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精选5篇)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 篇1

一、分析教材

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0离园„„这样易引起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培养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人手一只钟,让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掌翁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始终以为主体。根据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人手一只钟,实物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我避免了“一言谈”和“问答”,注重主动的观察,鼓励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观察钟面,指导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

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说说几点钟,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想一想,2点到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讲讲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 篇2

一、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利用等量代换法判断出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2) 幼儿愿意参与到活动中, 并且体验到快乐。

二、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利用等量代换法判断出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三、活动过程

1.“巧引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活动的情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活动里面的灰太狼和喜羊羊角色深受幼儿喜爱。角色之间的竞争、斗智斗勇的情节很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将这些幼儿喜欢的元素用信息技术呈现, 有趣的动画效果使他们立刻就投入到活动中, 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2.“闯三关”解决重点问题

在闯第一关时:利用隐藏功能使题目依次出现, 幼儿可以认真有序地观察理解题目。通过拖动副本功能可以为幼儿的操作提供充足的操作物。“照相机”的区域快照功能记录下幼儿猜想讨论的结果。隐藏功能可以使幼儿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上。

在闯第二关时:代换的方法不变, 代换的数量增加, 利用符号叙述题目。检验一下幼儿的掌握情况, 巩固一下所学的方法。

在闯第三关时:增加了难度。幼儿的思维不再是单向的, 而是双向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正着想, 倒着想等, 从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齐欢庆”体验成功快乐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 创设了庆祝羊羊胜利的情境。伴随着《喜羊羊》的音乐, 孩子们与白板上的羊羊们一同跳舞、歌唱。此时灰太狼已经被孩子们丢进了垃圾箱。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孩子们的听觉和视觉, 直观地呈现了欢庆场面, 让孩子们在成功与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 通过白板的各种功能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例如, 活动中多次运用“插入文件链接”功能插入了许多声音 (引入情境时、闯关时、集体庆祝胜利时等) 。声音的播放, 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参与, 可以极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中多次运用“隐藏”功能把主题背景隐藏起来, 幼儿听完音乐后可以进行猜想, 然后再打开主背景, 增加活动的神秘感, 幼儿更加感兴趣。比如在闯第一关的时候, 通过“隐藏”功能使题目依次出现, 幼儿可以认真有序地观察理解题目, 还可以使幼儿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上。“隐藏”功能虽说简单, 但是通过灵活地运用, “隐藏”可以是“显”, 也可以是“隐”, 可以“连续显”, 还可以“连续隐”, 或者“部分隐现”, 比如揭示答案、人物消失、体现步骤、突出重点等, 运用的方式不同, 效果也就不同。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活动准备

教具大时钟一只,情景图一张。

学具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材料:材料纸作业单、笔各若干。

第三、四组:“看图拨指针”材料:卡片、小模型钟各若干,幼儿用书画面34。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初步用过铁书钉。

第五、六组:“做钟面”材料,钟面底板(图一),时针、分针(图二)、铁书钉各若干。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认识时钟,知道时钟名称及用途。

(教师出示时钟)“这是什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时钟的?”“时钟有什么用途?”(使幼儿知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它和人们关系密切)

(2)观察认识钟面。

(教师手指钟面)“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仔细看,钟面上两根针一样长吗?”(使幼儿知道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3)认识整点、半点,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①教师将两指针都拨到12上。“时针和分针都在12上,这就表示12点,看,它们在走,是怎样走的?”教师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们都是朝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初步感知这就是一小时。“谁会拨九点钟?”教师报时间,幼儿演示拨指针,引导多数幼儿检查,帮助幼儿理解整点的意义。

②认识半点。方法同上。

(4)学习“看图画指针”活动,巩固对钟点的认识。

教师出示幼儿生活情景图。“你几点上幼儿园?”“谁会在这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表示八点钟?”“他画的是八点钟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检查,初步掌握“看图画指针”的方法及名称。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

认识时钟 教案 和说课稿 篇4

设计思路:

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幼儿园都是按照一定时间进行的,在这样的生活中幼儿能感知到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时间概念的认识,可以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学会看整点。

2、能力目标:通过猜想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重、难点 :

重点:认识钟面结构,学会看整点。

难点: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每组一个时钟卡片和演示用的时钟卡片一个;

2、幼儿每人一套1--12数字卡;

3、家、幼儿园、床、饭碗图片各一张。

活动方法:

演示讲解法、观察发现法、讨论法、操作法、试听讲结合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时钟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听!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会走没有脚,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幼儿猜出后出示时钟卡片)

2、活动展开

(1)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钟面结构。

① 教师出示时钟提问:教师:“小朋友们,这就是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好朋友——时钟,你们看它上面都有什么啊?”(幼儿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幼儿知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和两根针。)

教师:“哦,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这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② 重点解释11、12这两个数字,并告诉幼儿钟面上两根针的区别。

教师:“小朋友们没有学过11和12这两个数字,11是由两个1放在一起组成的,12是由1和2并排在一起,1在左边,2在右边。钟面上短并且粗的那根针叫时针,长而且细的那根针叫分针。”

(2)结合日常生活,通过演示讲解,引导幼儿认识整点。

① 教师:“小朋友们几点上幼儿园啊?”(幼儿回答后,教师拨动时针和分针,将结果画在黑板上展示给幼儿看,并将幼儿园图片贴在该画下面。)

② 教师:“中午到了,小朋友们有些饿了,该吃午饭了,那小朋友们是几点吃午饭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在时钟卡片上演示,并将结果画在黑板上,把饭碗的图片贴在该画下面。)

