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贷款政策(精选8篇)
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贷款政策
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日前下发《关于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贴 息贷款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政策扶持的对象和扶持的项目类型,并且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项目的贷款 及贴息政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日前下发《关于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贷款项目 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政策扶持的对象和扶持的项目类型,并且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项目的贷款及贴息政策。根据《意见》,贴息政策合作扶持对象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借款人。优先扶持实力较强、规 优先扶持实力较强、优先扶持实力较强 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 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显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所扶持的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借款人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良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用等级 A 级以上,企业法定代表人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现任高级管理人员遵 纪守法,无不良信用记录以及符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规定的其他条件。《意见》明确,政策所扶持的项目类型应当为农产品加工项目、种植养殖基地项目、流通设施项 农产品加工项目、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县。目,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重点。项目安排一般限于农业综合开发县 以农产品加工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县 同时,所扶持项目要有利于开发新产品和培育品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带动农民就业 和增收。对于所扶持项目的具体扶持政策,《意见》明确,贴息政策所扶持各类项目,根据项目建设期和 企业还款能力确定贷款期限和贴息期限。贷款期限一般在 5 年(含)以内,贴息期限一般为 3 年;少数投 贷款期限一般在 以内,资回收期长,但带动农民增收效果好的项目,年以内,资回收期长,但带动农民增收效果好的项目,贷款期限可在 10(含)年以内,贴息期限可在 5 年(含)以(内。财政贴息原则上限定在固定资产贷款范围内,单个项目年贴息贷款的额度为 500 万元-6000 万元。对部分项目确需的配套流动资金贷款,也可以给予贴息一年,单个项目年贴息贷款额度不变,但配套流动 资金贷款占比不得超过 30%。贷款利率和贴息率原则上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
自2004年实施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 7年来瑞安市共购置农机5 407台 (套) , 总购置金额6 741万元, 享受各级财政补贴2808.44万元, 农机购置补贴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强大推动力, 也是帮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但在购买农机特别是大中型农业机械时, 农民普遍存在资金不足问题, 想在银行贷款又因没有抵押物而只得作罢, 尽早出台农机抵押贷款政策成为广大农户的强烈呼声。为此, 瑞安农村合作银行联合市农业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调查研究后, 充分结合本地实际, 认真落实相关政策, 大胆探索试行推出大中型农业机械抵押贷款这一新型贷款模式。
三家单位还联合制定了《瑞安市大中型农业机械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办法》规定:凡从事种植业、农机作业等纯农业行业的自然人及经济组织可以以其依法拥有的大中型农业机械, 由农机部门出具推荐证明, 经工商部门办理借款人抵押登记, 农合行进行调查核实后确定贷款额度。
可以提供抵押担保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包括近3年购置的纯农田作业大中型拖拉机 (36.75 kW以上) 、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粮食烘干机和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内的单机价格5万元以上的其他农业机械。贷款可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及大中型农业机械再购买。
一、采取担保抵押措施
在发达国家,贷款抵押和担保是一种普遍采取的保障措施。其中,长期不动产贷款的期限从5年到40年不等,而且必须由不动产第一次抵押。贷款的上限为允许抵押财产价值的85%(在被私人抵押保险的情况下可以超过这个比例)或者在由州、联邦或其他政府机构担保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评估价值的97%。抵押贷款是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的重要形式。
发展中国家中,南非土地和农业发展银行规定合格的农业经营者在申请长期贷款之前必须提供足够的抵押品,银行将对这些抵押品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借款人能够从农业经营中和其他渠道获得预期收入的情况,这些因素将决定借款人从银行借款的数量。另外,该银行还设置了特别抵押贷款。这种特殊贷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农地所有权的不平衡问题,帮助那些历史就处于弱势的人群第一次购买土地,借款人可以获得购买土地价值80%的贷款
额度。
二、建立专门的保险公司或安全网络
有些国家为保障整个农业政策性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专门设置了维持系统安全的保险公司或特别安全网络,这其中以美国农场信贷系统中的农场信贷系统保险公司最为典型。
