使保理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够有章可循。 随着我国商业保理公司设立数量和国内商业保理业务量的不断上升, 行业管理不能仅限于商业保理行业的规模统计、企业信息、年审制度等事务性工作, 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对商业保理行业的管理思路和监管方式、手段,以及对新产生的问题及时指导或协调解决,这对推动商业保理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开展商业保理业务的基础是建立在信用交易之上, 主管部门要根据保理企业每月申报的业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信用体系, 及时披露买方信用情况, 包括企业征信和个人信用信息,有利于防范保理融资风险。 从宏观上说,构建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风险评估技术建设,有助于规范保理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从微观来说,加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有助于买卖双方企业信息共享,较易识别商品交易风险,减少企业信用调查成本,是商业保理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科学、更优质服务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商业保理的特性优势

1.“专业化” 优势。 预计2015 年底我国从事商业保理的公司将超过2 000 家,现阶段处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无序竞争状态。 商业保理公司应致力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家,遵循国际保理理念,按照国内《合同法》《商业保理企业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坚持开展“专业化保理”。

2.“差异化” 优势。相比银行保理,商业保理企业的资金实力、 融资成本等都处于劣势, 公司必须要聚焦于某个行业,熟悉这个行业,深耕这个行业,发挥商业保理企业更专业、更接地气的优势,比如要更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订单)和商品的市场竞争力(质量与价格);要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保理品种,争取做到无抵押、无担保地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要有更强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力和调查买方信用能力等等。

3.“区域性” 优势。保理公司是经营风险资产,主要解决流通领域的信用管理问题, 风险控制的抓手是对买方企业的信任,相信买方有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因此在买方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与熟悉买方的企业进行合作,更好地掌握买方的正常运行和财务资信情况。

4.“创新性”优势。 保理创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保理产品的创新。 目前在业务拓展中遇到很多是通知、对账、银行承兑汇票回款等问题,如果买方不配合(没有强制性),墨守成规的保理公司很难开展业务。二是金融创新。低成本是保理最大优势, 如何通过保理的方式把境外资金引入到国内来,降低资金成本,进而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增加与优质企业合作的机会,是金融创新的关键。

(三)抓紧培养保理专业人才

保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高,需要大批熟悉金融、会计、贸易流通、应收账款管理和法律方面的人才,从事国际保理还需要熟悉国际保理规则和惯例、精通行业英语等。 随着保理行业的高速发展,加快人才培养非常迫切。 加强与银行保理部门的合作,这是商业保理公司短期内解决缺乏保理专业人才问题最具效率的方法。 高校应该开设保理专业的课程,培养更多的“科班”保理专业学生。今后商业保理委员会也可以考虑建立资格考试和行业准入制度,通过网络授课、培训、考试的方式使新人员具备初步的保理基础知识和从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曹广军.关于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0,(12).

商业保理“疯狂”后迎面风险 篇3

政策利好,增长井喷

在本次峰会上发布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研究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3年底,商业保理公司注册资本金总额超过290亿元人民币,2013年全年的注册资本金总额接近此前总和的10倍。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商业保理业务总量为200亿元人民币以上,比2012年增长超过一倍。

犹记得2013年3月举行第一届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时,不少保理业人士感慨“找到了组织”,这个行业不再是一盘散沙,终于得到了政策的眷顾。一年过去了,商业保理业以数据证明了发展的神速。

实际上,应收账款规模的持续上升是商业保理风生水起的强动力。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韩家平在峰会上介绍称,截至2013年底,全国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为956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汽车、通用设备等制造业应收账款金额较大。

不仅国内应收账款增加,而且近几年金融危机也催生了海外买家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外贸企业面临外需疲软、人民币汇率波动、成本上升等多重考验,货款回收不畅,更是使他们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境地。

在这种背景下,保理业的市场空间就显现出来。2012年之前,尽管商业保理发展缓慢,但是天津已经有一批商业保理公司,比如鑫银保理、渤海保理、嘉融信保理等,披荆斩棘,打下一片天地。

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2012年可谓是商业保理业的转折之年。这一年6月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12月,港澳投资者可在广州和深圳试点设立商业保理企业。就此,商业保理市场开始发力。

记者在峰会上了解到,2013年商务部批准在重庆两江新区、江苏省苏南经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此后,北京、浙江、河南、辽宁等地陆续批准成立商业保理试点企业。这更是促成了商业保理市场的井喷增长。

不过,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的银行保理占大头,商业保理还算是刚刚起步。招商银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任贤良在峰会上分析称,目前商业保理企业数量有284家,是银行数量的10倍,而其200多亿元的保理业务量,只是银行保理业务量的1/10。

