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均衡编班制度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均衡编班制度

小学均衡编班制度 篇1

1、一年级新生和中途转学生,坚决实行均衡编班,按照学生的出生年月,性别,户籍进行编班,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测验来作为编班的条件,按规定控制班额,学校不得以尖子班、特长班、实验班等名义举办重点班,不得以学生获奖、竞赛、各类考级成绩作为编班依据,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

2、各年级实行常态编班,不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或者变相分重点班、特色班、快慢班。

3、编班方法:为了达到均衡化编班对教学的要求,我校只有一个教学班,所以不存在均衡化编班方案具体要求,招生只有一个班。

4、教师必须均衡配备。每学年开学初教务处对各学科、各年级、各班合理、均衡配备教师,对任何班级不能有倾向性的配备教师。

小学均衡编班制度 篇2

一、城市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历史背景与演化路径

1.“重点校”政策下初始公共教育资源校际配置不均衡

建国初期, 我国城市中小学就存在“干部子弟校”和“人民子弟校”之分。1962年, 教育部颁发《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的通知》, 要求各地在城市和城镇选定一批重点中小学, 集中精力办好这一批“拔尖”学校。据统计, 1963年, 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共教育经费几乎全部投入到大中城市的3071所重点小学和487所重点中学中, 而这些学校仅占当时全国公办小学总数的7%和公办中学总数的3.1%[1]。改革开放后, “重点校”继续成为教育政策选择的聚点, 公共教育资源校际配置不均衡现象引发了社会关于教育公平的质疑。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家在政策层面逐渐淡化并取消了“重点校”制度, 但是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使得初始公共教育资源校际配置不均衡的现象仍在延续。如2004年, 南京市玄武区和连云港市的连云区前五名的中小学和后五名的中小学在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上的巨大差距有力地说明了这个事实 (如表1所示) 。在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上, 南京市玄武区的珠江路小学是仙鹤门小学的2.7倍, 连云港市连云区的洞山小学是院前小学的4.5倍。在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上, 南京市玄武区的13中学是紫东初中的6.3倍, 连云港市连云区的海滨中学是东港中学的3.3倍。城市区内各中小学之间在预算内教育经费配置上的差异, 使得各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异显著, 诱发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和高收费现象。

2. 教育市场中的“权钱择校”加剧并固化了校际差距

由于城市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 在“商品经济”大潮和“教育产业化”理念的冲击下, 在学校办学体制改革需要“自筹资金”的潮流裹胁下, “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即成为城市中小学择校的主要形式。原来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因其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成为“寻租”的对象, 在“权钱择校”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和经费补充。而原来的普通学校缺少“被择”的条件, 几乎获得不了社会的相关融资, 在公共教育资源不能给予扶持的情况下, 与重点学校的差距会愈拉愈大, 并呈现出固化的态势。2004年, 南京市玄武区和连云港市连云区前五名中小学与后五名中小学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差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见表2) 。在初始公共教育资源校际配置不均衡的状况下, 教育市场中的“权钱择校”使得区内前五名的学校与后五名学校在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仪器设备值、生机比和生均图书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差距明显。

注:表内比值均为该区前五名学校与后五名学校在该项目上的比值。

二、城市中小学校际不均衡的内生性质与制度关联

为什么在取消了“重点校”、把校际均衡作为城市教育治理的首要任务后, 城市中小学校际不均衡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有效改观?究其原因, 当前城市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 校际发展不均衡是教育域内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 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均衡, 具有内生性质, 同时又与政治、经济域的制度存在关联, 构成一种内在一致的整体性制度安排, 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制度刚性。

1. 中小学校际不均衡是教育域内多方博弈的结果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校际发展不均衡、权钱择校盛行是一个互生的过程。作为教育域内的主要利益主体, 政府主管部门、重点学校、地方官员和富人之间的博弈与共谋决定了中小学校际不均衡的内生性质。他们的博弈主要是围绕“权钱择校”问题展开的。如果政府主管部门认可重点学校收取“条子生”、“高价生”, 那么地方官员的子女将有机会进入该类学校, 官员也有动力对其子女所在的学校重点投入。富人可以通过支付高额择校费来获取优质教育, 在此过程中, 各利益主体的收益是明显的, 重点校在获得政府重点投入的同时还拓宽了社会融资渠道, 政府主管部门也在其子女入学与择校费分成方面获得了收益, 富人也购买到了他们希望的教育。如果政府主管部门禁止重点学校收取“条子生”、“高价生”, 那么重点学校的策略选择有两种:一是照章行事, 严格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公平招生, 那么重点校就将失去政府的重点投入与社会的资金支持, 而陷入生源减少、公用经费短缺、优秀教师流失、学校竞争力下降的困境之中;二是政策钻营, 学校明账上不收取择校费, 但是却要求家长缴纳一定的赞助费, 其实质就是择校费, 因冠以捐资助学的名义而被政府主管部门所认可。为了寻求政策庇护, 无论政府主管部门禁止与否, 重点学校招收“条子生”现象从未间断过。在缺少外部补偿和激励的情况下, 政府主管部门对重点校“禁止”的威胁是不可信的, 最终, 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学校收取“条子生”、择校费, 官员重点投资, 富人以钱择校是多方博弈后的稳定均衡, 在这种博弈格局下, 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是教育域内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它以三种稳定的状态表征出来:第一, 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收取择校费;第二, 公共资金倾斜投入。第三, “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并存。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因有自我维系, 自我实施和再生产的功能而具有制度的属性[3]。