农场信贷系统保险公司的主要任务包括:(1)通过正确地管理保险基金,保护农场信贷系统的投资者,确保投保债务以及保护纳税人的利益。(2)行使其职能以减少保险基金的损失。(3)确保农业借款者的未来有永久畅通的信用体系。它负责管理农场信贷保险基金,并负责从系统银行收取每年的保险费。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存在超额的保险基金余额,将被分配给农场信贷系统内的投保机构,这就建立了一种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日本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央农林金库的运行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安全网之上的,并且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农业合作社银行成员安全网建立在两个机制之上:第一个是由合作社自身建立的独立安全网,一般不被其他银行了解;第二个是储蓄保险系统,该系统将保护在该系统中存款顾客的利益。近年来,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一个优化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机构经营的稳健性。为此,中央农林金库根据新的形势建立了一个风险管理基本战略来优化其风险管理能力。日本农林中央金库根据风险分类指南追求单独分类风险管理,所有的风险管理措施都遵循该项基本政策。其所有的风险管理活动都
要得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检验和评估。
三、通过司法渠道加强贷款催收
在司法保护中,摩洛哥的情况值得一提。摩洛哥国家农业信贷银行为了进一步保证其权利,设置了一些条件,如:借款人必须把其收入存在银行的分支机构账户中;对于那些必须受银行监督的大型项目贷款的支付必须根据项目工程的进展情况实行分期支付等等。除了上述保证措施外,国家农业信贷银行为了保证其资金安全以及正常的经营秩序,在贷款回收过程中,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简单的措施,直接对借款人收取到期贷款;二是极端的措施,即把那些故意不还款而有偿还能力的贷款人送入监狱关押。1961年的法律规定,对贷款违约可处以罚金,对于那些到期不能还款的可以增加其利率,而且这些规定在贷款合同中做了说明。违约金一般要比预定的利率高出两个百分点,这个规定当然只适用于还款期限超过两个月的情况。
四、设立专门的坏账处理部门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由于其特殊性质,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良资产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了保证这一机构的正常运转,其不良资产比例也不能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泰国国家农业信贷委员会就是处理不良资产问题的机构。
泰国国家农业信贷委员会的主要功能包括:与有关根据内阁同意的纲领冲销坏账或进行债务调整的政府部门合作,进行有关这方面的协调和追查工作;接受农民和农民组织有关债务问题的咨询;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提出意见,等等。农民欠债的类型一般有两种:一是正式(制度性)债务,是指那些属于政府机构或组织的款项,或者是与政府的某些项目相关的款项,如某些为繁荣地区或增加生产投入的扶贫项目等,正式债务可能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而农民自身原因导致的债务一般不在该机构考虑减免之列。第二种是非正式(非制度性)债务,是指那些由金融机构提供的债务,这类债务可以由一些医疗事件或其他紧急事件造成,对债务人来说经常是不公平的,因为可能有高利率,而且设置了不合理的还款期限。根据统计,到2005年前后该委员会已经解决了正式欠债问题,价值总额为169.59亿泰铢,使462,256农民受益,另外有价值32.55亿泰铢的债务被调整,从而对10,169户农民有益;非正式债务总额有3,393百万泰铢被解决,从而对45,610户农民有益。
五、对不同客户实行风险“防火墙”隔离
由于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业务品种存在重要差别,因而与之相关的信贷业务的风险水平也明显不同。因此,把不同风险程度的业务或客户分开经营也是规避风险的重要选择,事实上,各国金融体制中一度盛行的分业经营制度也是根据业务的不同风险而作出的一种制度创新。
作为一家专业性金融机构,南非土地和农业发展银行要接受政府的指令,同时法律规定该银行对促进农村发展提供服务。该银行新设计的贷款标准已经减少了对那些高风险贷款的抵押要求,并且充分考虑到了农业经营的具体情况、农民的管理能力以及农民获得资源(诸如土地和设备)的途径。为了控制风险,南非土地和农业发展银行设立了风险基金、贷款最高限额以及在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客户之间设置了防火墙,以防止银行的资产变成坏账。这些措施实施之后,那些高风险的客户也能获得与低风险的客户相同的贷款类别。所有的客户都可以获得该银行发放的购买土地的长期贷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必须作为抵押品。通过这些措施,该银行实施分类管理,在有效扩大服务群体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本银行的信贷资产。
六、简短的结论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对于农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建立了这类机构,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也一直在大力倡导金融支持三农的问题,通过强有力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对三农提供支持是国家未来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方式以及各种保障措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管理层无意调控!多只大盘基金积极筹备发行] [一个不能不说的秘密!揭密幕后黑手(附股)]
[今日大券商精选高增长潜力股一览(08.20)] [关注:亚太股市报复性反弹 香港股市午盘暴涨]
扶贫贷款是我国重要的扶贫资金来源,在许多贫困地区其数额与财政性扶贫资金相当。但记者在贫困大省陕西、贵州两省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由于扶贫贷款回收率较低、农业银行基层网点收缩等多种因素,扶贫贷款萎缩,严重影响了当地脱贫产业的发展。
“羊圈都修好了,就是没有贷款买种羊”
记者来到陕西省神木县的扶贫工作重点村马镇镇杨家山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家家户户几乎都修了羊圈,买了铡草机,可是绝大部分的羊圈都是空的。村支书杨九伟说:“2003年政府投资近65万元,用于修路、建设饮水工程和培训种粮种草技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我们村又有养羊的传统,可建了羊圈就是没有钱买种羊。乡亲们贷不到钱,一些人不得不借高利贷。”
马镇镇焦家洼村村支书白善堂说:“现在正是给田地上化肥的时候,但我们村2/3的农户都买不起化肥,也贷不到款,只好赊账,28元一袋的化肥赊账要33元。”
贵州省松桃县扶贫办副主任杨再桥说,“八七”扶贫攻坚期间,松桃县发放贷款1.8亿元,到现在还有一亿多元没收回,去年农行仅发放30多万元扶贫贷款,许多想发展产业的农民只能“望贷兴叹”。
扶贫贷款规模不断萎缩
陕西省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7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全省当年投入的扶贫贷款高达13.36亿元,但是此后一路下滑,去年扶贫贷款投放仅为4.14亿元,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贵州省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10。据贵州省农行介绍,2000年贵州省当年发放扶贫贷款数额为23亿元,到2005年只剩下8.36亿元。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陕北,有12个县区,其中1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个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4%。陕西省农业银行榆林分行行长高卫东说:“从2002年开始,榆林分行每年净投放的扶贫贷款数量急剧下降,扶贫贷款业务占所有贷款业务的比例也越来越小。”