争抢市场,风险积累

在商业保理市场热闹的表象下,风险也在生根发芽。天津一家商业保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以银行保理为主,在这么多家商业保理公司中,“真正开展业务的可能只有十几家。”他表示,如果商业保理公司不具备实业内的大股东背景,做业务时很难。

记者了解到,不少行业的领军企业看到了商业保理这片蓝海,目前已开始涉足保理业。其中,既有工程机械等传统企业,也有电商、支付等新兴企业,以及融资租赁等金融类企业。这些投资主体成为商业保理市场强有力的背后支撑。

“现在开展业务的商业保理公司,多围绕大股东的供应链展开。”杉杉富银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裁程龙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杉杉富银保理虽然成立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是保理业务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元人民币,并实现了盈利。可以说,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保理市场中实现了突围。而其大股东杉杉集团在其中功不可没。“我们依托杉杉集团的供应链,主要开展服装和锂电池产业链的国内保理。” 程龙杰说。

事实上,现在的市场环境,对于那些单打独斗的第三方商业保理公司来说,成功之路遥不可及。“法律、监管、信用体系都跟不上,信用环境太差,风险很大。”程龙杰在开展保理业务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因此,杉杉富银现在只做非买断式保理。”

招商银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任贤良也称:“中国保理市场是极具挑战的,因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还有待完善。”他认为,现在市场上运行的这么多家保理商中,有一些资质存在问题。比如会不会上门对买方信用风险做实际调查,以及进行后继的风险管理。“大多数保理公司对此并不懂,这是风险所在。”

同时,国内商业保理公司的盈利模式也与国外有所区别,经营起来有难度。程龙杰告诉记者,国内商业保理公司主要靠利差,比如卖家向保理公司提出申请,应收账款金额是250万元人民币,保理公司到银行再保理,以10%的利率获得资金,再以15%的利率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提供给卖家,这样保理公司获得5%的利差。而国外的模式是收取服务费,一般收取应收账款的2%~3%。

除此之外,记者从峰会上获悉,目前深圳已经取代天津,成为商业保理公司注册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2013年底,深圳注册商业保理企业共107家,占注册总数的1/3。

而注册门槛低,是深圳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国内大部分商业保理试点省市人民币注册实收资本比例达到100%,而深圳只有10%,远远低于其他省市。同时,目前国内注册规模在5000万元~1亿元人民币之间的商业保理公司为主力军,其中注册资本最低的一家公司来自于深圳,仅为5万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对于这种低门槛的快速扩张表示担忧,认为资本金门槛太低,会导致泛滥成灾,并将积累经营风险,不利于商业保理市场的健康发展。韩家平甚至认为,应将商业保理发展速度降慢一些,这样才有更好的发展基础。

找到优势,创新经营

作为一个起步不久的行业,商业保理面临法律不健全、商业信用差、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和人才欠缺等多重困难。

程龙杰认为,“商业保理发展有两个关键要素,即人才和IT系统。”目前很多商业保理从业人员并没有保理操作经验,上岗都需要培训,人才队伍建设非常关键。

FCI副主席、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产品总监姜煦也认为人才和IT系统很重要。他表示,商业保理公司多面向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笔数众多、金额较小,保理操作成本很高,因此需要有IT系统的支持。

就杉杉富银来说,目前其每笔保理业务额度在500万~1000万元人民币之间,如果IT系统上线之后,单笔1000元的保理业务就能操作。

“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保理业务的操作必须建立在发票基础上。”任贤良在峰会上表示,“也就是说,做了保理业务之后,要在发票上做批注,表明这张发票所代表的应收账款的权利已经归属保理公司。但现实的情况是,有些省份的税务部门不允许企业在发票上做批注,有些财务人员也不愿意做批注。因为做了批注之后就意味着更改了发票。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很重要的法律问题。”

目前银行保理占据保理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商业保理发展艰难。对此,姜煦称,银行保理以大中型客户为主,几乎没有中小企业客户。商业保理公司应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和优势,即应着重培养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的客户群。商业保理公司资金实力和精力有限,可专注于某一个行业,做精做专。同时,要坚持产品研发和创新,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大小研发保理产品。

不少商业保理公司已经行动起来,比如渤海国际保理推出了应收账款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为首家利用资金信托方式融资的商业保理公司。另据程龙杰介绍,杉杉富银保理IT系统已经试运行,并“触电”与电商合作推出了线上保理业务,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效果好的话将会推广。

商业保理案例分析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促进霍尔果斯市商业保理行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商业保理企业的经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商业保理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商办秩函〔2013〕718号)的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商业保理业务,是指供应商与商业保理商(非银行机构)通过签订保理协议,供应商将现在或将来的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保理商,从而获取融资,或获得保理商提供的分户账管理、账款催收、坏账担保等服务。