2. 中小学校际不均衡的存续受到关联制度的支持

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得以长期维系除了其内生的性质外, 还与它和其他域的制度存在内在一致的制度关联。在政治域中, 我国地方官员实行的是委任制, 这使得他们因对上负责而偏好政绩工程、窗口学校, 在民众监督不足的情况下, 地方教育财政预算过程非常不透明, 政府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教育拨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这为教育资源校际非均衡配置创造了可能[4]。在经济域中, 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在各个阶层公平分配。目前, 社会阶层分化严重, 居民收入差距较大[5]。部分高收入人群把市场经济中的需求与价格理论移植到教育领域, 通过“以钱择校”来获取优质教育, 而重点学校也在“以钱择校”的过程中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的累积效应。在社会域中,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 法治并未成为普遍的社会治理机制, 关系型契约仍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6]。当前, 社会域中也还不存在足够的激励, 使得促进校际均衡发展、禁止权钱择校的法律制度能够强有力地实施, 即使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免收学杂费、禁止其他违规收费, 但是目前各城市中的优质学校、示范学校仍在收取不菲的择校费。因此, 可以认为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的状态与其他域的制度存在关联, 并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的制度安排, 而促进校际均衡发展的政策设计和现存制度环境之间缺乏必要的“耦合”, 因无法自我实施而只能流于形式。

三、城市中小学校际均衡发展的契机与制度改进

1. 中小学校际均衡发展的契机

一项制度发生危机的关键是其存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尽管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状态与社会结构存在契合而具有制度耐久性, 甚至对环境的连续变化和微小震荡表现出明显的刚性特征。然而, 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演变, 制度环境的变化为中小学均衡发展提供了契机。

首先, 群体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使得阶层矛盾和摩擦上升,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其维护重点校制度的政治成本剧增, 在治理压力和社会舆论导向中, 均衡校际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将成为必然的策略选择。其次, 财政制度的改革,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的增加, 使得人们的税收负担显性化, 纳税意识逐渐增强, 相应的权利诉求日益强烈, 政府税收与公共服务提供之间的交换关系表现得愈来愈直接, 对教育财政支出校际分配不公的现状将越来越无法忍受。这种社会意识的变化也是财政制度转型的标志。再次, 信息技术的创新极大地改变了财政金融管理方式, 使不透明的倾斜拨款操作面临潜在制度的竞争和替代危机。在学校拨款过程中, 给每个学校设置一个银行账户, 由适当层级的政府财政部门根据明确、公平的拨款规则直接将经费转给学校已经成为可能。学生学籍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也将使监管部门对拨款过程能够有效地监督。

2. 中小学校际均衡发展的制度改进

制度环境的变化促使制度作出适应性调整。由于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的状态与其他域的制度存在关联, 制度的全局演化必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校际均衡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没有共识的“非帕累托改进”过程, 必然充满了冲突和强制, 因此, 要实现中小学校际均衡发展宜采用渐进的演化策略, 妥善安排政策调整的次序和步骤, 将基础度较低的制度作为改革的起点, 以使改制的成本或遭遇的阻力降到最小[7]。为此, 有三项先行政策可以参考。

第一, 鼓励和培植民办学校, 为择校“软着陆”奠定基础。

“以钱择校”是择校的重要形式, 它加剧并固化了校际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并由此形成校际差距的循环累积效应。因此, 治理择校是实现校际均衡发展的重要一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 我国政府主管部门一向采取以“堵”为主的政策, 这与“择校是公众的权利”相背离, 因此, 政策的实效性较差, 而且使得已经在现实中运行多年的“以钱择校”的行为显性化。解决“以钱择校”宜采取以“疏”为主的方式, 鼓励和培植民办教育, 拓宽择校市场, 引导家长“择校找民校”, 为择校“软着陆”奠定基础。其中政府支持民办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分担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校的部分教育成本, 如学生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和部分的人员经费等。

第二, 制定统一办学标准, 将辖区校际均衡作为官员的考核指标。

市内中小学缺少统一的办学标准, 或有办学标准却缺少实施与考核机制, 这使得教育财政预算和拨款过程很不透明, 教育寻租现象普遍, 校际发展不均衡状况严峻。因此, 在市范围内制定统一的中小学办学标准, 内容包括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均经费水平等, 把辖区内中小学办学标准落实情况作为官员考核与晋升的重要指标, 激励各区级政府建立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促进中小学校际均衡发展。