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陕西省府谷县扶贫办介绍,府谷县贫困人口高达5.7万人,都是靠天吃饭,自然条件差,加上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者很多,因此扶贫贷款到期难以归还,使得农行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县扶贫办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03年,该县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783万元,但到了2005年仅有240万元。
“扶贫的政策性”与“贷款的商业化”矛盾重重
扶贫贷款萎缩的重要原因是其呆账、死账多,贷款回收率低,运行成本高,资产质量差。在业绩考核与资产效益的双重压力下,农业银行不愿多发放扶贫贷款。陕西省扶贫办扶贫贷款管理处处长张秋侠介绍说,扶贫办经过调查后形成的农民需求贷款的名单,农业银行往往不认账,最多采纳30%。
陕西省农业银行榆林分行行长高卫东说,农业银行的商业化导向和扶贫贷款这项业务的政策性存在矛盾,商业化要求精简人员、收缩机构、效益至上,而扶贫贷款面向的是处于弱势的农业和农民,这项政策性业务从成本上核算是亏损的。他举例说,1999年,榆林分行有一支近200人的队伍专门从事扶贫贷款的工作,仍然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农业银行网点大幅收缩,全榆林市的12个县中,县以下(不含县)的网点只有两个。扶贫贷款作为一项政治性比较强的任务,农业银行必须承担,但是从商业角度看,这项业务费人、费时、费力,不划算。
高卫东说,人民银行和银监局规定,2000年以后新发放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超过3%,2004年以后发放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超过1%,要追究行长责任。该市扶贫贷款的回收率在40%左右,严重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所以萎缩是必然的。
专家建议:可将财政性扶贫资金用于贴息
就扶贫贷款的萎缩问题,陕西、贵州两省农行、扶贫部门以及基层干部提出了大量的建议与对策,归纳其主要观点如下:
对策一:相关管理办法规定中央扶贫财政资金不能用于贴息贷款,许多基层干部认为这大大制约了财政性扶贫资金发挥作用的空间。他们建议,可以将财政性扶贫资金用于贴息,以支持银行有针对性地向贫困地区发放贷款,起到以小搏大的作用。
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老凹坝乡大寨村民组2003年率先启动了以地方财政性扶贫资金贴息贷款的试点,用两万多元的扶贫资金贴息向农村信用社贷款28万元,用于发展畜牧业,当地农民年收入由以前的600多元提高到5000多元。
贵州省正在全面推广这一办法,相关部门已拟订了《贵州省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实施办法》,严格规定了贴息方向是与农民脱贫相关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小型手工业等生产经营性项目,实施了严格的审查监督机制。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周培荣兴奋地告诉记者:“按照这一办法,贵州省今年安排的2000万元的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可以拉动四亿元的银行贷款。”
对策二:扶贫贷款现行的分散性发放方式不利于资金的最大效益化。因此相关部门建议小额信贷的分散性发放方式应该根据各地具体产业针对性发放。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资金的使用和回收率将提高;二是由支柱产业为核心发放贷款并发展产业,农民致富也更有保障。
专家们还建议说,由于全国农业银行实行机构改革、减员增效后农村网点减少,可以委托农信社来发放贷款。贵州省道真县农业银行2004年与农信社进行试点:农行委托农信社发放小额贷款,并由农信社代为追踪监管并到期催还,农行支付农信社一定的费用。该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策三:借鉴世界银行在中国的扶贫贷款发放及监管办法,依托县、乡、村等层层基层组织,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和回收率。
陕西省有7200万美元的世界银行扶贫贷款,从1997年开始实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覆盖了17.6万农户,农户的还本付息率高达90%以上,而其他没有归还的也往往是因为因灾或因病等极为特殊的原因。
陕西省扶贫办副主任贺昌信告诉记者,世界银行扶贫贷款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充分依托基层组织机构,实施五级联动(省、市、县、乡、村),在省、市和县主要依托扶贫部门,乡一级设有项目办公室(由乡干部负责实施),在村一级设有项目实施小组(由村干部和农户代表负责实施),这样可以保证项目资金能够在当地落到实处,充分避免了仅依托农行少数网点的弊端;二是充分实施参与式扶贫,由老百姓决定项目的选择,世行和乡村干部负责组织培训,世界银行对农户的行为建立了一个详细到每家每户的评估系统,一年做两次入户的抽样调查,往往这些评估官员要到农户家去数羊、数猪;三是其贷款的期限比较长,一共是15年,而不像农行扶贫贷款那样要在一两年内还清,这样可以使得农户有一个充足的产业发展时间。
导读: 当前,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规模偏小、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完全规范化,是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特点,金融支持其做大做强还需要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
个头儿高高瘦瘦的青年小伙儿杨玉涛是辽宁省朝阳市北票东官营镇海丰村的村民,同时也是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的上游农户,去年刚开始养鸡,以供集肉种鸡饲养、鸡雏孵化、饲料生产和肉食加工的宏发之需。“听说农行今年对宏发的信贷额度又要加大了,我们每一户最高可以拿到8万元,这样我就可以放心扩大规模了。”杨玉涛表示,准备把饲养规模从5万只提升到10万只。
杨玉涛的养鸡场是辽宁当地农业产业链贷款的一环。产业链贷款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的产业链为对象,基于对龙头企业信用实力和产业链管理程度的掌握,向上下游农户发放的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产业链的形式可以为农户提供满足信贷条件的担保,同时也节省了链条上各经营主体流动资金的管理成本。”农行辽宁分行农村产业金融部总经理宋涌海说。