第三条 商业保理业工作坚持科学审慎,风险可控,依法监管,规范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市新注册的内外资商业保理公司。

第二章 公司设立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 商业保理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主出资人应当为企业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且在申请前1年总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

(二)以公司形式设立,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为实收货币资本,且来源真实合法。内资公司注册资本由投资者一次性足额缴纳,外资公司注册资本缴纳期限按现行相关规定执行;

(三)拥有不少于两名具有3年以上金融领域管理经验且无不良信用记录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是指总经理(副总经理)、业务主管、财务主管、风险控制主管以及运营主管等。

(四)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和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制度。财务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机构和岗位职责、资金和费用管理要求、会计政策和科目、会计凭证管理等。风险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架构和职责、业务操作流程和要求、资产分类管理、风险处置措施等。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商业保理公司原则上应当设立为独立的公司,不混业经营。商业保理公司的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应当标明“商业保理”字样。

第七条 申请设立商业保理公司应当向审批部门报送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投资各方签署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公司章程(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还需提供合同);

(四)投资各方的注册登记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五)投资规模分析、资金来源说明;财务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和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制度;

(六)高级管理人员及风险控制部门管理人员情况介绍及有关证明;

(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八)股东承诺书;

(九)审批部门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八条 设立商业保理公司,应当经霍尔果斯市商经委批准后,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市商经委应当同时将批准情况抄送市金融办等相关部门。

第九条 商业保理企业可以从事与所受让的应收账款相关的下列业务:

(一)应收账款融资;

(二)销售分户账管理;

(三)应收账款催收;

(四)坏账担保;

(五)经许可的其他业务。

第十条 商业保理企业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或受托发放贷款;

(三)专门从事或受托开展与商业保理无关的催收业务、讨债业务;

(四)受托投资;

(五)国家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第三章

经营与风险管理

第十一条 中外资商业保理企业从事的业务活动应当符合国家对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商业保理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发行债券等渠道融资,融资来源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三条 商业保理企业的风险资产一般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风险资产按照企业的总资产减去现金、银行存款、国债后的剩余资产总额确定。

第十四条 商业保理企业应当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建立资产损失准备金提取制度。可以参照《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对保理资产风险进行分类,并根据风险大小,确定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比例,按照季度提取资产损失准备金。第十五条 商业保理企业为股东及其关联实体提供担保或保理融资的总余额,不得超过该股东的出资金额。

第十六条 商业保理企业应当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办理应收账款转让登记,将应收账款权属状态予以公示。

第十七条 商业保理企业应当在境内已加入国际性保理企业组织的商业银行,开设商业保理运营资金的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以下简称“专用账户”)。商业保理运营资金主要是指商业保理企业运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开展商业保理经营活动的资金。商业保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资金不纳入监管范畴。商业保理企业应当与商业银行的法人机构或授权的分支机构签订资金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商业保理企业应当每月向市商务主管部门报送经存管银行确认的资金存管情况;存管银行发现商业保理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存管协议的,应当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 商业保理企业应当做好重大事项报告工作,并于下列事项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一)持股比例超过5%的主要股东变动;

(二)单笔金额超过净资产5%的重大关联交易;

(三)单笔金额超过净资产10%的重大债务;

(四)单笔金额超过净资产20%的或有负债;

(五)超过净资产10%的重大损失或赔偿责任;

(六)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人员变动;

(七)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

(八)重大待决诉讼、仲裁。

其他需要向有关部门报备的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市商经委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商业保理行业协同 监管系统,与工商、公安、金融、税务等部门和霍尔果斯银监局、人民银行霍尔果斯总部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加强对商业保理企业事中、事后协同监管。

第二十条 市商经委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工商、公安、金融、税务等部门加强对商业保理企业的制度建设、内控机制、合规经营、融资管理、账户设置、统计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情况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责令企业对有关情况和问题作出说明并限期整改,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市商经委应当结合日常信息报送、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情况,每年开展合规考核。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或达不到本办法要求的商业保理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整改的以及违规情节严重的,不予通过合规考核,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并向社会予以公示。市商经委应当将合规考核情况上报霍尔果斯市政府。

第二十二条 市商经委应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社会评估机构,对商业保理企业风控体系、风险指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评估。第三方评估应每两年开展一次,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三条 商业保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

(二)洗钱和地下钱庄;

(三)实施高利转贷犯罪或违法放贷;

(四)应收债权重复质押、转让或欺诈性交易;

(五)借助国际保理业务实施操纵股价;

(六)暴力讨债等刑事犯罪和相关民事合同纠纷;