第三, 改革教师人事与工资制度, 为教师校际流动提供制度支持。

师资配置的不均衡是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关键诱因, 由于校际差距的存在, 教师后期的自主流动几乎都是由薄弱学校流向优质学校。优秀教师的聚集进一步加剧了校际的不均衡状况。因此, 有组织地安排教师流动, 均衡配置师资是提高人才效能的重要途径。目前, 我国要建立起制度化的教师流动机制, 关键在于改革教师的人事与工资制度, 首先, 将中小学教师身份公务员化, 这样教师的流动就有了法律的强制性, 进而形成有组织的教师流动制度。其次, 把教师工资上收到市级政府, 由市财政统一发放、均衡校际教师工资和福利水平, 为教师校际流动提供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东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资本障碍及其政府治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24-32.

[2]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报告.[EB/OL]http://www.jssjjs.cn/zdkt/yang.htm.

[3] (日)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4.28.

[4]王蓉.中国县级政府教育财政预算行为:一个案例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2) :50-57.

[5]李实, 赵人伟.收入差距还会持续扩大吗.中国改革, 2006 (7) :44-46.

[6]Li, S., Relation-based versus Rule-based Governance:an Explanation of the East Asian Miracle and Asian Crisi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 (4) , 651-673.

编班刊那点小事儿 篇3

说起担任这个编辑还有点渊源呢!我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个码字高手,曾带领全班写书,并让我担任文字编辑,所以我也就学了点“舞文弄墨”的小伎俩,审核文字稿、排版修图还算得心应手。当陈老师把班刊文字编辑这个职务交给我时,我心里惊喜不已,于是欣然答应。

每个月的月初,班刊编辑部的成员会例行开会。这天,陈老师把编辑们叫到办公室,郑重其事地说道:“表面上看,编辑出版是将稿件集合起来审阅,而实际上,在编辑出版的一系列环节中,你们要有思想灵感的迸发,智慧火花的激荡,同时还要努力捕捉、用心把握,将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呈现出来。”说完,老师递给我一叠厚厚的黑白文字稿,让我审阅。拿着沉甸甸的稿件,心间被自豪、喜悦填满,心想我是班刊的第一个读者,一定要用心把文字编辑这个工作做好。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老师布置的任务,仔细地检查审阅起来。翻开稿子,华美而不失内涵的文字映入眼帘:名家优作、美文赏析、独到点评让我顿时大开眼界。我一字一字地读着,错别字、语病一一挑出,并认真修改,有些自己也不能确定的就翻开字典,或请教妈妈。我虔诚地、专注地审阅着,唯恐有所偏差,有所遗漏。时间在悄悄流逝,可是“蓦然回首,好文妙稿就在灯火阑珊处”……

两个月后,经过了选题、组稿、审稿、编校、封面设计、出版等一系列环节,一本带着油墨香的彩印班刊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我捧在手心,觉得沉甸甸的,封面的凌霄花仿佛在朝我微笑。作为编辑部的一员,我见证了全班同学在班刊编辑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你看,平时擅长写作的同学自然跃跃欲试,就连不太爱写作、不太擅长写作的同学也绞尽脑汁地琢磨着给班刊写点文章。我也看到编辑们在审稿会上的踊跃讨论和激烈争论,感觉到了各科老师对班刊的肯定和支持。

均衡编班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社会,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公平、教育平等的原则,积极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努力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

二、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均衡性原则。

三、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基本程序

1、学生均衡编班:按照性别比例,分男、女生组,通过电脑随机编排,将新生均衡分配到各个班级。

2、教师均衡配备:根据教师实际,先确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人选;然后根据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个性特长、年龄结构、婚育情况、综合素质等情况,综合平衡、合理搭配,结合计划班级数,均衡配置各班师资。

3、教师与班级搭配:在家长代表的监督下,通过抽签决定班级编号,按照随机选择的方式确立各班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小学均衡编班制度 篇5

一、准备工作

1、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名单。

2、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3、招生情况,学生花名册。

4、向基教股上报方案和办法。

5、邀请县、教育局、家长代表、媒体对本校编班过程进行监督。

6、通知学校各部门、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参与均衡编班仪式。

7、向社会公开均衡编班实施方案及办法。

二、实施过程

1、按照学生小考成绩分男、女排序。

2、男生按照从1—

12、12—1,女生按照12—

1、1—12的顺序编组。

3、分别筛选出1—12组学生名单并打印两份。

4、由班主任从12组里抽取自己所带学生名单。

5、将学生名单按照组序编班序,1份交予班主任,1份填好班号及班主任姓名后公示。

6、请参与监督的领导及家长代表在监督意见书上签字。

三、后续工作

1、对于因各种原因未按时到学校报到注册的学生,任何个人不得擅自接收,必须由学校按照有关规定,统筹分配到班容量尚有缺额的班级就读,并采用班主任现场抓阄办法入班。

2、休学、复学学生必须在备案学校办理手续。复学时采用班主任现场抓阄办法入班。

3、初中一年级入学后,一年之内不得办理转学手续。一年后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按照转学规定办理转学。学校根据学位缺额情况采用班主任现场抓阄办法入班。