对于子、分公司大多分布在城镇和农村的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使用农行的服务似乎更加“对路”。“我们90%以上的客户都是在农行开户。农行在农村的网点分布也最多,这样对于我们来说最为方便。”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说。据介绍,截至目前,农行辽宁分行已为禾丰牧业集团整体授信6亿元,用信余额3亿多元,同时为客户办理了现金管理、企业网银、代发工资、电子商务、贸易融资等多种业务。去年9月27日在香港上市的辽宁辉山乳业集团也是农行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大客户。为保证食品安全,辉山乳业实行的是从牧草种植、饲料生产、奶牛养殖到液奶加工以及奶粉制造的封闭式自控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同时,农行为我们提供了金融结算、理财投资等服务,并助推我们在香港成功上市。”辉山乳业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葛坤表示。
“农业是风险比较大的产业。除了一般的商业运作之外,还应该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朝阳市副市长乔梁表示,政府应当担起中间服务以及风险分摊的“角色”,比如说提供担保,着力信用体系建设,及加大保险机构的作用等。
**县辖*乡、*镇、*个农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一些优质、高效农产品,尤其是棉花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规模优势,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本文转载自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已明显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产品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二是农业结构单一,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困难。四是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低下。县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面向市场,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形成了“稳粮、增果、上蚕桑、优棉、强畜、壮龙头”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地区农业发展“三十字”方针为指导,围绕调优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强畜牧业、调快庭院经济和调壮农业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粮经比例进一步调整。在保障人均口粮不低于*公斤情况下,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粮经比例由*年的1:1.25提高到**年的1:2.4。
——作物品种优化,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淘汰次劣品种,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粮棉良种率达*,棉花由过去十来个品种减至目前一至二个品种,长绒棉为新海14号,细绒棉为中棉35号,**年单产分别为*公斤、*公斤,比**年分别增*公斤、*公斤。小麦以优质鲁麦23为主,单产达*公斤,比**年增*公斤。
——畜牧和林果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形成。新植果园*万亩,种植牧草、青贮饲料***万亩,牲畜存栏*万头,出栏*万头,新增适龄母牛*头,养蚕*盒。
——小宗作物得到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具雏形。水稻面积扩大到*万亩,蔬菜面积*亩,正播西甜瓜*万亩,复播西瓜*万亩,色素辣椒*亩,小茴香*亩。*瓜果系列、红提葡萄和*甜瓜市场影响日益扩大,产品供不应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突破。在扶持和发展原棉花龙头企业**,促进棉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年以来,新组建了**公司,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连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较**年增*元,较**年增*元。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了以下原则和方向。
1、不忽视粮食生产。近几年,粮食连续喜获丰收。粮食库存和农民存粮有明显增加,粮食总量上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从长远看,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人增地减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中不忽视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规模,保证总产,保证人均口粮,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我县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2、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品牌意识,实现名牌战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经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别具一格的县域特色经济。
4、坚持协调发展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必经坚持农业各业之间,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面需要。
5、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稳粮。粮食生产坚持“平衡有余,优化品质,加工转化”的方针,稳定粮食面积,优化粮食结构,增加复播、套种指数,提高种粮效益。**年小麦种植*万亩,单产*公斤,总产达*万吨;正播玉米*万亩,套种黄豆*亩,复播玉米*万亩;正播水稻*亩,复播*亩;种植高梁、红薯等小杂粮*亩。
一、达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就与问题
(一) 达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绩
1、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 提升了农产品基地建设挡次。2008年全市农业增长值185亿元, 增长3.3%, 粮食总产量289万吨, 增长4.5%, 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种植产量27万吨, 增长8%.其中, 粮油优质品率已达到70%。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60亿元, 增长2.9%。全年肉类总产量67万吨, 增长2.9%。牛奶产量1.4万吨, 增长36%。近年来, 全市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整体推进的思路, 新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200个、“一乡一业”专业乡镇20个。目前, 全市已建立优质粮油基地100万亩、苎麻基地58万亩、油橄榄基地6.3万亩、水果基地40万亩、中药材基地18万亩、茶叶基地25万亩、蔬菜基地122万亩。全市已建成各类奶牛养殖小区5个, 建成规模养禽场300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0万亩。以本市大竹县、达县为中心的川东平行峡谷区是全国最大的苎麻产区。