(七)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章 政府管理和服务

第二十四条 建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商业保理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市商经委、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人民银行等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主要职责是协调解决制约商业保理公司发展的问题,促进我市商业保理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十五条 市商经委是商业保理行业主管部门,市金融办是商业保理业务监管部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2年。

保理融资 篇5

所谓的保理业务是指销售企业通过将其合法拥有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其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综合性金融服务。

保理的分类

(1)、以是否对卖方有追索权,分为有追索权的保理和无追索权的保理。(2)、以应收账款转让后是否通知购货商,分为明保理和暗保理。(3)、以是否向供应商提供融资,分为融资保理和到期保理。申请保理需要的材料

保理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篇6

2013年绩效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客观、公平、及时地评价员工绩效,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起具有公司特色的价值分配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追求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鼓励员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稳定增长,获得努力向上改善工作的动力。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考核原则:

(一)业绩导向原则:提高员工收入与贡献的关联度,鼓励多劳多得,通过强化考核分配,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二)市场竞争力原则:充分考虑本地区金融同业人员的劳动力价格和薪酬分配标准,使之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员工绩效考核应充分考核定量和定性指标,以工作业绩作为确定员工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

(四)双重考核原则:业务考核与日常岗位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估员工工作绩效。

(五)公开透明原则:在保守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向公司员工公开员工绩效考核分配标准,提高考核和分配依据的透明度。

(六)个人绩效目标与公司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保持一致。第三条 考核内容:本办法考核内容为员工绩效奖金,采取按季度考核,一次性兑现。(需和财务部沟通)

第四条 绩效奖金与公司经营目标、利润完成率等指标挂钩,绩效奖金根据公司上经营情况进行调整。

第五条 绩效考核的适用范围和考核管理权限。

(一)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监、经理、主管、业务人员及后勤各岗位人员,非正式员工(如劳务外派、实习)不进行绩效考核。有限公司

(二)公司总经理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公司经营目标任务,负责将工作计划任务分解,按月度,季度,分配给业务部门和员工个人,并根据考核办法对各部门当期具体完成业绩情况予以考核。

(三)业绩考核工作流程;制定考核办法和配套管理办法→ 公司任务目标→公司业务分解并报送综合管理部备案→每月(季,年)考核评价填表→相关负责人确认签字→商务管理部汇总→会计核算→执行董事→综合管理部备案存档→兑现

第六条 组织机构

(一)为加强公司绩效考评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由公司总经理挂帅,公司总监、经理参与的绩效考评领导小组。

(二)公司商务管理部作为考核执行机构。

1、绩效考评领导小组职责:

考评制度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制订、修改、审批; 岗位绩效指标和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和审批; 考评结果的评议和审批; ④员工考评申诉的最终处理。

2、商务管理部职责

商务管理部是考评管理工作的具体承办机构,主要职责有: 明确自下而上收集、汇总考评资料和自上而下分解岗位绩效指标和主要经济指标的方法,并代表公司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考评;

对各项考评工作进行组织、培训和指导,对考评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针对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修改建议;

汇总统计考评评分结果,形成考评总结报告;协调、处理各级人员考评申诉的具体问题;

④为员工建立考评档案,作为薪酬调整、职务升降、岗位调动、培训、奖励惩戒等的依据。

3、各部门经理的职责

有限公司

负责制订本部门各岗位绩效指标和主要经济指标报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审批后下达到本部门各岗位人员,作为本部门各岗位绩效考评的依据;

负责本部门员工考评和等级评定;

根据考评结果帮助员工制定改进计划,提升绩效。

第二章 考核指标分类

第七条 任务绩效考核指标(针对业务部门)。每月下达两个任务指标,即基础任务和目标任务,基础任务为每月必须完成的任务指标,与个人绩效提成挂钩,完成即执行绩效考核方案,未完成不执行;目标任务为每月需努力完成的任务,与部门奖励挂钩,完成一定比例即享受部门奖励。

(一)完成公司下达的月度业务指标或工作任务的数量(含业务额和保理费用收入等)及其程度。

(二)完成公司下达的月度保理业务风险控制指标指标(含不良率和风险损失率)及其程度。

(三)完成公司下达的月度业务拓展任务指标(含项目数、新客户数、新业务品种等)。

执行前提:

1、各业务部门每月应有明确的任务指标;

2、各部门经理须把部门月任务指标分解到人(或项目团队);

3、及时准确的报表反馈体系。

第八条 岗位履职考核指标

分为部门经理职责、业务人员职责、风险管理类职责、行政管理类职责等。根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重要程度及工作量制定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主要考核员工对本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各部门负责人参见公司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结合实际情况而定。第九条 态度绩效考核指标