4、原则上中途不再次实施分(合)班,更不为学生调班。班主任和带课教师要保持稳定。

5、学校编班花名册及对应的任课教师花名册一式五份,向县(市、区)教育局审核备案1份,纪检部门、学校各执1份,公示1份,家长代表1份,任何人不得更改。

四、人员分工:

1、电脑操作:张海娟

2、抽签、张贴: 曲爱平渠未荣

3、会场布置:办公室

4、档案整理:梁颐

五、时间地点:8月24日下午 阶梯教室

移民初中2013年阳光均衡编班监督意见书

移民初中2013年初一年级的编班工作按照县教育局2013年51号文件要求制定了学校的方案和办法,严格按照编班政策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实施了“两随机”,推行了“三个公开”,整个编班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主动接受了社会各界的监督。

监 督 意 见:

监督部门代表:

小学均衡编班制度 篇6

为将《甸尾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面巩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管理制度。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强县目标。2015年,经县委政府、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调配,学校的办学环境、教育条件以及技术装备全面达标,教师队伍配备合理,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二)具体目标

根据《华宁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在巩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初见成效的局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果,2015年底,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分工

(一)学校领导小组职责

1、每年组织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准确掌握辖区内适龄学前教育儿童、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及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对空挂户学生,及时汇总并按时上报县教育局;对到外地上学的学生,督促家长开具外地就读证明并按要求报送县教育局。每年3月、9月初未按时入学的儿童、少年,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督促家长(监护人)送子女入学,确保辖区适龄儿童完成学前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各项指标。

2、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每年有计划地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龄儿童和留守儿童入学情况统计,建立防范辍学工作机制,督促辍学儿童及时入学就读。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建立扶贫帮困工作制度,制定关爱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各项活动,并形成完整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档案。要建立关爱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制定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办法。保证本辖区学生入学率达到上级规定标准。

3、积极承担学校的相关办学责任,主动加强学校安全、周边环境治理等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均衡发展建档人员工作职责

1、负责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工作,重点抓好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工作。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的建立健全。

2、制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学管理办法、保证其在学校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就学,防止辍学,并建立举报机制。

3、大力开展体艺活动,举办丰富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书画作品展、兴趣活动等,为丰富学生体艺生活创造条件。

4、检查和指导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主动与各相关责任人联系,积极支持,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

(三)均衡发展领导小组职责

1、成立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目标管理责任书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学校各项工作。

2、结合实际,制定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年终形成工作总结,各阶段工作要形成档案资料及时报送县教育局。

(四)校长职责

1、学校是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主体,校长是本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对照C级指标体系,积极争取、科学谋化,确保本校教学、行政、生活等用房达到《办学基本标准》要求,教学和仪器等达到国家《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要求,并督促建档人员建立完善相关档案资料。

2、认真执行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学生到校晨报制,严格控制间断性辍学。每年8月对学生就学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空挂户的学生,要核实情况并开具相关证明;在外就读的学生,要督促家长及时开具外地就读证明。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中涉及办学条件、双语教学、体卫艺、德育达标校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要严格按照具体规划或相关方案完成;其他指标体系要创造条件高质量完成。

(五)工会职责

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制度,每年对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按学籍管理相关要求督促就近入学,并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要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的适龄儿童入学管理,建立举报机制,采取积极措施防范辍学行为的发生,保证入学率达到规定要求。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建立扶贫帮困工作制度,制定关爱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各项活动,并形成完整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档案。要建立关爱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制定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办法。

(六)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法制副校长职责

1.加强学生就学管理,学生入学率要达到县规定标准,学前教育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等达到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学生到校周汇总、月上报制度。要完善控辍保学制度,严格控制间断性辍学,凡学生无故不到校的,要在1小时内通知家长,问明原因;两天无故不到校的,要与家长见面,解决问题;三天无故不到校的,要上报与镇党委并共同开展调查工作,制定解决办法,同时报县教育局备案。每年8月份要对本校学生情况进行核查,对空挂户学生要及时联系镇派出所,出具证明;对内在外学生,要督促家长开具外地就读证明。

2、及时调整教师队伍,合理配置专任教师,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求。严格教师管理,专任教师学历及教师资格要符合规定;专任教师(含教辅人员)继续教育要达标,确保继续教育完成率;要督促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业务和汉语水平等考试,达到相关指标要求。全面推行绩效考核,落实教师绩效工资。要按照华宁县《办学基本标准》,配备实验、图书管理、卫生保健、现代教育技术、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工作人员。