2、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日益壮大, 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目前, 全市已形成了以粮油、畜禽产品加工为主导, 以苎麻、茶叶、中药材、木材加工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200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65家, 完成销售收入48亿元。68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平均固定资产规模达到2030万元, 平均销售收入达到6322万元, 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15家。2007年,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上或技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金桥麻业与香港客商合作研发苎麻服装新产品, 玉竹麻业建成了西南片区较为规范的污水处理生产线, 天予药业新上了茶多酚提取线。四川升达集团、重庆郑胖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天友乳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进入达州市农产品深加工领域。
3、专业合作组织日趋规范, 提高了农村产品市场化程度。全市现有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658个, 居全省第2位。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0余个, 入会会员11.67万户, 带动农户43.4万户, 分别占全市农户数的7.8%和28.9%。有30家省、市级龙头企业与农户年签订订单100多万亩。在专业合作组织中, 服务性组织约占35%, 社员股份合作组织占15%, 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年收入高出其他农户35%左右。
4、注重培育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牌。从2005年以来, 达州市先后被誉为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苎麻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黄花之乡。特别是2007年以来, 全市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市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认证11个, 四川省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8个, 达州油橄榄、渠县黄花、大竹东柳醪糟已完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申报。大竹苎麻、万源富硒茶叶正在申报无公害食品认证, 目前,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43.37万亩。
(二) 达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效益不高。近年来,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除粮油和苎麻外, 其余产业布局分散, 科技水平不高。特别是肉牛 (奶) 、茶叶、黄花、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在量上还没有取得新的突破, 生产总量不足, 难以满足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而全”, “多杂乱”, 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 如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多达375家, “灯影牛肉”的厂家也在100家以上, 争原料、争市场, 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带动力偏低。目前, 本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含量低, 创新能力弱, 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开拓不力、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全市虽然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60家, 但仅占全省的7.3%, 其中全市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 仅占全省的3.4%。市省级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0%。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不足25%, 企业仍然主要是沿用传统加工技术,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基础很薄弱, 产业中科技的贡献作用不够突出。
3、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力度有限。据调查, 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反映在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扶持。资金制约仍然突出, 投入严重不足。尽管这些年不断加大了农业产业化的投入, 但是主要是财政性资金投入, 而银行信贷投、民间资金投入较少。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资金紧缺的问题。2008年, 68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贷款需求达15亿元, 只有6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2亿元。多数企业由于财政扶持力度不够, 信贷资产抵押不足, 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普遍存在缺乏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 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问题更加突出。
二、加快推进达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途径思考
(一) 立足产业优势, 建立一大批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1、培植具有达州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骨干产品。立足产业优势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前提。要选择具有一定市场容量的主导产品, 培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扩大经营规模, 增强产品竞争力。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培植一批具有达州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骨干产品。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 全市要培植优质粮油、外三元杂交肉猪、草食牲畜、家禽、苎麻、茶叶、中药材、果菜八大主导产业。