态度考核指标主要考评员工工作态度,完成工作任务时,执行公司相关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的程度以及思想道德、精神仪表、考勤纪律、协作性、积极性和责任心等。有限公司

第十条 管理绩效指标

考核管理人员及部门的沟通理解能力以及对下属的管理力度和任务分配。根据公司月度指标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及时分解落实到各岗位,并以月度工作计划的形式,报商务管理部备案;完成公司下达的其它综合管理指标和财务管理与费用控制指标及其程度;在公司月度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本部门分解落实的月度工作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及其程度。

第十一条 公司认为应纳入绩效考核的其他相关内容等。

第三章 考核项目及权重

第十二条 经理层:公司总经理、总监与公司所有指标考核挂钩,各部门根据考核指标提出员工初步分配方案,经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再予以分配。

1、利润指标(40分)

2、保理贷款指标(10分)

3、风险控制指标(20分)

4、保后管理指标(10分)

5、资金管理指标(10分)

6、外部环境维护指标(5分)

7、岗位履职情况(5分)

第十三条 各业务部门:设经理1名,团队主管3名,客户经理若干名,部门助理1名,将根据业务实际发展情况予以充实和调整。考核项目及分值:

1、利润指标(40分)

2、保理贷款指标(20分)

3、风险控制指标(15分)

4、保后管理指标(15分)

5、规章制度执行指标(5分)

6、岗位履职情况(5分)

有限公司

第十四条 风险管理部:设经理1名,审查人员1名,风险监测人员1名,将根据业务实际发展情况予以充实和调整。考核项目及分值:

1、风险控制指标(30分)

2、内控合规指标(20分)

3、保后管理指标(15分)

4、利润指标(20分)

5、保理贷款指标(10分)

6、岗位履职情况(5分)

第十五条 商务管理部:设经理1名,助理1名。考核项目及分值:

1、内部满意度指标(20分)

2、内控合规指标(20分)

3、物资管理指标(20分)

4、外部环境维护指标(20分)

5、利润指标(10分)

6、岗位履职情况(10分)

第四章 考核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 考核采取百分制的记分办法进行。第十七条 考核周期:

(一)一般员工考核的实施期为每月一次。

(二)部门经理考核实行季度考核方式。

第十八条 公司按月(季,年)分解下达任务指标;员工完成的各项任务指标由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登记和统计,各项指标可以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加减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00分。

第十九条 日常岗位考核采取逐级考核方式。即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员工的考核;总经理负责所管辖部门经理的考核。于次月的3号前各部门员工完成自评工作,5号前各部门完成初审评分,报到总经 有限公司

理处;商务管理部于10号前根据日常岗位考核成绩及业务考核成绩提交绩效考评小组审议,完成公司级终审考评,作为计算员工绩效奖金的依据,于次月16日兑现该兑现部分。同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各考评主体,由各考评主体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各考评主体与被考评人进行绩效面谈。

第二十条 业务考核:根据各部门业务绩效考核方案执行,每月5日业务内勤提供销售数据,由财务统一核算;

第二十一条 日常岗位考核与业务考核相互牵制,如果员工日常岗位考核低于60分,则不执行业务绩效奖励。

第二十二条 业务人员绩效提成为项目毛利的30%,其中的70%为个人绩效奖金,20%为营销费用(公司不再另行支取与单笔业务相关的招待费用、礼品费用、公关费用),10%为公司管理团队提成。

第二十三条 员工个人应得绩效奖金=项目毛利的21%×各项指标考核得分/100;此外员工开发取得银行授信或获得外部融资,按照首次取得授信额度的或者获得外部融资的综合资金成本具体情况给予3%-1%奖励。

第二十四条 公司鼓励全员营销,业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人员提出项目申请,但不能独立完成操作,需业务部门客户经理协助调查后成功运作的保理项目,完成后收入计入业务部,绩效提成保理业务部客户经理与提出项目的申请人按照50/50比例提取;续作后其他部门提出项目申请的人员不再提取,由保理业务部客户经理按照推荐项目相关规定续作和提取;

第二十五条 每月各业务部门需在次月5日向商务管理部上报本部门业务客户来源,客户来源主要分为五个渠道,即:老客户、金融机构推荐、中介推荐、其他部门推荐、个人开发;对部门或个人开发客户业绩突出员工,公司将在月综合表现奖励中给予物质奖励。(另行制定标准独立执行);

第二十六条 在部门奖励中,部门经理享受一定比例的奖励,原则上不低于部门员工平均奖励的1倍;

第二十七条 项目分配:除业务人员自主开发项目外,其他项目由各业务部经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配,内勤需做好相应记录。有限公司