3、按规定开足开齐各类课程。认真组织实施课程改革,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规范办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积极创建地区以上德育示范校和依法治校示范校,教育质量达到自治区规定要求。

三、组织领导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要成立工作机构,落实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认真按照县委、县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开展工作,并形成详尽的工作档案。

四、责任考核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对未按要求开展工作的负责人进行问责。

甸尾小学均衡发展规划管理制度

一、均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构建自主合作的管理机制,建设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打造一支德高、技精、人和的教职工队伍;构建体验型德育体系;主体型教学体系;具有特色的校本培训体系;用丰富的文化内涵陶冶人的情操,创建一个集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花园、学园、乐园”式学校,树立学校形象,把甸尾小学办成“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人民满意的市级标准化学校。

(二)具体目标:

1、加强常规管理

以《教育局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实施细则》为指针,学习贯彻上级有关精神,规范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甸尾小学常规管理考核方案》,结合《学校管理制度》,抓实校园管理、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档案管理这五项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制、教师岗位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2、提高教学质量

继续加强新课程培训,实践新课程,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抓实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积极启动并实施学校省、市、县级重点课题,探索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深化信息技术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开发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进一步加强对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升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核心课程优秀率、良好率、低分率,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名师工程

培养一支“自主、合作、务实、创新”的中层领导队伍;塑造一支“敬业、博学、严谨、创新”的教师群体队伍;确立“角色意识、超前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理念。

4、强化学生素质

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坚定、勤奋、文明、守纪”的校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求实、善诱、探究、进取”的学风;针对学生的差异,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力争在县级以上多出成果;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加强过程评价。

5、美化校园环境

进一步规划校园建设,营造校园优美和-谐环境,偿试立体化、精品化绿化,建造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园林特色的校园文化,争创县级学校美化绿化先进单位。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添置计算机、音、体、美教学设备,改善师生教学条件;逐年增加图书藏书量,实行多元化管理。

二、主要举措:

(一)管理工作 管理目标: 全面深入实施现代管理,深化改革,真正使管理成为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发展的有力手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人格感召人,以崇高的事业凝聚人,以丰富的情感感化人,以优良的绩效激励人,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具体措施: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提高办事效率。

2、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3、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选拔机制,形成“奖励向实干者倾斜,荣誉向奉献者靠拢”的共识,营造“收入看贡献、岗位靠竞争、提拔凭绩效”的工作氛围。

4、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落到实处。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培养目标:

铸高尚师德,强立教之本;练过硬师功,砺执教之技;储宽厚知识,夯从教之基;强科研之能,优施教之质,造就一支积极奉献、拥有爱心、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复合型、学者型教师队伍。

具体措施:

1、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每学期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每年推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对严重违反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在组织骨干教师制订近期和远期个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骨干教师学习沙龙,优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采取“推一推”、“拉一拉”的方法,鼓励青骨干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外出取经、参与教改、承担科研课题等,努力向学者型方向发展。

3、抓好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以此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语言、行为和实践,在强化教研组建设和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抓好教学基本功训练;使教师不仅“专”一项,而且“懂”几门、“会”几样;努力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教师队伍。

4、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育为关键,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

5、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青年教师、骨干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

(三)德育工作 德育目标:

具有崇高国格、高尚品格、优秀性格、健康体格,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富有责任心和爱心,善于合作交往、懂得自省反思,做一个合格的四小人。

具体措施: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长岭县小学德育流程》精神,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

2、通过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组织进行“家长开放课”、“家长座谈会”等活动,落实学校在服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功能。

3、建立一支有强烈责任心,崇高使命感,乐于奉献为核心的班主任队伍。坚持以师生的精神塑造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我、自主管理为抓手,通过课堂和活动两大德育阵地,采用正面灌输、结合活动、个体自我教育等三种形式,依托“三结合”教育网络机制,实现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教育社会化、工作科研化、活动自主化,优化德育工作环境,发展和提升德育内涵。

5、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强、自律、勤奋的健康心理;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6、注重人文教育,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

7、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以“教师节”、“学校艺术节”、“六一节”等为载体,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8、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建设,通过各种途径,使家长了解学校、熟悉学校、配合学校。

(四)教学工作 教学目标:

教学相长,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具有问题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授之以渔”、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实现师生同步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具体措施:

1、加强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教学流程分阶段全程质量控制,教与学、师生的全员质量控制。建立教学质量调研和监控制度,实现对教学流程研究的全程化和精细化管理。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着力研究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匹配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3、积极开展小制作(学具、教具)制作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开放性教研活动,搭建舞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6、进一步加强体卫科艺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科研工作 科研目标:

实施学校龙头课题,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以教育科研牵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以教育科研推动名校、名师的建设。

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科研网络。落实学校科研各级组织,明确职责。依托课堂教学,把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学校科研工作有序推进。

2、每学期定定期开展论文评比、课题汇报会、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建立学校各级课题档案,定期对现学校各类科研奖。