2、建立大规模、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开发、高产高效的原则, 力争在3-5年, 建成一大批、高标准的六大基地。即茶叶基地:以宣汉、万源为主, 大力发展巴山雀舌、九顶雪眉等名优茶生产, 到2012年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苎麻基地:以大竹、达县、渠县、宣汉为主, 到2012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万亩。粮油基地:到2012年, 建设稳产高产农田人均1.5亩, 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500万亩, 双低油菜基地200万亩, 农产品综合优质品率达85%以上。畜禽基地:重点抓好生猪质量、奶牛开发、肉牛开发和特色养殖四大项目。在宣汉、万源、达县、渠县、大竹建设肉牛饲养基地。到2012年, 优质肉猪出栏达到600万头以上, 宣汉黄牛出栏达到80万头, 万源板角山羊达到150万只, 旧院黑鸡达到800万只。中药材基地:以白芍、百合、天麻、皮桔为主建立区域性基地, 到2012年,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果菜基地:水果以渠县、达县为核心建立优质果品基地。蔬菜以通川区为核心建立优质蔬菜基地。到2012年, 优质水果面积达到60万亩, 特色蔬菜面积达到120万亩。
(二) 认真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环节, 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1、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 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重点抓好大竹金桥麻业、智鹏麻业、八仙桥肉食品、东柳醪糟、巴山雀舌富硒茶茶叶、旧院黑鸡、梨梨生物、天预药业等十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2-3年内, 全市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0家。
2、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划。一要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成品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 建立和完善检测手段, 促进优质优价和专业化生产;二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 着力发展精深加工, 重点发展粮油制品、麻纺品、中草药制品、饮料制品、果蔬制品, 努力开发新产品, 积极发展名牌产品;三要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重点加强冷藏、保鲜、包装、运输、卫生检疫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抓好农产品加工环节, 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附加值。
(三) 建立贸工农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的运行机制
1、加快市场发育, 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大力加强各类市场建设, 以大市场带活大流通, 以大流通带动大产业, 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建市场, 鼓励国有、集体、联营、个体、外贸一起上, 多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充分发挥达州处于川、渝、陕、鄂四省市交界的地理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 在万源、通川区、大竹、渠县发展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专业批发市场。要积极发展运销实体和营销专业户, 使他们在运输和流通中能获得较多经济实惠, 以便更好地引导农民直接进入流通渠道。
2、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主要是深化农村供销社改革, 确立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 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进入流通领域。要继续执行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 一方面要坚持做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 另一方面要实行优质优价, 将部分劣质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农村运销大户、民间运销组织、经纪人队伍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在引导农民进入场、组织产销衔接、搞活农产品流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大力扶持。
(四) 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的科技进步
一是要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新技术, 重点实施粮食“种子工程”、“生猪质量工程”、“肉牛品改工程”、“麻果茶品改工程”。二是要实行引进品种的统一管理制度。要由有关部门专管, 严格把好质量关, 不允许多渠道调用。凡不是优质品种, 一律不许进入种养基地。三是要组织科研力量对栽培方法、饲养配方、病虫害防治、土壤分析、产品储藏、保鲜等技术攻关, 提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科技含量。四是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坚持引进、吸收和自主开发并举的原则,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精加工、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延伸附加值, 提高加工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五是加快信息体系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 以产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 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平台, 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各种有效的信息服务。
(五) 创建良好投入机制, 加强资金扶持