第二十九条 项目产生的罚息或其他非正常业务收入不计入部门及员工个人业绩,直接计入企业收入。

第三十条 商务管理部的考核得分最高不超过保理业务部+风险管理部平均最高得分。

第三十一条 职级升降:客户经理连续3个月或1个季度累计完成收入超过半年目标值的120%,给予不低于本人一个月基本工资作为奖励。如果连续3个月或1个季度累计完成收入在任务目标的60%以下,月基本工资下浮200元;如果连续两次下调基本工资,则公司可以换岗或辞退(如果从年初到考核的当月累计完成收入达到80%,不在此范围之内)。

第五章 绩效奖金发放方式

第三十二条 绩效奖金采取“按月预发,按季兑现,年终清算”的方式。每月计算绩效奖金时,以当月实际发生数计算,按月发放当月实际发生数计算的绩效奖金的60%,在每结束后对当年累计实际完成情况与累计目标值进行比较,计算当年考核得分。如果全年累计完成收入已经达到对应职级所应完成的目标任务,按实际完成情况对应期初相应级别来核定绩效奖金;如果没有达到对应职级所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则按实际完成情况来对应相应级别核定绩效奖金;根据最终考核得分计算当年累计应发绩效奖金额,与当年已发部分进行比较,多退少补。上一已经计算的收入不能再跨转到下一(日常岗位考核低于60分者不发放)。

第六章 其它事项

第三十四条 各部门负责人要逐项认真核实指标完成数据及情况,保证其真实、准确和完整,对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重复计算员工业务指标,骗取绩效工资的,公司将扣回绩效工资,并扣减部门负责人当月绩效的20%。有限公司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商业保理发展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篇7

根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保理公约》对保理的定义, 保理是指卖方与保理商之间存在的契约关系, 根据该契约, 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 由保理商为其提供下列服务中的至少两项: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和坏账担保。

根据提供保理服务的保理商不同, 保理可以分为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银行保理是指由银行提供的保理服务。目前我国银行保理从业务规模来看占绝对优势, 但银行保理侧重于融资, 在业务办理时需要严格考察卖方的资信, 占用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并往往需要提供相应的抵押或担保, 一般只适用于有足够抵押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通常达不到银行的标准。而商业保理公司则更注重提供调查、催收、管理、结算、融资和担保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更专注于某个行业或领域, 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更看重应收账款本身的质量和买方的信誉, 而非卖方的资信或实力, 比较容易做到无抵押和坏账风险的转移。因此, 商业保理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收款风险和资金融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保理业务一直是银行保理占据主导地位, 商业保理无论从保理公司的实力还是业务量来看都无法和银行保理匹敌。

2012年6月27日, 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同年11月和12月, 上海和天津分别出台了商业保理试点办法, 我国商业保理试点工作在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正式启动。11月26日, 首个全国性商业保理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在民政部获准登记。商业保理由此走向了快速发展之路。根据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研究报告2012》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8月20日, 全国经批准成立的商业保理公司共137家, 注册资本总计约178亿元。其中, 从注册地来看, 天津67家, 上海32家, 深圳27家, 重庆、浙江各4家, 北京、河南和辽宁各1家。从资金来源看, 内资保理公司103家, 外资保理公司34家。

随着商务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对商业保理行业政策、法规和规范的进一步完善, 以及行业自律工作的逐步展开, 商业保理公共服务平台、行业统计信息系统、宣传和培训等体系将逐步建立, 商业保理将走上一条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中国, 中小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经济结构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解决了大量就业, 创造了GDP, 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3月21日发布的一项关于中小微企业成长指数的调查报告, 目前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在1300万个左右, 其盈利压力相对较大, 生存状况普遍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既包括外部因素如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现有的金融体系不青睐中小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如资本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技术水平较落后等。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融资环境等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 买方市场下的信用销售带来的问题

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迷的背景下, 全球市场仍处于买方市场。卖方为了实现商品的销售、抢占市场份额, 不仅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 还要向买方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支付手段。如果卖方能提供赊销或承兑交单托收等信用销售支付方式, 往往能获得买方的青睐, 这在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中都适用。但是信用销售却给卖方带来几方面的问题:

1. 收款的风险问题。

卖方先发货再收款, 由于该收款是是建立在买方商业信用的基础上的, 没有银行信用作保证。一旦买方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违约而拒绝支付货款, 卖方可能面临钱货两空的局面。

2. 资金周转问题。

一般对企业而言, 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运输到收款需要一个周期, 整个周期越长企业对资金需求就越大。在信用销售下卖方的收款需要的时间较长, 这就相应的延长了这个周期, 这就使得卖方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而对于许多企业, 特别是业务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 流动资金周转是其得以生存和扩张的基础。