3、以学校主课题统领学校整体工作,通过课题研究、过程监控、阶段评估、成果奖励等制度,不断推广学校的特色项目,形成新型课堂模式。

4、以学校龙头课题为载体,力争确立1-2个市级课题和2-3个县级题,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六)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目标:

加快校园改建、维修、绿化建设步伐,提高绿化覆盖率,推进绿化环境建设工程。争创县教育系统“绿化美化先进单位”。

具体措施:

1、抓好改建、维修校舍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绿化的种植和管理,抓好校园卫生工作,切实做到“三化”,学校力争达到绿化先进单位的标准。

2、健全教职工代表制度,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工办好学校。

3、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结合庆祝“教师节”、“三八节”、“国庆节”等活动,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凝聚力建设。

4、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开设师生阅览室,实现图书的电脑流程管理,切实提高图书出借、阅览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发展学生书面语言,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开阔师生的视野。

5、加强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到管理规范化、储藏规范化。

6、加强总务后勤的服务职能,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切实管理好校产、校具、教学仪器、电教器材,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总之,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巩固率,降低辍学率,我校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规定的课程计划,做到开足开齐,把“兴趣”还给学生。

第二,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实行异步教学,进行分类指导,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兴趣。

第三,严格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管理教学,真正使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压力。

第四,学校组织教师深入调查了解学困生和贫困生的情况,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打破辍学念头;对贫困生给予减免费用及物质帮助。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

第五,加强安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为让学生在校安全地度过每一天,我校将组织后勤人员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加大投入,绿化、美化校园,真正把学校变成学生的乐园。

小学均衡编班制度 篇7

一、混龄教育价值

1.教育视角:成长机会更加均等

混龄教育更关注差异性资源的有效利用,既保证了同龄教育的特质,又充分利用了混龄的教育资源和混龄教育的优势,使每个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向自己最近发展区靠近。这就为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成长提供了更加均等的机会,有效降低了同龄群体中侵略性性格的孩子对其他孩子成长机会的侵占,减少了退缩性性格的孩子对自我挑战的回避,同时也使同龄竞争更具社会性意义。

2.生态视角:还原真实的人群样态

相比于同龄编班,混龄编班更接近于社会真实人群分布样态。在混龄生态环境中,不同年龄幼儿的成长认知优势都可以转化为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成长,不同年龄幼儿间的互动交替出现,还原了丰富的玩伴环境,弥补了独生子女亲社会性行为的缺失,使各年龄幼儿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发展空间,并增强了社会适应性。

3.心理视角:教育主导关系由“幼—师依恋关系”转向“同辈依存关系”

在传统的同龄编班环境下,幼儿容易对教师产生过度依恋或依赖,幼儿独立性、自主性、自信心、自我约束与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受到抑制。混龄编班教育,易于促使幼儿在混龄活动中建立同辈间的伙伴关系,且随着彼此间熟识度的增加和活动的深入,不同年龄幼儿之间会逐渐形成更加牢固和健康的相互依存式同辈关系,使得幼儿身心发展事半功倍。

二、混龄教育面临的问题

1.来自于家长———以知识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由于社会群体已经习惯了同龄编班的教育模式,混龄编班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小年龄家长怕孩子在大孩子的群体中“受欺负”,大年龄孩子的家长则担心孩子“学不到”,怕教师为了教学平衡,而降低对大年龄孩子的教学要求。这一切都是由于家长们是以知识习得为主要教育取向,对混龄教育在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价值缺乏认识。

2.来自于教师———面对新事物的畏惧心理

由于真正的全园混龄编班教学目前在国内的案例非常少,缺少可借鉴的教学经验,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组织策略,设计更符合混龄幼儿的课程,过程中势必会充满艰辛和挑战,难免会使教师产生畏惧心理。

3.来自于幼儿———班级群体的不断流动

同龄的教学模式使家长、教师和幼儿都能面对三年基本稳定的班级群体,不用再费心营造新的班级文化,而混龄教学则是每年都有大年龄幼儿离园,小年龄幼儿加入,这对老师、家长和幼儿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如何让新的幼儿和家长快速融入到班级文化中,不至于产生孤立感;如何让原有的幼儿快乐地接纳新的孩子,大家都能和睦相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项目。

三、混龄教育实践探索

(一)家园沟通三步走

1. 倾听家长先行引导

首先,我园发放了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现有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幼儿教育的需要,并进行问题分析,了解家长对于混龄教育的顾虑与担忧。调查表明,幼儿年龄越小家长的支持率越高,幼儿年龄越大家长支持率越低。其次,向家长发放国外混龄教育资料,让家长及时了解混龄教育的形式、孩子社会品质的特点、独生子女的心理现状、专家试点研究等,同时为家长提供反映混龄教育信息的网络,为家长更多地了解有关信息提供支持。此外,我园定期开展混龄教育父母课堂活动,并邀请专家为家长做关于混龄教育方面的讲座,教师主动进行家访,加强沟通,让家长对混龄教育有更深的理解。