一、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一定发展,但大部分县的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井陉县为例,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于农业产业化关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和方向性认识不足,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模糊,对新阶段、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方向不明,对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子不清。习惯于传统的农业模式,跳不出就农业抓农业、就生产抓生产的圈子。对开发市场,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贮运等增值环节重视不够。
(二)小而散、弱而低的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弱,辐射面小,带动能力弱,科技含量低,经营水平低。井陉县在探索标准化生产新路子的同时,初步形成了红小豆、中药材、脱毒甘薯、冷水鱼、奶牛、柴鸡等农业产业,涌现出金柱奶牛养殖场、南沟设施蔬菜等十大农业典型。但该县现有龙头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现代科技要素比较少,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上的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对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由于缺少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名、特、优产品,导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不强。
(三)企业布局不够合理。由于缺乏对全县优势资源及县城特色产业的科学论证,缺乏对市场前景的调研分析,企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依然严重。由于每个企业没有“亮点”,缺乏“卖点”,形成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竞争比较突出,不仅限制了企业本身发展,也难以形成产业特色优势和产品规模优势。目前该县现有龙头企业以养殖业居多,尤以养猪业比较突出,有的乡镇甚至多达几十个,而加工蔬菜、畜产品、干鲜果、粮食等农产品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四)利益机制不够健全。该县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尚未真正形成,基本上处于简单的市场买卖关系。虽然部分企业与农户签有订单,但双方履约率不高,彼此缺少诚信,掣肘扯皮,经常出现纠纷,裁决难度很大,从而导致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和农户之间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关系,难以形成抗御市场风险的合力。
(五)管理体制不够顺畅。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必须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农业的产、加、销诸环节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同程度存在着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甚至出现部门利益私人化的现象,导致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甚至力量相互抵消,不能使政府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六)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农业产业基地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和标准化水平低的突出问题,导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难以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稳步跨越,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差、商品率低、生产效益低。同时,造成企业加工成本高、附加值低、利润低的连锁反应,影响了企业收购乃至加工农产品的积极性。
二、思路与对策
目前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明确,即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农业“三增”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强化优势产业开发,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为途径,积极实施“一化促两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笔者认为,为了实现上述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认真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提高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用长远性、方向性的发展战略眼光来认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破小农经济思想束缚,跳出传统农业的思维制约,实现从单一生产过程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跨越;要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由“条块分割”、“行业制约”变为按市场需要集合多种生产要素;要纠正各种“左”的思想影响,打破行业所有制,融资界限,实现生产要素按现代化方式的优化重组;要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重新构筑农村经济模式和实现途径;要清除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创新体制与机制,达到指导农业经济实现新的突破,从而真正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产业化,支持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二)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倾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排头兵”。要充分认识龙头企业的作用和意义,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对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前,必须倾力培养和扶持一批高起点、大规模、带动力强、外向型的重点龙头企业,切实克服县级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辐射面小的现状。