3. 账务管理和催收的负担问题。

信用销售意味着卖方必须对大量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 包括记账、催收、收取和纠纷处理等。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扩大, 企业应收账款拖欠和坏账风险明显增加。据业内人士估计, 全国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20万亿以上。而这些对于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二) 融资渠道不畅

理论上来讲, 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积累转化为投资;而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外部主体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和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而实际上中小企业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很难快速成长, 而外源融资渠道则不通畅。目前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对中小企业来说还比较困难, 因此银行贷款成了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角度, 往往希望选择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作为客户, 或者要求提供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品, 信誉良好的公司作为担保人。而中小企业资信状况普遍不高, 财务制度不健全, 资产结构不合理, 不易提供合适的抵押品和担保人, 因此在实务中很难得到银行青睐。

三、商业保理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 商业保理的发展虽然不能从政策层面和市场环境角度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 但是可以从信用风险控制和贸易融资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支持, 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 并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支付方式来吸引客户、拓展市场。

(一) 转嫁收款风险

根据卖方的需要, 保理商可以为其提供信用风险控制和坏账担保服务。卖方在与买方签订合同之前, 先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 由保理商对买方的背景、实力等进行调查, 在此基础上核定信用销售额度。卖方在已核准信用额度内的供货所产生的应收账款, 保理商提供100%的坏账担保。也就是说, 如果因买方的资信原因如破产、倒闭、无力支付等发生拒付, 由保理商承担付款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卖方把收款的风险转嫁给了保理商, 不用再担心由于买方的信用风险造成货款无法收回的情况。

(二) 盘活应收账款、加快资金周转,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保理商为企业提供无追索权的融资服务。出口商可以将该融资作为正常的销售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上直接表现为应收账款减少, 现金增加, 财务状况得以改善。即使是有追索权的保理融资, 通过保理商购买应收账款也可以使企业迅速回笼资金, 进行下一轮的生产和销售。

(三) 减轻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的负担, 提高生产和销售效率

大型企业往往有专门的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和催收。但是中小企业由于条件限制, 往往只配备1-2名财务人员, 甚至兼职财务。当企业业务量逐渐增加时, 其相应的应收账款也相应增长起来, 这些应收账款对应不同的买方和不同的收款期, 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保理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的服务。卖方将其应收账款的管理权授予保理商。保理商利用完备的账户管理系统为卖方的销售设立分户账, 利用系统自动进行记账、催收、清算、计息收费、打印账单等工作, 定期向出口商提供关于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逾期账款情况、信用额度变化情况等各种财务和统计报表。而企业则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四) 利用信用销售方式吸引客户, 开拓市场

在商业保理的支持下, 卖方可以通过向买方提供信用销售的方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在信用销售下, 卖方的收款期虽然延长了, 但是由于商业保理公司向其购买应收账款并支付货款, 卖方可以迅速回笼资金。以相同规模的中小企业为例, 通过保理服务, 企业可以接下比以前大几倍的订单, 从而与买方建立起稳定的关系, 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开拓。

摘要:随着商务部《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地方有关商业保理试点方法的出台, 商业保理在我国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而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却面临买方市场下信用销售带来的收款风险、资金周转困难以及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的困难等问题。在商业保理的支持下, 中小企业可以转嫁收款风险, 盘活应收账款、减轻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的负担, 从而集中精力于研发和生产, 开拓更大的市场。

关键词:商业保理,中小企业,现状,意义

参考文献

[1]邢乐成, 梁永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和出路[N].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

商业保理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保理业务 中间业务

随着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盈利空间的不断缩小和同业竞争一步加剧,银行必须发展中间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保理业为一项以债权转让为基础的集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催收、信用控制与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是一种高收益的中间,可以成为银行积极竞争、重点发展的优质业务品种。

自1988年中国银行试办国际保理业务以来,保理在我国的发展已有14年历史。在这14年当中,保理业务发展速度非常之缓慢。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尚未在全行推出业务;即便有开展保理业务的银行,该项业务收入额占银行总业务重仍较少。笔者认为,保理业务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各商业银保理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和经营方式存在着误区。

一、商业银行发展保理业务的必要性

1.保理业务可以为银行获得代理费收入。保理业务属于商业银行间业务,其收益高于传统的中间业务。保理业务一般按销售额收定比率的代理费,并对企业获得的预付款收取相应的利息,年利率较银行优惠利率高出一定比例。在国际保理业务中,进出口保理金一般是发票金额的0.6%~1.2%,单据处理费是10美元/单;在保理业务中,保理商佣金一般是发票金额的0.2%~1%。同时,做出口保理商的银行,除了可以获得佣金外,还可以通过向出口商提供服务获得收益;对进口保理商的银行,由于承担买方信用风险,佣例更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约有260多种中间业务,但有些商业银仅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为了抢夺有限客户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即使有些银行没有出现上述情况统的中间业务(如代收代付、结算等)也难以产生更多的盈利。因商业银行应把保理业务作为效益的增长点。