③ 教师:“下午啦,爸爸妈妈来接小朋友回家是几点呀?”(幼儿回答后,教师通过演示并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将家的图片贴在该画下面。)

④ 教师:“天晚了,小朋友们该睡觉了,明天还要去幼儿园,可是小朋友们是什么时候睡觉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将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将床的图片贴在该画下面。)

(多次重复演示,让幼儿明白整点时分针时钟指向数字12,是时针在变化,12点时,时针和分针重合。)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给老师说了好多时间,现在老师教大家怎样认识整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分针指向数字12,时针指向数字8,就表示8点钟,要是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就是12点钟。”

教师:“现在老师说时间让小朋友们上来演

示给大家看,6点、8点、12点、4点。”(教师每说一个时间,请一个幼儿演示)

(3)通过看图,让幼儿讨论,老师讲解图上的时间,让幼儿明白时钟的用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① 教师:“小朋友们该上幼儿园了,小朋友们该吃午饭啦,小朋友们该回家了,小朋友们该睡觉了。”(教师边指图边向幼儿讲解)

② 请一个幼儿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说“什么时间,小朋友应该做什么。” 教师:“谁愿意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说,请举手。)

(4)幼儿分组进行猜想游戏,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在音乐的伴奏中)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游戏,分组猜时间,每一组由一个小朋友拨时间,其他小朋友来猜。拨时间的小朋友要注意哦,分针一直指向数字12不动,只拨动时针,让它指向其中任何一个数字,猜时间的小朋友用数字卡片表示自己的答案,不能将卡片给别人看,老师来看谁猜的对。现在老师将时钟卡片和数字卡片分给大家。”(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游戏)

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我们的活动结束了,大家要将时钟卡片和数字卡片收拾好,交给老师。”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认识了时钟,也知道了时钟的用途,可是时钟有很多不同的样子,大家回去看看自己家里有没有时钟,它是什么形状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说课稿

我将通过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学情、教法、学法、活动流程几方面向大家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设计思路

人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认识钟表这个活动时,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时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儿童每天起床、上幼儿园、吃饭都是按照一定时间进行的,在这样的生活中幼儿能感知到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钟表的特征,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精心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中,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时间概念的认识,可以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认知上: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学会看整点。

2、能力上:通过猜想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上: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活动重、难点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以后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钟面结构,学

会看整点。我将“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作为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幼儿每组一个时钟卡片和演示用的时钟卡片一个;

2、幼儿每人一套1--12数字卡;

3、家、幼儿园、床、饭碗图片各一张。

五、说学情

大班幼儿规则意识逐渐形成,同伴间互动、合作意识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芽。

六、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教法有:演示讲解法、试听讲结合法。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法、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讨论法。

八、说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为了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学习,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幼儿猜谜,当他们猜出后,出示时钟卡片,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强烈的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的组织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

第一个步骤:引导幼儿观察时钟卡片,认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和两根针,重点解释幼儿没有学过的数字11和12.第二个步骤:为了使幼儿更好的认识整点,我结合幼儿上幼儿园、吃午饭、回家、睡觉的日常生活时间,运用时钟卡片进行演示讲解,并将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以便于幼儿更直观的认识整点。

第三个步骤:通过看图,让幼儿讨论,老师讲解图上的时间,让幼儿明白时钟的用途,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第四个步骤:幼儿分组进行猜想游戏,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体验游戏的快乐。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环节: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四环节: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了解家里的时钟形状,第二天回幼儿园与老师和幼儿一起分享,进行随机分享教育。

幼儿数学教案说课稿:教学认识5 篇5

一、活动目标

1.能在1~5的数字中找出数字5。

2.能将数字5与有5个元素的物体集合匹配。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数物匹配

说明

1.认识某数的主要标志是理解该数的实际意义。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即排除物体的外部特征,抽象出物体的数目特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进行各种数物对应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难点,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排列、形状等因素的干扰,抽象出物体的数目特征。

说明

由于中班上学期幼儿的概括水平还比较低,要他们从不同排列、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物体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1~5的数字卡,动物印章,大串连(玩具)。水果、动物、汽车等卡片、盒子。

2.环境创设:在数学活动区内放置以上的物品,供幼儿操作探索。

四、设计思路

抽象能力差,不能排除物体外部特征的干扰是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的主要障碍。活动设计应针对这一特点,为幼儿安排操作探索活动,让他们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数物对应操作,逐步提高概括能力,达到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语言是幼儿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概括的桥梁。设计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完成对数的实际意义的抽象。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分组讨论—>巩固操作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体验数物之间的关系。

说明

操作探索环节中有四个循序渐进的活动,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按顺序操作。

(1)数物对应。幼儿操作如图一的卡片,即在圆圈内放上物体。

(2)按数取物。幼儿操作如图二的卡片,即在每个数字下面挂上相同数目的大串连。

(3)按物取数。幼儿操作如图三的卡片。即在圆圈内放上相应的数字。

(4)按数目分类。要求幼儿按卡片上物体的.数量分别放入相应的数字盒内。

2.通过分组讨论使幼儿理解5的实际意义。

(1)让幼儿找出能用数字5表示的物体卡,并说明理由。

(2)让幼儿寻找活动室内可以用数字5表示的物体集合。

(3)找出放错的物体卡片,并设法改正。如:5的下面出现了4只苹果,幼儿可以取下卡片放在4的下面,也可以卡片上贴上一个苹果。

3.通过巩固操作,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

上一篇:对朋友的祝福下一篇:商品房抵押贷款合同