2. 打造平台家园互动

首先,开放活动,近距离感受。让家长观察孩子在混龄班级中的表现,让家长零距离感受和体验混龄教育,感受混龄教育中的孩子现状、孩子互动、孩子发展。

其次,发现问题,调整与改进。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参与幼儿园的各类活动,收集家长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以此带动家长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混龄教育。

再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为各家庭创造更多交流平台,真正做到幼儿园混龄教育向家庭的延伸和渗透。

3. 双向评价展示进步

通过观察记录、成长册等多种方式记录描述孩子在混龄环境中的表现与发展,并设计“家长栏目”互动表,请家长记录孩子的成长案例,家园携手,共促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发放家长问卷,围绕混龄教育方式、教师的混龄职业素养、孩子的发展与表现三方面,进行选取式评价,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对混龄教育工作的改进建议,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补充与改进。

(二)教师培训二互动

1.以内化为驱动的阅读———我们通过阅读帮助教师补充关于混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并通过制定书单、阅读计划、每日行政导读、每周读后分享等策略来提高阅读的效率。“阅读计划”要求每个教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阅读重点和阅读进度;“每日行政导读”要求行政人员将每日阅读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思考并推荐给全园教师;“每周读后分享”要求全体教师在每周的学习日活动中分享阅读内容,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来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思考。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阅读,教师们在短时间内了解了大量关于混龄教育的信息,并进行内化,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以问题为驱动的研讨———混龄改革之初,班级教育教学以及幼儿园管理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此时,以问题为驱动的研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我们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模拟、沙龙研讨等方式呈现一个个问题现场,通过思维碰撞、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三)组织策略三关注

2013年起,我园开始进行混龄编班的实践研究,按照1:1的比例将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编排在同一班级中,重点探索混龄教育组织实施的策略与方法。实践中我们发现,混龄教育相比同龄教育体现出的最大差异就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拉大,这需要教师在内容选择、环境创设、组织实施等全方位进行调整。在不断尝试与调整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实施策略:

1. 关注游戏,让异龄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以往,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以集体教学为主,而混龄编班给集体教学的组织实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主要体现为幼儿年龄的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活动的目标设置。只有在游戏中,才能确保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已有水平上不断建构新的认知和经验。因此,我们将一日活动的重点转移到游戏活动。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1)班级空间:由“师控型集体空间”到“区域化自主空间”

原有的集体教学型的教室空间通常是将中间一大块地方摆放幼儿的桌椅,便于进行集体教学,我们将这一空间进行切割、分化、多元规划,变成小型多维的区域化自主空间,为混龄幼儿活动提供更强大的环境空间支持。在班级中,我们根据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及幼儿兴趣,创设数量充足的游戏区域,包括扮演游戏区、探索游戏区、结构游戏区和规则游戏区。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征,在小班多开设扮演游戏区,大班多开设规则游戏区等。

(2)材料投放:由“封闭单一”到“开放分层”

以往我们会给投放的材料限定用法,并告诉孩子“你可以这样玩”。而在混龄环境下,孩子的能力差异使得他们使用材料的能力和方法都不尽相同,限定材料的玩法就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能满足孩子的游戏兴趣。因此,我们给孩子提供低结构、低加工的材料,没有固定功用和预设玩法,赋予孩子更多的探索创想空间。这样,不同能力的孩子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已有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使用材料。我们还适当给孩子提供分层材料,包括不同高矮的玩具柜,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此外,给孩子提供的标签也体现不同的认知水平。如:小中混龄的班级采用实物标签和图形标签,中大班混龄的班级采用简笔画标签和数字标签等。

关注游戏的开放性让我们看到了混龄活动中孩子发展的可能性,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我们对孩子的既定看法。

2. 关注自主,让异龄儿童在互动中获得发展

混龄环境中,幼儿的个性差异更加明显,如果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和目标去限定他们,势必会使孩子们自主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我们尝试在活动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让异龄儿童在彼此互动中获得发展。在9月新生入园初期,老师们不急于去教新入园的孩子了解班级的规则,班级中一些“老生”会主动教“新生”。幼儿间的差异互动正是混龄教育产生的强大教育资源,而想要将这些资源无限放大,则必须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让孩子间自然的互动能够产生。因此,我们进一步关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自主,比如以往午餐环节都是由教师主导,现在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组织、备餐、盛饭盛菜、整理餐具。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混龄自主进餐较同龄进餐显示出以下优势:

(1)互助行为增加。进餐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哥哥姐姐主动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孩子盛饭、盛汤,还会主动帮助他们收碗,整理桌面。这在以往同龄进餐过程中很少看到。而合理的自主进餐活动循序渐进地锻炼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大大激发了幼儿主动用餐的兴趣。