2.保理业务可以带动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保理业务其中的一项是销售分户账管理,即是在卖方续做保理业务后,保理商会根据卖方的,定期或不定期向其提供关于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逾期账款情用额度变化情况、对账单等各种财务和统计报表,协助卖方进行管理。这样一来,使得客户将更多其他的业务交由该银行办理。可见,保理业务具有很强的捆绑效应,通过开展保理业务,可以带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的发展,从而拓宽业务范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保理业务,可以尝试进行各项金融业务创新。

3.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保理业务是一项改善其业务。服务质量、实现金融创新的有效手段,也是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开展竞争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加入WT0进程的加快,国内金融服务业也将出现本国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竞争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经营管理体制的竞争和服务手段的竞争,也包括传统业务和产品创新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除应充分发挥自己点多面广的优势外,还应注重产品和服务手段的创新,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品种和类型。保理作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可避免地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焦点。目前保理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着发展缓慢、服务范围较小、品种单一等问题,如不加快保理的研究与创新,我们很有可能会失去这个巨大的市场。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保理业务的建议

1.降低保理业务的门槛。我国目前各商业银行为防范保理业务的风险,对要求融资的企业规定了严格的条件。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都是以大型企业为主,使得大型企业在与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结果是银行的保理业务利润越来越低,而风险却越来越大。如果银行把客户定位在中小企业,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得到贸易融资和信用担保,而融资渠道和手段则非常有限,若得到保理商的支持,将会如虎添翼,保持更快的发展态势。对商业银行说,中小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相对较弱,银行的利润回报较多,同时中小企业也能带动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

2.利用保理业务拓展对外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我国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形成压力。从世界保理业发展的规律看,贸易大国同时又是保理业务开展较好的国家,充分晓明保理业务对贸易增长有积极的促進作用。我国已经加入WTO,在面对压力的同时,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利用保理业务拓展海外销售市场,扩大对外贸易。为此,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鼓励保理业务开展的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外向型贸易。而银行应注意培育保理市场环境,对贸易公司做好保理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促使其了解利用保理业务所带来的好处,转变传统观念和贸易结算偏好,主动应用国际保理这—新的贸易结算方式。

3.建立健全制度,防范保理业务的风险。任何金融创新都应把防范经营风险放在第一位。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能否合理控制风险,是保理业务顺利开展并取得实际效益的基础。保理业务风险较大,如其中一项业务: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该项业务是卖方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后,保理商会为债务人核定一个信用额度,并且在协议执行过程中,根据债务人资信情况的变化对信用额度进行调整。对于卖方在核准信用额度内的发货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保理商提供100%的坏账担保。由此可见保理业务风险之大,必须严格防范。一般而言,银行在开展保险业务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买方或卖方客户信用风险、应收账款质量风险、买方保理商风险、业务操作风险、出口商(或销售商)履约瑕疵风险、进出口商关联关系所导致的追偿风险、强制追偿方面的风险、法律适用方面潜伏风险等。此外,个别银行还面临着由于未加FCI而造成的与国外进口商、保理商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我国保理业务相关法律建设严重滞后,这也导致保理业务缺乏法律保护。为此,各商业银行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业务的标准和系统化管理, 及时跟踪世界保理业最新发展动态显得尤为重要,—旦新的规则出台,应及时把握其要点,不但如此,还应附之以配套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和具体业务操作规程,以指导和监督我国保理业务的具体实施,使保理业务在新的规则下顺利过渡,健康发展。

4.积极培养保理业务所需的训练有素的综合型人才。保理业务是一项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的新业务。从业人员既要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较高的英语、电脑水平,还要精通商法,懂得国际贸易中的交易规则,贸易国的贸易习惯和相关政策,同时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从业人员业务不熟练、业务素质差导致工作效率低,会直接影响保理业务的开展。我国开展此项业务时间尚短,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通过加入国际保理联盟,可以借助其提供的培训计划,与其他国家的同行交流,提高人员素质。同时,也可以邀请国外大型保理公司的人员来介绍国外开展保理业务的经验和最新动态,此外,国内同行之间的定期研讨会、业务磋商交流也是有效的提高业务水平的方法。

上一篇:语文教育学期末试卷下一篇:一个研究生的“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