要念好、用好政策经,切实做到按政策办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龙头企业发展的要求办事,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要积极深化农业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建立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一些大型工商企业介入农业领域,充分发挥其带动力强、高效益、强辐射、外向型的优势。把大户经营引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利用大户机制增加龙头企业发展的活力,增加龙头企业的数量,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高龙头企业的效益。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户,要从政治上肯定,政策上扶持,经营上帮助,环境上放松。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龙头”企业家队伍,在借外力发展壮大本县龙头企业的同时,鼓励支持县内“能人”及工商私营企业老板投资种植加工等农业生产,逐步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强化优势产业开发,创建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规模”的原则,坚持“区域种养特色化,特色种养规模化,规模种养高效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特色开发,总量上水平,规模上效益,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与产品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和标准化水平低的突出问题。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必须放在培育壮大特色产品产业上,构筑农业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发展规模生产基地和优势区域,逐步达到产业布局调优,产业规模调大,产品质量调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调强。为此,要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化布局,稳定农村家庭土地承包经营。
(四)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通过整顿市场秩序,规范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关系,提高诚信程度,属于合同契约关系的要规范合同行为,提高合同履约率,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发挥其对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职能,同时也要监督龙头企业按合同办事,维护农民的利益。行业协会要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价格协调、规范经营行为、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失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形成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强大合力。首先,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把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聚集多种生产要素形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典型去关心、支持和发展;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产业化方式发展农村经济,以产业化经营方法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要靠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群众在农村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创造。因此,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和龙头企业的意愿,尊重他们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经营,都要由农户和龙头企业自主决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的选择,也必须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是宣传、引导、服务和支持,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随意干涉。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尤其要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侵犯农民的权益。
第三,要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发展。要形成政策合力,各部门应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信贷资金等。要形成投资合力,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改、财政、金融、农业等部门形成合力,协调和安排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协调组织筹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资金。要形成环境合力,农牧、林业、水务等涉农部门要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工商、税务、土地、交通等部门要积极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纪检、政法等部门要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新闻媒体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省井陉县委农工委政策研究室)
【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贷款政策】推荐阅读:
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总结07-23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09-13
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材料10-28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1-27
乡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工作计划12-18
农业产业化发展考察报告06-02
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09-08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09-15
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论文12-17
农业产业化生产形成条件分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