(2)进餐主动性提高。观察中我们发现,混龄自主进餐过程中,小年龄孩子主动进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些平时不愿吃饭或者不愿自己吃饭的孩子在哥哥姐姐的带动下也明显有所改善,再一次证明了幼儿间社会性学习的力量有时会超过老师的引导。而大年龄的孩子在弟弟妹妹面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胜任感,这些情感也让他们更愿意在集体中展现出良好的状态,使整个机体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的氛围。

(3)自理能力增强。混龄自主进餐实施以来,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都大大增强了。他们从一开始的会自己收拾整理到现在能够按照类别整理,无论是整理的效果还是速度都在不断提高。

3. 关注机会均等,让异龄儿童都获得发展机会

混龄教育中的“大带小”或“大助小”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们的社会性交往,减少小年龄幼儿的挫败感,提升大年龄幼儿的责任感和成功感,但另一方面,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机会的不均等以及由替代行为带来的成长机会剥削等问题。这需要教师在过程中关注机会均等,给予适时适宜的指导。

(1)提倡“帮助”而不是“替代”。在日常互动中,大年龄的孩子经常会直接替代弟弟妹妹做事情。比如开学初,小班的孩子不会收拾玩具,中大班的孩子就会帮他们把玩具整理到位,小班幼儿则是坐在一旁观望。这种替代一方面不利于小班幼儿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久而久之也会使他们对大孩子产生依赖。于是,老师引导中大班孩子要教弟弟妹妹做事情,比如可以告诉他们“听到音乐就要开始整理玩具”“整理玩具要看标记“”一样的玩具要放在一起”等。中大班孩子刚开始会显示出不耐烦的状态,但是在教师的持续引导以及不断的激励下,孩子们越来越胜任,也越来越有成就感。

(2)任务“分层”而不能“统一”。在混龄教育中促进机会均等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任务分层,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挑战难度。比如:在班级的值日生工作安排时,中大班孩子可以负责擦桌椅、整理柜子等,小班孩子则可以负责整理书架等。这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获得自我效能感。

小学均衡编班制度 篇8

关键词:创新机制 督政  督学  激励机制

督学责任区建设工作是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和建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是推动学校规范管理,依法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教育督导机构来说,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监督、指导、评估、反馈的职能,采取督政與督学并重、“督”与“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有效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根据省、市政府教育督导文件《关于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的通知》和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的要求,我县结合本县区域内学校分布的具体情况,将全县中小学校划分成13个督学责任区,同时聘请了13名首席督学和65名责任督学,并在县域内每一所中小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实现了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督导工作的全面覆盖。

一、创新机制,完善督导工作制度

一是进一步规范督学责任区的工作程序。督学责任区一般按下列程序开展督导工作:(1)说明督导的目的和程序,向被督导学校(单位)提出工作要求;(2)通过随堂听课、师生交流、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参与活动、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开展工作;(3)认真填写相关记录表册,及时收集问卷调查表;(4)根据需要与被督导学校(单位)交换意见,形成督导反馈意见。二是进一步明确督学责任区的工作要求。(1)督学责任区要根据分工,主动安排时间进行随访督导或调研工作,一般每学期到责任区学校进行集中或专项督导不少于2次,每学年应对责任区内的所有学校开展综合督导1次。(2)督学责任区每次综合督导后要下发《督学责任区督导反馈报告》,针对督导活动中发现可能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以及违背教育规律的倾向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和随机督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期整改。

二、强化督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将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纳入现行“督政”体系,通过“督政”与专项督导,推动我县各乡(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落实教育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特殊教育、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留守儿童”教育、控辍等方面的督导评估,促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掌握发展动态,定期发布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对应措施。加强对督导评估结果的运用,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表现突出的(乡)镇在资金分配、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等方面,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优先安排。

三、措施得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每位责任督学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以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每所学校进行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听取学生、家长和社区群众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一是对学校的收费、招生、择校等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督导和检查,使各种不良违规补课、收费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对校内的日常安全管理、消防安全、饮食安全、体育器械、校舍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及校容校貌进行全方位的督查,重点排查安全隐患,增强学校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三是对落实享受优惠政策的低保户与特困户子女减免、补助费用情况进行督查,认真落实国家政策。

四、善于学习,提高督导研究能力

为保证教育督导工作卓有成效,为领导决策参考提供有力依据,要加强督学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培训和学习。一是组织督学日常业务学习,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断提高督学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依托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研修平台,开展中小学校责任督学专项培训;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五、健全制度,建立督学激励机制

制定了《山丹县督学责任区工作制度》《山丹县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山丹县责任督学公示制度实施方案》《山丹县督学责任区督学考核细则》等制度,成立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的责任区督学工作考评组。在学期末和年终依据“督学考核细则”的指标,对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奖惩分明。县教育体育局对考核结果与责任督学年度考核和职务晋升挂钩。

六、大力宣传,充分发挥督导效益

上一篇:采样工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档案归档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